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9510A - 用于具有可再充电电池的功率负荷设备的供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可再充电电池的功率负荷设备的供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09510A CN1509510A CNA028101731A CN02810173A CN1509510A CN 1509510 A CN1509510 A CN 1509510A CN A028101731 A CNA028101731 A CN A028101731A CN 02810173 A CN02810173 A CN 02810173A CN 1509510 A CN1509510 A CN 15095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s
- power
- data
- equipment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733 optic disk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它将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输出的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或其他便携式设备以作为工作功率和/或充电功率,而且它在计算机系统、便携式通信终端和/或计算机外围设备之间重发数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更具体地说,它还涉及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该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接入便携式通信终端(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终端以及PDA终端)以输入并发送短消息,并且将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该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利用键控扫描功率对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中管理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的模式,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便携式通信终端发送的主叫用户信息和短消息显示在显示设备上。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它将该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功率输送给便携式通信终端和/或其他便携式设备以作为工作和/或充电功率,并且在计算机系统、便携式通信终端和/或计算机外围设备之间重发数据。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该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访问便携式通信终端(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终端以及PDA终端)以输入和发送短消息,并为便携式通信终端提供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该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利用键控扫描功率(key scan power)对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下对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模式设定进行管理、以及通过计算机系统在显示设备上显示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主叫用户信息和短消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执行作为数据通信网的媒体的数据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已被广泛用于大量信息的接收、编辑、存储以及输出。
计算机系统被大致划分为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计算机。外围设备(如用于扫描输入图像的扫描仪)、用于可视显示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监视器、用于输出数据的打印机以及用于输出语音/声音的扬声器被连接到计算机系统。
特别是,与作为用于设定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功能)或用于输入数据的数据输入设备的键盘以及作为用于转换特定功能并命令执行/选择功能的数据输入设备的鼠标连接的数据输入端口被单独设计在台式计算机系统的主体内。该数据输入端口从主体的供电设备接收具有预定DC电压电平的键控扫描功率。
因此,根据键控扫描功率,计算机系统主体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扫描键盘和/或鼠标的键操作状态信号,并执行与键操作对应的操作。
笔记本计算机与键盘通常合并在一起。然而,笔记本计算机包括将至少具有一个键盘或鼠标的数据输入设备直接连接到其的数据输入端口(即,键盘/鼠标连接端口)。数据输入端口接收预定电平的键控扫描功率。
因此,在键盘或鼠标选择性地连接到键盘/鼠标连接端口的状态下,笔记本计算机利用键控扫描功率识别键盘或鼠标的键操作状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最近,在不考虑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进行语音通信和/或数据通信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CDMA/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蜂窝电话和PDA包括用于在任何地方进行语音通信和/或数据通信的再充电电池。
此外,作为用于再现音乐的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的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具有用于在任何地方再现音乐的再充电电池。
但是,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或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在内的功率负荷终端的再充电电池通常需要一个专用电池充电器(即,电源适配器)。这里,由于功率负荷终端(蜂窝电话、PDA、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CD播放器)使用不同的电池充电器,因此不能实现兼容。
另外,由于对蜂窝电话或PDA配有一个电池充电器,所以如果电池在未安装电池充电器的地方(例如,在办公室)放完电,就不能进行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将计算机系统的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的功率用作蜂窝电话电池的充电功率的方法。然而,当利用发送到USB端口的功率对蜂窝电话进行充电时,就不能将USB端口分配给其它的外部连接设备(例如,扫描仪、web相机等)。
诸如MP3播放器的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也可能存在这种缺点。因此,日益需要用于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和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的功率负荷终端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种充电方法。
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设备包括:多个字符键,用于输入字符;多个数字键,用于输入数字;多个功能键,用于设定字符键和数字键的输入模式;以及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字符键、数字键以及功能键的操作,处理键控扫描数据(key scan data)。
键盘设备通常连接到个人计算机主体的键盘连接端口。当键盘设备从主体接收键控扫描功率(即,工作功率)时,控制电路利用键控扫描功率识别出字符键、数字键或功能键的操作,并将键控扫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主体。为了发送短消息,通过其上分配有数字0至9的键切换为韩文输入模式或英文输入模式,便携式通信终端就可以输入字符。因此,用于输入短消息的键操作过程复杂,而且延长了所需的时间。
通过利用个人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通过通信网(即,互联网)访问提供短消息业务的web网点或者通过执行用于发送短消息的消息程序,还可以将短消息发送到另一个便携式通信终端(即,蜂窝电话)。然而,上述短消息业务方法的缺点在于,必须接通计算机系统和监视器才能发送短消息。此外,它不便于访问特殊web网点,也不便于执行特殊的消息程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发送到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主体的键盘/鼠标连接端口(数据输入端口)的键控扫描功率用作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和MP3播放器的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的供电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它为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连接端口提供功率以作为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的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并且利用可与输入设备相连的附加数据输入端口而具有数据重发功能。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它为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连接端口提供功率以作为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的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并且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便携式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设备,它具有功率负荷终端连接结构,而且利用键控扫描功率来提供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它利用键控扫描功率输入待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发送的短消息,而且为便携式通信终端提供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它利用键控扫描功率对电池进行充电,将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在计算机关闭状态下利用电池中充入的功率,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而且对便携式通信终端输入短消息。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它利用键控扫描功率将短消息输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在计算机系统和显示设备被接通而且建立了短消息模式时,通过在显示设备(即,监视器)上显示短消息输入窗口,以确认短消息的输入。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它对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充电,并执行短消息业务功能以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发送利用键盘输入的字符。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它将发送到与计算机的键盘设备相连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主叫用户信息显示在计算机的监视器上,根据主叫用户信息的呼叫号码,从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数据库、记录在键盘设备上的电话号码数据库或记录在计算机主体的存储装置上的电话号码数据库中搜索主叫用户的详细信息(即,商用卡信息),并显示搜索到的信息。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它注册、修改或删除所连接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信息项(例如,电话号码数据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功率负荷终端、使用计算机输入端口的供电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装置,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和鼠标连接端口,用于接收键控扫描功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装置,用于将功率从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输送到功率负荷终端。
这里,所述用于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设备进一步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之间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进行稳定。
另外,所述用于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优选地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用于通过电源电缆的介质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种用于功率负荷终端、使用计算机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装置,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从计算机系统接收外围设备的工作功率,并将该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以及数据重发器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在所述计算机系统与外围设备之间重发数据。
这里,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其与连接到所述导线的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相同。
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其连接到所述导线,用于与无线通信类型的计算机外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所述功率负荷终端优选地从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以及扬声器中选择,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优选地从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中选择,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优选地从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中选择。
所述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优选地从键盘连接端口、鼠标连接端口以及USB端口中选择。
所述用于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功率稳定装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之间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进行稳定。
此外,所述用于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优选地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用于通过电源电缆的介质将功率输送给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此外,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优选地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用于通过电源电缆的介质将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一种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输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装置,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以及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其用于稳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从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传送的功率,将所述功率提供给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重复进行数据通信。
这里,所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作为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以及第二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功率和所述数据通信装置输出的数据输送给便携式通信终端。
所述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包括数据通信设定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建立数据通信。
此外,在计算机系统内安装有用于通过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专用通信驱动程序。在数据通信设定装置建立通信模式时,所述通信驱动程序根据数据通信装置的请求被驱动,以用于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显示设备上。
所述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相应于电话号码的详细电话号码信息,所述详细电话号码信息利用安装在计算机系统内的通信驱动程序通过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得到输入、修改或删除。
优选地,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给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时,数据通信装置在存储装置中搜索相于应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的详细信息,然后,将该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和搜索到的详细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系统,并且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和详细信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优选地,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短消息并将它发送到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的情况下,数据通信装置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并且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该短消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此外,计算机系统优选地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输入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的介质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包括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在内的短消息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且便携式通信终端从短消息信息中分离出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将短消息发送到该电话号码。
计算机系统优选地要求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根据设定信息请求,便携式通信终端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将预定的设定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系统。接收该设定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该设定信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在计算机系统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接收更新请求以修改该设定信息时,计算机系统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修改的设定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且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修改的设定信息以作为新的设定信息。
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其与连接到所述导线的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相同。
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优选地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其连接到所述导线,用于与无线通信类型的计算机外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供电装置,其用于稳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由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发出的功率,并提供该功率以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所述供电装置优选地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电池的状态;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稳定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以及电源电缆连接插口,用于通过电源电缆将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
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优选地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用于通过电源电缆的介质将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一种键盘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装置,用于将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所发出的键控扫描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
这里,所述功率负荷终端优选地从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以及扬声器中选择。
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优选地从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中选择,所述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优选地从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中选择。
所述键盘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
所述键盘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
所述连接器装置通过包括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的电源电缆设备的介质将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并且含有与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相连的电源插口。
所述键盘设备包括:充电装置,用于利用键控扫描功率进行充电;以及充电供电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不提供键控扫描功率时,将充电装置输出的充电功率提供给连接器装置。
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光电转换器;以及光电转换装置,用于稳定所述光电转换器的功率,并将该功率提供给所述充电装置。
另外,所述键盘设备还包括:电源插口,用于接收将AC功率转换为DC功率的电源适配器装置所输出的DC功率;以及供电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不提供键控扫描功率时,将电源插口输出的DC功率提供给连接器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一种键盘设备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发送自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的键控扫描功率;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处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的数据通信;以及连接器装置,用于将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和数据通信装置输出的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
这里,连接器装置优选地通过包括第一连接插头、电缆以及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数据I/O插口的第二连接插头的电缆设备的介质将功率和数据提供给便携式通信终端,而且连接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连接插头相连的供电/数据连接插口。
所述功率稳定装置优选地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提供给连接器装置。
此外,所述键盘设备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短消息模式设定装置,用于建立短消息模式以将短消息输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存储装置,用于在短消息模式中存储通过操纵板输入的短消息数据;以及短消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将存储在存储装置内的短消息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另外,所述键盘设备还包括短消息模式设定装置,用于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将通过操纵板输入的短消息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
