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6748A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66748A CN1366748A CN01800890A CN01800890A CN1366748A CN 1366748 A CN1366748 A CN 1366748A CN 01800890 A CN01800890 A CN 01800890A CN 01800890 A CN01800890 A CN 01800890A CN 1366748 A CN1366748 A CN 13667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signal
- base station
- subcarrier
- control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相对于分配多个子载波的业务信道来说,通过对寻呼信道仅分配少数子载波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组,将各组的寻呼信道分配给各子载波,来减轻使接收频带减少的接收中所需的处理,降低功率消耗量,从而节省电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图1表示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现有的多载波通信装置的接收端结构。从通信对方台发送的信号由天线1接收,在放大部2中被放大。放大的接收信号用信号频带的带通滤波器3进行滤波后,在乘法部4中与载波频率相乘。
与载波频率相乘并变换成基带的信号在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部5中进行滤波,而且在A/D变换部6中变换成数字信号。数字变换过的接收信号时间序列在FFT(快速傅立叶变换)部7中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取出各子载波信号。
各子载波信号在对应的解调部8中进行解调,在并行-串行变换部9中变换成时间序列。由此,获得接收数据序列。
图2是表示接收信号的子载波结构的图。各子载波11被配置在相互正交的频率中。由于需要将子载波配置在这样的相互正交的频率中,所以需要用图1中的FFT部7对所有的信号频带12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
在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信道中,有收容声音、图像数据等业务数据的业务信道和用于进行对方通信台或通信状态控制的控制信道等。
增加象传输声音、图像数据等的多媒体信息那样的传输信息时,随之而来的是用户的业务信道日益高速化、大容量化、宽频带化。
为了高效率地收容这样的大容量用户业务信道,在多载波通信方法中,正在开发按照用户的业务量,来动态地改变分配给业务信道的子载波数目的技术((日本)特开平11-17644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从基站向移动台的下行线路中作为多个移动台公用的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被用于通知移动台被叫、进行短消息通信或控制。
在对寻呼信道同样分配收容大容量业务数据进行通信的业务信道的频带情况下,由于寻呼信道中传输的信息量少,所以存在产生通信信道的浪费,导致频率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
在使用宽频带化的与用户业务量相当的宽频带的寻呼信道情况下,在移动台待机时,需要接收并高速解调与业务信道相同的大容量的宽频带信号,接收电路中的处理增大。由此,接收电路中的功率消耗增大,浪费电池,使待机时间缩短。
上述说明是有关多载波通信的说明,但在多码通信中也产生同样的问题。即,如果对短消息通信或控制所用的寻呼信道分配与大容量业务信道相同的扩频码,那么不能有效地使用码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可以不降低频率利用效率,或有效地利用码资源,并且可以防止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接收电路的消耗功率增大。
本发明的主题在于,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相对于将多个子载波分配给用户的大容量业务信道来说,通过将少数子载波分配给寻呼信道等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来提高频率效率。
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组,对每个组分配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的子载波,从而通信终端装置不需要接收多个子载波,可以减少接收所需的处理,降低消耗功率而节省电池。
本发明的主题在于,在多码通信系统中,相对于将多个扩频码分配给用户的大容量业务信道来说,通过将少数扩频码分配给寻呼信道等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来有效地利用码资源。
在多码通信系统中,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组,对每个组分配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的扩频码,从而通信终端装置不需要用多个扩频码来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处理,降低消耗功率而节省电池。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的多载波通信装置的接收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2表示现有的多载波通信装置的子载波分配结构的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5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子载波分配结构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8表示上述实施例2的子载波分配结构的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以及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通过对作为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分配比业务信道的子载波少的子载波,来对分组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寻呼的情况。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3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发送数据由串行/并行(S/P)变换部101变换成并行信号,各个并行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102。各调制部102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IFF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部103。
另一方面,寻呼信息由S/P变换部109变换成并行信号,各个并行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110。各调制部110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寻呼信道信息分配部111。寻呼信道信息分配部111进行将寻呼信息分配给子信道数目比分配给发送数据的子信道数目少的子信道的控制。
IFFT部103根据来自寻呼信道分配部111的分配信息,对数字调制过的发送数据和寻呼信息进行IFFT变换,将该IFFT变换后的信号输出到D/A变换部104。D/A变换部104将IFFT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到带通滤波器105。带通滤波器105根据模拟信号对信号频带进行滤波。
由乘法器106将该信号频带的信号和载波中心频率(fc)相乘,用放大部107来放大该载波。放大的信号经天线108发送到各通信终端装置。
图4表示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4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201来接收,在放大部202中放大后,用带通滤波器203进行信号频带的滤波。
仅取出信号频带的信号在乘法器204中与载波中心频率(fc)相乘,进行频带变换。频带变换的信号被分别分离给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
对于业务信道信号,通过业务信道用(比较宽的频带)的带通滤波器205来进行业务信道的频带滤波,在高速A/D变换部206中进行A/D变换。数字信号在业务信道用宽频带FFT部207中进行FFT变换,与各子载波对应的信号被输出到各解调部208。各子载波信号在各解调部208中进行解调,并输出到并行/串行(P/S)变换部209,由P/S变换部209将各解调数据变换成串行信号,作为时间序列数据来输出。
