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2473A - 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82473A CN1782473A CNA2005101084274A CN200510108427A CN1782473A CN 1782473 A CN1782473 A CN 1782473A CN A2005101084274 A CNA2005101084274 A CN A2005101084274A CN 200510108427 A CN200510108427 A CN 200510108427A CN 1782473 A CN1782473 A CN 17824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lutch
- lock
- motor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变速选择杆操作进行换档时禁止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马达的再生而防止变速冲击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具备根据包括油门踏板开度或节气门开度的状态的车辆运转状态判定是否不需发动机发生驱动力的控制判定装置,经由控制判定装置判定不需发动机发生驱动力时进行锁止离合器的连结控制及马达再生控制的锁止离合器连结/马达再生控制装置,检测选择的变速选择杆的位置的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自动变速的杆位置时根据车速及节气门开度从自动变速器的多个变速级中选择变速级进行变速控制的变速级控制装置,根据杆位置的变更控制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的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燃机(发动机)、电动马达、带锁止机构的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和控制这些的ECU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发动机和电动马达的车辆中,在进行高速运转或下坡运转等、油门踏板断开的情况等,由于不需要发动机发生驱动力,因而使发动机的曲轴端介由电动马达、与有级的自动变速器经由锁止离合器形成直接连结状态,利用车体具有的运动能量,从车轮介由自动变速器驱动发动机及电动马达的旋转体,而谋求燃料利用率的提高,同时利用电动马达进行能量的再生。
另外,车辆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自动模式考虑驾驶者的操作方便性,根据车辆运转状态、例如节气门开度与车速等选择最适宜的变速级,自动控制自动变速器级,手动模式按照驾驶者通过变速选择杆操作产生的指示、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换高档变速和换低档变速。
现有作为抑制以手动模式在锁止途中指令变速时的冲击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在锁止离合器连结途中以手动模式发生换高档指令时,(1)变速后锁止离合器连结区域且变速中锁止离合器连结区域的情况,是在锁止离合器连结结束后进行变速;(2)变速后锁止离合器连结区域的情况,是在开始变速且变速结束后解除锁止离合器;(3)变速后锁止离合器连结区域且变速中锁止离合器解除区域的情况,是在开始变速且变速结束后连结锁止离合器。
另外,在锁止离合器连结途中以手动模式发生换低档指令时,(1)变速后锁止离合器连结区域的情况,是在开始变速同时中断锁止离合器连结,变速结束后重新进行锁止离合器的连结;(2)变速后锁止离合器解除区域的情况,是在开始变速同时开始解除锁止离合器。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0318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使发动机的曲轴端与有级的自动变速器经由锁止离合器直接连结的发动机,处于停止燃料供给等不发生驱动力的状态的情况下,利用车体具有的运动能量,从车轮介由自动变速器驱动发动机及电动马达的旋转体,而谋求燃料利用率的提高,同时利用电动马达进行再生。
从这种状态,驾驶者为了进行车辆减速等,而操作变速选择杆并选择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的情况,与根据车速等形成的车辆运转状态进行变速控制的自动模式下的变速不同,一边进行在不一定最适宜车速下的再生一边变速。
例如,在换低档中比自动模式下的变速高速时、或在换高档中比自动模式下的变速低速时,根据手动指定进行变速。
此时,通过发动机制动及再生变动扭矩,不过,存在的问题点是由于变速而产生变速冲击,特别是在换低档中,由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比与输入轴卡合的齿轮和与该齿轮啮合的输出轴齿轮的比率增大,因而发动机转速及马达转速增加,输出轴的扭矩变动放大,导致变速冲击的发生。
专利文献1,是涉及在锁止离合器连结中的变速控制的发明,在如上所述的锁止离合器连结结束后,在锁止离合器连结的状态下,向手动模式下的低速级进行变速,因此,通过专利文献1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变速选择杆操作进行变速时、解除锁止离合器的连结及禁止马达的再生而防止变速冲击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根据第1发明,则提供一种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具有与上述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电动马达、具有多个变速级的自动变速器、介由工作油连接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上述自动变速器的主轴的液力变矩器、为了使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上述主轴成为直接连接状态或上述非直接连接状态而进行连结或非连结的锁止离合器,这种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包括油门踏板开度或节气门开度的状态的车辆运转状态、判定是否不需上述发动机发生驱动力的控制判定装置,经由上述控制判定装置判定不需上述