CN1796220A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96220A CN1796220A CN 200510127266 CN200510127266A CN1796220A CN 1796220 A CN1796220 A CN 1796220A CN 200510127266 CN200510127266 CN 200510127266 CN 200510127266 A CN200510127266 A CN 200510127266A CN 1796220 A CN1796220 A CN 17962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iring
- stay
- supporting
- signalling apparatus
- symb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车身前部的外观性。机动二轮车由支承前整流罩(12)的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上部,详细地说,由仪表撑条(163)支承仪表(58),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支承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设置了覆盖前整流罩(12)与仪表(58)之间的内整流罩(61);其特征在于:朝下方延伸出内整流罩(61)的后部,形成下方伸出部(61a、61b),由这些下方延伸部(61a、61b)覆盖作为信号装置支承部的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的侧部倾斜部(62d、62e)和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已知有这样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前叉通过撑条构件安装前整流罩,用内板覆盖配置于该前整流罩的内侧的仪表的周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153044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2所示那样,在连接前叉2的左右的上跨接构件4和下跨接构件3,安装撑条构件(撑条构件具有脚构件12、安装于脚构件12的撑条14、安装于撑条14的臂构件23、安装于臂构件23的台阶部27的加强板30、及仪表支承板16),在加强板30一起紧固前整流罩6和左右的信号装置7,在仪表9与仪表支承板16间固定内板41,由该内板41覆盖仪表9的周围。
位于前整流罩6内侧的撑条构件,特别是撑条14、臂构件23及加强板30,在图2所示平面视图中由内板41覆盖其上方,但可从车辆后方看到,所以,在外观性方面希望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良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从而提高外观性。
第1项发明中的机动二轮车由支承前整流罩的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上部支承仪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支承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设置覆盖前整流罩与仪表间的内板;其特征在于:朝下方延伸内板的后部,覆盖信号装置支承部的内侧。
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安装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在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下部安装信号装置支承撑条。
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整流罩支承撑条安装内板的下部。
在第1项发明中,由于朝下方延伸内板的后部,覆盖信号装置支承部,所以,可用内板使得不能看到内板内侧的信号装置支承部,可提高外观性。
在第2项发明中,预先将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组装到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将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下部,所以,可容易而且迅速地组装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提高生产率。
在第3项发明中,由于在整流罩支承撑条安装内板的下部,所以,可兼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支承内板的下部的支承构件,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前部的第1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整流罩的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的正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的第2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附图按符号的方向观看。
图1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机动二轮车10的特征在于:改良限制操纵手柄11的转向角的操纵手柄限位机构,同时,提高锁定操纵手柄11的转向的操纵手柄设定装置的保护功能,提高前整流罩12的周围的外观性,扩大设于燃料箱13下方的收容箱14的容积,同时,提高收容箱14周围的外观性,抑制乘坐人员坐到车座16的后部时的下沉,提高安装于车架17的后部侧的头盔保持架18的配置自由度。
机动二轮车10的车架17包括构成前端的头管21,从该头管21朝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构架22,从该主构架22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的左右1对车座轨23、24(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3),及从主构架22的前端部朝大体下方然后朝后方延伸的左右1对的下伸构架26、27,通过从主构架22的后部朝后方斜下方然后朝下方延伸从而分别连接于下伸构架26、27的后端部的左右1对中间构架28、31(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8),及分别跨于车座轨23、24和中间构架28、31的左右1对副构架32、33(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32);在头管21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前叉36,在主构架22安装燃料箱13,由安装于中间构架28、31的左右1对的枢轴板37、38(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37),支承由发动机41和变形器42构成的动力机组43,同时,可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摇臂45,由车座轨23、24支承车座16和设于后部左侧方的后部侧方保护构件46。
前叉36用上跨接构件53和配置于该上跨接构件53下方的下跨接构件54连接左右1对的叉单体51、5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51),在上跨接构件53安装操纵手柄11和手柄锁定装置56,在这些上跨接构件53和下跨接构件54安装整流罩支承撑条57,由该整流罩支承撑条57支承前整流罩12,同时,支承仪表58、内整流罩61、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及前面用的号码牌63。
在这里,符号65为安装于前整流罩12的前照灯,符号66、67(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66)为安装于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左右的左右1对的前信号装置,符号68为安装于前叉36下端的前轮,符号71为覆盖前轮68的上方的前挡泥板。
收容箱14位于主构架22与发动机41的气缸部73之间,在主构架22的下部通过托架74安装,由具有开口的壳体76和封闭该开口的盖(未图示)构成,由从壳体76朝后方延伸的延长部78覆盖燃料箱13的下方侧方,另外,两侧方分别由左盖81、右盖(未图示)覆盖。
车座16使设于后部下部的插入部接合于车座轨23、24侧的接合部,用螺栓将设于前部下部的左右1对安装片85、86(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85)固定于车座轨23、24侧。符号87为安装于车座轨23、24的扶手轨。
