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5330A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5330A CN1705330A CNA2004100429051A CN200410042905A CN1705330A CN 1705330 A CN1705330 A CN 1705330A CN A2004100429051 A CNA2004100429051 A CN A2004100429051A CN 200410042905 A CN200410042905 A CN 200410042905A CN 1705330 A CN1705330 A CN 17053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code
- calling
- terminal called
- calling number
- c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群码信息;将主叫号码及相应的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终端;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如果是,则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之间的呼叫,否则,拒绝建立该呼叫。本发明方案解决了现在用户为防止电话打扰采用的各种方法带来的无法接续重要来电、需要额外增加处理费用、只能部分防止电话打扰等问题。本发明方案中的被叫用户在不希望被频繁来电打扰时启动群码呼叫功能,保证了被叫用户在不希望被打扰时避免一些不重要的来电或骚扰电话的打扰,同时保证被叫用户不会错失重要来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固定电话、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终端设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随时使用这些终端设备与外界通信。但是,这些终端设备也会为用户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用户希望在夜间或其他的休息时间内不会被不重要的来电打扰,但同时又不会丢失重要来电。可实际上,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电话,有些甚至是骚扰电话。
为了避免被来电打扰,用户可以关掉终端设备,并在需要使用时再重新开启终端设备。对于这种关闭终端设备的方案来说,由于终端设备包括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比较容易关机,而对于固定电话来说,如果要想关机,目前只能是切断电话线,这对于用户来说非常不方便。而不管是移动终端还是固定终端,关闭终端设备都会带来另一些问题:一旦终端设备关机,用户就无法接听到任何电话,这样,别人即使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无法通过该终端设备与用户取得联系。还有,该方案需要用户在需要使用时重新开启终端设备,对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来说,开关机非常方便,而对于固定终端来说,用户往往会忘记开机。而如果用户在关闭终端设备后忘记开机,则用户就无法通过该终端接听到其他用户的电话。
用户也可以使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秘书台业务,但是这种业务目前仅局限于移动终端。对于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秘书台进行设置,比如,用户当前不希望被电话打扰,则可以要求秘书台对当前来话的主叫用户进行留言,并将该留言发送给自己。这样,秘书台在接到针对该用户的来话时,即要求该主叫用户留言,然后通过短消息等方式通知被叫用户,被叫用户通过拨打秘书台电话得知该主叫用户的留言。该被叫用户则可以根据主叫用户的留言来决定是否回电话,这就保证了被叫用户可以不会被来电打扰。
但是,由于秘书台业务是付费业务,因此使用该业务的用户需要支付一些费用。而秘书台是将主叫的来电改为短消息或其他的方式通知被叫用户的,虽然用户不会接到来电,但是还是会接到短消息或其他的信息,因此这种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用户被打扰的问题。而且秘书台发送给被叫用户的短消息等可能会出现延迟甚至丢失,或者用户没有及时阅读短消息,比如,由于短消息通信的非及时性,以及一般用户将短消息的提示音设置的很柔和、也很弱,甚至不设置提示音等原因,使得用户往往不会及时处理短消息,因此,被叫用户则可能会因此而不能及时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还有一种来话筛选方案,比如主叫黑名单和白名单的方案可以用于解决希望不会被不重要的来电打扰,但同时又不会丢失重要来电的问题。具体来说,白名单方案是在白名单中预先设置能够接入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在被叫终端启动白名单功能时,只有白名单中的这些主叫号码才能被接入到被叫终端。该方案虽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该方案限定了能够接入的主叫号码,如果某个用户A有急事需要与用户C通话,但又无法采用设置在白名单中的号码作为主叫号码呼叫被叫用户C,比如,白名单中有用户A手机号码,而此时,用户A因手机没电而想通过用户B的手机联系被叫用户C时,却因为用户B的手机号码不在白名单中而无法与该被叫用户C联系。黑名单方案是在黑名单中预先设置拒绝接入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在被叫终端启动黑名单功能时,被叫终端接续呼叫时,判断主叫号码在黑名单中时,拒绝接续呼叫。该方案无法防止别人用黑名单以外的电话拨打被叫用户。比如,一个骚扰客使用一个公共电话骚扰某被叫用户等情况就不能通过黑名单方式来避免。另外,黑白名单的维护都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使用户可以在特定的场景中只和重要的主叫建立呼叫。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群码信息;
b.将主叫号码及相应的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终端;
c.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如果是,则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之间的呼叫,否则,拒绝建立该呼叫。
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允许建立呼叫为:被叫终端返回表示允许建立呼叫的回呼。
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返回的回呼为:针对该群码对应的主叫号码的回呼;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终端在收到被叫终端的回呼后,自动向被叫终端发起呼叫。
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拒绝建立呼叫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返回表示拒绝建立呼叫的回呼。
所述被叫终端返回的回呼进一步包括:拒绝建立呼叫的原因。
所述被叫终端在回呼之前,要求被叫用户确认是否进行回呼,如果得到确认信息,则进行回呼;否则,拒绝回呼。
所述被叫终端返回的回呼为:短消息,或语音呼叫,或用户到用户信令UUS。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为被叫终端中的群码信息设置用于表示是否进行回呼的群码属性;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回呼之前,进一步包括:获取该群码信息所对应的群码属性,并根据该群码属性确定是否回呼。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
步骤c中,被叫终端在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主叫之间的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将该主叫号码登记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
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将主叫号码登记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之后,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判断自身的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接续当前呼叫;否则,被叫终端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向被叫终端发送至少包括主叫号码信息的取消预呼登记命令;被叫终端在收到取消预呼登记命令时,从自身的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删除该主叫号码。
所述取消预呼登记命令中进一步包括群码信息;被叫终端在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删除主叫号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如果是,则执行删除主叫号码的步骤;否则,拒绝删除该主叫号码。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需要通过群码实现呼叫的场景状态,并设置场景状态与群码的对应关系;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为: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与当前场景状态是否满足步骤a中设置的对应关系。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
