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1612B -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71612B CN104671612B CN201510087184.4A CN201510087184A CN104671612B CN 104671612 B CN104671612 B CN 104671612B CN 201510087184 A CN201510087184 A CN 201510087184A CN 104671612 B CN104671612 B CN 1046716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et
- sewage
- catalytic oxidation
- electric flocculation
- foldb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将污水输送至缺厌氧柜,再将污水输送至接触氧化柜并对接触氧化柜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充氧,将接触氧化柜中经沉淀所得的上清液输送至电絮凝沉淀柜;将经电絮凝的污水部分返送并混合,经电絮凝的另一部分污水输送至膜柜进行泥水分离而排出处理水。本发明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柜体分隔有缺厌氧柜、接触氧化柜、电絮凝沉淀柜和膜柜,接触氧化柜通过上清液输送管与电絮凝沉淀柜相连通,在电絮凝沉淀柜上装有絮凝液返送管,所述电絮凝沉淀柜与膜柜相连通。本发明既能避免电絮凝和生物处理间的相互干扰和制约,又能使其效能最大化。本发明广泛适用于船舶、陆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河泊海洋船舶、海上装备、城市乡镇等水上和陆上点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处理方法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人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它主要有粪便和洗涤污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严重阻碍,人们面临着资源性和水质性双重缺水的严峻考验。城市、村镇等陆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水体污染程度;内河湖泊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则会导致水源水质的恶化;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则严重影响海洋环境。这些点源式生活污水具有面广量大、分布广泛不便集中处理的特点,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加直接、更加严重。为此,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寻求生活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经,并通过制定各种国际公约、排放标准来限制和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要求。
磷和氨氮是引起水源水质恶化的重要物质之一。生活污水中普遍存在一定含量的磷,磷是藻类繁殖所需各种成分中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水体中磷含量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氨氮进入水体后,不但能作为生物营养物质诱发“富营养化”,使水味腥臭难闻,降低透明度,大量消耗溶解氧,并向水体排放毒素,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紊乱。由于磷和氮素污染的种种危害,加上人们对水质和水量要求的提高,采用脱氧除磷净化的相应技术手段和措施改善水源水质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建立有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排放方面法律法规和严格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强调“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制订出台更加严格的污水磷氮脱除标准,未按规定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船舶不得进入河道航行、停泊、作业。国际海事组织(IMD)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中规定,海上生产生活设施必须装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非特殊情况禁止直接向限制海域排放生活污水,IMO的MEPC.159(55)决议出台了严格的强行执行排放标准,MEPC.227(64)决议增加并提出苛刻的磷氮去除排放标准。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大致有 :生化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法。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它由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生化反应系统,其实质是生物降解与膜分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它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转化,使之生成对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截留生化反应物,具有固液分离率高、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高、剩余污泥少等优势。