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5065C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5065C CN100345065C CNB031347371A CN03134737A CN100345065C CN 100345065 C CN100345065 C CN 100345065C CN B031347371 A CNB031347371 A CN B031347371A CN 03134737 A CN03134737 A CN 03134737A CN 100345065 C CN100345065 C CN 10034506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lock part
- cover
- supply container
- t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8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1224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7700 Vomit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59 micr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3 vomi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75—Arrangements for shipping or transport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to or from the user
- G03G2215/0877—Seal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opening, facing the image-carry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包括:用来储存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部分;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用来密封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可去掉的密封带;可以打开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和关闭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盖部件,所述密封带的一个纵向端固定于该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当它处于关闭位置时有效覆盖密封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密封带;用来把所述盖部件锁定于该关闭位置的盒锁定部分;其中当所述盒安装于设备的主组件时,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被所述盖部件与设备的主组件之间的啮合所释放,而所述盖部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所述密封带被从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去掉以打开所述显影剂供给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的盒,和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已经公知(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0-221854)。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指用来通过用电子照相复印成像法在记录媒体上生成图像的设备。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例子,有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字处理机等。
盒是指至少有用来储存显影装置用的显影剂的储存部分的盒。有一种盒系统,其中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近年来它一直被使用。
盒系统大大改进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操作性。特别是,它使用户自己维修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用于成像处理的部件成为可能。于是,盒系统已经广泛用于成像设备领域。
直接用于成像处理的某些成像设备部件使用寿命比别的部件长。因而,这样一种盒系统已经实现具有较短的使用寿命的部件放在一类盒中,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的部件放在另一类盒中。例如,当前正在使用一种显影盒(显影单元),其中整体配置有显影剂储存部分和显影装置,一种鼓盒(鼓单元),其中整体配置有电子照相光电导构件(光敏鼓)、充电装置、和清理机构,和类似盒。
带有用来储存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部分的盒有一个出口(排出孔),显影剂储存部分中的显影剂通过该出口供给(排出)到显影装置。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个可以剥离的密封带保持此出口密封。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显影剂储存部分中的显影剂变质。当用上述方法密封的盒被用户投入使用时,用户去掉此密封带露出出口的开口以便该盒可以使用。
认为提供一种盒是可行的不无道理,该盒的显影剂出口用密封带保持密封直到该盒初次使用,结构布置成通过把盒安装于成像设备主组件该密封带自动剥落。
例如,密封带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带有盒盖的盒自动剥落,该盒盖靠盒的安装移动移动,并把密封带的一端固定于盒盖。用此结构布置,当盒盖被盒的安装移动移动时,密封带被盒盖的移动剥落。
然而,此结构布置引起一种担忧,也就是盒在运输之类过程中,也就是说,在它初次使用前,有时受到冲击,而当盒受到冲击之类时,其盒盖被冲击移动,从而剥落密封带,从而使显影剂撒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密封带易于在它初次使用前去掉的盒,和所述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其中的显影剂因意外地去掉密封带而撒漏的问题的盒,和所述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小的盒和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成相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当该盒装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时盒盖平稳地移动,和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所述盒包括:一个用来储存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部分;一个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装置以便使在电子照相光敏部件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供给口;一个用来密封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可去掉的密封带;一个可以取打开位置以便打开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和关闭位置以便关闭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盖部件,所述密封带的一个纵向端固定于该盖部件,当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它有效覆盖用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所述密封带;一个用来把所述盖部件锁定于该关闭位置的盒锁定部分;其中当所述盒安装于设备的主组件时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被所述盖部件与设备的主组件之间的啮合所释放,而所述盖部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所述密封带被从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去掉以打开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其中对所述盖部件施加以便释放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的力为29.4N~58.8N;其中所述盖部件包括用来与所述盒锁定部分锁定的盖侧锁定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一个盒是可以可拆卸地安装的并且它用来在记录媒体上成像,该设备包括:(i)一种用来可以可拆卸地安装盒的安装装置,该盒包括:一个用来储存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部分;一个显影剂出口,显影剂储存部分中的显影剂通过它供给到显影装置以便使在电子照相光电导构件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用来密封显影剂出口的可去掉的密封带;一个可以取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的盖部件,在打开位置上它露出显影剂出口,在关闭位置上它密封显影剂出口并覆盖该密封带,而且密封带的一端固定于该盖部件;以及用来把盖部件保持于关闭位置的盖部件保持部分;和(ii)一个用来输送记录媒体的输送装置;其中该盒的盖部件通过盖部件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合与盖部件保持部分分离,这发生在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初始阶段,而密封带通过盖部件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被去掉,露出显影剂出口的开口,这发生在盒插入设备主组件的初始阶段之后。
