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39A - 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注射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039A CN1165039A CN 97103028 CN97103028A CN1165039A CN 1165039 A CN1165039 A CN 1165039A CN 97103028 CN97103028 CN 97103028 CN 97103028 A CN97103028 A CN 97103028A CN 1165039 A CN1165039 A CN 11650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imbibition
- seal member
- syringe
- slipper se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室型注射器。它具有以下特征:防止药液泄漏的机构不仅具有上述隔板的遮断机能、而且具有保液机能,吸液机构M设置在上述端部滑动密封构件3c的后方,与该端部滑动密封构件3c相连或留有间隔,当整个端部滑动密封构件通过旁路部6时,该吸液机构能够吸收并保持从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后方流出来的药液L。具有代表性的该吸液机构M为圆盘形D和圆筒型R,通过浸渗保水-吸液促进剂可提高防漏效果,通过浸渗抗菌剂可提高卫生水平。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止药液泄漏机构的注射器,特别涉及防止残留在旁路部内的药液向注射器外泄漏的机构,该旁路部可使采用中间滑动密封构件分隔的后方第2室内的药液流入第1室。
在预先装填药剂的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即所谓的预装填注射器中,对于以分离状态装填规定的药剂和其溶解液或分散液、或其它药液的2组份预装填注射器,以前常采用下面的结构(特公昭49-14465号):如图10所示,筒状容器31的前端部分具有注射针的装载部分,端部密封构件32从筒状容器31的后端开口插入,同时在容器31内设置沿其轴向能够滑动的中间密封构件33,它把容器31分成在前端一侧的第1室34和在后端一侧的第2室35,在各室内分别装有药剂P和溶解液等L,前端部分用帽盖37密封起来。
在这种类型的注射器中,对比中间滑动密封构件33更靠前端侧的第1室34,采用在容器31的侧壁设置旁路的结构,该旁路通常为伸向外侧的旁路沟36。使用时,用杆把端部密封构件33往里推。从而如图11所示,中间密封构件33与第2室35内的液体L向里推进。当中间密封构件33达到旁路沟36内时,通过该沟36,第2室35内的液体L流入第1室34内。然后如图12所示,用端部密封构件32的前端推压中间密封构件33,这时在第1室34内溶解、分散或混合后的液体,便从前端挤了出来。
这时,由于端部密封构件通过旁路部,因而残留在旁路部内的药液可从端部密封构件的后方漏出来。为此,特开昭62-14863中提出如下方案:在端部密封构件的后方配设隔板,以防药液向注射器外泄漏。
可是,在这种方法中,粘度低的药液及表面张力小的药液往往可通过在杆上设置的隔板和容器内壁之间的空隙,另外,分开扔掉时,对于把杆从容器上拆卸下来的情况,滞流在隔板上的药液有发生离散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它具有防止药液泄漏的机构,可不必担心药液通过容器内壁上的空隙。另外,当分别扔掉时,对于把杆从容器上拆卸下来的情况,也不必担心积存在隔板上的药液发生离散。
本发明通过开发不仅具有上述隔板的遮断机能,而且也具有保液机能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而达到了上述目的,具有可装注射针的前端开口部分和可插入杆并由位于该杆前端的端部滑动密封构件加以封闭的后端开口的注射器的筒状容器上,具有至少1个的中间滑动密封构件和旁路部,其中中间滑动密封构件在长度方向上把容器内部分成前后部分;旁路部是从该滑动密封构件的初始位置更靠前方容器壁上沿长度方向延伸而成的,并且延伸的距离超过上述中间密封构件的长度。通过该旁路可使上述中间滑动密封构件后方室内的液体流入前方室。
本发明的注射器还具有以下特征:在上述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后方上,设置有吸液机构,它能够吸收、保持液体。
在本发明中,“端部滑动密封部件的后方”是指包含该密封部件、即包含该注射器后方的所谓的部分;上述吸液机构不仅包含与上述杆的前端端部滑动密封部件的后方密封接触或者在该后方空出间隔的场合,而且还包括使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开口封锁住地嵌入,并留置于该处的场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适用例,注射器以上述中间滑动密封构件为界分成前方室和后方室。在上述前方室内盛装着规定的药剂,在上述后方室内盛装着可与药剂相混合的液体,插入受到上述杆的前端推压的端部滑动密封构件,可使盛装该液体的后方室的后端开口得以封闭。当用上述杆把端部滑动密封构件往前推时,则上述中间滑动密封构件被动地向前移动,直至上述旁路的区域,这时,通过该旁路可使后方室的液体流入上述前方室。当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旁路部时,由于从端部滑动密封构件后方流出的液体可吸收并保持在吸液机构上,因而可防止液体泄漏到注射容器的外部,同时在分开扔掉时,即使把使用后的杆拆卸下来,同时也可防止药液的离散。
另外,注射容器一般是透明的,如果只是遮蔽一下了事,则从外边可看到残留液,将给人一种可能泄漏出来的不安全感,而当残留液被吸收并得以保持下来时,由于液体本身的确被保持下来,因而不会产生这种不安全感。
