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3970A -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03970A CN1603970A CNA2004100046444A CN200410004644A CN1603970A CN 1603970 A CN1603970 A CN 1603970A CN A2004100046444 A CNA2004100046444 A CN A2004100046444A CN 200410004644 A CN200410004644 A CN 200410004644A CN 1603970 A CN1603970 A CN 16039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guide
- image forming
- conveying device
- form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5/00—Overturn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10—Modular constructions, e.g.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or profi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使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使安装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当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部的定影单元95中安装双面单元98时,在内侧导轨132和上部内侧导轨134之间的开放部分中配置定影单元95的外面导轨142。即,把该1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拆下来,将双面单元98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上部,从而,将定影装置95的外面导轨142配置在内侧导轨132和上部内侧导轨134之间,构成反转传送路径1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纸张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具有图像形成部和向该图像形成部传送纸张的纸张传送部,这些图像形成部和纸张传送部是容纳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纸张的双面形成图像,反转在表面上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再次将纸张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在里面形成图像。
以前,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公知的装置是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安装纸张反转装置,使纸张反转后进行双面打印(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9912号公报
但是,如果在纸张传送装置内形成纸张传送路径,就不能使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而且,如果在纸张传送装置内形成纸张传送路径,则在将纸张传送装置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周围时,不能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具有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中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该壳体中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该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中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要安装它的壳体中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中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和安装在上述壳体中的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是反转纸张的双面单元。
前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是提供纸张的供纸单元。
前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中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壳体引导纸张的纸张引导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有壳体,上述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上述壳体中安装纸张传送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和安装在上述壳体中的纸张传送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壳体至少容纳使碳粉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装置。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具有纸张排出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还具有反转及排出纸张的纸张反转排出装置,上述纸张反转排出装置比上述纸张排出装置离上述定影装置还远。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纸张反转排出装置通过比上述纸张排出装置还强的压力夹持纸张。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纸张传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壳体引导纸张的纸张引导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方法,是具有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部的定影单元中安装双面单元的工序的装配方法,其具有:将盖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拆卸下来的工序;将上述双面单元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工序;在设在上述双面单元中的内侧导轨和上部内侧导轨之间配置定影单元的外面导轨,构成反转传送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用于引导纸张的第一导向部;盖部,覆盖上述壳体的露出部分;