同样,对于寻呼信道信号,通过寻呼信道用的窄带滤波器210来进行寻呼信道的频带滤波,在高速A/D变换部211中进行A/D变换。数字信号在寻呼信道用窄频带FFT部212中进行FFT变换,与各子载波对应的信号被输出到各解调部213。各子载波信号在各解调部213中进行解调,并输出到并行/串行(P/S)变换部214,由P/S变换部214将各解调数据变换成串行信号,作为时间序列数据来输出。
下面说明通过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多载波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来发送接收寻呼信道和宽频带化的业务信道的情况。
在图3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业务信道的发送数据的数字调制信号和寻呼信道的寻呼信息的数字调制信号进行IFFT处理,作为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各通信终端装置。
这种情况下,由于发送数据的传输量大,所以业务信道进行宽频带化,由于寻呼信息的传输量少,所以寻呼信道不需要进行宽频带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基站装置端的寻呼信道分配部111中,将作为寻呼对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将寻呼信道的子载波分配给每个组。即,如图5所示,将寻呼信道分配给子载波。
作为对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估计来自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到来方向,对到来方向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装置进行分组的方法等。
图5是表示对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的子载波分配结构的图。在图5中,参考标号301表示一个子载波,参考编号302表示对通信终端装置所属的组分配的寻呼信道的子载波。这里,通信终端装置组与子载波组(图中为2个子载波)相对应。将这样分配的子载波的分配信息(将哪个通信终端组分配给哪个子载波的信息)通知给各通信终端装置。
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将业务信道信号和寻呼信道信号进行分离,对于寻呼信道信号来说,仅接收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组来识别寻呼信息。这种情况下,由于从基站装置通知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所以在各通信终端装置中,仅接收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组,可以获得寻呼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的多载波通信装置,即使在将用户的业务信道分配给基于多个子载波的宽频带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作为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分配少数子载波。因此,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也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而不增大寻呼等的控制信息。
因此,在多载波通信方法中,在大容量业务信道中用多个子载波来传输,而在寻呼信道中分配比业务信道数目少的子载波来进行传输。由此,在接收寻呼信道时,可以仅用寻呼信道存在的窄频带来进行FFT处理,而不在宽频带内进行FFT处理来进行解调。
其结果,可以使寻呼信道的采样速率变慢,可以降低信号处理量和消耗功率。由此,在通信终端的待机时低速、窄频带地接收寻呼信道,可以降低通信终端的接收处理而节省电池。由于只有寻呼信道占有宽频带的多个子载波,所以可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在本发明中,用同一处理系统对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以时间分割来进行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的接收处理,也可以根据信道适当变更带通滤波器的处理频带。在本发明中,在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中使用相同的子载波组,也可以变更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使寻呼信道的数目比业务信道少)。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使用OFDM方式的多信道通信系统中,将作为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分配给指定的子载波对分组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寻呼的情况。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发送数据由S/P变换部401变换成并行信号,各个并行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402。各调制部402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IFFT部403。
IFFT部403对数字调制过的发送数据进行IFFT变换,将该IFFT变换后的信号输出到D/A变换部404。D/A变换部404对IFFT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到带通滤波器405。带通滤波器405根据模拟信号对信号频带进行滤波。乘法器406将该信号频带的信号和载波中心频率(fc)相乘。
另一方面,寻呼信息由调制部409进行数字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D/A变换部410。D/A变换部410将数字调制过的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到带通滤波器411。带通滤波器411根据模拟信号对信号频带进行滤波。乘法器412将该信号频带的信号和寻呼载波频率(fpaging)相乘。该寻呼载波频率被寻呼载波频率选择部413选择。就寻呼载波频率的选择方法来说,没有特别限制。
在乘以了载波频率的发送数据和寻呼信息由加法器414复用后,由放大部407放大这些复用信号。放大的信号通过天线408发送到各通信终端装置。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7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501来接收,在放大部502中进行放大后,由带通滤波器503进行信号频带滤波。
仅取出信号频带的信号在乘法器504中与载波中心频率(fc)相乘,进行频带变换。仅取出信号频带的信号在乘法器510中与寻呼载波频率(fpaging)相乘,进行频带变换。该寻呼载波频率被寻呼载波频率选择部513选择。从而分别分离为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
对于业务信道信号来说,通过业务信道用的带通滤波器505来进行业务信道的频带滤波,在高速A/D变换部506中进行A/D变换。数字信号在业务信道用宽频带FFT部507中进行FFT变换,各子载波的对应信号被输出到各解调部508。各子载波信号在各解调部508中进行解调,输出到P/S变换部509,由P/S变换部509将各解调数据变换成串行信号,作为时间序列数据来输出。
同样,对于寻呼信道信号来说,通过寻呼信道用的窄频带滤波器511进行寻呼信道的频带滤波,在高速A/D变换部512中进行A/D变换。数字信号在解调部514中进行解调,作为寻呼信息来输出。
下面说明通过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多载波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来发送接收寻呼信道和宽频带化的业务信道的情况。
在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业务信道的发送数据的数字调制信号进行IFFT处理,将寻呼信道的寻呼信息的数字调制信号分配给一个子载波,将这些子载波作为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各通信终端装置。
这种情况下,由于发送数据的传输量大,所以业务信道进行宽频带化,由于寻呼信息的传输量少,所以寻呼信道不需要进行宽频带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基站装置端的寻呼信道频率选择部513中,将作为寻呼对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对每个组选择寻呼信道的子载波。即,如图8所示,选择寻呼信道用子载波。