发动机发生驱动力时、进行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控制及马达再生控制的锁止离合器连结/马达再生控制装置,检测选择了具有自动变速及至少一个手动指定变速级杆位置的变速选择杆的任意杆位置的杆位置检测装置,经由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上述自动变速的杆位置时、根据车速及节气门开度从上述自动变速器的上述多个变速级中选择变速级、进行变速控制的变速级控制装置,根据从上述自动变速的杆位置经由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向上述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的变更、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的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
根据第2发明,则提供一种根据第1发明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在与由上述变速级控制装置控制的变速级相比、表示由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上述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的变速级一方为低速级时,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
根据第3发明,则提供一种根据第1~2发明任意一项所述发明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判定装置,将油门踏板全闭、且发动机转速为一定以上、且从上述自动变速器侧向上述电动马达及上述发动机侧传递驱动力的规定情况,判定为不需上述发动机发生驱动力的情况。
根据第4发明,则提供一种根据第3发明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在上述油门踏板继续全闭时,继续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
根据第5发明,则提供一种根据第1~4发明任意一项所述发明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故障的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由上述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出故障时,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1发明,则由控制判定装置判定不需发动机发生驱动力时,进行锁止离合器的连结控制及马达再生控制,而根据由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根据从自动变速的杆位置向手动指定变速级的变速杆位置的变更的检测,控制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因此,能够缓和以与指定自动变速杆位置时的变速控制不同的车速向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所示的变速级进行变速控制所产生变速冲击。
根据第2发明,则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在表示由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上述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所示的变速级比由变速级控制装置控制的变速级低速时,控制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换低档的变速所产生的大的变速冲击。
根据第3发明,则控制判定装置,判定油门踏板全闭、且发动机转速为一定以上、且从自动变速器侧向电动马达及发动机侧传递驱动力的规定情况为不需发动机发生驱动力的情况,因此,车辆行驶无阻,能够进行燃料利用率提高/效率好的马达再生及缓和变速冲击。
根据第4发明,则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在油门踏板继续全闭时,继续控制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因此,能够有效地维持变速冲击的缓和。
根据第5发明,则还具备检测杆位置检测装置故障的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由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出故障时,控制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因此,即使杆位置检测装置发生故障时也能够缓和变速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产生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变速选择杆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锁止离合器连结控制的功能框图。
图4是锁止离合器连结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锁止离合器连结控制的时间图。
图中,2-发动机(内燃机);4-电动马达;6-液力变矩器;8-锁止离合器;10-自动变速器;12-ECU;14-变速选择杆;16-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8-蓄电池;20-PDU;100-锁止离合器连结控制装置;102-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104-控制判定装置;106-锁止离合器连结/马达再生控制装置;108-变速级控制装置;110-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产生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复合动力车辆具备发动机2、电动马达4、液力变矩器6、锁止离合器8、自动变速器10、ECU(电子运算装置)12、变速选择杆14、变速杆位置检测装置16、蓄电池18、动力传递单元(PDU)20、机械式油泵22、电动油泵24、油压供给部25、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6、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主轴转速传感器30、中间轴转速传感器32及车速传感器34。
