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526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7526A CN102597526A CN2010800487262A CN201080048726A CN102597526A CN 102597526 A CN102597526 A CN 102597526A CN 2010800487262 A CN2010800487262 A CN 2010800487262A CN 201080048726 A CN201080048726 A CN 201080048726A CN 102597526 A CN102597526 A CN 1025975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g
- gas fan
- writing
- diff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1417527 Pemphe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8095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477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94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26 waste batte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04D17/12—Multi-stage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73—Battery power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有助于应对环境污染、并且能够长时间经济地使用、起到比以往更高功能并且小型化的简易的送风机,具备:壳体(5),其具有一对开口,且在两开口(1、4)之间形成了流道(5a);电机(3),其装备于该壳体(5)的内部;空气压缩部(2),其是沿着所述电机(3)的轴心将多段离心风扇(21)连接起来而成,所述离心风扇(21)是将动翼(21a)与静翼(21b)组合而成,所述动翼(21a)与该电机(3)的轴心一体旋转,向轴心方向吸入空气而向圆周方向吹出,所述静翼(21b)将从该动翼(21a)吹出的空气再次向轴心导引;和喷射喷嘴(41),其设置于壳体(5)的排气口(4);构成为能够进行下述的动作,通过使电机(3)工作而从进气口(1)吸入周边的空气,用空气压缩部(2)生成压缩空气,从设置于排气口(4)的喷射喷嘴(41)喷射压缩空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清除灰尘等的空气除尘器等为代表的送风机,特别涉及在考虑环境的同时能够经济且高性能地使用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送风机之一的空气除尘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上市很多。这种空气除尘器主要是工业用途较多,广泛使用于制造工厂和/或弹珠机、ATM机、自动售货机、自动检票机、复印机等各种各样的精密设备的维修等。
该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构成为能够:预先将气体压缩而以液化状态填充,通过从喷嘴喷射时的膨胀使其气化,将气体吹到对象物上。
另外,作为其他的参考技术方案,可以列举专利文献2所示的扫除机。该扫除机具备:扫除器本体,其在一端形成开口部,在另一端形成把手部,并且在主体部形成多个空气孔;驱动单元,其装备于所述扫除器本体的开口部侧,进行空气吸引或者空气吹出;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驱动单元的起动和/或驱动方向以及驱动的强弱进行控制;和筒状体,其通过分隔壁分别形成空气吸引通路以及空气吹出通路,且安装于所述扫除器本体的开口部而能够切换使用。
该扫除机构成为,电机能够正反驱动,在反向驱动时从顶端喷出空气而用于将灰尘等吹飞。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52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3274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特别在以工业用途使用的情况下消耗数量较多,越使用花费越多,而且在罐类型中使用含氟有机化合物替代品等温室效应气体,所以会给环境带来坏影响。另外,由于气体是可燃性的,所以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也具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技术方案能够用作扫除机,并且在反向驱动时能够吸入周边空气而作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但只有一个风扇,所以难以得到所需的喷射力。而且,吸入口与吹出口位于相同开口侧,堵住一半而分开使用,所以在空气的流动中具有浪费和/或多余的阻力,成为进而使喷射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于喷射力这一方面,为了压缩空气可以考虑使用压缩机,但要素部件增加,装置本体变大。
本发明是用于同时解决以这些以往的空气除尘器为首的送风机的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有助于应对环境污染、并且能够长时间经济地使用、起到比以往更高功能并且小型化的简易的送风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成该目的,采取下面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本体部,其具有一对开口,在两开口之间形成了流道;电机,其装备于该本体部的内部;空气压缩部,其是沿着所述电机的轴心将多段离心风扇连接起来而成,所述离心风扇是将动翼与静翼组合而成,所述动翼与该电机的轴心一体旋转,向轴心方向吸入空气而向圆周方向吹出,所述静翼将从该动翼吹出的空气再次向轴心导引;和喷射喷嘴,其设置于本体部的排气侧的开口;构成为能够进行下述的动作,通过使电机工作而从进气侧的开口吸入周边的空气,用空气压缩部生成压缩空气,从设置于排气侧的开口的喷射喷嘴喷射压缩空气。
如果这样构成,除了电力消耗以外不花费运行成本,与使用气体的喷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相比能够远远廉价地使用。而且,只是使用周边的空气而不是特别的气体,所以不会产生有害且危险的可燃性气体,也不需要罐的制造和废弃,不伴随着温室效应,所以具有作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空气除尘器的利用价值。另外,在将多段离心风扇连接起来而构成空气压缩部时,能够通过风扇的段数和/或喷射喷嘴的形状等的设定,高效提高空气的压缩率和/或来自喷射喷嘴的喷射力。
