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8550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8550A CN1438550A CN03102195A CN03102195A CN1438550A CN 1438550 A CN1438550 A CN 1438550A CN 03102195 A CN03102195 A CN 03102195A CN 03102195 A CN03102195 A CN 03102195A CN 1438550 A CN1438550 A CN 14385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mentioned
- developer
- testing agency
-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8 hot ro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3—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magnetic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 G03G2215/00042—Optical detec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8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oner level or concent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能不受成像模式(成像速度)的影响,能很好地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通过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4,对储存于显影剂存储部4a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然后,控制机构15对显影剂存储部4a进行调色剂补给的控制,以使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与设定的目标值达到一致。以常速进行上回的显影后,再以低速进行下回的显影动作的情况下,形成设定浓度的调色剂像,然后通过上述图像浓度传感器13对该调色剂像进行检测。然后,控制机构15通过目标值和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4的检测输出,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其中所述目标值是基于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进行修正而得到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电子照相和静电记录方式的成像装置,特别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成像装置中,存在这样一类设备:例如应用电子照相的方式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然后将此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材。
图6是这种现有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的结构略图,图6中1代表感光鼓;2代表对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充电的接触充电器;3代表曝光装置,例如应用半导体激光的激光扫描器,其中所述曝光装置是在感光鼓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信息记录机构;4表示显影器。
应用这样的现有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进行成像时,首先通过接触充电器2对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充电处理,然后从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等的宿主装置,向成像装置侧进行图像信号的传送,响应此信号而被调制的激光从激光扫描器3被输出,在曝光位置对感光鼓1的均匀带电处理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L(图像曝光)。
这里,这样的激光扫描被进行后,感光鼓1的表面被激光照射的部分处于低电位,由此在感光鼓1的表面,依次形成与被扫描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通过显影器4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感光鼓上得到调色剂像。此后,在由转印辊5和感光鼓1构成的转印部d,该调色剂像通过静电方式被转印至记录材(被转印部件、记录材)P的表面,其中所述的转印辊5a是以设定的压力与感光鼓1进行压接的转印充电器,所述的记录材P是在设定的控制时刻,从未图示的给纸机构输送来的。
即,被输送至转印部d的记录材P,在回转的感光鼓1和转印辊5a间被夹持、输送,此时,通过在对转印辊5a施加来自电源S3的转印偏压,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至记录材P的表面,其中所述的转印偏压是正极性,与作为调色剂规定电极性的负电极性呈逆极性。
接下来,当通过转印部d时,接受调色剂像转印的记录材P从感光鼓1的表面开始依次被分离,被输送至诸如热辊定影装置6的定影装置,然后在热辊定影装置6完成在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最后作为图像成品(打印物、复印物)被输出。
在这里,如图6所示的那样,对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化处理的显影器4具有:能回转的非磁性的显影套筒4b、内插于显影套筒4b中的固定磁辊4c、显影剂调整板4d、显影剂搅拌部件(螺旋部件)4f、收容有未图示的补给用调色剂的调色剂斗4g,其中显影剂搅拌部件4f的作用是对收容于显影容器4a中的包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二成份显影剂进行反复搅拌,使调色剂与载体的进行摩擦起电。
这里,显影套筒4b在和感光鼓1保持一定的最接近距离的前提下,向感光鼓1接近并设置在感光鼓1的对面。另外,此显影套筒4b在感光鼓1对面的显影部C,沿与感光鼓1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回转驱动。
同时,在此显影套筒4b的外周面,通过显影套筒内的固定磁辊4c的磁力,显影容器4a内的二成份显影剂作为磁刷层被吸附保持。