特别是吸液材浸渗了保水·吸液剂时,即使在吸液材和注射器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也完全能够达到吸液保持的效果。
另外,从性质上说,微生物容易在上述吸液材上得到繁殖,但可与上述保水·吸液剂一起或单独往吸液材中添加抗菌剂,这样便能防止吸液材上容易发生的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分开扔掉时的安全性。
图1是一剖面图,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构成。
图2是包含装填诸如药剂之类的物质的注射器主体装配工序的说明图。
图3是一剖面图,表示在筒状容器的前端开口部分采用可移动的密封构件时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
图4是图3的例子在使用时的工作情况说明图。
图5是一剖面图,表示当在筒状容器的前端开口部分采用不能移动的密封构件、注射针采用两头针时的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之构成。
图6是本发明的杆2和筒状容器1之间的挂靠机构及其解除机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同样为本发明的杆2和筒状容器1之间的挂靠机构及其解除机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一剖面图,表示在本发明的2组分预装填注射器中,为减少注射时注射液的损失量所采取的对策的例子。
图9是各密封构件3a、3b及3c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一剖面图,表示现有的两组分预装填注射器之构成。
图11是它的第1步操作说明图。
图12是它的第2步操作说明图。
图13是一示意图,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1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之配置。
图14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第1种安装结构之侧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第1种安装结构之主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第2种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第2种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19是为一示意图,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2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之配置。
图20为一示意图,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3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之配置。
图21是为一示意图,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3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之变型例。
图22是为一立体图,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4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
图23是为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4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的第1形态的推入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采用的第4实施例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的第二形态的推入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25是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的第一吸液挡块部件的注射器的断面侧面图。
图26是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防止药液泄漏机构的第二吸液挡块部件的注射器的断面侧面图。
一般说来,上述吸液机构M可以以一体化方式或可拆卸方式设置在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后方,其中,端部滑动密封构件以一体化方式或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上述杆的前端。因此,如图13所示,把能够滑动的圆盘状吸液材D安装在杆2的前端,这样便构成了吸液机构M,在这里,吸液材D是由诸如滤纸、尼龙毡或棉不织布、以丝或织布的形式存在的纤维或吸水性聚合物树脂之类的具有吸水机能的材料加工而成的。吸液机构M的装配方法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杆2的前端伸出部分2a上设置螺纹,另一方面在圆盘状吸液材料D的中心设置螺孔H,并使该孔与螺纹拧紧并嵌入槽2b内,或者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杆2的前端伸出部分2a′上设置扭锁,另一方面在圆盘吸液材料D的中心设置扭锁锁孔H′,将该扭锁和扭锁孔H′啮合并嵌入槽2b内。