为了将压缩后的空气高效地导入下段的动翼,优选:静翼在至少一部分上具备将从动翼向圆周方向吹出的空气再次向轴心导引的返回翅片。
为了提高压缩效率,优选:静翼在至少一个面上具备将从动翼给予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的扩散器。
在该情况下,为了将压缩后的空气高效地导入下段的动翼,优选:在静翼的另一个面上具备将从扩散器导出而进入另一个面的空气向轴心导引的返回翅片。
为了使紧凑化与压缩效率更适当地同时成立,优选:将静翼的扩散器在预定半径以上的位置沿着圆周方向排列而在内径侧形成空腔部,在该空腔部,沿着轴心方向收纳半径比所述预定半径小的动翼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特别,将动翼的开口收纳于静翼的扩散器的轴方向尺寸内非常有效。
为了与喷射压相应的喷射喷嘴的口径的变更和/或容易地进行喷射口和/或喷射喷嘴被灰尘等堵塞时的维修,优选:喷射喷嘴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排气侧的开口装卸的盒结构。
为了将送风机不但作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而且也作为清洁器而使用,优选:在进气侧的开口上还能够安装有能够装卸的盒结构的吸入喷嘴。
为了在作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时和将前后反转而作为清洁器而使用时都能够不感觉别扭感地进行开关操作,优选:在进气侧的开口与排气侧的开口呈相反的位置关系地手持时在同样成为放手指的位置处,分别具备控制吸入时的电机的转数的开关以及控制喷射时的电机的转数的开关。在该情况下的“电机的转数的控制”中,除了无级控制,还包含有级控制、简单的开关控制等。
为了谋求使用便利性的提高,优选:任何开关都能够在吸入时以及喷出时双方共用。
为了防止灰尘向本体部流入,优选:在将吸入侧的流道堵塞的位置能够装卸地设有过滤器。
为了不给使用者和/或带来不愉快感觉地使用,优选:在进气侧设有降低吸入音的消音器。
进而为了抑制作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时的噪音,优选:在包围流道的周围的位置设置隔音材料。
为了使电机的设置于压缩空气的平滑的流动适当地同时成立,优选:搭载于所述壳体的电机位于比空气压缩部靠空气流道的下游侧的位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为上面说明的构成,所以除了电力消耗以外不花费运行成本,与使用气体的喷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相比能够远远廉价地使用。而且,只是使用周边的空气而不是特别的气体,所以不会产生有害且危险的可燃性气体,也不需要罐的制造和废弃,不伴随着温室效应,所以具有作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空气除尘器的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气除尘器的模式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内部结构模式性的剖视图。
图3是模式性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进气侧的结构的图。
图4是模式性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排气侧的结构的图。
图5是构成该空气除尘器的离心风扇的结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一个使用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其他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作为清洁器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模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空气除尘器的喷射喷嘴安装前的模式性的立体图。
图12是该空气除尘器的喷射喷嘴安装时的模式性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该空气除尘器的空气压缩部的立体图。
图14是以使动翼以及静翼分离的状态表示构成该空气压缩部的1段的离心风扇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该空气压缩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该空气压缩部的作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构成该空气压缩部的动翼与静翼的尺寸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在该空气除尘器的壳体与抓握部之间构成的抓握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空气除尘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内部机构的模式图。该空气除尘器的构成为:在两端具有开口1、4的作为本体部的壳体5中,内设空气压缩部2以及电机3,并且在进气侧的开口1(下面,称为进气口)上设置盖11,在排气侧的开口4(下面,称为排气口)上设置喷射喷嘴41。
壳体5为筒状的壳体,在进气口1与排气口4之间形成有流道5a,且在壳体5的周壁上设有未图示的隔音材料以包围流道5a的周围。例如,可以列举如下所述那样构成的壳体:使壳体5成为双层筒结构,在内筒的外周卷绕隔音材料,通过外筒覆盖其外周。
电机3配置于接近排气口4一侧,为了不成为流道阻力,通过适当的肋结构(图示省略)固定于壳体5。电机3的输出轴31向进气口1一侧延伸,在其延伸端31a一侧构成空气压缩部2。
空气压缩部2的构成为,以预定间隔将五段离心风扇21连接起来。如果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该离心风扇21是这样构成的:通过圆环状的分隔板51将壳体5划分为五个空间,在每个空间固定图3所示的静翼21b,在该静翼21b的内侧不接触地嵌合动翼21a;动翼21a被电机3的输出轴31轴支撑得能够与轴一体旋转,静翼21b被电机3的输出轴31不接触地贯通。在动翼21a上,设有从内周向外周送出空气的叶轮21a1,在静翼21b上,设有将叶轮21a1送出的空气向相反侧的面引导的导出叶片21b1以及将向相反侧的面引导的空气从外周向内周送入的叶轮21b2。
