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583A - 专用小交换机、电信系统及在次速率信道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专用小交换机、电信系统及在次速率信道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32583A CN1232583A CN97198463A CN97198463A CN1232583A CN 1232583 A CN1232583 A CN 1232583A CN 97198463 A CN97198463 A CN 97198463A CN 97198463 A CN97198463 A CN 97198463A CN 1232583 A CN1232583 A CN 1232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rate
- sub
- channels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610110 Homo sapiens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40168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610107 Homo sapiens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40171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40169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51009 proto-oncogene protein Pbx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LZDYZEGISBDSDP-UHFFFAOYSA-N 2-(1-ethylaziridin-1-ium-1-yl)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C[N+]1(CC)CC1 LZDYZEGISBDSD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927 Asparagine synthetase [glutamine-hydrolyzing]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80329 Homo sapiens ASNS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58—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main exchange and sub-exchange or satellite
- H04Q3/62—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main exchange and sub-exchange or satellite for connecting to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04Q3/625—Arrangements in the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 H04Q3/627—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23—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PDH]
- H04J3/1647—Subrate or multislot multiplex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Apparatus individually associated with a subscriber line, line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3—Personal computer, P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06—Microprocessor, CPU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6—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CCS7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9—ISD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16—Code signals, frame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2—PB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2—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32—Broadband, CATV,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Configuration within the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67—Hierarchical multiplexing, add-drop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专用小交换机、包含这种交换机的电信系统及在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传输信号的方法。该交换机包括将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分配给话音与数据的开关控制装置,及信道处理设备(44),后者包括至少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入端(22、24、26)上并配置成压缩出现在这一输入端(22、24)上的信号或将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压缩的或传递的信号被馈送到多路复用器(76)中,后者将从话音信道装置进入的信号多路复用到外出信号中供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的全速率信道中发送。还包含了多路分解器(78)用于多路分解全速率信道中的信号。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专用小交换机、包括这种专用小交换机的电信系统以及传输信号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利用尽可能小的带宽在电信网中的两个交换机或节点之间的话音、数据及信令的传送。
当前专用电信网中的问题是在专用网的不同节点之间的电信线路上传输话音与数据的成本。专用网的节点有时通过租用的线路或公用网互相连接。由于采用租用线路与公用网的高昂费用,在本领域内存在着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这些连接的愿望。
一种方法是压缩话音。在压缩话音时减少了数字话音信号的位数并因此增进了传输话音信号的容量,而在这一方式中在原先为一个话音信道保留的电信线路的部分中能传输若干更多的话音信道,将这一部分通常称作时隙。
在电信标准ITU-TI.460中,描述了将一些流多路复用到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电信标准CCITTV.110描述了将异步数据信道多路复用到这种次速率信道中,而也提及标准V.110的US-A-4965787描述数据信道到次速率信道的速率适配及具有对应于次速率信道的大小的颗粒度的电信开关的使用,即该开关以次信道的速率转换信道。然而这些文件中没有一个提及采用压缩的话音。
WO97/24903描述了在具有64Kb/s的速率的传输线路上的各具有16Kb/s的速率的信道中话音与数据的动态分配。然而本申请人提交的这一文件已在本申请的优先权日期之后公布。
US-A-5301190描述了通过传输设备连接在电信线路上的交换机。该交换机用具有64Kb/s的速率的信道操作,而电信线路具有16Kb/s的速率的信道。因而该文件关注以高位率操作的交换机到具有使用低位率的信道的传输线路的网络的适配。
WO93/16568描述在交换机中、在已包括压缩信号的时隙中如何压缩与组装话音信号。
EP-A2-705052描述在交换机中如何接收包括压缩的话音及在全速率信道中输送的次速率信道,及为了作为一个字切换通过该开关而通过在压缩信号上增加虚比特而如何转换通过这一交换机。
US-A-5467353描述了全速率D信道,其中一个次速率信道用于包括控制信息的D′信道,而全速率D信道的其余部分以B′信道填充,它们是包含话音或数据的次速率信道。其中还描述了第一全速率D信道如何与第二全速率信道一起使用,其中第二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D′信道与次速率B′信道多路复用。将B′信道描述为能包括话音信号但也能包括来自计算机的数据,然而未描述数据与话音在全速率信道中同时出现或这些次速率信道是如何分配的。
US-A-5555541也描述了全速率D信道的使用,其中次速率D信道与次速率B信道多路复用。将次速率B信道说成是包括压缩的话音或数据。然而该文件与上面对于US-A-5467353提到的一样,并未描述数据与话音在全速率信道中同时出现或这些次速率信道是如何分配的。
上述文件中所有系统的问题在于涂了WO97/24903中的系统之外,它们全都描述在要求能以高效方式传输压缩的话音与数据两者时并不允许灵活与高效地利用全速率信道的不灵活的系统。
为了降低传输成本,本发明通过在两个专用小交换机之间建立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中提供更高效与灵活地传输话音与数据信道的可能性来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这是通过将在话音与/或数据信道中,可能与信息信道一起发送的信号多路复用到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的不同次速率信道中而解决的。次速率信道的分配是动态及根据需求执行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小交换机及包含这种专用小交换机的电信系统,其中在所述的交换机与另一交换机之间提供更有效灵活的信号发送。
这一目的是通过专用小交换机及包含这一专用小交换机的电信系统达到的,其中该交换机包括开关控制装置及信道处理设备。开关控制装置根据需求将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动态分配为次速率话音信道与次速率数据信道。信道处理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话音信道装置,该装置将到达信道处理设备的信号压缩成用在通过多路复用器的至少一条第一次速率话音信道上的信号,或者原封不动地将至少各进入信号的一部分传递给该多路复用器。该多路复用器连接在各话音信道装置上并将进入信号多路复用成全速率信道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的外出信号。
另一目的是提供从第一专用小交换机到第二专用小交换机的话音与/或数据信道中的更高效与灵活的信号发送方法。
这是通过在全速率信道中的若干话音与信息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完成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根据需求动态分配次速率业务信道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一条次速率话音信道或至少一条次速率数据信道中输出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流;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各第一流;将各处理过的第一流多路复用到第一全速率信道的至少一条对应的次速率信道中及在全速率信道中将多路复用的流发送到第二交换机。在第一处理步骤中,如果要将其在次速率话音信道中输出便压缩第一流中的各信号,而在第二处理步骤中,如果要将它预定到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中,则将第一流的至少一部分信号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多路复用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专用小交换机及包括这一专用小交换机的电信系统,其中在所述交换机与另一交换机之间提供了话音与/或数据信道中的信号的更高效与灵活的接收。
