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46794A - 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6794A
CN1746794A CN 200510099050 CN200510099050A CN1746794A CN 1746794 A CN1746794 A CN 1746794A CN 200510099050 CN200510099050 CN 200510099050 CN 200510099050 A CN200510099050 A CN 200510099050A CN 1746794 A CN1746794 A CN 1746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ution
solid
gear
idle pulley
cartrid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90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2866C (zh
Inventor
泷川润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6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6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28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286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定位部件使得像载置体和显影组件被定位连接,回转体齿轮固定在显影组件的显影辊的轴上,惰轮通过惰轮轴回转自如地支承在显影组件的组件本体上,所述回转体齿轮与所述惰轮啮合,本体齿轮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该本体齿轮与所述惰轮啮合,本体齿轮的回转通过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到显影辊。通过定位部件35保持惰轮轴,能防止本体齿轮回转时因本体齿轮施加到惰轮上的力所引起的惰轮轴振动。

Description

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 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卡盒(process cartridge)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列举例如电子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其中,设有回转体组件,例如显影组件或清洁组件等。所述回转体组件包括回转体,其由例如显影辊或清洁刷等构成,该回转体配置为与像载置体对向,该回转体的轴被支承为能绕组件本体回转。
在上述构成的处理卡盒中,回转体齿轮固定在回转体轴上,至少一个惰轮被支承为通过惰轮轴能相对组件本体回转。本体齿轮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使得所述回转体齿轮通过惰轮与所述本体齿轮连接,将本体齿轮的回转通过惰轮传递到回转体齿轮,这样,能驱动回转体回转。
这时,当本体齿轮回转时,作用线是从该本体齿轮节圆和惰轮节圆的共切线偏离压力角,沿着该作用线方向,从本体齿轮向惰轮施加外力。因此,惰轮轴周期地弯曲变形发生振动,该振动传递到像载置体,这样,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发生带状浓度不匀,导致图像质量劣化。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例如激光打印机或数字式复印机等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用于实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各种组件之一或若干个安装在感光体组件中,形成处理卡盒,将该处理卡盒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装置本体中,这种结构正在增加。作为各种组件,可以列举用色调剂对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组件,用于除去感光体上残存色调剂加以回收的感光体清洁组件等。
显影组件或感光体清洁组件由来自装置本体的回转驱动力驱动。将这种除感光体组件以外的、得到来自装置本体的回转驱动力的组件称为被驱动组件。所述驱动力传递通过连接装置本体侧的驱动齿轮以及各组件侧的被驱动齿轮实行。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019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194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066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333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8-006459号公报
处理卡盒相对装置本体的定位通过使得设在装置本体上的支承部支承设在感光体组件上的被支承部实现的。在这种定位结构中,感光体相对装置本体的位置精度高,从感光体向被转印体的转印良好。
但是,在这种定位结构中,显影组件或感光体清洁组件等被驱动组件通过感光体组件安装在装置本体中,因此,由于公差积累及制造误差引起相对装置本体的位置精度低。若位置精度低,则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的齿轮间啮合差。这样,发生驱动力传递不匀,在被驱动齿轮侧发生回转不匀,振动等,导致图像质量低下。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着使用主基准,从基准,实行处理卡盒和本体驱动系统的定位,从装置本体向处理卡盒进行正确传递驱动力。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着沿着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切线方向直交的方向,设定从动组件的支点的长孔方向,使得感光体和像载置体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着定位感光体鼓中心及显影套中心,用螺钉固定感光体壳体及显影壳体,提高感光体鼓及显影套的安装精度。
但是,在上述各文献中记载的技术不能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阻止或有效抑制发生上述问题的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被驱动组件安装在感光体组件上的处理卡盒中,提高被驱动组件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位置精度的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处理卡盒,可卸式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一主齿轮,所述处理卡盒包括:
像载置体组件,设有像载置体;
回转体组件,其包括:
组件本体;
惰轮轴,设在所述组件本体上;
惰轮,安装在所述惰轮轴上,可绕所述惰轮轴回转;
回转体齿轮,通过所述惰轮与所述主齿轮连接;以及
回转体,包括回转体轴,所述回转体齿轮设在该回转体轴上,该回转体绕着回转体轴回转,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从主齿轮经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驱动该回转体;以及
定位部件,用于对所述像载置体及回转体以一预定距离进行定位,其设有承受孔,以便减少因主齿轮的回转而引起的从主齿轮施加到惰轮上的外力影响。
(2)在上述(1)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固定在所述组件本体上,沿着惰轮轴的轴线方向,通过所述定位部件,将惰轮配置在一预定位置。
(3)在上述(1)或(2)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孔呈长孔状,具有长边,该长边相对外力方向具有一预定角度,所述外力相对所述惰轮和主齿轮的共有切线方向具有压力角。
(4)在上述(3)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外力方向的预定角度大致为直角。
(5)在上述(1)或(2)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副基准销以及形成在所述定位部件上的副基准孔,所述副基准销插入所述副基准孔中,且与所述定位部件固定,以防止组件本体绕所述回转体轴回转。
(6)在上述(5)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配置在所述组件本体各端,通过所述副基准销固定,所述副基准销沿着与所述回转体的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7)在上述(1)或(2)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显影辊构成,所述显影辊载置运送显影剂,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
(8)在上述(1)或(2)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清洁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清洁刷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通过所述清洁刷的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残留色调剂。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卸式地装有上述(1)-(8)中任一个的处理卡盒。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齿轮;
处理卡盒,可卸式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处理卡盒包括:
像载置体组件,设有像载置体;
回转体组件,其包括:
组件本体,设有基准孔;
惰轮轴,设在所述组件本体上;
惰轮,安装在所述惰轮轴上,可绕所述惰轮轴回转;
回转体齿轮,通过所述惰轮与所述主齿轮连接;以及
回转体,包括回转体轴,所述回转体齿轮设在该回转体轴上,该回转体绕着回转体轴回转,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从主齿轮经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驱动该回转体;以及
主输出轴,所述主齿轮设在该主输出轴上,包括第1处和第2处,所述第1处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所述第2处可回转地支承在所述回转体组件的组件本体上形成的基准孔中;以及
驱动马达,通过所述主输出轴驱动所述主齿轮。
(11)在上述(1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沿着所述主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能移动,并且,朝着处理卡盒侧被赋能。
