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3C - 通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013C CN1119013C CN93108459A CN93108459A CN1119013C CN 1119013 C CN1119013 C CN 1119013C CN 93108459 A CN93108459 A CN 93108459A CN 93108459 A CN93108459 A CN 93108459A CN 1119013 C CN1119013 C CN 111901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communication
- terminal
- radio terminal
- fax
- 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0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4
-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doxazosin Chemical compound C1OC2=CC=CC=C2OC1C(=O)N(CC1)CCN1C1=NC(N)=C(C=C(C(OC)=C2)OC)C2=N1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015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2100038192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TBK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36569 Cell division cycle and apoptosis regulator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5784 Decor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56 bina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24 dis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49 good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15—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7—Switches, knob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Sharing resources, e.g. processing power or memory, with a connected apparatus or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为:设有能在FAX终端机和有显示功能的无线电终端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相互通讯的装置,通过连接这两个终端机,构成能在FAX终端机和无线电终端机之间互相输送必要的数据通信装置,能从FAX终端机将显示数据输送给具有显示功能的无线电终端机,并在无线电终端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连接FAX(传真系统)和无线电终端机进行通讯的通讯装置。
旧有的将传真通讯装置和具有显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连接使用时,只不过是仅仅连接声音信号。
就是说,旧有的结构是将无线电终端机的声信号输入输出端子和FAX的声信号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起来作为通讯装置使用。
而且,无线电终端机和FAX终端机相连接,只是音响结合,所以无线电终端机不能判断有无FAX的发讯原稿。
再者,FAX终端机不可能接收无线电终端机的信息。
还有,无线电终端机只进行线路的接通、释放、以及无线电信号和声信号之间的调制和解调,而不能判断出呼叫方是FAX、还是人。
然而,上述通讯装置的缺点是在显示传真机的工作状态(复制、发送、接收等)、通讯对方的电话号码、简称等情况下,如果将显示部分设置在传真通讯装置上,则不能显示,若在传真通讯装置和便携式电话机双方都设置显示部分,则会增加成本,实属浪费。
另外,进行传真通讯时,如果从对方进行电话呼叫,则不能直接通过手持电话机使其鸣振。
另一个缺点是,从手持电话机呼叫,进行传真通讯时,在进行发讯过程中,由于被呼叫的一方正占线等原因而不能发讯时,如果再次进行发讯,就必须再进行一次同样的动作,很麻烦。
再一个缺点是,进行FAX通讯时,如果向对方的FAX进行电话呼叫,则必须按动传真通讯的电话预定键,如果在远离传真通讯装置的地方,操作人员就必须到传真通讯装置所在的地方进行操作。
在上述旧有的实例中,如果FAX本身不具备呼叫功能,就要用FAX主机以外的装置进行呼叫,由于对方是FAX、且由操作人员判断,进行发讯,所以在具有呼叫功能的装置一侧,不能判断FAX装置中是否有发讯原稿,因此对同一个对方,不能预先登记FAX用的电话号码和电话机用的电话号码。
在上述通讯装置中,如果将若干个手持电话机与传真通讯装置连接使用时,对于对方传真通讯来说,在TSI、CSI等中不能使用电话号码,但连接不同的手持电话机时,必须在传真通讯装置中登记其对应的电话号码。
将若干个无线电终端机连接在1台FAX上使用时,在存储通讯结果时,不能在每一个无线电终端机上进行存储,操作人员无法知道是哪一个FAX进行了通讯。
另外,如果在无线电终端机接收信息,而对方是FAX时,一旦用手持电话应答,且只有FAX时,就必须按再次进行传真通讯的起动键,操作麻烦。
然而还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通讯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信装置,即在传真机及手持电话机中装设供收发信号使用以及用于相互间数据通信装置等的接点,通过接点接通,从FAX向手持电话机传输显示数据,使手持电话机有显示此类信号的功能,同时能使FAX根据命令的指示作出与其相对应的显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信装置,即在FAX终端机和无线终端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相互通信,通过从FAX终端机向无线终端机发送振铃和停振的命令,控制无线终端机振铃的通断,另外,同样通过发送重拨命令,使手持电话机进行重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信装置,即在FAX终端机和无线终端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互相通信,通过按动无线终端机的摘机键,使电话机处于预约受话状态,FAX终端机发出图象信号后,通过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确认无线终端机的电话预约状态,如果进行了电话预约,而且如果是PRI-EOP(程序中断-程序结束)这样的状态,则通过向对方FAX发出EOP,控制无线终端机的振铃的通断。另外,通过发出重拨命令,同样可以从手持电话向传真机进行电话预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信装置,即由于在FAX终端机和无线终端机之间可以收发数据,要求确认FAX主机有无原稿,接收来自FAX主机关于确认有无原稿的信号,因此在无线终端机的呼叫功能中,可以预先分别储存同一个对方的FAX用的、和电话机用的电话号码,并能呼叫。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信装置,即在传真机和手持电话机中设置供收发信号使用以及用于相互间数据通信装置等的接点,通过接点的接通,从FAX向手持电话机传送各种数据,并在手持电话机的存储器中储存,另外还可以从手持电话机向FAX传输各种数据,以供传真机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通信装置,即在FAX终端机和无线终端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相互通信,在无线终端机设置旧有的传真通信旧有的一种功能,即F/T(文件存储器/对话器)转换功能,当对方是FAX时,从无线终端机向FAX发送串行数据起动命令,起动FAX。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图像通讯装置的本传真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表示话机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接点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5A、B、C是表示接点结构方框图。
图6是表示主机电源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FAX主机的传真动作程序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FAX主机的传真动作程序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FAX主机的传真动作程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FAX主机的传真动作程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FAX主机的传真动作程序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FAX主机的传真动作程序图。
图13是表示FAX主机电源接通时的工作程序图。
图14是表示FAX主机电源接通时的工作程序图。
图15是表示FAX主机的复制工作程序图。
图16是表示FAX主机的复制工作程序图。
图17是表示FAX主机收信工作程序图。
图18是表示FAX主机收信工作程序图。
图19是表示FAX主机收信工作程序图。
图20是表示FAX主机收信工作程序图。
图21是表示FAX主机收信工作程序图。
图22A、B、C是表示电源判断方式方框图。
图23是表示判断通过串行接口连接的是话机还是连接其它话机的判断方式方框图。
图24是表示FAX主机接收发讯命令时的工作简略程序。
图25是表示FAX主机接收发讯命令时的工作简略程序。
图26是表示FAX主机接收发讯命令时的工作简略程序。
图27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28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29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0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1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2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3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4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5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6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7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38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处于操作状态时的工作程序。
图39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处于操作状态时的工作程序。
图40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处于操作状态时的工作程序。
图41是由OCR(光字符阅读器)进行的数据寄存程序图。
图42是表示主传真机向带串行接口的单元话机发出命令、数据的程序图。
图43是表示主传真机向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发出命令、数据的程序图。
图44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无线传真机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45是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有关的无线传真通讯系统的外观图。
