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9463A - 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9463A CN1709463A CNA2005100829913A CN200510082991A CN1709463A CN 1709463 A CN1709463 A CN 1709463A CN A2005100829913 A CNA2005100829913 A CN A2005100829913A CN 200510082991 A CN200510082991 A CN 200510082991A CN 1709463 A CN1709463 A CN 17094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medicine
- product
- bone
- cinnabar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剂型等。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具有止痛迅速而持久、消肿明显而快捷、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主治伤科疾病的药物,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剂型及应用。
背景技术
伤科疾病是一种影响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发展,骨伤疾病的发生也日趋增多。俗话所说“伤筋动骨,一百零五。”就说明了筋骨损伤后,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目前西医治疗骨折,复位固定后主要靠的是时间;而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通过千百年来的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在伤科学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已有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通过药物的内服外敷,可获得消肿止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的功效。现在目前市场上治疗跌打损伤的中成药也不少,如三七伤药片、跌打丸等,但上述中成药的组方及侧重面不同,对骨折不同阶段的疗效差别也很大。
本发明采用现代仿生学原理、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将具有极强再生能力的天然海洋药物海星和素有“以形补形”著称的鸡骨配以传统伤科要药,经科学加工而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伤科疾病药物,其适用面广,疗效快捷而且稳定。
申请人注意到,第01100175.5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伤科接骨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人经过对该专利文件的深入分析,认为该专利文件公开的内容是不科学的且是不可实施的,具体理由为:
第一、该申请文件称其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得药物可以产生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因此会比传统中成药的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完全、疗效显著。但是,在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时,必须考虑中药组方的多样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例如,中药单味药可分为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和菌物药等,中药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又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等,因此,针对不同的药物,在进行纳米化时必需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此外还必需考虑中药的剂型。(《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作者徐辉碧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161-165),而该第01100175.5号发明则将十二味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类药物一并进行微波萃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该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也是不科学的。具体地,朱砂为矿物类药物,主含硫化汞(HgS),现行版的《中国药典》规定不宜入煎剂,因此该专利申请不能保证该药味在萃取及干燥过程中温度始终不超过40℃,故有可能导致其毒性增大;又如冰片为加工类药物,主含龙脑(C10H18O),为挥发性物质,天然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干经水蒸汽蒸馏所得的结晶,现行版的《中国药典》中规定使用的为合成品,并在用法中规定入丸散用,也不用于煎剂,故也没有进行萃取的必要;本品所取用的植物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有苷类、皂苷类、多酚类、黄酮类、色素类、多糖类、挥发油类、树脂类及脂肪油类,其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如果仅用一种溶剂提取(无论是水或乙醇),都不能保证所有的有效成分都能够提出来,而该专利申请中也没有明确记载通过微波萃取的方法提取出哪些与其产品功能主治相关的有效成分;
第二、该申请文件所公开的原料药为纳米级的十二味中药,虽然药名与本发明提供的药名相同,但其区别在于:其所用的是纳米量级;其中几味药未经过特殊的炮制;且原料药的配比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配比不同、药味相同的原料药在君臣佐使关系上可能会不相同;而且经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的有效成份是不相同的,相应地,其功能或产生的效果也可能是实质性不同的;
第三、在该申请文件中,并没有公开任何细胞或动物实验以证明该纳米伤科接骨制剂的疗效,因此,它是一个未完成的发明;
第四、申请人还注意到,该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从2000年起,连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944份与我国传统中药的相对应的纳米量级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而对于个人申请人来说,每年完成近200件发明创造是不太现实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的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具有明确的、符合中药理论的配方和制备方法,有充足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以证明该药物的确具有止痛迅速而持久、消肿明显而快捷、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由上述药物制得的制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该药物的原料药包括十二味药,包括三七、海星(炙)、红花、鸡骨(炙)、土鳖虫、自然铜(煅)、乳香(炙)、没药(炙)、马钱子粉、朱砂、甜瓜子和冰片。