在结合附图做出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下列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和色剂供给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透视图,其前门被打开。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纵剖视图,平行于处理盒的纵长方向。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与处理盒的组合的纵剖视图,平行于组合的纵长方向。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图,其出口盖关闭。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图,该容器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
图8是用来说明出口盖在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期间的移动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的出口部分及其附近的放大透视图,出口盖关闭。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的出口部分及其附近的放大透视图,出口盖打开。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的出口盖,和用来保持出口盖就位的装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出口盖保持装置的第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出口盖保持装置的第二部分的放大图,图13(a)是从下边(右侧)看的图,而图13(b)是从箭头V方向看的图13(a)中的圆圈区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出口盖保持装置的第三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用来保持出口盖就位的装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的构成部件的度量、材料、形状、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除非特别注明,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纵长方向是指平行于电子照相光电导鼓(以下称为光电导鼓)2的轴向的方向。进而,指称盒插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方向,朝向盒插入的一侧将称为后侧,朝向盒拔出的一侧(参照盒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将称为前侧。进而,盒的顶侧或底侧是指正确配置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的顶侧或底侧。
[成像设备的一般描述]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典型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图1是用来说明彩色激光束打印机(以下可以简称成像设备),也就是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一种形式的一般结构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此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成像部分利用四个处理盒1(分别对应于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颜色成分的1Y、1M、1C和1K),其中每个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光电导鼓2。成像部分还有四个曝光装置(激光束光学扫描系统)51(51Y、51M、51C和51K),它们平行地设置,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对齐。四个曝光装置51位于处理盒1(1Y、1M、1C和1K)之上,与四个处理盒1大致一一竖直对齐。
在上述成像部分下方配置有用来向主组件供给记录媒体52的供纸装置,一个在光电导鼓2上所形成的色剂图像向其上转印的中间转印带54a,以及一个用来把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色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记录媒体52转印的二次转印辊54d。
成像设备还设有一个用来定影已经转印到记录媒体52的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和一个用来把记录媒体52排出成像设备主组件并堆积之的排出装置。记录媒体52是例如一张记录纸、OHP片、织物之类。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是一种无清洁器设备。于是,转印残留色剂,也就是转印之后残留在光电导鼓2上的色剂被显影装置收回。因而,处理盒1未设有致力于回收并储存转印残留色剂的清洁器。
接下来,将按逻辑顺序详细描述成像设备的各部分的结构。
[供纸部分]
供纸部分是用来向成像部分输送记录媒体52的部分。它主要包括:一个保存多张记录媒体52的供纸盒53a;一个供纸辊53b;一对用来防止两张或多张记录媒体52同时供入的阻滞辊53c;一个导向器53d;以及一对定位辊53g。
供纸辊53b与成像操作同步旋转驱动,实际上逐张从供纸盒53a取记录媒体52并馈入设备主组件。随着记录媒体52被馈入设备主组件,它们被阻滞辊53c防止同时馈入。然后,记录媒体52被送到定位辊53g,通过输送辊53e和53f,同时被输送导向器53d导向。
在成像操作期间,定位辊53g重复保持静止的程序以便保持记录媒体52待命,并旋转以向中间转印带54a输送记录媒体52,以便在此后的转印处理期间把色剂图像与记录媒体52对齐。
在记录媒体52被释放后定位辊53g的旋转立即停止,而定位辊53g再次保持静止。然后,后续的记录媒体52碰到两个定位辊53g之间的辊缝部,借此被消除歪斜。
[处理盒]
处理盒是指其中与电子照相光电导鼓整体配置有一个充电装置,和一个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的盒,它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或者一个其中与电子照相光电导鼓整体配置有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当中至少一个装置的盒,它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它也可以指其中与电子照相光电导鼓一起整体设置的最小的显影装置的盒,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00利用一个无清洁器系统。于是,用于此成像设备的处理盒1Y、1M、1C和1K是其中与电子照相光电导鼓整体配置有一个充电装置和显影装置,并且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以下将称为设备主组件100)的盒。
在每个处理盒1Y、1M、1C和1K中,一个充电装置和一个显影装置围着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整体配置。这些处理盒1构成为它们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因而,它们很容易从成像设备100拆下,并且在光电导鼓2的使用寿命结束时更换。
至于确定处理盒1的使用寿命是否已到其结束的方法,计数光电导鼓2的转数,并且当累计转数超过预定值时,提醒用户处理盒的使用寿命已经达到其结尾。显然,确定方法不一定限于上述一种;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光电导鼓2是有机光电导部件,其固有极性为负的。更具体地说,它包括一个作为基础部件2h,具有大约30mm的直径的空心铝筒,一个包敷在基础部件2h的外周面上的普通光电导物质层,以及一个作为包敷在光电导层上的最外层的电荷注入层。它以预定的处理速度,在本实施例中该速度大约为117mm/sec,被旋转驱动。
电荷注入层是作为粘合剂的绝缘树脂,和分散于粘合剂中的导电物质,例如SnO2,的微颗粒的混合物的包敷层。
参照图4,光电导鼓2设有鼓法兰2b,该鼓法兰就光电导鼓2的纵长方向而言牢牢固定于光电导鼓2的基础鼓2h的后端(图4中右端),和鼓法兰2d,该鼓法兰牢牢固定于基础鼓2h的前端(图4中左端),光电导鼓2不从该端驱动。光电导鼓2还设有鼓轴2a,该鼓轴穿过鼓法兰2b和2d的中心。鼓轴2a连接到法兰2d以便它与法兰2d,也就是,在光电导鼓2不从该侧驱动的一侧的法兰,该法兰以下将称为非驱动法兰2d,一起旋转。基础鼓2h、鼓轴2a、鼓法兰2b、以及非驱动法兰2d一起旋转。换句话说,光电导鼓2绕着鼓轴2a的轴线旋转。
鼓轴2a的前端部靠轴承2e旋转支承,该轴承牢牢固定于壳体2c,该壳体牢牢固定于处理盒1的框架1a。
[充电装置]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采用接触式充电法之一。它利用一个充电辊3a作为充电部件。充电辊3a在其金属芯3b的纵长方向端部靠一对轴承(未画出)旋转支承。它被一对压缩弹簧3d保持对光电导鼓加压;保持它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接触,以便在光电导鼓2与充电辊3a之间维持预定的接触压力。它靠光电导鼓2的旋转而旋转。
标号3c是用来清洁充电辊3a的清洁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辊清洁部件3c有一个挠性清洁膜片3e,该膜片沿充电辊3a的纵长方向平行于充电辊3a延伸。清洁膜片3e靠其一个长缘牢牢固定于沿充电辊3a的纵长方向往复移动预定距离的支撑部件3f。清洁膜片3e配置成清洁膜片3e的自由长缘部分形成对充电辊3a的外周面的接触辊隙。
通过此结构安排的措施,例如支撑部件3f靠外界驱动装置(未画出)往复移动,充电辊3a的外周面被清洁薄膜3e所擦拭。结果附着于充电辊3a的外周面的污染物(少量色剂颗粒,外来物等)被去除。
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是无清洁器式。接下来,将描述无清洁器系统。
[无清洁器系统]
参照图2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无清洁器系统的布局。根据在本实施例中的无清洁器系统,转印残留色剂,也就是,在前述色剂图像转印后残留于光电导鼓2的色剂通常被光电导鼓2的后续旋转进一步输送经由充电部分a和曝光部分b并进入显影部分c,在那里转印残留色剂被显影装置回收(光电导鼓被清理),同时光电导鼓2上的潜像被显影装置显影。