作为对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估计来自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到来方向,对到来方向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装置进行分组的方法等。
图8是表示对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的子载波分配结构的图。在图8中,参考标号301表示一个子载波,参考编号602表示对通信终端装置所属的组分配的寻呼信道的子载波。这里,通信终端装置组与子载波组(图8中为1个子载波)相对应。将这样选择的子载波的选择信息(对哪个通信终端组选择哪个子载波的信息)通知给各通信终端装置。
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将业务信道信号和寻呼信道信号进行分离,对于寻呼信道信号来说,仅接收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来识别寻呼信息。这种情况下,由于从基站装置通知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的频率,所以在各通信终端装置中,仅接收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可以获得寻呼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乘以寻呼信道载波(子载波)的频率来获得相关,可以取出子载波信号分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即使在将用户的业务信道分配给基于多个子载波的宽频带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作为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选择少数的子载波(这里为一个子载波)。因此,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也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而不增大寻呼等的控制信息。
因此,在多载波通信方法中,在大容量业务信道中用多个子载波来传输,而在寻呼信道中选择比业务信道数目少的子载波,复用两者来进行传输。由此,可以通过乘以寻呼信道的子载波的频率来取出寻呼信道。其结果,不需要进行对寻呼信道的FFT处理,可以降低信号处理量。
其结果,在通信终端的待机时可以低速、窄频带地接收寻呼信道,可以减少通信终端的接收处理而节省电池。由于只有寻呼信道占有宽频带的多个子载波,所以可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组,选择用于各组的寻呼信号的子载波,即通过将各组的寻呼信号分配给子载波,通信终端不必时常观测所有寻呼信道,而只观测分配给本机所属的组的寻呼信道,仅检测是否有消息就可以。因此,通信终端仅接收本机所属的子载波来解调寻呼信号就可以。由此,通过高效率的接收,可以节省电池。
而且,在将寻呼信道按时间分割分配给各用户组的情况下,通信终端在通常的待机时,可以通过寻呼信道的间歇接收来知道本机的被叫,可以节省待机时的电池。
寻呼信道并不一定专门分配给子载波,也可以按时间分割将上行线路的其他用途信道分配给子载波。此外,并不一定将仅一个子载波用于寻呼信道,也可以将多个子载波用于寻呼信道。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将作为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分配给比业务信道的子载波少的子载波,对分组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寻呼的情况。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使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多码通信系统中,对作为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分配比业务信道的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来对分组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寻呼的情况。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9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发送数据在信道编码部701中进行与各个信道对应的信道编码(纠错编码、交织、对各扩频码的分配处理),信道编码后的各个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702。各调制部702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扩频部703。
扩频部703用扩频码分配部712分配的扩频码对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扩频码分配部712分配的扩频码从扩频码分配部712输出到对分配了该扩频码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扩频部703。
另一方面,寻呼信息由信道编码部709进行信道编码(纠错编码、交织、对各扩频码的分配处理),信道编码后的各个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710。各调制部710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扩频部711。扩频调制处理过的信号被输出到复用部704。
扩频部711用寻呼信道扩频码分配部713分配的扩频码对调制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扩频调制处理。寻呼信道扩频码分配部713分配的扩频码从寻呼信道扩频码分配部713输出到对分配了该扩频码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扩频部711。寻呼信道扩频码分配部713进行将数目比对发送数据分配的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分配给寻呼信息的控制。扩频调制处理过的信号被输出到复用部704。
复用部704对来自扩频部703的扩频调制处理后的信号(发送数据)和来自扩频部711的扩频调制处理后的信号(寻呼信息)进行复用,输出到带通滤波器705。带通滤波器705根据复用的信号进行信号频带滤波。
由乘法器706将该信号频带的信号和载波中心频率(fc)相乘,用放大部707放大该载波。放大的信号通过天线708发送到各通信终端装置。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0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中,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801来接收,在放大部802中放大后,由带通滤波器803进行信号频带滤波。
仅取出信号频带的信号在乘法器804中与载波中心频率(fc)相乘,进行频带变换。频带变换过的信号被传送到业务信道用的解扩部806和寻呼信道用的解扩部810。
对于业务信道信号来说,在业务信道用的解扩部806中,通过用基站装置分配的业务信道用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来分离。业务信道用的扩频码从扩频码分配部809输出到各个解扩部806。
解扩处理过的信号被传送到RAKE合成部807,在那里进行RAKE合成,RAKE合成的信号被输出到解调部808。RAKE合成的信号在解调部808中进行解调并作为接收数据来输出。
同样,对于寻呼信道信号来说,在寻呼信道用的解扩部810中用基站装置分配的寻呼信道用的扩频码进行解扩来分离。寻呼信道用的扩频码从寻呼信道扩频码分配部813输出到各个解扩部810。
解扩处理过的信号被传送到RAKE合成部811,在那里进行RAKE合成,RAKE合成的信号被输出到解调部812。RAKE合成的信号在解调部812中进行解调并作为接收数据来输出。
下面说明通过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多码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来发送接收寻呼信道和宽频带化的业务信道的情况。
在图9所示的基站装置中,对业务信道的发送数据的扩频信号和寻呼信道的寻呼信息的扩频信号进行复用,作为多码信号发送到各通信终端装置。
这种情况下,由于发送数据的传输量大,所以在业务信道中使用多个扩频码,由于寻呼信息的传输量少,所以在寻呼信道中使用少数的扩频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基站装置端的寻呼信道扩频码分配部713中,将作为寻呼对象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按每个组对寻呼信道分配扩频码。