步骤c中,被叫终端在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主叫之间的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登记主叫号码及对应的群码信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接收到呼叫时,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获取与该呼叫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群码,并判断该群码是否为当前场景状态下的群码,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在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的群码,如果存在,则删除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与该群码相关的信息;否则,不作处理。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
步骤c中,被叫终端在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主叫之间的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登记主叫号码及允许接续以该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发送来的呼叫的时间。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接收到呼叫时,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获取与该呼叫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允许接续时间,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该接续时间内,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保存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允许接续时间内,如果是,则不作处理;否则,删除该主叫号码相关信息。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根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所作的判断为:在被叫终端收到呼叫时执行;
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判断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直接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接收到呼叫时,判断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直接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所述被叫终端在接续当前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获取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群码,并判断该群码是否匹配当前场景状态,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所述场景状态为群码呼叫时间段;和/或紧急状态。
所述步骤a中,在被叫终端中同时设置群码呼叫时间段和紧急状态;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为: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同时对应了群码呼叫时间段和紧急状态,如果不是,则被叫终端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对应了当前的场景状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只判断该群码是否对应了当前的群码呼叫时间段,或只判断该群码是否对应了当前的紧急状态,或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属于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与当前紧急状态对应的所有群码信息,或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同时与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及当前紧急状态对应。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与所有场景状态对应的超级群码。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为每个群码设置级别,并为每个场景状态设置级别;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为: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的级别是否高于当前场景状态的级别。
所述在被叫终端中的设置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最大错误群码呼叫次数,并设置用于保存错误呼叫次数超过该呼叫次数的主叫号码的黑名单;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自身保存的黑名单中是否存在该群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存在,则拒绝与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建立呼叫,并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群码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的步骤;
所述被叫终端在拒绝建立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自身是否已经保存了该主叫号码及对应的错拨次数,如果没有保存,则保存该主叫号码,并设置错拨次数;如果已经保存,则将该错拨次数加一,并判断加一后的错拨次数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最大错误群码呼叫次数,如果大于,则将该主叫号码加入黑名单;否则,不将该主叫号码加入黑名单。
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群码信息,被叫用户可以在不希望被频繁来电打扰时启动群码呼叫功能,并要求每个主叫在该场景下呼叫被叫时将相应的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如果某个主叫没有从被叫用户处得到正确的群码信息,其来电就不能被接续到被叫用户,从而保证了被叫用户在不希望被打扰时避免一些不重要的来电,或骚扰电话的打扰,而被叫的亲朋好友等由于能够从被叫用户处得到正确的群码,因此仍然能够通过电话联系到被叫用户,从而保证了被叫用户不会错失重要的来电。
本发明方案中,被叫用户还可以灵活地对主叫用户进行分群,并给重要程度不同的主叫群分配不同的群码,从而可以灵活地控制来电的范围。并且,通过设置群码信息,用户还可以在不改变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更换主叫群。这样,如果用户经常接到骚扰电话,则该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群码来杜绝这种现象,进一步地,即使拨打骚扰电话的主叫掌握了被叫用户的群码,被叫用户也可以通过修改群码信息就可以避免接入该主叫的来电,而不需要改变实际电话号码。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修改群码信息达到改变电话号码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杜绝电话骚扰,保证了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本发明方案还解决了白名单自动维护问题,比如,一个被叫终端中设置的白名单里包括了某用户的电话号码13923812345,某一天,该用户的手机没电了,需要通过固定电话拨打这个终端,由于现场的固定电话号码不在被叫终端的白名单里,这时,就无法通过固定电话直接拨打该被叫终端。但是,如果该用户可以通过该固定电话将自己掌握的在被叫终端设置的群码发送给被叫终端,比如通过短消息或UUS信令,被叫终端确认过该群码后,将该固定电话号码登记到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而后,该用户就可以使用该固定电话拨打被叫终端。如果该固定电话不支持短消息或UUS业务,则该用户可以通过他人的手机将该固定电话号码和相应的群码发送给被叫终端。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呼叫建立方法,可以方便地保证用户在特定情况下不受打扰,同时又不会错过重要来电。
另外,本发明的群码呼叫在不改变网络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因此,更容易被运营商接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案首先由被叫用户在被叫终端设置特定的群码信息,主叫A在需要和被叫终端B建立呼叫时,主叫A先将主叫号码和相应群码信息传送到被叫终端B,被叫终端B则根据收到的信息决定是否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被叫终端B在决定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之后,可以直接向主叫A发起一个回呼呼叫,通过该呼叫,主叫A和被叫终端B建立呼叫。被叫终端B在决定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之后,也可以只将从主叫A得到的主叫号码登记下来,而后,主叫A在向被叫终端B发起呼叫时,被叫终端B将根据登记表中的相关信息来决定是否和主叫建立呼叫。比如,被叫终端B判断主叫号码是否在登记表中进行了登记,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被叫终端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对应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对应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被叫终端B中设置群码信息。
在某种场景下,比如,用户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或者是在半夜三更,用户已经入睡,被叫用户希望只有少数几个亲朋好友才能与自己电话联系,此时,该被叫用户可以设置一些群码信息,并将这些群码信息只告诉这几个人,则只有这几个人才能够与被叫终端通话。实际当中,这里的群码可以只是一个接入被叫终端的密码。