发动机2的曲轴2a与电动马达(以下也有只简称为马达的情况)4连接。马达4具有包括设置在周围的永久磁石的转子及包括设置在铁心上并固定在马达4的旋转轴4a上的线圈的定子。马达4的旋转轴4a与液力变矩器6连接。
液力变矩器6介由流体进行扭矩传递,具有与马达4旋转轴4a连接的前盖6a和与之一体的泵轮6b、在前盖6a与泵轮6b间对置配置于泵轮6b上的蜗轮6c和定子6d。
在蜗轮6c和前盖6a之间设有锁止离合器8,该锁止离合器8根据ECU12的指令经由电动油泵24的控制,向前盖6a内面按压而与前盖6a卡合、按压解除从而卡合解除。在由前盖6a及泵轮6b形成的容器内封入工作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
在根据ECU12发出的指令解除锁止离合器8卡合的状态下,允许泵轮6b及蜗轮6c的相对旋转。在该状态下,若马达4的旋转轴4a的扭矩介由前盖6a向泵轮6b传递,则充满容器的工作油,经由泵轮6b的旋转,从泵轮6b→蜗轮6c→定子6d循环并将泵轮6b的旋转扭矩传递给蜗轮6c、驱动主轴10c。
另外,在根据ECU12发出的指令使锁止离合器8卡合的状态下,从前盖6a到蜗轮6c不介由工作油而直接向主轴10a传递旋转驱动力。
锁止离合器8的卡合状态可变,介由锁止离合器8从前盖6a传递到蜗轮6c的旋转驱动力可变。还有,也可以将锁止离合器8的卡合/非卡合称为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连结解除(或非连接)。
锁止离合器8由湿式多板离合器等构成,具有固定在前盖6a上的外离合器板,与外离合器板相互重叠配置且能够与外离合器板抵接、相对于主轴10a相对旋转自由地被支撑的内离合器板,经由ECU12控制的没有图示的油压驱动器。
油压驱动器具有能够滑动地配置并形成活塞室的活塞,与向活塞室供给的工作油油压(以下,LC油压)相对应,发生推力,使各外离合器板和内离合器板相互卡合,从而,马达4的旋转轴4a和主轴10a直接连结。向活塞室内供给的工作油油压,根据ECU12发出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进行控制,能够调整锁止离合器12的卡合状态。
自动变速器10,通过电动油泵24根据从ECU12发出的指令介由油压供给部25进行的油压控制,驱动多个同步离合器,从而控制变速动作,自动变速器10具有主轴10a、与主轴10a平行配置的中间轴10b及以相互不同的齿轮比设定的设置在多个主轴10a侧和中间轴10b侧的齿轮对、例如前进1~5速齿轮对及后退齿轮对。
多个齿轮对由安装在主轴10a各输入侧齿轮和安装在中间轴10b的各输出侧齿轮构成,成对的各齿轮彼此常时啮合。
各输入侧齿轮或各输出侧齿轮的某一方,相对于主轴10a或中间轴10b相对旋转自由,经由各同步离合器,与主轴10a或中间轴10b连结或分离。
例如,图1中,以多数齿轮对中前进齿轮对的高速级(例如,4速)和低速级(例如,1速)的2个齿轮对为一例进行叙述。高速侧齿轮对的高速输出侧齿轮40b及低速侧齿轮对的低速输出侧齿轮对42b相对于中间轴10b一体设置。
高速侧齿轮对的高速输入侧齿轮40a及低速侧齿轮对的低速输入侧齿轮对42a为相对于主轴10a能够旋转的怠速齿轮,经由各同步离合器44、46相对于主轴10a连接或分离。
各同步离合器44、46例如,如图1所示,由湿式多板离合器等构成,具有能够与主轴10a一体旋转地配置的各外离合器板44a、46a,与外离合器板44a、46a相互重叠配置且能够与外离合器板44a、46a抵接、相对于主轴10a能够与怠速齿轮的输入侧40a、42a一体旋转地配置的内离合器板44b、46b和由ECU12控制的没有图示的油压驱动器。
各油压驱动器,具有能够滑动地配置并形成活塞室的活塞,与向活塞室供给的工作油油压相对应,发生推力,使各外离合器板44a、46a和各内离合器板44b、46b相互卡合,从而,与自动变速器10的中间轴10b和各输入侧齿轮40a、42a的任意一个连结成一体。向活塞室内供给的工作油油压,根据ECU12发出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进行控制,能够调整各同步离合器44、46的卡合状态。
与自动变速器10的中间轴10b一体设置的输出侧主齿轮50a和与连接驱动轮W的驱动轴52一体设置的驱动侧主齿轮50b形成主齿轮对常时啮合。
ECU12具有以下功能。经由杆选择装置14指定杆位置为自动变速(D)时,参照预先存储节气门开度及车速和自动变速器10的变速级的关系的变速图,算出与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节气门开度、由车速传感器34检测出的车速相对应的变速级,根据与各同步离合器44、46的卡合状态相对应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控制油压驱动器的驱动及自动变速器10的变速动作。
参照预先存储节气门开度及车速和目标滑动率(主轴转速/发动机转速Ne)的关系的图,算出用以连结/非连结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以使其成为与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节气门开度、由车速传感器34检测出的车速相对应的目标滑动率(目标LC滑动率),向油压供给部25输出同时进行电动马达4的再生控制/再生禁止控制。
如后所述,在不需发动机2发生驱动力时,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离合器油压,以使锁止离合器8连接。还有,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状态随着离合器油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以使其成为目标滑动率。
如后所述,即使锁止离合器8为连结状态,在不需发动机2发生驱动力且通过变速选择杆14选择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而进行换低档时,也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
还有,即使锁止离合器8为连结状态,在不需发动机2发生驱动力且通过变速选择杆14选择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而进行换高档时,也由于以与自动模式下的车速不同的车速进行换高档,因而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
