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5063A -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5063A CN1465063A CN02802555A CN02802555A CN1465063A CN 1465063 A CN1465063 A CN 1465063A CN 02802555 A CN02802555 A CN 02802555A CN 02802555 A CN02802555 A CN 02802555A CN 1465063 A CN1465063 A CN 14650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ecording medium
- output
- mass content
- content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1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record carrier stores a unique medium identif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36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obtained from a media key block [MKB]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7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s are decrypted and re-encrypted with a different key when being copied from/to a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81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signal quality, e.g. by low-pass filtering of audio signals or by reducing the resolution of video signa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至少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已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在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中,从记录介质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当第一质量内容数据被解码后,该解码数据作为输出数据被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将内容数据例如数字音频信号记录到具有相对较大存储容量的记录介质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应于SACD(超级音频CD:注册商标)标准的盘和对应于允许比所谓的CD(压缩光盘)更高质量的数字音频数据被记录的DVD(数字多功能盘或数字视盘)音频标准的盘已经投放市场。就版权保护而言,只有当它们已下变换到比CD的信号质量低的信号时,才允许数字音频信号从那些盘输出。
图1显示了对应于传统的DVD音频标准的播放器的外形结构。标号1表示已在其上记录了对应于例如DVD音频标准的数字音频信号的光盘。光盘1通过主轴马达2旋转。在光盘1上记录的信息由光学拾取器3读取。将由光学拾取器3读取的输出信号提供到RF处理块4,将从RF处理块4输出的RF信号提供到解调部分5。主轴马达2的旋转、光学拾取器3的跟踪(tracking)伺服和聚焦伺服和使光学拾取器3沿盘半径的方向运动的马达(未示出)的操作通过伺服块6控制。
解调部分5根据8-16变换方法解调RF信号。解调部分5输出与16位码相对应的八位数据。将解调部分5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误差校正电路7。误差校正电路7利用对应于里德-索罗门码的乘积码的误差校正码校正数据的误差。将其误差已由误差校正电路7校正并从误差校正电路7输出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解密加密的数据的解密器8。
在可重写的DVD中,介质ID数据被记录在最内层边缘部分只用于再现的区域(ROM部分)。将利用为介质ID数据和MKB(介质密钥块)的散列值的密钥数据加密的内容数据记录在盘上以便防止盘被非法复制。介质ID数据是用于每一个盘的唯一的值。由于用户不能重写介质ID数据,即使他或她将数据部分非法复制到另一个盘,因为介质ID数据与原始盘的数据部分不同,数据部分也不能被解密。解密器8利用光盘1的介质ID数据解密数据部分。
将从解密器8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通过低通滤波器9提供到D/A转换器10。从输出端11获得模拟再现音频信号。当数字音频信号已以96千赫兹(KHz)的采样频率被采样并以24位量化时,低通滤波器9的带宽是192千赫兹。解密器8的输出信号被提供到下变换器12。下变换器12输出已以44.1千赫兹的频率采样并利用16位量化的数字音频信号作为由下变换器12转换的信号。从输出端13获得下变换器12的输出信号。获得的数字音频信号的质量低于对应于DVD音频标准的信号的质量和等于CD的数字音频信号的质量。
在传统的结构中,把数字输出信号看作是被记录在另一个可记录的介质上的数据,但是,当数字输出信号被转变成模拟信号时,低质量频率信号被再现。在这种情况下,低于对应于DVD音频标准的再现声音的质量音频信号被再现。如果用户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从播放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的质量是低的,他或她则将不能对从播放器输出的数字输出信号的再现声音的质量表示满意。就播放器一方而言,需要信号处理部分例如确定质量的下变换器,因而硬件将变得复杂并且将增大其功耗。