另外,也可以把多块圆盘状吸液材D叠压在一起或以一定的间隔配置起来。另外,也可以按下列方式进行:使上述吸液机构M与靠杆2而在筒状容器内滑动的端部滑动密封部件切离,并使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开口封锁地嵌入并留置在该位置。此时,如图25所示,上述D和同样的圆盘状吸液挡块部件S的中心处设置杆2的贯通孔h,嵌入端部滑动密封部件3c的后方的筒状容器后端开口1b,并从该通孔h向前方使杆2的前端通过,并螺纹接合在端部滑动密封件3c的后端,使挡块部件S留置。或者,也可以如图26所示,上述吸液机构M使上述挡块部件3嵌入可嵌入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1b外周的手把100上,由于装着手把100而封锁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开口地被留置。而且,上述吸液机构M也可由第1滑动吸液机构和第2滑动吸液机构双方的组合而构成,其中第1滑动吸液机构以上述端部滑动密封部件3c及在上述筒状容器内滑动的吸液材料D为代表;上述第2滑动吸液机构以可留置于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的吸液挡块部件S为代表。
此外,吸液机构M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工(参照图19),即在上述杆2前端加工形成的卷绕槽2c(如图18所示)上,卷绕诸如滤纸、布、丝或以不织布的形式存在的纤维一类的材料,或涂布吸水性聚合物之类的树脂(参照图19)。图19示出的只是在前端卷绕的情况,缠绕时也可以沿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再者,吸液材料的外形决定着注射器内壁上的间隙,所以,从液体的表面张力及粘度等方面考虑,诸如醇之类的表面张力小的液体,上述间隙较小,为0.2-1.0mm,诸如水之类的表面张力大的液体,上述间隙可大至0.2-1.5mm。
上面示出的吸液机构M,其吸液性能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而在如图20所示的杆2的前端设置环状或螺旋状的吸液槽c,利用吸液槽c的毛细管作用来吸收液体也是可以的。另外,如图21所示,吸液槽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成,即在杆2的前端的圆板2d的后方,再并列叠压多块圆板2e。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吸收液的粘度及表面张力而决定槽宽、槽深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如图22所示,上述吸液机构M也可加工成能够在上述筒状容器内滑动的圆筒形吸液材R。并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载在上述杆2的前端。详细地说,在杆2的前端20a上加工有伸出来的螺纹,该螺纹通过螺旋夹可使端部密封构件3c装配在杆的前端20a上,同时在前端20a的周围加工有4个吸液材R的止动件用浅槽,在浅槽中间分别形成4个突起,这样便构成了吸液材R的止拨件。加工时,应使该前端部分20a的半径稍大于上述吸液材R的孔径。此外,20b为杆2的推压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图23所示,与圆盘形吸液材D(图15所示)相比,在行进方向上圆筒形吸液材R的全长较大,所以,当吸液材R通过注射器的旁路部时,即使残留液的落下时机稍微慢一点,吸液材R也能充分地把残留液吸收并保持下来。一般说来,全长在10mm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当上述端部滑动密封构件被推入最后位置时,上述圆筒形吸液材R通常被推入越过旁路部的前方位置,特别是令吸液材R的后端塞住旁通道通路并在旁通道后端的筒状容器上有所残留时(如图24所示),防止残留液泄漏的效果较好。
上述吸液材最好从如下组成的材料群中加以选择,它们分别是: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酯纤维、纸浆、含纸浆的聚酯纤维、含醋酸纤维的聚酯纤维、醋酸纤维、纤维素海绵、聚乙烯醇系海绵。上述吸液材最好浸渗能增强吸液机能的保水·吸液促进剂,该保水·吸液促进剂可从组成为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D-山梨糖醇、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苯甲醇的材料群中加以选择,浸渗上述吸液材时,把它们配成1-30重量%的诸如水一类的溶液。这时,特别是它也能与吐温-80等表面活性剂并用。
上述吸液材最好含有抗菌剂。抗菌剂可从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氯化苄乙氧铵、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十二烷基二甲苄基氯化胺、聚六亚甲基二胍、烷基二氨乙基氨基乙酸的盐酸盐中加以选择,可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来调整浸渗量。
在溶解或分散上述药剂的溶剂着了色的情况下,最好使上述吸液材也着色,以便从注射器外部看不到吸液痕迹。可以举出的着色剂有:阿仙药丹宁末、靛蓝二磺酸钠、郁金香提取液、氯化甲基品红、氧化铁黄、黄色三氧化二铁、オパラックスAS-6178(日本カラユニ社商标名)、碳黑、彩色焊锡膏1、彩色焊锡膏2、彩色焊锡膏3(日本カラュニ社商品名)、焦色、重碳酸钾、β-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液、金箔、四氧化三铁、
