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9181A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49181A CN1449181A CN03110742.7A CN03110742A CN1449181A CN 1449181 A CN1449181 A CN 1449181A CN 03110742 A CN03110742 A CN 03110742A CN 1449181 A CN1449181 A CN 1449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ew data
- file
- data
- image
- memo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NMAVSAGTYIFJF-UHFFFAOYSA-N 1-[2-[(2-hydroxy-3-phenoxypropyl)amino]ethylamino]-3-phenoxypropan-2-ol;di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1C=CC=CC=1OCC(O)CNCCNCC(O)COC1=CC=CC=C1 KNMAVSAGTYIF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383 At S90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3307—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prior to start of transmission, input or output of the picture signal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during transmission, input or output of the picture signal; within a single document or p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2201/33307—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 H04N2201/33378—Type or format of data, e.g. colour or B/W, halftone or binary, computer image file or facsimile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Camera Data Copying Or Record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将图像数据存入存储器内的图像装置。该图像装置具有获取图像数据的图像获取系统;以及将由该图像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存入该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写入系统。该图像写入系统依据代表图像数据的图像页数决定在储存该图像数据时所采取的格式。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发明背景
传统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以下称其为MFP)已得以发展并被广泛使用。这种MFP的一个例子是这样一种图像装置,该图像装置具有打印机、图像扫描仪及传真设备的功能。MFP可与个人电脑或其类似物(以下称其为PC)连接,并作为PC的外围设备。近来,人们设想将MEP构造成采用可移动外存储器,例如微型快擦写存储卡,小型存储介质,存储条等。
例如,当MFP用作传真设备时,这样一种外存储器可用作备份存储器,以储存利用传真程序所发送/接收的传真数据。通常在传真设备中,依照一种特定的编码格式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该编码格式依照一种已知的MH,MR,MMR等方法获得。因此,储存在外存储器人的备份数据也具有这种特定(指定)格式。此外,由于传真设备已被用作独立设备,其数据管理系统(即文件操作系统)通常为一种特定的系统,该特定系统一般不能用于PC等。因此,即使将备份数据储存在外存储器里,由于数据格式和/或文件管理系统不同,PC也无法获取或打开所储存的数据。换句话说,这种外存储器仅能用作传真设备内存储器的一种延伸,而用户不能享受到这种存储器的可移动特性优点。
再举另一个例子,与MFP连接的外存储器可用于给打印提供图像数据。即,MFP的打印程序可重新获得储存在外存储器里的图像数据,并打印出相应图像。这种MFP通常是这样设置的,当其作为图像扫描仪时,通过读取原始纸张上的图像来产生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储存在外存储器或内存储器中。典型地,读取一页纸上的图像,就产生并储存成一个图像文件。因此,在这种MFP中,如果扫描多页纸上的图像,就会产生相应数量的图像文件,无论这些图像在一次扫描作业中是连续扫描的,还是非连续(即在不同时间、日期)扫描的。由于要查看这些图像文件的内容,就要打开每个图像文件,因此这种设置非常不方便,此外,文件操作也变得相当麻烦。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出了这样一种MFP,其可以相对简单地处理储存在可移动外存储器里的图像文件。
依照本发明的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可将图像数据存入存储器内的图像装置,该图像装置提供有获取图像数据的图像获取系统,以及将由该图像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存入该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写入系统。该图像装置这样设置,以致储存该图像数据时所采用的格式依照代表该图像数据的图像页数来选择的。或者,该图像装置可这样被设置,以进行以下判定:是否依照代表图像数据的图像页数和所设定的格式更换由用户设定的、用以储存图像的格式。
优选地,该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可以以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储存该图像数据,具有第一格式的文件在一个文件中可包括多页图像。
更优选地,该存储器包括一种可电连接的可移动存储器。
再优选地,该图像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N-in-1图像构成系统,该系统用于构成经减化的在一幅图像中具有N页图像的N-in-1图像,该写入系统依据N-in-1图像的页数选择所采取的格式。
在一种特定例子中,该图像装置可被设置作为传真机。此外,该图像数据可包括传真发送和/或接收数据。该存储器可包括一种可移动存储器,该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以PC等可读取的通用图像格式(非指定传真格式)将该传真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存入该可移动存储器内。
更优选地,该图像获取系统包括一扫描系统。
再优选地,该存储器包括位于该图像装置内的内存储器以及与该图像装置可拆卸连接的外存储器,该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可将图像数据以不同的格式存入该内存储器和该外存储器内。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装置,该图像装置扫描原图以获取具有预定格式的图像数据。该图像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外存储器的连接系统,该连接系统可将图像数据发送给该外存储器;文件格式选择系统,用于当将数据存入该外存储器内时选择要应用的一种文件格式;数据转换系统,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转换数据;以及控制系统,用于当图像数据的页数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该文件格式转换为一种替换的文件格式,当将图像数据经由该连接系统存入该外存储器内时,控制该数据转换系统依照由该文件格式选择系统所选的文件格式或该替换的文件格式以转换该图像数据。
优选地,该控制系统依照由该文件格式选择系统所选定的格式控制该数据转换系统以转换第一页图像数据。
更优选地,如果该图像数据包括多页,该控制系统依照一种特定的格式控制该数据转换系统以转换该图像数据。
在一种特定例子中,该图像装置还包括一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经由通信线与另一通信装置连通,该图像装置可将发送/接收的图像数据存入与另一通信装置相连通的装置内。该图像装置还包括储存该图像数据的存储系统。如果外存储器未连接到所述图像装置上,或者如果外存储器连接到所述图像装置上,但没有足够的剩余容量,该存储系统以一专用的传真发送/接收格式储存该图像数据。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原始读取单元,其扫描原图上的图像以生成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第一图像数据;一文件转换单元,可将该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第一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文件;一存储器,可储存经该文件转换单元转换的转换文件;以及一存储系统,通过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具有预定文件格式且储存在该存储器内的一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从而将由该原始读取单元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存入该存储器内。
优选地,该存储器可储存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
更优选地,该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可包括一文件指定系统,用于从储存在该存储器中的多个文件中指定一特定文件。如果该文件指定系统指定了该特定文件,该存储系统就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经由该文件指定系统指定的特定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此外,该原始读取单元可生成具有预定数据格式且代表一页面积的1/N面积的图像数据,N为整数,另外该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N-in-1图像数据构成系统,该图像数据构成系统将每个代表一页面积的1/N的多个图像数据合并起来以构成N-in-1型第二图像数据。
在一种特定例子中,该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图像数据名称输入系统,经由该输入系统输入由该原始读取单元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的名称;及一文件名称检测系统,检测储存在存储器内的文件名称。如果该文件名称检测系统检测到有一文件与经由该图像数据名称输入系统输入的名称相同,该存储系统就将该第一图像数据加至与其名称相同的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更优选地,该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可包括一外存储器接收单元,一外存储器可拆卸地与该外存储器接收单元连接,该存储器包括可与该外存储器接收单元连接的外存储器。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一框图,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MFP(多功能外围设备)的设置;
图2为一流程图,说明图1所示的MFP所执行的一扫描程序;
图3为一流程图,说明在外存储器中写入数据的一写入程序;
图4是说明一格式选择程序的流程图,该程序用于用户选择所采用的文件格式;
图5表示当直接选择一种文件格式时,操作面板上的指示;
图6为一流程图,说明将传真机所传送的数据储存在外存储器中作为备份数据的一备份程序;
图7为说明一传真接收程序的流程图,其中,所接收到的数据储存在外存储器中作为备份数据;
图8为一流程图,说明在正常发送过程中执行的、用于将发送数据储存在内存储器内的一内存储器发送备份程序;
图9为一流程图,说明将所接收到的传真数据储存在图1所示MFP的存储器中的一接收数据备份程序;
图10为一流程图,说明用于删除备份数据的一数据删除程序;
图11所示为备份文件的文件结构;
图12A为一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依照第二实施例的一种MFP的设置;
图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2A所示的MFP的键盘结构;
图13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二实施例MFP的SCAN TO PCC程序;
图14为说明外存储器检测程序的流程图;
图15为一流程图,说明图13中调用的一格式选择程序;
图16示出了用于选择数据格式的屏幕;
图17为说明一N-in-1设置程序的流程图;
图18A和18B示出了屏幕图像,其用于设定N-in-1配置中的数字N;
图19为说明第一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
图20为说明图像数据重新存储程序的流程图;
图21为说明外存储器插入程序的流程图;
图22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三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23为说明一PDF指定程序的流程图;
图24示出了用于指定PDF文件的屏幕图像;
图25为说明图像数据重存程序的流程图;
图26为说明第二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
图27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四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28为一流程图,说明在图27所示的SCAN TO PCC程序中调用的图像数据指定程序;
图29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五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30为一流程图,说明在图29所示的SCAN TO PCC程序中调用的目标文件指定程序;
图31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六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32为说明第三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
图33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七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34和35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八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36A和36B表示一PDF文件的数据结构。
具体实施例的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
图1是一框图,表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MFP(多功能外围设备)100的设置。图2为一流程图,说明图1所示的MFP所执行的扫描程序。
MFP100包括用于控制整个MFP100操作的控制单元175。MFP100包括经由扫描仪接口单元105读取原图图像的原始读取单元110,经由通信线与外部设备连通的通信单元115,为用户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单元120,由用户操作的操作单元125,将数据传送给外存储媒体137的接口单元135,处理由原始读取单元110读取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转换成具有预定格式的转换数据的图像处理单元140,对经由通信线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或通过原始读取单元110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解码的CODEC(编码译码器)145,检测MFP100的操作条件的传感器单元150,具有用于驱动MFP100的马达等的驱动单元155,储存原始数据的存储单元160,输出作为可听声的声音信号的扬声器单元165,用于打印由原始读取单元110所读取的数据和/或被发送/接收的数据的打印单元170。控制单元175与上述各个单元都连接。
存储单元160包括图像存储器,系统RAM(随机存储器)164和ROM(只读存储器)166,其中,图像存储器起内存储器162的作用,用于储存所接收到的具有预定格式的图像数据、扫描数据等;系统RAM用于储存限定MFP100性能的参数;ROM限定了MFP100的规格。
内存储器162将图像数据、用户(接收站)传真号码等储存在各自的文件夹里。图像数据主要储存在具有用户名称的文件夹里。用户传真号码是指定给简化拨号键例如单触键或快速拨号键的号码。
接口单元135可与可移动外存储器137连接,并读取外存储器137内的图像数据/向外存储器137内写入图像数据。外存储器137的实例为软盘,微型快擦写存储卡,小型存储介质等。
操作单元125和显示单元120提供在操作面板127上,以允许用户输入指令等。操作单元125包括功能键,数字键,单触键,快速拨号键,启动键等。数字键包括用于分别输入数字0-9的按键,其主要用于输入传真号码。简化号码指定给单触键及快速拨号键。显示单元120包括LCD(液晶显示屏)。
功能键是用于将简化号码指定给单触键或快速拨号键的按键。
单触键例如为分别具有数字0-9的按键。每个单触键指定为一个传真号码。依照第一实施例,仅通过下压单触键,就可选择指定给该键的传真号码。
快速拨号键与数字键一起使用。快速拨号键与经由数字键输入的两位数相结合来指定传真号码。采用快速拨号键,就可将用户的传真号码分别指定给简化数字10-99。
控制单元175控制MFP100的操作。控制单元175的控制依照控制程序来执行。依照该实施例,控制程序储存于存储单元160的系统RAM164和/或ROM166中。控制单元175可依据MFP100的操作状况执行各种程序。