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将提供一种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以及允许在记录介质上记录高质量内容数据和低质量内容数据,仅高质量内容数据被再现,仅低质量内容数据作为数字数据被输出的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是一种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包含:头部分,用于从其上至少已经记录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第二质量内容数据的记录介质读取数据;解码处理部分,用于接收头部分的输出信号并解码接收的输出信号;以及控制部分,用于使头部分从记录介质中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提供到解码处理部分,并在记录介质再现模式下输出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是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至少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已被记录在其上的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下,从记录介质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解码已读取的第一质量内容数据;以及输出作为输出数据的解码数据。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是一种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包含:读头部分,用于从其上至少已经记录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一记录介质读取数据;解码处理部分,用于接收头部分的输出信号并解码接收的输出信号;记录部分,用于编码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以便将编码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控制部分,用于使读头部分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将第二质量内容数据提供到解码处理部分,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记录部分,并在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的数据的复制模式下,将输出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6是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其上至少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已被加密并被记录的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下,从记录介质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以及再现第一质量内容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仅第一高质量内容数据能够被再现,低质量内容数据能够被防止再现,因此,可以防止再现信号质量的退化。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仅可以输出作为数字信号的低质量内容数据,因此可以防止高质量内容数据被非法复制,从而版权拥有者可以毫无忧虑地提供内容。
图1是显示传统的盘再现装置的示例的方框图;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光盘的示例的部分剖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光盘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以及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本发明被应用于光盘。在图2中,标号21A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光盘的示例。光盘21A具有两个信号记录层R1和R2。再现激光束从光盘21A的一侧射入,当激光束在信号记录层R1和R2上被聚焦时,可以从信号记录层R1和R2读取数据。
在图3中,标号21B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光盘的另一个示例。在图3中,光盘21B具有两个记录区。也就是说,将记录区沿半径方向划分为两个部分,划分的部分被称作第一记录区PA1和第二记录区PA2。导入区LI1位于光盘21B的最内层边缘侧上夹紧区域的外部边缘上,作为程序区的第一记录区PA1位于导入区LI1的外部边缘侧上,导出区LO1位于第一记录区PA1的外部边缘侧上,导入区LI2位于导出区LO1的外部边缘侧上。作为程序区的第二记录区PA2位于导入区LI2的外部边缘侧上,导出区LO2位于第二记录区PA2的外部边缘侧上。
导入区LI1、记录区PA1和导出区LO1构成第一部分。导入区LI2、记录区PA2和导出区LO2构成第二部分。盘上第一记录区PA1和第二记录区PA2的位置(地址)已被记录在当光盘21B加载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时将首先被读取的导入区LI1。识别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即第一记录区PA1和第二记录区PA2的光盘21B的标识数据已被记录在导入区LI1。
具有第一质量的第一内容数据和具有第二质量的第二内容数据已被记录在上述光盘上。在该示例中,由于第一质量高于第二质量,在下列的描述中,第一质量被称作高质量并且第二质量被称作低质量。例如,在双层光盘21A的情况下,高质量数据已被记录在靠近激光束的入射面的信号记录层R1,而低质量数据已被记录在另一信号记录层R2。在如图3中所示光盘具有多个部分的情况下,即在多部分型光盘21B的情况下,高质量数据和低质量数据已被分别记录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正如上文描述的那样,并非总是需要确定信号记录层和数据质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当关系没有被确定时,必需在导入区LI2记录表示信号记录层或部分和数据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数据。