ッ
ッ、氧化铝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黄色二重氮颜料、食用黄色色素4号、食用黄色色素5号、食用蓝色色素1号、食用黄色色素4号铝色淀、食用红色色素102号、食用红色色素2号、食用红色色素3号、玉米蛋白、太阳焦色、叶绿酸铜钠、叶绿素铜、酚红、茶叶末、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亚甲蓝、药用碳、核黄素四丁酯、核黄素、绿茶末、磷酸锰氨、磷酸核黄素钠、玫瑰油。
另外,在上述药剂或其溶剂具有药理活性的情况下,上述吸液材被废弃时必须使之失去活性。这时,希望吸液材中含有钝化剂。该钝化剂可用:乙醇、甲醇、过氧化氢水溶液、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碳酸氢钠、碳酸钠、硼酸、硫酸、磷酸、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钾、磷酸氢二钾、盐酸、乳酸、氨水、水银。
上述吸液材在其外围和注射器内壁之间实质上没有空隙时,它防止药液泄漏的效果较好,而设置空隙时,提高了吸液材的滑动性,使分开扔掉这项工作变得容易。另外,在注射器后端具有手把时,需要根据其形状设置空隙。上述吸液材在其外围和注射器内壁之间有空隙时,虽然稍稍减少了残留液的吸收率,但由于含有上述保水·吸液促进剂,可使吸收率提高到100%。
本发明的注射器可适用于以下形态。在各图面中,防止药液泄漏机构用M表示。其作用机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为剖面图,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基本构成。
除后述的形成旁路部的旁路槽6外,整个筒状容器1的呈圆筒形,它的两端是全开的。
从该筒状容器1的后端插入了装配有杆2的端部滑动密封构件3c、同时在其内部插入了滑动密封构件3,该构件3把容器1分隔成第1室4和第2室5。该滑动密封构件3可被两分为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和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上述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和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既可互相对接在一起,也可象图所示出的那样留有规定的空隙。设置这种空隙的目的,是可在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和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相互对向的面上、至少在其中的一个面上加工形成适当的突起。
在筒状容器1的前端开口部分1a上,安装着密封构件7。另外,在注射后述的注射液时,可在该筒状容器1的前端部分,采用公知的手段安装注射针。例如安装带针的帽盖,或通过保持构件安装两头针,以便用两头针的后端刺穿密封构件7。
而且在第1室4内和第2室5内分别装填着粉末药剂P和它的溶解液、分散液或多种药液L,在筒状容器1的第1室4的侧壁上,加工有规定宽度的向外侧突出的旁路槽6。该旁路槽6在容器1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应比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和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加起来的总厚度再增加所定的量。而且滑动密封构件3a和3b及端部密封构件3c在轴线方向上的总长度,也应使其比旁路槽6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再增加所定的量。该长度的调整,通过增减端部滑动密封构件3c的长度是容易实现的。
使用以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时,与现有的一样,向前端侧推压装有杆2的端部滑动密封构件3c(以下称之为柱塞),通过第2室5内的液体L使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以及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共同前进,当滑动密封构件3达到旁路槽6的形成位置时,在第1室4和第2室5相连通的时刻,第2室5内的液体L流入第1室4内。当流入过程完成后、端部密封构件3c的前端对接在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的后端部之后,直接推压使前方一侧和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及3b前进,当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至少其前半部分旁路槽6的前端部到达更前方之处、且柱塞的密封构件3c至少其后半部分还未到达旁路槽6内而保持着能在筒状容器1的内壁滑动的状态,这时停止推压,振动筒状容器1使药剂混合。之后,通过安装在容器1前端的注射针使溶解、分散或混合的注射液注射出去。这时,防止药液泄漏的机构M吸收并保持着旁路槽内的残留液。
接着,对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2示出了包含粉末药剂和溶解液等物质装填过程的注射器主体之安装程序。