然后,如此被吸附保持于显影套筒4b的二成份显影剂伴随着显影套筒4b的回转被输送,通过显影剂调整板4d被整理形成设定的薄层后,在显影部C与感光鼓1相接触并与对感光鼓面发生适度的摩擦。
另外,此时对显影套筒4b施加来自电源S4的设定显影偏压,如直流电压(Vdc)和交流电压(Vac)相重叠而成的波动电压。由此,通过调色剂对在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另一方面,图7是表示现有的显影器4的其它的构成图,如图7所示的那样,调整板4d向显影套筒4b接近,当2成份的显影剂从该接近部中通过时,通过由显影套筒4b及调整板4d间的摩擦起电,对调色剂进行充电。
在这里,成像装置也被产品化,能对应记录材的种类,对处理速度(对应感光鼓1、显影套筒4b及螺旋部件4f的回转速度)进行变更而进行成像处理。即,具有如下结构:对于记录材是普通纸的情况,使用按通常速度进行的常速模式;对于记录材是厚纸的情况,使用按通常低度进行的低速模式;对于记录材是OHP(投影设备)用幻灯片(透光性树脂)的情况,使用按最低速度进行的最低速模式。
这样的装置中,采用以下构成时,即磁传感器14对显影器内的显影剂的透磁率进行检测,由此确定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然后向显影器4进行调色剂的补给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以下所述的冲突。
成像模式,即伴随成像速度的变化,通过螺旋机构4f、4e显影剂输送速度(循环速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与磁传感器14的检知面相对的区域中流动的显影剂的流速也发生变化,响应该显影剂的流速的变化,从磁传感器14的输出将会有很大变动。
即,成像速度变化了,即使显影器4内的调色剂没有被消费,在紧挨成像速度变化的前后,磁传感器14的输出也会出现很大变动,由此造成调色剂的补给过量和调色剂的补给不足等问题,将无法很好地进行对调色剂的补给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不受运行情况的限制,适量地对显影器进行调色剂的补给。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可参照附图,通过对以下详细的说明进行阅读来进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激光扫描打印机的结构略图,其中激光打印机是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例。
图2是前述激光打印机的动作流程的说明图。
图3是磁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激光打印机的放置时间的关系图。
图4是磁传感器的输出和的放置时间的关系图。
图5是定影温度和上述放置时间之间、及磁传感器的输出和前述放置时间之间的关系说明图。
图6是现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7是现有的显影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激光打印机的结构略图,其中激光打印机是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激光打印机采用了转印式电子照相处理和电荷注入的充电方式。
图1中,1代表作为图像载体的回转辊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称作感光鼓)。而且,该感光鼓1具有负带电性,是能进行电荷注入带电的OPC感光体(有机光导电性感光体),该感光鼓1能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A被驱动回转。
2代表磁刷充电装置,此磁刷充电装置是按照设定的极性和电位,对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进行充电处理的接触式充电装置。通过此磁刷充电装置2,以电荷注入的充电方式,对回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进行约-700V电压的充电处理。
3代表作为图像信息的曝光机构(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器,在该激光扫描器3的内部,发射出激光束L,由此对感光鼓1的均匀带电处理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其中所述的该激光束L响应由图像信息变换而成的按时序排列的数字图像信号,由此实现从未图示的CCD(数字式感光元件)等具有光电变换单元的原稿读取装置、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机等的宿主装置的图像输入。于是,通过上述的激光扫描,在感光鼓1的外周面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4代表对形成于感光鼓1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其具有以下构成部分:显影容器4a,作为保存显影剂的显影剂保存部;显影套筒4b,作为将显影剂输送至感光鼓1的显影剂载体,它回转自如地安装在显影容器4a的感光鼓1的对面位置;显影剂调整板4d;显影剂搅拌部件(螺旋部件)4e、4f,其作用是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和输送;调色剂斗4g,其作用是收容补给用调色剂t。补给用调色剂t响应从下述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向显影装置内进行调色剂补给。
显影套筒4b和显影剂搅拌部件(螺旋部件)4f接受来自同一驱动链的驱动,如下述的那样,对应记录材的种类,对成像模式,即成像速度(处理速度)进行变更后,显影套筒4b和显影剂搅拌部件(螺旋部件)4f两者保持相同的速度,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最低速度~低速度~通常速度的变换。
本实施方式采用2成份接触式的显影装置,该2成份接触式的显影装置中,使用由少量具有易离型性球形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混合而成的2成份显影剂,对作为调色剂像的位于感光鼓1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反转显影,其中,少量的高离型性球形非磁性调色剂是显影装置采用重合法生成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5代表设置于感光鼓1下方的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5具有环状的转印带5a,该转印带5a作为记录材支承体,由如聚酰亚胺形成的厚度为75mm的膜构成。该转印带5a张紧连接于驱动辊5b和从动辊5c之间,并且沿感光鼓1的回转方向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回转,其回转圆周速率与感光鼓1的回转圆周速率大致相同。
