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6538A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96538A CN1596538A CNA038015994A CN03801599A CN1596538A CN 1596538 A CN1596538 A CN 1596538A CN A038015994 A CNA038015994 A CN A038015994A CN 03801599 A CN03801599 A CN 03801599A CN 1596538 A CN1596538 A CN 1596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data
- data
- compression
- view data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1150064138 MA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43945 Fusarium vanettenii PDAT9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2204 PDA1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102492 pd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4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nother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e.g. hybrid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4—Feedback from the receiver or from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6—Embe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video signal during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04N2201/0025—Adapting an image communication to a non-image communication or vice versa, e.g. data rate-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04N2201/0027—Adapting to communicate with plural different types of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49—By wire, cable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65—Converting image data to a format usable by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or vice vers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6—Portabl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最佳的图像数据量提供给另一设备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在PDA 91具有1.5兆比特每秒最大传送速率时,移动电话1确定与PDA 91的最大通信速率低,就相应减少由移动电话的CCD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量,并且将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 91。PDA 91在其显示单元上显示低质量运动图像93。在PDA 91具有480兆比特每秒最大传送速率时,移动电话的CPU使CCD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量保持不变,并将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 91。PDA91随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高质量的运动图像94。本发明可有利地应用于数字相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将最佳的图像数据量提供给另一设备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数字照相机等成像装置的普及使得必须对每个装置结合的诸如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影设备的分辨率作极大的改进。同时,最近的趋势是功能丰富的成像装置机型在不断增加,其代表是具有通信功能的数字视频相机和具有成像功能的移动电话。
通常,配有USB(通用串行总线)通信功能的数字视频相机能够获得给定物体的运动图像数据,并将如此获得的运动图像数据经USB电缆实时提供给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另一设备。
照相机分辨率越高,对物体成像获得的运动图像数据的量就越大。在数据接收目的设备处理能力低,或者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网络拥塞正导致低传送速率的情况下,数据数量的增加可导致通信过程中断,或者在再现的运动图像中丢失帧。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涉及使数据发送数字视频相机通过例如压缩数据事先减少输出的运动图像数据量,以便可以降低的传送速率将运动图像数据正常提供给其目的地。然而,在高速通信可用的情况下,该解决方案会不必要地降低再现运动图像的质量。
所提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涉及准备两种数据,即第一数据和通过压缩第一数据获得的第二数据。在传送速率高时,提供所述第一数据,但在传送速率转低时可提供数量较所述第一数据少的所述第二数据(例如,参考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2-99393,pp.4-12及附图4)。
第二种解决方案有其自己的缺点。由于需要提前提供两种类别的数据(即,第一图像数据和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在内容上一致但具有更小数据量的第二图像数据),因此,必须分配不断增长的存储区以容纳提供的数据。另一个缺点是第二种解决方案不适合要实时提供有关物体的运动图像数据的应用。
另一缺点是准备的第二图像数据的压缩率可能适用或不适用不断进行的通信状态。
发明公开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产生,提供了将最佳的图像数据量提供给另一设备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在实施本发明时,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第一成像装置,它包括:成像部件,用于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发送部件,用于将成像部件在成像过程中捕获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以及调整部件,用于根据发送部件发送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成像部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
第一成像装置最好还可包括: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以及选择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中任一个单元的选择部件;其中,根据选择部件选择的发送部件单元发送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部件可调整成像部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
在发送部件发送其它数据时,第一成像装置的发送部件最好还可减少成像部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第一成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控制成像步骤的成像过程中捕获的图像数据到经网络相连的通信设备的发送;以及根据发送步骤中发送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第一成像方法最好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图像数据的多个发送单元中的任一单元;其中,发送控制步骤可控制由选择步骤中所选择的发送单元执行的发送;以及调整步骤可根据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发送单元发送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第一成像方法的发送控制步骤最好还可发送不同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并且在发送控制步骤发送其它数据时,调整步骤可减少在成像步骤中捕获的图像数据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第二成像装置,它包括:成像部件,用于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压缩部件,用于压缩图像数据;发送部件,用于将压缩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所述压缩图像数据由压缩部件在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调整部件,用于根据发送部件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压缩部件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二成像装置最好还可包括: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以及选择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中任一个单元的选择部件;其中,根据选择部件选择的发送部件单元发送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部件可调整压缩部件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二成像装置的发送部件最好还可包括发送不同于压缩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并且在发送部件发送其它数据时,调整部件可提高压缩部件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第二成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控制压缩图像数据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的发送,压缩图像数据在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根据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二成像方法最好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用于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压缩图像数据的多个发送单元中的任一单元;其中,发送控制步骤可控制由选择步骤中所选择的发送单元执行的发送;以及根据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二成像方法的发送控制步骤最好还可控制不同于压缩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的发送,并且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其它数据的发送时,调整步骤可提高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第三成像装置,它包括:成像部件,用于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压缩部件,用于压缩图像数据;发送部件,用于将压缩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压缩图像数据在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调整部件,用于根据发送部件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成像部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部件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三成像装置最好还可包括: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以及选择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中任一个单元的选择部件;其中,根据选择部件选择的发送部件单元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部件可调整成像部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部件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