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148C - 卷收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卷收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7148C CN1317148C CNB2004100807820A CN200410080782A CN1317148C CN 1317148 C CN1317148 C CN 1317148C CN B2004100807820 A CNB2004100807820 A CN B2004100807820A CN 200410080782 A CN200410080782 A CN 200410080782A CN 1317148 C CN1317148 C CN 131714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body
- installation bracket
- mentioned
- inner pane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收器安装结构,其不会招致车体重量的增加而能够提高安装强度。其中,安装托架(24)通过焊接被固定于车体上,这种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固定有上述安装托架的车体侧形成为棱角线(IR1、IR2)及夹着棱角线的两侧向上述卷收器(5)侧突出的形状,上述安装托架与上述夹着棱角线的两侧相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车辆上的卷收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等车辆的座持安全带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卷绕安全带的卷收器。在将该卷收器安装到车体上时,有的在中立柱、后立柱等构成车体骨骼部的车身板上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配置卷收器,并由螺栓将卷收器的下部经由托架安装在该处(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实开平10-278839号)。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经由作为其他部件的托架对卷收器进行安装,这样虽然利于简单地将卷收器安装在立柱等形状复杂的车身板,但由于应力集中在将托架固定在车身板等上的螺栓的安装部位,结果需要采取在该部位安装内衬材等的对策,从而存在导致车体重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不会招致车体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安装强度的卷收器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安装托架(例如,实施例中的托架24)通过焊接被固定于车体(例如,实施例中的车身内板7)上,这种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固定有上述安装托架的车体侧形成为棱角线(例如实施例中第1棱角线IR1、第2棱角线IR2)及夹着棱角线的两侧向上述卷收器(例如,实施例中的卷收器5)侧突出的形状,上述安装托架与上述夹着棱角线的两侧相抵接。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有效地利用在强度上有利的车体的棱角线,不用另行使用加强部件就能够确保安装托架的安装强度。而且,即使对于复杂形状的车身板,也能够简单地将安装托架安装。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相对于安全带(例如,实施例中的安全带6)的拉出方向、在受剪切力作用的剪切方向将安装托架固定在车体上。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由安全带作用的力以在强度上有利的剪切方向作用于安装托架和车体的接合部分上。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将上述安装托架与车体的固定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固定部38、39)形成为向同一方向凹陷的凹状。
通过这样的构成,安装托架易于定位于车体,而且安装者能够使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安装。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上述安装托架和车体的固定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固定部39)上一并固定有车体加强部件(例如,实施例中的加强部件28),车体加强部件与车体内板形成闭合截面结构。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将车体加强部件作为安装托架的加强部件加以有效利用。
由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可以有效利用在强度上有利的车体的棱角,不另外使用加强部件就能够确保安装托架的安装强度,因此具有可以提高安装托架的固定强度的效果。此外,由于即使对于复杂形状的车身板,也能够在其上简单地将安装托架安装,因此具有可以提高组装作业性的效果。
由于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由安全带作用的力以在强度上有利的剪切方向作用于安装托架和车体的接合部分上,因此具有可以提高安装托架的固定强度的效果。
由于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安装托架易于定位于车体,而且安装者能够使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安装,因此具有可以提高安装托架的固定部的车体强度的效果。
由于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将车体加强部件作为安装托架的加强部件加以有效利用,因此与另外设置了加强部件的情况相比,具有不会招致车体重量的增加,又能够提高安装托架的固定部的车体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斜视图。
图2是从前侧观察到的车体左后部的斜视图。
图3是从内侧观察到的车体左后部的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4-4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Rr表示后侧、OUT表示车厢外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3排座持,在车体1的后部开口部2设有可开闭的车背门3。而且,在构成上述后部开口部2的侧边的后立柱部4的下部设置有卷收器5。
在这里,上述卷收器5对应于具有所谓3点式座持安全带装置的各个座椅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未图示的第3排左侧座持的卷收器5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上述卷收器5是卷绕、拉出座待安全带装置中的安全带6的部件,在车辆碰撞时等情况下,它能够锁住安全带6的放出,通过安全带6将乘员可靠地约束在座椅上。
