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0115A - 其中安装有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其中安装有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0115A CN1700115A CNA200510055856XA CN200510055856A CN1700115A CN 1700115 A CN1700115 A CN 1700115A CN A200510055856X A CNA200510055856X A CN A200510055856XA CN 200510055856 A CN200510055856 A CN 200510055856A CN 1700115 A CN1700115 A CN 17001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rtified products
- operator scheme
- unit
- toner
- image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80—Ground anchors
- E02D5/805—Ground anchors with deformable anchoring memb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3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anchoring detai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23—Cartridges having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其中安装有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CPU通过使用判断每个墨盒是否是正品的存储在主体NVM中的结果信息选择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此时,CPU根据判断墨盒(Y、M、C、K)的结果的组合选择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例如,在所有墨盒都是正品的情况下,CPU选择与正品相应的操作模式(S)。此外,在至少一个墨盒为非正品的情况下,CPU选择不同于与正品相应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N)。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其主体内安装有可更换的更换单元(exchange unit)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被设计为用户可以容易地更换含有消耗品或者类似物的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已知的。
同时,在用户所更换的单元是图像形成设备的原始制造厂商生产的正品(genuine product)之外的产品的情况下,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图像形成设备的能力不能完全发挥。例如,画面质量下降。不能保证正确操作。或者发生故障。这是由于图像形成设备是针对色粉的特性、图像载体的特性、带电特性(charging characteristics)、清洁特性以及定影特性而进行图像形成过程控制的。
因此,为了保持图像形成设备的画面质量和防止发生上述问题,JP10-133528A公开了一种在正品更换部件中提供数据载体用以保存消耗品的消耗量数据、并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为该正品更换部件提供消耗品的方法。
此外,JP6-149051A公开了一种在色粉盒中提供存储单元以存储预定编码数据,在复印机主体不能从存储单元中读出预定编码数据时禁止复印的技术。
另外,JP2001-100598A公开了一种当从色粉盒中读出了在检测到色粉用尽时写入到色粉盒中的空信息时进行报警显示并禁止打印的方法。
并且,日本专利No.2602341公开了一种在色粉盒的存储器中存储生成图像的计数、在代表使用色粉盒能够产生的图像的数量的预定终止计数值等于所生成图像的计数值时禁用色粉盒的方法。
另外,日本专利No3476704公开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在色粉补给容器的容器侧通信单元与设备的主体的主体侧通信单元之间的双向通信检测到色粉补给容器不足、并且通过选择输入单元选择了忽略色粉补给容器的不良状态而继续进行补给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设定相比于正常图像形成条件变劣了的图像形成条件,使得更加容易检测到色粉补给容器的不良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设备被设计为即使在非正品更换单元安装在其中时也可以按照用户的愿望使用这种更换单元。并且,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通过根据色粉盒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进行操作模式的选择来执行控制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主体;多个彩粉色粉盒,分别可更换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选择第一操作模式或不同于第一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换句话说,可以根据色粉盒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进行操作模式的选择来执行控制操作。
另外,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操作模式”指的是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模式,不仅包括用于形成图像的程序和控制参数,而且包括不与图像信息直接相关的显示装置中的输入和输出条件和显示模式。
优选地,当判断单元判断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为非正品时,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换句话说,在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为非正品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与正品色粉盒对应的操作模式应用于使用非正品更换单元的情况。
此外,当判断单元判断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是正品时,控制单元优选地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即,在至少一个色粉盒是正品的情况下,可以将与作为正品的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选用于作为正品的色粉盒,从而执行控制操作。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还包括输入单元,其用于接收许可或拒绝由所述控制单元选定的操作模式(控制单元以该模式执行控制操作)的输入。当输入单元接收到许可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控制单元在所选定的操作模式下进行控制操作,而当输入单元接收到拒绝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控制单元不执行控制操作。由此,即使当非正品更换单元安装于其中时,该非正品更换单元也可以按用户的意愿使用。
此外,判断单元优选地判断预先指定的一个或多个色粉盒为正品。换句话说,即使这些色粉盒为非正品,也可以通过将预先指定的色粉盒视为正品而执行控制操作。
另外,在判断单元判断预先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色粉盒为正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优选地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即,在所有预先指定的一个或多个色粉盒都是正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与作为正品的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从而执行控制操作。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还包括指定单元,用于指定一个或多个色粉盒。判断单元判断由指定单元指定的一个或多个色粉盒为正品。即,即使当指定单元指定的色粉盒为非正品时,也可以通过将这些色粉盒视为正品而执行控制操作。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还包括输入单元,用于接收许可或拒绝控制单元所选定的操作模式(控制单元以该选定模式执行控制操作)的输入。当输入单元接收到许可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控制单元在所选定的操作模式下控制操作,而当输入单元接收到拒绝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控制单元不执行控制操作。因此,即使在其中安装了非正品更换单元的情况下,该非正品的更换单元也可以按用户的意愿使用。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操作模式历史;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当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最后操作模式是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时,并且当判断单元判断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为非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因此,即使其中安装了非正品更换单元,该非正品更换单元也可以按用户的意愿使用。