例如,控制程序包括,但并不限于,将原始图像数据存入存储单元160的内存储器162或外存储器137内的一存储程序,用于读取储存在内存储器162和/或外存储器137内的原始图像数据的一读取程序,将经由通信单元115发送/接收的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格式数据的一数据转换程序,以及整个操作的一控制程序。
参照图2-10,描述MFP100的操作。图2-10所示的程序在控制单元175的控制下执行,且在给MFP100通电时被启动。
第一实施例
图2为说明SCAN TO PCC程序的流程图。SCAN TO PCC程序是用于扫描原图以生成具有预定格式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扫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的一程序。
在S1,启动SCAN TO PCC程序。
在S2,判断外存储器137是否被连接到MFP100上。如果外存储器137被连接(S2:是),控制系统进入S3。如果外存储器137未连接于MFP100上(S2:否),控制系统进入S4。
在S3,判断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即,用于再储存数据的容量)是否大于预定容量Ca。如果剩余容量等于或大于该预定容量Ca(S3:是),控制系统进入S5。如果剩余容量小于该预定容量Ca(S3:否),控制系统进入S4。该预定容量Ca可确定为以JPEG格式储存一页彩色图像的容量。进行此判断后,只要控制系统进入S5,就可储存至少一页图像数据。
当外存储器137未连接到MFP100上(S2:否)或当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小于预定容量Ca(S3:否)时,S4就会在显示单元120上显示指示状态的错误信息,并终止图2所示程序。
在S5,确定图像数据的储存条件,包括分辨率、尺寸及彩色格式。例如,选择JPEG,PDF,GIF,BMP等中的一个,选择彩色或单色,选择扫描分辨率(例如,200dpi,300dpi,600dpi等中的一个)以及选择纸张尺寸(例如,A4,明信片等)。此外,指定用于储存图像数据的文件名。
在S6,控制系统等待位于操作单元125上的启动键被按下。尽管图2中没有表示,控制系统可被设置为这样,通过按下另一个预定键,可令控制系统返回S5,以允许用户改变上述设定。
在S7,开始利用原始读取单元110扫描原图。在S8,依照S5中所设定的条件转换该通过扫描原图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原始数据。
在S9,检查在S8中生成的原始数据总量,从而检查该总量是否小于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如果原始数据总量等于或大于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S9:否),控制系统进入S4以显示错误信息。如果原始数据总量小于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S9:是),控制系统进入S10。
在S10,调用写入程序,从而将由原始读取单元110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依照S5中所设定的条件存入外存储器137内。
在S11,判断是否已经处理完所有原图页。如果还有剩余的原图页(S11:否),控制系统返回S7以重复其后的步骤。如果已经处理完所有原图页(S11:是),终止图2所示程序。
图3为说明写入程序的流程图,该程序在图2的S10中被调用,用于将数据写入外存储器137内。
在S21,判断已被扫描的原始数据是否是原图第一页的数据。通常情况是,当将图像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进行储存时,采用表明图像内容的名称作为文件名。即,在过去存储图像数据文件时,采用图像主题名称与指示文件类型的扩展名相结合来确定文件名。因此,在外存储器137内可能存在与将要储存的原始数据文件的文件名相同的文件名。在这个例子中,可能提出警告。
依照第一实施例,在SCAN TO PCC程序过程中限定所使用的预定文件名(例如,TEMP.DAT等),以及在S21中,检查是否存在与将要创建的文件名相同的文件名,和是否存在具有预定文件名(例如,TEMP.DAT)的文件。
如果不存在具有相同文件名的文件,且如果不存在文件名与将要生成的文件名相同的文件,那么当前被处理的数据就是原图的第一页,相应地,控制系统进入S26。如果存在具有相同文件名的文件,控制系统可要求用户确认文件可被覆盖。由于该设置不是本发明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提供对其的说明。
如果有一件具有预定文件名的文件,该文件是在SCAN TO PCC程序中正在被写入的文件,控制系统进入S22。
在S22,判断前一页数据是否以PDF格式储存。如果数据格式是PDF(S22:是),控制系统进入S24。如果数据格式不是PDF(S22:否),控制系统进入S23。
以下将简单说明PDF文件的结构。PDF文件是以PDF格式来限定数据结构的文件,利用PDF格式可将许多页数据处理成一单个文件。由于该特征,PDF文件广泛地用于文档文件。
图36A示出了PDF文件的基本数据结构。如图36A所示,PDF文件包括用于识别文件规格的头部2000,图像数据或文档数据的主体2010,在该文件内指示页数的横向参考条2020,以及表明文件末端的尾部2030。当增加一页时,如图36B所示,就在文件的末端增加附加主体2040、更新的横向参考条2050以及更新的尾部2060。
在S23,将前一页的数据转换为PDF格式。将储存在外存储器137内的该页转换为PDF数据的操作是依下列各项执行的。如果该页没有以JPEG格式储存,该页一旦被转换为原始格式,就将其转换为JPEG格式。接着,将代表头部信息的顶部2000写入文件的最前面,并将指示文件信息的横向参考条2020和尾部2030写入文件末端。通过此操作,就将JPEG格式数据转换为PDF格式数据。
在S24,将所扫描的原始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在S25,在S23中被转换的文件末端加入在S24中被转换的、代表图像数据的主体2040。此外,在该文件末端加入代表更新文件信息的更新参考条2050和更新尾部2060,从而形成并储存一新的PDF文件。
在S22,如果经判断先前已储存的文件是PDF文件(S22:是),控制系统进入S24。
在S26,由于图像数据是原图第一页的数据,就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依照S5所设定条件的数据文件,并将该数据文件作为具有预定名称(例如,TEMP.DAT)的文件储存在外存储器137内,该预定名称用于指示文件正在SCAN TO PCC程序的控制下被写入。应注意的是,在该阶段采用表示中间文件的文件名,这样,就可由文件名判断读取单元110是否已扫描了原图的所有页。
当已扫描完原图的所有页时,就将该文件名更改为其最终文件名(即,指定的文件名),并终止图2所示程序。
如上所述,存入外存储器137内的数据这样执行,从而第一页转换为用户指定的数据格式(S26)。如果要将多页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一旦将数据转换为预定文件格式。就将其转换为特定文件格式(例如,JPEG格式)(S22-S25)。利用这种控制,当用户已指定PDF格式时,即使仅储存一页数据,也以PDF格式储存该数据。
图4为说明格式选择程序的流程图,其中当用户选择一种图像类型时,所采用的文件格式被自动确定。该程序可作为由图2中的S5执行的一个子程序来执行。
在S31,作为一种原始设置(默认设置),将要被扫描的原始图像默认为单色图像。
在S32,判断用户是否指定了彩色设置,即,原始图像要被作为彩色图像来扫描。如果经判断已指定彩色设置(S32:是),控制系统进入S33,在S33中JPEG格式选作文件格式。如果经判断已指定单色设置(S32:否),控制系统进入S34,在S34中TIFF格式选作文件格式。
应注意的是,图4所示程序仅是示范性且简化的程序,还可提供很多候选文件格式作为要使用的文件格式。在图4所示的控制下,依照彩色设置选择一种适当的文件格式。还应注意的是,所采用的文件格式并不必限制于JPEG和TIFF。
图5表示在图2的S5中直接选择一文件格式时,操作面板上的示范性指示。如图5所示,首先显示应选择文件类型的信息(80),接着,一操作某预定键(例如,箭头键等)就在操作面板上顺序地显示文件类型“JPEG”,“PDF”,“TIFF”以及“GIF”(81-84)。通过当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所要采用的文件格式时通过按下某预定决定键(例如,回车键),用户就可选择该文件格式。
图6为表示备份程序的流程图,该程序用于将传真机所发送的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作为一备份数据。
在S41,判断用户是否发指令进行备份。如果经判断用户已发指令进行备份操作(S41:是),控制系统进入S43。如果用户未指定进行备份操作(S41:否),控制系统进入S42,在S42,中断该将传真发送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的备份操作,并执行正常的传真发送程序。
在S43,判断是否连接了外存储器137。如果经判断当前外存储器137已连接至MFP100,控制系统进入S46,否则进入S44。在S44,显示错误信息,并中断该将备份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的备份操作。在S45,执行下文将描述的内存储器传真发送数据备份程序。
在S46,检测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存储容量。应注意的是,参考内存分配表来检测该剩余容量,该内存分配表是公知技术,因而在此不对其进行说明。
在S47,判断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是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a,还是小于该预定容量Ca。如果剩余容量等于或大于该预定容量Ca(S47:是),控制系统进入S50。如果剩余容量小于该预定容量Ca(S47:否),控制系统进入S48,在S48中显示错误信息并中断该备份操作。在S49,执行内存储器传真发送数据备份程序。
同上文类似地,预定容量Ca的大小为能够在其中存入一页JPEG彩色图像数据文件。
在S50,设定各种模式。该模式包括用以储存图像数据的例如,文件格式,分辨率,图像尺寸,颜色等。下文将说明用于设置上述模式的程序。应注意的是,在由S50所执行的模式设定程序中,可预先设置预定条件,或要求用户输入/选择所需要的设置。
在S51,利用原始读取单元110并依照S50中所设定的模式扫描原图。
在S52,扫描一页原图,并在S53,利用CODEC145对所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编码以生成原始数据。在S54,将所转换的数据传送至线路的另一端(即,传真机接收站)。
接着,在S55,利用CODEC145对该原始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在S56,依照在S50中所指定的文件格式转换(压缩)经解码的原始数据。
在S57,判断S56中所生成的原始数据总量Cb是否小于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容量。如果剩余容量大于该数据总量Cb(S57:是),控制系统进入S60,在S60中将对应于所发送数据(经由通信线115发送)的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如果剩余容量不大于该数据总量Cb(S58:否),控制系统进入S58。在S58中显示单元120显示错误信息,并中断该将备份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的备份操作,并在S59中执行正常的传真发送程序(该程序类似于当S41中没有指令进行备份时的程序)。
在S60,如上所述,将备份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该存储程序依照图3所示的程序执行。
在S61,判断是否已读取所有的原图数据。如果经判断已读取所有数据(S61:是),终止图6所示的程序。如果经判断还未读完所有数据(S61:否),控制系统返回S52,并重复步骤S52至S61。
与图2和3中程序相类似的,在已将全部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后,将临时文件名(例如,TEMP.DAT)变更为用户所要求的文件名。当改变文件名时,向下文将描述的管理文件190(见图11)登记该文件信息。当要自动分配文件名时,该文件名可为例如序列号,再如或者可为表明目的地(即,接收站)的标记符与序列号的组合。与发送日期/时间相关的信息也可用作文件名。
图11示出了用于备份操作的管理文件190的文件结构。
如图11所示,管理文件190包括FAT(文件分配表),由该FAT可获知外存储器137的文件存储状况。尤其,如图11所示,管理文件190具有表明备份数据是用于发送传真还是接收传真的区间段191,表明电话号码或站ID的ID号码192,当开始发送/接收传真时表明时间的时间数据193,作为该管理文件190序列号(通常是自动分配的)的文件号194,表明文件格式(即,TIFF,JPEG,PDF,GIF等)的文件类型195,参数(例如,表明压缩率的压缩参数)196,起始地址197,以及数据总量198。通过参考以上数据,可执行下文将描述的文件操作,例如删除某文件。
当向外存储器137内写入数据(文件)时,用于表明发送日期,接收日期及所扫描数据之一的辨识信息就被存入区间段191内,启动时间存入该管理文件190的时间数据段193内,区间段191的数据和管理文件190的时间数据193可用作历史信息。例如,通过收集其区间段191表明发送的管理文件190,可易于获得发送历史。
应注意的是,在下文将描述的文件删除程序中,如果用户指示转发,重印或者删除某文件的指示,就参考管理文件190的文件号194检测指定文件,然后转发,重印或者删除该文件。
图7是说明一传真接收程序的流程图,其中,所接收到的数据被储存在外存储器137中作为备份数据。当将所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备份数据进行储存时,应提前指定文件格式等,并依照所指定的文件格式等储存该所接收到的数据。
例如,可依据图4所示程序中的图像数据类型确定文件格式。或者,可将一种预定格式(例如,JPEG格式等)作为固定格式设置。
在储存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可自动分配文件名。在储存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如果文件名包含有关发送站的信息,则较方便。可选择地或优选地,可将外存储器137设置为具有分离的存储区域,用于分开存储来自发送站的数据。
在S71,判断是否将接收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作为备份数据,这由用户预先设定。如果经判断应将备份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S71:是),控制系统进入S73,否则进入S72,在S72中断备份并执行正常的传真接收操作。
在S73,判断外存储器137是否已连接至MFP100。如果已连接外存储器137(S73:是),控制系统进入S76。如果外存储器137没有连接至MFP100上(S73:否),控制系统进入S74,在S74,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并中断备份操作,并在S75控制系统进入下文将要描述的主存储器接收数据备份程序。
在S76,检测外存储器137内的剩余存储容量。
在S77,判断外存储器137内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a。如果经判断外存储器137内的剩余存储容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a(S77:是),控制系统进入S80,否则(S77:否)进入S78。在S78,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中断备份操作,然后控制系统进入S79,在S79执行内存储器接收数据备份程序。如以上所提到的,预定容量Ca是按照存储一页彩色图像数据文件的容量来确定的。
在S80,启动传真数据接收程序,并进行一页传真数据的接收。
在S81,利用CODEC145对所接收的传真数据进行解码,以将其转换为图像数据,在S82,判断通过打印单元170是否可打印该经转换的图像数据。如果通过打印单元170可打印该图像数据(S81:是),控制系统进入S84。如果通过打印单元170不能打印该图像数据(S81:否),控制系统进入S83,在S83,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
在S84,通过打印单元170打印一页图像数据。
在S85,依照预定(指定)的文件格式转换和/或压缩该图像数据。
在S86,判断S85中所生成数据的总量Cb是否小于外存储器137的剩余存储容量。如果总量Cb小于该剩余存储容量(S86:是),控制系统进入S89。如果总量Cb等于或大于该剩余存储容量(S86:否),控制系统进入S88,在S88执行正常的传真接收程序。
在S89,将经压缩的接收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用于储存所接收数据的程序类似于图3所示程序。
在S90,判断是否已由通信线115接收到所有页传真数据。如果已接收到所有页的数据(S90:是),终止图7所示程序。如果还没有接收到所有页的传真数据(S90:否),控制系统返回S80,并重复步骤S80至S90。当终止图7所示程序时,将临时文件名更改为所要求的文件名,其类似于参照图2和3所述的程序。
如图6和7所示,当执行用于发送/接收传真的备份操作时,以页为基础(即,一页一页地)发送/接收数据,并且在每发送/接收一页数据时,都判断外存储器1 37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足够储存至少一页的发送/接收数据,直至发送/接收最后一页数据。当将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时,依照指定格式储存第一页数据,该指定格式是使用操作单元125由用户所指定的。当要将多页数据存入外存储器137内时,就在控制单元175的控制下将该数据转换为某预定文件格式,然后转换为特定文件格式并存入外存储器137内(S22-S25)。
图8是说明在正常发送过程中执行的内存储器发送数据备份程序的流程图,该程序用于将发送数据存入内存储器162内。
在S101,检测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容量。
在S102,判断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容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如果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容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S102:是),控制系统进入S105。如果剩余存储容量不大于预定容量Cc(S102:否),控制系统进入S103。在S103,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然后中断该内存储器162内的备份操作。在S104,执行正常的传真发送程序。应注意的是,预定容量Cc是这样确定的,使得可以储存与普通传真机所采用文件格式(例如,MH编码格式)的一页相对应的数据。
