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8885A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8885A CN1848885A CN 200510034164 CN200510034164A CN1848885A CN 1848885 A CN1848885 A CN 1848885A CN 200510034164 CN200510034164 CN 200510034164 CN 200510034164 A CN200510034164 A CN 200510034164A CN 1848885 A CN1848885 A CN 18488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control unit
- generation
- service control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使得呼叫代答可以使用标准SIP协议实现。本发明中,针对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将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代理主叫用户接收代答用户的呼叫,采用主叫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后,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主叫用户通知代答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从而完成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会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技术,特别涉及使用会话发起协议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分组核心网中实现呼叫代答业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全球电信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话音为业务特征,以电路交换及其组网技术为基础的整个电信框架,逐步转向以数据为业务特征、以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为基础的整个电信新框架;以前的网络是在话音传输的基础上传输数据,而现在的趋势将是在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传送话音。电信业务的发展是在不断向人类社会对通信的自然需求靠近的过程。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建设以IP为基础设施的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扩充现有网络的业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形成电信运营商的新增长点。
呼叫代答(Call Pickup)业务即是一种重要电信业务,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呼叫代答业务在传统电路域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集团客户的同一个办公室内。在以电路交换为主的时代,呼叫代答业务实际上是集中用户小型交换机(Centrex),即虚拟用户交换机提供的特色功能之一,Centrex是利用本地网上的程控电话交换设备,为一些具有内部联系的群用户提供用户小交换机功能,同时享受本地电话网上的程控电话业务功能。
呼叫代答业务具体实现如下:当一个群外或群内主叫用户A,呼叫群内被叫用户B,被叫用户B的终端振铃,而用户B正好不在或者不能应答,此时,群内用户C在听到电话铃声后,可以就近使用电话,通过拨号操作方式代用户B接收和应答这个呼叫,用户C和用户A通话,用户B的终端停止振铃。根据用户C的拨号方式,呼叫代答业务还可以细分为同组代答和指定代答两种。同组代答是指用户C属于一个代答组,组内有若干个终端被呼入振铃,此时用户C拨同组代答业务接入码,就可以代为应答组内第一个被呼入振铃的呼叫。换句话说,同组代答是将Centrex群内的分机分成若干呼叫代答组,当分机来话无应答时,可以由同一呼叫代答组的其他分机代为应答。指定代答是指用户B的终端被呼入振铃,此时用户C拨“指定代答业务接入码”+“用户B的号码”,就可以代为应答对用户B的呼叫。另一种理解,指定代答是当某一分机来话无应答时,可由同一Centrex群内的其他用户代为应答,代答的用户要拨代答接入码及被代答的分机号码。
由前述可知,当所有的电信业务都不可避免地向由下一代电信网络过渡时,随着IP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基于IP的呼叫代答业务也逐步走向市场前端。目前,这个业务需求在使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Initation Protocol,简称“SIP”)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分组核心网中,没有标准的呼叫流程。
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的草案《draft-ietf-sipping-service-examples-07.txt》中提出了一种在使用SIP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分组核心网中实现呼叫代答业务的方案。该方案的其本流程如图1所示,其关键步骤简述如下。
在步骤103中代答用户向被叫用户提出订阅请求;
被叫用户接受该订阅后在步骤105中通知代答用户可以代答;
代答用户在步骤107中向主叫用户发送Invite请求,其中通过非标准的Replace头域向主叫用户要求取代被叫用户;
主叫用户收到该Invite请求后在步骤109中取消向被叫用户的呼叫请求,此后主叫用户再和代答用户建立双向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ferProtocol,简称“RTP”)通道。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使用了非标准的SIP扩展头域Replaces而导致兼容性不好,并且在业务使用方式上也和传统的呼叫代答业务不同。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因为代答用户向主叫用户主动发起“Invite”呼叫时,主叫用户处于“被叫”的地位,而此时在先前发起还没有结束的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的呼叫中,主叫用户处于“主叫”地位,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主叫用户同时处于“主叫”和“被叫”的地位。代答用户希望主叫用户能够“替代”被叫用户的地位,这种“替代”命令在标准的SIP协议中不存在,所以只好在“Invite”消息中新增一个“Replace”头域,对标准SIP协议进行扩充,而这个新增的头域并不为其它厂商的标准SIP设备所支持,从而导致兼容性问题。
此外,该流程要求代答用户在得到被叫用户的通知(通知有主叫用户呼入)后,再去呼叫主叫用户,这种业务使用方式和传统的呼叫代答业务的使用方式不同,因此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使得呼叫代答可以使用标准SIP协议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该通信系统的分组核心网使用会话发起协议作为呼叫控制信令,并以业务控制单元为注册用户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功能,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A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时,确定所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所述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代理所述主叫用户接收所述代答用户的代答呼叫,采用该主叫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和所述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
C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所述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其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D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释放已经建立的回铃音媒体资源。
此外,所述步骤A中,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时,分析出是同组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取出该代答用户所属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第一个呼入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此外,所述步骤A中,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时,分析出是指定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取出该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此外,所述步骤B中,所述业务控制单元采用所述主叫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与所述代答用户进行以下交互:
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183Progress”响应消息;
B2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Prack”消息;
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Prack”消息;
B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Update”消息;
B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Update”消息。
此外,所述步骤C包含以下子步骤:
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所述代答用户;
C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reInvite”消息;
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200OK”消息以应答所述步骤B中来自该代答用户的代答呼叫;
