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8073A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8073A CN1708073A CNA2004100371826A CN200410037182A CN1708073A CN 1708073 A CN1708073 A CN 1708073A CN A2004100371826 A CNA2004100371826 A CN A2004100371826A CN 200410037182 A CN200410037182 A CN 200410037182A CN 1708073 A CN1708073 A CN 1708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ing
- terminal called
- calling number
- registration request
- access c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to a telephone s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36—Arrangements for screening incoming calls, i.e.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all before deciding whether to answer 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7—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the calling subscriber at the called subscriber's s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to a telephone set
- H04M1/665—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to a telephone set by checking the validity of a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05—Temporarily overriding a servic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话接入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呼叫标记,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如果是,则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本发明方案解决了现在用户为防止电话打扰采用的各种方法带来的无法接续重要来电、需要额外增加处理费用、只能部分防止电话打扰等问题。本发明方案保证了被叫用户在不希望被打扰时避免一些不重要的来电或骚扰电话的打扰,同时保证被叫用户不会错失重要来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固定电话、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终端设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随时使用这些终端设备与外界通信。但是,这些终端设备也会为用户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用户希望在夜间或其他的休息时间内不会被不重要的来电打扰,但同时又不会丢失重要来电。可实际上,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电话,有些甚至是骚扰电话。
为了避免被来电打扰,用户可以关掉终端设备,并在需要使用时再重新开启终端设备。对于这种关闭终端设备的方案来说,由于终端设备包括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比较容易关机,而对于固定电话来说,如果要想关机,目前只能是切断电话线,这对于用户来说非常不方便。而不管是移动终端还是固定终端,关闭终端设备都会带来另一些问题:一旦终端设备关机,用户就无法接听到任何电话,这样,别人即使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无法通过该终端设备与用户取得联系。还有,该方案需要用户在需要使用时重新开启终端设备,对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来说,开关机非常方便,而对于固定终端来说,用户往往会忘记开机。而如果用户在关闭终端设备后忘记开机,则用户就无法通过该终端接听到其他用户的电话。
用户也可以使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秘书台业务,但是这种业务目前仅局限于移动终端。对于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秘书台进行设置,比如,用户当前不希望被电话打扰,则可以要求秘书台对当前来话的主叫用户进行留言,并将该留言发送给自己。这样,秘书台在接到针对该用户的来话时,即要求该主叫用户留言,然后通过短消息等方式通知被叫用户,被叫用户通过拔打秘书台电话得知该主叫用户的留言。该被叫用户则可以根据主叫用户的留言来决定是否回电话,这就保证了被叫用户可以不会被来电打扰。
但是,由于秘书台业务是付费业务,因此使用该业务的用户需要支付一些费用。而秘书台是将主叫的来电改为短消息或其他的方式通知被叫用户的,虽然用户不会接到来电,但是还是会接到短消息或其他的信息,因此这种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用户被打扰的问题。而且秘书台发送给被叫用户的短消息等可能会出现延迟甚至丢失,或者用户没有及时阅读短消息,比如,由于短消息通信的非及时性,以及一般用户将短消息的提示音设置的很柔和、也很弱,甚至不设置提示音等原因,使得用户往往不会及时处理短消息,因此,被叫用户则可能会因此而不能及时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还有一种来话筛选方案,比如主叫黑名单和白名单的方案可以用于解决希望不会被不重要的来电打扰,但同时又不会丢失重要来电的问题。具体来说,白名单方案是在白名单中预先设置能够接入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在被叫终端启动白名单功能时,只有白名单中的这些主叫号码才能被接入到被叫终端。该方案虽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该方案限定了能够接入的主叫号码,如果某个用户A有急事需要与用户C通话,但又无法采用设置在白名单中的号码作为主叫号码呼叫被叫用户C,比如,白名单中有用户A手机号码,而此时,用户A因手机没电而想通过用户B的手机联系被叫用户C时,却因为用户B的手机号码不在白名单中而无法与该被叫用户C联系。黑名单方案是在黑名单中预先设置拒绝接入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在被叫终端启动黑名单功能时,被叫终端接续呼叫时,判断主叫号码在黑名单中时,拒绝接续呼叫。该方案无法防止别人用黑名单以外的电话拔打被叫用户。比如,一个骚扰客使用一个公共电话骚扰某被叫用户等情况就不能通过黑名单方式来避免。另外,黑白名单的维护都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话接入方法,以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控制接入自身终端的来话。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来话接入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呼叫标记,该方法还包括:
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如果是,则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
所述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的接入呼叫标记为主叫号码,所述设置还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码及主叫号码登记表,并设置用于登记主叫号码的登记请求;以及,
a.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如果是登记请求,则进一步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如果包含,则从该呼叫中获取需要登记的主叫号码,并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如果不包含,则拒绝登记,并结束本处理流程;如果该呼叫不是登记请求,则执行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的步骤;