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内优选地安装有专用键盘驱动程序,用于将输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短消息显示在监视器上。所述短消息模式设定装置利用短消息模式中的键盘驱动程序将用于把短消息窗口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监视器上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计算机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一种键盘设备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计算机系统键盘连接端口所发出的键控扫描功率;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处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的数据通信;以及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在所述数据通信装置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交换数据。所述连接器装置通过包括第一连接插头、用于对数据通信装置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的数据转换装置以及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数据I/O插口的第二连接插头的电缆设备的介质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和所述数据通信装置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且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相连的供电/数据连接插口。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一种键盘设备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所发出的键控扫描功率;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处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的数据通信;数据转换装置,用于对所述数据通信装置与携式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提供给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在所述数据通信装置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交换数据;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设定装置,用于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内安装有专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用于将输入至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短消息显示在监视器上。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设定装置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中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将用于把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监视器上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计算机系统。
这里,所述功率稳定装置优选地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连接器装置。
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相应于电话号码的详细信息的存储装置。详细电话号码信息利用安装在计算机系统内的通信驱动程序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而得到输入、修改或删除。
在本发明的键盘设备中,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并通过作为连接器装置的介质将该信息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时,数据通信装置从存储装置中搜索相应于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的详细信息,并将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和搜索到的详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系统则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将主叫电话号码信息和详细信息显示到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在本发明的键盘设备中,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短消息并通过连接器装置的介质将其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数据通信装置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然后,计算机系统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将该短消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此外,本发明的键盘设备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输入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然后,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和连接器装置的介质将包括受话者电话号码和该短消息的短消息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而便携式通信终端从短消息信息中分离出电话号码和短消息,然后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该电话号码。
本发明的键盘设备要求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和连接器装置的介质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送至便携式通信终端。根据设定信息请求,便携式通信终端通过连接器装置和数据通信装置将预定的设定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接收该设定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该设定信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当计算机系统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接收用于修改设定信息的更新请求时,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和连接器装置将修改的设定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然后,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修改的设定消息以作为新的设定信息。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仅对本发明具有说明性意义而没有限制性意义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以下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2示出了图1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4示出了图2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5示出了图2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的另一个例子;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7示出了图6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
图1 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
图16至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至第十四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23示出了图22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25示出了图24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27示出了图26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28至3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至第二十五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3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37示出了图36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3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3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40示出图39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4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42示出了图41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图;
图4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
图44示出了图43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45至47示出了在第十五(图22)至第三十(图43)实施例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的运行关系的示意图;
图48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用于实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的过程;
图49(a)至49(c)为图48所示流程的典型示意图;
图50示出了在第十五(图22)至第三十(图43)实施例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主叫用户信息和短消息时的操作流程图;
图51示出了在第十五(图22)至第三十(图43)实施例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短消息输入设备将短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操作流程图;
图52(a)和52(b)为图51所示流程的典型示意图;
图53示出了在第十五(图22)至第三十(图43)实施例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对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话号码进行更新的操作流程图;
图54为图53所示流程的典型示意图;
图55示出了在第十五(图22)至第三十(图43)实施例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对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进行更新的操作流程图;
图56(a)和图56(b)为图55的典型示意图;
图5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外部轮廓图;
图58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图57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图59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图57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另一种内部电路;
图6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外形示意图;
图61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图60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图6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外部轮廓图;
图63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图62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图6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短消息业务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的运行关系的示意图;
图66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用于实现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的键盘驱动程序的过程;
图67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在将键盘连接到计算机时的操作过程;
图6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四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的外形图;
图69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如图68所示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图7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五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的外形图;
图71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如图70所示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图7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的运行关系示意图;
图73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用于实现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的键盘驱动程序的过程;
图74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主叫用户信息和短消息时的过程;
图75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短消息输入设备将短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操作过程;
图76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对键盘设备的电话号码信息进行更新的操作过程;以及
图77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对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进行更新的操作过程。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以及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和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1至56对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十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考图1和图2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进行说明。
参考图1,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设备100中,在供电设备100的一端形成有键盘/鼠标连接插头110,键盘/鼠标连接插头110连接到键盘/鼠标连接插口(端口)22,用于将键盘或鼠标连接到笔记本计算机系统(或台式计算机系统主体)20,而通过电缆120的介质在供电设备100的另一端形成有电源插头130,电源插头130连接到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电源插口(供电/数据I/O插口35),用于传送充电负荷终端(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
键控扫描功率(约为5V)通常被传送到数据输入端口22以用于检测外部连接键盘或鼠标的键操作状态,笔记本计算机系统和台式计算机系统的键盘或鼠标连接到该数据输入端口22。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供电设备100中,当将键盘/鼠标连接插头110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时,传送到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键控扫描功率可被用作运行连接到电源插头130的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或者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功率。
连接到电源插头130的充电负荷终端并不局限于便携式通信终端(蜂窝电话、PDA和PCS)、MP3播放器、CD播放器以及盒式磁带播放器,而且包括可将键控扫描功率用作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的扬声器或互联网电话。
如图2所示,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具有时钟管脚C、接地管脚G、数据管脚D、电源管脚V1以及一个或者两个不用的管脚B1和B2,而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则具有接地管脚G、电源管脚V1以及多个数据管脚35D。
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插头110具有连接到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管脚C、G、D、V1、B1和B2的管脚。在此,连接到接地管脚和电源管脚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2与电缆120电连接,但是其他管脚与其电绝缘。
此外,插入并连接到充电负荷终端的电源插口(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电源插头130具有与键盘/鼠标连接插头110电连接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1以及多个对应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数据管脚的电绝缘管脚。
当供电设备110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和充电负荷终端的电源插口(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时,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1电连接到充电负荷终端的电源插口(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接地管脚和电源管脚以具有相等的电位,但是其他管脚不被电连接。
因此,通过充电负荷终端的电源插口(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将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输出的键控扫描功率用作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具有6个管脚,但是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管脚结构,例如5个管脚(即,时钟管脚、接地管脚、数据管脚、电源管脚以及不用的管脚)。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具有接地管脚G、电源管脚V1以及多个数据管脚35D,但是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管脚结构。
现在将参考图3至5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进行说明。
与第一实施例的供电设备100相比,该供电设备200进一步包括位于电缆中部的电源控制块230。也就是说,在电源控制块230内设置了电源控制印刷电路板,并且充电显示器件232A和232B从电源控制块230伸出。电源控制块230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缆220A的介质连接到被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插头210,另一端则通过第二电缆220B的介质连接到被插入并连接到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电源插头240。
这里,充电显示器件232A和232B是例如两个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其包括用于显示充电操作的红色LED器件和用于显示充电操作完成的绿色LED器件。
尽管以便携式通信终端为例说明充电负荷终端,但是供电设备200可以应用于PDA、便携式便携式音频设备(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CD播放器等)以及扬声器和蜂窝电话。
现在将参考图4说明图3所示电源控制块230的电路结构。
如图4所示,电源控制块230包括恒压电路230A、充电驱动电路230D、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充电显示器件232A和232B以及控制电路230B。
恒压电路230A对通过插口210和第一电缆220A从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1输入的键控扫描功率进行整流和稳压,然后输出所需电平的功率。
充电驱动电路230D通过利用第二电缆220B的介质和电源插口240将恒压电路230A的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2,从而将工作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对电池(未示出)进行充电。
在控制电路230B的控制下,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驱动用于显示充电过程的第一充电显示器件232A和用于显示充电过程完成的第二充电显示器件232B,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电池的充电电压。
根据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检测的电压,控制电路230B确认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状态(过充电状态)和连接状态。在功率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未过充电时,控制电路230B控制充电驱动电路230D通过第二电缆220B的介质和电源插头240,恒定地将功率输出到充电负荷终端,即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同时控制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以使第一充电显示器件232A显示充电过程。在功率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过充电的情况下,则控制电路230B控制充电驱动电路230D不通过第二电缆220B的介质和电源插头240将功率输出到充电负荷终端,即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同时控制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以使第二充电显示器件232B显示充电过程完成。当未连接充电负荷终端,即,便携式通信终端30时,控制电路230B控制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以使第一和第二充电显示器件232A和232B停止显示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5说明图3所示电源控制块的电路结构的另一个例子。
如图5所示,与图4所示电源控制块230相比,电源控制块230-1进一步包括位于恒压电路230A的前端的升压电路230F。
在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输出的键控扫描功率低于或者可能低于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功率或工作功率时,升压电路230F得到使用。这里,升压电路230F将计算机系统20的键控扫描功率升压到比充电功率电平或工作功率电平高的功率电平,然后,恒压电路230A对该功率进行整流和稳压,从而输出充电电压电平的功率。
从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管脚G和V1输出约5V和550mA的键控扫描功率。例如,在充电负荷终端,即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功率约为4.2V(460mA)时,由于可以从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输出低于4.2V的电压,所以升压电路230F将该功率升压到约7V的电平,而恒压电路230A使该功率具有充电负荷终端要求的电压电平。
如上所述,根据图3至5的实施例所述的供电设备可以对作为充电负荷终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电池进行充电。
现在将参考图6和7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进行说明。
与第二实施例的供电设备200相比,除了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的结构外,供电设备200A进一步包括用于对便携式音频设备70(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CD播放器等)进行充电的结构。
除了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显示器件232A和232B,还从电源控制块230A伸出用于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充电显示器件234A和234B,而且还将用于把充电功率送到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插口250安装到电源控制块230A内。
在此,充电显示器件234A和234B为两个LED器件,它们为例如用于显示充电过程的红色LED器件和用于显示充电过程完成的绿色LED器件。
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电缆60插入并连接到电源插口250。
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电缆60包括:插头62,其插入并连接到供电设备200A的电源插口250;插头66,其插入并连接到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插口72;以及电缆64,其用于连接插头62和66,这些部件是一体化的。
现在将参考图7说明图6所示电源控制块230A的电路结构。如图所示,与图5所示功率控制块相比,电源控制块230A进一步包括第二充电驱动电路230D-2、第二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2、电源插口250、第二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2以及充电显示器件234A和234B。第一充电驱动电路230D-1、第一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1以及第一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1与图5所示的充电驱动电路230D、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以及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具有相同的功能。
为了简化说明,现在对图5与图6所示电源控制块之间的差别进行说明。
第二充电驱动电路230D-2通过电源插口250的介质将恒压电路230A的功率送到供电电缆60的电源插头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3,从而将工作功率送到便携式音频设备70,并对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池(未示出)进行充电。
在此,第二充电驱动电路230D-2可以对恒压电路230A的输出功率进行降压和升压,以将充足的功率送到充电负荷终端。
在控制电路230B-1的控制下,第二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2驱动用于显示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充电过程的第一充电显示器件234A和用于显示充电过程完成的第二充电显示器件234B,而第二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2检测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池的充电电压。
控制电路230B-2执行参考图4和5说明的功能,并根据第二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2检测的电压,确认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池的充电状态(过充电状态)和功率负荷终端的连接状态。当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池未过充电时,控制电路230B-2控制第二充电驱动电路230D-2通过电源插口250的介质和供电电缆60将该功率恒定地输出到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插口72,同时控制第二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2使第一充电显示器件234A显示充电过程。如果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池过充电,则控制电路230B-2控制第二充电驱动电路230D-2不通过电源插口250的介质和供电电缆60将该功率送到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插口72,同时控制第二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2使第二充电显示器件234B显示充电操作完成。在未连接便携式音频设备70时,控制电路230B-2控制第二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2使第一和第二充电显示器件234A和234B停止显示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8对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相比,供电设备300不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而是连接到USB插口24。