其中三七、海星为君药。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甘、微苦、温,功擅散瘀和血,瘀散则血自归经,血和则肿消痛止,还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海星,为海盘车科动物罗氏海盘(Asterias rollestoni bell)、陶氏太阳海星(Solaster Dawsoni Verrill)、海燕(AsteriniaPectinifera(Müller et Troschel))、轮海星(Crossaster papposus(Linne))或砂海星(Luidia quinariavon Marterns)的干燥全体,味咸平,具有奇迹般的再生能力。人们曾推测,海星可能含有某种促进创伤修复再补的物质,后来通过实验证明:海星的棘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牛磺酸及10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锌的含量较高)及维生素B1、B2等多种维生素,其棘皮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后测定出现了19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另有两种为半必需氨基酸。这些成分都有利于骨折和损伤的愈合。
红花、鸡骨、土鳖虫、自然铜为臣药。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味辛、温,主入心、肝二经血分,即可活血通经,又可消肿止痛;鸡骨,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骨骼,亦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钙质可“以形补形”;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味咸寒,因其咸寒滋阴柔肝,益肾强骨,兼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消肿疗伤之能,故具续筋接骨的功效,诚如《本草经疏》曰:“庶虫,治跌打损伤,续筋骨有奇效”;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要含二硫化铁(FeS2),味辛、平,归肝经,可散瘀止痛,长于接筋续骨。上述四味药合用,可助君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加强其续筋接骨之功效。
乳香、没药、马钱子粉、朱砂、甜瓜子、冰片为佐药。乳香,为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或野乳香树(B.neglectaM.Moore)的树干皮部伤口处渗出的树脂,味苦辛,性温;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ehrenbergianum Berg.)的胶树脂,其味苦、辛、性平。此二者功效相近,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而乳香善于活血伸筋,没药却长于破血散瘀;马钱子粉,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炮制加工品,味苦,温,可通络止痛,散结消肿,《衷中参西录》云:“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甜瓜子,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干燥种子,可散结消瘀,清肺润肠,和中止渴;朱砂,硫化物辰砂族辰砂(CINNABARIS),主要含硫化汞(HgS),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冰片,为人工合成龙脑(C10H18O)(BORNEOLUM SYNTHETICUM),味辛、苦,微寒。能清热止痛生肌,更有利于骨伤的恢复。
上述十二味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
上述原料药的炮制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各药材项下炮制规定及参照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1986年版)炮制规定。
乳香(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ID)炒至表面光亮。
没药(炙):取净没药,照醋炙法(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ID)炒至表面光亮。
马钱子粉:取净马钱子,照烫法(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ID)用砂烫至鼓起并显棕褐色或深棕色,得制马钱子;取制马钱子,粉碎成细粉,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马钱子的[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士的宁含量后,加适量淀粉,使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朱砂极细粉:取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ID)水飞,晾干或40℃以下干燥。
自然铜(煅):取净自然铜,照煅法(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ID)煅至暗红,淬至表面呈黑褐色,光泽消失并酥松。每100公斤自然铜,用醋30公斤。
鸡骨头(炙):取净鸡骨头,参照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1986年版)除净残肉,用水洗净,放沸水中煮沸,干燥。
海星(炙):取净海星,参照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1986年版),以流通蒸气蒸两小时后,60℃以上干燥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三七 26-60份 海星(炙)13-30份 红花 4-9份
鸡骨(炙)13-30份 土鳖虫 13-30份 自然铜(煅)6-15份
乳香(炙)1-3份 没药(炙)1-3份 马钱子粉 6-15份
朱砂 3-7.5份 甜瓜子 1-3份 冰片 0.5-1.5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本发明药物的原料药的用量为:
三七 40份 海星(炙) 20份 红花 6份
鸡骨(炙) 20份 土鳖虫 20份 自然铜(煅) 10份
乳香(炙) 2份 没药(炙) 2份 马钱子粉 10份
朱砂 5份 甜瓜子 2份 冰片 1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称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备用;
②将除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00-250目筛;
③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将冰片研细,都兑入过筛后的上述原料药药粉中,混合均匀,即制得本发明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制备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备用;
②将除红花、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00-250目筛;
③将红花加6~10倍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5(40℃~85℃)的清膏;
