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7677A -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57677A CN117857677A CN202211217548.2A CN202211217548A CN117857677A CN 117857677 A CN117857677 A CN 117857677A CN 202211217548 A CN202211217548 A CN 202211217548A CN 117857677 A CN117857677 A CN 1178576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sub
- generating part
- side wall
- sound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04R1/403—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数字扬声器、显示屏以及控制器;壳体包括中框和后盖,后盖与中框的一侧连接;显示屏与中框的另一侧连接,且显示屏与中框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中框上具有第一出音孔,中框与后盖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数字扬声器以及控制器均位于壳体中,数字扬声器包括固定部以及发声部,固定部与发声部连接,发声部包括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孔,第二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间隙,第三子发声部朝向第二出音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电子设备中设置发声装置,例如,电子设备中设置听筒、喇叭、激励器、压电陶瓷等,通过这些发声装置,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发出声音。但电子设备在发声时,通常难以定向发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在发声时,通常难以定向发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数字扬声器、显示屏以及控制器;
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的一侧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的另一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所述中框上具有第一出音孔,所述中框与所述后盖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
所述数字扬声器以及所述控制器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数字扬声器包括固定部以及发声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发声部连接,所述发声部包括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一出音间隙,所述第三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二出音间隙;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所述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中至少一个发声,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所述第二子发声部以及所述第三子发声部中任一个发声,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数字扬声器的发声部包括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因此,控制器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发出声音。由于显示屏与中框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中框1上具有第一出音孔,中框1与后盖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第一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孔,第二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间隙,第三子发声部朝向第二出音间隙,因此,在需要电子设备发出声音时,可以使得控制器控制第一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递至第一出音孔、第一出音间隙以及第二出音间隙时,第一出音间隙以及第二出音间隙分别由于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发出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第二出音间隙以及第一出音间隙处的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被抵消,从而相当于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传出,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同理,在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声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在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声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以及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孔,第二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间隙,第三子发声部朝向第二出音间隙,从而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发声,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之一;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爆炸图;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图之一;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部的透视图之一;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图之一;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之二;
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示意图之二;
图1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示意图之二;
图1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部的透视图之二;
图1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之三;
图1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的截面图之二;
图1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图之二;
图1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之四;
图1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图1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数字扬声器;30:第一密封件;40:显示屏;50:第二密封件;60:第三密封件;11:第一出音孔;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第四出音孔;15;第六密封件;21:固定部;22:发声部;41:第一出音间隙;42:第四密封件;101:中框;102:后盖;121:第二出音孔;131:第三出音孔;221:第一子发声部;222:第二子发声部;223:第三子发声部;224:第四子发声部;225:第五子发声部;1021:第二出音间隙;1022:第五密封件;100:主板;200:主板支架;3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数字扬声器20、显示屏30以及控制器。
壳体10包括中框101和后盖102,后盖102与中框101的一侧连接;显示屏40与中框10的另一侧连接,且显示屏40与中框10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41,中框101上具有第一出音孔11,中框101与后盖102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1021。数字扬声器20以及控制器均位于壳体10中,数字扬声器20包括固定部21以及发声部22,固定部21与发声部22连接,发声部22包括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子发声部221朝向第一出音孔11,第二子发声部222朝向第一出音间隙41,第三子发声部223朝向第二出音间隙1021;控制器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中至少一个发声,以使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数字扬声器20的发声部33包括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因此,控制器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声音。由于显示屏40与中框10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41,中框101上具有第一出音孔11,中框101与后盖102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1021,第一子发声部221朝向第一出音孔11,第二子发声部222朝向第一出音间隙41,第三子发声部223朝向第二出音间隙1021,因此,在需要电子设备发出声音时,可以使得控制器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声,且控制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递至第一出音孔11、第一出音间隙41以及第二出音间隙1021时,第一出音间隙41以及第二出音间隙1021分别由于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第二出音间隙1021以及第一出音间隙41处的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被抵消,从而相当于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同理,在控制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声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222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在控制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声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以及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223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子发声部221朝向第一出音孔11,第二子发声部222朝向第一出音间隙41,第三子发声部223朝向第二出音间隙1021,从而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声,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01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11,数字扬声器20位于壳体10中,壳体10中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0,固定部21、第一密封件30以及壳体10的内壁形成密封容纳腔,第一子发声部221位于密封容纳腔中,第一出音孔11与密封容纳腔连通,第一子发声部以使发声部22发出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