也就是说,供电设备300包括:USB插头310,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USB插头24;电源控制块330,其内安装了电源控制印刷电路板,而且从其伸出充电显示器件332A和332B;电源插头340,其连接到充电负荷终端的电源插口(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第一电缆320A,用于将USB插头310连接到电源控制块330;以及第二电缆320B,用于将电源控制块330连接到电源插头340,这些部件是一体化的。
供电设备300与图4和图5所示的供电设备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然而,USB插口24和USB插头310的结构与图15所示的USB插口24和USB插头510的结构相同,因此,对其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做出。
现在将参考图9对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6所示的供电设备200A相比,供电设备300A不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而连接到USB插口24。
也就是说,除了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USB插口24的USB插头310A之外,供电设备300A与图6所示的供电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此,供电设备300A与图7所示的供电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然而,USB插口24和USB插头310的结构与图15所示的USB插口24和USB插头510的结构相同,因此,对其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做出。
现在将参考图10和11对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对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供电并重发数据以将键盘输入传送到计算机系统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3所示的供电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400进一步包括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中,键盘40或鼠标可以连接到该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
也就是说,供电设备400包括:插头410,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其内建立有功率控制印刷电路板,而且充电显示器件432A和432B从其伸出;电源插头440,其连接到充电负荷终端的电源插口(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第一电缆420A,用于将插头440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以及第二电缆420B,用于将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连接到电源插头440,这些部件是一体化的。
现在将参考图11说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的电路结构。与图5所示的电路结构相比,该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进一步包括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以及通过插头410和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之间的第一电缆420A电连接到时钟管脚C、接地管脚G、数据管脚D以及电源管脚V1的导线430DL。
如上所述,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可以对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充电,而且通过导线430DL,还可以将因为键盘40(或鼠标)的键操作所产生的输入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20。
现在将参考图12和13对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6所示的供电设备相比,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400A进一步包括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A内,键盘40或鼠标80可以连接到该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
现在将参考图13说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与图7所示电路结构相比,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A进一步包括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以及通过插头410和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之间的第一电缆420A电连接到时钟管脚C、接地管脚G、数据管脚D以及电源管脚V1的导线430DL。
如上所述,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430A可以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便携式音频设备70进行充电,而且还可以将因为键盘或鼠标的键操作所产生的输入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20。
现在将参考图14和15对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10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500不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而连接到USB插口24,并且包括USB插口536,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530中,web相机50等可以连接到该USB插口536,以取代与键盘或鼠标连接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
现在将参考图15说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部件的电路结构。与图11所示电路结构相比,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530A包括USB连接插头510和USB连接插口536,以取代键盘/鼠标连接插头410和键盘/鼠标连接插口436,并且它还包括通过USB连接插头510和USB连接插口536之间的第一电缆520A电连接到电源管脚V1、数据管脚D+和D-以及接地管脚G的导线530DL。
如上所述,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USB端口,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可以对诸如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负荷终端进行充电,而且还可以将从web相机输入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20。
现在将参考图16对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述的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1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500A进一步包括用于对便携式音频设备70(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CD播放器等)进行充电的结构。
除了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显示器件532A和532B外,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530A进一步包括用于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充电显示器件534A和534B以及用于将充电功率送到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电源插口538。
参考图7和15所示的电路结构容易理解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530A的电路结构,因此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因此,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USB端口,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500可以对不同的充电负荷终端(例如,便携式音频设备70)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而且还可以将从web相机输入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20。
现在将参考图17和20对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10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图17所示第十实施例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600删除了第一电缆420A,而将键盘/鼠标连接插头6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630。除了第一电缆420A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600与图11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因此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此外,与图12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图18所示第十一实施例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600A删除了第一电缆420A,而将键盘/鼠标连接插头6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630A。除了第一电缆420A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600A与图13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因此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与图1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图19所示第十二实施例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700删除了第一电缆520A,而将USB插头7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730。除了第一电缆520A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700与图15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因此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另一方面,与图16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图20所示第十三实施例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700A删除了第一电缆520A,而将USB插头7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730A。其电路结构参考图13和15很容易理解,因此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现在将参考图21对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参考图21,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用作充电负荷终端时,可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30安装到主体830上。
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上的插头810通过电缆820A连接到主体830的背面,而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供电的插头840连接到主体830的正面下部。
鼠标/键盘连接插头46或86连接到鼠标/键盘连接插口834以将鼠标或键盘连接到计算机系统,鼠标/键盘连接插口834安装在主体830的正面(或侧面),而用于显示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电池的充电过程的第一充电显示器件832A和用于显示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电池的充电过程完成的第二显示器件832B则从主体42的正面向外伸出。
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与图11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插头810插入计算机系统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并将插口840插入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数据/供电插口,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就可以将功率送到充电负荷终端,即,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对电池进行充电,而且通过将鼠标/键盘连接插头46或86插入鼠标/键盘连接插口834,还可以将键盘或鼠标的输入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系统20。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主体830成型为各种形状。
现在将参考图22和23对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900包括:插头910,其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鼠标/键盘连接插口22;第一电缆920A;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第二电缆920B;以及插头940,其插入并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这些部件是一体化的。
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印刷电路板被内置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中,而充电显示器件932A和932B、控制模式设定键950、控制模式显示器件950A以及短消息发送键960则安装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的外面部分。
充电显示器件932A和932B的功能与上述说明的功能相同。控制模式设定键950建立一种控制模式,以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与计算机系统20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控制。在建立控制模式时,控制模式显示器件950A发光。
此外,短消息发送键960将利用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未示出)输入的短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现在将参考图23说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如图所示,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包括:升压电路230F、恒压电路230A、充电驱动电路230D、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充电显示器件932A和932B以及控制电路230B-2,它们与参考图5说明的功能相同。
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进一步包括:键输入单元930B,其具有模式设定键950和短消息发送键960;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970,其受控于控制电路230-2,在输入模式设定键950时,用于驱动模式设定显示器件950A并使其显示;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其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鼠标/键盘连接插口22、插头910以及电缆920A连接到时钟管脚C和数据管脚D,用于与计算机系统20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存储器230I,用于存储用户通过诸如键盘的键输入单元输入的数据并将它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即,待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的短消息数据以及与根据例如计算机系统20(或键盘)或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输入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详细信息数据(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以及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其通过插头940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数据线35D,用于对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适于计算机系统,而且还对从计算机系统20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适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
在建立模式设定键950A以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时,在控制电路230B-2的控制下,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970工作以使模式设定显示器件950A发光。
在此,当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主叫用户信息时,主叫用户信息通过数据线35、供电/数据I/O插口35以及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00的插头940和电缆920B被发送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被转换成具有适于计算机系统20的数据格式的主叫用户信息数据发送到控制电路230B-2。
控制电路230B-2搜索数据存储器230I以查找与主叫用户信息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相同的电话号码,读取对应于该电话号码的主叫用户的详细信息数据(例如,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然后,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将该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
在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从计算机系统20输入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的短消息数据以及对应于该电话号码的详细信息数据(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时,控制电路230B-2将输入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器230I内。此后,在用户操作短消息发送键960时,控制电路230B-2从数据存储器230I读取该短消息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出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对该短消息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适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然后,通过数据线230K和插头940将该数据输出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数据线35D。
此外,在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从计算机系统20输入用于控制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控制数据信号时,控制电路230B-2将控制数据信号输出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对控制数据信号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适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然后通过数据线230K和插头940将该数据输出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数据线35D。
因此,通过将插头910插入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并将插头940插入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就可将工作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对电池进行充电。此外,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主叫用户信息并且存储器存储对应于该主叫用户信息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的详细主叫用户信息时,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可以将该详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将利用计算机系统20产生的短消息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利用计算机系统20控制便携式通信终端30。
其具体实施例将参考图45至56在后面得到更详细的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24和25对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2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900A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内对便携式音频设备(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CD播放器等)进行充电的结构。
除了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显示器件932A和932B之外,还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900A伸出有用于便携式音频设备70的充电显示器件934A和934B,并且在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900A内还装有用于为便携式音频设备70提供充电功率的电源插口936。
现在将参考图25说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A。如图25所示,与图23所示的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相比,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930A进一步包括第二充电驱动电路230D-2、第二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2、电源插口936、第二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2以及充电显示器件934A和934B。第一充电驱动电路230D-1、第一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1以及第一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1与图23所示的充电驱动电路230D、充电电压检测电路230E以及充电显示驱动电路230C具有相同的功能。各部件都以和参考图7描述的内容相类似或同样的方式工作。
现在将参考图26和27对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内连接鼠标或键盘的结构。
如图27所示,除了图25所示的电路结构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进一步包括:键盘/鼠标连接插口1038;以及导线430DL,其通过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的插头1010与键盘/鼠标连接插口1038之间的第一电缆1020A电连接到时钟管脚C、接地管脚G、数据管脚D以及电源管脚V1。
在此,在当从鼠标或键盘输入数据时,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与计算机系统20进行数据通信。
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供电与数据重发器设备可以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便携式音频设备70,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控制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且操作并输入键盘或鼠标。
现在将参考图28对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2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100不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而连接到USB插口24。除此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100与图23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电路结构和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9对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200不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22,而连接到USB插口24。除此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200与图25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电路结构和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30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14和15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300进一步包括:键输入单元,其具有模式设定键1350和短消息发送键1360;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5所示的970),其受控于控制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5所示的230B-3),用于在输入模式设定键1350时,驱动模式设定显示器件1350A并使其显示;数据发送/接收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5所示的230G),其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USB连接插口24、USB插头1310以及电缆1320A连接到数据管脚D+和D-,用于与计算机系统20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存储器(未示出,相当于图25所示的230I),用于存储用户通过键输入单元输入并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的数据,即,待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的短消息数据以及相应于电话号码的详细信息数据(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以及数据转换处理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5所示的230H),其通过插头134,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数据线35D,用于转换数据,以便与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数据通信。由于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图25所示的部件,所以其执行的操作与前面所述的一样。