所述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为:
b.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的步骤;
步骤b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对呼叫作中止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执行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的步骤。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的步骤。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接入码的步骤。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
a1.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否则,进入步骤a2;
a2.被叫终端进一步判断该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进入步骤a3;否则,直接执行步骤a中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及后续步骤;
a3.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如果是,则直接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按该呼叫的正常处理流程处理,之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的步骤;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该判断步骤;
步骤b中,被叫终端在对呼叫做中止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做中止处理。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如果白名单和黑名单中都没有该主叫号码,则执行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的步骤;
步骤b中,所述被叫终端在拒绝接续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执行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的步骤。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被叫终端在自身的白名单中存入主叫号码后,判断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否则,不作处理。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被叫终端在自身的黑名单中存入主叫号码后,判断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否则,不作处理。
所述登记请求为短消息;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为:判断当前收到的呼叫是否为短消息,如果是,则确定当前呼叫为登记请求;否则,确定当前呼叫不是登记请求;所述被叫终端在拒绝登记之后,进一步包括:按短消息的正常流程处理,之后,执行结束本处理流程的步骤。
所述登记请求为设有登记请求标识的短消息;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为:判断当前收到的呼叫是否为短消息,如果是,则进一步判断该短消息中是否存在登记请求标识,如果短消息中存在登记请求标识,则确定该呼叫为登记请求;如果短消息中不存在登记请求标识,或该呼叫不是短消息,则确定该呼叫不是登记请求。
所述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呼叫标记为:设置接入码;
所述被叫终端判断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为: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了自身的接入码。
所述呼叫为短消息、或多媒体短消息、或用户到用户信令;
所述主叫发起的呼叫中包含接入码为:呼叫信息的内容中包含有接入码。
所述呼叫为语音呼叫;
所述被叫终端判断呼叫中是否包含了自身的接入码包括:被叫终端接续该呼叫,并提示主叫输入接入码,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主叫输入的接入码,则确定该次呼叫中没有包含接入码;否则,获取该接入码,并判断该接入码是否为自身设置的接入码。
所述主叫通过双音多频信号、或频移键控信号、或信令、或语音发送接入码;
所述被叫终端通过双音多频信号、或频移键控信号、或信令、或语音接收接入码。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
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与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的步骤。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主叫号码黑名单;
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与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的步骤。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如果保存在白名单中,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如果保存在黑名单中,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如果既没有保存在白名单中,也没有保存在黑名单中,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的步骤。
所述主叫发起的呼叫为:短消息、或多媒体短消息、或用户到用户信令;所述被叫终端在对当前呼叫作中止处理为:删除当前收到的呼叫信息;
所述登记请求或者为语音呼叫,所述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为:拒绝接续该呼叫或终止该呼叫。
所述终端是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或PDA、或便携机。
本发明方案通过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呼叫标记,使得主叫用户在通过某个主叫号码呼叫被叫终端时,被叫终端可以通过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存有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来确定是否按正常流程处理当前呼叫。本发明方案还通过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白名单,以及黑名单,因此,被叫终端可以通过白名单及黑名单对存入主叫号码登记表的主叫号码进行限定,从而使得被叫终端对来电的控制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案一种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案另一种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案主要是在被叫终端设置接入呼叫标记,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呼叫标记,如果是,则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