C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确认消息;
C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来自所述代答用户的确认消息传递给所述主叫用户。
此外,所述步骤D包含以下子步骤:
D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分组核心网中的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发送“Bye”消息,要求该媒体资源控制单元释放为所述主叫用户建立的回铃音媒体资源;
D2所述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Bye”消息;
D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以停止该被叫用户的终端振铃;
D4所述被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Cancel”消息。
此外,当所述代答是同组代答时,所述步骤D还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并判断是否还存在正在振铃的其它呼入,如果是则将正在振铃的其它呼入在所述排队队列中各向前移一位。
此外,所述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终端,终端类型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
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会话发起协议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码分多址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无线局域网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终端。
此外,当所述主叫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方法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或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当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方法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针对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将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代理主叫用户接收代答用户的呼叫,采用主叫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后,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主叫用户通知代答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从而完成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会话。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由于采用了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中介,而用业务控制单元在分别和主叫用户、代答用户的交互中都处于“被叫”的地位,主动拨号的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都可以保持“主叫”的地位,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代答用户是直接向主叫用户发起Invite消息的,这时该主叫用户反而处于“被叫”的地位,这不符合标准SIP协议,所以不得不对SIP协议进行扩充,增加一个表示“替换”的头域,从而可能无法兼容其它厂商的标准SIP设备。
因为本发明只在标准SIP协议内完成了呼叫代答,所以有较好的兼容性,对设备的要求仅仅是支持标准SIP。
此外,本发明还采用了传统的呼叫代答方式,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在使用SIP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分组核心网中实现呼叫代答业务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呼叫代答方法所使用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同组代答情况下的呼叫代答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在指定代答情况下的呼叫代答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呼叫代答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呼叫代答方法的通信系统。图中示出用户终端、网络接入节点、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和呼叫会话控制单元(2)、业务控制单元、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媒体网关控制单元等。其中,该通信系统的分组核心网使用会话发起协议作为呼叫控制信令。
其中,用户终端是诸如传统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 Nctwork,简称″ISDN″)终端、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ationProtocol,简称″SIP″)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softphon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手机、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手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简称″WLAN″)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System,简称″PHS″)之类的任意可以接入分组核心网的通信终端。
网络接入节点是向用户终端提供接入分组核心网的注册认证鉴权等功能的网络节点,完成SIP和其它接入协议的转译。通过网络接入节点,用户终端可以注册在不同的呼叫会话控制单元和业务控制单元。
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和呼叫会话控制单元(2)用于为接入分组核心网的注册用户提供呼叫控制、路由接续等功能,它可以将呼叫触发至业务控制单元。两个呼叫会话控制单元之间的E4接口为SIP。
业务控制单元用于为接入分组核心网的注册用户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功能,是呼叫代答等各类业务的宿主执行环境。在分组核心网中,可以有多个处理不同业务的业务控制单元存在。
媒体资源控制单元为接入分组核心网的注册用户提供各种媒体资源的申请、应用、释放等控制功能,如信号音和语音通知资源、会议资源、收号资源等。
媒体网关控制单元用于为接入分组核心网的注册用户和其它传统电路域网络用户之间的相互呼叫提供互通控制功能,完成SIP和其它呼叫控制协议的转译。
并且,对于网络接入节点和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之间的E1接口,当两者为不同的物理实体设备时,E1接口为SIP;当两者为同一个物理实体设备时,E1接口为SIP或自定义的内部接口。
对于业务控制单元和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之间的E2接口,当两者为不同的物理实体设备时,E2接口为SIP;当两者为同一个物理实体设备时,E2接口为SIP或自定义的内部接口。
对于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和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之间的E3接口,当两者为不同的物理实体设备时,E3接口为SIP;当两者为同一个物理实体设备时,E3接口为SIP或自定义的内部接口。
对于两个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和(2)之间的E4接口为SIP。
对于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和呼叫会话控制单元(1)之间的E5接口,当两者为不同的物理实体设备时,E5接口为SIP;当两者为同一个物理实体设备时,E5接口为SIP或自定义的内部接口。
上面说明了适用本发明提出的呼叫代答方法的通信系统,下面参照图5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首先在步骤510中,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呼叫,被叫用户未接听,代答用户拨代答接入码,当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时,确定所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如上所述,代答业务分为指定代答和同组代答。在本发明中,业务控制单元可通过对代答接入码的分析判断是哪一种类型的代答业务。如果分析出是同组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取出该代答用户所属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第一个呼入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另一方面,如果分析出是指定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取出该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此后进入步骤520,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代理主叫用户接收代答用户的代答呼叫,采用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在这一步骤中,业务控制单元是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中介,它在分别同主叫用户、代答用户的交互中都处于″被叫″的地位,换句话说,主动拨号的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都可以保持″主叫″的地位。因此,媒体交互过程可以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