作为对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估计来自各通信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到来方向,对到来方向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装置进行分组的方法等。
将这样分配的扩频码的分配信息(哪个扩频码分配给哪个通信终端组的信息)通知各通信终端装置。
在通信终端装置中,通过解扩处理来分离业务信道信号和寻呼信道信号,对于寻呼信道信号来说,仅用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来识别寻呼信息。这种情况下,由于从基站装置通知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码,所以在各通信终端装置中,通过仅用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可以获得寻呼信息。
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即使将多个扩频码分配给用户的业务信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少数的扩频码分配给作为下行线路的公用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因此,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也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而不增大寻呼等的控制信息。
因此,在多码通信方法中,在大容量业务信道中用多个扩频码来进行扩频调制处理,而在寻呼信道中用比业务信道数目少的扩频码进行扩频调制处理并传输。由此,在寻呼信道的接收时,可以用寻呼信道所用的少数扩频码来进行解扩处理,而不用多个扩频码来进行解扩处理。
其结果,可以降低寻呼信道的解扩处理的处理量。此外,由于高效率地使用扩频码,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码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对业务信道分配扩频率小的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扩频率比所述多个扩频码大的扩频码,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在同时使用多载波通信方式和多码通信方式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业务信道分配比按照子载波数目、扩频码数目、扩频率的组合决定的无线资源大的无线资源,对控制信道分配比多个扩频码少的无线资源。由此,对于多载波通信方式来说,由于将少数子载波分配给信息量少的控制或用于短消息通信或控制的控制信道,所以不需要进行与业务信道相同的宽频带的发送,可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而对于多码通信方式来说,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由于寻呼信息等的控制信息不增大,所以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
本发明不限于OFDM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多载波通信方式,即使应用于其他多载波通信方式,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1~3中,说明了公用控制信道是寻呼信道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是下行线路的其他公用控制信道的情况。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分配部,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子载波,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子载波数目少的子载波;以及发送部,将包含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子载波的多载波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将少数载波分配给控制或用于短消息通信或控制的控制信道,所以不需要进行与业务信道相同的宽频带的发送,可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在上述结构中采用以下结构:分配部将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按每个组将所述控制信道分配给子载波。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分组的每个通信终端装置(用户)分配控制信道,所以仅调制并发送分配给作为发送对方的通信终端装置所属的组的控制信道就可以,由于不需要对分配给其他用户组的控制信道进行调制并发送,所以可以提高频率效率。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分配部,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以及发送部,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多码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该结构,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由于寻呼信息等的控制信息不增大,所以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在上述结构中采用以下结构:分配部将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按每个组对所述控制信道分配扩频码。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分组的每个通信终端装置(用户)分配扩频码,所以仅使用分配给作为发送对方的通信终端装置所属的组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调制处理就可以,由于不需要用分配给其他用户组的扩频码来进行扩频调制处理,所以可以减小处理量,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码资源。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分配部,对业务信道分配扩频率小的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扩频率比所述多个扩频码大的扩频码;以及发送部,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分配部,对业务信道分配比按照子载波数目、扩频码数目、扩频率的组合决定的无线资源大的无线资源,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少的无线资源;以及发送部件,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了调制处理的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根据这些结构,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但由于寻呼信息等的控制信息不增大,所以仍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上述结构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由此,在多载波通信方式中,不需要接收多个子载波,可以减少接收所需的处理,降低消耗功率而节省电池。因此,可以进行寻呼信道的间歇接收来实现待机时的低消耗功率,增长通信终端装置的待机时间。就多码通信方式来说,由于对分组的每个通信终端装置(用户)分配扩频码,所以仅使用分配给作为发送对方的通信终端装置所属的组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就可以,由于不需要用分配给其他用户组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所以可减少处理量。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待机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发送的、分配给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的控制信道信号。由此,通过对每个组分配控制信道的子载波,不需要用本机接收多个子载波,减少接收所需的处理,可以降低消耗功率来节省电池。因此,可以进行寻呼信道的间歇接收来实现待机时的低消耗功率,增长通信终端装置的待机时间。