三成像装置的发送部件最好还可包括发送不同于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并且在发送部件发送其它数据时,调整部件可减少成像部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同时提高压缩部件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第三成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控制压缩图像数据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的发送,压缩图像数据在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根据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成像步骤中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三成像方法最好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用于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压缩图像数据的多个发送单元中的任一单元;其中,发送控制步骤可控制由选择步骤中所选择的发送单元执行的发送;以及根据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发送单元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成像步骤中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第三成像方法的发送控制步骤最好还可控制不同于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的发送,并且在发送控制步骤控制其它数据的发送时,调整步骤可减少在成像步骤中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同时提高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一成像方法时,在成像过程中捕获给定物体的图像数据后将其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所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可根据发送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进行调整。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方法时,在成像过程中捕获给定物体的图像数据后在压缩过程中对其进行压缩。所压缩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可根据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进行调整。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成像装置和第三成像方法时,在成像过程中捕获给定物体的图像数据后在压缩过程中对其进行压缩。所压缩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所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可根据发送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进行调整。
附图简述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配有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移动电话中CCD的主要内部结构;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之间的典型连接和部分垂直移位寄存器;
图4示意性地说明了基于USB的通信通常如何进行;
图5是详细说明图1移动电话中无线通信单元的典型结构的方框图;
图6A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6B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另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构成与按照图6A和6B系统配置捕获运动图像数据相关的模式设置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构成图像捕获控制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地简述了如何减少图像数据量;
图10是构成图像数据压缩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A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另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11B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另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构成适用于图11A和11B的系统配置的模式设置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构成根据运动图像数据接收方请求设置运动图像捕获模式的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14A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又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14B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又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构成适用于图14A和14B系统配置的模式设置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16A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又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16B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又一典型系统配置的示意图;
图17是构成在图16A与16B的系统配置中,根据来自PAD的请求设置捕获静止图像数据的高质量模式的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构成在图16A和16B的系统配置中与静止图像数据的传送相关的模式设置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显示图1中移动电话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另一典型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20是概括图19的系统配置中各装置的典型处理流程的时序图;
图21是说明CMOS传感器典型结构的方框图;以及
图22示意性地说明如何使用图21的CMOS传感器减少图像数据量。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模式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配有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来自物体的光线(未显示)通过包括镜头和光圈装置的移动电话1的镜头单元11输入CCD(电荷耦合器件)12。输入的光线要经过光电转换过程。
CCD 12输出的视频信号提供给CDS(相关二重取样)电路13。此电路通过使信号经过相关二重取样过程,从输入信号中消除了噪声分量。这样处理的信号输出到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4。AGC电路14控制输入信号的增益,然后将受控信号输出到A/D(模/数)转换器15。A/D转换器15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输出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16。
DSP 16使用含有的图像调整处理单元21产生诸如AF(自动聚焦)、AE(自动曝光)和AWB(自动白平衡)等信号,并通过总线30将产生的控制信号发送给CPU(中央处理器)31。DSP 16还使用内部图像压缩/扩展处理单元22对输入图像信号进行压缩或扩展。在压缩/扩展过程期间,图像压缩/扩展处理单元22在DSP 16中包含的SDRAM控制器23的控制下,暂时将视频信号放在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7中。
图像压缩/扩展处理单元22压缩的图像数据经总线30馈入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3或其它地方。
CPU 31控制移动电话的组件单元,并配合ROM(只读存储器)32中保持的程序或从存储单元35载入RAM 33的程序,执行不同的过程。RAM 33还可提供CPU 31在执行各种过程时需要的数据。
CPU 31还连接到可由用户操作的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由诸如快门按钮和菜单按钮等按钮和包括标度盘、旋钮与触敏面板(未显示)的其它控件组成。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在由用户操作时,可接收用户的不同指令,并将指令信息提供给CPU31。给定指令信息,则CPU 31相应地执行各种过程。
CPU 31、ROM 32和RAM 33经总线30互连。总线30还连接到:由例如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组成的闪存35;控制要在LCD 37上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控制单元36;存储卡39等连接的存储接口38;用于控制与USB电缆(未显示)相连的USB连接器41的USB(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41;以及在CPU 31的控制下,以无线方式将例如由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另一设备的无线通信单元42。
显示控制单元36含有未显示的VRAM(视频随机存取存储器)。显示控制单元36将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内部VRAM中,并使LCD 37显示与如此保持在VRAM或其它存储器(如RAM 33、闪存35或连接到存储接口38的存储卡39)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驱动器43根据需要,经来显示的接口连接到总线30。从通过驱动器43载入的磁盘44、光盘45、磁光盘46或半导体存储器47读取计算机程序并将其安装到RAM 33或闪存35中。也可在需要时从连接到存储接口38的存储卡39读取计算机程序,并将其安装到RAM33或闪存35中。
CPU 31通过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从用户接收指令信息,从图像调整处理单元21接收控制信息,或接收从不同程序的执行中获得的信息。根据接收的信息,CPU 31控制CDS电路13、AGC电路14和A/D转换器15的操作。
根据用户通过用户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输入的指令来选择用于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另一设备的方法。更具体地说,通过操作图1所示配置中的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用户可随意确定是否要通过USB连接器41或无线通信单元42发送图像数据。根据如此选择的通信方法,CPU 31控制调节CCD 12操作的TG(定时信号发生器)51,以便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CPU 31还根据选择的通信方法,控制DSP 16压缩图像数据的压缩率。
根据USB控制器40用于有线通信的通信速率、无线通信单元42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速率、通信中对方设备的请求或通过外部操作输入单元34输入的指令,CPU 31控制用于调节CCD 12操作的TG51。这样,CPU 31可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控制图像压缩/扩展处理单元22压缩图像数据时的压缩率,以及控制要发送的图像数据量。
此外,CPU 31控制用于调节镜头单元11操作的光圈快门驱动器53,从而调整快门速率并调节光圈装置。
TG 51和V驱动器52连接到CCD 12。TG 51和V驱动器52经串行控制总线链接到CPU 31并由此加以控制,从而控制CCD 12的工作。
具体地说,根据CPU 31的控制信号,TG 51产生包括水平时钟信号的各种控制信号,用于驱动CCD 12的水平移位寄存器63,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水平移位寄存器63。产生的控制信号馈入CCD 12和V驱动器52。
按照TG 51的控制信号,V驱动器52为驱动CCD 12的垂直移位寄存器62-1到62-n而产生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这些垂直移位寄存器将参照图2进行描述。由V驱动器52(即,垂直寄存器驱动器)产生的垂直控制信号提供给CCD 12。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CCD 12的主要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CCD 12具有按m行和n列排列的光电二极管61-1-1到62-n-m。n列的光电二极管61-1-1至61-n-m分别连接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1至62-n。