(12)在上述(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出轴上设有弹簧,对所述主齿轮沿着朝处理卡盒侧方向赋能。
(13)在上述(10)或(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主输出轴上的带轮以及卷挂在该带轮上的带,驱动马达通过所述带轮及带,驱动所述主输出轴。
(14)在上述(10)或(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孔设有倒角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将所述主输出轴的第2处导入所述基准孔。
(15)在上述(10)或(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出轴的第2处通过轴承嵌合到所述基准孔。
(16)在上述(10)或(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显影辊构成,所述显影辊载置运送显影剂,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
(17)在上述(10)或(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清洁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清洁刷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通过所述清洁刷的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残留色调剂。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1支承部;
第2支承部;
主齿轮;
主输出轴,所述主齿轮设于其上;
处理卡盒,其包括:
像载置体组件,设有像载置体以及第1被支承部,该第1被支承部位于所述像载置体的轴的端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所述第1支承部支承该第1被支承部;
回转体组件,其包括:
组件本体,设有第2被支承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所述第2支承部支承该第2被支承部,以所述第1,第2支承部以及对应的第1,第2被支承部,使得所述组件本体定位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预定位置;
惰轮轴,设在所述组件本体上;
惰轮,安装在所述惰轮轴上,可绕所述惰轮轴回转;
回转体齿轮,通过所述惰轮与所述主齿轮连接;以及
回转体,包括回转体轴,所述回转体齿轮设在该回转体轴上,该回转体绕着回转体轴回转,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从主齿轮经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驱动该回转体。
(19)在上述(18)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部设有轴承,可回转地支承所述第1被支承部。
(20)在上述(18)或(1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被支承部为承受孔,以便减少因主齿轮的回转而引起的从主齿轮施加到惰轮上的外力影响。
(21)在上述(2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孔呈长孔状,具有长边,该长边相对外力方向具有一预定角度,所述外力相对所述惰轮和主齿轮的共有切线方向具有压力角。
(22)在上述(2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外力方向的预定角度大致为直角。
(23)在上述(18)或(1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支承部形成在所述主输出轴的一端部,在该主输出轴的一端部安装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2被支承部嵌合。
(24)在上述(2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孔设有倒角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将所述第2支承部导入所述承受孔。
(25)在上述(18)或(1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显影辊构成,所述显影辊载置运送显影剂,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
(26)在上述(18)或(1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清洁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清洁刷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通过所述清洁刷的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残留色调剂。
按照本发明,能阻止或有效抑制当本体齿轮回转时,因该本体齿轮施加到惰轮上的外力为主要原因而引起的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的带状不匀。
按照本发明,支承本体齿轮的本体侧输出轴和固定支承回转体齿轮的轴都相对组件本体被定位,因此,能减少齿轮间距离的偏差。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及组件本体支承本体侧输出轴,能有效抑制本体侧输出轴挠曲,能防止在该本体侧输出轴上发生回转不匀,能在像载置体上形成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按照本发明,在被驱动组件安装在感光体组件上构成的处理卡盒中,能提高该被驱动组件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卡盒以及其它处理设备的概略垂直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处理卡盒的局部截面平面图;
图3是从后侧看处理卡盒时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回转体齿轮,惰轮,本体齿轮的啮合状态说明图;
图5是从本体齿轮施加在惰轮上的力的说明图;
图6是图1的处理卡盒的局部截面平面图;
图7是从后侧看处理卡盒时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回转体齿轮和惰轮的啮合状态说明图;
图9是当处理卡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时的组件本体和本体侧输出轴之间位置关系说明图;
图10是将处理卡盒推入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安装时的说明图;
图11是将处理卡盒推入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安装时的说明图;
图12是将处理卡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安装结束时的说明图;
图13是从驱动马达向本体侧输出轴的驱动传递装置的概略图;
图14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将处理卡盒推入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安装时的说明图;
图15是图14所示实施例的将处理卡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安装结束时的说明图;
图16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内部概略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17是表示处理卡盒的左侧面图;
图18是其斜视图;
图19是表示感光体组件的左侧的支承侧板的左侧面图;
图20是表示显影组件的左侧的支承侧板的左侧面图;
图21是表示显影组件的左侧的支承侧板和驱动系统的水平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显影组件的驱动系统的左侧面图;
图23是设有中间转印鼓作为中间转印体的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内部概略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24是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内部概略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25是单色打印机内部概略结构的右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所定位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其它处理设备的概略垂直截面图。这里所示的处理卡盒1设有由鼓状感光体构成的像载置体2以及作为回转体组件一例的显影组件3,像载置体2和显影组件3可卸式地连接着,成为一体化。显影组件3设有显影辊4及组件本体6,所述显影辊4作为回转体一例配置成与像载置体2对向,所述组件本体6支承着所述显影辊4的轴5,使其可回转。所述轴5可以与显影辊4形成为一体,或者与所述显影辊4连接成一体。组件本体6设有显影壳体7,其中收纳着干式显影剂D,所述显影辊4配置在该显影壳体7内。也可以仅由显影壳体构成组件本体。
形成图像动作时,驱动像载置体2朝着图1所示逆时钟方向回转,这时,通过充电辊8使得像载置体2以所设定的极性带电,从曝光装置(没有图示)射出写入光L,照射像载置体2的带电面,这样,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驱动显影组件3的显影辊4朝着图1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这时,在显影辊4的圆周面上载置并运送显影剂D,通过该显影剂,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静电潜像得到显影,被可视像化,成为色调剂像。
从供纸装置(没有图示)供给转印材P,沿着箭头A方向被运送。通过转印辊13的作用,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所述转印材P上。该转印材P脱离像载置体2后,通过定影装置(没有图示),通过热及压力的作用,色调剂像定影在所述转印材P上。
也可以将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由中间转印体构成的转印材上,再将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最终转印材上。
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P上之后,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由清洁组件9除去。这里所示的清洁组件9设有清洁刷11以及清洁刮板12,所述清洁刷11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10上,所述清洁刮板12支承在组件本体10上,通过清洁刷11及清洁刮板12的协同作用,除去像载置体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在本实施例的清洁组件9中,由组件本体10构成清洁壳体。