高质量和低质量是相对的评估特性。通常非压缩音频数据例如线性PCM信号和WAV(已用作标准格式的音频文件格式)是高质量数据,压缩音频数据是低质量数据。此外,对应于DVD音频标准(尤其是96千赫兹采样频率和24位量化格式)的数据和对应于SACD(超音频CD)标准的数据是高质量数据,而对应于CD-DA(数字音频)标准的数据是低质量数据。在SACD标准中,直接处理调制输出数据的DSD(直接流数字)系统被使用。具有2.8224兆赫兹采样频率的一位流数据被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盘上,高质量数据和低质量数据已被加密。但是,并非需要对高质量数据和低质量数据使用相同的加密系统。低质量数据最好是压缩数据。对于低质量数据,压缩和加密处理例如MP3,AC-3(音频压缩-3)或ATRAC(自适应变换声音编码)能够被使用。当压缩数据从特定的记录介质被复制到另一记录介质时,复制时间短。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再现装置。标号21表示参照图2描述的双层光盘21A或参照图3描述的多部分光盘21B的其中一个。光盘21A或21B是在其上已记录了高质量数据和低质量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型光盘。例如,在光盘21A或21B中,对应于DVD音频标准(尤其是96千赫兹采样频率,24位量化格式)的数据作为高质量数据已被记录,同时对应于CD-DA标准的数据或压缩数据作为低质量数据已被记录。
光盘21A或21B通过主轴马达22以例如恒定的线性速度旋转。激光束从光学拾取器23被照射到光盘21A或21B。记录在光盘21A或21B上的数据通过光学拾取器23读取。将光学拾取器23的输出信号提供到RF处理块24。RF处理块24包含前置放大器、均衡器等。作为RF处理块24的输出信号的RF信号被提供到解调部分25。主轴马达22的旋转伺服、光学拾取器23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以及使光学拾取器23沿盘径向的方向运动的马达(未示出)的操作根据从伺服块26提供的控制信号被控制。
解调部分25根据8-16变换方法解调从RF处理块24提供的RF信号。解调部分25输出对应于16位码的8位数据,将解调部分25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误差校正电路27。误差校正电路27利用误差校正码(例如使用加入到解调部分25的输出数据的里德-索罗门码的乘积码)校正检测的误差,误差校正电路27的误差校正的输出数据被提供到选择器28。
选择器28的转换操作根据确定部分29的输出信号被控制,选择器28有选择地将再现数据输出到输出端H或另一输出端L。标号30表示控制光盘再现装置的总的操作的系统控制器。将用户操作的密钥部分31和显示菜单、操作状态等的显示部分32与系统控制器30相连,将从光盘21A或21B的导入区读取的TOC数据和光盘的地址数据从解调部分25提供到系统控制器30。
系统控制器30利用与用户已操作的密钥部分31的密钥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控制确定部分29,确定部分29控制伺服块26和选择器28的操作,确定部分29以不同的方式根据光盘21是双层盘还是多部分盘控制伺服块26。当光盘21是双层盘时,确定部分29控制伺服块26使得激光束在第一记录层或第二记录层聚焦。当光盘21是多部分盘时,确定部分29控制光学拾取器23的再现位置。光学拾取器23的再现位置被控制的情况,以及其控制方法将在下文具体描述。
当高质量数据被输出时,选择选择器28的输出端H。将高质量数据从误差校正电路27提供到解密器33和门37。解密器33解密已被加密的数据。当光盘21使用与DVD一样的加密系统时,解密器33利用光盘21的介质ID数据解密加密的数据。将从解密器33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通过低通滤波器34提供到D/A转换器35。D/A转换器35将作为再现音频信号的模拟信号输出到输出端36。例如,D/A转换器35根据DVD音频标准把以96千赫兹的频率采样的和以24位量化的数据转变成模拟音频信号并将该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到输出端36。
将安全块38(其在图4中表示SAC(安全鉴别通道))与门37相连。将作为外部设备(例如数字放大器)的再现装置通过输出端39与安全块38相连。安全块38鉴别相连的数字放大器。只有当安全块38已正确地鉴别数字放大器时,安全块38才确定该数字放大器为许可的数字放大器。也就是说,当数字放大器是一种允许的再现装置时,安全块38将数字信号输出到该数字放大器。因此,该数字放大器可以再现数字信号。当外部设备不是一种许可的装置例如数字记录器时,安全块38禁止从输出端39输出数字信号。
将安全块38的鉴别结果提供到确定部分40。确定部分40的输出信号使门37的通/断状态转换。也就是说当安全块38已正确地鉴别与输出端39相连的数字放大器为许可的装置时,门37被转换到接通状态。因此,数字放大器可以再现高质量数字信号或数字数据。
除了专用硬件以外,图4中所示的再现装置和根据下文将描述的其他实施例的其他再现装置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实现。
低质量数据已被加密并最好被压缩。将低质量数据通过选择器28的另一输出端L提供到选择器41,选择器41具有输出端a和b。从输出端a获得的数据被提供到安全块42,从选择器41的输出端b提供的数据被提供到解密加密数据的解密器43。解密器43的输出数据通过再加密器44被再加密,再加密器44的输出数据被提供到安全块42,安全块42的数字数据从数字输出端45获得。
将安全块42的鉴别结果提供到确定部分46,确定部分46产生用来控制选择器41的选择信号。确定部分46由系统控制器30控制。确定部分46根据安全块42的鉴别结果允许数字数据被输出或禁止数字数据被输出。换句话说,当安全块42已正确地鉴别与输出端45相连的记录装置为许可的记录装置时,安全块42允许数字数据被输出。当安全块42没有正确地鉴别记录装置为许可的装置时,由于存在记录装置可能非法复制数字数据的风险,因此,利用从确定部分46提供的选择信号控制选择器41使得数字数据不从选择器41输出。例如,将选择器41与输出端b相连。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通过再加密器44被再加密,将再加密的数据从输出端45输出。当然,可以将选择器41转换到断开状态,以便禁止从选择器41输出数字数据。
当图4中所示的再现装置已正确地鉴别与输出端45相连的记录装置为许可的装置时,根据数据是否被再加密来控制选择器41。当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不被再加密时,选择选择器41的输出端a。当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被再加密时,选择选择器41的输出端b。输出数据是否被再加密由用户选择,或者可以根据与输出端45相连的装置的类型控制输出数据是否被再加密。例如,当个人计算机与输出端45相连时,从输出端45输出的数据被再加密。可是当与输出端45相连的装置是消费者装置时,从输出端45输出的数据不被再加密。当从输出端45输出的数据已经被再加密时,即使数据已被解密,其得到的数据也仍然已被加密。因此,可以安全地保护数据。