另外,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色粉盒是否被更换;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操作模式历史;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当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最后操作模式是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时,并且当判断单元判断已被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被更换的色粉盒是正品时,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执行控制操作。因此,在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的最后操作模式是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并且在判断单元判断已被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更换的色粉盒为正品的情况下,用户不执行操作。图形形成设备可以通过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另外,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单元检查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中并容纳黑色粉的黑粉色粉盒;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中并容纳非黑色的彩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黑粉色粉盒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控制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黑粉色粉盒是正品时,用于通过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因此,不管容纳非黑色的彩粉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在黑粉色粉盒是正品的情况下,都可以在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下实现黑白打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可更换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并容纳黑色粉的黑粉色粉盒;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中并容纳非黑色的彩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黑粉色粉盒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控制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黑粉色粉盒为非正品时,用于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因此,不管容纳非黑色的彩粉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在黑粉色粉盒为非正品的情况下,都可以防止非正品黑粉色粉盒在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下受到控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多个色粉盒,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中并分别容纳黄色粉、洋红色粉、青色粉以及黑色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多个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控制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分别容纳黄色粉、洋红色粉和青色粉的多个色粉盒是正品而所述黑粉色粉盒为非正品时,用于通过选择这样的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在所述操作模式下,使用分别容纳黄色粉、洋红色粉和青色粉的多个色粉盒执行黑白打印。换句话说,在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下,可以在不控制该容纳有黑色粉的非正品色粉盒的情况下实现黑白打印。
根据本发明,即使当非正品更换单元安装在设备中,该更换单元也可以由用户随意使用。并且,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根据鉴别更换单元是否是正品的结果通过选择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以及优点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轮廓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从其主体上拆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色粉盒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色粉盒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无线通信部分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使用的色粉盒的存储芯片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彼此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分与存储芯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的结构的方框图,其还示出了与控制部分相连的每个部分;
图12是存储在程序ROM、主体NVM和单元NVM中的数据的存储分配图(memory map);
图13是显影剂的带电能力随存储在主体NVM内的消耗量(寿命计数值)变化的曲线图;
图14A和14B是曲线图,每幅图都示出了用于校正显影剂带电能力的变化的设定;图14A示出了色粉浓度与显影剂消耗量的设定的关系;和图14B是图像浓度的设定与显影剂消耗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A和15B是根据图14A和14B所示的设定执行的校正结果的曲线图;图15A示出了校正后的色粉浓度;图15B是校正后的图像浓度的曲线图;
图16是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操作模式准备色粉盒的过程的流程图(S10);
图17是检测是否更换了一个色粉盒的单元更换检测过程的流程图(S20);
图18是操作模式变换过程的流程图(S30);
图19是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列表;
图20A、20B和20C是UI单元中显示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的视图;图20A示出了选择了操作模式S的情况下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图20B示出了选择了操作模式N的情况下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和图20C示出了在选择了操作模式S1的情况下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
图21是示出了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第一变型例的列表;
图22是示出了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第二变型例的列表;
图23是示出了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第三变型例的列表;
图24是根据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第三变型例的选择操作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S40);和
图25是操作模式改变过程的变型例的流程图(S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将主设备例如PC(个人电脑)2经过网络3与(例如)多个图像形成设备10相连接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主设备2可以是PC之外的其它终端,其具有控制单元例如MCU(微控制器单元)、输入/输出设备(例如触板)以及用于经过网络2传输和接收信号的通信设备。网络3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此外,可以有多个主设备2与网络3连接。
由此,图像形成系统1被设计为使主设备2通过网络3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
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10的轮廓。图像形成设备10具有主体12。开/关盖16以能够围绕旋转支撑点14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部。例如,用户接口(UI)设备18设置在开/关盖16的前面(左侧,如图2所示)。UI设备18显示关于图像形成设备10的控制信息和指示信息,并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信息。例如,用户可以通过UI设备18选择黑白模式(在该模式下,图像形成设备10形成黑白图像)或彩色模式(在该模式下,图像形成设备10形成全彩色图像)。换句话说,用户可以通过UI设备18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0。另外,UI设备18可用于仅接收来自开关或者类似物的输入或仅输出指示信息。或者,UI设备18可执行它们的组合。
并且,在旋转支撑点14附近设置开/关检测传感器19,用于通过(例如)响应于检测开/关盖16的开/关而与之分开/接触来检测开/关盖16的开启和关闭。
例如,单层纸输纸单元20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的下部。输纸单元20具有本体22和容纳纸张的送纸盒24。用于从送纸盒24提供纸张的输纸辊26和用于操纵一张张提供的纸张的制动辊(retard roll)28设置在送纸盒24的后端附近的上部。此外,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0和用于检测其主体12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32设置在送纸盒24之上。
输送通路34是从输纸辊26到出纸口36的纸张通路。所述输送通路34以从输纸单元20向定影装置100(后文描述)基本垂直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的后侧(右侧表面,如图2所示)附近。下文中将要描述的次级转印辊88和次级转印支承辊82设置在所述输送通路34的定影装置100的上游一侧。阻挡辊38设置在次级转印辊88和次级转印支承辊82的上游一侧。此外,排纸辊40设置在出纸口36附近。
因此,由输纸辊26从输纸装置20的送纸盒24馈送的纸张由制动辊28操纵,从而,只有最上方的纸张被导入到输送通路34,并随后被阻挡辊38暂停。接着,该纸张以适当的定时在下文中将要描述的次级转印辊88与次级转印支承辊82之间传递,从而转印色粉图像。所述被转印的色粉图像由定影装置100定影。之后,所述纸张由排纸辊40从出纸口36排出到出纸部分42,所述出纸部分42设置在开/关盖16的上部。所述出纸部分42从低位的出纸口逐步向上向前面(即左侧方向,如图2所示)倾斜。
例如,显影装置单元44(例如旋转显影装置)基本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的中心部分。显影装置单元44具有本体46,其中安装有用于形成色粉图像的四个显影装置48a到48d。这些显影装置48a到48d与其本体46一同围绕旋转轴50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反时针方向,如图2所示)。容纳黄色粉(Y)、洋红色粉(M)、青色粉(C)和黑色粉(K)的柱形色粉盒52a到52d分别安装在显影装置48a到48d中。色粉盒52a到52d被设计为当其通过显影装置48a到48d安装到本体46中时,其外表面与本体46的外周重合。