即,如在图2以及图3等中通过符号f表示空气的流动那样,将流入接近进气口1的最初的离心风扇21的空气向动翼21a的中心引导而向圆周方向喷出(参照图3(a)),通过导出叶片21b1而流入静翼21b一侧(参照图3(b)),进而朝向轴心流入静翼21b而被引导至下段的离心风扇21的动翼21a(参照图3(c))。这样,通过各段的离心风扇21逐渐压缩空气,由此生成压缩空气,然后从图2所示的离心风扇21喷出压缩空气。
为了避免在从静翼21b的出口到下段的动翼21a的入口的流道之间流道阻力变大,根据需要设有适当的整流部(图示省略)。
设置于进气口1的盖11如图1以及图4等所示,形成为能够相对于进气口1装卸的盒结构。在该盖11上设有作为吸入口的开口部11a,在内部具备用于降低吸入音的适当的消音器机构(图示省略)。
在该进气口1上还能够如图4所示那样安装有能够装卸的盒结构的吸入喷嘴12,能够代替盖11而使用吸入喷嘴12。该吸入喷嘴12形成为从扁平的长方形状的吸入开口12a向对进气口1进行安装的安装端部12b扩大成喇叭状的形状,在安装端部12b附近的开口部内设有能够更换的过滤器121。
另一方面,设置于排气口4的喷射喷嘴41如图5所示,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排气口4装卸的盒结构。在喷射喷嘴41的内部,为了平滑地将压缩空气压缩而喷出,设有圆锥状的空气导出部41a。在排气口4,除了所述喷射喷嘴41,还能够有选择地安装具备为了比该喷射喷嘴41削减流道阻力提高喷射压而减小喷出口42b并且加长喷嘴全长而使圆锥角度更浅的空气导出部42a的其他的喷射喷嘴42和/或为了相反地降低喷射压而增大喷出口并且加深圆锥角度的又一的喷射喷嘴(图示省略)等。在喷射喷嘴41、42等的顶端,在应用于较窄的场所时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吸管状的喷射口(图示省略)。当然,也可以构成一体具备这样的吸管状的喷射口的喷射喷嘴。
这样的空气除尘器在如图6所示使喷射喷嘴41(42)朝向前方而作为空气除尘器使用时与如图8所示使吸入喷嘴12朝向前方而作为清洁器使用时使用便利性相反,所以也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壳体5的中央附近向铅直下方突出设置组装有风量调整开关61、62、主电源开关63以及控制部8的把手6,还在把手6的顶端部分具备电池部7。在图8中符号4a所示的是防止异物进入排气口4的内部的肋,这样的肋也设置于在将吸入喷嘴12去除的位置露出的进气口1,且在图1等中在将盖11去除时也露出。
把手6成形为圆柱状,风量调整开关61、62配置于把手6的根部附近的前后两端面6a、6b,主电源开关63配置于位于把手6的前后两端面6a、6b之间的侧面6c。风量调整开关61、62根据手指的按入量而输入操作量,主电源开关63是能够切换接通切断两个位置来作为输入的类型的开关。该风量调整开关61、62与主电源开关63经由控制部8连接于壳体5的电机3。
电池部7用于向电机3供电,能够使用镍镉电池和/或镍氢电池等充电类型的二次电池和/或碱性电池等一次性电池。
控制部8从电池部7接受供电,并且接受来自各开关61、62、63的操作量的输入,根据主电源开关63的接通切断而切换电机3的通断状态,并且根据风量调整开关61、62的操作量(按入量)而使向电机3的通电量即转数无级变化。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只要主电源开关63为接通状态,则操作任何风量调整开关61、62都向电机3进行与操作量相应的通电。
为了将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设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如图6所示,首先用手握住把手6的根部附近,将壳体5的下表面侧载置于握紧的拳头之上,使喷射喷嘴41(42)朝向前方。与此大致同时,将主电源开关63(参照图1)接通而使电机3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然后,在通过食指按压开关61、任意调整按入量时,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喷射力。
另外,在图7中,表示通过拇指按压开关62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图6同样的工作,在根据使用对象和/或使用场所而这样的手持比较便利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开关62。
另一方面,在作为清洁器而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安装于进气口1的盖11取下而新安装吸入喷嘴12,将图5所示的排气口4一侧的喷射喷嘴41(42)取下,以变为与图6所示的作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时前后相反的手持的方式,如图8所示那样手持把手6。然后,与作为空气除尘器而使用时同样,在通过食指按压开关62或者通过拇指按压开关61而调整按入量时,能够适应于使用对象和/或使用场所,进行适当的操作同时得到所需要的吸引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空气除尘器具备:壳体5,其具有一对开口(进气口1、排气口4),且在两开口1、4之间形成了流道5a;电机3,其装备于该壳体5的内部;空气压缩部2,其是沿着所述电机3的轴心将多段离心风扇21连接起来而成,所述离心风扇21是将动翼21a与静翼21b组合而成,所述动翼21a与该电机3的轴心一体旋转并向轴心方向吸入空气而向圆周方向吹出,所述静翼21b将从该动翼21a吹出的空气再次向轴心导引;和喷射喷嘴41,其设置于壳体5的排气口4,该空气除尘器构成为能够进行下述的动作,通过使电机3工作而从进气口1吸入周边的空气,通过空气压缩部2生成压缩空气,从设置于排气口4的喷射喷嘴41喷射压缩空气。
因此,除了电力消耗以外不花费运行成本,与使用气体的喷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相比能够远远廉价地使用。而且,只是使用周边的空气而不是特别的气体,所以不会产生有害且危险的可燃性气体,也不需要罐的制造和废弃,不伴随着温室效应,所以具有作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空气除尘器的利用价值。另外,在将多段离心风扇21连接起来而构成空气压缩部2时,能够通过离心风扇21的段数和/或喷射喷嘴41(42)的形状等的设计,来高效提高空气的压缩率和/或来自喷射喷嘴41(42)的喷射力。
而且,喷射喷嘴41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排气口4装卸的盒结构,所以能够根据所需要的喷射压来更换喷射喷嘴41、42以进行口径的变更,另外,喷射口4和/或喷射喷嘴41被尘埃和/或灰尘等堵塞时的维修等也能够容易地进行。
进而,在进气口1上也能够可装卸地安装盒结构的吸入喷嘴12,所以如果将喷射喷嘴41卸下使用,则不但能够作为空气除尘器使用,也能够作为清洁器使用。
另外,在以进气口1与排气口4呈相反的位置关系的方式手持时在同样成为放手指的位置,分别具备主要控制吸入时的电机3的转数的风量调整开关61以及主要控制喷射时的电机3的转数的风量调整开关62,所以无论在作为空气除尘器使用时还是将前后反转而作为清洁器使用时,都能够没有别扭感地操作存在于适当的位置的风量调整开关61、62。