由于中框101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11,数字扬声器20位于壳体10中,数字扬声器20的固定部21、壳体10中的第一密封件30以及壳体10的内壁形成密封容纳腔,第一子发声部221位于密封容纳腔中,因此,在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声音之后,声音传递至容纳腔之后,由于第一密封件30的作用,声音无法通过容纳腔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其他位置。由于第一出音孔11与密封容纳腔连通,因此,密封容纳腔中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音孔11,且使得数字扬声器20的固定部21、第一密封件30以及壳体10的内壁形成密封容纳腔,第一子发声部221位于密封容纳腔中,第一出音孔11与密封容纳腔连通,从而使得数字扬声器20的声音只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避免数字扬声器20的声音在电子设备内部传递,出现声音泄露的问题,并且,通过设置数字扬声器20,仅需设置密封容纳腔,相当于只需要设置一个容纳腔,避免设置前腔和后腔,从而可以节约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容纳腔相当于相关技术中的发声装置的前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数字扬声器20,只设置前腔,不设置后腔,从而可以节约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字扬声器20采用MEMS工艺制造,集成了驱动芯片,内含有多颗静电振动单元(pixels)形成阵列,每个静电振动单元工作时,以超声频率产生震动脉冲,整个器件采用数字声音重建(Digital Sound Reconstruction,DSR)技术,将输入的数字信号重构为模拟音频信号,在PCM音频信号的每个采样点,通过对应信号幅度来确定所需震动单元数量,由多个振动单元的高频脉冲能量累积达到所需声信号的能量,不同幅度所需振动单元的数量不同,由驱动IC进行调配。整个过程由数字I2S信号直接重构为音频声信号,由于单体内置驱动IC,不需要现有的出音装置的功放的参与,并且由于数字扬声器20是高频脉冲累积,单体工作时无需传统出音装置的后腔,可大幅减少体积,为电子设备腾出更多地空间。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0包括密封胶、密封泡棉中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密封件30可以为密封胶,第一密封件30还可以为密封泡棉,第一密封件30还可以为密封胶与密封泡棉的组合,即部分第一密封件30为密封胶,部分第一密封件30为密封泡棉。另外,通过将第一密封件30设置为密封胶和/或密封泡棉,还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均位于壳体10中,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位置相对,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的空间与第一出音孔11与连通,数字扬声器20位于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固定部21通过第一密封件30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密封连接,第一密封件30、固定部2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以及第一侧壁形成密封容纳腔。
由于第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位置相对,数字扬声器20位于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固定部21通过第一密封件30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密封连接,因此,相当于固定部21与第一固定板12之间的间隙,固定部21与第二固定部21之间的间隙均被第一密封件30封堵,从而固定部21、第一密封件30、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以及第一侧壁形成密封容纳腔。由于发声部22位于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因此,发声部22发出声音之后,声音便会被第一密封件30阻挡,使得声音无法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其他位置,从而声音只能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出音孔11传出。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还可以便于形成密封容纳腔。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时,第一固定板12与第一侧壁之间没有间隙,第二固定板13与第一侧壁之间没有间隙。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板12靠近显示屏40,第二固定板13远离显示屏40,显示屏40与第一固定板12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件42,第四密封件42密封显示屏40与第一固定板12之间的间隙。第一固定板12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121,第二出音孔121正对第一出音间隙41,且第二出音孔121与第一出音间隙41连通,第二子发声部222朝向第二出音孔121。
由于显示屏40与壳体10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41,第一固定板12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121,第二出音孔121第一出音间隙41连通,且第一子发声部221朝向第一出音孔11,第二发声部22朝向第二出音孔121,因此,在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声音之后,该声音被第一密封件30阻挡,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可以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在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声音之后,该声音被第一密封件30阻挡,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的声音从第二出音孔121传出。另外,由于显示屏40与第一固定板12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件42,第四密封件42密封显示屏40与第一固定板12之间的间隙,因此,从第二出音孔121传出的声音在扩散时会被第四密封件42阻挡,从而使得声音仅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41,最终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即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出音间隙41,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出音通道,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音效。
另外,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也可以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的声音也可以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此时,电子设备会出现漏音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且仅需要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声音时,可以使得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与第一发声部22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41的声音,使得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同理,在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的声音,且仅需要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声音时,可以使得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与第二发声部22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抵消第二子发声部222传递至第一出音孔11的声音,使得第二子发声部222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壳体10中还设置有第五密封件1022,第五密封件1022位于后盖10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第五密封件1022密封后盖10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的间隙。第二固定板13上设置有第三出音孔131,第三出音孔131正对第二出音间隙1021,且第三出音孔131与第二出音间隙1021连通,第三子发声部223朝向第三出音孔131。
