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442763A -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2763A
CN1442763A CN03110546.7A CN03110546A CN1442763A CN 1442763 A CN1442763 A CN 1442763A CN 03110546 A CN03110546 A CN 03110546A CN 1442763 A CN1442763 A CN 1442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ssembly
bearing membe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105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7059C (zh
Inventor
三浦哲郎
斋藤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32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866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71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6830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715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902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767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2564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2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2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70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70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至少包括:多个载像部件;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在每一载像部件上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和另外的载像部件。上述部件和单元分别共同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通过另外设置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载像件保持组件和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通过消除为上述保持组件分开设置的多个接触/分离机构,并提供用于共用驱动多个单元的集成电源,利用这里公开的相对简单和廉价的机构的结构可将所述机构极大地简单化。结果,能够避免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公知的不足,例如,由于感光体与图像形成单元和中间转印带的连续接触而不当引起的接触残余图像。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电照相的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接触和分离机构的设备,所述接触和分离机构除了改善图像质量,还便利了维修和零件更换的可操作性。
背景技术
电照相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众所周知的。在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的形成一般通过在载像部件或者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电照相处理步骤实现,在感光体的周围设有如充电单元,显影单元等若干图像形成处理部件。
在充电单元中,近来较常见的是设置有以与在显影单元的显影辊类似的方式和感光体接触的充电辊。
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在若干实现彩色图像形成处理步骤的方法中,经常采用串联式结构,其中设置有用于每个彩色成分,Y(黄),M(品红),C(青蓝)和Bk(黑)的感光体和图像形成处理部件。
潜像形成、显影和图像转印的步骤针对各彩色成分进行,以便各自感光体的旋转具有适当的时间安排。因此,在这些颜色共有使用的转印部件(第二载像部件)上,以正确套准的方式可以形成全色图像。
在转印部件上形成的全色图像接着转印到例如像复印纸的记录部件上。
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有几个不足,例如接触残余图像的出现,所述接触残余图像是当感光体与例如转印带、充电单元和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处理部件之间残余连续接触时,在形成的图像中产生的,并且该接触残余图像使图像质量降低。
在另一实例中,当在大量纸张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时,图像形成单元附近的温度升高,并且这个升高可达到引起纸张热膨胀的水平,从而导致所得到的图像发生变化(例如不当的图像扩大和/或图像错位)。
这个变化在寒冷的地区十分明显,尤其是,受在夜晚时刻气温剧烈下降和在随后早晨时间温度升高的影响,使装置中的单元很难跟随气温变化,并且还相对易于引起凝露。因此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再次下降。
为了排除这些困难,作出了几处改进,诸如提供可相对于换转印带拆卸、然后可从换转印带任意移除的各个感光体。
但是,因为在可拆卸机构中例如包括其它零件,该措施可导致结构更复杂和成本提高。另外,该尝试在装置维修和/或更换零件上降低了用户或服务人员的可操作性,因此出现了其它困难。
至于图像形成设备关于修理和替换的可能性,已知那些具有由用户维修和更换零件能力的部件,其中感光体和显影单元形成一个整体,并可从装置上拆卸,例如称作处理盒型(或处理单元型),如在先前日本特许公开的专利申请第11-161113号所公开的。
处理盒型提供了多种改进,例如因为形成上述整体结构,在达到工作寿命时易于维修和零件更换操作。同时,这也导致不足,其中当组成单元的任何一个达到其使用寿命时,且甚至当组成单元的一些仍可使用时,盒不得不被完全更换,因此降低了各组成部分的重复利用效率。结果可导致成本增加和对环境负担的增加。
另外,如在先前日本特许公开的专利申请第11-161113号所公开的,在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零件更换步骤期间可能发生操纵错误,其中某种颜色的单元可能被错误地更换为不同颜色的单元。尽管提供避免这种操纵错误的方法是符合需求的,但是对图像形成设备这可引起机器成本的额外增加。
在描述盒型结构的这些特点和可行性后,一个趋势变得更普遍,这就是,趋于更换每个达到各自工作寿命的组成部分,称作耐久拆卸型,区别上述单元一次性型。
然而,耐久拆卸型结构可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尤其是因为在串联式全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零件数量增加,用户或者服务人员维修和/或零件更换的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对简单、廉价的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具有多个载像部件的串联式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接触/分离机构能够避免连续接触的不当影响,例如接触残余图像。当需要时,该机构还便于改善装置维修和/或零件更换的可操作性,对于用户和服务人员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单元,因此减少处理单元的频率和/或劳动时间。
就可由用户或服务人员更换的单元而言,可以列举的是上述感光体和图像形成处理部件,如显影单元,充电单元等,并且它们组合成处理单元。另外,在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上述单元中的其它单元也可被列举,尤其是如给纸单元和固定单元,它们比其它单元更经常卡纸。
当上述单元需要任何维修和/或零件更换工作时,该装置设计在位于图像形成设备操作面板上的显示装置上指示具体单元,因此驱使用户例如对维修或零件更换采取必要措施。
对于显示设备,日本专利申请第2000-79745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影片显示的装置,日本特许公开的专利申请第11-231729号披露一种用于指示操作步骤和其顺序的显示装置,日本专利申请第2000-53275号全面和详细地图示了受操作步骤影响的部分。
用户一般通过辨别所示的显示内容,然后根据其内容实现所需的维修和/或更换零件的操作步骤,来实现所需的操作步骤。
在维修和/或更换零件的操作过程中,尽管用户可以记住一次所显示的内容,然后根据回忆实施操作步骤,但是他即不能找到精确的位置,也不能遵循正确的顺序。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面板上显示的示意图不能足够清楚地示出在装置中的实际零件的相对关系以顺利地和完全地实施所需操作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清楚地显示目前要进行维修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位置,如果需要,还以能清楚的被识别和容易地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实际零件相关的方式指示出操作步骤和其顺序。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例如串联型(tandem-type)结构的电照相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设有接触和分离机构以及显示装置,如果不是全部,那么具有最多的所用类似装置的进步和特征,而去除了它们许多不足。
下面的简要描述只是本发明的选定特征和属性的提要。更全面的叙述可在标题为“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看到。
这里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至少多个载像部件,用于在其上承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和设置在具有不同性能的多个载像部件周围的图像形成部件,其中所述多个载像部件用作载像单元。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还在于,利用上述图像形成部件中的具有类似性能的图像形成部件作为图像形成单元,还利用至少三个具有类似性能的图像形成部件作为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在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个具有类似性能的图像形成部件设置有近似相等的相互间距。
根据另一方面,在这里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至少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每个具有多种图像形成部件,并且每个部件被配置以完成图像形成,其中在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的每一个中至少包括两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子系统具有类似性能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
另外,配置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以完成彩色图像形成,配置另一图像形成子系统以完成黑色图像形成,所述黑色图像形成子系统与包括具有不同性能的多种图像形成部件的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分开设置。
而且,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mainchases)中滑出,并且保持在图像形成单元上的图像形成部件可以单独或者作为单元被更换。
根据又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至少包括:多个载像部件;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多个载像部件;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每个载像部件上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和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还在于,多个载像部件相互平行、可分离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上,且对于至少一个载像件保持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每个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另外,每个载像件保持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分别包括各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定位部件与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定位部件接合来实现相互定位。
而且,接触/分离机构通过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的位移进行分离运动。
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还包括:第二载像部件,共用设置用于转印由多个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第二载像部件;和第二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进行分离运动,其中另外设置联动机构,用于同时实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而且,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转印由第二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的第三载像部件;和用于保持第三载像部件的第三载像件保持组件,其中第二和第三载像件保持组件每个各包括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第三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定位部件与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定位部件接合而进行相互定位。
根据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至少包括:多个载像部件;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以一定程度的定位余量共同保持多个载像部件;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每个载像部件上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在主体的预定位置放置载像件保持组件后,多个载像部件的每一个相对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定位,随后保持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上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每个相对于先前定位的多个载像部件定位。
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还包括:载像件保持组件的限制部件,用于在主体中的各预定位置放置多个载像部件;载像部件定位机构,用于定位多个载像部件,所述载像部件相对于主体放置在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预定位置;图像形成单元定位机构,用于定位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多个载像部件保持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上;和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进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特征为,多个载像部件相互平行可分离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上,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载像部件上,以及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其每个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而且,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均被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对于分别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载像部件、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载像部件在相同方向进行接触/分离运动;载像件保持组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滑出运动平行进行;载像部件、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载像部件的接触/分离运动垂直进行。
根据另一方面,配置成实现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至少包括:多个要接受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目标;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目标或者其位置的显示单元;用于覆盖所述多个目标的、可打开设置的盖子;设置在盖子或者与其相应位置处、用于指示覆盖多个要接受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目标的盖子的显示单元;用于对多个目标检测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需要的检测设备;和显示装置,用于指明用来指示多个目标和其位置的显示单元和设置在盖子或者与其相应位置处、用于覆盖多个要接受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目标的盖子的显示单元,从而基于由检测设备检测的多个目标的检测结果来显示有关信息,其中多个目标是从发明内容先前部分中描述的多个载像部件、载像单元、载像件保持组件、图像形成部件和图像形成部件的组中选择的。
另外,设置作为显示单元的发光单元、发光源和用于传输由发光源发射的光束的装置,以基于由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检测设备检测的多个目标的检测结果,来正确显示有关信息。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和后附的权利要求中,将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及其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这里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全色打印机的整个外形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这里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全色打印机的横剖面视图;
图3是根据这里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全色打印机的横剖面视图;
图4A示出在图像形成期间相对压靠、或者相互邻近的保持组件;
图4B示出利用分离机构相互分离的保持组件;
图5示出释放以打开的外盖;
图6示出除了外盖以外,释放以打开的内盖;
图7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载像件保持组件,以使感光体简单地相互平行地从上方放置在其上;
图8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载像件保持组件,以使感光体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图9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以使图像形成单元简单地相互平行地从上方放置在其上;
图10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以使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图11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转印单元保持组件,以使中间转印带与保护盖一起简单地相互平行地从上方放置在其上;
图12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转印单元保持组件,以使中间转印带与保护盖一起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图13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带保持组件,以使转印带与保护盖一起简单地相互平行地从上方放置在其上;
图14示出形成在长方形框架中的带保持组件,以使转印带与保护盖一起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图15A示出在接触模式中用于对保持组件进行接触/分离操作的接触/分离机构的基本结构;
图15B示出在分离模式中的接触/分离机构的基本结构;
图16A是在接触模式中用于对保持组件进行接触/分离操作的接触/分离机构的基本结构的侧视图;
图16B是在分离模式中接触/分离机构的基本结构的侧视图;
图17A是在接触模式中用于对保持组件进行接触/分离操作的另一接触/分离机构的基本结构的侧视图;
图17B是在分离模式中另一接触/分离机构的基本结构的侧视图;
图18示出用于定位保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图19A和19B是示出在设置多个定位辊的又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横剖面视图;
图20A和20B示出位于支承中间传输带的辊的轴的两端、作为定位单元的定位滑轮,和作为定位单元、与定位滑轮接合的定位凹槽;
图21是用于支承所用各保持组件的支承系统主要部分的斜透视图;
图22是在图21的支承系统包括的滑轨的透视图;
图23是穿过在滑动部件上形成的孔的连接销连接形成的多个支架的透视图,所述滑动部件包括在图21所示的支承系统中;
图24是连接滑动部件驱动组件与在图21的支承系统中包括的滑动部件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25是与装在连接部分上的附属部分相对的滑动停止部件结构的透视图;
图26是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从底部向上看的斜透视图;
图27是阻尼单元改进形式的示意图;