头盔保持架18安装于后部侧方保护构件46的上部,为不妨碍乘坐于车座16后部的乘坐人员的脚地考虑了配置的可上锁的构件。符号91、9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91)为从副构架32、33朝后方斜下方延伸的杆构件,在下端分别安装有用于坐在车座16的后部的乘坐人员的脚蹬93、94(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93),同时,通过构架侧撑条96连接于后部侧方保护构件46的下部。
发动机41在设于气缸部73的气缸盖101安装进气装置102和排气装置103。
进气装置102包括在气缸盖101的上部通过进气管105连接的作为燃料供给装置的化油器106和在该化油器106通过连接管107连接的空气滤清器108,将空气滤清器108配置在由车座轨23、24、中间构架28、31及副构架32、33围住的空间。上述化油器106当然也可为燃料喷射装置的喷射器或节气门主体。
在这里,符号111为空气滤清器108的进气口,符号112为从设于操纵手柄11的节气门握把(未图示)朝化油器106延伸的节气门拉索,符号113为从设于操纵手柄11的离合器摇杆延伸到动力机组43的离合器拉索,符号114为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08的内侧的电池。
排气装置103包括安装于气缸盖101下部的排气管115和安装于该排气管115后端的消声器116,通过内侧的杆构件92和安装于杆构件92的前端的消声器撑条117支承消声器116。
摇臂45为通过枢轴121安装于枢轴板37、38的构件,在后端部安装后轮122和左右1对的后缓冲装置123、123(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23)的各下端。后缓冲装置123的上端安装于分别安装在车座轨23、24的轨下部托架125、125(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25)。符号126为链罩。
枢轴板37、38为设置了用于支承动力机组43的上部和后部的动力机组支承部131~133的构件。
在这里,符号137为停放支架,符号138为通过安装在车座轨23、24和轨下部托架125、125而覆盖后轮122上方的后挡泥板,符号141、14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41)为安装在设于后挡泥板138的信号装置撑条143的左右1对的后信号装置,符号144、146为安装于后挡泥板138的后盖和尾灯。
图2为示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侧面图(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以下同。),如图所示,在下跨接构件54的上面54a设置用于限制操纵手柄11的回转角的左右1对的手柄限位构件151、15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51),在头管21的下端部前部安装可接触于手柄限位构件151、152的突出部153,为了覆盖这些手柄限位构件151、152和突出部153,在整流罩支承撑条57具有限位构件盖156。
限位构件盖156用于防止小石头等分别进入到手柄限位构件151与突出部153、手柄限位构件152与突出部153间,同时,使得手柄限位构件151、152和突出部153不露出到外部,提高车辆前部的外观性。
上述手柄限位构件151、152、突出部153、及限位构件盖156为构成手柄限位机构154的构件。
整流罩支承撑条57包括左右1对的主杆161、162,安装于这些主杆161、162上端的仪表撑条163,为了保护手柄锁定装置56的安装部而安装于一方的主杆162的安装部保护杆164,为了支承前整流罩12的下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号码牌63而安装于主杆161、162的下部的整流罩下部撑条166,及安装于主杆161、162下部的上述限位构件盖156。
仪表撑条163具有除了仪表58外还对内整流罩61进行支承的仪表支承部168,支承前整流罩12的左右的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71),及用螺栓173安装于上跨接构件53的上面53a的左右1对的跨接构件上部安装部174、176(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74)。多个178为在仪表支承部168安装仪表58和内整流罩61的螺栓,符号181、181(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81)为为了分别插入设于下跨接构件54的安装孔54b、54b(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54b)而设于主杆161、162的下端部的跨接构件下部安装部。
另外,在图2中,分别用左右1对的内六角螺栓185、185(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85)将设于手柄锁定装置56的左右的侧方突出部56a、56b(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56a)安装于上跨接构件53的下部,同时,用上述手柄锁定装置56和内六角螺栓185、185一起紧固将可自由进退地设于手柄锁定装置56的锁定销186的外侧方覆盖的销保护构件187,以安装部保护罩164覆盖内侧的内六角螺栓185的下方。
手柄锁定装置56的锁定销186为可插入到设于头管21的上部前部的左右1对的筒部188、191(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88)的空心部188a、191a(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88a)的构件。
另外,在图2中,在仪表支承板16具有从后部左右朝下方延伸的1对的下方伸出部61a、61b(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61a),通过用小螺钉193、193(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93)将这些下方伸出部61a、61b安装于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从而由内整流罩61覆盖由仪表撑条163的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对前整流罩12的支承部和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对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66)的支承部。
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为在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下部撑条166由1根螺栓195和螺母196与前整流罩12的下部安装部12a一起紧固地安装的构件。
号码牌63分别用螺栓198(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98)安装在左右1对的圆柱状突出部197、197(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97),该左右1对的圆柱状突出部197、197安装于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的前面。
在这里,符号201为用于在图中未示出的转向柱上端安装上跨接构件53的盖形螺母,符号202、20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02)为用于将叉单体51、5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51)安装于上跨接构件53的螺栓,符号203、203(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03)为支承操纵手柄11的手柄支承构件,符号204、204(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04)为用于在上跨接构件53安装手柄支承构件203、203的螺母,符号206为操作手柄锁定装置56的钥匙,符号207、207(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07)为用于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安装前信号装置66、67的螺母。
图3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前部的第1透视图,在前整流罩12的内侧设置内整流罩61,为从后方斜右方观看的图。
即,分别朝下方延伸内整流罩61的后部的左右,形成下部延伸部61a、61b,由这些下方延伸部61a、61b覆盖前整流罩12内侧的、前整流罩12在前叉36侧的安装部和前信号装置66、67在前叉36侧的安装部。
图4为本发明的内整流罩的说明图,为与图2的4向视相当的图。