④将上述清膏及步骤②所制得的药粉混合,干燥成细粉;
⑤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将冰片研细,然后都兑入步骤④所制得的细粉中,混合均匀,即制得本发明的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由上述药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药物的不同剂型,是向本发明药物中加入不同剂型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片剂、胶囊剂和丸剂等。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止痛迅速而持久、消肿明显而快捷、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伤科疾病。另外,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骨软化症、腰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及儿童及成人股骨头坏死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实施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主要药效学试验、毒理学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主要药效学实验
摘要多次灌服本品30~120kg/kg,对80只大耳白兔桡骨骨折进行试验研究,以组织学、组织形态学计量,四环素双标记的骨动力学、力学试验、X线检查、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作为观察指标。上述试验表明,本品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时间,作用强度明显优于接骨七厘片。辅助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能显著抑制大鼠和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和小鼠二甲苯性耳廓水肿,此外,本品亦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为10-5107;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动物合格证编号:96010132;日本大耳白兔,体重2.0~5kg,动物合格证编号960101031。
仪器: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K-30电子计算机程控扭转试验机;LIA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
对照药品:接骨七厘片(珠海金沙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0.35g/片,因其功能主治与本品接近,故被用作阳性对照药。上述药物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
统计结果均经“t”检验,结果以
X±SD表示。如采用其它检验方法,另加注明。
一、本品对大耳兔骨折组织学及骨动力学的影响
取40只日本大耳白兔,无菌条件下全麻,造成右侧桡骨中段3mm缺损的横行骨折,术毕缝合伤口,不用纱布覆盖及包扎固定,造模后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接骨七厘片120mg/kg)。本品高剂量组(120mg/kg),中剂量组(60mg/kg),低剂量组(30mg/kg)。术后第二天开始灌服给药,连续给药35天,每天一次,分别于给药后1、14和28天做四环素双标记(分别于给药后第21天和33天各肌注四环素50mg/kg),末次给药后2小时时处死动物,于肘腕部切段取样,弃除全部软组织,将桡骨组织纵形劈开,一分为二,一半在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供光学显微镜观察;一半制备骨磨片,供骨动力学观察。
上述实验观察结果如下:
1.肉眼观察
所有送检动物标本骨折处均成梭形膨大,其中以模型对照组梭形膨大最为明显,阳性对照组次之,本品各剂量组梭形膨大较阳性药对照组进一步缩小,且成明显的量效关系,剂量越大,梭形膨隆越小,在高剂量组骨折处外观几近正常骨。
2.四环素双标记的骨动力学观察
实验于给药后第21天及处死前48小时各肌注四环素50mg/kg一次,处死后取桡骨磨片,将制备好的骨磨片置于olympus B II-2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镜下分别测量三个部位取平均值。结果模型对照组之双标记线成单线,线条较细且模糊;阳性药组的亦为单线,但线条较模型对照组粗;本品各组之双标记有单线也有双线,双线条较平滑、清晰、且双线间距随剂量增高而加宽(见表1)。
表1.本品对兔骨折处骨折性骨架之骨小梁
四环素双标记荧光线间距的影响(um)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荧光线 | 双线间距或单线宽度 |
模型对照组 | --- | 8 | 单线,模糊 | 10.71±2.75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单线,模糊 | 11.86±1.88 |
本品 | 120 | 8 | 单线或双线 | 15.59±2.40**## |
本品 | 60 | 8 | 单线,模糊 | 13.08±2.79 |
本品 | 30 | 8 | 单线,模糊 | 10.90±1.44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与接骨七厘片比较##P<0.01
3.光镜观察
(1)定性观察模型对照组多数桡骨于骨折处可见成片的透明软骨形成,软骨周围有软骨化骨的征象,骨折周围骨外膜下可见膜性化骨。这些新骨多为编织骨,排列不规则。阳性药对照组的个别动物骨折线处可见软骨组织,也有部分动物于骨外膜下存在软骨组织,骨性骨痂中编制骨与较成熟的板层骨并存;本品低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基本相似;本品高剂量组仅个别病例与骨外膜下见到少量软骨,骨痂内基本为较成熟的板层骨,部分标本出现骨痂改建,改建后的骨小梁与管状骨长轴相平行,排列整齐且髓腔近于贯通;本品中剂量介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见表2、3。
注:分级标准:单位(μm2)
-:0
+:>10000 ++:10000~20000
+++:20000~30000 ++++:>30000
表2.本品对大耳白兔折线处软骨组织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 | + | ++ | +++ | ++++ |
模型对照组 | --- | 8 | 1 | 2 | 2 | 1 | 3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3 | 2 | 2 | 1 | 0 |
本品 | 120 | 8 | 6 | 1 | 1 | 0 | 0 |
本品 | 60 | 8 | 6 | 2 | 0 | 0 | 0 |
本品 | 30 | 8 | 5 | 2 | 1 | 0 | 0 |
表3.本品对大耳白兔骨外膜下软骨细胞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 | + | ++ | +++ | ++++ |
模型对照组 | --- | 8 | 0 | 1 | 3 | 2 | 2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4 | 3 | 1 | 1 | 0 |
本品 | 120 | 8 | 4 | 2 | 2 | 0 | 0 |
本品 | 60 | 8 | 3 | 3 | 1 | 1 | 0 |
本品 | 30 | 8 | 5 | 0 | 3 | 0 | 0 |