本发明方案具体来说,接入呼叫标记有两种设置方式,相应地,被叫终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方式为:将主叫号码作为接入呼叫标记;另一种方式为:设置接入码,并将该接入码作为接入呼叫标记。对于第一种处理方式来说,该方式主要是通过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登记请求、接入码及主叫号码登记表,使得主叫用户可以通过带有接入码的登记请求将自身的主叫号码存入主叫号码登记表,以此将该主叫号码作为接入呼叫标记,之后,主叫用户在通过该主叫号码呼叫被叫终端时,被叫终端可以通过判断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也即接入呼叫标记来确定是否按正常流程处理当前呼叫。对于第二种处理方式来说,该方式主要是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码,并将该接入码作为接入呼叫标记,主叫用户在呼叫被叫终端时,被叫终端可以通过判断该呼叫是否存有该接入码来确定是否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这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对于第一种方式来说,设置接入呼叫标记主要是通过设置登记请求,并由被叫用户在终端中设置接入码及主叫号码登记表,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如果该呼叫为登记请求,则从该呼叫中获取需要登记的主叫号码,并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从而在被叫终端中保存了被叫用户允许接入的主叫号码,也即,在被叫终端中保存了接入呼叫标记。通过这样的设置,如果该呼叫不是登记请求,则被叫终端在确定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含有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也即含有相应的接入呼叫标记时,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
第一种方式的实现过程参见图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01、预先设置用于登记主叫号码的登记请求。
该登记请求可以设置为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用户到用户信令(UUS,User-to-User Signaling)或语音呼叫。
步骤102、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码及主叫号码登记表。
实际当中,接入码由被叫用户设置。被叫用户在设置接入码之后,即可将该接入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等,以便这些人能够根据该接入码随时与自己联系。所设置的主叫号码登记表用于保存主叫号码。
步骤103、主叫用户向被叫终端发起呼叫。
步骤104、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首先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如果是,则进入步骤105;否则,进入步骤108。
步骤105~107、被叫终端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了被叫设置的接入码,如果是,则从呼叫中提取主叫号码,并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否则,拒绝登记,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如果登记请求是一个短消息,则接入码和主叫号码可以包含在短消息内容中。当然,如果要登记的主叫号码为当前呼叫的主叫号码,则该主叫号码也可以通过主叫号码识别方式传送到被叫终端,此时,登记请求的短消息中仅仅需要包含接入码即可。
步骤108~110、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进行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由于主叫发起的呼叫可能是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UUS或语音呼叫,因此,被叫终端在对当前呼叫作中止处理时,对于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以及UUS来说,为删除当前接收到的信息;对于语音呼叫来说,则为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另外,对于登记请求为短消息的情况来说,具体可以是在短消息中设置特殊的标识,将该标识称为登记请求标识。这样,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首先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短消息,如果为短消息,则进一步判断该短消息中是否有该登记请求标识,如果有,则确定该短消息为登记请求,否则,确定该短消息不是登记请求。当然,针对登记请求为短消息的情况,也可以将被叫终端设置为:在确定当前呼叫为短消息后,即认为该呼叫为登记请求。这样,在执行上述步骤105的判断时,如果该登记请求中没有被叫设置的接入码,则被叫终端可以在拒绝登记后,按照短消息的正常流程进行处理,之后再结束当前的处理流程。
如果登记请求为语音呼叫,则其可以通过将双音多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来实现登记消息的传送。
不管采用的是哪种登记请求方式,如果要登记的主叫号码为当前主叫的号码,都可以将该需要登记的主叫号码通过主叫号码识别方式携带到被叫终端。对于那些要登记的主叫号码不是当前呼叫的主叫号码的情况来说,如果登记请求为短消息,而一个固定电话无法发送短消息,此时,主叫可以使用一个能够发送短消息的手机将固定电话的号码登记到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从而使得由该固定电话发起的呼叫可以接入到被叫终端。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方案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用于保存能够向本被叫终端发起呼叫的主叫号码信息的白名单,也就是说,被叫用户可以在自身的终端中设置白名单,其他用户使用该白名单中的号码作为主叫号码发起的呼叫能够被接入到该被叫终端。通过这样的设置,上述步骤104中,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可以先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已经保存在白名单中了,如果已经保存了,则被叫终端可以通过查询白名单来确定可以接续当前呼叫,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将该主叫号码再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因此,在确定该呼叫为登记请求时,可以拒绝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比如可以直接中止对该呼叫的处理。当然,也可以在被叫终端确定当前呼叫为登记请求之后,且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了被叫设置的接入码之前,也即在步骤104和105之间,判断白名单中是否保存了当前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保存了,则直接拒绝登记,并结束当前的处理流程。
所以说,在设置有白名单的情况下,白名单中的主叫号码都不会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而上述步骤108中,被叫终端在对主叫号码登记表进行查询后,如果该登记表中没有当前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因此,在设置了白名单后,被叫终端不但需要查询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有当前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还应查询白名单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只要主叫号码登记表和白名单中任意一个存有该主叫号码,就可以接续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呼叫。当然,实际当中,也可以将白名单和主叫号码登记表合并为一个表使用。
在本发明方案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用于保存不能向本被叫终端发起呼叫的主叫号码信息的黑名单,也就是说,被叫用户可以在自身的终端中设置黑名单,这样,其他用户在以该黑名单中的号码作为主叫号码向该被叫终端发起呼叫时,被叫终端会拒绝接入该呼叫。通过这样的设置,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可以首先判断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不用再做后续的处理了,可以直接结束当前的处理流程。也就是说,上述步骤104中,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应先判断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了,如果已经保存了,则直接执行对当前呼叫作中止处理的步骤;如果没有保存,则执行判断等后续步骤。