通过PDU20的控制停止从蓄电池18向电动马达4供电,利用从主轴10a向马达旋转轴4a传递的驱动力而发生的电力介由PDU20回收到蓄电池18。
如后所述,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发生故障时,解除锁止离合器的连结同时禁止电动马达4的再生。
图2是表示变速选择杆14的图。变速选择杆14指示驻车(P)、空档(N)、倒档(R)、自动变速(D)、多个手动指示变速级(例如3速、2速、L)。还有,变速选择杆14可以取代手动指示变速级(例如,3速~L),而指示自动变速器10从当前变速级换低档、换高档。
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将变速选择杆14所指示的P、N、R、D及3速~L的任意一个杆位置向ECU12输出。蓄电池18,通过PDU20的控制使电流流向电动马达4的线圈而驱动电动马达4,另外,通过电动马达4的再生进行充电。PDU20按照ECU12的控制指令,利用蓄电池18驱动电动马达4及控制由电动马达4的再生而进行的蓄电池18的充电。
与发动机2直接连结的马达4的旋转轴4a上再直接连结着液力变矩器6,机械式油泵22介由与液力变矩器6的泵轴花键结合的泵传动齿轮而被驱动,因而能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动作。在电动马达4的再生中和停止时等,利用发动机2的输出而被驱动。从机械式油泵22出来的油路与油压供给部25连接。
电动油泵24利用从蓄电池18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从电动油泵24出来的油路介由单向阀与油压供给部25连接。油压供给部25具有压力流量控制阀等,通过从ECU12发出的控制,供给油压用以驱动控制液力变矩器6、锁止离合器8及自动变速器10等。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6检测发动机2的曲轴2a的转速。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8检测节气门开度。主轴转速传感器30检测主轴10a的转速。
中间轴转速传感器32检测中间轴10b的转速。车速传感器34例如根据驱动轮W的旋转速度检测车速。传感器26~34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ECU12。
图3是图2中的ECU12的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100的框图。如图3所示,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100具有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102、控制判定装置104、锁止离合器连结/马达再生控制装置106、变速级控制装置108、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110及断油控制装置112。
变速位置检测故障判定装置102,判定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是否发生故障。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的故障,根据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的位置检测信号不表示与P、N、R、D、3速~L对应的规定杆位置等进行判定。
控制判定装置104,判定是否是油门踏板开度或节气门开度为全闭、全发动机转速Ne为一定以上、且发动机2及电动马达4的扭矩为负(向发动机2及电动马达4侧传递驱动轮W的驱动扭矩(车轮扭矩)的状态)不需发动机发生驱动力的情况。还有,即使是没有充分连结锁止离合器8的状态,也向发动机2及电动马达4侧传递驱动轮W的驱动扭矩。
锁止离合器连结/马达再生控制装置106,在由控制判定装置104判定为不需发动机发生驱动力时,向油压供给部25输出油压指令值以使锁止离合器8连结,同时进行电动马达4的再生控制。
变速级控制装置108,在由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检测出变速选择杆14的杆位置在自动变速(D)时,参照存储车速及节气门开度和自动变速器10的变速级的关系的变速图,算出与由车速传感器34检测出的车速、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6检测出的节气门开度相对应的变速级,向油压供给部25输出油压指令值,以使与该变速级对应的各同步离合器卡合。
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110,在不需发动机2发生驱动力时、从变速选择杆14的自动变速(D)杆位置经由杆位置检测装置16检测出向手动指定变速级(3速~L)的杆位置变更时,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解除及电动马达4的再生禁止。另外,只要油门踏板全闭,就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解除及电动马达4的再生禁止。
断油控制装置112,若满足油门踏板为全闭且发动机转速Ne为一定以上的断油条件,则起动延时定时,若到暂停延时定时之前一直满足断油条件,则一暂停延时定时就控制向发动机2供给燃料。
图4,是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控制的流程图,该流程以一定周期或常时反复执行。图5是时间图。以下,参照这些附图,说明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控制的动作。
在步骤S2,变速位置检测故障判断装置102,判断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是否发生故障。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没有故障时进入步骤S4。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发生故障时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4,判定油门踏板或节气门开度是否为全闭。若油门踏板或节气门开度全闭,则进入步骤S6。若油门踏板或节气门开度没有全闭,则结束。
在步骤S6,判定发动机2及电动马达4的扭矩是否为负、即发动机2的曲轴2a及电动马达4的旋转轴4a是否利用从主轴8a侧传来的扭矩进行旋转。