由于光电导鼓2上的转印残留色剂穿过曝光部分b,所以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经由其上的转印残留色剂被曝光。然而,转印残留色剂数量非常小,对曝光处理没有显著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光电导鼓2上的转印残留色剂颗粒均匀配送的转印残留色剂配送装置3g(用来消除残留显影剂图像的装置)配置于就光电导鼓2的旋转方向而言的转印部分d的下游侧。进而,为了使所有转印残留色剂颗粒都正常带电,也就是说,带负电,一个用来把转印残留色剂颗粒充电成负极性的色剂(显影剂)充电控制装置3h布置在转印残留色剂配送装置3g的下游侧,与就光电导鼓2的旋转方向而言的充电部分a的上游侧之间。
通过转印残留色剂配送装置3g的设置,当以一定图形残留在光电导鼓2上的转印残留色剂颗粒从转印部分d被送到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时,它们在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上均匀散布,因而失去它们曾经附着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上的图形,哪怕其数量不小。因而,消除了色剂颗粒集中于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的某些部分的问题,借此确保相反带电的残留色剂颗粒被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正确充电,以便所有残留色剂颗粒极性变得正常。因而,有效地防止转印残留色剂对充电辊3a的附着,而且防止反映转印残留色剂在光电导鼓2上的残留图形的叠影图像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残留色剂配送装置3g和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是以带有适当程度的导电性的刷子的形式,并配置成与光电导鼓2接触,其刷部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接触。
这些装置3g和3h构成为它们靠未画出的驱动力源沿光电导鼓2的纵长方向(往复)移动。通过此结构安排,转印残留色剂配送装置3g和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不保持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同一区域接触。因而,不出现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给定部分始终被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的同一部分接触的情况。于是,即使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的电阻不均匀性使色剂充电控制装置3h的某些部分充电性能过强,而其他部分充电性能不足,也可以防止或减轻充电过强的转印残留色剂颗粒附着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某些区域的问题,和/或充电不足的转印残留色剂颗粒附着于充电辊3a的外周面的某些区域的问题。
[曝光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光电导鼓2靠激光曝光装置来曝光。更具体地说,当图像信息信号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送到曝光装置时,激光束L以扫描光电导鼓2的周面的均匀充电的部分的方式从曝光装置在被图像信息信号调制的同时投射到光电导鼓2,有选择地使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上的多个点曝光。结果,在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上形成符合成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参照图1,激光曝光装置包括:一个固体激光元件(未画出),一个多面反射镜51a,一个聚焦透镜51b,一个反射镜51c等。工作时,固体激光元件靠一个光信号发生器件(未画出)响应于所输入的图像信息信号来接通和切断。从固体激光元件所发射的激光束L被准直透镜系统(未画出)转换成实际上平行的光束,并投射到多面反射镜51a,该多面反射镜以很高的圆周速度旋转。结果,平行光束以扫描方式振荡。然后,它经由聚焦透镜51b和反射镜51c进一步投射,在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上形成一个振荡光点。
于是,随着光点振荡,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沿主扫描方向曝光,而随着光电导鼓2旋转,沿副扫描方向曝光。结果,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上的多个点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曝光或未被曝光,即曝光和未曝光点的分布反映图像信息信号序列。换句话说,产生具有降低的电平的点(曝光点),和具有正常电平的点(未曝光点)。它们之间的反差产生符合成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显影设备]
显影设备4属于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接触式显影设备(双组分磁刷式显影设备)。参照图2,显影设备4包括一个作为显影剂支撑部件的显影套筒4a,和一个配置在显影套筒4a的空心中的磁性辊4b。显影套筒4a在其外周面保持一层作为载体和色剂的混合物的显影剂。此显影套筒4a是实际的显影装置。显影设备4还包括一个调整刮板4c,该调整刮板离开显影套筒4a留出预定距离配置于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附近。当显影套筒4a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时,在显影套筒的外周面上形成一薄层显影剂。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设备是双组分磁刷式显影设备。然而,显影设备不一定是双组分磁刷式。
参照图4,显影套筒4a设有一对环形隔离套4k,该环形隔离套绕着轴颈部4a1,也就是显影套筒4a的直径小于显影套筒4a的显影剂携带部的轴向端部可转动地配合。通过设置隔离套4k,在显影套筒4与光电导鼓2之间保持预定间隙,以便在显影操作期间,仅有在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显影剂层接触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参照图2,显影套筒4a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被旋转驱动,以便在显影部分c处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沿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色剂是这样的色剂,即固有极性为负而平均粒径为6μm。在本实施例中磁性载体饱和磁化值为205emu/cm3,而平均粒径为35μm。在显影剂中色剂与载体之间的重量比率为6∶94。然而,显影剂的选择不一定限于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例如,也可以用磁性色剂。
参照图2,显影剂在其中循环的显影剂储存部分4h有靠分割壁4d分割的两个腔,该分割壁沿纵长方向延伸,不碰到显影剂储存部分的前后壁。显影剂储存部分4h有搅拌螺旋4eA和4eB,这些搅拌螺旋配置在分割壁的两侧,一边一个。
参照图4,随着色剂从显影剂供给容器(显影剂供给设备)5供给到显影剂储存部分4h,色剂落进搅拌螺旋4eB的后端部(图4中右端部),而与色剂一起供给的显影剂一边被搅拌一边被送到该设备的就纵长方向而言的前方(图4中左端部)。然后,它穿过显影剂储存部分4h的前壁与分割壁4d之间的间隙,然后被搅拌螺旋4eA送到显影剂储存部分4h的就纵长方向而言的后方(图4中向右)。然后,它穿过显影剂储存部分4h的后壁与分割壁4d之间的间隙被再次送到前方。换句话说,显影剂在显影剂储存部分4h中被搅拌螺旋4eB和4eA反复循环。
此时,参照图2,将描述用来用使用双组分磁刷显影法把在光电导鼓2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的显影处理,和显影剂循环系统。
随着显影套筒4a旋转,显影剂储存部分4h中的显影剂被磁性辊4b的拾取棒拾取并保持于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并被继续输送。
当被保持于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后被输送时,显影剂体被垂直于显影套筒4a的外周表面配置的显影刮板4c调整厚度。结果,在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上形成一薄层显影剂。随着该显影剂薄层到达相当于磁性辊4b的显影棒的显影部分c,显影剂层被磁性力弄到顶点。于是,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剂层的顶点的色剂显影成可见图像。顺便说一下,在此实施例中,静电潜像是反向显影的。
在被输送穿过显影部分c后,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薄层被显影套筒4a此后的继续旋转弄到进入显影剂储存部分4h。在显影剂储存部分4h中,显影剂层被输送棒的推斥磁场从显影套筒4a的外周面分离,并落入显影剂储存部分4h。换句话说,它返回显影剂储存部分4h。
对显影套筒4a从未画出的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与2000Hz频率和1500V峰峰值电压的交流电压的组合以便仅显影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曝光点。
一般来说,在双组分显影法中施加交流电压提高显影效率,使得有可能形成更高质量的图像。另一方面,交流电压的施加容易造成形成模糊图像。因而,常见的做法是在施加于显影套筒4a的直流电压的电位值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电位值之间的造成一定量的电位值差,以便防止形成模糊图像。更具体地说,施加偏置电压,即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曝光点的电位值与光电导鼓2的外周面的未曝光点的电位值之间的电位值落差。
随着色剂被静电潜像的显影所消耗,显影剂的色剂含量降低。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用来检测色剂含量的传感器4g配置于显影剂搅拌螺旋4cB的外周面附近,如图2中所示。当传感器4g检测到显影剂的色剂含量低于预定值时,发出一个用来从色剂供给容器5向显影设备4的显影剂储存部分4h供给色剂的指令以便起动色剂供给操作,该操作把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的色剂含量维持于预定值。
[色剂供给容器]
色剂供给容器5Y、5M、5C和5K平行地分别配置于处理盒1Y、1M、1C和1K上方,并从设备主组件100的前侧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