另外,该转印装置5具有作为转印充电器(转印偏压施加部)的导电板5d,该导电板5d配置于转印带5a的内侧,通过该导电板5d在感光鼓1的下面部分对转印带5a的上侧部分进行加压,由此形成作为转印部位的转印夹持部T。5e代表和转印带5a的外表面相接触的清理板。
6代表用于储存纸之类的记录材P的给纸盒,7代表给纸辊,用于输送储存于给纸盒6内的记录材。
接下来,对由此构成的激光打印机的成像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成像动作开始后,通过给纸辊7的驱动从储存于给纸盒6内的记录材P中分离出一页记录材并进行输送,沿包含输送辊8等的纸张通路9,在设定的时刻被传送至转印夹持部T,该转印夹持部T位于感光鼓1和转印装置5的转印带5a之间。
于是,按照这样输送至转印夹持部T的记录材P被夹持并输送至感光鼓1和转印带5a之间。这时,由电源S3向导电板5d施加设定的转印偏压,由此对记录材P从背面进行充电,该充电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呈逆极性。以上操作的结果,在通过转印夹持部的记录材P的正面,实现对感光鼓1的调色剂像依次进行静电转印。
接下来,记录材P通过转印夹持部T并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后,从感光鼓1的表面依次被分离,沿纸张通路10被输送至作为定影机构的热辊式定影装置11。然后,通过清理板5e清除附着于转印带5e表面的调色剂。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采用了无清理过程方式,在转印夹持部T未能转印至记录材P的调色剂残留于感光鼓1的表面,如下述的那样,被临时回收至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磁刷充电器2A的磁刷部。然后,如此临时被回收的调色剂,再次向感光鼓1的表面吐出,最终被回收至显影装置4,感光鼓1通过反复进行上述过程来完成成像过程。
12代表导电刷,该导电刷作为辅助的接触充电部件,在转印装置5和磁刷充电装置2之间与感光鼓1的表面相接触。该导电刷12具有以下作用:通过电源S2施加AC偏压、或与感光鼓的充电极性相反的DC偏压、或与由AC重叠而成的感光鼓的充电极性相反的DC偏压,然后在磁刷充电装置2进行充电前,对感光鼓1的表面电位进行均匀化的同时,还能完成以下功能:对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消除电荷处理,甚至还能使磁刷充电器2A的磁刷部的带电极性与感光鼓1的带电极性相反,从而在磁刷充电器2A的磁刷部进行的调色剂回收变得简单化。
另一方面,图2是按这种方式工作的激光打印机的工作流程图,该激光打印机包含以下工作步骤:(1)前期多次回转步骤:
该步骤包含激光打印机初始化的期间(起动期间和等待期间)。打开主电源后,装置的主马达开始回转并驱动感光鼓1进行回转,实施设定的处理设备的准备工作。(2)前期回转步骤:
该步骤包含执行打印预处理的期间,是在上述前期多次回转步骤中,输入打印信号后前期多次回转步骤的继续步骤。在本步骤中,没有输入打印信号的情况下,前期多次回转步骤完成后,主马达暂时停止驱动,从而停止驱动感光鼓1回转。此时,打印机保持待机状态,直至收到打印信号。(3)印刷步骤(成像步骤、潜像形成步骤)
该步骤在设定的前期回转步骤完成后进行,其中包括:继设定的前期回转步骤之后,对感光鼓1进行的潜像形成处理;对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向记录材的转印;通过定影机构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处理并且将成像物打印输出。对于连续印刷(连续打印)模式的情况,该步骤对应设定的打印页数n进行相应次数的重复。(4)纸间步骤
本步骤的目的是取得记录材的非通纸状态期间,其中非通纸状态期间是指在连续印刷模式下,调色剂像被转印至记录材,其记录材的后端部通过转印夹持部后,经过下一页记录材的前端部到达转印夹持部之间的时间段。(5)后期回转步骤:
本步骤的目的是取得进行后期工作的时间,其中后期工作是指最后一页,即第n页的印刷步骤完成后的短暂时刻内,主马达继续回转并驱动感光鼓1进行回转,完成设定的后处理工作。(6)待机步骤:
本步骤是指:完成设定的后期回转步骤后,主马达的回转停止从而停止对感光鼓的回转驱动,打印机保持待机状态直至收到新的打印开始信号。同时,对于只打印一页的情况,其打印完成后,打印机经后期回转步骤进入待机状态。另外,在待机状态下收到打印开始信号后,打印机进入前期回转步骤。
这里,印刷步骤处于成像过程中,而前期多次回转步骤、前期回转步骤、纸间步骤、后期回转步骤处于非成像过程中。
在这里,如上述的那样,在转印夹持部T未能转印至记录材P的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形成转印残留调色剂,该转印残留调色剂被临时回收于磁刷充电器2A的磁刷部,此时由于转印的分离放电等原因,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经常处于正极性成份和负极性成份相混合的状态。
但是,即使在这种正极性成份和负极性成份相混合的状态下,调色剂通过导电辊12时,也可对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充电,使之带电极性标准化(本实施方式中的标准极性是负极),由此转印残留调色剂以统一的带电极性的状态到达磁刷带电器2A,然后被临时混入并回收进磁刷部2c。
该转印残留调色剂被回收至磁刷充电器2A的磁刷部2c的过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磁刷充电器2A施加DC+AC成份的电压,通过磁刷充电器2A和感光鼓1之间的振动电场效应而实现有效的回收。
于是,回收于磁刷部2c内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全部被充电并呈负极性,然后被吐出至感光鼓1上。被统一成负电极性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吐出至感光鼓1上后,到达显影部m,然后在显影装置的显影套筒4d形成的显影时的灰雾消除电场的作用下,进行与显影同步的清理回收。对于回转方向的图像区域比感光鼓1的周长更长的情况下,该转印残留调色剂的与显影同步的清理回收,与另外的充电、曝光、显影、及转印同时进行。