首先,如(A)所示,在筒状容器1内插入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在该状态下,在第2室5内装填溶解液、分散液或药液L后插入端部密封部件3c。在这种状态下,对溶解液、分散液或药液L进行蒸气加热灭菌后,使第2室4的内表面干燥。在这里进行蒸气加热灭菌处理时,如果第2室5内的溶解液、分散液或药液含有活性物质,则应在不破坏活性物质的温度、例如50-60℃以下的温度进行处理。
然后如(B)所示,从筒状容器1的前端开口部分1a插入事先充分干燥的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使之紧靠在后方一侧的可滑动密封构件3b上,或留出一点空隙,使之接近后方一侧的可动密封构件3b。在这种状态下,从前端开口部分1a往第1室4内充填粉末药剂P,之后,把固定密封构件7安在前端开口部分1a上,由此便可得到结构如图1所示的2组分预装填注射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一开始便安装杆2还是以后安装,哪一种情况都是可以的。
在以上的安装程序中,对第2室5内的溶解液、分散液或药液L进行蒸气加热灭菌处理时,水分虽附着在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上,甚至浸入其内部,但在蒸气加热灭菌及干燥、冷却后,插入干燥的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之后在第1室4内装填粉末药剂P,因而可防止水分向该粉末药剂P一侧移动。
另外,如果采用在前方一侧和后方一侧的各滑动密封构件3a和3b之间设置空隙这样的结构,则在安装后的保管状态下,源于第2室5一侧的湿气经过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进入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内所需的时间增加,相应地能够延长湿气达到第1室4内药剂上的时间。
本发明的上述2组分预装填注射器,在其筒状容器1的前端装上注射针后使用,这在前面已经提及,下面就注射针的安装机构、筒状容器1前端开口部分1a的密封构件7及滑动密封构件3a等以更加具体的结构实例加以说明。
图3为一剖面图,表示插在筒状容器1前端开口部分上的滑动式密封构件7的一个实例。
本例表示在筒状容器1的前端安装带针的帽盖8的情况。带针帽盖8具有如下的构造:在呈杯状的帽盖主体81的前端,固定着注射针82,而且在该主体81的内周加工有与注射针82连通的槽81a。另外,主体81具有从筒状容器1的前端开口部分1a只向前端一侧突出规定长度的空隙81b,密封构件7可进入空隙81b的内部。
在这样的构造中,使用时推压柱塞使第2室5内的溶解液或分散液或其它种类的药液通过旁路槽6流入第1室4内,此时或流入过程完成时,如图4所示,密封构件7移至带针帽盖8中主体81的空隙内。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再推压柱塞,则在第1室4内分散或溶解后的注射液经由带针帽盖8的主体81上形成的槽81a进入注射针82内而得以注射出去。另外,在带针帽盖8上,无论是注射时安装注射针81还是在注射之前就已安装好,都无关紧要。
另外,也可以用下列的结构来取代上述结构,即从筒状容器1的前端取很少的一段距离把密封构件7配置在容器1的内侧,推压柱塞使第2室5内的液体流入第1室4内,当此流入过程完成时,上述密封构件7保留在筒状容器1的前端部分上。据此,本结构与后述挂靠结构的机能相结合,由于第1室4内的前后被完全密闭,溶解、分散时即使振动容器1,液体不会从任何地方漏出来。
图5为剖面图,示出了非可动型密封构件7的一个实例。这种类型采用如下结构:在筒状容器1的前端部分安装着兼用针保持构件的帽盖9,通过该帽盖9把两头针10插到规定的位置,由此,两头针10的后端部便穿过密封构件7而伸向第1室4内。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安装两头针10使针直接与第1室4相连通,与上面所叙述的情况一样,可直接通过两头针10注射在第1室4内溶解或分散的注射液。
在采用两头针10的结构中,如图5所示,在针10的后端部分穿过密封构件7与进入第1室4内的关系方面,可在密封构件7的第1室4一侧的端面上事先加工一能够收纳针的伸出余量的凹坑7a,这样,注射时可减少残留在筒状容器1内的注射液的量(损失量)。
在两组分预装填注射器中,在实际注射之前,为使两种组分在第1室4内均匀地溶解、分散或混合,必须在推压柱塞使第2室5内的液体L几乎完全流入第1室4内,且尚未从容器1的前端流出来的状态下,使柱塞停下来,充分振动注射器。另外,在进行振动操作时,为不使移到第1室4内的溶解液或分散液逆流到旁路槽6内、并越过原先的第2室5的内侧位置即柱塞的密封部件3c流向筒状容器1的后部,应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使该柱塞停下来。
上述操作过程完成后,当继续推进柱塞时,药液通过针82射出。当柱塞的密封部件3c的后端进入上述旁路槽6内时,残留在旁路槽6内的药液便从后方漏出。本发明在柱塞的密封部件3c的后端设置了防止药液泄漏机构M。
图6至图7所示出的实例,可使这样的操作变得容易。
在图6的示例中,手把100安装在筒状容器1的后端部分上,在该手把100的内圆周面上,加工有比筒状容器1的内侧的圆周面更靠内侧的以圆周形状向内侧延伸出来的凸部101,同时在杆2上,在其轴线方向的规定位置上,于同一圆周面加工有多个突起201。推压杆2使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的前端面达到比旁路槽6的前端部分更前方的地方,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b的后端面与柱塞的密封部件3c的前端面相对接、并且柱塞的密封部件3c的后半部分不到达,旁路槽6而保持着能够在筒状容器1的内壁上进行滑动的状态,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情形下,各突起201在杆2的轴线方向上的加工位置,即为突起201与手把100的凸部101相接触的位置。另外,杆2的中心轴与各突起前端之间的距离应稍大于手把100的凸部101的内径。再者,手把100的材质,应是合成树脂一类的具有挠性的材料。
