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2777A - 在无线通信装置中用于覆盖范围边缘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装置中用于覆盖范围边缘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72777A CN1372777A CN00812406A CN00812406A CN1372777A CN 1372777 A CN1372777 A CN 1372777A CN 00812406 A CN00812406 A CN 00812406A CN 00812406 A CN00812406 A CN 00812406A CN 1372777 A CN1372777 A CN 13727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ice provider
- provider system
- mobile phone
- performance index
- radio tele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强双重模式或双重频带的移动电话性能的方法包括:在电话已经初始化和CDMA无线网络连接之后,对电话所接收的总功率电平进行监测(304)。这个功率电平与预设阈值电平(C)进行比较(304)。如果功率电平保持在阈值电平之下超过2秒钟(308、312),双重模式或双重频带电话就切换(314)到AMPS或其他从存储在电话里的较佳漫游列表中获得的网络。如果功率电平超过阈值,电话就进入空闲状态(402)。一旦处于空闲状态,就对导频强度和已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监测(404)。如果这些指标都低于各自的阈值超过8秒钟(408、412),电话就切换(414)到存储在较佳漫游列表中的另一网络。如果电话不是双重模式或双重频带电话,那么,移动电话就执行类似的测量,并在兼容移动电话的服务供应商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并且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对于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检测第一通信系统中服务边缘并获得第二通信系统中的覆盖范围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蜂窝电话,是一种除传统电话系统外被广泛使用的设备,并作为传统电话的代替者使用。除了提供传统电话的功能外,无线通信装置还提供了便携性的优势,这样,可以让用户在地球上任意两点实际位置之间建立无线通信链路。
无线通信装置在覆盖区域或小区中进行工作,每个区域或小区都具有地理覆盖面积。对位于每个小区中央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控制,以便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正好与邻近小区重叠。模拟无线通信装置的小区和数字无线通信装置的小区可以不具有相同的范围。就是说,虽然,给定的城市可能具有完整的模拟蜂窝覆盖范围和完整的数字蜂窝覆盖范围,但模拟和数字蜂窝边界通常都是不同的。
通常,当无线通信装置靠近小区边缘时和它们没有靠近边缘时相比,就具有较低的性能指标。因此,当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小区时,无线通信装置的性能在逼近第一小区边缘时趋向下降,并且直到无线通信装置离开第二小区的边缘才完全恢复性能。当装置位于覆盖区域的边缘上,而又没有第二小区可以移入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特别严重。当某系统覆盖区域的边缘是另一系统覆盖区域的开始时,这种下降对通信就会具有特别的破坏力。这样,很明显,人们就需要在无线通信装置位于小区边缘附近,特别是在覆盖区域边缘时,能提高设备的性能。如下面的附图和所附的描述,本发明提供了这个优点以及其他一些优点。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出了一种增强移动电话性能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测与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进行通信的移动电话性能指标,将第一性能指标与第一阈值电平进行比较,如果性能指标在第一时间期间中保持在的第一阈值电平之下,就将电话切换到第二服务供应商的系统。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移动电话为空闲模式时,监测第一和第二性能指标。如果第一性能指标下降到第一阈值之下或第二性能指标下降到第二阈值之下,定时器就开始工作。如果第一和第二性能指标都超过了它们各自的阈值,定时器就重置,但如果定时器的工作的时间足够长而超过了预设的时间限制,移动电话就切换到另一服务供应商的系统。如果移动电话是双重模式或双重频带电话,在切换服务供应商系统时,就可能在模式或带宽之间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线通信装置示范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2是说明无线通信系统典型的覆盖范围图。
图3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的不同状态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逻辑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指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逻辑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一种当另一无线系统可用时,用于提高覆盖边缘附近的无线通信装置性能的技术。在美国和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口稠密地区都覆盖有至少一种类型无线通信服务。这种服务的一种就是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AMPS是一种模拟蜂窝电话系统,并且为本领域所熟知。另外,在某些地方还有个人通信业务(PCS),或数字蜂窝电话系统,或者都兼而有之。一种数字蜂窝电话系统的形式就是码分多址(CDMA),也为本领域所熟知。
几种因素会影响无线通信装置的性能,例如离蜂窝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BTS)的距离、BTS发射机的功率、地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中的邻近建筑物或其他反射表面的因素。当无线通信装置在小区间移动时,在无线通信装置逼近当前小区边缘时,性能是逐渐下降,而一旦无线通信装置与邻近小区的BTS建立通信并离开这些小区边界而靠近新获得的小区中的BTS时,性能就会逐渐提高。从一个小区转换到另一小区的处理称为越区切换。许多类型的越区切换,例如硬切换和软切换,为本领域所熟知,因而,不需要在此做详细说明。
依据小区边界的位置,当无线通信装置也位于AMPS中间,其中如果装置当前使用AMPS,就会获得优异的服务时,无线通信装置也将在两个CDMA小区之间切换(并且这样,在CDMA小区边界附近时获得较差的质量)。
有时,CDMA系统可能具有链路不平衡,其中前向链路(即从BTS向无线通信装置例如移动或小区电话发送的数据链路)大大强于反向链路(即从无线通信装置返回给BTS数据)。在这些时候,即使移动电话不能在反向链路上以足够的水平与BTS进行呼叫或接收呼叫的通信,无线通信装置也可能从BTS接收指示可用CDMA覆盖范围的无线寻呼消息。这就会使无线电话的操作者的操作受挫。因为移动电话可能位于它可以接收的良好AMPS覆盖范围的位置中,所以,也会特别使既营运CDMA又营运AMPS系统的通信公司的业务受挫。虽然,仅营运CDMA系统的通信公司可能希望移动电话整天都处于CDMA系统中,但既营运CDMA又营运AMPS系统的通信公司更愿意当同当前系统的性能下降时,移动电话可以与更好的服务进行连接。例如,当在CDMA系统中的性能不足而在AMPS系统中却很充足时,移动电话就从CDMA切换到AMPS。本发明允许无线通信装置来确定它正处于效率低的覆盖区域,并且为了建立更好的服务而尝试其他系统。
本发明包括在图1的功能框图中所说明的系统100中。系统100包括控制系统运行的中央处理器(CPU)102。存储器104,可以既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又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向CPU102提供指令和数据。一部分的存储器104也可以包括非易失随机存储器(NVRAM)。