图46是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有关的无线传真通讯系统的外观图。
图47A、B、C是表示主机电源部分的结构方框图。
图48是表示带串行接口的通讯机单元的呼叫号“等收讯”时的工作程序。
图1、图2、图3、图、图5、图6、图7、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21、图22、图23、图24、图26、图27、图37、图38、图40、图42及图43是表示本发明特征的最佳附图,在这些图中,图1表示本发明的主机部分的方框结构图。CPU(中央处理机)1-1根据ROM(只读存储器)1-2中存储的程序,具有控制传真机整体的功能,即控制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3、控制台1部分1-4、读取部分1-5、记录部分1-6、驱动部分1-7、调制-解调器部分1-8、NCU(网络控制器)部分1-9、传感器部分1-12、接点部分1-13及蜂呜器部分1-31的功能,并能通过设有串行数据通信用接口的接点部分1-13与其它装置进行各种数据通信。
下面分别说明这些部分。
RAM1-3将由阅读部分1-5读出的二进制图象数据或由记录部分1-6记录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储存,另外还由调制-解调器1-8调制、通过NCU部分1-9,将由用户线路1-10输出的二进制数据存储起来。另外,RAM1-3还用来将由用户线路1-10输入的模拟信号、通过NCU部分1-9及调制-解调器1-8解调的信号的二进制数据储存起来。
控制台1-4由发信、收信等起动键、给定发信图象处的清晰度、标准等有关析象度的状态键、复制时用的复制键、在指定要使用蓄电池电源时所用的记录打印时用的节能状态的节约键、以及使动作停止的停止键等构成。
另外,CPU1-1能检出这些键的按下状态,根据这种状态控制各个部分。
阅读器部分1-5由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CCD(中央指令译码器)或紧凑式图象传感器(CS)、TTL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图像校验)及二进制电路等构成,根据CPU1-1的控制,将使用CCD或CS读取的数据二进制化,并将该二进制数据依次输入RAM1-3中。
记录部分1-6由DMA控制器、B4/A4大小的感热头及TTLIC等构成,根据CPU1-1的控制,取出在RAM1-3中存储的记录数据,打印硬拷贝。
驱动部分1-7由用来驱动阅读部分1-5及记录部分的进排纸辊用的步进电动机、传送电动机的驱动力用的齿轮、以及控制电动机用的激励电路等构成。
调制-解调器1-8由G3、G2、G1、常规的FM(调频)调制-解调器、以及与这些调制-解调器连接的时钟脉冲发生电路等构成。根据CPU1-1的控制,对RAM1-3中存储的发信数据进行调制,通过NCU部分1-9,输出给用户线路1-10或移动式通信机1-11。
另外,调制-解调器1-8还通过NCU部分1-9,导入来自用户线路1-10或移动式通信机1-11的模拟信号,经过解调后,将二进制的数据存储在RAM1-3中。
NCU部分1-9由直流捕捉电路及2线4线变换电路构成,并将用户的线路1-10连接到调制-解调器1-8上。
另外,NCU部分1-9还将移动式通讯机1-11连接到调制-解调器1-8上。
线路1-10是连接在NCU部分1-9上的用户线路。
移动式通讯机1-11是连接在NCU部分1-9上的移动通信用的线路。
传感器部分1-12由记录纸宽度传感器、记录纸有无传感器,原稿宽度传感器及原稿有无传感器构成,通过CPU1-1的控制,检测原稿及记录纸的状态。
接点部分1-13是主机部分的接点,是供信号的输入输出及供给电源用的接口部分,以后在图3中将作详细说明。
电源部分1-14是供给各部分的电源,使用如图5所示的3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可输出+12V直流电。
在图5中,电源部分1-14-1由直流+12V的蓄电池1-14-1a构成,向主机各部分供给+12V的直流电。
电源部分1-14-2由将输入的交流电AC变换成直流(DC)+12V的交流转换器1-14-2a构成,向主机各部分供给直流+12V的电。
电源部分1-14-3由将车载的车用蓄电池输入的直流电变换成稳定的直流+12V的车用蓄电池转换器1-14-3a构成,向主机各部分供给直流+12V电。
电压变换部分1-30由串联稳压器,开关式稳压器、DC/DC变进行错误修正控制,以及进行帧组合、分解,然后在调制解调部分进行调制后,输送到RF部分2-13。而且RF部分的滤波器由数据用的LPF(低通滤波器)和其它滤波器构成,通过这些滤波器输送到RF部分的PLL(锁相环路)部分和低噪声放大部分。低噪声放大部分由混频器构成。其次,在RF部分进行功率放大。另外,RF部分的合成器由电压控制变频发讯器、位相检波器、分频器、以及耐热式晶体发信器等构成。通过RF部分的发射和接收电波分离部分、从天线部分2-20将信号送出。发射和接收电波分离部分由发信滤波器和收信滤波器构成,使发信波和收信波分离。
由天线部分2-20接收到的数据,在RF部分的发射和接收电波分离部分转换,通过RF部分的混频器、滤波器,在基本频带部分2-9中的调制解调部分进行解调,在进行基本频带部分的通道编码时,进行错误修正控制及帧组合、分解。该收讯数据从分格式接点部分2-22输出后,存储在RAM2-4中。
后备存储器2-25用来存储本身的电话号码、单触键数据、用户简称、拨号优先户的名称、电子电话帐、由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输入输出的数据(有线民话号码、用户名称、除拨号优先以外的其他传真接收方式数据、通信管理用数据等)、以及过去的通讯记录等各种数据。
I/O部分2-5用来控制各部分用的接口,其中包括无线电线路的捕捉部分、F/T转换用的收讯检测部分、CNG检测部分、振铃换器等,将从电源部分1-14输入的直流+12V变成直流+5V后输出。
电压变换部分1-30与电源部分连接,构成如图6所示的一个电源部分。
图1中的蜂鸣器部分1-31由蜂鸣器和蜂鸣器驱动部分构成,通过来自CPU的控制,鸣响告知音。
扬声器部分1-32由扬声器和扬声器驱动部分构成,通过来自CPU的控制,发出音响。
图2表示本发明的单元话机的结构方框图,控制部分2-1中的CPU2-2根据ROM2-3中存储的程序,对传真机整体和分格式主机进行控制,即对RAM2-4、后备存储器2-25、I/O部分2-5、定时器部分2-6、显示部分2-7、控制台2-8、基本频带部分2-9、选择器2-21、RF(射频)部分2-13、以及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进行控制。
下面分别说明这些部分。
控制部分2-1由CPU部分2-2、ROM2-3、RAM2-4、后备存储器2-25、I/O部分2-5、计时器部分2-6构成。
RAM2-4作为CPU2-2的暂存区,用来储存在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输入输出的命令及数据。
在基本频带部分2-9内进行通道编码时,对从单元话机的接点部分输入的数据、输出给分格式接点的数据或RAM2-4中的数据驱动部分、分格式接点部分2-22与扬声器2-23及送话器2-24的转换部分2-21的控制部分、分格式接点部分2-22的控制部分、以及声音应答信息用的IC控制部分的接口。
计时器部分2-6由实时时钟等构成。
显示部分2-7由LCD(液晶显示器)及LCD激励器等构成,用来显示电话号码、单触键、缩略数据、以及通信通话方式等各种数据。
控制台2-8由发信、收信等用的起动键、给定F/I方式等的控制方式的方式键、使动作停止的停止键、进行各种操作用的操作键,输出电话号码的10个键、以及记录对方电话拨号按键等构成。
另外,CPU2-2检测这些键的按下状态,并利用来自I/O部分2-5的信息及来自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的数据等,根据其状态,对各部分进行控制。
基本频带部分2-9由编码译码器、通道编码器、调制解调部分构成,由CPU2-2进行控制,通过I/O部分2-5,进行数据的发信与收信。
编码译码器进行A-D/D/A变换,以及声音压缩、延长等的控制。
通道编码器进行错误修正及帧的组合与分解。
调制解调部分进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以及波形的均衡化等。
变换部分2-21利用来自CPU2-2的信号进行变换,使从无线电线路输出的声信号或者与扬声器2-23、传声器2-24相联系,或者与话机单机接点部分2-22相联系。另外,具有耳机插口,可将耳机插入耳机插口,或者与传真机等通信装置连接,使来自无线电线路的声信号进行这些变换。
扬声器2-23用于音响或用于通信时的监听器等。
传声器2-24是用于输入声音用的传声器等。
RF部分2-13由滤波器、PLL、功率放大部分、低噪声放大部分、合成器、混频器、以及发送和接收电波分离部分等高频电路构成,进行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受。
天线部分2-20装有发讯用的天线和收信用的天线。
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通过将接口与对方连接,进行数据或命令的应答,或者进行遥控,或者接受来自相连一方的馈电电源。
电源部分2-26是供给各个部分的电源,使用如图5所示的3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都可输出+12V的直流电。
CPU2-2根据ROM2-3中存储的程序,通过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对相连接的一方进行控制,并进行各种数据通信。
图5中的电源部分1、1-14-1由直流+12V的蓄电池1-14-1a构成,向主机各部分供给+12V的直流电。
图5中的电源部分2、1-14-2是由将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12V的交直流变换器1-14-2a构成,向主机各部分供给+12V的直流电。
图5中的电源部分3、1-14-3由将从车载的车用蓄电池输入的直流电变换成稳压的直流+12V的车用蓄电池1-14-3a构成,向主机各部分供给+12V的直流电。
另外,有时电源也可由与单元话机接点部分2-22连接的对方供给。
接点部分2-22由12种接点构成,其种类有+12V(VCC)、GND(接地)、TX(传声器)、RX(接收机)、串联TX(STX)、串联RX(SRX)、SCLK、FBUSY、CBUSY、CMODE的各种信号及电源。
以上详细说明了单元电话机的结构示例。
图3表示本发明的FAX主机与移动话机的接点部分的结构图,接点部分3-1将图1中的主机接点部分1-13和图2中的话机接点部分2-22连接,使FAX主机和话机结合,相互之间输入输出信号,并由电源供电,构成便携式传真机。
接点部分3-1由主机接点部分1-13和话机接点部分2-22构成,并进行下述连接。
电源VCC从主传真机向话机供电。
GND(VCC)在主传真机和话机之间连通共用。
TX通过主传真机的调制-解调部分向话机的线路输入端子输入发信信号。
RX通过话机的线路输出端子,向主传真机的调制-解调部分输入收信信号。
STX是从主传真机接至话机的串行数据信号线。
SRT是从话机至主传真机的串行数据信号线。
SCLK是从主传真机向话机供给同步脉冲的信号线。
FBUSY是当主传真机可能接收串行数据信号时形成L的信号。
CBUSY是当话机可能接收串行数据信号时形成L的信号。
CMODE是输入控制信号用的,用来判断主传真机是否通过串行接口与所连接的话机接通。
接点部分通过上述结构进行连接。
图4表示本发明的外观图,4-1是使携式传真主机,其结构如图1中的方框图所示。
4-1-2是传真主机接点的接口。
4-3是可用串行接口与主传真机连接的话机,其结构如图2中的方框图所示。
4-3-1是用串行接口与主传真机连接的接口。
4-2是将主传真机和话机连接起来的连接电缆。
图4表示用串行接口将便携式传真机与话机相连接而成的传真机的形态。
在上述结构中,参照图7至图12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其工作步骤作为CPU1-1的程序,储存在ROM1-2中。
首先,接通电源后,在进入待机备用状态的步S-1中,判断有无原稿,如果有原稿,在步S-5中装原稿,并将原稿安装就位。
另外,在步S-2中,判断有无记录纸,如果没有记录纸,在步S-81中,更换记录纸或对记录纸进行检查,在步S-6中送入记录纸,并将记录纸装好就位。
当无原稿时或当原稿装好就位之后,在步S-600中,利用接点部分的信号CMODE,判断所连接的主传真机是具有串行接口的通信机、还是其它通信机。关于信号CMODE判断所连接的是主传真机还是具有串行接口的通讯机、还是其它通信机判断信号的详细说明见图23所示。
在图23中,主机的信号CMODE升至+5V,输入到CPU的输入接口,当具有接口的话机与主传真机连接时,通过接点部分,信号CMODE被接地,于是信号CMODE=0。另外,如果具有串行接口的通信机再次与主传真机脱离时,接点部分便断开,于是信号CMODE=1。
当CMODE=1时,主传真机进入程序D,并且只有在和无串行接口的通信机连接时方才动作。
另外,当信号CMODE=0时,则判定是与有串行接口的话机连接,在步S-4中,判断控制台1-4中是否有任何一个键已被按下,如果有键被按下,便进入程序C,而且只在和有串行接口的话机相连接时,方才按照键的命令动作。