如图2-图4所示,在安装卷收器5的后立柱部4的车身内板7(车体)上,在朝向前侧的前壁32上形成有开口部8。后立柱部4的车身内板7与车身外板9形成成为车体骨骼部的闭合截面结构部10。上述卷收器5被收置于该闭合截面结构10内,其一部分从上述车身内板7的开口部8稍稍朝车厢内侧伸出。
上述卷收器5在壳体11的内部具有用于安全带6的未图示的卷绕部、锁紧部等。在该壳体11的上部,在朝向车厢内侧的侧壁12上安装有上部安装片13。上部安装片13是断面呈曲柄状的部件,该上部安装片13的下缘14通过点焊被接合在上述壳体11上,该上部安装片13的上部15形成为舌状,通过螺栓16被固定在车身内板7的朝向车厢内侧的安装座17上,并且上端部18卡合在形成于车身内板上的卡合部19上。在这里,上述上部安装片1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20是沿壳体11的上壁21所形成,在该位置上设有安全带6的抽出口22。
而且,在卷收器5的壳体11的下部,在上述侧壁12上安装有下部安装片23,安装支架24通过螺栓25被固定在该下部安装片23上。
如图4所示,在上述车身内板7的后缘26上通过点焊接合有车身外板9的后缘凸缘部27和加强部件28(车体加强部件)的后缘凸缘部29,而加强部件28的前缘凸缘部31被焊接接合在车身内板7的前缘凸缘部30上。
在这里,在图4所示的断面部分的上方部位上,上述车身内板7的前缘凸缘部30同车身外板9的前缘凸缘部被焊接在一起。
在车身内板7的开口部8的下方,在上述前壁32上形成有朝着车厢外侧的斜上方互相接近的2条棱角线IR1、IR2。
而且,上述安装托架24形成为跨越上述后立柱部4的车身内板7的上述2条棱角线、即第1棱角线IR1和第2棱角线IR2的形状。即上述安装托架24同上述车身内板重叠,并且具有与同车身内板7的2条棱角线——第1棱角线IR1和第2棱角线IR2相匹配的2条棱角线——第1棱角线BR1和第2棱角线BR2。
安装托架24是由与车身内板7同样厚度的板材所形成的部件,其构成为包括,从上述卷收器5的下部安装片23到第1棱角线BR1的上部、第1棱角线BR1与第2棱角线BR2之间的中央部34、和从第2棱角线BR2到末端的下部35。上部33通过螺栓25被锁紧固定在上述卷收器5的下部安装片23上,在中央部34上形成有与在车身内板7上形成的凹部36相匹配的凹部37。该凹部37被设定为在共计2处被点焊焊接的固定部38。
此外,下部35被形成为稍稍低陷的凹状,且成型为具有对应于车身内板7的台阶部36’的台阶部37’,该部位也被设定为在共计2处被点焊焊接的固定部39,并且下部35与上述加强部件28的前缘凸缘部31的接合部分重叠。而且,安装托架24的下部35的末端40从车身内板7延伸出来,在该处形成有供电气配线和电缆等用的安装孔41。
此外,当在从上述卷收器5拉出的安全带6的拉出方向上作用有力时,该安装托架24与车身内板7之间以在强度刚性上有利的剪切方向发生力的作用。具体地说,当在向安全带6上作用向上的力时,安装托架24的中央部34、下部35被向上方拉,因此在安装托架24与车身内板7的接合部分、即固定部38和固定部39处作用剪切方向的力。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固定在后立柱部4的车身内板7上的卷收器5的安装托架24做成跨越车身内板7的第1棱角线IR1、第2棱角线IR2的形状,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在强度上有利的车身内板7的上述各棱角线IR1、IR2,不使用特别的加强部件,不增加车身内板7的厚度,就能够确保安装托架24的安装强度。即由于可以通过各棱角线IR1、IR2以强度刚性得到提高的部位分散承受负荷,因而能够提高安装托架24的安装强度。
尤其是,由于在安装托架24上形成有与上述车身内板7的第1棱角线IR1、第2棱角线IR2相匹配的第1棱角线BR1、第2棱角线BR2,因此对于安装托架24和车身内板7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托架24的固定强度。
而且,由于上述安装托架24相对于安全带6的拉出方向以剪切方向作为受力方向被固定在车身内板7上,所以能够使由安全带6作用的力以在强度上有利的剪切方向作用在安装托架24和车身内板7的接合部分,尤其是与中央部34、下部35的接合部分上。由此,与安装支架24在相对于车身内板7为剥离方向上作用负荷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安装托架24的固定强度。
此外,由于在上述安装托架24与车身内板7的固定部38、39处,两者分别形成为凹状,所以安装托架24对车身内板7的定位变得容易,能够使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而且能够提高安装支架24的固定部38、39的车体强度。
并且,由于在上述安装托架24和车身内板7的固定部39上,一并固定有加强部件28的前缘凸缘部31,使为了加强车身内板7和车身外板9的闭合截面结构部10而设置的加强部件28,能够作为安装托架24的加强部件加以有效利用,因此,与另外设置了加强部件的情况相比,不会招致车体重量的增加,而能够提高安装托架24的固定部38、39的车体强度。
而且,由于安装托架24通过点焊被固定在上述车身内板7上,因此即使是作为多数会成为复杂形状的后立柱部4的车身内板7,也能够简单地将之安装,可以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虽然举了将安装托架24安装到后立柱部4的车身内板7的情况的例子,但也能够适用于安装到除此之外的车体部件上的情况。另外,虽然是以第3排左侧座椅的3点式安全带的卷收器5的安装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其他座椅的卷收器5,并且也能够适用于3点式以外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此外,虽然举了通过点焊进行焊接的情况的例子,但也能够使用点焊之外的其他焊接方法。
工业上的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提高卷收器的安装刚性的技术。
Claims (4)
1.一种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安装托架通过焊接被固定于车体上,这种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固定有上述安装托架的车体侧形成为棱角线及夹着棱角线的两侧向上述卷收器侧突出的形状,上述安装托架与上述夹着棱角线的两侧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安全带的拉出方向、在受剪切力作用的剪切方向将安装托架固定在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安装托架与车体的固定部形成为向同一方向凹陷的凹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卷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托架和车体的固定部上一并固定有车体加强部件,上述车体加强部件与车体内板形成闭合截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55338A JP4015094B2 (ja) | 2003-10-15 | 2003-10-15 | 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
JP355338/2003 | 2003-10-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7132A CN1607132A (zh) | 2005-04-20 |