图2是图1所示处理卡盒1的局部截面平面图,在该图中,图1所示充电辊8,清洁组件9图示省略。图3是从后侧看处理卡盒时的斜视图。
如图2所示,前法兰盘15,后法兰盘16分别压入固定在形成为鼓状的像载置体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像载置体用的驱动轴17穿过所述两法兰盘15,16的中心孔,驱动轴17通过法兰盘15,16支承像载置体2。驱动轴17通过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的后侧板18以及支承板19上,所述支承板19固定在所述后侧板18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前侧的前侧板20上形成开口21,面板22位于该开口21上,所述驱动轴17的前侧端部通过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承在该面板22上。所述面板22正确地定位固定在所述前侧板20上,可相对前侧板20装卸。这样,像载置体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正确地得到定位。图2中的符号50表示位于所述前侧板20前侧的前门。
在后侧的法兰盘16的中心孔形成许多齿,另外,在驱动轴17上固定着系合部件23,在该系合部件23上形成齿24,所述后侧法兰盘16的中心孔形成的齿与该齿24啮合。
再有,在驱动轴17的后侧部分固定着齿轮25,齿轮26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后侧板18以及支承板19上,所述齿轮25与齿轮26啮合。若通过马达(没有图示)驱动齿轮26回转,该回转通过齿轮25传递到驱动轴17,驱动轴17的回转通过系合部件23以及后侧法兰盘16传递到像载置体2。这样,像载置体2朝着图1所示逆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实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
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组件3的组件本体6设有前侧侧板27以及后侧侧板28,显影辊4的轴5通过轴承可回转地支承在所述侧板27,28上。回转体齿轮29固定在轴5的后侧端部,惰轮轴30(参照图3)固定在组件本体6的后侧侧板28上,惰轮31回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惰轮轴30上,该惰轮31与所述回转体齿轮29啮合。也可以使得惰轮轴30回转自如地支承在组件本体6上,将惰轮31固定在该惰轮轴上。只要惰轮31通过惰轮轴30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6上就行。也可以设置互相啮合的若干惰轮。
如上所述,作为显影组件3构成的回转体组件设有回转体齿轮29以及至少一个惰轮31。所述回转体齿轮29固定在作为回转体一例的显影辊4的轴5上,所述惰轮31通过惰轮轴30相对组件本体6可回转地被支承着。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支轴32通过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板18以及支承板19上,本体齿轮33固定在该支轴32上。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齿轮33与所述惰轮31啮合。通过马达(没有图示)驱动支轴32回转。这样,回转体齿轮29通过至少一个惰轮31,与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上的本体齿轮33连接。在本发明中,上述本体齿轮也称为主齿轮,安装该本体齿轮的轴也称为主输出轴。
若所述马达动作,驱动本体齿轮33,其回转通过惰轮31及回转体齿轮29传递到显影辊的轴5,于是,显影辊4朝着图1所示顺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实行所述显影动作。图4是表示回转体齿轮29,惰轮31,本体齿轮33的啮合状态说明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组件本体6的长度方向各端部的外侧分别配置定位部件34,35,通过定位部件34,35,像载置体2和显影辊4的轴5互相定位连接。即,在固定在像载置体2的各端部法兰盘15,16设有与驱动轴17同心状的环状突出部36,37,在该环状突出部36,37的外周面,通过轴承38,39,可回转地嵌合在孔40,41中,所述孔40,41形成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显影辊4的轴5也通过轴承51,52,可回转地嵌合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这样,像载置体2及显影辊4得到定位。
另外,在后侧定位部件35上形成由长孔构成的副基准孔42,固定在组件本体6上的副基准销43嵌合在所述副基准孔42中。同样,如图2所示,在前侧定位部件34上形成由长孔构成的副基准孔53,副基准销43嵌合在所述副基准孔53中。这样,通过使得副基准销43嵌合在形成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的副基准孔42,53,禁止组件本体6绕显影辊4的中心轴线回转。
如上所述,像载置体2及显影辊4互相得到正确定位连接,构成一体的处理卡盒1。而且,像载置体2的中心轴线和显影辊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得到正确地限制。这样,如图示例那样,像载置体2和显影辊4隔开微小间隙对向配置时,该间隙能正确地得到维持,当像载置体2和显影辊4互相相接对向配置时,该相接压力能正确地得到限制,不管哪种场合,在像载置体2上都能形成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如图2所示,螺钉44,54分别插入形成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的副基准孔53,42中,拧入形成在副基准销43中的螺孔中紧固,这样,副基准销43被固定到定位部件34,35上。通过将组件本体6和定位部件34,35互相固定连接,能防止因组件本体6挠曲引起的惰轮轴30的倾斜,防止惰轮31和与其啮合的齿轮29,33之间的轴间距离的变化,抑制齿轮啮合不匀,提高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的质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副基准销43嵌合到形成在前侧定位部件34上的副基准孔53以及形成在后侧定位部件35上的副基准孔42中,使用通用销作为该副基准销43,该副基准销43相对显影辊4的轴5大致平行延伸。这样,副基准销43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处于同心状位置,能防止因组件本体6倾斜引起的惰轮31和本体齿轮33之间的轴间距离的变化,能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如上所述,固定在像载置体2上的法兰盘15,16嵌合到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上的驱动轴17上,因此,像载置体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能正确地定位。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设置在后侧定位部件35上的定位销45嵌合到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板18上的定位孔55中,设置在前侧定位部件34上的定位销46嵌合到形成在面板22的定位孔56中,阻止处理卡盒1绕着像载置体2的中心轴线回转,使得处理卡盒1整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正确定位。
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取出处理卡盒1,打开图2所示前门50,从前侧板20卸下面板22,接着,将处理卡盒1按箭头B方向朝前侧拉出。这时,驱动轴17残留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且处理卡盒1的惰轮31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的本体齿轮33脱离。这样,将处理卡盒1取出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后,通过从像载置体2及显影组件3卸下定位部件34,35,能分离像载置体2及显影组件3。
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能将处理卡盒1正确地定位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所设定的位置。在处理卡盒1上形成导向槽(没有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上固定导轨(没有图示),将处理卡盒1朝前侧拉出或者推入里侧时,将导向槽嵌入导轨,沿着该导轨滑动。
如上所述,将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实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回转的本体齿轮33向惰轮31施加有外力。图5中的符号33P表示本体齿轮33的节圆,符号31P表示惰轮31的节圆,本体齿轮33回转时,T为上述节圆的共切线,作用线S从该共切线T偏离压力角α,从本体齿轮33,沿着该作用线S的方向向惰轮31施加外力F。因此,若为上述结构,则惰轮轴30因该力F周期地弯曲变形振动,该振动传递到像载置体2,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会发生带状不匀。
于是,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如图3-图5所示,惰轮轴30的自由端侧嵌合到形成在定位部件35上的孔47中,支承在该定位部件上。这样,本体齿轮33回转时,从该本体齿轮33施加到惰轮31上的外力F由定位部件35承受(absorb),惰轮轴30被保持在定位部件35。该惰轮轴30由定位部件35承受,使得惰轮轴30不受外力F而弯曲变形。这样,能阻止或有效抑制惰轮轴30因从本体齿轮33施加到惰轮31的外力F所引起的振动,能防止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发生带状不匀。
互相啮合的若干惰轮通过各惰轮轴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6上场合,各惰轮轴也能被保持在定位部件35,施加在各惰轮上的外力由定位部件承受。这样,能得到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如图4所示,惰轮轴30的基端部固定在组件本体6上,惰轮31通过轴承可回转地支承在惰轮轴30上。这时,由于定位部件35,禁止惰轮31在轴线方向移动,在该轴线方向得到定位。在图4所示例中,定位部件35上形成轮毂部48,该轮毂部48和惰轮轴30的凸缘部57与惰轮31相接,禁止该惰轮31沿其轴线方向移动。通过这种结构,能省去使得惰轮31沿其轴线方向定位的专用部件,降低处理卡盒1的成本。