如果任何一个键都未按下时,则进入程序B,在图8所示的步S-7中,从移动单元话机接收串行数据时,在步S8、S9、S10、S603、S614、S618、S12、S13中,分别执行所接收到的命令的动作,即FAX发信命令、有无原稿命令、FAX收信命令、检查收信命令、FAX起动命令、OCR输入起动命令、通信管理打印命令、登记数据打印命令等各种动作。
当接收到的命令是上述以外的命令时,在步S14中,将NAK输出给单元话机,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图8的步S8中,当接收到FAX发信命令(CC=011001/AUTOTX/CS=XX//)时,在步601中输出ACK,在步S15中执行自动发信动作。
在步S9中,当接收到有无原稿命令(CC=011001/RDS/CS=XX11)时,在步S602中输出ACK,在步S16中,如果在FAX主机的DS(文件传感器)处有原稿,在步S17中向话机单元输出RDS=1,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如果在DS处无原稿,在步S18中将RDS=0作为串行数据输出给单元话机,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10中,当接收到FAX收信起动命令(CC=011001/FAXRX/CS=XX//)时,在步S19中输出ACK,在步S20中执行自动收信动作。
在步S603中,当接收到收信检查命令(CC=011001/WDS/CS=XX//)时,在步S604中,如果FAX中无记录纸,则在S606中向通信机单元输出NAK,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即使有记录纸,在步S605中,当记录头过热时,向通信机单元输出NAK,返回待机行用状态。
有记录纸、而且记录头不处于过热状态时,在步S6051中,向通信机单元输出ACK,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图9的步S614中,当接收到FAX起动命令(CC=011001/FAXSTART/CS=XX//)时,在步S615中如果有原稿,在步S617中输出ACK,在步S1813中执行发信动作。在步S615中如果没有原稿,则在步S616中输出ACK,在步S1812中执行收信动作。
在步S618中,当接收到OCR输入起动命令(CC=011001/OCRIN/CS=XX//)时,在步S619中输出ACK,在步S1814中执行OCR输入动作。
在图10的步S12中,当接收到通信管理打印命令(CC=011001/TRANSMITPRINT/CS/XX//)时,在步S60中应答ACK,在步S607中向话机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显示部分显示出通信管理报告正在打印的说明(在通信机上的LCD上显示出“打印通信结果”)。
在步S61中,以串行数据从单元话机接收通信管理报告打印格式、通信管理数据等,在步S62中,如果收到的数据正确,则在步S64中应答ACK,在步S65中按照给定的格式打印出通信管理报告。
打印结束后,在步S608中向话机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显示部分显示出通信管理报告打印结束的说明(在通信机上的LCD上显示出“通信结果打印结束”)。
全部结束后,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62中,当不能正确地接收收讯数据时(收信数据之和不是0时,或者没能检测出结束符号//时),在步S63中应答NAK,再次进行数据的收信。
在步S13中,当接收到寄存数据打印命令(CC=011001/ENTORYDATPRINT/CS=XX//)时,除下述项目外,与上述的寄存数据打印动作相同。
在步S67,S71中,以寄存记录数据打印格式、通讯机或主传真通讯装置等的寄存记录数据等,代替步S61、S65中的通信管理报告打印格式、通信管理数据等。
步S609、S610中的到达通讯机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与S607、S608中的显示内容不同。
在步S609中,显示寄存数据正在打印的说明(“打印寄存登记数据”),在步S610中显示登记数据打印结束的说明(“登记数据打印结束”)。
以下,说明在图7的步S4中,利用串行接口连接键输入时(在图7的步S600中,判断CMODE=0时)的动作过程。
在图11的步S-40中判断是否按下了复制键,如果已经按下,在步S-46中进入复制状态。
如果没有按下复制键,则在步S-41中判断是否按下了起动键。
如果按下了起动键,在步S-47中判断有无发信原稿,如果有原稿,在步S-49中进行与以往的传真通讯操作相同的手动发信。
如果没有原稿,在步S-48中进入收信状态。
在步S-41中,如果没有按下起动键,在步S-42中判断是否按下了发信状态键,如果按下了发信状态键,在步S-50中,设定高清晰度的或标准的任意一种发信状态。
如果没有按下发信状态键,在步S-43中判断是否按下了节能键,如果按下,在步S-51中设定打印时进行弱打印的节能状态。
如果没有按下节能键,在步S-45中判断是否按下了停止键,如果按下了,在步S-53中动作立刻停止,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如果没有按下停止键,也就是说没有检测出任何一个键时,也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其次,说明与无串行接口的话机连机时(在图7的步S600中断定CMODE=1时)的动作过程。
在图12的步S-28中,判断是否按下了复制键,如果按下了,在步S-33中进入复制状态。
如果没有按下复制键,在步S-29中判断是否按下了起动键。
在步S-29中如果按下了起动键,则在步S-34中判断有无发信原稿,如果有原稿,在步S-36中进行与以往的传真通讯相同的手动发信操作。如果没有原稿,在步S-35中进入收信状态。
在步S-29中如果没有按下起动键,在步S-30中判断是否按下了发信状态键,如果按下了发信状态键,在步S-37中设定高清晰度或标准的任意一种发信状态。
在步S-30中如果没有按下发信状态键,在步S-31中判断是否按下了节能键,如果按下了,在步S-38中设定打印原进行弱打印的节能状态。
在步S-31中如果没有按下节能键,在步S-32中判断是否按下了停止键,如果按下了,在步S-39中立刻停止动作,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如果没有按下停止健,即没有检测出任何一种键时,也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其次详细说明返回图13、图14中的程序,即FAX主机的电源接通时的动作。
首先,在步S301中进行各IO、SRAM1-3等的初始化,在步S302中当CMODE=1时,移到待机备用状态。
当CMODE=0时,在步S303中待单元话机的CBUSY变成L、即CBUSY=L时,在步S304中向单元话机发送初始数据要求命令(CC=010110/FDRQT/CS=XX//),在步S305中直到接收到ACK为止,最多再发送3次命令。而且在步S305中,如果接收到ACK时,在步S306中接收来自单元话机的初始数据,在步S307中,如果收信数据之和为0,在步S309中应答ACK表示接收的数据正确。而且在步S310中,将接收到的初始数据存储到RAM1-3中,在步S311中,CBUSY=L。在步S311中一旦CBUSY=L,在图14的步S612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终端连接”),回到待机备用状态。
另外,在步S307中,如果收信数据之和不是0,则在步S308中输出NAK,返回步A306。
其次,参照图15、图16的程序图,详细说明图11中的步S46的复制动作。
首先,如果进入复制状态,则在步S-201中判断接点部分的信号CMODE是高(HI)、还是低(LOW),如果低,则执行步S207以后的动作。
如果高,则进入步S202。在S202中,如果单元话机的CBUSY变高,则通讯机单元处于不能接收命令的状态,因此不输出命令,而执行步S207以后的动作。
在步S202中,如果CBUSY低,则在步S203中,向单元话机输出显示命令(CC=010110/DISP/CS=XX//)(在话机的LCD上显示“正在复制”。
显示命令输出后,在步S207中判断接点部分的信号BAT/AC是否为0。
信号BAT/AC是判断电源为高流电源、还是蓄电池的信号,其详细情况示于图22中。
在图22中,主机的信号BAT/AC上升至+5V,输入到CPU的输入接口,从而接通交流电源,通过接点部分,信号BAT/AC被接地,因此信号BAT/AC=0。
另外,在接通蓄电池时,通过接点部分,信号BAK/AC断开,因此由于该信号在主机内急剧上升,从而信号BAK/AC=1。另外,在接通车用蓄电池时,根据车用蓄电池容量的大小,转换车用蓄电池,当容量大时,接通开关,通过接点部分,信号BAK/AC=0,当容量小时,断开开关,通过接点部分,信号BAK/AC=1。
在图15的步S-207中,如果信号BAK/AC=0,则在步S-208中设定满载打印状态。如果信号BAK/AC=1,在步S-210中判断是否为节能状态,如果是节能状态,在步S-212中设定弱打印状态。如果不是节能状态,在步S-2111中,只当原稿的黑度在50%以上时设定弱打印状态。在步S-208、S-211、S-212中,设定了任意一种状态之后,在步S-209中进行复制动作。复制动作结束后,在步S213中如果CMODE的信号线为1,则在步214中从FAX主机的蜂鸣器发出结束的蜂鸣音,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213中,当CMODE=0时,在图16的步S215中判断CBUSY,如果CBUSY=H,则执行图15中的步214以后的动作。在步S215中,当CBUSY=L时,则在步S613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出“复制结束”),从FAX主机的蜂鸣器发出结束的蜂鸣音,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其次参照图17、图18中的程序图,详细说明从图7至图12中的步S-20S-48、S-1812的收信动作。
首先先如果进入收信动作,在步S1752中对所连接的通信机进行检查。
用串行接口连接通讯机,在步S1753中输出CF命令,将线路转换成传真通信。
然后在步S1754中输出要求收信参数的命令,使收信参数数据适合话机的要求,在步S755中,从话机的备用的存储器等中传输收信参数(起动日期时刻、线路的电话号码,线路或话机的种类或特性或状态,所使用的话机的位置或图别的信息、操作员姓名、打电话的对方电话号码、寄存的信息、查询ID、接通网络ID、话机许用的ID表格、自动/手动高定、收读起动速度、ECM的ON/OFF、写成入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格式、维修员用开关、用户开关等;并将这些参数传输给CSI、NSF等,将数据送给通信的对方,利用这些参数写成通信管理报告,检查通信许可ID、设定最适合对方或使用位置(国别)的通信状态,写出使用位置(国别)的收讯格式,供长途通信对方使用),主传真通信装置的存储器收到参数后,使用这些参数,进行传真通信的收信。
其次,在步S1756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信机的显示部分上显示出传真通信装置正在收信(在LCD上显示出“正在收信”)。
在步S1757中输出DIS,在步S1758中接收传真通信对方的DCS。
在步S1759中,根据接收到的TSI。NSS,将对方的信息(电话号码、ID、姓名等)显示在通信机的显示部分(在LCD上显示出“03111 XXXX”或“铃木一郎”)。
在步S100中,进行常规的传真信息收信。
在步S1752中,断定不是用串行接口连接的通信机,则通信参数使用主传真通讯装置中的存储器中的数据,按照旧有的传真通信步骤,即沿S757、S758、S759、S100的步骤进行传真信息收信动作。
在步S100中,RTC收讯后,在步S1760中检查是否检测过PRI-Q。
在步S1760中检测PRI-Q,在步S1761中执行操作员1号呼叫状态,用串行接口与通信机连接时,呼叫出操作员。
操作员2号呼叫状态结束后,在步S1762中能确认是否是操作员,在步S1763中执行结束顺序,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1760中按非PRI-Q的二进制步骤收讯,在步S1761中不用串行接口与话机连接,操作员不应答呼叫时,继续进行传真通信,因此步S1760从步S1762进入图18中的步S101。
在图18的S-101、S-102及S-103中,分别进行MPS、EOM、EOP的检测。
如果任何一种信号也没被检测到时,在步S108中输出DCN,在步S766中进行结束处理,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103中,如果检测到EOP,则在步S1764中检查是否检测到电话预约命令。
在步S1764中如果检测到电话预约命令,则在步S1765中执行操作员二号呼叫状态要求通讯对方操作员呼叫,如果对方的操作员出现,则呼叫这位操作员。
此后在步S1766中进行结束处理,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1764中如果未检测出电话预约命令,则在步S1766中输出MCF,进行结束处理,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另外,在步S-101或S102中,如果检测到MPS或EOM,则在步S106中判断是否有记录纸。
