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7697A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27697A CN1727697A CN 200410020130 CN200410020130A CN1727697A CN 1727697 A CN1727697 A CN 1727697A CN 200410020130 CN200410020130 CN 200410020130 CN 200410020130 A CN200410020130 A CN 200410020130A CN 1727697 A CN1727697 A CN 1727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wing
- impeller
- aileron
- diff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包括叶轮和扩散体,叶轮在电机作用下进行旋转,让空气流动,扩散体环抱着叶轮的外侧,并具有数个翼,翼把叶轮的一部分动能转换成压力势能;其特征在于,扩散体具有降压部件,降低集中在翼前端部的压力。由于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的扩散体具有降压部件,该降压部件为与扩散体翼的前端部隔着一定间隔形成辅助翼,其能降低集中在翼前端部的压力,故而能降低叶轮的叶片和扩散体翼相遇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背景技术
图1、图2所示,现有吸尘器包括吸尘头1、连接部2、以及主体3。吸尘头1用于吸入地面的灰尘等异物。连接部2用于导流通过吸尘头1吸入的异物。主体3把通过连接部2吹进的异物进行过滤,并把过滤后的空气排出。
上述连接部2包括延伸管2a,把手部2b,管道2c。延伸管2a与上述吸尘头1连接。把手部2b与上述延伸管2a连接,设有控制上述主体3的控制部2d。管道2c连接上述把手部2b和上述主体3。
上述管道2c的一端2e插入在主体3的一侧3e,进行安装,把异物吸入主体3内部。上述主体3包括集尘袋3a、离心风机4。集尘袋3a用于过滤通过上述管道2c吹进的异物。离心风机4产生吸力,让空气从吸尘头1流动到集尘袋3a,使异物沉积在上述集尘袋3a。
如图3所示,上述离心风机4包括壳体9、叶轮10、扩散体20、电机8。壳体9中包括罩5,罩5形成有吸入口5a,吸入口5a用于吸入被集尘袋3a过滤的空气。叶轮10让通过吸入口5a流进的空气流动方向按90°改变,让空气按圆周方向流动,并提高空气的流动能量。扩散体20环抱着上述叶轮10的外侧,把被叶轮10提高的空气流动能量,转换成压力势能。电机8转动上述叶轮10。
如图4至图6所示,现有的叶轮10设置在罩5的内侧,并与罩5的吸入口5a连通。
上述叶轮10包括底盘14、多个叶片16、顶盘12。底盘14具有圆盘的形状,并固定在电机8的转轴8a上,在电机8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多个叶片16安装在上述底盘14,让空气按叶轮10的圆周方向流动。顶盘12形成有叶轮吸入口12b,叶轮吸入口12b与上述罩吸入口5a连通。顶盘12以与上述底盘14对称的状态结合在叶片16的上侧,被固定。
上述叶片16具有如弧形的弯曲形状,形成有与上述顶盘12以及底盘14结合的凸起16a。在上述顶盘12和底盘14上,分别形成槽10a,14a。上述凸起16a被强力镶嵌在上述槽10a,14a中。
上述顶盘12上形成有吸入口12b,通过上述罩5吸入口5a流入的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吸入口12b,向叶轮10内部流动。上述底盘14的中央,形成有电机轴固定部14b,可以固定电机轴8a。在上述叶片16的外侧,由上述顶盘12和底盘14以及上述叶片16形成排出口10b。
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扩散体20环抱着叶轮10的外侧,把通过排出口10b排出的空气流动能转换成静压压力势能。上述扩散体20包括底盘24,多个翼26。翼26垂直形成在底盘24的边缘部位,并具有顺着边缘部位形成的圆弧形结构。
上述多个翼26具有顺着上述底盘24的外围从内向外弯曲的圆弧形状,各翼26之间隔着一定间隔。空气通过上述各翼26之间的空间28流出。而上述空间28具有从扩散体20的中心到外围逐渐变大的结构。
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真空吸尘器,其离心扇的工作过程如下:
上述电机8接通电源后,电机轴8a开始旋转。而上述电机轴8a固定在电机轴固定部14b,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底盘14转动上述叶轮10。上述叶轮10在电机8的旋转作用下,以30,000~40,000rpm的转速进行旋转。随着叶轮10旋转,通过上述吸入口10a流入的空气,在上述叶片16的作用下,增加动能后,通过排出口10b向外排出。通过排出口10b排出的空气,首先吹在上述翼26的前端,被旋转的叶片16压送到上述空间28,其部分动能被转换成压力势能。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叶轮10进行高速旋转时,上述叶片16在叶轮10的高速旋转作用下,按一定周期与上述扩散体20的翼26前端相遇,压送排出的空气。而与上述翼26的前端相遇的空气在高压作用下,产生85dB以上的峰值噪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扩散体,以降低叶轮向扩散体压送空气的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噪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包括叶轮和扩散体,叶轮在电机作用下进行旋转,让空气流动,扩散体环抱着叶轮的外侧,并具有数个翼,翼把叶轮的一部分动能转换成压力势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体具有降压部件,降低集中在翼前端部的压力。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中降压部件是与所述翼的前端部隔着一定间距设置的辅助翼。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中辅助翼位于弯曲形成的所述翼的延长线上。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中辅助翼的前端部位于弯曲形成的所述翼的延长线上,而辅助翼的后端部从所述翼形成在所述延长线的外侧。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中翼和辅助翼之间隔着1.5mm间隔。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中辅助翼的长度范围是所述翼和辅助翼长度之和C的10%~2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真空吸尘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体的断面图。