(2)定量观察将HE染色切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进行骨形态剂量学研究,包括骨折线处软骨组织面积(×40)、骨外膜下软骨组织面积(×40)及骨折线原骨皮质所在处骨性骨痂的面积(×100,测三个视野,取均值),结果见表4。所有结果均采用Kvuskal-wallis秩和检验法检验。见表4。
表4.本品对大耳白兔桡骨骨形态计量学研究)
组别 | 剂量mg/kg | 骨折线处软骨组织(μm2) | 骨外膜下软骨组织(μm2) | 骨小梁占视域面积(μm2) |
模型对照组 | 217391.00±193575.95 | 269379.66±234762.05 | 71459.2±7664.65 | |
接骨七厘片 | 120 | 73384.80±98011.22 | 36559.88±54931.49* | 83046.62±7567.71** |
本品 | 120 | 27741.71±53012.89* | 57892.40±68156.05* | 90317.83±6692.74*** |
本品 | 60 | 17782.11±33813.64* | 74481.69±93649.73* | 89430.48±7350.69*** |
本品 | 30 | 3699.21±49278.84** | 50311.76±64507.90* | 85754.87±5881.55***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n=8
4.X线检查
分别于术后第二天、14天及28天摄片
结果观察如下:
(1)骨折后第2天摄片,对照组均见骨折端锐利,骨折线清晰,阳性药接骨七厘片与本品各剂量组骨折后2天摄片均无明显骨质改变。
(2)骨折后2周,模型组未见有骨质改变,阳性药组5只骨折端模糊,少许骨痂形成,骨折线清晰可见,有3只兔骨痂形成较多,骨折线模糊。而本品中剂量和低剂量组2周摄片同上述,改变者分别为6只与5只,显效者为2只,低剂量组其中一只无骨质改变为无效。本品高剂量组2周摄片同上述,改变者为3只,显效为5只,疗效更好。
(3)4周后摄片,对照组有3只兔骨折端边缘模糊,少许骨痂形成,但骨折线均可见,5只无改变;阳性药组有4只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4只骨痂形成,骨折线消失为骨性愈合;本品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均有3只的骨痂部分形成骨折线模糊,骨性愈合者为4只和5只,低剂量组有1只无效,而本品高剂量组除1只骨痂部分形成骨折线模糊外,其余7只为骨性愈合。见表5。
表5.本品对大耳白兔骨折后X线检查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2d | 2W | 4W |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
模型对照组 | - | 8 | 0 | 0 | 8 | 0 | 0 | 5 | 3 | 0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0 | 0 | 0 | 5 | 3 | 0 | 4 | 4 |
本品 | 120 | 8 | 0 | 0 | 0 | 3 | 5 | 0 | 1 | 7 |
本品 | 60 | 8 | 0 | 0 | 0 | 6 | 2 | 0 | 3 | 5 |
本品 | 30 | 8 | 0 | 0 | 1 | 5 | 2 | 1 | 3 | 4 |
二、本品对大耳白兔骨折力学试验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0只大耳白兔在无菌条件下肌注麻醉,按柴本莆方法于动物两侧桡骨中段造成3mm宽缺损的实验性标准骨折模型。缝合皮肤;造模后伤肢用两块普通弧形热塑夹板固定,上宽下窄,边缘翘起,然后用3条细带捆住夹板,两端再以胶带固定,以防滑脱。造模即日起每日每只动物肌注青霉素40万单位,连续3天。分组给药同实验一,连续给药8周。在造模后第2周各组动物耳缘动脉取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第4周取血测血清中Ca、P和碱性磷酸酶;第4周和第8周的同一时间的4个时间点采用空气栓塞法,每次每组处死4只动物,随即切除造模之桡骨标本,剔除附骨之软组织,-20℃低温冰箱保存以备检测。
取出完整的骨折愈合后的桡骨,在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整体四点弯曲和骨试件压缩实验。采用函数记录仪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应力应变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应力指标:
δc=P/A,δb=M/W
公式中:δc为压缩应力,δb为弯曲应力,P为压缩栽荷,A为面积,M为弯矩,W为载面抵抗矩。
实验结果表明:1.在血液流变学实验中,本品可明显降低骨折动物血中高、低切值和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血沉却无明显影响;2.同时可明显提高血清中Ca和P含量,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3.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弯曲力学性能变化表明,在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本品高剂量组对骨骼强度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数值接近,均高于模型组,而在愈合初期(4周)高剂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4.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压缩应力值的变化表明,在骨折后4周,高剂量组压缩破坏极限强度高于其它各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数值相近,骨折后8周压缩破坏极限强度则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6、表7、表8、表9。
表6.本品对骨折后4W兔桡骨弯曲应力值及压缩应力值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弯曲破坏极限MPa | 压缩破坏极限MPa |
模型对照组 | --- | 8 | 1.1809±0.4470 | 62.0066±7.7004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1.9717±0.7189* | 66.0628±4.3369 |
本品 | 120 | 8 | 6.5381±1.7767***### | 69.8540±8.2275* |
本品 | 60 | 8 | 1.9765±0.7997* | 66.7063±4.7665 |
本品 | 30 | 8 | 1.5799±0.4447 | 63.0713±8.1880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与接骨七厘片比较###P<0.001
表7.本品对骨折后8W兔桡骨弯曲应力值及压缩应力值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弯曲破坏极限MPa | 压缩破坏极限MPa |
模型对照组 | --- | 8 | 54.0895±7.1991 | 66.4545±2.6368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63.5586±4.4115** | 68.7512±6.0195 |
本品 | 120 | 8 | 81.1327±9.5551***### | 79.6503±3.2733***### |
本品 | 60 | 8 | 66.2429±4.9407** | 66.8294±7.4367 |
本品 | 30 | 8 | 53.2927±11.3515# | 66.8366±6.4609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与接骨七厘片比较#P<0.05 ###P<0.001