这一目的是通过专用小交换机及包括这一专用小交换机的电信系统达到的,其中该交换机包括开关控制装置及信道处理设备。该开关控制装置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作为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信道处理设备包括接收从另一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信号的第一多路复用器。该多路复用器将来自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的信号多路复用到至少两个独立的流中。除了一条次速率信息信道之外,所有次速率信道都是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或次速率话音与次速率数据信道的组合。将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每一条次速率数据与/或话音信道一个的多个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复用器上,或者解压缩出现在各自的次速率信道中的信号或者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将它们传递通过到各自的信道输出端上,其中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有一个信道输出端。
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第二专用小交换机中接收从第一专用小交换机发送的全速率信道的话音与/或数据次速率信道中的信号的更高效与灵活的方法。
这一目的是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达到的: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次速率业务信道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在多路分解器中接收从第一交换机的全速率信道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信号;将来自所有次速率信道的信号多路分解成独立的流,其中各流,可能第一流是例外,或者来自各自的次速率话音信道,或者来自至少一个相应的次速率数据信道;以及取决于所执行的分配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各流,第一流为例外。在第一处理步骤中,将来自一条次速率话音信道的流中的信号解压缩并将其提供给各自的信道输出端。在第二处理步骤中,将来自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的流中的信号有可能连同增加的填充位一起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各自的信道输出装置。
利用本发明,达到了全速率信道的灵活与高效利用,其中根据需求用数据或压缩的话音信道填充全速率信道。数据信道还能够占用一条次速率信道以上并且不同类型的业务信道能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从而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该全速率信道。
下面利用最佳实施例及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电信系统中的两个互连的节点的方框示意图,
图2示出包含按照本发明的信道处理设备的电信节点,信号便是从该节点发送的,
图3示出包括在两个电信节点之间的电信线路上发送的时隙的帧结构,
图4更详细地示出信道处理设备,
图5示出包含按照本发明的信道处理设备的电信节点,信号便是在该节点中接收的,
图6a示出从图2中所示的节点发送的信号,
图6b示出在图5中所示的节点中所接收的信号,以及
图7示出包含发射节点的按照本发明的电信系统的变型的方框示意图。
图1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较佳电信网。该较佳网络包括以通过第一电信线路14互相连接的专用小交换机PBX1 10及PBX2 20的形式的两个电信节点。这一实例中的电信线路是具有2048 kbit/s的传输容量的租用的线路,但这两个专用小交换机也能同样好地通过诸如PSTN(公共交换电信网)或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等公用电信网连接。当然电信线路的传输容量也可能不同。
图2示出作为第一电信节点工作的PBX1 10。这一节点包括连接在同样离开该节点并同样连接在第二节点(未示出)上的第一电信线路14以及第二电信线路15上的第一开关磁心40,这些线路用在接收与发送信号以便达到双工连接。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信道处理设备44连接在第一开关磁心40上。节点10还包括连接在开关磁心40及第一信道处理设备44上的开关控制装置42。这一开关控制装置42是该节点中的中央控制装置,它是负责建立与关闭电信连接及其它事情的。为了展示如何与连接在另一节点上的另一计算机建立计算机信道C,还通过PFA(分组帧定位器或分组帧开关)将计算机48连接在开关磁心40上。PFA为本技术中众所周知的事物,因此这里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展示如何建立第一话音信道A,将第一主叫用户设备52或终端设备连接在第一开关磁心40上,为了展示如何建立第二话音信道B将第二主叫用户设备54连接在第一开关磁心40上。附属专用小交换机,从属PBX50通过干线线路64连接在开关磁心40上。从属PBX50当然也有用户设备连接在其上。当然连接在节点上的用户设备的数目也是可变的。包含从属PBX 50是因为按照本发明的PBX或节点能连接在另一通常较老式的PBX上,以便在次速率信道中从该老式PBX传送信号。
开关控制装置42及第一开关磁心40进行工作在连接在该节点或连接在不同节点上的不同用户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其中连接路径是通过开关控制装置42的控制经由第一开关磁心40连接的。当例如经由第一电信线路14在连接在不同节点上的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时,一个这种连接或信道便分配到所述电信线路14的一部分传输容量。
图3中示出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信号是在分成接连的帧,帧号1、帧号2、的传输格式中发送的,其中各帧具有一定的传输速率。各帧以同步信号帧sync开始并且该帧的其余部分分成若干信道TS1、TS2、TS11、TS-32或时隙,并且一条信道占用若干接连的帧中的一定时隙。按照本发明,时隙TSn中的一条这种信道118称作全速率信道并将用于次速率信道。这些帧是以上述2048kbit/s的速率发送的,其中各帧包含32个时隙,各具有64kbit/s的传输速率。信道通常根据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建立且一个专用信道通常用于信令。所有这些都是熟悉本技术的人员所熟知的,因此这里不作进一步说明。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信道处理设备44。该信道处理设备44包括三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与70,其中各分别连接在信道输入端22、24、26上,它们能通过上述开关磁心连接在用户设备或计算机或一些其它设备上。该图中这些话音信道装置的第一个66连接在第一话音信道A的第一主叫用户设备52上。第二个68连接在第二话音信道B的第二主叫用户设备54上,而第三个70连接在数据信道c的计算机48上。话音信道装置主要是以包含话音压缩与解压缩装置以及位增加与位减少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形式实现的。所有话音信道装置66-70都连接在多路复用器76及多路分解器78上。多路复用器76连接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而多路分解器则连接在第二电信线路15上。话音信道装置66-70还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出端80、82及84上。多路复用器76与多路分解器78连接在控制装置72,也称作本地控制装置,上用于接收信令信息。话音信道装置66-70、多路复用器76及多路分解器78受控制装置72控制,在图中用虚线表示。话音信道装置66-70都示出为直接连接在用户设备52、54及计算机48上。这是为了简化对本发明的理解才这样做的。实际上它们是通过节点的第一开关磁心建立到所述设备上的。相同的实行适用于电信线路14与15。用户设备或计算机也可能已通过图2中所示的从属PBX与信道处理设备接触。控制装置72也连接在节点的开关控制装置上,用于从它接收控制信息与信令信息以及向它发送信令信息。控制装置72最好以连接在适当的存储器设备并加载有适当的软件的处理器的形式配置。
图5示出包括第二开关磁心92及连接在其上的第二信道处理设备94的第二电信节点PBX2 20。用于建立第一话音信道A的第一终接用户设备99、用于建立第二话音信道B的第二终接用户设备90通过第二开关磁心92连接在第二信道处理设备94上,该开关磁心连接在电信线路14上。第二计算机98也连接在第二开关磁心92上用于建立数据信道C。当然第二PFA连接在第二计算机98与第二开关磁心92之间但已在本图中省略。
图6a示出在第一时间间隔to上以两个时隙形式的话音信道A与B的未压缩的话音信号100、102,并且这些信号从图4中的第一与第二主叫用户设备到达第一节点。各时隙为8位宽并在给定前面提到的电信线路的位速率时表示64kbit/s的信道位速率。在同一时间间隔to中示出包含来自第一计算机的两位数据后面跟随PFA加上的6个填充位的第一数据流104,该两个数据位是在数据信道C中发送的并从而具有16kbit/s的位速率。填充位在图中用具有6位大小的空框指示。为同一时间间隔还示出了两位宽及具有16kbit/s的位速率的第二数据流106。这一第二数据流106是由开关控制装置提供给信道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的信令信息构成的,它是要提供给第二电信节点的开关控制装置的。该图继续示出与计算机提供了数据流108减去填充位以及来自控制装置的信令信息106一起的从话音信道装置到达的各具有两位宽度的两个压缩的话音信号110、112,在稍后的第二时间间隔t1上全部到达多路复用器并在时间上互相移位的。第二时间间隔t1后面跟随第三时间间隔t2,在其中将包含在时间间隔t1期间出现的不同信号的多路复用信号118从多路复用器输出到第一电信线路。
图6b示出在第四时间间隔t3上在第二电信节点20上接收这一最后多路复用信号118,随着在第五时间间隔t4上将这一信号118多路分解成独立的两位流120、122、124与126。最终将话音信道的两位流解压缩成两个8位流128与130,将填充位加在数据信道C的数据流124上以达到适合于在第二节点中交换的8位信号132,并且信令信息126保持不变。在第6时间间隔t5上将话音信号128与130以及8位数据信号132提供给第一与第二终接用户设备及第二计算机,而将信令信息126提供给第二节点中的信道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工作。
参见图1-5,首先发生的是在连接在PBX1 10上的第一主叫用户设备52与连接在PBX2 20上的第一终接用户设备99之间建立第一电话信道A,在连接在PBX1 10上的第二主叫用户设备54与连接在PBX220上的第二终接用户设备90之间建立第二电话信道B,并在第一与第二计算机48、98之间建立数据信道。这些信道的建立在电信中永远是通过利用A与B号码的信令执行的。然后为了建立连接,节点10,20通过信令信道互相通信。在这一信令信道中,便能传输专用信令或所谓D信道信息,其中该D信道信息可以是诸如A与B号码、或关于不同种类的服务及哪一信道用于哪一连接的信息等事物。它们是在本技术中众所周知的。然而在本发明中这一信令信道是通过信号处理设备并更具体地通过专用次速率信道,次速率信息信道建立的,该信道受控制装置72控制。
