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1398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41398B CN117041398B CN202311040885.3A CN202311040885A CN117041398B CN 117041398 B CN117041398 B CN 117041398B CN 202311040885 A CN202311040885 A CN 202311040885A CN 117041398 B CN117041398 B CN 1170413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cavity
- middle frame
- shell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6683 trans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361 trans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音腔,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经过音腔并由第一出音口传出以形成外放音,通过将屏幕和中框之间未被利用的空间与音腔连通,并作为音腔的扩展腔,以扩大音腔的体积,无需对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做较大改进,并且在不改变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的同时,提升电子设备的外放音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包括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音腔,其中,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经过音腔并由出音口传出以形成外放音,音腔的体积越大,外放音质越好。
但是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越来越薄,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导致音腔的体积受限,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外放音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将电子设备内部未被利用的空间作为音腔的扩展腔,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大音腔的体积,无需对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做较大改进,并且在不改变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的同时,提升电子设备的外放音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由屏幕、中框和后壳围合形成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音腔,壳体设有与音腔连通的第一出音口,屏幕和中框之间形成有封闭的第一密封腔,音腔和第一密封腔通过设于中框的第一通孔连通。
在电子设备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并未增设新的腔体,将屏幕和中框之间未被利用的空间作为音腔的扩展腔,使得音腔的体积增大,并未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做较大改进,也并未对电子设备的厚度造成影响,可在有效提升外放音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开发难度,节约开发成本。
一种示例中,屏幕和中框之间沿周向密封并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如此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屏幕和中框之间的空间扩大音腔的体积,保证外放音质。
一种示例中,屏幕和中框之间,部分区域通过密封件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利用屏幕和中框之间的部分空间作为音腔的扩展腔,提升外放音质的同时,第一密封腔的设置较为灵活。
一种示例中,中框还设置有穿孔,穿孔位于第一密封腔所在区域外。如此设置,避免声音由穿孔处泄漏。
一种示例中,中框还设置有穿孔,且穿孔位于第一密封腔所在区域内,屏幕和中框之间还夹设有沿穿孔的周向布置的密封件。如此设置,避免声音由穿孔处泄漏。
一种示例中,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听筒,听筒包括听筒音腔,壳体还设有与听筒音腔连通的第二出音口。方便用户由第二出音孔听取听筒的声音,已实现电联通讯。
一种示例中,听筒音腔和第一密封腔通过设于中框的第二通孔连通。通过第一出音口和第二出音口分别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出音,实现立体声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可以简化壳体的出音口的设置,简化整体结构、简化加工操作,同时还能够使得该电子设备的整体外形更为规整,保证用户体验。
一种示例中,壳体还设有第三出音口,第三出音口与第一密封腔通过设于中框的第三通孔连通。通过第一出音口和第三出音口分别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出音,实现立体声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一种示例中,第三出音口包括设于壳体的孔结构和设于壳体的缝隙中的至少一者。第三出音口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孔结构、缝隙中的至少一者均可,灵活性好。
一种示例中,扬声器包括壳部,壳部与中框固定,并围合形成音腔,中框形成音腔的一侧壁。如此设置,有利于将音腔的体积最大化,并简化整体结构、简化安装操作。
一种示例中,中框朝向后壳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壳部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口端面贴合固定,并围合形成音腔。第一安装槽的设置便于对壳部进行安装固定,以形成音腔。