应注意的是,可按照一般为PC支持的格式(例如,JPEG,TIFF等)来存储该数据。但是,与外存储器137不同,内存储器162不能与MFP100分离,且不能通过外部打印机打印所储存的数据。因此,如果按照专门的传真机格式来储存该数据,当需要转发和/或重印时,就可容易地处理该请求,且不需要转换所储存的数据。
在S105,进行各种模式设定。模式设定包括例如,设定分辨率、图像尺寸等,这些设定限定了数据的存储条件。应注意的是,该步骤类似于图6中的S50。
在S106,判断是否应基于S105中所设定的模式开始扫描原图。如果经判断应开始扫描(S106:是),控制系统进入S107。如果经判断不应开始扫描(S106:否),控制系统返回S105。
在S107,扫描一页原图。在S108,利用CODEC145将扫描获得的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格式的原始数据。接着,在S109,将原始数据传送给线路(即,传真机接收站)的另一端。
在S110,将所发送的原始数据存入内存储器162内。在这种情况下,存入内存储器162内的数据格式是一种专用格式,该格式常用于已知传真机中,例如MH格式,MR格式以及MMR格式。
在S111,检测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容量,判断该剩余存储容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如果剩余容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S111:是),控制系统进入S114。如果剩余容量小于预定容量Cc(S111:否),控制系统进入S112。在S112,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然后中断该内存储器162内的备份操作。然后,在S113中执行正常的传真发送操作。预定容量Cc与已知传真机所采用传真数据(例如,MH格式数据)的一页相对应。
在S114,判断是否已读取(扫描)原图的所有页。如果已扫描原图的所有页(S114:是),终止图8所示程序。如果还没有扫描完所有页(S114:否),控制系统返回S107,并重复步骤S107至S111。应注意的是在这个程序中,所储存数据可具有任何类型的文件格式(包括传真机专用的格式),因为该数据不必由PC等读取。因此,不包括文件转换操作。
图9为说明一接收数据备份程序的流程图,该程序用于将所接收的传真数据存入MFP100的内存储器162内。
在S121,检测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容量。
接着,在S122,判断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容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如果经判断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容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S121:是),控制系统进入S125。否则(S121:否),控制系统进入S123,在S123,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并中断备份程序,并在S124,执行正常的传真接收程序。应注意的是,预定容量Cc与已知传真机所采用传真数据(例如,MH格式数据)的一页相对应。
在S125,开始接收一页数据。
在S126,利用CODEC145将所接收的数据按顺序解码为图像数据。
在S127,判断是否可利用打印单元170打印该经转换的图像数据。如果经判断可打印该转换数据(S127:是),控制系统进入S129。如果经判断不能打印该转换数据(S127:否),控制系统进入S128,在S128,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
在S129,打印一页经转换的数据(图像数据)。
在S131,检测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容量,并判断剩余容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如果经判断剩余容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容量Cc(S131:是),控制系统进入S134。如果经判断剩余容量小于预定容量Cc(S131:否),控制系统进入S132。在S132,显示单元120上显示错误信息,然后中断该内存储器162内的备份操作。在S133,执行正常的传真接收程序。应注意的是,预定容量Cc与已知传真机所采用传真数据(例如,MH格式数据)的一页相对应。
在S134,将所接收的原始数据存入内存储器162内。应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入内存储器162内的所接收数据的格式是普通传真数据格式,或者专用于发送/接收传真的格式(例如,MH格式,MR格式,MMR格式)。
在S135,判断所有页的传真数据是否已经由通信线115接收到。如果经判断已接收到所有页的传真数据(S135:是),终止图9所示程序。否则(S135:否),控制系统返回S125,并重复步骤S125至S135。
如图8和9所示,如果没有连接外存储器137,可将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存入内存储器162内作为备份数据。当进行备份时,一页一页地处理该发送/接收的数据,并在每发送/接收一页数据时,检测内存储器162的剩余存储区域是否足够用于储存至少一页的发送/接收数据,直至发送/接收到最后一页数据。按照传真机通常采用的格式例如MH格式,MR格式,MMR格式等将数据存入内存储器162内。
图10为一流程图,说明用于删除备份数据的一数据删除程序。
在S141,判断是否已将备份数据存入内存储器162或外存储器137内。如果内存储器162或外存储器137内有备份数据(S141:是),控制系统进入S142。如果没有备份数据(S141:否),终止图10所示程序。
在S142,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要删除所有备份数据。如果用户指示要删除所有备份数据(S142:是),控制系统进入S143。否则(S142:否),控制系统进入S144。在S143中删除所有备份数据,接着控制系统返回S141。依照该实施例,要删除的数据包括具有专用传真机发送/接收格式的文件及可在PC机内使用的文件。
在S144,控制系统询问用户要删除的文件是否是传真发送的备份文件。如果用户指示要被删除的文件是传真发送的备份文件(S144:是),控制系统进入S145。如果不(S144:否),控制系统进入S154。
在S145,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要删除所有的传真备份文件。如果经判断并依照用户的指示删除所有的备份文件(S145:是),控制系统进入S146。否则(S145:否),控制系统进入S147。在S146,删除所有发送的备份文件,然后控制系统返回S141。依照该实施例,要被删除的发送备份文件包括具有专用传真机发送/接收格式的文件及可在PC机内使用的文件。
在S147,参考管理文件190,显示发送历史的备份文件的ID号码及时间。从显示的数据可知发送操作的执行对象及执行时间。
在S148,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打印S147中显示的文件。如果经判断并依照用户的指示要打印该文件(S148:是),控制系统进入S149,在S149,打印该文件。如果不需要打印该文件(S148:否),控制系统进入S150。
在S150,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要删除S147中所显示的文件。如果经判断并依照用户的指示要删除该文件(S150:是),控制系统进入S151,在S151中删除该文件。要被删除的文件包括传真机专用发送格式的文件及可由PC等读取的文件。如果不需要删除该文件,控制系统进入S152。
在S152,判断是否已显示了发送历史的备份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如果经判断已显示所有文件(S152:是),控制系统进入S154。否则(S152:否),控制系统进入S153。在S153,为显示还未显示的下一个文件,使增加文件号,然后控制系统返回S147。
在S154,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要删除所有接收的备份文件。如果要删除所有接收备份文件(S153:是),控制系统进入S156。否则(S153:否),控制系统进入S157。在S156,删除所有接收备份文件,接着控制系统返回S141。要删除的接收备份文件包括具有专用传真发送格式的文件及可被PC机等读取的文件。
在S157,显示接收历史的备份文件的ID号码及时间。
在S158,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要打印S157中显示的文件。如果用户指示要打印该文件(S158:是),控制系统进入S159。否则(S158:否),控制系统进入S160。在S159,打印S157中显示的文件。
在S160,控制系统询问用户是否要删除S147中所显示的文件。如果用户指示要删除该文件(S160:是),控制系统进入S161。否则(S160:否),控制系统进入S162。在S161,删除该文件。应注意的是,要删除的文件包括具有专用文件发送格式的文件及可被PC读取的文件。
在S162,判断是否已显示了表明接收历史的所有备份文件。如果经判断已显示所有文件(S162:是),终止图10所示程序。否则(S162:否),控制系统进入S163。在S163,增加文件号以显示还未在显示单元120上显示的数据。
第二实施例
图12A为一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依照第二实施例的一种MFP200的设置,图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2A所示的MFP200的键盘209的结构。MFP200具有图像读取功能(扫描功能),并可依据用户经由键盘209所输入的指令、通过原始读取单元206扫描图像,然后将代表所扫描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218,219或220)内。在这种情况下,新图像数据可加在具有预定的文档类格式的文件末端。应注意的是,文档类格式是指在单个文件中具有多页的一种格式,可将数据以文档类格式作为一新页加入同一文件中。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图像数据可包括例如JPEG,GIF,TIFF,PNG(可移植网络图像),BMP数据。作为文档类格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已知的由Adobe系统设计的PDF格式。
如图12A所示,MFP200包括控制MFP200整个操作的CPU202,储存控制程序和各种数据的ROM203和RAM204,ASIC(专用集成电路)205及MODEM216,上述各部分经由总线201相互连接。
RAM204包括作为内存储器204a的存储部分以及储存由用户设定的N-in-1标记的标记存储区204b。在N-in-1标记存储区204b内,当N-in-1功能为ON时,存储一数值“1”,而当N-in-1功能为OFF时,存储一数值“0”。在ASIC205内,电连接用于读取图像原图的原始读取单元206,面板接口207,可拆卸存储器接口210,并行接口214以及一USB接口215。
原始读取单元206具有一ADF(自动送纸装置),可按顺序将多页原图输送至原始读取单元206的图像读取位置。原始读取单元206这样设置,从而用户手动放置原图页。
面板接口207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LCD208及键盘209连接,用户可经由该键盘209输入各种指令。
可移动存储器接口210与第一插槽211,第二插槽212以及第三插槽213连接。第一至第三外存储器218-220可拆卸地分别与第一至第三插槽211-213连接。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起见,仅说明第一插槽211和第一外存储器218。但是,本说明书可应用于每个插槽和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218可以是,但并不限于,微型快擦写存储卡,小型存储介质,存储条等。当然,外存储器218并不限于这些介质,还可使用软盘,MO(磁光盘),CD-R(只读光盘),CD-RW(可读写光盘),DVDOR,DVD-RAM,DVD-RW等。根据外存储器218的类型,应将插槽211更换为适当的驱动器。
在必要时,并行接口214和USB接口215可分别经由并行电缆和USB电缆与其它电子设备连接。NCU(网络控制单元)217与ASIC205连接,同时MODEM216与NCU217连接。NCU217与公用电话线网络连接。
键盘209具有各种各样的键。如图12B示意性所示,键盘209具有数字键209a,用于启动SCAN TO PCC程序的SCAN TO PCC键209b,箭头键209c,用于确认选择等的回车键209d,用于启动传真发送的发送键209e,用于删除储存在内存/存储器内文件/图像数据的删除键209f,用于编制N-in-1图像的N-in-1键209g,N-in-1图像指在一页内具有N页图像,以及启动各个操作的启动键209h。
应注意的是,数字键209a可为字母数字键,用户可经由该数字键209a向MFP200输入字母数字式字符,用于进行各种设置/执行各种指令。SCAN TO PCC程序是用于将原始读取单元206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218内的程序。
图13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二实施例MFP200的主程序。图14为说明一外存储器探测程序的流程图,图15表示一流程图,说明图13的S204中调用的一格式选择程序。图16示出了用于选择数据格式的屏幕。图17为说明一N-in-1设置程序的流程图,图18A和18B示出了屏幕图像,其用于设定在N-in-1设置中的数字N。图19为说明第一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图20为说明图像数据重新存储程序的流程图。图21为说明外存储器插入程序的流程图。
当用户将原图置于原始读取单元206的图像读取位置,并按下键盘209的SCAN TO PCC键209b时,启动图13所示程序。当按下SCAN TO PCC键209b,执行主程序。
在S203,执行图14所示的外存储器检测程序的一子程序。在此程序中,判断外存储器218是否已连接至MFP200的第一插槽211上。此外,设置一装置(即,存储器218),在其中存入通过原始读取单元206所获得的图像数据。
在图14的S231中,判断外存储器218是否已连接至(即,插入)第一插槽211内。如果外存储器218已连接(S231:是),立即终止图14所示的子程序,控制系统进入图13的S204。如果外存储器18未连接至第一插槽211内(S231:否),控制系统进入S232,在S232中LCD208显示询问用户是否继续该程序的信息。可读到例如“插槽内无外存储器,按[1]继续,或者按[2]终止”的信息。根据所按下的键判断是否继续该程序(S233)。如果按下[1]键(S233:是),控制系统进入S234,在S234,暂时选择RAM204的内存储器204a作为存储器,用来储存通过原始读取单元206所获得的图像数据,然后控制系统进入图13的S204。如果按下[2]键(S233:否),不仅终止图14所示程序,然后终止图13所示程序。应注意的是,当外存储器218不可用,自动检查外存储器219和220,或者要求用户选择外存储器219或220。
在图13的S203,当设定了存储器后,该存储器中存储了通过原始读取单元206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在S204内调用数据格式选择程序的一子程序。在此程序中,确定存入该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
在图15的S241,LCD208上显示用于选择要应用的数据格式的图像。一个这种图像的例子表示在图16中。在该例子中,显示六对项目号255和格式类型256,以及高亮显示上述六对中一对的高亮光标257。该高亮光标257最初高亮显示默认格式,该默认格式可被设定为某种预定格式或者由用户设定。当LCD208上显示选择图像时,用户可通过用箭头键移动该高亮光标257或数字键209a[0]-[5]中的一个,选择其中一种格式(S242:是)。如果按下[6]-[9]键或其它不相关的键,控制系统会认为还没有作出选择(S242:否)。
当用户按下箭头键时(S242:是),根据所按下的箭头键的方向,每按下一箭头键,高亮光标257就在图16中依次地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果用户按下数字键([0]-[5]),根据所按下的键,高亮光标257移动至项目号同所按下键相同的那一行。在S243,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如果按下回车键209d(S243:是),在S242中所选格式被设为当将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时要使用的数据格式。如果未按回车键209d(S243:否),控制系统返回S242。
如果用户未按下箭头键209c或[0]-[5]键中的任何一个(包括用户按下[6]-[9]键的情况)(S246:否),控制系统进入S246,在S246,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如果用户按下回车键209d(S246:是),在S247将所要采用的数据格式设为默认格式(本实施例中为JPEG格式),然后控制系统返回图13所示的主程序。如果用户未按下回车键209d,控制系统返回S242。
如上所述,在图13的S204中确定图像数据的格式。
在S205,判断是否按下N-in-1键209g。如果未按下N-in-1键209g(S205:否),控制系统进入S207。如果已按下N-in-1键209g(S205:是),控制系统进入S206,在S206中调用N-in-1设置程序的子程序。在N-in-1设定程序中,由用户决定N-in-1图像的一页中所包含的页数N。
现将描述图17中的N-in-1设置程序。在S261,LCD208上显示用于输入N-in-1图像中数字N的图像。一个这种图像的例子表示在图18A中。在该例子中,具有六个项目号231、五个选项230以及一个用于直接输入数字N的选项230a。此外,高亮光标232也用于高亮显示当前选项。通过使用箭头键209c来移动该高亮光标232,或使用数字键209a([0]-[5]键)直接输入项目号,从而用户可选择所希望的项。
在S262,判断是否已如上该自项目0-5中选择了数字N,或操作了回车键209d。如果用户操作了箭头键209c,数字键209a,或者回车键209d(S262:是),控制系统进入S263。如果经判断没有键被操作,或者操作了与选项无关的键(S262:否),控制系统重复S262。在S263,判断是否所操作的键是回车键209d。