步骤102、主叫A将主叫号码和相应群码信息传送到被叫终端B。
主叫A将该群码及主叫号码发送给被叫终端B可以是通过短消息实现,也可以是通过用户到用户信令(UUS,User-to-User Signaling)实现,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短消息或电子邮件(e-mail)等方式将该群码及主叫号码传送给被叫终端B。
主叫在传送主叫号码和群码信息到被叫终端B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短消息或UUS实现,则可以在短消息或UUS中包括设置群码信息及主叫号码。实际当中,如果被叫终端B支持主叫号码识别功能,则主叫A可以通过主叫号码识别方式将主叫号码传送到被叫终端B,这时,只需要在短消息或UUS中单独传送群码信息即可。
步骤103~105、被叫终端B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步骤101中设置的群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B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否则,拒绝和主叫A建立呼叫,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本发明方案中的被叫终端B在允许与主叫A建立呼叫时,还可以进一步向主叫A发起回呼,主叫A则接续该回呼。该处理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其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当然,被叫终端B在拒绝和主叫A建立呼叫时,比如,被叫终端判断群码信息不是步骤201中设置的群码,此时,被叫终端也可以向主叫发送拒绝和主叫A建立呼叫的消息,该消息可以进一步包括拒绝的原因,比如,失败原因是主叫A使用了不属于被叫终端B中设置的群码,主叫A可以将该消息提示给主叫用户。
在实施例二中,被叫终端B发起回呼,可以是向主叫发送一个短消息,也可以是向主叫发起一个语音呼叫,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回呼,比如通过多媒体短消息、UUS信令等等进行的回呼。相应地,对于不同形式的回呼,主叫A则可以做出不同响应。具体来说,如果被叫终端B发起的回呼为短消息,被叫终端B可以在该短消息中进一步包括通知主叫A允许其建立与被叫终端B之间的呼叫的信息,主叫A在收到该短消息后,则可以发起呼叫,发起的呼叫可以是语音呼叫,也可以是多媒体短消息呼叫,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呼叫。如果被叫终端B发起的回呼是语音呼叫,则主叫A可以直接通过接续该呼叫与被叫终端B建立呼叫。当然,主叫A在收到被叫终端B的回呼后,可以直接拒绝该回呼,而后自动向被叫终端B发起呼叫。对于回呼是短消息、多媒体短消息、UUS等情况来说,主叫A可以在接续该回呼后,自动向被叫终端B发起呼叫。
实施例二中,被叫终端B在向主叫A发起一个回呼之前,可以提示被叫用户,并等待被叫用户响应,在得到被叫用户确认回呼呼叫响应时,被叫终端向主叫A发起回呼;否则,被叫终端拒绝回呼,并结束处理流程。比如,被叫终端可以通过一个声音提示被叫用户准备发起回呼,同时在显示屏上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是否进行回呼?”,被叫用户可以按摘机键确认回呼,按挂机键拒绝回呼。
在实施例二中,还可以针对每个群码设置一个群码属性,被叫终端B根据该群码属性值作相应的响应。比如,设置属性值0表示通过语音呼叫回呼;设置属性值1表示要通过短消息回呼主叫A;设置属性值2表示不作回呼。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发明方案进一步提出实施例三,即,在被叫终端B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简称预呼登记表,被叫终端B在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时,通过将主叫号码保存在该预呼登记表中,来允许建立被叫终端B与主叫A之间的呼叫。这样,即使被叫终端回呼失败了,还可以通过主叫A呼叫被叫终端B,主叫A在呼叫被叫终端B时,被叫终端B即可通过该预呼登记表进行判断是否接续当前呼叫。
实施例三中,通过将主叫号码保存在该预呼登记表中,来允许建立被叫终端B与主叫A之间的呼叫具体来说,是被叫终端B在接收到主叫A发起的呼叫时,判断自身的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当前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B接续当前呼叫;否则,被叫终端B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另外,在实施例三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取消预呼登记。具体来说,主叫在需要取消预呼登记时,向被叫终端发送一个取消预呼登记的命令,该命令可以通过群码的负值来表示,比如,发送的群码为负值时,表示要取消登记。当然,也可以使用命令码来区分登记和取消登记命令。被叫终端在收到该取消登记的命令后,取消相应的预呼登记。该取消命令可以包括相应的主叫号码和群码信息。被叫终端在取消相应的预呼登记时,首先需要根据群码信息判断该取消命令是否合法,也即,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为本被叫终端中设置的群码,如果该命令合法,则根据该主叫号码从预呼登记表中查找出相应的登记记录,并予以删除。
对于被叫终端B向主叫A发起回呼的情况来说,主叫A在收到被叫终端B允许与主叫A建立呼叫的回呼后,可以自动向被叫发起相应的回呼呼叫,发起的回呼呼叫可以是语音呼叫,也可以是多媒体短消息呼叫,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呼叫。具体来说,基于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主叫A在收到被叫终端B的回呼后,判断该回呼所携带的信息是否包括了被叫终端B允许与主叫A建立呼叫的消息,如果是,则向被叫终端B发起相应的回呼呼叫;否则,拒绝发起回呼呼叫。
一般来说,按照上述方法,可以通过不受限制的短消息来实现其它业务的受限使用,即,可以通过短消息来控制语音呼叫、多媒体短消息呼叫等等业务功能的应用。实际当中,通过该方法,也可以反过来通过不受限制的语音业务来实现短消息业务的受限应用。其它业务也可以通过该方法实现受限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往往是希望在某个特定的场景状态下,比如说是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时间段,或者是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情况下,其他用户只能通过特定的群码呼叫自己。为解决这个问题,用户可以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群码及相应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这里的场景状态可以是群码呼叫时间段,比如,00:00到06:00之间的时间,也可以是紧急状态,比如,用户正在开一个紧急会议。
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场景状态,以及群码与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以实施例一为例,实施例一中,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步骤101中设置的群码是指: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和当前场景状态是否满足设置的群码和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比如,被叫终端可以根据当前场景状态,从对应关系中得到对应的群码,并判断这些群码是否包括了被叫终端从主叫用户得到的群码,如果包括,则满足所述对应关系,否则,不满足所述对应关系。当然,被叫终端也可以根据得到的群码,从对应关系终端得到匹配的场景状态,并判断得到的场景状态是否包括了当前场景状态。
对于设置场景状态及群码的对应关系来说,如果被叫用户能够确定某一个或几个时间段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则可以设置群码呼叫时间段,并且可以针对每个时间段设置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群码,使得在某个时间段内,只有知道相应群码的用户才能与被叫用户通话;如果被叫用户因开会或其他紧急事件或特殊环境,比如听音乐演出,而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则可以设置紧急状态,并且可以针对每个紧急状态设置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群码,即该被叫用户可以设置群码及某个紧急状态的对应关系,使得在一个紧急状态下,只有知道相应群码的用户才能与被叫用户通话。其中,设置紧急状态具体可以为: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紧急状态类别,比如,紧急会议类,听音乐演出类,等等,当然,也可以使用紧急状态级别来标识不同的紧急状态类别,比如设置一个或多个紧急状态级别及一个普通状态级别,普通状态级别没有对应的群码,表示非紧急状态场景。
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和紧急状态场景可以重叠,一个群码呼叫时间段内,又处于紧急状态。仍以实施例一为例,在确定场景状态重叠的情况下,步骤103可以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对应的群码;或者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紧急状态场景对应的群码;或者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和当前紧急状态场景分别对应的所有群码的交集中的群码;或者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和当前紧急状态场景分别对应的所有群码的并集中的群码。
当然,步骤103中,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步骤101中设置的群码可以直接是: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对应的群码;或者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紧急状态场景对应的群码;或者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和当前紧急状态场景分别对应的所有群码的交集中的群码;或者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和当前紧急状态场景分别对应的所有群码的并集中的群码。