现在将参考图31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16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400进一步包括:键输入单元,其具有模式设定键1450和短消息发送键1460;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7所示的970),其受控于控制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7所示的230B-3),用于在输入模式设定键1450时驱动模式设定显示器件1450A并使其显示;数据发送/接收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7所示的230G),其通过计算机系统20的USB连接插口24、USB插头1410以及电缆1420A连接到数据管脚D+和D-,用于与计算机系统20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存储器(未示出,相当于图27所示的230I),用于存储用户通过键输入单元输入并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的数据,即,待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的短消息数据以及相应于电话号码的详细信息数据(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以及数据转换处理电路(未示出,相当于图27所示的230H),其通过插头1440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数据线35D,用于转换数据,以便与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数据通信。由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400具有图27所示的部件,所以其执行的操作与前面所述的一样。
现在将参考图32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6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500删除了用于对便携式音频设备70(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CD播放器等)进行充电的结构以及第一电缆1020A,而将键盘/鼠标连接插头15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1530。
此外,除了用于对便携式音频设备70(MP3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CD播放器等)进行充电的结构(230C-2、230D-2、230E-2、1036、1034A以及1034B)以及第一电缆1020A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500与图27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所以其执行的操作与前面所述的一样。
现在将参考图33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6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600删除了第一电缆1020A,而将键盘/鼠标连接插头16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1630。
因此,除了第一电缆1020A之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600与图27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同样的电路结构,故不再对其操作进行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34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30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700删除了第一电缆1320A,而将USB插头17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1730。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700的电路结构参考图30很容易得到理解。
现在将参考图35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31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800删除了第一电缆1420A,而将USB插头1810直接连接到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1830。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800的电路结构参考图31很容易得到理解。
现在将参考图36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900进一步包括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用于与无线鼠标90(例如,光鼠标)或无线键盘(图38所示的100)进行无线通信。用于对无线鼠标90或无线键盘(图38所示的100)进行充电的电缆60连接到电源插口1936。
无线鼠标90可以采用红外线(IR)方法,也可以采用射频(RF)方法。对于IR型无线鼠标90,利用IR方法设计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而对于RF型无线鼠标90,则利用RF方法设计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
与图25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900A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900进一步包括: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以及信号线,其安装在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与插头1910的时钟管脚C与数据管脚D之间。
当将IR型或RF型数据信号从无线鼠标90的无线数据通信电路92输入到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时,对输入数据信号进行转换,以使其信号格式适于计算机系统20,然后通过插头1910和鼠标/键盘连接插口22,将它输入到计算机系统20。此外,当从无线鼠标90接收数据信号时,无线数据通信电路1970将输入的数据通知控制电路230B-4。因此,控制电路230B-4利用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防止发生数据冲突。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900的其他部件与图25所示的部件相同,因此它执行如上所述的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38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6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000将USB插头2010用作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插头。用于对无线鼠标或无线键盘100进行充电的电缆60连接到电源插口2036。
无线键盘100可以采用红外线(IR)方法,也可以采用射频(RF)方法。对于IR型无线键盘100,利用IR方法设计无线数据通信电路2070,而对于RF型无线键盘100,利用RF方法设计无线数据通信电路2070。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路结构参考图37很容易得到理解。
现在将参考图39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10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100将具有第二电缆2150和插头2140、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的电缆设备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130分离。连接有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100的电缆设备的连接插头2160的插口优选地具有特殊形状,以便使用于对例如便携式音频设备70进行充电的电缆的插头62可以与其相连。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100与图40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也就是说,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具有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的第二电缆2150和插头2140的电缆设备被与图11所示电路内的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130分离。
现在将参考图41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36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200将具有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的第二电缆2250和插头2240的电缆设备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230分离,而且不含有用于对例如便携式音频设备70进行充电的结构。连接有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200的电缆设备的连接插头2260的插口优选地具有特殊形状,以便使用于对无线鼠标90进行充电的电缆的插头62可以与其相连。
图42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200的电路结构与图37所示的电路结构类似,因此它们以相同的方式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43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行说明。
与图22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相比,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将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的电缆设备2350与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00分离。
如图22所示,通过电缆2320的介质被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鼠标/键盘连接插口22的插头2310被合并入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00,而充电显示器件2332A和2332B、控制模式设定键2334、控制模式显示器件2334A、短消息发送键2336以及电缆设备2350的插头2350A插入并连接到其的插口2338则被安装在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30的外面部分。此外,电缆设备2350合并有插入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30的插口2338的第一插头2350A、电缆2350B以及插入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第二插头2350C。
在此,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00的插口2338和电缆设备2350的插头2350A被成型为矩形,但也可以被成型为圆形,如图39所示。
参考图44,除了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30与电缆设备2350分离外,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与图22和23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900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因此省略对其操作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被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鼠标/键盘连接插口22,但是它也可以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USB连接插口。
此外,可以将用于对便携式音频设备或类似设备进行供电的结构增加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中,如图24和25所示,可以增加用于连接无线鼠标设备或无线键盘设备的结构,如图26和27所示,并且可以增加用于连接无线鼠标设备或无线键盘设备的结构,如图36至38所示。当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USB连接插口时,可以对其增加用于通过USB端口连接诸如web相机的I/O设备的结构,如图30所示。
在此,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合并有待被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插头2310和电缆2320,因此插头2310被插入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20的鼠标/键盘连接插口22。然而,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2300可以删除电缆,而合并入插头2310和供电/数据重发器控制块2330,如图17至20所示。
现在将参考图22至43说明根据本发明利用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控制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操作过程。
图45至47示出了在图22至图43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插口、鼠标连接茶枯卡或USB插口的情况下,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操作和控制操作以及键盘设备40、鼠标设备80或USB输入设备50的数据输入操作的系统结构图。
图45示出了在图26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连接到计算机系统3000的键盘连接插口的状态下的系统结构图,图46示出了在图26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连接到计算机系统3000的鼠标连接插口的状态下的系统结构图,图47示出了在图30所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300连接到计算机系统3000的USB连接插口的状态下的系统结构图。
根据本发明,需要用于对计算机系统3000、本发明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30之间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实现接口兼容的软件以及用于对计算机系统3000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之间的接口屏幕进行编排的软件,以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实现各种功能,例如,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将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过短消息业务接收到的短消息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上的功能,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将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到的主叫用户信息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上的功能,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的键盘40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短消息业务发送短消息的功能,以及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功能模式的功能。
在用户购买本发明的设备时,可为用户提供软件,软件记录在便携式记录介质上,例如软盘(FD)或光盘(CD)。此外,通过访问提供商的互联网主页并下载更新程序,用户就可以升级该软件。
用户将存储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便携式记录介质(CD或FD)插入计算机系统3000的FD驱动器3700或CD-ROM驱动器3800,并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
现在将参考图48说明安装过程的一个例子。
当将存储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便携式记录介质(CD或FD)插入计算机系统3000的FD驱动器3700或CD-ROM驱动器3800中时,中央处理单元(CPU)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便图49(a)所示的用于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初始屏幕可以自动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
此后,当用户利用键盘设备40或鼠标设备80选择图49(a)所示的初始屏幕上的安装菜单时(S10),CPU 3100识别出键盘设备或鼠标设备的输入,控制其内插入了用于存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记录介质FD或CD的驱动器设备3700或3800以驱动相应的安装软件,同时控制硬盘驱动器3500以将记录在记录介质FD或CD上的驱动程序存储到硬盘3500A的空闲存储区(S11)。
如图49(b)所示,CPU 3100通过相应的安装软件控制图形卡3400显示一个屏幕,以使用户选择是否在当窗口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启动时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
当用户利用键盘设备或鼠标设备对图49(b)所示的屏幕输入‘是’或‘否’时,CPU 3100确认输入(S12-S13)。
当CPU 3100确认用户选择‘是’时,CPU 3100利用相应的安装软件更新相应计算机系统的起动程序(例如,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的信息,并在开始驱动计算机系统时,建立以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S14)。相反,在用户选择‘否’时,CPU 3100识别该输入并在不改变起动程序的信息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S15)。
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安装完成时,CPU 3100利用安装软件控制图形卡3400,以使消息屏幕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100上(S16),该消息屏幕显示完成安装并重新驱动系统。
此后,在用户要求重新起动计算机系统时,CPU 3100结束计算机系统、重启计算机系统并驱动窗口(S17)。
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是在用户在步骤S14或S15建立的条件下被驱动的(S18)。
也就是说,如果在步骤S14更新了计算机系统起动程序的信息,则当计算机系统根据起动程序(例如,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的信息起动时,便携式通信终端窗口被驱动并以图标4220的形式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操作显示行4210的预定区域内,显示设备4000具有多个背景屏幕图标和操作显示行4210,如图49(c)所示。
现在将参考图26、27、45和50说明,在利用图48所示的操作过程安装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用户将图22至2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20并操作控制模式设定按钮1050A时的操作过程。
首先,当用户操作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模式设定按钮1050时,控制电路230B-3识别该操作,并驱动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870,以使模式设定显示器件1050A可以发光(S20)。
控制电路230B-3对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通信模式,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通信模式设定请求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为计算机系统20和3000建立通信模式,同时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将通信模式设定请求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S21)。
收到通信模式设定请求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建立通信模式(S22)。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收到通信模式设定请求的计算机系统20的CPU 3100为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建立通信模式(S23),并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
在此,如果在起动计算机系统20时不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则CPU 3100控制硬盘驱动器3500驱动预先安装、存储到硬盘3500A的预定区域内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而且还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显示到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预定区域上。
相反,当在起动计算机系统20时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时,并且当以图标形式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操作显示行4210的预定区域上时,如图49(c)所示,则CPU 3100驱动存储器3600内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程序,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预定区域上,如图52(a)所示(S24-S25)。
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显示时,如果便携式通信终端30收到主叫用户信息(主叫用户ID,即主叫用户电话号码),则便携式通信终端30将主叫用户信息发送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26)。
也就是说,主叫用户信息通过数据线35D、供电/数据I/O插口35以及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插头1040和电缆1020B被发送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转换后的其数据格式适于计算机系统20和3000的主叫用户信息数据发送到控制电路230B-3。
控制电路230B-3搜索数据存储器230I。在利用例如键盘预先将与主叫用户信息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相同的电话号码存储到数据存储器2301内时,控制电路230B-3读取对应于该电话号码的主叫用户的详细信息数据(例如,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然后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将该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和3000(S27)。
计算机系统的CPU 3100驱动图形卡3400将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接收的主叫用户详细信息数据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S28)。
因此,主叫用户信息及其详细信息被显示在显示设备屏幕420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上(S29)。
如果在步骤S27中,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未发现对应于该主叫用户信息的详细主叫用户信息,则控制电路230B-3将主叫用户信息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输出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将主叫用户信息显示在显示设备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另一方面,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到短消息时,它将该短消息发送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30)。
也就是说,短消息通过数据线35D、供电/数据I/O窗口35以及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插头1040和电缆920B被发送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转换后的其数据格式适于计算机系统20和3000的短消息发送到控制电路230B-3。
控制电路230B-3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20和3000(S31)。
此后,计算机系统20和3000的CPU 3100驱动图形卡3400,以将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接收到的短消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S32)。
因此,该短消息被显示在显示设备屏幕420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上(S33)。
现在将参考图26、27、45和51说明,在利用图48所示的操作过程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用户将图22至4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20和3000上时,在计算机系统20和3000的支持下发送短消息的操作过程。
当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图52(a)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的短消息菜单M1来建立短消息输入模式时(S40),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输入,并控制图形卡3400显示该短消息窗口(S41)。
因此,短消息窗口4450被显示在显示设备屏幕4200上,如图52(b)所示(S42)。
此后,当用户利用诸如键盘的短消息输入单元对受话者电话号码输入窗口4450A输入受话者电话号码,并对短消息输入窗口4450B输入该消息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显示在短消息窗口4450上(S43-S44)。
在此,在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的控制下,输入的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被存储到数据存储器230I,并被临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3600内。
当用户操作短消息发送按钮1060时,控制电路230B-3识别该操作,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存储的短消息发送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47)。
此外,还可以在不从步骤S46和S47中操作短消息发送按钮1060的情况下将输入的短消息发送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对于笔记本计算机,在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短消息发送菜单4450C以输入短消息并建立短消息发送模式时,CPU3100识别该操作,读取临时存储在存储器3600的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然后,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它们发送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
在此,发送的数据含有用于显示该数据是短消息发送数据的首标。
通过分析短消息发送数据的首标,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接收短消息发送数据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识别该数据,将该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器230I,并将该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46)。
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短消息发送数据、通过分析该数据的首标来识别短消息,分离出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将该短消息发送到受话者电话号码(S48)。
然后,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短消息发送完成(S49)。
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通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短消息发送过程的完成,而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则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通知计算机系统20和3000短消息发送过程的完成(S50)。
通过用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获得短消息发送过程完成的计算机系统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短消息发送过程完成的显示在图52(b)所示显示设备4000的短消息窗口4450上(S51-S52)。