参照图2,色剂供给容器5有一个作为色剂储存部分(显影剂储存部分)的框架5g,其中储存着色剂,或色剂与磁性载体的混合物。在框架5g内设置着一个牢牢固定于搅拌轴5c上的搅拌板5b和一个螺旋5a(图5)。
色剂供给容器5的底壁设有带有色剂通过它向处理盒1排放的显影剂放出口的色剂出口5f。
参照图5,螺旋5a和搅拌轴5c靠其纵长端部靠轴承5d可旋转地支承。螺旋5a设有一个连接于螺旋5a的后端(图5中右端)的驱动联轴器(阴联轴器)5e,和搅拌轴5c也设有一个连接于后端(图5中右端)的驱动联轴器(阴联轴器)5e。诸驱动联轴器(阴联轴器)5e接受经由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驱动联轴器(阳联轴器)62d一对一地传递的驱动力,被旋转驱动。螺旋5a包括位于色剂出口5f一侧和另一侧,并且螺旋方向相反的两条螺旋翅片。螺旋5a靠驱动联轴器62b的旋转沿预定方向旋转。结果,色剂被向色剂出口5f输送,并通过色剂出口5f的孔5f5自由落进处理盒1;换句话说,处理盒1得到色剂供给。
搅拌板5b的每段的周缘,也就是就显影剂输送部件5b的旋转半径而言的最外缘对搅拌轴5c倾斜。于是,搅拌板5b的每段蹭到色剂供给容器5的内表面,其周缘部以一定角度对其基部倾斜。更具体地说,搅拌板5b的每段的周缘部螺旋地扭转。于是,当搅拌轴5c旋转时,色剂供给容器5中的色剂变成与搅拌板5b的螺旋扭转的缘部接触,借此沿搅拌轴5c的纵长方向被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5不仅可以向采用双组分显影法的处理盒或显影盒供给色剂,而且可以向采用单一成分显影法的处理盒或显影盒供给色剂。进而,储存于色剂供给容器的粉末不一定限于色剂。例如,它可以是所谓显影剂,也就是色剂与磁性载体的混合物,这是不用说的。
[转印装置]
中间转印单元54,作为一个转印装置,在图1中是用来把已经依次从光电导鼓2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54上的多个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记录媒体52上的单元。
中间转印单元54设有中间转印带54a,该中间转印带以与沿另一个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光电导鼓2实际上相同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行进。中间转印带54a是个具有大约940mm周长的环形带,并挂绕于三个辊子:一个驱动辊54b,一个对着二次转印辊54d的带背撑转印辊54g,以及一个从动辊54c。
在中间转印带54a的环内,可旋转地配置有转印充电辊54fY、54fM、54fC和54fK,对着各自的光电导鼓2,在转印充电辊54fY、54fM、54fC和54fK与各自的光电导鼓2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54a。每个转印充电辊保持压向各自的光电导鼓2的中心。
转印充电辊54fY、54fM、54fC和54fK由未画出的高压电源供电,并从中间转印带54a的环的内侧把中间转印带54a充电到与色剂相反的极性,以便依次把光电导鼓2上的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a的外表面。
在转印期间,作为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54d对与带背撑转印辊54g相对的中间转印带54a保持压力,同时中间转印带54a夹在二次转印辊54d与带背撑转印辊54g之间。二次转印辊54d可沿图1中竖直方向移动,并且可转动。直到预定数目的图像依次分层转印到中间传送带54a以完成一个多色图像,二次转印辊54d保持脱开中间转印带54a以便不弄乱中间转印带54a上的图像。
中间转印带54a和二次转印辊54d分别驱动。当记录媒体52进入二次转印部分时,对二次转印辊54d施加预定的偏压。结果,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52。
在转印处理期间,记录媒体52在保持夹在二次转印辊54d与中间转印带54a之间的同时以预定速度向图1的左方输送到进行下一项处理的定影装置56。
成像设备主组件100设有清洁单元55,该清洁单元可以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4a的表面接触或从中间转印带54a的表面脱开,并处于就记录媒体在转印处理期间被输送的方向而言中间转印带54a的下游端附近。清洁单元55去除二次转印残留色剂,也就是在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色剂。
再次参照图1,在清洁单元55内,配置有一个用来去除转印残留色剂的清洁刮板55a。清洁单元55这样连接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00以便它能够绕着未画出的销轴转动。清洁刮板55a保持压在中间转印带54a上,被倾斜以便清洁刮板55a的清洁缘就中间转印带54a的移动方向而言处于清洁刮板55a的基部的上游侧。在被收入清洁单元55后,转印残留色剂被螺旋55b输送到除去色剂室(未画出)并被储存于其内。
[定影部分]
如上所述在光电导鼓2上所形成的色剂图像被显影装置经由中间转印带54a转印到记录媒体52。然后,定影装置56用加热法定影未定影的色剂图像,也就是说,把刚刚转印到记录媒体52的图像固定于记录媒体52。
还参照图1,定影装置56设有一个用来对记录媒体52加热的定影辊56a,和一个用来把记录媒体52压在定影辊56a上的加压辊56b。两个辊子56a和56b是空心的。每个辊子在其空心中包含一个加热器(未画出)。在它们被旋转驱动时它们一起输送记录媒体52。
换句话说,当带有色剂图像的记录媒体52被定影辊56a和加压辊56b输送时,靠这些辊子对记录媒体52和色剂图像加热加压。结果,色剂图像被固定于记录媒体52。定影后,记录媒体52被两对排出辊53h个53j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排出,进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顶部的传输盘57,并堆积在那里。
[处理盒和色剂供给容器的安装]
接下来,参照图2~5,将描述把处理盒1和色剂供给容器5安装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过程。参照图3,该图是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示意外透视图,成像设备主组件100设有前门58,该前门位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前板并能开闭自如。当操作者向前打开前门58时露出处理盒1Y~1K和色剂供给容器5Y~5K经由它们插入的开口。
处理盒1经由其插入的开口设有鼓轴定位板59,该板可旋转地支承。于是当插入或取下处理盒1时,此鼓轴定位板59必须打开。参照图2,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设有四对当安装处理盒1时用来引导处理盒1的导轨60,和四对当安装色剂供给容器5时用来引导色剂供给容器5的导轨61。
处理盒1和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方向平行于光电导鼓2的轴线,所以导轨60和61的延伸方向也是如此。处理盒1和色剂供给容器5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前侧插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因而,沿着导轨60和61较深地滑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
参照图4,当处理盒1达到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最深端,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鼓定位轴66进入鼓法兰2b的中心孔2f。结果,光电导鼓2的后端的旋转轴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被准确定位。
与此同时,鼓法兰2b的驱动力传动部分2g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驱动联轴器(阴联轴器)62a啮合,使光电导鼓2被旋转驱动成为可能。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力传动部分2g为扭转三角形棱柱的形式。于是当驱动力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传递到驱动力传动部分2g时,不仅驱动力传动部分2g向光电导鼓2传递该驱动力,而且产生把光电导鼓2拉向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后端的力。
还参照图4,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后壁65设有四个用来一对一准确定位处理盒1的处理盒支撑销63。每个处理盒支撑销63进入所插入的处理盒1的框架1a,借此处理盒1的框架1a准确定位于其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位置。
再次参照图4,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前侧(图4中左侧)配置有旋转打开或关闭的鼓轴定位板59,并且处理盒1的轴承箱2c与其牢固啮合。通过上述处理盒插入过程,光电导鼓2和处理盒1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准确定位。
作为对照,参照图5,当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到最深端,它被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后壁65伸出的支持销64牢牢地支持正如处理盒1被支持销63支持一样。与此同时,驱动联轴器(阴联轴器)5e啮合于驱动联轴器(阳联轴器)62b,使得旋转驱动螺旋5a和搅拌轴5c成为可能。
当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其中存在着处理盒1的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时,或当处理盒1装入其中存在着色剂供给容器5的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时,在完成色剂供给容器5或处理盒的安装时,它们被连接部分,也就是,色剂供给容器5的保持部分件5f2的底端部分彼此连接。结果,经由色剂供给容器5的出口5f排出的色剂供给到处理盒1。