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待机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与本机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信号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控制信道信号。由此,由于对分组的每个通信终端装置分配扩频码,所以仅使用分配给本机所属的组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就可以,由于不需要用分配给其他用户组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处理,所以可减少处理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分配步骤,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子载波,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子载波数目少的子载波;发送步骤,将包含在所述分配步骤中分配的子载波的多载波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接收步骤,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待机时,接收所述多载波信号中包含的、分配给与本站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的控制信道信号。
根据该方法,由于将少数载波分配给控制或用于短消息通信或控制的控制信道,所以不需要进行与业务信道相同的宽频带的发送,可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分配步骤,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发送步骤,将用在所述分配步骤中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多码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接收步骤,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待机时,接收所述多码信号中包含的、用与本站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信号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控制信道信号。
根据该方法,即使业务信道大容量,但由于寻呼信息等控制信息不增大,所以可以防止传输控制信息的公用控制信道大容量。
根据本发明,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相对于将多个子载波分配给用户的大容量业务信道来说,通过将少数子载波分配给寻呼信道这样的控制信道,可以提高频率效率。
而且,由于在低速并且窄频带中接收控制信道,所以可以抑制降低A/D变换等信号处理的采样速率,可以降低信号处理量而节省电池。
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组,对每个组分配控制信道的子载波,通信终端装置不需要接收多个子载波,可以降低接收所需的处理,降低消耗功率而节省电池。因此,寻呼信道进行间歇接收,实现待机时的低消耗功率,可以使通信终端装置的待机时间增长。
根据本发明,在多码通信系统中,相对于将多个扩频码分配给用户的大容量业务信道来说,通过将少数的扩频码分配给寻呼信道这样的控制信道,可以有效地利用码资源。
由于将扩频码分配给分组的每个通信终端装置(用户),所以可以仅使用对作为发送对方的通信终端装置所属的组分配的扩频码来进行解扩处理,由于不需要用对其他用户组分配的扩频码来进行解扩处理,所以可减少处理量。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3月27日申请的(日本)2000-085915专利申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多载波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laims (11)
1.一种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子载波,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子载波数目少的子载波;以及发送部件,将包含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子载波的多载波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分配部件将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按每个组将所述控制信道分配给子载波。
3.一种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以及发送部件,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多码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分配部件将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按每个组对所述控制信道分配扩频码。
5.一种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扩频率小的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扩频率比所述多个扩频码大的扩频码;以及发送部件,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6.一种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比按照子载波数目、扩频码数目、扩频率的组合决定的无线资源大的无线资源,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少的无线资源;以及发送部件,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了调制处理的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7.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子载波,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子载波数目少的子载波;以及发送部件,将包含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子载波的多载波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8.一种通信终端装置,该通信终端装置在待机时,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分配给与本站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中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子载波,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子载波数目少的子载波;以及发送部件,将包含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子载波的多载波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9.一种通信终端装置,该通信终端装置在待机时,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与本站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信号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分配部件,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以及发送部件,将用所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多码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分配步骤,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子载波,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子载波数目少的子载波;发送步骤,将包含在所述分配步骤中分配的子载波的多载波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接收步骤,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待机时,接收所述多载波信号中包含的、分配给与本站所属的组对应的子载波的控制信道信号。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分配步骤,对业务信道分配多个扩频码,对控制信道分配比所述多个扩频码数目少的扩频码;发送步骤,将用在所述分配步骤中分配的扩频码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多码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接收步骤,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待机时,接收所述多码信号中包含的、用与本站所属的组对应的扩频信号进行了扩频调制处理的控制信道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085915A JP3485860B2 (ja) | 2000-03-27 | 2000-03-27 |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085915/00 | 2000-03-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66748A true CN1366748A (zh) | 2002-08-28 |