表8.本品对大耳白兔骨折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全血比粘度 | 血浆比粘度 | 血沉(mm/h) | 红细胞压积(%) | |
高切 | 低切 | |||||
模型对照组 | --- | 5.8255±1.0805 | 11.4015±3.2359 | 1.9579±0.2568 | 2.13±1.576 | 44.4±2.1339 |
接骨七厘片 | 120 | 4.3871±0.4834** | 7.2488±1.1387** | 1.6068±0.0883** | 1.25±1.134 | 42.5±1.6036 |
本品 | 120 | 4.1549±0.2684*** | 6.1276±0.5876*** | 1.5513±0.0730*** | 1.38±0.876 | 41.8±1.7525* |
本品 | 60 | 4.7201±0.5721* | 7.7939±2.2375* | 1.6329±0.1010** | 1.72±0.905 | 41.5±2.3905* |
本品 | 30 | 4.3946±0.6439** | 7.4351±1.6210** | 1.6391±0.1634* | 1.44±0.980 | 40.8±1.0351*** |
n=8,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表9.本品对骨折大耳白兔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Ca++mmol/L | Pmmol/L | ALPU/L |
模型对照组 | --- | 8 | 3.06±0.2264 | 2.03±0.3536 | 104±43 |
接骨七厘片 | 120 | 8 | 3.38±0.3151* | 2.38±0.3327 | 155±34* |
本品 | 120 | 8 | 3.54±0.4104* | 2.96±0.8568* | 161±28** |
本品 | 60 | 8 | 3.20±0.2204 | 2.16±0.3662 | 136±52 |
本品 | 30 | 8 | 3.26±0.1300* | 2.31±0.5514 | 145±49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三、本品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取50只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于7日内每天按表10所试剂量灌胃给药一次,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10ml/kg(下同),末次给药后1小时在大鼠右后足掌膜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分别于致炎后不同时间用窄带尺测量左右踝关节及足掌圆周和之差,即足肿胀程度。结果表明:本品和阳性对照药接骨七厘片对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明显强于阳性药接骨七厘片。见表10。
表10.本品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足肿胀程度(mm) | ||||||
1h | 2h | 3h | 4h | 5h | 6h | 24h | ||
模型对照组 | --- | 5.4±1.35 | 8.6±1.78 | 11.6±1.96 | 10.4±2.37 | 9.6±1.78 | 7.1±2.65 | 2.3±2.00 |
接骨七厘片 | 200 | 5.1±2.18 | 8.1±2.13 | 10.4±2.32 | 7.8±1.39** | 7.6±2.07* | 6.1±1.26 | 1.6±1.58 |
本品 | 160 | 3.8±1.14* | 6.9±1.73* | 8.1±1.91***# | 7.4±1.81** | 6.6±1.90** | 5.1±2.08 | 1.5±1.08 |
本品 | 80 | 4.3± | 6.7± | 7.7± | 8.3± | 8.4± | 7.1± | 1.6± |
2.06 | 2.58 | 2.79**# | 2.75 | 1.96 | 2.42 | 1.07 | ||
本品 | 40 | 4.6±1.43 | 6.2±1.75** | 8.7±2.41** | 9.2±2.30 | 7.0±2.23 | 6.2±2.15 | 1.5±1.27 |
n=1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P<0.001
与接骨七厘片比较 #P<0.05
四、本品对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取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按表11所示剂量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共给7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于小鼠左后中掌腱膜下注入1%角叉菜胶0.03ml,于致敏后6小时,剪下小鼠双侧后足,称重,以其重量差值作为小鼠肿胀程度。由表11可见,本品可显著抑制小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阳性药接骨七厘片(200mg/kg)的作用相当于本品中剂量组(80mg/kg)。
表11.本品对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足肿胀程度mg |
模型对照组 | --- | 10 | 38.2±9.29 |
接骨七厘片 | 200 | 10 | 30.4±7.97 |
本品 | 160 | 10 | 26.6±7.44** |
本品 | 80 | 10 | 29.1±6.31* |
本品 | 40 | 10 | 35.6±8.69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五、本品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水肿的影响
取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按表12所示剂量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0.05ml二甲苯均匀滴于小鼠左耳内外侧,右耳为正常对照,2小时后,将小鼠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直径9mm的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求出小鼠左右耳片重量差,即为肿胀度。由表12可知,本品和阳性药接骨七厘片均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水肿。
表12本品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水肿的影响
组别 | 剂量 | 动物数 | 肿胀程度 |
mg/kg | (只) | mg | |
模型对照组 | --- | 10 | 21.12±6.95 |
接骨七厘片 | 200 | 10 | 14.55±5.41* |
本品 | 160 | 10 | 13.59±3.87** |
本品 | 80 | 10 | 15.74±3.43* |
本品 | 40 | 10 | 21.30±7.64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六、本品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雌性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按表13所示剂量给药一次,给药2小时,腹腔注射醋酸0.1ml/10g,观察小鼠10分钟内出现扭体反应次数及出现扭体反应时间。结果表明:本品可明显延长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
表13本品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出现扭体时间S | 扭体次数次 |
模型对照组 | --- | 10 | 253±55 | 13.8±3.61 |
