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973834A - 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73834A
CN118973834A CN202380031173.7A CN202380031173A CN118973834A CN 118973834 A CN118973834 A CN 118973834A CN 202380031173 A CN202380031173 A CN 202380031173A CN 118973834 A CN118973834 A CN 118973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s
road surface
tire
block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311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熙庆
崔秀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kook Ti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kook Ti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kook Ti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kook Ti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973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73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5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 B60C2011/1361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with protrusions extending from the groove bott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降低块刚性的情况下,确保胎面磨损后的切缝空间的轮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轮胎具有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结合的3D切缝,其中包括:切缝,所述切缝具有路面部和底面部,所述路面部为从与路面接触的块的外侧面沿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空间,所述底面部为从所述路面部沿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空间;还包括从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个侧壁面突出的凸起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不降低块刚性的情况下,确保胎面磨损后的切缝的空间等的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轮胎胎面的花纹在胎面磨损时,轮胎花纹中的空间(void)会减少,由于这种空间的减少,可能会出现在水膜中排水性降低,在积雪(snow)路面上的牵引力下降,在湿滑路面上的制动性能(traction)降低等问题。
为了补偿随着胎面磨损而减少的槽(Groove)和切缝(Kerf)导致的胎面空间体积(void volume)减少,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从槽的角度来看,如果应用90度或反向倾斜的槽侧壁角度(angle),可能会由于形成花纹的块刚性降低而导致粗糙路面的制动性能和操控性能下降,因此可能会出现意图之外的权衡(trade-off)现象。
因此,需要一种在不降低块刚性的情况下,能够在胎面磨损后仍然保持切缝空间的解决方案。
在韩国注册专利第10-1038020号(发明名称:具有为提高耐久性和排水性而改善的胎面切缝结构的重荷载用轮胎)中,公开了具有为提高耐久性和排水性而改善的胎面切缝结构的重荷载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一种具有提高耐久性和排水性用的胎面切缝结构的重荷载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块1中采用切缝2,为了强化水面和冰上的制动性和耐久性,该切缝2的下段部具有大于切缝2的入口2a的容积;其中,上述切缝2的水平波形的入口2a与该切缝2的下段部之间通过垂直波形连接孔2b连通,形成于上述切缝2的下段部的流路管3由锯齿状的圆筒管3a构成,其中,所述锯齿状的圆筒管3a为叶片橡胶4沿内部方向以等角度突出,沿流路管3的长度方向而形成多个的锯齿状的圆筒管3a。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注册专利第10-103802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降低块刚性的情况下,在胎面磨损后仍然确保切缝空间等的轮胎。
本发明旨在实现的技术问题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也可以从以下描述中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明确理解。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成是,在具有块的轮胎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缝,具有路面部和底面部,所述路面部为从与所述路面接触的所述块的外侧面沿所述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空间,所述底面部为从所述路面部沿所述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空间;以及凸起部:在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个侧壁面上突出的形成,并且沿所述底面部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均形成为连续面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的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在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通道部,所述通道部具有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的各自对应位置处,沿所述路面部深度方向延伸的槽形结构形成的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的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具有长方体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切缝具有沿所述切缝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曲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即使由于胎面磨损导致路面部的深度减少,也可以通过底面部确保切缝空间,从而保证切缝的排水性能、制动性能、牵引性能等能够维持在基准值以上。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效果,应理解为包括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构成所推论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的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块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块的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块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块的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块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块的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切缝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对比例的块的透视图。
图11是使用本发明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块进行测试的数据显示。