Family
ID=1860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800890A Pending CN1366748A (zh) | 2000-03-27 | 2001-03-22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20159426A1 (zh) |
EP (1) | EP1180866A4 (zh) |
JP (1) | JP3485860B2 (zh) |
KR (1) | KR20020016802A (zh) |
CN (1) | CN1366748A (zh) |
AU (1) | AU4275101A (zh) |
BR (1) | BR0105384A (zh) |
CA (1) | CA2374036A1 (zh) |
WO (1) | WO2001073990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87493B2 (en) | 2004-05-31 | 2010-08-3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788518B (zh) * | 2003-05-13 | 2012-02-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电基站设备、通信终端设备以及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
CN101371604B (zh) * | 2006-01-13 | 2012-09-05 |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 在无线网络的前向链路上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 |
CN102083198B (zh) * | 2005-06-14 | 2013-04-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发送方法和通信系统 |
CN104321985A (zh) * | 2012-04-13 | 2015-01-2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在宽带宽的宽带网络中操作窄带宽用户设备的演进型节点b、用户设备和方法 |
CN104967500A (zh) * | 2004-07-21 | 2015-10-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的共享信令信道 |
CN110475340A (zh) * | 2018-05-10 | 2019-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Dci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64482B1 (ko) * | 2000-11-28 | 2004-12-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가입자 망에서의 다중 데이터를 부호화하는 트래픽채널 제어장치 |
US6799043B2 (en) | 2001-12-04 | 2004-09-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verse link supplemental channel scheduling |
JP3693025B2 (ja) | 2002-02-21 | 2005-09-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媒体 |
WO2003077587A1 (fr) | 2002-03-13 | 2003-09-1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e de gestion d'un reseau de zone radio et systeme de gestion d'un reseau de zone elargie |
US6856789B2 (en) * | 2002-04-02 | 2005-0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uetooth paging with transmit power reduced according to channel metrics measured during inquiry process |
JP2003309533A (ja) * | 2002-04-17 | 2003-10-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KR100456455B1 (ko) * | 2002-10-07 | 2004-11-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 반송파 통신에서의 채널 전송 심벌 생성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
JP3732830B2 (ja) * | 2002-10-10 | 2006-01-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方法 |
CN100456658C (zh) * | 2002-12-31 | 2009-01-28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寻呼信息传送的方法及其收发装置 |
JP3860556B2 (ja) * | 2003-04-04 | 2006-12-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7869528B2 (en) * | 2003-10-31 | 2011-01-11 |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 Multi-carrier transceiver assembly |
EP1542418A1 (en) * | 2003-12-10 | 2005-06-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ireless multicarrier system with subcarriers reserv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nsynchronized nodes |
WO2005112566A2 (en) | 2004-05-01 | 2005-12-01 | Neocific,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with variable channel bandwidth |
WO2005089125A2 (en) | 2004-03-05 | 2005-09-2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disjoint spectral blocks |
US7742444B2 (en) | 2005-03-15 | 2010-06-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other sector information combining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810280B1 (ko) * | 2005-05-27 | 2008-03-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주파수 오버레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KR100655417B1 (ko) * | 2005-06-08 | 2006-12-08 | 임재성 | 데이터 통신에서의 가상 슬롯을 이용한 다중 접근 방식 |
US9055552B2 (en) | 2005-06-16 | 2015-06-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