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用于引导纸张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安装在拆下上述盖部后的部分中。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一部分露到上述壳体外部的部分位于定影装置附近。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一导向部是上述定影单元的外面导向部。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导向部是设在上述双面单元中的内侧导轨,通过上述定影单元的外面导向部和上述内侧导轨夹持纸张,构成纸张的反转传送路径的一部分。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上述壳体下部设置容纳纸张的供纸盒,设置用于从上述供纸盒向上述定影装置提供纸张的传送路径。
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壳体上部设置上述定影装置,在上述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中设置用于使用纸反转的分支,与上述反转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该壳体中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该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在壳体中安装的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中,即使不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但通过在壳体中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而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可以使纸张传送装置的壳体和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要安装它的壳体中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即使在壳体中没有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但通过在壳体中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来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可以使纸张传送装置的壳体和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中的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所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即使壳体和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不分别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但是通过在壳体中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可使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而且,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最好是反转纸张的双面单元。而且,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最好是提供纸张的供纸单元。因此,可以使安装在壳体中的双面单元或供纸单元小型化。
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最好具有从上述壳体引导纸张的纸张引导装置。因此,即使在壳体中没有设置纸张引导装置,但通过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可以将纸张从壳体引导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中,可以使壳体小型化。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在该壳体中安装纸张传送装置,该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在安装在壳体中的纸张传送装置中,即使不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但通过在壳体中安装纸张传送装置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中的纸张传送装置,该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壳体和纸张传送装置即使不分别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但通过在壳体中安装纸张传送装置构成纸张传送路径,因此,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上述壳体最好容纳定影装置,至少使碳粉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因此,即使在定影装置附近设置纸张传送装置,也能使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
上述壳体还具有纸张排出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还具有进行纸张的反转和排除的纸张反转排出装置,上述纸张反转排出装置最好比上述纸张排出装置离上述定影装置还远。因此,在碳粉图像固化并牢固地定影在纸张上之前,防止由于纸张反转排出装置使碳粉图像带伤,并且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上述纸张反转排出装置最好通过比上述纸张排出装置强的压力夹持纸张。因此,在不需要反转纸张的纸张排出装置中,不需要设置用于使纸张反转的机构,因此,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上述纸张传送装置最好具有从上述壳体引导纸张的纸张引导装置。因此,即使在壳体中不设置纸张引导装置,但可以通过安装纸张传送装置将纸张从壳体引导到纸张传送装置中,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纸张传送装置小型化。可以使安装了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其可以使纸张传送装置及安装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名称)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了双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的双面单元外面侧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的双面单元内面侧的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的双面单元的双面单元开闭部打开后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的双面单元的单元盖和双面单元开闭部打开后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的双面单元的侧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的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供纸单元的方法的侧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了供纸单元的状态的侧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 12:图像形成装置本体 13:盖
14:通过口 15:转动支点 16:开闭盖
18:供纸单元 20:供纸单元本体 22:供纸盒