现在将参考图26、27、45和53说明,在利用图48所示的操作过程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在用户将图22至4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20和3000时,利用计算机系统20和3000对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的电话薄进行更新的操作过程。
为了更新存储在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内的电话薄信息,当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图52(a)所示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的电话薄分类菜单M2来建立电话薄更新模式时(S60),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用于请求预先存储的电话号码信息的消息输出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61)。
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发送请求消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从数据存储器230I读取电话号码信息,并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将该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62)。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该电话号码信息显示在如图54所示的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S63-S64)。
之后,在用户修改或者删除显示在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的电话号码表,或者输入新电话号码表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修改、删除或新输入的电话号码表显示在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S65-S66)。
在此,通过进行修改、删除或输入更新的电话号码信息被临时存储到存储器3600内。
当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电话薄存储菜单4460A更新电话号码信息并建立更新的电话号码信息存储模式时(S67),CPU 3100识别该操作,读取临时存储在存储器3600内的电话号码信息,然后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该信息发送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68)。
在此,所发送的数据含有用于显示该数据是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的首标。
结果,通过将电话号码数据库从一个便携式通信终端移动到另一个便携式通信终端,用户就不必代替便携式通信终端来逐个存储电话号码数据库的内容。
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接收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通过对数据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的首标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并对存储在数据存储器230I内的电话号码信息进行更新(S69)。
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以将用于显示电话号码信息更新完成的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70)。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更新完成消息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电话号码信息更新完成消息显示在显示设备的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S71-S72)。
现在将参考图26、27、45和54说明,在利用图48所示的操作过程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用户将图22至44所示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20和3000时,利用计算机系统20和3000对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控制信息进行更新的操作过程。
为了更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设定控制信息,在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图52(a)所示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菜单M3来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更新模式时(S80),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输出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81)。
这里,消息的首标中含有用于显示该消息是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的信息。
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接收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识别该消息,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它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接收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识别该消息,从存储器中读取预先确定的设定信息,将具有设定信息和首标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发送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83)。
这里,首标含有用于显示该消息是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的信息。
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接收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识别该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并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将该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84)。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接收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将该消息临时存储到存储器3600中,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显示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子菜单SM,如图56(a)所示。
然后,当用户选择例如铃声/振动/音量菜单时,CPU 3100从存储器3600中读取关于该菜单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显示相应于图56(b)所示菜单的铃声/振动/音量设定窗口BW(S84,S85)。
当用户试图在铃声/振动/音量设定窗口BW内将铃声设定窗口BW_1的铃声N变为不同铃声时,用户利用诸如鼠标的输入单元通过移动位于铃声选择窗口BW-2右侧的滚动条搜索所需的铃声,然后点击该铃声,从而在铃声设定窗口BW1内建立铃声。此外,当用户要将铃声选择窗口BW3的振铃变为振动时,用户可点击振动选择窗口BW4以选择振动。如果用户试图将振铃音量设定窗口BW-5的音量N变为不同音量时,用户利用诸如鼠标的输入单元通过移动位于音量选择窗口BW-6右侧的滚动条来搜索所需的音量,然后点击该音量,从而在振铃音量设定窗口BW-5内建立该铃声音量。
当用户在铃声/振动/音量设定窗口BW上建立铃声、振动以及音量并利用鼠标点击确认菜单BW7时,CPU 3100识别它,并将设定内容存储到存储器3600(S86-S88)。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选择图56(a)所示的不同子菜单,并更新设定内容。为了简化说明,其附图及说明在此省略。
当用户更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内容并利用例如鼠标选择作为图56(a)所示子菜单上的最后一项的存储菜单SM-n时(S89),CPU 3100识别该操作,读取在存储器3600内更新和存储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通过对信息添加首标以产生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该消息发送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S89)。
这里,消息的首标包括用于显示该消息是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的信息。
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接收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通过分析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的首标,以识别出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将该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90)。
接收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过分析消息的首标识别出设定更新信息,并将该更新信息存储到存储器内以作为新的设定信息(S91)。
此后,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知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设定信息更新完成(S92)。从数据转换处理电路230H处获知更新完成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的控制电路230B-3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通知计算机系统3000更新的完成(S93)。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获知更新完成的计算机系统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的更新完成显示在图56(a)所示显示设备4000的窗口4440上(S94-S95)。
现在将参考图57至67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
图5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外形示意图。
参考标号40表示包括操纵板42的键盘设备,操纵板42具有多个用于输入字符和数字的字符键和数字键,以及多个在其正面建立特殊功能的功能键。
连接到例如计算机系统、用于接收键控扫描功率并将对应于在操纵板42上产生的键操作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连接到键盘设备40。
在键盘设备40的操纵板42上安装有用于建立短消息模式以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图57所示的30)发送短消息的短消息模式键48。
此外,在键盘设备40的侧面部分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连接插口40C。
在操纵板42上安装有由例如LED器件构成的、用于显示利用短消息模式键48建立的短消息模式的模式显示器件48A。
在操纵板42上选择性地配有短消息发送键46,在通过操作短消息模式键40使键盘设备40具有短消息模式的状态下,该短消息发送键46将利用操纵板42的字符键和数字键输入的短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如果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30建立的短消息发送功能,就可以不需要短消息发送键46。
在操纵板42上安装有充电显示器件40A和40B。充电显示器件40A和40B是例如两个LED器件,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的介质连接到连接插口40C时,这两个LED器件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发光。例如,充电显示器件40A和40B包括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的红色LED器件和用于显示充电状态完成的绿色LED器件。
用于连接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连接到连接插口40C。在此,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包括:连接插头110A,其插入并连接到连接插口40C;连接插头130A,其插入并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以及电缆120A,用于连接连接插头110A和130A。由于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类型使用不同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所以为了实现兼容,需改变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的连接插头130A的电源线和数据线的布线结构。在需要时,可以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类型而使用不同的连接插口40C和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
图58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图57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参考图58,键盘设备40包括:接口30;恒压电路31;充电驱动电路34;充电电压检测电路34A;充电显示驱动电路32;充电显示器件40A和40B;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33;模式显示器件48A;操纵板42,其包括多个键(字符键、数字键以及功能键)、短消息模式键48以及短消息发送键46;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存储器38;连接插口40C以及控制电路36。
接口30连接到位于键盘设备40的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侧的键控扫描功率线V1、地线G、时钟线C以及数据线D,用于将对应于操纵板42上的字符键、数字键及功能键的操作的键控扫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侧。
在此,将键控扫描功率(约5V)送到其上连接了笔记本计算机系统和台式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设备的键盘连接插口,以检测外部连接键盘设备的键操作状态。
恒压电路31对通过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插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的地线G和键控扫描功率线V1输入的键控扫描功率进行整流和稳压,然后输出所需电平的功率。
通过连接到连接插口40A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的介质,充电驱动电路34将恒压电路31输出的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的接地管脚G和电源管脚V2,从而将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以对电池(未示出)进行充电。
在控制电路36的控制下,充电显示驱动电路32驱动用于显示充电过程的第一充电显示器件40A和用于显示充电过程完成的第二充电显示器件40B,而充电电压检测电路35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电池的充电电压。
此外,根据充电电压检测电路34A检测到的电压,控制电路36确认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充电状态(过充电状态)以及功率负荷终端的连接状态。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未过充电时,控制电路36控制充电驱动电路34通过与电源插口40C相连的便携式通信连接设备100A的介质恒定地将功率输出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同时控制充电显示驱动电路40A和40B以使第一充电显示器件40A显示充电过程。如果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过充电,则控制电路36控制充电驱动电路34不通过连接插口40C将功率输出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同时控制充电显示驱动电路32以使第二充电显示器件40B显示充电过程完成。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不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的介质连接到连接插头40C时,控制电路36控制充电显示驱动电路32以使显示器件40A和40B停止显示操作。
控制电路36执行各种控制操作。也就是说,控制电路36产生对应于操纵板42上的字符键、数字键以及功能键的操作的键控扫描数据,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接口30以及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将该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在短消息模式键48操作中使键盘设备40建立短消息模式,控制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33以接通模式显示器件48A,根据短消息模式中的操纵板42上的键操作将输入数据临时存储到存储器37,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连接插口40A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在短消息发送模式中将存储在存储器37内的短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连接到控制电路36,以通过接口30和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在一般键盘模式中输出对应于操纵板42上的键操作的键控扫描数据。
存储器37连接到控制电路36,用以在短消息模式中存储通过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被安装在控制电路36内,用于对存储在存储器37内的短消息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可以被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并通过连接插口40C和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该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根据具有图57和58所示的便携式通信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当计算机系统接通时,键控扫描功率V1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接口33以及恒压电路31被从计算机系统送到操纵板42,这样,控制电路36就可识别出操纵板42的键操作。
在控制电路36的控制下,键控扫描数据通过与接口30相连的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被从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并且对应于键操作的字符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被显示在显示设备(监视器)上。
键控扫描功率V1受到恒压电路31的稳压,并通过充电驱动电路34、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被提供以作为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
当在操纵板42上操作短消息模式键48时,则控制电路36使键盘设备40建立短消息模式,而不将从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侧,并点亮模式显示器件48A以可视地显示短消息模式。
这里,从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被存储到存储器37内。在操作短消息发送键46时,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对存储在存储器37内的短消息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可以被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然后,该数据通过连接插口40A和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被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因此,通过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被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LCD板上。当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消息发送功能起作用时,利用键盘设备40输入的短消息被发送给便携式通信终端30指定的短消息受话者。
另一方面,当操纵板42未配备短消息发送键46时,在控制电路36的控制下,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对在短消息模式中通过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可以被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然后,通过连接插口40C和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该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因此,通过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被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LCD板上。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消息发送功能起作用时,利用键盘设备40输入的短消息被发送给便携式通信终端30指定的短消息受话者。
图59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另一种内部电路。
在具有图57和58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中,键控扫描功率V1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进行充电,而且还被发送到操纵板42。也就是说,在接通计算机系统时,键盘设备工作。在图59所示的修改例中,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充电电池50,用于在计算机系统接通时进行功率充电(例如,大容量电容器或可再充电充电电池);充电驱动电路34B,用于将充电功率从恒压电路31送到充电电池50;以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35A,用于检测恒压电路31输出的电压。
这里,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35A的电压检测结果,控制电路36检测计算机系统的关闭状态,并在计算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下,提供充电电池50的充电功率作为键盘设备的工作功率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工作功率和充电功率。
这样就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下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此外,在控制电路36的控制下,键盘设备40执行控制功能以处理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短消息。
图60和6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示意图。
与图59所示的键盘设备进行相比,图60和61所示的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光电转换器(有效地为太阳能电池)或热电转换器60A,以用于在操纵板42上获得充电电池50的充电功率;以及光电转换单元65A,用于将光电转换器60A输出的功率信号转换为稳定的功率信号,然后,将该功率信号送到充电驱动电路34B。
在图60和61所示的结构中,利用光电转换器60A获得的功率对电池50进行充电,而与计算机系统的接通/关闭状态无关。因此,相应的键盘设备被用作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提供功率并输入短消息的键盘设备。
图62和6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键盘设备包括用于连接适配器设备70A的适配器连接端口47,适配器设备70A代替光电转换器60将AC功率转换为DC功率,与普通适配器设备相同,适配器设备70A包括:第一插头72A,其连接到AC功率;第一电源电缆74A;功率转换块76A,用于将AC功率转换为预定电平的DC功率;第二电缆74B;以及键盘连接插头78A,其插入并连接到适配器连接端口72。
在适配器连接端口47内安装有开关电路47A,而在恒压电路31内安装有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源电压检测电路35A。
在此,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35A的电压检测结果,控制电路36检测计算机系统的关闭状态,并在计算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下,提供适配器设备70A的适配器功率以作为键盘设备40的工作功率和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工作功率及充电功率。
因此,即使在计算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下,仍可以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此外,在控制电路36的控制下,键盘设备40执行控制功能以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短消息进行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6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的操作。
当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插入并连接到键盘设备40的连接插口40A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供电/数据I/O插口35时,控制电路36确认是否利用短消息模式键48建立了短消息模式(S100)。
如果未建立短消息模式,则控制电路36控制短消息模式显示器件48A以保持关闭状态,同时控制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以保持接通状态(S101)。
此后,当操纵板42产生键输入时,控制电路36产生对应于该键输入的键控扫描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出到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从而保持通过接口30将键控扫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的一般键操作状态(S102-S103)。
另一方面,当在S100中建立短消息模式时,控制电路36控制短消息模式显示器件48A以保持接通状态,同时控制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保持非操作状态(S104)。
在操纵板42产生键输入时,控制电路36产生对应于该键输入的键控扫描数据,并将该数据存储到存储器37中(S105-S106)。
控制电路36确认利用短消息发送键46建立了短消息发送模式(S107)。在建立了短消息发送模式时,控制电路36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短消息数据发送认证请求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108)。
然后,控制电路36确认是否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输入了短消息数据发送请求认证消息(S109)。当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输入了短消息数据发送请求认证消息时,控制电路36读取存储在存储器37内的短消息数据,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该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110)。控制电路36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短消息数据发送完成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111)。在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收到短消息数据接收确认消息时,控制电路36结束短消息发送模式(S112)。