当后盖102与中框101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1021,第二固定板13上设置有第三出音孔131,第三出音孔131与第二出音间隙1021连通时,此时,在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声音之后,第三子发声部223的声音被第一密封件30阻挡,使得该声音无法传递至电子设备内部的其他位置,该声音从第三出音孔131传出。另外,由于第五密封件1022位于后盖10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第五密封件1022密封后盖10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的间隙,因此,在声音从第三出音孔131传出之后,声音被第五密封件1022阻挡,使得声音仅传递至第二出音间隙1021,从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出,即通过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出音间隙1021,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出音通道,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音效。
另外,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也可以从第一出音间隙41以及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出,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的声音也可以从第一出音孔11以及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出,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的声音也可以从第一出音孔11以及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此时,电子设备会出现漏音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且仅需要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声音时,可以使得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从而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41的声音,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二出音间隙1021的声音,使得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同理,在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的声音,且仅需要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声音时,可以使得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222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可以使得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222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抵消第二子发声部222传递至第一出音孔11的声音,抵消第二子发声部222传递至第二出音间隙1021的声音,使得第二子发声部222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同理,在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的声音,且仅需要从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出声音时,可以使得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223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可以使得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223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抵消第三子发声部223传递至第一出音孔11的声音,抵消第三子发声部223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41的声音,使得第三子发声部223的声音仅从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中框101的第二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音孔14,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位置相对,且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之间,第一侧壁分别与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连接。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之间的空间与第四出音孔14连通。壳体10中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0和/或第三密封件60,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0,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与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60。发声部22还包括第四子发声部224以及第五子发声部225,第四子发声部224以及第五子发声部22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四子发声部224朝向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第五子发声部225朝向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
由于壳体10的第二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音孔14,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位置相对,且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之间,第一侧壁分别与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连接,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之间的空间与第四出音孔14连通,因此,声音在传递至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之间之后,声音可以从第二侧壁上和/或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传出。由于壳体10中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0和/或第三密封件60,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0,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与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60,因此,第二密封件50可以密封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可以使得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以及第二侧壁形成密封空间,声音在传递至该处时,声音被第二密封件50阻挡,声音无法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其他位置,同理,第三密封件60可以密封第一固定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3与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可以使得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以及第三侧壁形成密封空间,声音在传递至该处时,声音被第三密封件60阻挡,声音无法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其他位置。由于第四子发声部224朝向第二侧壁,第五子发声部225朝向第三侧壁,因此,在第四子发声部224发出声音之后,该声音可以从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传出,在第五子发声部225发出声音之后,该声音可以从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传出。也即是,通过设置在第二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设置第四出音孔14,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出音通道,提高电子设备的音效。
另外,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也可以从第一出音间隙41、第二出音间隙1021、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以及第五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传出,此时,电子设备会出现漏音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且仅需要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声音时,可以使得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使得第四子发声部224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第五子发声部225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从而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41的声音,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二出音间隙1021的声音,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的声音,抵消第一子发声部221传递至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的声音,使得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针对需要第二子发生部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间隙41传出,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在此不再赘述。针对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二出音间隙1021传出,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在此不再赘述。针对第四子发声部224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传出,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在此不再赘述。针对第五子发声部225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14传出,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壳体10中设置有第六密封件15,第六密封件15位于壳体10中,且第六密封件15位于发声部22与第一出音孔11之间,且环绕第一出音孔11,第六密封件15密封发声部22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