图像载体54由(例如)感光体构成,其从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后侧(右手侧,如图2所示)与显影装置单元44相邻设置。换句话说,显影装置单元44被设计为使用四种颜色Y、M、C、K用于全彩色显影,显影装置48a到48d旋转移动并分别定位在与图像载体54相对的位置上,显影装置48a到48d通过使用黄色粉(Y)、洋红色粉(M)、青色粉(C)和黑色粉(K)一个颜色一个颜色地显影形成在图像载体54上的潜影图像(latent image)。
并且,跨过显影装置单元44的旋转轴50,无线通信部分56设置在与图像载体54基本相对的位置附近。无线通信部分56具有天线58,并与存储芯片170进行无线通信(将随后所述)。
充电装置60由(例如)位于图像载体54的下方的用于使所述图像载体54均匀带电的充电辊构成。此外,图像载体清洁器62在图像载体54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一侧与充电装置60相邻。图像载体清洁器62由清除第一次转印之后图像载体54上的残留色粉的清理刮板64与用于收集被清理刮板64所清除的色粉的废色粉收集瓶66构成。
另外,例如,肋板或者类似部件形成在废色粉收集瓶66的后侧(右手侧,如图2所示)。这样,其后侧被形成为曲线表面,从而可以顺畅地输送纸张,并且其后侧构成输送通路34的一部分。
用于使用光线(例如激光线)将潜影图像写在被充电装置60充电的图像载体54上的曝光装置68设置在显影装置单元44的后侧下方。此外,用于检测安装在显影装置单元44中的色粉盒52a到52d是否未使用的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例如反射型光检测器)设置在显影装置单元44的上方。中间转印装置72设置在显影装置单元44和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之上,该中间转印装置72用于在中间转印部件74上重叠了四幅色粉图像之后,在次级转印位置(如下所述)上集总地将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其中,中间转印部件74每转一周,就在初级转印位置上初级转印了由显影装置单元44可视化的一个颜色的色粉图像,从而重叠该四幅色粉图像。
中间转印装置72包括中间转印部件74(例如中间转印带)、初级转印辊76、内卷辊(wrap-in roll)78、外卷辊(wrap-out roll)80、次级转印支承辊82、刮刀支承辊84和毛刷支承辊86。中间转印部件74具有例如弹性,并基本平直地伸展,在显影装置单元44之上形成长边和短边。中间转印部件74的上侧的长边以基本平行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的上部的出纸部分42的方式伸展。此外,中间转印部件74具有初级转印部分(图像载体缠绕区),其紧靠图像载体54,设置在其底面侧的长边上的初级转印辊76的上游一侧的内卷辊78与设置在初级转印辊76的下游一侧的外卷辊80之间,成卷带状。中间转印部件74仅在预定范围内缠绕图像载体54,并由图像载体54的旋转驱动。
另外,平面部分(相应于短边)由中间转印部件74的后侧(其右手侧表面,如图2所示)上的外卷辊80和次级转印支承辊82形成。所述平面部分被设计为用作次级转印部分,并面对输送通路34。
由此,中间转印部件74将色粉图像运送到次级转印部分,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74上,形成在图像载体54上的黄色粉、洋红色粉、青色粉和黑色粉图像依该顺序由初级转印辊76顺序初级转印。
刮刀支承辊84在清理次级转印之后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残留色粉的过程中辅助刮刀94。毛刷支承辊86在清理次级转印之后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残留色粉的过程中辅助毛刷辊96。
中间转印装置72的次级转印支承辊82隔着输送通路34与次级转印辊88相对。换句话说,次级转印辊88与次级转印支承辊82之间的位置设定为次级转印位置。次级转印辊88在将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色粉图像次级转印到次级转印位置上的纸张上的过程中由次级转印支承辊82辅助。另外,次级转印辊88适于在中间转印部件74三次回转期间与中间转印部件74分离,换句话说,在三幅彩色色粉图像(即黄色粉图像、洋红色粉图像以及青色粉图像)被传送期间与中间转印部件分离,并适用于在转印黑色粉图像时紧靠中间转印部件74。另外,次级转印辊88与次级转印支承辊82之间产生预定电势差。例如,在次级转印辊88设定在高电压的情况下,次级转印支承辊82连接到地(GND)。
图像浓度传感器90(例如反射型光电检测器)设置在次级转印位置的上游,隔着输送通路34与中间转印部件74相对。图像浓度传感器90读取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色粉的小块(patch)并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图像的密度。
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92紧靠地设置在中间转印部件74的反转图像载体侧的端部上。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92包括例如用于清除次级转印之后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残留色粉的刮刀94、用于在刮刀94清除之后进一步清除残留色粉的毛刷辊96以及用于收集刮刀94和毛刷辊96清除的色粉的废色粉收集瓶98。刮刀94由例如不锈钢薄板构成。将极性与施加到色粉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电压施加其上。毛刷辊96由例如受到导电处理的聚丙烯毛刷构成。另外,在中间转印部件74输送色粉图像的过程中,刮刀94和毛刷辊96与中间转印部件74分离,并在预定时间与其靠紧在一起。
定影装置100设置在次级转印位置上方。定影装置100具有加热辊102和压力辊104,可操作定影装置100以将由次级转印辊88和次级转印支承辊82次级转印到纸张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并将定影后的色粉图像输送到排纸辊40。
此外,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组成部分的控制部分106设置在其主体12内。
通过将图像载体54、充电装置60和图像载体清洁器62相互集成而形成图像载体单元108。此外,通过将图像载体单元108、中间转印装置72和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92相互集成而形成图像形成单元110。另外,通过将定影装置100和排纸辊40相互集成而形成定影单元112。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10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上,可通过开启开/关盖16拆除。此外,图像载体单元108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单元110上。
在开/关盖16开启并且色粉盒52a到52d位于前侧(即,开/关盖16一侧)的情况下,可将色粉盒52a到52d从安装在显影装置的本体46上的显影装置48a到48d上拆离。显影装置48a到48d可在开/关盖16开启并且显影装置48a到48d处于前侧(即,开/关盖16一侧)的情况下自显影装置的本体46上拆离。
可以通过拆除上盖(未示出)而将定影单元112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拆离。此外,其它单元,例如显影装置单元44和输纸单元20,也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上的。
因此,每个单元都可由用户更换。同时,在用户将可更换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情况下,当安装了图像形成设备10的制造厂商制造的正品之外的单元时,将会产生下述问题。即,画面将不会保持良好的质量。或者,不能确保正确的操作。这是由于图像形成设备10是基于图像形成设备10中所使用的部件的特性控制的。由此,在可以由用户更换的单元中提供用于检测预定条件的传感器。
下文中,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多个组成部分可以被简写,例如显影装置48a到48d被简写为“显影装置48”。
接下来将在下文中描述具有用于检测预定条件的传感器的可更换单元。
图4和5示出了显影装置48的结构,其是可更换单元。
显影装置48具有用作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116,其设置在显影装置壳体(显影装置的本体)114中的图像载体54一侧,所述显影装置48还具有第一加料器(auger)118、第二加料器120、第三加料器122和层厚调节部件124,并容纳有包括(例如)非磁性色粉和磁载体的二元显影剂。
显影装置壳体114具有用于开启和关闭色粉接收口134和显影剂排出口140的闸板126、用于输送取自色粉盒52的色粉的柱状入口输送通路128、和用于搅拌和输送色粉和载体的柱状显影剂输送通路130和132。
入口输送通路128具有从色粉盒52接收色粉的色粉接收口134和用于将色粉馈送到显影剂输送通路130的色粉馈送部分136。第一加料器118设置在入口输送通路128中。第一加料器118用于将从色粉盒52接收到入口输送通路128的色粉输送到显影剂输送通路130。此外,通过调节第一加料器118的旋转而调节从色粉盒52提供到显影装置48的色粉量。这样,色粉的消耗量(即色粉盒52的消耗量)可以通过使用CPU 202累计第一加料器118的驱动时间或回转数而计算出来。或者,色粉消耗量可以按下述方式计算出来。即,当静电潜影图像通过曝光装置68写入到图像载体54上时流动的电流作为电荷存储在电容器或者类似元件中,之后,CPU 202计算存储电荷达到预定量这一事件发生的次数。
色粉有/无检测传感器138位于入口输送通路128上的色粉接收口134与色粉馈送口136之间。所述色粉有/无检测传感器138用于通过例如检测其上两点之间由于色粉有/无而引起的阻抗值的变化而检测入口输送通路128上色粉的有/无。此外,色粉有/无检测传感器138可以是压电元件。
显影剂输送通路130具有显影剂排出口140,用于将过量的显影剂排放到色粉盒52。第二加料器120设置在显影剂输送通路130中。第二加料器120搅拌并混合经过入口输送通路128输送的色粉和载体,并将混合物输送到显影剂输送通路132。色粉浓度传感器142设置在显影剂输送通路130上。所述色粉浓度传感器142(例如)通过检测与显影剂中色粉的浓度对应的磁导率的变化作为电压变化来检测色粉的浓度。
第三加料器122设置在显影剂输送通路132中。第三加料器用于搅拌和输送经过显影剂输送通路130输送的显影剂,并将所述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116。
另外,隔板143设置在显影剂输送通路130和132之间。用于连接显影剂输送通路130和132的通道(未示出)设置在隔板143的两端。
由此,第二加料器120和第三加料器122在相反的方向上输送显影剂。
从而,色粉被载体摩擦生电,具有预定极性和预定电荷量。之后,色粉在显影装置壳体114中循环。此外,退化的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140排放到色粉盒52。这样,显影剂的总寿命可以增长(滴流显影方法,trickledeveloping method)。
闸板126具有开口部分144和146。开口部分144布置在色粉接收口134上方,从而形成从色粉盒52到显影装置48的色粉通道。开口部分146布置在显影剂排出口140上方,从而形成从显影装置48到色粉盒52的用于过量显影剂的通道。
显影辊116承载色粉并紧靠图像载体54,从而利用色粉对由图像载体54承载的静电潜影图像进行显影。层厚调节部件124调节显影辊116所承载的色粉层的厚度。
图6和7示出了色粉盒52的结构,其是可更换单元。
色粉盒52具有色粉盒本体150和设置在本体150纵向上的一端的旋转部分152。