显然,被叫终端B在一个呼叫到达时,首先应获取当前的场景状态,如果被叫终端B既不处于任何一个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也不处于任何一个紧急状态场景,则被叫终端B对到达的呼叫可以直接按照正常的普通流程进行处理,比如,对于语音呼叫,可以直接接续;对于多媒体短消息,可以直接接收。此时,如果主叫A将主叫号码和相应群码信息传送到被叫终端B,被叫终端B可以直接丢弃该信息。
这里,我们着重讲述的是被叫终端B处于一个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或/和处于一个紧急状态场景状态下,在一个呼叫到达时,被叫终端B所作的响应。下面所提的实施例四为基于实施例三,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设置场景状态以及群码和场景状态对应关系时的具体实现过程,该过程参见图3。
步骤301,在被叫终端B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群码和场景状态信息,并设置群码和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
步骤302、主叫A将主叫号码和相应群码信息传送到被叫终端B。
步骤303、被叫终端B获取当前的场景状态,并从步骤301设置的对应关系中获取与当前场景状态对应的所有群码。
步骤304~306、被叫终端B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303得到的群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B登记该主叫号码,即被叫终端B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否则,被叫终端B不进行登记该主叫号码,即拒绝和主叫A建立呼叫,并结束本处理流程。
当然,场景状态以及群码与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基于实施例二设置,如果是基于实施例二,则上述步骤305中就没有上述登记该主叫号码的步骤,而是被叫终端B直接回呼主叫A,上述步骤306中,被叫终端B则是直接拒绝与主叫A建立呼叫。
对于设置有场景状态的情况来说,被叫终端B在拒绝和主叫A建立呼叫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拒绝的原因发送给主叫,比如,通过短消息或UUS信令等等方式将拒绝原因发送给主叫A。拒绝的原因可以是群码不是被叫终端B所设置的群码,群码不匹配当前场景状态,等等。
实际上,即使被叫终端在登记前作了判断,但是还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被叫终端在收到群码时该群码与当时的场景状态匹配,但是被叫终端在需要接续呼叫时,由于场景状态可能发生改变,该主叫用户进行预呼登记时使用的群码可能与当前的场景状态已经不匹配了。鉴于这种情况,在被叫终端的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可以进一步包括登记主叫号码时,得到的对应的群码信息。相应的预呼登记表如下表所示:
主叫号码 | 群码 |
13823768263 | ****** |
01082037788 | ****** |
表1
通过这样的设置,步骤305中,被叫终端B在登记主叫号码时,同时还登记了相应的群码信息,也即,登记表中保存的是主叫号码和对应的群码的对应关系。这种情况下,被叫终端在一个呼叫到达时,可以根据主叫号码从登记表中获取对应的群码,并判断该群码是否匹配当前的场景状态,如果匹配,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对于这种情况下,被叫终端B在收到呼叫时的处理具体如下述实施例五所示。图4所示即为实施例五的处理流程,对应以下步骤:
步骤401、主叫A向被叫终端B发起呼叫。
步骤402、被叫终端B在呼叫到达时,判断自身的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当前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03;否则,进入步骤405。
步骤403~404、被叫终端B判断登记表中主叫号码对应的群码是否匹配当前的场景状态,如果匹配,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进入步骤405。
步骤405、被叫终端B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当然,被叫终端在需要接续呼叫时,还可以首先对登记表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存在某个群码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则删除该群码及对应的主叫号码,之后再判断登记表中是否存在与当前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存在,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当然,对于实施例四来说,在步骤304中,被叫终端B在进行一个主叫的预呼登记前,也可以先不判断主叫发送来的群码是否为当前所处场景状态对应的群码,或者说,不判断自身收到的群码是否匹配当前的场景状态,而仅仅判断收到的群码属于被叫用户设置的群码就直接登记了主叫发送的群码及该主叫号码的对应关系,此时,根据实施例五,被叫终端在需要接续呼叫时,通过判断当前呼叫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群码是否匹配当前的场景状态,来判断是否接续当前呼叫,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这样还可以实现白名单的场景化功能,即,预呼登记表的这些记录可以一直保存,只是,预呼登记表中相应的主叫号码只能在特定的场景状态下呼叫被叫用户。
针对上述由于场景状态发生变化而使得群码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的情况,被叫终端可以在需要接续呼叫之前,对登记表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存在某个群码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则删除该群码及对应的主叫号码,之后再判断登记表中是否存在与当前呼叫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存在,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被叫终端在从一种场景状态改变到另一种场景状态时,该被叫终端主动查询登记表中记录的群码信息,如果某个群码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则该被叫终端删除该群码及对应的主叫号码。这样,被叫终端在一个呼叫到达时,还是可以直接根据登记表中是否包括对应的主叫号码来进行判断。
当然,被叫终端还可以是每隔固定时间对登记表进行查询,并删除其中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的群码及相应的主叫号码信息,这样,也可以限制登记表数据膨胀。但是,定时删除不能严格保证相应的群码一定和当前场景状态匹配,此时,被叫终端在一个呼叫到达时,可以按照第五实施例流程进行处理。
基于实施例三中建立的预呼登记表,可以在该登记表中进一步包括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的时间段。该时间段可以是以登记时间为起始时间,时间长为一个设定长度的时间段。相应的预呼登记表如下表所示:
主叫号码 | 起始时间 | 终止时间 |
13823768263 | 02:20 | 02:50 |
01082037788 | 10:38 | 11:38 |
表2
这样,主叫用户在进行了一次预呼登记后,被叫终端B将允许其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呼叫自己,在该时间段之后,主叫用户在需要呼叫该被叫用户叫时,仍然需要进行预呼登记。被叫终端B发现一个预呼登记已经在时间上失效时,将相应的登记记录删除。
上述时间段的设置,对于具有场景状态的情况来说,比如,对应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来说,可以是以登记时间为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为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的结束时间;对于紧急状态场景来说,可以是以登记时间为起始时间,时间长为一个针对该紧急状态场景设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段,时间长也可以是针对所有的紧急状态场景设定的共同时间长度。相应的预呼登记表如下表所示:
主叫号码 | 起始时间 | 终止时间 | 说明 |
13823768263 | 00:15 | 06:00 | 群码呼叫时间段场景 |
01082037788 | 10:38 | 11:38 | 紧急状态场景 |
表3
根据上表,在实施例四的步骤303到304中,被叫终端可以先判断主叫发送来的群码是否为当前所处场景状态所对应的群码,或者说,判断自身收到的群码是否匹配当前的场景状态,如果是,则登记主叫号码,同时登记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的时间段;否则,不进行登记处理,并结束本处理流程。在实施例五的步骤402到405中,被叫终端B在一个呼叫到达时,即可直接通过判断主叫号码是否被登记以及当前对应的呼叫时间是否在登记表中该主叫号码对应的所述时间段内来决定是否接续当前呼叫。
根据在被叫终端B的预呼登记表中进一步包括允许和主叫A建立呼叫的时间段的情况,被叫终端B所执行的判断可以对应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六,图5所示为被叫终端B在接收到呼叫时的处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501、主叫A向被叫终端B发起呼叫。
步骤502、被叫终端B在呼叫到达时,判断自身的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当前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进入步骤503;否则,则进入步骤505。
步骤503~504、被叫终端B判断当前对应的呼叫时间是否在登记表中当前呼叫的主叫号码对应的呼叫时间段内,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进入步骤505。