系统100,通常包括在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中例如蜂窝电话,也包括外壳106,外壳含有发送器108和接收器110,允许数据(例如音频通信),在系统100和远程位置(例如小区站控制器或BTS)之间发送和接收(参照图2)。发送器108和接收器110可以组合在收发器112中。天线114附着在外壳106上,并且与收发器112电气耦合。发送器108、接收器110以及天线114的工作为本领域所熟知,因而,不需要在此进行描述。
系统100也包括用于检测和量化收发器112所接收的信号电平。如本领域所熟知,信号检测器116对这些信号进行检测:总能量、每伪噪声(PN)码片的导频能量、功率频谱密度和其他信号。如下将进一步详述,各种指示符和值由信号检测器116进行计算,用于系统100。
一组定时器118与导频强度处理器120、导频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2和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协同工作。通过测量所接收的信号电平并处理这些信号,系统100可以确定在无线通信装置和其BTS之间的通信信道质量。
导频强度处理器120从信号检测器116中接收导频强度指示符(EC/IO)。信号检测器116将每PN码片的导频能量比率(EC)与收发器112处所接收的总功率频谱密度(IO)相除。如本领域所熟知,这个导频能量与整个所接收能量的比率称为“导频强度”。也如本领域所熟知,导频强度依赖有效小区与邻近小区的负荷情况,这样,导频强度就是特定小区中业务负荷的指示符。
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使用由信号检测器116检测并量化的变量RX。总已接收功率(RX)是收发器112所接收的所有功率的量度。它包括热噪声、来自其他呼叫者的干扰以及发送给特定收发器112的导频信号。所有所接收的这种能量的总计存储在指示总接收功率的变量RX中。
导频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2从信号检测器116中接收已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RSSI指示符指示了导频已接收功率,并且如本领域所熟知,在示范实施例中,通过加入具有(EC/IO)的总已接收功率(RX)进行计算。RSSI与系统负载无关,而且RSSI的改变表示前向链路路径损耗变化。如下所述,在确定何时切换服务时,这些路径损耗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100的状态变换器126依据当前状态和由收发器112接收并经信号检测器116检测的附加信号对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进行控制。如随后参考图3的描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在许多状态中的任意状态下工作。
系统100还包括系统判定器128,用于控制无线通信装置,并当无线通信装置确定当先服务供应商的系统不适合时,判定其应该转移到哪个服务供应商的系统。
系统100的各种部件通过总线系统130连接在一起,除数据总线外,总线系统可以包括功率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而为了清楚明确,各种总线在图1中都作为总线系统130进行说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图1中说明的系统100是功能框图,而不是具体部件的罗列。例如,虽然,导频强度处理器120、导频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2和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在系统100中是作为三个单独的模块进行说明,但它们实际上包含在一个物理部件中,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们也可以作为程序代码驻留在存储器104中,并由CPU102执行。同样的考虑因素适用于图1的系统100中所列的其他部件。
图1的系统100中所示出的部件操作将参照图2-5进行解释。图2示出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小区边界的覆盖范围图150。图2并不是要画出比例尺,而是仅仅为了说明覆盖区域以及覆盖这些区域之间的边界。图150包括与邻近CDMA小区154分享公共边界156的第一CDMA小区152。虽然,边界156在CDMA小区152和CDMA小区154之间作为直线说明,但应该理解,CDMA小区中的覆盖区域是重叠的,并且边界156依赖许多因素,例如地理地形、建筑物、以及类似因素。为了能清楚理解本发明,图2中的边界156是作为直线示出。
CDMA小区152包括标注为CDMA BTS-1的BTS 162。BTS 162大致位于CDMA小区152的中心。CDMA小区154同样含有大致位于CDMA小区154中心并标注为CDMA BTS-2的BTS 164。如上所述,确定小区152、154从它们各自BTS到边界的距离的一些因素包括天线形状和方向、地形、反射表面的存在与否以及例如天气的环境因素。
AMPS小区158示出与CDMA小区152和154不具有邻接边界。小区152、154和158的大小并没有实际指示出相对大小或方向,而仅是作为说明示出。如本领域所熟知,CDMA小区通常小于AMPS小区,但是这并不与本发明所要解释的目标相关,因此,本发明将在任意大小和方向的小区中工作。
AMPS小区158包括在其大致中心的BTS 168,标注为AMPS BTS-1。AMPS BTS168主要是在发送和接收的频率以及调制格式方面与CDMA BTS 162和164并不相同。AMPS BTS 168在第一组频率上发送和接收模拟信号,而CDMA BTS162和164在单独的频率组上发送和接收数字信号。在AMPS系统和数字系统例如CDMA之间的这些和其他差异为本领域所熟知,并不需要在此进行描述。
在图2中,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移动或移动电话是作为通过汽车在CDMA小区152中进行移动来进行描述。移动电话160逼近边界156。如上所述,在移动电话160和BTS162之间的无线通信质量在CDMA小区152的边缘处下降。虽然,CDMA技术包括纠错来弥补在传输中的某些数据损失,但是有时,服务质量会下降到不可能实现通信的更低点。
在某些市场中,同一通信公司,例如AT&T或Ameritech在给定的地理区域将都具有CDMA系统和AMPS系统。虽然,大多数原先为AMPS系统而生产的移动电话不能与CDMA系统进行通信,但是为CDMA系统生产的移动电话并不一定不能与AMPS系统进行通信。特别地,许多移动电话可以与CDMA和AMPS BTS两个系统都进行通信。这些电话称为双重模式电话。CDMA系统在两个频带上工作,蜂窝频带(800MHz)和PCS频带(1900MHz)。AMPS系统也在800MHz频带中工作。也在800MHz频带上以蜂窝模式或AMPS模式工作的PCS电话称为双重频带电话。
如果同一通信公司在同一地理区域中具有AMPS系统和CDMA系统,那么通信公司就希望无论电话正在什么系统(AMPS或CDMA)上工作都能够为移动电话160提供最佳的服务。例如,当移动电话160邻近CDMA系统的边缘,系统100就能不考虑类型搜索最佳可用系统。这与先前的小区电话系统有着根本的改变,先前的小区电话系统需要移动电话不考虑通信质量如何都处于一种系统中,因为该系统就是其所能获得的全部系统。
如图2所述,移动电话160邻近边界156。它就很可能从BTS 162或者当它与BTS 164建立新连接,都会获得较差的连接。然而,注意AMPS BTS站168,与移动电话160邻近,很可能能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平。不幸地是,传统的小区电话设计为只要某种系统可用就仍然保持该系统。在本实例中,已有技术的小区电话将不考虑信号变得如何差都处于CDMA系统中,与BTS 162和164进行通信。如下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测量指示较差蜂窝通信质量的因素,并且如果移动电话160获得较差的质量,就搜索另一由通信公司控制的蜂窝系统。