然后进入步骤530,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如上所述,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的终端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终端,例如: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会话发起协议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码分多址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无线局域网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终端等。如果其中的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则本发明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或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最后执行步骤540,业务控制单元停止被叫用户侧的振铃,释放已经建立的回铃音媒体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同组代答,则在本步骤中还包含以下子步骤: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并判断是否还存在正在振铃的其它呼入,如果是,则将正在振铃的其它呼入在所述排队队列中各向前移一位。
通过对上述原理的分析可以理解,本发明凭只在标准SIP协议内即可完成呼叫代答,因此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对设备的要求仅仅是支持标准SIP。
下面通过第一、第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图3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呼叫代答方法中,同组代答情况下的信令交互过程。如图所示,该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1:主叫用户A向被叫用户B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1]。在本发明中,用户A可以是分组核心网的用户,也可以是传统电路域的用户。
步骤302:被叫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收到″invite″消息[1]后,如果被叫用户B的终端空闲,则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2]。
步骤303: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180ringing″消息[2]。
步骤304: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向媒体资源控制单元申请为主叫放回铃音,即发送″invite″消息[3]。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是同组代答的情况,即用户B属于一个代答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所示,将呼入来话加入到该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
步骤305: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应答业务控制单元,向其发送″200OK″响应消息[3]。
步骤306: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200OK″消息[1]。
步骤307:主叫用户A反馈″ACK″消息[1]。
步骤308: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向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3],此时,如图所示,主叫用户A开始听回铃音。
步骤309:用户终端C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invite″消息[4]。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同组代答,代答用户C和被叫用户B同属一个代答组,用户C听到用户B的振铃,摘机,拨同组代答业务代答接入码。
步骤310:如图所示,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对代答接入码分析,判定这是同组代答业务,则从代答用户C的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取出第一个呼入来话(即主叫用户A),采用主叫用户A的SDP和用户C进行媒体交互。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C的终端发送″183progress″消息[4]。
步骤311:用户C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Prack″消息[4]。
步骤312: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C返回″200OK″消息[4]。
步骤313:用户C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PRACK″消息[4]。
步骤314: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C的终端回″200OK消息[4]。
步骤315:此时业务控制单元完成了和用户C的媒体交互过程,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reinvite″消息[1],将主叫用户A的媒体流改向至用户C。
步骤316:主叫用户A向业务控制单元反馈″200OK″消息[1]。
步骤317:业务控制单元向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发送″BYE″消息[3],停止给主叫用户A放回铃音。
步骤318:业务控制单元停止对用户B的终端振铃。
步骤319:业务控制单元应答代答用户C,返回″200OK″消息[4]。
步骤320:用户C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3]。
步骤321: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ACK″消息[1],用户A和用户C开始通话。
步骤322: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响应释放消息,向业务控制单元返回″200OK″消息[3]。
步骤323: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返回″200OK″消息[2],响应撤消消息,停止振铃。
步骤324: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返回″487Request Terminated″消息[2],取消业务控制单元对其的呼入会话。
步骤325: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返回″ACK″消息[2]。此后,如图所示,在本实施的同组代答情况下,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将已经存在的正在振铃的第二个呼入移至队列第一位。
通过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同组代答情况下的呼叫代答流程可见,本发明中的业务控制单元相当于一个终结用户代理,代理主叫用户接收代答用户的呼叫,在图3中的″D″中,从代答用户的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取出第一个呼入来话,采用主叫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并且,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后,通过步骤315~步骤321,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主叫用户通知代答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从而完成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会话。
由此可见,本发明中的业务控制单元是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中介,而用业务控制单元在分别和主叫用户、代答用户的交互中都处于″被叫″的地位,主动拨号的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都可以保持″主叫″的地位,可以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可见,本发明凭借只在标准SIP协议内即完成了呼叫代答而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对设备的要求仅仅是支持标准SIP。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同组呼叫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指定呼叫的情况。在图4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呼叫代答方法中,代答业务是指定代答,参见该图,信令交互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主叫用户A向被叫用户B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1]。如上所述,用户A可以是分组核心网的用户,也可以是传统电路域的用户。
步骤402:被叫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收到″invite″消息[1]后,如果被叫用户B的终端空闲,则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2]。
步骤403: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180ringing″消息[2]。
步骤404: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向媒体资源控制单元申请为主叫放回铃音,即发送″invite″消息[3]。
步骤405: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应答业务控制单元,向其发送″200OK″响应消息[3]。
步骤406: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200OK″消息[1]。
步骤407:主叫用户A反馈″ACK″消息[1]。
步骤408: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向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3],此时,如图所示,主叫用户A开始听回铃音。