把处理盒1或色剂供给容器5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拔出所需的一切就是反过来进行上述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和色剂供给容器5可以按随机的顺序安装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或从其取下。换句话说,有可能在处理盒1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后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或者在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后把处理盒1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进而,有可能在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拔出处理盒1后把色剂供给容器5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拔出,或者在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拔出色剂供给容器5后把处理盒1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拔出。
(第一实施例)
接下来,将更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盒形式的色剂供给容器。
图6是从下边看其后端的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5的透视图。
如图6中所示,色剂供给容器5备有一对导向部分5g1,该导向部分在色剂供给容器5框架5g的纵向侧壁上,一边一个,而且该导向部分在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时作为导向发挥功能。色剂供给容器还设有色剂出口5f,该色剂出口附在色剂供给容器5的底壁上,和一个用来覆盖色剂出口5f的色剂出口盖5f1。出口盖5f1设有一对栓锁部5f1a和一对栓锁部分5f1b,这些栓锁部与色剂供给容器5的那对导轨5h啮合,借此允许出口盖5f1沿着那对导轨5h移动。
在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设备主组件100之前,出口盖5f1处于它覆盖出口5f的第一位置。
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被插入设备主组件100,导向部分5g1一对一地在设备主组件100的导轨61上滑动,而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被插入,出口盖5f1与位于各自的导轨61附近的一对突起68接触。
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从该接触点进一步插入,出口盖5f1被突起68防止向前移动,被突起68相对地推住。结果,出口盖5f1相对于色剂供给容器5的主组件沿着导轨5h水平移动,直到它到达第二位置,在该位置它露出作为色剂供给容器5的出口5f与处理盒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保持件5f2。出口盖5f1的靠其被突起68推住的部分是出口盖5f1的接触部分5f1c;色剂出口盖5f1被突起68沿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相对推住。
图8是用来详细描述出口盖5f1的移动的图。在此图中,分别在图的上侧和下侧示出处于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设备主组件100的开头的出口盖5f1的位置,和处于端部的出口盖5f的位置。图9是处于安装的开头出口盖5f1的放大图。在该图中,色剂出口盖5f1的右半,保持部分件5f2,和从就色剂供给处理盒插入方向而言的其尾端看的色剂出口闸门5f3为了易于直观确认已经去掉。
参照图9,色剂出口5f的孔5f5用带5f4密封,该带在孔5f5附近的一点向后折叠,掠过孔5f5向后成双,并固定于出口盖5f1。
参照图8,在色剂供给容器5开始装入设备主组件100之前,孔5f5被带5f4密封。然而,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被插入设备主组件100,出口盖5f1相对于色剂供给容器5的主组件移动,同时拉动固定到出口盖51f的带5f4一端。因而,在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设备主组件100时,孔5f5将被完全露出。
图10是在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设备主组件100结束时色剂出口5f的放大图。在此图中也是,色剂出口盖5f1,保持部分件5f2,和从就色剂供给盒插入方向而言的其尾端看的色剂出口闸门5f3为了易于直观确认已经去掉。
必须保证在从色剂供给容器5制造完成到用户实际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设备主组件100这段时间中出口盖5f1不被取下。然而,在从色剂供给容器5制造完成到用户初次使用色剂供给容器5这段时间,在色剂供给容器5的运输期间或类似期间,色剂供给容器5受到各种冲击。于是存在着一种担心,即除非出口盖5f1用某种手段固定使之不容易移动,否则带5f4将被出口盖5f1的移动剥离,从而使显影剂撒漏。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5构成为直到它被装入设备主组件100,出口盖5f1将不容易移动。
图11是色剂供给容器5的色剂出口盖5f1及其附近的放大侧视图,从垂直于色剂供给容器5的纵长方向的方向观看。
从图中可以看出,出口盖5f1靠栓锁部分5i、5j和5k锁定就位。
接下来将参照图12~14描述栓锁部分5i、5j和5k。
图12是出口盖保持装置的第一栓锁部分5i和对应的导轨5h的段5h1的捕获部分5f1a的放大图。
从图中可以明白,第一栓锁部分5i与导轨5h的段5h1的栓锁部5f1a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5g由树脂模塑,而第一栓锁部分5i是框架5g的一个整体部分。于是,第一栓锁部分5i允许弹性变形成图中双点划线的轮廓。
参照图12,第一栓锁部分5i头部的就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方向而言的前后面分别向后和向前倾斜,使该头部成锥形。因而,当色剂供给容器5被插入或拔出时,出口盖5f1的第一栓锁部分5i与导轨5h的段5h1的捕获部分5f1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接触,借此使第一栓锁部分5i弹性变形让该栓锁部分5i跨越捕获部分5f1a。
显然,为了使色剂供给容器5的第一栓锁部分5i按双点划线的轮廓弹性变形,让第一栓锁部分5i跨越捕获部分5f1a需要一定量的作用力。使第一栓锁部分5i弹性变形所需的力等于保持在捕获部分5f1a处保持就位的出口盖5f1的潜在力F1。换句话说,能够把出口盖5f1保持就位的潜在力F1等于挠性栓锁部分5i的回弹力值。
图13是色剂供给容器5的用来把出口盖5f1保持就位的第二部分5k的放大图。在该图中,图13(a)是从上边看的俯视图,图13(b)是从垂直于色剂供给容器5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看的侧视图。
从图中可以明白,出口盖5f1的栓锁部分5k1与保持部分件5f2的连接部分的捕获部分5k2啮合,而出口盖5f1处于第一位置。
出口盖5f1和保持部分件5f2的连接部分由树脂模塑,而栓锁部分5k1和其捕获部分5k2分别构成为它们允许弹性变形。
栓锁部分5k1和捕获部分5k2两者都带有锥面以致它们朝其尖端减小宽度;它们的就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方向而言的前后表面分别向后和向前倾斜。因而,无论当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设备主组件100还是从中拔出,栓锁部分5k1和捕获部分5k2全都弹性变形。
通过此结构安排的措施,第二色剂供给容器保持部分5k的栓锁本身5k1靠作用力F2,该力等于栓锁本身5k1和捕获部分5k2的组合靠其弹性能够产生的反作用力,保持与第二色剂供给容器保持部分5k的捕获部分5k2啮合。
图14是色剂供给容器5的用来把出口盖5f1保持就位的第三部分5j的放大图。
从图中可以明白,随着出口盖5f1就色剂供给容器5的纵长方向而言相对于色剂供给容器5的主组件的移动被与导轨5h的段5h1啮合的出口盖5f1的栓锁部分5f1b,与用来把出口盖5f1保持就位的第三部分的捕获部分5j之间的接触部分所阻止。出口盖5f1的栓锁部分5f1b的端部的就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方向而言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向后和向前倾斜。因而,无论当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设备主组件100还是从中拔出,这些倾斜面都与用来把出口盖5f1保持就位的第三部分的捕获部分5j接触,引起栓锁部分5f1b弹性变形。
从以上描述将会明白,保持出口盖5f1实际锁定就位的一个潜在力F3来自可弹性变形的栓锁部分5f1b的弹性。
换句话说,作为阻止出口盖5f1沿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方向的移动的装置,出口盖5f1和色剂供给容器5的主组件之一或两者设有可弹性变形的钩子、栓锁、捕获件之类,以便出口盖5f1的移动被出口盖5f1的弹性变形部分与色剂供给容器5的主组件的弹性变形部分之间的接触部分所阻止。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盖5f1的重量约为15g~20g。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所作的研究,在运输期间所受到的对该出口盖5f1的冲击F0的量约为24.5N。
因而,有理由认为只要在本实施例中由色剂出口盖保持(固定)装置的弹性所产生的总潜在(回弹)力大于24.5N,换句话说,只要F=F1+F2+F3>24.5N,出口盖5f1所受到的冲击就不会把出口盖5f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这里应该指出,侧向力F是为了把出口盖5f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必须沿箭头A所示方向对出口盖5f1的接触部分5f1c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
通过由本发明的发明人所进行的研究已经得知,只要侧向力F(以下将称为保持力F)满足以下不等式:F<68.6N,就色剂供给容器5的操作性而论就没有问题。
因而,对于保持力F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满足以下不等式:24.5N<F<68.6N。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5设计成来自栓锁部分5i,5j和5k的总保持力F落入29.4N~58.8N的范围内。
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用来把出口盖保持就位的装置(以下将称为保持装置)由多个用来把出口盖保持就位的部分(以下将称为保持部分)组成。然而,只要它满足上述关于冲击量与保持力量之间的关系,和保持力量与色剂供给容器5的操作性之间的关系,保持装置就可以由单个保持部分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保持装置由多个保持部分组成是因为以下理由:
第一,为了通过用多个小保持部分代替单个大保持部分来减小保持装置的尺寸,因为有可能通过采用多个小保持部分代替单个大保持部分而提供更大数量的保持力。换句话说,有可能提供为出口盖保持所需要的力,而不依靠单个大保持部分。
另一个理由是所谓失灵防范措施。换句话说,设置多个保持部分,即使保持部分之一失效,其余保持部分使得色剂供给容器5可以承受一定量的冲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5在每一侧设有位置不同的三个保持部分。更具体地说,在每一侧,在大致沿图6中箭头A所示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上从出口盖5f1被突起68推住的点起配置三个保持部分(栓锁部分和捕获部分)5i、5j、5k。
通过保持部分的上述布置,出口盖5f1能够没有跳动地自如滑动。
更具体地说,随着出口盖5f1被接触点5f1c推住,在每个保持部分处产生反作用力。于是,有理由认为只要满足防止在保持部分处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之和,从在出口盖5f1中产生的时刻起,出口盖5f1就将不跳动或喀嗒作响。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5构成为为了所有实用目的满足所有这些要求。
本发明的本实施例涉及用来把色剂供给容器的盖部件保持就位的装置。然而,上述用于色剂供给容器的结构安排显然也可以运用于处理盒。
[第二实施例]
图15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主组件设有用来使出口盖保持装置脱离的装置。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构成为出口盖5f1的栓锁部分5f1b′靠设备主组件一侧上的脱离装置从第三捕获部分5j脱离。
其他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供给容器构成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色剂供给容器相同。于是,除了用来把栓锁部分5f1b′从第三捕获部分5j脱离的装置外的结构安排将不描述。
图15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出口盖保持装置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此图表明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设备主组件100的进展发生的出口盖5f1及其保持部分的移动。随着插入的进展出口盖5f1及其保持部分的状态从图15(a)所示的状态变成图15(b)所示的状态。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出口盖5f1的栓锁部分5f1b′仅在一侧(朝色剂供给容器5从设备主组件拔出的一侧)给出倾斜表面。
栓锁部分5f1b′的对峙侧给出垂直于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设备主组件的方向的表面。此外,栓锁部分5f1b′与之啮合的第三捕获部分5j的表面制成垂直于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方向。
因而,至于说到栓锁部分5f1b′与第三捕获部分5j的关系,一旦栓锁部分5f1b′与第三捕获部分5j啮合,由于栓锁部分5f1b′与第三捕获部分5j之间的啮合由它们的垂直于色剂供给容器插入方向的表面发生,所以附加力的施加不会造成栓锁部分5f1b′的弯曲。换句话说,附加力的施加不会造成栓锁部分5f1b′与第三捕获部分5j之间脱离。当然,施加一个过大的力将会造成两个保持部分之一的损坏,从而造成脱离。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没有考虑这种异常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还有,设备主组件的突起68′以匹配栓锁部分5f1b′的倾斜表面的角度的角度倾斜。
通过此结构安排的设置,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插入设备主组件,栓锁部分5f1b′的倾斜表面与突起68′的倾斜表面接触。然后,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插得更深,栓锁部分5f1b′与出口盖5f1一起移动,并与第三捕获部分5j接触。
然后,随着色剂供给容器5更深地插入,栓锁部分5f1b′滑上突起68′,同时栓锁部分5f1b′的倾斜表面保持与突起68′的倾斜表面接触。结果,栓锁部分5f1b′沿从第三捕获部分5j离开的方向弯曲,如图15(b)中所示,借此被允许越过第三捕获部分5j;换句话说,出口盖5f1被松开。作为上述的结果,在本实施例中突起68′不仅具有推住出口盖5f1的功能,而且还起使栓锁部分5f1b′从捕获部分5j脱离的出口盖脱离装置的作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除非出口盖5f1被作为设备主组件的出口盖松开装置的突起68′从第一位置松开,出口盖5f1不从第一位置松开。通过采用此结构安排,不仅有可能防止密封带5f4被在运输期间出现的冲击之类意外剥离,而且有可能防止密封带5f4在色剂供给容器5被装配或包装时意外剥离。
接下来,将总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并且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根据本发明,盒形式的色剂供给容器5包括:
作为用来保存显影剂(色剂,或色剂与磁性载体的混合物)的显影剂储存部分的框架5g;
作为框架5g中的显影剂通过它排出的出口5f5;以及
作为一个密封部件的带片5f4,用来保持出口5f5密封直到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并且可以当色剂供给容器5初次使用时被剥离以便露出出口5f5的孔;而且
该色剂供给容器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
其特征在于色剂供给容器5还包括:
作为盒盖的出口盖5f1,带5f4的一端固定于该出口盖,致使随着由于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而出口盖5f1从它覆盖出口5f5的孔的位置移动到它露出出口盖5f5的孔的位置,出口盖5f1剥离带5f4;以及
用来把出口盖5f1保持于出口盖5f1覆盖出口5f5的孔的位置(第一位置)的出口盖保持装置(保持部分5i、5j和5k)。
通过上述结构安排的设置,带5f4可以被用来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操作剥离。换句话说,色剂供给容器5的安装和带5f4的剥离可以通过单个操作来完成,从而改进操作效率,并且可以防止用户不记得剥离带5f4就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问题。
进而,通过设置出口盖保持装置,有可能防止出口盖被容易地取下。因而,有可能防止带5f4在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之前被剥离。因而,有可能防止色剂供给容器5中的显影剂在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之前撒漏。
出口盖保持装置最好是利用其弹性把出口盖保持就位的弹性的出口盖5f1保持装置。
出口盖保持装置最好是有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保持部分。
通过此配置,不仅有可能减小出口盖保持装置的结构构件的尺寸,而且即使保持部分之一发生破损仍然有一定数量的保持力(能力)。
出口保持装置的保持力最好是在29.4N~58.8N的范围内。
当保持力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有可能很容易满足保持力最好是不小于色剂供给容器5在运输之类期间可能受到的24.5N的理论冲击的要求,和为了操作性起见,保持力最好是不超过68.6N的要求。
进而,在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中的盒形式的色剂供给容器5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并用来在记录媒体(纸之类)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机构(主要指导轨61),用来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色剂供给容器5,并且色剂供给容器5包括:作为用来保存显影剂(色剂,或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的显影剂储存部分的框架5g;作为框架5g中的显影剂通过它排出的出口5f5;作为保持出口5f5密封直到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并且当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时可以剥离而露出出口5f5的孔的密封部件的带条5f4;以及作为盒盖的出口盖5f1,带5f4的一端固定于其上,以便通过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随着出口盖5f1从它覆盖出口5f5的孔的位置移到它露出出口5f5的孔的位置,它剥离带5f4;以及
用来把出口盖5f1保持于其中出口盖5f1覆盖出口5f5的孔的位置(第一位置)的出口盖保持装置(保持部分5i、5j和5k)。
通过此结构安排的设置,带5f4可以被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操作所剥离。换句话说,色剂供给容器5的安装和带5f4的剥离可以通过单个操作完成,借此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防止用户不记得剥离带5f4就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问题。
进而,通过设置出口盖保持装置,有可能防止出口盖5f1轻易地取下。因而,有可能防止带5f4在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之前被剥离。因而,有可能防止色剂供给容器5中的显影剂在色剂供给容器5被初次使用之前撒漏。
最好是成像设备主组件设有作为出口盖释放装置的突起68′,该释放机构通过用来把色剂供给容器5装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操作使出口盖保持装置脱离。
通过此结构安排的设置,不仅有可能防止密封带被运输期间发生的冲击之类意外地剥离,而且有可能防止密封带在色剂供给容器5被装配或包装时意外地剥离。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中的结构安排的设置,有可能当盒被初次使用时简化用来剥离密封带的操作,同时防止密封带在盒被初次使用之前轻易地剥离。