上面,说明了设有像载置体和显影组件3的处理卡盒1,但是,其他处理设备例如图1所示清洁组件9也可以与像载置体2连接,使得该清洁组件9成为处理卡盒1的一构成要素,构成处理卡盒。
图示的处理卡盒1的回转体由显影辊4构成,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3构成,显影辊4载置运送显影剂D,通过该显影剂D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色调剂像,但是,也可以用其他各种形态构成处理卡盒1。例如,可以由图1所示的清洁刷11构成回转体,由清洁组件9构成回转体组件,将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转印材上之后,通过清洁刷11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2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构成处理卡盒。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也参照图1进行说明,形成图像动作时,驱动像载置体2朝着图1所示逆时钟方向回转,这时,通过充电辊8使得像载置体2以所设定的极性带电,从曝光装置(没有图示)射出写入光L,照射像载置体2的带电面,这样,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驱动显影组件3的显影辊4朝着图1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这时,在显影辊4的圆周面上载置并运送显影剂D,通过该显影剂,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静电潜像得到显影,被可视像化,成为色调剂像。
从供纸装置(没有图示)供给转印材P,沿着箭头A方向被运送。通过转印辊13的作用,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所述转印材P上。该转印材P脱离像载置体2后,通过定影装置(没有图示),通过热及压力的作用,色调剂像定影在所述转印材P上。
也可以将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由中间转印体构成的转印材上,再将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最终转印材上。
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P上之后,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由清洁组件9除去。这里所示的清洁组件9设有清洁刷11以及清洁刮板12,所述清洁刷11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10上,所述清洁刮板12支承在组件本体10上,通过清洁刷11及清洁刮板12的协同作用,除去像载置体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在本实施例的清洁组件9中,由组件本体10构成清洁壳体。
图6是图1所示处理卡盒1的局部截面平面图,在该图中,图1所示充电辊8,清洁组件9图示省略。图7是从后侧看处理卡盒1时的斜视图。
如图6所示,前法兰盘15,后法兰盘16分别压入固定在形成为鼓状的像载置体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像载置体用的驱动轴17穿过所述两法兰盘15,16的中心孔,驱动轴17通过法兰盘15,16支承像载置体2。驱动轴17通过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的后侧板18以及支承板19上,所述支承板19固定在所述后侧板18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前侧的前侧板20上形成开口21,面板22位于该开口21上,所述驱动轴17的前侧端部通过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承在该面板22上。所述面板22正确地定位固定在所述前侧板20上,可相对前侧板20装卸。这样,像载置体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正确地得到定位。图6中的符号50表示位于所述前侧板20前侧的前门。
在后侧的法兰盘16的中心孔形成许多齿,另外,在驱动轴17上固定着系合部件23,在该系合部件23上形成齿24,所述后侧法兰盘16的中心孔形成的齿与该齿24啮合。
再有,在驱动轴17的后侧部分固定着齿轮25,齿轮26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后侧板18以及支承板19上,所述齿轮25与齿轮26啮合。若通过马达(没有图示)驱动齿轮26回转,该回转通过齿轮25传递到驱动轴17,驱动轴17的回转通过系合部件23以及后侧法兰盘16传递到像载置体2。这样,像载置体2朝着图1所示逆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实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
如图6所示,显影组件3的组件本体6设有前侧侧板27以及后侧侧板28,显影辊4的轴5通过轴承60,61可回转地支承在所述侧板27,28上,并且,相对组件本体6被定位。这样,组件本体6可回转地支承回转体的轴5,起着定位作用。回转体齿轮29固定在轴5的后侧端部。
如图7及图8所示,惰轮轴30被定位固定在组件本体6的后侧侧板28上,惰轮31通过轴承62回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惰轮轴30上。该惰轮31与所述回转体齿轮29啮合。也可以使得惰轮轴30回转自如地支承在组件本体6上,将惰轮31固定在该惰轮轴上。不管哪种情况,惰轮31通过惰轮轴30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6上。
如上所述,作为显影组件3构成的回转体组件设有回转体齿轮29,所述回转体齿轮29固定在作为回转体一例的显影辊4的轴5上,本实施例的回转体组件还设有惰轮31,其通过惰轮轴30相对组件本体6可回转地被支承着。
另一方面,如图6及图9所示,本体侧输出轴32通过轴承63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板18的基准安装孔75中,本体齿轮33支承在该本体侧输出轴32上。如图7所示,当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内的所定位置的状态下,该本体齿轮33与所述惰轮31啮合。这时,也可以将本体齿轮33固定在本体侧输出轴32上,形成为一体,在图示实施例中,本体齿轮33相对本体侧输出轴32虽然不作相对回转,但是,能沿着本体侧输出轴32的轴线方向移动,这样支承在该本体侧输出轴32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回转体齿轮29通过一个惰轮31,与本体齿轮33连接。也可以设置若干惰轮,通过惰轮轴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上,使得回转体齿轮29通过这些惰轮与本体齿轮33连接。或者也可以不设置惰轮,使得回转体齿轮29直接与本体齿轮33连接。不管哪种场合,当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内的状态下,使得回转体齿轮29间接或直接与本体齿轮33连接。
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的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本体侧输出轴32回转。在图示例中,如图6,9所示,皮带轮64固定在本体侧输出轴32上,同时,如图13所示,作为传递系统一例,驱动马达65固定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驱动齿轮71固定在该驱动马达65的输出轴上,该驱动齿轮71与另一齿轮72啮合,驱动侧皮带轮66与该齿轮72同轴固定,同步皮带67卷挂在皮带轮64,66上。若驱动马达65动作,其回转通过齿轮71,72,驱动侧皮带轮66,同步皮带67,以及从动侧皮带轮64传递到本体侧输出轴32。这样,通过驱动马达65,回转传递到本体侧输出轴32,本体侧输出轴32的回转通过本体齿轮33,惰轮31,回转体齿轮29传递到显影辊4的轴5,于是,显影辊4朝着图1所示顺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实行所述显影动作。省略惰轮时,本体齿轮33直接与回转体齿轮29啮合,从该本体齿轮33向回转体齿轮29传递回转。
如图6及图7所示,在组件本体6的长度方向各端部的外侧分别配置定位部件34,35,通过定位部件34,35,像载置体2和显影辊4的轴5互相定位连接。即,在固定在像载置体2的各端部法兰盘15,16设有与驱动轴17同心状的环状突出部36,37,在该环状突出部36,37的外周面,通过轴承38,39,可回转地嵌合在孔40,41中,所述孔40,41形成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显影辊4的轴5也通过轴承51,52,可回转地嵌合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这样,像载置体2及显影辊4得到定位。
另外,在后侧定位部件35上形成由长孔构成的副基准孔42,固定在组件本体6上的副基准销43嵌合在所述副基准孔42中。同样,如图6所示,在前侧定位部件34上形成由长孔构成的副基准孔53,副基准销43嵌合在所述副基准孔53中。这样,通过使得副基准销43嵌合在形成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的副基准孔42,53,禁止组件本体6绕显影辊4的中心轴线回转。
如上所述,像载置体2及显影辊4互相得到正确定位连接,构成一体的处理卡盒1。而且,像载置体2的中心轴线和显影辊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得到正确地限制。这样,如图示例那样,像载置体2和显影辊4隔开微小间隙对向配置时,该间隙能正确地得到维持,当像载置体2和显影辊4互相相接对向配置时,该相接压力能正确地得到限制,不管哪种场合,在像载置体2上都能形成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如图6所示,螺钉44,54插入形成在各定位部件34,35上的副基准孔53,42中,拧入形成在副基准销43中的螺孔中紧固,这样,通过将组件本体6和定位部件34,35互相固定连接,能防止因组件本体6挠曲引起的惰轮轴30的倾斜,防止惰轮31和与其啮合的齿轮29,33之间的轴间距离的变化,抑制齿轮啮合不匀,提高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的质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副基准销43嵌合到形成在前侧定位部件34上的副基准孔53以及形成在后侧定位部件35上的副基准孔42中,使用通用销作为该副基准销43,该副基准销43相对显影辊4的轴5大致平行延伸。这样,副基准销43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处于同心状位置,能防止因组件本体6倾斜引起的惰轮31和本体齿轮33之间的轴间距离的变化,能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如上所述,固定在像载置体2上的法兰盘15,16嵌合到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被定位支承的驱动轴17上,因此,像载置体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能正确地定位。而且,如图6及图7所示,设置在后侧定位部件35上的定位销45嵌合到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板18上的定位孔55中,设置在前侧定位部件34上的定位销46嵌合到形成在面板22的定位孔56中,阻止处理卡盒1绕着像载置体2的中心轴线回转,使得处理卡盒1整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正确定位。