下面将描述选择器28的控制方法。可以以下面的两种方法来控制选择器28。在第一种方法中,根据光学拾取器23在什么位置读取来控制选择器28。系统控制器30可以根据TOC数据的信息识别哪一个区域或层的高质量数据和低质量数据已被记录。因此,当为光学拾取器23的读取位置的当前再现位置是在高质量记录区或高质量记录层时,根据从系统控制器30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确定部分29,以便选择器28选择输出端H。当当前再现位置是在低质量记录区或记录层时,根据从控制器30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确定部分29,以便选择器28选择输出端L。
在第二种方法中,根据用户指定的操作模式控制选择器28和光盘的访问。当用户根据密钥部分31的预定密钥指定再现操作时,控制器30对伺服块26产生控制信号以便选择器28选择输出端H并且其再现位置是处在高质量数据记录区或记录层。另一方面,当用户利用密钥部分31操作用于复制操作的密钥时,系统控制器30将控制信号提供到伺服块26以便选择器28选择输出端L并且其再现位置是处在低质量数据记录区或记录层。此外,用户也能够选择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
图5是显示根据操作模式控制选择器28和光盘访问的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由确定部分29、系统控制器30和确定部分46执行。第一步骤S1确定图4中所示再现装置的操作模式是再现操作还是复制操作(或数字输出操作)。当步骤S1确定的结果显示其操作模式为再现操作时,光学拾取器23的访问被控制,以便从光盘21读取高质量内容数据(步骤S2)。从光盘21读取的高质量内容数据被再现(步骤S3)。模拟再现输出信号从输出端36获得。当外部设备已被正确地鉴别为再现装置时,数字再现输出信号从输出端39获得。
当步骤S1确定的结果显示其操作模式为复制操作时,流程进到步骤S4。在步骤S4,从光盘21访问低质量内容数据。在步骤S5确定已从光盘21读取的数据是否必须被再加密。正如上文描述的那样,当个人计算机与输出端45相连时,确定从输出端45输出的数据必须被再加密。在步骤S6,解密器43解密加密的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在步骤S7,再加密器44利用新的密钥数据再加密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通过安全块42从输出端45输出再加密的数据(步骤S8)。当步骤S5确定的结果显示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不必被再加密时,流程进到步骤S9。在步骤S9,从输出端45输出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
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显示了访问光盘21的高质量内容数据的过程。在步骤S11,确定操作模式是否为再现模式。当该操作模式是再现模式时,流程进到步骤S12。在步骤S12,高质量数据从光盘21被读取并被再现。当确定的结果显示其操作模式不是再现模式时,其再现操作被停止(步骤S13)。
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显示了访问光盘21的低质量内容数据的过程。在步骤S21,确定操作模式是否为再现模式。当该操作模式是再现模式时,流程进到步骤S22。在步骤S22,再现操作被停止。当该操作模式不是再现模式时,从输出端45输出数字数据(步骤S23)。
下面将参照图8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被应用于通常所说的具有两个光盘驱动器的双盘(double deck)结构。在图8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光盘驱动器为再现装置部分,而第二光盘驱动器为记录装置部分。标号51表示一种可记录的光盘例如DVD-R(可记录的DVD)盘。对于光盘51,可重写光盘或一次性写入型光盘例如CD-R(可记录)盘、CD-RW(可重写)盘或DVR(数字视频记录系统)盘能够被使用。光盘51通过主轴马达52以例如恒定的线速度或恒定的角速度被旋转。主轴马达52和光学拾取器53由伺服块54控制。
伺服块54由系统控制器30控制。将光学拾取器53从光盘51读取的地址信息提供到系统控制器30。数据被记录在光盘51的预定地址。该地址信息已被记录在例如在光盘51形成的摆动槽(wobblinggroove)上。也就是说,沿盘的半径方向小振幅摆动的槽已在光盘51上形成。对于摆动信息,FM调制的地址信息能够与时钟信息一起被记录。
控制选择器28的确定部分29具有与根据图4中所示实施例的确定部分29相同的作用。确定部分29控制选择器28,以便使选择器28在再现模式下选择输出端H,并在复制模式下选择输出端L。从选择器28的输出端H获得的高质量数据被提供到解密器33。解密器33解密已加密的高质量数据。将解密的数据通过限定预定频带的低通滤波器34提供到D/A转换器35。所得到的数据作为模拟再现输出信号从输出端36获得。
当操作模式为复制模式时,从选择器28的输出端L获得的低质量数据被提供到误差校正码编码电路55。误差校正码编码电路55利用使用里德-索罗门码的乘积码编码低质量数据。将误差校正码编码电路55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调制部分56。调制部分56根据8-16调制方法调制误差校正码编码电路55的输出数据。将调制部分56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记录电路57。
记录电路57执行加入帧同步信号和地址数据等的过程。记录电路57的激光器驱动部分产生使记录数据被记录在光盘51的预定驱动信号。将激光器驱动部分的驱动信号提供到光学拾取器53的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已根据提供到光盘51的驱动信号被调制的激光束。因此,对应于激光束的数据被记录在光盘51上。
根据上述实施例,将已被加密和记录在光盘21的低质量数据直接复制到光盘51。低质量数据最好以比再现速度快n倍的速度被复制(其中n为4,8,16,24等)。当低质量数据已被压缩时,可以以比非压缩数据快的速度复制。
下面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的再现装置。在图9中光盘21为图3中所示的多部分光盘。根据与CD-DA(高质量数据)相同标准的线性PCM数据已被记录在光盘21的内部边缘侧上的第一部分中。对应于CD-ROM标准(低质量数据)的压缩音频数据已被记录在光盘21的外部边缘侧上的第二部分中。低质量数据已被加密。光盘21的形状和物理特性与CD-DA的形状和物理特性相同。第一部分的记录密度等于CD-DA的记录密度,第二部分的记录密度等于或大于CD-DA的记录密度。当光盘21的轨道间距和线速度被减小时,可以记录具有高密度的数据。当以高密度记录数据时,再现装置不得不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线速度。