在如下说明中,如果不需要具体区分各光电二极管,则一般地将光电二极管61-1-1至61-n-m称为光电二极管61。同样地,垂直移位寄存器62-1至62-n将只简单地称为垂直移位寄存器62,而无需区分各垂直移位寄存器。
最左列中的光电二极管61-1-1至61-1-m连接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1;左侧第二列中的光电二极管61-2-1至61-2-2连接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3;并以此类推。第n列中的光电二极管61-n-1至61-n-m连接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n。
垂直移位寄存器62-1由多个寄存器构成,这些寄存器能够分别保持与各寄存器相连的光电二极管61-1-1至61-1-m中累积的电荷。链接到水平移位寄存器63的垂直移位寄存器62-1每次将保持的电荷移动一个位置,并将移位电荷提供给水平移位寄存器63。
V驱动器52为CCD 12提供了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如下面参照图3所述的那样,为垂直传送寄存器62-1中的每个寄存器都提供了一个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在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的控制下,垂直移位寄存器62-1保持上述电荷并将其移位。
基底电压以来自V驱动器52的SUB(基底)信号的形式加到CCD 12上。该信号使光电二极管61-1-1至61-1-m中由垂直控制信号V1、V3、V5和V7中指定的那些光电二极管内累积的电荷传送到移位寄存器62-1。所传送的电荷在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的控制下,如图2所示,每次向下移动一个位置,这样,连续将电荷传送到水平移位寄存器63。
每个垂直移位寄存器62-2到62-n具有与垂直移位寄存器62-1相同的结构,并以与后者相同的方式操作。因此,不将在结构或操作上对其余垂直移位寄存器作进一步讨论。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垂直控制信号V1到V8之间的典型连接和部分垂直移位寄存器。
如图3所示,组成垂直移位寄存器62的每个第二寄存器连接到光电二极管61。与光电二极管耦合的每个寄存器与垂直控制信号V1、V3、V5或V7相连。其它寄存器分别与垂直控制信号V2、V4、V6或V8相连。
例如,在垂直控制信号V1、V3、V5和V7输入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时,会使所有光电二极管61中累积的电荷传送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
在另一示例中,垂直控制信号V5和V7独自输入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时,只有输入了信号V5和V7的(在图3中由参考字符A标记的)那些光电二极管61中的电荷会传送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图3中由参考字符B标记的光电二极管61中的电荷会放电,而不会传送。这种情况下,捕获每五个单独寄存器中一个寄存器的电荷。
回到图2,水平移位寄存器63由多个寄存器组成,其中每个寄存器分别保持与这些寄存器相连的每个垂直移位寄存器62-1至62-n的一个光电二极管的电荷。在水平移位寄存器63中,保持的电荷在被连续发送出CCD 12之前每次会移动一个位置。
水平移位寄存器63中各寄存器与放电漏极和用于确定是否通过该放电漏极(未显示)释放电荷的列选择放电门相连。该门允许选择要传出CCD 12的电荷。
TG 51馈送的RG信号使电压馈送到给定列选择放电门时,只有与链接到馈入电压的列选择放电门的放电漏极相关联的列电荷会选择性地放电。其它电荷在来自TG 51的水平控制信号(H1和H2)的控制下,向左移一个位置(如图2所示),这样电荷连续传送出CCD12。
在上述方式中,CPU 31使TG 51控制CCD 12,以便调节要捕获的图像数据量。
图4是显示基于USB的通信通常如何进行的示意图。
基于USB的通信配置涉及两种通信终端:控制通信的主机和与主机通信的设备。
在主机侧,由图1中CPU 31等执行的客户软件71向图1中USB控制器40所执行的USB系统软件72发出通信指示。接着,USB系统软件72控制通过USB总线接口73执行的通信,该接口是物理接口。
在设备侧,(设备专用)功能74向USB逻辑设备75发出通信指示。接着,USB通信设备75控制通过USB总线接口76进行的通信,该接口是物理接口。
客户软件71和功能74根据在基于USB的通信中交换的信息执行它们之间的相关过程。USB系统软件72和USB逻辑设备75控制基于USB的通信,以便通过USB总线接口73和76交换请求的信息。
图1中的USB控制器40与USB版本2.0(即通信标准)兼容,能够以最高480Mbps(兆比特每秒)的传送速率进行通信。如果经UBS电缆连接到USB连接器41的通信设备与USB版本1.1兼容,并能够以最高12Mbps或最高1.5Mbps的传送速率进行通信,则USB控制器40还适应以降低的传送速率工作的该设备。有关进行中的通信的信息会提供给CPU 31。给定通信信息,则CPU 31相应地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及图像数据压缩过程中采用的压缩率。
此外,USB控制器40以下述方式,测量在负载变化情况下可能改变的实际传送速率,并将有关测量的信息提供给CPU 31。根据收到的测量信息,CPU 31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用于图像数据的压缩率。
图5是详细说明图1中包括的无线通信单元42的典型结构的方框图。
在此结构中,天线81从另一设备接收无线电波,并将接收的信号提供给选择器82。天线81还使用无线电波将信号从选择器82发送到其它设备。选择器82在例如CDMA(码分多址)配置中将从天线81接收的信号解调,并将解调信号发送到下变频器83。
下变频器83将如此获得的解调信号的载波频率转换为低频率,然后将解调信号转发到接收接口84。接收接口84对获得的解调信号执行例如A/D转换过程,以便将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所得数字信号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85。
从接收接口84发送的数字信号中,基带信号处理单元85通过分组滤波、误差信号处理和符合适当标准的其它过程,提取接收的数据。如此提取的接收数据被放到总线30上。基带信号处理单元85还通过总线30获得数据,并为所获数据添加控制信号等,并将经过添加信号处理的数据转发到发送接口86。发送接口86将获得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所得模拟信号馈入功率放大器87。功率放大器87将接收的信号放大成输出信号,并经选择器82将放大后的信号发送给天线81以便输出。
无线通信单元42的最大通信速率可根据使用的载波和/或有效的通信标准改变。
无线通信单元42改变其传送速率以便适应与单元42通信的对方设备的最大通信速率。有关传送速率变更的信息会提供给CPU 31。根据提供的信息,CPU 31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图像数据所用的压缩率。
另外,无线通信单元42以后续将要描述的方式测量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现用传送速率,并将有关测量的信息馈送给CPU 31。CPU 31根据提供的信息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和压缩图像数据的压缩率。
下面说明CPU 31如何根据经USB控制器41连接的对方通信设备的最大通信速率控制CCD 12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图6A和6B是系统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中移动电话1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USB电缆传送到另一设备以便显示。
在图6A中,移动电话1经连接到设在电话低部的USB连接器41的USB电缆92连接到PDA(个人数字助理)91。通过移动电话1左上角的镜头单元11(如图6A所示)进入CCD 12的入射光要进行光电转换,从而获得运动图像数据。在CPU 31的控制下,与获得的运动图像数据对应的运动图像在移动电话1顶部的LCD 37上显示,同时通过USB电缆92提供给PDA 91。所提供的运动图像在PDA91前端的显示单元上显示。
或者,镜头单元11、LCD 37和USB连接器41可位于移动电话1上的其它位置。
如果图6A系统配置中的PDA 91的最大传送速率假定为1.5Mbps,则移动电话1与PDA 91之间的最大通信速率也为1.5Mbps。换言之,即使移动电话1具有能够以480Mbps的最大通信速率通信的通信能力,电话1与PDA 91之间的最大通信速率也要降为PDA 91的最大通信速率。
在移动电话1的CPU 31确定与PDA 91的最大通信速率较低时,CPU 31使CCD 12捕获数量比以前少的运动图像数据,并将减少的捕获运动图像数据量传送到PDA 91。这使PDA 91的显示单元显示低质量的运动图像93。也就是说,CPU 31使CCD 12将其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减少到某个程度,在该程度上,USB控制器40能够以PDA 91支持的最大通信速率正常发送数据。这样,移动电话1在最大传送速率设为1.5Mbps的基于USB的通信中,将移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1,而不会发生数据溢出或帧丢失。
如图6B所示,在PDA 91具有480Mbps的最大传送速率,即可将大量图像数据正常发送到该处的情况下,CPU 31允许CCD 12不减少其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量,并将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 91。这使PDA 91的显示单元显示高质量的运动图像94。
在所述方式中,CPU 31使CCD 12根据接收运动图像数据的目的设备的处理能力,控制它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量。
更具体地说,CPU 31通过USB控制器40获取有关数据目标设备的信息,依据获得的信息选择图像质量模式,使CCD 12和相关部分获得受控数量的运动图像数据,并将该运动图像数据通过USB电缆92提供给PDA 91。
下面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在图6A和6B系统配置中由CPU 31进行的与捕获运动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典型模式设置过程。
成像过程由例如用户指令启动。在步骤S1中,CPU 31最初从USB控制器40请求有关PDA 91的设备信息,包括其传送运动图像数据的能力,并确定是否从USB控制器40获得请求的设备信息。
如果在步骤S1中,发现从USB控制器40获得的设备信息,则CPU 31转到步骤S2。在步骤S2中,CPU 31选择性地设置与CCD 12捕获运动图像数据相关联的两种预定模式之一。这两种模式下的一种模式是高质量模式,在此模式下传送预定的图像数据量;另一种模式为低质量模式,在此模式下传送减少的图像数据量。设置模式后,CPU 31进入步骤S3。
如果在步骤S1中,发现未获得设备信息,则CPU 31跳过步骤S2,直接转到步骤S3。
在步骤S3中,CPU 31确定模式设置过程是否可终止。如果发现模式设置过程不可终止,则再次进入步骤S1,并且重复后续步骤。
如果在步骤S3中,发现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则CPU 31转到步骤S4,并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模式设置过程。
在CPU 31建立了与上述运动图像数据捕获相关的模式后,CPU31继续执行图像捕获控制过程。此过程如何执行会在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进行描述。
在步骤S21中,CPU 31确定当前是否结合运动图像数据的捕获设置了高质量模式。如果发现高质量模式有效,则CPU 31转到步骤S22。在步骤S22中,CPU 31使图1中的CCD 12和TG 51捕获所有像素的图像信号,以便生成高质量的运动图像数据。
要以高质量模式提取运动图像的第一场时,与图3中垂直控制信号V3和V7对应的光电二极管61中累积的电荷会传送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要提取运动图像的第二场时,与垂直控制信号V1和V5对应的光电二极管61中保持的电荷会传送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并以此类推。这样,CPU 31控制TG 51,使CCD 12捕获所有光电二极管61的电荷以便输出一个帧的运动图像数据。
在完成步骤S22的处理后,CPU 31转到步骤S24。
如果在步骤S21中,发现当前与运动图像数据捕获相关联的模式不是高质量模式(即,设为低质量模式时),则CPU 31进入步骤S23。在步骤S23中,CPU 31使CCD 12和TG 51捕获部分像素的图像信号以便生成低质量的运动图像数据。
要以低质量模式提取一帧的电荷时,只有与图3中垂直控制信号V5和V7对应的光电二极管61(即,图3中参考字符A标明的光电二极管61)中累积的电荷会传送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如图9所示,此过程将垂直方向上的数据量减少了五分之四。
CCD 12利用具有以拜耳模式(Bayer pattern)布置的红(R)、绿(R)和蓝(B)三色的基色滤波器装置捕获入射光。如图9所示,光电二极管以在垂直方向上交替的两种类型的水平行排列。在一种类型的行中,从中提取与G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与从中提取与B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并排放置。在另一种类型的行中,从中提取与R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与从中提取出与G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并排放置。