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取出处理卡盒1,打开图6所示前门50,从前侧板20卸下面板22,接着,将处理卡盒1按箭头B方向朝前侧拉出。这时,驱动轴17残留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且处理卡盒1的惰轮31与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的本体齿轮33脱离。这样,将处理卡盒1取出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后,通过从像载置体2及显影组件3卸下定位部件34,35,能分离像载置体2及显影组件3。
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能将处理卡盒1正确地定位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所设定的位置。在处理卡盒1上形成导向槽(没有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上固定导轨(没有图示),将处理卡盒1朝前侧拉出或者推入里侧时,将导向槽嵌入导轨,沿着该导轨滑动。
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如图7和图8所示,惰轮轴30的自由端侧嵌合到形成在定位部件35上的孔47中,支承在该定位部件35上。这样,本体齿轮33回转时,从该本体齿轮33传递到惰轮31上的外力由定位部件35承受,惰轮轴30被保持在定位部件35。该惰轮轴30由定位部件35承受,使得惰轮轴30不受外力而弯曲变形。这样,能阻止或有效抑制惰轮轴30因从本体齿轮33施加到惰轮31的外力所引起的振动,能防止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发生带状不匀。
互相啮合的若干惰轮通过各惰轮轴可回转地支承在组件本体上场合,各惰轮轴也能被保持在定位部件,施加在各惰轮上的外力由定位部件承受。这样,能得到高质量的色调剂像。
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1中,如图8所示,惰轮轴30的基端部固定在组件本体6上,惰轮31通过轴承62可回转地支承在惰轮轴30上。这时,由于定位部件35,禁止惰轮31在轴线方向移动,在该轴线方向得到定位。在图8所示例中,定位部件35上形成轮毂部48,该轮毂部48和惰轮轴30的凸缘部57与惰轮31相接,禁止该惰轮31沿其轴线方向移动。通过这种结构,能省去使得惰轮31沿其轴线方向定位的专用部件,降低处理卡盒1的成本。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回转体齿轮29的轴5以及惰轮31的惰轮轴30可回转地支承在显影组件3的组件本体6上,本体齿轮33支承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中的本体侧输出轴32上,若仅仅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各轴组装公差累积,互相啮合齿轮的中心线间距离会发生偏差。即,如图7所示,设置惰轮31时,该惰轮31和本体齿轮33的中心线间距离L1会发生偏差。当不设置惰轮31,回转体侧齿轮29与本体齿轮33直接啮合时,齿轮29,33的中心线间距离L2会发生偏差。这样,若互相啮合的齿轮31,33或29,33的中心线间距离相对合适值发生大的偏差,会发生回转传递不匀,由此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像载置体2,难以避免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质量低劣。
于是,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7和图9所示,在组件本体6的后侧的侧板28上形成基准孔68,当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中时,本体侧输出轴32的前侧端部通过轴承69可回转地嵌合到所述基准孔68中得到定位。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惰轮轴30和显影辊4的轴5相对组件本体6被定位。设置若干惰轮时,支承各惰轮的各惰轮轴相对组件本体6也被定位。这样,支承本体齿轮的本体侧输出轴32以及支承惰轮31的惰轮轴30相对共有的本体组件6得到定位。因此,惰轮31和本体齿轮33的中心线间距离L1不会因尺寸公差积累而发生偏差,使得该距离L1以高精度保持在所设定的尺寸。同样,没有设置惰轮31时,直接啮合的回转体侧齿轮29和本体齿轮33的中心线间距离L2也能以高精度保持在所设定的尺寸。这样,齿轮回转时,能抑制发生回转传递不匀,防止发生振动,能提高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质量。
如图6及图9所示,本体侧输出轴32通过轴承63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的后侧板18上,为了更强固地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支承该本体侧输出轴32,也可以如图9的虚线假想线所示,将支承板76固定在后侧板18上,将本体侧输出轴32通过轴承可回转地支承在该支承板76上。将本体侧输出轴32在两处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定位支承。但是,若采用这种结构,本体侧输出轴32通过轴承69嵌合在组件本体6的基准孔68中被定位,因此,本体侧输出轴32合计在三处被定位支承。若是这样,要使得三个轴承中心轴线全部一致很困难,因此,通过三个轴承支承的本体侧输出轴32会发生挠曲。这样,若本体侧输出轴32发生挠曲,则其回转时会发生回转不匀,导致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发生浓度不匀。
于是,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9所示,本体侧输出轴32的一处通过轴承63可回转地支承在基准安装孔75中,所述安装孔75形成在后侧板18上。本体侧输出轴32的另一处通过轴承69可回转地嵌合到基准孔68中得到定位,所述基准孔68形成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中的处理卡盒1的组件本体6上。这样,本体侧输出轴32的一处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可回转地被支承着,在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中状态下,本体侧输出轴32的另一处可回转地嵌合在形成于回转体组件的组件本体6的基准孔68中,得到定位。
根据上述构成,本体侧输出轴32在两处得到支承,因此,本体侧输出轴32不会发生大的挠曲,能防止该本体侧输出轴32发生回转不匀,抑制色调剂像浓度不匀,能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高质量的色调剂像。若在两处支承本体侧输出轴32,即使各支承处的轴承63,69的同心性多少有点问题,也能阻止本体侧输出轴32发生大的挠曲。而且,由于本体侧输出轴32在两处被支承,不会妨害其支承稳定性。
如上所述,若使得本体侧输出轴32在一处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被支承,则处理卡盒1没有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内时,本体侧输出轴32处于以轴承63侧为中心,按图9的箭头C所示方向稍稍能移动的状态。因此,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内时,有时难以使得本体侧输出轴32正确地嵌合到组件本体6的基准孔68中。
于是,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本体齿轮33相对本体侧输出轴32能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同时,如图9所示,压缩螺旋弹簧77卷绕在本体侧输出轴32上,通过该压缩螺旋弹簧77,将本体齿轮33向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中的处理卡盒1侧赋能,在图9所示状态下,受到压缩螺旋弹簧77加压的本体齿轮33因与本体侧输出轴32系止的阻挡件78而停止。
如图10所示,当沿着箭头D方向推入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时,本体侧输出轴32以轴承63侧为中心,多少发生倾斜,因此,有时惰轮31与本体齿轮33发生相碰。这种场合,随着处理卡盒1被推向里侧,压缩螺旋弹簧77压缩变形,本体齿轮33相对本体侧输出轴32向里侧相对移动。如图10所示,由例如球轴承构成的轴承69压入本体侧输出轴32。
接着,如图11所示,轴承69开始嵌入形成在组件本体6上的基准孔68,如图12所示,若轴承69嵌入基准孔68结束,则本体侧输出轴32被定位,其倾斜消除,本体齿轮33和惰轮31的相碰得到解消,本体齿轮33受压缩螺旋弹簧77推压,相对本体侧输出轴32朝着前侧方向相对移动,因阻挡件78而停止。这样,能可靠地使得本体侧输出轴32与基准孔68嵌合。
也可以在本体侧输出轴32上固定支承本体齿轮33,这种场合,如图14及图15所示,需要将形成在组件本体6上的基准孔68的长度L3设定为很长。当沿着图14所示箭头D方向朝里侧推入处理卡盒1时,轴承69与基准孔68嵌合,则本体侧输出轴32的倾斜被修正。因此,如图15所示,惰轮31不会与本体齿轮33发生相碰,能使得本体侧输出轴32嵌合到基准孔68中。这样,按照图14及图15所示构成,能使得本体侧输出轴32嵌合到基准孔68中,但是,若按照这种构成,需要将形成在组件本体6上的基准孔68的长度L3设定为很长,因此,增大处理卡盒1的成本及重量。在图9-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不会发生上面所述的不良状况。
参照图13,从驱动马达65向本体侧输出轴32的驱动传递装置包括固定在本体侧输出轴32上的皮带轮64以及卷挂在该皮带轮64上的带67。因此,当处理卡盒1没有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时,即使本体侧输出轴32朝着例如图13所示箭头方向倾斜,与此相对应,带67柔软地动作,不会对驱动传递装置施加大的外力,导致其损坏。
如图9-图12,图14,图15所示,基准孔68的朝着本体齿轮33侧的缘部形成倒角70,因此,当处理卡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4内时,即使本体侧输出轴32倾斜,本体侧输出轴32的前侧端部受到倒角70导向,能可靠地使得本体侧输出轴32的前侧端部嵌入基准孔68。
本体侧输出轴32通过设在该轴32上的轴承69嵌合到基准孔68中,因此,当为了传递驱动,本体侧输出轴32回转时,能减少副基准孔68侧受到的滑动阻力,能提高动力传递效率。
上面说明了设有像载置体2和显影组件3的处理卡盒1,但是,其他处理设备例如图1所示清洁组件9也可以与像载置体2连接,使得该清洁组件9成为处理卡盒1的一构成要素,构成处理卡盒。