针对设置黑名单的情况来说,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了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也即步骤105之前,先判断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不将该主叫号码存入主叫号码登记表;否则,再执行后续处理。
事实上,本发明方案还可以在被叫终端中同时设置白名单和黑名单,这样,如果白名单中已经存有某个主叫号码,则被叫终端可以直接接续该主叫号码对应的呼叫;如果黑名单中已经存有某个主叫号码,则被叫终端就不能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
如上所述,在执行上述步骤时,还应根据黑名单和白名单作相应的判断。具体可以是先对黑名单进行判断,也可以是先对白名单进行判断。下面以先对黑名单进行判断为例进行说明。
在设有黑名单的情况下,可以在被叫终端收到呼叫后,也即步骤104之前,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保存在黑名单中,则直接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如果没有保存在黑名单中,则进一步判断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在根据白名单进行判断时,可以是在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已经保存在白名单中了,如果已经保存了,则在确定该呼叫为登记请求时,拒绝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如果没有保存,则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执行后续处理。当然,在根据白名单进行判断时,也可以在被叫终端确定当前呼叫为登记请求之后,且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了被叫设置的接入码之前,也即在步骤104和105之间,判断白名单中是否保存了当前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保存了,则直接拒绝登记,并结束当前的处理流程;如果没有保存,则同样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执行后续处理。
当然,也可以在被叫终端确定当前呼叫为登记请求之后,且在判断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被叫设置的接入码之前,也即在步骤104和105之间,进一步判断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已经保存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了,如果已经保存了,则可以直接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如果被叫终端确定白名单和黑名单中都没有该接入码,则继续执行后续的处理。
对于同时设置了白名单和黑名单的情况来说,如果当前呼叫不是登记请求,则上述步骤110中,在对当前呼叫作中止处理之前,被叫终端还应该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进行处理;否则,对当前呼叫做中止处理。
本发明方案中,可以是将主叫号码信息只保存在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登记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的任意一个表中。具体来说,如果被叫终端中设置了白名单和/或黑名单,在这种情况下,被叫用户在将某个主叫号码设置在被叫终端的白名单或黑名单中后,被叫终端应该判断该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主叫号码,如果保存了,则从该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删除该主叫号码。如果被叫用户在黑名单中设置了一个主叫号码,则被叫终端应检查白名单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如果被叫用户在白名单中设置了一个主叫号码,则被叫终端应检查黑名单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
以上所述为针对第一种方式,即设置主叫号码作为接入呼叫标记的情况,下面对第二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种方式的实现过程参见图2,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1、预先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码。
实际当中,接入码由被叫用户设置。被叫用户在设置接入码之后,即可将该接入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等,以便这些人能够根据该接入码随时与自己联系。
步骤202、主叫用户向被叫终端发起呼叫。
主叫发起的呼叫可能是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UUS或语音呼叫等。如果主叫发起的呼叫为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或UUS,则可以在这些信息的内容中写入接入码,比如,设置“*#”作为接入码的开始标识,其后的信息为接入码。
步骤203~205、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了自身的接入码,如果是,则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进行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由于主叫发起的呼叫可能是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UUS或语音呼叫,因此,被叫终端在对当前呼叫作中止处理时,与上述第一种方式相同,也就是说,对于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以及UUS来说,为删除当前接收到的信息;对于语音呼叫来说,则为拒绝接续或终止当前呼叫。
如果该呼叫是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或UUS,则被叫终端可以根据前面设置的标识“*#”来判断当前呼叫是否有接入码。
如果该呼叫是语音呼叫,则被叫终端可以在收到该呼叫后,首先接续或接通该呼叫,并自动播放提示主叫输入接入码的提示音,当然,这里需要在被叫终端提前设置播放音,如果被叫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主叫输入的接入码,则认为该次呼叫没有包含接入码;否则,确定该次呼叫包含了接入码。这里,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进行处理是指被叫终端提示被叫有一个来话,具体可以通过简单的振铃等进行提示。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则是指直接终止该次呼叫或通话。
如果接入码是通过其它的呼叫信息传送,则被叫终端可以直接通过呼叫携带的信息来判断是否包含了自身的接入码,并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是否接续呼叫或拒绝接续呼叫。相应地,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进行处理是指被叫终端接续呼叫,并提示被叫有一个来话,具体同样可以是通过简单的振铃来提示。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是指直接拒绝接续该次呼叫。
实际当中,在该呼叫是语音呼叫的情况下,被叫提示主叫输入接入码时,主叫可以通过双音多频信号(DTMF)、频移键控信号(FSK)、信令或语音将接入码发送到通信网络。被叫终端也可以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从通信网络接收接入码。如果被叫终端具有接收主叫所发送的语音呼叫的功能,则被叫终端可以直接接收,否则,需要通信网络将该主叫发送的语音呼叫转换为被叫终端可以接收的模式,再将转换后的呼叫信息发送给被叫终端。
下面以主叫用户通过DTMF信号发送接入码为例,对其传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来说,主叫可以是通过DTMF信号将接入码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出去,通信网络中的被叫交换机在收到该DTMF信号后,判断该被叫终端是否具有将DTMF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功能,如果有,则直接将该DTMF信号发送给被叫终端,由被叫终端将收到的DTMF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接入码。如果被叫终端没有将DTMF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功能,则该被叫交换机将该DTMF信号转换为被叫终端能够识别的模式,之后再将转换后的信息发送给被叫终端,被叫终端再根据该模式进行数字信号的转换。