还有,锁止离合器8,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LC压以使其成为与车速及节气门开度对应的目标LC滑动率,在没有充分连结锁止离合器的半离合状态时,从主轴8a侧传来的扭矩介由液力变矩器6向电动马达4的旋转轴4a传递。
在步骤S8,判定到燃料切断前的延时定时是否为0。若到燃料切断前的延时定时为0,则进入步骤S10。若到燃料切断前的延时定时不为0,则由于满足燃料切断条件,因此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0,判定是否为燃料切断中。若为燃料切断中,则满足燃料切断条件,因此进入步骤S12。若不是燃料切断中,则由于不满足燃料切断条件因此结束。还有,燃料切断的控制与该流程独立地由燃料切断控制装置112控制。
由于满足燃料切断条件,因此,进行步骤S12及14。在步骤S12,油压供给部25输出油压指令值,以使其成为连结锁止离合器8的LC油压。油压供给部25介由电动油泵24向锁止离合器8供给该油压指令值的LC油压。从而,连结锁止离合器8。在步骤S14,进行电动马达4的再生控制。
例如,从图5中的时刻t1到时刻t2,通过驾驶者的操作而使经由选择杆14选择的杆位置在自动变速(D),成为自动模式,通过变速级控制装置108,从而将自动变速器10的变速级选择/控制为4速级。
在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油门踏板全闭(节气门开度为0)、发动机转速Ne为一定以上,满足燃料切断条件,因此,通过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控制,而使LC压为一定以上,锁止离合器8被连结,LC滑动率为1。另外,电动马达4被再生控制。
在步骤S16,根据驾驶者的杆选择装置14的操作,由变速位置检测装置16检测表示手动模式的杆位置(3速~L),且判定是否指示其杆位置从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0的变速级(5速~L)换低档。指示换低档时,进入步骤S18。不指示换低档时,结束。
在图5中的时刻t2,通过杆选择装置14的操作选择3速级,指示从4速级向3速级换低档。此时的车速比自动模式下从4速级向3速级换低档变速的车速高。
在步骤S18,向油压供给部25指示用以解除连结锁止离合器8的油压指令值,同时禁止马达4的再生。根据换低档指示,向油压供给部25输出油压指令值,以使从当前的变速级向换低档所指示的变速级变速。
油压供给部25,根据油压指令值,介由电动油泵24降低锁止离合器8的LC油压,解除连结锁止离合器。另外,禁止电动马达4的再生。
另外,相对于当前变速级的同步离合器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减少,与此相伴,工作油的实际的当前同步离合器的油压向减少倾向变化。与相对于该当前同步离合器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同步,相对于下一个变速级的同步离合器的离合器油压指令值增大,与此相伴,工作油的实际的下一个变速级的同步离合器的油压向增大倾向变化。并且,相对于当前同步离合器的油压变化为0,相对于下一个变速级的同步离合器的油压变化最大。
例如,在图5中的时刻t2中,指示换低档,如虚线所示,LC油压立即变化为0,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被解除,LC滑动率增大同时电动马达4的再生被禁止。另方面,从时刻t2开始,当前的4速级的同步离合器的离合器压减少,3速级的同步离合器的离合器压增大,在时刻t3,变速结束。
从时刻t2到时刻t3,与对应于运动状态、根据变速图进行自动变速控制的自动模式下的换低档不同,在由驾驶者操作进行的换低档中以高于比变速图上车速的车速进行,因而通过手动模式下的换低档变速,驱动扭矩(车轮扭矩)的变动量比自动模式下的换低档大,不过,通过锁止离合器8的连结解除及电动马达4的再生禁止而抑制驱动扭矩的变动。
另方面,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现有例中,从时刻t2到时刻t3,是在锁止离合器8连结的状态进行换低档变速,因此,与虚线所示的发明相比较,换低档时的主轴10a转速增加、驱动扭矩(车轮扭矩)使用于马达4的再生及发动机2曲轴2a的驱动,因而驱动扭矩大大减少,变速冲击变大。
步骤S18中的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及再生禁止,只要是以手动模式继续油门断开时,变速结束后也继续进行。
若步骤S18结束,则经过一定时间后或不久之后回到S2,重复进行从步骤S2到步骤S18的处理。
Claims (5)
1.一种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车辆具有:内燃机、与上述内燃机的曲轴连接的电动马达、具有多个变速级的自动变速器、经由工作油连接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上述自动变速器的主轴的液力变矩器、为了使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上述主轴成为直接连接状态或非直接连接状态而进行连结或非连结的锁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判定装置,根据包括油门踏板开度或节气门开度的状态在内的车辆运转状态,判定是否无需上述内燃机发生驱动力;
锁止离合器连结/马达再生控制装置,在经由上述控制判定装置判定无需上述内燃机发生驱动力时,进行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控制及马达再生控制;
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选择了具有自动变速及至少一个手动指定变速级杆位置的变速选择杆的任意杆位置;
变速级控制装置,在由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上述自动变速的杆位置时,根据车速及节气门开度从上述自动变速器的上述多个变速级中选择变速级进行变速控制;