在图3中,状态图200示出基站210和移动电话160的不同工作状态。这些状态为本领域所熟知,并且只做简要说明。在初始状态222中,处于导频和同步信道处理状态212的移动电话160从基站210接收导频信号和同步信号。一旦移动电话160经初始化,它就进入空闲状态224。而移动电话160进入空闲状态224时,基站210处于寻呼信道处理状态214,并且向移动电话发送无线寻呼消息和附加信息。就是说,移动电话160对基站发送的无线寻呼信道消息和附加信息进行监测和处理。只要移动电话160在等待发出呼叫或等待拨打给它的呼叫时开启并初始化,移动电话160就保持在空闲状态224。当移动电话160拨打或接收呼叫,它就从空闲状态224转换为系统访问状态226。在系统访问状态226,移动电话160从基站210请求信道。基站210在访问信道处理状态216响应建立信道。一旦在基站210和移动电话160之间建立业务信道,移动电话就进入业务信道状态228,而基站210进入业务信道处理状态218。在这些状态时,移动电话160发送并接收数据,例如来自或给基站210的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两种在移动电话160中所保持的主要系统。在第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做的描述和相关内容,移动电话160正好进入服务供应商的系统。这可以在当移动电话160最初开启或最初尝试与BTS进行通信的时候发生。移动电话160首先确定其是否接收到能允许小区电话达到满意性能指标的足够总功率。如果有足够总功率,那么移动电话160就进入空闲状态224,进行进一步监测。如果没有足够的总功率到达移动电话160,它就退出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再寻找更好的服务供应商系统。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在空闲状态224时,移动电话160监测导频强度(EC/IO)以及导频已接收功率(RSSI)来确定它们是否都低于它们各自预定的阈值。如果这些电平都保持在各自阈值之下太久的时间,移动电话160就搜索另一服务供应商系统。这个第二实施例是结合图5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当移动电话160处于初始状态222(参照图3)时,就执行图4的流程图300。这个流程图300以初始捕获作为开始。如果移动电话160刚好获得CDMA服务供应商系统,例如,如果移动电话160刚好开启、重置或正好从另一服务供应商系统转换过来,那么移动电话160将处于初始捕获302。在初始捕获步骤302,移动电话102的目标主要在于存在多少总已接收功率(RX)。这决定;它通过适用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参照图1)确定该信息。
在移动电话160在初始捕获302中获得CDMA服务供应商系统之后,在比较步骤304中,移动电话将总已接收功率RX与阈值C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由图1的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执行。在示范实施例中,总已接收功率以dBm进行测量,并且包括CDMA信号、噪声和干扰。CDMA信号是那些从基站210(参照图3)发送指向特定移动电话160的那些信号。干扰是从任意基站210或从任意其他移动电话160发送,由收发器112(参照图1)接收并经信号检测器116量化的信号总和。噪声是任何在收发器112处检测到的其他信号,并且可以包括环境噪声和/或电磁频谱中的中断。
在图4的比较304中,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判定总已接收功率RX是否低于阈值C。阈值C可以是任何适当值,并且作为实例,对于CDMA PCS它设定为-105dBm,而对于CDMA蜂窝系统为-107dBm。如果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确定RX大于C,从比较304的输出就是NO,并且系统100进行步骤306,在步骤306中定时器t1无效。定时器t1位于图1的定时器组118中。在这个具体实施例中,只要比较304中的总已接收功率最初大于C,定时器t1就不会启动。无论定时器t1是否曾经运行过,一旦定时器t1在步骤306无效,系统100就进行在图5中描述的初始步骤350。
回到比较304,如果总接收功率RX小于C,比较304的结果就是YES,并且系统100进入判定308。在判定308中,向图1的定时器组118发送查询来判定定时器t1先前是否已经启动。如果定时器t1还没有被启动,就在步骤310立刻启动它,并且系统100返回到比较304,在比较304,总已接收功率RX再次与阈值C进行检验。
如果这次,总的已接收功率RX在阈值C之上,如上所述,系统100就退出比较而具有NO响应。而如果在比较304,总的已接收功率RX仍然在阈值C之下,系统再次进入判定308。因为定时器t1已经运行,系统100检验定时器t1是否在判定312中终止。在示范实施例中,定时器t1将在其启动后的两秒终止。如果定时器t1还没有终止,判定312结果为NO,并且系统100返回到比较304,在比较304,总已接收功率RX再次与阈值C进行检验。
当对流程图300进行综述时,一旦移动电话160进入初始捕获状态302,总已接收功率处理器124对总已接收功率RX信号进行估计。如果在定时器t1时间周期(例如2秒)中的任何时刻,总已接收功率RX上升到阈值C之上,如图5所示,系统100就退出步骤350。而如果总已接收功率RX在阈值C之下,超过2秒钟,如下所述,系统100就退出步骤314。
在步骤314中,系统100迫使移动电话160放弃当前的服务供应商系统而与更好的系统连接。这种系统判定由图1的系统判定器128执行。这种系统判定可以以许多方式执行。例如,在示范实施例中,较佳服务供应商系统的列表以较佳漫游列表(未示出)保存。较佳漫游列表是在国家的不同地方中使用的频率和频带列表。电话制造商最初将对具有普通较佳漫游列表的系统判定器128进行编程,该列表在频率表中含有默认频率。当用户购买了移动电话160,为该移动电话160服务的通信公司可能会为了通信公司的利益对较佳漫游列表重新编程。例如,通信公司可以对较佳漫游列表编程来尝试首先与它们自己的服务供应商系统进行联系,而随后与它们签约的所有服务供应商系统进行联系,并随后尝试任何可用的服务供应商系统。或者,通信公司可以对较佳漫游列表编程来在切换到任何AMPS服务供应商系统之前尝试所有的CDMA服务供应商系统。移动电话160拨打的紧急呼叫无论通信公司优先权如何,都会在最佳可用服务供应商系统中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较佳漫游列表(未示出)可以含有直到30或40个的服务供应商系统。在另一实施例中,系统100的系统判定器128可以从基站210接收更新的较佳漫游列表。不象上述编程选项,这种新较佳漫游数据必须在移动电话160每次初始化时都从基站210发送。还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本领域所熟知,移动电话160可以使用最近使用(MRU)的列表来确定一个最近使用的服务供应商系统。
图5示出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400。在移动电话160已经建立后,系统100在总已接收功率RX大于阈值C(参照图4)的步骤350开始。如结合图3所述,从步骤350开始,移动电话进入空闲状态224如本领域所熟知,当处于空闲状态224时,基站210向移动电话160发送寻呼和其他附加消息。步骤402说明移动电话160处于空闲状态224。在比较404中,移动电话160对一个或多个预定条件的信号电平进行监测。移动电话160在比较404中判定的第一条件是CDMA导频强度(Ec/Io)是否小于阈值A。移动电话160检验的第二条件是导频已接收功率(RSSI)是否小于第二阈值B。
当在特定小区中工作时,移动电话160总是监测导频信道的强度。图1的导频强度处理器120在比较404中执行计算。如上所述,导频强度(EC/IO)取决于在给定小区中当前有效的小区电话160的数量。就是说,如果在给定小区中有效的小区电话160数量增加,那么,导频强度(EC/IO)就减小。
在步骤404中测量的另一条件是导频已接收功率(RSSI)是否小于第二阈值B。调用该RSSI不受给定小区中有效的小区电话160数量的约束。RSSI中的变化指示了在从基站210到特定移动电话160的前向链路的路径损失。
注意在比较404中所考虑的条件是由AND从句连接的两个单独测量值组成。如果这些条件中的任一条件产生正数结果(即如果导频强度EC/IO经常达到或超过阈值A,或者如果RSSI经常达到或超过阈值B),比较404的结果为NO。在那种情况下,在步骤406中,由图1的定时器组118控制的定时器t2无效或重置。随后,系统100返回状态402和比较404,导频强度(EC/IO)和RSSI都再次进行测量。而如果导频强度(EC/IO)和RSSI都低于它们各自的阈值,比较404的结果就是YES。在那种情况下,系统100移动到判定408。
在判定408,系统100通过与定时器组118通信,判定定时器t2是否在工作。如果定时器t2还没有运行,系统100就执行步骤410,并启动图1定时器组118中的定时器t2。随后,系统100返回到比较404,在步骤404,条件将再次检验。
如果定时器t2已经启动,判定408的结果为YES,并且在判定412中,系统100判定定时器t2是否已经终止。如果定时器t2还没有终止,判定412的结果为NO,并且系统100返回到比较404,在步骤404,条件将再次检验。在示范实施例中,定时器t2设定为其启动后的8秒钟终止。
定时器t2的操作与定时器t1的操作(参照图4)类似。而在定时器t2与定时器t1之间的一个主要差异就是处于空闲状态(即运行流程400)的移动电话160有时会进入休眠。当处于休眠时,流程400维持在其当前位置(即当其进入休眠时,无论流程400执行的是什么步骤,状态将被挂起,并且只要其被唤醒就继续执行该步骤)。同样也应用于定时器t2,这时,定时器将在移动电话160处于休眠期间不时挂起。换句话说,当移动电话160进入休眠,定时器t2也同样休眠。当移动电话160唤醒时,它将最终返回比较404或如下所述进入步骤414。如果系统100返回到比较404,将对导频强度(EC/IO)和RSSI再次进行估计来查看它们是否分别超过了阈值A和B。如果在定时器t2持续时间中,判定404的两个条件都满足,系统100将得到结果YES并退出判定412,并且尝试获得新服务供应商系统。就是说,如果导频强度和RSSI在定时器t2的整个时间周期(例如8秒)中都分别小于阈值A和B,系统100将得到结果YES并退出判定412,并且在步骤414中尝试获得更符合需要的服务供应商系统。
