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446758A - 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6758A
CN1446758A CN02124314A CN02124314A CN1446758A CN 1446758 A CN1446758 A CN 1446758A CN 02124314 A CN02124314 A CN 02124314A CN 02124314 A CN02124314 A CN 02124314A CN 1446758 A CN1446758 A CN 1446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mentioned
settling tank
aeration
catalytic oxi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2031C (zh
Inventor
韩相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Technology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446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6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20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20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02F3/305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denit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4Granula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4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surface a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按吸附槽、第1沉淀池、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再曝气槽和第2沉淀池的顺序构成的,将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脱氮槽,将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吸附槽,通过使上述吸附槽和上述接触氧化槽及上述脱氮槽为设置有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即使在C/N比低的废水中,具有优异的氮和磷的除去效率,稳定并且对于流入条件的变化具有优异的应对能力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简便而经济地将以往的标准活性的泥浆过程改造为本发明的高级处理过程的装置。

Description

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能够更有效地同时除去废水中的氮和磷的间歇曝气和接触氧化、使用流入有机物的后脱氮过程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可以被分为用生化需氧量(BOD)表示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营养盐类。目前为止,在废水处理场时,主要是以有机物作为处理对象,相当部分的氮和磷没有被除去而排放到河川和湖泊中,从而成为富营养化和赤潮产生的原因,因此废水高级处理一直成为人们切实的期望。
在废水处理时能够使用的以往的氮、磷的除去过程大致分为后脱氮过程和前脱氮过程。用甲醇、乙酸,在前阶段的氮氧化槽中生成的氮氧化物用后续的脱氮反应槽还原的后脱氮过程具有运转管理容易、处理效率优异的优点,但由于要筹备甲醇,其问题是所需处理费用过多。
为了减轻将甲醇供给电子给予体,处理费用的提高,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用于脱氮的前脱氮过程,其构造具有如下问题:需要将氮氧化槽的反应液内部循环到前阶段的脱氮反应槽,内部循环流量是流入废水量的2~4倍,因此泵设施费和动力费及设施管理费过多,从氮氧化槽游离的氧也通过内部循环水逆流流入脱氮反应槽,因此造成有机物被浪费,且脱氮效率低,难以在最佳条件下运转。
为了消除由于该内部循环和筹备甲醇所带来的问题,出现了研究开发将废水中的流入有机物进行回收,代替甲醇用作脱氮源的后脱氮过程的倾向。其中一例为将流入废水中的固体有机物沉淀的生泥浆发酵而生成有机酸用于脱氮反应。
但是,该方法具有限制性,适用于具有沉淀可能的固体有机物大量含在废水中的情况。
作为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回收,用于后脱氮反应的其它方法,该方法为使流入有机物吸附于活性泥浆,使其沉淀而用于后脱氮反应。
该方法由于具有非沉淀性的胶体粒子尺寸的有机物也被活性泥浆吸附、回收,因此对于有机物不足、C/N比低的废水的高级处理具有研究价值,以下通过该方法对以往技术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1表示用于将流入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用活性泥浆吸附的后脱氮反应的以往方法的实例,其过程的说明如下所述。
其由流入废水中的有机物被输送,用活性泥浆进行吸附,磷被放出的厌氧性吸附槽、将吸附后的泥浆分离,将上澄水流入氮氧化槽第1沉淀池、吸附有机物被分离的上澄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氮氧化物被氧化的氮氧化槽、氮氧化槽流出水被进行固液分离的第2沉淀池、第2沉淀池的上澄水中含有的氮氧化物被从第1沉淀池移送的活性泥浆吸附的有机物还原的脱氮槽、残余有机物被分解,完成磷的过剩摄取反应的再曝气槽、对再曝气槽流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将沉淀泥浆移送到吸附槽,上澄水作为处理水流出的第3沉淀池构成。