色粉盒本体150形成为类似圆柱形,从而,设置有搅拌/输送部件154的基本圆柱形部分和以宽度递减的方式在与纵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本圆柱形部分延伸的部分相互构成一体。另外,色粉盒的本体150被设计为在将色粉盒52经显影装置48安装到驱动单元的本体46中时其外表面基本与显影装置单元的本体46重合。
用于容纳将要提供到显影装置48的色粉的色粉容纳空间156形成在色粉盒的本体150内。所述搅拌/输送部件154类似螺旋形环绕并搅拌色粉容纳空间156中的色粉,并将所述色粉输送到显影装置48的色粉接收口134。
旋转部分152具有本体154和柱形部分156,其设置在所述本体154中并与色粉盒的本体150形成为一体。柱形部分156被设计为使旋转部分152的本体154的侧表面部分158被侧壁密封,并在其中设置有隔墙162。形成用于收集来自显影装置48的过量显影剂的显影剂收集空间164,色粉容纳空间156在与柱状侧壁160相对的一侧延伸形成。
旋转部分的本体154具有覆盖有透明物质的窗状窗口部分166。本体154的内部形成类似圆柱形,适于沿柱形部分156的柱体部分的外表面旋转。此外,反射部件168(例如白带(white tape))安装在柱形部分156的柱体部分的外表面上。当色粉盒52安装在显影装置48中并且旋转部分的本体154旋转时,反射部件168通过窗口部分166露出。此外,当其中安装有色粉盒52的显影装置单元44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中旋转时,被露出的反射部件168经过与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相对的位置。如上所述,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例如是反射型光检测器,检测来自反射部件168的反射光量,在色粉盒52的反射部件168经过与未使用检测传感器70相对的位置时,所述反射光量由于色粉形成的污点而产生变化。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从而检测色粉盒52是否使用。
存储芯片170附加到旋转部分的本体154的侧表面部分158。存储芯片170具有天线172,并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主体12的一侧的无线通信部分56进行无线通信。
接下来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无线通信部分56和存储芯片170的结构和其间所进行的通信。
图8是无线通信部分56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图9是存储芯片170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部分56的电路包括发送/接收控制部分174、调制电路176、发送电路178、接收电路180、解调电路182和天线58。在无线通信部分56中,发送/接收控制部分174控制每个组成部分的操作。
此外,发送/接收控制部分174将从控制部分106输入的数据输出到解调电路176。此外,发送/接收控制部分174将由接收电路180接收并随后被解调电路182解调的数据输出到控制部分106。调制电路176调制从发送/接收控制部分174输入的数据,并将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发送电路178。发送电路178通过天线将电波信号输出到存储芯片170,所述电波信号包括将要存储在存储芯片170上的数据和时钟信号。
接收电路180经天线58接收从存储芯片170发送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解调电路182。解调电路182根据从接收电路180输入的信号的变化解调从存储芯片170发送的数据,并将解调后的数据输出到发送/接收控制部分174。
如图9所示,存储芯片170的电路包括单元NVM(非易失性存储器)184、发送逻辑电路186、接收逻辑电路188、发送电路190、接收电路192、时钟再生电路194、电源部分196和天线172。
当电波信号从无线通信部分56传输到存储芯片170时,接收电路192、时钟再生电路194和电源部分196通过天线172接收所述电波信号。当电源部分196接收到存储芯片170中的电波信号时,电源部分196对由于电波信号引起的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整流,并将进行操作所需的电力提供到存储芯片170的每个组成部分。在需要高于电源部分196产生的电压的电压的情况下,可从本体40向存储芯片170供电。例如,可以在存储芯片170中设置用于供电的线圈等元件,从而,可以由提供到显影装置单元44的AC电源无接触地提供电力。
当接收到电波信号时,时钟再生电路194再生时钟信号,并将时钟信号输出到组成存储芯片170的每个电路中。当接收电波信号时,接收电路192将表示电波信号所包括的数据的信号与时钟再生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相同步地输出到接收逻辑电路188。接收逻辑电路188与时钟再生电路194输出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将代表从接收电路192输入的数据的信号输出到单元NVM 184。
单元NVM 184是可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与时钟再生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从接收逻辑电路188中输入的信号指示数据写入时,单元NVM 184执行所述数据的写入(或存储)。在从接收逻辑电路188输入的信号指示数据读出时,存储在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被输出到发送逻辑电路186。包括在单元NVM 184之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例如闪存、EEPROM或FeRAM(铁电存储器)。
发送逻辑电路186调制与时钟再生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单元NVM 184输入的数据,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190。发送电路190经天线172与从时钟再生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将从发送逻辑电路186输入的信号作为电波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部分56。
另外,要作为电波发送和接收的信号可以在加密之后转换为电波信号。之后,转换后的信号可以被发送和接收。或者,例如,所述设备可以被设计为使授权用户通过控制部分106之外的装置重写存储在单元NVM上的数据。
图10示出了相互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分56和存储芯片170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色粉盒52安装在每个显影装置48中。显影装置单元44(图2)围绕用作旋转轴的旋转轴50旋转,以使色粉盒52移动。无线通信部分56固定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12上(显影装置单元44一侧),并在与由显影装置单元44的旋转移动的存储芯片170基本相对的位置附近。无线通信部分56在停止状态下进行无线通信,在该状态下,显影装置48受控移动到与之基本相对的位置上并能与存储芯片170中的一个进行无线通信。此外,无线通信部分56被设计为通过接收存储芯片170发送的、响应于例如无线通信部分56输出的电波信号的确收信号(acknowledge signal)来确认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开始。
下面将详细描述控制部分106的构成。
图11是控制部分106的配置的方框图,所述附图还示出了与控制部分106连接的各个部分。
控制部分106具有CPU 202、存储部分204、传感器接口(传感器I/F)电路206、无线通信部分控制电路208、通信接口(通信I/F)电路210、用户接口(UI)控制电路212、图像绘制电路214、过程控制电路2126、图像形成部分接口(图像形成部分I/F)电路218和递纸部分控制电路220。这些组成部分被设计为能够经过系统总线222输入和输出信号。
CPU 202经过系统总线222向控制部分106的组成部分发送信号并经过系统总线222从控制部分106的组成部分中接收信号,并控制控制部分106的组成部分。
存储部分204具有程序ROM 224、RAM 226和主体NVM(非易失性存储器)228,并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所需的信息。程序ROM224由例如闪存构成,以使存储其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更新。RAM 226由例如SRAM构成,存储临时数据,例如从图像绘制电路214中输入的绘制数据。主体NVM 228由例如电可重写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例如EEPROM或闪存。另外,主体NVM 228可以是由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的SRAM、HDD(硬盘驱动器)或光存储器,只要该存储器是可重写存储器并即使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电源关闭时也能保持数据。
传感器I/F电路206从开/关检测传感器19、温度传感器30、湿度传感器32、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色粉有/无检测传感器138、色粉浓度传感器142、图像浓度传感器90和废色粉充满度传感器198接收检测结果。传感器I/F电路206经过系统总线222向CPU 202输出这些结果。无线通信部分控制电路208经无线通信部分56向/从分别设置在色粉盒52a到52d上的四个存储芯片170发送/接收信号,还经系统总线222向/从CPU20和存储部分204发送/接收信号,从而,存储芯片170、CPU 202和存储部分204彼此相连。
通信I/F电路210经由网络3向/从主设备2发送/接收信号,还经过系统总线222向/从CPU 202等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主设备2和CPU202彼此相连。UI控制电路212向/从UI设备18发送/接收信号,还经过系统总线222向/从CPU 202发送/接收信号,从而,UI设备与CPU 202彼此相连。
图像绘制电路214根据从主设备2等设备中输入的图像形成信号绘制图像,并将信号输出到CPU 202和RAM 226。过程控制电路216参照存储在存储部分204和CPU 202中的设定值(后文描述),并经过图像形成I/F电路218控制图像形成部分230,所述图像形成部分230包括曝光装置68、图像形成单元110和显影装置单元44。递纸部分控制电路220与CPU 202一起控制递纸部分232,递纸部分232包括输纸辊26、制动辊28和阻挡辊38。
另外,CPU 202比较存储在存储部分204中的数据和存储在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这样,其中安装有存储芯片170的色粉盒52的状态可以得到确定。即使在所述存储芯片没有传感器的情况下,存储芯片170也可以构成检测单元的一部分。
下面将描述程序ROM 224、主体NVM 228和单元NVM 184中存储的数据的细节。
图12示出了程序ROM 224、主体NVM 228和单元NVM 184中存储的数据的示例。
在程序ROM 224中,提供了程序区234和设定值区236。在程序区234,存储有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0的执行程序238。在设定值区236,存储有各寿命阈值240、达到各阈值的设定次数242、温度相关参数组244、湿度相关参数组246、色粉浓度相关参数组248、图像浓度相关参数组250以及判断时间设定值252。