如图4所述和结合图4所进行的描述,步骤414是对步骤314的改进。在步骤414中,电话可以从一些BTS 210发送的附加消息中取得该地区中准确的可用系统列表。这个BTS是在空闲操作期间,电话进行监听的BTS。这种方法比依赖漫游列表更好,因为漫游列表可以包含许多系统的标识符,所以,在其找到下一较佳系统之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应该理解即使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优点已经在前面的描述中阐明,但上面所进行的揭示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进行详细变化,这些变化仍然在本发明主要原理中。例如,其他的定量测量方法,例如位误码率(BER)或类似可以用于判定所接收信号质量的方法。另外,在此说明的时间周期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测量标准。例如,在测量数字系统中信号质量时,系统100可以使用一组时间周期,而在测量AMPS系统的信号质量时,使用不同组时间周期。因而,本发明仅受限于附加的权利要求。
Claims (25)
1、在一种具有超过一个服务供应商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增强移动电话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监测移动电话的性能指标来判定第一性能指标,所述移动电话已经与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建立了通信;
将所述第一性能指标与第一阈值电平进行比较;和
如果在选定时间期间,所述第一性能指标保持在所述第一阈值电平之下,就选择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并且将所述移动电话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切换到所述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电话初始阶段期间就开始进行所述监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是从编程在所述移动电话中的更替服务供应商列表中选择出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包括:
切断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的连接;和
将所述移动电话与在取自更替服务供应商列表的频率上工作的所述第二服务供应商网络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监测的性能是所述移动电话接收的总功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是CDMA数字蜂窝或PCS网络,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蜂窝供应商系统是AMPS蜂窝网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话是双重模式或双重频带无线电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和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同属于同一通信公司。
9、在一种具有超过一个服务供应商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增强移动电话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当与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进行通信的移动电话处于空闲状态时,监测第一性能指标和第二性能指标;
如果所述第一性能指标下降到第一阈值之下,并且所述第二性能指标下降到第二阈值之下,就启动定时器;
如果当定时器运行时,第一或第二性能指标超过它们各自的阈值,就重置所述定时器,并继续对第一和第二性能指标进行监测;和
如果所述定时器超过预定的持续时间,就将所述移动电话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切换到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指标是导频强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性能指标是已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都是CDMA数字服务供应商系统。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是CDMA数字服务供应商系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是AMPS蜂窝服务供应商系统。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包括:
从更替服务供应商列表中获取频率;
切断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的连接;和
将所述移动电话与在取自更替服务供应商列表的频率上工作的所述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进行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替服务供应商系统列表存储在所述移动电话中。
16、一种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检测器,构建用于在所述电话和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连接后接收和测量通信信号的第一性能指标;
信号比较器,构建用于将所述第一性能指标与第一阈值电平进行比较;
定时器,当所述第一性能指标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电平时开始工作,并且在其开始工作了预定时间后终止;和
系统判定器,构建用于当定时器终止时,判定所述无线电话将要连接的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器对所述无线电话所接收的总功率进行检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是CDMA数字服务供应商系统,并且所述信号比较器所使用的第一阈值电平对于蜂窝为-107dBm,而对于PCS为-105dBm。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在其开始后2秒终止。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含有多个可能存在的服务供应商系统的工作频率的较佳漫游列表,系统判定器,用于从所述较佳漫游列表中选择一个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工作频率,并且切断所述无线电话与第一服务供应商系统的连接,并且将所述无线电话与在从所述较佳漫游列表中选择的频率上工作的所述第二服务供应商系统进行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较佳漫游列表存储在所述无线电话中。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话是双重模式或双重频带电话。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信号检测器,构建用于接收和测量通信信号的第二性能指标;
第二信号比较器,构建用于将所述第二性能指标与第二阈值电平进行比较;和
其中所述定时器在当所述第一性能指标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电平并且当所述第二性能指标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电平时开始工作。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器对导频强度进行测量。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器对导频已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348,442 | 1999-07-07 | ||
US09/348,442 US6363260B1 (en) | 1999-07-07 | 1999-07-07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dge of coverage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2777A true CN1372777A (zh) | 2002-10-02 |
CN1201625C CN1201625C (zh) | 2005-05-11 |
Family
