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943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9434A CN1619434A CNA2004100912102A CN200410091210A CN1619434A CN 1619434 A CN1619434 A CN 1619434A CN A2004100912102 A CNA2004100912102 A CN A2004100912102A CN 200410091210 A CN200410091210 A CN 200410091210A CN 1619434 A CN1619434 A CN 16194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eveloper
- processing system
- image processing
- h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71 adjuv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a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bar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Ba+2].[O-]S([O-])(=O)=O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OSGAYBCDTDRGGQ-UHFFFAOYSA-L calc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S([O-])(=O)=O OSGAYBCDTDRGGQ-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57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Aesculin Natural products OC[C@@H]1[C@@H](O)[C@H](O)[C@@H](O)[C@H](O)[C@H]1Oc2cc3C=CC(=O)Oc3cc2O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175 calcium sul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32 calc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58 condu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113 dietary fatty acid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74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56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94 fatty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29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65 fatty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45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91 imag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04 lemonade/lime carbon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95 magnes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magnes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Mg]=O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magnes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Mg+2]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5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silicon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8 spheric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2 stront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CIOAGBVUUVVLOB-UHFFFAOYSA-N stront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Sr] CIOAGBVUUVVLO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NWHGQJWIACOKP-UHFFFAOYSA-N 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Zn+2] RNWHGQJWIACO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03G15/08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the level being measured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not acting as a pass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持体;显影装置;显影剂供给机构;显影剂限制机构;显影剂补给机构;控制机构,其中,上述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搅拌机构,该显影剂搅拌机构用于对由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补给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并供往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下端设置成,位于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上端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位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与上述显影剂限制机构的接触部的铅直方向上方,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以便使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近旁的显影剂面高度保持在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下端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上述显影装置的上面的壁的铅直方向下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用显影装置使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形成在像载持体上的静电像可视化而形成显图像。
在此,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传真机装置、及文字处理机等。
背景技术
过去,对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的有:在使用显影剂、即调色剂而消耗了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时,通过将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可装卸的显影剂补给容器、即调色剂补给容器更换成新的调色剂补给容器,而对图像形成装置补给调色剂。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纵剖面图。如图9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大致中心部可朝箭头方向旋转地支承着作为像载持体的例如鼓状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简单地称为“感光鼓”。)、即感光鼓100。
当开始进行图像形成工作时,带电机构200使感光鼓100的表面均匀带电。然后,作为曝光机构的例如激光照射机构300由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对带电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00由供给的显影剂使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形成所说的调色剂像。
该调色剂像借助由作为转印机构的例如转印辊600形成在感光鼓100和转印辊600之间的转印电场借助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然后,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在定影机构800(加热辊800a、加压辊800b)中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被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
另外,残留在结束了调色剂像的转印的感光鼓100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等例如由具有板状的清洁部件的清洁装置700除去,从而使得感光鼓100成为可继续进行图像形成的状态。
下面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400作进一步说明。
显影装置400具有将显影剂朝向感光鼓100输送的、由弹性体构成的显影剂载持体401。而且通过使显影剂载持体401接触于感光鼓100表面而进行静电潜像的显影。这样的构成作为所谓的接触现象方式已为人所知。
另外,相应于显影室内的调色剂的减少对显影装置逐次或一次集中补给调色剂的方式也为人所知。显影装置400作为其显影剂使用的是单成分显影剂,特别是使用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时,将单成分显影剂简称为“调色剂”。
在显影装置400中,在显影容器406中收容着调色剂。另外,显影容器406的与感光鼓100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开口,以从该开口部露出一部分的方式可向箭头R5旋转地支承着作为显影剂载持体的显影辊401。
在显影容器406与其开口部相反侧的里部可向箭头R6方向旋转地设有作为搅拌和输送显影剂的机构的搅拌叶片404。搅拌叶片404用于搅拌调色剂,并用于将调色剂送往显影辊401与后述的供给辊403的接触部近旁的区域D。
作为显影剂供给机构的供给辊403由弹性体形成,设置成与显影辊401相接触地进行旋转。由搅拌叶片404输送的调色剂随着供给辊403的向箭头R7方向的旋转在区域D中一度成为稠密的状态而被均匀化。之后,伴随着相互相反旋转并相接触的显影辊401与供给辊403的滑动摩擦,由摩擦对调色剂赋予电荷。在此,相反旋转指的是相对面(滑动摩擦面)向相互相反方向行进的旋转。
在显影辊401和供给辊403的滑动摩擦区域被施加了电荷的调色剂由于该带电电荷而受到映像力,从而被供往显影辊401上。而且,在显影容器406上设有作为显影剂层厚限制部件的板402,该板402推压于显影辊401上。显影辊401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401的旋转而穿过与板402接触的区域,由此其厚度被限制,从而以薄层状涂敷在显影辊401上。这时调色剂由于显影辊401和板402的摩擦而被赋予了充分满足于显影的电荷。之后,调色剂随着显影辊401的旋转而被输送到感光鼓100与显影辊401接触的显影区域(显影压接部)N。另外,在感光鼓100与显影辊401之间从电源(未图示)向显影辊401施加电压,形成显影电场。因此,显影辊401上的调色剂在该显影电场的作用下转移到感光鼓100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像。这时,如图9所示,在例如是采用显影辊400接触在感光鼓100表面上进行旋转的方式的显影装置时,不仅有选择地附着在潜像上形成潜像的调色剂、即用于显影的调色剂受到与感光鼓100的滑动摩擦,而且载持在显影辊401上的调色剂也受到与感光鼓100的滑擦。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状态称为使调色剂(显影剂)“接触”到感光鼓100上的状态。