如果装有记录纸,便执行后面所述的步S770、S771。在步S17711中,将MCF输送给用户线路,在步S1772中检查接收到的二进制命令,输出S757中的DIS,返回步S100的传真信息收信动作,继续通信。
在步S106中如果未装记录纸,则在步S1768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请安装记录纸”),在步S107中发出催促安装记录纸的记录纸插入蜂呜音,催促操作员安装记录纸,在步S105中断定经过时间T1。
这里所说的时间T1是指在记录纸采用单页(纸进行手动收信时,然后准备传真信息收信安装记录纸所用的时间,考虑到发信侧的MCF接收时间,约为9秒。
然后,如果没有经过时间T1,在步S106中判断是否安装了记录纸,如果安装了记录纸,在步S1770中,记录纸的插入蜂鸣音便停止,在步1771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出“正在收信”),在步S17711中向线路输出MCF,在步1772中检查接收到的二进制命令,如果不是EOM,在图17的步S1757中输出DIS。在图17的步S1772中检测MPS,返回图17的步S100中的传真信息收讯动作,继续通信。
在步S105中如果经过了时间T1,在步S1769中执行操作员二号呼叫状态,告知通讯对方所产生的操作员必须到场的错误,如果是通信对方的操作员,便呼叫这位操作员。
此后,在步S1766中进行结束处理,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利用图19说明图17中的步S1761的操作员一号呼叫状态。这个过程是由通讯对方对操作员的要求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步S1810中,当主传真机不是用串行接口连接时(CMODE=1),不执行这一过程,跳过这一过程。
在步S1810中如果主传真机用串行接口连接(CMODE=0),则执行这一过程。
在步S1810中执行这一过程时,在步S1796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请摘机”)。
显示命令输出后,在步S1797中向话机发出呼叫操作员的命令,告知话机呼叫操作员(通讯机通过鸣响铃声等呼叫操作员。而且操作员将线路中断,并作为中断信息告知主传真机:“HOOK=1”)。
此后,在步S1798中检查HOOK,并检查是否有操作员。
在步S1798中如果HOOK为1,则断定有操作员,在步S1802中向话机输出振铃停止命令,振铃停止,在步S1803中发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可以通话”)。
此后,在步S1804中检查传真信息收信中有无错误。
在步S1804中如果没有错误,在步S1805中向通信对方发出PIP,返回主程序。
在步S1804中如果有错误,在步S1806中向通信对方发出PIN,返回主程序。
在步S1798中如果HOOK为0,则断定没有操作员,在步S1799中检查开始呼叫操作员的时间。
在步S1799中如果时间没有超过,返回步S1798,检查是否是操作员。
在步S1799中如果超过了时间,在步S1800中发出铃停止命令。在步S1801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正在收信”),返回主程序。
利用图20,说明图18中的步1765、S1769的操作员呼叫状态No.2,该过程是从主传真机一侧对操作员要求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步S1779中,最后检查接收到的二进制命令是否是PRI-Q。
在步S1779中如果确认是PRI-Q,则由于是上述的操作员的一号呼叫状态,操作员正在进行呼叫,所以该过程不执行,返回主程序。
在步S1779中如果不能确认PRI-Q,则执行该过程。
在步1779中如果不能确认,在步S1811中检查所连接的对方。
在步S1811中如果主传真机不是用串行接口连接(CMODE=1),不执行该过程,将跳过这一过程除掉,返回主程序。
在步S1811中如果主传真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时(CMODE=0),执行该过程。
在步S1811中执行该过程时,在步S1773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出“向对方呼叫”)。
此后,在步S1774中检查在传真信息收讯中有无错误。
在步S1774中如果没有错误,在步S1775中向通信对方发出PIP。
在步S1774中如果有错误,在步S1780中向通讯对方发出PIN。
在步S1775,S1780中,将二进制命令返馈通讯对方后,在步S1776中由对方检查从通讯对方发出的PRI-Q。
在步1776中能检测出PRI-Q时,执行步S1781。
在步S1781中检查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在步S1782中向通讯对方发出PIP,如果有错误,在步S1789中向通讯对方发出PIN。
在步S1782、S1789中,发出二进制命令后,在步S1783中发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请摘机”),在步S1784中输出呼叫操作员的命令,告知话机呼叫操作员(话机用振铃声等呼叫操作员。而且,操作员摘机时,作为HOOK信息告知主传真通信装置:“HOOK=1”)。
此后,在步S1785中检查HOOK,且检查是否有操作员。
在步S1785中如果HOOK为1,则断定有操作员,在步S1787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出“可以通话”),在步S1788中向话机发出关闭振铃命令,停止铃声,返回主程序。
在步S1785中,如果HOOK为0,则断定没有操作员,在步S1786中检查开始从呼叫操作员的时间。
在步S1786中如果没有超过时间,返回步S1785,检查是否有操作员。
在步S1786中,如果超过了时间,在步S787中输出显示命令(使话机的LCD摘线),在步S1788中输出关闭振铃命令,返回主程序。
在步S1776中,如果没有检查出PRI-Q,在步S1777中监视是否超时,在步S1777中如果没有超过时间,则返回步S1776,如果超过了时间,在步S1778中输出显示命令(使通讯机的LCD摘线)。
图21是表示收信结束步骤的流程图。
该程序是对图7~图12中的步S2、S48、S1812的收信状态进行结束处理。
在步S1790中检查传真机中有无错误。
在步S1790中如果发现错误,在步S109中发出错误蜂呜音,且错误指示灯点亮(根据需要,可输出DCN等)。
在步S1790中如果未发现错误,在步S104中发出结束蜂呜音(根据需要,可输出MCF等)。
在步S104、S109中发出蜂呜音后,在步S1791中发出发送通讯报告的命令,在步S1792中发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因此将通讯数据(接收日期时刻、通信时间、对方的身份、收信结果、错误码、收讯状态、收讯页数、用户、以及供维修人员检查用的通信数据等)发送给话机。
在步S1792中输出数据后,在步S1808中发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正常结束”或“以上结束”等通信结果)。
此后,在步S1793中,判断在通信过程中操作员是否应答了操作员的呼叫(操作员检查是否已摘机)。
在步S1793中当操作员对操作员的呼叫进行应答时,在步S1795中输出FC命令,将通讯机的线路转换到与操作员通话一侧,以便操作员能与对方通话,返回主程序。
在步S1793中如果操作员未应答,或者未曾呼叫操作员时,在步S1794中输出线路断开命令,将线路断开,返回主程序。
其次,根据图24至图32的流程图,说明收到发信命令后的动作。
收到发讯命令后,在步S700中检查CMODE。
在步S700中,当CMODE=0时,断定具用串行接口连接,在步S701中输出CF命令,将线路转换到传真通信一侧。
在步S701中转换线路后,在步S702中发出要求发讯参数命令,在步S703中从话机后备的存储器等中获得发信用的参数(起动日期时刻、线路电话号码、线路或话机的种类或特性或状态、使用的话机的位置(国别)信息、操作员姓名、打电话对方的电话号码、自动/手动的设定寄存的信息、查询ID、接通网络ID、通讯许可ID表格、发信起动速度、输出电平、ECM的通/断、通信管理用的报告格式、维修人员用的开关(SW)、用户开关等。将这些参数传送给TSI、NSS等,并向通信对方输送数据、以及输入到图象信号内,利用这些参数编成通信管理报告,对通讯许可ID进行检查,设定最适合于对方或使用位置(国别)的通信状态、编成使用的位置(国别)的发信格式、供远距离控制通信对方使用),利用这些参数进行传真信息发信。
在步S704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正在发读”)。
收到参数后,在步S501中进行35秒的超时监视,在步S502中接收DIS,接收到DIS后,进行步S705以后的由CCITT(图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T-30规定的正常的FAX发信。
在步S700中,当CMODE=1时,断定不是用串行接口连接,使用主传真机所具有的参数,在步S501中进行35秒的超时监视,在步S502中接收DIS,接收到DIS后,进行步S705以后的由CCITT30规定的正常的FAX发讯。
在步S501中,如果在35秒内对方不能识别FAX时,在步S505中向通信机输出重拨号的命令(CC=010110/REDIAL/CS=XX//),在步S506中接收到ACK后,在步S712中输出将通信报告送出的命令,在S713中输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于是将通信报告数据(发信报告、发信日期、日刻、通信时间等)输送给话机。
此后,在步S714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不是对方”),在步S715中输出断开线路命令,将线路断开。
将线路断开后,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502中接收到DIS后,在步S705中,为了将原先接收到的来自NSS、CSI的通讯对方的信息(电话号码、ID、姓名等)显示在通信机的显示部分,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033000 XXXX”或“铃木一郎”等)。
在步S705中显示出通讯对方的信息后,在步S503中发送DCS,在步S706中,按照CCITT T.30的规定,发送传真通信信息。
在步S706中,信息发送结束后,在步S812中判断CMODE,在步S707中检查是否接收到电话预约命令。
在步S812中,当CMODE=1时,在步S716中输出EOP。
在步S707中如果断定没有收到电话预约命令,则在步S716中输出EOP。
在步S707中,如果断定收到了电话预约命令,则执行步S708以后的步骤,要求通信对方呼叫操作员。
在步S708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中显示出“正在呼叫”),在步S709中向通信对方发出PRI-EOP,要求通信对方呼叫操作员。
在步S710中检查来自通讯对方的PIP、PIN的接收情况。
在步S710中如果未收到PIP、PIN,则在步S711中检查等待通讯对方的回信时间的超时情况。
在步S711中,如果未超时,则返回步S710,检查通信对方的回信。
在步S711中,确认已超时后,执行图25中的步S723以后的结束步骤,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710中,确认通信对方已回信,在图25的步S718中,向通信对方输出PRI-EOP。
此后在步S719中输出呼叫操作员的命令,通过话机向对方装置发出告知呼叫操作员的信号(通讯机4用振铃声等呼叫操作员。而且,操作员摘机后,作为HOOK信息告知主传真机:“HOOK=1”)。
另外,在步S807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出“请摘机”)。
此后,在步S720中检查HOOK,且检查是否有操作员。
在步S720中如果HOOK为1,则断定有操作员,在步S727中向通讯机输出断开电铃的命令,停止振铃,执行步S728以后的结束程序。
在步S728中发出发送通信报告送出的命令,在步S729中输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将通信数据(对方的身份、发信状态、发信报告、错误码、发信日期、时刻、通讯时间、发讯页数、用户、以及供维修人员检查用的通讯数据等)输送给话机,在步S730中发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可以通话”),在步S731中发出FC命令,将线路从传真机转换到操作员一侧,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720中如果HOOK为0,则断定没有操作员,在步721中检查从开始呼叫操作员的时间。
在步S721中如果没有超时,返回步S720,检查是否有操作员。
在步S721中如果已超时,则在步S722中输出断开振铃的使命使命执行步S723以后的结束步骤。