在这里,图1中13代表作为图像浓度检测机构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其作用在于检测图像浓度检测用的样本图像的浓度,其中所述图像浓度是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设定浓度的调色剂像的浓度;14代表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磁传感器,其作用在于以磁的方式检测显影剂储存部4a内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其中所述的显影剂储存部4a位于与螺旋构件4e相对的显影容器的侧壁部;该磁传感器通过对显影剂的导磁率的检测,也就是说,通过对单位体积的调色剂中包含的磁性载体的量的增减进行检测,由此来确定调色剂的浓度,其中所述的所定体积的调色剂从磁传感器的对面选取。另外,15代表控制装置CPU,其作用在于通过对由磁传感器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和设定的目标值相比较,来确定从调色剂斗4g向显影剂容器的补给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当安装新的显影装置到激光打印机上时,确定目标值的同时,还要通过调色剂的补给来控制显影容器内的T/D比(调色剂重量/调色剂+载体的重量),由此使磁传感器14的检测输出与目标值一致。即,对显影剂浓度的控制目标值v0进行反馈,为使显影剂浓度(磁传感器输出值)与目标值达到一致,进行调色剂的补给。
本成像装置中,对应记录材的种类,对成像速度,即处理速度(与感光鼓、显影套筒4b、螺旋构件4f、转印带5a、定影装置11的回转速度相当)进行变更,然后进行成像。
具体地说,控制装置CPU15作出相应选择,然后进行成像,其中所述的相应选择是:对于记录材是普通纸的情况,选择常速模式,并且按通常速度进行处理;对于记录材是厚纸的情况,选择低速模式,并且按低度进行处理;对于记录材是OHP(投影设备)用幻灯片(透光性树脂)的情况,选择最低速模式,并且按最低速度进行处理。
对于记录材种类的检测方法,在成像装置内设置媒体传感器300中采用了自动检测机构。作为记录材种类的检测方法,也可在成像装置上部设置液晶显示部,借助该液晶显示部用户可输入记录材的种类,再将该信息传送至CPU15,由CPU15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如上述地那样,采用磁传感器14检测显影器内的显影剂的导磁率,从而确定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然后由此对显影器4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因此伴随成像速度的变化,依赖于螺旋构件4f、4e的显影剂输送速度(对于显影容器内是显影剂的循环速度)也发生变化,同时位于磁传感器14的检测面处的显影剂的流速也发生变化,响应该显影剂的流速变化,磁传感器的输出发生很大变动。另外,此时显影剂的层厚度会发生变化,由此也会引起磁传感器14的输出发生很大变动。
即,只进行成像模式的变更(仅变更成像速度),无论显影器4内的调色剂是否被使用,在成像模式变更(成像速度变更)的前后,磁传感器14的输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会发生调色剂的补给过量或补给不足等情况,从而不能很好地对调色剂补给进行控制。
例如在常速模式(速度Vs1)下进行复制操作时,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如图3-(i)(时间0~t1)所示的那样,以v1为中心处于稳定状态,在时间t2基于记录材的种类的变化而选择低速模式,并且成像速度变更为低速度,在该状态下,上述回转动作和成像动作开始进行,如图3-(ii)所示的那样,磁传感器14的输出增大。
也就是说,相同显影器内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无论实际上是否发生变化,成像模式,即只要成像速度发生变化,就可引起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从v1~v2的变化。于是,导致CPU5对调色剂浓度作出误判断。图3中横轴代表时间t,纵轴代表磁传感器的输出值v。
所以,CPU15识别出成像速度变更后,在以变更后的速度进行成像之前的前回转中,通过充电器2、曝光装置3在感光鼓上形成作为调色剂像的样本像,并且在显影器4中进行显影并且形成样本图像。此后,CPU15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13,对样本图像进行检测的同时,进行反馈来对系数A进行修正并将其确定,该系数A的作用是对检测到的样本图像浓度进行换算,然后对调色剂补给时的磁测传感器14的输出值进行修正。具体地讲就是对系数A进行修正,其中系数A将对磁测传感器14的输出值进行和修正计算(v2=v2+A)。
通过如上述那样的反馈控制,在调色剂补给时对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v2进行修正。由此,CPU15通过对上述修正后的输出值v2`和目标值v0进行比较,然后决定调色剂的补给量。于是,响应该调色剂的补给量来确定补给时间,然后按补给时间来驱动补给装置4x,由此实现调色剂补给的控制。
通过上述过程,由显影装置的显影动作的速度变化而引起的磁传感器的输出变动,进而导致调色剂补给不良的情况能得到防止,因而能实现调色剂补给控制的安定化。这样,通过对调色剂补给时的磁传感器14的输出v2自身进行修正,与按每次成像模式将目标值作为数据表进行设定的情况相比,能减少储存于存储器中的数据量,进而能简化调色剂修正的机构。
如上述的那样,可以基于样本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对调色剂补给时的磁传感器14的输出v2(具体地讲就是系数A)进行修正,此过程也可由以下过程代替:基于样本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对目标值v0进行修正,其中目标值v0是应和调色剂补给时的磁传感器14的输出v2进行比较的值。
即,CPU15对调色剂补给时的磁传感器14的输出v2和目标值v0`进行比较,由此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其中所述的目标值v0`是基于样本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而得到的。并且,响应该调色剂的补给量来确定补给时间,然后按补给时间来驱动补给装置4x,由此实现调色剂补给的控制。
另外,如上述的那样,在感光鼓上对作为设定的调色剂像浓度的样本图像浓度进行检测,然后进行后续的反馈控制,但也可以替换成采用以下结构:如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13设置于转印带的对面位置,再把感光鼓上形成的样本图像直接转印至作为转印媒体的转印带,然后在转印带上进行检测。此后的反馈控制和上述实例相同。
另外,还需设置检测显影剂流速的检测机构400,其中所述的显影剂流速是指磁传感器的对面区域中流动的显影剂的流速,也就是显影剂的输送速度(即螺旋部件的回转速度)。由此可解决在驱动螺旋部件4e的驱动马达或齿轮组等发生时间性老化而引起螺旋部件的回转速度不稳定的问题。
这样的结构中,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螺旋部件的回转速度高于目标速度值时,和上述实例相同,对样本图像进行成像,CPU15基于由图像浓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样本图像浓度,对磁传感器的输出v2,甚至对目标值v0进行修正,由此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并且对调色剂的补给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其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下述的结构,由此能实现调色剂补给的高精度控制。