如果操作了回车键209d,则与高亮光标232所处项相对应的数字N(如果游标232位于项5上,则输入数字N)将被储存并作为用于N-in-1图像的数字N,并且设定N-in-1标识。如果数字N为2或更大,N-in-1标识将被设为ON(即,“1”被存入N-in-1标识存储区204b)。应注意的是,当选择[0](无N-in-1图像)项时,N-in-1标识被设为OFF(即,“0”被存入N-in-1标识存储区204b)。当选择[5](输入N)项并按下回车键209d时(S263:是),LCD208上将显示图18B所示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经由数字键209a直接输入数字N。在这种情况下,所输入的数字N将被存入RAM204内作为N-in-1图像的数字N。
在图13的S207,判断是否按下启动键209h。如果未按下启动键209h(S207:否),控制系统返回S205。如果用户已按下启动键209h(S207:是),控制系统继续进行,从而依照步骤S203,S204以及S206中所输入的设置执行SCAN TOPCC程序。
在S208,将代表原图张数的参数P设为1。该参数P被存入RAM204的预定区域。接着,利用原始读取单元206读取一页原图(S209)。在S210,判断N-in-1标识是否被设为ON(即,是否将“1”存入N-in-1标识存储区204b)。如果N-in-1标识被设为ON(S210:是),控制系统进入S211,在S211,依照S204中设定的数据格式生成面积为一页原图面积的1/N的图像数据。如果未设定N-in-1图像(S210:否),控制系统进入S212,在S212,依照S204中设定的数据格式生成与一页原图面积相同的图像数据。
在S213,判断是否已读取原图的所有页。采用一种公知的纸张传感器或者由用户手动输入来进行上述判断。如果还没有读完原图的所有页(S213:否),控制系统进入S214,在S214使参数P加1,然后控制系统进入S209。重复执行步骤S209至S214,直至已读取原图的所有页。如果已读取原图的所有页(S213:是),控制系统进入S215。在S215,再次判断是否进行了N-in-1设置。如果N-in-1设定为有效(S215:是),采用多个图像数据,每个图像数据都代表尺寸为一页原图的1/N的图像,并依照S204中设定的格式生成一页N-in-1图像数据(S216)。例如,如果数字N被设为4(四),在S211中生成面积为一页原图1/4的图像数据,然后利用四页上述所生成的每页具有1/4页面积的图像数据生成一页4-in-1图像(S216)。这样的话,如果S211中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包括四页图像或者少于四页图像,那么在S216中将仅生成一页4-in-1图像。如果S211中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包括多于四页的图像,那么在S216中将生成多页4-in-1图像。如果S211中所生成的图像数目不是四的倍数,那么在生成N-in-1图像时将插入尺寸为原图1/4的白页(即,其上不具有图像的区域)。例如,如果在S211中生成三页图像,那么在S216中生成4-in-1图像时将插入一白页作为第四页。如果经判断在S215中N-in-1设定为OFF(S215:否),控制系统进入S217。
在S217,判断外存储器218内当前是否存有PDF文件。如果经判断在S213未连接外存储器218,且用户想继续SCAN TO PCC程序,那么在S217,就判断内存储器204a内当前是否存有PDF文件。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有PDF文件(S217:是),再判断S212或S216中所生成的新图像数据是否为JPEG格式图像数据(S218)。如果该数据不是JPEG格式数据(S218:否),在S219中将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然后控制系统进入S220。如果S212或S216中所生成的数据是JPEG格式图像数据(S218:是),控制系统进入S220。在S220,将该JPEG格式图像数据加至已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PDF文件的末端,以更新该PDF文件,然后将更新后的PDF文件再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在更新PDF文件后,终止图13所示程序。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未存有PDF文件(S217:否),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存有图像数据文件(S221)。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当前存有图像数据文件(S221:是),就判断该图像数据是否为JPEG格式数据(S222)。如果该图像数据是JPEG格式数据(S222:是),控制系统进入S224。如果该图像数据不是JPEG格式数据(S222:否),就将该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S223),然后控制系统进入S224。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存入图像数据文件(S221:否),在S225调用“第一名称输入”程序的子程序(见图19)。利用该子程序,将一PDF文件名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或者设定图像数据名。
接下来,参照图19将说明第一名称输入程序。在该程序中,LCD208上显示要求用户输入新生成图像数据名称的图像(S281)。用户可使用键盘209输入所希望的图像数据名称。接着,在S282,判断用户是否已使用数字键209a等进行了键操作。如果操作了数字键209a等(S282:是),控制系统进入S283,在S283,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如果操作了回车键209d(S283:是),用户输入的名称将指定为新数据名称,然后控制系统返回图13所示的主程序。如果经判断还未操作回车键209d(S283:否),控制系统返回S282。
如果用户还没有经由数字键209a等进行键输入(S282:否),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S285)。如果已按下回车键209d(S285:是),含有序列号(例如,img0001)的预定名称将指定为新图像数据名称,然后控制系统返回图13。如果经判断用户没有操作回车键209d(S283:否),控制系统则返回S282。
上述显而易见,在MFP100中,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未存有PDF数据或者图像数据,由用户设定新的数据名称或者新的PDF文件名。
接着,如图13所示,执行图像数据重新存储程序的一子程序(S226),该子程序用于重新存储图像数据,利用该子程序将由原始读取单元206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作为新PDF文件的新图像数据,该新PDF文件具有S225中所确定的名称。
现在参照图20描述图像数据重新存储程序的一子程序。在S291,判断N-in-1设定是否为ON。尤其,在S291,判断是否将值“1”存入RAM204的N-in-1标记存储区204b内。如果N-in-1标记为ON(S291:是),就比较RAM204内储存的原图页数P与RAM204内储存的N-in-1的数字N,并判断数字P是否大于数字N(S292)。如果数字P大于数字N(S292:是),这意味着原图的总页数要大于数字N,控制系统进入S293。在S293,判断原始读取单元206扫描图像时生成的图像数据(新图像数据)是否为JPEG格式数据。如果新数据是JPEG格式数据(S293:是),就将新数据转换为PDF文件(S295)。如果新数据不是JPEG格式数据(S293:否),就将新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S294),然后再转换为PDF文件(S295)。将该经转换的PDF文件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其名称为在图13的S225中所设定的名称,然后终止图20所示的子程序,控制系统返回图13所示的主程序。
如果经判断N-in-1设定为OFF(S291:否),就在S297中判断RAM204内储存的原图总页数P是否为2或更大。如果总页数P为2或更大(S207:是),控制系统进入S293。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创建新PDF文件并将该文件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如果总数P小于2(即,P等于1)(S297:否),控制系统进入S296。在这种情况下,原图页数为1,且自该一页原图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其名称为在图13的S225中所输入的名称。随后,控制系统进入图13所示的主程序。
如果总数P不大于数字N,即,如果原图总页数等于N或更少(S292:否),控制系统进入S29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P≤N,原图的所有页都包含在N-in-1图像的一页中,从而仅储存一页图像数据。因此,图像数据被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其名称为在图13的S225中所输入的名称(S296),然后控制系统返回图13所示的主程序。
接着,在执行SCAN TO PCC程序的过程中或其后,如果外存储器218插入插槽211内就执行一个程序,现参照图21说明该程序。当将外存储器218插入插槽211内时,就启动该子程序。
在图21所示的外存储器插入程序中,首先判断是否将PDF文件或图像数据临时存入内存储器204a内(S2101)。如果经判断将PDF文件或图像数据临时存入内存储器204a内(S2101:是),在S2102再判断MFP200是否要将新图像数据加入储存在内存储器204a内的PDF文件中,或者要将新数据文件存入内存储器204a内。如果MFP200要将图像数据加入储存在内存储器204a内的PDF文件中,或者要将图像数据存入内存储器204a内(S2102:是),控制系统返回S2101。如果经判断MFP200未将图像数据加入储存在内存储器204a内的PDF文件中,或者未将图像数据存入内存储器204a内(S2102:否),控制系统进入S2103。在S2103,将临时储存在内存储器204a内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移至外存储器218内,然后终止该程序。如果内存储器204a内无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101:否),立即终止该程序。一旦结束该程序,就将加入或者储存新图像数据的目的地变成外存储器218。尽管没有重复说明,但在下文将要描述的第三至第八实施例中也执行类似程序。此外,对于外存储器219和220,当将它们分别插入插槽212和213内时也执行类似程序。
在该实施例中,当将图像数据加入PDF文件内时,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已知,其它类型的编码图像数据也可被加入PDF文件作为用于随后页的数据。例如,GIF数据也可代替JPEG数据用于组成PDF文件。
如上所述,依照第二实施例,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仅存有一个PDF文件,新储存的JPEG数据就被加入该PDF文件的末端。如果新储存的图像数据不是JPEG数据,就将其转换为JPEG数据,然后加至该PDF文件的末端。
此外,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有某种类型的图像数据,且新图像数据将要存入,就将以前储存的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数据,然后再转换为PDF文件。随后,将新储存的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数据,如果必要的话,再将其加至该PDF文件的末端。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有PDF文件和某种类型的图像数据,则PDF文件享有优先权,将新加入的图像数据加至该PDF文件的末端后,如果必要,将其转换为JPEG数据。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储存PDF文件或图像数据,则新储存的图像数据将被存储为PDF文件,或者存储为具有在SCANTO PCC程序的S225中所设定名称的文件。尤其,如果新储存的图像数据为一页数据,那么就如此(即,具有用户所指定的数据格式)进行储存。如果新储存数据包括许多数据页,就将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然后按照在SCAN TO PCC程序中所设定的名称进行储存。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22至26描述第三实施例。
图22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三实施例的MFP200的SCAN TO PCC程序(即,主程序)。图23为说明一PDF指定程序的流程图以及图24表示用于指定PDF文件的显示屏幕。图25为说明图像数据重新存储程序的流程图以及图26为说明第二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
步骤S2113类似于图13中的S203,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在S2114,调用PDF指定程序的子程序。在该PDF指定程序中,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有多个PDF文件,用户将指定一个PDF文件,将新图像数据加入该文件内。
在图23的S2131,LCD208上列出储存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多个PDF文件,如图24所示。图像234表示了多个项235和236,与项235和236相对应的项目号237,以及表示当前选项235或236的高亮光标238(在图24中,项236被选定)。当选定项236时,执行下文将说明的一重新存储程序。每个项235表示一文件名235a及其扩展名235b。由于所列出的文件都是PDF文件,因此可隐藏该扩展名235b。用户可操纵箭头键209c来移动游标238,或操纵数字键209a来指定项目号237,从而选择要求的文件235或者重新存储选项236。
在图23的S2132,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其中一个PDF文件。如果用户操作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选择了项235和236中的一个(S2132:是),控制系统进入S2133,在S2133判断用户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如果经判断用户未按下回车键209d(S2133:否),控制系统返回S2132。如果经判断用户已按下回车键209d(S2133:是),则在S2132中由用户选择的PDF文件被设为将要加入新图像数据的PDF文件(S2134)。随后,控制系统返回图22所示的主程序。
如果用户没有操作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S2132:否),就判断用户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而没改变当前选项(S2135)。如果经判断用户未按下回车键209d(S2135:否),控制系统返回S2132。如果经判断用户已按下回车键209d(S2135:是),则在没有指定PDF文件的基础上执行重新存储程序的一子程序,该子程序表示在图25中。如图24所示,在默认状态,高亮光标238位于重新存储程序的一项236上。因此,如果用户没有移动高亮光标238,就按下回车键209d,公认为用户想将新图像数据储存为新的图像数据,而不想将该图像数据加至先前已储存的PDF文件的末端。当执行重新存储程序时,新图像数据将按其本身或作为一个新的PDF文件被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
当启动图25所示的重新存储程序时,在S2141调用第二名称输入程序的一子程序(图26所示)。在第二名称输入程序中,当原始读取单元206扫描原图时所生成的新图像数据名称将按其本身或者其被转换为设定的PDF文件后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
在S2158,当要将PDF文件或图像数据的名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时,LCD208显示用于输入该名称的图像。接着,在S2159中判断用户是否已利用数字键209a等输入字母数字式字符,将该字符作为PDF文件或图像数据的名称。如果经判断已输入一些字母数字式字符(S2159:是),在S2160中进一步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如果用户已按下回车键209d(S2160:是),控制系统进入S2161。在S2161,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具有与S2159中所输入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如果经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不存在与用户所输入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161:否),那么在S2164,当将PDF文件或图像数据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时,将采用用户在步骤S2159和S2160中所输入的名称。
如果经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在与用户所输入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161:是),那么在S2162,将该情况通知给用户,并询问用户是否要将新图像数据加至具有相同名称的PDF文件的末端,或者是否将已有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相似名称的PDF文件,同时将新数据加至由此生成的PDF文件的末端。该通知和询问显示在LCD208上,或者通过由未表示的扬声器输出声音来告知用户。接着,在S2163,判断用户是否经由键盘209向MFP200发出将PDF文件或图像数据加入已有文件/数据的指令。如果用户经由键盘209拒绝加入该数据(S2163:否),控制系统返回S2158。如果用户经由键盘209接收加入该数据(S2163:是),控制系统进入图23的S2134。