更具体地说,在图9顶部的第一行中,从中提取与G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与从中提取与B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并排放置。在顶部第二行中,从中提取与R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与从中提取与G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并排放置。
在如上所述排列的光电二极管61的低质量模式下,捕获图9中由参考字符A标记的行中的那些光电二极管的电荷。这使垂直方向上的数据量减少了五分之四。
如上所述,传送到垂直移位寄存器62的电荷每次对水平移位寄存器63移动一个位置。在从TG 51馈入CCD 12的RG信号的控制下,水平移位寄存器63释放不同于相关列电荷的其它电荷。例如,在RG信号控制下,水平移位寄存器63使每第五列的电荷保持,而通过漏极放出其它四列的电荷。使水平移位寄存器63以这种方式操作使水平方向上捕获的数据量减少了五分之四。
在所述方式中,CPU 31使CCD 12捕获其部分光电二极管的电荷以生成一个帧的运动图像数据。
回到图8,CPU 31完成步骤S23的处理后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CPU 31确定图像捕获控制过程是否可终止。如果发现该过程不可终止,则CPU 31回到步骤S21并重复后续步骤。
如果在步骤S24中,发现例如依据用户的输入可终止图像捕获控制过程,则CPU 31进入步骤S25。在步骤S25中,CPU 31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此图像捕获控制过程。
如上所述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由CPU 31发送到USB控制器40或相关组件。数据从该处通过USB电缆92馈送到PDA 91。这样,移动电话1将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 91而不会引起数据溢出或丢失帧。应注意的是,如果取回的电荷量可根据实际的图像质量模式得到适当的控制,则可以上述方式外的任何其它方式从光电二极管61读出信号。
CPU 31可压缩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然后将数据提供给PDA91。这种情况下,压缩率可随现用通信速率改变,即取决于捕获运动图像数据的当前模式。这时,从CCD 12读取的电荷量不会如上所述根据实际的图像质量模式变化。
下面参照图10的流程图描述的是CPU 31执行的典型图像数据压缩过程。
在步骤S41中,CPU 31确定当前是否在高质量模式下。如果发现建立了高质量模式,则进入步骤S42。在步骤S42中,CPU 31以用于高质量图像数据压缩的第一压缩率压缩运动图像数据。在步骤S42后进入步骤S44。
如果在步骤S41中发现未建立高质量模式(即,低质量模式有效),则CPU 31转到步骤S43。在步骤S43中,CPU 31以用于低质量图像数据压缩的第二压缩率(高于第一压缩率)压缩运动图像数据。在步骤S43后进入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CPU 31确定图像数据压缩过程是否可终止。如果发现该过程不可终止,则再次进入步骤S41,并重复后续步骤。
如果在步骤S44中发现图像数据压缩过程由于某种原因而可终止,则CPU 31进入步骤S45。在步骤S45中,CPU 31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图像数据压缩过程。
在所述方式中,CPU 31以与当前建立的捕获运动图像数据模式(即,运动图像捕获模式)匹配的压缩率压缩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并将压缩数据提供给USB控制器40或相关组件。从该处,压缩数据通过USB电缆92发送到PDA 91。这样,移动电话1可将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 91而不会引起数据溢出或丢失帧。
本发明可存在其它变化,每种变化可以不同方式组合上述实施例。在通常想到的变化中,对于较低的数据压缩,可在高质量模式(可实现高速率数据传送)下提高从CCD 12读取的电荷量,并且对于较高的数据压缩,可减少在低质量模式(仅低速率数据传送可行)下从CCD 12取回的电荷量。在压缩过程具有优先权的另一种变化下,对于较低的数据压缩,可减少在高质量模式(用于高速率数据传送)下从CCD 12读取的电荷量,并且对于较高的数据压缩,可提高在低质量模式(只有低速率数据传送可行)下从CCD 12取回的电荷量。
以上集中说明如何根据作为运动图像数据发送目的地的PDA 91的通信速率来更改运动图像捕获模式。例如,在移动电话1和PDA 91通过诸如LAN(局域网)或如图11A和11B所示的因特网等网络101连接时,可根据网络101的带宽和流量状态控制运动图像捕获模式。网络流量状态可根据例如在所涉及的设备之间最初建立的连接来确定。更具体地说,信号从相连的设备之一发送到另一设备以了解对方是谁及对方设备的通信能力如何。这种情况下,流量状态可通过测量接收另一方的响应信号所需时间来确定。
例如,在网络101A是如图11A所示的宽带网络或者无拥塞,即可实现高速率通信的情况下,移动电话1的CPU 31将运动图像捕获模式设为高质量模式以生成高质量的运动图像数据,并将产生的数据提供给PDA 91。PDA 91接着在其显示单元上显示与获得的高质量运动图像数据对应的高质量运动图像94。
在另一示例中,在网络101B是如图11B所示的窄带网络或处于拥塞,即不可实现高速率通信的情况下,移动电话1的CPU 31将运动图像捕获模式设为低质量模式以生成数量减少的低质量运动图像数据,并将产生的数据提供给PDA 91。PDA 91接着在其显示单元上显示与获得的低质量运动图像数据对应的低质量运动图像93。
以下参照图12的流程图描述的是上面概述的情况下要执行的典型模式设置过程。
刚开始,CPU 31使USB控制器40生成包括当前通信速率的通信信息,并经总线30获得该信息。在步骤S61中,CPU 31确定是否获得了通信信息。如果发现获得了通信信息,则进入步骤S62。在步骤S62中,CPU 31依据获得的通信信息建立适当的运动图像捕获模式。在步骤S62后进入步骤S63。
如果在步骤S61中发现未获得通信信息,则CPU 31跳过步骤S62并直接进入步骤S63。
在步骤S63中,CPU 31确定模式设置过程是否可终止。如果发现该过程可终止,则再次进入步骤S61,并重复后续步骤。
如果在步骤S63中,发现依据例如用户的指令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则进入步骤S64。在步骤S64中,CPU 31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模式设置过程。
在上述方式中,CPU 31可建立与USB控制器40的当前通信速率匹配的运动图像捕获模式。根据移动电话1与运动图像数据要发送到的PDA 91之间网络101的流量状态的变化,CPU 31可继续将正常的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PDA 91,以便显示反映所提供数据的运动图像而又不会引起数据溢出或丢失帧。
在上述示例中,所示网络101在提供运动图像数据的移动电话1和获取运动图像数据的PDA 91之间。但这种设置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此外,可在移动电话1与PDA 91之间设置诸如中继器等任何适用的通信设备。
又如,CPU 31可依据要接收运动图像数据的PDA 91的指令建立适当的运动图像数据模式。
下面参照图13的流程图描述的是,在依据运动图像数据接收方请求建立运动图像捕获模式的情况下,通常如何执行模式设置的过程。
在步骤S81中,CPU 31通过USB控制器40确定是否从PDA 91获得了图像质量目的地请求。如果发现获得了请求,则进入步骤S82。在步骤S82中,CPU 31根据获得的图像质量目的地请求,更新运动图像捕获模式设置。在步骤S82后进入步骤S83。
如果在步骤S81中,发现未从PDA 91获得图像质量目的地请求,则CPU 31跳过步骤S82并直接进入步骤S83。
在步骤S83中,CPU 31通过USB控制器40确定是否从PDA 91获得指定取消请求。如果发现获得了指定取消请求,则进入步骤S84。在步骤S84中,CPU 31恢复在步骤S82中更新的初始模式设置。在步骤S84后进入步骤S85。
如果在步骤S83中发现未获得指定取消请求,则CPU 31跳过步骤S84并直接进入步骤S85。
在步骤S85中,CPU 31确定是否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如果该过程不可终止,则再次进入步骤S81,并重复后续步骤。
如果在步骤S85中,发现依据例如用户的指令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则CPU 31进入步骤S86。在步骤S86中,CPU 31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模式设置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CPU 31从接收运动图像数据的目的PDA 91获得了图像质量目的地请求,则CPU 31保持请求的模式不变,直到收到指定取消请求。为获得的请求赋予高于其它用于确定模式设置的任何条件的优先级。一旦获得指定取消请求,CPU 31便恢复在获得图像质量目的地请求前使用的初始模式设置。
在上述方式中,CPU 31可依据PDA 91的请求建立运动图像捕获模式。这使得例如PDA 91的用户可以指定所需的运动图像质量,同时查看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实际运动图像。
如图14A所示,移动电话1可以无线方式与使用无线通信单元42的另一移动电话交换运动图像数据,或者可如图14B所示,将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与USB连接器41连接的PDA 91。在图14A的配置中,在利用无线通信单元42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最大通信速率为9600比特每秒;在图14B的配置中,在采用USB控制器进行有线通信的情况下,最大通信速率为480Mbps。
如上所述,通信速率根据正在使用何种设备而有所不同。CPU 31因而可根据用于提供运动图像数据的通信设备设置模式。
例如,图14A的配置涉及分别具有与移动电话1相同的结构并以与后者相同的方式操作的移动电话1A和1B。在所述配置中,在进入移动电话1A左上角上的镜头单元11的入射光要由其中的CCD12进行光电转换,由此获得运动图像数据。如此获得的数据在无线通信中以最高为9600比特每秒的通信速率从移动电话1A提供给移动电话1B。这种情况下,移动电话1A的CPU 31为运动图像数据的捕获设置低质量模式。
在这样建立的低质量模式下捕获少量运动图像数据时,移动电话1A的CPU 31使对应于所捕获的运动图像的低质量运动图像显示在电话1A前端的显示屏37上,并将运动图像数据转发到无线通信单元42。从该处,运动图像数据经移动电话1A右上角的天线81传送到移动电话1B。
移动电话1B的CPU 31通过在电话1B右上角的天线81获得发送的运动图像数据,并在电话1B前端显示屏37上显示与获得的数据对应的低质量运动图像93。
在图14B的配置中,进入移动电话1左上角镜头单元11的入射光要由其中的CCD 12进行光电转换,由此获得运动图像数据。如此获得的数据以最高为480Mbps的通信速率,以基于USB的通信方式从移动电话1提供给PDA 91。在此情况下,移动电话1的CPU 31为运动图像数据的捕获设置高质量模式。
在这样建立的高质量模式下捕获少量运动图像数据时,移动电话1的CPU 31使对应于所捕获的运动图像的高质量运动图像显示在电话1前端显示屏37上,并将该数据提供给USB控制器40。从该处,运动图像数据通过与设置在电话1底部上的USB连接器41相连的USB电缆92传送到PDA 91。
在获得运动图像数据后,PDA 91使其显示单元显示与获得的数据对应的高质量运动图像94。
以下参照图15所示流程图描述的是在上面概述的情况下要执行的典型模式设置过程。
开始时,CPU 31在步骤S101中控制USB控制器40和无线通信单元42,以便从中获得有关其通信能力的信息,并确定要使用的通信设备是否能够以高速率通信。如果发现通信设备能够以高速率通信,则CPU 31转到步骤S102设置高质量模式。随后,CPU 31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如果在步骤S101中发现通信设备不能够以高速率通信,则CPU 31在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前,进入步骤S103以建立低质量模式。
在上述方式中,CPU 31根据要使用的通信设备的能力,为运动图像数据的捕获设置适当的模式。
或者,如图16A所示,CPU 31可依据设法获取运动图像数据的PDA 91的请求,使CCD 12捕获具有预定质量等级的静止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实时传送静止图像。这意味着可正常传送大量的静止图像数据。为此,可以按照预定模式捕获静止图像而不顾当前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建立的模式为何。例如,在运动图像数据要以低质量模式传送的情况下,如果在移动电话1上静止图像捕获模式设为高质量模式,则可捕获高质量的静止图像。
下面参照图17的流程图描述在依据PDA 91的请求以高质量模式捕获静止图像时如何执行模式设置过程。
最初,CPU 31在步骤S121中通过USB控制器40确定是否获得了静止图像捕获指令。CPU 31会等待直至获得静止图像捕获指令。
在发现获得静止图像捕获指令时,CPU 31转到步骤S122。在步骤S122中,CPU 31建立高质量模式。在步骤S123中,CPU 31通过CCD 12确定是否获得了静止图像数据。CPU 31会等待直至获得静止图像数据。
在发现CCD 12捕获了静止图像并由此获得了静止图像数据时,CPU 31转到步骤S124。在步骤S124中,CPU 31恢复初始模式设置,终止静止图像捕获过程,并恢复获取运动图像数据。
在步骤S125中,CPU 31确定是否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如果发现模式设置过程不可终止,则再次进入步骤S121,并重复后续步骤。