涂敷在显影辊401上而被载持输送到显影压接部N处的调色剂中的、未用于显影而残留在显影辊401上的调色剂由于供给辊(显影剂供给和剥取机构)403的滑擦而被从显影辊401上剥掉,剥掉的调色剂的一部分与新供给到供给辊403上的调色剂一起再次由供给辊403供给到显影辊401上,剩余的返回到显影容器406内。
在以上说明的图9的一部分中,是现有技术例子的图像形成装置,但以下对在该装置的显影容器406的上方设置调色剂料斗500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显影容器406的上方设有可拆卸的调色剂料斗500。当显影容器406内的调色剂由于使用而减少时,图像形成装置发出要求更换调色剂容器的要求,使用者将其更换为新的调色剂容器,再通过除去处于调色剂料斗500的下方开口处的密封剂而将调色剂一次集中补给于显影容器406。
作为新的调色剂的补给方式,提出有在上述一次集中补给方式的同时、检测或者推测在内部配置有显影辊等的显影剂载持体的显影室的显影剂的量,逐次进行补给的方式(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9-8089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064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929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5546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40776号公报)。在图10中示出检测或推测显影室的显影剂的量,进行逐次补给的调色剂的补给方式。
但是,在图9、图1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即,调色剂按照从显影容器406输送的顺序分别受到供给辊403与显影辊401之间的滑擦、在显影辊401与板402之间被限制调色剂层厚时的滑动摩擦,被供于显影。没有使用于显影的调色剂为了从显影辊401上剥掉后回收到显影容器406中,再次受到供给辊403的滑动摩擦。另外,在接触显影方式中,调色剂再次受到在感光鼓100与显影辊401之间被显影时的滑动摩擦。
这样,伴随着图像形成动作的该一系列动作都伴有调色剂与部件的接触,每次这样的接触都使调色剂反复受到负荷,显影容器406内的调色剂的一部分或全部因这样的负荷而受到损伤,从而使得外加在调色剂表面上的硅等的添加剂埋入调色剂粒子自身中或者使上述硅石等的添加剂游离。因此,调色剂其作为显影剂所要求的流动性、带电性等的性能逐渐变差。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这样地劣化了的调色剂,由于其带电性、流动性等降低,在补给未劣化的调色剂时,会产生由相互的调色剂引起的凝聚,有时在图像上产生浓度不均匀、灰雾、调色剂块落下(斑点上的调色剂块落下到图像上)。
特别是,该现象在由于近年来对图像形成装置打印速度的高速化、节能化的要求,特别是考虑到定影特性使作为调色剂特性的调色剂的熔点降低的技术倾向中显现出来。而且,在由于硅石等的外添加剂而对调色剂本身赋予较大的流动性或带电性等时,也显著地显现出来。
该问题,即使在使用检测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的减少后一次集中补给调色剂的方式、或分为包括显影辊的显影室和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料斗、并检测显影室的调色剂量,最低限度地保持图像形成所必需的调色剂量地逐次补给调色剂的方式时也有时产生。这是由于未劣化的补给调色剂在被充分与显影室内的劣化了的调色剂混合前供给到作为显影剂载持体的显影辊上而引起的。
针对于此,如日本特开平11-160988号公报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提出了具有三个室,而且其每个室分别具有搅拌部件的构成(参照图11)。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补给时停止中央的室的搅拌构件,在补给口侧的室中对劣化调色剂或补给调色剂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驱动中央的搅拌构件而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侧的室。但是,由于具有三个室和在三个室中分别具有搅拌构件,从而使得构造变复杂,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当地进行被补给的显影剂与位于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混合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降低由显影剂的劣化而引起的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向显影装置补给的新的显影剂进行稳定的搅拌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特征可以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得到更加清楚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调色剂料斗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调色剂料斗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调色剂料斗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处理盒的概略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色剂料斗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影装置、调色剂料斗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1是显影装置、调色剂料斗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举例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是,记载于该实施例中的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就不是指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另外,关于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过一次的零件的材质、形状等只要没有特别的重新记载,就是与初次说明的相同。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对进行黑单色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是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进行多色的图像形成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X包括:形成静电潜像的像载持体(以下称为“感光鼓”)、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对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机构(以下称为“显影剂料斗”)、控制从显影剂补给机构向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的控制机构。
图像形成装置X在其大致中心部向箭头R1方向可旋转地支承着鼓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感光鼓110。当开始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带电机构210使感光鼓110的表面均匀带电。之后,作为曝光机构的激光照射机构310由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对感光鼓110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10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10的带电电荷是负极性。而且,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由于由来自激光照射机构310的激光所进行的曝光而形成在负极性的带电电荷衰减了的部分上。
之后,静电潜像伴随着感光鼓110的旋转而由显影装置410供给的作为一种显影剂的调色剂使其可视化,从而在感光鼓110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方式是翻转显影方式。因此,与带电电荷同极性(负极性)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110上的负极性带电荷衰减了的部分(图像部)上。另外,显影剂被收容在作为显影剂补给机构的调色剂料斗510中,被从调色剂料斗510向显影装置410补给。
另外,收容在未图示的纸盒中的记录材料P由供纸辊910与感光鼓110上的调色剂像到达转印区域同步地输送到感光鼓110与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辊610相接触的转印区域。
而且,当感光鼓110上的调色剂像与记录材料P到达转印区域时,借助由转印辊610形成在转印区域上的转印电场而将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材料P上。然后,载持在记录材料P上未定影调色剂像受到定影装置810所具有的定影机构(加热辊)810a的加热、和加压机构810b的加压,从而作为永久图像被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
另外,结束了调色剂像转印的感光鼓110由具有板状的清洁机构的清洁装置710将残留在感光鼓110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去除,准备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工作。
接着,对显影装置410、调色剂料斗510作进一步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410、调色剂料斗510的概略构成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410具有:显影剂载持体(以下称为“显影辊”),该显影剂载持体载持并输送显影剂、使显影剂与像载持体接触而使静电潜像显影;显影剂供给机构(以下称为“供给辊”),该显影剂供给机构用于向显影剂载持体供给显影剂;显影剂限制机构(以下称为“板”),该显影剂限制机构限制由显影剂供给机构供给的显影剂的量,而在显影剂载持体上形成显影剂薄层;显影剂搅拌机构(以下称为“搅拌部件”),该显影剂搅拌机构可动,用于混合从显影剂补给机构补给的显影剂和上述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剂面检测机构(以下称为“调色剂面检测机构”),该剂面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显影剂搅拌机构近旁的显影剂的显影剂面高度。
另外,显影装置410采用使显影辊411接触感光鼓110,在使显影剂与感光鼓110“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显影的接触显影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显影剂是负带电性的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调色剂)。更详细的讲,是通过形成内包低软化点物质的内部构造来谋求定影装置的节能化的调色剂。作为调色剂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公昭63-10231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9-5385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9-61842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悬浮聚合方法进行的显影剂制作方法。