寿命阈值包括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可更换单元的寿命值(寿命阈值)。达到各阈值的设定次数242包括图像形成设备10的可更换单元可以达到寿命阈值的次数。温度相关温度参数组244包括与图像成形设备10的温度控制相关的各参数。湿度相关温度参数组246包括与图像形成设备10的湿度控制相关的各参数。色粉浓度参数组248包括与显影装置48中的色粉浓度控制相关的参数。图像浓度参数组250包括与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图像浓度的控制相关的各参数。判断时间设定值252包括CPU 202开始判断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个可更换单元是否是正品所需的时段(判断时间)的设定值。
在主体NVM 228中,提供了相关单元信息区254和主体侧更新区256。
在相关单元信息区254中,存储有相关型号代码258和相关国家代码260。用于相关型号代码258的区域存储指示与图像形成设备10兼容的型号的型号列表(或数据)。用于相关国家代码260的区域存储代表国家的国家列表(或数据),其与图像形成设备10的每个可更换单元相关并且其每个都有不同的规格设置。
在主体侧更新区256中,存储有各单元的安装历史262、其主体侧寿命计数值264、其阈值的成就次数266、其检测历史268以及其操作模式历史270。各单元的安装历史262包括图像形成设备10的可更换单元的安装历史。此外,各单元的安装历史262的初始状态(或初始值)被存储为“其内安装的是正品单元”。其主体侧寿命计数值264包括各单元的寿命计数值(即从开始使用至今的消耗量)。另外每个单元的消耗量可以根据其累计操作时间计算出来。在主体侧达到寿命阈值的次数266包括各可更换单元达到寿命阈值的次数。检测历史268包括图像形成设备10中安装的传感器检测出来的检测结果的历史。操作模式历史270包括各可更换单元采用的操作模式历史。
单元信息区272和单元侧更新区274等设置在单元NVM 184内。
单元信息区272存储有代表其型号的型号代码276、代表设定规格的国家的国家代码278、其唯一的生产序列号280、其制造日期282、代表其寿命的寿命阈值284和用于过程控制的过程参数286等。
单元侧更新区274存储代表从开始使用至今的色粉盒消耗量的寿命计数值288、达到各个单元的寿命阈值的次数290(其代表相关单元达到寿命阈值事件的发生次数)和相关历史信息292等。另外,相关历史信息292包括相关信息的历史,例如图像载体54的回转数,其在获取色粉盒52的状况时是可获得的。
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被设计为当向其发送了图像形成信号时,图像载体54被充电装置60均匀充电,根据图像信号将光线从曝光装置68输出到所述充电图像载体54,从曝光装置68输出的光线曝光图像载体54的表面,从而形成潜影图像。
由图像载体54承载的潜影图像在显影位置由显影装置单元44显影。在显影装置单元44中,色粉盒52a到52d分别向显影装置48a到48d提供黄色粉、洋红色粉、青色粉和黑色粉。此外,过量提供到显影装置48a到48d的显影剂分别被色粉盒52a到52d收集。分别与显影装置单元44的显影装置48a到48d显影的颜色相应的色粉图像通过重叠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47上。初级转印留在图像载体54上的废色粉由图像载体清洁器62清除并被收集。
同时,容纳在送纸盒24中的纸张根据输纸信号或者类似信号馈送到输纸辊26。之后,纸张由制动辊28操作,从而导入到输送通路34。随后,纸张由阻挡辊38暂停。而后,纸张在适当时间内被引导到次级转印辊88与次级转印支承辊82之间。当将纸张引导到次级转印辊88与次级转印支承辊82之间时,被初级转印重叠的四幅彩色色粉图像由次级转印辊88和次级转印支承辊82次级转印到纸张上。次级转印之后,中间转印部件74上残留的废色粉由次级转印部件清洁器92清除并被收集。
其上转印了色粉图像的纸张被引导到定影装置100,之后由加热辊102和压力辊104产生的热压力定影。其上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纸张由排纸辊40从出纸口36排出到出纸部分42。控制部分106使单元NVM 184和主体NVM 228存储色粉盒52等的寿命计数值。
图13是显影剂带电能力相对于存储在主体NVM中的消耗量(寿命计数值)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了用于校正显影剂带电能力的变化的设定的曲线图。图14A示出了色粉浓度对显影剂消耗量的设定情况。图14B是图像浓度相对于显影剂消耗量的设定情况的曲线图。
图15A是15B是根据图14A和14B的设定执行校正的结果的曲线图。图15A示出了校正后的色粉浓度。图15B是示出了校正后的图像浓度的曲线图。
容纳在色粉盒52中的、并且是图像形成设备10所用的正品色粉的色粉由载体摩擦生电,从而具有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荷量。如图13的正品色粉P的特性变化所示,当显影剂被使用时,其带电能力随消耗量而降低。
由此,即使在采用滴流显影方法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10也被设计为校正显影装置48中的色粉浓度的设定和中间转印部件74上形成的图像浓度的设定,以保持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画面质量。
例如,CPU 202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校正与色粉浓度参数组248相关的区域中存储的色粉浓度的设定值,从而不会降低要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浓度。如图15A所示,CPU 202根据校正后的设定值(根据图14A所示与正品色粉P相关的设定曲线S)旋转第一加料器118,从而保持色粉浓度,使其不小于与规格对应的预定值,其中,所述色粉浓度由色粉浓度传感器142检测。
此外,CPU 202校正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74上的图像的设定值(所述设定值存储在用于图像浓度参数组的区域250内),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而增加,从而即使在显影剂的带电能力下降时也不降低要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浓度。如图15B所示,CPU 202根据校正后的设定值(根据与正品色粉P相关的设定曲线S’,如图14B所示)旋转第一加料器118,从而保持图像浓度,使其不小于与规格对应的预定值,其中,所述图像浓度由图像浓度传感器90检测。
同时,当其中安装了这样的色粉盒时,所述色粉盒与色粉盒52的构造基本相同,容纳图像形成设备10的原制造厂商制造的正品色粉之外的色粉X或Y,色粉X或Y呈现与正品色粉P的特性曲线不同的特征,如图13所示。换句话说,其反映出,当将与色粉P相关的设定S和S’应用于非正品的色粉S或Y时,不能提高画面质量。这样,例如,用户可以通过UI设备18选择与容纳非正品色粉X或Y的色粉盒相应的操作模式(m1),在该模式下,与显影剂的消耗量相应的设定值不变,作为不同于与正品相应的模式的操作模式(N’)。
并且,关于对应于显影剂的消耗量的图像浓度的设定值,用户可以通过UI设备18选择与容纳非正品色粉X或Y的色粉盒相应的操作模式(m1’),在该模式下,与显影剂的消耗量相应的设定值不变,作为不同于与正品相应的模式的操作模式(N)。此外,关于色粉浓度、图像浓度和参数等的设定值的组合,可以选择不同于与正品相应的模式的操作模式。
另外,不同于与正品相应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并不限于上述情况(或设定),其可被设计为改变在达到极限值之前的消耗量,或可通过使用与另一更换单元的设定值相组合的设定值作为目标值受到控制。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根据存储在存储部分204和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控制由UI设备18执行的显示。例如,在色粉盒52是正品的情况下,UI设备18在CPU 202的控制下指示色粉的残留量。在色粉盒52非正品的情况下,UI设备18指示色粉的消耗量。这是由于在色粉盒非正品的情况下,容纳的色粉量是不清楚的,不能计算出色粉的残留量。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存储在存储部分204和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方法。
图16是与操作模式相一致的打印准备过程的流程图(S10),其由图像形成设备10在色粉盒52a到52d上执行。
图17是检测其中一个色粉盒是否被更换的单元更换检测过程的流程图(S20)。
图18是操作模式改变过程的流程图(S30)。
如图16所示,在步骤100(S100),CPU 202执行初始设定,例如读取准备打印所需的信息。
在步骤102(S102),CPU 202判断开/关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开/关盖16是开启还是关闭。如果CPU 202判断检测了开/关盖16的开启或关闭,所述设备进入过程S20。否则,设备等待开/关盖16的开启或关闭。换句话说,如果开/关盖16开启或关闭,则有可能色粉盒52中的一个被更换。由此,设备执行单元更换检测过程。
在步骤200(图17中的S200),CPU 202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的单元NVM 184中读取生产序列号280。
在步骤202(S202),CPU 202读取色粉盒52a到52d中的最后安装在设备中的色粉盒的生产序列号,该生产序列号包括在安装历史262中,所述安装历史与各单元相关并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
在步骤204(S204),CPU 202将色粉盒52a到52d中的最后安装色粉盒的生产序列号与从单元NVM 184读出的生产序列号280进行比较。如果色粉盒52a到52d的生产序列号彼此相匹配,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206。否则,控制过程执行步骤S208。
在步骤206(S206),CPU 202将未更换色粉盒视为重新安装(或未更换)。
在步骤208(S208),CPU 202将色粉盒52a到52d中的一个视为已更换(即,认为已检测到更换)。
如果在步骤104(图16中的S104)CPU 202检测到色粉盒52a到52d中的一个色粉盒已经更换,则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106。否则,控制过程进行到步骤S102。
在步骤106(S106),CPU 202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的单元NVM184中读出型号代码276和相关的国家代码278。
在步骤108(S108),CPU 202从主体NVM 228中读出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相应的相关型号代码258和相关国家代码260。
在步骤110(S110),CPU 202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相对应地核对型号代码276和相关的型号代码258,并核对国家代码278与相关的国家代码260。换句话说,CPU 202根据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相应的型号代码和国家代码判断该色粉盒是否是正品。
在步骤112(S112),CPU 202使主体NVM 228存储关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的色粉盒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还存储色粉盒52a到52d每一个的安装历史的变更(或更新)。
在步骤300(图18中的S300),UI设备18显示对更换的色粉盒52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