图12是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进行行驶分析的结果图像。
附图标记说明
100:块;110:切缝;111:路面部;112:底面部;120:凸起部;131:通道;200:块;210:切缝;211:路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在具有块的轮胎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与路面接触的所述块的外侧面沿所述块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空间——路面部,以及从所述路面部沿所述块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空间——底面部的切缝;和从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侧壁面突出形成的凸起部,沿着所述底面部的深度方向,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此外,为了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图中与说明无关的部分被省略,并且在说明书的整体内容中,对于相似的部分使用了相似的图符号。
在说明书的整体内容中,当某部分与其他部分“连接(接续,接触、结合)”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括在其中间有其他部件的“间接连接”情况。此外,当某部分“包含”某个组件时,除非特别说明相反,这意味着不仅不排除其他组件,还可以包含其他组件。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单数表达的情况除非在语境中显然有不同的含义,否则包括复数表达。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指定了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组件、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动作、组件、部件或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100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100的截面图和平面图。其中,图2的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中块100的截面图。块100的截面图是垂直于切缝110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图。以下相同。图2的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中块100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块100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块100的截面图和平面图。其中,图4的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中块100的截面图,图4的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中块100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块100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块100的截面图和平面图。其中,图6的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中块100的截面图,图6的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中块100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块100的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块100的截面图和平面图。其中,图8的a是根据第四实施例中块100的截面图,图8的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中块100的平面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轮胎具有块100,包括:从与路面接触的块100的外侧面沿块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空间——路面部111,以及切缝110,其包括从路面部111沿块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空间——底面部112;以及从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侧壁面突出的形状形成的凸起部120。此外,沿底面部112的深度方向上,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对此,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此外,凸起部120可以沿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的长度方向分别间隔形成。
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可以大于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因此,即使由于胎面磨损导致路面部111的深度减少,底面部112仍能确保切缝110的空间,从而使得切缝110的排水性能、制动性能、牵引性能等能够保持在基准值以上。
这种效果可以通过以下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每个块100的切缝110形状实现。以下将对每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上述凸起部120的形成,可以防止在制动或行驶过程中块100的过度变形,同时避免由于切缝110体积的增加而导致块100的耐久性下降。
具体地,在轮胎的制动或行驶过程中,如果块100发生变形,则在路面部111的一侧壁面上形成的凸起部120会接触到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从而支撑切缝110的形状,因此可以防止块100和切缝110的过度变形。通过这种凸起部120的功能,可以增加路面部111和底面部112的体积,从而在确保切缝110体积的同时提高切缝110的耐久性。
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凸起部120可以具有长方体的形状。此外,在与路面部111的一个侧壁面间隔的位置上形成的长方体的棱角中,至少一个棱角可以进行圆角round处理,以形成曲面。
因此,即使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相互接触并对凸起部120施加压力,也可以防止凸起部120地棱角的损坏,从而提高凸起部120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对凸起部120的形状进行了如上所述的说明,但凸起部120的形状并不一定限定于此,还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如半圆形或多边形等,这些形状可以在切缝110地深度方向上垂直的横截面中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100中形成的切缝110中,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分别可以形成连续面的形状。此外,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底面部112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这里,所谓“连续面的形状”是指与在侧壁面上形成凹槽(通道部)而使面断裂的形状区分开来的形状,即指面在中间没有断裂而连续形成的形状。以下相同。
如图2的a所示,在块10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随着第一实施例中的底面部112的深度的增加,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可以形成两侧倾斜的斜面。
通过上述斜面的形成,底面部112的空间的增加导致切缝110的空间体积的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切缝110的排水性能等。此外,底面部112的横截面整体上具有三角形的形状,使得在磨损时底面部112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从而能够确保切缝110的空间void。
路面部111与斜面的连接部位可以进行圆角round处理,形成具有曲率Ra的曲面,而平面底面部112的底面与斜面的连接部位也可以进行圆角round处理,形成具有曲率半径Rb的曲面。