根据图1的方法,3个沉淀池中,每个沉淀池都需要泥浆移送配管、泥浆移送泵设施,因此需要过多的设置费和维持管理费、占地面积。特别地,由于单位过程数多而复杂,因此具有运转管理难的问题,因此不是希望使用的方法。
图2为一个对图1的方法进行改善后的以往的方法,其构成为在氮氧化槽填充生物膜载体,微生物附着于载体而增殖,省略了1个后续的沉淀池,吸附槽由需氧性槽构成。由于吸附槽为需氧性反应槽,因此第1沉淀池中的沉淀效率得以改善,在第1沉淀池被回收的泥浆被移送到脱氮槽之前,其构成必须包含经过脱磷槽。由于追加了脱磷槽,需要设置费和维持管理费、广阔的空间,单位过程数多而复杂依然没有消除。此外,吸附槽为需氧性单一条件,在需氧性条件下,有机物氧化量增多,其构成使本应最大限度用于脱氮反应的流入有机物被浪费。
将被活性泥浆吸附的流入有机物用于脱氮反应的以往的技术所涉及的图3所示的方法,由于在氮氧化槽填充有生物膜载体,因此中间阶段的1个沉淀池被省略,由于在厌氧性下运转吸附槽,第1沉淀池中回收的泥浆在流入脱氮槽之前所经过的脱磷槽也可以被省略。因此,图3所示的方法是以往技术中过程最简单的,在韩国,人们发现尽管为比最近研究的图1和图2所示的方法更早开发的方法,工艺构成的单纯性和经济性方面反而进一步提高(Water Science Technology.Vol.34,No.1-2,pp.119-128,1996)。
但是,图3所示的方法为了应用于具有实际规模的处理场合,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课题,以下按单位过程的顺序对该问题进行说明。
首先,该问题与第一过程中的上述吸附槽有关,由于上述吸附槽在厌氧性的单一条件下进行运转,具有可以省去其它脱磷反应槽的优点,但是,在第2沉淀池中,在2~3小时非曝气条件下停滞的活性泥浆在吸附槽中仍在厌氧性条件下滞留,因此有可能活性降低,流入有机物的吸附效率有可能劣化,第1沉淀池中的沉降性有可能降低。
如果吸附效率劣化,在后续的接触氧化槽中有机物负荷增加,有机物被浪费,氧需求量增加,曝气动力增加,氮氧化也降低。如果泥浆的沉淀性降低,则流入接触氧化槽的有机物负荷增加,产生恶性循环。
以下为与以往方式的上述接触氧化槽有关的问题,由于上述接触氧化槽在需氧性的单一条件下进行运转,因此氮氧化顺利完成。但是,从第1沉淀池流入的溶解性有机物在氮氧化过程中完全被氧化,因此无法全部用于脱氮反应。因此,当流入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由胶体粒子构成,具有更小的溶解性时,在吸附槽无法被活性泥浆吸附,几乎全部流入上述接触氧化槽而被氧化,由于被活性泥浆吸附的固体有机物也少,因此在后续脱氮反应槽中有机物不足,氮除去效率劣化。由于排水区域的过大,与处理场有一定距离,如果废水滞留时间延长,固体有机物几乎解体成为具有溶解性,因此上述问题将变得更为深刻。
特别地,在C/N比低的水中,难于被活性泥浆吸附,无法回收,不论能否将溶解性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脱氮反应,如果为以往的技术,流入为需氧性条件的接触氧化槽的溶解性的有机物将全部被氧化。此外,由于将上述接触氧化槽连续在需氧性条件下运转,因此氧传送效率低,曝气动力效率也无法满足。
由于上述脱氮槽常常为用非曝气搅拌的处于厌氧性状态的反应槽,因此其构造无法灵活地应对流入条件的变化。例如,当流入水的氮化合物浓度增加,在前阶段的接触氧化槽中氮氧化无法充分进行时,在上述脱氮槽中,无法正常进行脱氮反应,氮的去除不足。
作为与沉淀池的非经济性相关的问题,在上述过程中需要2个沉淀池,从上述2个沉淀池中抽出泥浆,分别移送到其反应槽中,因此需要2组的泥浆移送泵,从而过多地需要设施费和动力费。
作为在将标准活性泥浆过程用上述以往的技术所涉及的高级处理过程改善中出现的问题,目前为止,韩国几乎所有的废水处理场用由主要进行有机物处理的第1沉淀池、活性泥浆曝气槽、第2沉淀池简单构成的标准活性泥浆过程进行建设和运转,向高级处理过程的改善迫在眉睫。但是,韩国废水C/N比低,用于高级处理的流入有机物不足的情况多,因此希望采用能尽可能多地回收有机物的高效后脱氮方法,从而提出了用输送泥浆吸附流入有机物的用于后脱氮反应的方法。
但是,由于没有为了将以往的标准活性的泥浆过程改善为高级处理设施而被吸附槽替代的构造物,多数情况不需要建造的占地,为了回收吸附了有机物的泥浆,向第1沉淀池追加流入输送泥浆,追加流入的泥浆由于从沉淀池的下部抽出,如果以越流流量为基准,不会产生通过沉淀池水面流出量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有过多的流量流出,因此有时由于涡动而产生沉淀池效率的劣化。
此外,多数场合是在以往标准活性泥浆曝气槽中设置有在水面进行旋转车不断旋转的曝气和搅拌的表面曝气机。此时,固定载体成为曝气和搅拌的障碍,为了不成为曝气槽的搅拌障碍,不使流动载体与旋转车发生碰撞而破损,对使用的生物膜载体进行限制,使设置的表面曝气机以散气式交替时,由于原有装置的废弃和新增,而带来非经济性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因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有机物的回收率提高,能够灵活应对流入条件的变化,能够简便而经济地适用于以往处理时的高级处理改善,高效率使用流入有机物的高级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由于在以往的技术中吸附槽由需氧或厌氧性的单一反应槽构成而产生的问题,在按吸附槽、第1沉淀池、接触氧化槽、再曝气槽、第2沉淀池的顺序,将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第一反应槽,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输送到第二反应槽而构成的工艺中,为了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在本发明中,上述吸附槽由具备根据所设定的条件使曝气和非曝气搅拌交叉反复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构成。
根据上述间歇曝气槽,可以消除以下非经济性因素:如果为采用需氧性单一条件下运转的图2所示的以往技术的吸附槽,在连续需氧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和浪费;从第2沉淀池流入上述需氧性吸附槽的输送泥浆中所含有的氮氧化物没有脱氮而流入后续的过程中;为了脱磷反应必须设置通向第1沉淀池的泥浆移送管道的其它脱磷反应槽。