接骨七厘片 | 200 | 10 | 336±129* | 7.3±3.37*** |
本品 | 160 | 10 | 340±103* | 9.3±4.92* |
本品 | 80 | 10 | 346±141 | 8.0±6.72* |
本品 | 40 | 10 | 298±66 | 12.8±3.46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01
七、本品对小鼠热板痛域的影响
将预选合格的雌性小鼠50致,按体重随机分喂组,按表14所示剂量给药一次,分别于给药后2和4小时,测定各组小鼠痛域值,结果表明:本品和阳性药接骨七厘片均可明显延长小鼠出现舔足反应时间并减少舔足次数。
表14.本品对小鼠热板痛域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动物数(只) | 出现反应的时间(S) | 舔足次数(次) | ||
2h | 4h | 2h | 4h | |||
模型对照组 | --- | 10 | 19.3±4.00 | 25.2±7.54 | 7.8±2.10 | 3.6±1.58 |
接骨七厘片 | 200 | 10 | 26.5±7.55* | 40.5±16.89* | 5.0±3.46* | 2.9±3.03 |
本品 | 160 | 10 | 23.6±4.09* | 35.0±16.03 | 5.2±2.35* | 2.7±2.21 |
本品 | 80 | 10 | 21.1±8.28 | 33.4±18.53 | 4.5±1.51*** | 1.9±2.02 |
本品 | 40 | 10 | 19.0±4.57 | 29.8±8.44 | 6.5±2.46 | 3.0±1.25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01
通过对实验性桡骨骨折的日本大耳白兔组织学、组织形态学计量、X线检查以及骨动力学观察等,我们发现,所有送检标本于骨折处均可见梭形隆起,以模型对照组最为显著,本品高剂量组的凸起最小,一般情况下,当骨折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本实验通过定性观察及定量研究证实,本品各剂量组软骨面积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且阳性药及本品各剂量组的骨外膜下软骨组织面积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同时我们还发现,阳性药对照组骨折处所形成的骨小梁较模型对照组多,而本品各剂量组的骨小梁则显著多于模型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本品各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组的疗效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并且本品优于阳性药接骨七厘片。当四环素双标记线为模糊的单线时,说明骨折处骨生长紊乱,但单线的宽窄仍然可以反映两次四环素标记期间新骨形成与矿化的量,本实验中模型对照组单线最窄,阳性药对照组和本品各剂量组均较模型对照组为宽,说明阳性药对照组及本品各剂量组形成速率均较模型对照组快,其对骨折有明显的疗效,而本品高剂量组的间距又较其它各组显著加宽,表明本品优于接骨七厘片。X线检查表明本品各剂量组比模型对照组骨痂形成明显提前,提示其对兔骨折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力学试验亦表明本品能增强骨骼强度,促进骨折愈合速度。表现出良好的续筋接骨和补骨壮骨的功能。在对实验性骨折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面,本品能显著降低兔高、低切值,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但对血沉无明显影响,提示本品在骨折愈合初期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同时本品还可明显增加血清Ca、P和碱性磷酸含量,进一步证实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其作用优于对照药接骨七厘片。
辅助药效试验证明本品还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即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其消肿止痛作用。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试验研究,证明本品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可较大程度地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表现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和补骨壮骨的功能,其作用明显优于接骨七厘片,本发明药物的主要药效学试验结果为其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奠定了药理学基础。
毒理学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取昆明种小鼠70只,体重18~20g,雌雄各半(购自白求恩医科大学动物部)。随机分为7组,,灌胃给药(本发明药物)一次,连续观察7天,按改良寇氏法求出本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9066±0.2518g/Kg。死亡小鼠尸检后未发现肉眼可见变化。
2.长期毒性试验:
将Wistar大鼠(由吉林省药品检验所提供)80只(体重70~80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半,按700、200和70mg/kg(分别为人临床用量的10、2.9和1倍即LD50的1/6、1/20和1/56),连续给药90天(为临床人用药一个疗程的3倍)。结果表明:在上述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下,本发明药物对大鼠体重,外观行为,尿便,血象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明显毒性反应。恢复期后上述各项指标检查也未发现延迟性毒性。
临床验证
本发明药物经大连、上海、广州、河南、江西及安徽等多家医疗机构3000多病例临床观察表明,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新旧骨折和软骨组织扭挫伤等伤科疾病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经临床实践证明:新鲜骨折患者服用该药治疗,1-4小时内止痛作用显著,如连续服用,可达到持续止痛的效果(一般可不用其它止痛药物),在2-5天内瘀斑、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主要症状明显减退或消失。骨痂生长时间最早为服药后第九天,平均骨痂生长时间较全国骨伤科学会天津会议标准天数提前19.5天,骨折愈合的最早时间为22天;比一般方法治疗提前1/3-1/2的时间,缩短了患者的病程时间,使患者能早日摆脱痛苦,恢复正常的工作。
另外,临床专家们不仅对本发明药物在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用实验动物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工作,在实际临床应用上,医学专家们还对本发明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骨软化症、腰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及儿童及成人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大量的临床验证中尚未发现该产品有毒副作用,属于安全有效的药物。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中所用辅料购自营口奥达制药有限公司。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片剂的制备