一种示例中,壳部设有敞口槽,敞口槽的开口朝向中框并与中框贴合固定,以围合形成音腔。如此能够通过壳部对扬声器的内核提供防护,并且便于内核的固定和限位。
一种示例中,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路结构件,中框设有用于安装电路结构件的第二安装槽,电路结构件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并形成第二密封腔,第二密封腔与音腔连通。将电路结构件安装处的空间形成第二密封腔,并将第二密封腔与音腔连通,以进一步增大音腔的体积,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提升外放音质。
一种示例中,电路结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于印刷电路板的电气元件,印刷电路板能够封堵第二安装槽并形成第二密封腔。通过电路结构件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形成第二密封腔,可简化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和安装操作。
一种示例中,壳部还包括向第二安装槽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盖板,盖板能够封堵第二安装槽,并围合形成第二密封腔,电路结构件位于第二密封腔内。如此设置,能够简化对电路结构件的结构要求,并且,盖板的结构可根据此处的空间具体设计,有利于充分地利用此处的空间。
一种示例中,第二密封腔与音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连通于第二密封腔和音腔之间。便于实现第二密封腔和音腔之间的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C的放大图;
图5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的放大图;
图8为电子设备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电子设备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2为前腔的示意图;
图13-图16为壳部与中框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9为第二密封腔与音腔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9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屏幕;
2中框,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穿孔,24第一安装槽,241安装面,25第二安装槽,251配合面,26隔板,261第四通孔,27第二密封腔,281顶部边框,282底部边框,283侧边框;
3后壳;
4发声装置,41扬声器,411壳部,412连通孔,413盖板,42音腔;
5前腔,51第一密封腔;
6第一出音口;
7密封件;
8听筒,81听筒音腔;
91出音缝,92第二出音孔;
10电路结构件;
11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具有发声装置和外放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电子设备。
如图1-图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屏幕1、中框2和后壳3,其中,屏幕1可以是柔性屏或硬性屏,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屏幕1、中框2和后壳3依次固定并围合形成壳体。
屏幕1和中框2之间沿周向密封固定,具体的,中框2的前侧沿周向设置有安装台阶,屏幕1能够搭接于该安装台阶的台阶面,并通过连续点胶与中框2之间粘接固定,如图2-图5所示,连续点胶固化后能够形成连续的胶层11,以在屏幕1和中框2之间沿周向形成密封,并在二者之间围合形成厚度约为0.3mm-0.5mm的前腔5,中框2和后壳3固定,并在中框2朝向后壳3的一侧安装有电池、发声装置4、听筒8、电路结构件10等部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发声装置4包括扬声器41和音腔42,该发声装置4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如图8所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音口6(如图8所示),扬声器41的壳部411与中框2固定,音腔42与第一出音口6连通,扬声器41利用电声换能原理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音腔42后,可通过第一出音口6向外扩散并传出电子设备外,并形成该电子设备的外放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底部"具体是指电子设备在使用状态下,用户观看电子设备时,位于下方的一侧部,而"顶部"是指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听筒8等的一侧,“前”是指朝向屏幕1的一侧,“后”是指朝向后壳3的一侧。
如图8所示,第一出音口6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第一出音孔,具体的,壳体的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五个第一出音孔,当然,第一出音孔的数量不做限制,如还可以是两个、四个、六个等均可。
如图2和图4所示,听筒8也对应设置有听筒音腔81,并且壳体还设置有与该听筒音腔81连通的第二出音口,听筒8产生的声音可通过第二出音口向外传出,如用户在使用手机打电话时,可通过第二出音口听到听筒8产生的声音。
具体的,听筒8设于壳体的顶部,并且第二出音口也设于壳体的顶部,方便用户在手持手机打电话时,通过壳体顶部的第二出音口听到声音,以实现电联通讯。
如图4所示,第二出音口包括由屏幕1的顶部和顶部边框281之间形成出音缝91,该出音缝91的开口是朝前设置的,便于打电话时向人耳处传声。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二出音口还包括设于壳体顶部的第一出音孔92,第一出音孔92的数量为四个,并沿壳体顶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然,该第二出音孔92也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出音孔,如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等均可。