而且,任何风量调整开关61、62都能够在吸入时以及喷出时双方共用,所以能够根据作为空气除尘器或清洁器使用时的把持方法和/或应用对象而使用风量调整开关61、62中的某一个适当的开关,且能够谋求使用便利性的提高。
并且,在将吸入侧的流道5a堵塞的位置能够装卸地设有过滤器121,所以能够防止尘埃和/或灰尘向壳体5流入,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器121的扫除和/或更换。
而且,在进气侧设有降低吸入音的消音器,所以能够降低空气除尘器使用时等的噪音,防止对使用者和/或周围带来不愉快感觉。
另外,在包围流道5a的周围的位置设置隔音材料,所以同样能够抑制作为空气除尘器等使用时的噪音,防止对使用者和/或周围带来不愉快感觉。
再有,在搭载于所述壳体5的电机3假如位于比空气压缩部2靠吸入侧的位置的情况下,流道5a变窄而成为较大的吸入阻力,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位于比空气压缩部2靠空气流道5a的下游侧的位置的结构,所以即使流道5a变窄,对于通过压缩而体积变小的空气变为流道阻力的情况也较少。因此,能够适当地兼顾电机3的设置与压缩空气的平滑的流动。
在上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部分的具体的构成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五段离心风扇21连接起来而构成空气压缩部2,但这不是数值限定,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压缩率而增减离心风扇21的个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用将控制部8设置于把手6内部、且将电池部7设置于把手6的顶端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9(b)所示,单独设置电池部7而通过电源线71连接,或者如图9(c)所示,将电池部7以及控制部8组装在把手6的内部而构成。进而,也可以如图9(d)所示,分别地,在把手6的内部设置电池部7、在壳体5设置控制部8,或者如图10(a)所示,废弃电池部7而通过AC插座72以及电源线71供电。另外,也可以考虑如图10(b)所示、废弃把手6与电池部7而在壳体5设置控制部8、通过AC插座72以及电源线71供电的构成和/或同样如图10(c)所示、废弃把手6而在壳体5设置控制部8、通过电源线71而单独设置电池部7的构成。另外,也能够构成为能够经由AC插座将上述的电池部7(电池)连接于家庭用电源等,从而构成为在连接时通过家庭用电源等的电力来驱动空气除尘器,在不连接时通过充于电池部7的电力来驱动空气除尘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清洁器使用的情况下,在吸入喷嘴12上设置了过滤器121,但也可以考虑构成为在本体部设置过滤器,在作为从喷射喷嘴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除尘器使用时过滤器也起作用。
进而,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风量调整开关61、62设成了根据手指的按入量而无级地输入操作量的滑动变阻器类型的开关,但除此之外也能够采用有级地控制风量的类型和/或仅开关控制的类型。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表示作为其他的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空气除尘器。该空气除尘器也具备:壳体105,其具有一对开口(进气口101、排气口104)且在两开口101、104之间形成了流道105a;电机103,其装备于该壳体105的内部;空气压缩部102,其将该电机103作为动力,该空气除尘器构成为能够进行下述的动作,通过使电机103工作而从进气口101吸入周边的空气,用空气压缩部102生成压缩空气,从排气口104喷射压缩空气。在壳体105上安装有抓握部(把手)106。壳体105如图12所示那样经由连杆机构109相对于抓握部106旋转。
排气口104具有圆锥形状(喇叭形状)而使其自身成为固定喷射喷嘴,在该排气口104上能够装卸地设有附属的喷射喷嘴141。喷射喷嘴141在不使用时能够装卸地由设置于壳体105的支架105h保持。
空气压缩部102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即,该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部102如图13所示也是以预定间隔将五段离心风扇121连接起来的构成,通过位于空气流道的下游的图11的电机103驱动。壳体105如图13所示形成为上下的对剖结构,在将壳体105对接时在壳体105内通过圆环状的分隔板151形成5个空间,各离心风扇21分别收纳于各空间。动翼121a由电机103的输出轴131可一体旋转地轴支撑,静翼121b使电机103的输出轴131不接触地贯通。
如果对翼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则动翼121a具备如图14所示那样从内周向外周以螺旋形状放射状地展开的多个叶轮121a1,这些叶轮121a1由一对面板121a2、121a3夹为一体。分别地,在一方的面板121a2的轴心位置设有比电机103的输出轴131大的孔,在另一方的面板121a3的轴心位置设有与电机103的输出轴131嵌合的孔。
另一方面,在静翼121b上,设有从面板121a3的一个面上的中心沿着圆周方向排列到预定半径r1以上的位置的扩散器121b1(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导出叶片21b1)和在面板121a3的另一个面上以螺旋形状从外周到达内周的返回翅片121b2(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叶轮21b2)。
而且,从动翼121a的中心到外周的半径r2设为比所述静翼121b的预定半径r1小,另外将动翼121a的轴方向尺寸d或者其一部分的尺寸设为与静翼121b的轴方向尺寸h或者其一部分的尺寸相关联,在存在于静翼121b的扩散器121b1的内径侧的空腔部S如图15所示那样沿着轴心方向收纳有动翼121a。
更详细地说,如图17(a)所示,动翼121a相对于静翼121b沿着轴方向配置于微小的间隙C之下,但如果将动翼121a中的、叶轮121a1的高度和一方的面板121a3的厚度相加的尺寸d1与扩散器121b1的高度h1大致一致(d1=h1),则至少静翼121b的扩散器121b1与沿着动翼121a的叶轮121a1形成于一对面板121a2、121a3之间的开口OP的出口附近相对,而且能够使将动翼121a的轴方向尺寸d抑制为最小的条件成立,所以能够使构成紧凑,使从开口OP排出的空气高效地补充到扩散器121b1而供压缩。