另外,调色剂是体积平均直径为6μm的球形调色剂。该调色剂具有由外壳树脂覆盖低软化点物质的所谓的芯/壳的内部构造,由聚合法形成该构造中的壳部分。
若采用常温下或加压下的悬浮聚方式,则可以以锐的粒度分布较容易地获得颗粒直径为3-8μ的球形微粒子。因此,重量比电荷的分布也成为锐的分布,进行与显影反差对应的一样的显影。
另外,除了悬浮聚合法之外,也可以采用使用单体可熔、通过聚合获得的聚合体不可熔那样的水系有机溶剂直接生成调色剂的分散聚合方法制作的调色剂,或者采用使用在存在水溶性极性聚合引发剂的状态下直接聚合而生成调色剂的无皂聚合方法为代表的乳化聚合方法等制造的调色剂。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显影剂使用的调色剂是其形状系数SF-1处于100-140、形状系数SF-2处于100-120范围的实质上的球形状。在此,形状系数SF-1及SF-2被定义为使用日立制作所制FE-SEM(S-800)随机取样100个调色剂像,将其图像信息通过接口输入到ニコレ公司制造的图像解析装置(Luzex3)进行解析,由以下的式子(1)、式子(2)计算出的值。即,
SF-1=(MXLNG)2/AREA×(л/4)×100 (式子1)
SF-2=(PERI)2/AREA×(1/4л)×100 (式子2)
AREA是指调色剂投影面积,MXLNG是指投影像的绝对最大长度,PERI是指投影像的周长。另外,形状系数SF-1表示球形程度,当它比140大时,成为渐渐脱离球形的不定形。另外,形状系数SF-2表示凸凹程度,当其比120大时,表面的凸凹显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带电性及流动性等特性,在上述调色剂上外添了硅石等的添加剂。或者,如果是具有同样功能的物质也可以适当选择其它种类的添加剂、例如氧化铝、氧化锡、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镁等金属氧化物、氮化硅等的氮化物、碳化硅等的碳化物及碳黑、石墨等碳素同素异性体、硫酸钙、硫酸钡、碳酸钙等的金属盐、及脂肪酸金属盐等。
如上所述,具有包含芯/壳构造的内部构造的调色剂,有时其构造被随着图像形成动作产生的负荷破坏。这时,调色剂失去其刚性,而容易熔接在显影辊411及板412等上。
以下,对配置在显影装置410上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410在其显影容器416内具有调色剂。显影容器416具有显影室416a、搅拌室416b和开口部416c,该显影室416c配置有显影辊411、供给辊413及板412,该搅拌室416b配置有搅拌部件414,该开口部416c是为了使调色剂从搅拌室416b朝向显影室416a移动而设置的。在此,搅拌室416b夹着开口部416c配置在显影室416a的上方。另外,开口部416c相对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面交叉地设置着。这样,通过将开口部416c相对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面倾斜地设置,容易谋求空间的小型化。而且,可以抑制显影装置的铅直方向的高度。
另外,显影容器416在其与感光鼓110相对的侧的一部分上设有开口部416d。显影辊411从开口部416d露出一部分、并且可向箭头R2方向转动地支承在显影容器416上。显影辊411含有弹性体,并且由规定的接触压力抵接在感光鼓110上。另外,在开口部416d处设有防吹出片417,该防吹出片417与显影辊411接触,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411的下方飞散。
显影辊411是半导电性弹性体辊,由分散有导电剂(碳等)的低硬度的橡胶材料(硅、聚氨酯等)或发泡体、及其组合构成。
搅拌部件414向箭头R3方向可转动地设置在相对于显影辊411与开口部416d相反侧的上部。另外,在显影容器416内形成有搅拌区域R。该搅拌区域R用于搅拌混合显影容器416内的调色剂和从调色剂料斗510衬给的调色剂。
显影装置410具有使用光学方式的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该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由发光部415a、透过窗415b、接受光部415c构成,用于检测搅拌区域R的调色剂面的高度。发光部415a和接受光部415c夹着搅拌区域R分别设在相互相反侧。另外,透过窗415b为了将从发光部415a发出的光导向搅拌区域R,再导向接受光部415c而设在显影容器416上。这时,两个透过窗415设在连接发光部415a和接受光部415c的直线上。这样地配置的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用于测量伴随着搅拌部件414的旋转,调色剂的剂面发生变化时的光的透过时间的比例,检测搅拌区域R中的调色剂面的高度。
在搅拌区域R的下方配置有进行显影剂的供给及回收的供给辊413,该供给辊413与显影辊411接触。供给辊413是由弹性发泡体构成的弹性辊,在显影辊411和供给辊413的接触点处,相对于显影辊411逆向旋转。
调色剂在搅拌区域R中被搅拌部件414充分搅拌后,由于主要由重力产生的移动而通过开口部416c,由供给辊413输送而供给到显影辊411。
在显影容器416上设有用于限制显影剂的层厚的作为限制部件的板412,该板对显影辊411进行加压。板412是弹性限制部件,该板412在板弹簧状的金属板412b上,在显影辊411接触面侧表面上设有绝缘层412a。载持在显影辊411上的调色剂由板412限制其厚度,并且被涂敷在显影辊411上从而在显影辊411上形成调色剂薄层。另外,由这时的显影辊411的表面与板412表面的摩擦对调色剂施加供显影用的充分的电荷。
之后,显影辊411上的调色剂薄层随着显影辊411的旋转而被输送到感光鼓110和显影辊411相接触的显影区域(显影压接部)。然后,调色剂在与感光鼓110接触的状态下被供于显影。即,为了在感光鼓110和显影辊411之间形成显影电场,连接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电源(未图示)。其结果,在显影电场的作用下,显影辊411上的调色剂转移到感光鼓110上,对应于感光鼓110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像,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
涂敷在显影辊411上的向显影压接部载持运送的调色剂中的、没有用于显影的、在通过显影压接部后还载持在显影辊411上的调色剂,由于供给辊413的摩擦而被从显影辊411上剥落。之后,被剥落的调色剂的一部分与新供给到供给辊413上的调色剂一起由供给辊413供往显影辊411上,剩余的被返回到显影容器416内。
在本实施例中,供给辊413兼有对显影辊供给显影剂及回收显影剂的两个功能,但本实施例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分别设置显影剂供给机构和显影剂回收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感光鼓速度)是150mm/sec,与此相对应的显影辊411的周向速度是225mm/sec。
显影装置410构成为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X的主体装卸,当达到规定的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是以A4尺寸转印材料换算时印刷了3万张转印材料的时候)。
在各构成要素的配置中,搅拌部件414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即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位于供给辊的铅直方向上端α或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中的较高方(在本实施例中是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的上方。即,位置γ在位置α的上方且位置β的上方。
设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主体上控制机构C(参照图2)根据从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得到的调色剂面的高度信息来控制从调色剂料斗510的调色剂的补给,以便将调色剂的剂面高度保持在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的上方、且显影装置410的上面的容器壁δ的下方的规定范围中。具体地讲,控制机构以将调色面保持在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的上方且小于显影容器416的上面的容器壁高度δ的范围内的图中的γ’到δ’的一定范围中的方式控制从调色剂料斗510补给调色剂。在图3、图4、图8中省略了控制机构C的图示。
在此,作为控制机构,例如可以使用CPU或专用的电路。另外,显影装置410的上面的容器壁称为显影容器416的内壁中的位于最高处的内壁。
在调色剂料斗510内配置有搅拌部件514和补给辊513,搅拌部件514用于使调色剂料斗510内的调色剂松散,补给辊513用于将调色剂从调色剂料斗510供给到显影装置410。补给辊513根据基于显影装置410的信息的补给指令、即对应于检测机构415的检测结果,根据控制机构C的补给指令每规定驱动时间将一定量的调色剂补给到显影装置410。
以下,对调色剂量的检测及调色剂的补给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可以检测至少两个调色剂面高度(在本实施例中为图2所示的γ’、δ’)。
图像形成装置X的主体所具有的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以在由于图像形成动作而使调色剂的剂面高度发生变化、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检测到上述两个剂面高度中的低的高度γ’时发出调色剂补给指令,用一定速度驱动补给辊513,从调色剂料斗510开始每单位时间以确定的恒定补给量进行调色剂补给的方式进行控制。而且,还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以在由于来自调色剂料斗510的连续的调色剂的补给,当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检测到上述两个剂面高度中的高的高度δ’时,停止调色剂补给指令,从而停止补给辊513的驱动,停止从调色剂料斗补给调色剂的方式进行控制。
由此,显影容器416内的调色剂面的高度被控制成保持在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的上方且小于显影容器416的上面的容器壁高度δ的范围内的图中的γ’到δ’的一定范围中。
在本实施例中,γ’被设置在比搅拌构件414的可动范围的中心(旋转中心)Q高的位置,δ’被设置在比搅拌构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上端δ低的位置。
补给辊513配置在搅拌区域R的铅直上方,构成为使向显影装置补给的调色剂确实通过搅拌区域R。
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在显影装置410内的搅拌区域R中,调色面的高度被控制成,能够由搅拌部件414充分进行显影装置内调色剂与补给调色剂的混合搅拌的高度。
另外,供给到显影装置的新的调色剂在被充分混合搅拌后,由于搅拌区域R与供给辊413、板412的位置关系而借助图像形成带来的调色剂消耗和主要因重力产生的移动而缓慢地供给到供给辊413近旁。由此,被补给的调色剂不会在未与显影装置410内的调色剂充分混合的状态下被供给到显影辊411,可以防止产生浓度不匀、灰雾、调色剂块落下。
另外,调色剂面的高度由于被控制成不到达显影容器416的上面的容器壁,因此,不会由于补给过剩而在显影容器416内成为调色剂充满的状态,调色剂压力也不会上升。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调色剂压力的上升而促进调色剂劣化、调色剂泄漏、驱动转矩上升,防止产生由于调色剂压力上升而产生的调色剂涂层不均匀所引起的浓度不均匀等的问题。
使用本实施例的构成进行了显影装置的耐久寿命、即3万张耐久试验,没有产生补给调色剂的混合不良而带来的浓度不匀、灰雾、调色剂块脱落,可以保持良好的图像。