ID=2336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12406X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1625C (zh) | 1999-07-07 | 2000-07-06 | 在无线通信装置中用于覆盖范围边缘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63260B1 (zh) |
EP (1) | EP1197116A1 (zh) |
JP (2) | JP4588952B2 (zh) |
KR (1) | KR100709933B1 (zh) |
CN (1) | CN1201625C (zh) |
AU (1) | AU765871B2 (zh) |
BR (1) | BR0012181A (zh) |
CA (1) | CA2378127C (zh) |
HK (1) | HK1047671B (zh) |
IL (3) | IL147418A0 (zh) |
WO (1) | WO2001003464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53710C (zh) * | 2004-06-16 | 2007-1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升级通信系统及通信系统的升级方法 |
CN100369506C (zh) * | 2003-03-24 | 2008-02-1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连接到多个通信系统中的优选系统的移动电话和方法 |
CN100414882C (zh) * | 2005-03-31 | 2008-08-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控制器存储资源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00442890C (zh) * | 2004-12-28 | 2008-12-10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移动通讯终端的漫游状态显示方法 |
CN100448311C (zh) * | 2004-11-23 | 2008-12-31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双模式终端的模式转换方法 |
CN101116366B (zh) * | 2005-01-28 | 2011-08-24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促进移动节点对进行通信的网络部分的选择以实现所选通信业务的设备及相关方法 |
CN101374311B (zh) * | 2007-08-20 | 2011-12-1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小区交叉覆盖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1651501B (zh) * | 2009-07-06 | 2012-11-07 |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民航通信设备信号覆盖范围计算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
CN103647799A (zh) * | 2008-09-30 | 2014-03-1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和接收场地级传输和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08162B2 (ja) * | 1999-08-18 | 2007-11-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GB2357398B (en) * | 1999-12-16 | 2003-11-1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3389908B2 (ja) * | 2000-01-07 | 2003-03-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端末のネットワーク選択方法及び移動端末のネットワーク選択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憶媒体 |
DE10010958A1 (de) * | 2000-03-06 | 2001-09-2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Intersystem-Verbindungsweiterschaltung |
WO2002029986A1 (fr) * | 2000-10-04 | 2002-04-11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
JP4033627B2 (ja) * | 2000-11-08 | 2008-01-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ページング制御方法およびページング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
US6804532B1 (en) * | 2000-12-22 | 2004-10-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
US6961573B1 (en) | 2000-12-22 | 2005-11-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
US7454485B2 (en) * | 2001-06-29 | 2008-11-18 | Intel Corporation | Providing uninterrupted media streaming using multiple network sites |
US6904282B2 (en) | 2001-11-16 | 2005-06-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d acquiring prefer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MXPA04007544A (es) * | 2002-02-05 | 2004-11-10 | Qualcomm Inc | Metodo y aparato para seleccion y adquisicion eficiente de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
KR100625654B1 (ko) * | 2002-08-29 | 2006-09-20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무선 근거리통신망/이동전화 연동시스템에서 wlan 신호세기에 기반한 접속 시스템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 단말기 |
US20040192282A1 (en) * | 2003-02-04 | 2004-09-30 | Vinod Vasudevan | Mobile telephony application platform |
JP2004297187A (ja) * | 2003-03-25 | 2004-10-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機及びサービス情報提供装置 |
JP4250991B2 (ja) | 2003-03-27 | 2009-04-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CA2534630C (en) * | 2003-07-17 | 2016-05-2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ignaling method for wlan network control |
US7574524B2 (en) * | 2003-09-30 | 2009-08-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n-demand allocation of a dynamic network of services |
US20050079831A1 (en) * | 2003-10-09 | 2005-04-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for a wireless card |
KR101005159B1 (ko) * | 2003-10-20 | 2011-01-04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비동기망과 동기망이 혼재된 이동통신망에서의 핸드오버방법 |