将光学拾取器23的再现输出信号提供到RF处理块24,RF信号被提供到EFM(8到14调制)解码部分25。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被提供到伺服块26。将解调部分25的解调输出数据提供到误差校正电路27。将从解调部分25获得的地址信息(时间信息)提供到系统控制器30。误差校正电路27根据CIRC(交叉交错里德索罗门码)检测误差并执行误差校正过程。
将误差校正电路27的输出数据提供到利用确定部分29的输出信号控制的选择器28,确定部分29根据再现位置即通过光学拾取器23确定的光盘21的读取位置控制选择器28。此外,确定部分29根据操作模式控制选择器28。将从输出端H获得的高质量数据提供到插值电路61,插值电路61内插尚未由误差校正电路27校正的误差。将插值电路61的输出数据通过低通滤波器34提供到D/A转换器35。从D/A转换器35输出的模拟再现输出信号从输出端36获得。
将从选择器28的输出端L获得的低质量数据提供到CD-R解码器62,CD-R解码器62对低质量数据执行解码过程。将已被加密并压缩的音频数据从CD-R解码器62输出,CD-R解码器62的输出数据被提供到安全块42。安全块42鉴别与输出端45相连的记录装置。当安全块42已正确地鉴别该记录装置为许可的装置时,安全块42将数据输出到记录装置。如同图4中所示的装置一样,当与输出端45相连的装置为个人计算机时,数据能够被再加密并从输出端45输出数据。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来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上述和各种其他修改、省略和添加。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除光盘以外的其他数据记录介质,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除音频数据之外的图像数据。例如,当高分辨率视频内容数据和低分辨率视频内容数据已被记录时,仅高分辨率视频内容数据能够被再现,并且低分辨率视频内容数据能够被直接输出。当具有不同的压缩率的视频软件标题(即视频内容数据)已被记录在一个光盘上时,仅以低压缩率被压缩的高质量数据能够被再现并且以高压缩率被压缩的低质量数据能够被直接输出。
根据本发明,由于只有高质量数据被再现,因而可以保证再现内容的质量。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只有低质量数据被数字地复制,因而版权拥有者可以毫无担忧地提供内容。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生成数字输出数据,因此不必设置硬件,例如变换数据质量的下变换器。
Claims (22)
1、一种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包含:
头部分,用于从其上至少已经记录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第二质量内容数据的记录介质读取数据;
解码处理部分,用于接收头部分的输出信号并解码接收的输出信号;以及
控制部分,用于使头部分从记录介质中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提供到解码处理部分,并在记录介质再现模式下输出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还包含:
转换处理部分,用于在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下把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还包含:
处理部分,用于鉴别与所述装置相连的设备;
其中,当处理部分已正确地鉴别该设备时,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输出到与所述装置相连的设备。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其中下复制模式下,对于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由头部分从记录介质读取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将第二质量内容数据提供到解码处理部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被输出。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还包含:
加密处理部分,用于加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
其中,根据与装置相连的设备的鉴别结果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提供到加密处理部分。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还包含:
处理部分,用于鉴别与装置相连的设备,
其中控制部分被配置以根据处理部分的鉴别结果控制是否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提供到加密处理部分。
7、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在至少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已被记录在其上的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下,从记录介质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
解码已读取的第一质量内容数据;以及
输出作为输出数据的解码数据。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把解码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以及
输出该模拟信号。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下述步骤:
鉴别将解码数据被输出到的外部设备;
当外部设备已被正确地鉴别时,将解码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以及
当外部设备未被正确地鉴别时,禁止输出该解码数据。