如图1所示的那样,打印机内设置有作为计测机构的计时器16,成像动作开始前,通过该内部的计时器16检测出打印机被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即对应打印机的放置时间超过设定时间t0的状态,开始成像时,在前期多次回转期中对样本图像进行成像,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13进行检测,CPU基于检测的结果对磁传感器的输出v3甚至目标值v0进行修正,由此实现调色剂的补给控制的安定化。
如图4所示的那样,v0代表磁传感器的目标值,v1代表在最终复制完成时的t3时刻得到的磁传感器的输出(iii)。并且,放置时间超出设定时间t0的t4时刻,无论调色剂是否在消耗,也会引起磁传感器的输出值v3的变动(iv)。这是由于在放置过程中出现的显影剂密度变化而引起的。
并且,以最终复制动作完成时为起始时刻,通过计时器进行计时,超过设定时间t0后进行成像时,首先执行上述前期多次回转步骤。于是,在该前期多次回转步骤中,显影装置4进行空转,与此同时读出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
接下来,于感光鼓1上形成设定浓度样本图像,并且通过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13对该样本图像的浓度进行检测,然后,基于该样本图像浓度对目标值v0进行修正,其中v0是应与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相对比的值。
然后,设定该修正后的值v0`为目标值,同时通过对该目标值v0`和v3进行比较推算出调色剂的补给量,由此实现对调色剂的均匀度进行控制。
如此,能减轻由磁传感器的输出变动而产生的图像浓度变动,其中所述的磁传感器的输出变动是由打印机的放置而引起的。由此,能不受打印机放置情况的影响,维持合适的调色剂浓度,因而能得到浓度适度的输出图像。
如上一个实施例那样,基于样本图像的浓度检测结果对目标值v0进行修正,其中v0是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的对比基准。上述过程也可用以下过程代替:基于样本图像浓度地检测结果,对调色剂补给时地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v3(具体地讲就是系数B)进行修正。
CPU对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v3`(=v3+B)和目标值V0进行比较,由此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其中所述的磁传感器14的输出值按上述处理而得到的。
本实施方式虽然是针对在放置时间为设定时间t0的情况,对在进行复制前进行修正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超过设定时间t0而进入待机状态的情况也可得到同样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至此的说明,是通过计时器16检测出成像装置(打印机)被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进行论述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基于定影装置的温度变化对成像装置是否被长时间放置进行判断的情况。
接下来,对于基于这样的定影装置的温度变化,而判断成像装置是否被长时间放置的情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图5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温度和放置时间之间,以及显影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和放置时间之间的关系说明图。图5中,t1代表最后进行成像的时刻,t2代表定影温度降低至大约常温时的时刻。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从定影装置11(参照图1)的温度推算出放置时间,由此对上述调色剂的补给进行控制。
具体地讲,在复位期(前期多次回转步骤中)中,对显影装置内磁传感器的输出值v3进行检测的同时,在感光鼓1上形成设定的样本图像并且通过图像检测传感器对该样本图像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的复原期是从降温至设定温度开始至进入复制可能的待机状态为止的时间段。
于是,CPU采用图像浓度传感器13的检测输出,并将检测结果对上述目标值v0甚至上调色剂补给时的磁传感器的输出v3进行反馈,由此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然后对实施对调色剂补给的控制。
如此,即使基于定影装置的温度变化推算出装置的放置时间,也能消除对磁传感器输出的误检测。由此,能减少对调色剂的过剩补给,从而实现输出的图像浓度的安定化。
Claims (10)
1.一种成像装置,具有:
显影器,通过由具有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组成的显影剂,对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像进行显影;
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以磁的方式对上述显影器内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
控制机构,基于上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检测输出和目标值,对上述显影器的显影剂补给量进行控制;
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对由上述显影器形成的设定的调色剂像的浓度进行检测;
上述显影器能以第1和第2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显影;
其特征在于:以上述的第1速度完成上回的显影动作后,而以第2速度进行下回的显影动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根据目标值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其中所述的目标值是基于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进行修正而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项1中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第1速度进行上回的显影后,而以第2速度进行下回的显影动作的情况下,形成设定的调色剂像,然后通过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对该调色剂像进行检测。