此外,可以减轻下述问题:在采用在厌氧性的单一条件下运转的图3所示的以往的技术中,作为吸附槽的问题,从非曝气停止状态的第2沉淀池输送的活性泥浆由于流入厌氧性条件的吸附槽,长时间暴露于不能连续供给空气的非曝气条件下,因此活性泥浆的活性降低。此外,在第1沉淀池中沉淀性降低的问题也得以改善。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间歇曝气槽,在非曝气搅拌状态的厌氧性条件下,完成了流入泥浆中所含有的氮氧化物的脱氮反应,完成了从活性泥浆微生物中放出磷的脱磷反应;在同一反应槽中进行再曝气,如果转换为需氧性条件,由于采用活性泥浆微生物而完成了磷的超过摄取,因此流入水中的磷被去除,由于需氧性条件被反复,因此微生物的活性及沉降性得到改善。这样,通过厌氧和需氧条件的交叉反复,一方面有机物被浪费,活性和沉降性降低,有机物的吸附量没有减少,即使不追加通向第1沉淀池的泥浆输送管线的其它脱磷反应槽,也能够高效地将磷除去,由于为在没有溶解氧素的厌氧性条件下周期性将曝气再开的间歇曝气槽,因此曝气效率也被提高。
这里,上述间歇曝气手段的动作为使定时器或其感应部在反应槽内设置的DO浓度控制器和ORP控制器连动。特别地,在对吸附槽的吸附效率和沉降性进行确认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向间歇曝气周期的调节反映,采用使感应部在第1沉淀池的水面设置的MLSS计测器与上述曝气手段连动的方法。
上述间歇曝气手段可以使用散气器与水中搅拌器的组合装置,表面曝气机与水中搅拌器的组合装置或发明人已发明的,常用的泵-喷射器方式的间歇曝气装置等已知的技术。
此外,为了消除由于以往技术的接触氧化槽为需氧性的单一条件反应槽而产生的问题,在本发明中,其用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配备了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接触氧化槽构成。即,上述间歇曝气接触氧化槽在曝气状态、需氧性条件时,完成了氮化合物转化为氮酸盐的氮氧化,在非曝气条件、厌氧性状态下,需氧性时生成的氮氧化物和经第1沉淀池流入的输送泥浆中含有的氮氧化物被从第1沉淀池流入的具有溶解性的异分解性有机物还原而完成脱氮反应,因此不足的有机物被最大限度地灵活用于脱氮反应,改善了氮的去除效率。
特别地,通过上述间歇曝气接触氧化槽的脱氮反应,流入作为后续过程的脱氮反应槽氮氧化物减少,在流入水中可被活性泥浆吸附的胶体以上的固体有机物不足,在主要为大量溶解性有机物时,如果为上述间歇曝气接触氧化槽,以往方式的单纯的需氧性接触氧化槽只能将其全部消耗的溶解性有机物在非曝气搅拌条件下被用于脱氮反应。
为了改善由于以往技术的脱氮槽为厌氧性的单一条件反应槽而产生的不灵活的弱点,本发明由在上述脱氮槽配备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构成。上述脱氮槽在被曝气的需氧性条件下能够追加氮氧化反应,由于在非曝气搅拌状态的厌氧性条件下完成了脱氮反应,因此能够灵活地应对流入水质的变化。这里,从第1沉淀池移送的有机物所吸附的泥浆只在上述脱氮槽为非曝气搅拌条件时注入,因此能够防止有机物的浪费和氮氧化反应受到阻害。
在以往的技术中,作为需要过多沉淀池附带设施的问题,为了消除需要2组以上泥浆抽出及移送的泵设施所带来的非经济性,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吸附槽中设置的搅拌机用水流吸入管所配备的泵和喷射器构成,喷射器的水流吸入管与从第2沉淀池移送泥浆的移送管相连通。对该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如果上述泵,通过上述喷射器水流被喷出,由于在喷射器内部喷嘴的后面形成了负压,因此从第2沉淀池抽出的泥浆通过上述水流吸入管被吸入,在喷射器的内部与泵的流出水混合的同时而喷出,完成了上述吸附槽的内部搅拌,因此省略了其它泥浆移送泵,因此很经济。
此外,在上述脱氮槽中还设置有水流吸入管所配备的泵-喷射器,通过吸入搅拌第1沉淀池的泥浆,省略了其它泥浆移送泵,通过搅拌用喷射器-泵移送泥浆。
在将以往的标准活性泥浆过程改善为本发明的高级处理过程中,为了消除没有被吸附槽所代替的构造物,多数情况没有能够建造的用地等问题,在本发明中,当为圆形沉淀池时,通过增大其中心存在的沉淀池流入部,当为长方形沉淀池时,通过增大存在于其一侧的沉淀池流入部,用吸附池构成,并且用一体型构成吸附池与第1沉淀池。即,为了不使由于在第1沉淀池所设置的流入水形成的涡流产生沉淀效率的降低,在整流壁内部的沉淀池流入部设置有搅拌手段,以使整流功能和流入水流均一地在沉淀池的整个水面进行分配,用作吸附槽。上述第1沉淀池为形成泥浆覆盖层的上向流型构成,在上述泥浆覆盖层的内部也进行着有机物的吸附反应。
将以往标准活性泥浆过程所采用的曝气槽改善为接触氧化槽时,为了消除在曝气槽的水面设置的表面曝气机与流动状的生物膜载体发生碰撞而破损,本发明中,在上述表面曝气机的旋转车的侧面和下部设置有水流和气泡能顺利流过而填充的流动状的载体不能流过的网目尺寸的过滤网或格子状的网体。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图3:采用以往技术的处理系统图。
图4~图6: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例的处理系统图。
图7:本发明的泥浆吸入型搅拌装置的概念图。
图8:本发明的吸附槽一体型沉淀池的概念图。
图9:本发明的表面曝气机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本发明的高级处理系统的第1实施例的系统图。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系统从废水的流入开始,按吸附槽1、第1沉淀池2、接触氧化池3、脱氮槽4、再曝气槽5、第2沉淀池6的顺序构成,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7被移送到上述脱氮槽,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8被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上述吸附槽由设置有为用于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根据设定的条件曝气和非曝气搅拌交叉反复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构成。