图示的处理卡盒1的回转体由显影辊4构成,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3构成,显影辊4载置运送显影剂D,通过该显影剂D在像载置体2上形成色调剂像,但是,也可以用其他各种形态构成处理卡盒1。例如,可以由图1所示的清洁刷11构成回转体,由清洁组件9构成回转体组件,将形成在像载置体2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转印材上之后,通过清洁刷11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2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构成处理卡盒。
第三实施例
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101内部概略结构的右侧面图。彩色打印机101的装置本体102的内部收纳图像形成部103,光写入组件104,供纸盒105,定影装置106等。
图像形成部103由四个成像部107Y,107M,107C,107K,位于所述成像部107下侧的中间转印组件108,二次转印偏压辊109等构成。符号中的Y,M,C,K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
四个成像部107Y,107M,107C,107K分别形成色各异的色调剂像。四个成像部107Y,107M,107C,107K的结构相同,各由感光体组件110,以及按静电照相处理顺序配置在感光体周围的充电辊111,作为被驱动组件的显影组件112,作为被驱动组件的感光体清洁组件113等构成。所述感光体组件110设有作为像载置体的回转自如的圆筒形的感光体110a。四个感光体110a互相平行等间隔配置。形成图像动作时,通过马达(没有图示)驱动感光体110a回转。
充电辊111与感光体110a压接,相对感光体110a从动回转。通过高压电源(没有图示)对该充电辊111施加AC及DC偏压,使得感光体110a表面以所设定电位均一带电。
显影组件112设有显影壳体114以及作为回转体的辊状显影套115,所述显影套是显影剂载置体,局部从所述显影壳体114的开口露出。在显影壳体114内部,设有第1运送螺旋116,第2运送螺旋117,规制刮板118等。显影套115内部设有磁铁。
在显影壳体114内部,收纳由磁性载体以及带负电性的色调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该双组分显影剂通过第1运送螺旋116,第2运送螺旋117搅拌运送,摩擦带电,载置在回转的所述显影套115的表面上。规制刮板118限制其层厚后,运送到与感光体110a对向的显影区域,使得色调剂附着到感光体110a表面的静电潜像上。这样,在感光体110a上形成色调剂像。由于显影,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色调剂被消耗,随着所述显影套115的回转,该双组分显影剂回到显影壳体114内部。
感光体清洁组件113设有例如聚氨酯橡胶制的清洁刮板121,该清洁刮板121前端与感光体110a压接。为了提高清洁性能,感光体清洁组件113设有导电性毛刷122,其与感光体110a接触,回转自如。通过马达(没有图示)驱动该毛刷122回转。对该毛刷122施加偏压,通过驱动回转,除去感光体110a上的色调剂。通过清洁刮板121以及毛刷122从感光体110a除去的色调剂收纳在感光体清洁组件113的内部。此后,通过回收螺旋(没有图示)集中到感光体清洁组件113的单侧,通过色调剂再利用装置(没有图示)返回显影组件112,加以再利用。
中间转印组件108设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环状中间转印带131。中间转印带131由驱动辊132,支承辊133,134架设着。通过马达(没有图示)驱动中间转印带131回转。
在中间转印带131内侧,与各成像部107对应,设有作为一次转印体的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135。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135通过中间转印带131与各感光体110a的转印位置对向配置。对一次转印偏压辊135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将感光体110a表面的色调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1表面。
在中间转印组件108的侧部,设有清洁装置136,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131。
二次转印偏压辊109通过中间转印带131与支承辊133对向配置,对二次转印偏压辊109施加二次转印偏压。作为记录材的纸S被夹持在二次转印偏压辊109和中间转印带131之间,将中间转印带131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所述记录纸S上,将此称为二次转印。
光写入组件104配置在成像部107的上侧,将与YMCK各色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照射在各感光体110a的表面,在各感光体110a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激光光源以及多面镜等激光扫描方式装置作为该光写入组件104,也可以使用组合LED阵列及成像手段的方式。
纸S收纳在供纸盒105内,通过搓纸辊137一张张地分离供给纸S。通过供纸运送辊138,定位辊139将该纸S送向二次转印位置。
定影装置106通过对该转印有色调剂像的纸S施加热和压力,将该色调剂像定影在纸S上。
说明该彩色打印机101的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动作。从光写入组件104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照射在各感光体110a的表面上,在已充电的各感光体110a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从各显影组件112供给的色调剂附着到所述静电潜像上,成为色调剂像。对一次转印偏压辊135施加一次转印偏压,通过该一次转印偏压辊135的转印作用,顺序将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在与感光体110a同步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31的表面。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10a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由感光体清洁组件113除去,此后,通过消电装置(没有图示)对感光体110a表面进行消电,供以后形成图像。
这样,形成在各感光体110a表面的色各异的色调剂像顺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1上,在中间转印带131表面形成彩色色调剂像。从供纸盒105供纸,将纸S送入二次转印偏压辊109和中间转印带131之间的转印位置,中间转印带131上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在纸S上。对二次转印偏压辊109施加二次转印偏压,所述二次转印通过该二次转印偏压辊109的转印作用实行。在定影装置106,对转印有彩色色调剂像的纸S实行定影处理,定影处理后,纸S被排向设在装置本体102上的排纸盘(没有图示)。
在这种构成中,参照图17-图22说明本实施例特征部分。
图17是表示处理卡盒151的左侧面图,图18是其斜视图,图19是表示感光体组件110的左侧的支承侧板153的左侧面图,图20是表示显影组件112的左侧的支承侧板156的左侧面图,图21是表示显影组件112的左侧的支承侧板156和驱动系统的水平截面图,图22是表示显影组件112的驱动系统的左侧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显影组件112可装卸地安装在感光体组件110上,构成处理卡盒151。
感光体组件110由感光体110a以及一对支承侧板153(图中仅表示一方)等构成。所述一对支承侧板153支承所述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的两端部,使得回转轴152回转自如。在支承侧板153上形成第1支承孔部154,支承所述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使其回转自如。在此,所谓“孔部”是指孔以及形成该孔的孔周围部位。
在显影组件112中,显影套115的回转轴即显影套轴155的两端回转自如地支承在构成显影壳体114的一对支承侧板156上。在图17以后,显影壳体114省略了支承侧板156以外者。在支承侧板156上形成第2支承孔部157,支承所述显影套轴155,使其回转自如。在显影套轴155的左端部,固定显影套齿轮158。惰轮轴159设在左侧的支承侧板156上,惰轮160回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惰轮轴159上。所述显影套齿轮158与该惰轮160啮合。惰轮160还与驱动齿轮162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62固定在设于装置本体102上的驱动轴161的一端部。即,惰轮160直接与驱动齿轮162连接。因此,若马达(没有图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162回转,则回转驱动力通过驱动齿轮162,惰轮160,显影套齿轮158传递到所述显影套轴155,驱动显影套115回转。在图18中,表示惰轮160和驱动齿轮162的连接被解除的状态。
说明显影组件112相对感光体组件110的安装结构。在感光体组件110的支承侧板153上形成第3支承孔部163,支承所述显影套115的显影套轴155的两端部,使其回转自如。这样,显影套轴155相对感光体110a被定位,成为显影套轴155和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之间距离固定的状态,显影组件112相对感光体组件110以显影套轴155的轴心为中心回转自如。
下面,说明处理卡盒151相对装置本体102的定位结构。在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的两端部一体形成第1被支承部166。该第1被支承部166嵌合支承在形成在装置本体102上的第1支承部(没有图示)。这样,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得到定位。
在显影组件112的左侧的支承侧板156上形成副基准孔部168,作为第2被支承部,形成在驱动轴161端部的第2支承部167与该第2被支承部嵌合。第2支承部167嵌合支承在该副基准孔部168中。更具体地说,在驱动轴161的一端侧设有轴承169,该轴承169与所述副基准孔部168嵌合。在此,通过驱动轴161及轴承169构成第2支承部167。
轴承169采用球轴承。在副基准孔部168的相对第2支承部167的入口侧,形成倒角形状的导向部170,用于对第2支承部167的插入进行导向。副基准孔部168形成长孔状,其长度方向为朝着感光体110a的方向,并且设定为朝着显影套轴155的轴心的方向。这样,副基准孔部168具有吸收各部尺寸公差等的功能。因此,在这种结构中,将感光体组件110的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侧作为主基准,将显影组件112的副基准孔部168侧作为副基准,使得处理卡盒151定位在装置本体102中。这时,显影组件将显影套轴155作为主基准,将副基准孔部168作为副基准,在装置本体102得到定位。在此,通过第1支承部(没有图示)和第2支承部167构成支承部。