10、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复制模式下,从记录介质中读取第二质量内容数据;
解码第二质量内容数据;以及
输出该解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鉴别解码数据被输出到的外部设备;
当外部设备已被正确地鉴别时,将解码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以及
当外部设备未被正确地鉴别时,禁止输出该解码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下述步骤:
鉴别解码数据被输出到的外部设备;
基于鉴别结果,根据外部设备的类型加密该解码数据;以及
输出该解码数据。
13、一种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包含:
读头部分,用于从其上至少已经记录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一记录介质读取数据;
解码处理部分,用于接收头部分的输出信号并解码接收的输出信号;
记录部分,用于编码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以便将编码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
控制部分,用于使读头部分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将第二质量内容数据提供到解码处理部分,将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提供到记录部分,并在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的数据的复制模式下,将输出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
其中控制部分被配置以使读头部分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将第一质量内容数据提供到解码处理部分,并输出解码处理部分的输出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还包含:
转换处理部分,用于在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下把解码处理部分的
输出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
16、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在其上至少第一质量内容数据和其质量低于第一质量内容数据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已被加密并被记录的记录介质的再现模式下,从记录介质读取第一质量内容数据;以及
再现第一质量内容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如下步骤:
解码已被加密和已从记录介质读取的第一质量内容数据;
解密该解码数据;以及
输出作为输出数据的解密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把该解密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以及
输出该模拟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下述步骤:
鉴别解码数据被输出到的外部设备;
当外部设备已被正确地鉴别时,将解码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以及
当外部设备未被正确地鉴别时,禁止输出该解码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的复制模式下,从记录介质中读取已被加密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
解码已被加密的第二质量内容数据;以及
输出该解码数据。
2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下述步骤:
鉴别解码数据被输出到的外部设备;
当外部设备已被正确地鉴别时,将解码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
以及
当外部设备未被正确地鉴别时,禁止输出该解码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还包含下述步骤:
鉴别解码数据被输出到的外部设备;
基于鉴别结果,根据外部设备的类型临时解密该解码数据;
再加密该解密数据;以及
输出该再加密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2132/2001 | 2001-07-31 | ||
JP232132/01 | 2001-07-31 | ||
JP2001232132A JP3870734B2 (ja) | 2001-07-31 | 2001-07-31 | 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5063A true CN1465063A (zh) | 2003-12-31 |
CN100440354C CN100440354C (zh) | 2008-12-03 |
Family
ID=1906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25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354C (zh) | 2001-07-31 | 2002-07-29 |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027942A1 (zh) |
JP (1) | JP3870734B2 (zh) |
KR (1) | KR100894072B1 (zh) |
CN (1) | CN100440354C (zh) |
DE (1) | DE10293057T5 (zh) |
WO (1) | WO200301278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9429C (zh) * | 2004-06-15 | 2008-07-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使用单波长的光再现光盘的方法 |