虽然膜生物反应器是当前较为先进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固有不足,首先由于膜生物反应器中有机物的消化降解依赖于对活性污泥进行充氧曝气,但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反硝化作用需要缺氧环境,而曝气作用对反硝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总氮的脱除处理效果不尽人意,也由于充氧曝气过程的存在,无法形成绝对的厌氧条件,这又对释磷过程十分不利,即使采用间隙式曝气方法,其磷的去除作用也不理想。再者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截留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从而获得较高的污泥浓度,然而这种工艺方法也使得污泥龄过长,不可避免地引起污泥菌细胞活性的降低。还有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是较难解决的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采用反冲洗,间隙曝气延长膜污染时间等方法,但并没有改变污水中微粒、胶体颗粒及溶质大分子的分散 自由状态,不能较好地阻止膜污染。
本申请人于2008年10月7日申请并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多级生化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专利号2008101966589)。该发明主要包括接触氧化柜、沉淀柜和膜生物反应柜,其污水经多级反复消解,有机物得到较为充分的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剩余污泥量极少。但在实际使用中,该发明中滤膜仍存在易污染问题,污水的处理效率不高,且脱氮除磷效果并不理想和稳定。针对该发明的不足,本申请人又于2012年11月30日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连续循环式膜生物反应器”(专利号2012105020267),本发明采用管式膜作为截留分离元件,并合理选择管式膜的管内流量、流速、以及管内流量与透出量之间的关系等,提高了管膜组的截留作用和柜内污泥浓度,减少了管膜的污染机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但脱氮除磷效果仍然不稳定。2013年11月13日本申请人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其电絮凝膜生物反应器”(专利号:201310566552.4),本发明在接触氧化、缺厌氧沉淀和膜生物反应的处理流程主线上增设了电絮凝,从而形成生物处理、电絮凝、膜分离技术的综合运用,电絮凝技术的引入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聚集、压缩絮凝、以及污染物与水的分离沉淀,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去除效果。尤其电絮凝在污水处理器系统中产生独特的絮凝环境,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自由分布状态变成聚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抑制了污染物附着和渗透,减轻了污染物在膜表面上的沉淀积累,具有较好的防止膜污染作用。
这种电絮凝膜生物反应系统是通过生物处理、电絮凝及膜分离技术的叠加来加强整个处理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并重点通过生物处理和电絮凝作用来减轻膜污染。理论上这样的处理系统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但实际运行后则出现处理效果不稳定,排放水的氨氮及总磷等检测值波动很大。由于这种处理工艺及其实际产品局限于多重处理技术的叠加运用,未能对各处理技术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处理工艺间的依赖和流程顺序及其相互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故而存在一些固有一些不足:首先在电絮凝与生物处理共存的反应系统中,电絮凝的外加电场会抑制或减弱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强度,使微生物出现“中毒”现象;电场对微生物种群抑制作用的积累还使污泥活性有所减弱而容易出现老化,运行工况难以长时间维持。第二,电流密度的增强能提高对污水中污染物的絮凝沉淀作用,但电流密度的增强也会增强对污水中微生物絮凝沉淀作用,使污水中微生物数量减少,降解作用变弱,污泥运转呈恶化征状,污泥由良好向恶化过渡;当微生物增殖生长速度低于被絮凝沉淀速度时,生物处理效能就会丧失,成为单纯的电絮凝系统。因此在电絮凝叠加生物处理系统中运行电场不易控制,难以维持高污泥浓度,导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差,阻碍了电絮凝生物反应系统的实际运用。第三,电絮凝中金属阳极产生电子形成“微絮凝剂”的金属氮氧化物,“絮凝剂”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聚集、压缩絮凝,以及污染物与水的分离沉淀,使污水中胶态杂质和悬浮杂质凝聚沉淀,实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去除,但电絮凝作用产生过量的“絮凝剂”在增强对污染物凝聚沉淀作用的同时,也大量凝聚沉淀微生物,使微生物数量和种群减少,而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的减少又使得微生物降解功能减弱。