图64是当短消息发送键46被设置在操纵板42上时的流程图。在短消息发送键46未被安装在操纵板42上时,在控制电路36的控制下,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对在短消息处理模式中从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可以被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然后,通过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该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因此,通过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LCD板上。在用户操作增加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消息发送功能时,输入到键盘设备40的短消息被发送给便携式通信终端30指定的短消息受话者。
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实施例说明当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系统时的操作。
图6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的操作关系。
为了利用键盘设备40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将在键盘设备40的短消息模式中由操纵板输入的短消息显示到显示设备4000上,需要一种对计算机系统3000与键盘设备40之间的短消息数据信号的屏幕进行编排的软件。
当用户购买本发明的设备时,有软件提供给用户,这种软件记录在便携式记录介质如软盘(FD)或光盘(CD)上。此外,通过访问提供商的互联网主页并下载最新程序,用户可以升级该软件。
用户将存储有键盘驱动软件的便携式记录介质(CD或FD)插入计算机系统3000的FD驱动器3700或CD-ROM驱动器3800,并安装该键盘驱动程序。
现在将参考图66说明安装操作的一个例子。
当将存储有键盘驱动程序的便携式记录介质(CD或FD)被插入计算机系统3000的FD驱动器3700或CD-ROM驱动器3800时,中央处理单元(CPU)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便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内安装的窗口程序,使用于安装键盘驱动程序的初始屏幕自动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
此后,在用户利用键盘设备40或鼠标设备选择初始屏幕上的安装菜单时(S120),CPU 3100识别是键盘设备的输入还是鼠标设备的输入,并控制其内插入了用于存储键盘驱动程序的记录介质FD或CD的驱动器设备3700或3800以驱动相应的安装软件,同时控制硬盘驱动器3500以将记录在记录介质FD或CD上的驱动程序存储到硬盘3500A的空闲存储区(S121)。
在利用相应的安装软件使窗口开始出现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显示可使用户选择是否驱动消息窗口的屏幕。
CPU 3100确认用户利用键盘设备或鼠标设备选择的输入内容(S122-S123)。
如果在开始该窗口时CPU 3100确认了用户选择驱动消息窗口,则CPU 3100利用相应的安装软件来更新相应计算机系统的起动程序(例如,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的信息,然后,在开始驱动计算机系统时,建立以驱动消息窗口(S124)。相反,如果在开始该窗口时用户选择不驱动该消息窗口,则CPU 3100识别该输入并进入下一步,而不改变起动程序的信息(S125)。
当完成键盘驱动程序的安装时,CPU 3100利用安装软件控制图形卡3400,以使消息屏幕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100上(S126),该消息屏幕显示完成安装并重新驱动系统。
之后,当用户要求重新起动计算机系统时,CPU 3100结束计算机系统、复位该计算机系统并驱动该窗口(S127)。
键盘驱动程序在用户在步骤S124或S125建立的条件下被驱动(S128)。
也就是说,如果在步骤S124更新了计算机系统起动程序的信息,则当根据起动程序(例如,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的信息起动计算机系统时,消息窗口被驱动,从而以图标形式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操作显示行的预定区域内。
现在将参考图57、68、65和67对在利用图66所示操作安装了键盘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用户将本发明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3000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用户不操作键盘设备40的短消息模式键48以建立一般模式时,如果操纵板42产生键输入,则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对应于该键输入的键控扫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130-S131)。
因此,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键控扫描数据,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该数据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S132,S133)。
另一方面,当用户操作键盘设备40的短消息模式键48以建立短消息处理模式时,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短消息处理模式的设定状态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134)。
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短消息窗口4400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S134A,S135)。
当键盘设备40的操纵板42产生键输入时,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对应于该键输入的键控扫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136)。
因此,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出该键控扫描数据,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该数据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短消息窗口4400上(S137,S138)。
与此同时,控制电路36将对应于操纵板42的键输入的键控扫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37中(S139)。
当用户操作键盘设备40的短消息发送键46以建立短消息发送模式时,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短消息发送模式的设定状态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140)。
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短消息发送模式的设定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短消息窗口4400上(S141,S142)。
同时,为了对便携式通信终端30建立通信模式,控制电路36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6、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短消息数据发送认证请求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143)。
收到短消息数据发送认证请求消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为键盘设备40建立通信模式,并将短消息发送请求认证消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144)。
此后,当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6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到短消息数据发送请求认证消息时,控制电路36读取存储在存储器37内的短消息数据,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6、连接插口40C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该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145)。
收到短消息数据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将消息接收确认消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146,S147)。
收到消息接收确认消息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该内容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148)。
这样,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短消息发送模式的设定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短消息窗口4400上(S149,S150)。
当用户操作增加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消息发送功能以输入接收者电话号码并建立发送模式时,输入到键盘设备40的短消息被发送到指定的短消息接收者(S151)。
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实施例中是以键盘设备与计算机系统分离的台式计算机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中键盘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组合在一起的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实施例中,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与键盘设备分离。然而,连接设备与键盘设备也可以合并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对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充电并发送短消息的结构。然而,本发明包括其结构用于将工作功率送到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MP3播放器、便携式光盘播放器以及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和扬声器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的键盘设备。
关于短消息发送功能,键盘连接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1000,以便可以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直接发送由键盘输入的短消息数据。
现在将参考图68至7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四至第三十五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进行说明。
图68的外形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四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
与图57所示的第三十一实施例相比,用于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安装在操纵板42上,而由例如LED器件构成的用于显示由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建立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的模式显示器件48A’也安装在操纵板42上。
图69的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四实施例所述的如图68所示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如图69所示,键盘设备40包括:接口30;恒压电路31;充电驱动电路34;充电电压检测电路34A;充电显示驱动电路32;充电显示器件40A和40B;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33;模式显示器件48A’;操纵板42,其包括多个键(字符键、数字键以及功能键)、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以及短消息发送键46;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存储器37;连接插口40C以及控制电路36。
除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模式显示器件48A’、控制电路36以及存储器37之外,该键盘设备40与图58所示第三十一实施例的键盘设备具有同样结构。
控制电路36产生与操纵板42上的字符键、数字键以及功能键的操作相对应的键控扫描数据,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接口30以及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将该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的操作中建立键盘设备4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控制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33以接通模式显示器件48A,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下执行参考图52至56说明的控制操作,并执行控制操作以在短消息发送模式中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连接插口40A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计算机系统处理的短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连接到控制电路36,用于通过接口30和计算机系统连接电缆44在一般键盘模式中输出对应于操纵板42上的键操作的键控扫描数据。
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安装在控制电路36内,用于对在短消息发送模式中从计算机系统发送的短消息数据进行转换,以使其数据格式可以被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并且通过连接插口40C和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将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被操作以对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短消息、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例如,电话号码注册/修改/删除,数据移动到新便携式通信终端,铃声/振动/音量、日程安排管理、告警设定等),被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主叫用户信息的可视显示控制信号的产生、以及主叫用户信息的详细信息提供功能进行控制。
此外,存储器37连接到控制电路36,以用于临时存储由操纵板42输入的短消息数据、由便携式通信终端30发送的短消息数据和主叫用户信息以及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被注册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中的电话号码数据,或者用于存储用户输入的详细电话号码信息(姓名、电话号码、家庭电话号码、办公室电话号码、传真号码、便携式通信终端电话号码等)。
图70的外形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五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图71的方框图则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如图69所示的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的内部电路。
除了数据转换处理电路115被安装在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B之中以外,第三十五实施例的键盘设备与第三十四实施例的键盘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
数据转换处理电路115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类型而采用不同的程序。由于数据转换处理电路115被安装在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B中,所以通过根据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类型来改变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B,键盘设备40就可与所有类型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实现兼容。
现在将对当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系统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7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和计算机系统的状态下的操作关系。
根据本发明,需要有用于对计算机系统3000、本发明的键盘设备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30之间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实现接口兼容的软件,并且需要有用于对计算机系统3000与键盘设备之间的接口屏幕进行编排的软件,以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并实现各种功能,如,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将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过短消息业务接收到的短消息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上的功能,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将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到的主叫用户信息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上的功能,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的输入设备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短消息业务发送短消息的功能,以及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功能模式的功能。
当用户购买本发明的设备时,有软件提供给用户,这种软件记录在便携式记录介质如软盘(FD)或光盘(CD)上。此外,用户可以通过访问提供商的互联网主页并下载最新程序以升级该软件。
用户将存储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便携式记录介质(CD或FD)插入计算机系统3000的FD驱动器3700或CD-ROM驱动器3800,并安装该键盘驱动程序。
现在,将参考图73说明安装操作的一个例子。
当将存储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便携式记录介质(CD或FD)被插入计算机系统3000的FD驱动器3700或CD-ROM驱动器3800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便利用安装在计算机系统3000上的程序,使图49(a)所示的用于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初始屏幕可以自动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
此后,当用户利用键盘设备40或鼠标设备80选择图49(a)所示初始屏幕上的安装菜单时(S200),CPU 3100识别是键盘设备的输入还是鼠标设备的输入,控制其内插入了用于存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记录介质FD或CD的驱动器设备3700或3800以驱动相应的安装软件,同时控制硬盘驱动器3500以将记录在记录介质FD或CD上的驱动程序存储到硬盘3500A的空闲存储区中(S201)。
如图49(b)所示,在利用相应安装软件使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开始出现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上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显示能够使用户选择是否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的屏幕。
当用户利用键盘设备或鼠标设备对图49(b)所示的屏幕输入“是”或“否”时,CPU 3100确认输入(S202-S203)。
当CPU 3100确认用户选择“是”时,CPU 3100利用相应安装软件更新相应计算机系统的起动程序(例如,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的信息,然后,在开始驱动计算机系统时,建立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S204)。相反,当用户选择“否”时,CPU 3100识别该输入并进入下一步,而不改变起动程序的信息(S205)。
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安装完成时,CPU 3100利用安装软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用于显示安装完成并重新驱动系统的消息屏幕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100上(S206)。
此后,在用户要求重新起动计算机系统时,CPU 3100结束计算机系统、复位该计算机系统并驱动该窗口(S207)。
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在用户在步骤S204或S205建立的条件下被驱动(S208)。
也就是说,如果在步骤S204更新了计算机系统的起动程序的信息,则当根据起动程序(例如,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的信息起动计算机系统时,便携式通信终端窗口被驱动从而以图标4220形式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操作显示行4210的预定区域内,显示设备4000具有多个背景屏幕图标和操作显示行4210,如图49(c)所示。
现在将参考图68、69、72和74对当用户将本发明的键盘设备40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3000并在利用图73所示的操作安装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操作控制模式键48′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用户操作键盘设备4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键48′时,控制电路36识别该操作,并驱动模式设定显示驱动电路33,以便模式设定显示器件48A′可以发光(S220)。
控制电路36为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通信模式,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将通信模式设定请求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为计算机系统3000建立通信模式,并同时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通信模式设定请求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221)。
收到通信模式设定请求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为键盘设备40建立通信模式(S222)。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收到通信模式设定请求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为键盘设备40建立通信模式(S223),并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
这里,如果在起动计算机系统3000时不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则CPU 3100控制硬盘驱动器3500以驱动先前安装并存储在硬盘3500A的预定区域内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而且还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显示到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预定区域上。
相反,如果在起动计算机系统3000时驱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而且如果如图49(c)所示以图标4220形式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操作显示行4210的预定区域上,则CPU 3100驱动存储器3600内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程序,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的屏幕4200的预定区域上(S224-S225)。
在显示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时,如果便携式通信终端30收到主叫用户信息(主叫用户ID;即主叫用户电话号码),则便携式通信终端30将主叫用户信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226)。
也就是说,主叫用户信息通过数据线35D、供电/数据I/O插口35、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0A以及连接插口40A被发送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将其数据格式被转换成适于计算机系统3000的主叫用户信息数据发送到控制电路36。
控制电路36搜索数据存储器37。当与主叫用户信息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相同的电话号码存在于数据存储器37内时,控制电路36读取对应于该电话号码的主叫用户的详细信息数据(例如,姓名、公司名称、传真号码等),并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该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227)。
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驱动图形卡3400,以将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键盘设备40接收的主叫用户的详细信息数据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S228)。
因此,主叫用户信息及其详细信息被显示在显示设备屏幕420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上(S229)。
如果在步骤S227中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未能发现对应于该主叫用户信息的详细主叫用户信息,则控制电路36将主叫用户信息从便携式通信终端30输出到计算机系统3000。计算机系统3000将主叫用户信息显示在显示设备4000 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另一方面,在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短消息时,它将该短消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230)。
也就是说,短消息通过数据线35D、供电/数据I/O插口35、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设备100A以及连接插口40A被发送到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将其数据格式被转换成适于计算机系统3000的短消息发送到控制电路36。
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231)。
之后,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驱动图形卡3400,以将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键盘设备40接收到的短消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S232)。
因此,该短消息被显示在显示设备屏幕420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上(S233)。
现在将参考图68、69、72和75对在利用图73所示的操作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在用户将键盘设备40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3000时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发送短消息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图52(a)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上的短消息菜单M1来建立短消息输入模式时(S240),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输入,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显示该短消息窗口(S241)。