24:送纸辊 26:延迟辊 28:传送路径
30:排纸口 32:阻挡辊 34:排纸辊
36:排纸部 38:旋转显像器 40:显像器本体
42a~42d:旋转显像器 44:旋转显像器中心 46a~46d:显像辊
48a~48d:弹性体 50:图像承载体 52:带电装置
54:图像承载体清洁器 56:清洁刀片 58:碳粉回收瓶
60:曝光装置 62:中间转印装置 64:中间转印体
66:一次转印辊 68:镶边辊 70:抛光辊
72:二次转印支承辊 74:刮刀支承辊 76:刷子支承辊
78:感应器 80:二次转印辊
82:中间转印体清洁器 84:刮刀 86:刷式辊
88:碳粉回收瓶 90:定影装置 92:加热辊
94:加压辊 95:定影单元 96:成像单元
98:双面单元 100:图像形成装置 102:双面单元本体
104:单元盖 106:反转辊 108:反转用电动机
110:反转传送路径 112:传送路径切换板 114、116:传送辊
118:传送电动机 120:双面单元开闭部 122:外面侧导向部
124:内侧导向部 126:外侧导轨 128:下部外侧导轨
130:上部外侧导轨 132:内侧导轨 134:上部内侧导轨
136a~136d:齿轮 138:定影装置容纳部 140:排纸辊容纳部
142:外面导轨 144:切换板用孔部 146:转动支点
148:传送部 150:转动支点 152:手动托盘
154:拾取辊 156:里侧盖 158:带清洁器支承辊
160:带清洁器辊 162:刮刀 164:电源部
166:控制部 168、170:供纸单元 172:拾取辊
174:单元传送导向部 176:单元导轨
178a、178b、180a、180b:传送辊
182、184、190:纸张通过口
184:拾取辊 192:纸张传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主要包括: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貌。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上部设置自由装卸的盖13,同时,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里侧(图1的右侧面)下面设置使纸张通过的通过口14。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上部设置以转动支点15为中心的自由转动的开闭盖16,同时,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下部配置例如1段供纸单元18。
供纸单元18具有供纸单元本体20和供纸盒22。在供纸盒22的底端附近的上部配置由供纸盒22提供纸张的送纸辊24和对提供的纸张一张一张进行处理的延迟辊26。
传送路径28是从送纸辊24到排纸口30的纸张通路,传送路径28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里侧(图1的右侧面)附近,从供纸单元18到后述的定影装置90大致垂直地形成。在传送路径28的定影装置90的上游侧配置后述的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的上游侧配置阻挡辊32。而且,在传送路径28的排纸口30附近配置排纸辊34。
因此,通过送纸辊24从供纸单元18的供纸盒22送出的纸张由延迟辊26一张一张处理,仅将最上部的纸张导入传送路径28,通过阻挡辊32临时停止,根据定时,在后述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通过后转印碳粉图像,被转印的碳粉图像由定影装置90定影,通过排纸辊34从排纸口30向设在开闭盖16上部的排纸部36排出。排纸部36倾斜,排纸口部分低,向正面方向(图1的左向)缓缓升高。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中例如在大致中央部位配置旋转显像器38。旋转显像器38具有显像器42a~42d,在显像器本体40内分别形成黄(Yellow)、品红(Magenta)、青(Cyan)和黑(Black)等四色的碳粉图像,以旋转显像器中心44为中心左向(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像器42a~42d分别具有显像辊46a~46d,例如通过线簧等弹性体48a~48d向显像器本体40的法线方向按压。
配置成例如由感光体组成的图像承载体50靠接旋转显像器38,显像辊46a~46d在靠接图像承载体50的状态下,各个显像辊46a~46d的一部分外周在半径方向上从显像器本体40的外周突出例如2mm。在各个显像辊46a~46d的两端设置成:直径比显像辊46a~46d的直径稍大一点儿的跟踪辊(未图示)和显像辊46a~46d同轴旋转。即,显像器42a~42d的显像辊46a~46d以旋转显像器中心44为中心,分别以90°的间隔配置在显像器本体40的外周,显像辊46a~46d的跟踪辊靠接设在图像承载体50两端的凸缘(未图示),在显像辊46a~46d和图像承载体50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通过各自颜色的碳粉显像图像承载体50上的潜像。
在图像承载体50的下方设置使图像承载体50一律带电的例如由带电辊组成的带电装置52。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在图像承载体50的旋转方向的带电装置52的上游侧靠接图像承载体50。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例如由清洁刀片56和碳粉回收瓶58构成,清洁刀片56刮取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碳粉,碳粉回收瓶58回收清洁刀片56刮取的碳粉。
碳粉回收瓶58的背面侧(图1的右侧)例如形成肋等,作成曲面来构成传送路径28,以便滑动地传送纸张。
在旋转显像器38的下方配置曝光装置60,通过激光等光线在通过带电装置52带电的图像承载体50上写入潜像。在旋转显像器38的上方设置中间转印装置62,在一次转印位置上一次转印通过旋转显像器38可视化的碳粉图像,传送至后述的二次转印位置。
中间转印装置62例如由中间传送带等中间转印体64、一次转印辊66、镶边辊68、抛光辊70、二次转印支承辊72、刮刀支承辊74和刷子支承辊76构成。中间转印体64例如具有弹性,拉伸成大致扁平状,使得在旋转显像器38的上方具有长边和短边。中间转印体64具有图像承载体搭接区域,在中间转印体64的长边下方配置在一次转印辊66上游的镶边辊68和配置在一次转印辊66下游的抛光辊70之间以纸卷状靠接图像承载体50,在图像承载体50上仅卷预定范围,从动于图像承载体50的旋转。这样,中间转印体64通过一次转印辊66将图像承载体50上的碳粉图像按黄、品红、青、黑的顺序重合后一次转印,向后述二次转印辊80传送一次转印后的碳粉图像。
镶边辊68和抛光辊70与图像承载体50分离。
而且,通过抛光辊7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在中间转印体64的里侧(图1的右侧面)形成平面部(短边),该平面部作为二次转印部面向传送路径28。
在二次转印部中,配置抛光辊70,使得中间转印体64和传送路径28之间例如成12°角。
刮刀支承辊74辅助后述的刮刀84刮取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刷子支承辊76辅助刷式辊刮取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
例如反射型感光器等感应器78通过固定在通过口14的里面(内侧)设置在中间转印体64的长边上方。感应器78读取中间转印体64上形成的碳粉碎片,检测中间转印体64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同时,检测碳粉浓度。
通过夹持传送路径28,二次转印辊80和中间转印装置62的二次转印支承辊72对峙。即,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为二次转印部的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辊80通过二次转印支承辊72的辅助在二次转印位置上把在中间转印体64上一次转印的碳粉图像二次转印在纸张上。这里,二次转印辊80在中间转印体64旋转3次期间即传送黄、品红、青等三色碳粉图像期间从中间转印体64分离,当转印黑色碳粉图像时,靠接中间转印体64。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产生规定电位差,例如在使二次转印辊80变成高压的情况下,二次转印支承辊72接地(GND)等。