在这里,路面部111与斜面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a可以形成在0.5至5毫米之间。此外,底面部112的底面与斜面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b可以形成在0.3至1.5毫米之间。而底面宽度w1可以形成在3毫米以下。
底面部112的深度d1可以形成在2至6毫米之间。此外,切缝110的整体深度d2可以形成在5至10毫米之间。而凸起部120的高度d3可以形成在1.5至5毫米之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可以形成平面形状,因此,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即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沿路面部111的深度方向均匀地形成。在这里,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形成在0.4至0.8毫米之间。此外,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之间的距离t2可以形成在0.2至0.6毫米之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各个数值范围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块100所要求的性能对各个数值范围进行调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块100中形成的切缝110中,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分别可以形成连续面的形状。此外,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底面部112的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之后保持一定。
这里,所谓“连续面的形状”是指与在侧壁面上形成凹槽(通道部)使面断裂的形状区分开来的形状,即面在中间没有断裂而连续地形成。以下相同。
如图4的a所示,在块100长度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底面部112的深度增加时,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随后保持一定,对于沿两侧倾斜部位的斜面和底面,可以具备垂直方向从斜面延伸的垂直面。
通过上述斜面和垂直面的形成,底面部112的空间的增加导致切缝110的空间体积的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切缝110的排水性能等。此外,底面部112的横截面整体上具有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矩形的五边形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块100相比,第二实施例的块100中的刚性补偿效果可以得到增强。
路面部111与斜面的连接部位可以进行圆角处理,形成具有曲率半径Ra的曲面,而平面底面部112的底面与斜面的连接部位也可以进行圆角处理,形成具有曲率半径Rb的曲面。
其中,路面部111与斜面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a可以形成在0.5至5毫米之间。此外,底面部112的底面与垂直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b可以形成在0.3至1.5毫米之间。而斜面与垂直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c可以形成在0.3至5毫米之间。此外,底面宽度w1可以形成在3毫米以下。
底面部112的深度d1可以形成在2至6毫米之间。此外,切缝110的整体深度d2可以形成在5至10毫米之间。而凸起部120的高度d3可以形成在1.5至5毫米之间。
在第二实施例中,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可以形成平面形状,因此,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即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沿路面部111的深度方向均匀地形成。其中,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形成在0.4至0.8毫米之间。此外,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之间的距离t2可以形成在0.2至0.6毫米之间。
在第二实施例中,各个数值范围并非限定性的,具体的数值范围可以根据块100所要求的性能进行调整。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形成在块100上的切缝110中,在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各自对应的位置上,还可以包括具备通道131的通道部,该通道由沿路面部111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槽形形成。此外,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底面部112的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具体地,通道131可以形成为半圆形的凹槽截面,一个通道131可以形成在路面部111的一侧壁面上,另一个通道131可以在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上形成于与第一个通道131对应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道部的空间可以呈现出条形状。
上述通道部可以沿着切缝110的长度方向以均匀间隔形成多个,并且在路面部111中,每个通道部可以避开凸起部120形成的区域,设置在路面部111的其他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当通道部的空间呈条形状时,条形状的直径可以设置为1至3毫米。此外,各个通道部之间的间隔可以设置为4至30毫米。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通道部的空间形状为柱状,但并不限于此,根据通道131的截面形状,通道部的空间可能具有与柱状不同的条bar形状。
通过上述通道部的形成,可以增加切缝110的空间体积,同时从底面部112形成向外的流道,从而提高切缝110的排水性能。
此外,为了形成上述通道部,可能会在用于轮胎制造的模具中安装用于形成切缝110的刀片,刀片上形成有柱形状地支撑。通过这样的支撑,可以防止轮胎成型过程中刀片的变形,从而减少轮胎成型过程中切缝110的变形,提高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切缝110的效率。
如图6的a所示,在垂直于块100地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中,随着第三实施例中底面部112的深度的增加,底面部112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形成了沿两侧倾斜的斜面。
通过形成上述斜面,底面部112的空间的增加使得切缝110空间体积增加,从而提高了切缝110的排水性能等。此外,底面部112的横截面整体呈三角形形状,使得在磨损过程中底面部112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从而实现确保切缝110空间void。
路面部111和斜面的连接部位经过圆形round处理,可以形成具有曲率半径Ra的曲面,平面底面部112的地面和斜面的连接部位也可以经过圆形round处理,形成具有曲率半径Rb的曲面。
其中,路面部111与斜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a可以形成在0.5至5毫米之间。此外,底面部112的底面与斜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b可以形成在0.3至1.5毫米之间。而底面宽度w1可以形成在3毫米以下。
底面部112的深度d1可以形成在2至6毫米之间。此外,切缝110的整体深度d2可以形成在5至10毫米之间。而凸起部120的高度d3可以形成在1.5至5毫米之间。
在第三实施例中,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中,除了通道部外的区域可以形成平面。因此,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即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在路面部111的深度方向上保持一致。这里,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形成在0.4至0.8毫米之间。此外,凸起部120与平面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之间的距离t2可以形成在0.2至0.6毫米之间。