步骤505、被叫终端B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比如,某个用户在自身的终端中设置三个群码呼叫时间段,并设置两个状态级别。所设置的两个状态级别中,一个为0,作为普通状态级别,另一个则为任意大于0的整数,作为紧急状态级别,该紧急状态级别所对应的群码为11112222,当然,该紧急状态级别也可以设置为除0之外的任意确定值。本发明方案中的紧急状态级别可以设置为高于群码呼叫时间段,也就是说,如果当前处于紧急状态级别,则当前即使是处于某个群码呼叫时间段,主叫用户也不能根据该时间段的群码进行呼叫。三个群码呼叫时间段如下表所示:
起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群码 |
00:00:00 | 07:00:00 | 66688888 |
19:00:00 | 23:00:00 | 66688888,22236789,33123456 |
23:00:00 | 23:59:59 | 66688888,22236789 |
表4
其中,针对家人的群码为66688888,针对朋友的群码为22236789,针对同事的群码为33123456。通过如表4所示的设置,携带66688888的呼叫可以在任何时间接入到被叫终端,携带22236789的呼叫则只能在19:00:00~23:59:59接入到被叫终端,而携带33123456的呼叫则只能在19:00:00~23:00:00接入到被叫终端。
具体来说,某个主叫用户在呼叫该用户B之前,向该用户B的终端设备发送了该群码信息,比如,所发送的群码为11112222,则用户A的终端设备判断当前是否处于紧急状态,如果是,则在确定该群码信息为紧急状态级别所对应的群码后,获取该主叫号码信息,并直接登记该群码与主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否则,判断当前是否处于群码呼叫时间段,如果是,则在判断该群码不是该群码呼叫时间段所对应的群码后,拒绝进行该主叫号码的预呼登记。在该主叫用户呼叫该用户B时,如果当前没有处于任何场景状态下,则用户B的终端设备直接接续当前呼叫。如果当前没有处于任何场景状态下,则当该主叫用户向该用户B的终端设备发送该群码信息时,被叫用户B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作任何处理,而是直接丢弃该信息。
用户还可以设置一个对于任意场景状态都有效的超级群码,这样,如果某个主叫用户在上述任意一个场景状态下通过该超级群码对被叫发起呼叫,被叫终端都会接续当前呼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将该超级群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则他们即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该终端都能与该用户联系。因此无论对于用户还是其亲朋好友来说,联系起来都非常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在终端设备中设置了一些群码及对应的呼叫时间段,同样,可以设置一些群码及对应的紧急状态。
实际上,被叫终端还可以通过级别来建立群码和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比如,被叫终端可以为每一个群码指定一个级别,同时,为每一个场景状态也指定一个级别,这样,主叫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级别的群码在该级别以下的所有场景状态下呼叫被叫终端。这样,对于群码和场景状态的对应关系设置会更加方便快捷。
比如,在实施例四中,在步骤301,用户还可以在被叫终端B中进一步设置群码级别,以更加灵活地控制接入哪些来电。比如,用户可能觉得00:00:00~07:00:00这个时间段最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只愿意接入父母或子女等亲属的电话,则可以将该时间段设置一个最高的群码级别1。对于07:00:00~08:00:00和23:00:00~24:00:00这两个时间段,除了父母或子女等亲属之外,还可以允许最亲密的朋友等打进电话,因此给这两个时间段设置一个次一级的群码级别2。以此类推,用户可以对不同的群码呼叫时间段分配一个群码级别。然后用户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群码,并为每一个群码分配一个级别。这样,在终端设备中可以建立如表5所示的群码呼叫时间段与群码级别的对应关系信息,以及表6所示的群码与群码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信息。
群码呼叫起始时间 | 群码呼叫结束时间 | 群码级别 |
00:00:00 | 07:00:00 | 1 |
07:00:00 | 08:00:00 | 2 |
12:00:00 | 13:00:00 | 3 |
18:00:00 | 20:00:00 | 4 |
20:00:00 | 23:00:00 | 3 |
23:00:00 | 24:00:00 | 2 |
表5
群码级别 | 群码 | 含义 |
1 | 666668 | 一级群码(等于超级群码) |
2 | 222223 | 二级群码 |
3 | 123456 | 三级群码 |
4 | 345678 | 四级群码 |
表6
在表5和表6所示的群码级别中,级别1是最高级别,因此也将级别1对应的群码称为超级群码。在实际应用时,可以设定上一级的群码对于下面的级别有效。比如,在级别为2级的群码呼叫时间段23:00:00-24:00:00内,如果向被叫终端B传送一级群码666668也是有效的。
如果设置了群码级别相关信息,则被叫终端在登记或接续当前呼叫时,可以根据该信息进行处理。被叫终端在登记主叫号码与群码的对应关系时,通过群码级别判断该群码是否匹配当前场景状态。被叫终端在判断当前呼叫所使用的群码是否为当前场景状态所对应的群码时,首先根据当前场景状态确定状态级别,并根据该群码确定群码级别,如果群码级别等于或高于当前场景状态级别,则判断该群码在当前场景状态下有效。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群码呼叫时间段,在实际应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非常灵活地设置群码及呼叫时间段。
本发明方案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最大错误群码传送次数,这样,当同一个主叫向该被叫终端传送群码信息时,如果连续出现错误群码的次数达到最大错误群码错误次数,则被叫终端将该主叫号码记入呼叫黑名单。该最大错误群码呼叫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设置为10次。基于上述设置,被叫终端在每次接收到一个主叫传送的群码信息时,可以首先判断主叫号码是否被记入呼叫黑名单,如果被记入,则直接拒绝和该主叫建立呼叫;否则,再按照上述步骤对群码正确性进行判断。
通过自动记入黑名单方式,大大地增加了通过遍历方式对群码进行攻击的难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对群码的恶意攻击行为。实际当中,也会出现一个被叫用户的朋友因忘记群码而被记入黑名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联系被叫用户,比如使用普通的短消息,被叫用户确定该主叫后,将该主叫的号码从黑名单中清除,同时,将自己的群码告诉该主叫用户。当然,如果被叫终端可以支持短消息业务,则该主叫用户可以通过短消息联系被叫用户,被叫用户则通过短消息来判断主叫的合法性,如合法,则可以通过手工将主叫号码从黑名单中清除,并告知主叫相应的群码。因此,本发明方法在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不会给用户带来麻烦。当然,被叫终端在允许与该主叫号所对应的主叫建立呼叫之后,还可以判断自身是否已经保存了该主叫号码及对应的错拨次数记录,如果已经保存,则清除该记录。
本发明中,随着主叫用户呼叫方式的不同,主叫号码可以为终端号码,也可以为个人号码。
群码呼叫方法应用中,并不会因为用户更换了群码,就使得原来的朋友无法联系自己了。只要用户没有更换自己的通信号码,主叫用户就仍然可以根据该被叫号码在其他时间段联系被叫用户,如果该被叫终端支持短消息业务,该主叫用户则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短消息联系被叫用户。这与被叫用户因更换电话号码而导致昔日朋友无法联系自己的情形相比,效果是截然的不同的。所以说,群码呼叫功能能够有效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上述实施例中所指的呼叫都是指电话,显然,该来话呼叫还可以是多媒体短消息等等,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电信业务,也就是说,可以对多媒体短消息等业务作类似的处理,使被叫用户在特定的时间内拒绝接收某些多媒体短消息。当然,相应的呼叫可以是文本短消息,这种情况下,将主叫号码和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终端的手段可以使用UUS信令。对应的,相应的呼叫可以是UUS信令,这种情况下,将主叫号码和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终端的手段可以使用文本短消息,当然也可以是多媒体短消息。
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解决电话骚扰和多媒体短消息骚扰问题,这样情况下,将主叫号码和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终端的手段可以普通的文本群码短消息。
另外,主叫用于发送群码的短消息或UUS可以使用特殊的标志来标识,比如,用“*#XXXXXX#*YYYYYY”来标识一个特殊的群码,其中,XXXXXX为标识码,YYYYYY为群码。比如,用000100标识群码短消息或UUS,则当群码为135789时的短消息或UUS为“*#000100#*135789”。实际当中,为便于用户使用,还可以在被叫终端中增加一个群码短消息菜单,当用户选择该菜单创建短消息时,被叫终端自动加入群码标识“XXXXXX”。
而对于短消息内容中直接携带有主叫号码的情况,可以用“*#XXXXXX#*YYYYYY*NNNNNNNNNNN”来标识,其中,“NNNNNNNNNN”为主叫号码,这时,用000110标识带有主叫号码的群码短消息或UUS。
对于相应的取消登记命令,可以使用“*#XXXXXX#*YYYYYY*”来标识,这时,可以用001100标识取消登记的群码短消息或UUS。
被叫终端可以判断短消息中是否包括*#??????#*来确定该短消息为群码短消息。其中,“?”可以匹配任意字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方案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被叫终端中设置群码信息;
b.将主叫号码及相应的群码信息传送给被叫终端;