实际当中,这里由被叫交换机进行的将该DTMF信号转换为被叫终端能够识别的模式的处理,也可以由主叫交换机来完成。比如,固定终端通过DTMF信号向移动终端发送的接入码,可以直接由主叫交换机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通信网络即可通过该数字信号将接入码传送给被叫。
对于通过语音方式传送接入码的情况来说,如果被叫终端支持语音识别功能,则被叫终端可以提示主叫通过语音方式输入接入码,被叫终端在接收到语音信息后,即可通过语音识别得到主叫输入的接入码。
对于其他几种方式来说,其处理过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获取了接入码之后,被叫终端还需要进一步判断该接入码是否为自身的接入码。
与上述第一种方式类似,还可以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白名单或黑名单,也可以同时设置白名单和黑名单。
对于设置白名单的情况来说,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首先应判断与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否则,再执行上述步骤203中的判断过程。
对于设置黑名单的情况来说,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首先应判断与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否则,再执行上述步骤203中的判断过程。
对于同时设置有白名单和黑名单的情况来说,则被叫终端可以首先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黑名单中存有该主叫号码,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否则,再判断该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白名单中存有该主叫号码,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如果既没有保存在黑名单中,也没有保存在白名单中,则再执行上述步骤203中的判断过程。
当然,对于同时设置了白名单和黑名单的情况来说,也可以先根据白名单进行判断,如果白名单中存有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否则,再判断黑名单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黑名单中存有该主叫号码,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如果既没有保存在白名单中,也没有保存在黑名单中,则再执行上述步骤203中的判断过程。
对于同时设置有白名单和黑名单的方案来说,如果被叫用户在黑名单中设置了一个主叫号码,则被叫终端应检查白名单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如果被叫用户在白名单中设置了一个主叫号码,则被叫终端应检查黑名单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
显然,本发明所涉及的主叫及被叫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PDA及便携机,还可以是其他具有通信功能的终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方案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来话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呼叫标记,该方法包括:
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如果是,则按照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的接入呼叫标记为主叫号码,所述设置还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码及主叫号码登记表,并设置用于登记主叫号码的登记请求;以及,
a.被叫终端在收到主叫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如果是登记请求,则进一步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如果包含,则从该呼叫中获取需要登记的主叫号码,并将该主叫号码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如果不包含,则拒绝登记,并结束本处理流程;如果该呼叫不是登记请求,则执行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的步骤;
所述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为:
b.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的步骤;
步骤b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对呼叫作中止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执行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接入码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
a1.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否则,进入步骤a2;
a2.被叫终端进一步判断该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进入步骤a3;否则,直接执行步骤a中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及后续步骤;
a3.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如果是,则直接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按该呼叫的正常处理流程处理,之后结束本处理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的步骤;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否则,执行该判断步骤;
步骤b中,被叫终端在对呼叫做中止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对该呼叫做中止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进一步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如果白名单和黑名单中都没有该主叫号码,则执行判断该登记请求中是否包含预先设置的接入码的步骤;
步骤b中,所述被叫终端在拒绝接续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按该呼叫的正常流程处理,否则,执行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3、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被叫终端在自身的白名单中存入主叫号码后,判断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否则,不作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4、5、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被叫终端在自身的黑名单中存入主叫号码后,判断自身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有该主叫号码,如果是,则删除该主叫号码;否则,不作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记请求为短消息;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为:判断当前收到的呼叫是否为短消息,如果是,则确定当前呼叫为登记请求;否则,确定当前呼叫不是登记请求;所述被叫终端在拒绝登记之后,进一步包括:按短消息的正常流程处理,之后,执行结束本处理流程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记请求为设有登记请求标识的短消息;