在第三实施例中,各数值范围并非限定性的,可以根据块100所要求的性能调整各个数值范围。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形成在块100上的切缝110中,在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各自对应的位置上,还可以包括具备通道131的通道部,该通道由沿路面部111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槽形形成。此外,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底面部112的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保持恒定。
具体地,通道131形成为截面为呈半圆形槽的形状,其中一个通道131形成在路面部111的一侧壁面上,另一个通道131则形成在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上,与一个通道131对应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通道部的空间可以具有柱状形状。
上述通道部可以沿着切缝1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地形成多个,并且在路面部111中,每个通道部可以避免与凸起部120形成的区域重叠,而在路面部111的其他区域形成。
如上所述,当通道部的空间呈现柱状时,该柱状的直径可以形成在1至3毫米之间。同时,各个通道部之间的间距可以形成在4至30毫米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如上所述通道部的空间形状以柱形状形成,但并不限于此,通道131的截面形状可以使通道部的空间具有柱状以外的其他条bar形状。
通过如上所述形成的通道部,能够增加切缝110的空间体积,同时从底面部112形成通向外部的流道,从而提高切缝110的排水性能。
此外,为了形成上述通道部,在用于制造轮胎的模具中,可能会在用于形成切缝110的刀片上设置有柱状支撑,这样可以防止在轮胎成型过程中刀片的变形,从而减少切缝110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提高切缝110的制造效率。
如图8的a所示,在块10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在块100长度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底面部112的深度增加时,底面部112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随后保持一定,对于沿两侧倾斜部位的斜面和底面,可以具备垂直方向从斜面延伸的垂直面。
通过上述斜面和垂直面的形成,底面部112的空间增加,从而使得切缝110的空间体积增加,这样可以提高切缝110的排水性能。此外,底面部112的截面整体呈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矩形的五边形形状,因此,施加在块100外侧面的力量也由垂直面支撑,相比于第三实施例的块100,第四实施例的块100在刚度补强效果上有所提高。
路面部111与斜面的连接部位可以形成圆角处理的曲面,具有曲率半径Ra。而平面底面部112的底面与斜面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形成圆角处理的曲面,具有曲率半径Rb。
其中,路面部111与斜面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a可以形成在0.5至5毫米之间。此外,底面部112的底面与垂直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b可以形成在0.3至1.5毫米之间。而斜面与垂直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Rc可以形成在0.3至5毫米之间。此外,底面宽度w1可以形成在3毫米以下。
底面部112的深度d1可以形成在2至6毫米之间。此外,切缝110的整体深度d2可以形成在5至10毫米之间。而凸起部120的高度d3可以形成在1.5至5毫米之间。
在第四实施例中,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上除通道部以外的部位可以形成平面。因此,路面部111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即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沿路面部111的深度方向均匀地形成。在这里,路面部111的厚度t1可以形成在0.4至0.8毫米之间。此外,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之间的距离t2可以形成在0.2至0.6毫米之间。
在第四实施例中的各个数值范围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块100所要求的性能对各个数值范围进行调整。
图9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切缝110的平面图。在每个切缝110的平面图中,图9的a是指切缝110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直线形状的情况,图9的b是指切缝110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波浪wave形状的情况,而图9的c是指切缝110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恒定弯曲的阶梯形状的情况。
在图9的a至c中,左侧的切缝110具有连续面的形状,而右侧的切缝110则具有包含通道部的形状。在图9的a中,左侧的切缝110指的是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形成的切缝110,而右侧的切缝110则可能指的是前述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形成的切缝110。
如图9的b和c所示,切缝110可以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曲形状。具体来说,如图9的b所示,切缝110可以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波浪形状。而如图9的c所示,切缝110可以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反复呈现的一定的弯曲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凸起部120可以在所有部位形成,而通道部可以形成在没有凸起部120的弯曲部位或平面部位。如上所述,通过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切缝110的形状,可以增加切缝110的空间体积,并且在不同角度下施加到块100上的力量方向上,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侧壁面的接触效率会提高,从而提升轮胎的排水性能、制动性能、牵引性能等。
图10是本发明的对比例示例的块200的透视图。如图10所示,比较示例中的块200是仅以整体深度延伸的路面部211的形状形成切缝210的块200,其切缝210的深度和长度与第一实施例到第四实施例的块100中形成的每个切缝110的深度和长度相同。
图11是利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与比较示例的块200进行测试的数据。并且,图12是利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块100进行行驶时分析结果的图像。在图12中,红色区域表示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与凸起部120接触的区域。
具体而言,图12的a中,展示了当切缝Kerf110的路面部111的厚度t1为0.6毫米,且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间距t2为0.4毫米的情况。而图12的b则展示了当切缝Kerf110的路面部111厚度t1为0.6毫米,且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间距t2为0.3毫米的情况。
如图11所示,当在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每个块100中,以预定的数值形成块100的切缝110时,与比较例相比,块100的刚性增加,因此可以确认即使切缝110的空间体积增加,块100的刚性也会增加。
此外,如图1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块100中,当切缝Kerf110的路面部111厚度t1为0.6毫米,且凸起部120与路面部111的另一侧壁面间的距离t2为0.4毫米时,可以确认凸起部120的接触面积增加,如上述,块100的刚性也随之增加。