c.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如果是,则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之间的呼叫,否则,拒绝建立该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允许建立呼叫为:被叫终端返回表示允许建立呼叫的回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返回的回呼为:针对该群码对应的主叫号码的回呼;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终端在收到被叫终端的回呼后,自动向被叫终端发起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拒绝建立呼叫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返回表示拒绝建立呼叫的回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终端返回的回呼进一步包括:拒绝建立呼叫的原因。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终端在回呼之前,要求被叫用户确认是否进行回呼,如果得到确认信息,则进行回呼;否则,拒绝回呼。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终端返回的回呼为:短消息,或语音呼叫,或用户到用户信令UUS。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为被叫终端中的群码信息设置用于表示是否进行回呼的群码属性;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回呼之前,进一步包括:获取该群码信息所对应的群码属性,并根据该群码属性确定是否回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
步骤c中,被叫终端在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主叫之间的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将该主叫号码登记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将主叫号码登记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之后,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判断自身的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接续当前呼叫;否则,被叫终端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向被叫终端发送至少包括主叫号码信息的取消预呼登记命令;被叫终端在收到取消预呼登记命令时,从自身的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删除该主叫号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消预呼登记命令中进一步包括群码信息;被叫终端在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删除主叫号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如果是,则执行删除主叫号码的步骤;否则,拒绝删除该主叫号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需要通过群码实现呼叫的场景状态,并设置场景状态与群码的对应关系;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为: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与当前场景状态是否满足步骤a中设置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
步骤c中,被叫终端在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主叫之间的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登记主叫号码及对应的群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接收到呼叫时,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获取与该呼叫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群码,并判断该群码是否为当前场景状态下的群码,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存在与当前场景状态不匹配的群码,如果存在,则删除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与该群码相关的信息;否则,不作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
步骤c中,被叫终端在允许建立自身与该主叫号码对应主叫之间的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在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登记主叫号码及允许接续以该主叫号码对应的主叫发送来的呼叫的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接收到呼叫时,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获取与该呼叫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允许接续时间,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该接续时间内,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保存的主叫号码所对应的允许接续时间内,如果是,则不作处理;否则,删除该主叫号码相关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根据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所作的判断为:在被叫终端收到呼叫时执行;
被叫终端在收到呼叫时,进一步包括:判断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直接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叫终端在接收到呼叫时,判断预呼主叫号码登记表中是否保存了该呼叫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是,则直接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终端在接续当前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获取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群码,并判断该群码是否匹配当前场景状态,如果是,则接续当前呼叫;否则,拒绝接续当前呼叫。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状态为群码呼叫时间段;和/或紧急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在被叫终端中同时设置群码呼叫时间段和紧急状态;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为: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同时对应了群码呼叫时间段和紧急状态,如果不是,则被叫终端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对应了当前的场景状态;如果是,则被叫终端只判断该群码是否对应了当前的群码呼叫时间段,或只判断该群码是否对应了当前的紧急状态,或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属于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与当前紧急状态对应的所有群码信息,或判断该群码信息是否同时与当前群码呼叫时间段及当前紧急状态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与所有场景状态对应的超级群码。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为每个群码设置级别,并为每个场景状态设置级别;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为:被叫终端判断得到的群码的级别是否高于当前场景状态的级别。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被叫终端中的设置进一步包括:在被叫终端中设置最大错误群码呼叫次数,并设置用于保存错误呼叫次数超过该呼叫次数的主叫号码的黑名单;
步骤c中,所述被叫终端在判断收到的群码信息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自身保存的黑名单中是否存在该群码所对应的主叫号码,如果存在,则拒绝与该主叫号码所对应的主叫建立呼叫,并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否则,执行判断群码是否属于步骤a中设置的群码的步骤;
所述被叫终端在拒绝建立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自身是否已经保存了该主叫号码及对应的错拨次数,如果没有保存,则保存该主叫号码,并设置错拨次数;如果已经保存,则将该错拨次数加一,并判断加一后的错拨次数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最大错误群码呼叫次数,如果大于,则将该主叫号码加入黑名单;否则,不将该主叫号码加入黑名单。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429051A CN100355261C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EP05752368A EP1744568B1 (en) | 2004-05-27 | 2005-05-26 | Call setup controlling method |
JP2007516945A JP2007538433A (ja) | 2004-05-27 | 2005-05-26 | 呼確立を制御する方法 |
US11/596,235 US8442195B2 (en) | 2004-05-27 | 2005-05-26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call |