US8750908B2 (en) * | 2005-06-16 | 2014-06-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
KR100995830B1 (ko) | 2005-09-26 | 2010-11-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US7664091B2 (en) * | 2005-10-03 | 2010-02-1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US7616610B2 (en) * | 2005-10-04 | 2009-11-10 | Motorola, Inc. |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520628B2 (en) | 2005-10-27 | 2013-08-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ther channe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90207790A1 (en) | 2005-10-27 | 2009-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533833B2 (ja) * | 2005-10-31 | 2010-09-01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同期用シンボルにおける信号−サ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方法 |
JP3917633B1 (ja) * | 2005-11-21 | 2007-05-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
JP4245602B2 (ja) * | 2005-11-25 | 2009-03-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US7684312B2 (en) * | 2006-01-10 | 2010-03-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FFT processing of paging information |
EP2082549A4 (en) * | 2006-11-01 | 2015-04-22 | Unwired Planet Internat Ltd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161864A4 (en) * | 2007-06-22 | 2013-06-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COMMUNICATION PROCESS, BASIC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
JP4633111B2 (ja) * | 2007-12-27 | 2011-02-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JP5063411B2 (ja) * | 2008-02-27 | 2012-10-3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JP5174490B2 (ja) * | 2008-02-27 | 2013-04-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受信帯域制御方法 |
US8525692B2 (en) | 2008-06-13 | 2013-09-03 | Elster Solutions, Llc | Techniques for limiting demand from an electricity meter with an installed relay |
US8203463B2 (en) | 2009-02-13 | 2012-06-19 | Elster Electricity Llc | Wakeup and interrogation of meter-reading devices using licensed narrowband and unlicensed wideband radio communication |
JP5428695B2 (ja) * | 2009-09-16 | 2014-02-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動作可能無線基地局装置 |
JP5079029B2 (ja) * | 2010-02-04 | 2012-11-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方法 |
KR101656530B1 (ko) * | 2010-06-04 | 2016-09-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밴드 정보를 이용한 페이징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6313519B2 (ja) | 2015-03-20 | 2018-04-18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 |
JP6359760B2 (ja) | 2015-03-20 | 2018-07-18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8990054B (zh) * | 2018-07-18 | 2021-09-07 | 广东工业大学 | 信道宽度捷变通信技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03459B1 (en) * | 1990-06-25 | 1999-07-06 | Qualcom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ignal waveform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
JP3263233B2 (ja) * | 1994-03-31 | 2002-03-04 | 日本放送協会 | 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
US6018528A (en) * | 1994-04-28 | 2000-01-25 | At&T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pectral efficiency using time-frequency-code slicing |
EP1768438B1 (en) * | 1995-09-20 | 2010-08-11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Access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for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687229B2 (ja) * | 1996-11-08 | 2005-08-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
JPH1117644A (ja) * | 1997-06-27 | 1999-01-22 | Toshiba Corp |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キャリア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
US6108369A (en) * | 1997-07-11 | 2000-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Channelization code allocation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0923262B1 (en) * | 1997-11-11 | 2011-07-2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ellula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39009B1 (en) * | 1997-12-26 | 2003-03-25 | Yozan, Inc. | Signal reception apparatus for DS-CDMA cellular system |
EP0938208A1 (en) * | 1998-02-22 | 1999-08-25 |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GSM system |
WO2000003508A1 (fr) * | 1998-07-13 | 2000-01-20 | Sony Corporation |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metteur, et recepteur |
-
2000