在步S723中发出发送通讯报告的命令,在步S724中输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将通讯数据(发信报告、发讯日期时刻、通信时间、发读页数等)输送给话机,在步S725中输出显示命令,在步S726中输出断开线路的命令,将线路断开,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图24的步716中发送EOP后,在图26的步S732中如果通信对方的回答不是PIP、PIN时,在步S732中发送DCN后,执行步S742以后的结束步骤。
在步S742中发出发送信报告命令,在步S743中输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将通讯数据(发讯结果、发信日期、时刻、通信时间、发讯页数等)输送给话机,在步S744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正常结束”、“以上结束”),在步S745中输出断开线路的命令,将线路断开,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732中,当通讯对方的回读为PIP、PIN时,执行步S809以后的呼叫操作员。
在步S809中检查CMODE,当CMODE=1时,发送DCN后,执行步S736以后的结束程序,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809中,当CMODE=0时,在步S733中发出呼叫操作员的命令,告知话机呼叫操作员。(通讯机利用振铃声等呼叫操作员。而且操作员摘机后,作为HOOK信息,告知主传真机:“HOOK=1”)。
另外,在步S8081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请摘机”)。
此后,在步S734中检查HOOK,检查是否有操作员。
在步S734中如果HOOK为1,则断定有操作员,在步S746中向话机发出断开振铃的命令,停止振铃,在步S747中向通信对方发送PRI-EOP,告知有操作员,执行步S748以后的结束步骤。
在步S748中发出发送通信报告的命令,在步S749中发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将通信数据(发讯报告、发讯日期、时刻、通信时间、发讯面数等)输送给话机,在步S750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可以通话”),在步S751中输出下C命令,将线路从传真机转换到供操作员通话用的话机一侧,返回等机备用状态。
在步S734中如果HOOK为0,则断定没有操作员,在步735中检查从开始呼叫操作员的时间。
在步S735中如果已超时,在步S736中输出断开振铃的命令,在步S737中发送DCN,执行步S738以后的结束程序。
在步S738中发出发送通信报告送出命令,在步S739中发出通信管理报告用的数据,将通信数据(发信报告,发讯日期、时刻、通信时间、发讯页数等)输送给话机,在步S740中输出显示命令,在步S741中输出断开线路的命令,将线路断开,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以下根据图41中的步骤说明图9中的步S1814的OCR输入动作。
在步S620中输出显示命令(在通讯机的LCD上显示出“OCR输入状态”、“请将OCR纸作上符号然后装好”),在步S621中一直等待将OCR纸装好为止。
在步S621中,如果已将OCR表放好,则在步S622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读入OCR纸”),在步S623中读入OCR纸,读入结束后,在步S624中分析数据。
分析结束后,在步S625中判断数据正确与否,如果正确,在步S625中向话机发出发送OCR数据的命令,在步S627中向话机输送OCR数据(主传真机的数据〔TTI、CSI、通讯起动时的调制一解调速度等〕或话机的数据〔拨号按钮、重拨号的等待时间等〕)。
在步S627中,OCR数据输出后,在步S628中,在能确认ACK已返回后,断定发送正常,在步S629中输出显示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正常结束”),在步S630中打寄存数据,操作员进行确认。
打印结束后,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625中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在步S631中发出显示错误的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纸错了”或“符号位置错了”),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628中,确认ACK未返回等错误后,在步S632中发出显示错误的命令(在话机的LCD上显示出“数据传输失败”),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其次,根据图42、43中的步骤图,说明从主传真机向带串行接口的单元话机输送命令、数据的动作。
A:命令输送状态
在步S643中检查CMODE。
在步S643中,当CMODE=1时,因能断定主传真机未与带串行接口的单元话机连接,因此不输出,予以结束。
在步S643中,当CMODE=0时,因能断定主传真机已与带串行接口单元话机无相连接,因此在步S644中检查CBUSY。
在步S644中,当CBUSY=HI时,因相连接的对方不能接收命令,所以返同步S643。
在步S644中,当CBUSY=LOW时,因相连接的对方能接收命令,所以在步S645中输出命令。
命令输出结束后,在步S646中如果不能确认ACK时,返同步S643,再次输出试试看。
最多输出3次,均无效果时,系统有故障。
在步S464中能确认ACK时,断定能正常输送,返回主程序。
B:显示命令输出状态
在步S633中检查CMODE。
在步S633中,当CMODE=1时,因能断定主传真机未与带串行接口的话机单元连接,所以没有输出显示命令,予以结束。
在步S633中,当CMODE=0时,因能断定主传真机已与带串行接口的单元话相连接,所以在步S634中检查CBUSY。
在步S634中,当CBUSY=H1时,因相连接的对方不能接收命令,所以返回步S633。
在步S634中,当CBUSY=LOW时,因相连接的对方能接收命令,所以在步S635中输出显示命令。
在步S635中,显示命令输出结束后,在步S636中如果不能确认ACK时,返回步S635,再次输出试试看。
最多输出3次,如果均无效果时,系统有故障。
在步S636中如果能确认ACK时,在步S637中输出显示数据。
在步637中,显示数据输出结束后,在步S638中如果不能确认ACK时,返回步S637,再次输出试试看。
最多输出3次,如果均无效果,系统有故障。
在步S638中如果能确认ACK,则断定能正常输出,返回主程序。
C:数据输出状态
在步S639中检查CMODE。
在步S639中,当CMODE=1时,因能断定主传真机未与带串行接口的单元话机连接,所以不输出数据,预以结束。
在步S639中,当CMODE=0时,因能断定主传真通讯装置已与带串行接口的单元话机连接,所以在步S640中检查CBUSY。
在步S640中,当CBUSY=H1时,因相连接的对方不能接收命令,所以返回步S639。
在步S640中,当CBUSY=LOW时,因相连接的对方能接收命令,所以在步S641中输出数据。
在步S641中,数据输出结束后,在步S642中如果不能确认ACK时,返回步S639,再次输出试试看。
最多输出3次,如果均无效果,则系统有故障。
在步S642中如果能确认ACK,则断定能正常输出,返回主程序。
其次,根据图27至图37的程序图,详细说明图2所示的单元话机实施例的待机备用时的工作程序。
接通电源后,在步S1501中进行I/O部分2-6、SRAM(半随机存取存储器)2-4、后备存储器2-25等进行初始化。这时,使表示FAX与单元送受话机相连接的标志FAXONF复位。FAX-ONF标志为1时,表示FAX已被连接。各部分经过初始化完毕后,转移到待机备用状态。
图28中的步S1502表示主机连接检查起动程序开始。根据需要可随时执行该程序。
首先,在步S502-1中使计时器复位,在步S502-2中向FAX输出要求命令。该要求命令是用来检查FAX与单元话机连接情况的命令,要求命令输出后,在给定时间内,如果FAX作出应答,则检测出FAX已连接在单元话机上。
在步S502-3中,检测出对要求命令有应答后,在步502-8中判断是否FAXONF=1,如果FAXONF=0,则进入步S502-9,设定FAXONF=1。
在步S502-4中一边监视超时情况,一边在步S502-3中等待应答。
在步S502-4中如果时间已超过,在步S502-4中作为单元送受话机与FAX未连接,进入步S502-6,在步502-6中判断是否FAXONF=1,如果FAXONF=1,在步S502-7中使FAXONF=0,进入步S502-10。在步S502-10中使主机连接检查结束,返回主程序。
在步1503中将操作部分2-8的键按下后,进入步S1504,在步S1504、S1505、S1506、S1507、S1508中,根据所按下的一个键执行与其对应的动作。
在步S1504中,拨号按键被按下后,在图32的步S1559中无线接收线路便能接收到单元话机的线路。此后,在步S1560中如果FAXONF为1,执行步S1570以后的动作,当FAXONF=1时,在步S15601中如果FBUSY=0,在步S1561中,通过串行接口,从接点部分2-22的SRX向主机输出9600BPS数据,即有无原稿命令(CC=011001/RDS/CS=XX//)。
在步S1562中接收来自FAX的应答信号,若是ACK信号,便进入步S1563,如果不是,再返回步S1561,发出检查无原稿命令。另外,该命令输出3次为止。
在步S1563中,接收来自FAX主机的数据,在与S1564中如果所收到的数据是RDS=1//,便是有原稿,进入步S1565,若RDS=0//,则表示FAX主机中无原稿,移到步S1570。
在步S1565中从选择信号输出部分从后备存储器2-25中按拨号按键的顺序调出存入的FAX用的传真号。此后,在步S1566中,直到FBUSY信号变成L为止,在步S1566中等待(WAIT)当FB-SY变成L后,在步S1567中向FAX主机输出FAX发信命令(CC=011001/AU-TOTX/CS=XX//),在步S1568、S1569中,在接收到ACK信号之前,FAX发讯命令最多重发3次,在收到ACK信号之后,进入后面所述的图29中的步S1515。
在步S1570中,与S1565一样,从选择信号输出部分2-15从后备存储器2-25中按先后顺序调出/入存储的TEL用的拨号键码。然后,利用扬声器部分2-16对线路2-12的声音进行监听,同时在步S1571中按下控制台2-8上的挂机键后,在步S1572中断开无线电话线路,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其次,说明图27中的步S1505的由摘机进行的呼叫。
在图27中的步S1505中按下摘机键后,在步S1573中捕捉无线电线路。然后在步S1574、S1581、S1582中检测与拨号键有关的键的按下情况,在步S1581中按下拨号键后,执行图32中的步S1560以后的动作。在步S1582中按下10(TEN)键后,在步S1583中从无线电线路选择信号输出部分输出与该键对应的DTMF信号。在步S1574中按下FAX键后,停止呼叫,进入步S1575。步S1575、S1576、S1577、S1578、S1579及S1580的动作与上述图32中的S1560、S15601、S1561、S1562、S1563及S1564的动作相同,在S1580中如果FAX主机中有原稿,执行图32中的步S1566的动作,如果没有原稿,则执行图32中的步S1571以后的动作。
在图33中的步S1584中,如果按下了挂机键,则进入图32中的S1572。
然后,在图27的步S1506中,如果按下了控制台的按键,便进入步S1509的操作状态,后面将说明该操作状态的动作情况。
其次在图27中的步S1507中,如果按下了状态键,在步S1510中每当按下收信状态键后,便进行手动,TEL/FAX的转换、转换自动收讯的各种状态,返回待机备用状态。这时,在显示部分显示出收信状态。
其次,在步S1508中,按下FAX键后,捕捉无线电线路,在图29中的步S1512中向FAX发出FAX起动命令(CC=01101/START/CS=XX//),在步S1513中,在收到ACK之前,最多输出3次FAX起动命令。在步1513中收到ACK后,在步S1514中清除TELRQF(FAX结束后的电话预约用的标志)。在步1515中收到来自FAX的命令后,进行与步S1516、S15161、S1518、S1520、图30中的S1527、S1537、图31中的S1542、S1547的命令种类相对应的处理。在图29中的步S1516中收到线路断开命令后,在图32中的步S1572中,将无线电线路断开,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图29中的步15161中收到CF命令后,在步S1517中,通过2-21的转换部分,将无线电线路传声器、扬声器转换到单元接点部分的TX、RX,返回步S1515。
在步S1518中,收到FC命令后,在步S1519中通过2-21的转换部分,将无线电线路从单元接点部分的TX、RX转换到传声器、扬声器,进行图32中的步S1572以后的处理。
在图29中的步S1520中收到显示命令(CC=010110/DISP/CS=XX//)后,此后的动作除S1522、S1525外,与后面所述的通信结果接收命令相同。因此说明步S1522、S1525的动作。
在步S1522中接收显示数据(例如DT=END/CS=XX//)。
在步S1525中收到上述数据后,在LCD上显示出“结束”。