关于本发明的具有效果的各构成要素的铅直方向位置关系,除了下述式子(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配置,除了“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式子(3)”之外,如图3所示,在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与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的铅直方向的位置关系相反时,只要将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设定在相对于作为高的一方的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更上方即可。
这时,表示各构成要素的铅直方向位置关系的式子(4)成为:
“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式子(4)”。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含有搅拌区域R的搅拌室416b、与含有显影辊411和供给辊413的显影室416a隔着开口部416c和开口部416c周围的一部分分隔部被分开着时,将搅拌区域R配置在开口部416c的上方,再满足上述条件地进行设定也是有效的。
另外,如图4所示,含有搅拌区域R的搅拌室416b和含有显影辊411和供给辊413的显影室416a隔着开口部416c和开口部416c周围的一部分分隔部被分开着时,开口部416c被配置成,开口部416c的铅直方向上端κ位于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或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中的较低一方的下方,而且,将搅拌构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配置在开口部416c的铅直方向上端κ的上方。
通过这样地配置,被补给的调色剂在与显影装置410内的调色剂充分混合后,由于调色剂消耗和重力所引起的移动而缓慢地供给到显影室416a,使用于显影。因此,被补给的调色剂不会在未与显影装置410内的调色剂充分混合的状态下供给到显影辊,可以防止产生浓度不均匀、灰雾、调色剂块落下。
这时,表示各构成要素的铅直方向位置关系的式子(5)和式子(6)成为:
“开口部416c的铅直方向上端κ<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且开口部416c的铅直方向上端κ<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式子(5)”
“开口部416c的铅直方向上端κ<供给辊413的铅直方向上端α<板412与显影辊411的切点β、且开口部416c的铅直方向上端κ<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式子(6)”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调色剂剂面高度的规定范围γ’~δ’设定为搅拌部件414的可动中心(旋转中心)Q至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上端的范围,如果是作为“在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内不一定存在调色剂、且调色剂不与显影容器416的上面接触”的范围的“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且小于显影装置410的上面的容器壁的高度δ”内,则只要通过兼顾由搅拌部件414的形状、转速、外径等具有充分的搅拌效果的范围和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的调色剂面的检测精度等来适当地进行设定即可。
在使用进行旋转的搅拌机构414等时,上述规定范围可以是“相对于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高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高度的1/3的位置~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上端”的范围。更好是,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使上述规定范围是“搅拌部件414的可动中心Q~搅拌部件41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上端”的范围,可以有效地活用搅拌机构的搅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15采用的是光学方式的机构,但例如也可以使用图4所示的压电振动器传感器415d。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识别一定高度的调色剂面是否处于所述的规定范围内的检测机构,可以由例如使用应变仪、加压导电性片等的任意的检测元件、或用静电天线方式的检测机构等来代替。
补给辊513相对于搅拌区域R的位置也不只是本实施例那样的在搅拌区域R的铅直上方,只要是由显影容器416的壁等补给的调色剂被导至搅拌区域,并确实通过搅拌区域的构造,也可以偏移到斜上方等处。
【实施例2】
以下,对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1)显影装置构成为与感光鼓、带电辊、清洁单元构成一体,当达到规定的耐久寿命时,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更换的处理盒,(2)图像形成装置是将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这四色的处理盒排列成一列来形成图像的一字排列式全色图像形成装置,(3)调色剂料斗的补给辊可以改变每一定驱动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4)处理盒具有作为存储机构的存储器,等。
处理盒是将带电机构、显影装置、清洁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作为载持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体地集成化,从而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
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Y是全色激光打印机,配置有多重转印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各色调色剂像而形成全色调色剂像的第二像载持体、即中间转印体620。
另外,与实施例1同方式的显影装置420(Y、M、C、K)与感光鼓120、带电鼓220、清洁单元720一体地构成处理盒PC。处理盒PC具有规定的耐久寿命,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Y进行更换。图像形成装置Y具有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的分别收容了黄、品红、青、黑四色调色剂的四个处理盒PC(Y、M、C、K)(图6中表示出黑色处理盒)。
各处理盒PC(Y、M、C、K)内的感光鼓、显影辊、带电辊等的构成、动作等由于与实施例1相同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各颜色的处理盒PC(Y、M、C、K)分别具有作为存储机构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29(Y、M、C、K)。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在显影装置420(Y、M、C、K)上。
根据空间或处理盒的构成,也可以将存储器429设在显影剂补给机构上。另外,存储器429可以存储每单位时间补给调色剂的确定的恒定补给量的值。
形成在感光鼓120上的调色剂像作为彩色调色剂像按照黄、品红、青、黑处理盒PC(Y、M、C、K)的配置顺序多重转印在中间转印体620上。中间转印体620上的彩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由供纸辊920输送的转印材料上,接着由未图示的定影机构加热、加压而被定影,成为全色图像后被排出。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同样的调色剂料斗520(Y、M、C、K)可装卸地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调色剂料斗独立于显影装置地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
在调色剂料斗520内配置有用于松散调色剂料斗520内的调色剂的搅拌部件524、和用于从调色剂料斗520向显影装置420补给调色剂的补给辊523。而且,补给辊523根据来自控制机构的补给指令,将调色剂补给到显影装置420。
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料斗520作为可使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变化的机构,具有控制补给辊520的旋转速度使其可变的机构,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中,可以每单位时间以确定的恒定补给量将显影剂补给到显影装置。另外,根据后述的控制方法使“每单位时间调色剂补给量”变化,进行调色剂补给。
在存储器429内存储着作为处理盒初始状态的“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A”。图像形成装置Y当安装新的处理盒PC时,从存储器429读取该“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A”的值。然后,根据该值设定补给辊523的驱动转速,在图像形成工作中,向显影装置420一点点地补给相当于“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A”的调色剂。
以下,使用图8说明根据显影装置420内的搅拌区域R的调色剂量检测进行的调色剂的补给动作。
与实施例1相同,在显影装置420的显影容器426内可向箭头R4方向旋转地设有搅拌部件424。另外,在显影容器426内形成对显影容器426内的调色剂和从调色剂料斗520补给的调色剂进行搅拌的搅拌区域R。
显影装置420具有用于检测搅拌区域R的调色剂面的高度的、由发光部425a、透过窗425b、接受光部425c构成的使用光学方式的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测量伴随着搅拌部件424的旋转调色剂的剂面发生变化时的光的透过时间的比例,检测搅拌区域中的调色剂面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可检测至少两个剂面高度(在本实施例中为图8所示的γ”、δ”)。
图像形成装置Y的主体所具有的控制机构,在由于图像形成动作,调色剂的剂面高度发生变化、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检测到上述两个高度中的低的高度γ”,使从调色剂料斗520补给的每单位时间调色剂的补给量增加,即,将“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A”更换为“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B”,图像形成装置Y根据该更换的值使补给辊523的驱动转速增加。之后,图像形成装置Y在图像形成工作中向显影装置420一点点地补给相当于“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B”的调色剂。这时,“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的值是A<B,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B=A×5…式子(7)。
图像形成装置Y在将“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从A切换为B的同时,将处理盒PC的存储器429的存储内容更新为“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B”并对其进行存储。