如图6所示,中框2包括由顶部边框281、底部边框282和两条侧边框283围合形成的周向边框结构,其中,底部边框282还可设置有充电接口、与麦克风对应的声音入口等。上述第一出音孔设于底部边框282,上述第二出音孔92设于顶部边框281。
随着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厚度越来越薄,壳体内能够为音腔42提供的空间原来越小,而音腔42体积减小后,将使得扬声器41的低音部分的表现力下降,从而影响电子设备整体的外放音质。
为提高外放音质,本实施例中,利用屏幕1与中框2之间围合形成的前腔5,通过前腔5扩展音腔42的体积,具体的,将前腔5内的至少部分空间密封形成第一密封腔51,该第一密封腔51与音腔42连通,使得音腔42扩大了第一密封腔51的体积,如此,能够有效提升扬声器41的低音部分的表现力,进而提升外放音质。
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密封腔51位于中框2的前侧,而发声装置4的音腔42位于中框2的后侧,第一密封腔51和音腔42分别位于中框2的前后两侧,因此,中框2设置有第一通孔21,第一密封腔51通过第一通孔21与音腔42连通,也就是说,将前腔5内的至少部分空间作为音腔42的扩展腔,扩大音腔42的体积,有效提升外放音质。
并且,前腔5是电子设备本来就存在且未被利用的,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并未增设新的腔体,仅是在电子设备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将屏幕1和中框2之间未被利用的空间作为音腔42的扩展腔,使得音腔42的体积增大,并未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做较大改进,也并未对电子设备的厚度造成影响,可在有效提升外放音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开发难度,节约开发成本。
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腔51和听筒音腔81连通,由于第一密封腔51是密闭的并位于中框2的前侧,听筒音腔81位于中框2的后侧,因此,中框2还设有第二通孔22,第一密封腔51和听筒音腔之间通过第二通孔22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密封腔51通过听筒音腔81与第二出音口连通。
还可以在中框2的后侧设置出音通道,该出音通道连通于第二通孔22和第二出音口之间,第一密封腔51通过出音通道与第二出音口连通。
如此设置,扬声器41所产生的声音能够经过音腔42由第一出音口6传出,同时还能够经过音腔42、第一密封腔51和听筒音腔81或出音通道,由第二出音口传出,从而实现扬声器41所产生的声音能够同时从电子设备的顶部和底部传出,以形成立体声效果的外放音,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壳体单独设置第三出音口,该第三出音口分别与第一出音口6以及第二出音口相互独立,第三出音口与第一密封腔51之间可通过设于中框2的第三通孔连通,使得由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能够经过音腔42和第一密封腔51,并同时由第一出音口6和第三出音口向外扩散传出,以实现立体声效果。
对于设置有听筒8的电子设备,如手机来说,第二出音口与第一密封腔51连通,相较于通过在壳体设置与第一密封腔51连通的第三出音口的方案来说,能够在实现立体声效果的同时,有效简化壳体的出音口的设置,简化整体结构、简化加工操作,同时还能够使得该电子设备的整体外形更为规整,保证用户体验。
而对于未设置有听筒8和第二出音口的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等来说,在壳体设置有与第一密封腔51连通的第三出音口,能够实现立体声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三出音口的具体形状和位置均不做限制,如第三出音口可以是设于壳体的孔结构,如设于中框2的顶部边框281的孔结构、设于侧边框283的孔结构、设于后壳3的孔结构,也可以在屏幕1和中框2之间或者在后壳3与中框2之间留有缝隙,通过缝隙形成第三出音口,或者,第三出音口同时包括设于壳体的孔结构和缝隙均可。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出音口6的设置形状和位置也不做限制,对于手机来说,第一出音口6为设于底部边框282的第一出音孔,而对于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来说,该第一出音口6还可以是设于侧边框283的孔结构、设于后壳3的孔结构,也可以在屏幕1和中框2之间或者在后壳3与中框2之间留有缝隙,通过缝隙形成第一出音口6,或者,第一出音口6同时包括设于壳体的孔结构和缝隙均可。
将第一出音口6和第三出音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如第一出音口6设于壳体的底部,第三出音口设于壳体的顶部,或者,将第一出音口6设于壳体的底部,第三出音口设于壳体的侧壁等,以同时在电子设备的不同位置出声,实现立体声效果。
或者,壳体还可以同时设置有第二出音口和第三出音口,并且第二出音口和第三出音口同时分别与第一密封腔51连通,第一出音口6、第二出音口、第三出音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扬声器41产生的声音能够分别由这三个不同位置的出音口传出,以实现立体声效果。
也就是说,中框2可以仅开设有第一通孔21而未设置第二通孔22,此时,第一密封腔51仅与音腔42连通,以扩大音腔42的体积,提升外放音质。中框2还可以同时设置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此时,第一密封腔51分别与音腔42以及第二出音口或第三出音口连通,该第一密封腔51在实现扩大音腔42的体积、提升外放音质的同时,还能够作为传声通道,实现在不同的出音口同时出声,进而实现立体声效果。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密封腔51可以是前腔5的一部分,此时,对于该第一密封腔51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均不作限制,第一密封腔51需与第一通孔21连通,前腔5靠近第一通孔21的位置的局部空间形成第一密封腔51,通过设置密封件7在此处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51,此处的密封件7夹设于中框2和屏幕1之间,第一密封腔51与前腔5内的其它区域不连通,第一密封腔51仅通过第一通孔21与音腔42连通。