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仅为示例,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为,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变形为其他具体形式。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应被理解为在各方面上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例如,描述为单一形式的各组成部分也可以以分散的方式实施,同样,描述为分散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实施。
本发明的范围由后述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所定义,所有依据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范围以及其等同概念所引出的任何修改或变形形式都应被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缝,所述切缝具有路面部和底面部,所述路面部为从与路面接触的所述块的外侧面沿所述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空间,所述底面部为从所述路面部沿所述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空间;以及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从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侧壁面突出形成,并且
沿所述底面部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均形成为连续面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的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在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通道部,所述通道部具有所述路面部的两个侧壁面的各自对应位置处,沿所述路面部深度方向延伸的槽形结构形成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的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两个侧壁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底面部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长方体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具有沿所述切缝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曲形状。
CN202380031173.7A 2022-03-29 2023-03-10 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 Pending CN1189738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39209A KR102735806B1 (ko) 2022-03-29 2022-03-29 인터락킹 밴드와 히든그루브 타입의 커프가 병합된 3d커프를 구비하는 타이어
KR10-2022-0039209 2022-03-29
PCT/KR2023/003307 WO2023191341A1 (ko) 2022-03-29 2023-03-10 인터락킹 밴드와 히든그루브 타입의 커프가 병합된 3d커프를 구비하는 타이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73834A true CN118973834A (zh) 2024-11-15

Family

ID=88202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31173.7A Pending CN118973834A (zh) 2022-03-29 2023-03-10 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501666A1 (zh)
KR (2) KR102735806B1 (zh)
CN (1) CN118973834A (zh)
WO (1) WO20231913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3663B1 (ko) * 2002-07-09 2005-06-03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커프를 개량한 타이어와 커프성형 블레이드
KR20050097708A (ko) * 2004-04-02 2005-10-10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커프 형성용 블레이드
KR101016271B1 (ko) * 2008-10-14 2011-02-25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커프의 형상을 개량한 스노우 타이어
KR101038020B1 (ko) 2009-11-27 2011-05-31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내구성과 배수성 향상을 위한 중하중용 타이어의 트레드 커프구조
FR2971732B1 (fr) * 2011-02-17 2013-02-01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poids lourd de type remorque et element moulant
KR102034803B1 (ko) * 2018-03-13 2019-10-21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주식회사 3d 커프가 형성된 타이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501666A1 (en) 2025-02-05
WO2023191341A1 (ko) 2023-10-05
KR20240168905A (ko) 2024-12-02
KR102735806B1 (ko) 2024-11-28
KR20230140272A (ko) 2023-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5267B (zh) 胎面保护装置
JP368291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04375B2 (ja) タイヤ
JP200910747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20018069A1 (en) Pneumatic tire
JP700455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8053668A1 (fr) Pneumatique
JP644900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162015B2 (en) Pneumatic tire having asymmetrical tread pattern
JP58988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34583B2 (ja) タイヤ
JP712528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873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4485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486301B (zh) 充气轮胎
JP442654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8973834A (zh) 一种具有结合了互锁带和隐槽类型切缝的3d切缝的轮胎
CN110293798A (zh) 具有v形切口的轮胎
CN111070972B (zh) 充气轮胎
JP20191119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2828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852272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JP52987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376657A (zh) 充气轮胎
KR102790848B1 (ko) 인터락킹 밴드 타입의 3d커프를 구비하는 타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