另外,同样,图像形成装置Y的主体所具有的控制机构,在由于图像形成工作、调色剂的剂面高度产生变化、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检测到上述两个高度中的较高的高度δ”时,使从调色剂料斗520补给的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减少。即将“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A”更换为“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C”,图像形成装置Y根据该更换的值使补给辊523的驱动转速减少。之后,图像形成装置Y在图像形成工作中向显影装置420一点点地补给相当于“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C”的调色剂。这时,“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的值是A>C,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C=A×0.2…式子(8)。
图像形成装置Y在将“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从A切换为C的同时,将处理盒PC的存储器429的存储内容更新为“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C”并对其进行存储。
以后,在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检测到上述两个高度中的低的高度γ”时,将“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C”切换为“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B”,在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检测到上述两个高度中的高的高度δ”时,将“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B”切换为“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A”。然后,分别根据该值再设定补给辊523的驱动转速。一点点地将相当于图像形成工作中设定的“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装置420。
由此,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面的高度被控制成保持在从搅拌部件424的可动范围的铅直方向下端γ起、且小于显影容器426的上面容器壁的高度δ的范围内的图中的γ”~δ”的一定范围内。
另外,根据该这样的构成,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的同时,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即,实施例1是间歇地供给少量调色剂的构成,而实施例2的构成是在图像形成工作中经常补给极少量的调色剂,根据需要增加补给量的构成。因此,可以使平均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变少。由此,可以相对地将由搅拌部件进行的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和补给调色剂的混合搅拌时间取得较长,可以更加良好地进行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与补给调色剂的混合。因此,可以使图像形成中的像质提高。
另外,通过在设于处理盒PC中的作为存储机构的存储器429中存储根据显影装置420内的搅拌部件424近旁的调色剂面的高度改变的“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信息,即使在相对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替换某处理盒PC时,可以不用等待调色剂面的检测结果而立刻进行正确的补给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使补给辊523进行的补给量可变的调色剂面检测机构425检测的调色剂面的高度设定为两级,但当进行由于调色剂面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等设定多级,调色剂面的高度越变高,越依次小地设定补给量,当调色剂面的高度越变低时越依次较多地设定补给量的多阶段控制时,也可以更加稳定更有效地控制相对于搅拌构件的调色剂面的高度。
另外,在由于图像形成工作显影剂的剂面高度变化、调色剂面检测机构检测到多个高度中的最高高度时,停止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补给显影剂,在上述剂面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高高度以外的高度时,可以在开始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补给显影剂。
另外,在由于图像形成工作,显影剂的剂面高度变化、调色剂面检测机构检测到多个高度中的最低高度时,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通知机构通知调色剂料斗异常、或调色剂料斗内没有调色剂的情况,从而可以催促更换处理盒和显影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使“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可变的控制方法是通过使补给辊523的驱动转速变化来进行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进行具有多个补给部件,使工作的补给部件的数量可变的补给面积控制,进行精细地对补给辊进行On/Off控制,使其On时间与Off时间的比例可变的补给时间控制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盒中设有用于存储“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信息的机构,但在是不与感光体一起而是可单独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更换地构成的显影装置自身的显影单元时,也可以将存储机构设在显影单元上。
另外,如实施例1那样,在“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不变化的情况等下,也可以将存储机构设在调色剂料斗上使其存储“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这样,即使由于补给机构的补给能力的制造误差或调色剂变更等而使得最适当补给量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存储机构的存储内容进行补正,可以进行正确的调色剂补给。
另外,如果存储在存储机构中的内容也是与“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补给量”相关联的信息,则可适当地选择调色剂量本身、补给机构的转速、旋转On/Off的时间比例、多个搅拌机构的驱动转速、补给口的开口面积等。
通过采用以上那样的构成,在从调色剂料斗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时,被补给的调色剂也可以与劣化的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充分混合。然后,由于调色剂消耗和重量引起的移动将调色剂缓慢地供给到供给辊和显影辊和板近旁,用于显影。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在补给调色剂未被充分混合的状态下供给到显影辊近旁而产生的补给时的浓度不均匀、灰雾、调色剂块落下。
另外,由于以使调色剂面不触及到显影容器上面的容器壁上的方式控制调色剂面的高度,因此,也不会由于补给过剩而成为使显影容器内充满调色剂的状态,从而不会使调色剂压力上升,也可以防止由此引起的调色剂劣化的促进、调色剂泄漏、调色剂涂层不均匀所引起的浓度不均匀、驱动转矩上升等问题。另外,而且,可以提供小型且廉价的具有上述效果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5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持体;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载持体,该显影剂载持体载持显影剂,用显影剂对形成在上述像载持体上的静电像进行显影;显影剂供给机构,该显影剂供给机构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接触,向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供给显影剂;显影剂限制机构,该显影剂限制机构用于限制载持在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上的显影剂的量;
显影剂补给机构,该显剂补给机构用于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其中,上述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搅拌机构,该显影剂搅拌机构用于对由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补给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并供往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
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下端设置成,位于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上端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位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与上述显影剂限制机构的接触部的铅直方向上方,
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以便使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近旁的显影剂面高度保持在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下端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上述显影装置的上面的壁的铅直方向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具有用于检测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近旁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的检测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室,该显影室设有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及上述显影剂限制机构;搅拌室,该搅拌室设有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开口部,该开口部设在上述显影室与上述搅拌室之间,
上述搅拌室夹着上述开口部设在上述显影室的铅直方向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设置成,与和铅直方向正交的面交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能以第一高度和比该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检测到上述第一高度时,开始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以规定的显影剂补给量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在检测到上述第二高度时,停止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使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变化,