①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三七40份、海星(炙)20份、红花6份、鸡骨(炙)20份、土鳖虫20份、自然铜(煅)10份、乳香(炙)2份、没药(炙)2份、马钱子粉10份、朱砂5份、甜瓜子2份、冰片1份;
②将除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20目筛;
③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兑入过筛后的上述药粉中混合均匀,加适量糖浆,制粒、干燥、整粒;
④将冰片研细后兑入整粒后的药物中,混合均匀;
⑤向步骤④制得的药物中加入适量硬脂酸镁,压成素片,包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
①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三七40份、海星(炙)20份、红花6份、鸡骨(炙)20份、土鳖虫20份、自然铜(煅)10份、乳香(炙)2份、没药(炙)2份、马钱子粉10份、朱砂5份、甜瓜子2份、冰片1份;
②将除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20目筛;
③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兑入过筛后的上述药粉中混合均匀;
④将冰片研细后兑入步骤③制得的药粉中,混合均匀;
⑤向上述步骤④制得的药粉中加适量滑石粉,装入硬胶囊中,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
①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三七50份、海星(炙)15份、红花4份、鸡骨(炙)25份、土鳖虫25份、自然铜(煅)7份、乳香(炙)1.5份、没药(炙)2.5份、马钱子粉13份、朱砂4份、甜瓜子2.5份、冰片1.2份;
②将除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80目筛;
③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兑入过筛后的上述药粉中混合均匀,制粒、干燥、整粒;
④将冰片研细后兑入③步制得的药物中,混合均匀;
⑤将制得的药物颗粒装入硬胶囊中,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丸剂的制备
①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三七40份、海星(炙)20份、红花6份、鸡骨(炙)20份、土鳖虫20份、自然铜(煅)10份、乳香(炙)2份、没药(炙)2份、马钱子粉10份、朱砂5份、甜瓜子2份、冰片1份;
②将除红花、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40目筛;
③将红花加8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的清膏;
④将上述清膏及步骤②所制得的药粉混合均匀,干燥成细粉;
⑤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将冰片研细,都兑入步骤④所制得的细粉中,混合均匀;
⑥将所制得的药粉加适量可压性淀粉,制成丸剂,即得。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丸剂的制备
①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三七30份、海星(炙)25份、红花8份、鸡骨(炙)17份、土鳖虫17份、自然铜(煅)12份、乳香(炙)1.5份、没药(炙)1.5份、马钱子粉8份、朱砂3份、甜瓜子1.5份、冰片0.8份;
②将除红花、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60目筛;
③将红花加10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清膏;
④将上述清膏及步骤②所制得的药粉混合均匀,干燥成细粉;
⑤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将冰片研细,兑入步骤④所制得的细粉中,混合均匀;
⑥将所制得的药粉加适量可压性淀粉,制成丸剂,即得。
Claims (7)
1.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三七26-60份 海星(炙)13-30份 红花4-9份
鸡骨(炙)13-30份 土鳖虫13-30份 自然铜(煅)6-15份
乳香(炙)1-3份 没药(炙)1-3份 马钱子粉6-15份
朱砂3-7.5份 甜瓜子1-3份 冰片0.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三七 40份 海星(炙) 20份 红花 6份
鸡骨(炙) 20份 土鳖虫 20份 自然铜(煅) 10份
乳香(炙) 2份 没药(炙) 2份 马钱子粉 10份
朱砂 5份 甜瓜子 2份 冰片 1份。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称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备用;
②将除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00-250目筛;
③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将冰片研细,都兑入过筛后的上述原料药药粉中混合均匀,即制得本发明的药物。
4.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称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备用;
②将除红花、朱砂和冰片外的原料药粉碎,过100-250目筛;
③将红花加6~10倍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5(40℃~85℃)的清膏;
④将上述清膏及步骤②所制得的药粉混合,干燥成细粉;
⑤将朱砂制成朱砂极细粉,将冰片研细,然后都兑入步骤④所制得的细粉中,混合均匀,即制得本发明的药物。
5.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以及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方法制得的药物在制备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6.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以及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方法制得的药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药物组合物,其剂型为片剂、丸剂或胶囊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829913A CN100361667C (zh) | 2005-07-08 | 2005-07-08 | 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829913A CN100361667C (zh) | 2005-07-08 | 2005-07-08 | 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9463A true CN1709463A (zh) | 2005-12-21 |
CN100361667C CN100361667C (zh) | 2008-01-16 |
Family