- 2000-03-27 JP JP2000085915A patent/JP348586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03-22 AU AU42751/01A patent/AU4275101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3-22 US US09/979,080 patent/US2002015942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3-22 CA CA002374036A patent/CA23740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3-22 WO PCT/JP2001/002286 patent/WO2001073990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03-22 EP EP01915703A patent/EP118086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03-22 KR KR1020017015077A patent/KR2002001680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03-22 BR BR0105384A patent/BR0105384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3-22 CN CN01800890A patent/CN136674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8518B (zh) * | 2003-05-13 | 2012-02-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电基站设备、通信终端设备以及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
US7787493B2 (en) | 2004-05-31 | 2010-08-3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04967500A (zh) * | 2004-07-21 | 2015-10-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的共享信令信道 |
CN104967500B (zh) * | 2004-07-21 | 2019-05-1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址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用于在其中发射与接收信令的方法 |
US10355825B2 (en) | 2004-07-21 | 2019-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083198B (zh) * | 2005-06-14 | 2013-04-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发送方法和通信系统 |
CN101371604B (zh) * | 2006-01-13 | 2012-09-05 |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 在无线网络的前向链路上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 |
CN104321985A (zh) * | 2012-04-13 | 2015-01-2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在宽带宽的宽带网络中操作窄带宽用户设备的演进型节点b、用户设备和方法 |
CN110475340A (zh) * | 2018-05-10 | 2019-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Dci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
US11606178B2 (en) | 2018-05-10 | 2023-03-14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DCI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US11876749B2 (en) | 2018-05-10 | 2024-01-16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DCI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80866A4 (en) | 2002-12-18 |
JP2001274767A (ja) | 2001-10-05 |
AU4275101A (en) | 2001-10-08 |
US20020159426A1 (en) | 2002-10-31 |
KR20020016802A (ko) | 2002-03-06 |
CA2374036A1 (en) | 2001-10-04 |
WO2001073990A1 (en) | 2001-10-04 |
EP1180866A1 (en) | 2002-02-20 |
BR0105384A (pt) | 2002-02-26 |
JP3485860B2 (ja) | 2004-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66748A (zh)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70454C (zh) |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547818A (zh) |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 |
CN1235435C (zh) |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 |
CN1132334C (zh) | 在蜂窝网中实现多载波的系统和方法 | |
CN1278504C (zh) | 多载波发送装置、多载波接收装置及多载波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2970754B (zh) | 基站、移动台、响应信号配置和响应信号资源确定方法 | |
KR101046155B1 (ko) | 스케일러블 스펙트럼 cdma 통신 시스템들 및 동적 직교코드 할당 방법들 | |
CN1364357A (zh)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传送方法 | |
CN101064564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导频序列分配设备和方法以及移动站 | |
CN1943143A (zh) | 在使用正交频分多址方案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 |
CN1732642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926907A (zh) |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 |
CN1860703A (zh) | 在使用正交频分多址方案的通讯系统中收/发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1064865A (zh)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01080081A (zh) | 系统资源的分配及指示方法 | |
CN1397144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容纳于该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 | |
CN1617480A (zh) |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CN1117446C (zh) | 用于cdma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23290A (zh) | 用于cdma中的通信装置 | |
CN1631015A (zh) | 网络中的通信管理方法及相应信号、发射器装置与接收器终端 | |
CN1358398A (zh) | 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和通信方法 | |
CN101064904A (zh) | 广播组播业务的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 |
CN1913508A (zh) |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调制方法及其调制装置 | |
CN1185884C (zh) | 分配沃尔什码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