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可以明白,本发明使得容易在盒被初次使用之前从盒去除密封带。它还防止密封带在盒初次装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前被从盒轻易剥离。因而,它防止盒中的显影剂在盒被初次装入设备主组件之前撒漏。进而,它使得有可能减小其中上述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尺寸。
虽然参照本文中所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它不限于给出的细节,而此申请旨在涵盖可能落在以下权利要求书的改进的目的或范围内的那些修改或变动。
Claims (8)
1.一种盒,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所述盒包括:
一个用来储存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部分;
一个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装置以便使在电子照相光敏部件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供给口;
一个用来密封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可去掉的密封带;
一个可以取打开位置以便打开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和关闭位置以便关闭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盖部件,所述密封带的一个纵向端固定于该盖部件,当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它有效覆盖用于密封所述显影剂供给口的所述密封带;
一个用来把所述盖部件锁定于该关闭位置的盒锁定部分;
其中当所述盒安装于设备的主组件时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被所述盖部件与设备的主组件之间的啮合所释放,而所述盖部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所述密封带被从所述显影剂供给口去掉以打开所述显影剂供给口;
其中对所述盖部件施加以便释放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的力为29.4N~58.8N,
其中所述盖部件包括用来与所述盒锁定部分锁定的盖侧锁定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所述盖侧锁定部分与设在所述盒中以便导向所述盖部件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的导向部分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所述盒锁定部分包括:
一个沿允许所述盖部件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的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当所述盖部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有效释放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以及
一个沿允许所述盖部件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移动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当所述盖部件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有效释放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所述盖侧锁定部分包括:
一个沿允许所述盖部件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的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当所述盖部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有效地释放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侧锁定部分之间的锁定;
一个沿允许所述盖部件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移动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当所述盖部件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有效释放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侧锁定部分之间的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所述盖部件包括一个当所述盒被安装于该设备的主组件时被一个设在该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突起所推动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当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被释放时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靠所述盖部件的弹性变形被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当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被释放时所述盒锁定部分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锁定靠所述盒锁定部分的弹性变形被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中所述盒锁定部分设在多个位置的每一个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7438/2002 | 2002-09-30 | ||
JP2002287438A JP2004126018A (ja) | 2002-09-30 | 2002-09-30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7398A CN1497398A (zh) | 2004-05-19 |
CN100345065C true CN100345065C (zh) | 2007-10-24 |
Family
ID=3202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347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065C (zh) | 2002-09-30 | 2003-09-29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68147B2 (zh) |
JP (1) | JP2004126018A (zh) |
CN (1) | CN10034506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44045B2 (ja) * | 2002-09-30 | 2007-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容器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22035A (ja) | 2004-01-09 | 2005-08-18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578848B2 (ja) * | 2004-04-09 | 2010-11-10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現像剤受取ユニット、現像剤搬送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40232B2 (ja) * | 2004-05-06 | 2006-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865341B2 (ja) * | 2005-02-04 | 2012-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683184B1 (ko) | 2005-06-24 | 2007-02-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
JP5250969B2 (ja) * | 2006-12-08 | 2013-07-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露光装置および像保持体ユニット |
JP2008242296A (ja) * | 2007-03-28 | 2008-10-09 | Kyocera Mita Corp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トナーの再充填方法 |
JP4565667B2 (ja) * | 2008-09-29 | 2010-10-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84251B1 (ja) * | 2009-03-11 | 2009-12-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763017B (zh) * | 2010-01-16 | 2013-06-19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JP5541685B2 (ja) * | 2010-02-12 | 2014-07-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755718B2 (en) | 2010-06-04 | 2014-06-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103346A (zh) * | 2011-01-24 | 2011-06-22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盒、密封膜及其密封碳粉盒出粉口的方法 |