上述检测机构能以第一高度和比该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检测到上述第一高度时,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增加,在检测到上述第二高度时,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减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使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变化,
上述检测机构能以多个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变高了时,对应于上述被检测到的高度,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减少,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变低了时,对应于上述被检测到的高度,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增加。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能以多个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高的高度时,停止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高的高度之外的高度时,再开始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能以多个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知机构,该通知机构在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低的高度时,通知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异常或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没有显影剂。
10.如权利要求5~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在图像形成工作中,每单位时间以规定显影剂补给量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存储关于上述规定的显影剂补给量的信息的存储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机构将关于上述规定的显影剂补给量的信息更新为与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对应的新的显影剂补给量的信息并将其存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机构设在上述显影装置上,上述显影装置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机构设在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上,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控制机构保持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铅直方向上处于相对于上述显影搅拌机构的下端高出从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上端到下端的高度的1/3的位置~上述显影搅拌机构的可动范围的上端的范围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控制机构保持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上述显影搅拌机构的可动范围的中心~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上端的范围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可与上述像载持体接触地设置着。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可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具有周向速度差地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地设置着。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与上述像载持体一起设置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处理盒上。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地设置着。
22.如权利要求1~9、15~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是单成分显影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成分显影剂其形状系数SF-1是100~140,其形状系数SF-2是100~120。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成分显影剂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聚合方法制作。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成分显影剂是非磁性的。
2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持体;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载持体,该显影剂载持体载持显影剂,用显影剂对形成在上述像载持体上的静电像进行显影;显影剂供给机构,该显影剂供给机构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接触,向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供给显影剂;显影剂限制机构,该显影剂限制机构用于限制载持在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上的显影剂的量;
显影剂补给机构,该显剂补给机构用于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其中,上述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搅拌机构、显影室、搅拌室和开口部,该显影剂搅拌机构用于对由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补给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并供往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上述显影室设有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及上述显影剂限制机构,上述搅拌室设有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上述开口部设在上述显影室与上述搅拌室之间,
上述开口部的上端设置成,处于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上端的铅直方向下方、且上述显影剂载持体与上述显影剂限制机构的接触部的铅直方向下方,
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下端设置成,位于上述开口部的上端的铅直方向上方
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以便使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近旁的显影剂面高度保持在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下端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上述显影剂装置的上面的壁的铅直方向下方。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具有用于检测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近旁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的检测机构。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室设置夹着上述开口部设置在上述显影室的铅直方向上方。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设置成与和铅直方向正交的面交叉。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能以第一高度和比该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检测到上述第一高度时,开始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以规定的显影剂补给量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在检测到上述第二高度时,停止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使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变化,
上述检测机构能以第一高度和比该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检测到上述第一高度时,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增加,在检测到上述第二高度时,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减少。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使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变化,
上述检测机构能以多个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变高了时,对应于上述被检测到的高度,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减少,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变低了时,对应于上述被检测到的高度,使上述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补给量增加。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能以多个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高的高度时,停止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当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高的高度之外的高度时,再开始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能以多个高度检测上述显影剂面高度,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知机构,该通知机构在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上述多个高度中的最低的高度时,通知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异常或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没有显影剂。
35.如权利要求30~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在图像形成工作中,每单位时间以规定显影剂补给量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存储关于上述规定的显影剂补给量的信息的存储机构。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机构将关于上述规定的显影剂补给量的信息更新为与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对应的新的显影剂补给量的信息并将其存储。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机构设在上述显影装置上,上述显影装置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机构设在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上,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