图28是用于示出操纵手柄开始从其竖直位置到倾倒位置的操作;
图29是用于示出操纵手柄被从其竖直位置扳到倾倒位置的操作;
图30是用于示出操纵手柄进一步到倾倒位置的操作;
图31和32示出用于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以与滑动部件一致的方式水平移动和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的下降方向下降的方式;
图33是根据这里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全色打印机结构的正视图;
图34是加入3个图像形成单元的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另一正视图;
图35是相互分离的的图34中3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另一正视图;
图36是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充电单元的透视图;
图37是作为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单元的另一透视图;
图38是根据这里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全色打印机结构的正视图;
图39是作为图38的全色打印机中包括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40是作为图38的全色打印机中包括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组合单元的另一透视图;
图41是根据这里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设置有显示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结构的透视图;
图42是图41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结构的透视图;
图43是包括在图41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4是要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感光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45是要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组合单元的另一透视图;
图46是正面保持盖在其打开状态的又一示意图;
图47是打开的保持盖的另一示意图;
图48是装载有感光体单元的托架被拉出主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49是感光体从所述托架上移除的另一示意图;
图50是感光体从所述托架上移除的扩大的平面图;
图51是托架从主体拉出后的水平剖视图;
图52是装载有复合单元的托架从主体中拉出的透视图;
图53是从托架移除复合单元的透视图;和
图54是透视图,示出在打开侧盖后作为操作主体被暴露的转印带,还示出在打开定影器盖后作为另一操作主体被暴露的定影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首先描述接触和分离机构的特定实施例,该机构适用于若干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所述保持组件用于保持包括在电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组成图像形成部件。
然而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以理解,这里公开的所述机构和方法也可以在任何系统中采用,除了改进系统性能外,还用于通过接触、分离和联接操作实现合适的放置和定位,因此便利了维修和零件更换的可操作性。
参照图1到20,下面的这些描述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该图像形成设备适用于能够近似同时打印两面的串联型全色打印机。
图1是全色打印机1的整个外形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这里公开的实施例的结构的侧视图。
参照图2,约在其主体2的中间,全色打印机1设置有至少4个鼓型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作为载像部件,这些感光体单元在图中以近似相互等间距从左到右水平放置。可以加入标记Y、M、C和Bk,分别表示黄,品红,青蓝和黑。
仔细观看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单元3Y,例如感光体单元3Y具有由铝制成的圆柱形结构,直径是在30到100的范围内。铝制圆柱形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有机半导体材料层作为光导物质。
感光体单元3Y借助于驱动装置(未示出)以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另外,提供了若干实现电照处理步骤的单元,用于形成电照相图像,依次如充电辊4Y、设有显影辊5Y的显影单元6Y和清洁单元7Y。
在采用只有颜色不同的各色粉的条件下,以如上的类似方式还提供了若干其它各感光体单元3M、3C和3BK。取代感光体单元的鼓型结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带形的其它形状。
如图2所示,在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下还设有曝光单元8,以将对应于各彩色图像的激光束扫描照射到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上,这些感光体单元被预先均匀充电,以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在充电辊4和相应的显影辊5之间设有窄开口作为狭缝,用于允许相应颜色的激光光束通过,以入射到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上。
尽管如上述,曝光单元作为激光光源和多边形反射镜的结合体示出,但是其它系统可以替代使用,例如利用LED(发光二极管)阵列和适当的聚焦装置的系统。
如图2所示,在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上方设置有中间转印带12,作为第二载像部件,它由多个辊9、10和11支承,并且逆时针旋转运行。
所采用的中间转印带12为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所共同使用,并且近似平面且水平地设置在各感光体单元的部分随着显影步骤与带12接触的位置处。在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边上,转印辊13Y、13M、13C和13Bk对着各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设置。
在例如与辊11相对的位置处,在中间转印带12外周边上还设有清洁单元14。清洁单元14用于去除在转印带12表面上剩余的无用色粉。
另外,中间转印带12可由诸如树脂材料薄膜或橡胶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地具有从50到600μm范围的厚度和适合于将先前在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的电阻。
而且,在带12的右侧设置有另一中间转印带17作为第三载像部件,所述带17由辊15和16支承,并且顺时针旋转运行。中间转印带17近似平面地竖直设置,从而与带12接触,因此能够以预定方式形成转印夹紧部分。
中间转印带17以类似转印带12的方式,用如树脂材料或者橡胶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的具有从50到600μm范围的厚度并具有适合于将预先在转印带12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的电阻。因此,需要传输带17具有能够承载色粉图像的圆周长度,所述长度保证由本发明的金色打印机在至少最大尺寸的传送纸上足够形成整个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17的内周边上,面对辊9设有转印辊18和引导辊19,用于传送色粉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7的外周边上设有充电器20,用于转印色粉图像到转印纸上,并设有另一清洁单元21,用于去除在转印带17表面上剩余的无用色粉。
中间转印带17被布置成通过转印辊18由螺旋弹簧22产生的压力压靠在对面的转印带12上。
在全色打印机1的主体2中,位于曝光单元8下部可移动地设有多级转印纸供给托架,或者例如二级托架23、24,用于从主机壳体中插入或拔出。
以叠置方式支承在供给托架23,24上的转印纸S由分别与托架23和24对应的供给辊25或者26选择地供给。这些转印纸被引导到近似水平放置的纸张传输路径27,并向前到达由相邻的中间转印带17和转印带12形成的图像转印部分。
另外,沿纸张传输路径27,正好在图像转印部分前面设置了配准辊对28,以设定用于将转印纸正确供给到转印部分的时间。
而且,纸张输送/输出路径30设置在图像转印部分上方,该路径30是纸张传输路径27的延续,并通过转印带17和充电器20引导纸张到纸张收集架29上。
沿纸张输送/输出路径30还设置了应用定影辊对和纸张输出辊对32的定影单元31。
另外,在主体2中,在纸张输出架部分29下进一步设有能够储存和供送各感光体单元3Y、3M、3C和3Bk所用的多种所需颜色的色粉颗粒的色粉盒33。
用上述结构,首先将描述在转印纸S的两侧形成图像,即双重打印的工序。
利用显影单元8,首先由充电辊4Y给感光鼓3Y的表面均匀充电。然后,通过对应于如此充电的感光体3Y表面上的黄色图像照射激光光束而形成静电潜像。
随后,通过由显影辊5Y进行的显影工序,用黄色色粉可见显现这样形成的潜像,然后该黄色图像由转印辊13Y传输到中间转印带12上,其运动受控以与感光体3Y的转动成合适的时间安排。
对其它感光体3M、3C和3Bk以类似的方式分别进行潜像形成、显影和图像转印的这些步骤,再次与感光体的转动成合适的时间安排。
结果,随着黄Y、品红M、青蓝C和黑Bk彩色色粉以该次序从底层顺序重叠,以正确配准的方式在中间转印带12上能够形成全色图像,该全色图像带有上述重叠物经过以下步骤。
如此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的全色图像然后利用转印辊18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其运动受控以与转印带12的转动成合适的时间安排。
结果,当全色图像被转印到一侧,或者转印纸S的第一侧时,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的全色图像被可靠保持。
在中间转印带12处,其表面由清洁单元14清洁,由此转印带12为下一复制周期步骤作好准备。
接着当中间转印带12前进到预定位置,为另一侧或者转印纸S的第二侧开始另一组图像形成步骤。以与上述的全色图像形成步骤类似的方式,另一全色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上并可靠地被保持。
然后,转印纸S利用配准辊28以适当的时间安排前进到转印位置,于是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的全色图像被转印到转印纸S的第二侧面上。接着利用转印充电器20,保持在转印带17上的全色图像被转印到转印纸S的第一侧面上。
因此,在各转印位置,几乎同时地在转印纸的两侧完成了图像转印。
顺便提到,此外因为本实施例中用于感光体3上的图像的色粉颗粒的极性是带负电荷的,所以在感光体3上的色粉颗粒可以通过提供到转印辊13上的正电荷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
另外,通过提供正电荷到转印辊18上,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色粉图像然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用于转印到转印纸的第一侧)或者转印纸的第二侧上。
而且,通过由转印充电器20提供正电荷,保持在转印带17上的带负电荷的色粉图像被吸引,然后转印到转印纸的第一侧。
几乎同时在其两侧完成图像转印的转印纸S随后在定影单元31处进行定影步骤,并且通过纸张输出辊32直接导向纸张输出架29。
在如图2示出的单元结构中,复印纸以其上后来有图像形成的侧面向下的方式输出到纸张架29上,该图像即通过从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直接形成。
当在第二页上的图像首先形成并在转印带17上保持一段时间,而在第一页上的图像形成并随后从中间转印带12直接转印到纸张S上时,这使得可以实现正确的页面排序。
另外,进行用于形成上述图像的曝光,以使从中间转印带12转印到纸张S上的图像作为感光体3上的实像形成,并且使从转印带17转印的图像作为反射像形成。
这些用于正确页面排序的步骤通过利用若干本领域公知的技术能够相对容易的实现,如那些用于在存储用储存器设备中储存图像数据的方法和其它用于伴随从实像到反射像(或者镜像)的转换而实现曝光的图像处理方法。
除了在转印纸的两侧形成图像,下面描述的是在纸的一侧形成图像。
尽管为了图像形成广泛地考虑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从中间转印带12转印到纸上,另一个是另外还使用转印带17,从而从转印带17转印,由于转印带17的使用可以免除,所以将在下面描述单独使用中间转印带12的前一种情况。
首先,利用显影单元8,感光鼓4Y的表面由充电辊4Y均匀充电。然后,通过照射与在如此充电的感光体3Y表面上的黄色图像的数据对应的激光光束而形成静电潜像。
随后,通过由显影辊5Y进行的显影工序,用黄色色粉可见显现这样形成的潜像,然后黄色图像由转印辊13Y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其运动受控以与感光体3Y的转动成合适的时间安排。
对其它感光体3M、3C和3Bk以类似的方式分别进行形成潜像的这些步骤,从而再次与各感光体的转动成合适的时间安排。
结果,随着黄Y、品红M、青蓝C和黑Bk彩色色粉以该次序从底层顺序重叠,以正确配准的方式在中间转印带12上能够形成全色图像,该全色图像带有上述重叠物经过以下步骤。
这样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的全色图像然后利用转印辊18转印到转印纸上。其上完成图像转印的转印纸S随后在定影单元31处进行定影步骤,然后通过纸张输出辊32直接送到纸张输出架29,以其载像侧向下放置。
在中间转印带12处,其表面由清洁单元14清洁,因此转印带12已为下一复制周期步骤作好准备。
顺便提一句,充电器20在这些工序期间不工作。
尽管上面描述了有关全色图像在转印纸的一侧或两侧打印的工序,但是除了一些与特定颜色不一致的感光体在步骤中不启动之外,对于特定颜色或者单色(即黑色)的情况这些步骤十分类似。
另外,当不需要通过供给单张纸而近似同时双面打印时,可使用替代的纸传输方法。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转印带35代替转印带17和充电器20,可以替代地形成双面纸传输路径37。这里另外设置位于纸张输送/输出路径30的一侧的纸张翻转路径36,该路径36能够使纸张翻转,并再次供给先前图像已形成在其一侧的转印纸,然后向转印位置再一次提供。也在如图3中示出的部件38、39是爪(nail),或者锚钩指(fluke finger),用于正确地转换纸张的路径。
在全色打印机的结构方面进行广泛地描述后,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若干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设置载像件保持组件41,用于可拆卸地保持感光体3Y、3M、3C和3Bk。
这里还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用于可拆卸地保持图像形成单元42Y、42M、42C和42B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作为单元42被装载,该实施例包括若干组成部分,如充电辊41、具有显影辊5的显影单元6和清洁单元7。
而且,另外设置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作为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可拆卸地保持中间转印带12。
在包括保持组件41、43和44的本实施例中,至少在图像形成期间,全色打印机使保持组件43、44压向,或者紧密靠近载像件保持组件41,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图像形成,如图4A以简略方式所示。
相反,在非图像形成期间,使保持组件43、44能够利用分离机构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如图4B所示。
至于在非图像形成期间保持组件43,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的时间,可以采用几种时间安排方式,例如在图像形成步骤完成之后立刻分离,和另一种在图像形成步骤完成之后一预定时间段分离。
如果采用紧接着图像形成步骤完成之后的时间安排,例如保持组件43和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相对长的时间,由于连续接触而不适当地引起接触残余图像的上述不足在整个范围内能够避免。相反,采用在图像形成步骤完成之后一预定时间段的时间安排,保持组件43和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影响图像形成并且可以避免所述不足。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图像形成步骤完成之后一预定时间段的时间安排,并在此时开始系统运行的能量节省模式,从而可以自动启动分离运动。
另外,即使当能量节省模式没有开始时,这里的时间安排还可以包括另外的情况,如在外盖45(或者更实际的是图5和6中的内盖46)被释放以开启时,或者在为了维修和/或零件更换目的由用户或者服务人员关闭电源开关时,从而自动开始伴随的工序,以使保持组件43、44能够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
即,设定分离步骤的开始,使其与能量节省模式、外盖45的开启和关闭电源开关的开始的逻辑和的结果一致。
例如,甚至在紧接着图像形成步骤完成之后和能量节省模式还没开始时,一旦外盖45被打开,则开始保持组件43,44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的步骤。
在本型号的打印机未设置外盖45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包括可替代的装置,其中由诸如在操作面板上设置的开关的适当装置开始分离步骤。
通过在上述每一情况下保持组件43、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分离,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2、42Y、42M、42C和42Bk中的组成部分,如充电辊4、具有显影辊5的显影单元6和清洁单元7,和中间转印带12与先前接触的感光体3Y、3M、3C和3Bk分离。
参照图7和8,这里公开的载像件保持组件41以长方形框架形状形成,以使感光体3Y、3M、3C和3Bk相互平行的从上部简单地放置在其上,并且又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另外,从实际考虑,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感光体3Y、3M、3C的工作频率不同于用于黑色图像的感光体3Bk(即当考虑单色打印时更常用的黑色图像的感光体3Bk),在前述的感光体3Y、3M、3C在本实施例中被统一为感光体单元47。因此,这样使所形成的感光体47可分离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上。
另外,载像件保持组件41通过设置在其左右两侧的轨道机构48滑动地装进和拉出主体2。
图中所示部件49表示轨道(accuride),作为轨道机构48的组成部分安装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上。
现在,参照图9和10,这里公开的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以长方形托架形状形成,以使图像形成单元42Y、42M、42C和42Bk相互平行地从上方简单地放置在其上,并且又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另外,对应有关上述感光体3Y、3M、3C的工作频率的早先的实际考虑,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在本实施例中被统一为彩色图像形成单元51,与黑色图像形成单元42Bk分开。因此,这样使所形成的彩色图像形成单元51可分离地保持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上。
另外,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通过设置在其左右两侧的轨道机构52可滑动地装进和拉出主体2。
图中所示部件53表示轨道(accuride),作为轨道机构52的组成部分安装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上。
而且,尽管未在图中具体表示,但是窄缝形开口(或者透光部分)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各图像形成单元42Y、42M、42C和42Bk上,用作允许各颜色的激光光束通过的狭缝。
参照图11和12,这里公开的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以长方形框架得形状形成,以使中间转印带12与支承辊9至11、并覆盖带12的保护盖56一起从上方简单地放置在其上,并且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
手柄57设置在保护盖56的左右两侧。这样形成的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通过设置在其左右两侧的轨道机构58可滑动地装进和拉出主体2。
图中所示的部件59表示轨道(acuride),作为轨道机构58的组成部分安装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上。
在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印带17的结构中,带17作为第三载像部件也利用带保持组件61可分离地安装。
反过来,带保持组件61绕转轴62枢轴地安装在主体2上,从而旋转以进行打开和关闭动作,而且该带保持组件61还用作侧盖。另外,带保持组件61形成使转印带17与至少支承辊15和16、并覆盖转印带17的保护盖63一起从上方简单地放置在其上,并且可分离地保持在那里(图13和14)。
下面参照图15A和15B描述一实例,用于说明对保持组件41、43、和44进行接触/分离操作的接触/分离机构70的基本结构。
设置由两个主支架74分别支承的轨道对(accuride pairs)71、72和73,当从正面看时两个主支架74固定在主体2上地设置在左右两侧上。
另外,轨道对(accuride pairs)71、72和73安装在左右两侧,以与分别安装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左右两侧的作为轨道机构48、52和58组成部分的上述轨道(accuride)49、53和59相应。
而且,为了保持组件43和44相对载像件保持组件41进行分离运动,作为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组成部分的轨道对(accuride pair)71被固定安装在主支架74上,而分别作为保持组件43和44的组成部分的轨道对(accuridepair)71和72分别通过插入竖直的长条形孔74a和74b中的销72a和72b的引导,沿垂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
对于两个保持组件43和44同时进行的分离运动,形成的联动机构75如下:两个在每个中部具有孔的可移动支架77和78与穿过所述孔的销76结合,以形成字母X形。另外,各可移动支架77和78的两端与销72a、72b、73a和73b接合,所述销通过在各可移动支架77和78的两端附近相对形成的长孔77a、77b、78a和78b水平地安装在轨道(accuride)前和后侧附近的各自的表面上,由此形成联动机构75,以对于两个保持组件43和44同时实现分离运动。
而且,在保持组件43下面的四个角附近设置有四个偏心凸轮79,每个凸轮79固定在旋转轴81上,反过来旋转轴81由支承件80旋转支承。