内整流罩61为一体成形外周部61c、第1台阶部61d、61e、中央部61f、及下方伸出部61a、61b的构件,该外周部61c形成为沿前整流罩12(参照图3)的内面的外形形状,该第1台阶部61d、61e在该外周部61c的内侧的左右形成得比外周部61c更低一些,该中央部61f为了配置仪表58(参照图3)而在第1台阶部61d、61e的内侧形成得比第1台阶部61d、61e更低一些,该下方伸出部61a、61b从外周部61c的后缘和第1台阶部61d、61e的后缘朝下方延伸。
外周部61c为通过在前部下面具有多个肋61g而提高了刚性的部分。
中央部61f具有用于与仪表58一起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57(参照图2)的多个安装孔61h和用于避免与朝仪表58的下方的突出部干涉的切口61j。
下方伸出部61a、61b分别具有小螺钉193(参照图2)通过的小螺钉插通孔61k。
图5为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的正面图,整流罩支承撑条57分别朝左右延伸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在前端安装有用于由小螺钉安装前整流罩12的套筒211。
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包括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下部撑条166的下部板部62a,从该下部板部62a的左右大体铅直立起的侧部立起部62b、62c,从这些侧部立起部62b、62c的上端朝侧方斜上方延伸、铅直地折曲前端的侧部倾斜部62d、62e,及分别跨到侧部立起部62b、62c的横置构件62f。
侧部倾斜部62d、62e分别用螺母207在折曲的前端部62g、62h安装前信号装置66、67。符号62j、62j为整流罩安装部,其为了在侧部倾斜部62d、62e的后缘安装内整流罩61(参照图4)的下方伸出部61a、61b(参照图4)而立起。
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在车身侧的安装这样进行,即,预先用从前信号装置66、67延伸的螺栓和螺母207、207,将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一起紧固到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用螺栓195将安装了这些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的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的下部与前整流罩12的下部一起安装到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下部撑条166,此后,进一步将前整流罩12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
图6为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的第2透视图,为从后方斜右方观看从车身前部拆下内整流罩61(参照图3)后的状态的图。
例如,在前整流罩12内侧的、前叉36的左右的叉单体51、52的外方,可看到安装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套筒211、211、前整流罩12的小螺钉213、213及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的侧部倾斜部62d、62e、螺母207、207。通过如图3所示那样用内整流罩61覆盖这些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可提高从车辆后方观看时的外观,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商品性。
如以上图2、图3及图5所示那样,第1,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1)由支承前整流罩12的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上部,详细地说,由仪表撑条163支承仪表58,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支承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设置了覆盖前整流罩12与仪表58之间的内整流罩61;其特征在于:朝下方延伸出内整流罩61的后部,形成下方伸出部61a、61b,由这些下方延伸部61a、61b覆盖作为信号装置支承部的侧部倾斜部62d、62e。
由于使内整流罩61的后部朝下方伸出,覆盖信号装置支承部,所以,可由内整流罩61使得内整流罩61内侧的信号装置支承部看不到,可提高外观性。
第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安装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在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下部(详细地说,整流罩下部撑条166)安装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详细地说,下部板部62a)。
由于预先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组装前整流罩12和信号装置66、67,将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下部,所以,可容易而且迅速地进行前整流罩12和信号装置66、67的组装,提高生产率。
第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安装内整流罩61的下部(详细地说,下方伸出部61a、61b)。
由于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安装内整流罩61的下部,所以,可兼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支承内整流罩61的下部的支承构件,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5所示那样,将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下部(详细地说,整流罩下部撑条166),但不限于此,也可将信号装置支承撑条(也可相对图5所示的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改变形状)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上部(详细地说,仪表撑条163)。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适合于机动二轮车。
Claims (3)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所述机动二轮车由支承前整流罩的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上部支承仪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支承所述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设置覆盖前整流罩与上述仪表间的内板;其特征在于:
内板的后部朝下方延伸,覆盖上述信号装置支承部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安装上述前整流罩和上述信号装置,在上述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下部安装上述信号装置支承撑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整流罩支承撑条安装上述内板的下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76659A JP4341840B2 (ja) | 2004-12-27 | 2004-12-27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JP2004376659 | 2004-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6220A true CN1796220A (zh) | 2006-07-05 |
CN100389043C CN100389043C (zh) | 2008-05-21 |
Family
ID=3673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2726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9043C (zh) | 2004-12-27 | 2005-12-06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341840B2 (zh) |