或者,还可以是如图12所示的,将前腔5整体形成第一密封腔51,也就是将屏幕1和中框2之间沿周向密封并围合形成第一密封腔51。不难理解,第一密封腔51的空间越大,音腔42扩展的体积就越大,外放音质就越好。
中框2还设置有穿孔23,穿孔23包括用于供连接线穿过的穿线孔以及用于安装的安装孔等贯穿中框2前后设置的孔,如图10所示,当穿孔23位于第一密封腔51所在区域外时,该穿孔23对第一密封腔51不会造成影响,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穿孔23位于第一密封腔51所在区域内时,为避免声音从穿孔23泄漏,沿穿孔23的周向还设置有密封件7,此处的密封件7夹设于中框2和屏幕1之间,以沿穿孔23的周向形成密封,避免声音由此处泄漏。
本实施例中,穿孔23的数量不做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于位于第一密封腔51所在区域内的穿孔23,通过密封件7沿周向密封,而对于位于第一密封腔51所在区域外的穿孔23,无需对其进行密封操作。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密封件7可以选用密封泡棉、硅胶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不难理解,当第一密封腔51无需与第二出音口或第三出音口连通时,第一密封腔51仅用于扩展音腔42的体积,第一密封腔51的设置位置更灵活。而当第一密封腔51与第二出音口连通,或者,第一密封腔51与第三出音口连通时,第一密封腔51不仅用于扩展音腔42的体积,还作为传声通道,第二通孔22需设置在第一密封腔51所在区域内,此时,该第一密封腔51可以是由前腔5的部分形成,或者由前腔5的全部形成均可。
扬声器41的壳部411在与中框2固定后,能够形成音腔42,具体可以将壳部411设置为封闭的结构,如图13所示,由壳部41的内部形成封闭的音腔42,安装时,将壳部411与中框2固定后,将壳部411朝向中框2的一侧壁开设连通孔412,该连通孔412与设于中框2的第一通孔21连通,并且,为保证密封性,还可以在壳部411和中框2之间设置密封件7,该密封件7能够夹紧于壳部411的外壁和中框2之间,并在连通孔412和第一通孔21之间形成密封通道。
为进一步扩大音腔42的体积,本实施例中,壳部411自身并未设置有封闭的音腔42,在将壳部411与中框2固定后,能够在壳部411和中框2之间围合形成音腔42,中框2形成音腔42的一侧壁,设于中框2的第一通孔21与该音腔42连通即可。
显然,由壳部411和中框2之间围合形成音腔42,相较于壳部411内部形成封闭的音腔42的方案来说,能够简化整体结构,无需在壳部411设置连通孔412并在壳部411和中框2之间设置密封件7,简化安装操作,并且,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减少壳部411的一个侧壁的厚度,增大音腔42的体积,利于提高外放音质。
如图5-图7所示,中框2设置有用于安装扬声器41的第一安装槽24,该第一安装槽24的槽口朝向后壳3的一侧设置,并且第一安装槽24的槽口端沿周向设置有安装面241,壳部411能够贴合于安装面241并与中框2固定,以在壳部411和第一安装槽24之间围合形成音腔42。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壳部411可以是板状结构,安装时,将板状结构的壳部411与安装面241贴合固定,通过壳部411封堵第一安装槽24,以形成音腔42。
或者,如图15所示,壳部411也可以设置为具有敞口槽的结构,敞口槽的开口端的端面沿周向与第一安装槽24的安装面241相适配,安装时,将敞口槽的槽口对准第一安装槽24的槽口,使得敞口槽的端面与安装面241沿周向密封贴合并固定,以在二者之间围合形成音腔42。
扬声器41还包括内核(图中未示出),具体通过内核利用电声换能原理振动发出声音,内核位于音腔42内并与壳部411固定。在壳部411内部形成封闭的音腔42,或者将壳部411设置为具有敞口槽的结构时,能够对该内核提供防护,并且便于实现内核和壳部411之间的固定和限位。
具体的,安装面241可以是平面、斜面、弧形面、不规则的波浪形面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均可,将中框2和壳部411贴合固定后,壳部411和中框2之间能够沿周向形成密封,并在二者之间围合形成音腔42即可。
还可以是如图16所示的,将壳部411设置为具有敞口槽的结构,安装时,将敞口槽的开口朝向中框2并与中框2的后壁面贴合固定,中框2能够封堵敞口槽,并在二者之间围合形成与敞口槽相适配的音腔42。
具体的,壳部411与中框2之间的固定可通过沿周向的小距离的点胶操作实现密封固定,操作简单并可保证密封性,或者,将壳部411与中框2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并在二者之间夹设密封件7,以保证密封性均可。
电路结构件10是指包括集成有电气元件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该电路结构件10安装于壳体的底部并靠近发声装置4的位置,具体的,该电路结构件10可通过紧固件与中框2固定,在与中框2固定后,该电路结构件10与中框2之间以及电路结构件10与后壳3之间难免会存在一些较小的空间,本实施例中,将此部分空间密封形成第二密封腔27,并将该第二密封腔27与音腔42连通以形成音腔42的扩展腔,能够进一步扩大音腔42的体积,提升电子设备的外放音质。
具体的,如图5-图7所示,中框2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结构件10的第二安装槽25,具体的,第二安装槽25的开口端沿周向设有配合面251,安装时,如图17所示,可以通过电路结构件10的印刷电路板封堵该第二安装槽25的槽口,并与配合面251贴合,以实现密封固定,通过印刷电路板封堵第二安装槽25围合形成第二密封腔27。也就是说,在将电路结构件10与中框2固定后,即可形成第二密封腔27,无需另外设置密封结构,从而能够简化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简化安装操作。
第一安装槽24与第二安装槽25相邻,并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第一安装槽24与第二安装槽25之间设置有隔板26,在将发声装置4和电路结构件10安装后,音腔42与第二密封腔27之间通过隔板26分隔,本实施例中,将隔板26设置有第四通孔261,音腔42和第二密封腔27之间可通过第四通孔261实现连通。
或者,如图18所示,将壳部411的后侧端面,朝向第二安装槽25的一侧延伸设置有盖板413,在将电路结构件10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5内后,将壳部411与中框2固定,并通过盖板413与第二安装槽25的配合面251配合固定,盖板413与第二安装槽25围合形成第二密封腔27,电路结构件10位于第二密封腔27内。如此设置,能够简化对电路结构件10的结构要求,并且,盖板413的结构可根据此处的空间具体设计,有利于充分地利用此处的空间。