偏心凸轮79设计成具有两个特征位置,一个是凸出位置,另一个是退回位置,在前一位置,凸轮79能够促使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接近。相反,它能够用于使保持组件43由于其重量下降,因此促使其与保持组件41分离。
通过驱动传递机构控制偏心凸轮79的动作,以便随意选择上述两个特征位置中的一个,所述驱动传递机构包括若干单元,例如电机82、电动齿轮83、固定在旋转轴81上并与电动齿轮83啮合的传动齿轮84、和绕两个皮带轮85旋转的皮带86,每个皮带轮85固定在前后旋转轴81上。
如图15A和16A所示,在偏心凸轮79处于凸出部分直立的位置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被向上引导到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压合的状态。
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向上运动的运动期间,可移动支架77和78绕销72a和72b旋转,以便减小这些支架77和78之间的角度。
结果,轨道73通过绕分别与长条形孔77b和78b接合的销73a和73b的旋转而降低,因此,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下降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接近。
在达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时,保持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中的图像形成单元42的若干单元也与相应的感光体3接触,因此为下一图像形成步骤做好准备。
以类似的方式,在达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的状态时,保持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中的中间转印带12也与感光体3接触,因此为下一图像形成步骤做好准备。
相反,如图15B和16B所示,在偏心凸轮79处于退回部分直立的位置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由于其重量下降,因此促使其与保持组件41分离。
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向下运动的运动期间,可移动支架77和78绕销72a和72b旋转,以便减小这些支架77和78之间的角度。
结果,轨道73通过绕分别与长条形孔77b和78b接合的销72a和72b的旋转而上升,因此,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上升离开载像件保持组件41。
在达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的状态时,保持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中的图像形成单元42的若干单元也与相应的感光体3分离,因此可滑动地进出主体2。
以类似的方式,在达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的状态时,保持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中的中间转印带12也与感光体3分离,因此,可滑动地进出主体2。
因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能够以合作的方式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实现接触/分离运动。
当带有这样构建的系统,能量节省模式能够工作或者其电源开关关闭时,由这里公开的接触/分离机构70实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以合作的方式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接触/分离运动。
结果,通过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分离,图像形成单元42的若干单元和中间转印带12也能够与各感光体3分离,并保持分离。
由于如上所述形成改进结构,使多个感光体3和图像形成单元42及中间转印带12分别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上,并且这些载像件保持组件41、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2中,利用设置在保持组件41、43和44中单一的集成的接触/分离机构70使所需的接触/分离运动变得可行,而同时不用设置多个独立的接触/分离机构,例如一个在每个感光体3和图像形成单元42之间,另一个在多个感光体3和中间转印带12之间。
因此,接触/分离机构被大大简化。另外,上述不足,例如通过图像形成单元42的若干单元和中间转印带12的连续接触而不当地引起接触剩余图像,能够用这里公开的相对简单和低成本的机械结构来消除。
特别地,因为这里采用由联动机构75同时实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分离运动,接触/分离机构70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用于共用驱动多个单元的电源82简单地制成,而且其控制系统也能够相应被简化。
相反,当通过用户或服务人员需要维修和/或更换零件时,也可进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的相对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分离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甚至当能量节省模式没有启动时,分离运动可以由释放正面的外盖45以打开而开始,并且如图6所示,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内盖46,以使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以合作的方式,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产生分离运动。
结果,通过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图像形成单元42的若干单元和中间转印带12与各感光体3分离,并保持分离。作为另一结果,每一保持组件41、43和44可分离滑动地进出主体2。
例如,当需要对感光体3进行维修和/或更换零件工作时,通过这里公开的结构和方法使所述工作变得可行,如图7所示,载像件保持组件41被首先拉动滑出主体2,然后感光体3(例如感光体单元47和感光体3Bk)可以从保持组件41中被取出,随后可更换一些感光体3,如图8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甚至在目前采用的上述耐久可拆卸型结构中,感光体单元47和感光体3Bk被简单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上,所以可相对容易地进行更换。
另外,对于感光体3,可假设一般每个感光体3Y、3M、和3C的耐久性近似相同。由于这些感光体3Y、3M、和3C如上所述作为一个感光体单元可分离地被保持在一起,所以利用用于感光体的该结构可进一步提高替换的可操作性。
相反地,对于感光体3Bk的耐久性,与其它感光体3Y、3M、和3C相比,不得不适当加以考虑。
即,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感光体3Bk通常考虑使用更高的频率,并且因此具有较短的耐久性,不得不以不同于其它彩色感光体3Y、3M和3C的更换周期进行更换,因此避免了如果感光体3Bk和感光体3Y、3M和3C被同时更换而引起彩色感光体3Y、3M和3C被太早更换的缺点。
在本发明中,由于感光体3Bk由另一与上述包括3Y、3M和3C的单元分开的单元支承,所以可按合适的时间安排进行更换,一次是对感光体3Bk单独进行更换,另一次是对彩色感光体3Y、3M和3C进行更换,并且诸如对彩色感光体3Y、3M和3C更换太早的上述难点得以消除。
另外,当图像形成单元42需要维修和/或更换零件工作时,所述工作变得可行,如图9所示,载像件保持组件43被首先拉动滑出主体,然后图像形成单元42(例如彩色图像形成单元51和图像形成单元42Bk)可以从保持组件43中被取出,随后可更换一些单元,如图10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彩色图像形成单元51和图像形成单元42Bk简单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3上,其更换可相对容易地进行。
对于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可以假设在特征和耐久性上近似彼此相同。由于这些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如上所述作为一个彩色图像形成单元51可分离地被保持在一起,所以利用用于图像形成单元42的本结构可进一步提高更换的可操作性。
相反地,对于形成单元42Bk的耐久性,与其它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相比,不得不适当加以考虑。
即,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2Bk通常考虑使用更高的频率,并且因此具有较短的耐久性,不得不以不同于其它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的更换周期进行更换,因此避免了如果图像形成单元42Bk和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被同时更换而引起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被太早更换的缺点。在本发明中,由于图像形成单元42Bk由另一与上述包括42Y、42M和42C的单元分开的单元支承,所以可按合适的时间安排进行更换,一次是对图像形成单元42Bk单独进行更换,另一次是对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进行更换,并且避免了对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2Y、42M和42C太早的更换。
而且,当需要对中间转印带12进行维修和/或更换零件工作时,所述工作变得可行,如图11所示,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被首先拉动滑出主体,然后中间转印带12可以从保持组件44中被取出,随后可进行更换,如图12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间转印带12简单地保持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上,其更换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
另外,如图8、10和12所示,对于感光体3、图像形成单元42和中间转印带12这里设计的分离运动都是直接向上。更换的可操作性被进一步大大提高。
而且,当为了维修和/或更换零件操作,正面的外盖45被释放打开时,在这些保持组件41、43和44的分离运动后,可以立刻进行保持组件41、43和44拉出槽体的运动,所述分离运动是通过保持组件41与43、41与44之间的分离运动实现的,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分离操作。结果,大大提高了用户和维修人员的可操作性。
参照图17A和17B,下面描述接触/分离机构90,作为机构70的改进。
设置分别由两个主支架91和92支承的轨道对(accuride pairs)71、72和73,当从正面看时两个主支架91和92固定在主体2上而设置在左右两侧上。
另外,轨道对(accuride pairs)71、72和73安装在左右两侧,以与保持组件41、43、和44相对应。
而且,为了保持组件43和44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向上或向下进行分离运动,作为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组成部分的轨道对(accuride pairs)71固定安装在主支架91和92上,而作为保持组件43和44的组成部分的轨道对(accuride pairs)71和72分别通过插入竖直的长条形孔91a和92a中的销72a和72b引导,沿垂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这里仅示出轨道对72的一侧)。
对于两个保持组件43和44同时进行的分离运动,联动机构93如下形成:首先通过连接到安装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轨道72上的销94,垂直设置可上或下移动的主驱动支架95。进一步设置前后驱动支架98a和98b,以使其一端可枢转地分别与安装在主驱动支架95上的销96a和96b接合,其另一端与安装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上的轨道73上的销73a接合。
另外,其它销99安装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轨道71上。通过与销99接合的长条形孔95a,能够引导主驱动支架95向上或者向下垂直移动,从而形成联动机构93。
可以注意到,在接触/分离机构90中以与上述机构70类似的方式设置另外的单元,如偏心凸轮79、电机82和其它部件,以便随意选择上述两个特征位置中的一个。
利用本接触/分离机构90的结构,在如图17A所示的偏心凸轮79处于其凸出部分直立的位置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被向上引导以达到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压合的状态。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向上运动的运动期间,主驱动支架95也向上移动。
因为所驱动的支架98a和98b预先通过销97与主驱动支架95连接,所以支架98a和98b分别绕销96a和96b枢转。
结果,轨道73通过与其另一端接合的销72a和73a降低,因此,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下降到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压合的状态。
相反,如图17B所示,在偏心凸轮79处于退回部分直立的位置时,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由于其重量而下降,从而促使其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向下运动的运动期间,主驱动支架95也下降。
由于驱动支架98a和98b先前通过销97与主驱动支架95连接,所以支架98a和98b分别绕销96a和96b枢转。
结果,轨道73通过与其另一端接合的销72a和73a上升,因此,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上升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分离。
因此,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能够以合作的方式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实现接触/分离运动。
另外,当需要对转印带17进行维修和/或更换零件工作时,进行更换是可行的,如图13所示,转印单元保持组件61通过绕支点62旋转而释放,然后转印带17可以从转印单元保持组件61中移出,随后可进行更换,如图14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转印带17简单地保持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61上,其更换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
下面描述用于使保持组件41、43和44定位的装置及方法。这些保持组件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进行定位运动,作为一标准,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位置被预先固定。
首先定位运动如下:设置多个,例如3个定位销101,所述定位销101位于适合相互分离的预定位置,用于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上表面上正确定位。
尽管在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但是另外3个定位销类似地设置在保持组件41的下表面上。
另外,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上表面上设置定位孔102作为定位部,用于精确安装各定位销(图18)。以类似的方式,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的下表面设置另外的定位孔(未示出)作为定位部,用于在所述位置精确安装所述定位销。
因此,当保持组件41、43和44相互进行接触或者接近时,如图4a和15a所示,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对的分别正确接合,保持组件之间进行定位。
因为保持组件分别设有自己的定位部件对,以用于定位,所以仅通过上述各对的定位,可以达到独立的感光体3、图像形成单元5和中间转印带12之间的定位,因此,对上述独立单元不需要其它方法所需的复杂的定位步骤。
另外,载像件保持组件41自身相对于主体2的定位可如下实现:在通过放置在轨道机构48上(图7)首先确定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位置之后,如图18所示,通过将右和左基孔102a和102b装配到分别设置在前主体板103上的预定位置处的定位销104上,而进行进一步定位,所述基孔102a和102b在窄金属板102的两端形成,所述窄金属板102借助于螺钉101固定在保持组件41的前端边缘处。
因此,在窄金属板102上形成的所述基孔102a和102b,以及设置在前主体板103上的预定位置处的定位销104用作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控制组件。
对于可分离地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上的感光体3Y、3M、3C和3Bk的定位,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设置各感光体的感光体支承轴(未示出),所述每个轴以悬臂的方式旋转地安装在上述驱动传动机构上,并在主体的后部合适地定位;接着通过使这些支承轴沿载像件保持组件41在主体2中的滑动运动方向穿过在保持组件41的后表面形成的各通孔、各感光体的内部以及在保持组件41的前表面形成的各通孔,装配到各支承孔106中来支承所述支承轴,所述支承孔形成在金属板102上的合适的预定位置处。
因此,以悬臂的方式支承并且在主体后部合适定位的感光体支承轴、形成在金属板102上的支承孔106用作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定位组件。
即,因为在本结构中,通过使保持组件41滑出主体2,支承轴从感光体3Y、3M、3C和3Bk上除去(或者在主体2中留下),所以感光体3Y、3M、3C和3Bk在一定程度上的定位余量下能够简单地保持在保持组件41上。因而,对于感光体3Y、3M、3C和3Bk通过简单地向上抬起进行拆除是可行的。
接着,下面举例说明图像形成单元42和中间转印带12关于如上定位的感光体3Y、3M、3C和3Bk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示出图像形成单元42的图19A和19B,设置多个定位辊,本实施例中为2个定位辊112和113,它们可拆卸和可旋转地与轮111接触,所述轮111与感光体3同轴地安装,并具有相同直径。另外,轮111位于图像形成的有效区域之外。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可分离地设置。当在图像形成步骤中,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上升与保持组件41接触或者接近时,显影辊5和充电辊4也接近先前定位的感光体3,其接近程度使得定位辊112和113已与轮111接触,因此可以不进一步接近。该接触位置实际上是显影辊5和充电辊4相对于感光体3用于形成图像的正常位置,从而相对于感光体3达到图像形成单元42的定位。即,轮111和定位辊112和113都用作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机构。
尽管在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但是中间转印带12相对于感光体3的定位能够以类似方式实现。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感光体3Y、3M、3C和3Bk和图像形成单元42Y、42M、42C和42Bk相对载像件保持组件41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以一定的定位余量被可分离地支承;各感光体3Y、3M、3C和3Bk相对于安装在主体2中的载像件保持组件41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合适定位;包括在各图像形成单元42Y、42M、42C和42Bk中的若干单元相对于如上定位的感光体3Y、3M、3C和3Bk定位。
结果,因为不需要象在保持组件41和43自身分别装配前这样精确,所以不需要在安装/拆卸步骤中特别注意,因此甚至是用户都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工作操作。
另外,对于中间转印带12相对于感光体3的定位步骤,也有上述优点。
另外,下面描述在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一侧的带保持组件61的定位。
参照图20A和20B,在用于支承中间带12的辊9的轴的两端设置定位滑轮121作为定位单元,设置定位槽122作为定位单元,可分离地与相应定位滑轮121接合。
当带保持组件61向主体2缩进时,如图20A所示,定位槽122与定位滑轮121接合,结果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被定位,以使转印带17与中间转印带12接触。
相反,如图20B所示,当将带保持组件61从主体2拉开时,定位槽122与定位滑轮121分离,并且转印带17释放而不与中间转印带12接触。
在另一方面,根据这里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全色打印机设置有另一接触/分离机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相同或相应部件,省略其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接触/分离机构220,代替图15和16的上述机构70。
在该接触/分离机构220的存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尤其是,包括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和包括图像形成单元42Y、42M、42C和42Bk的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作为单一组件,设置得在垂直方向相对于作为另一单一组件并包括感光体3Y、3M、3C和3Bk的载像件保持组件41可分离。
图21是用于分别支承所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支承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斜透视图;
参照图21,支承系统包括:分别安装在保持组件41、43和44上的滑轨201、202和203;滑动部件204,用于在存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移动滑轨201、202和203;支承底座205,刚性地固定到主体2上,用于可滑动地支承滑动部件204;以及滑动件驱动组件210,用于在存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驱动滑动部件204。
滑轨201、202和203在这里水平对准设置。轨道202位于滑轨的中间,并安装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一侧。