3.如权利要求项2中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器内设置有搬送显影剂的螺旋部件,螺旋部件能以上述的第1和第2速度进行回转。
4.如权利要求项3中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设置在上述螺旋部件的对面区域。
5.如权利要求项1中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回的显影动作的完成时刻起,超过设定时间而进行调色剂补给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通过目标值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其中所述目标值是基于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进行修正而得到的。
6.一种成像装置,具有:
显影器,通过由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组成的显影剂,对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像进行显影;
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以磁的方式对上述显影器内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
控制机构,基于上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检测输出和目标值,对上述显影器的显影剂补给量进行控制;
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对由上述显影器形成的设定的调色剂像的浓度进行检测;
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器能以第1和第2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显影;以上述的第1速度完成上回的显影动作后,再以第2速度进行下回的显影动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基于上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进行对补给量的确定,其中所述的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是基于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进行修正而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项6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第1速度进行上回的显影后,再以第2速度进行下回的显影动作的情况下,形成设定的调色剂像然后通过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对该调色剂像进行检测。)。
8.如权利要求项7的成像装置,在上述显影器内设置有搬送显影剂的螺旋部件,该螺旋部件能以上述的第1和第2速度进行回转。
9.如权利要求项8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设置在上述螺旋部件的对面区域。
10.如权利要求项6中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回的显影动作的完成时刻起,超过设定时间而进行调色剂补给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通过上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确定调色剂的补给量,其中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是基于上述图像浓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进行修正而得到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7427/2002 | 2002-02-04 | ||
JP2002027427 | 2002-0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8550A true CN1438550A (zh) | 2003-08-27 |
CN1235095C CN1235095C (zh) | 2006-01-04 |
Family
ID=2765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219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095C (zh) | 2002-02-04 | 2003-02-08 | 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47681B2 (zh) |
CN (1) | CN1235095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03183C (zh) * | 2004-08-05 | 2008-07-16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0428073C (zh) * | 2005-02-28 | 2008-10-2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0454168C (zh) * | 2004-12-10 | 2009-01-21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
US7711277B2 (en) | 2006-07-31 | 2010-05-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oner density estim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oner image and toner suppl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1261474B (zh) * | 2007-03-06 | 2010-06-16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61466B (zh) * | 2007-03-06 | 2012-01-1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条件调节方法 |