此时,音腔42和第二密封腔27之间也可以通过设于隔板26的第四通孔261连通,或者,还可以是隔板26的后端面与壳部411之间留有缝隙,第二密封腔27可通过该缝隙与音腔42连通。
电路结构件10若需通过引线穿出第二密封腔27以与外部结构件连接,可在该第二密封腔27的侧壁(如第一安装槽24的槽壁或者盖板413)对应设置穿孔23,并通过设置密封件7在穿孔23的周向形成密封即可。
如图19所示,还可以将第一安装槽24和第二安装槽25之间连通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4和第二安装槽25之间并未设置有隔板26,壳部411以及盖板413能够封堵整个第一安装槽24和第二安装槽25的槽口,并围合形成一个较大的音腔42,电路结构件10也位于该音腔42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电路结构件10和中框2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如粘接或者紧固件连接均可。
本实施例中,对于扬声器41的具体类型也不做限制,能够利用电声换能原理振动发声即可,按其换能原理可分为电动式(即动圈式)、静电式(即电容式)、电磁式(即舌簧式)、压电式(即晶体式)等几种。密封件7可以选用密封泡棉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将原有的前腔5至少部分用来扩展音腔42的体积,将电路结构件10处的空间密闭并与音腔42连通,以进一步扩展音腔42的体积,在壳体结构不变、保证电子设备的厚度不变的情况,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扩展音腔42,保证电子设备的外放音质,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各附图仅是为了方便理解而提供的示意图,尽管附图详细地公开了本申请的方案,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如第一安装槽24和第二安装槽25的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规则的四边形结构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均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屏幕、中框和后壳围合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发声装置;
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音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音腔连通的第一出音口,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之间形成有封闭的第一密封腔,所述音腔和所述第一密封腔通过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扬声器包括壳部,所述中框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壳部封堵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形成所述音腔;
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结构件,所述电路结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中框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印刷电路板封堵第二安装槽围合形成第二密封腔;
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邻,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音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之间可通过第四通孔实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之间沿周向密封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之间,部分区域通过密封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腔所在区域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设置有穿孔,且所述穿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腔所在区域内,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之间还夹设有沿所述穿孔的周向布置的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听筒,所述听筒包括听筒音腔,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听筒音腔连通的第二出音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音腔和所述第一密封腔通过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二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三出音口,所述第三出音口与所述第一密封腔通过设于所述中框的第三通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音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孔结构和设于壳体的缝隙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端面贴合固定,并围合形成所述音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部设有敞口槽,所述敞口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框并与所述中框贴合固定,以围合形成所述音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电气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40885.3A CN117041398B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40885.3A CN117041398B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41398A CN117041398A (zh) | 2023-11-10 |