如果在步骤S125中发现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则CPU 31转到步骤S126。在步骤S126中,CPU 31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模式设置过程。
在所述方式中,CPU 31可依据PDA 91的请求,获得显示高质量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数据,而不顾当前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建立的模式为。
如图16B所示,获得的静止图像数据可依据PDA 91的请求,提供给PDA 91。这允许对应的静止图像111显示在PDA 91的显示单元上。由于在静止图像数据传送期间,运动图像数据的最大传送速率下降,因此,移动电话1的CPU 31切换到运动图像数据捕获的低质量模式。这时,PDA 91的显示单元显示低质量的运动图像93及已捕获的高质量静止图像111。在已传送所有静止图像后,CPU 31恢复运动图像数据捕获的初始模式设置。
下面参照图18所示流程图描述怎样为静止图像数据传送执行模式设置过程。
最初,CPU 31在步骤S141中确定是否获得了静止图像传送指令。CPU 31会等待直至获得静止图像传送指令。在发现获得静止图像传送指令时,CPU 31转到步骤S142。在步骤S142中,CPU 31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设置低质量模式,并使USB控制器40开始静止图像数据传送。
在步骤S143中,CPU 31确定静止图像传送过程是否已结束。CPU31会等待直至静止图像传送过程结束。在发现静止图像传送过程结束时,CPU 31转到步骤S144。在步骤S144中,CPU 31恢复初始模式设置,以取代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而建立的低质量模式。
在步骤S145中,CPU 31确定是否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如果发现模式设置过程不可终止,则再次进入步骤S141,并重复后续步骤。如果在步骤S145中发现可终止模式设置过程,则CPU 31转到步骤S146。在步骤S146中,CPU 31执行终止过程以终止模式设置过程。
在上述方式中,移动电话1的CPU 31可以依据PDA 91的请求捕获静止图像,并将静止图像数据提供给后者。
连接到移动电话1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不同于PDA 91的另一其它设备。例如,如图19所示,两个移动电话(1A和1B)和PDA 91可经诸如LAN或因特网等网络120互连。
在图19的示例中,移动电话1A捕获静止图像(111A和111B),并通过网络120将静止图像数据发送到PDA 91以便存储到PDA 91的内部存储单元中。移动电话1B捕获运动图像,并通过网络120将运动图像数据发送到PDA 91。与运动图像数据对应的运动图像112会在PDA 91的显示单元上显示。PDA 91通过网络120将从移动电话1A获得并保存在PDA 91内部存储单元中的静止图像111A和111B传送给移动电话1B。这样,移动电话1B可验证从移动电话1A发送给PDA91的静止图像111A和111B。
下面参照图20的时序图讨论上述示例中所涉及的设备执行过程。
最初,移动电话1B在步骤S181中为运动图像捕获设置了高质量模式。在步骤S812中,移动电话1B开始生成并传送运动图像数据。与步骤S182相配合,PDA 91在步骤S171中开始接收从移动电话1B传送来的运动图像数据。
在步骤S161中,移动电话1A执行成像过程以生成静止图像数据。在步骤S162中,移动电话1A开始传送该静止图像数据。与步骤S162相结合,PDA 91在步骤S172中开始接收从移动电话1A传送来的静止图像数据。
在步骤S172中开始接收静止图像数据后,PDA 91进入步骤S173并向移动电话1B发送表示开始接收静止图像数据的信号。移动电话1B在步骤S183接收信号后转到步骤S184以便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设置低质量模式。之后,移动电话1B生成表示低质量运动图像的数量减少的运动图像数据,并且将产生的数据传送给PDA 91。
在步骤S174中,PDA 91开始将接收的静止图像数据传送到移动电话1B。与步骤S174相结合,移动电话1B在步骤S185中开始从PDA 91接收静止图像数据。
在将所有静止图像数据传送到PDA 91后,移动电话1A进入步骤S163以终止静止图像数据传送并将此通知PDA 91。
在步骤S175中收到通知后,PDA 91转到步骤S176。在步骤S176中,PDA 91向移动电话1B发送表示静止图像数据接收已结束的信号。移动电话1B在步骤S186中接收该信号。
在将所有静止图像数据传送到移动电话1B后,PDA 91转到步骤S177以终止静止图像数据传送,并将此通知移动电话1B。
在步骤S187中收到通知后,已在步骤S186中发出信号的移动电话1B确定网络120上的流量已降低,并转到步骤S188。在步骤S188中,移动电话1B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设置高质量模式。
在上述方式中,移动电话1B可将最佳的运动图像数据量提供给PDA 91。
在上述示例中,所示移动电话1将CCD作为它的成像装置使用。但这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或者,可使用CMOS传感器来代替CCD。
图21显示了CMOS传感器的典型结构。
在图21中,CMOS传感器包括例如三行三列的像素121-11至121-33,具有光电转换元件,如光电二极管、读取和放大元件累积电荷的放大器MOS(金属氧半导体)晶体管及激活放大器MOS晶体管的选择器MOS晶体管。
像素121-11至121-33连接到垂直输出线124-1至124-3(Vsig)。垂直输出线接收由垂直移位寄存器122发出的控制信号123-1至123-4(VSEL)选择的水平线上的像素输出的电荷。与前面参照图1至于图3所述的CCD 12的情况一样,垂直移位寄存器122在CMOS传感器外的V驱动器52的控制下操作,输出控制信号123-1至123-3(VSEL)。
每条水平线输出到垂直输出线上的电荷累积在具有累积电容器的存储单元中。在水平移位寄存器127传来的控制信号选择性地激活开关126-1至126-3中任意一个开关时,会将连接到激活开关的存储单元中累积的电荷读出到输出线VH上,并提供给积分器128。与参照图1至图3所述的CCD 12的情况一样,水平移位寄存器127在CMOS传感器外的TG 51控制下操作,将控制信号提供给开关126-1至126-3。
在以上配置中,与CCD 12的情况一样,CPU 31通过TG 51和V驱动器52控制CMOS传感器的垂直移位寄存器122和水平移位寄存器127。这样,CPU 31可根据当前为运动图像数据捕获建立的模式,选择可从中取回电荷的像素。
也就是说,如图22所示,CPU 31以适当间隔从CMOS传感器中选择从中提取电荷的像素(例如,图22中以圆圈标记的像素),与图9所示的CCD 12的情况一样,所述CMOS传感器所具有的每个像素对应于以拜耳方式排列的R、G或B。这样,可选择性地减少产生的图像数据量。
上述结构允许CPU 31依据通信速率和通信方的请求来设置适当的运动图像捕获模式,这与使用CCD 12的情况相同。随后可生成在数量上与这样建立的模式匹配的运动图像数据,由此提供了适当的运动图像数据量。
在上述示例中,CMOS传感器显示为具有三行三列的光电寄存器121-11至121-33。但这并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此外,根据需要可提供任何数量的光电寄存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1根据不同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控制要传送到另一通信设备的运动图像数据量。外部因素包括其它设备的通信能力和连接两个设备的网络带宽和流量状态。内部因素包括在运动图像发送期间本发明成像装置执行的静止图像发送或接收。在移动电话1的这种控制下,可向另一通信设备提供最佳的运动图像数据量。
运动图像数据量可由预定程序确定,或者考虑发送图像数据所用的发送速率和网络当前的有效带宽来确定。在数据量由预定程序确定的情况下,该程序可配置为在基于USB的通信中读取所有像素,或者在无线通信中读取部分像素。在要考虑发送速率和带宽的情况下,可通过定期发送PING(强制回应)分组等到通信的对方设备,以测量从该处返回响应所需的时间,从而监控网络上的可用带宽。如此监控的可用带宽和发现的当前有效的通信速率可作为确定压缩率,即最佳离散减少率(discret reduction)的基础。
不同于以上概括的因素的其它因素也可用于控制要传送的图像数据量。例如,可将移动电话1中CPU 31的负载状态作为影响控制的因素。
虽然在上述说明中主要对具有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1作了说明,但这不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此外,任何其它适用的电子设备可代替移动电话1,如PDA或具有相同功能的个人计算机,或者可通信的数字相机。
虽然移动电话1被描述为具有两种通信部件,即USB控制器40和无线通信单元42,但这并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此外,移动电话1可能只具有一种合适的通信部件或三种或更多的通信部件。
这些通信部件可设计用于有线或无线通信。用于有线通信的通信协议并不限于USB;协议还可采用IEEE 1394协议、SCSI协议、基于以太网(R)的IEEE 802.3协议或某种其它适用标准。无线通信不但可在电话线上通过载波来实现,而且可以诸如IEEE 802.11x、蓝牙或基于红外线的IrDa等短距离无线链路的方式来实现。
在上述说明中,所示PDA 91为设法获得运动图像数据的设备。但这并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此外,诸如移动电话、数字视频相机和电视机等不同类型的任一电子设备可用作获取运动图像数据的设备。
虽然在上述说明中分别讨论了模式设置过程的多种条件,但这并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此外,所述多种条件可组合起来同时用作设置模式的基础。
上述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可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对于基于软件进行的处理,构成软件的程序可事先包含到计算机的专用硬件中,或在使用时从合适的存储媒体安装到通用个人计算机或能够执行不同功能的类似设备中。
容纳要安装到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存储媒体可以组件媒体或以可暂时或永久存储程序的ROM 32或闪存35的形式提供,所述组件媒体由磁盘44(包括软盘)、光盘45(包括CD-ROM(小型盘-只读存储器)和DVD(数字多功能磁盘))、磁光盘46(包括MD(微型盘;注册商标))或半导体存储器47等构成。程序可通过诸如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等不同的通信接口,或者经包括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网等网络的有线或无线通信媒体,录制到存储媒体中。
在此说明书中,存储在存储媒体上、描述计算机所要执行的程序的步骤不但表示按所述顺序(即,在时序基础上)执行的过程,而且表示可并行或单独执行的过程。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方法操作的发明装置将运动图像数据提供给通信中的另一设备,更具体地说将最佳的图像数据量馈送给后者。本发明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控制要传送到其它设备的运动图像数据量,外部因素包括其它设备的通信能力和连接两个设备的网络带宽和流量状态;内部因素包括在运动图像传送期间本发明成像装置执行的静止图像的发送或接收。这样,本发明设备可向其它通信设备提供最佳的运动图像数据量。
Claims (18)
1.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
成像部件,用于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
发送部件,用于将所述成像部件在成像过程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以及
调整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所述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部件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所述发送部件单元;以及
用于选择所述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中任一个单元的选择部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件根据所述选择部件选择的所述发送部件单元发送所述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部件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件还发送不同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以及
在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所述其它数据时,所述调整部件减少所述成像部件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4.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
控制所述成像步骤的成像过程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到经网络相连的通信设备的发送;以及
根据所述发送步骤中发送所述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所述图像数据的多个发送单元中的任一单元;
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由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发送单元执行的所述发送;以及