CN1317148C true CN1317148C (zh) | 2007-05-23 |
Family
ID=3461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07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148C (zh) | 2003-10-15 | 2004-10-15 | 卷收器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015094B2 (zh) |
CN (1) | CN131714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2005A (zh) * | 2010-10-14 | 2011-02-0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支架 |
KR101338074B1 (ko) * | 2011-12-12 | 2013-12-06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시트벨트 리트렉터의 조립장치 |
JP5786767B2 (ja) * | 2012-03-09 | 2015-09-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
CN103287385B (zh) * | 2013-06-27 | 2015-12-0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缩器安装结构 |
JP7361144B2 (ja) * | 2022-01-28 | 2023-10-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90907A (en) * | 1995-10-10 | 1997-01-07 |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eat bel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system |
US6302442B1 (en) * | 1998-06-16 | 2001-10-16 |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a seat belt system |
US20030137141A1 (en) * | 2000-04-19 | 2003-07-24 | Klaus-Peter Singer | Fastening assembly for a safety belt reactor comprising a reinforcement plate |
JP2003285718A (ja) * | 2002-03-28 | 2003-10-07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
-
2003
- 2003-10-15 JP JP2003355338A patent/JP40150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10-15 CN CNB2004100807820A patent/CN13171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90907A (en) * | 1995-10-10 | 1997-01-07 |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eat bel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system |
US6302442B1 (en) * | 1998-06-16 | 2001-10-16 |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a seat belt system |
US20030137141A1 (en) * | 2000-04-19 | 2003-07-24 | Klaus-Peter Singer | Fastening assembly for a safety belt reactor comprising a reinforcement plate |
JP2003285718A (ja) * | 2002-03-28 | 2003-10-07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7132A (zh) | 2005-04-20 |
JP2005119407A (ja) | 2005-05-12 |
JP4015094B2 (ja) | 2007-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90194A (zh) | 车身结构 | |
CN1147409C (zh) | 增强的车辆框架结构 | |
CN101513899A (zh) | 车身侧部结构 | |
CN1378939A (zh) | 用于制造车体侧板的方法 | |
US11834101B2 (en) | Coupl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and chassis frame | |
CN1317148C (zh) | 卷收器安装结构 | |
US8661617B1 (en) | Hook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door | |
CN1772548A (zh) |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 |
US20230398859A1 (en) |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 |
US6648400B2 (en) |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pickup trucks | |
CN1102517C (zh) | 汽车的车身结构 | |
CN1607109A (zh) | 牵引挂钩的安装部构造 | |
CN1769125A (zh) | 车辆的后侧面部结构 | |
JP3759563B2 (ja) | 燃料ボンベ付自動車の燃料ボンベ搭載構造 | |
CN115476810A (zh) | 安全带安装结构 | |
CN222329831U (zh) | 一种c柱加强结构、白车身及汽车 | |
KR0123929B1 (ko) | 차량의 시이트장착구조 | |
CN217969685U (zh) |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支座 | |
CN217347996U (zh) | 一种汽车悬置安装结构、悬置总成和车辆 | |
JPS5970223A (ja) | 自動車用ドア | |
CN215205061U (zh) | 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及车辆 | |
CN217994095U (zh) | 全地形车 | |
CN221477273U (zh) | 用于全景天窗的车身部结构 | |
CN216033658U (zh) | 一种车门扶手盒安装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 |
JP7639557B2 (ja) |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タワー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