CN117041398B true CN117041398B (zh) | 2024-11-19 |
Family
ID=8862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40885.3A Active CN117041398B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041398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127868U (zh) * | 2020-03-23 | 2020-07-28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12261186A (zh) * | 2020-10-23 | 2021-0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9367A (zh) * | 2020-01-08 | 2021-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497845B (zh) * | 2020-04-02 | 2022-07-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3923285B (zh) * | 2021-10-14 | 2024-05-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949952B (zh) * | 2021-10-20 | 2024-12-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音腔扩容材料包、声音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216904957U (zh) * | 2022-01-26 | 2022-07-05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音腔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6567120B (zh) * | 2022-01-30 | 2024-04-1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中框、中框的加工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5225747A (zh) * | 2022-06-14 | 2022-10-2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
2023
- 2023-08-17 CN CN202311040885.3A patent/CN1170413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127868U (zh) * | 2020-03-23 | 2020-07-28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12261186A (zh) * | 2020-10-23 | 2021-0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41398A (zh) | 2023-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92690B2 (en) | Loudspeaker device | |
CN112261187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1756903B (zh) |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2769988B (zh) | 电子设备 | |
KR101423570B1 (ko) | 이어폰 | |
JP2002320291A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CN114338881B (zh) | 终端设备 | |
CN113099367A (zh) | 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6356802U (zh) |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 |
CN114945128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967900B (zh) | 电子设备 | |
CN210042193U (zh) | 扬声器 | |
CN110958509A (zh) |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 |
CN114866631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704139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1670953U (zh) |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 |
CN112788469B (zh) | 耳机和电子设备 | |
CN212519077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3055791B (zh) | 扬声器内核、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2278427U (zh) |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 |
CN115225746A (zh) | 电子设备 | |
CN222283293U (zh) | 移动终端 | |
CN222235043U (zh) |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
JP5591548B2 (ja) | 音響構造及び携帯端末 | |
CN115118799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