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根据由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从上述自动变速的杆位置向上述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的变更,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在由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上述手动指定变速级的杆位置所示的变速级,与由上述变速级控制装置控制的变速级相比为低速级时,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判定装置,在油门踏板全闭、且内燃机转速为一定以上、且从上述自动变速器侧向上述电动马达及上述内燃机侧传递驱动力的规定情况下,判定为无需上述内燃机发生驱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止离合器连结解除/马达再生禁止控制装置,在上述油门踏板继续全闭时,继续控制上述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上述马达再生禁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上述杆位置检测装置故障的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在由上述杆位置故障检测装置检测出故障时,控制锁止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及马达再生禁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45629A JP4156583B2 (ja) | 2004-11-30 | 2004-11-30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
JP2004345629 | 2004-11-30 | ||
JP2004-345629 | 2004-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82473A true CN1782473A (zh) | 2006-06-07 |
CN100419309C CN100419309C (zh) | 2008-09-17 |
Family
ID=3663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0842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309C (zh) | 2004-11-30 | 2005-10-09 | 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156583B2 (zh) |
CN (1) | CN100419309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01759A (zh) * | 2011-11-23 | 2012-06-20 |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一种电动车辆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 |
CN102770295A (zh) * | 2010-03-31 | 2012-11-07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控制装置 |
CN103153737A (zh) * | 2010-10-14 | 2013-06-1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
CN103925358A (zh) * | 2014-04-18 | 2014-07-16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自动换挡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15123186A (zh) * | 2021-03-25 | 2022-09-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控制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63093B2 (ja) * | 2007-12-18 | 2013-03-1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
JP5747525B2 (ja) * | 2011-01-28 | 2015-07-1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KR101866030B1 (ko) * | 2016-06-30 | 2018-06-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주차 제어 방법 |
CN116181906B (zh) * | 2023-03-08 | 2024-08-13 | 湖南知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用半自动变速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7197B2 (ja) * | 1997-07-08 | 2002-08-2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
JP2002071012A (ja) * | 2000-08-31 | 2002-03-0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JP3566252B2 (ja) * | 2001-12-12 | 2004-09-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ト車両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3753671B2 (ja) * | 2002-03-20 | 2006-03-08 |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 |
JP3944104B2 (ja) * | 2003-03-17 | 2007-07-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付き流体伝動装置 |
-
2004
- 2004-11-30 JP JP2004345629A patent/JP415658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10-09 CN CNB2005101084274A patent/CN10041930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0295A (zh) * | 2010-03-31 | 2012-11-07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控制装置 |