另外,尽管接触/分离机构220的一侧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滑轨201、202和203,滑动部件204和支承底座205每个都成对地设置在机构220的另一侧,以便分别与保持组件41、43和44相对应。
如图22所示,以类似方式形成,滑轨201、202和203包括:外轨201A、202A和203A;以及内轨201B、202B和203B,所述内轨分别滑动地插入外轨201A、202A和203A中,带有用于促进滑动运动的滚动体。
如图22所示,连接销201C、202C和203C作为连接件分别固定设置在外轨201A,202A和203A上,以便位于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沿位移运动的方向的前部和后部。
连接销201C、202C和203C穿过在滑动部件204中形成的通孔204A、204B和204C定位,如图23所示,然后分别装配到在支承底座205中作为长条形孔形成的引导部205A、205B和205C中,如图22和23所示。
如图22所示,通孔204A、204B和204C在滑动部件204中形成,并有连接销201C、202C和203C的穿过其中,在这些通孔204A、204B和204C中,与连接销202C相应的孔204B是圆形的,而其它各孔,如204A和204C分别形成垂直的长条形孔。
在滑动部件204中形成的、有连接销201C、202C和203C穿过的通孔204A、204B和204C设计成使孔204A和204C的长条形部分延伸,相对于与安装在载像件保持组件41上的连接销202C相应的孔204B,沿垂直方向进一步分离。
而且,通孔204A、204B和204C还设计成使各个通孔204A、204B和204C的中心相互在水平方向或者在与位移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致。
结果,当这些保持组件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保持组件41、43和44在移动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保持不变。
如图22所示,在支承底座205中形成的、有连接销201C、202C和203C穿过的各导向部205A、205B和205C是水平的长条形孔,用于限定载像件保持组件41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如图22所示。
在导向部205A、205B和205C中,这里的导向部205A和205C形成以使分别与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相对应的205A和205C的长条形部分延伸,以便当保持组件44和43从滑进位置向拉开位置移动时,这些保持组件进一步相互分离。
另外,每个导向部205A和205C的长条形部分形成有特定形状,使其设有局部倾斜部分(图22),以便当保持组件44和43从滑进位置向拉开位置移动时,对于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移动能够完成两步运动。
这些位移步骤首先水平移动预定距离(如图22所示距离‘S’),然后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拉开位置。
采用上述对于导向部205A和205C的水平移动的预定距离(如图22所示距离‘S’),以使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滑进位置处地驱动路径与主体2中引导若干驱动部件的驱动路径断开。
即,所述预定距离由两点之间的距离限定,一个是开始位移运动的点,另一个是完成驱动路径断开的点。
而且,各保持组件41、43和44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位移运动的行程,或者在长度方向长条形孔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成相互近似相等,以使在滑进位置和拉开位置之间的位移运动期间,保持组件41、43和44在位移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不变。
参照图23,在穿过分别在滑动部件204上形成的通孔204A、204B和204C的连接销201C、202C和203C上形成安装多个支架206。
在这样形成的支架206上,螺旋弹簧208分别悬挂在挂钩207A上,所述每个挂钩207A形成带有从孔207的一定部分,用向外弯曲的金属片制成的条。
通过由螺旋弹簧208作用于支架206的连续引力,分别施加作用于连接销201C、202C和203C上的压力,以使保持组件41、43和44退回分别在导向部205A、205B和205C中的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在滑动部件204的一端,或者在保持组件41、43和44拉出方向下游的端部处,设有滑动部件驱动组件210。
图24用于示出连接滑动部件的驱动组件210与滑动部件204的部分,其中在部件204的上述端部另外设有连接部件211,以便沿保持组件41,43和44的运动方向移动。
再参照图24,在连接部件211上设有长条形孔211A,并在其下部设有附属部分211B,该孔有固定到滑动部件204上的连接销204D穿过。
长条形孔211A的长度方向与保持组件41、43和44的运动方向一致,用于利用连接销204D作为导向件,沿上述方向移动连接部件211。
另外,附属部分211B的下部形成凸表面,用于与滑动停止部件212接触,该滑动停止部件212摆动地设置在全色打印机1的主体2上。
附属部分211B的凸表面有一个高度,适合于解除由滑动停止部件212停止的滑动部件204暂停,长条形孔211A有一个长度,适合于与滑动部件的驱动组件210相反地转换附属部分211B的表面(凸或凹)。
即,在如图24所示位置,保持组件41、43和44是在滑进或者存储位置,其中连接销204D穿过长条形孔211A,使其与在拉出运动的方向(如图箭头所示方向)下游的纵向端部的内边缘接触,并且滑动停止部件212与附属部分211B的凹表面接触。
在连接部件211从上述位置沿拉出运动方向(再如图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时,穿过长条形孔211A的连接销204D向孔211A的内边缘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结果伴随的运动使附属部分211B强迫滑动停止部件212到附属部分211B的凸表面上。
连接部件211的位移运动由在滑动部件的驱动组件210上的支架213的摆动方式实现,固定在连接部件211上的驱动销211C穿过该支架213。
另外,滑动部件驱动组件210包括:摆动支架213,支架213绕固定在全色打印机1的主体2上的支承轴214摆动;和与操纵手柄216连接的操作支架215。
再参照图24,这里的摆动支架213作为一个具有足够大的摆动半径的部件形成,所述摆动半径足以覆盖与支承轴214相关的连接部件211。在其摆动部分的一侧,设有连接驱动孔213A,在连接部件211上形成的驱动销211C穿过该孔213A。
这里形成的连接驱动孔213A是一个长条形孔,其纵轴与摆动的半径对准,而不是作为绕支承轴214摆动的轨迹,以使连接半径211能够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位移运动方向滑动。
除了连接驱动孔213A,另一孔,操作驱动孔213B是具有绕支承轴214摆动轨迹形状的长条形孔。
对于操作驱动孔213B,固定在操作支架215上的操作销217贯穿其中,并支承定位部件218,以使操作销217在摆动轨迹局部弧线的顶端上的若干位置定位。
定位部件218形成具有固定在摆动支架213上的摆动轴218A,以使受摆动影响的尖端能够摆向和摆离操作驱动孔213B。
上述摆向和摆离操作驱动孔213B的运动由压缩弹簧219施加的力驱动,所述弹簧219跨接在摆动支架213和上述摆动的尖端之间。
停止表面218B设置在面对操作驱动孔213B的定位部件218的表面上,以使操作销217能够被支承在由操作销217上的凸表面的顶部分开的两个位置之一上,以根据操纵手柄216的情况,将停止表面218B定位在摆动轨迹局部弧线的预定位置上。
安装在定位部件218上的压缩弹簧219这样设计,使得产生的弹性力足够强,以防止操纵手柄216被不正确地降落,所述压缩弹簧219目前锁定在操纵支架215的一侧。
压缩弹簧219也可以这样设计,使得在只有当操纵手柄216从其直立位置有意拉下时施加的向下力的作用下,在操纵支架215一侧上的操作销217能够越过上述的凸表面。
图25用于示出滑动停止部件2 12的结构,所述滑动停止部件212面对安装在连接部件211上的附属部分211B。
参照图25,设置支承支架220固定在全色打印机1的主体上,用于摆动的支承滑动停止部件212。
这里形成的滑动停止部件212为一个摆动的部件,能够绕支承轴212A往复运动,另一压缩弹簧221跨接在摆动尖端的端部和支承支架220之间。
另外,摆动尖端的另一端利用由压缩弹簧221施加的力,与连接部件211的附属部分211B相对地定位,并且停止辊222和引导辊223设置在相同轴上,每个辊相互具有不同半径。
停止辊222形成为能够与停止槽(图24中的204F或者204F’)接触/分离,而引导辊223形成为可旋转移动,保持与连接部件211的附属部分211B接触。
滑动停止部件212形成以能够根据面对连接部件211的附属部分211B的位置摆动。例如,面对附属部分211B的凹部,滑动停止部件212向使停止辊222从滑动部件204的停止槽分离的方向摆动。
因此,停止槽204F和204F’是用于使滑动部件204的位移停止的部分,以保持保持组件41、43和44位于滑进位置或者拉出位置。因此停止槽204F与滑进位置相对应,而槽204F’与拉出位置相对应。
另一方面,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分别位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上方和下方,相对保持组件41进行分离运动,即保持组件41、43和44在垂直方向相互可移动地支承。
参照图26和27,下面将首先描述在最下部的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上的升降支承机构。
图26是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从底部向上看的斜透视图。
参照图26,保持组件43的底板DS安装固定到基础保持组件230上,而在基础保持组件230上用螺钉(未示出)安装有滑轨203的内轨203B。
另外,设置的滑动单元230A形成为一悬板。在滑动单元230A上,形成的滑动引导孔230B以其长度方向与沿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移动方向对准。
而且,阻尼单元233设置在滑动引导孔230B的附近,包括带有滑动销231A的升降部件231和阻尼部件232,所述滑动销231A设计成插入滑动引导孔230B中。
阻尼部件233用于在升降时、尤其是在下降时降低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速度。
在阻尼单元233中包括的阻尼部件232设有支承部件231B和作为接合部件安装在支承部件231B上的齿条231C,所述支承部件231B在其长度方向与升降方向对准,并在其一端容纳滑动销231A。
阻尼部件232设有与齿条231C啮合的小齿轮,并设计成仅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一个运动方向,即下降方向降低其运动速度。在小齿轮的旋转被向其传递的阻尼部件232的内部,设置有例如油或者空气的流体,以便借助粘弹性的变化降低速度。
能够利用反作用力(或弹力)的变化调节利用流体的阻尼单元233的阻尼特性,该反作用力由穿过包括在单元233中的孔的流体量产生,所述孔是固定的或者可变的,分别具有固定的或者可变的开口。
也就是说,在反作用力中随后的变化被适当利用:在高速移动时,穿过孔的流体的量增加,因此反作用力增大;而在相反低速移动时,穿过孔的流体的量降低,因此,反作用力减小。
因此,在阻尼部件232的本结构中,阻尼力的大小能够对应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移动速度而改变。
另外,在由于潜能而开始下降时,可以获得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高速移动,并且随着下降的继续,速度降低。即,阻尼部件232具有阻尼特征,以使移动速度的减少比下降大,因此,在自由下降端的移动速度小于开始的速度。
因为用阻尼单元233降低速度由其纵边对准升降方向的升降部件231和阻尼部件232的组合实现,在下降期间的运动只是线性的,不引起任何不适当的转距。
因此,阻尼部件232不需要太多能量,且阻尼单元233可以做得相对小。顺便提一句,如图26所示的部件234表示阻尼单元233的支承基础。
下面举例说明阻尼单元233的改进,其中利用摩擦系数的变化取代上述的弹性力。
图27是阻尼单元改进形式的示意图。
参照图27,该阻尼部件至少设有摩擦部件235,使其宽度随着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目前下降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因为摩擦部件235的宽度的缩小,所以当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降落在摩擦部件235的表面上时,摩擦系数增加,因此降低移动速度,使之在下降端的运动速度比在开始处小,可替代地用作适当降低保持组件43的升降速度的方法。
根据这里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将操纵手柄216从直立位置摆动到倾倒位置,各保持组件41、43和44能够从滑进(例如存储)位置移动到拉开位置,所述操纵手柄216设置在滑动部件驱动组件210上。
在拉开位置,如图4B所示,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和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可以达到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相互分离的位置。下面将详细说明完成上述操作的位置和方法。
如图22所示,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存储位置,安装在滑动部件驱动组件210上的操纵手柄216是在其直立位置。由上述机构保持操纵手柄216的直立位置,其中在操作支架215侧面的操作销217由定位部件218的停止表面218B保持。
在主体2的侧盖(未示出)打开时,对操纵手柄216的操作启动,以使其从直立位置到倾倒位置。当由手柄216施加一个大于由定位部件218的压缩弹簧219产生的弹力的力时,在操纵支架215侧面的操作销217翻过上述定位部件218的停止表面218B,如图28所示。
当操作销217越过由定位部件218的停止表面218B,并在拉出方向其下游处与操作驱动孔213B中的纵边的内侧接触时,在连接部件211一侧上的驱动销211C移动,如图29所示,其移动距离与长条形孔211A的纵向长度一致,所述长条形孔211A的纵向长度与摆动支架213的摆动运动一致。
如果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拉出方向上在其下游,连接销204D与在连接部件211上的长条形孔211A中的纵边内侧接触,那么滑动停止部件212摆动,以使停止辊222从在滑动部件204上形成的停止槽204F中移出。
结果,滑动部件204从被限制的存储位置处释放,并且在拉出方向上的位移运动变得可行。
操纵手柄216此时从图28所示的预定位置进一步摆动,如图30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借助于与操纵手柄216的摆动一致的摆动支架213的摆动,驱动销211C与连接驱动孔213A的内边接触,同时连接销204D在拉出方向上在其下游与长条形孔211A的内边缘接触。
结果,滑动部件204的位移运动对应于摆动支架213的摆动运动,在拉出方向启动。
随滑动部件204的位移运动的开始,穿过滑动部件204的每个连接销201C、202C和203C以相关方式,沿分别在支承底座205上形成的导向部分205A、205B和205C滑动。
因为在位移运动开始后,滑动部件204立刻水平移动预定距离,所以上述驱动路径是断开的,所述驱动路径使保持组件41、43和44的各驱动部件与主体2侧面的驱动部件相连。
值得说明的是,驱动路径的该结构是有利的,由于滑动部件204的位移运动水平进行,驱动部件的相互连接是具有水平接合结构的类型。因此,在位移运动和过载期间,通过非水平方向施加的力,可相对容易地地断开,而没有不当影响。
再参照图30,连接销201C、202C和203C分别对应于在支承底座205上形成的导向部分205A、205B和205C移动。
即,在滑轨201和203侧面形成的、分别用于转印单元保持组件44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的连接销201C和203C水平移动,以使相对用于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在滑轨202上形成的连接销202C的移动方向相互分离。
另一方面,与滑动部件204的位移一致,连接部件211也向拉出位置移动,然后附属部分211B的凹表面位于面对形成于滑动停止部件212上的引导辊223的位置。
因此,滑动停止部件212以向停止辊222与在滑动部件204上形成的另一停止槽204F’接合的方向摆动。结果,滑动部件204保持在保持组件41、43和44的拉出位置。
在图30所示的情况下,每个连接销201C、202C和203C移动与滑动部件204位移行程一致的距离;并且在其上分别固定有连接销201C、202C和203C的滑轨201、202和203的外轨201A、202A和203A从滑进位置移动到拉出位置。
结果,与有外轨固定的内轨的位移比较,可以获得更大的总位移行程。这由图30中长度‘L’指示的距离表示,它与伸出支承底座205边缘的外轨201A、202A和203A的长度一致。
图31和32分别示出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以与滑动部件一致的方式水平移动,和相对载像件保持组件41的下降方向降低的方式。
参照图31,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以与滑动部件204一致的方式水平移动时,底板DS也以相同方向(如图中箭头‘F’所指的方向)移动。底板DS的位移伴随着升降部件231的滑动销231A沿在阻尼单元233一侧上的滑动引导孔230B的滑动运动。
参照图32,在后一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以与滑动部件204一致的方式下降时,底板DS和滑动单元230A以相同的方式下降(由箭头‘D’指示的方向)。另外,升降部件231也下降(以箭头‘D’的方向),所述升降部件231安装有穿过滑动引导孔230B的滑动销231A。
在下降运动期间,在升降部件231中包括的齿条231C的下降速度借助于阻尼单元233的阻尼部件232而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以经滑轨203降低的速度达到下降端部位置,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43因此到达拉出位置。然后,在分别保持在滑轨201、202和203上的保持组件41、43和44中,至少一些保持组件41、43和44中需要进行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组件到达能通过将在滑轨201、202、203中的内轨拉出外轨而取出这些保持组件的位置。
如果保持组件从拉出位置向存储位置移动,这些保持组件41、43和44以相反的次序进行上述步骤,因此能够实现这些保持组件的定位和保持。
在又一方面中,参照图33到37,根据这里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给出了设置有又一接触/分离机构的全色打印机。
图33是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全色打印机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4是加入3个图像形成单元(感光体单元、充电单元和显影单元)、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另一正视图,图35为相互分离的上述三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另一正视图,图36和37分别是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充电单元和作为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单元的透视图。
大约在主体2的中部,全色打印机1设有4个载像单元300Y、300M、300C和300Bk、曝光单元8和中间转印带12。采用各图像形成单元300以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如黄色Y、品红M、青蓝C和黑Bk。
在采用仅在彩色方面不同的各色粉颗粒的条件下,每个图像形成单元300具有类似的基本结构。但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单元300Y、300M和300C之间在结构上存在微小的差别,如下面所作的详细描述。
另外,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0每个均包括作为载像部件形成以绕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体3、位于感光体3的周围作为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充电辊4和作为又一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单元6。
提供曝光单元8以扫描照射激光束到感光体单元3外周上,与各彩色图像一致。
感光体单元3具有由铝制成的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为从30到100mm的范围。铝圆柱形结构的表面上设有一层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光导物质。通过照射从曝光单元8发射的激光光束,在感光体单元3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一致的静电潜像。
顺便提一句,在图像形成单元3的充电辊4和显影单元6之间设有用于光束照射的窄开口作为缝隙,用于允许来自曝光单元8的激光光束通过,以入射到各个感光体单元3上。另外,感光体3的表面由充电辊4均匀充电。
显影单元6用于传输色粉颗粒,使其附着在形成于感光体单元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因此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作为色粉图像可见显现。
中间转印带12由诸如树脂材料薄膜或者橡胶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地具有从50到600μm范围的厚度和具有适合于将预先在感光体3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的电阻。
中间转印带12由辊9到11支承,并以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边,设置4个转印辊18,用于转印先前在各个感光体3上形成的色粉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12的外周边上,进一步设有清洁单元14,用于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上去除剩余的无用色粉和纸粉。
在主体2中的4个感光体300和曝光单元8下,转印纸S以堆放在两个存储供给托架23或24的形式被支承,并从最上面的纸顺次地分离和供给。
纸的传输路径27和纸的处理路径30位于主体2中,用于输送转印纸S。沿纸的传输路径27和纸的处理路径30设置有配准辊28、也用作纸的输送带的转印带17、转印充电器20、定影单元31和纸输出辊32。
配准辊28以预定周期间歇地旋转。通过配准辊28的间歇旋转,预先提供到配准辊28位置的纸进一步提供到转印位置。
转印带17由诸如树脂材料薄膜或者橡胶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地具有从50到600μm范围的厚度,由辊15,16和19通过11支承,以图中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旋转。
在转印带17的后侧(内周边)上,设有转印辊18,同时清洁单元21设在转印带17的外周边上,用于从转印带17的表面去除剩余的无用色粉和纸粉。
其后侧由辊9支承的中间转印带12的部分,进一步压靠由辊19和转印辊18支承其后侧的正面部分,从而形成转印位置,在该位置,色粉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2转印到转印带17,反之亦然,然后进一步转印到传送至该位置的纸上。