在次速率信道具有16kbit/s的固定位速率并从而占用全速率信道中的8位中的2位以及不同的信道是采用诸如ISDN协议LAPD或ECMA/ISOQ-SIG、然而利用次速率信道于信令的假设下,次速率信道的建立是以下述方式执行的。
开关控制装置42接收第一主叫用户设备52想要呼叫第一终接用户设备99的事实的信息。这是通过在主叫设备上的人摘机电话及拨与终接设备关联的号码,B号码,而达到的。然后开关控制装置42以传统的方式有可能与A号码,第一主叫用户设备的号码一起分析这一B号码,并找出终接用户设备99是与第二电信节点20关联的,可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的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向该电信节点20发送信号。装备有包含这两个节点之间的所有可能的次速率信道A、B、C、D及各次信道的状态(即它们是否占用)的表的开关控制装置42发送关于要建立连接的普通信令信息及控制信息到信道处理设备44中的控制装置72。发送给控制装置72的这一控制信息包含下述信息:要利用哪一或哪些次速率信道,在所述一条或多条次速率信道中要发送的信号将出现在哪一信道输入端22、24、26上,以及要建立哪种类型的连接,即它是话音还是数据,以及有可能采用哪一种位速率,即在信道输入端上接收的时隙中有多少位真正包含信息。在这一信令期间,两个交换机这样分配采用哪些次速率信道用于全速率信道中的业务及业务的类型。因此这些次速率信道或次速率业务信号称作供在话音业务中使用的次速率话音信道及供在数据业务中使用的次速率数据信道。
开关控制装置42首先利用次速率信息信道(D)传输信令信息给第二节点20中的信道处理设备94,然后,如果在两个开关控制装置之间交换信令信息之后要建立该信道,便控制适当的话音信道装置66、68、70及多路复用器76在离开该节点的全速率信道上建立至少一条次速率信道(次速率信息信道以外的)。这一建立是通过下述操作完成的:从开关控制装置42接收用于同步要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发送的帧的同步信号帧sync,以及利用该同步信号来生成用于控制各自的话音信道装置向要使用的一条或多条次速率信道中的多路复用器76提供信号的定时信号。
计算随着全速率信道118占用事先建立的已知长度的一定时隙TSn而何时将定时信号作用在多路复用器76及话音信道装置66,68、70上是相当简单的任务。控制装置72通过在同步信号帧sync的时间上加上时隙TSn以前的时隙数乘以时隙长度,便能容易地确定何时发送第一定时信号给多路复用器76用于启动发送这一时隙TSn中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输出的全速率信道118中的所有信号。以同样的方式容易计算何时发送第二定时信号给多路复用器76来停止发送全速率信道118中的信号,这是通过在同步信号帧sync上加上时隙TSn的数目乘以一个时隙的长度来完成的。通过在第一定时信号的时间上加上要占用的一条或多条次速率信道前面的次速率信道数乘以次速率信道的长度,来确定何时要作用第三定时信号供多路复用器选择何时要开始从选择的话音信道装置接收信号。通过在第三定时信号上加上信号要占用的次速率信道数乘以次速率信道的长度来确定何时要作用第四定时信号供多路复用器选择何时要停止从选择的话音信道装置接收信号。当然由开关控制装置42通知控制装置72要占用哪一条或多条次速率信道。
从上面描述业已清楚,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将次速率信道定义为具有两位的固定宽度或16kbit/s的速率的。
已这样建立了带有次速率信道的话音信道装置,取决于所建立的是何种类型的连接,以不同方式单个地控制话音信道装置。在上面给出的实例中,在两组用户设备之间建立第一连接。
更具体地参见图4、5与6a,将来自第一主叫用户设备52的信号100提供给第一话音信道装置66。与此同时,以第一连接相同的方式建立从第二主叫用户设备54到第二话音信道装置68的第二连接。在第一与第二流中将普通8位格式的话音信号100、102从主叫用户设备发送到这些话音信道装置66、68。
与此同时,在第一与第二计算机48、98之间建立第三连接。基本上以话音连接相同的方式为第一连接执行信令。然而,数据信道可根据需要占用一条或多条次速率信道,并且在建立这一第三连接时,开关控制装置42必须通知控制装置72要使用哪些次速率信道,以便控制装置72能设定话音信道装置来使用所有这些次速率信道。开关控制装置42还保证计算机48连接在其上的PFA56发送具有与所占用的全体次速率信道在一起所具有的相同的传输速率的数据信号。这是通过PFA56在与用于在开关磁心40中开关的结构适配的结构中发送数据来达到的。开关磁心40采用8位长的时隙。为了发送用在一条或多条次速率信道中的数据,PFA首先取出能在这些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尽可能多的数据位,然后将填充位加在这些数据位上,以便建立满8位的时隙。然后将这一时隙发送给选择的话音信道装置。在这里采用的本实例中,只有一条次速率信道c用于数据,而选择的话音信道装置70在第三流中接收只有两位数据后随6个填充位的信号104。控制装置72同时提供信令信息106。除外信令信息的所有这些信号都在第一时间间隔to中被发送到话音信道装置。
在第二时间间隔t1中,两个话音信道装置66与68通过利用按照ITU-T标准G.728的LD-CELP压缩算法将它们压缩成两位信号110与112来处理两条信道A与B中的进入的8位话音信号100、102。控制装置72根据从开关控制装置42接收的控制信息设定这两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来压缩信号。与此同时,控制装置72已控制第三话音信道装置70通过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将其传递通过第三话音信道装置70来处理该数据信号。也根据来自开关控制装置42的控制信息,已设定将填充位丢弃并传递通过两个原来的数据位108。然后连同来自控制装置72的信令信息106将压缩的信号110与112及数据信号108一起馈送给多路复用器76。现在所有这些信号都具有相等的长度,并在控制装置72的控制下在时间上互相移位地馈送给多路复用器。
如熟悉本技术的人员众所周知的,多路复用器通过在等长度的接连的局部时间间隔上、在不同的输入端上获得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混合成具有等于所有局部时间间隔之和的长度的一个信号来执行多路复用。
在第三时间间隔t2中,多路复用器将四个信号多路复用到具有等于在电信线路上的信道中发送的信号的长度的8位长度的多路复用的信号118中。从而多路复用器76在全速率信道118中建立了四条次速率信道A、B、C、D。然后在电信线路14上将全速率信道中的信号发送到第二节点20。当前包含次速率信道A、B、C和D的这一全速率信道118总是用电信线路14上的各接连的帧中的一个专用时隙在两个电信节点之间建立的。次速率信息信道106也永远占用这一全速率信道中的专用次速率信道,并将各信道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配置成自动检验该次速率信道以便找到关于为话音与/或数据建立的所有次速率信道的任何信令信息。
下面参照图4、5与6b说明次速率信道的接收及它们的多路分解。
第二信道处理设备94与第一信道处理设备44相同,因此能用图4来说明次速率信道的接收。
第二节点20接收第一电信线路14上的全速率信道118中的信号,立即通过开关磁心92将它们转接到信道处理设备94的多路复用器78上。这一第二节点20的开关控制装置这里已在适当的话音信道装置与终接用户设备之间建立了连接,因为它通过前面执行的信令已知道了哪些次速率信道包含哪些信息。这里的唯一差别是信令信息是首先在次速率信息信道中接收及传输到这一第二节点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然后该开关控制装置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第二信道处理设备94的控制装置72用于将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到多路分解器78上。然后这一第二节点20的控制装置在多路分解器78与第一话音信道装置66之间建立路径。该路径从第一话音信道装置66通过第一信道输出端80,通过第二开关磁心92到达第一话音信道A的第一终接用户设备99。控制装置也已在多路分解器78与第二话音信道装置68之间建立了路径,该路径通过第二信道输出端82,通过第二开关磁心92到达第二话音信道B的第二终接用户设备90。控制装置也已在多路分解器78与第三话音信道装置70之间建立了路径,该路径通过第三信道输出端84,通过开关磁心92及相应的PFA(未示出)到达第二数据信道c的第二计算机98。为了获得在信息信道D中发送的信号,控制装置72也能访问多路分解器78。如对本技术中的熟练人员众所周知的,通过只在多路分解器中出现要在该路径中馈送的信号的时间间隔中控制多路分解器与这一一定装置接触而实现从多路分解器到一定装置的路径,并且以基本上与上面描述的相同方式实现这样做的定时信号。
建立了这些路径之后,多路分解器78便在第四时间间隔t3中接收从第一节点中的第一信道处理装置发送来的信号118,该信号是在包括次速率信道A、B、C与D的全速率信道中发送的。然后在第五时间间隔t4中,多路分解器78将这一信号118分解成在时间上互相移位的四个独立的2位信号120、122、124与126的流,其中这些信号中的第一个120为信道A中发送的压缩的话音信号,第二个122为在信道B中发送的压缩的话音信号,第三个124为在数据信道C中发送的数据信号,而第四个126为在信息信道D中发送的信令信息。在第六时间间隔t5中,分别在话音信道装置66与68中将这两个话音信号解压缩成两个8位信号128与130,其中第一个128为第一话音信道A中的解压缩的信号并被提供给第一终接用户设备99而第二个130则被提供给第二终接用户设备90。控制装置72已将这两个话音信道装置单独地设定为解压缩信号。控制装置72从第二节点20的开关控制装置接收控制信息来执行这一操作。将6个填充位加在2位数据信号124上供转接通过节点以便将8位信号132提供给第二计算机98。控制装置72根据从第二节点的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控制信息也已在第三话音信道装置70中设定这一操作模式。最后将信令信息126提供给控制装置72供提供给开关控制装置。
所采用的解压缩算法也是按照ITU-T标准G.728的类型LD-CELP的这一种。
前面的描述只描述了在一个方向上传送信号,即从第一电信节点到第二电信节点。为了达到双工连接,当然也以相同的方式在反方向上为各话音与信息信道建立各自的信道。也可能已从不同的节点建立了这些信道。例如可能已从第一节点建立了第一话音信道,同时可能已从第二节点建立了第二话音信道。相同的操作适用于数据信道。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每一个信道处理设备中配置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功能可能只是作为包含在开关控制装置中的一种替代品。也可能已使用正常的信令信道来替代次速率信息信道。
在全速率信道中建立次速率信道的方式可根据需要以多种方式变化。唯一不变的信道是信息信道。它永远占用一定全速率信道内的一定次速率信道并且在诸如采用租用的线路时在两个节点之间永久性连接的情况中,在该线路上使用的全速率信道也是事先知道的。然而全速率信道内的所有其它次速率信道可根据需要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这里也能有不同的优先级。在需要时永远可以建立话音信道但数据信道只能在次速率信道空闲时建立,例如,除外信息信道的所有次速率信道也可能在有限的时间段中保留用于数据信号。次速率数据信道不一定只限于计算机,诸如传真设备等其它设备也能以这一方式连接。次速率数据信道的规模当然可以根据可获得的次速率信道在使用期间变化。取决于在同一全速率信道中要利用的次速率话音信道的数目,它的规模既能增长也能缩小。
在国际中请WO 97/24903中更详细地描述话音与数据的动态分配。通过引用将这一文件结合在此。
信道处理设备不一定只限于包含次速率信道的一条全速率信道,但也能处理包括次速率信道的另外一条或多条全速率信道。在这一情况中,必须为每一个这种另外的全速率信道包含一个新的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对,并且每一个这种另外的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对拥有与次速率信道一样多的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它们上面。在这一情况中,所有另外的次速率信道传送数据或话音,其中关于这些另外的次速率信道的信令是由利用第一个提到的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对建立的信息信道处理的。以这一方式使用的另外的全速率信道的数目是由用于传输信令信息的信息信道的容量决定的。如果需要超过所述容量的数目的次速率信道,则提供另一条信息信道。这时可将控制装置分成若干子控制装置,各控制一个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对。