其次,在图30中的步S1527中收到呼叫操作员的命令后,在步S1528中输出ACK信号,在步S1529中,与I/O部分2-6的振铃的同时,在LCD上显示出“请摘机”。在步S1530中如果未按下摘机键。则进入步S1531,在步S1531中收到来自FAX的断开振铃的命令后,在步S1532中输出A CK信号,停止振铃声,清除显示内容,并转移到图29中的步S1515,进行接收其它命令的处理。
在图30的步S1530中,按下摘机键后,在步S1533、S1534中发出ACK信号,使铃声停止,在步S1535中,控制转换部分2-21,将无线电线路从TX、RX转换到传声器、扬声器,进入通话状态。
在图30中的步S1537中,由到电话预约确认命令后,在步S1539中如果TELRQF=1,在步S1541中将S1539中如果TELRQF=1,在步S1541中将ACK返回FAX,如果TELRQF=0,在步S1540中将NAN返回FAX,返回等待命令状态。
在图31中的步S1542中,收到要求发信参数的命令后,在步S1543中将ACK返回,在步S1544中将后备存储器2-25中存储的电话号码、用户缩略简称等的数据,作为发信参数发送给FAX,在步S1545中等待应答,在收到ACK之前最多发送3次发信参数。在步1545中,如果未收到ACK,则进入图29中的步S1515。
在图31的步S1547中,收到要求收信参数命令后,在步S1548-S1551中,发出收信参数代替S1544中的发信参数,返回等待命令的程序。
在图48的步S901中接收到通讯报告接收命令后,在步S902中作出ACK应答,在步S903中,接收通讯地报告数据(例如DT=OK/PG=03/TM=TX/CN=CANON/TN=033758 2111/CS=XX//),在步S904中收信数据经过检查结果全部正确之后方可以接收数据,在步S905中发出ACK,在步S907中将收信数据按给定的格式存贮在后备存储器2-25中,然后返回等待命令的程序。在步S904中,如果不能正确接收数据时,在步S905中发出NAK,返回S903。NAK发出3次为止。
在图31的步S1552、S1553中,在捕捉线路时按下摘机键后,在步S1554中如果TELRQF=0,在步S1555中在显示部分上显示电话预约,在步S1556中使TELRQF=1。在步S1554中如果TELRQF=1,在步S1557中清除电话预约的显示,使TELRQF=0,返回等待命令的程序。
以上是图27是的步S1508在按下FAX键时的单元动作。
以下,说明在图27中除去键按下时的动作以外单元话机待机备用时的动作。
在图27的步S1503中,如果任何一个键都未按下时,进入步S1511。
在步S1511中,如果单元话机收信时,则转向图34中的步S1585,如果未收到信时,则转向图36中的步S1608的接收命令状态。
在图34中的步S1585中,在收信状态为手动收信状态时,在步S1586中振铃,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1585中如果不是处于手动收信状态,在步S1587中如果FBUSY=1,表示FAX不能接收命令,执行步S1586的动作。
如果FBUSY=0,在步S1588中向FAX输出用来确认FAX能否收信的命令的可收信命令(CC=011001/RXOK/CS=XX//),在步S1589、S1590、S1591中,如果检测出的应答是NAK,则不能收信,转入图36中的步S1608的等待命令状态。如果还是NAK,则进入图35中的步S1596。
在图34中的步S1590中,如果应拾为ACK,则进入图35中的步S1596的F/T转换状态,在步S1596中如果收信状态是F/T转换状态,在步S1597中捕捉无线电线路,并从声信息输出部分2-6将声信息1(马上呼叫,请稍等)输送给无线电线路2-12,输送后,在步S1599中,当检测出CNG信号后,在图34中的步S1592中如果FBUSY=0,在步S1593中向FAX输送收读起动命令(CC=011001/RXS-TART/CS=XX//),在步S1594、S1595中收到ACK信号后,进行上述图29中的步S1515以后的处理。
在图35中的步S1599中未检测出CNG时,在步S1600中振铃“表示”请摘机”,在步S1599、S1601、S1602中,分别经过各CNG信号及用户可能设定的模拟CI的发送时间,检测OFF-HOOK键的按下情况。通过各部分的检测,分别进行图34中的步S1592,图35中的步S1605、S1603的处理。
在步S1603中将振铃停止,在步S1604中进入通话状态。
在步S1605中将振铃停止,在步S1606中向无线电线路2-12输出应答信号2(呼叫过 无错 传真通讯人 请发信),进行S1592以后的处理。
在图35中的步S1607中如果收信状态是自动收讯状态时,在步S1607中捕捉无线电线路,执行图34中的步S1592以后的动作。
其次说明在步S1608中接通接点部分2-22,作为串行数据,接收来自FAX主机的命令的情况。在步S1608中接收命令,在S1609中如果检出所接收到的命令是要求初始数据的命令(CC=010110/FDRQT/CS=XX//)时,在步S1610中将ACK信号返回FAX主机,在步S1611中继续发送初始数据(DT=VN=XX/PI=XXXXXXXX/NI=XXXXXXXX/YN=X…X/TN=X…X/CS=XX//)。这里的VN是单元话机的型号,PI是后备存储器2-25中存储的查询ID,NI是后备存储器2-25中存储的接通网络ID,YN是用户名称,TN是单元话机的无线电线路的电话号码。
在步S1612、S1613中,接收FAX对初始数据的应答,在一定时间内如无应答或收到ACK以外的信号时,发送3次初始数据为止,如果收到ACK时,在步S1614中表示与AFX已连接的FAXONF为1,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1615中如果检测出已收到接收通讯报告的命令(CC=010110/TXRXRESOLT/CS=XX//)时,在步S1616中作出ACK应答,在步S1617中接收通讯报告数据(例如DT=OK/PG=03/TM=TX/CN=CA-NON/TN=03 3758 2111/CS=XX//),在步S1618中,如果收到的数据经过检查结果全部正确,在步S1620中输出ACK,在步S1621中,将收到的数据按给定的格式存入后备存储器2-25中,返回待机备用状态。
在步S1618中如果收到的数据是NG时,在步S1619中将NAK返回FAX主机,再次进行步S1617的通讯报告数据的接收动作。另外,NAK输送3次为止。
在图37中的步S1622中收到显示命令(CC=010110/DISP/CS=XX//)时,以后的动作除S1624、S1628外,与上述的通讯报告接收命令相同。因此只说明S1624、S1628的动作。
在步S1624中接收显示数据(例如DT=COPY/CS=XX//)。
在步S1628中如果收到上例中的数据时,在LCD上显示“复制”。
在步S1629中如果收到重拨号命令(CC=010110/REDIAL/CS=XX//)时,在步S1631中输出ACK,2分钟后执行后执行图32中的步S1565以后的动作。
另外,在步S1629中如果收到的命令是单元话机识别命令或不能工作的命令时,在步S1630中向FAX作出NAK应答。
以上是关于本实施例中的单元话机待机备用的详细动作的说明。
以下详细说明单元话机的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动作。
操作状态分为寄存状态、打印状态和OCR状态三种,通过键入进行选择。在步S1701中是寄存状态时,在步S1702中用键依次输入现在的时刻、用户名称、连接的线路电话号码、查询ID、接通的网络ID、对方按键拨号电话号码及对方的缩略简称、电子电话簿的对方电话号码及对方缩略简称等各种数据,并将各种数据寄存在后备存储器2-25中,返回操作状态的待机备用状态。
选择打印状态时,由步S1703进入S1704,执行S1704以后的动作。在步S1704中,如果选择通讯报告的打印状态时,在步S1705中,FBUSY变为L后,在步S1706中向FAX主机发送通讯信号报告打印命令(CC=011001/TRNSMITPRINT/CS=XX//),在步S1707中收到ACK后,在步S1708中将后备存储器2-25中存储的通讯报告作为串行数据输送给FAX。
在步S1707中如果未收到ACK,返回S1706,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时,通讯报告的打印命令重复发送3次为止。
在步S1709中,来自FAX主机的应答约3秒,如果无应答,则以失败结束。如果有应答进入步S1710。在S1710中如果是ACK,返回S1708,反复进行动作。这时,输出3次数据为止。
在步S1704中如果通讯结果未打印,进入图39的步S1718。
在步S1718中如果选择了寄存数据的打印状态时,进入步S1719。该寄存数据打印动作与上述的通讯报告打印动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S1722中代替与S1708中的通讯报告的是将在寄存状态中登记的各种数据作为串行数据输出。除此以外,与上述的S1705-1710的动作相同。
在图38中的步S1711中,如果选择了OCR状态时,在步1712中向FAX发送OCR输入命令(CC=011001/OCRIN/CS=XX//),有来自FAX的应答,在步S1713中如果是ACK,则执行S1714以后的动作,如果不是ACK,返回S1712,重复动作。这时,OCR输入命令数据输出3次为止。
在步S1714中等待接收来自FAX的命令,收到命令后,在步S1715、S1717中检查命令,如果是显示命令,在步S1716中进行与图29中的步S1520相同的动作,再次返回S1714中的接收命令的状态。在步S1717中如果检测出的命令是OCR数据输出命令,在图40中的步S17161中对FAX作出ACK应答,在步S17171中接收OCR数据,在步S1718中如果检测到能正确地接收讯数据时,在步S1720中作出ACK应答,在步S1721中将收到的数据以给定的格式存储在后备存储器2-25中,返回待机备用状态。在步S1718中如果不能正确地接收数据,在步S1719中向FAX作出NAK应答,在步S17171中再次接收数据。
以上详细说明了单元话机的操作状态的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便携式传真机与无线电话机是各自独立的单独结构,彼此可以分体,但也可制成整体型的。下面作为第二个实施例,说明整体型的装置。
图4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这是在便携式传真通讯机上装设无线电通信、通话系统的一个实例,其外观如图45、图46所示。图47表示电源。
图44表示本实施例的主机部分的结构方框图,控制部分1-1中的CPU1-2根据ROM1-3中存储的程序,对传真通讯机整体进行控制,即对RAM1-4、后备存储器1-5、I/O部分1-6、计时器部分1-7、显示部分1-8、控制台部分1-9、传感器部分1-10、读取部分1-11、记录部分1-12、驱动部分1-13、电源控制部分1-14、NCU部分1-15、调制一解调器1-16、蜂鸣器部分1-18、放大器部分1-19、语音装置转换部分1-23、RF部分1-27等进行控制。
下面说明这些部分。
控制部分1-1由CPU部分1-2、ROM1-3、RAM1-4、后备存储器1-5、I/O部分1-6、计时器部分1-7构成。
RAM1-4将由读取部分1-11读取的二进制图像数据或由记录部分1-12记录的二进制数据存储起来,并且将由调制一解调器1-16调制的信号通过NCU1-5,被从线路插孔1-17插入的线路输出的二进制数据存储起来。
另外,在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在放大器部分1-19内的通道编码器中,对由读取部分1-11读取的二进制图像数据或由记录部分1-12记录的二进制数据进行错误修正控制及帧的组合、分解,然后在调制和解调部分进行调制后,送到RF部分1-27中。而滤波器由数据用的LPF和其他滤波器构成,数据通过这些部件,送到PLL及低噪声放大部分。低噪声放大部分由混频放大器构成。然后进行功率放大。另外,合成器由电压控制频发讯器、位相检波器、分频器、以及耐热式晶体信器等构成,通过发送与接收电波的分离,由天线部分1-34被发送出去。发送与接收电波分离部分由发信滤波器和收信滤波器构成,使发送的电波与接收的电波分离。
RAM1-4用来通过NCU部分1-15及调制-解调器1-16将从用户线路输入的模拟波形解调后,将二进制数据存储起来。
另外,在无线电通讯垢情况下,RAM1-4还用来将由天线部分1-34输入的数据通过发送与接收电流的分离转换,从混频器、滤波器到达放大器部分1-19中的调制和解调部分后进行解调,在通道编码器中进行错误修正控制及帧的组合、分解,再将该二进制数据存储起来。
后备存储器1-5用来存储自身电话号码、拨号按键电话数据、用户缩略简称等各种数据。
I/O部分1-6是捕捉电话线路及无线电线路,以及对各部分进行控制用的接口。
计时部分1-7由实时时钟等构成。
显示部分1-8由LCD及LCD激励器等构成,用来显示电话号码、拨号键、缩短数据、以及通信、通话状态。
操作部分1-9由发讯、收讯等的起动键、给定发送图像时的高精晰度或标准的等操作状态的状态键、复制时的复制键、使用蓄电池时给定记录打印时的节能状态的节能键、使动作停止的停止键、发送电话号码的10个键、以及寄存对方电话号码的拨号键等构成。
另外,CPU1-2对这些键的按下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其状态控制各个部分。
传感器部分1-10由记录纸宽度传感器、记录纸有无传感器、原稿宽度传感器及原稿有无传感器构成,通过CPU1-2的控制,检测原稿及记录纸的状态。
读取部分1-11由DMA控制器、CCD或紧凑型图象传感器(CS)、TTLIC及二进制化电路等构成,根据CPU1-2的控制,使利用CCD或CS读取的数据二进制化,并将二进制数据依次输送到RAM1-4中。