在步骤302(S302),CPU 202通过使用在步骤S114中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的关于每个色粉盒52a到52d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选择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模式。另外,CPU 202根据图19中所描述的色粉盒52a到52d(Y、M、C、K)的判断结果的组合选择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模式。例如,在所有色粉盒52a到52d都是正品的情况下,CPU 202选择操作模式S,其是与正品相关的操作模式。此外,在色粉盒52a到52d(Y、M、C、K)中至少一个为非正品的情况下,CPU 202选择不同于与正品相关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N。
在步骤304(S304),在步骤S302中选择操作模式S的情况下,UI设备18显示图20A中所示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298。在步骤S302中被选定操作模式N的情况下,UI设备18显示图20B所示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304。另外,选择确认输入屏幕298和302中的每一个都提供有按钮300和302,用于接收允许或拒绝将操作模式改变为CPU 202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确认。
在步骤306(S306),CPU 202判断是否输入了代表对按钮300和302中的一个的选择的数据。如果输入了代表选择了按钮300和302的其中一个的数据,则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308。如果没有输入代表选择按钮中的一个的数据,则控制等待,直到用户选择一种操作模式。
在步骤308(S308),CPU 202将主体的NVM 228的操作历史270更新到步骤S306所选的操作模式(其更新包括未变化操作模式的重写)。
在步骤114(图16中的S114),CPU 202与包括在最新操作模式历史270中的选定操作模式相一致地进行打印准备。之后,CPU 202结束所述过程。
另外,可以在设备中设置与正品相关的操作模式不同的多个操作模式。进而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一个。
此外,在所有可更换单元都是正品的情况下,对用户可选择的操作模式可以限定,从而避免用户错误地恶化了画面质量。
下面将详细描述操作模式选择过程(图18中的S302)的变型例。
图21示出了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一示例。
在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一示例中,在所有色粉盒52a到52d(Y、M、C、K)都非正品的的情况下,CPU 202选择不同于与正品相关的操作模式的的操作模式N。此外,在色粉盒52a到52d(Y、M、C、K)中的至少一个为非正品的情况下,CPU 202选择与正品相关的操作模式S。换句话说,在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一示例中,CPU202选择操作模式选择过程(图18中的S302)中选定的操作模式的相反操作模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二示例。
图22示出了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二示例。
如上所述,CPU 202使用对色粉盒52a到52d中的每一个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选择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模式,所述结果在步骤S114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另外,如图22所示,CPU 202根据对色粉盒52a到52d(Y、M、C、K)的判断结果的组合选择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模式。例如,用户的初始设定设置的容纳黑色粉(K)的色粉盒52被认为是正品的情况下,不管色粉盒52是否是正品,以及在如条目2所示的只有容纳黑色粉(K)的色粉盒52非正品的情况下,CPU 202选择与正品相关的操作模式S。在色粉盒52a到52d(Y、M、C、K)的判断结果的其它组合的情况下,执行与操作模式选择过程(S302)相同的操作模式的选择。另外,不管色粉盒52是否是正品,以被视为正品的方式进行的模式设定可以对色粉盒52中的任意一个自由执行。
下面将详细描述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三示例。
图23示出了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三示例。
图24是根据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变型例的第三示例的选择操作模式的过程的流程图(S40)。
在步骤400(S400),CPU 202判断是使用用于形成黑白图像的黑白模式还是使用用于形成全彩色图像的彩色模式来形成图像。在以黑白模式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02。在以彩色模式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控制过程进入到S404。
在步骤402(S402),CPU 202判断安装在显影装置单元44中的容纳黑色粉的色粉盒52是否是正品。如果该色粉盒52是正品,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06。如果是非正品,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08。
在步骤406(S406),CPU 202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S。
在步骤408(S408),CPU 202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S不同的操作模式N。
在步骤404(S404),CPU 202判断分别容纳黄、洋红和青三种彩粉的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如果分别容纳三种彩粉的至少一个色粉盒是非正品,则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10。如果容纳三种彩粉的所有色粉盒52都是正品,则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12。
在步骤410(S410),CPU 202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S不同的操作模式N。
在步骤412(S412),CPU 202判断容纳黑色粉的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如果是正品,则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14。如果是非正品,则控制过程进入到步骤S416。
在步骤414(S414),CPU 202选择与正品可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S。
在步骤416(S416),CPU 202选择图23的条目2所表示的操作模式S1。在操作模式S1下,响应于执行黑白打印的指示,CPU 202通过控制使用黄色粉、洋红色粉和青色粉而不使用黑色粉的过程执行黑白打印。
另外,如果CPU 202在步骤S416选择(例如)操作模式S1,则在步骤S304中显示图20C所示的选择确认输入屏幕306(参见图18)。
下面将详细描述操作模式改变过程(图18中的S30)的变型例。
图25是操作模式改变过程的变型例的流程图(S50)。
在步骤500(S500),UI设备18显示对更换后的色粉盒52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
在步骤502(S502),CPU 202使用对色粉盒52a到52d中的每一个是否是正品的判断结果(所述结果在步骤S114中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选择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模式。另外,CPU 202根据对色粉盒52a到52d(Y、M、C、K)的判断结果的组合选择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模式,如图19所述。
在步骤504(S504),UI设备18显示所选定的操作模式。
在步骤506(S506),CPU 202将主体NVM 228中的操作模式历史270更新为所选定的操作模式(所述更新包括未更改操作模式的重写)。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体;
多个彩粉色粉盒,分别可更换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选择第一操作模式或不同于第一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是非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是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输入单元,用于接收对由所述控制单元选定的、所述控制单元将以之执行控制操作的操作模式表示认可或拒绝的输入,其中,
当输入单元接收到认可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所述控制单元以所选定的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而当输入单元接收到拒绝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所述控制单元不执行控制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判断单元判断预先指定的一个或多个色粉盒是正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判断单元判断预先指定的一个或多个色粉盒是非正品时,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指定单元,用于指定一个或多个色粉盒,其中,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色粉盒是正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对由所述控制单元选定的、所述控制单元将以之执行控制操作的操作模式表示认可或拒绝的输入,其中,
当输入单元接收到认可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所述控制单元以所选定的操作模式执行控制操作,而当输入单元接收到拒绝所选定的操作模式的输入时,所述控制单元不执行控制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操作模式历史;和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其中
当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最后操作模式是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时,并且当判断单元判断至少一个所述色粉盒为非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色粉盒是否已更换;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操作模式历史;和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其中