或者,以此为基准,如该图(b)所示,构成为将构成动翼121a的叶轮121a1的高度和两面板121a2、121a3的厚度相加的总尺寸d2与扩散器121b1的高度h1大致一致或者为h1以下(d2≤h1),也能够起到与该图(a)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进而,如该图(c)所示,在构成为动翼121a的轴方向尺寸d与静翼121b的轴方向尺寸h大致一致的情况下,虽然出现扩散器121b1与动翼121a的开口OP稍稍不相对的部分,但能够不使压缩效率较大地下降地抑制动翼121a从静翼121b向轴方向的突出量。
实际上在动翼121a与静翼121b之间需要轴方向的间隙,所以考虑这一情况,如在该图(a)中设为d1+C=h1那样、或者如在该图(b)中设为D2+C≤h1那样或者如在该图(c)中设为d+C=h那样设定各部分的尺寸关系便有效。
不管如何,如果构成为如上述那样,便如在图2以及图3等中通过符号f所示的空气的流动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压缩空气部也如图13以及图16所示那样,使空气流入接近进气口1的最初的离心风扇21而向动翼121a的中心导引(箭头T1),通过叶轮121a1给予动能而从开口OP向圆周方向喷出(箭头T2),通过存在于该位置的静翼121b的扩散器121b1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然后从外周侧向相反侧的面移送(箭头T3),从那里通过返回翅片121b2向静翼121b的轴心方向返回(参照图3(c)),然后向下段的离心风扇21的动翼121a导引(图16的箭头T4)。这样,通过各段的离心风扇21逐渐压缩空气,由此生成压缩空气,然后如图13所示从最终的离心风扇21喷出压缩空气(T5)。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空气除尘器如图12所示,壳体105与抓握部106之间能够通过旋转动作有选择性地切换为使用状态与折叠状态,所以在抓握部106的根部处在属于壳体105的连接部150与属于抓握部106的连接部160之间构成图18以及图19模式性所示的棘轮切换机构109。
该棘轮切换机构109由设置于连接部150的轴承部191、设置于连接部160侧的轴部191c、棘轮卡合部192b1以及突起192a构成。轴承部191是将挡块191a、环状的棘轮体(弹簧体)191b与凸部孔(滑动孔)191c连接为环状而成的构件,在棘轮体191b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棘轮用突起191b1。在沿着转动轴心m方向与该轴承部191相对的连接部160侧,在与上述凸部孔191c嵌合的位置设置轴部192c,设置上述棘轮用突起191b1卡合的棘轮卡合部192b1,设置用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的转动端与上述挡块191a卡合的突起192a。
即,如果设为抓握部106相对于壳体105在正反方向上相对旋转,则突起192a触碰轴承部191的某一个挡块191a,此时棘轮卡合部192b1在跨过棘轮用突起191b1的位置卡合而保持抓握部106的旋转位置,所以能够将抓握部106与壳体105的相对关系稳定保持为使用状态或者折叠状态。
而且,通过该构成,进行不是通过相对于抓握部106的转动给予棘轮感的棘轮体191b的外周侧而是通过内周侧限制转动范围的转动限制,能够谋求棘轮式的轴承结构的紧凑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块191a、凸部孔191c与棘轮体191b由1个轴承部191构成,如果在抓握部106侧将上述轴部191c、棘轮卡合部192b1以及突起192a一体成型于该抓握部106的盖等,则能够谋求部件个数的有效的削减。
当然,通过将轴承部191设置于抓握部106侧、将轴部191c、棘轮卡合部192b1以及突起192a设置于壳体105侧的相反的构成,事情也完全同样。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特别对于空气压缩部102的构成,在静翼121b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将从动翼121a给予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的扩散器121b1,所以能够将从动翼121a给予空气的动能没有损失且可靠地储存于空气而提高压缩率。
而且,静翼121b进而在另一个面上具备将从扩散器121b1导出而进入另一个面的空气向轴心导引的返回翅片121b2,所以能够将在有限的空间内升压的空气高效可靠地送入下段的动翼121a。
特别地,将静翼121b的扩散器121b1在预定半径r1以上的位置沿着圆周方向排列而在内径侧形成空腔部S,在该空腔部S,收纳比所述预定半径r1小的半径r2的动翼121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动翼121a的轴方向尺寸d与静翼121b的轴方向尺寸h重叠,所以能够缩短空气压缩部102的轴方向尺寸,并且通过使动翼121a的叶轮121a1与静翼121b的扩散器121b1在半径方向上正对,由此有效地提高压缩效率。
总之,如图17(a)、(b)所示,如果构成为动翼121a的开口OP收纳于静翼121b的扩散器121b1的轴方向尺寸h1内,则能够实现非常紧凑并且效率较高的空气压缩部102。而且,通过设置多段这样的动翼121a与静翼121b的组合,能够构成紧凑同时有效地提高压缩率而具有较强的喷射力的送风机。
其他的构成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如果在静翼至少设置返回翅片,则即使扩散器不必设置于静翼,也能够构成为圆筒状的壳体的内壁起到扩散器的作用。进而,也能够构成为静翼本身也一体制作于圆筒状的壳体。
工业应用前景
根据上面详细叙述的本发明,除了电力消耗以外不花费运行成本,所以与使用气体的喷罐类型的空气除尘器相比能够远远廉价地使用。而且,只是使用周边的空气而不是特别的气体,所以不会产生有害且危险的可燃性气体,也不需要罐的制造和废弃,不伴随着温室效应,所以具有作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空气除尘器的利用价值。
Claims (22)
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本体部,其具有一对开口,且在两开口之间形成了流道;
电机,其装备于该本体部的内部;
空气压缩部,其是沿着所述电机的轴心将多段离心风扇连接起来而成,所述离心风扇是将动翼与静翼组合而成,所述动翼与该电机的轴心一体旋转且沿轴心方向吸入空气而向圆周方向吹出,所述静翼将从该动翼吹出的空气再次向轴心导引;和
喷射喷嘴,其设置于本体部的排气侧的开口;