KR101004824B1 (ko) * | 2003-10-20 | 2010-12-29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듀얼밴드/듀얼모드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단말의 핸드오버방법 |
JP4551077B2 (ja) * | 2003-10-29 | 2010-09-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US20050176421A1 (en) * | 2004-01-20 | 2005-08-11 | Narendra Matenge | Multiple subscription ser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KR100640330B1 (ko) * | 2004-02-26 | 2006-10-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 촬영 기능을 제어할 수 있는 이동 전화 단말기 및방법 |
BR122017021975B1 (pt) * | 2004-03-04 | 2019-04-2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para a comutação de modo de um terminal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multibanda multimodo |
KR101052687B1 (ko) * | 2004-03-04 | 2011-07-28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멀티모드-멀티밴드 이동통신단말의 모드 전환방법 |
US7162236B2 (en) * | 2004-04-26 | 2007-01-09 | Motorola, Inc. | Fast call set-up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
KR100612694B1 (ko) | 2004-06-08 | 2006-08-16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비동기망과 동기망이 혼재된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핸드오버 방법 |
KR100604529B1 (ko) * | 2004-06-10 | 2006-07-24 |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 하이브리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의 동작 모드제어 방법 |
KR101046148B1 (ko) | 2004-08-12 | 2011-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듀얼밴드듀얼모드(dbdm) 단말기의 모드 전환 방법 |
JP4770146B2 (ja) * | 2004-09-14 | 2011-09-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WO2006073213A1 (en) * | 2005-01-05 | 2006-07-13 | Sk Telecom Co., Ltd. | Method of hand-over in the mixed network of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101071473B1 (ko) | 2005-03-21 | 2011-10-10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듀얼밴드/듀얼모드 이동통신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KR101031277B1 (ko) | 2005-04-06 | 2011-04-29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멀티모드-멀티밴드 이동통신 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
KR100606104B1 (ko) * | 2005-07-15 | 2006-07-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핑퐁 현상을 최소화하기 위한 로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듀얼모드 단말기 |
JP4628331B2 (ja) * | 2005-09-26 | 2011-02-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モード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0681517B1 (ko) | 2005-12-19 | 2007-02-09 | (주)케이티에프테크놀로지스 | Mb-mm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mb-mm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 구비된 각 모뎀 간의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
KR100746875B1 (ko) | 2006-01-13 | 2007-08-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듀얼모드 단말기의 동작모드 전환 방법 및 그 장치 |
KR101257110B1 (ko) | 2006-04-12 | 2013-04-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패킷 서비스 재접속 시점의 결정방법 및 장치 |
JP4275698B2 (ja) * | 2006-10-13 | 2009-06-10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接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のローミング方法 |
JP4284352B2 (ja) * | 2006-11-02 | 2009-06-24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高周波ユニット |
KR100819882B1 (ko) * | 2007-01-23 | 2008-04-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듀얼 모드 듀얼 밴드 단말기의 대기 통화 방사 전력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
US8977273B2 (en) * | 2007-02-08 | 2015-03-10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Method for selecting a mobile radio are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to a mobile radio area, and mobile radio network unit |
US8856003B2 (en) * | 2008-04-30 | 2014-10-07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for dual channel monitoring on a radio device |
US8793694B2 (en) * | 2009-02-26 | 2014-07-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olicy driven autonomic performance data collection |
KR20100103979A (ko) * | 2009-03-16 | 2010-09-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기의 전원 공급에 따른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US9736675B2 (en) | 2009-05-12 | 2017-08-15 | Avaya Inc. | Virtual machin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 use context executing o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TW201108793A (en) * | 2009-08-31 | 2011-03-01 | Ralink Technology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aming seamlessly |