记录部分1-12由DMA控制器、B4/A4大小的感热头及TTLIC等构成,通过CPU1-1的控制,读取RAM1-4中存储的记录数据,作为硬拷贝打印出来。
驱动部分1-13由驱动读取部分1-11及记录部分1126的给送排纸滚筒的用的步进电动机、传递电动机的驱动力用的齿轮、以及控制电动机用的激励电路等构成。
电源控制部分1-14通过CPU1-2的信号,对向电压变换部分1-30中的各部分供电的电源进行控制。
NCU1-15由直流捕捉电路及2线4线转换电路构成,用来将用户的电路连接到调制一解调器1-16上。
调制-解调器1-16由G3、G2、G1常规FM调制-解调器、以及与这些调制一解调器连接的同步脉冲发生电路等构成,根据NCU1-2的控制,调制R AM1-4中存储的发信数据,通过NCU1-15输出给插入的线路。
另外,调制-解调器1-16通过NCU1-15导入来自用户线路的模拟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将二进制数据存储在RAM1-4中。
线路塞孔1-17用来将用户的线路连接到NCU1-15上。
蜂鸣器部分1-18由蜂鸣器和蜂鸣器驱动部分构成,通过来自CPU的控制,发出通报音或键触音。
放大器部分1-19由编码器、通道编码器及调制和解调部分构成,通过CPU1-2的控制,与I/O部分1-6相通。
编码译码器对A-D/D-A变换及声音的压缩、延长等进行控制。
通道编码器进行错误修正、以及帧的组合与分解。
调制和解调部分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以及使波形均衡化等。
语音装置转换部分1-23利用来自CPU1-2的信号进行通话方式的转换,即或者作为半独立通话,使来自电话线路或无线电线路的声信号与扬声器1-25、传声器1-26联系,或者将耳机连接在耳机塞孔1-24上进行通话。另外,即使耳机损坏,扬声器也能发出声音。
耳机传声器塞孔1-24用来连接耳机传声装置、或者用作在其它危机情况下连接经过这里的模拟信号的端子以及在其他紧急情况下连接用的端子。扬声器1-25用来发声或通讯时用作监听器等。
传声器1-26由输入声音用的微型送受话器构成,RF部分1-27由滤波、PLL、功率放大、低噪声放大、合成、混频、发送和接收电波分离等高频电路构成,用来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
天线部分1-34装有发信用的天线和收信用的天线。
电源部分1-35是向各部分供电用的,如图47所示,使用3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输出+12V的直流电。
图47中的电源部分1、3-1由直流+12V的蓄电池3-2构成,向主机各部分提供直流+12V的电源。
图47中的电源部分2、3-3由用来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12V的交流转接器3-4构成,向主机各部分提供直流+12V的电源。
图47中的电源部分3、3-5由用来将车载的车用蓄电池输入的直流电转换成稳定的直流+12V的车式蓄电池转接器3-6构成,向主机各部分提供直流+12V的电源。
电压变换部分1-36由串联稳压器,开关式稳压器、DC/DC变换器等构成,将由电源部分1-35输入的电压变换成各部分预定的电压加以提供。
图45、图46表示本实施例的外观图,根据这些图说明动作情况。
图45是无线电传真机的主机,由图44的方框图所示的结构构成。
图46表示无线电传真机主机上的原稿和记录纸的运行情况,但不受此限。
如上所述,本装置的结构能在FAX终端和无线电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并能从无线电终端起动FAX,所以提高了可操作性,同时由于能从FAX向无线电终端发出FAX通讯结束后断开线路的指示,因此,无线电终端机能自动地断开无线电线路,捕捉闲置的线路,同时操作员不需要操作无线电终端。
另外,由于无线电处理系统设置在传真机的主机内,不需要使用电缆就很好地与便携式电话机等连接,携带性好,使用方法也容易,可以只用无线电传真机通信或通话。
另外,由于本装置的结构能在FAX终端与无线电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而且能由FAX控制便携式电话机的动作,因此当需要重拨号后,操作员不需再从头开始操作,而能自动地再行发信,提高了可操作性,由于能由FAX控制便携式电话机振铃,操作员不用操作FAX,而只操作便携式电话机,就能进行FAX的电话预约,以及对呼叫作出应答。
另外,由于本装置的结构能在FAX终端与无线电路端之间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可以在无线电终端接收电话预约,因此在进行传真电话预约时,不需要在一个有传真通讯装置的地方进行,可由操作员以便携式电话机进行电话预约,提高了可操作性,同时传真机上不需要电话预约用的键,并能从无线电终端对FAX主机确认有无发讯原稿,因此能对应于无线电终端的一个对方名称/单触键拨号,寄存FAX用的和电话用的两个电话号码,并可进行呼叫。
另外,能将无线电终端的存储部分中存储的各种数据发送到FAX终端,利用这一功能,可将便携式电话有自身的电话号码、用户缩略简称作为TSI、CSI、NSS、NSF的数据利用,并可将便携式电话机自身的电话号码、用户缩略简称,呼叫方电话号码等作为发送图像的一部分使用,由于将通信报告存储在便携式电话机的存储部分,因此能输出便携式单元电话机通讯报告,即使传真通讯机上不设存储装置也可以使用,所以可以降低成本,还可将便携式电话机中存储的各种数据用传真机打印出来等。
另外,由于本装置的结构能在FAX终端和无线电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并且设有检测信息接收状态转换开关和信息接收时对方是否是传真机,因此能进行F/T转换,在由传真通讯装置接收信息时,操作员不用操作FAX,很方便。
而且,当对方判明是传真通讯装置时,由于可设定自动收信状态,因此收讯时可以无响动,且操作员的手不必劳累就很方便地收信。
而且,由于发送发信息,因此对方能感知这些状态,可避免使对方混淆不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无线电终端(4-3)和一个数据通信终端(4-1),
其中所述无线电终端(4-3)包括:内部通信装置(4-3-1),用于与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进行一个信号的通信;无线电通信装置(2-13),用于进行无线电通信;辅助装置(2-9),用于执行由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2-13)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的一种辅助功能;以及,无线电终端控制装置(2-2),用于对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2-13)和所述辅助装置(2-9)进行控制,且
其中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包括:内部通信装置(4-1-2),用于与所述无线电终端(4-3)进行一个信号的通信;识别装置(1-9),用于识别经过所述内部通信装置(4-1-2)而从所述无线电终端(4-3)接收的所述信号;以及,数据通信终端控制装置(1-1),用于控制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和所述无线电终端(4-3)借助连接器而彼此物理地可分离,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能够独立于所述无线电终端(4-3)地执行数据通信,且所述数据通信终端控制装置(1-1)判定所述无线电终端(4-3)是否被连接,且当所述无线电终端(4-3)的连接根据一个判定结果而得到确定时,所述数据通信终端控制装置(1-1)根据经过所述内部通信装置(4-1-2)而从所述无线电终端(4-3)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一个识别结果而启动通信,或者,所述无线电终端控制装置(2-2)判定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是否得到连接,且当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的连接得到确定时,所述无线电终端控制装置(2-2)响应于经过所述内部通信装置(4-3-1)而从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接收的所述信号而对所述辅助装置(2-9)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4-3)是一个无线电话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是一个传真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1-9)对由所述无线电终端(4-3)产生的一个命令信号的类型进行识别,且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响应于指令数据通信的启动的命令信号而启动数据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4-3)具有一个显示功能,其中显示数据从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被传送到具有该显示功能的所述无线电终端(4-3)并被显示在所述无线电终端(4-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4-3)具有一种显示功能,其中一个命令从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被传送到具有该显示功能的所述无线电终端(4-3)并被显示在所述无线电终端(4-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口接点(1-13,2-22),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与所述无线电终端(4-3)之间交换各种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控制所述无线电终端(4-3)。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口接点(1-13,2-22),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与所述无线电终端(4-3)之间交换各种数据,
其中一个CCITT T.30过程信号根据来自所述无线电终端(4-3)的一个键输入而在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中被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存储装置(2-25),它具有一种呼叫功能,用于存储一个呼叫对方,其中当在所述存储装置(2-25)中存储了一个对方的FAX和TEL电话号码时,一个文件页检测信号被从所述无线电终端(4-3)送到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且该FAX电话号码根据该文件页检测信号而与该TEL电话号码相区别,从而发出一个呼叫。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4-3)具有一个数据存储装置(2-25),其中数据从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被传送到具有所述数据存储装置(2-25)的所述无线电终端(4-3)并被存储在所述无线电终端(4-3)中的所述存储装置(2-25)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电终端(4-3)受到控制而向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发送一个促使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的发送或接收的启动的信号,从而使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无线电终端(4-3)包括用于设定所述数据通信终端(4-1)的一个接收模式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7026/1992 | 1992-07-14 | ||
JP187026/92 | 1992-07-14 | ||
JP18702692 | 1992-07-14 | ||
JP299989/92 | 1992-11-10 | ||
JP4299989A JPH0685961A (ja) | 1992-07-14 | 1992-11-10 | 通信装置 |
JP299989/1992 | 1992-11-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642A CN1083642A (zh) | 1994-03-09 |
CN1119013C true CN1119013C (zh) | 2003-08-20 |
Family