如图22所示,当从设在装置本体102中的驱动齿轮162对惰轮160传递驱动力时,从驱动齿轮162向惰轮160施加力F1,该力F1的方向是从齿轮啮合部的啮合切线方向T1朝着惰轮160侧倾斜驱动齿轮162的压力角α1。由于该力F,设定副基准孔部168的长度方向,使得支承惰轮160的惰轮轴159及显影组件112不移动。即,相对惰轮160配置驱动齿轮162,使得从惰轮160和驱动齿轮162的啮合切线方向朝着惰轮160侧倾斜驱动齿轮162的压力角α1的方向相对副基准孔部168的长边成为垂直。
通过这种构成,处理卡盒151能相对装置本体定位,由于使用感光体组件110的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以及作为被驱动组件的显影组件112的左侧的支承侧板156的副基准孔部168实行,因此,能维持感光体110a相对装置本体102的位置精度。并且,显影组件112将显影套115的显影套轴155作为主基准,将副基准孔部168作为副基准,在装置本体102得到定位,因此,显影组件112相对装置本体102的位置精度比以往技术高,能抑制惰轮160和驱动齿轮162的齿轮间间距偏移,惰轮160和驱动齿轮162的连接良好。这样,能防止因惰轮160和驱动齿轮162的齿轮间间距变化为起因的回转不匀或振动。
作为第2被支承部的副基准孔部168形成长孔状,能吸收各部的尺寸公差等。
在显影组件112侧设置副基准孔部168,作为副基准,能使用装置本体102侧的驱动轴161作为副基准销,能以简易结构得到显影组件112的副基准。
作为第2被支承部的副基准孔部168的长边方向被设定为朝着作为回转体的显影套115的方向,并且,驱动力传递方向是从惰轮160和驱动齿轮162的啮合切线方向朝着惰轮160侧倾斜驱动齿轮162的压力角α1,通过使得该驱动力传递方向相对作为第2被支承部的副基准孔部168的长边方向垂直,能防止惰轮轴159以及显影组件112移动。
在作为第2被支承部的副基准孔部168,形成倒角形状的导向部170,用于对第2支承部167的插入进行导向,当处理卡盒151向装置本体102安装时,即使驱动轴161和显影组件112的位置多少有点偏移,也能通过导向部170补正,因此,能平滑地进行安装。
在处理卡盒151的内部,显影套轴155和感光体110a的回转轴152的距离被固定,因此,能降低图像浓度不匀。
在第2支承部167设有轴承169,驱动轴161和副基准孔部168不会直接接触。当例如不设置轴承169,驱动轴161和副基准孔部168直接接触场合,会发生滑动摩擦,回转效率恶化。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轴承169,能防止回转效率恶化。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显影组件112安装在感光体组件110上,将其作为构成处理卡盒151的被驱动组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感光体清洁组件113安装在感光体组件110上,作为构成处理卡盒151的被驱动组件。这种场合,在感光体清洁组件113上设置第2被支承部,在装置本体102设置用于支承该第2被支承部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可以被设置在装置本体102,设为用于驱动毛刷122的驱动轴(没有图示)等。
再有,也可以将显影组件112及感光体清洁组件113安装在感光体组件110上,作为构成处理卡盒151的被驱动组件。这种场合,将第2被支承部设置在显影组件112及感光体清洁组件113两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中间转印带131作为中间转印体,说明了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101,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例如图23所示那样采用中间转印鼓202作为中间转印体,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201,或者如图24所示那样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203,或者如图25所示那样单色打印机204。

Claims (26)

1.一种处理卡盒,可卸式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一主齿轮,所述处理卡盒包括:
像载置体组件,设有像载置体;
回转体组件,其包括:
组件本体;
惰轮轴,设在所述组件本体上;
惰轮,安装在所述惰轮轴上,可绕所述惰轮轴回转;
回转体齿轮,通过所述惰轮与所述主齿轮连接;以及
回转体,包括回转体轴,所述回转体齿轮设在该回转体轴上,该回转体绕着回转体轴回转,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从主齿轮经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驱动该回转体;以及
定位部件,用于对所述像载置体及回转体以一预定距离进行定位,其设有承受孔,以便减少因主齿轮的回转而引起的从主齿轮施加到惰轮上的外力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固定在所述组件本体上,沿着惰轮轴的轴线方向,通过所述定位部件,将惰轮配置在一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孔呈长孔状,具有长边,该长边相对外力方向具有一预定角度,所述外力相对所述惰轮和主齿轮的共有切线方向具有压力角。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外力方向的预定角度大致为直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副基准销以及形成在所述定位部件上的副基准孔,所述副基准销插入所述副基准孔中,且与所述定位部件固定,以防止组件本体绕所述回转体轴回转。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配置在所述组件本体各端,通过所述副基准销固定,所述副基准销沿着与所述回转体的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显影辊构成,所述显影辊载置运送显影剂,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清洁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清洁刷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通过所述清洁刷的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残留色调剂。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卸式地装有所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的处理卡盒。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齿轮:
处理卡盒,可卸式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处理卡盒包括:
像载置体组件,设有像载置体;
回转体组件,其包括:
组件本体,设有基准孔;
惰轮轴,设在所述组件本体上;
惰轮,安装在所述惰轮轴上,可绕所述惰轮轴回转;
回转体齿轮,通过所述惰轮与所述主齿轮连接;以及
回转体,包括回转体轴,所述回转体齿轮设在该回转体轴上,该回转体绕着回转体轴回转,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从主齿轮经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驱动该回转体;以及
主输出轴,所述主齿轮设在该主输出轴上,包括第1处和第2处,所述第1处可回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所述第2处可回转地支承在所述回转体组件的组件本体上形成的基准孔中;以及
驱动马达,通过所述主输出轴驱动所述主齿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沿着所述主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能移动,并且,朝着处理卡盒侧被赋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出轴上设有弹簧,对所述主齿轮沿着朝处理卡盒侧方向赋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主输出轴上的带轮以及卷挂在该带轮上的带,驱动马达通过所述带轮及带,驱动所述主输出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孔设有倒角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将所述主输出轴的第2处导入所述基准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出轴的第2处通过轴承嵌合到所述基准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显影辊构成,所述显影辊载置运送显影剂,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清洁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清洁刷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通过所述清洁刷的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残留色调剂。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1支承部;
第2支承部;
主齿轮;
主输出轴,所述主齿轮设于其上;
处理卡盒,其包括:
像载置体组件,设有像载置体以及第1被支承部,该第1被支承部位于所述像载置体的轴的端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所述第1支承部支承该第1被支承部;
回转体组件,其包括:
组件本体,设有第2被支承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所述第2支承部支承该第2被支承部,以所述第1,第2支承部以及对应的第1,第2被支承部,使得所述组件本体定位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预定位置;
惰轮轴,设在所述组件本体上;
惰轮,安装在所述惰轮轴上,可绕所述惰轮轴回转;
回转体齿轮,通过所述惰轮与所述主齿轮连接;以及
回转体,包括回转体轴,所述回转体齿轮设在该回转体轴上,该回转体绕着回转体轴回转,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从主齿轮经惰轮及回转体齿轮传递驱动该回转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部设有轴承,可回转地支承所述第1被支承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被支承部为承受孔,以便减少因主齿轮的回转而引起的从主齿轮施加到惰轮上的外力影响。
21.根据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孔呈长孔状,具有长边,该长边相对外力方向具有一预定角度,所述外力相对所述惰轮和主齿轮的共有切线方向具有压力角。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外力方向的预定角度大致为直角。