为所采用的压缩给出的示例是从8位到2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数字。也可能已采用例如从8到4或从8到1的压缩。当从8位到1位压缩时,话音信道装置无论如何需要包含回波消除单元。从而连接在各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对上的话音信道装置的数目是按照采用多大压缩变化的。
上述示例涉及两个节点之间的永久性连接。然而本发明也能用于诸如ISDN或PSTN等公用电信网。在这一情况中,必须用通过公用网的信令来建立全速率信道的位置。这便是为了建立全速率信道首先出现信令,可能后面跟随用于建立另外的全速率信道的信令,然后在子速率信息信道中执行信令,其中该子速率信息信道永远是这一全速率信道内的同一次速率信道,即占用全速率信道内的同一位置。在使用公用交换网时,还必须保证公用网并不对信号执行任何压缩,因为如果这样,全速率信道中的所有信息都将丢失。
图7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修改的电信系统。图7中的系统与图1中的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作为转接节点工作的电信节点并以中心专用小交换机PBX3 30的形式配置,PBX1 10用第一电信线路12连接在其上,而PBX2 20则以与第一电信线路14相同类型的第二电信线路16连接在其上。PBX3 30为中心PBX并作为电信系统的中心节点工作。这一PBX3 30也能连接在更多专用小交换机上。
在这一系统中将在次速率信道中到达发射节点PBX3 30并以第二节点PBX2 20作为目的地的话音与/或数据信号放在发射节点的帧或时隙中,其中该时隙用填充位填充。然后将这一具有全速率信道的大小的时隙转接通过该转接节点。当已将该时隙转接通过该节点时,便将填充位清除,然后将剩余的信号多路复用到在发射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全速率信道中所建立的次速率信道中。在同一申请人1996-10-01提交的名为“关于信息转接的配置与方法”的瑞典专利申请SE 9603588-6中更详细地描述这一系统,并通过引用将其结合在此。
按照本发明,当然也能将包含压缩的话音的上述转接的次速率信道在多路复用器中与新压缩的话音信道组合。已经压缩的话音信号将以8位字提供给信道处理设备的话音信道装置,其中例如8位中只有2位包括信息。然后原封不动地将这两位传递通过话音信道装置以便多路复用到一定的次速率信道中去,同时另一次速率信道包含在同一信道处理设备中压缩的话音信号或数据信号。在信道处理设备中接收的全速率信道当然也能以相反的方式加以处理,即原封不动(加上填充位的)传递通过话音信道装置,同时解压缩该全速率信道的另一次速率信道的内容。
本发明也能包含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能利用次速率信息信道来传输数据以及信令信息。在这一情况中将PFA或分组帧开关形式的数据访问装置连接在信息信道装置上,及该PFA调查信息信道装置的内容,并且如果这一内容的至少一部分并不代表任何实际的信令信息,即并不包含任何有用的信息,便将该部分清除并代之以数据信号。以这一方式,作为组合的信令/数据信道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信息信道。同一申请人1996-10-01提交的名为“关于在通信网中的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及包括这种装置的通信网”的瑞典专利申请SE 9603598-5中更详细地描述所有这些,通过引用将其结合在此。
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及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而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加以修改。
Claims (30)
1.一种利用压缩话音信道及数据信道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20)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10),包括:
用于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建立离开所述专用小交换机(10)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的开关控制装置(42),该全速率信道是配置成连接到所述其它专用小交换机(20)上的,其中将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并且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TSn),以及
至少一个信道处理设备(44),包括:
至少一个信道输入端(22、24、26),用于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输出的信号,
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入端上并配置成将出现在这一各自的信道输入端(22、24)上的信号(100、102)压缩成预定给至少一个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A、B)的信号(110、112),或将出现在这一信道输入端上的各信号(104)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话音信道装置到所述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c)的至少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次速率数据信道(c),及
连接在各话音信道装置上并配置成将进入到多路复用器的信号(100、108、110、112)多路复用到设置在第一全速率信道(118)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A、B、C、D)中的外出信号中的第一多路复用器(76),
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控制装置(42)配置成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给压缩的话音与数据。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专用小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控制装置配置成按照优先级方案分配次速率业务信道。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专用小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该信道处理设备(44)还包括连接在开关控制装置(42)及多路复用器(76)上的控制装置(72),其中该控制装置配置成在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将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信令信息(106)转发给多路复用器。
4.按照权利要求3的专用小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72)进一步配置成根据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控制信息,单个地控制各话音信道装置(66、68、70)不转发信号或将从各自的信道输入端(26)上接收的各信号(104)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转发给该多路复用器供在至少一个相应的次速率业务信道(c)中传输,或者压缩从各自的信道输入端(22、24)接收的各信号(100、102)及将压缩的信号(110、112)转发给该多路复用器供在相应的次速率话音信道(A、B)中传输。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专用小交换机,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多路复用器,其中各另外的多路复用器配置成将进入的信号多路复用到到达另一专用小交换机的相应的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的信号中,
至少两个另外的信道输入端,
各另外的多路复用器用于接收要在另外的全速率信道中输出的信号的至少两个另外的话音信道装置,
其中该控制装置(72)配置成根据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另外的控制信息,单个地控制各另外的话音信道装置将各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转发给对应的另外的多路复用器供在相应的次速率业务信道中传输,或者压缩各接收的信号及将压缩的信号转发给对应的另外的多路复用器供在所述相应的次速率业务信道中传输。
6.按照权利要求5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所有另外的多路复用器的次速率信道只用作次速率业务信道,以及控制装置(72)配置成在第一多路复用器(76)输出的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发送关于受该控制装置控制的次速率信道的所有信令信息。
7.按照权利要求3-6中任何一项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该控制装置(72)可能以子控制装置的方式连接在所有多路复用器(76)及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上,并配置成根据对连接的需求控制所执行的多路复用及各话音信道装置的操作。
8.按照权利要求7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在两个专用小交换机(10、20)之间建立次速率话音信道时,开关控制装置(42)配置成
为各多路复用器(76)检验直到找到一条空闲的次速率信道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或者已检验了所有次速率信道为止,是否在与当前检验的多路复用器关联的全速率信道(118)中存在任何未使用的次速率信道,
如果存在这一未使用的次速率信道,便控制话音信道装置去压缩要在该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进入信号,以及
将与当前检验的多路复用器关联的所述话音信道装置与所述未使用的次速率信道连接,以及
否则进一步检验是否任何次速率数据信道是在该全速率信道中使用,以及
如果至少有一条这种次速率数据信道在使用,便控制相应的话音信道装置与多路复用器将一条次速率数据信道释放,
如果只使用一条次速率数据信道,便设定所述话音信道装置去压缩进入的信号并使用释放的次速率信道作为次速率话音信道,以及
否则设定另一个话音信道装置去压缩进入的信号,并连接所述另一话音信道装置与所述释放的次速率信道,以及否则
继续检验另一多路复用器。
9.按照权利要求3-8中任何一项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控制装置(72)是通过数据访问装置连接在第一多路复用器(76)上的,并配置成发送信令信息到数据访问装置,该数据访问装置又配置成分析信令信息并且如果该信令信息含有表示不存在信息的代码则用数据来取代它,以及否则保持它原封不动,并将分析的与有可能改变的信息转发给多路复用器供在次速率信息信道中传输。
10.按照权利要求3-9中任何一项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