中间转印体清洁器82靠接中间转印装置62的反二次转印位置侧。中间转印体清洁器82由刮取例如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进行清洁的刮刀84、通过刮刀84进一步刮取清洁后残留的碳粉的刷式辊86、回收通过刮刀84和刷式辊86刮取的碳粉的碳粉回收瓶88构成。刮刀84例如由不锈钢薄板构成,施加规定电压。刷式辊86例如由经过导电性处理的丙烯等刷子组成。中间转印体64传送碳粉图像期间,刮刀84和刷式辊86与中间转印体64分离,通过规定的定时使它们变成一体,靠接中间转印体64。
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方配置定影装置90。定影装置90具有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将二次转印在纸张上的碳粉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向排纸辊34传送。定影单元95是将定影装置90和排纸辊34一体化的单元。当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拆卸下盖13时,露出定影单元95的里侧面(图1中的右侧面)。
成像单元96是将中间转印装置62、图像承载体50、带电装置52、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82一体化的单元。成像单元96配置在开闭盖16的排纸部36的正下方,例如,中间转印装置62配置在旋转显像器38和定影装置90之间,通过打开开闭盖16来装卸。
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安装了双面单元98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双面单元98具有双面单元本体102、在双面单元本体102的上部自由装卸的单元盖104,通过把盖1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拆卸下来,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正面侧上部。
在双面单元本体102中,例如在上部正面侧(图2的左侧)设置反转辊106。反转辊106配置成在排纸辊34的上方向正面侧突出。即,反转辊106配置在比排纸辊34离定影装置90还远的位置上。反转辊106通过比排纸辊34强的压力夹持纸张,通过反转用电动机108经后述齿轮136a~136d正转和逆转。反转传送路径110是从反转辊106经通过口14到阻挡辊32的纸张通路,反转传送路径110具有形成在定影单元95上方的部分和大致垂直地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0正面侧外部的部分。在反转传送路径110中,在排纸辊34的附近设置传送路径切换板112。传送路径切换板112通过进行切换把由定影装置90定影碳粉图像的纸张导向排纸辊34或反转辊106。在反转传送路径110的传送路径切换板112的下游侧配置传送辊114、116。传送电动机118和反转辊106分别驱动传送辊114、116。
因此,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通过传送路径切换板112导向反转辊106侧的纸张在纸张的后端从定影装置90送出之前,通过反转辊106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侧送出,当纸张的后端从定影装置90送出时,反转反转辊106,向传送辊114引导。导入传送辊114的纸张通过传送辊116和通过口14再次返回阻挡辊32。纸张被阻挡辊32临时停止,根据定时,转印碳粉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定影转印的碳粉图像,导入传送路径切换板112中,通过反转辊106向设在开闭盖16上部的排纸部36排出。
这样,通过安装可选的双面单元98,图像形成装置10构成可以进行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在向排纸部36排出纸张时,传送路径切换板112进行切换,也可以使得从排纸辊34或反转辊106排出纸张。
接着,详细描述双面单元98。
图3是双面单元98外面侧的透视图。双面单元98具有上述的双面单元本体102,在双面单元本体102的上部设置可自由装卸的单元盖104。在双面单元本体102的外面(图3)设置双面单元开闭部120,开闭反转传送路径110的垂直部分。图4是双面单元98内面(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相对的安装面)侧的透视图。在双面单元98的内面侧露出后述的上部外侧导轨130。
图5至图7中,示出了双面单元98的反转传送路径110周边的构成。反转传送路径110具有在双面单元98的外面侧引导纸张的外面侧导向部122和在双面单元98的内面侧引导纸张的内侧导向部124。外面侧导向部122由设在双面单元开闭部120中的例如肋状的外侧导轨126、设在双面单元本体102中的例如肋状的下部外侧导轨128、以及可自由装卸地设在单元导轨104下方的例如肋状的上部外侧导轨130构成。内侧导向部124与外侧导轨126以及下部外侧导轨128大致相对,由设在双面单元本体102中的内侧导轨132及在反转辊106附近从下方引导纸张的上部内侧导轨134构成。
传送辊114、116在外侧导轨126和内侧导轨132之间传送纸张。如图6所示,反转辊106例如设在4个位置上,经配置在双面单元本体102上方的齿轮136a~136d,通过反转用电动机108进行正转和逆转。
如图4所示,双面单元98的上部外侧导轨130的下面向反转传送路径110露出。即,在双面单元98的上部下面,在内侧导轨132和上部内侧导轨134之间被开放。
图8示出了定影单元95的外形的透视图。定影单元95具有容纳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等的定影装置容纳部138以及容纳排纸辊34的排纸辊容纳部140。在定影单元95的上面设置例如肋状的外面导轨142,在定影装置容纳部138和排纸辊容纳部140之间设置插入双面单元98的传送路径切换板112的切换板用孔部144。
当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部的定影单元95中安装双面单元98时,在内侧导轨132和上部内侧导轨134之间被开放的部分配置定影单元95的外面导轨142。即,通过将盖13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拆卸下来,将双面单元98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上部,在内侧导轨132和上部内侧导轨134之间配置定影单元95的外面导轨142,构成反转传送路径110(参考图2、图6、图7)。
接着,说明安装了双面单元98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作用。
当发送图像形成信号时,通过带电装置52使图像承载体50一律带电,根据图像信号,光线从曝光装置60向带电的图像承载体50射出。从曝光装置60射出的光线使图像承载体50的表面曝光,形成潜像。由曝光装置60形成的图像承载体50的潜像通过旋转显像器38显像黄、品红、青、黑色的碳粉图像,重合在中间转印体54上一次转印。在一次转印中,通过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刮取、回收图像承载体50上残留的废弃碳粉。
另一方面,根据供纸信号等,通过送纸辊24送出容纳在供纸盒22中的纸张,经延迟辊26处理后导入传送路径28中,通过阻挡辊32一次停止,根据定时,导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当纸张导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时,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二次转印在纸张上。在二次转印后,通过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刮取、回收中间转印体64上残留的废弃碳粉。