第四,电“絮凝剂”的凝聚作用还改变生物反应系统中微生物营养物质、PH条件等微生物生长增殖环境。因此如何避免电絮凝电场以及过量电“絮凝剂”对生物反应系统的负面影响是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它既能避免电絮凝和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的负面影响,又能加快生物处理污染物的凝聚沉降,使电絮凝和生物处理效能最大化。本发明另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该处理方法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输送至缺厌氧柜,经缺厌氧处理后,再将污水输送至接触氧化柜并对接触氧化柜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充氧,曝气充氧一段时间后停止曝气并沉淀,将接触氧化柜中经沉淀所得的上清液输送至电絮凝沉淀柜;将经电絮凝的污水部分返送至缺厌氧柜或/和接触氧化柜并与缺厌氧柜或/和接触氧化柜中污水混合,经电絮凝的另一部分污水输送至膜柜进行泥水分离而排出处理水。
采用本发明污水处理方法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柜体,该处理器柜体分隔有缺厌氧柜、接触氧化柜、电絮凝沉淀柜和膜柜,在接触氧化柜内设置有接触氧化柜曝气器和软性填料,电絮凝沉淀柜设置有正负絮凝电极,滤膜组设置于膜柜内,在膜柜内还设有膜柜曝气器,所述缺厌氧柜、接触氧化柜、电絮凝沉淀柜和膜柜在污水处理路径上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所述缺厌氧柜与接触氧化柜相互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柜通过上清液输送管与电絮凝沉淀柜相连通,在电絮凝沉淀柜与缺厌氧柜或/和接触氧化柜之间连通有絮凝液返送管,所述电絮凝沉淀柜与膜柜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在污水处理路径上依次排列布置有缺厌氧处理、接触氧化处理、电絮凝沉淀和膜分离处理步骤。将缺厌氧处理置于污水处理流程的前端,厌氧生物处理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不仅强化了反硝化除磷细菌在缺氧环境下利用硝酸氮充当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沉淀,而且废水中的有机物厌氧水解酸化后,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利于发挥后续好氧工艺的生物降解性能,使整个工艺能高效运行并使之出水优良。同时经缺厌氧处理后再经好氧过程,形成了厌氧、好氧过程,利用缺氧反硝化作用和好氧硝化作用实现脱氮除磷。接触氧化处理后再经电絮凝沉淀,强化了生物反应后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聚集、压缩絮凝、以及污染物与水的分离沉淀。
第二,本发明中生物处理与电絮凝相互独立设置而不直接连通,且电絮凝位于生物处理的后端。这样电絮凝的外加电场既不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强度,又不会抑制和减弱微生物的生长增殖,隔断了电絮凝的外加电场对生物处理系统的负面影响;生物处理系统更能发挥其高效降解有机物,高效脱氮除磷的作用。电絮凝又可根据处理对象和工艺的需要自由地选择电流密度等运行参数而无需顾及对生物处理系统的不良影响,电絮凝得以充分发挥其吸附聚集、压缩絮凝及分离沉淀的作用。同时在前的生物降解反应减轻了后续电絮凝脱氮除磷负担,而且后续的电絮凝又强化整个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作用,两者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强化,既具有叠加效果,又避免两者间的相互干扰。
第三,本发明将在后的电絮凝所形成的“絮凝剂”部分地向在前的生物处理系统返送,由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絮凝剂”进入到生物反应系统,有效促进和强化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使处理水更容易地与污泥分离,加速废水净化。而且还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有控制地向前返送“絮凝剂”,使微生物数量、种群和微生物生长增殖环境优化。因此,本发明不仅阻断了电絮凝外电场对生物反应系统的负面影响,而且又能通过返送使生物反应系统的絮凝沉降性能得到加强。
第四,本发明通过强化的生物降解、絮凝沉降和电絮凝的聚集压缩、分离沉淀,使大部分有机物已经得消解和固液分离,从而给后道的膜生物反应柜中的膜组件创造一个“清水”运行环境,使膜虽参加生化反应,但其分离机理占主导地位,膜的污染机率大大减少,确保了膜通量的长期稳定。