步骤a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该呼叫是否为登记请求为:判断当前收到的呼叫是否为短消息,如果是,则进一步判断该短消息中是否存在登记请求标识,如果短消息中存在登记请求标识,则确定该呼叫为登记请求;如果短消息中不存在登记请求标识,或该呼叫不是短消息,则确定该呼叫不是登记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接入呼叫标记为:设置接入码;
所述被叫终端判断呼叫中是否包含了本被叫终端的接入呼叫标记为: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了自身的接入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为短消息、或多媒体短消息、或用户到用户信令;
所述主叫发起的呼叫中包含接入码为:呼叫信息的内容中包含有接入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为语音呼叫;
所述被叫终端判断呼叫中是否包含了自身的接入码包括:被叫终端接续该呼叫,并提示主叫输入接入码,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主叫输入的接入码,则确定该次呼叫中没有包含接入码;否则,获取该接入码,并判断该接入码是否为自身设置的接入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通过双音多频信号、或频移键控信号、或信令、或语音发送接入码;
所述被叫终端通过双音多频信号、或频移键控信号、或信令、或语音接收接入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
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与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中,如果是,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主叫号码黑名单;
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与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黑名单中,如果是,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否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主叫号码白名单及主叫号码黑名单;
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是否保存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如果保存在白名单中,则直接按照正常流程处理该呼叫,如果保存在黑名单中,则直接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如果既没有保存在白名单中,也没有保存在黑名单中,则执行判断该呼叫是否包含自身的接入码的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发起的呼叫为:短消息、或多媒体短消息、或用户到用户信令;所述被叫终端在对当前呼叫作中止处理为:删除当前收到的呼叫信息;
所述登记请求或者为语音呼叫,所述对该呼叫作中止处理为:拒绝接续该呼叫或终止该呼叫。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是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或PDA、或便携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371826A CN1319359C (zh) | 2004-06-07 | 2004-06-07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PCT/CN2005/000788 WO2005122539A1 (fr) | 2004-06-07 | 2005-06-06 | Procede pour acces d'appel entrant |
JP2007526175A JP4322299B2 (ja) | 2004-06-07 | 2005-06-06 | 着信呼の処理方法 |
KR1020067027158A KR100859360B1 (ko) | 2004-06-07 | 2005-06-06 | 착신 호출을 처리하는 방법 |
AT05752247T ATE460041T1 (de) | 2004-06-07 | 2005-06-06 | Verfahren zum eingehenden anrufzugang |
EP05752247A EP1768362B1 (en) | 2004-06-07 | 2005-06-06 | A method of incoming call access |
DE602005019738T DE602005019738D1 (de) | 2004-06-07 | 2005-06-06 | Verfahren zum eingehenden anrufzugang |
US11/565,098 US8345853B2 (en) | 2004-06-07 | 2006-11-30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incoming cal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371826A CN1319359C (zh) | 2004-06-07 | 2004-06-07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8073A true CN1708073A (zh) | 2005-12-14 |
CN1319359C CN1319359C (zh) | 2007-05-30 |
Family
ID=3550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71826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9359C (zh) | 2004-06-07 | 2004-06-07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45853B2 (zh) |
EP (1) | EP1768362B1 (zh) |
JP (1) | JP4322299B2 (zh) |
KR (1) | KR100859360B1 (zh) |
CN (1) | CN1319359C (zh) |
AT (1) | ATE460041T1 (zh) |
DE (1) | DE602005019738D1 (zh) |
WO (1) | WO2005122539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7854C (zh) * | 2006-05-24 | 2008-06-25 | 周华伟 | 一种受控电话通信方法 |
CN101009737B (zh) * | 2006-01-26 | 2010-09-15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阻止垃圾语音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283851A (zh) * | 2013-07-08 | 2015-01-1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非法自动呼叫的屏蔽方法和系统以及语音鉴权设备 |
CN104735228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1064121Y (es) * | 2006-11-13 | 2007-05-01 | Step Two S A | Telefono movil educativo |
US8199887B2 (en) * | 2008-09-22 | 2012-06-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hone call management |
CN101827147A (zh) * | 2009-01-20 | 2010-09-08 | 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 响一声就挂电话防火墙 |
US20140057619A1 (en) * | 2012-08-24 | 2014-02-27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peration modes of a mobile device |
CN102917104A (zh) * | 2012-10-24 | 2013-02-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归属地拦截电话的方法及装置 |