4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控制机构保持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铅直方向上处于相对于上述显影搅拌机构的下端高出从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上端到下端的高度的1/3的位置~上述显影搅拌机构的可动范围的上端的范围中。
4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控制机构保持的上述显影剂面高度,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上述显影搅拌机构的可动范围的中心~上述显影剂搅拌机构的上端的范围中。
4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可与上述像载持体接触地设置着。
4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供给机构可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有周向速度差地移动。
4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地设置着。
45.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与上述像载持体一起设置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处理盒上。
46.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补给机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地设置着。
47.如权利要求26~34、40~46中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是单成分显影剂。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成分显影剂其形状系数SF-1是100~140,其形状系数SF-2是100~120。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成分显影剂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聚合方法制作。
50.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成分显影剂是非磁性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86311A JP4798946B2 (ja) | 2003-11-17 | 2003-11-17 |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386311/2003 | 2003-11-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9434A true CN1619434A (zh) | 2005-05-25 |
CN100390677C CN100390677C (zh) | 2008-05-28 |
Family
ID=3461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9121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677C (zh) | 2003-11-17 | 2004-11-17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83916B2 (zh) |
EP (1) | EP1577714B1 (zh) |
JP (1) | JP4798946B2 (zh) |
KR (1) | KR100729310B1 (zh) |
CN (1) | CN100390677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4418A (zh) * | 2009-08-26 | 2011-04-06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02654741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装置 |
CN105278284A (zh) * | 2014-06-09 | 2016-01-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用于其的调色剂盒和用于其的成像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03702A (ja) * | 2003-06-09 | 2005-01-0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DE10328600A1 (de) * | 2003-06-25 | 2005-01-20 |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ördern von Tonermaterial vorzugsweise in einem elektrofotografischen Drucker oder Kopierer |
JP4785417B2 (ja) * | 2004-05-25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4624B2 (ja) * | 2004-11-12 | 2011-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979006B2 (en) * | 2005-02-28 | 2011-07-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ovable cartridge |
JP4974511B2 (ja) * | 2005-11-15 | 2012-07-11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89155B2 (ja) * | 2006-12-12 | 2012-1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5124184B2 (ja) * | 2007-06-29 | 2013-01-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7881623B2 (en) * | 2007-08-29 | 2011-02-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er supply control |
JP5038086B2 (ja) * | 2007-10-11 | 2012-10-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現像方法 |
JP5335543B2 (ja) * | 2008-06-20 | 2013-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60938B2 (ja) * | 2010-06-17 | 2014-07-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装置 |
JP5605694B2 (ja) * | 2010-08-03 | 2014-10-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188904B2 (en) | 2013-01-30 | 2015-11-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Toner supply regulation |
JP6066304B2 (ja) * | 2013-03-05 | 2017-0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666576B2 (en) | 2014-11-13 | 2017-05-30 | Mediatek Inc.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device |
JP6269460B2 (ja) * | 2014-12-10 | 2018-01-3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804549B2 (en) | 2015-06-16 | 2017-10-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7083559A (ja) * | 2015-10-26 | 2017-05-18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2191348B1 (ko) | 2015-12-23 | 2020-12-15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KR102297997B1 (ko) * | 2016-12-28 | 2021-09-06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현상 카트리지, 이를 포함하는 현상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
US10719031B1 (en) * | 2019-09-10 | 2020-07-21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7528459B2 (ja) | 2020-02-14 | 2024-08-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8675A (ja) * | 1983-07-27 | 1985-02-13 | Sharp Corp | 現像剤濃度制御装置 |
JPS60142368A (ja) * | 1983-12-29 | 1985-07-27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 |
KR910014759A (ko) * | 1990-01-05 | 1991-08-31 | 정용문 | 복사기의 토너보급 제어방법 |
JP3005269B2 (ja) | 1990-09-18 | 2000-01-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KR940012076A (ko) * | 1992-11-27 | 1994-06-22 | 정용문 | 전자사진 현상 방식을 이용한 기기의 현상장치 |
JP3347476B2 (ja) * | 1993-06-30 | 2002-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
JPH07219348A (ja) * | 1993-12-07 | 1995-08-18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装置 |
JP3216062B2 (ja) | 1994-06-21 | 2001-10-09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現像剤攪拌搬送装置 |
JPH08286515A (ja) * | 1995-04-13 | 1996-11-01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 |
KR100197472B1 (ko) * | 1995-04-20 | 1999-06-15 | 이토가 미찌야 | 화상형성장치용 현상장치 |
JPH0980894A (ja) | 1995-09-18 | 1997-03-2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236978A (ja) | 1996-02-29 | 1997-09-09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この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剤補給方法 |