转印了碳粉的纸张导入定影装置90中,通过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引起的热压力定影碳粉图像。碳粉图像定影后的纸张被导向传送路径切换板112,导入反转辊106。在导入反转辊106的纸张的后端从定影装置90送出之前,通过反转辊106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侧送出,当纸张的后端从定影装置90送出时,反转辊106反转,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110中,导向传送辊114。传送辊114、116向下方传送纸张,再次导入至阻挡辊32。导入阻挡辊32的纸张再次转印碳粉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引导到传送路径切换板112中,由反转辊106向排纸部36排出。
图像形成装置10在未安装双面单元98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34从排纸口30向排纸部36排出定影了碳粉图像的纸张。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9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貌。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实质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上部以转动支点146为中心设置自由转动的传送部148。在传送部148的反转动支点侧,以转动支点150为中心设置自由转动的手动托盘152。在手动托盘152的传送部148侧,配置从手动托盘152提供纸张的拾取辊154。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里侧(图9的右侧)下部设置装卸自由的里侧盖156,例如安装后述可选的供纸单元168、170。
传送路径28是从拾取辊154到排纸辊34的纸张通路,传送路径28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上部,从手动托盘152到定影装置90大致水平地形成。在传送路径28的定影装置90的上游侧配置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的上游侧配置阻挡辊32。
因此,通过拾取辊154从手动托盘152送出的纸张仅将最上部的纸张导入传送路径28,通过阻挡辊32被临时停止,根据定时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并转印碳粉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定影被转印的碳粉图像,向排纸部36排出。排纸部36是倾斜的,排纸口部分低,向正面方向(图9的左方)缓缓升高。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中例如大致中央下部配置旋转显像器38。图像承载体50配置成靠接旋转显像器38,在图像承载体50的里侧(图9的右侧)设置使图像承载体50一律带电的例如由带电辊组成的带电装置52。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在图像承载体50的旋转方向的带电装置52的上游侧靠接图像承载体50。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由清洁刀片56和碳粉回收瓶58构成,清洁刀片56刮取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碳粉,碳粉回收瓶58回收清洁刀片56刮取的碳粉。
碳粉回收瓶58的背面侧(图9的右侧)例如形成肋等,作成曲面来构成传送路径28,以便平滑地传送纸张。
在旋转显像器38的里侧(图9的右侧),在通过带电装置52带电的图像承载体50中配置利用激光等光线写入潜像的曝光装置60。在图像承载体50的上方设置中间转印装置62,在一次转印位置上一次转印通过旋转显像器38可视化的碳粉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62由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64、一次转印辊66、镶边辊68、抛光辊70、二次转印支承辊72以及带清洁器支承辊158构成。中间转印体64例如具有弹性,伸展为大致扁平,使得在图像承载体50的上方具有长边和短边。
带清洁器支承辊158辅助把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转印在后述带清洁器辊132上。中间转印体清洁器82靠接中间转印装置62的反二次转印位置侧。中间转印体清洁器82由刷式辊86、带清洁器辊160、刮刀162和回收瓶88构成,刷式辊86刮取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带清洁器辊160进一步转印刷式辊86刮取后残留的碳粉并进行清洁,刮刀162刮取转印在带清洁器辊160上转印的碳粉,回收瓶88回收刮取的碳粉。
在中间转印装置62的上方,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游配置定影装置90。
电源部164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正面侧(图9的左侧面)附近,向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供电。
在电源部164的上方配置控制部166,用以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
成像单元96是将中间转印装置62、图像承载体50、带电装置52、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82一体化的单元。成像单元96配置在定影装置90和旋转显像器38之间,通过打开传送部148装卸。
接着,对通过安装可选的供纸单元168、170构成纸张传送路径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0中,示出了可选的供纸单元168、170以及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安装可选的供纸单元168、170的方法。供纸单元168具有供纸单元本体20和容纳纸张的供纸盒22。在供纸单元168的供纸盒22底端附近的上部配置从供纸盒22提供纸张的拾取辊172。在拾取辊172的底侧(图10的右侧)大致垂直地设置单元传送导向部174。在单元传送导向部174的内侧面(图10的左侧面),露出例如形成肋状的单元导轨176,设置传送辊178a、180a。传送辊178a、180a分别和后述的传送辊178b、180b一起旋转,从下方向上方传送纸张。在传送辊178a、180a的下方,在供纸单元168的下面设置纸张通过口182。
供纸单元170具有供纸单元本体20和容纳纸张的供纸盒22。在供纸单元170的供纸盒22的底侧上部配置由供纸盒22提供纸张的拾取辊184,在供纸盒22的底端附近上部配置送纸辊24和一张一张处理所提供的纸张的延迟辊26。在送纸辊24和延迟辊26的附近,在供纸单元170的上面设置纸张通过口186。
当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上拆下里侧盖156时,露出例如形成肋状的本体里面188和配置在本体里面188上方的纸张通过口190。在本体里面188旋转自由地安装传送辊178b、180b。供纸单元168、170使各自的纸张通过口182相对并上下重合,安装成供纸单元168的上面靠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下面。当将供纸单元168、17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的下方时,供纸单元168的单元导轨176变成和本体里面168对峙。传送辊178a、180a分别靠接安装在本体里面188的传送辊178b、180b。