优选地,所述电絮凝污水的部分返送体积量为接触氧化柜中污水体积量的(1/4—1/2)。所述接触氧化柜中的曝气充氧时间T1、停止曝气时间T2及电絮凝污水返送时间T3之比T1:T2:T3=(5—7):1:(0.5—1);对接触氧化柜进行曝气充氧、停止曝气并沉淀与对膜柜进行曝气充氧、停止曝气并沉淀同步进行。本发明电絮凝污水返送量能促进和强化微生物反应系统的絮凝沉降,又不至产生负面影响。合理的曝气、停曝时间既使生物降解充分,又有足够的沉降时间,从而较好地实现固液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器柜体、2—缺厌氧柜、3—生物反应柜隔板、4—接触氧化柜、5—污水输入管、6—冲洗管、7—排气管、8—氧化柜曝气阀、9—送风管、10—絮凝液返送管、11—上清液输送管、12—电动三通阀、13—电絮凝沉淀柜、14—上清液输送气阀、15—送风机、16—絮凝液输送气阀、17—防火星网、18—膜柜曝气阀、19—膜柜冲洗管、20—膜柜、21—正负絮凝电极、22—溢流口、23—净水排放管、24—滤膜组、25—消毒器、26—真空泵、27—膜柜底板、28—膜柜曝气器、29—膜柜隔板、30—放泄螺栓、31—絮凝沉淀柜隔板、32—接触氧化柜曝气器、33—软性填料、34—沉淀物输送管、35—粉碎泵、36—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流程,以处理包括黑水和灰水的生活污水为例,在该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路径上,依序设置有缺厌氧柜2、接触氧化柜4、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首先将污水输送至缺厌氧柜2进行厌氧生物处理,经缺厌氧生物处理后,缺厌氧柜2中的污水进入到接触氧化柜4进行曝气充氧,曝气充氧时间T1=50—70分钟,然后停止曝气时间T2=8—12分钟,使接触氧化柜中的污水沉淀分离,将沉淀后接触氧化柜中的上清液输送至电絮凝沉淀柜13中,电絮凝沉淀柜13中的正负絮凝电极21的电极材料均为铝板,正负极板间的间距为4mm,正负电极间的工作电压5v,工作电流为1A。将经电絮凝的污水部分返送至缺厌氧柜2中,也可以是向接触氧化柜4中进行部分返送,或者同时向缺厌氧柜和接触氧化柜部分返送;返送时间T3=6—10分钟。电絮凝沉淀柜中部分污水向前返送的体积量为接触氧化柜中污水体积量的1/3,过高的返送量会影响污水处理效率,而返送量过低难以达到强化生物反应过程中的絮凝沉淀作用。因此,其返送量应根据处理污水状况及其处理工艺优选电絮凝污水返送量体积为接触氧化柜污水体积量的(1/4—1/2)。接触氧化柜中曝气充氧时间T1、停止曝气时间T2及电絮凝污水返送时间T3之间的比优先选择为T1:T2:T3=(5—7):1:(0.5—1)。
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污水处理缺厌氧步骤、接触氧化步骤、电絮凝步骤及膜生物反应依序排列布置,生物处理的缺厌氧和接触氧化与电絮凝相互分隔而不直接连通,电絮凝中的污水部分向前返送,以增强生物反应中的絮凝沉降效果,这样既隔断了电絮凝的外加电场对生物处理系统的负面影响,又充分发挥电絮凝的吸附聚集、压缩絮凝及分离沉淀作用。
如图1所示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器柜体1被生物反应柜隔板3、絮凝沉降柜隔板31和膜柜隔板29从前至后依次分隔为缺厌氧柜2、接触氧化柜4、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其中絮凝沉降柜隔板31为全封闭的隔板结构,它将处理器柜体1分隔成两个相对封闭独立的柜体空间。该两个封闭的柜体空间既可以为一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结构),也可以分成两个独立的各自封闭的柜体空间,这种分体的柜体结构具有更好的安装灵活性,可以安装于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舱室中。
在处理器柜体1的前一封闭柜体中设置有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用于分隔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的生物反应柜隔板3的两端与柜体顶板和底板留有间隙,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通过该间隙通道而相互连通。在处理器柜体1的后一封闭柜体中设有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的膜柜隔板29,膜柜隔板29下端与柜体底板间留有间隙,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通过隔板下端间隙通道相连通。在该下端间隙通道中倾斜地设置有膜柜底板27,膜柜底板27的高端位于膜柜20内,膜柜底板27的低端伸至电絮凝沉淀柜13的柜体底板。该倾斜的膜柜底板27能引导膜柜20中的沉淀物滑落至电絮凝沉淀柜13中,以便将这些沉淀物返送至处理流程前端进行循环处理。
在缺厌氧柜2的底部位置设有加热器36,该加热器36为电加热器,由于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呈正相关,高温消化的反应速率比中温消化反应速率高,污泥活性强。在接触氧化柜4中设置有软性填料33和接触氧化柜曝气器32,软性填料33采用维尼纶、尼龙丝等常用材料。在电絮凝沉淀柜13中设有一组或若干组正负絮凝电板21,正负絮凝电板21通过电源线与电絮凝电源相互电连接,正负絮凝电板21的两电极材料均铝材,电絮凝沉淀柜13中设置有高、中、低位水位标志或刻度,以控制处理器中的水位,从而保证其正常工作。膜柜20中设置有滤膜组24和膜柜曝气器28,该滤膜组24的萃取水出口与真空泵26相连通,真空泵26的出口向外端依次连通有消毒器25和净水排放管23。
在电絮凝沉淀柜13与缺厌氧柜2之间连通有絮凝液返送管10,絮凝液返送管10的进水端伸入电絮凝沉淀柜13的最低液位以下,并且该进水端的端口邻近柜底,这样既能将带有“絮凝剂”的污水返送到厌氧柜中,又能将柜体的沉淀污染物返送至厌氧柜中进行再降解处理。絮凝液返送管10的出水端口位于柜体顶板上,即该端口总是在柜体最高液体以上。絮凝液返送管10通过絮凝液输送气阀16和电动三通阀12与送风机15相并接,以便提供返送动力。
在接触氧化柜4和电絮凝沉淀柜13之间连通有上清液输送管11,上清液输送管11的进水端伸入到接触氧化柜4的污水中,上清液输送管11的出水端则位于电絮凝沉淀柜柜体顶板位置,以便将接触氧化柜中的上清液输送至电絮凝沉淀柜中。上清液输送管11通过上清液输送气阀14和电动三通阀12也与送风机15相并接。上清液输送管11还可以是设于絮凝沉淀柜隔板31上的上清液单向流动孔或流动通孔。
污水输入管5连通于缺厌氧柜2的柜顶,在接触氧化柜4和膜柜20的柜顶分别连通有冲洗管6和膜柜冲洗管19. 接触氧化柜4和膜柜20的柜顶还通过排气管7通向带有防火星网17的排气口。在膜柜的柜壁上装有溢流口22.