PCT/CN2005/000735 WO2005122600A1 (fr) | 2004-05-27 | 2005-05-26 | Procede de controle d'etablissement d'appel |
ES05752368T ES2404091T3 (es) | 2004-05-27 | 2005-05-26 | Método de control de establecimiento de llamad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429051A CN100355261C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530861A Division CN101146265B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5330A true CN1705330A (zh) | 2005-12-07 |
CN100355261C CN100355261C (zh) | 2007-12-12 |
Family
ID=3550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42905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5261C (zh) | 2004-05-27 | 2004-05-27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42195B2 (zh) |
EP (1) | EP1744568B1 (zh) |
JP (1) | JP2007538433A (zh) |
CN (1) | CN100355261C (zh) |
ES (1) | ES2404091T3 (zh) |
WO (1) | WO2005122600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4583A1 (fr) * | 2006-11-27 | 2008-06-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appel et périphérique de contrôle de service et système de traitement d'appel |
WO2009035370A1 (fr) * | 2007-08-17 | 2009-03-19 | Alexander Stepanovich Rakushin | Procédé pour appeler personnellement un réseau téléphonique utilisateur |
WO2010017697A1 (zh) * | 2008-08-13 | 2010-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呼叫管理的方法、系统及业务控制点 |
CN101335790B (zh) * | 2007-06-29 | 2011-01-2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呼叫控制方法 |
CN102291488A (zh) * | 2011-07-27 | 2011-12-2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465710A (zh) * | 2016-06-06 | 2017-12-1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讯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55261C (zh) | 2004-05-27 | 2007-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US8606223B1 (en) * | 2007-04-09 | 2013-12-10 | At&T Mobility Ii Llc | Group information and components for wireless devices |
WO2009107800A1 (ja) * | 2008-02-27 | 2009-09-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話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音声通話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音声通話中継方法 |
CN101415154B (zh) * | 2008-11-06 | 2011-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交互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US20100315480A1 (en) * | 2009-06-16 | 2010-12-16 | Mark Kah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associ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de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
CN101827339A (zh) * | 2010-03-02 | 2010-09-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终端主叫和被叫角色互换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854509A (zh) * | 2010-04-09 | 2010-10-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通话的接入方法和可视通话装置 |
CN103139824A (zh) * | 2011-11-25 | 2013-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感知差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US8923496B2 (en) | 2013-03-15 | 2014-12-30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Admission control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80077204A1 (en) * | 2016-09-15 | 2018-03-15 | Takeru Inoue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RU2724630C1 (ru) * | 2019-06-13 | 2020-06-25 | Сергей Олегович Крюков | Способ фильтрации нежелательных входящих звонков на сотовые телефоны |
US11671531B1 (en) * | 2020-07-20 | 2023-06-06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03614A (en) | 1987-04-09 | 1988-10-19 |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 Control of access to a telephone |
CN2195167Y (zh) * | 1993-11-22 | 1995-04-19 | 陈继文 | 电话密码过滤器 |
US6005870A (en) | 1996-08-12 | 1999-12-21 | At&T Corp. | Method for called party control of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rvices |
US5905794A (en) * | 1996-10-15 | 1999-05-18 | Multi-Tech Systems, Inc. | Caller identification interface using line reversal detection |
SE9604601L (sv) * | 1996-12-16 | 1998-06-1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system och förfarande avseende access till och styrning av telekommunikation |
GB2342536A (en) | 1998-10-09 | 2000-04-12 |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 Call back facility |
AU1153399A (en) | 1998-10-13 | 2000-05-01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Node control unit of an access node in a synchronou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witchover of clock supply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0286959A (ja) | 1999-03-30 | 2000-10-13 | Nec Saitama Ltd | 着信拒否機能を有する通信装置 |
CN1239853A (zh) | 1999-05-31 | 1999-12-29 | 周忠云 | 干扰电话自动拒听技术 |
US6317607B1 (en) * | 1999-06-14 | 2001-11-13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jecting an over-the-air request for call initialization |
FI19991833L (fi) * | 1999-08-30 | 2001-02-28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puheluiden kytkemiseksi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
JP2002232522A (ja) | 2001-01-30 | 2002-08-16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携帯端末 |