ID=3570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829913A Active CN100361667C (zh) | 2005-07-08 | 2005-07-08 | 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61667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29958A (zh) * | 2011-12-27 | 2012-05-02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外用伤科接骨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12499A (zh) * | 2011-12-27 | 2012-06-27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伤科接骨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17577A (zh) * | 2012-05-23 | 2013-12-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防治骨质疏松的海洋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41334B (zh) * | 2008-09-08 | 2014-01-29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药物制剂和质量控制方法 |
CN103536655A (zh) * | 2012-07-11 | 2014-01-29 |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伤科接骨药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8412B (zh) * | 2011-12-27 | 2015-06-17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伤科接骨外用制剂的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2122A (zh) * | 2001-01-04 | 2002-08-07 | 杨孟君 | 纳米伤科接骨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316990C (zh) * | 2005-01-18 | 2007-05-23 | 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
-
2005
- 2005-07-08 CN CNB2005100829913A patent/CN100361667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1334B (zh) * | 2008-09-08 | 2014-01-29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药物制剂和质量控制方法 |
CN102429958A (zh) * | 2011-12-27 | 2012-05-02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外用伤科接骨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12499A (zh) * | 2011-12-27 | 2012-06-27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伤科接骨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17577A (zh) * | 2012-05-23 | 2013-12-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防治骨质疏松的海洋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17577B (zh) * | 2012-05-23 | 2016-04-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防治骨质疏松的海洋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36655A (zh) * | 2012-07-11 | 2014-01-29 |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伤科接骨药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61667C (zh) | 2008-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61872A (zh) | 一种快速治疗骨折及术后骨不连、愈合迟缓的中药 | |
CN1319569C (zh) | 治疗骨质疏松及骨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876130A (zh) | 一种膏药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09463A (zh) | 一种治疗伤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608B (zh) | 一种治疗骨折、骨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WO2021042275A1 (zh) |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的中药组合物 | |
CN1861183A (zh) | 一种治疗乳腺疾病的中药胶囊 | |
CN109106743B (zh) | 一种活血止痛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90228C (zh) | 安宫止血药物 | |
CN102670863B (zh) | 治疗家畜疥癣病的复方蜂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74732A (zh) |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72136A (zh) | 一种用于治疗筋腱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927290A (zh) | 消痔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10163A (zh) | 一种追风祛湿活血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9592C (zh) | 治疗骨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824103A (zh) |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和接骨的外用药 | |
CN1840152A (zh) | 一种中老年保健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887331A (zh) | 张氏接骨散 | |
CN1301728C (zh) |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9208C (zh) | 一种治疗儿童感冒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3117C (zh) | 骨伤中药外敷散 | |
CN118845920A (zh) | 舒筋活络通脉愈瘫的藏药组合药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560744A (zh) | 一种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166392C (zh) | 止痛膏 | |
CN1634323A (zh) | 治疗骨折的内服外用药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