各多路复用器(76)有一与之并联的多路分解器(78),其中多路分解器(78)连接在第二电信线路(15)上供连接到另一专用小交换机(20),在该第二电信线路上每一个多路分解器一条全速率信道(118)在各自的时隙中到达,其中第一多路分解器的全速率信道包含次速率信息信道(D),其中该第一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其它次速率信道为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次速率数据信道(C)或次速率话音与数据信道的组合,以及任何另外的多路复用器的次速率信道中不包含次速率信息信道,
连接在多路复用器上的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也连接在对应的多路分解器上用于接收次速率信息信道以外的次速率信道中的信号,并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出端(80,82,84)上,
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配置成或者解压缩到达对应的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118)中的相应的次速率信道(A、B、C)中出现的信号(120、122),或者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将它们(124)传递通过到各自的信道输出端(84),以及
控制装置(72)连接在第一多路分解器上以便接收在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发送的信令信息(126),
控制装置配置成将这一信令信息提供给开关控制装置(42),及根据从其接收的控制信息;控制各话音信道装置单个地不接收信号或接收来自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息信道以外的至少一条次速率信道(A、B、C)的信号,以及
进一步控制各话音信道装置或者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将对应的多路分解器在至少一条次速率信道中接收的信号传递通过话音信道装置到相应的信道输出端(84),有可能连同加在各信道(C)上的填充位,以便适应适用于在交换机中转接的格式的信号格式,或者
如果这样与该话音信道装置并联的次速率信道是次速率话音信道时,解压缩来自这一条次速率信道(A、B)的信号(120、122)及将这些解压缩的信号(128,130)提供给各自的信道输出端(80、82)。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专用小交换机(10),其中控制装置(72)配置成根据从开关控制装置(42)接收的控制信息来控制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及接收来自次速率话音信道的信号的话音信道装置将各这种信号原封不动地连同增加的填充位一起传递给相应的信道输出端,以便使信号的格式适应适用于在交换机中转接的格式。
12.利用压缩的话音信道及数据信道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10)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20),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连接所述专用小交换机(20)与另一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14)上建立到达所述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其中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是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的,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TSn),以及
至少一个信道处理设备(94),包括
第一多路分解器,用于接收在来自第一其它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118)的次速率信道(A、B、C、D)中发送的信号,并配置成将来自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A、B、C、D)的信号分解成至少两个独立的流,其中可能除一条次速率信息信道(D)之外,所有信道都是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次速率数据信道(C)或次速率话音与次速率数据信道的组合的形式的次速率业务信道,
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每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其中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并配置成或者解压缩在到达该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相应的次速率业务信道(A、B、C)中出现的信号(120、122)或将它们(124)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相应的话音信道装置,以及
连接在各自的话音信道装置上的至少一个信道输出端(80、82、84),
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控制装置配置成根据需求动态地将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分配为次速率话音信道与次速率数据信道。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专用小交换机(20),其中该全速率信道包括次速率信息信道(D)及该信道处理设备(94)包括连接在开关控制装置与第一多路分解器(78)上的控制装置(72),其中该控制装置配置成将在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接收的信令信息(126)转接到开关控制装置上。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该控制装置配置成根据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控制信息,单个地控制各话音信道装置从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不接收信号或接收信号,以及
或者将多路分解器在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信号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话音信道装置到各自的信道输出端,有可能连同增加在各信号上的填充位一起,以便使信号格式适应适用于在交换机中转接的格式,
或者解压缩来自这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信号及将这些解压缩的信号提供给相应的信道输出端。
15.根据需求利用全速率信道(118)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的动态分配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20)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10),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包含压缩的话音的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次速率数据信道(C),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建立离开所述专用小交换机(10)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的开关控制装置(42),该全速率信道配置成连接在所述另一专用小交换机(20)上,其中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是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的,并且该全速率信道包括一定的时隙(TSn),
至少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配置成将进入的信号(100、102)压缩成预定给至少一条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A、B)的信号(110、112)或将至少一部分各进入的信号(104)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到所述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C),
第一多路复用器(76),连接在各话音信道装置上并配置成将进入到多路复用器中的信号(100、108、110、112)多路复用到设置在第一全速率信道(118)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A、B、C、D)中的外出信号中,以及
本地控制装置(72),连接在开关控制装置(42)与多路复用器(76)上,其中该本地控制装置配置成将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信令信息(106)转接到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的多路复用器上。
16.根据需求利用全速率信道(118)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的动态分配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10)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20),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包含压缩的话音的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次速率数据信道(C),其特征在于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连接所述专用小交换机(20)与另一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14)上建立到达所述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其中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及该全速率信道包含一定的时隙(TSn),
第一多路分解器(78),用于接收在来自第一其它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118)的次速率信道(A、B、C、D)中发送的信号,及配置成将来自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A、B、C、D)的信号分解成至少两个独立的流,其中除一条次速率信息信道(D)之外的所有信道为次速率业务信道,
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每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一个话音信道装置(66、68、70),其中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并配置成或者解压缩在到达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相应次速率业务信道(A、B、C、D)中出现的信号(120、122),或者将它们(124)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相应的话音信道装置,及
连接在开关控制装置与第一多路分解器(78)上的本地控制装置(72),其中该本地控制装置配置成将在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接收的信令信息(126)转接到开关控制装置上。