如果经判断未输入字母数字式字符(S2159:否),就进一步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S2165)。如果经判断未按下回车键209d(S2165:否),控制系统返回S2159。如果经判断已按下回车键209d(S2165:是),而没有输入文件/数据名,在S2166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搜索含有连续序列号的名称。尤其,在这个程序中,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搜索含有连续序列号名称的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的名称。然后,在S2167,根据搜索结果,决定控制系统的下一步。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在含有连续序列号名称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167:是),控制系统进入S2168,在S2168,将最大序列号加1,并将其用作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的新名称。例如,如果检测到的名称为“img0001”和“img0002”,那么“img0003”就用作将要被储存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的新名称。在S2168中确定名称之后,控制系统返回图25所示程序。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不存在含有序列号名称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167:否),就将含有初始序列号值的名称指定为将要被储存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的新名称(S2169)。例如,将“img0001”指定为新PDF文件或图像数据的名称。随后,控制系统返回图25所示的重新存储程序。
在图26所示的第二名称输入程序中设定了新名称后,控制系统进入图25的S2142。应注意的是,步骤S2142至S2155类似于图13的步骤S204至S206,因此为了简化起见对其说明省略。此外,S2156所调用的重新存储程序类似于图20所示的程序(图13的S226),因此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在S2156完成后,终止图25所示程序。然后,终止图22所示程序。
在图23的S2134中决定将新图像数据加入PDF文件时,判断用户是否按下N-in-1键209g(图22的S2115)。应注意的是,步骤S2115至S2126实质类似于图13的步骤S205至S216,参照对后者步骤的说明可以理解前者步骤。相应地,有关步骤S2115至S2126的说明省略。但是,应注意的是,在S2121,S2122和S2126,因为该图像数据将要被加至PDF文件的末端,JPEG格式图像数据生成,而依照用户所选定格式的图像数据没有生成。
在S2114中所指定的PDF文件的末端加入S2126或S2122中生成的图像数据,然后终止依照第三实施例的该程序。
上文描述显而易见,在MFP200中,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有多个PDF文件,用户将指定其中一个文件,同时将新图像数据加入该所指定的PDF文件内。
如果用户没有指定被储存的PDF文件中的任一个,则图像数据将按其自身或作为一新PDF文件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新PDF文件具有用户输入的新名称。这样的话,如果新生成的图像数据有一页,则将该图像数据按其本身(即,不改变其格式)以新名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如果新生成的图像数据包括多页数据,则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然后以新名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27和28说明第四实施例。
图27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四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图28为一流程图,说明在图27所示SCAN TO PCC程序中调用的一图像数据指定程序。
由于S2173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203,在此不对其说明。在完成S2173的程序后,在S2174调用图像数据指定程序的一子程序,以指定图像数据。在该子程序中,用户从储存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许多图像数据中指定一图像数据。
在图28所示的图像数据指定程序中,首先,在LCD208上显示一图像,该图像用于自储存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许多图像数据中指定一个(S2191)。尽管未表示该图像,但其类似于图24所示的图像,除了将PDF文件名替换为图像数据名称之外,每个图像数据名称都包括数据名和代表其数据格式的扩展名。
在S2192,判断是否选择了一个图像数据。也即,判断用户是否操作箭头键209c以移动LCD显示屏上的高亮光标或者操作数字键209a以直接输入项目号,从而选择一个图像数据。如果用户操作了箭头键209c和数字键209a(S2192:是),再判断用户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S2193)。如果经判断用户未按下回车键209d(S2193:否),控制系统返回S2192。如果经判断用户已按下回车键209d(S2193:是),控制系统进入S2194,在S2194,确认所指定的图像数据为将要加入新图像数据的数据,同时判断所指定的图像数据是否为JPEG格式数据。如果所指定的图像数据是JPEG格式数据(S2194:是),控制系统进入S2196,在S2196,将该JPEG格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如果所指定数据不是JPEG格式数据(S2194:否),就将该所指定的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S2195),然后再将其转换为PDF文件(S2196)。随后,控制系统返回图27所示的SCAN TO PCC程序。
如果经判断用户未按下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S2192:否),就判断用户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而未操作箭头键209c或数据键209a(S2197)。如果经判断用户未操作回车键209d(S2197:否),控制系统进入S2198,在S2198将调用重新存储程序的一子程序,以重新存储图像数据。即,如S2191所示在图像数据中选择图像,在默认状态下将该PDF文件的图像数据储存为新数据/文件。如果用户不移动高亮光标就按下回车键209d,用户的意图就是将PDF文件的图像数据储存为新数据/文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由S2197进入S2198,在S2198,调用重新存储程序。由于已参照图25描述了在S2198所调用的重新存储程序,在此对其说明省略。应注意的是,当在重新存储程序(图25所示)中调用第二名称输入程序(图26所示)时,如果经判断将PDF文件的图像数据加入先前已储存的图像数据或者PDF文件中(S2163:是),那么控制系统进入图27的S2194。此外,如果完成重新存储程序(S2156),就终止图27所示程序。
当在S2196中将JPEG格式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后,判断用户是否按下N-in-1键209g(图27的S2175)。由于图27中步骤S2175至S2186类似于图22中步骤S2115至S2126,在此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在S2187,将在S2186或S2182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加入PDF文件中,该PDF文件是先前储存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图像数据经转换得到的,接着将更新后的PDF文件再储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然后完成依照第四实施例的该SCAN TO PCC程序。
自前述说明可知道,如果先前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存有多个图像数据,用户可选择先前已储存的图像数据中的一个。然后,将所选择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一PDF文件,新图像数据将被加入该更新的PDF文件内。再将经更新的PDF文件重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
如果用户没有选择先前已储存的图像数据中地一个,可将新数据以其新名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作为新图像数据或者新PDF文件。尤其,新数据包括一页数据时,就按其本身储存该图像数据,而如果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数据时,就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并以新名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29,30和32说明依照第五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图29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五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图30为一流程图,说明在图29所示SCAN TO PCC程序中调用的一目标文件指定程序。图32为说明第三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应注意的是,图29中除步骤S2204和S2217之外的所有步骤都类似于第三或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因此对其说明省略。
在图29的S2204,调用图30所示的目标文件指定程序的一子程序。在目标文件指定程序中,由用户指定储存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多个PDF文件或多个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作为将要加入新图像数据的文件/数据。
在图30中,首先在LCD208上显示一图像,该图像用于在储存于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多个PDF文件或多个图像数据中选择一个(S2221)。尽管附图中未表示该图像,但其类似于图24所示的图像,仅将项235替换为多个PDF文件或多个图像数据。
接下来,判断是否已选择了多个PDF文件和多个图像数据中的一个(S2222)。即,判断用户是否操作箭头键209c以移动高亮光标或者操作数字键209a以输入项目号,从而选择一PDF文件或图像数据。如果用户操作了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S2222:是),控制系统进入S2223,在S2223,进一步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如果经判断用户还未按下回车键209d(S2223:否),控制系统返回S2222。如果经判断用户已按下回车键209d(S2223:是),控制系统进入S2226,在S2226,判断指定项是否为PDF文件(即,新图像数据将要被加至该指定PDF文件的末端)。如果该指定项是PDF文件(S2226:是),终止图30所示程序,然后控制系统返回图29所示的SCAN TO PCC程序。
如果所指定项不是PDF文件(S2226:否),控制系统进入S2227。当未指定PDF文件时,在S2222和S2223中所指定的项则代表某种格式的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在S2227,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具有与所指定图像数据有着相同名称的PDF文件。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不存在与所指定图像数据有着相同名称的PDF文件(S2227:否),就判断所指定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为JPEG格式(S2233)。如果数据格式是JPEG格式,控制系统进入S2235,在S2235,将所指定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如果所指定图像数据不是JPEG格式数据(S2233:否),就将所指定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S2234),再将其转换为PDF文件(S2235)。随后,控制系统返回图29所示的SCAN TO PCC程序。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储存有与所指定图像数据有着相同名称的PDF文件(S2227:是),就改变所指定图像数据的名称,然后将所改变的名称显示在LCD208上(S2228)。例如,在LCD208上显示信息“存在具有相同名称的PDF文件,将采用新名称AAA。按[1]改变,[2]保持不变”。上述例子中的名称AAA自动生成,且没有储存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的文件/数据不具有该名称AAA。根据LCD208上显示的信息,用户可改变所指定图像数据的名称。
接着,判断用户按下[1]键还是[2]键。如果按下[1]键(S2229:是),控制系统进入S2230,将所指定图像数据的名称改变为新名称(上述例子中为AAA)。如果按下[2]键(S2229:否),于是控制系统进入S2231,在S2231,判断是否用新生成的PDF文件覆盖先前储存的、与所指定图像数据有着相同名称的PDF文件。例如,可在LCD208上显示询问信息“按[1]覆盖旧PDF文件,或按[2]输入新的图像数据名称”,S2231中的决定依照用户所输入的键形成。如果按下[1]键(S2231:是)控制系统进入S2233。如果按下[2]键(S2231:否),控制系统进入S2232,在S2232,调用第三名称输入程序。该程序表示在图32中,并在输入PDF新文件名时执行该程序。
在图32,首先在LCD208上显示用于输入新名称的图像(S2261)。接着,用户经由数字键209a等输入新名称(S2262)。在输入新名称后,用户按下回车键209d以确认该新名称。相应地,在S2263,判断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控制系统停留在S2263直至按下回车键209d,当按下回车键209d时(S2263:是),就确认了该名称(S2264)。于是控制系统返回图30的S2227。
如果用户没有按下箭头键209c或数据键209a(S2222:否),就判断用户是否按下回车键209d,而没有操作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S2224)。如果用户没有按下回车键209d(S2224:否),控制系统返回S2222。如果用户已按下回车键209d(S2224:是),在S2225调用图25所示的重新存储子程序。也就是说,在S2221所显示的图像中,将重新存储程序设定为默认选项。因此,如果用户按下回车键209d,而没有操作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用户的意图是将新图像数据重新存入外存储器208或内存储器204a内。在该重新存储程序中,新数据按其本身进行储存,或者将其转换为PDF文件后再储存。由于上文已描述了图25所示程序,不再对其进行说明。应注意的是,当在S2225调用重新存储程序时,当图26中S2163处的决定为是(YES)时,控制系统进入图30的S2226。如果完成图25的S2156,就终止图29所示程序。
如果S2235中将S2223中设定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就判断是否按下N-in-1键209g(S2205)。应注意的是,步骤S2205至S2216与第三实施例的步骤S2115至S2126或者第四实施例的步骤S2175至S2186相同,不再对其进行说明。
在S2217,将S2216或S2212中创建的JPEG格式数据加至S2204中所指定的PDF文件末端,或者由S2204中所指定图像数据转换而得的PDF文件末端,以更新该PDF文件。然后,将已更新的PDF文件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同时终止图29所示程序。
如果指定图像数据,同时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储存有与该指定图像数据有着相同名称的PDF文件,就自动向用户提供一新候选名称。用户可接收该候选名称、用新PDF文件覆盖旧PDF文件、或者以用户输入的新名称来保存新PDF文件。
第六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31和32描述依照第六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图31为一流程图,说明依照第六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图32如上该为说明第三名称输入程序的流程图。
在图31中,步骤S2243至S2245类似于第二、第三、第四实施例中的那些步骤,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此外,S2244类似于S2232(图30),S2259类似于S226(图13)。因此,对其说明也省略。
在图31中,当控制系统由S2255或S2256进入S2257时,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具有与S224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PDF文件(S2257)。如果找到具有相同名称的PDF文件(S2257:是),控制系统进入S2258,在S2258,将在S2252或S2256中生成的JPEG格式图像文件加至与S224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末端。接着,将更新后的PDF文件再次存储在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与S224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PDF文件(S2257:否),控制系统进入S2259,在S2259调用重新存储程序的一子程序。以上文已描述了重新存储程序,不再对其进行说明。当完成S2258或S2259后,终止图31所示SCAN TO PCC程序。