如果当色粉图像从中间传送带12转印到转印带17上时,那么在转印带17上的色粉图像和那些在中间转印带12上新形成的图像能够同时转印到转印纸S的两个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转印带17上的色粉图像利用转印充电器20被转印到纸S的第一侧面上,而那些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图像由转印辊18转印到纸S的另一侧。
另一方面,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2上转印色粉图像,并利用转印带17作为输送纸的装置,仅在纸的一侧形成图像,。
定影单元31用于固定这样在转印纸S上转印的色粉图像。在定影单元31处经过定影步骤的转印纸S随后直接输送到设置在主体2的上部的纸输出托架29上。
在安装在主体2中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300和中间转印带12的上部,设有色粉盒保持组件33,可分离地包括色粉盒33Y、33C、33M和33Bk,用于容纳色粉颗粒以供给图像形成单元300。
色粉盒保持组件33用于可分离地安装5个色粉盒33Y、33C、33M和33Bk,每个色粉盒具有类似的形状,并且所安装的各为一个的色粉盒33Y、33C和33M分别容纳黄色、品红和青蓝色粉,两个色粉盒33Bk用于容纳黑色。
换句话说,在特别考虑到一般预期的黑色色粉的大量消耗之后,用于彩色色粉(黄色、品红和青蓝)的色粉盒33Y、33C和33M每个安装一个,而色粉盒33Bk安装两个。
包含在各个保持在色粉盒保持组件33上的色粉盒中的色粉颗粒然后通过色粉传输机构(未示出),传输到相应颜色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0Y、300C、300M和300Bk上。
在包括在图像形成单元300中的若干单元中,下面参照图34到37详细描述载像单元300Y、300M、300C和300Bk。载像单元300Y(300M,300C)形成包括诸如感光体3Y(3M,3C)、充电辊4Y(4M,4C)、显影单元6Y(6M,6C)的至少几个图像形成部件。
在图像形成部件3、4和6中,它们中的多个具有相同功能,被统一成一个单元,因此感光体单元301作为图像形成部件单元,充电辊单元302作为另一个图像形成部件单元,显影单元303作为又一图像形成部件单元而形成。
感光体单元301通过在感光体保持盒301a上安装3个感光体3Y、3M和3C形成,每个感光体旋转地固定在适当位置上。相邻感光体之间的距离调节成‘a’。
充电辊单元302通过在充电辊保持盒302a上安装3个充电辊4Y、4M和4C形成,每个充电辊固定在适当位置上。相邻充电辊之间的距离调节成‘a’。
显影单元303通过在显影单元保持盒303a上安装3个显影单元6Y、6M和6C形成,每个显影单元固定在适当位置上。相邻显影单元之间的距离调节成‘a’。
感光体单元301、充电辊单元302和显影单元303布置成使其能够如图35所示相互分离,并且也可以如图34所示装配。
当如图34所示装配时,装配感光体3Y、充电辊4Y和显影单元6Y,以形成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载像单元300Y;装配感光体3M、充电辊4M和显影单元6M,以形成用于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另一载像单元300M;装配感光体3C、充电辊4C和显影单元6C,以形成用于形成青兰色图像的又一载像单元300C。
另外,当如图34所示装配感光体单元301、充电辊单元302和显影单元303时,这些单元所形成的结构使其滑动地装进主体2或者从主体2取出。
换句话说,当置于主体2中时,感光体单元301、充电辊单元302和显影单元303如图34所示装配,这些单元可以作为组件从主体2中拉出。因此,如感光体单元301、充电辊单元302和显影单元303的单元能够相互分离。
在利用这样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形成彩色图像时,彩色图像(色粉图像)分别在载像单元300Y、300C和300M中形成,然后以正确配准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因此全色图像作为色粉图像的顺序重叠而形成。该全色图像接着在前述转印位置被转印到转印纸S上,所述转印纸S由供给托架23或24支承,从最上面的纸顺次分离并供给。(注意本应用是在纸的一侧上形成图像的情况。)
如感光体3、充电辊4和显影单元6的图像形成部件被认为是消耗品,它们不得不根据工作寿命在一定周期时间内被补充。
至于这些部件3、4和6的替换,包括在载像单元300Y、300M和300C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那些部件可以同时更换。即,作为感光体单元301的3个感光体3Y、3M和3C,作为充电辊单元302的3个充电辊4Y、4M和4C,和作为显影单元303的3个显影单元6Y、6M和6C可以同时更换。
结果,能够降低用于更换图像形成部件3、4和6的劳动时间,还可以降低用于更换的操作频率。
另外,因为感光体单元301(302,303)通过统一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3(4,6)而形成,所以认为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3(4,6)的工作寿命是近似相同的。因此,即使同时更换统一化的部件3(4,6),图像形成单元301(302,303)的部件3(4,6)的更换时间是合适的。
结果,对于图像形成部件3、4和6的更换,可以避免所用资源的浪费。
通过从主体2中滑动地拉出单元,分离特定单元301(302,303)以从单元301、302和303中替换出来,并换上新的图像形成单元301(302,303),来进行对图像形成单元301、302和303的更换操作。结果,能够相对容易地进行更换操作。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单元301、302和303的各个图像形成部件3、4和6,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为上述的‘a’。可是,该距离不限于这个均匀施加给部件的特定值‘a’,其它值也可以使用。
例如,在图像产单元301、302和303上,从图像形成部件3、4和6选定的两个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可选地调节成相同。
尤其是,在图像形成单元301、302和303中适当考虑下面的情况,其中调节感光体3Y和3M,充电辊4Y和4M,以及显影单元6Y和6M之间的距离,使其相互之间具有相同值‘A’,而调节感光体3M和3C,充电辊4M和4C,以及显影单元6M和6C之间的距离,使其相互之间具有相同值‘B’。
在图像形成单元301、302和303中分别具有载像单元300Y、300C和300M的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各个图像形成部件3、4和6之间满意地保持位置的高精度。
结果,例如在载像单元300Y、300C、300M上可以消除感光体3Y和显影单元6Y之间距离的不同,因此对于各个载像单元300Y、300C、300M能够保持极好的图像形成性能。
另一方面,参照图38到40,根据这里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全色打印机设有另一接触/分离机构。
图38是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全色打印机结构的正视图,
图39和40分别是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体单元和作为另一图像形成单元的组合单元的透视图。
具有与前面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相似的基本结构,近似在主体2的中部,全色打印机1设有4个载像单元300Y、300M、300C和300Bk、曝光单元8和中间转印带12。采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0以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如黄色Y、品红M、青蓝C和黑Bk。
另外,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0每个包括若干图像形成部件,如作为载像部件形成以绕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体3,作为另一位于感光体3的周围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充电辊4,显影单元6和用于从感光体的表面清除剩余的无用色粉和纸粉的清洁单元7。
载像单元300Y(300M、300C)形成包括如感光体3Y(3M,3C)、充电辊4Y(4M,4C)、显影单元6Y(6M,6C)和清洁单元7Y(7M,7C)的至少几个图像形成部件。
在图像形成部件3、4、6和7中,它们中的多个具有相同功能,被作为一个单元统一化,因此感光体单元301作为图像形成部件单元,充电辊单元302作为另一个图像形成部件单元,组合单元304作为另一图像形成部件单元形成。
感光体单元301通过在感光体保持盒301a上安装3个感光体3Y、3M和3C形成,每个旋转地固定在适当位置上。相邻感光体之间的距离调节成‘a’。
组合单元304通过统一化不仅具有相同功能,而且具有不同功能的部件形成。
即,组合单元304通过在组合保持盒304a上安装3个感光体3Y、3M和3C,充电辊4Y、4M和4C,显影单元6Y、6M和6C,和清洁单元7Y、7M和7C形成,每个单元固定在适当位置上。相邻类似部件,感光体3、充电辊4、显影单元6和清洁单元7之间的距离调节成‘a’。
组合单元304的组成部分,感光体3、充电辊4、显影单元6和清洁单元7被认为具有近似相同的工作寿命,尽管互相间的功能不同。
感光体单元301和组合单元304布置成能够相互分离,如图39和40所示,并且如图38所示也能够组装。
当如图38所示装配时,装配感光体3Y、充电辊4Y、显影单元6Y和清洁单元7Y以形成载像单元300Y,用于形成黄色的图像;装配感光体3M、充电辊4M、显影单元6M和清洁单元7M,以形成另一载像单元300M,用于形成品红色的图像;装配感光体3C、充电辊4C、显影单元6C和清洁单元7C,以形成又一载像单元300C,用于形成青兰色的图像。
另外,当如图38所示装配感光体单元301和组合单元304时,这些单元构造成可滑动地装进主体2或者从主体2取出。
换句话说,当存储在主体2中时,如图38所示装配感光体单元301和组合单元304,并且这些单元可以作为组件从主体2中拉出。因此,诸如感光体单元301和组合单元304的单元能够相互分离。
如感光体3、充电辊4、显影单元6和清洁单元7的图像形成部件被认为是消耗品,它们不得不根据工作寿命在一定周期时间内被补充。
至于这些部件3、4、6和7的更换,至少那些包括在载像单元300Y、300M和300C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以形成彩色图像的部件可以同时更换。即,作为感光体单元301的3个感光体3Y、3M和3C,作为组合单元304的3个充电辊4Y、4M和4C、3个显影单元6Y、6M和6C和3个清洁单元7Y、7M和7C可以同时更换。
结果,能够降低用于更换图像形成部件3、4、6和7的操作频率,还可以降低用于更换的劳动时间。
另外,在组合单元304的现有情况下,不但那些具有相同功能如4(6或7)的部件可以同时更换,而且那些具有不同功能如4、6和7的部件也可以同时更换。结果,能够降低更换图像形成部件4、6和7的操作频率。
而且,因为感光体单元301通过作为一个单元统一化感光体部件3Y、3M和3C形成,所以部件3Y、3M和3C的工作寿命认为是近似相同的。因此,即使同时更换统一化的感光体部件3Y、3M和3C,对于这些部件的更换时间也是合适的。
结果,对于感光体3的更换可以避免所用资源的浪费。
相反,对于组合单元304,已统一化的单元不但是那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元如4(或6,7),而且是那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4、6和7。
因为不管功能的异同,上述一些单元具有相同工作寿命,即使同时更换统一的部件4、6和7,对于这些部件的更换时间也是合适的。结果,对于部件4、6和7的更换可以避免所用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全色打印机另外设有若干显示单元,用于指示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零件或者单元。
图44是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感光体单元(彩色和黑色感光体单元)的透视图,图45是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组合单元(彩色和黑色组合单元)的另一透视图,
图46示出正面保持盖在其打开状态,图47示出保持盖打开,图48示出装载有被拉出主体的感光体单元的托架,图49示出感光体单元从所述托架上移除,图50是感光体单元从所述托架上移除的扩大平面图,图51是从主体拉出后的托架的水平剖视图,图52是具有从主体中拉出的复合单元的托架的透视图,图53是从托架去除复合单元的透视图,图54是透视图,示出了在打开侧盖后曝露出的作为操作主体的转印带,还示出了在打开定影器盖后暴露出的作为另一操作主体的定影单元。
如先前所述,图像形成单元402Y(402M,402和402Bk)形成包括诸如感光体405Y(405M,405C和405Bk)、充电辊406Y(406M,406C和406Bk)、显影单元407Y(407M,407C和407Bk)和清洁单元408Y(408M,408C和408Bk)的至少几个图像形成部件。
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2Y、402M和402C的组成部分中,如图44所示,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感光体405Y、405M和405C共同安装在加载架430上,因此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形成作为一个单元以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以类似的方式,如图44所示,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感光体405Bk安装在另一加载架432上,因此黑色感光体单元433形成作为另一单元以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和黑色感光体单元433都装载在托架434上(图48和49),所述托架434设置成可滑动地进出主体401(图47和50)。在托架434通过滑动运动从主体401中拉出的位置,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和黑色感光体单元433被设计成可与托架434分离(图49)。
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2Y、402M和402C的组成部分中,如图45所示,充电辊406Y、406M和406C,显影单元407Y、407M和407C和清洁单元408Y、408M和408C共同安装在加载架430上,因此彩色组合单元436形成作为一个单元以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以类似的方式,如图45所示,充电辊406Bk、显影单元407Bk和清洁单元408Bk共同安装在加载架437上,因此黑色组合单元438形成作为一个单元以接受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2Y、402M和402C的组成部分,对于充电辊406Y、406M和406C,显影单元407Y、407M和407C和清洁单元408Y、408M和408C通常假定具有近似相互相等的耐用性。
而且,作为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2Bk的组成部分,对于充电辊406Bk、显影单元407Bk和清洁单元408Bk也假定具有近似相互相等的耐用性。
彩色组合单元436和黑色组合单元438都装载在托架439上,所述托架439设置成可滑动地进出主体401(图52)。在托架439通过滑动运动从主体401中拉出的位置,彩色组合单元436和黑色组合单元438被设计成可与托架439分离(图52)。
中间转印带404装载在托架440上,所述托架440以与托架434和439类似的方式设置成滑动地进出主体401。在托架439通过滑动运动从主体401中拉出的位置,中间转印带404设计成可与托架440分离。
在主体401的正面部分上,前盖441可操作地设置用于摆动打开和关闭运动。另外,侧盖442和定影器盖443可操作地设置在主体401的侧面部分。前盖441和侧盖442每个可进行操作,用于摆动地打开和关闭运动,而定影器盖443可操作进行滑动运动。
显示单元444设置在前盖441上,大约在其中间的位置上,所述在显示单元444的后面有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若干单元,例如,中间转印带404、彩色感光体单元431、黑色感光体单元433、组合彩色单元436和组合黑色单元438。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444用来在其上指示由于检测到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位于前盖441后的上述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需要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所以在该情况下确认打开的是前盖441。这里公开的显示单元444形成为长方形开口,其上覆盖有透明材料。
在前盖441的上部,色粉盒盖445可操作地设置用于摆动地打开和关闭运动。所述色粉盒盖445后放置色粉盒加载单元429。
如果至少一种在色粉盒428中容纳的色粉用完,那么只打开色粉盒盖445更换色粉盒428,而不打开前盖441。
然后在前盖441中设置保持盖446,可操作地用于摆动打开和关闭运动。通过摆动关闭,保持盖446将托架434、439和440锁定在预定位置。
在保持盖446上,设置另一显示单元447,用于在为了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将前盖441打开后,指示保持盖446是下一个要打开的盖。显示单元447也形成为长方形开口,并当保持盖446和前盖441关闭时,位于使其与显示单元444重合的位置上。
托架434的前面设置有发光单元434a,作为又一显示单元。发光单元434a用于指示要进行拉出操作的下一托架是托架434(即,如果诸如至少上述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和黑色感光体单元433中的一个的目标件需要一些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和黑色感光体单元433与托架434一起被拉出。)
而且,其他发光单元434b和434c设置在前侧的上部,当托架434被拉出主体401时,可容易地可视识别这些发光单元。
发光单元434b用于指示彩色感光体单元431接受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而发光单元434c用于指示黑色感光体单元433接受类似的操作。
如图50和51所示,在主体401的后侧的内表面上,设置发光器件448、449和450,光收集器451设在托架434上,用于接收/收集从发光源448发射的光束。
在光收集器451和发光单元434A之间,设有光纤452作为光学通信装置,用于传输光束到发光单元434a,所述光束从发光源448发射,并由光收集器451接收。
光反射单元453,例如反射镜,设置用于将来自发光源449的光束传输到在发光源449和发光单元434b之间的发光单元434b。
另外,另一光反射单元,例如反射镜,设置用于将来自发光源450的光束传输到设置在发光源450和发光单元434c之间的发光单元434c。
当光束从发光源448通过光纤452发射时,发光单元434a这里用于从主体401进一步向前发射这些传输的光束。
当传输从发光源449和450发射、然后分别由光反射单元453和454反射的光束时,发光单元434b和434c用于从主体401进一步向上发射这些传输的光束。
如图51所示,即使当托架434从槽体401中拉出时,发光单元434a、434b和434c也分别用于保持光从此发射。另外,各个发光源448、449和450的颜色可以通过改变用作各个发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的颜色而任意选择。
在托架439的前面,设置发光单元439a作为另一显示单元。如果诸如至少上述组合彩色单元436和组合黑色单元438中的一个的目标件需要一些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发光单元439a用于指示要接受拉出操作的托架是托架439(即组合彩色单元436和组合黑色单元438与托架439一起被拉出)。
而且,其他发光单元439b和439c设置在前侧的上部,当托架439从主体401拉出时,这些发光单元容易可视地被识别。
发光单元439b用于指示要接受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的组合彩色单元436,而发光单元439c用于指示要接受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的组合黑色单元433。
以如图50和51所示的类似方式,在主体401中设置:3个发光源,用于发射要从发光单元439a、439b和439c发出的光束;光学通信装置(即诸如反射镜和/或光纤的光反射单元),用于传输来自3个发光源并分别传输到发光单元439a、439b和439c的光束。
而且,在托架440的前面设置另一发光单元440a作为显示单元。如果需要一些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时,该发光单元440a用于指示要接受拉出操作的托架是托架440(即中间转印带404与托架440一起拉出)。
以如图50和51所示的类似方式,在主体401中设置:一发光源,用于发射要从发光单元440a发出的光束;光学通信装置(即诸如反射镜和/或光纤的光反射单元),用于传输从发光源发射到发光单元440a的光束。
托架434、439和440布置成3层。托架434、439和440的前面部分上分别设置的发光单元434a、439a和440a定位成面对保持盖446的显示单元447和前盖441的显示单元444,当托架434、439和440滑进在主体中的存储位置时,保持盖446和前盖441摆动地到关闭位置。
在装有定影器盖443和侧盖442的主体401的侧板上,并在定影器盖443和侧盖442分别靠近和接近的位置,设置发光单元455和456,作为显示单元,所述主体401的侧板上安装有。
如果定影单元420需要一些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时,该发光单元455用于指示要接受拉出操作的部分是定影器盖443;而如果转印带418需要一些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时,该发光单元456用于指示要接受拉出操作的部分是侧盖442。
定影单元420可分离地设置在定影剂盖443中,而传送带418也可分离地设置在侧盖442中。
每个发光单元455和456具有类似那些发光单元434a、434b和434c的结构,并设有发光源和光通信装置,用于以与如图50所示类似的方式通过发光单元455和456发射光束。
而且,这里公开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另外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的控制单元(未示出)。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若干操作或者操作步骤,例如:在图像形成单元402中的图像形成操作;转印色粉图像到中间转印带404、转印带418或者复印纸S上的操作;从色粉盒428输送色粉颗粒的操作;从发光源448、449和450进行光发射操作等。
这些控制基于若干条信息,例如,从个人计算机传输的图像数据、由在主体401前面部分上设置的控制面板457上的键盘供给的输入数据、来自安装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各种传感器件检测的结果、由纸张计数器供给的复印纸计数数量而实现。
另外,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还设有若干装置,用于适当实现上述控制,如检测装置和显示装置。
检测装置用于适当检测目标部件(如中间转印带404、转印带418、定影单元420、黑色感光体单元433、彩色感光体单元431、组合彩色单元436和组合黑色单元438)对维修工作和/或更换零件操作的需要。
作为检测装置的其它实例,例如:纸张卡纸的发生,该情况即使在一定时间段后,能通过用上游的检测器而不是下游的检测器对纸S的通道进行检测而被发现;和发现更换一定部件的最后期限,通过比较已复印的纸的数量和纸的预定数量,能够发现上述期限。
显示装置用于基于检测结果实现正确触发至少一个发光源448、449和450的必要显示步骤,以指示至少一个需要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相应部件(如中间传输带404、转印带418、定影单元420、彩色感光体单元431、黑色感光体单元433、组合彩色单元436和组合黑色单元438)。