所述送风机构成为能够进行下述的动作,通过使电机工作而从进气侧的开口吸入周边的空气,用空气压缩部生成压缩空气,从设置于排气侧的开口的喷射喷嘴喷射压缩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静翼在至少一部分上具备将从动翼向圆周方向吹出的空气再次向轴心导引的返回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静翼在至少一个面上具备将从动翼给予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的扩散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静翼在至少一个面上具备将从动翼给予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的扩散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静翼还在另一个面上具备将从扩散器导出而绕入该另一个面的空气向轴心导引的返回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静翼还在另一个面上具备将从扩散器导出而绕入该另一个面的空气向轴心导引的返回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将静翼的扩散器在预定半径以上的位置沿着圆周方向排列而在内径侧形成空腔部,在该空腔部,沿着轴心方向收纳半径比所述预定半径小的动翼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将静翼的扩散器在预定半径以上的位置沿着圆周方向排列而在内径侧形成空腔部,在该空腔部,沿着轴心方向收纳半径比所述预定半径小的动翼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将静翼的扩散器在预定半径以上的位置沿着圆周方向排列而在内径侧形成空腔部,在该空腔部,沿着轴心方向收纳半径比所述预定半径小的动翼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将静翼的扩散器在预定半径以上的位置沿着圆周方向排列而在内径侧形成空腔部,在该空腔部,沿着轴心方向收纳半径比所述预定半径小的动翼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动翼的开口收纳于静翼的扩散器的轴方向尺寸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动翼的开口收纳于静翼的扩散器的轴方向尺寸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动翼的开口收纳于静翼的扩散器的轴方向尺寸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动翼的开口收纳于静翼的扩散器的轴方向尺寸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喷射喷嘴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排气侧的开口装卸的盒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进气侧的开口上还能够安装有能够装卸的盒结构的吸入喷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进气侧的开口与排气侧的开口成为相反位置关系地进行颠倒手持时同样成为握持部位的位置处,分别具备控制吸入时的电机的转数的开关以及控制喷射时的电机的转数的开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任何开关都能够在吸入时以及喷出时双方共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将吸入侧的流道堵塞的位置能够装卸地设有过滤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进气侧设有降低吸入音的消音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包围流道的周围的位置设置隔音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搭载于所述本体部的电机位于空气压缩部的空气流道下游侧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48169 | 2009-10-28 | ||
JP248169/2009 | 2009-10-28 | ||
JP2010222283A JP2011117442A (ja) | 2009-10-28 | 2010-09-30 | 送風機 |
JP222283/2010 | 2010-09-30 | ||
PCT/JP2010/068914 WO2011052560A1 (ja) | 2009-10-28 | 2010-10-26 | 送風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7526A true CN102597526A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392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87262A Pending CN102597526A (zh) | 2009-10-28 | 2010-10-26 | 送风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1117442A (zh) |
CN (1) | CN102597526A (zh) |
WO (1) | WO201105256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5353A (zh) * | 2013-02-18 | 2013-05-01 | 罗培基 | 一种利用风力产生压缩空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696248A (zh) * | 2015-03-03 | 2015-06-10 | 罗福仲 | 设有喷嘴的旋转式家用电风扇 |
CN110545869A (zh) * | 2017-04-10 | 2019-12-0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送风装置和流体控制装置 |
CN112739957A (zh) * | 2018-10-17 | 2021-04-30 | 博姆达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73815B1 (fr) * | 2011-04-07 | 2014-08-29 | Pellenc Sa | Souffleur electroportatif autonome a vitesse de sortie d'air modulable |
JP6061547B2 (ja) * | 2012-08-10 | 2017-01-18 | コクヨ株式会社 | 送風機 |
CA2960405C (en) | 2015-06-12 | 2023-09-19 |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 Axial fan blower |