由于第六密封件15位于发声部22与第一出音孔11之间,且环绕第一出音孔11,因此,在发声部22发出声音之后,声音在传递至第一出音孔11之后,第六密封件15可以阻挡声音扩散,使得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还需说明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字扬声器20上可以设置防尘网,避免灰尘或杂质与数字扬声器20接触,对数字扬声器20产生影响的问题出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数字扬声器20的发声部33包括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因此,控制器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声音。由于显示屏40与中框10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41,中框101上具有第一出音孔11,中框101与后盖102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1021,第一子发声部221朝向第一出音孔11,第二子发声部222朝向第一出音间隙41,第三子发声部223朝向第二出音间隙1021,因此,在需要电子设备发出声音时,可以使得控制器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声,且控制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从而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递至第一出音孔11、第一出音间隙41以及第二出音间隙1021时,第一出音间隙41以及第二出音间隙1021分别由于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第二出音间隙1021以及第一出音间隙41处的第一子发声部221的声音被抵消,从而相当于第一子发声部221发出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11传出,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同理,在控制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声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222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在控制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声时,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以及第二子发声部222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223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子发声部221朝向第一出音孔11,第二子发声部222朝向第一出音间隙41,第三子发声部223朝向第二出音间隙1021,从而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子发声部221、第二子发声部222以及第三子发声部223发声,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声音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801:根据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中任一个发声,以使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电子设备放置在桌面上且,显示屏背离桌面,后盖与桌面接触,再例如,电子设备处于通话状态。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显示屏,壳体包括后盖和中框,后盖与中框的一侧连接,显示屏与中框的另一侧连接。后盖与中框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出音孔,第三出音孔与第二出音间隙连通,显示屏与中框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中框的第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第二出音孔与第一出音间隙连通,发声部包括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第一子发声部朝向第一出音孔,第二子发声部朝向第二出音孔。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步骤1801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以及第二出音间隙时被抵消,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传出。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第一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第二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第一出音孔以及第二出音间隙时被抵消,第二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第一出音间隙传出。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第一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第三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第一出音孔以及第一出音间隙时被抵消,第三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第二出音间隙传出。
其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即电子设备处于发声状态时,此时,可以从中框上的第一出音孔出音,使得电子设备的发声效果较好。电子设备的第二状态可以为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的状态,此时,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拨打电话时,用户的耳朵贴近显示屏处的第一出音间隙,从而第一使得声音仅从第一出音间隙发出,避免电子设备漏音,并且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通话质量。第三状态可以为电子设备拨打电话,且电子设备的后盖靠近用户的头部的状态。此时,可以使得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仅从第二出音间隙传出,从而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拨打电话时,电子设备的背部贴着用户的耳朵,电子设备依然可以正常出音,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功能多样化。即电子设备不仅可以从显示屏处的第一出音间隙出音,还可以从后盖的第二出音间隙出音。
另外,中框的第二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音孔,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位置相对,且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之间,第一侧壁分别与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连接,发声部还包括第四子发声部以及第五子发声部,第四子发声部朝向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第五子发声部朝向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步骤1801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第四子发声部和/或第五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第一出音间隙、第二出音间隙以及第四出音孔时被抵消,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传出。
当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时,可以使得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仅从第一出音孔传出,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具有定向性的效果,使得用户可以只在一个方向接收到电子设备的声音,并且还可以避免电子设备漏音。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第二子发声部发声,第一子发声部、第三子发声部、第四子发声部、第五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二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定向发声。还可以控制第三子发声部发声,控制其他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还可以控制第四子发声部发声,控制其他子发声部发出与第四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还可以控制第五子发声部发声,控制其他子发声部发出与第五子发声部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声音信号。
需要说明是,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定发声部的发声部位,进而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到不用的指令,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在预设方向定向发声。例如,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仅从第一出音孔出音,再例如,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仅从第一出音间隙出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数字扬声器、显示屏以及控制器;
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的一侧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的另一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一出音间隙,所述中框上具有第一出音孔,所述中框与所述后盖之间具有第二出音间隙;