ID=2650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31084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9013C (zh) | 1992-07-14 | 1993-07-14 | 通讯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66669A (zh) |
EP (1) | EP0579164B1 (zh) |
JP (1) | JPH0685961A (zh) |
KR (1) | KR0161037B1 (zh) |
CN (1) | CN1119013C (zh) |
DE (1) | DE69329588T2 (zh) |
ES (1) | ES2151892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17870T2 (de) | 1994-04-20 | 2000-12-07 | Canon K.K., Tokio/Tokyo | Daten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
US5870679A (en) * | 1994-08-03 | 1999-02-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speech communication of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data communication of a data terminal connected thereto |
FR2744315B1 (fr) * | 1996-01-26 | 2000-08-04 | Sagem | Terminal voix-donnees pour reseau telephonique radio |
FR2748175B1 (fr) * | 1996-04-25 | 1998-06-05 | Sagem | Telephone radio portatif |
JPH10126512A (ja) | 1996-10-16 | 1998-05-15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 |
KR19990025073A (ko) * | 1997-09-10 | 1999-04-06 | 구자홍 | 쇼트 메시지(Short Message]의 팩스전송 방법 |
US5995947A (en) * | 1997-09-12 | 1999-11-30 | Imx Mortgage Exchange | Interactive mortgage and loan information and real-time trading system |
FR2769783B1 (fr) * | 1997-10-14 | 2000-01-07 | Sagem | Telecopieur portable |
KR100304936B1 (ko) * | 1999-04-20 | 2001-10-29 | 서평원 | 무선 가입자망 시스템에서의 팩스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6594503B1 (en) | 2000-02-02 | 2003-07-15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dial function using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method |
JP2001251400A (ja) * | 2000-03-03 | 2001-09-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電話機 |
JP3694014B2 (ja) * | 2003-04-17 | 2005-09-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US7151949B2 (en) * | 2003-07-09 | 2006-12-1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Wireless facsimile adapter and system for printer and all-in-one devices and methods using the same |
WO2005086365A1 (en) * | 2004-03-02 | 2005-09-15 | Spartak Buniatyan | Portable universal data storage device |
CN100448684C (zh) * | 2004-07-29 | 2009-01-07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功能事务机组合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JP4207928B2 (ja) * | 2005-06-27 | 2009-01-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ードレス子機付き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CN103172220B (zh) | 2013-03-18 | 2014-04-02 | 密西西比国际水务(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污水深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54565A (ja) * | 1988-12-06 | 1990-06-13 | Nec Corp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状態表示方式 |
US5200991A (en) * | 1989-06-23 | 1993-04-0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mobile telephone set and a facsimile device |
US5127047A (en) * | 1990-02-20 | 1992-06-30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Facsimile machine having user notification capability |
CA2039220C (en) * | 1990-04-04 | 1995-01-10 | Matahira Kotani | Facsimile apparatus |
JP2610691B2 (ja) * | 1990-04-06 | 1997-05-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JPH04958A (ja) * | 1990-04-18 | 1992-01-06 | Sharp Corp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3121002B2 (ja) * | 1990-07-06 | 2000-12-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および外部装置 |
IL97671A (en) * | 1991-03-25 | 1994-11-11 | Constanza 330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US5282238A (en) * | 1991-04-16 | 1994-01-25 | Silicon Engines, Ltd. | Facsim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FI91203C (fi) * | 1991-06-17 | 1994-05-25 | Telenokia Oy | Menetelmä digitaalisen siirtojärjestelmän päätelaitteistolle tulevan puhelun käsittelemiseksi sekä radiopuhelin |
-
1992
- 1992-11-10 JP JP4299989A patent/JPH0685961A/ja active Pending
-
1993
- 1993-07-13 DE DE69329588T patent/DE6932958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3-07-13 EP EP93111188A patent/EP057916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3-07-13 ES ES93111188T patent/ES2151892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3-07-14 KR KR1019930013221A patent/KR016103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3-07-14 CN CN93108459A patent/CN111901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2-12 US US08/599,669 patent/US596666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579164B1 (en) | 2000-10-25 |
EP0579164A1 (en) | 1994-01-19 |
US5966669A (en) | 1999-10-12 |
KR0161037B1 (ko) | 1999-01-15 |
JPH0685961A (ja) | 1994-03-25 |
DE69329588D1 (de) | 2000-11-30 |
CN1083642A (zh) | 1994-03-09 |
KR940006377A (ko) | 1994-03-23 |
DE69329588T2 (de) | 2001-05-31 |
ES2151892T3 (es) | 2001-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013C (zh) | 通讯装置 | |
CN2697728Y (zh) |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 |
CN1291616C (zh) | 在网络上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 |
CN1221122C (zh) | 因特网传真机和控制用该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方法 | |
CN1306780C (zh) | 网络电话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8127C (zh) | 电视电话设备 | |
CN1324875C (zh) | 可否复制判定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93743C (zh) | 图象通信设备和方法 | |
CN1282096C (zh) | 网络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接收处理方法 | |
CN1139235C (zh) | 智能网络电话 | |
CN86101893A (zh) | 数据通信设备 | |
CN1607847A (zh) | 多模式个人无线通信系统 | |
CN1417676A (zh) | 打印系统 | |
CN1674620A (zh) | 网络传真系统 | |
CN101052083A (zh) | 图像处理器 | |
US7640442B2 (en) |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770142A (zh) | 服务登记系统 | |
CN1674621A (zh) | 网络传真系统 | |
CN1447936A (zh) | 移动型记录媒体及其记录装置 | |
CN1115537A (zh) | 图像记录设备及其方法 | |
CN1770773A (zh) | 网络系统、目录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 |
JP2007006329A (ja) | コードレス子機付き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CN1783930A (zh) | 用于服务提供的系统、装置、服务器和程序 | |
CN1252670A (zh) | 图像通信设备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
CN1123200C (zh) | 传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