CN108735235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株式会社东芝 | 盘装置、控制器电路以及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88438B2 (ja) * | 2003-03-24 | 2006-06-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384869B2 (ja) * | 2003-04-04 | 2009-12-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CN1846263B (zh) * | 2003-06-30 | 2011-09-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一种再现设备以及再现方法 |
JP4474209B2 (ja) * | 2004-06-11 | 2010-06-02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記録方法 |
WO2005122166A1 (ja) * | 2004-06-11 | 2005-12-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記録再生装置 |
EP1637957A1 (en) * | 2004-09-21 | 2006-03-22 |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protected data |
JP4367307B2 (ja) * | 2004-09-30 | 2009-11-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著作権管理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
JP5120286B2 (ja) * | 2009-02-06 | 2013-01-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映像音声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
JP4862084B2 (ja) * | 2010-01-18 | 2012-01-25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
JP5012945B2 (ja) * | 2010-04-12 | 2012-08-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ンツ管理プログラム、方法及び装置 |
JP5685686B2 (ja) * | 2011-03-16 | 2015-03-18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映像音声記録再生装置。 |
JP5732483B2 (ja) * | 2013-03-25 | 2015-06-10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
JP5782098B2 (ja) * | 2013-12-09 | 2015-09-24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ディジタルデータの記録再生装置 |
CN104778954B (zh) * | 2015-02-06 | 2018-06-08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盘分区加密方法及系统 |
JP5989187B2 (ja) * | 2015-05-29 | 2016-09-07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ジタル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262200A3 (en) * | 1994-05-24 | 2011-01-26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bus communication |
JP3383127B2 (ja) * | 1994-05-24 | 2003-03-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 |
JPH0863901A (ja) * | 1994-08-23 | 1996-03-08 | Sony Corp | 信号記録方法及び装置、信号再生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
EP0715241B1 (en) * | 1994-10-27 | 2004-01-14 | Mitsubishi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data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 |
JP3365235B2 (ja) * | 1996-04-11 | 2003-01-08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符号情報のコピー防止方法及びデコード装置 |
JP3365239B2 (ja) | 1996-04-26 | 2003-01-08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符号情報のコピー防止方法及びデコード装置 |
JP3707137B2 (ja) * | 1996-07-04 | 2005-10-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
US5912871A (en) * | 1997-04-02 | 1999-06-15 | Sony Corporation | Recordable disk re-recording system |
JPH1166706A (ja) * | 1997-08-25 | 1999-03-09 | Toshiba Corp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JP4763866B2 (ja) * | 1998-10-15 | 2011-08-31 | インターシア ソフトウェア エルエルシー | 2重再暗号化によりデジタルデータを保護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6810004B1 (en) * | 1998-12-07 | 2004-10-26 | Sony Corporatio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corder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recording the same,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