因此,如图11所示,当将供纸单元168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2中时,本体里面188和单元导轨176作为引导纸张的导轨,构成从拾取辊172经传送辊178a、178b、180a、180b以及通过口190直至阻挡辊32的纸张传送路径192。供纸单元168、170使纸张通过口182、186相对并上下重合地安装,从而,从供纸单元170送出的纸张经纸张通过口182、186导入纸张传送路径192。
接着,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安装了供纸单元168、170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从控制部166发送图像形成信号时,通过带电装置52使图像承载体50一律带电,基于图像信号,曝光装置60发射的光线向带电的图像承载体50射出。曝光装置60发射的光线使图像承载体50的表面曝光,形成潜像。由曝光装置60形成的图像承载体50的潜像通过旋转显像器38显像黄、品红、青和黑色碳粉图像,重合在中间转印体64上一次转印。在一次转印中,通过图像承载体清洁器54刮取、回收残留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废弃碳粉。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部166选择从手动托盘提供纸张时,容纳在手动托盘152中的纸张通过拾取辊154送出,导入传送路径28,被阻挡辊32一次停止,根据定时导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
通过控制部166选择从供纸单元168、170中的任一个提供纸张时,容纳在供纸单元168、170中的任一个的纸张导入纸张传送路径192,被阻挡辊一次停止,根据定时导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
当纸张导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之间时,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碳粉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72二次转印在纸张上。二次转印后,通过中间转印体82刮取、回收残留在中间转印体64上的废弃碳粉。转印了碳粉图像的纸张导入定影装置90,通过由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产生的热压力定影碳粉图像。碳粉图像定影后的纸张通过排纸辊34向排纸部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该壳体中安装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该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2.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要安装它的壳体中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3.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和安装在上述壳体中的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是反转纸张的双面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是提供纸张的供纸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纸张传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壳体引导纸张的纸张引导装置。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上述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在上述壳体中安装纸张传送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一导向部的壳体和安装在上述壳体中的纸张传送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至少容纳使碳粉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纸张排出装置,上述纸张传送装置还具有反转及排出纸张的纸张反转排出装置,上述纸张反转排出装置比上述纸张排出装置离上述定影装置还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反转排出装置通过比上述纸张排出装置还强的压力夹持纸张。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传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壳体引导纸张的纸张引导装置。
13.一种装配方法,是具有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部的定影单元中安装双面单元的工序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将盖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拆卸下来的工序;
将上述双面单元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工序;
在设在上述双面单元中的内侧导轨和上部内侧导轨之间配置定影单元的外面导轨,构成反转传送路径。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壳体,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用于引导纸张的第一导向部;
盖部,覆盖上述壳体的露出部分;
纸张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到外部、用于引导纸张的第二导向部,由上述第一导向部和上述第二导向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纸张传送路径,安装在拆下上述盖部后的部分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一部分露到上述壳体外部的部分位于定影装置附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导向部是上述定影单元的外面导向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导向部是设在上述双面单元中的内侧导轨,通过上述定影单元的外面导向部和上述内侧导轨夹持纸张,构成纸张的反转传送路径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下部设置容纳纸张的供纸盒,设置用于从上述供纸盒向上述定影装置提供纸张的传送路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部设置上述定影装置,在上述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中设置用于使用纸反转的分支,与上述反转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连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37795A JP4496519B2 (ja) | 2003-09-29 | 2003-09-29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337795 | 2003-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3970A true CN1603970A (zh) | 2005-04-06 |