图3为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离心风扇部分的半剖面图。
图4为现有的离心风机叶轮和扩散体(diffuser)安装部位的断面图。
图5为图4的叶轮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扩散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扇部分的半剖图。
图8为图7的叶轮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7的扩散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离心扇噪音值和现有的离心扇噪音值的比较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40:壳体 45:电机
45a:电机轴 50:叶轮
50a:吸入口 50b:排出口
52:顶盘 52a,56a:槽
54:叶片 54a:凸起
56:底盘 60:扩散体
60b:排出口 62:底盘
64:翼 64a:前端部
66:辅助翼 66a:前端部
66b:后端部 L:辅助翼的长度
S:翼和辅助翼之间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离心扇包括壳体40、叶轮50、扩散体60。叶轮50设置在壳体40的内部,通过壳体40吸入空气。扩散体60把叶轮50压送的空气动能中的一部分转换成压力势能。
上述壳体40包括罩42,罩42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42a。上述吸入口42a的内侧设有叶轮50。上述叶轮50提高通过上述吸入口42a流入的空气动能。
上述叶轮50包括顶盘52、底盘56、多个叶片54。顶盘52具有吸入50a,可以通过上述吸入口42a吸入空气。底盘56位于与上述顶盘52对称的位置。多个叶片54连接上述顶盘52和底盘56,提高通过吸入口50a流进的空气动能。上述叶片54让通过上述吸入口50a流入的空气按90°改变流动方向,让空气按圆周方向排出。
上述叶片54具有弯曲的形状,在上下侧形成有凸起54a。上述顶盘52和底盘56,形成有槽52a,56a。上述叶片54的凸起54a可以插入在上述槽52a,56a内,进行固定。上述叶片54从上述顶盘52和底盘56的中心,按放射状排列,各叶片5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上述间距形成排出口50b,用于排出空气。
上述扩散体60包括底盘62,多个翼64以及辅助翼66。叶轮50安装在底盘62上。翼64以及辅助翼66按垂直方向形成在底盘62上,环抱叶轮50的外侧。
上述底盘62与翼64以及辅助翼66,按一体型形成,上述底盘62的中央形成有孔62a。上述电机45的电机轴45a,贯穿上述孔62a与叶轮50的底盘56结合。
上述扩散体60的翼64具有环抱上述叶轮50外侧的形状,顺着上述底盘62的圆周弯曲形成。上述各翼64在相互之间隔着一定间隔,垂直形成在上述底盘62。上述各翼64之间的间隔形成排出口60b,排出空气。上述排出口60b的横断面,从扩散体60的内侧到外侧,逐渐变大。
另外,本发明扩散体60的特征在于具有辅助翼66,辅助翼66与上述翼64的前端部64a隔着一定间隔形成。上述翼64和辅助翼66之间的间隔S为1.5mm。
上述辅助翼66位于弯曲形成的上述翼64的延长线上。辅助翼66的长度L范围是上述翼64和辅助翼长度之和的10%~20%。
上述辅助翼66的曲率半径与翼64的曲率半径相同。上述辅助翼66的前端部66a位于上述翼64的延长线,上述辅助翼66的后端部66b从上述翼64的延长线向外侧脱离。让上述辅助翼66的后端部66b向外脱离延长线时,可以让在叶轮50的作用下流动的空气更加有效地流动到上述排出口50b。即使上述后端部66b部位于向外脱离延长线的位置,上述翼64的前端部64a和辅助翼66后端部66b之间的间距保持1.5mm。
如图11所示,与特定频率有关的现有技术声压级(SPL,Sound pressurelevel)曲线A和本发明的离心扇声压级曲线B。通过图11的曲线A和B得到的整体声压级(Overall Sound presure level)比较表明,本发明离心扇的整体声压级是89.3dBA,现有的离心扇整体声压级是91.1dBA,本发明的离心扇比现有技术的离心扇声压级约低1.8dBA。
下面,参照图7到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向上述电机45接通电源。这时,随着与电机轴45a结合的叶轮50底盘56旋转,上述叶轮50也按电机轴45a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叶轮50旋转时,上述叶轮50的叶片54提高叶轮50内部的空气动能,让空气向圆周方向排出。上述空气的排出会产生压力差,在上述压力差的作用下空气通过吸入口42a、50a连续供应在上述叶片54上。
上述叶片54通过排出口50b排出上述空气。随着上述叶轮50旋转,上述叶片54和上述扩散体60的翼64会按一定周期相遇。上述叶片54和上述翼64相遇时,通过排出口50b排出的空气被压缩的同时,其部分动能转变成压力势能,通过上述扩散体60的排出口60b向外排出。而上述翼64的延长线上形成有辅助翼66。在辅助翼66的作用下,上述叶片54和翼64相遇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会降低。从而,可以降低集中在翼64前端部64a的压力,进而使离心扇产生的噪音整体声压级下降约1.8dBA左右。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用离心扇,通过在扩散体上与翼前端部隔着一定间隔形成辅助翼,降低集中在翼前端部的压力,从而可以降低叶轮的叶片和扩散体翼相遇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Claims (6)