17.一种电信系统,包括通过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14)互相连接的至少第一与第二专用小交换机(10、20、30),该电信线路具有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的传输格式,其中各交换机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42),用于在第一电信线路(14)上的一定时隙(TSn)中建立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
其中至少第一交换机(10)包括第一信道处理设备(44),包括
至少一个信道输入端(22、24、26),用于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输出的信号,
至少一个发送话音信道装置(66、68、70),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入端上并配置成将这一各自的信道输入端(22、24)上出现的信号(100、102)压缩成预定用在至少一条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A、B)上的信号(110、112),或者将在这一信道输入端上出现的各信号(104)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该发送话音信道装置到所述次速率业务信道(C),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次速率数据信道(C),以及
第一多路复用器(76),连接在各发送话音信道装置上并配置成将进入到该多路复用器的信号(100、108、110、112)多路复用到设置在第一全速率信道(118)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A、B、C、D)中的外出信号上,
其中至少该第二交换机(20)包括第二信道处理设备(94),包括
第一多路分解器(78),用于接收在来自第一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118)的次速率信道(A、B、C、D)中发送的信号,并配置成将来自这些次速率信道(A、B、C、D)的信号分解成独立的流,其中这些次速率信道包括从发送话音信道装置发送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加上可能的次速率信息信道(D),
第一全速率信道中除外可能的次速率信息信道的每一条次速率信道的一个接收话音信道装置(66、68、70),其中每一个接收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并配置成解压缩在到达该多路分解器上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相应次速率信道(A、B、C)中出现的信号(120、122),或者将它们(124)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该相应的话音信道装置,以及
连接在各自的接收话音信道装置上的至少一个信道输出端(80、82、84),
其特征在于两个交换机(10、20)的开关控制装置(42)都配置成将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为次速率话音信道与次速率数据信道。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电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信道处理设备(44)包括连接在第一交换机的开关控制装置(42)及多路复用器(76)上的发送控制装置(72),其中该发送控制装置(72)配置成将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信令信息(106)转接到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的多路复用器上,以及
该第二信道处理设备包括连接在第二交换机的开关控制装置及多路分解器(78)上的接收控制装置(72),该接收控制装置(72)配置成将在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接收的信令信息(126)转接到所述开关控制装置上。
19.一种在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14)上从第一专用小交换机(10)到第二专用小交换机(20)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的若干次速率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方法,该通信线路(14)具有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的传输格式,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时隙(TSn),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次速率业务信道(A、B、C)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A、B)及次速率数据信道(C),
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一条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在至少一条次速率数据信道(C)中输出的至少一条第一信号(100、102、104)流,
取决于所执行的分配,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各第一流,
将各经过处理的第一流多路复用到第一全速率信道的至少一条对应的次速率信道中,并在该全速率信道(118)中将多路复用的流从第一交换机发送到第二交换机,
其中第一处理步骤包括压缩第一流中的各信号(100、102)供输出到次速率话音信道,及
第二处理步骤包括将第一流的各信号(104)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多路复用器(76)供输出到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该接收步骤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一交换机的开关控制装置(42)的信令信息,及多路复用步骤还包括将第一流连同信令信息(106)的第二流多路复用到次速率信息信道(D)中,其中该信令信息包括关于用于与第二专用小交换机通信的次速率信道的信息。
21.按照权利要求19或20的方法,包括下述进一步的步骤:
接收要在第二全速率信道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输出的至少一个另外的信号流,
取决于所执行的分配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各另外的流,
将各经过处理的另外的流多路复用到第二全速率信道中的至少一条对应的次速率信道中,并在第二全速率信道中将多路复用的流发送到第二专用小交换机。
22.一种在第二专用小交换机(20)中接收在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14)上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118)中的若干次速率信道中传输的从第一专用小交换机(10)发送到第二专用小交换机的信号的方法,该电信线路具有分成包含若干时隙(TS1、TS2、TSn、TS-32)的帧的传输格式并且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TSn),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次速率业务信道(A、B、C)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A、B)及次速率数据信道(C),
在多路分解器(78)中接收从第一交换机在第一全速率信道(118)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A、B、C、D)中发送的信号,
将来自所有次速率信道(A、B、C、D)的信号多路分解到独立的流(120、122、124、126)中,其中有可能除外第一流的各流来自相应的次速率话音信道(A、B)或至少一条相应的次速率数据信道(C),以及
取决于所执行的分配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除外所述第一流的各流,
其中该第一处理步骤包括解压缩从一条次速率话音信道(A、B)进入的所述流中的信号(120、122)并将所述流中的经过解压缩的信号(128、130)提供给对应的信道输出端(80、82),及第二处理步骤包括将从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进入的所述流中的信号(124)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相应的信道输出装置,同时有可能在各这种信号(124)上加上填充位。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多路分解步骤包括将信号多路分解到第一流中,该流包括从次速率信道之一的次速率信息信道(D)进入的信令信息(126),该信令信息包括关于用于在第一与第二交换机之间通信的次速率信道的信息,并包括将第一流中的信号提供给第二交换机的开关控制装置的进一步的步骤。
24.一种利用压缩的话音信道与数据信道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第一电信线路上建立离开所述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该全速率信道配置成连接到所述另一专用小交换机上,其中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以及
至少一个信道处理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信道输入端,用于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输出的信号;
至少一个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入端上并配置成将这一各自的信道输入端上出现的信号压缩成预定到至少一条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信号,或将这一信道输入端上出现的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该话音信道装置到所述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以及
第一多路复用器,连接在各话音信道装置上并配置成将进入多路复用器的信号多路复用到设置在第一全速率信道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的外出信号中;
其中该开关控制装置配置成根据需求动态分配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给压缩的话音及数据。
25.一种利用压缩的话音信道及数据信道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上建立到达所述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该电信线路连接所述专用小交换机与另一专用小交换机,其中该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以及
至少一个信道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多路分解器,用于接收在来自第一其它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信号并配置成将来自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的信号多路分解成至少两个独立的流,其中可能除外一条次速率信息信道的所有信道都是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或次速率话音与次速率数据信道两者的组合的形式的次速率业务信道;