CN (1) | CN100389043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2571B (zh) * | 2007-12-19 | 2012-08-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构造 |
CN103146760A (zh) * | 2013-03-18 | 2013-06-12 | 张其标 |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沼气发酵及净化提纯技术 |
CN107031765A (zh) * | 2017-04-06 | 2017-08-11 | 桐乡市洲泉振兴五金塑料制品厂 | 一种摩托车用部件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05168B2 (ja) * | 2008-07-31 | 2013-06-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支持構造 |
CN101439677A (zh) * | 2008-12-25 | 2009-05-2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沙滩车仪表支架结构 |
JP5339600B2 (ja) * | 2009-03-26 | 2013-11-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495909B2 (ja) * | 2010-04-09 | 2014-05-21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乗物のウインドシールド取付構造 |
JP5555586B2 (ja) * | 2010-09-29 | 2014-07-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ェアリング構造 |
CN102275619B (zh) * | 2011-05-29 | 2013-05-01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仪表与导流罩的安装结构 |
EP3533694B1 (en) * | 2018-02-28 | 2020-12-02 | Honda Motor Co., Ltd. | Blinker lamp mounting structure of saddled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48110B2 (ja) * | 1991-06-28 | 2002-01-2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小型車両のハンドルカバー装置 |
JPH0616166A (ja) * | 1992-06-30 | 1994-01-25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装置 |
JP3153044B2 (ja) * | 1993-04-17 | 2001-04-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ヘッドライト取付構造 |
JP3585713B2 (ja) * | 1997-12-01 | 2004-11-04 |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配線構造 |
JP4140137B2 (ja) * | 1999-08-03 | 2008-08-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計器盤取付装置 |
JP2002205674A (ja) * | 2001-01-09 | 2002-07-23 | Yamah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カウリング廻り構造 |
TW590931B (en) * | 2001-03-28 | 2004-06-11 | Honda Motor Co Ltd | Front cowl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wind shiel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JP4344489B2 (ja) * | 2001-05-11 | 2009-10-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アッパカウル,スクリーン及びメータ配設構造 |
CN1310797C (zh) * | 2002-07-31 | 2007-04-18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前罩 |
-
2004
- 2004-12-27 JP JP2004376659A patent/JP434184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12-06 CN CNB2005101272663A patent/CN10038904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2571B (zh) * | 2007-12-19 | 2012-08-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构造 |
CN103146760A (zh) * | 2013-03-18 | 2013-06-12 | 张其标 |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沼气发酵及净化提纯技术 |
CN107031765A (zh) * | 2017-04-06 | 2017-08-11 | 桐乡市洲泉振兴五金塑料制品厂 | 一种摩托车用部件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182140A (ja) | 2006-07-13 |
JP4341840B2 (ja) | 2009-10-14 |
CN100389043C (zh) | 2008-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6248C (zh) |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 |
CN100349777C (zh) | 摩托车 | |
CN1227132C (zh) | 摩托车的靠背支持结构 | |
CN1121330C (zh) |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 |
CN1228208C (zh) | 摩托车的后组合灯安装结构 | |
CN1796220A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 |
CN1231381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灯安装构造 | |
CN1053486C (zh) | 轻便两轮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 |
CN1517260A (zh) | 机动二轮车中的前罩安装构造 | |
JP2007038708A (ja) | 揺動三輪車 | |
CN1276859C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锁装置 | |
CN1212949C (zh) |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 |
CN1378942A (zh) |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 |
CN100335344C (zh) | 机动二轮车的后缓冲器单元安装构造 | |
CN1275802C (zh) | 摩托车的牌照板安装结构 | |
CN1754749A (zh) | 二轮摩托车的车把罩装置 | |
CN1080222C (zh) |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 |
CN1824567A (zh) | 电装品配置结构 | |
CN1167571C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 |
CN1796226A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 |
CN100453389C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支承构造 | |
CN1754747A (zh) |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 |
CN1265995C (zh) |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 |
CN1200841C (zh) |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 |
CN1369391A (zh) | 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