JP2002247236A (ja) | 2001-02-19 | 2002-08-30 | Ricoh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2002290540A (ja) | 2001-03-26 | 2002-10-04 | Kyocera Corp | 携帯電話端末及び情報指定端末 |
CN1316848A (zh) | 2001-06-04 | 2001-10-10 | 吴忆韩 | 在通讯系统中限制电话呼入的方法 |
JP2002374347A (ja) | 2001-06-14 | 2002-12-26 | Aion:Kk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CN1404327A (zh) * | 2001-09-05 | 2003-03-19 | 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屏蔽过滤来电干扰的设备与方法 |
US6999783B2 (en) | 2001-11-01 | 2006-02-1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reating a dynamic talk group |
US7027569B2 (en) * | 2002-02-11 | 2006-04-11 | Prologue Communications, Inc. | Telephone call screen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caller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
JP2003264630A (ja) | 2002-03-11 | 2003-09-19 | Hitachi Advanced Digital Inc | 公衆回線データ通信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の制御方法 |
FI112898B (fi) * | 2002-09-18 | 2004-01-30 | Nokia Corp | Käyttäjän konfiguroitava puhelun vastaus/reititysmekanismi |
GB2394141B (en) * | 2002-10-11 | 2005-10-19 | Active Agent Technologies Ltd | Telephony metho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for barring personal calls outside a local telephony system |
CN1270545C (zh) * | 2002-10-25 | 2006-08-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公共过滤规则的处理方法 |
US7046782B2 (en) * | 2003-04-18 | 2006-05-16 | Larry Miller | Telephone call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s |
CN1677993A (zh) | 2004-04-01 | 2005-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CN100355261C (zh) | 2004-05-27 | 2007-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CN1859501A (zh) | 2005-04-30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话呼叫方法 |
-
2004
- 2004-05-27 CN CNB2004100429051A patent/CN1003552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5-26 EP EP05752368A patent/EP1744568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5-26 JP JP2007516945A patent/JP2007538433A/ja active Pending
- 2005-05-26 US US11/596,235 patent/US8442195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5-26 ES ES05752368T patent/ES2404091T3/es active Active
- 2005-05-26 WO PCT/CN2005/000735 patent/WO200512260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4583A1 (fr) * | 2006-11-27 | 2008-06-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appel et périphérique de contrôle de service et système de traitement d'appel |
CN101335790B (zh) * | 2007-06-29 | 2011-01-2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呼叫控制方法 |
WO2009035370A1 (fr) * | 2007-08-17 | 2009-03-19 | Alexander Stepanovich Rakushin | Procédé pour appeler personnellement un réseau téléphonique utilisateur |
WO2010017697A1 (zh) * | 2008-08-13 | 2010-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呼叫管理的方法、系统及业务控制点 |
US8682312B2 (en) | 2008-08-13 | 2014-03-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system and service control point for realizing call management |
CN102291488A (zh) * | 2011-07-27 | 2011-12-2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2291488B (zh) * | 2011-07-27 | 2014-02-1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465710A (zh) * | 2016-06-06 | 2017-12-1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讯方法及装置 |
CN107465710B (zh) * | 2016-06-06 | 2020-10-30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讯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44568A1 (en) | 2007-01-17 |
US8442195B2 (en) | 2013-05-14 |
JP2007538433A (ja) | 2007-12-27 |
EP1744568A4 (en) | 2007-06-13 |
WO2005122600A1 (fr) | 2005-12-22 |
ES2404091T3 (es) | 2013-05-23 |
CN100355261C (zh) | 2007-12-12 |
EP1744568B1 (en) | 2013-02-13 |
US20080159500A1 (en) | 2008-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05330A (zh)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
CN1658689A (zh) | 蜂窝上的一按即讲系统 | |
CN1859491A (zh) | 一种免打扰方法 | |
CN87106153A (zh) | 用计算机装备电信连接的系统 | |
CN10106064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1079933A (zh) | 虚拟呼叫中心系统及虚拟呼叫方法 | |
CN1852364A (zh) | 主叫终端控制个性化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
CN1744703A (zh) | 在视频通信网络中呼叫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 |
CN1801867A (zh) | 紧急通报系统 | |
CN1905563A (zh) | 一种滤除垃圾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
CN1708073A (zh)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
CN101076153A (zh) | 呼叫转移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770886A (zh) | 一种蜂窝电话及其传送消息的方法 | |
CN1852490A (zh) | 组呼业务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
CN1882110A (zh) | 实现主叫号码显示限制功能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CN1248125A (zh) | 定义电信系统中呼叫转送操作的方法 | |
CN1787569A (zh) | 一种用户终端自动录制来电信号的方法 | |
CN1780337A (zh) |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实现免打扰业务的方法 | |
CN1846428A (zh) | 呼叫管理系统 | |
CN101068277A (zh) | 一种虚拟总机的实现方法 | |
CN1859499A (zh) | 一种向网络侧传送回铃音标识的方法 | |
CN1859482A (zh) | 一种提供实时回铃音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55966A (zh) | 防骚扰通信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防骚扰通信方法 | |
CN1867004A (zh) | 一种指示用户终端状态的实现方法 | |
CN101146265B (zh) |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