所述调整步骤根据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步骤还发送不同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以及
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发送所述其它数据时,所述调整步骤减少在所述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
7.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部件,用于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
压缩部件,用于压缩所述图像数据;
发送部件,用于将所述压缩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所述压缩图像数据由所述压缩部件在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
调整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压缩部件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所述发送部件单元;以及
选择所述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中任一个单元的选择部件;
其中,根据所述选择部件选择的所述发送部件单元发送所述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所述调整部件调整所述压缩部件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件还发送不同于所述压缩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以及
在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所述其它数据时,所述调整部件提高所述压缩部件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10.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
压缩所述图像数据;
控制所述压缩图像数据向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的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在所述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
根据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压缩步骤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用于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的多个发送单元中的任一单元;
其中,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发送单元执行的所述发送;以及
根据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压缩步骤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步骤还控制不同于所述压缩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的发送;并且
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其它数据的发送时,所述调整步骤可提高所述压缩步骤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13.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部件,用于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
压缩部件,用于压缩所述图像数据;
发送部件,用于将所述压缩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所述压缩图像数据在所述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
调整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部件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和所述压缩部件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所述发送部件单元;以及
选择所述多个发送部件单元中任一个单元的选择部件;
其中,所述调整部件根据所述选择部件选择的所述发送部件单元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部件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和所述压缩部件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件还发送不同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以及
其中在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所述其它数据时,所述调整部件减少所述成像部件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同时提高所述压缩部件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16.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物体成像以便捕获所述物体的图像数据;
压缩所述图像数据;
控制所述压缩图像数据到经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的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在所述压缩步骤的压缩过程中生成;以及
根据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和所述压缩步骤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用于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下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的多个发送单元中的任一单元;
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发送单元执行的所述发送;以及
根据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压缩图像数据所采用的通信速率,调整所述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和所述压缩步骤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步骤还控制不同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其它数据的发送;以及
在所述发送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其它数据的发送时,所述调整步骤减少在所述成像步骤中捕获的所述图像数据量,同时提高所述压缩步骤的所述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79219/2002 | 2002-09-25 | ||
JP2002279219A JP3944726B2 (ja) | 2002-09-25 | 2002-09-25 |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37993A Division CN1953514B (zh) | 2002-09-25 | 2003-07-30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6538A true CN1596538A (zh) | 2005-03-16 |
CN100502470C CN100502470C (zh) | 2009-06-17 |
Family
ID=320404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15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470C (zh) | 2002-09-25 | 2003-07-30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CN2006101537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3514B (zh) | 2002-09-25 | 2003-07-30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37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3514B (zh) | 2002-09-25 | 2003-07-30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8736687B2 (zh) |
EP (2) | EP1549053B1 (zh) |
JP (1) | JP3944726B2 (zh) |
KR (1) | KR100933590B1 (zh) |
CN (2) | CN100502470C (zh) |
WO (1) | WO200403034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63386A (zh) * | 2010-02-18 | 2012-10-3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监控系统、装置及方法 |
CN102282840B (zh) * | 2009-01-19 | 2016-01-06 |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 复用成像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65765B2 (ja) * | 2003-10-02 | 2009-05-20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機器 |
JP4619051B2 (ja) * | 2004-07-01 | 2011-0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プリント装置、撮像装置、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画像送信方法 |
US8073053B2 (en) * | 2004-09-22 | 2011-12-0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mage encoding device that encodes an arbitrary number of moving pictures |
CN100463521C (zh) * | 2004-10-26 | 2009-02-18 | 大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网际网络中影音资料成像效果及传输速率的方法 |
JP4537195B2 (ja) * | 2004-12-28 | 2010-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4725183B2 (ja) * | 2005-05-11 | 2011-07-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4745773B2 (ja) * | 2005-09-21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EP1793581A1 (en) * | 2005-12-05 | 2007-06-0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utomatic selection of images for transfer depending on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
JP5108261B2 (ja) * | 2006-07-11 | 2012-12-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 |
US10337862B2 (en) * | 2006-11-30 | 2019-07-02 | 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 Ltd. | Digital mapping system based on continuous scanning line of sight |
ES2342248B1 (es) * | 2008-06-09 | 2011-04-29 | Createcna Xxi S.L. | Perfeccionamientos introducidos en la patente de invencion p200501769 por "sistema de emision en directo para television desde un telefono movil". |
TW201021556A (en) * | 2008-11-19 | 2010-06-01 | Asia Optical Co | A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JP5435456B2 (ja) * | 2009-03-29 | 2014-03-05 | 雅英 田中 | 携帯電話、充電器およびデジタルフォトフレーム |