US8908585B2 (en) * | 2012-06-11 | 2014-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itiga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slotted mod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CN103582180B (zh) * | 2012-07-23 | 2018-05-0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讯设备与无线电活动的排程方法 |
TWI536777B (zh) | 2012-08-14 | 2016-06-01 | 蘋果公司 | 用於無線電鏈路不平衡補償之方法及裝置 |
CN103327555A (zh) * | 2013-06-05 | 2013-09-25 | 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 | 双模终端设备网络模式切换方法及双模终端设备 |
JP2018139453A (ja) * | 2018-06-14 | 2018-09-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切り替え制御方法 |
JP2024504200A (ja) * | 2020-12-31 | 2024-01-30 | レベル スリ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エルエルシー | エッジ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環境での顧客アクティブ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20093A (en) | 1989-06-23 | 1991-05-28 | Motorola, Inc. | Cellular telephone operable on different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s |
US5260988A (en) | 1992-02-06 | 1993-11-09 | Motorola,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ternative radiotelephone system selection |
JP2873649B2 (ja) * | 1993-03-08 | 1999-03-24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移動機 |
GB2321576B (en) | 1993-12-22 | 1998-09-1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ulti-mode radio telephone |
JP2873661B2 (ja) * | 1994-02-16 | 1999-03-24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方式 |
CA2145044A1 (en) * | 1994-03-21 | 1995-09-22 | Paul Crichto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andover in a multicellular environment |
FI106671B (fi) | 1995-03-13 | 2001-03-1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atkaviestinkokonaisuus, matkaviestinpäätelaite ja menetelmä 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matkaviestinpäätelaitteelta |
US5754542A (en) * | 1995-07-31 | 1998-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determination in a multi-mode subscriber station |
EP0762669B1 (en) * | 1995-08-18 | 2011-06-15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Communicat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for mobile station |
US5940452A (en) | 1995-11-29 | 1999-08-17 | Motorola, Inc. | Dual mode radio subscriber unit having a diversity re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
US5930710A (en) | 1996-03-07 | 1999-07-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Control/pilot channel reselection between cell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registration areas |
US6119003A (en) | 1996-09-09 | 2000-09-12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utomatic mode selection in a multimode mobile terminal |
FR2754658A1 (fr) * | 1996-10-16 | 1998-04-17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radioelectrique comportant des mobiles de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de pour se connecter sur un tel systeme et mobile dans lequel ledit procede est applique |
US6011978A (en) * | 1997-03-07 | 2000-01-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matic system switching in a multiple-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3058261B2 (ja) * | 1997-05-28 | 2000-07-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ハンドオフ方式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セルラーシステムとその基地局 |
-
1999
- 1999-07-07 US US09/348,442 patent/US636326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7-06 EP EP00948594A patent/EP1197116A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0-07-06 CA CA002378127A patent/CA237812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7-06 KR KR1020027000204A patent/KR10070993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7-06 BR BR0012181-9A patent/BR0012181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7-06 AU AU62069/00A patent/AU76587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0-07-06 CN CNB00812406XA patent/CN120162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7-06 WO PCT/US2000/018599 patent/WO200100346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0-07-06 IL IL14741800A patent/IL147418A0/xx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7-06 JP JP2001508194A patent/JP458895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12-31 IL IL147418A patent/IL147418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