CN100492190C CN100492190C (zh) | 2009-05-27 |
Family
ID=3437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464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190C (zh) | 2003-09-29 | 2004-02-20 |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067773A1 (zh) |
JP (1) | JP4496519B2 (zh) |
KR (1) | KR100737937B1 (zh) |
CN (1) | CN100492190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8076C (zh) * | 2004-05-14 | 2008-10-2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
CN101804921A (zh) * | 2009-02-16 | 2010-08-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传送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
CN101526793B (zh) * | 2008-03-07 | 2011-01-12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装置 |
CN103387149A (zh) * | 2012-05-10 | 2013-11-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086898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44770A1 (en) * | 2001-04-06 | 2002-10-10 | Stephane Mabit | Carrier-less patch protection including cassette and separation process |
JP4381960B2 (ja) * | 2004-03-15 | 2009-1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2074B2 (ja) * | 2007-04-13 | 2013-06-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219628B2 (ja) * | 2008-05-28 | 2013-06-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362298B (zh) * | 2009-03-20 | 2014-01-01 | 纳蒂卢斯晓星公司 |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翻页方法 |
KR101035193B1 (ko) | 2009-03-26 | 2011-05-17 |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 인쇄 장치 및 그 인쇄 장치의 페이지 넘김 방법 |
KR101016487B1 (ko) | 2009-03-26 | 2011-02-24 |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 인쇄 장치 |
JP5135371B2 (ja) * | 2010-03-19 | 2013-02-0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継ユニット |
JP5549312B2 (ja) * | 2010-03-26 | 2014-07-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片面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両面用画像形成装置 |
JP6205306B2 (ja) * | 2014-04-25 | 2017-09-27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
CN109689368B (zh) * | 2016-09-12 | 2021-08-20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介质路径 |
JP6882872B2 (ja) | 2016-09-21 | 2021-06-02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51234A (ja) * | 1989-07-19 | 1991-03-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シート収納装置 |
US5280331A (en) * | 1990-02-13 | 1994-01-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oth-surface frame including a retractable re-feeding path unit |
US5272511A (en) * | 1992-04-30 | 1993-12-21 | Xerox Corporation | Sheet inserter and methods of inserting sheets into a continuous stream of sheets |
US5337134A (en) * | 1992-08-11 | 1994-08-09 | Fujitsu Limited | Sheet inverting unit and an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JPH06135076A (ja) * | 1992-10-22 | 1994-05-17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プリンタの用紙案内装置 |
JPH06250464A (ja) * | 1993-02-22 | 1994-09-09 | Fuji Xerox Co Ltd | 用紙反転整合装置 |
JP3110662B2 (ja) * | 1994-11-07 | 2000-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436435B2 (ja) * | 1995-02-22 | 2003-08-11 |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 紫外線硬化型シリコーン組成物の硬化方法 |
US5839032A (en) * | 1996-03-08 | 1998-11-17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electably controlled sheet discharge paths |
JP3627401B2 (ja) * | 1996-10-28 | 2005-03-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用紙反転装置 |
JPH1121027A (ja) | 1997-07-02 | 1999-01-2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308952B1 (en) * | 1998-01-27 | 2001-10-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aper sheet discharge apparatus |