JP2001101788A (ja) * | 1999-09-30 | 2001-04-13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信号処理装置、伝送方法、伝送媒体 |
US7092616B2 (en) * | 2001-07-19 | 2006-08-15 | Sony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protecting video content and producing a reduced quality reproduction of video content for personal use |
-
2001
- 2001-07-31 JP JP2001232132A patent/JP38707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7-29 CN CNB028025555A patent/CN1004403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7-29 KR KR1020037004072A patent/KR10089407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7-29 WO PCT/JP2002/007660 patent/WO20030127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07-29 US US10/381,265 patent/US200400279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07-29 DE DE10293057T patent/DE10293057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9429C (zh) * | 2004-06-15 | 2008-07-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使用单波长的光再现光盘的方法 |
CN108735235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株式会社东芝 | 盘装置、控制器电路以及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8735235B (zh) * | 2017-04-25 | 2020-01-21 | 株式会社东芝 | 盘装置、控制器电路以及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93057T5 (de) | 2004-07-29 |
JP3870734B2 (ja) | 2007-01-24 |
KR100894072B1 (ko) | 2009-04-21 |
JP2003045116A (ja) | 2003-02-14 |
US20040027942A1 (en) | 2004-02-12 |
CN100440354C (zh) | 2008-12-03 |
KR20040028620A (ko) | 2004-04-03 |
WO2003012787A1 (fr) | 2003-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0354C (zh) |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装置 | |
JPH0917119A (ja) |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 |
US6829211B2 (e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recording areas of different formats | |
EP0758125B1 (en) |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
US6980498B2 (en) | Method of recording 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from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ing device | |
CN1550008A (zh) | 高密度光盘以及用于记录和再现其上的加密数据的方法 | |
KR20020040587A (ko) | 정보 기록·재생 방법, 기록·재생 장치, 기록 매체, 및그 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 |
US20030172341A1 (en) | Data recording medium,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play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determination method | |
US20060120685A1 (en) |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device, data recording medium,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EP1378905B1 (en) |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decrypting method | |
KR20080067075A (ko) | 광디스크의 암호화 데이터 기록 및 재생방법 | |
JP3575461B2 (ja) | 記録媒体、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3045128A (ja) | 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データ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 |
JP2002050122A (ja) | 記録媒体及び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並びに再生方法 | |
JPH04105274A (ja) |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1143270A (ja) | Cd−r/rwディスク | |
JPH04105278A (ja) | 再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