JP2012084968A (ja) * | 2010-10-07 | 2012-04-26 |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5482629B2 (ja) * | 2010-11-16 | 2014-05-07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無線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485956B2 (ja) * | 2011-09-09 | 2014-05-07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が画像データを転送す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
EP2924681B1 (en) * | 2012-11-22 | 2020-01-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2072731B1 (ko) * | 2012-12-18 | 2020-02-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매체 |
US20140337505A1 (en) * | 2013-05-08 | 2014-11-13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electronic device |
JP5800249B2 (ja) * | 2013-06-21 | 2015-10-2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影条件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2081131B1 (ko) * | 2013-12-30 | 2020-02-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저속 구동이 가능한 표시장치 |
JP2016086245A (ja) * | 2014-10-23 | 2016-05-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481225B2 (ja) * | 2015-02-24 | 2019-03-1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情報端末装置、情報支援方法及び情報支援プログラム |
USD801945S1 (en) | 2015-03-06 | 2017-11-0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Mobile phone |
WO2016148102A1 (ja) * | 2015-03-16 | 2016-09-2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US10564921B2 (en) * | 2016-03-09 | 2020-02-18 | Ricoh Company, Ltd. |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for determining image display size |
CN107124559B (zh) * | 2017-06-19 | 2019-08-13 | 成都优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数据压缩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26415A (en) * | 1987-02-04 | 1990-05-1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for efficiently transferring messages of different sizes |
JPH02249333A (ja) | 1989-03-22 | 1990-10-05 | Sharp Corp | 秘話装置 |
US5170466A (en) * | 1989-10-10 | 1992-12-08 | Unisys Corporation | Storage/retrieval system for document |
US5195136A (en) * | 1991-09-30 | 1993-03-1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
KR0166935B1 (ko) | 1994-11-23 | 1999-03-20 | 구자홍 | 엠펙2 트랜스포트 디코더 장치 |
US5893037A (en) * | 1994-12-09 | 1999-04-0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ombined electronic/silver-halide image capture system with cellula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
US6085112A (en) * | 1995-05-03 | 2000-07-0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3533756B2 (ja) * | 1995-06-01 | 2004-05-31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入力装置 |
JP3372714B2 (ja) * | 1995-06-15 | 2003-0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US5786746A (en) * | 1995-10-03 | 1998-07-28 | Allegro Supercare Centers, Inc. | Child care communication and surveillance system |
EP0776130A3 (en) * | 1995-11-27 | 1998-03-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control system with variable frame rate |
TW325631B (en) * | 1996-04-23 | 1998-01-21 | Silicon Vision Inc | A digital video camera system |
JPH08340314A (ja) | 1996-05-20 | 1996-12-24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 |
US5832300A (en) * | 1996-06-20 | 1998-11-03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maintaining a minimum level of digitized data signal quality while allowing bandwidth dependent quality enhancement with additional enhancement data packets |
JP4229481B2 (ja) * | 1996-07-31 | 2009-02-2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表示システム |
US6337928B1 (en) * | 1996-08-26 | 2002-01-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
US5969750A (en) * | 1996-09-04 | 1999-10-19 | Winbc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oving picture camera with universal serial bus interface |
US5841471A (en) * | 1996-09-12 | 1998-11-2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Timing control for a digitally interfaced camera using variable line readout intervals |
JP3839526B2 (ja) * | 1996-09-20 | 2006-11-01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
US6169789B1 (en) * | 1996-12-16 | 2001-01-02 | Sanjay K. Rao | Intelligent keyboard system |
US6091767A (en) * | 1997-02-03 | 2000-07-18 | Westerman; Larry Alan | System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video encoders |
KR19980076702A (ko) * | 1997-04-12 | 1998-11-16 | 윤종용 | 화상정보 저장 및 자동접속 기능을 갖는 화상통신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JP3466434B2 (ja) * | 1997-09-11 | 2003-11-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US6091777A (en) * | 1997-09-18 | 2000-07-18 | Cubic Video Technologies, Inc. | Continuously adaptive digital video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web streamer |
US6512541B2 (en) * | 1997-12-08 | 2003-01-28 | Intel Corporation | Increasing image field of view and frame rate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
US5983263A (en) * | 1998-01-02 | 1999-11-09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mages during a multimedia teleconference |
US6636748B2 (en) * | 1998-01-12 | 2003-10-21 | David A. Monro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capture,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 visual image over telephone or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
WO1999035866A1 (en) * | 1998-01-12 | 1999-07-15 | Monroe David 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circuit in multi-circuit communications device |
US6204874B1 (en) * | 1998-05-07 | 2001-03-20 | Creo Products Inc. | Thermal platesetter and color proofer |
GB2372666B (en) * | 1998-05-08 | 2002-11-27 |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6522352B1 (en) * | 1998-06-22 | 2003-02-18 | Motorola, Inc. | Self-contained wireless camera device, wireless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
US6633231B1 (en) * | 1999-06-07 | 2003-10-14 | Horiba,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uxiliary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
JP2001036655A (ja) | 1999-07-22 | 2001-02-0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3583667B2 (ja) * | 1999-09-30 | 2004-11-04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端末装置並びに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制御情報通知方法 |
JP2001148802A (ja) | 1999-11-19 | 2001-05-29 | Ricoh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
GB0005337D0 (en) * | 2000-03-07 | 2000-04-26 | Hewlett Packard Co | Image transfer over mobile radio network |
JP2001346173A (ja) * | 2000-05-31 | 2001-12-14 | Sony Corp | 画像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
US6809759B1 (en) * | 2000-06-19 | 2004-10-26 | Benq Corporation | Remote control unit with previewing device for an image-capturing device |
JP2002033947A (ja) * | 2000-07-17 | 2002-01-31 | Ricoh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画像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US7450156B2 (en) * | 2000-09-13 | 2008-11-1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