US9014359B1 (en) * | 2013-01-11 | 2015-04-21 |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 Generation of phone number lists and call filtering |
CN104113626B (zh) * | 2014-06-26 | 2017-10-3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系统 |
JP6504726B2 (ja) * | 2015-02-09 | 2019-04-24 |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呼転送方法、端末、及びポータブル電子デバイス |
CN105704337B (zh) * | 2016-01-19 | 2019-02-12 | 上海触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号码标记方法和系统 |
CN106027739A (zh) * | 2016-07-22 | 2016-10-1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KR102711094B1 (ko) * | 2017-02-23 | 2024-09-30 | 주식회사 다인5 | 웹을 이용한 차주 호출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03614A (en) * | 1987-04-09 | 1988-10-19 |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 Control of access to a telephone |
JPH01143529A (ja) * | 1987-11-30 | 1989-06-06 | Toshiba Corp | 無線電話装置 |
JPH01155395A (ja) | 1987-12-14 | 1989-06-19 | Hitachi Ltd | グラフイックデイスプレイ装置 |
KR950016163A (ko) * | 1993-11-30 | 1995-06-17 | 김광호 | 종합정보통신망 전화기의 착신 처리 방법 |
US7426264B1 (en) * | 1994-01-05 | 2008-09-16 | Henderson Daniel 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
EP0825751A3 (en) * | 1996-08-19 | 2004-07-14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Control of a telecommunication receiving terminal by a transmitting terminal before the receiver terminal goes off the hook |
JP3306347B2 (ja) * | 1997-08-04 | 2002-07-2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留守番電話機 |
US6173316B1 (en) * | 1998-04-08 | 2001-01-09 | Geoworks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arkup language based man-machine interface |
US6631182B1 (en) * | 1998-07-29 | 2003-10-07 | Ameritech Corporation | Call scree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20020128033A1 (en) * | 1998-11-30 | 2002-09-12 | Burgess Shelia Jean | Communication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DE19847286B4 (de) * | 1998-10-14 | 2004-07-22 | Deutsche Telekom Ag | Verfahren zum Unterbinden von Belästigungen innerhalb eines Telefonnetzes durch Störanrufe an eine Rufnummer eines Kommunikationsteilnehmers |
US6430289B1 (en) * | 1999-04-13 | 2002-08-0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erized status monitor and use in a telephone network |
US7039165B1 (en) * | 1999-09-13 | 2006-05-02 |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ing an interactive voice broadcast of a voice service based on automatic number identification |
US6404884B1 (en) * | 1999-10-08 | 2002-06-11 | Grape Technology Group, Inc. | Personalized assistance system and method |
EP1796360A3 (en) * | 2000-01-31 | 2007-07-04 | Grape Technology Group, Inc. | Billing in a communication assistance system |
US6477150B1 (en) * | 2000-03-03 | 2002-11-05 | Qualcom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an exi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1298530A (ja) | 2000-04-12 | 2001-10-26 | Sony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その通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US6701160B1 (en) * | 2000-05-22 | 2004-03-0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locally block incoming selected calls |
CN1209900C (zh) * | 2000-10-19 | 2005-07-06 | 国伟 | 电话防骚扰方法 |
US7317787B2 (en) * | 2000-11-21 | 2008-01-08 | At&T Knowledge Ventures, L.P. | Voice enhancing for advance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 |
CA2368404C (en) * | 2001-01-18 | 2005-08-0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Unified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20030023440A1 (en) * | 2001-03-09 | 2003-01-30 | Chu Wesley A.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senting large lists over a voice user interface utilizing dynamic segmentation and drill down selection |
US6618473B1 (en) | 2001-07-06 | 2003-09-09 | Dasym Technologies, Inc. | Telephone caller screening device |
US7617328B2 (en) * | 2001-11-16 | 2009-11-10 | At&T Mobility Ii Llc | System for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messaging protocols into a common protocol |
US7027569B2 (en) * | 2002-02-11 | 2006-04-11 | Prologue Communications, Inc. | Telephone call screen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caller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