所述数字扬声器以及所述控制器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数字扬声器包括固定部以及发声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发声部连接,所述发声部包括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第一子发声部、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一出音间隙,所述第三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二出音间隙;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所述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中至少一个发声,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密封件以及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密封容纳腔,所述第一子发声部位于所述密封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密封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正对所述第一出音孔,以使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所述第一出音孔传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出音孔与连通,所述数字扬声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密封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密封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正对所述第一出音间隙,且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一出音间隙连通,所述第二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二出音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五密封件,所述第五密封件位于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五密封件密封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出音孔,所述第三出音孔正对所述第二出音间隙,且所述第三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出音间隙连通,所述第三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三出音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位置相对,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四出音孔连通;
所述壳体中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所述发声部还包括第四子发声部以及第五子发声部,所述第四子发声部以及所述第五子发声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五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六密封件,所述第六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中,且所述第六密封件位于所述发声部与所述第一出音孔之间,且环绕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第六密封件密封所述发声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8.一种声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所述第二子发声部以及所述第三子发声部中任一个发声,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定向发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第一子发声部、所述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中任一个发声,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定向发声,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所述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所述第一出音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出音间隙时被抵消,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所述第一出音孔传出;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二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二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所述第一出音孔以及所述第二出音间隙时被抵消,所述第二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所述第一出音间隙传出;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三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三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所述第三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所述第一出音孔以及所述第一出音间隙时被抵消,所述第三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所述第二出音间隙传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中框的第二侧壁和/或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位置相对,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连接,所述发声部还包括第四子发声部以及第五子发声部,所述第四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五子发声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上的第四出音孔;
所述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所述第二子发声部以及第三子发声部中任一个发声,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定向发声,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声,且控制所述第二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控制所述第四子发声部和/或所述第五子发声部发出与所述第一子发声部的声音相位相反的反相声音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传递至所述第一出音间隙、所述第二出音间隙以及所述第四出音孔时被抵消,所述第一子发声部发出的声音从所述第一出音孔传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7548.2A CN117857677A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7548.2A CN117857677A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57677A true CN117857677A (zh) | 2024-04-09 |
Family
ID=9054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7548.2A Pending CN117857677A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57677A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11217548.2A patent/CN11785767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92690B2 (en) | Loudspeaker device | |
US9319760B2 (en) | Low-profile speaker arrangements for compact electronic devices | |
WO2020186971A1 (zh) | 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EP2238769B1 (en) | Acoustic reconfigu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 |
CN102668523B (zh) | 用于在便携式设备中使用的装置 | |
WO2022002054A1 (zh) |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 |
JP2009524957A (ja) | 音響コンプライアンス調整装置 | |
KR100629033B1 (ko) | 전기-음향 통신 유닛 | |
CN100355259C (zh) | 用于包括有扬声器和耳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布置 | |
CN111988701A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110677792B (zh) |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13099367A (zh) | 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20250048011A1 (en) | Sound output apparatus | |
CN115967900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4679508A (zh) | 声学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12278462U (zh) | 音频模组和终端 | |
CN117857677A (zh) |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 |
KR200355341Y1 (ko) | 초음파 스피커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보드 | |
CN114866632B (zh)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
CN114979338B (zh)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
WO2023051005A1 (zh) |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 |
CN112788469B (zh) | 耳机和电子设备 | |
CN212278427U (zh) |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 |
CN11704139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6414516U (zh) | 一种桌面型多面发声集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