电絮凝沉淀柜13和接触氧化柜4的柜底通过控制阀门连向粉碎泵35,粉碎泵35的出口连向缺厌氧柜2的端壁中部位置,以便将沉淀物经粉碎泵35输送至缺厌氧柜进行再降解。在处理器柜体1的底板上还装有放泄螺栓30.
上述絮凝液返送管10的出水端除位于缺厌氧柜2的柜顶位置,还可以是位于接触氧化柜4的柜顶,或在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的柜顶分别设有两个并接的出水端口。
Claims (9)
1.一种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输送至缺厌氧柜,经缺厌氧处理后,再将污水输送至接触氧化柜并对接触氧化柜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充氧,曝气充氧一段时间后停止曝气并沉淀,将接触氧化柜中经沉淀所得的上清液输送至电絮凝沉淀柜;将经电絮凝的污水部分返送至缺厌氧柜或/和接触氧化柜并与缺厌氧柜或/和接触氧化柜中污水混合,经电絮凝的另一部分污水输送至膜柜进行泥水分离而排出处理水;
所述接触氧化柜中的曝气充氧时间T1、停止曝气时间T2及电絮凝污水返送时间T3之比T1:T2:T3=(5-7):1:(0.5-1);对接触氧化柜进行曝气充氧、停止曝气并沉淀与对膜柜进行曝气充氧、停止曝气并沉淀同步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电絮凝的污水部分返送体积量为接触氧化柜中污水体积量的(1/4-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电絮凝的污水部分返送至缺厌氧柜中。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方法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柜体(1),该处理器柜体(1)分隔有缺厌氧柜(2)、接触氧化柜(4)、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在接触氧化柜(4)内设置有接触氧化柜曝气器(32)和软性填料(33),电絮凝沉淀柜(13)设置有正负絮凝电极(21),滤膜组(24)设置于膜柜(20)内,在膜柜(20)内还设有膜柜曝气器(28),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厌氧柜(2)、接触氧化柜(4)、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在污水处理路径上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所述缺厌氧柜(2)与接触氧化柜(4)相互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柜(4)通过上清液输送管(11)与电絮凝沉淀柜(13)相连通,在电絮凝沉淀柜(13)与缺厌氧柜(2)或/和接触氧化柜(4)之间连通有絮凝液返送管(10),所述电絮凝沉淀柜(13)与膜柜(20)相连通;
所述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设置于一封闭柜体中,该电絮凝沉淀柜(13)和膜柜(20)通过膜柜隔板(29)下端间隙相连通;在膜柜隔板(29)的下端间隙中倾斜地设置有膜柜底板(27);所述缺厌氧柜(2)中设置有加热器(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沉淀柜(13)与缺厌氧柜(2)之间连通有絮凝液返送管(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沉淀柜(13)与接触氧化柜(4)之间连通有絮凝液返送管(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沉淀柜(13)通过絮凝液返送管(10)与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液返送管(10)的进水端伸入电絮凝沉淀柜(13)的最低液位以下;絮凝液返送管(10)的出水端位于缺厌氧柜(2)或接触氧化柜(4)最高液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设置于一封闭柜体中,该缺厌氧柜(2)和接触氧化柜(4)通过生物反应柜隔板(3)两端间隙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87184.4A CN104671612B (zh) | 2015-02-25 | 2015-02-25 |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87184.4A CN104671612B (zh) | 2015-02-25 | 2015-02-25 |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71612A CN104671612A (zh) | 2015-06-03 |
CN104671612B true CN104671612B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330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87184.4A Active CN104671612B (zh) | 2015-02-25 | 2015-02-25 |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716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7569B (zh) * | 2016-08-09 | 2019-04-05 | 施悦 | 一种基于微厌氧污泥量的o/a一体化膜生物处理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 |
CN107698097A (zh) * | 2017-10-01 | 2018-02-16 |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系统及处理利用方法 |