自以上描述可以理解,依照第六实施例,如果由用户输入被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名称,且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已经储存有与其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时,新数据将被加至具有相同名称的PDF文件末端。然后将更新后的PDF文件再次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与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名称相同的PDF文件,就将新图像数据以用户所输入的新名称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作为PDF文件的图像数据。
第七实施例
参照图33描述依照第七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该图33为说明SCANTO PCC程序的流程图。
图33的步骤S2273至S2286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S2243至S2256(图31),因此对其说明省略。
在图33中,当完成S2285或S2286时,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具有与S227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S2287)。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储存有与其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S2287:是),进一步判断与其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是否为JPEG格式图像数据(S2288)。如果图像数据是JPEG格式数据(S2288:是),控制系统进入S2290。如果该图像数据不是JPEG格式数据(S2288:否),就在S2289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格式数据,然后控制系统进入S2290。在S2290,将JPEG格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接着,在S2291,将要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加至转换后的PDF文件末端。接着,将更新后的PDF文件再次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同时终止图33所示程序。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储存与S227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S2287:否),控制系统进入S2292,在S2292调用重新存储程序的一子程序。上文描述中已描述了该子程序。在完成该重新存储程序后,终止图33所示程序。
由上文可以理解,依照第七实施例,当被重新储存的图像数据名称由用户输入,且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已经储存有与重新存储数据的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时,就将与重新存储图像数据的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转换为JPEG数据(如果必要),接着,将JPEG数据转换为PDF文件。接着,将要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加至转换后的PDF文件末端。
第八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34和35说明依照第八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
图34和35表示依照第八实施例的SCAN TO PCC程序的流程图。
图34的步骤S2303至S2316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S2243至S2256,或第七实施例的S2273至S2286,因此,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将详细说明S2137及随后的步骤。
在完成S2315或S2316后,在S2317,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储存有与S230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储存有与S230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317:是),再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是否储存有与其名称相同的多个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S2319)。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储存有与其名称相同的多个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S2319:是),就在LCD208上显示该多个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S2320),同时要求用户从所列出的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中指定一个。类似于其它实施例,可利用高亮光标、箭头键209c或数字键209a来指定一个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S2321)。如果经判断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储存与S230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多个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即,仅找到与其名称相同的一个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319:否),则跳过S2320和S2321,然后控制系统进入S2322。在S2322,判断是否要将新图像数据加入PDF文件。如果那样的话(S2322:是),控制系统进入S2332。如果将要加入新图像数据的目标文件不是PDF文件(S2322:否),控制系统进入S2323。步骤S2322至S2331类似于图30的S2226至S2235,因此不对其详细说明。
如果将要加入新图像数据的目标文件是PDF文件(S2322:是),就将新图像数据加入该PDF文件内,或者如果将要加入新图像数据的目标文件是图像数据(S2322:否),就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S2331),然后将新图像数据加至转换后的PDF文件末端(S2332)。接着,将该已加入新图像数据的PDF文件再次存入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然后终止图34和35所示程序。
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没有储存与S2304中所设定名称相同的PDF文件或图像数据(S2317:否),就执行图20所示的重新存储程序,然后终止图34和35所示程序。
自以上说明可以理解,依照第八实施例,如果输入将要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名称,同时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已经储存有与其名称相同的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就通知用户在它们中选择一个。接着,将新图像数据加入所选定的PDF文件/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PDF文件作为目标文件,则新图像数据就被加至所选定PDF文件末端。如果选择图像数据,就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PDF文件,然后将新图像数据加至转换后的PDF文件末端。
优选的,如果外存储器218或内存储器204a内既储存有与将要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名称相同的PDF文件,又储存有与将要重新存储的图像数据名称相同的图像数据,由用户作出选择。选择性地,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权既可给予PDF文件,又可给予图像数据。如果用户选择将新图像加入图像数据,同时又存在与所选定图像数据名称相同的PDF文件,那么就更改所选定图像数据的名称,然后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格式的图像数据,再将其转换为PDF文件。接着,将新图像数据加至由此生成的PDF文件末端。
应注意的是,在上述第二至第八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的原因,给出的说明仅关于插槽211-213中的一个及外存储器218-220中的一个。由于提供了多个插槽且可插入多个外存储器,从而可将上述实施例修改为使用多个插槽/外存储器。例如,可将每个实施例修改为由用户选择该插槽/外存储器中所想要的一个。可选择地或优选地,将一预定插槽/外存储器指定为默认插槽/外存储器。
在图14所示程序中,即使将外存储器218插入插槽211内,如果外存储器218的剩余容量不够的话,也可将内储存器204a用作临时存储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显示应更换外存储器218的信息。
在以上实施例中,用户仅指定一个PDF文件或一个图像数据作为新图像数据要被加入的目标文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设置,每个实施例都可修改为,用户可选择多个PDF文件和/或图像数据,并将新图像数据加入所选定的全部PDF文件/图像数据内。
尽管分别描述了八个实施例,但应认识到的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的任何适当的特征组合及修改也在本发明范围内。
当通过个人电脑等提供并执行适当程序时,可实现依照本发明的MFP及程序。这些程序可储存在记录媒质如软盘,CD-ROM,存储卡等中,并可发送这些程序。可选择地或优选地,可经由网络例如因特网来发送这些程序。
Claims (46)
1.一种可将图像数据存入存储器内的图像装置,包括
获取图像数据的图像获取系统;以及
将由所述图像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存入所述存储器内的一图像数据写入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依据图像数据代表的图像页数决定在储存所述图像数据时所采用的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可以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所述具有第一格式的文件可在一个文件中包括多页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图像,就以第一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即使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图像,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也以第二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的第一页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仅包括一页图像,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以第二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式为一种通用图像格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一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所述存储器内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且具有第一格式的文件,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器内储存有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加至所述文件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系统检测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许多文件中的每一个,
所述图像装置还包括一用户可操作的选择系统,所述选择系统允许用户从所述检测系统所检测到的文件中选择一个,以及
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加至用户利用所述用户可操作选择系统所选定的文件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
一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所述存储器内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关且具有第一格式的文件,如果所述存储器内未储存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那么所述检测系统就检测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的图像数据;以及
一转换系统,将由所述检测系统所检测到的、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加至经所述转换系统转换的文件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一检测系统,用于检测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的多个图像数据中的每一个,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装置还包括:
一用户可操作的选择系统,所述选择系统允许用户从所述检测系所检测到的多个图像数据中选择一个;以及
一转换系统,将用户利用所述可操作选择系统所选定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
其中,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加至经所述转换系统转换的文件末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一检测系统,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和/或至少一个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的图像数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装置还包括:
一用户可操作的选择系统,所述选择系统允许用户从所述检测系统所检测到的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文件中选择一个和/或从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的至少一个图像数据中选择一个;以及
一转换系统,将用户利用所述可操作选择系统所选定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
其中,如果选择至少一个文件中的一个,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加至经由所述用户可操作选择系统选定的至少一个文件的末端,以及
其中,如果选择至少一个图像数据中的一个,所述转换系统将所述至少一个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然后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获取系统获取的图像数据加至经由所述转换系统转换的文件末端。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包括头部,许多压缩图像数据页,以及文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一种可电连接的可移动存储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
位于所述图像装置内部的一内存储器;以及
一探测系统,用于探测所述可移动存储器是否连接至所述图像装置上,
其中,如果所述探测系统探测到所述可移动存储器未连接至所述图像装置上,所述写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存入所述内存储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一容量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可移动存储器的剩余容量,如果由所述容量检测系统检测到的所述可移动存储器的剩余容量少于预定容量,所述写入系统就将所述图像数据存入所述内存储器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一N-in-1图像构成系统,所述构成系统构成经减化的在一幅图像中具有N页图像的N-in-1图像,所述写入系统依据N-in-1图像的页数选择所采用的格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可以第一格式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具有所述第一格式的文件在一个文件中包括多页N-in-1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N-in-1图像,就以所述第一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即使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N-in-1图像,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也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的第一页N-in-1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仅包括一页N-in-1图像,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就以所述第二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装置,所述装置用作传真机,所述图像数据包括传真接收和/或发送数据,