因此,短消息窗口4450被显示在显示设备屏幕4200上,如图52(b)所示(S242)。
之后,当用户利用诸如键盘的短消息输入单元对受话者电话号码输入窗口4450A输入受话者电话号码而且还对短消息输入窗口4450B输入短消息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显示在短消息窗口4450上(S243-S244)。
这里,输入的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被临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3600中。
可以利用键盘设备40的操纵板42或者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输入短消息。
在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短消息发送菜单4450C以建立短消息发送模式时,CPU 3100识别该操作,读取临时存储在存储器3600内的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它们发送到键盘设备40(S245)。
这里,发送的数据含有用于显示该数据是短消息发送数据的首标。
通过对短消息发送数据的首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发送/接收电路230G接收短消息发送数据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识别该该短消息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临时存储到数据存储器37中(S246)。
当用户操作短消息发送键46时,控制电路36识别该操作,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将该短消息发送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247)。
在此,输入的短消息发送数据可被直接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而不在步骤S246和S247中操作短消息发送键46。
便携式通信终端30接收短消息发送数据、通过分析该数据的首标以识别短消息、将受话者电话号码与短消息分离,并将短消息发送到受话者电话号码(S248)。
然后,便携式通信终端30通知键盘设备40完成了短消息发送过程(S249)。
从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获知短消息发送过程完成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短消息发送过程完成的消息通知给计算机系统3000(S250)。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获知短消息发送过程完成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短消息发送过程完成显示在图52(b)所示的显示设备4000的短消息窗口4450上(S251-S252)。
现在将参考图68、69、76和54对在利用图73所示的操作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用户将键盘设备40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3000时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更新键盘设备40的电话薄的操作进行说明。
为了更新存储在键盘设备40内的电话薄信息,当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图52(a)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的电话薄分类菜单M2来建立电话薄更新模式时(S260),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用于请求先前存储的电话号码信息的消息输出到键盘设备40(S261)。
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发送请求消息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从数据存储器37读取电话号码信息,并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该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262)。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键盘设备40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该电话号码信息显示在如图54所示的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S263-S264)。
此后,在用户利用诸如键盘的输入设备修改或者删除显示在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的电话号码表或者输入新电话号码表时,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修改、删除或新输入的电话号码表显示在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S265-S266)。
这里,修改、删除或新输入的电话号码信息被临时存储到存储器3600内。此外,可以利用键盘设备40的操纵板42或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来修改、删除以及添加电话号码表。
当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电话薄存储菜单4460A来更新电话号码信息并建立更新的电话号码信息存储模式时(S267),CPU 3100识别该操作,读取临时存储在存储器3600内的电话号码信息,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该信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268)。
这里,所发送的数据含有用于显示该数据是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的首标。
通过分析该数据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的首标,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识别电话号码信息更新数据,并对更存储在数据存储器37内的电话号码信息进行更新(S269)。
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用于显示电话号码信息更新完成的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270)。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接收到电话号码信息更新完成消息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电话号码信息更新完成消息显示在显示设备的电话薄分类窗口4460上(S271-S272)。
现在将参考图68、69、72、77和56对在利用图73所示的操作安装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驱动程序的状态下当用户将键盘设备40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和计算机系统3000时利用计算机系统3000更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设定控制信息的操作进行说明。
为了更新便携式通信终端30的设定控制信息,当用户利用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或鼠标通过选择图52(a)所示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4400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菜单M3来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更新模式时(S280),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输出到键盘设备40(S281)。
这里,该消息的首标中含有用于显示该消息是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的信息。
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接收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请求消息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识别该消息,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将其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
接收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信息请求消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该消息,从存储器中读取先前确定的设定信息,将具有该设定信息和首标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283)。
这里,该首标含有用于显示该消息是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的信息。
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接收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识别该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并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该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3000(S284)。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从键盘设备40接收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消息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 3100将该消息临时存储在存储器3600中,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显示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子菜单SM,如图56(a)所示。
然后,当用户选择例如铃声/振动/音量菜单时,CPU 3100从存储器3600中读取与该菜单有关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并控制图形卡3400以显示与菜单相对应的铃声/振动/音量设定窗口BW,如图56(b)所示(S284A,S285)。
这里,当用户选择图56(a)所示的不同子菜单时,相应子菜单的设定窗口被以同样方式显示。
当用户试图在铃声/振动/音量设定窗口BW内将铃声建立窗口BW_1的铃声N变更为不同铃声时,用户利用诸如鼠标的输入单元通过移动位于铃声选择窗口BW_2右侧的滚动条搜索希望的铃声,然后点击该铃声,从而在铃声设定窗口BW1内建立铃声。此外,当用户要将铃声选择窗口BW3的铃声变更为振动时,用户可点击振动选择窗口BW4以选择振动。如果用户试图将振铃音量设定窗口BW_5的音量N变为不同音量时,用户利用诸如鼠标的输入单元通过移动位于音量选择窗口BW_6右侧的滚动条来搜索希望的音量,然后点击该音量,从而在铃声音量设定窗口BW5内建立该铃声音量。
当用户通过铃声/振动/音量设定窗口BW建立铃声、振动以及音量并利用鼠标点击确认菜单BW7时,CPU 3100识别该操作,并将设定内容存储到存储器3600(S286-S288)。按照相同的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图56(a)所示的不同子菜单,并更新建立内容。为了使简化说明,其视图和说明在此省略。
当用户更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内容并利用例如鼠标选择作为图56(a)所示子菜单上的最后一项的存储菜单SM-n时(S289),CPU 3100识别该操作,读取被更新、存储在存储器3600内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通过对该信息添加首标以产生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并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将该消息发送到键盘设备40(S289)。
这里,该消息的首标包括用于显示该消息是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的信息。
通过对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的首标进行分析,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接收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识别该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并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将该消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S290)。
通过对该消息的首标进行分析,接收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更新信息消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30识别该设定更新信息,并将该更新信息存储到存储器内以作为新的设定信息(S291)。
此后,便携式通信终端30将设定信息更新的完成通知给键盘设备40(S292)。
通过数据转换处理电路38获知更新完成的键盘设备40的控制电路36通过键控扫描数据发送电路39将更新完成信息通知计算机系统3000(S293)。
通过例如键盘驱动器3200获知更新完成的计算机系统3000的CPU3100控制图形卡3400,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定信息的更新完成显示在如图56(a)所示的显示设备4000的窗口4440上(S294-S295)。
另一方面,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没有限制性意义。例如,利用键盘设备40至少可以在短消息模式中输入一个或者多个受话者电话号码(即同时发送)。在建立发送模式时,电话号码被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30以将呼叫路径连接到受话者,并将短消息发送到受话者。
控制电路将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存储到数据存储器中,并在激活计算机主体的CPU时,将全部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显示在监视器的窗口上。如果用户在该窗口上选择特定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则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以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呼叫相应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
由于在本发明的实质或本质特征范围内,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本发明,所以应该明白,上述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任何细节,除非另有说明,而应该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实质范围内广义地理解上述实施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试图包括属于权利要求范围,或者其等效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供电设备提供从笔记本计算机或台式计算机系统的键盘/鼠标连接插口或USB插口输出的功率以作为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MP3播放器以及扬声器在内的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或电池充电功率,因此不需要特殊充电器或电源适配器。
另外,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利用计算机系统I/O设备的功率将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建立接口以在计算机系统的显示设备上确认便携式通信终端发出的主叫用户信息和短消息,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输入短消息,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发送输入的短消息,在计算机系统内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各种模式。
在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结构的键盘设备内,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到键盘设备以实现短消息功能,这样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简化了短消息输入过程。此外,还提供了对便携式通信终端充电的功能以防止因为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放电而导致呼叫中断。
此外,具有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功能的键盘设备利用键控扫描功率对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充电,管理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模式设定项,并注册、修改或者删除数据,这样更容易在便携式通信终端中处理数据。
另外,将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和短消息显示在计算机主体的监视器上。因此,用户可以确认主叫用户电话号码、对应于该主叫用户电话号码的主叫用户的详细信息以及短消息,而无需确认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显示板。
Claims (58)
1.一种用于功率负荷终端、使用计算机输入端口的供电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器装置,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和鼠标连接端口,用于接收键控扫描功率;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装置,用于将功率从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输送到功率负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负荷终端选自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以及扬声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选自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则选自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与第二连接器装置之间传送功率的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进一步包括功率稳定装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之间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进行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进一步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显示状态;以及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供电功率送到所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所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用于通过所述电源电缆的介质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送到所述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8.一种用于功率负荷终端、使用计算机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器装置,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从计算机系统接收外围设备的工作功率,并将该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及
数据重发器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在计算机系统与外围设备之间重发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其与连接到所述导线的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其连接到所述导线,用于与无线通信类型的计算机外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负荷终端选自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以及扬声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选自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并且所述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选自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设备连接端口选自键盘连接端口、鼠标连接端口以及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连接器装置之间传送功率的电缆。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一步包括功率稳定装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之间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进行稳定。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一步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电源电缆的介质将功率输送给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用于通过所述电源电缆的介质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19.一种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使用计算机输入端口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器装置,其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以及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其用于稳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从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传送的功率,将所述功率提供给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重复进行数据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装置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作为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以及第二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功率和所述数据通信装置输出的数据输送给便携式通信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包括数据通信设定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建立数据通信。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机系统内安装有用于通过外围设备连接端口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专用通信驱动程序,并且当所述数据通信设定装置建立通信模式时,所述通信驱动程序根据所述数据通信装置的请求被驱动,以用于将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显示设备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相应于电话号码的详细电话号码信息,所述详细电话号码信息利用安装在计算机系统内的通信驱动程序通过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得被输入、修改或删除。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给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数据通信装置在存储装置中搜索相于应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的详细信息,并将该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和搜索到的详细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系统,而且
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和详细信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短消息并将它发送到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并且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该短消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系统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输入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的介质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包括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在内的短消息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且便携式通信终端从短消息信息中分离出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将短消息发送到该电话号码。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系统要求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通信终端根据设定信息请求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将预定的设定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系统,接收所述设定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所述设定信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并且
当计算机系统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接收更新请求以修改所述设定信息时,计算机系统通过供电/数据重发器装置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修改的设定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而且便携式通信终端建立修改的设定信息以作为新的设定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选自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所述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选自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
30.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其与连接到所述导线的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相同。
31.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重发器装置包括:导线,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的管脚;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其连接到所述导线,用于与无线通信类型的计算机外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3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设备连接端口选自键盘连接端口、鼠标连接端口以及USB端口。
3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进一步包括供电装置,其用于稳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由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连接端口发出的功率,并提供该功率以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工作功率,并且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电池的状态;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稳定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以及电源电缆连接插口,用于通过电源电缆将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负荷终端选自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和扬声器。