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每一个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一个话音信道装置,其中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并配置成或者解压缩出现在到达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相应次速率业务信道中的信号,或者将它们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相应的话音信道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信道输出端,连接在各自的话音信道装置上;
其中该开关控制装置配置成根据需求将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动态地分配为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
26.一种根据需求利用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的动态分配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包含压缩的话音的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该专用小交换机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第一电信线路上建立离开所述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该全速率信道配置成连接在所述其它专用小交换机上,其中该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而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
至少一个话音信道装置,配置成将进入的信号压缩成预定到至少一条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信号,或将各进入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到所述第一次速率业务信道;
第一多路复用器,连接在各话音信道装置上并配置成将进入到多路复用器的信号多路复用到设置在第一全速率信道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的外出信号上;以及
本地控制装置,连接在开关控制装置与多路复用器上,其中该本地控制装置配置成将从开关控制装置接收的信令信息转接到次速率信息信道中的多路复用器上。
27.一种根据需求利用全速率信道(118)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的动态分配与其它专用小交换机通信的专用小交换机,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包含压缩的话音的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该专用小交换机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上建立到达所述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该电信线路连接所述专用小交换机与另一专用小交换机,其中第一电信线路的传输格式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
第一多路分解器,用于接收在来自第一其它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信号,并配置成将来自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的信号多路分解到至少两个独立的流中,其中除外一条次速率信息信道的所有信道都是次速率业务信道;
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每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一个话音信道装置,其中每一个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并配置成或者解压缩出现在到达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相应次速率业务信道中的信号,或者将它们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相应的话音信道装置;以及
本地控制装置,连接在开关控制装置及第一多路分解器上,其中该本地控制装置配置成将在次速率信息信道中接收的信令信息转接到开关控制装置上。
28.一种电信系统,包括通过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至少第一与第二专用小交换机,该第一电信线路具有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的传输格式,其中各交换机包括:
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在第一电信线路的一定时隙中建立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
其中至少第一交换机包括第一信道处理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信道输入端,用于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输出的信号;
至少一个发送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各自的信道输入端上并配置成将出现在这一各自的信道输入端上的信号压缩成预定到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的信号,或者将出现在这一信道输入端上的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该发送话音信道装置到所述次速率业务信道,其中次速率业务信道可以是次速率话音信道或次速率数据信道;以及
第一多路复用器,连接在各发送话音信道装置上,并配置成将进入多路复用器的信号多路复用到设置在第一全速率信道中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的外出信号上;
其中至少第二交换机包括第二信道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多路分解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的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信号,并配置成将来自这些次速率信道的信号多路分解成独立的流,其中这些次速率信道包括从发送话音信道装置发送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加上可能的次速率信息信道;
第一全速率信道中除外可能的次速率信息信道的每一条次速率信道的一个接收话音信道装置,其中每一个接收话音信道装置连接在多路分解器上并配置成或者解压缩出现在到达多路分解器的所述全速率信道的相应次速率信道中的信号,或者将它们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通过各自的话音信道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信道输出端,连接在各自的接收话音信道装置上;
其中两个交换机的开关控制装置都配置成根据需求将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次速率业务信道动态地分配为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
29.一种在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上从第一专用小交换机到第二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的若干次速率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方法,该第一电信线路具有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的传输格式,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次速率业务信道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
接收要在所述全速率信道中的一条次速率话音信道或在至少一条次速率数据信道中输出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流;
取决于所执行的分配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各第一流;以及
将各经过处理的第一流多路复用到第一全速率信道的至少一条对应的次速率信道中,并在该全速率信道中将多路复用的流从第一交换机发送到第二交换机;
其中该第一处理步骤包括压缩第一流中的各信号供输出到次速率话音信道,而第二处理步骤包括将第一流的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多路复用器供输出到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上。
30.一种在第二专用小交换机中接收在至少一条第一电信线路上从第一专用小交换机发送到第二专用小交换机的至少一条全速率信道中的若干次速率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方法,该第一电信线路具有分成包含若干时隙的帧的传输格式,及该全速率信道占用一定的时隙,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次速率信道供用作次速率话音信道及次速率数据信道;
在多路分解器中,接收在来自第一交换机的第一全速率信道的至少两条次速率信道中发送的信号;
将来自所有次速率信道的信号多路分解到独立的流中,其中有可能除外第一流的各流或者来自相应的次速率话音信道或者来自至少一条相应的次速率数据信道;以及
取决于所执行的分配按照第一或第二处理步骤处理除外所述第一流的各流;
其中该第一处理步骤包括解压缩来自一条次速率话音信道的所述流中的信号并将所述流中的这些解压缩后的信号提供给相应的信道输出端,以及第二处理步骤包括将来自至少一条次速率业务信道的所述流中的信号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相应的信道输出装置,同时有可能在各个这种信号上加上填充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96035902 | 1996-10-01 | ||
SE9603590A SE510974C3 (sv) | 1996-10-01 | 1996-10-01 | Abonnentvaexel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och foerfarande foer att dynamiskt allokera tal- och data kanaler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2583A true CN1232583A (zh) | 1999-10-20 |
Family
ID=2040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98463A Pending CN1232583A (zh) | 1996-10-01 | 1997-09-15 | 专用小交换机、电信系统及在次速率信道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44082A (zh) |
EP (1) | EP0929944A2 (zh) |
CN (1) | CN1232583A (zh) |
AU (1) | AU719747B2 (zh) |
NO (1) | NO991530L (zh) |
SE (1) | SE510974C3 (zh) |