由于使上述吸附槽中设置的间歇曝气手段的曝气和非曝气搅拌动作与感应部在上述第1沉淀池水面设置的MLSS计测器连动,因此由于吸附效率和沉淀性,上述间歇曝气槽被连通。
图5为本发明的高级处理系统的第2实施例的系统图。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系统从废水的流入开始,按吸附槽1、第1沉淀池2、接触氧化池3、脱氮槽4、再曝气槽5、第2沉淀池6的顺序构成,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7被移送到上述脱氮槽,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8被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上述吸附槽和上述接触氧化槽由设置有用于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根据设定的条件曝气和非曝气搅拌交叉反复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构成。
图6为本发明的高级处理系统的第3实施例的系统图。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系统从废水的流入开始,按吸附槽1、第1沉淀池2、接触氧化池3、脱氮槽4、再曝气槽5、第2沉淀池6的顺序构成,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被移送到上述脱氮槽,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被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上述吸附槽和上述接触氧化槽及上述脱氮槽4由设置有用于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根据设定的条件交叉反复进行曝气和非曝气搅拌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构成。
这里,优选当上述脱氮反应槽为非曝气搅拌条件时,注入第1沉淀池中沉淀的泥浆。
图7与采用吸附槽和脱氮槽的搅拌手段使从第一或第2沉淀池移送的泥浆流入的实施例有关,由于省略了其它的泥浆移送泵设施,因此很经济。
图8为与将圆形沉淀池的中心部配备的整流部用于吸附槽的吸附槽一体型沉淀池有关的断面图。
上述吸附槽1为由在上述第1沉淀池中配备的,增大对流入水的涡流进行整流从而使流入水流在沉淀部均一分配的整流壁内部的流入部,并将其下部堵塞,其内部设置有搅拌手段13或间歇曝气手段而构成的沉淀池一体型的吸附槽。
这里,上述第1沉淀池为由向上述吸附槽的周边延伸的多个有孔管构成的分配手段15和采用使沉淀池的整个水面均一流出的水中孔板或V型凹口越流溢水口的上澄水集水手段14构成的,内部形成泥浆覆盖层16的上向流型沉淀池。因此,由于在泥浆覆盖层的内部也进行着有机物的吸附,因此很有利。
图9为在接触氧化槽3中填充有流动状生物膜载体20,其水面设置有由旋转车的旋转而构成的表面曝气机17,为使上述旋转车和上述流动状的生物膜载体不发生碰撞而配备的过滤网或格子状网体19的装置构成的实施例。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废水高级处理系统,由于流入有机物不被浪费而被最大限度地用于脱氮反应,因此即使在象韩国那样C/N比低的废水中,也能够使氮除去效率显著提高,即使省略了其它磷放出反应槽也具有优异的磷除去效率,并且即使流入水的条件发生变化也能灵活应对。
此外,如果使用本发明的通过喷射泵使搅拌装置和沉淀池一体型的吸附槽,用格子状网体保护旋转车的表面曝气机,能够容易并且经济地将以往的标准活性泥浆废水处理设施改善为本发明的高级处理系统。

Claims (9)

1、一种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按吸附槽、第1沉淀池、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再曝气槽、第2沉淀池的顺序构成的,将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脱氮槽,将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的废水处理设施中,上述吸附槽为设置有用于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根据设定的条件交叉反复进行曝气和非曝气搅拌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附槽中设置的作为间歇曝气手段的曝气和非曝气搅拌动作与感应部设置在上述第1沉淀池水面的MLSS计测器连动。
3、一种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按吸附槽、第1沉淀池、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再曝气槽、第2沉淀池的顺序构成的,将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脱氮槽,将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的废水处理设施中,上述吸附槽和上述接触氧化槽为设置有用于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根据设定的条件交叉反复进行曝气和非曝气搅拌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脱氮槽为设置有用于使厌氧和需氧条件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根据设定的条件交叉反复进行曝气和非曝气搅拌的间歇曝气手段的间歇曝气槽。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被移送到上述脱氮槽的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在上述脱氮槽为非曝气搅拌条件时流入。