当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最后操作模式是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时,并且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被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已更换的所述色粉盒是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第一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体;
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中并容纳黑色粉的黑粉色粉盒;
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可更换地安装在主体中并容纳非黑色的彩粉;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黑粉色粉盒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
控制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黑粉色粉盒是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选择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体;
可更换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并容纳黑色粉的黑粉色粉盒;
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可更换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并容纳非黑色的彩粉;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黑粉色粉盒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彩粉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
控制单元,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黑粉色粉盒为非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选择不同于与正品更换单元相关的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体;
多个色粉盒,可更换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并分别容纳黄色粉、洋红色粉、青色粉以及黑色粉;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多个色粉盒是否是正品;和
控制单元,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分别容纳黄色粉、洋红色粉和青色粉的多个色粉盒是正品而所述黑粉色粉盒为非正品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选择一操作模式来执行控制操作,在该操作模式下,使用分别容纳黄色粉、洋红色粉和青色粉的多个色粉盒执行黑白印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46152A JP4650781B2 (ja) | 2004-05-17 | 2004-05-17 |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46152 | 2004-05-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0115A true CN1700115A (zh) | 2005-11-23 |
CN100533296C CN100533296C (zh) | 2009-08-26 |
Family
ID=3530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58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3296C (zh) | 2004-05-17 | 2005-03-15 | 其中安装有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39815B2 (zh) |
JP (1) | JP4650781B2 (zh) |
KR (1) | KR100692460B1 (zh) |
CN (1) | CN100533296C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3933A (zh) * | 2010-03-05 | 2011-10-12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及色调剂盒的纯正品判定方法 |
CN102314121A (zh) * | 2010-07-02 | 2012-01-11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 |
CN103034087A (zh) * | 2011-10-05 | 2013-04-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
CN106415401A (zh) * | 2014-03-27 | 2017-02-15 | 利盟国际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的色粉水平感测 |
CN108646535A (zh) * | 2017-04-27 | 2018-10-1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557784A (zh) * | 2017-09-27 | 2019-04-0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673456A (zh) * | 2018-07-02 | 2020-01-1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电气设备 |
CN110703569A (zh) * | 2018-07-09 | 2020-01-17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及判定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26736A (ja) * | 2004-05-17 | 2005-11-24 | Fuji Xerox Co Ltd |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US7330672B2 (en) * | 2004-05-17 | 2008-02-12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ble to execute selected operating mode upon replacement of replaceable unit, and method therefore |
KR100692464B1 (ko) * | 2004-05-17 | 2007-03-09 | 후지제롯쿠스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교환 가능 유닛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화상 형성시스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
JP4635496B2 (ja) * | 2004-07-15 | 2011-02-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94961A (ja) * | 2005-01-11 | 2006-07-27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717016B1 (ko) * | 2005-07-27 | 2007-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화상형성장치 |
JP4960027B2 (ja) * | 2006-06-23 | 2012-06-2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53244B2 (ja) * | 2007-07-25 | 2013-02-2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00082201A (ko) * | 2009-01-08 | 2010-07-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제어방법 |
JP2010266588A (ja) * | 2009-05-13 | 2010-11-25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48094A (ja) * | 2009-08-26 | 2011-03-10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744283B2 (en) * | 2010-05-04 | 2014-06-0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12048054A (ja) * | 2010-08-27 | 2012-03-08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色補正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6663238B2 (ja) * | 2016-02-10 | 2020-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6680241B2 (ja) * | 2017-02-21 | 2020-04-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9298615B (zh) * | 2018-11-09 | 2021-08-24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耗材芯片、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及耗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1088A (en) | 1989-04-20 | 1990-10-02 | Xerox Corporation | Monitor/warranty system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reproducing machines using replaceable cartridges |