对于用上述结构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形成彩色图像,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在各个彩色图像形成单元402Y、402M、402C和402Bk处形成,随后以叠加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4上作为全色图像。这样形成的彩色图像然后利用转印带418转印到在复印纸S的适当转印位置,所述复印纸被从复印纸盒414分离并提供。(注意上述描述应用于在纸的一侧形成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412处,其表面由清洁单元414清洁,因此转印带412为下一复印循环步骤做好准备。
如果卡纸现象发生或者发现要更换一定部件的最后期限,位于卡纸发生位置处的特定目标,或者到需要更换最后期限的另一具体目标,能够由本检测装置检测。
如果由检测装置获得的检测结果是需要对至少一定的具体目标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在操作面板457上显示与检测结果相应的表示(文字数字和/或照相图像),与具体目标对应的各个显示单元进行必要的显示(即发光)。
当通过用于感光体单元431的检测装置发现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时,在操作面板457上显示与检测结果对应的表示,并且触发发光源448和449。
触发发光源448时,从光源448发射的光束由光收集器451接收和收集,然后利用光纤传输到发光单元434a,由此打开发光单元434a。
相反,触发发光源449时,从光源449发射的光束由光反射单元453反射,然后传输到发光单元434b,由此打开发光单元434b。
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在其前盖441关闭的同时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如图41所示,发光源448和449被触发,然后发光单元434a和434b打开。
尽管来自发光单元434b的光线从前盖441的外面是不可见的,而来自单元434a的光线由于穿过形成在保持盖446上的显示单元447和形成在前盖441上的显示单元444,能够被可见地识别。
从显示单元444发射的光用于指示或者指导要打开的盖是前盖441,然后用户根据该指导释放盖441以打开。
当前盖441被如图46所示打开时,将保持盖446暴露出来,并由于来自发光单元434a的光线照亮单元447,使显示单元447能够被可见地识别。从显示单元447发射的光用于指示下一要打开的盖是保持盖446,用户根据该指示释放保持盖446以打开。
当保持盖446被如图47所示打开时,将各个托架434、439和440的前表面暴露出来,从安装在托架434前部上的发光单元434a发射的光能够可见地识别。
从发光单元434a发射的光用于指示那些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所述目标至少是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和黑色感光体单元433中的一种,它们都保持在托架434上。根据指示,用户通过拉出主体401释放托架434。
当托架434被如图48所示拉出时,从安装在托架434前上部的发光单元434b发射的光能够被可见地识别,并且能够清楚的确认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彩色感光体单元431。
根据上述指示,如图49所示,彩色感光体单元431当时被从托架434中取出,以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另外可由图49示出黑色感光体单元433也与彩色感光体单元431一起移除的情况。)
因此,当清楚地确认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彩色感光体单元431时,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即,根据由来自显示单元444的发射光指明的指示,释放前盖441,使其打开;根据显示单元447的指示,释放保持盖446,使其打开,所述显示单元447在前盖441被打开后,能够可视地被识别;根据发光单元434a的指示,从主体401中拉出托架434,所述发光单元434a在保持盖446被打开后,能够被可视地识别;根据发光单元434b的指示,从托架434上移除彩色感光体单元431,所述发光单元434b在托架434被拉出后,能够可视地被识别;然后对彩色感光体单元431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因此,用户可以相对容易地对彩色感光体单元431进行目前需要的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而不会在操作步骤的次序上出现不当的错误。
当利用检测装置发现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组合黑色单元438时,进行以下的显示指示和与其对应的操作步骤,在下面将详细描述。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对组合黑色单元438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时,对应于检测结果的指示显示在操作面板457上,并且触发多个发光源(未示出),发光单元439a和439c打开。
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在其前盖441关闭的同时进行操作的期间,如图41所示,来自显示单元444的光线能够可见地被识别,因为它们穿过形成在保持盖446上的显示单元447和形成在前盖441上的显示单元444。
从显示单元444发射的光线用于指示要打开的盖是前盖441,然后用户根据该指示释放盖441以打开。
当前盖441被如图46所示打开时,将保持盖446暴露出来,并由于来自发光单元439a的光线穿过并照亮单元447,使显示单元447能够被可见地识别。
从显示单元447发射的光用于指示下一要打开的盖是保持盖446,用户根据该指示释放保持盖446以打开。
当保持盖446被如图47所示打开时,将各个托架434、439和440的前表面暴露出来,从安装在托架439前部上的发光单元439a发射的光能够可见地识别。
从发光单元439a发射的光线用于指示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至少是均保持在托架439上的组合彩色单元436和组合黑色单元438中的一个。根据指示,用户当时通过将托架439拉出主体401而释放托架439。
当托架439被如图52所示拉出时,从安装在托架439前上部的发光单元439c发射的光线能够可见地被识别,并且能够清楚的确认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组合黑色单元438。
根据上述指示,如图53所示,组合黑色单元438当时被从托架439中取出,以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另外由图53示出组合彩色单元436也与组合黑色单元438一起移除的情况。)
因此,当清楚地确认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组合黑色单元438时,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即,根据由来自显示单元444的发射光指明的指示,释放前盖441,使其打开;根据显示单元447的指示,释放保持盖446,使其打开,所述显示单元447在前盖441被打开后,能够可视地被识别;根据发光单元439a的指示,从主体401中拉出托架439,所述发光单元434a在保持盖446被打开后,能够被可视地识别;根据发光单元434c的指示,从托架439上移除组合黑色单元438,所述发光单元439c在托架439被拉出后,能够可视地被识别;然后对组合黑色单元438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因此,用户可以相对容易地对组合黑色单元438进行目前需要的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而不会在操作步骤的次序上出现不当的错误。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中间转印带404时,进行以下的显示指示和与其对应的操作步骤,在下面将详细描述。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对中间转印带404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时,对应于检测结果的指示显示在操作面板457上,并且触发另一发光源(未示出),发光单元440a打开。
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在其前盖441关闭的同时进行操作的期间,如图41所示,来自显示单元444的光线能够可见地被识别,因为它们穿过形成在保持盖446上的显示单元447和形成在前盖441上的显示单元444。
从显示单元444发射的光线用于指示要打开的盖是前盖441,然后用户根据该指示释放盖441以打开。
当前盖441被如图46所示打开时,将保持盖446暴露出来,并由于来自发光单元439a的光线穿过并照亮单元447,使显示单元447能够被可见地识别。
从显示单元447发射的光用于指示下一要打开的盖是保持盖446,用户根据该指示释放保持盖446以打开。
当保持盖446被如图47所示打开时,将各个托架434、439和440的前表面暴露出来,从安装在托架440前部上的发光单元440a发射的光能够可见地识别。
从发光单元440a发射的光线用于指示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保持在托架440上的中间转印带404。根据指示,用户当时通过将托架440拉出主体401而释放托架440,然后对中间转印带404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因此,当清楚地确认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中间转印带404时,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即,根据由来自显示单元444的发射光指明的指示,释放前盖441,使其打开;根据显示单元447的指示,释放保持盖446,使其打开,所述显示单元447在前盖441被打开后,能够可视地被识别;根据发光单元440a的指示,从主体401中拉出托架440,所述发光单元440a在保持盖446被打开后,能够被可视地识别;从托架440上移除中间转印带404;然后对中间转印带404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因此,用户可以相对容易地对中间转印带404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而不会在操作步骤的次序上出现不当的错误。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定影单元420时,进行以下的显示指示和与其对应的操作步骤,在下面将详细描述。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对定影单元420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时,对应于检测结果的指示显示在操作面板457上,并且触发另一发光源(未示出),发光单元455打开。
从显示单元455发射的光线用于指示要打开的盖是显影器盖443,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定影单元420。
用户能够根据该指示拉出定影器盖443,如图54所示,然后从定影器盖443中移除定影单元420,以进行目前需要的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因此,用户可以相对容易地对定影单元420进行目前需要的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而不会在操作步骤的次序上出现不当的错误。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转印带418时,进行以下的显示指示和与其对应的操作步骤,在下面将详细描述。
当通过检测装置发现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转印带418时,对应于检测结果的指示显示在操作面板457上,并且触发另一发光源(未示出),发光单元456打开。
从显示单元456发射的光用于指示要打开的盖子是侧盖442,并且目前需要进行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目标是转印带418。
用户根据该指示拉出侧盖442,如图54所示,然后从侧盖442中移除转印带418,以进行目前需要的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
因此,用户可以相对容易地对转印带418进行目前需要的维修工作和/或零件更换操作,而不会在操作步骤的次序上出现不当的错误。
根据这里公开的内容,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装置和处理步骤可以利用合适的主机和结合合适的处理器的程控终端实现,也可以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因此,本发明还包括基于计算机的产品,该产品可基于存储介质并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可用于给处理器编程,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处理过程。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片,包括软盘、光盘、CD-ROMS、磁光盘、ROMs、RAMs、EPROMs、EEPROMs、闪存、磁或光卡,或者任何类型的适合用于存储电指令的介质。
显然,从包括这里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实例的上述描述对类似公知的装置可以提供若干改进。
例如,在至少设有载像部件、用于共同地保持多个载像部件的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在每一载像部件上进行图像形成步骤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和用于共同地支承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进一步设置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实现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图像形成设备的特征还在于,多个载像部件被可分离地相互平行保持在载像件保持组件上,并且载像件保持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中至少一个各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另外,载像件保持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每个分别包括定位件,通过将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定位件与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定位件接合,用于实现相互定位。
而且,通过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载像件保持组件的移动,接触/分离机构实现分离运动,移动方向是相对于载像件保持组件垂直的方向。
因此,通过为图像形成设备提供相对简单的、低成本的接触/分离机构,能够避免由于连续接触,例如接触残余图像而产生的不当影响,并且可以相当大地改进了由用户或者服务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或零件更换的可操作性。当必要时,还便于同时维护多个单元,有利于减少维护所述单元的频率和/或劳动时间。
同时,因为例如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感光体作为另一与彩色图像形成单元分离的单元而被保持,所以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实现单独的更换,一次用于黑色感光体,另一次用于彩色感光体,考虑到各个感光体的耐用性,能够避免预知的困难,例如太早更换其他彩色感光体。需要说明,对于如本文中前面所述包括在图像形成单元中的其它部件和单元也可以实施该更换程序。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单元,用于指示特定目标或者其位置;显示单元,设置在用于覆盖接受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目标的每个盖上;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需要进行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目标;显示装置,用于指明指示每个目标的显示单元及其位置;和显示单元,设置在各个盖上或者与其相应的位置,用于指示覆盖要接受零件更换和/或维修操作的目标的盖,从而在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目标上显示基于检测结果的有关信息。
因此,对于用于清楚地显示目前要接受维修和/或零件更换操作的位置的显示装置,这里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可行的,如果必要,还可用清楚地识别和容易地与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实际部件关联的方式指示适合的操作步骤和顺序。
显然,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另外的改进和变化。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用这里所作的具体说明以外的方式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要求以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64117、32210、41595、41596、371550、371685和376778作为优先权,并包括了与之相关的主题,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在日本专利局的申请日分别为2002年1月25日、2月8日、2月19日、2月19日、12月24日、12月24日和12月26日,它们的全部内容在这里引入作为参考。

Claims (8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多个载像部件,用于在其上承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和
在具有不同性能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周边设置的图像形成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载像部件统一成载像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件中具有类似性能的多个图像形成部件统一成图像形成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件中具有类似性能的至少3个统一成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多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具有类似性能的每个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相互近似等间距放置。
5.一种包括至少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每一子系统具有多种图像形成部件,且每一子系统配置以完成图像形成,其中:
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的每个中包括至少两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子系统包括具有类似性能的多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至少3个具有类似性能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具有类似性能的每个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相互近似等间距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件中的一个是载像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的每个被配置以进行彩色成像,并且其中:
配置以形成黑色图像的另一图像形成子系统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子系统分开地设置,包括具有不同性能的多种图像形成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每个设置成可滑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每个设置成可单独更换。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每个设置成可作为一个单元更换。
13.多个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内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每个形成包括具有类似性能的多个图像形成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每个设置成可单独更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每个设置成可作为一个单元更换。
1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多个载像部件;
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载像部件;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每一所述载像部件上进行图像形成步骤;
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和
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载像部件被相互平行地、可分离地保持在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中的一个设置成可滑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每个分别包括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与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接合,实现相互定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接触/分离机构通过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位移实现分离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位移方向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垂直。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共用设置的第二载像部件,用于转印由所述多个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
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和