KR0185093B1 (ko) * | 1996-06-03 | 1999-04-15 | 유기범 | 토너잔량 표시방법 및 장치 |
JPH1020640A (ja) | 1996-07-03 | 1998-01-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現像装置 |
KR100202410B1 (ko) * | 1996-08-24 | 1999-06-15 | 윤종용 | 에지테이터 구동방법 |
JPH10198173A (ja) | 1997-01-14 | 1998-07-31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10239976A (ja) * | 1997-02-25 | 1998-09-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一成分現像装置 |
JPH11160988A (ja) | 1997-11-28 | 1999-06-18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84147A (ja) * | 1997-12-24 | 1999-07-09 | Canon Inc | 一成分現像剤及び該現像剤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311899A (ja) * | 1998-04-30 | 1999-11-09 | Mita Ind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497382B2 (ja) | 1998-07-09 | 2004-02-16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55468A (ja) * | 1998-11-18 | 2000-06-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242080A (ja) * | 1999-02-17 | 2000-09-08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0347488A (ja) * | 1999-04-02 | 2000-12-15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330380A (ja) * | 1999-05-24 | 2000-11-30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用マグネットローラ |
US6381431B1 (en) * | 1999-07-29 | 2002-04-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har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gnetic brush with local anti-contamination feature |
US6415125B1 (en) * | 1999-09-20 | 2002-07-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featuring an area where a partly exposed developer agitating member and conveying member are disposed |
JP4289735B2 (ja) * | 1999-09-20 | 2009-07-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6470163B1 (en) | 1999-10-27 | 2002-10-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tirring member, assembly method and recyc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JP2001255724A (ja) * | 2000-01-07 | 2001-09-21 | Canon Inc | 使用履歴解析方法、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供給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40776A (ja) | 2000-07-21 | 2002-02-06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82520A (ja) | 2000-09-08 | 2002-03-22 | Seiko Epson Corp | 現像器 |
JP2002108089A (ja) * | 2000-09-29 | 2002-04-10 | Oki Data Corp | 現像装置 |
JP2002229297A (ja) * | 2001-01-31 | 2002-08-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2002229313A (ja) | 2001-02-01 | 2002-08-14 | Canon Inc | 現像剤撹拌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208008A (ja) * | 2002-01-11 | 2003-07-25 | Murata Mach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5017478A (ja) * | 2003-06-24 | 2005-01-20 | Oki Data Corp |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3
- 2003-11-17 JP JP2003386311A patent/JP479894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11-16 EP EP04027218.9A patent/EP157771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1-16 US US10/988,703 patent/US75839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1-16 KR KR1020040093371A patent/KR10072931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11-17 CN CNB2004100912102A patent/CN10039067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4418A (zh) * | 2009-08-26 | 2011-04-06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US8346137B2 (en) | 2009-08-26 | 2013-01-01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
CN102004418B (zh) * | 2009-08-26 | 2013-03-0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02654741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装置 |
US8761642B2 (en) | 2011-03-01 | 2014-06-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vibrating light transmitting members |
CN102654741B (zh) * | 2011-03-01 | 2015-09-23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装置 |
CN105278284A (zh) * | 2014-06-09 | 2016-01-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用于其的调色剂盒和用于其的成像盒 |
CN105278284B (zh) * | 2014-06-09 | 2020-04-28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用于其的调色剂盒和用于其的成像盒 |
CN111090226A (zh) * | 2014-06-09 | 2020-05-01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用于其的调色剂盒和用于其的成像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50047477A (ko) | 2005-05-20 |
JP2005148446A (ja) | 2005-06-09 |
EP1577714A1 (en) | 2005-09-21 |
CN100390677C (zh) | 2008-05-28 |
US7583916B2 (en) | 2009-09-01 |
JP4798946B2 (ja) | 2011-10-19 |
US20050117920A1 (en) | 2005-06-02 |
KR100729310B1 (ko) | 2007-06-19 |
EP1577714B1 (en) | 2017-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1943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54891C (zh) |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01055453A (zh)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40761A (zh) | 显影装置 | |
CN171308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70030A (zh) |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 |
CN101042557A (zh) | 色粉补给方法、色粉补给装置、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0139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75110A (zh) |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7362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
CN1570776A (zh) | 成像装置 | |
CN101078899A (zh) | 调色剂容器及调色剂填充方法 | |
CN175286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22881C (zh) | 电摄影成像装置 | |
CN1854934A (zh) |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CN101051210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288510C (zh) | 图像形成装置、盒式组件及存储介质 | |
CN2852203Y (zh) |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 |
CN100345062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
CN194076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具有的显影剂盒 | |
CN1627199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墨粉供给方法 | |
CN2738279Y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仪器 | |
CN1455303A (zh) | 成像装置 | |
CN149393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847994A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