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可移动存储器,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传真接收和/或发送数据以一通用图像格式存入所述可移动存储器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位于所述图像装置内部的内存储器,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传真接收和/或发送数据以专用于传真机的格式存入所述内存储器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获取系统包括扫描系统。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位于所述图像装置内部的内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图像装置可拆卸连接的一外存储器,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以不同的格式写入所述内存储器和所述外存储器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装置作为传真机,
所述图像数据获取系统获取作为图像数据的传真发送数据,
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可以以下格式中任一种来储存所述图像数据:
一种专用的传真发送格式;
用于通用图像数据的第一格式;以及
用于通用图像数据的第二格式,所述专用的传真发送格式、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相互不同,
其中,当将所述传真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存入所述外存储器内时,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以所述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中的一种储存所述传真发送和/或接收数据,以及
其中,当将所述传真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存入所述内存储器内时,所述图像数据写入系统以专用的传真发送格式储存所述传真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26.一种图像装置,对原图进行扫描以获取具有预定格式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装置包括:
可将所述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外存储器的一连接系统;
一文件格式选择系统,用于当将所述数据存入所述外存储器内时选择要采用的一种文件格式;
一数据转换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转换数据;
一控制系统,如果所述图像数据的页数满足预定条件,就将所述文件格式变换为一种替换的文件格式,并当要经由所述连接系统将所述图像数据存入所述外存储器内时,控制所述数据转换系统依照所述文件格式选择系统所选择的文件格式或所述替换的文件格式以转换所述图像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数据转换系统依照由所述文件格式选择系统所选定的格式转换第一页图像数据。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数据转换系统依照一特定格式转换所述图像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转换系统要以所述特定格式转换所述图像数据时,如果依照所述文件格式选定系统所选定的文件格式已经转换了所述图像数据中的一页,所述数据转换系统就再将所述已转换数据的文件格式转换为所述特定文件格式。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装置,还包括
通信装置,经由一通信线与另一图像装置连通,所述图像装置可存储在与所述另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发送/接收的所述图像数据;
储存所述图像数据的一存储系统,如果所述外存储器未连接到所述图像装置上,或者如果所述外存储器连接到所述图像装置上,但没有足够的剩余容量,所述存储系统以传真发送/接收格式储存所述图像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文件中,所述特定文件格式包括头部信息,按照一种预定压缩方法压缩的压缩图像数据以及文件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文件格式包括PDF格式。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多页,所述数据转换系统就以页为基础依照预定压缩方法转换所述图像数据,以生成多个压缩页,所述多个压缩页包括在一个文件中。
34.一种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一原始读取单元,扫描原图图像以生成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第一图像数据;
一文件转换单元,可将所述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第一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文件;
一存储器,可储存经所述文件转换单元转换的转换文件;
一存储系统,通过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具有预定文件格式且储存在所述存储器内的一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从而将由所述原始读取单元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存入所述存储器内。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可储存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仅将具有预定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存入所述存储器内,所述文件转换单元就将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文件,其中所述存储系统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所述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文件指定系统,用于从储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多个文件中指定一特定文件,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文件指定系统指定了所述特定文件,所述存储系统就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经由所述文件指定系统指定的特定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图像数据指定系统,用于从储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多个图像数据中指定一特定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图像数据指定系统指定了所述多个图像数据中的特定一个,所述数据转换系统就将所述经由图像数据指定系统指定的多个图像数据中的特定一个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文件,然后所述存储系统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经由所述数据转换系统转换的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读取单元可生成具有预定数据格式且代表一页面积的1/N的图像数据,N为整数,其中所述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N-in-1图像数据构成系统,所述构成系统将每个代表一页面积的1/N的多个图像数据合并起来以构成N-in-1型第二图像数据。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N-in-1指令系统,用户可经由所述指令系统指示所述N-in-1构成系统是否构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其中,如果用户经由所述N-in-1指令系统指示所述N-in-1构成系统构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所述原始读取单元就生成具有预定数据格式且代表一页面积的1/N的图像数据,所述存储系统将由所述N-in-1构成系统所生成的第二图像数据加至具有预定文件格式且储存在所述存储器内的一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N输入系统,用户可经由所述输入系统输入用于所述N-in-1构成系统的数字N。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
一指定系统,用于在存入所述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和文件中指定一个;以及
一判断系统,判断所述指定系统所指定的是一文件,还是一图像数据,
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判断系统判断出所述指定系统指定的是一文件,所述存储系统就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所述指定文件的末端作为后续页,
如果所述判断系统判断出所述指定系统指定的是一图像数据,所述数据转换系统就将所述指定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预定文件格式的文件,然后所述存储系统将新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加至转换后的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
图像数据名称输入系统,经由所述图像名称输入系统可输入由所述原始读取单元生成的第一图像数据的名称;以及
一文件名称检测系统,检测储存在存储器内的文件名称,
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文件名称检测系统检测到与经由所述图像数据名称所输入系统输入的名称相同的文件,所述存储系统就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加至所述与其名称相同的文件末端作为后续页。
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
一名称输入系统,经由所述名称输入系统输入一文件或图像数据的名称,以指定一特定文件或图像数据;以及
一检测系统,检测与经由所述名称输入系统所输入的名称相同的一文件或图像数据,
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器内具有一与经由所述名称输入系统所输入名称相同的文件或图像数据,所述存储系统就加入新生成的与经由辅助检测系统所检测的文件或图像数据相关的图像数据。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
一通知系统;以及
一目标文件选择系统,经由所述目标文件选择系统选择将要加入所述图像数据的目标文件,
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器内存在与经由所述名称输入系统所输入名称相同的多个文件和/或图像数据,所述通知系统就通知用户在所述存储器内存在与经由所述名称输入系统所输入名称相同的多个文件和/或图像数据,要求用户经由所述目标文件选择系统选择一目标文件,然后将新生成的图像数据加入由所述目标文件选择系统所选定的目标文件内。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外存储器接收单元,一外存储器可拆卸地与所述外存储器接收单元连接,所述存储器包括可与所述外存储器接收单元连接的外存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92494 | 2002-03-28 | ||
JP2002092494 | 2002-03-28 | ||
JP2002202608A JP2004048349A (ja) | 2002-07-11 | 2002-07-11 |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2002202608 | 2002-07-11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516874A Division CN100442815C (zh) | 2002-03-28 | 2003-03-25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CNB2006101536083A Division CN100452821C (zh) | 2002-03-28 | 2003-03-25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9181A true CN1449181A (zh) | 2003-10-15 |
CN100550967C CN100550967C (zh) | 2009-10-14 |
Family
ID=2780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4157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697728Y (zh) | 2002-03-28 | 2003-03-25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CNB0311074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967C (zh) | 2002-03-28 | 2003-03-25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4157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697728Y (zh) | 2002-03-28 | 2003-03-25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11643B2 (zh) |
EP (1) | EP1349366B1 (zh) |
CN (2) | CN2697728Y (zh) |
AT (1) | ATE419711T1 (zh) |
DE (1) | DE60325522D1 (zh) |
HK (1) | HK105695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1880C (zh) * | 2005-03-25 | 2008-02-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打印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0464561C (zh) * | 2005-12-22 | 2009-02-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电子文档生成方法 |
US8223366B2 (en) | 2007-03-28 | 2012-07-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system including file standard determining unit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53151B2 (en) | 2001-02-01 | 2019-10-22 | Kris Engineering, Inc. | Receipts scanner and financial organizer |
US7746510B2 (en) | 2001-02-01 | 2010-06-29 | Pandipati Radha K C | Receipts scanner and financial organizer |
WO2004006165A1 (en) | 2002-07-09 | 2004-01-15 | Bnc Ip Switzerland Gmbh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cure identification solutions |
JP4419393B2 (ja) * | 2003-01-15 | 2010-02-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表示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4272439A (ja) * | 2003-03-06 | 2004-09-30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ディレクトリ検索方法、ディレクトリ検索装置、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05006732A1 (ja) * | 2003-07-11 | 2005-01-20 | Yoshiaki Takida | インターネット端末型次世代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US20050033769A1 (en) * | 2003-08-08 | 2005-02-10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File processing apparatus, file processing method, and file processing program product |
EP1580976A3 (en) * | 2004-03-19 | 2010-04-2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data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image data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program |