CN105537199B (zh) * | 2015-12-24 | 2017-08-18 | 大连德迈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轴类零件中心孔异物及柱面防锈油清理装置 |
JP7013147B2 (ja) * | 2017-06-15 | 2022-01-31 |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 煙検知装置 |
CN107824549A (zh) * | 2017-09-08 | 2018-03-23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商场用手提式amoled液晶屏表面灰尘吹扫机 |
DE112020000782T5 (de) | 2019-02-13 | 2021-12-02 | Makita Corporation | Gebläse |
JP2022054465A (ja) * | 2019-02-13 | 2022-04-0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7294823B2 (ja) * | 2019-02-13 | 2023-06-2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7233949B2 (ja) * | 2019-02-13 | 2023-03-0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KR102080781B1 (ko) * | 2019-05-20 | 2020-02-24 | 노영수 | 미세 먼지 제거가 가능한 휴대용 송풍기 |
JP7364207B2 (ja) * | 2019-06-07 | 2023-10-18 | 株式会社Trinc | エアシャワー |
JP7360600B2 (ja) * | 2019-11-12 | 2023-10-13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ブロワー |
JP7365561B2 (ja) * | 2019-11-12 | 2023-10-20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ブロワー |
JP2021092162A (ja) * | 2019-12-06 | 2021-06-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7538637B2 (ja) | 2020-07-08 | 2024-08-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ファンモジュール、空調モジュール、及び空調装置 |
JP7494042B2 (ja) * | 2020-07-30 | 2024-06-0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とアタッチメントとの連結構造 |
JP7469208B2 (ja) | 2020-09-30 | 2024-04-1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及びノズル |
US12318797B2 (en) | 2020-09-30 | 2025-06-03 | Makita Corporation | Nozzle for blower |
US11802573B2 (en) | 2020-12-23 | 2023-10-31 | Makita Corporation | Blower |
JP7258838B2 (ja) * | 2020-12-23 | 2023-04-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2022100054A (ja) * | 2020-12-23 | 2022-07-0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7664043B2 (ja) * | 2020-12-23 | 2025-04-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7536636B2 (ja) * | 2020-12-23 | 2024-08-2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JP7532243B2 (ja) | 2020-12-23 | 2024-08-1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 |
US11795967B2 (en) * | 2020-12-23 | 2023-10-24 | Makita Corporation | Blower |
CN114876838B (zh) * | 2021-02-05 | 2023-08-18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叶轮可调静叶的叶尖间隙调节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叶轮和压气机 |
JP1753065S (ja) * | 2022-10-18 | 2023-09-13 | エアダスター本体 | |
JP2024083868A (ja) | 2022-12-12 | 2024-06-24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送風機用の集塵アタッチメント |
USD1055428S1 (en) * | 2022-12-19 | 2024-12-24 | Dongguan Sungpo Industrial Co., Ltd. | Air duster |
USD1057330S1 (en) * | 2023-01-17 | 2025-01-07 | Junliang Zhang | Air duster |
USD1046338S1 (en) * | 2023-03-23 | 2024-10-08 | Lianghong Chen | Dust blower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05893U (ja) * | 1983-12-24 | 1985-07-19 | 日本パシ−ル株式会社 | 電動エア−ポンプ |
JP2004340000A (ja) * | 2003-05-14 | 2004-12-02 | Torishima Pump Mfg Co Ltd | 多段流体機械 |
CN1727697A (zh) * | 2004-07-26 | 2006-02-01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US20070122277A1 (en) * | 2005-11-28 | 2007-05-31 | Samsung G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 Fan assembly for vacuum cleaner |