JP2001058762A (ja) | 1999-08-20 | 2001-03-06 | Kyocer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02114A (ja) * | 2000-01-11 | 2001-10-3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12111A (ja) | 2000-04-28 | 2001-11-0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0962B2 (ja) * | 2001-07-03 | 2010-0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549741B2 (en) * | 2001-08-07 | 2003-04-15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Carr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3175648A (ja) * | 2001-09-28 | 2003-06-2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215874A (ja) * | 2002-01-22 | 2003-07-3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289530B2 (en) * | 2002-08-28 | 2012-10-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replaceable paper handling accessory |
JP2004107008A (ja) * | 2002-09-18 | 2004-04-08 | Fuji Xerox Co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3
- 2003-09-29 JP JP2003337795A patent/JP44965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2-20 CN CNB2004100046444A patent/CN10049219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04 US US10/791,871 patent/US2005006777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08-27 KR KR1020040067851A patent/KR10073793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8076C (zh) * | 2004-05-14 | 2008-10-2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
CN101526793B (zh) * | 2008-03-07 | 2011-01-12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装置 |
CN101804921A (zh) * | 2009-02-16 | 2010-08-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传送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
CN103387149A (zh) * | 2012-05-10 | 2013-11-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387149B (zh) * | 2012-05-10 | 2017-04-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086898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 |
CN111086898B (zh) * | 2018-10-24 | 2021-08-1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104621A (ja) | 2005-04-21 |
JP4496519B2 (ja) | 2010-07-07 |
KR100737937B1 (ko) | 2007-07-13 |
KR20050031367A (ko) | 2005-04-06 |
US20050067773A1 (en) | 2005-03-31 |
CN100492190C (zh) | 2009-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45088Y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03970A (zh) |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54884C (zh) |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 |
CN1244026C (zh) |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 |
CN1115610C (zh) | 再循环墨粉分级装置 | |
CN1103290C (zh) | 双面打印设备和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087449C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2886623Y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2632728Y (zh) |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 |
CN101057187A (zh) |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 |
CN1591208A (zh) |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508638A (zh) |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 |
CN1928728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0345065C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1046647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剂盒 | |
CN101042558A (zh) |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99318A (zh) |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 |
CN1584756A (zh)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6364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2667531Y (zh) | 图象形成设备 | |
CN1808299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2784984Y (zh) |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 |
CN1154883C (zh) | 图像成形设备 | |
CN101034271A (zh) | 调色剂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200947164Y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