JP2985205B2 (ja) * | 1990-01-25 | 1999-11-29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286654A (ja) * | 1991-03-15 | 1992-10-12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H06149051A (ja) * | 1992-11-08 | 1994-05-27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該容器又は該カートリッジの再利用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7160073A (ja) * | 1993-12-07 | 1995-06-23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プロセス制御装置 |
KR0153420B1 (ko) * | 1993-12-31 | 1998-12-15 | 김광호 | 화상형성 장치에서 식별코드에 의한 소모성 부품 락장치 및 방법 |
JPH10133528A (ja) | 1996-11-05 | 1998-05-22 | Omron Corp | 純正交換部品消耗状態識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274332B2 (ja) | 1998-02-20 | 2009-06-03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000018745U (ko) * | 1999-03-26 | 2000-10-25 | 윤종용 | 레이저 프린터의 현상기 감지장치 |
JP3476704B2 (ja) * | 1999-03-30 | 2003-12-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476396B2 (ja) | 1999-09-30 | 2003-12-10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不適正カートリッジ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KR20010049000A (ko) * | 1999-11-30 | 2001-06-15 | 정광은 | 전자복사장치에서 비정품 사용 방지 방법 |
JP2001194840A (ja) * | 2000-01-11 | 2001-07-19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40904A (ja) * | 2000-07-24 | 2002-02-08 | Minolta Co Ltd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2278379A (ja) * | 2001-03-19 | 2002-09-27 | Nec Corp | 印刷システム、情報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情報サービスサーバ |
JP2002287581A (ja) * | 2001-03-27 | 2002-10-0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325125B2 (ja) | 2001-05-14 | 2009-09-0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15482A (ja) * | 2001-07-04 | 2003-01-17 | Canon Inc |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3858640B2 (ja) | 2001-08-09 | 2006-12-2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814513B2 (ja) * | 2001-10-23 | 2006-08-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複合機 |
US7139494B2 (en) * | 2004-04-30 | 2006-11-21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rt detachabl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in body that switches operation mode based part used |
-
2004
- 2004-05-17 JP JP2004146152A patent/JP46507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2-23 KR KR1020050015012A patent/KR10069246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2-23 US US11/064,026 patent/US7239815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3-15 CN CNB200510055856XA patent/CN10053329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3933A (zh) * | 2010-03-05 | 2011-10-12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及色调剂盒的纯正品判定方法 |
CN102314121A (zh) * | 2010-07-02 | 2012-01-11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 |
CN103034087A (zh) * | 2011-10-05 | 2013-04-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
CN106415401A (zh) * | 2014-03-27 | 2017-02-15 | 利盟国际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的色粉水平感测 |
CN106415401B (zh) * | 2014-03-27 | 2019-08-16 | 利盟国际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的色粉水平感测 |
CN108646535A (zh) * | 2017-04-27 | 2018-10-1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8646535B (zh) * | 2017-04-27 | 2021-03-09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557784A (zh) * | 2017-09-27 | 2019-04-0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557784B (zh) * | 2017-09-27 | 2022-05-13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673456A (zh) * | 2018-07-02 | 2020-01-1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电气设备 |
CN110673456B (zh) * | 2018-07-02 | 2023-09-19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电气设备 |
CN110703569A (zh) * | 2018-07-09 | 2020-01-17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及判定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33296C (zh) | 2009-08-26 |
US7239815B2 (en) | 2007-07-03 |
KR100692460B1 (ko) | 2007-03-09 |
US20050254837A1 (en) | 2005-11-17 |
KR20060043143A (ko) | 2006-05-15 |
JP4650781B2 (ja) | 2011-03-16 |
JP2005326740A (ja) | 2005-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00115A (zh) | 其中安装有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 |
CN170011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 |
CN1700112A (zh) | 安装有可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464097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残量検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CN101042557A (zh) | 色粉补给方法、色粉补给装置、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7714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00113A (zh) |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系统 | |
CN1288510C (zh) | 图像形成装置、盒式组件及存储介质 | |
KR100690536B1 (ko) | 교환 유닛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시스템 | |
CN1700114A (zh) | 安装有可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
JP201322864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0254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700110A (zh) |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0011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 |
CN173769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 |
CN171308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使用于该装置的处理单元 | |
JP2005324487A (ja) |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4535244B2 (ja) |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700106A (zh) |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
CN1700105A (zh) |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0012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 |
JP202020142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JP4735799B2 (ja) |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74678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盒及存储介质 | |
JP202307898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