1、一种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包括叶轮和扩散体,叶轮在电机作用下进行旋转,让空气流动,扩散体环抱着叶轮的外侧,并具有数个翼,翼把叶轮的一部分动能转换成压力势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体具有降压部件,降低集中在翼前端部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部件是与所述翼的前端部隔着一定间距设置的辅助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位于弯曲形成的所述翼的延长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的前端部位于弯曲形成的所述翼的延长线上,而辅助翼的后端部从所述翼形成在所述延长线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和辅助翼之间隔着1.5mm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翼的长度范围是所述翼和辅助翼长度之和C的10%~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20130 CN1727697A (zh) | 2004-07-26 | 2004-07-26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20130 CN1727697A (zh) | 2004-07-26 | 2004-07-26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7697A true CN1727697A (zh) | 2006-02-01 |
Family
ID=3592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20130 Pending CN1727697A (zh) | 2004-07-26 | 2004-07-26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72769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8631B (zh) * | 2008-06-17 | 2012-02-08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电动鼓风机及具备该电动鼓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
CN102597526A (zh) * | 2009-10-28 | 2012-07-18 | 国誉株式会社 | 送风机 |
CN103126611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减小噪音的吸尘器风扇扩散器结构 |
CN112610525A (zh) * | 2020-12-09 | 2021-04-06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吸尘器的风机以及吸尘器 |
-
2004
- 2004-07-26 CN CN 200410020130 patent/CN172769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8631B (zh) * | 2008-06-17 | 2012-02-08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电动鼓风机及具备该电动鼓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
CN102597526A (zh) * | 2009-10-28 | 2012-07-18 | 国誉株式会社 | 送风机 |
CN103126611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减小噪音的吸尘器风扇扩散器结构 |
CN112610525A (zh) * | 2020-12-09 | 2021-04-06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吸尘器的风机以及吸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4500C (zh) | 多级旋风真空吸尘器 | |
CN1102370C (zh) | 用于净化设备的电扇 | |
CN101053858A (zh) | 旋风体和旋风空气净化器及其空气净化方法 | |
CN1756908A (zh) | 离心式风机轮、风机单元和离心式风机装置 | |
CN1975181A (zh) |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风扇组件 | |
CN1811193A (zh) | 送风装置 | |
CN101054982A (zh) | 涡轮风扇 | |
CN101033755A (zh) | 增压式离心后流风机叶轮 | |
CN1206460C (zh) | 涡轮风扇 | |
CN1727697A (zh)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
CN1323631C (zh) | 吸尘器的鼓风装置 | |
CN1873229A (zh) | 离心式风机和具有它的空气净化器 | |
CN2742201Y (zh) | 多壁叶片增压后流风机 | |
CN1724878A (zh) | 离心式风扇及具有该离心式风扇的真空吸尘器 | |
CN101061931A (zh) | 吸尘器的电机风扇罩 | |
CN1749576A (zh) | 鼓风机 | |
CN219691753U (zh) | 一种高效除尘真空泵 | |
CN1734102A (zh) | 离心式风扇及具有离心式风扇的真空吸尘器 | |
CN2575343Y (zh) | 离心式送风机的叶轮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送风机 | |
CN2670642Y (zh) | 多功能强力抽吸后流风机 | |
CN1265100C (zh) | 贯流风机 | |
CN1721708A (zh) | 散热装置 | |
CN1781428A (zh) | 吸尘器的送风装置 | |
CN1222240C (zh) | 离心式吸尘器 | |
CN1781434A (zh)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