JP2007205202A (ja) * | 2006-01-31 | 2007-08-16 | Toshiba Tec Corp |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57247Y1 (zh) * | 1967-02-04 | 1970-04-08 | ||
JPH10318198A (ja) * | 1997-05-22 | 1998-12-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動送風機 |
-
2010
- 2010-09-30 JP JP2010222283A patent/JP2011117442A/ja active Pending
- 2010-10-26 WO PCT/JP2010/068914 patent/WO20110525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0-26 CN CN2010800487262A patent/CN10259752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05893U (ja) * | 1983-12-24 | 1985-07-19 | 日本パシ−ル株式会社 | 電動エア−ポンプ |
JP2004340000A (ja) * | 2003-05-14 | 2004-12-02 | Torishima Pump Mfg Co Ltd | 多段流体機械 |
CN1727697A (zh) * | 2004-07-26 | 2006-02-01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真空吸尘器离心扇 |
US20070122277A1 (en) * | 2005-11-28 | 2007-05-31 | Samsung G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 Fan assembly for vacuum cleaner |
JP2007205202A (ja) * | 2006-01-31 | 2007-08-16 | Toshiba Tec Corp |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5353A (zh) * | 2013-02-18 | 2013-05-01 | 罗培基 | 一种利用风力产生压缩空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3075353B (zh) * | 2013-02-18 | 2015-02-25 | 罗培基 | 一种利用风力产生压缩空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696248A (zh) * | 2015-03-03 | 2015-06-10 | 罗福仲 | 设有喷嘴的旋转式家用电风扇 |
CN104696248B (zh) * | 2015-03-03 | 2016-11-23 | 罗福仲 | 设有喷嘴的旋转式家用电风扇 |
CN110545869A (zh) * | 2017-04-10 | 2019-12-0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送风装置和流体控制装置 |
CN112739957A (zh) * | 2018-10-17 | 2021-04-30 | 博姆达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装置 |
CN112739957B (zh) * | 2018-10-17 | 2023-02-28 | 博姆达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装置 |
TWI821418B (zh) * | 2018-10-17 | 2023-11-11 | 日商巴慕達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氣清淨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17442A (ja) | 2011-06-16 |
WO2011052560A1 (ja) | 2011-05-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7526A (zh) | 送风机 | |
CA1072270A (en) | Cordless vacuum cleaner | |
CN101322625B (zh) | 吹吸机 | |
CN104074155A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A2553412A1 (en) | Hand-holdable vacuum cleaners | |
EP3225741B1 (en) | Blower/vacuum apparatus | |
CN104074156A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US20230060356A1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with improved filtering effect | |
CN200971480Y (zh) | 手推式四轮吹吸机 | |
CN104074157B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N103321171A (zh) | 吹吸机 | |
CN203279986U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WO2004010838A3 (en) | Portable hand-held battery-operated dust blower | |
CN203452031U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N114319210B (zh) | 花园吹风机 | |
EP4406406A1 (en) | Vacuum blower | |
CN107970508B (zh) | 一种新型护肤精油雾化装置 | |
CN207356036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2723907U (zh) | 一种带有散热机构的服务器用电源供应器 | |
CN116066418A (zh) | 自清洁式风机和吸油烟机 | |
CN108978554B (zh) | 吹吸装置 | |
CN119498159A (zh) | 花园吹风机 | |
JP3542788B2 (ja) | 真空掃除機の流路構造 | |
CN115956826A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108006766B (zh) | 一种自清洁吸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