CN102770295B (zh) * | 2010-03-31 | 2015-03-25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控制装置 |
CN103153737A (zh) * | 2010-10-14 | 2013-06-1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
US8900093B2 (en) | 2010-10-14 | 2014-12-0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device of vehicle drive device |
CN103153737B (zh) * | 2010-10-14 | 2015-03-1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
CN102501759A (zh) * | 2011-11-23 | 2012-06-20 |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一种电动车辆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 |
CN103925358A (zh) * | 2014-04-18 | 2014-07-16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自动换挡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03925358B (zh) * | 2014-04-18 | 2017-04-05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自动换挡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15123186A (zh) * | 2021-03-25 | 2022-09-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控制装置 |
CN115123186B (zh) * | 2021-03-25 | 2024-05-1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控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19309C (zh) | 2008-09-17 |
JP4156583B2 (ja) | 2008-09-24 |
JP2006153161A (ja) | 200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3338C (zh) | 采用离心离合器的传动系统的控制 | |
CN1068550C (zh) | 自适应换档控制方法/系统 | |
CN102725563B (zh) | 车辆用变速装置 | |
CN100412337C (zh) | 车辆控制装置 | |
CN101210616B (zh) | 传动系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EP1792800A2 (en) | Hybrid vehicle control | |
US20080070745A1 (en) | Gear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
US8914174B2 (en) |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drive system | |
CN1304771C (zh) | 车辆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和换档控制方法 | |
CN102806901A (zh) | 用于混合电动车辆的发动机停止控制系统 | |
JP2007237775A (ja) |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 |
CN1656330A (zh) |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 |
JP5839110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
CN100523564C (zh) | 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 |
CN1782473A (zh) | 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 |
JP4232832B2 (ja) | 車両用回生制動装置 | |
CN101065289A (zh) | 分离器 | |
JP2003212003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装置 | |
US8088040B2 (en) | Process for actuating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
JP2009208563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 |
US10393256B2 (en) |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drive apparatus | |
JP2012245877A (ja)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
JP5630205B2 (ja) | 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制御装置 | |
US7510500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rive of a hybrid vehicle | |
JP4055804B2 (ja) |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2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