US8259338B2 (en) * | 2004-09-21 | 2012-09-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ile conversion |
US20060203281A1 (en) * | 2005-03-08 | 2006-09-1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user selectable copy and scan mode |
US20060215205A1 (en) * | 2005-03-22 | 2006-09-28 | Maki Ohyam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
JP4766667B2 (ja) * | 2005-08-29 | 2011-09-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US7583402B2 (en) * | 2005-10-27 | 2009-09-01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US20070097418A1 (en) * | 2005-10-27 | 2007-05-03 | Keizen Kanazawa | Job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gram for the same |
US7548337B2 (en) * | 2005-10-27 | 2009-06-16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4492542B2 (ja) * | 2006-01-06 | 2010-06-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用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及びホスト装置 |
JP4750589B2 (ja) * | 2006-03-13 | 2011-08-17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複合装置 |
EP1936946B1 (en) * | 2006-12-22 | 2019-06-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or |
JP4311460B2 (ja) * | 2007-02-28 | 2009-08-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159126B2 (ja) * | 2007-03-09 | 2013-03-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多機能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9224073B2 (en) * | 2007-03-28 | 2015-12-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or saving data indicating progress status of printing process retrievable by client |
JP2008271091A (ja) * | 2007-04-19 | 2008-11-06 | Ricoh Co Ltd | 画像配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64943B2 (ja) | 2007-09-05 | 2012-10-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2009070308A (ja) * | 2007-09-17 | 2009-04-02 | Brother Ind Ltd | コンテンツ閲覧端末及びコンテンツ閲覧プログラム |
JP4407737B2 (ja) * | 2007-09-28 | 2010-02-0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TW201115347A (en) * | 2009-10-30 | 2011-05-01 | Avision Inc | Apparatus for storing data to portable storage with high priority |
US20110242578A1 (en) * | 2010-03-31 | 2011-10-06 | Konica Minolta Systems Laboratory, Inc. | Small aio (all in one) printer that uses external storage for the purpose of paper collation |
KR20120043437A (ko) * | 2010-10-26 | 2012-05-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를 이용하여 문서를 저장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시스템 |
JP5482679B2 (ja) | 2011-01-27 | 2014-05-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 |
JP5353932B2 (ja) * | 2011-03-25 | 2013-11-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JP5360106B2 (ja) | 2011-03-25 | 2013-12-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JP5801650B2 (ja) * | 2011-08-25 | 2015-10-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183025B2 (ja) | 2013-07-23 | 2017-08-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842883B2 (ja) | 2013-08-28 | 2016-01-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からの読み取りデータの取得方法及び取得プログラム |
JP6244876B2 (ja) | 2013-12-17 | 2017-12-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379783B2 (ja) * | 2014-07-17 | 2018-08-2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6384387B2 (ja) * | 2015-03-31 | 2018-09-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715070A (zh) * | 2015-04-01 | 2015-06-17 | 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图像文件及生成和读取方法 |
JP6674216B2 (ja) * | 2015-09-15 | 2020-04-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970779B2 (en) * | 2017-09-10 | 2021-04-06 | Braustin Homes, Inc. |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mobile home purchase transactions |
EP3721439A4 (en) * | 2017-12-06 | 2021-06-30 | Medicapture, Inc. |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SUITABLE TO PROCESS MULTIPLE IMAGING FORMA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99018A (en) * | 1992-03-20 | 1994-03-29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received facsimile image data in computer memory |
US5461488A (en) * | 1994-09-12 | 1995-10-24 | Motorola, Inc. | Computerized facsimile (FAX)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5956158A (en) * | 1997-04-01 | 1999-09-21 | Storm Technology, Inc. | Scanner powered by peripheral bus |
JP3375852B2 (ja) | 1997-06-13 | 2003-02-1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
JPH11219423A (ja) | 1998-02-03 | 1999-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0016833A (ja) | 1998-06-30 | 2000-01-18 | Central Glass Co Ltd | 絶縁性被膜形成用結晶性ガラスおよび該ガラスを熱処理してなる結晶質被膜 |
US6594650B2 (en) * | 1998-09-04 | 2003-07-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i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JP4146950B2 (ja) * | 1998-11-04 | 2008-09-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CN1295306A (zh) * | 1999-11-09 | 2001-05-16 | 全友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便携式数据存储媒体的扫描器 |
US6961139B1 (en) | 1999-11-30 | 2005-11-01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system, method for storing image data and memory media |
US6980331B1 (en) * | 1999-12-02 | 2005-12-2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send to embedded fax/e-mail address |
EP1257967A2 (en) * | 2000-02-09 | 2002-11-20 | Moore Wallace North America, Inc. | Imaging documents having static content and variable data |
JP4497733B2 (ja) * | 2000-02-22 | 2010-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
JP4794718B2 (ja) | 2000-06-13 | 2011-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 |
JP4374752B2 (ja) | 2000-08-07 | 2009-12-0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36378B2 (en) * | 2000-08-07 | 2008-02-26 | Minolta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with recognized character codes |
US7224491B2 (en) * | 2001-03-28 | 2007-05-29 | Minolta Co., Ltd. |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ntrol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ed with control program |
-
2003
- 2003-03-25 CN CNU032415761U patent/CN269772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5 CN CNB031107427A patent/CN10055096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26 US US10/396,344 patent/US79116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26 DE DE60325522T patent/DE60325522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6 EP EP03006959A patent/EP134936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6 AT AT03006959T patent/ATE41971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22 HK HK03109295.0A patent/HK105695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1880C (zh) * | 2005-03-25 | 2008-02-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打印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0464561C (zh) * | 2005-12-22 | 2009-02-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电子文档生成方法 |
US8639933B2 (en) | 2005-12-22 | 2014-01-28 | Fuji Xeroc Co., Ltd.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document generation method, and storing medium storing electronic document generation program |
US8223366B2 (en) | 2007-03-28 | 2012-07-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system including file standard determining unit |
CN103207765B (zh) * | 2007-03-28 | 2017-03-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打印系统、及打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419711T1 (de) | 2009-01-15 |
US20030184803A1 (en) | 2003-10-02 |
CN100550967C (zh) | 2009-10-14 |
DE60325522D1 (de) | 2009-02-12 |
US7911643B2 (en) | 2011-03-22 |
EP1349366A2 (en) | 2003-10-01 |
HK1056959A1 (en) | 2004-03-05 |
EP1349366A3 (en) | 2005-07-20 |
EP1349366B1 (en) | 2008-12-31 |
CN2697728Y (zh) | 2005-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97728Y (zh)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
CN1293743C (zh) | 图象通信设备和方法 | |
CN1221122C (zh) | 因特网传真机和控制用该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方法 | |
CN1265628C (zh) | 可移动存储媒体、移动信息终端及其文件管理方法 | |
CN1236379C (zh) | 来自可移动型存储媒体的图像输出装置 | |
CN1230072A (zh) | 图像信息处理装置及图像信息处理方法 | |
CN1741563A (zh) | 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系统 | |
CN1221914C (zh) | 一种通信方法 | |
CN1673896A (zh) | 输出信息提供方法和提供系统及文档输出方法和输出系统 | |
CN101052083A (zh) | 图像处理器 | |
CN1893535A (zh) | 浓度确定方法、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 | |
CN10106830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程序执行方法 | |
CN101056346A (zh) | 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 |
CN155093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 |
CN1104134C (zh) | 图象形成系统 | |
CN1681288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数据产生和传输方法及其程序 | |
CN1678015A (zh) | 由原始文档或原始图像数据生成多个图像文件 | |
CN1770142A (zh) | 服务登记系统 | |
CN1119013C (zh) | 通讯装置 | |
CN1437159A (zh) | 多功能系统、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 | |
CN1283469C (zh) | 成像控制方法 | |
CN1516439A (zh) | 数字复合机 | |
CN1123200C (zh) | 传真装置 | |
CN1277176C (zh) | 印刷系统及印刷方法 | |
CN1783930A (zh) | 用于服务提供的系统、装置、服务器和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