步骤409:用户终端C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invite″消息[4]。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指定代答,代答用户C听到用户B的振铃,摘机,拨指定代答业务接入码+用户B的用户号码。
步骤410:如图所示,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对代答接入码分析,判定这是指定代答业务,则取出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A的媒体属性,采用用户A的SDP和用户C交互。业务控制器向用户C的终端发送″183progress″消息[4]。
步骤411:用户C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Prack″消息[4]。
步骤412: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C返回″200OK″消息[4]。
步骤413:用户C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PRACK″消息[4]。
步骤414: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C的终端回″200OK消息[4]。
步骤415:此时业务控制单元完成了和用户C的媒体交互过程,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rcinvite″消息[1],将主叫用户A改向至用户C。
步骤416:主叫用户A向业务控制单元反馈″200OK″消息[1]。
步骤417:业务控制单元向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发送″BYE″消息[3],停止给主叫用户A放回铃音。
步骤418: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发送″cancel″消息[2],停止对用户B的终端振铃。
步骤419: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C的终端发送200OK″消息[4]。
步骤420:用户C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3]。
步骤421: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ACK″消息[1]。用户A和用户C开始通话。
步骤422: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响应释放消息,向业务控制单元返回″200OK″消息[3]。
步骤423: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返回″200OK″消息[2],响应撤消消息,停止振铃。
步骤424: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返回″487Request Terminated″消息[2],取消业务控制单元对其的呼入会话。
步骤425: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返回″ACK″消息[2]。此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指出在于,由于不是同组代答业务,因此,不必如第一实施例中需要业务控制单元进行队列更新的工作。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分别说明了在同组代答和指定代答情况下本发明的信令流程。它们的不同在于在同组代答情况下,需要将呼入来话加入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然后在代答用户摘机拨同组代答接入码后,从代答用户的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取出第一个呼入来话(主叫用户A),采用用户A的SDP和用户C交互,并在最后由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将已经存在的正在振铃的第二个呼入移至队列第一位。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将业务控制单元作为终结用户代理,负责代理主叫用户接收代答用户的呼叫。在图4中的″C″中,取出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采用主叫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并且,和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后,通过步骤415~步骤421,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主叫用户通知代答用户SDP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代答用户发起的代答呼叫,从而完成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之间的会话。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业务控制单元在分别同主叫用户、代答用户的交互中都处于″被叫″的地位,主动拨号的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都可以保持″主叫″的地位,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该通信系统的分组核心网使用会话发起协议作为呼叫控制信令,并以业务控制单元为注册用户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功能,
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A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时,确定所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所述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代理所述主叫用户接收所述代答用户的代答呼叫,采用该主叫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和所述代答用户完成媒体交互过程;
C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所述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D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释放已经建立的回铃音媒体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时,分析出是同组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取出该代答用户所属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第一个呼入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含以下子步骤:
D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分组核心网中的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发送“Bye”消息,要求该媒体资源控制单元释放为所述主叫用户建立的回铃音媒体资源;
D2所述媒体资源控制单元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Bye”消息;
D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以停止该被叫用户的终端振铃;
D4所述被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Cancel”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代答是同组代答时,所述步骤D还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并判断是否还存在正在振铃的其它呼入,如果是则将正在振铃的其它呼入在所述排队队列中各向前移一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终端,终端类型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
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会话发起协议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码分多址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无线局域网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叫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方法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时,分析出是指定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取出该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业务控制单元采用所述主叫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与所述代答用户进行以下交互:
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183Progress”响应消息;
B2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Prack”消息;
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Prack”消息;
B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Update”消息;
B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Update”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含以下子步骤:
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改向至所述代答用户;
C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200OK”消息以响应所述“reInvite”消息;
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回“200OK”消息以应答所述步骤B中来自该代答用户的代答呼叫;
C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回确认消息;
C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来自所述代答用户的确认消息传递给所述主叫用户。