第二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联动机构,用于同时实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每个分别包括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接合,实现相互定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接触/分离机构通过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位移实现分离运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位移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垂直。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三载像部件,设置用于转印由第二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和
第三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三载像部件,其中:
每个所述第二和第三载像件保持组件分别包括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所述第三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接合,实现相互定位。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在图像处理步骤完成后立刻进行所述分离运动。
3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多个载像部件;
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以一定程度的定位余量共同保持所述多个载像部件;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每一所述载像部件上进行图像形成步骤;
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和
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中:
在将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放置到所述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后,所述多个载像部件的每个相对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定位,并且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上的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每个相对于先前定位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随后定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载像件保持组件的限制部件,用于在主体中的各预定位置放置所述多个载像部件;
载像件定位机构,用于将放置在载像件保持组件上各预定位置上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定位;和
图像形成单元定位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多个载像部件,将所述多个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上的图像形成单元定位。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载像部件被相互平行地、可分离地保持在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载像部件可分离地从上方安装在所述载像部件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共用设置的第二载像部件,用于转印由所述多个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
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其中:
保持在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所述第二载像部件每个相对于先前定位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随后定位。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二载像件定位机构,用于相对于先前定位的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将保持在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定位。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联动机构,用于同时实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对于分别保持在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所述载像部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在相同方向进行接触/分离运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滑出运动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水平进行;并且所述接触/分离运动对于所述载像部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垂直进行。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三载像部件,设置用于转印由第二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和
第三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三载像部件,其中:
每个所述第二和第三载像件保持组件分别包括定位装置,用于通过使所述第三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定位部件接合,实现相互定位。
4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至少包括多个载像部件的载像单元,用于承载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
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载像部件;
多个均至少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件的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每一所述载像部件上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和
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
其中:
设置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包括的具有类似性能的每个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相互近似等间距放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图像形成单元均设置成可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包括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均设置成可单独更换。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均设置成可作为一个单元更换。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设置成可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50.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每个分别包括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接合,实现相互定位。
51.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接触/分离机构通过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位移实现分离运动。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位移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垂直。
53.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共用设置的第二载像部件,用于转印由多个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
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和
第二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5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联动机构,用于同时实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55.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被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56.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均分别包括定位部件,用于通过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所述定位部件接合,实现相互定位。
5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至少包括多个载像部件的载像单元,用于承载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载像部件;
每个包括至少多个图像形成部件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每一所述载像部件上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和
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用于共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
其中:
在将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放置到所述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后,所述多个载像部件的每个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定位,并且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上的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每个相对于先前定位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随后定位。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包括的具有类似性能的每个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相互近似等间距放置。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图像形成单元均设置成可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均设置成可单独更换。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包括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均设置成可作为一个单元更换。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载像件保持组件的限制部件,用于在主体中的各预定位置放置多个载像部件;
载像件定位机构,用于将放置在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上各预定位置上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定位;和
图像形成单元定位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多个载像部件将多个保持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上的图像形成单元定位。
63.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64.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载像部件被相互平行地、可分离地保持在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上。
65.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载像部件可分离地从上方安装在所述载像部件上。
66.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67.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共用设置的第二载像部件,用于转印由所述多个载像部件产生的图像;
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载像部件,
其中:
每个保持在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所述第二载像部件相对于先前定位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随后定位。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二载像部件定位机构,用于相对于先前定位的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将保持在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上的所述第二载像部件定位。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触/分离机构,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联动机构,用于同时实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相对于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的分离运动。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保持组件和所述第二载像件保持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被设置成可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滑出。
72.一种配置以实现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多个要接受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目标;
显示单元,设置用于指示任一所述多个目标及其位置;
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目标检测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需要;和
显示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多个目标的检测结果,而显示相关信息。
73.一种配置以实现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可打开设置的盖子,用于覆盖要接受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目标;
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盖子和与其相应的任一位置上,用于指示覆盖所述目标的所述盖子;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对所述目标的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需要;和
显示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目标的检测结果,而显示相关信息。
74.一种配置以实现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多个要接受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目标;
显示单元,用于指示任一所述多个目标及其位置;
可打开设置的盖子,用于覆盖所述多个目标;
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盖子和与其相应的任一位置上,用于指示覆盖着要接受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所述多个目标的所述盖子;
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目标检测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需要;和
显示装置,用于指明指示任一所述多个目标及所述多个目标的位置的所述显示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盖子和与其相应的任一位置上以指示覆盖着要接受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所述多个目标的所述盖子的显示单元,从而基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多个目标的检测结果,而显示相关信息。
75.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多个目标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多个目标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77.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目标从由权利要求44到57中任一所述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所述载像单元、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和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组中选择。
78.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目标从由权利要求44到57中任一所述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所述载像单元、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和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组中选择。
79.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目标从由权利要求44到57中任一所述的所述多个载像部件、所述载像单元、所述载像件保持组件、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和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组中选择。
80.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两个所述盖子放置在顺次打开的各自位置上。
81.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至少两个所述盖子放置在顺次打开的各自位置上。
82.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是发光单元。
83.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是发光单元。
84.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是发光单元。
85.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发光源;和
用于传输由所述发光源发射的光束的装置。
86.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发光源;和
用于传输由所述发光源发射的光束的装置。
87.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发光源;和
用于传输由所述发光源发射的光束的装置。
88.一种电子系统,包括:
多个要接受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目标;
显示单元,设置用于指示任一所述多个目标及其位置;
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目标检测任何零件更换和维修操作的需要;和
显示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多个目标的检测结果,而显示相关信息。
CN031105467A 2002-01-25 2003-01-25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0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6417/2002 2002-01-25
JP2002016417 2002-01-25
JP016417/02 2002-01-25
JP2002032210A JP3586675B2 (ja) 2002-02-08 2002-02-08 画像形成装置
JP032210/02 2002-02-08
JP032210/2002 2002-02-08
JP2002041595 2002-02-19
JP041595/02 2002-02-19
JP2002041596 2002-02-19
JP041596/2002 2002-02-19
JP041595/2002 2002-02-19
JP041596/02 2002-02-19
JP371550/02 2002-12-24
JP371550/2002 2002-12-24
JP2002371685A JP3968301B2 (ja) 2002-02-19 2002-1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1550A JP3890294B2 (ja) 2002-02-19 2002-1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371685/02 2002-12-24
JP371685/2002 2002-12-24
JP376778/02 2002-12-26
JP376778/2002 2002-12-26
JP2002376778A JP4025642B2 (ja) 2002-01-25 2002-12-2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2763A true CN1442763A (zh) 2003-09-17
CN100407059C CN100407059C (zh) 2008-07-30

Family