CN106556987A (zh) * | 2015-09-28 | 2017-04-05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81841B2 (ja) * | 2002-10-02 | 2008-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89959B2 (ja) * | 2003-09-22 | 2009-07-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41405B2 (ja) * | 2003-11-28 | 2011-03-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42196A (ja) * | 2004-02-27 | 2005-09-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93950B2 (ja) * | 2004-03-23 | 2010-12-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60062599A1 (en) * | 2004-09-21 | 2006-03-2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669356B2 (ja) * | 2004-09-30 | 2011-04-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51511A (ja) * | 2005-03-11 | 2006-09-21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17883B2 (en) * | 2005-06-27 | 2008-01-0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t least two stages of image forming units |
US7286778B2 (en) * | 2005-06-30 | 2007-10-23 | Xerox Corporation | Feed forward mitigation of development transients |
US7493058B2 (en) * | 2005-08-10 | 2009-02-17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oncentr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
US7426361B2 (en) * | 2005-09-01 | 2008-09-1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eveloper mixing apparatus having four ribbon blenders |
US7561833B2 (en) * | 2005-11-02 | 2009-07-1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Electrographic distributed replenish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4330610B2 (ja) * | 2006-11-29 | 2009-09-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929870B2 (en) * | 2007-07-19 | 2011-04-19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oner dispensing control unit |
JP2010224105A (ja) * | 2009-03-23 | 2010-10-07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014577B2 (en) | 2012-12-17 | 2015-04-21 | Xerox Corporation | Carrier dispense rate measur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67269A (ja) | 1991-02-22 | 1992-09-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310423A (en) * | 1991-10-30 | 1994-05-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unit having capability of efficiently exchanging developing powder |
JPH05134548A (ja) * | 1991-11-11 | 1993-05-2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42361B2 (ja) | 1993-03-19 | 2004-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濃度制御装置 |
JP2957859B2 (ja) | 1993-07-21 | 1999-10-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999777A (en) | 1996-12-11 | 1999-12-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temporarily break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developer and the photosensitive drum with use of electric field |
JP3413100B2 (ja) | 1998-05-22 | 2003-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442355B2 (en) | 1999-02-24 | 2002-08-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density controll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arget density information detection and toner 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US6954285B2 (en) | 2000-05-02 | 2005-10-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method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featuring two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operations using two electrical fields |