23.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支承部形成在所述主输出轴的一端部,在该主输出轴的一端部安装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2被支承部嵌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孔设有倒角部,当处理卡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将所述第2支承部导入所述承受孔。
25.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显影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显影辊构成,所述显影辊载置运送显影剂,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
26.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组件由清洁组件构成,所述回转体由清洁刷构成,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通过所述清洁刷的作用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上的残留色调剂。
CNB2005100990500A 2004-09-07 2005-09-06 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8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0325/04 2004-09-07
JP2004260325A JP4494137B2 (ja) 2004-09-07 2004-09-07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63099/04 2004-09-09
JP268548/04 2004-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6794A true CN1746794A (zh) 2006-03-15
CN100432866C CN100432866C (zh) 2008-11-12

Family

ID=3615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90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866C (zh) 2004-09-07 2005-09-06 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94137B2 (zh)
CN (1) CN100432866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152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株式会社理光 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06644A (zh) * 2010-06-30 2013-01-30 利盟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照相盒的参照中心定位的光导支承板及组件
CN108089421A (zh) * 2016-11-22 2018-05-29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8279556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9917629A (zh) * 2017-12-13 2019-06-2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与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9686B2 (ja) * 2008-08-08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7804B2 (ja) * 1985-07-16 1995-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作像装置
JPH0248959U (zh) * 1988-09-30 1990-04-05
JPH06186886A (ja) * 1992-12-15 1994-07-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33541A (ja) * 1996-10-25 1998-05-22 Mita Ind Co Ltd 作像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および作像ユニット
JP3596232B2 (ja) * 1997-04-21 2004-12-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2001066971A (ja) * 1999-08-31 2001-03-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478797B2 (ja) * 1999-12-28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81165A (ja) * 2000-12-15 2002-06-26 Ricoh Co Ltd 歯車偏心公差算出システム、その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3076249A (ja) * 2001-09-05 2003-03-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14755B1 (ko) * 2003-09-18 2005-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기기의 현상장치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6644A (zh) * 2010-06-30 2013-01-30 利盟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照相盒的参照中心定位的光导支承板及组件
CN102906644B (zh) * 2010-06-30 2014-06-04 利盟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照相盒的参照中心定位的光导支承板
CN102402152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株式会社理光 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903277B2 (en) 2010-09-15 2014-12-02 Ricoh Company, Ltd. Drive transmit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02152B (zh) * 2010-09-15 2016-03-02 株式会社理光 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089421A (zh) * 2016-11-22 2018-05-29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8089421B (zh) * 2016-11-22 2021-07-09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8279556A (zh) * 2017-01-06 2018-07-1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9917629A (zh) * 2017-12-13 2019-06-2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与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2866C (zh) 2008-11-12
JP4494137B2 (ja) 2010-06-30
JP2006078605A (ja) 200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89295Y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CN1165824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127002C (zh) 处理盒、其装配方法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210633C (zh)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象装置驱动力传动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
CN1214296C (zh) 感光体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987C (zh)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103462C (zh) 显影装置框架和处理卡盒
CN100339773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326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CN1056931C (zh) 成像设备及可装于其内的处理暗盒
CN1117296C (zh)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象装置驱动力传动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
CN1497373A (zh)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1308780C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CN1087846C (zh) 显影盒
CN1087449C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91526C (zh) 显影装置支架、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452033A (zh)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53439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508638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CN111975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0734A (zh) 处置盒与能安装上此处置盒的成象系统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CN100345065C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