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或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当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方法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341647A CN1848885B (zh) | 2005-04-13 | 2005-04-13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341647A CN1848885B (zh) | 2005-04-13 | 2005-04-13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8885A true CN1848885A (zh) | 2006-10-18 |
CN1848885B CN1848885B (zh) | 2010-04-28 |
Family
ID=37078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341647A Active CN1848885B (zh) | 2005-04-13 | 2005-04-13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48885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101443A1 (fr) * | 2007-02-16 | 2008-08-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acquérir un flux multimédia |
CN101212478B (zh) * | 2006-12-30 | 2010-08-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实现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1247441B (zh) * | 2008-02-19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通话态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CN101483702B (zh) * | 2008-01-09 | 2011-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CN102045465A (zh) * | 2009-10-16 | 2011-05-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虚拟总机中分机话务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虚拟总机服务器 |
CN101232649B (zh) * | 2008-01-29 | 2011-07-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实现同组代答业务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
CN101237490B (zh) * | 2007-01-31 | 2013-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代答的方法、代答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
WO2014117509A1 (zh) * | 2013-01-29 | 2014-08-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cp指定代答控制方法和系统 |
WO2016206358A1 (zh) * | 2015-06-25 | 2016-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融合通信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47258A1 (en) * | 2002-08-21 | 2004-07-29 | Lg Electronics Inc. | Call pick-up system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256829C (zh) * | 2002-09-28 | 2006-05-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互联网语音网关的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 |
KR100819230B1 (ko) * | 2002-12-18 | 2008-04-03 |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 교환기에서 대리 응답 시스템 및 방법 |
-
2005
- 2005-04-13 CN CN2005100341647A patent/CN1848885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2478B (zh) * | 2006-12-30 | 2010-08-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实现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1237490B (zh) * | 2007-01-31 | 2013-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代答的方法、代答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
WO2008101443A1 (fr) * | 2007-02-16 | 2008-08-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acquérir un flux multimédia |
CN101483702B (zh) * | 2008-01-09 | 2011-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CN101232649B (zh) * | 2008-01-29 | 2011-07-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实现同组代答业务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
CN101247441B (zh) * | 2008-02-19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通话态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CN102045465A (zh) * | 2009-10-16 | 2011-05-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虚拟总机中分机话务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虚拟总机服务器 |
WO2014117509A1 (zh) * | 2013-01-29 | 2014-08-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cp指定代答控制方法和系统 |
WO2016206358A1 (zh) * | 2015-06-25 | 2016-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融合通信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8885B (zh) | 2010-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0354C (zh) | 数字集群系统与普通电话系统互联互通的方法 | |
CN1077752C (zh) | 一种支持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52360A (zh) | 一种多媒体彩铃实现方法与系统 | |
CN1968328A (zh) | 语音通信设备及操作语音通信设备的方法 | |
CN101080083A (zh) |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 |
CN101047534A (zh) | 用户主动加入会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870691A (zh) | 网络互通时主叫用户终端听被叫信号音的方法 | |
CN1744703A (zh) | 在视频通信网络中呼叫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 |
CN1933459A (zh) | 一种电话回拨方法及系统 | |
CN1801856A (zh) | 一种实现视频彩铃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 |
CN1909686A (zh) | 一种实现多媒体彩铃音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1808099A (zh) | 在点击拨号过程中嵌套多媒体的方法和点击拨号业务系统 | |
CN1855961A (zh) | 通信系统中回铃音的实现方法 | |
CN1852358A (zh) | 一种控制业务多次前转套打的方法 | |
CN1848885A (zh)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
CN1708073A (zh)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
CN1905465A (zh) | 一种实现无话路迂回多媒体彩铃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
CN1290357C (zh) | 普通电话终端接入数字集群系统的方法 | |
CN1750569A (zh) | 播放视频彩铃的方法 | |
CN101030998A (zh) | 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提供回铃图像化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 |
CN1278538C (zh) |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接入ip视频会议系统的方法 | |
CN101039259A (zh) | 通信设备业务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
CN1882116A (zh) | 内置视频网关的移动交换中心及实现多媒体互通的方法 | |
CN101031001A (zh) | 一种宽窄带网络彩铃共享系统及方法 | |
CN1870827A (zh) | 一种呼叫释放控制系统及呼叫释放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