-
2003
- 2003-01-30 US US10/354,027 patent/US69476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08 CN CNB031021956A patent/CN12350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03183C (zh) * | 2004-08-05 | 2008-07-16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0454168C (zh) * | 2004-12-10 | 2009-01-21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
CN100428073C (zh) * | 2005-02-28 | 2008-10-2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US7711277B2 (en) | 2006-07-31 | 2010-05-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oner density estim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oner image and toner suppl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1118402B (zh) * | 2006-07-31 | 2011-12-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墨粉密度估计方法和设备以及墨粉供应方法和设备 |
CN101261474B (zh) * | 2007-03-06 | 2010-06-16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61466B (zh) * | 2007-03-06 | 2012-01-1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条件调节方法 |
CN106556987A (zh) * | 2015-09-28 | 2017-04-05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6556987B (zh) * | 2015-09-28 | 2021-01-01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147661A1 (en) | 2003-08-07 |
CN1235095C (zh) | 2006-01-04 |
US6947681B2 (en) | 2005-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5095C (zh) | 成像装置 | |
CN160139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24716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250889A (zh) | 墨粉浓度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620400B (zh) | 调色剂盒及使用该调色剂盒的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1055452A (zh) | 用于形成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 |
JP2008003560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601393A (zh) | 成像装置 | |
US9372440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20614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7653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
CN1082682C (zh) | 成象设备 | |
CN1885193A (zh) |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补充方法 | |
CN163764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47994A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 | |
JP2002169438A (ja) |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8892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staticizing of a photoreceptor | |
CN143011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3129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 |
US1165655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tops voltage application to a charger based on a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an image carrier motor after execution of stop control | |
US20230137796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cquiring temperature value of image-carrying member, temperature value acquisition method | |
JPH1115248A (ja) | トナー供給装置 | |
CN179184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85200A (zh) | 控制成像装置的定影速度的方法 | |
JP2003255683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