WO (1) | WO1998015066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29512B1 (en) * | 1997-07-15 | 2003-03-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tatistical method of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
DE19749770A1 (de) * | 1997-11-11 | 1999-05-12 | Cit Alcatel | Verfahren zum Einrichten einer digitalen Nachrichtenverbindung, Teilnehmerendgerät und Vermittlungsstelle |
US6466562B1 (en) * | 1997-12-29 | 2002-10-1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s, 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data |
US6243400B1 (en) * | 1998-02-27 | 2001-06-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ubrate voice switching over switch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KR100265071B1 (ko) * | 1998-06-08 | 2000-09-01 | 윤종용 | 사설 교환시스템에서 인터넷과 연동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DE10005793A1 (de) * | 2000-02-10 | 2001-08-16 | Siemens Ag | System zur Datenübermittlung |
US7162414B2 (en) * | 2001-12-07 | 2007-01-09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speech recogni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
JP3838511B2 (ja) * | 2003-03-24 | 2006-10-25 |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 動画像圧縮符号化送受信装置 |
US7149198B2 (en) * | 2004-09-13 | 2006-12-12 |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oice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ing in a protocol independent tandem free operation man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9073A (en) * | 1983-06-20 | 1985-05-21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Bit compression multiplexer |
US4903261A (en) * | 1984-10-29 | 1990-02-20 | Stratacom, Inc. | Synchronous packet voice/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IL79775A (en) * | 1985-08-23 | 1990-06-10 | Republic Telcom Systems Corp | Multiplexed digital packet telephone system |
US4965787A (en) * | 1989-02-09 | 1990-10-23 | Data Genera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sub-rate channels in a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69117722T2 (de) * | 1990-08-06 | 1996-09-19 | Fujitsu Ltd | 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mit wiederholter schaltfunktion |
US5282207A (en) * | 1991-03-28 | 1994-01-25 | Sprin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rp. | Frame compression in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s |
SE469812B (sv) * | 1992-02-10 | 1993-09-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Bitorienterad digital kopplare och generell digital kopplare för PCM-transmissionssystem |
JPH0690490A (ja) * | 1992-09-08 | 1994-03-29 | Fujitsu Ltd | 制御チャネル中継線方式 |
JP2938294B2 (ja) * | 1992-12-29 | 1999-08-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サブレート制御チャネル交換方式 |
US5546395A (en) * | 1993-01-08 | 1996-08-13 | Multi-Tech Systems, Inc. | Dynamic selection of compression rate for a voice compression algorithm in a voice over data modem |
CA2158298A1 (en) * | 1994-09-22 | 1996-03-23 | Haim Guata | Digital speech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9549126C1 (de) * | 1995-12-29 | 1997-05-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ultiplexen von Sprache und Daten |
-
1996
- 1996-10-01 SE SE9603590A patent/SE510974C3/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
- 1997-09-15 AU AU45777/97A patent/AU71974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09-15 CN CN97198463A patent/CN1232583A/zh active Pending
- 1997-09-15 EP EP97944236A patent/EP0929944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7-09-15 WO PCT/SE1997/001557 patent/WO1998015066A2/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09-26 US US08/935,083 patent/US604408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
- 1999-03-29 NO NO991530A patent/NO991530L/no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E9603590L (sv) | 1998-04-02 |
WO1998015066A3 (en) | 1998-06-25 |
SE510974C2 (sv) | 1999-07-19 |
AU719747B2 (en) | 2000-05-18 |
US6044082A (en) | 2000-03-28 |
EP0929944A2 (en) | 1999-07-21 |
SE510974C3 (sv) | 1999-08-23 |
NO991530L (no) | 1999-06-01 |
NO991530D0 (no) | 1999-03-29 |
AU4577797A (en) | 1998-04-24 |
WO1998015066A9 (en) | 1999-06-10 |
SE9603590D0 (sv) | 1996-10-01 |
WO1998015066A2 (en) | 1998-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975C (zh) |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中的家庭网络系统 | |
US5946323A (en) |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integrated access service | |
US4698801A (en) | Digital exchange system | |
US20050180397A1 (en) | Cal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in a voice and data integrated switching system | |
WO1996019059A2 (en) | Packet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504039A (zh) | 话音分组交换系统和方法 | |
WO1997017785A1 (fr) |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et d'echange de signaux vocaux | |
US5448560A (en) | V.110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ractional rate adapter for an ISDN network | |
US20030028661A1 (en) | Low-latency packet processor | |
CN1232583A (zh) | 专用小交换机、电信系统及在次速率信道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 |
US6781985B1 (en) | Time-division multiplexer | |
JPH11136246A (ja) | 固定長セルデータ・時分割データハイブリッド多重化装置 | |
CN1209717A (zh) | 能够提供语音呼叫服务的atm交换设备和方法 | |
AU721715B2 (en) | Arrangement for interleaving data and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
AU71187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f voice and data multiplexing | |
JPH089058A (ja) | 伝送路バックアップ機能付の多重化装置 | |
JP2567878B2 (ja) | 中継線呼接続制御方法 | |
KR100322017B1 (ko) | 종합정보통신망에서 음성 신호 전송 방법 | |
JPH0447817A (ja) | デジタル構内交換システム | |
JPH11331267A (ja) | 加入者線伝送装置 | |
KR0137556B1 (ko) | 종합정보통신망 비알아이(bri) 고속 영상회의 단말장치 | |
JP2883255B2 (ja) | 多重中継装置 | |
JP3507283B2 (ja) | マルチフレーム変換方法 | |
CN1371205A (zh) | 多功能网络终端单元与线路接口 | |
JPH11239185A (ja) | マルチメディア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