CN107459229A (zh) * | 2017-10-01 | 2017-12-12 |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 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43108B1 (ko) * | 2002-03-25 | 2004-08-04 | 한상배 | 간헐포기,접촉산화 및 생흡착에 의한 고도처리시스템 |
CN101376555B (zh) * | 2008-10-07 | 2010-09-01 |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 多级生化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CN203545847U (zh) * | 2013-11-13 | 2014-04-16 |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 电絮凝膜生物反应器 |
CN103553278B (zh) * | 2013-11-13 | 2015-01-21 |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其电絮凝膜生物反应器 |
CN204529602U (zh) * | 2015-02-25 | 2015-08-05 | 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装置 |
-
2015
- 2015-02-25 CN CN201510087184.4A patent/CN10467161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71612A (zh) | 2015-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76103B (zh) | 一体化原位脱氮养殖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06565017B (zh) |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Gupta et al. | Conven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 |
CN103496787A (zh) | 一种生活污水的生化同步脱氮除磷方法 | |
CN109761455A (zh) | 一种合成及发酵类制药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 |
CN109205954A (zh) | 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处理高浓度废水工艺 | |
CN106830543A (zh) | A/o‑sbbr‑氧化塘‑人工湿地处理猪场沼液工艺 | |
CN102826710A (zh) | 一种高盐分高氨氮制药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处理装置 | |
CN104671612B (zh) | 序流返送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
CN101863592B (zh) | 一种城镇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 |
CN101781055B (zh) | 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 |
CN105366889B (zh) | 一种无需外加碳源的城镇污水高标准脱氮除磷系统 | |
CN101693581B (zh) | 水解-催化铁-好氧耦合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废水方法 | |
CN109534593A (zh) | 一种多级好氧强化除磷apo-m系统及工艺 | |
CN103553278B (zh) |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其电絮凝膜生物反应器 | |
CN104230109B (zh) | Uasb/a/mbbr结合化学法处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 |
CN109502927A (zh) | 一种一体化a2o生物反应器 | |
CN202945124U (zh) |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7943990U (zh) | 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 |
CN105984991B (zh) |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 |
CN111087131A (zh) | 一种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方法 | |
CN102276106A (zh) | 一种畜禽粪废水处理方法 | |
CN217535571U (zh) | 一种基于硫自养的uad生物流化床脱氮装置 | |
Hu et al. | Stable partial nitrification was achieved for nitrogen removal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by gel immobilization: A pilot-scale study | |
CN111807650B (zh) |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cc-hbdp处理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