JP5822066B2 (ja) | 2011-07-27 | 2015-11-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71797B2 (ja) | 2011-11-29 | 2015-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655830B2 (ja) * | 2012-09-11 | 2015-01-21 |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JP6140003B2 (ja) * | 2013-06-24 | 2017-05-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590534B2 (ja) | 2015-05-29 | 2019-10-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02589B2 (ja) * | 2017-04-18 | 2018-03-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58861A (ja) | 2021-10-14 | 2023-04-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粉体収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328A (zh) * | 1993-11-30 | 1996-07-10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及其所用的调色剂盒 |
EP1168100A2 (en) * | 2000-06-26 | 2002-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eal member, development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EP1184741A2 (en) * | 2000-09-01 | 2002-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
CN1340745A (zh) * | 2000-09-01 | 2002-03-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
JP2002268356A (ja) * | 2001-03-13 | 2002-09-18 | Canon Inc | シャッター装置、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00141B2 (ja) * | 1991-04-08 | 2001-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自在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236124B2 (ja) * | 1993-04-28 | 2001-1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テープ取り付け方法 |
JP3285417B2 (ja) * | 1993-04-28 | 2002-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3285413B2 (ja) * | 1993-04-28 | 2002-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6313996A (ja) * | 1993-04-28 | 1994-11-08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
JP3320144B2 (ja) * | 1993-04-28 | 2002-09-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3311250B2 (ja) * | 1996-07-31 | 2002-08-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472105B2 (ja) * | 1996-10-07 | 2003-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71233A (ja) * | 1996-10-07 | 1998-06-26 | Canon Inc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604919B2 (ja) * | 1998-08-31 | 2004-1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221854A (ja) | 1999-01-28 | 2000-08-11 | Nec Data Terminal Ltd | ドラム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リンタおよびドラム摩耗低減方法 |
JP2000284557A (ja) * | 1999-03-29 | 2000-10-13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314262B1 (en) * | 1999-07-23 | 2001-11-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system and toner cartridge |
JP4672893B2 (ja) * | 2001-03-30 | 2011-04-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TW525794U (en) * | 2001-11-12 | 2003-03-21 | Gen Plastic Ind Co Ltd | Powder supply apparatus of carbon powder cartridge |
JP3890227B2 (ja) * | 2001-12-21 | 2007-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手段移動機構、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668145B2 (en) * | 2002-03-08 | 2003-12-23 |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 Toner cartridge opening control arrangement |
-
2002
- 2002-09-30 JP JP2002287438A patent/JP2004126018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
- 2003-09-26 US US10/670,235 patent/US69681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29 CN CNB031347371A patent/CN10034506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328A (zh) * | 1993-11-30 | 1996-07-10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及其所用的调色剂盒 |
EP1168100A2 (en) * | 2000-06-26 | 2002-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eal member, development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EP1184741A2 (en) * | 2000-09-01 | 2002-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
CN1340745A (zh) * | 2000-09-01 | 2002-03-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
JP2002268356A (ja) * | 2001-03-13 | 2002-09-18 | Canon Inc | シャッター装置、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7398A (zh) | 2004-05-19 |
US6968147B2 (en) | 2005-11-22 |
JP2004126018A (ja) | 2004-04-22 |
US20040062573A1 (en) | 2004-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5065C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0351713C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再生产方法 | |
CN2689295Y (zh) |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 |
CN1087846C (zh) | 显影盒 | |
CN1244026C (zh) |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 |
CN1154884C (zh) |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 |
CN1115610C (zh) | 再循环墨粉分级装置 | |
CN1087449C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154891C (zh) |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2867399Y (zh) |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 |
CN100339773C (zh) |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122191C (zh) | 处理盒及电照相成象装置 | |
CN1308780C (zh) |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 |
CN1462911A (zh) |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CN2779451Y (zh) | 影像形成设备 | |
CN1621969A (zh) | 处理盒的再生产方法 | |
CN1499318A (zh) |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 |
CN101057187A (zh) |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 |
CN1452033A (zh) |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119290A (zh) | 显影剂盒及其再制造方法 | |
CN1167282A (zh) | 显影盒 | |
CN142731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筒和显影单元 | |
CN1770030A (zh) |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 |
CN1497385A (zh) | 显影剂提供装置的翻新方法 | |
CN2667531Y (zh) | 图象形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