ID=27567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105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059C (zh) 2002-01-25 2003-01-25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6978103B2 (zh)
EP (1) EP1331525A3 (zh)
CN (1) CN100407059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682C (zh) * 2004-02-27 2008-05-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94315C (zh) * 2004-04-26 2008-06-11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1231492B (zh) * 2007-01-26 201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554936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6629B2 (en) * 2003-04-17 2006-03-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ing unit of increased capacity
KR100547128B1 (ko) * 2003-07-04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
JP4484647B2 (ja) * 2004-09-17 2010-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778567B2 (en) 2004-09-29 2010-08-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JP4292479B2 (ja) * 2004-10-19 2009-07-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34984B2 (ja) 2004-12-27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674948B1 (en) * 2004-12-27 2018-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65534B2 (ja) * 2004-12-27 2009-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314A (ja) * 2005-02-25 2006-09-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706B2 (ja) 2005-03-30 2009-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5431B2 (ja) * 2005-06-23 2011-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6565B2 (ja) * 2005-06-27 2011-07-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3639B2 (ja) * 2005-07-04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373B2 (ja) * 2005-08-12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
JP4581948B2 (ja) 2005-09-30 2010-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9041B2 (ja) 2005-12-27 2009-09-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133B2 (ja) * 2006-01-11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5330B2 (ja) * 2006-02-28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31168B2 (en) * 2007-03-15 2010-11-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ing units and methods of insertion into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796901B2 (en) * 2007-03-29 2010-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unit removably installed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04833B2 (ja) * 2007-05-23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59176B2 (ja) * 2007-06-15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3946B2 (ja) * 2007-07-19 2012-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交換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交換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方法
JP4948489B2 (ja) 2007-08-10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9256A (ja) * 2007-09-11 2009-04-02 Ricoh Co Ltd 定着液の定温保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82836B2 (ja) * 2007-12-27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1516B2 (ja) * 2008-01-29 2010-1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4870B2 (ja) 2008-05-23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5671B2 (ja) 2008-06-24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98B2 (ja) * 2008-06-27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182413B1 (en) * 2008-10-31 2020-04-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128338A (ja) 2008-11-28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202586B1 (en) 2008-12-26 2016-09-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62517B2 (ja) * 2009-03-27 2012-06-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11236B2 (ja) * 2009-08-28 2012-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90828B1 (ko) * 2009-10-26 2011-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캐리어의 보조판장치
JP5640354B2 (ja) * 2009-11-20 2014-12-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219B2 (ja) * 2010-09-13 2014-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61948B2 (ja) * 2010-09-14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93753B2 (ja) 2011-01-14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475B2 (ja) * 2011-12-26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995875B2 (en) 2012-03-16 2015-03-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tacting-separating member capable of moving developing roller relative to photosensitive drum
JP5910433B2 (ja) 2012-09-21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2022B2 (ja) 2012-09-28 2016-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97331B2 (ja) * 2013-03-29 2017-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205959B2 (ja) 2013-08-02 2017-10-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9619B2 (ja) * 2013-09-05 2017-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86806B2 (ja) * 2014-06-20 2018-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JP7259603B2 (ja) * 2019-07-10 2023-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11827A (ja) 2022-07-15 2024-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6436A (en) 1979-12-28 1981-08-04 Fuji Electric Co Ltd Switching contact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JPS57139782A (en) * 1981-02-24 1982-08-28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Indicator
JPS6021057A (ja) * 1983-07-14 1985-02-02 Minolta Camera Co Ltd 複写装置
JPS6250844A (ja) 1985-08-30 1987-03-05 Mita Ind Co Ltd 電子写真式記録装置
JPS62299977A (ja) 1986-06-20 1987-12-26 Canon Inc 多重画像形成装置
JPH0674100B2 (ja) * 1987-04-14 1994-09-2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ジヤム検出表示装置
JPS6440848U (zh) 1987-09-07 1989-03-10
JPH0310260A (ja) 1989-06-08 1991-01-1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3191368A (ja) 1989-12-20 1991-08-21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258816A (en) * 1990-01-26 1993-11-02 Konica Corporation Cleaning device for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431749A (ja) 1990-05-28 1992-02-03 Fuji Electric Co Ltd 強化ガラス品の割れの検査方法
JP2837938B2 (ja) 1990-08-30 1998-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
JPH04148754A (ja) 1990-10-11 1992-05-21 Canon Inc シート類搬送装置
JPH04151678A (ja) * 1990-10-16 1992-05-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883448B2 (ja) * 1990-12-25 1999-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
US5289235A (en) * 1990-12-27 1994-02-22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ducing apparatus
JP3200150B2 (ja) * 1991-05-20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899454B2 (ja) 1991-09-12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471A (ja) 1992-06-19 1994-01-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9256A (ja) * 1992-07-06 1994-01-28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3315451B2 (ja) 1992-12-25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5524959A (en) * 1993-09-27 1996-06-11 Action Industries Retractable sofa table with extended table surface
JP3235342B2 (ja) * 1994-05-16 2001-1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5935A (ja) 1994-06-30 1996-01-19 Fujitsu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3264593B2 (ja) 1994-11-30 2002-03-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66898A (ja) * 1995-10-11 1997-06-24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60471A (ja) 1995-12-13 1997-06-20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04994A (ja) 1996-05-13 1997-11-28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393288B2 (ja) 1996-07-19 2003-04-07 コニカ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3799763B2 (ja) * 1997-08-22 2006-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61113A (ja) * 1997-11-25 1999-06-1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4766A (ja) 1997-12-17 1999-07-0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558853B2 (ja) 1998-02-17 2004-08-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ガイダンス情報表示装置
JP4537509B2 (ja) * 1998-05-07 2010-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7317A (ja) 1998-05-15 1999-11-26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439342B2 (ja) * 1998-06-03 2003-08-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72487B2 (ja) 1998-07-28 2003-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ジャム解除機構
JP2000053275A (ja) 1998-08-17 2000-02-2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表示装置
JP2000075732A (ja) * 1998-08-28 2000-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22438A (ja) 1998-10-16 2000-04-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522A (ja) 1999-08-11 2001-02-23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67176A (ja) 1999-08-30 2001-03-16 Ricoh Co Ltd 座標入力/検出システム
JP4458642B2 (ja) * 1999-08-31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274436B2 (ja) 1999-09-03 2002-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ジャム処理手順表示装置
JP3617389B2 (ja) * 1999-11-02 2005-02-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507A (ja) * 1999-11-30 2001-06-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738351B2 (ja) * 2000-01-25 2006-01-25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99772B2 (ja) * 2000-03-10 2007-03-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33A (ja) * 2000-04-07 2001-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588A (ja) 2000-06-27 2002-01-0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636711B1 (en) * 2001-03-06 2003-10-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682C (zh) * 2004-02-27 2008-05-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94315C (zh) * 2004-04-26 2008-06-11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1231492B (zh) * 2007-01-26 201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554936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CN105549369B (zh) * 2015-12-28 2022-08-05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03446B2 (en) 2007-04-10
US6978103B2 (en) 2005-12-20
EP1331525A2 (en) 2003-07-30
US20050147432A1 (en) 2005-07-07
US20030161656A1 (en) 2003-08-28
CN100407059C (zh) 2008-07-30
EP1331525A3 (en) 2004-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42763A (zh)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CN2919308Y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15857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46657A (zh) 色粉补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色粉不足检测方法
CN1268993C (zh)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51717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12903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收存容器
CN19407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CN1525258A (zh)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499311A (zh)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22848C (zh) 用于处理盒的安装和卸装机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367411A (zh) 处理盒、用于处理盒的安装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058375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459673A (zh) 信息存储介质、单元、处理盒、显影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975601A (zh)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5725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48737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383039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217490A (zh) 调色剂瓶、调色剂供给系统和使用该瓶和供给系统的成像装置
CN190084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盒
CN177784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安装到处理盒上的存储装置
CN18284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8466A (zh) 调色剂容器和使用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CN101034270A (zh) 色粉容器及色粉填充方法
CN1493938A (zh) 液体显影装置、液体显影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