JP2002099393A (ja) | 2000-09-22 | 2002-04-05 | Minolta Co Ltd |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
WO2002035849A1 (en) * | 2000-10-24 | 2002-05-02 | Eyeball Networks Inc. | Three-dimensional wavelet-based scalable video compression |
KR100404885B1 (ko) * | 2001-02-16 | 2003-11-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동화상 폰을 이용한 원격감시 장치 |
JP4190157B2 (ja) * | 2001-02-26 | 2008-12-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データ送信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受信装置 |
US7433710B2 (en) * | 2001-04-20 | 2008-10-07 | Lightsurf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automated provisioning of new user accounts |
US20020158991A1 (en) * | 2001-04-27 | 2002-10-31 | Hisakazu Kobayashi | Wireless moving image and audio transmitting system |
US7369160B2 (en) * | 2001-06-15 | 2008-05-06 |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 Camera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both image data and an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to transfer the image data to an external device |
EP1408657A4 (en) * | 2001-06-22 | 2009-12-30 | Ipex Co Ltd |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USING A COMMUNICATION LINE |
JP4629929B2 (ja) | 2001-08-23 | 2011-0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この制御方法 |
US20030058934A1 (en) * | 2001-09-25 | 2003-03-27 | Haruhiro Koto | Compressed video im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2003169284A (ja) | 2001-12-04 | 2003-06-1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変換装置並びに画像変換プログラム |
US7305114B2 (en) * | 2001-12-26 | 2007-12-04 | Cognex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 | Human/machine interface for a machine vision sensor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
US20030126279A1 (en) * | 2001-12-27 | 2003-07-03 | Jiani Hu |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with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
US20030169813A1 (en) * | 2002-03-08 | 2003-09-11 | Van Der Schaar Mihaela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xecute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FGS encoded structures |
JP2003274049A (ja) | 2002-03-19 | 2003-09-2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通信装置 |
US7171479B2 (en) * | 2002-04-26 | 2007-01-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fficient delivery of boot code images from a network server |
US7236960B2 (en) * | 2002-06-25 | 2007-06-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Software and system for customizing a presentation of digital images |
JP2004040548A (ja) | 2002-07-04 | 2004-02-05 | Minolta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2004086738A (ja) * | 2002-08-28 | 2004-03-1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無線lan通信装置、プリント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2004112360A (ja) | 2002-09-19 | 2004-04-08 | Ricoh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2002
- 2002-09-25 JP JP2002279219A patent/JP39447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7-30 US US10/496,890 patent/US8736687B2/en active Active
- 2003-07-30 EP EP03798370.7A patent/EP154905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30 WO PCT/JP2003/009633 patent/WO20040303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7-30 CN CNB038015994A patent/CN10050247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30 KR KR1020047007859A patent/KR1009335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7-30 EP EP18192408.5A patent/EP343565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7-30 CN CN2006101537993A patent/CN19535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1-12 US US12/291,581 patent/US805433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0-16 US US14/055,189 patent/US93745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4-17 US US14/255,330 patent/US1009141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7
- 2017-07-31 US US15/664,741 patent/US103752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9
- 2019-05-29 US US16/425,562 patent/US201903130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2840B (zh) * | 2009-01-19 | 2016-01-06 |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 复用成像 |
CN102763386A (zh) * | 2010-02-18 | 2012-10-3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监控系统、装置及方法 |
CN102763386B (zh) * | 2010-02-18 | 2015-06-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监控系统、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933590B1 (ko) | 2009-12-23 |
US20170332011A1 (en) | 2017-11-16 |
US20140043494A1 (en) | 2014-02-13 |
JP2004120201A (ja) | 2004-04-15 |
EP3435656A1 (en) | 2019-01-30 |
US20140226031A1 (en) | 2014-08-14 |
US20050146608A1 (en) | 2005-07-07 |
KR20050046653A (ko) | 2005-05-18 |
US8736687B2 (en) | 2014-05-27 |
CN1953514A (zh) | 2007-04-25 |
EP1549053A1 (en) | 2005-06-29 |
US9374523B2 (en) | 2016-06-21 |
JP3944726B2 (ja) | 2007-07-18 |
EP1549053A4 (en) | 2009-09-16 |
US20090073269A1 (en) | 2009-03-19 |
US20190313015A1 (en) | 2019-10-10 |
CN1953514B (zh) | 2010-06-02 |
CN100502470C (zh) | 2009-06-17 |
EP1549053B1 (en) | 2018-11-07 |
US10375297B2 (en) | 2019-08-06 |
WO2004030347A1 (ja) | 2004-04-08 |
US10091413B2 (en) | 2018-10-02 |
US8054334B2 (en) | 2011-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96538A (zh)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
CN1103981C (zh) | 视频信息调节装置 | |
CN1260953C (zh) |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 |
CN1992775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4365082B (zh) |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
CN1369813A (zh) | 数字照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 |
CN1265621C (zh) | 固态图像传感器缺陷像素校正及信息生成方法、成像设备 | |
CN1217533C (zh) | 信号处理设备及方法,与图象感测设备 | |
CN1257466C (zh) | 图像处理系统和方法及其装置和终端 | |
CN101031032A (zh) | 图像拾取设备、曝光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
CN1806430A (zh) | 摄影模式设置信息传输系统 | |
CN1941918A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
CN1534369A (zh)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35569A (zh) | 时移图像分配系统,时移图像分配方法,时移图像请求装置及图像服务器 | |
CN1968173A (zh) | 能进行有线和无线通信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
CN1929561A (zh) | 图像捕获设备和图像捕获方法 | |
CN1968391A (zh) | 摄影装置、显示控制方法、程序 | |
CN1960442A (zh) | 摄像设备和摄像方法 | |
CN1929535A (zh) | 成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
CN1928692A (zh) |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 |
CN1774704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图像拾取设备与信息分类处理方法 | |
CN1147129C (zh) | 成像设备和记录/再现设备 | |
CN1896860A (zh) | 照相机的自动对焦装置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 |
CN1933552A (zh) | 摄像装置、固体摄像元件及图像生成方法 | |
CN1685709A (zh) | 摄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