- 2002-12-16 HK HK02109103.3A patent/HK104767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11-30 IL IL179768A patent/IL179768A0/en unknown
-
2010
- 2010-07-20 JP JP2010163058A patent/JP482482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9506C (zh) * | 2003-03-24 | 2008-02-1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连接到多个通信系统中的优选系统的移动电话和方法 |
CN100353710C (zh) * | 2004-06-16 | 2007-1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升级通信系统及通信系统的升级方法 |
CN100448311C (zh) * | 2004-11-23 | 2008-12-31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双模式终端的模式转换方法 |
CN100442890C (zh) * | 2004-12-28 | 2008-12-10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移动通讯终端的漫游状态显示方法 |
CN101116366B (zh) * | 2005-01-28 | 2011-08-24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促进移动节点对进行通信的网络部分的选择以实现所选通信业务的设备及相关方法 |
CN100414882C (zh) * | 2005-03-31 | 2008-08-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控制器存储资源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01374311B (zh) * | 2007-08-20 | 2011-12-1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小区交叉覆盖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3647799A (zh) * | 2008-09-30 | 2014-03-1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和接收场地级传输和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
CN101651501B (zh) * | 2009-07-06 | 2012-11-07 |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民航通信设备信号覆盖范围计算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97116A1 (en) | 2002-04-17 |
WO2001003464A9 (en) | 2002-12-05 |
KR20020026527A (ko) | 2002-04-10 |
AU6206900A (en) | 2001-01-22 |
BR0012181A (pt) | 2003-06-10 |
IL147418A (en) | 2007-06-03 |
AU765871B2 (en) | 2003-10-02 |
KR100709933B1 (ko) | 2007-04-25 |
US6363260B1 (en) | 2002-03-26 |
JP2011010318A (ja) | 2011-01-13 |
JP4588952B2 (ja) | 2010-12-01 |
CA2378127C (en) | 2009-11-17 |
HK1047671A1 (en) | 2003-02-28 |
IL147418A0 (en) | 2002-08-14 |
JP2003503988A (ja) | 2003-01-28 |
WO2001003464A1 (en) | 2001-01-11 |
IL179768A0 (en) | 2007-05-15 |
CN1201625C (zh) | 2005-05-11 |
HK1047671B (zh) | 2005-09-30 |
CA2378127A1 (en) | 2001-01-11 |
JP4824825B2 (ja) | 201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01625C (zh) | 在无线通信装置中用于覆盖范围边缘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 |
CN1319408C (zh) | 用于控制连接转换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 |
JP5074609B2 (ja) | Geranからutranへのシステム間セル再選択の改善 | |
US8301146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8094619B2 (en) | Multi-mode multi-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ode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 |
US6647261B1 (en) | Idle handoff method taking into account critical system jobs | |
US6351649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30060201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system-access and soft-handoff parameters based on location information | |
US6389285B1 (en) | Handover determin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978743B (zh) | 在分层小区结构中的基于小区质量的小区选择方法 | |
CN101980569A (zh) | 双模终端的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及双模终端 | |
EP2322000A1 (en) | Enhanced idle handoff to support femto cells | |
CN101690345A (zh) | 用于e-utran的小区重选增强方法及装置 | |
CN1433597A (zh) | 移动台的发射功率控制 | |
CN102474742A (zh) | 毫微微蜂窝访问点中的干扰抑制 | |
EP2979505B1 (en) | Paging in mobile networks using independent paging cells and access cells | |
CN101257699A (zh) | 一种载频调配的方法与基站 | |
KR20080072572A (ko) |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의 대역폭 기반의 셀 선택 | |
CN1744753A (zh) | Tdd/cdma系统中的切换目标小区选择方法 | |
US7299045B2 (en) |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for a mobile subscriber | |
EP2829143B1 (en) | Method and portable data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mobile terminal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6600922B1 (en) | Mobile station with intelligent control of scan time between home band scans when roaming | |
US20100062771A1 (en) | Mobile Station with a Semi-Active Mode | |
US20020137513A1 (e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1152624B1 (e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