US6996217B2 (en) * | 2002-02-21 | 2006-02-07 | Unblockable, Inc. | Converting automatic numb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o caller ID information |
JP3851185B2 (ja) * | 2002-02-26 | 2006-11-2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話機及び電話番号登録方法 |
CN1391422A (zh) * | 2002-07-03 | 2003-01-15 | 中电东方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移动终端中免打扰业务的实现方法 |
US7333798B2 (en) * | 2002-08-08 | 2008-02-19 | Value Added Communications, Inc. | Telecommunication call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
US7184527B1 (en) * | 2002-09-30 | 2007-02-27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handling telecommunication activity via a computer network |
US20040114747A1 (en) * | 2002-12-12 | 2004-06-17 | Trandal David S.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l processing |
US7644166B2 (en) * | 2003-03-03 | 2010-01-05 | Aol Llc | Source audio identifier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US20050210272A1 (en) * | 2003-11-17 | 2005-09-22 | Fotta Keith 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unsolicited electronic mail |
-
2004
- 2004-06-07 CN CNB2004100371826A patent/CN13193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6-06 KR KR1020067027158A patent/KR1008593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6-06 WO PCT/CN2005/000788 patent/WO200512253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6-06 DE DE602005019738T patent/DE602005019738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6-06 AT AT05752247T patent/ATE46004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6-06 EP EP05752247A patent/EP1768362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6-06 JP JP2007526175A patent/JP4322299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11-30 US US11/565,098 patent/US8345853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9737B (zh) * | 2006-01-26 | 2010-09-15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阻止垃圾语音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
CN100397854C (zh) * | 2006-05-24 | 2008-06-25 | 周华伟 | 一种受控电话通信方法 |
CN104283851A (zh) * | 2013-07-08 | 2015-01-1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非法自动呼叫的屏蔽方法和系统以及语音鉴权设备 |
CN104735228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460041T1 (de) | 2010-03-15 |
CN1319359C (zh) | 2007-05-30 |
JP4322299B2 (ja) | 2009-08-26 |
KR100859360B1 (ko) | 2008-09-22 |
WO2005122539A1 (fr) | 2005-12-22 |
DE602005019738D1 (de) | 2010-04-15 |
JP2008502236A (ja) | 2008-01-24 |
KR20070020303A (ko) | 2007-02-20 |
EP1768362A1 (en) | 2007-03-28 |
EP1768362A4 (en) | 2007-10-03 |
US8345853B2 (en) | 2013-01-01 |
US20070160186A1 (en) | 2007-07-12 |
EP1768362B1 (en) | 2010-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4675C (zh) | 适于国内外通信的携带式通信机及自动发信处理方法 | |
CN1135872C (zh) | 蜂窝电话及在其与话源电话之间开通语音信道的同时不建立话音通信的方法 | |
CN1859489A (zh) | 主叫用户下载被叫用户回铃音的相关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08073A (zh)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
CN1658689A (zh) | 蜂窝上的一按即讲系统 | |
CN1349370A (zh) | 具有改进的呼叫优先权通知功能的电信设备与通知方法 | |
CN1744703A (zh) | 在视频通信网络中呼叫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 |
CN1852364A (zh) | 主叫终端控制个性化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
CN1705330A (zh)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
CN1714533A (zh) | 用于移动电话的互联网电话系统和互联网电话服务方法 | |
CN1866978A (zh) | 选择性静音处理方法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 |
CN1921700A (zh) | 一种未接来电处理方法及通讯系统及用户终端 | |
CN1905563A (zh) | 一种滤除垃圾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52490A (zh) | 组呼业务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
CN1852363A (zh) | 一种提供个性化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
CN1741549A (zh) | 实现彩铃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87569A (zh) | 一种用户终端自动录制来电信号的方法 | |
CN1942010A (zh) | 便携终端的通话中待机装置及方法 | |
CN101043552A (zh) | 一种来电显示方法及系统 | |
CN1855966A (zh) | 防骚扰通信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防骚扰通信方法 | |
CN1859499A (zh) | 一种向网络侧传送回铃音标识的方法 | |
CN1859482A (zh) | 一种提供实时回铃音的方法和系统 | |
CN1604606A (zh) | 可实现电话呼叫回铃音替换的电话通信网 | |
CN1848885A (zh)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
CN101043553A (zh) | 一种广告彩铃播放方法及电话软交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3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