6、一种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按吸附槽、第1沉淀池、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再曝气槽、第2沉淀池的顺序构成的,将上述从固液分离过程中分离的泥浆移送到上述脱氮槽,将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的废水处理设施中,上述吸附槽和上述脱氮槽分别设置有配备了水流吸入管的泵和喷射泵,上述吸附槽内部的水流吸入管与从第2沉淀池移送泥浆的输送管连通,上述脱氮槽内部的水流流入管与从第1沉淀池移送泥浆的移送管连通,从而完成反应槽的搅拌和泥浆的移送。
7、一种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按吸附槽、第1沉淀池、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再曝气槽、第2沉淀池的顺序构成的,将上述第1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脱氮槽,将上述第2沉淀池的沉淀泥浆移送到上述吸附槽,在上述接触氧化槽中填充有生物膜载体的下述处理设施中,为了对上述第1沉淀池中具有的流入水的涡流进行整流,从而使流入水流被均匀地分配到沉淀部,上述吸附槽为在整流壁内部的沉淀池流入部设置有搅拌手段而构成的沉淀池一体型的吸附槽。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沉淀池为在其内部形成了泥浆覆盖层的上向流型的沉淀池。
9、一种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高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填充有流动状生物膜载体的接触氧化槽中设置有旋转车在水面旋转的表面曝气机,在上述旋转车的侧面和下部设置有水流和气泡能顺利流过而上述流动状的生物膜载体不能通过的网目尺寸的过滤网或格子状的网体。
CNB02124314XA 2002-03-25 2002-06-12 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的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20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16156A KR100443108B1 (ko) 2002-03-25 2002-03-25 간헐포기,접촉산화 및 생흡착에 의한 고도처리시스템
KR16156/2002 2002-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6758A true CN1446758A (zh) 2003-10-08
CN1202031C CN1202031C (zh) 2005-05-18

Family

ID=28450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431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2031C (zh) 2002-03-25 2002-06-12 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443108B1 (zh)
CN (1) CN1202031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094C (zh) * 2006-01-11 2008-12-3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多级梯度吸附槽吸附工艺
CN103011493A (zh) * 2012-10-22 2013-04-03 武汉益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磷、高氨氮污水除磷脱氮及资源回收方法
CN106110716A (zh) * 2016-07-13 2016-11-1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微型浮游动物沉降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3109B1 (ko) * 2002-09-30 2004-08-04 한상배 슬러지반송수류와 전탈질계열 하폐수처리공법에서의내부순환수류를 이용하는 반응조의 교반방법
KR100755487B1 (ko) * 2006-09-08 2007-09-05 주식회사 부강테크 호기성 생흡착, 가압오존처리 및 간헐포기를 이용한 염색폐수 처리방법
CN102249497A (zh) * 2011-07-11 2011-11-23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
CN103466885A (zh) * 2013-09-12 2013-12-25 安徽省绿巨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硅片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4671612B (zh) * 2015-02-25 2017-04-19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105541042B (zh) * 2016-01-27 2018-06-01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CN118221305B (zh) * 2024-04-29 2024-09-20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17152U (zh) * 1974-03-13 1975-09-25
KR100271932B1 (ko) * 1998-03-31 2000-11-15 한상배 탈취, 소포, 간헐포기 및 내부순환기능이 구비된 하폐수처리장치 및 하폐수처리방법