3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及数据重发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装置包括:电源电缆设备,其具有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以及电源插口,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用于通过电源电缆的介质将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所述电源插口。
36.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器装置,用于将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所发出的键控扫描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负荷终端选自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以及扬声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选自CDMA和GSM蜂窝电话、PCS电话以及PDA,所述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选自MP3播放器、便携式盒式磁带播放器以及便携式光盘播放器。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作为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功率的键控扫描功率。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率负荷终端的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将由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功率负荷终端进行控制。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通过包括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电源电缆以及连接到功率负荷终端的供电插口的第二电源连接插头的电源电缆设备的介质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提供给功率负荷终端,并且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插头相连的电源插口。
42.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包括:充电装置,用于利用键控扫描功率进行充电;以及充电供电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不提供键控扫描功率时,将所述充电装置输出的充电功率提供给所述连接器装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光电转换器;以及光电转换装置,用于稳定所述光电转换器的功率,并将该功率提供给所述充电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电源插口,用于接收将AC功率转换为DC功率的电源适配器装置所输出的DC功率;以及供电装置,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不提供键控扫描功率时,将电源插口输出的DC功率提供给连接器装置。
45.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发送自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的键控扫描功率;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处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的数据通信;数据转换装置,用于对在便携式通信终端与键盘之间交换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便相互识别;以及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和所述数据转换装置输出的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通过包括第一连接插头、电缆以及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数据I/O插口的第二连接插头的电缆设备的介质将功率和数据提供给便携式通信终端,并且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相连的供电/数据连接插口。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稳定装置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提供给所述连接器装置。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短消息模式设定装置,用于建立短消息模式以将短消息输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存储装置,用于在短消息模式中存储通过操纵板输入的短消息数据;以及短消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将存储在存储装置内的短消息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短消息模式设定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将通过操纵板输入的短消息数据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内安装有专用键盘驱动程序,用于将输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短消息显示在监视器上,并且所述短消息模式设定装置利用短消息模式中的键盘驱动程序将用于把短消息窗口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监视器上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计算机系统。
51.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计算机系统键盘连接端口所发出的键控扫描功率;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处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的数据通信;以及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在所述数据通信装置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交换数据,而且
所述连接器装置通过包括第一连接插头、用于对数据通信装置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的数据转换装置以及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的供电/数据I/O插口的第二连接插头的电缆设备的介质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和所述数据通信装置连接到便携式通信终端,并且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相连的供电/数据连接插口。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稳定装置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由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所述连接器装置。
53.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功率稳定装置,用于稳定计算机系统的键盘连接端口所发出的键控扫描功率;数据通信装置,用于处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进行的数据通信;数据转换装置,用于对所述数据通信装置与携式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输出的功率提供给便携式通信终端,并在所述数据通信装置与便携式通信终端之间交换数据;以及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设定装置,用于建立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
安装在所述计算机系统内的专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用于将输入至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短消息显示在监视器上,并且
所述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设定装置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模式中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将用于把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监视器上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计算机系统。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稳定装置包括: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通信终端的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显示状态;以及供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功率稳定装置稳定的功率送到所述连接器装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相应于电话号码的详细信息的存储装置,而且
所述详细电话号码信息利用安装在计算机系统内的通信驱动程序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而得到输入、修改或删除。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并通过连接器装置的介质将该信息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时,数据通信装置从存储装置中搜索相应于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的详细信息,并将主叫用户电话号码信息和搜索到的详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并且
计算机系统则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将主叫电话号码信息和详细信息显示到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57.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接收短消息并通过连接器装置的介质将其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数据通信装置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然后,计算机系统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将该短消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58.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键盘设备通过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输入受话者电话号码和短消息,然后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和连接器装置的介质,将包括受话者电话号码和该短消息的短消息信息发送到便携式通信终端,而便携式通信终端则从短消息信息分离出电话号码和短消息,并将该短消息发送到该电话号码。
59.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设备要求利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驱动程序通过数据通信装置和连接器装置的介质以将便携式通信终端的设定信息送至便携式通信终端,便携式通信终端根据设定信息请求,通过连接器装置和数据通信装置将预定的设定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系统,并且接收该设定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驱动程序将该设定信息显示在便携式通信终端控制窗口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10014088A KR20020074010A (ko) | 2001-03-19 | 2001-03-19 | 휴대통신단말 접속구조를 갖는 키보드장치 |
KR2001/0014088 | 2001-03-19 | ||
KR1020010019643A KR20020080205A (ko) | 2001-04-12 | 2001-04-12 | 휴대통신단말제어기능을 갖는 키보드장치 |
KR2001/0019643 | 2001-04-12 | ||
KR1020010045576A KR20010079480A (ko) | 2001-07-27 | 2001-07-27 | 키스캔전원에 의한 전원부하단말로의 전원급전장치 |
KR2001/0045576 | 2001-07-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9510A true CN1509510A (zh) | 2004-06-30 |
Family
ID=2735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8101731A Pending CN1509510A (zh) | 2001-03-19 | 2002-03-19 | 用于具有可再充电电池的功率负荷设备的供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33716A1 (zh) |
EP (1) | EP1393425A2 (zh) |
KR (1) | KR20040015710A (zh) |
CN (1) | CN1509510A (zh) |
AU (1) | AU2002239140A1 (zh) |
WO (1) | WO2002077899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7458A (zh) * | 2012-05-28 | 2013-12-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电流切换控制设备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91853B2 (en) | 2001-12-03 | 2004-09-14 | Mobility Electronics, Inc. | Dual input AC/DC power converter having a programmable peripheral power hub module |
CN100349451C (zh) * | 2002-11-29 | 2007-11-14 |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 利用外接电子装置在程序执行的操作系统环境上通过移动通讯装置操作短消息的方法 |
US8160557B2 (en) | 2003-09-15 | 2012-04-17 | AT&T Mobility I LLC |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and external computing devices |
TW200519881A (en) * | 2003-12-04 | 2005-06-16 | Asour Technology Inc | A/V multimedia multi-function optical drive device |
KR20050101386A (ko) * | 2004-04-19 | 2005-10-24 | (주)포스앤테크 | 2차 전지를 내장한 mp3 플레이어 |
KR100675153B1 (ko) * | 2004-12-03 | 2007-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유니코드 문자열 처리방법 |
JPWO2006075416A1 (ja) * | 2005-01-14 | 2008-06-12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操作体、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情報端末装置 |
TWM280066U (en) * | 2005-07-08 | 2005-11-01 | Pchome Online Inc | Internet protocol phone having stereo female connector |
WO2007061149A1 (en) * | 2005-11-25 | 2007-05-3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e | Pc peripheral device power supply using pc98 mouse port |
US20070143507A1 (en) * | 2005-12-16 | 2007-06-21 | Tennrich International Corp. | Storage device with mobile source module |
US7672584B2 (en) * | 2006-03-06 | 2010-03-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gital device |
US20080155159A1 (en) * | 2006-12-22 | 2008-06-26 | Rivas Mario A |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KR100766446B1 (ko) * | 2007-02-01 | 2007-10-15 | 비즈업정보라인주식회사 | 컴퓨터 전화 통합 시스템 |
CN101971276B (zh) * | 2008-04-28 | 2014-03-19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复合开关以及具有该复合开关的便携设备 |
KR101578728B1 (ko) * | 2009-05-22 | 2015-1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 |
CN102460892B (zh) * | 2009-06-02 | 2015-03-25 | 阿兰·L·波克拉斯 | 具有集成的可充电电源的模块电缆 |
DE102010054087A1 (de) * | 2010-12-10 | 2012-06-14 | Audi Ag |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inem Kraftfahrzeug und wenigstens einem anderen Kommunikationsteilnehmer und Kraftfahrzeug |
CN102289307B (zh) * | 2011-09-02 | 2013-08-07 | 北京希格玛和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鼠标按键识别电路、装置及鼠标 |
US20140210719A1 (en) * | 2013-01-28 | 2014-07-31 | Dexin Corporation | Wireless input device |
US9203252B2 (en) * | 2013-11-12 | 2015-12-01 | Google Inc. | Redirecting notifications to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
US9171434B2 (en) | 2014-03-12 | 2015-10-27 | Google Inc. | Selectively redirecting notifications to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
US10056722B1 (en) | 2015-04-26 | 2018-08-21 | Jamal A Ingram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pow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70615A (en) * | 1995-01-09 | 1999-02-09 | Intel Corporation | Automatic cellular phone battery charging by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 using configuration write data and storage element for charging in accordance to battery charging parameter |
JP2000013902A (ja) * | 1998-06-26 | 2000-01-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電気自動車の交流側漏電検知装置 |
JP2000201204A (ja) * | 1999-01-08 | 2000-07-18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携帯電話用補助充電装置 |
US6211649B1 (en) * | 1999-03-25 | 2001-04-03 | Sourcenext Corporation | USB cabl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battery of external apparatus by using USB cable |
US6633932B1 (en) * | 1999-09-14 | 2003-10-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to provide power to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DE20004691U1 (de) * | 2000-03-14 | 2000-06-29 | Yang, Wen-Chin, Hsin Tien, Taipeh | Ladeeinrichtung mit USB-Schnittstelle für einen GSM-Telefon-Akkumulator |
KR20000050191A (ko) * | 2000-05-23 | 2000-08-05 | 김상수 | 핸드폰용 접이식 키보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GB2362769A (en) * | 2000-05-26 | 2001-11-28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in which power is supplied via a communications port |
KR200211505Y1 (ko) * | 2000-08-19 | 2001-01-15 | 주식회사아이텍솔루션 | Usb를 이용한 이동전화 충전장치 |
TW479393B (en) * | 2000-09-27 | 2002-03-11 | Acer Peripherals Inc | Automatic USB charging apparatus and its operating method |
US20020195993A1 (en) * | 2001-06-22 | 2002-12-26 | Chiu Chiu Kai | Structure of an AC adaptor for mobile telephones |
JP3558059B2 (ja) * | 2001-08-10 | 2004-08-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源制御回路及び電子機器 |
US6362610B1 (en) * | 2001-08-14 | 2002-03-26 | Fu-I Yang | Universal USB power supply unit |
US20030148797A1 (en) * | 2002-02-01 | 2003-08-07 | Huang Yea Yen | USB charging cable for mobile telephone |
US6589069B1 (en) * | 2002-04-22 | 2003-07-08 | Sheng Hsin Liao | Wire reel hav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apable of doing emergency charging work |
US20040063464A1 (en) * | 2002-09-30 | 2004-04-01 | Tahir Akram | High-speed data and power source interface cable for mobile devices |
US20040095325A1 (en) * | 2002-11-15 | 2004-05-20 | Hui-Hu Liang | Computer keyboard |
-
2002
- 2002-03-19 WO PCT/KR2002/000459 patent/WO2002077899A2/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03-19 US US10/472,179 patent/US200401337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03-19 AU AU2002239140A patent/AU200223914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03-19 CN CNA028101731A patent/CN1509510A/zh active Pending
- 2002-03-19 EP EP02705590A patent/EP1393425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3-19 KR KR1020037012177A patent/KR2004001571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7458A (zh) * | 2012-05-28 | 2013-12-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电流切换控制设备及电子设备 |
CN103457458B (zh) * | 2012-05-28 | 2016-03-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电流切换控制设备及电子设备 |
US9727111B2 (en) | 2012-05-28 | 2017-08-08 | Huawei Device Co., Ltd. | Control device for current switch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40015710A (ko) | 2004-02-19 |
AU2002239140A1 (en) | 2002-10-08 |
WO2002077899A3 (en) | 2003-11-27 |
EP1393425A2 (en) | 2004-03-03 |
WO2002077899A2 (en) | 2002-10-03 |
US20040133716A1 (en) | 2004-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09510A (zh) | 用于具有可再充电电池的功率负荷设备的供电设备 | |
CN100336352C (zh) | 内容发布系统、描述数据发布设备和内容发布方法 | |
CN1291616C (zh) | 在网络上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93570C (zh) | 协同处理呼入的移动电话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 |
CN1306720A (zh) | 虚拟电话通用可配置接口 | |
CN1192474C (zh) |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携带式电子机器和电子表 | |
CN10103509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以及存储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 |
CN1662859A (zh) | 设备联动控制装置 | |
CN1507238A (zh) | 信息处理设备 | |
CN189068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提供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提供方法 | |
CN1527191A (zh) | 设备关联管理系统、网络设备、设备程序及设备关联管理方法 | |
CN1400753A (zh) | 事件控制装置和数字广播系统 | |
CN1204810A (zh) | 遥控方法、服务器及记录介质 | |
CN1272911A (zh) | 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规则通信设备、规则通信方法以及程序记录媒体 | |
CN1471293A (zh) | 使用环境设定系统、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终端、程序 | |
CN1856069A (zh) | 通信系统、记录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272642A (zh) | 数据管理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程序的存储媒体 | |
CN101053035A (zh) | 记录/再现设备和相关的内容显示控制方法 | |
CN1886749A (zh) | 记录装置 | |
CN1292195A (zh) | 通信终端 | |
CN1734452A (zh)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系统,网址变换装置,网址变换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和网址变换方法 | |
CN1230833A (zh) | 多媒体信息通信系统 | |
CN1205548C (zh) | 监视和控制系统 | |
CN1290026C (zh) | 信息提供系统和信息服务设备 | |
CN1507202A (zh) | 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终端、网络设备、终端程序、设备程序以及设备管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