KR20000049300A (ko) * 1999-04-13 2000-08-05 니시야마 쇼고 오수의 활성 슬러지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314747B1 (ko) * 1999-11-16 2001-11-17 한상배 공기자흡,간헐포기,탈취,교반 및 순환수류 형성기능이구비된 하폐수처리장치
KR100418419B1 (ko) * 2000-07-13 2004-02-11 김경진 유량조정 기능을 겸한 부유성 침전지 내장형 산화구 시스템
KR100341183B1 (ko) * 2001-10-19 2002-06-21 이동윤 간헐폭기식 원형 산화구를 이용한 하수의 고도처리 방법및 장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094C (zh) * 2006-01-11 2008-12-3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多级梯度吸附槽吸附工艺
CN103011493A (zh) * 2012-10-22 2013-04-03 武汉益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磷、高氨氮污水除磷脱氮及资源回收方法
CN103011493B (zh) * 2012-10-22 2014-07-09 武汉益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磷、高氨氮污水除磷脱氮及资源回收方法
CN106110716A (zh) * 2016-07-13 2016-11-1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微型浮游动物沉降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77198A (ko) 2003-10-01
CN1202031C (zh) 2005-05-18
KR100443108B1 (ko) 2004-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8661C (zh) 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方法
CN1094471C (zh) 高浓度污水处理装置
CN101062810A (zh) 生物循环移动床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US20030024875A1 (en)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13511779A (zh) 一种有机氮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WO2023065653A1 (zh)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处理高效脱氮除磷工艺系统
CN108585385B (zh)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3582615A (zh) 复合微生物反应槽和利用该反应槽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948184A (zh) A2/o氧化沟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202031C (zh) 采用间歇曝气、接触氧化及生物吸附的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1074141A (zh) 低浓度有机废水再生回用工艺
CN108046518A (zh) 一种低碳源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CN106430845A (zh) 餐厨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CN113845273B (zh) 一种养猪废水厌氧出水高效脱氮除碳的方法
CN108341556A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及树脂再生废液回用的系统及方法
CN207877509U (zh) 一种低碳源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
CN1689989A (zh)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脱氮工艺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3641241A (zh) 一种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810680A (zh) 有机性排放水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5049474U (zh) 一种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CN100586879C (zh) 采用交替式曝气的生物滤池生物除磷工艺
CN115520961A (zh) 一种基于硅藻土强化的高氨氮废水亚硝化处理方法
KR100402304B1 (ko) 내부순환형 생물학적 하·폐수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210261288U (zh) 一种微重床生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EEN TECH + INDUSTR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 XIANGPEI

Effective date: 20100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15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Green technology industry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Han Xiangpe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