根据以上的结构,当从图6(A)的非使用状态把杆2往里推时,在液体流动期间,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象图(B)那样停在旁路槽6的前端附近,进一步往里推时,突起201象图(c)那样对接在凸部101上,由此产生的阻力使杆2和密封部件3c在一端停下来。在这种状态下,第2室5内的液体全部注入到第1室4内,而且旁路槽6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均被封闭,液体的逆流、流失现象得以完全防止。因而在这种状态下,振动注射器可使两种组分均匀地溶解、分散或混合。之后,强行把杆2往里推,引起手把100变形,突起201通过凸部101,这样便能把溶解、分散或混合后的注射液注射到生物体上。
另一方面,在图7的示例中,手把100安装在筒状容器的后端部分上,在该手把100的内圆周面上,同样加工有凸部101。在该凸部101上,正如图7(B)中的从轴向所表示的那样,加工有多个缺口槽102,同时在杆2上,加工有同样数目的刀片202。从杆2的中心到各刀片202前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手把100的凸部101的内径,且小于手把100的中心与各缺口槽10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另外,通过推压柱塞使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的前端面到达比注入槽6的前端部分更前方的地方、并且后方一侧的密封构件3b的后端面与柱塞的密封部件3c的前端面相对接、并且柱塞的密封部件3c的后半部分不到达旁路槽6而保持着能够在筒状容器1的内壁上进行滑动的状态,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各刀片202前端一侧的端面位置,即为刀片202与手把100的后端面相接触的位置。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A)所示的使用前的状态下,杆2象(c)所示出的那样,以各刀片202与手把100的缺口槽102之形成位置不一致的状态,事先插入筒状容器1内。然后在使用时,先保持(c)的状态不变,把柱塞往里推。这样一来,在液体流动期间,前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象(D)那样停留在注入槽6的前端,而进一步往里推时,如(E)所示,刀片202在与手把100的后端面相接触的时刻,柱塞停止下来。在这种状态下,正如上面所叙述的那样,第2室5内的液体全部注入到第1室4内,而且也能防止通过旁路槽6产生逆流,因而在这种状态下,振动注射器可使两种组分均匀地溶解、分散或混合。之后转动杆2使各刀片202与各缺口槽102的形成位置相一致,这时,整根杆能够象(F)所示的那样往里推,因而能够把溶解、分散或混合后的注射液注射到生物体内。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以上图6或图7所示的结构。比旁路槽6的前端部分往前的规定位置例如在距旁路槽6的前端部分约2mm的前方位置、筒状容器1的外圆面或内圆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刻一线状的印记,即便如此,效果也很明显。即推压柱塞使前方一侧可动密封构件3a的前端面不超过该印记的位置,这时,第2室5内的液体几乎全部注入到第1室4内,因而在这种状态下即可振动注射器的。
在已经说明过的各实施例中,前方一侧及后方一侧的各滑动密封构件3a及3b或柱塞,均具有多条圆形的伸向其外圆面的棱,即多条圆形棱。采用这种结构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保持第1室4和第2室5之间、或第2室5和容器1的外部之间的液密性;使它们在容器1内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可是,这种结构将使注射液受到损失,因为推压杆2使各滑动密封构件3a、3b或密封构件3c通过旁路槽6时,滞留在注入槽6内的液体将进入各密封构件3a、3b或柱塞的密封构件3c上的凹坑中去(这些凹坑呈圆环形,是在上述密封构件各自的圆形棱之间形成的),因而该注射液因不能注射而被损失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损害密封构件滑动性的范围内,可使上述凹坑变浅,但下面将说明的措施,可进一步减少药液的损失量。
图8表示采取了这种措施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在前方一侧滑动密封构件3a、后方侧滑动密封构件3b及端部密封构件3c上,除各自加工形成多条棱300外,同时在各圆形棱300之间,加工形成多条高度与圆形棱300大致相等的纵向棱301,这样,在各圆形棱300间形成的空隙分别被各纵向棱301分成多个小空隙。
本例在各密封构件3a、3b、3c各自外圆4等分的位置上,在各空隙内加工形成了四条纵向棱301,因此,圆形棱300间的各空隙分别等分为4个部分(参照图9)。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当推压柱塞使前方一侧滑动密封构件3a、后方一侧滑动密封构件3b及柱塞3c通过旁路槽6时,注射液便通过该旁路槽6进入各圆形棱300间的空隙中、由纵向棱301隔开的某一个小空隙内。虽然如此,由于纵向棱301的存在,注射液不能侵入相邻的小空隙内,因此,本例与只设置圆形棱300的情况相比,残留在各密封构件空隙内的注射液减少至1/4。
另外,设置在圆形棱300间各空隙内的纵向棱301的数目不限于4个,可以是2个以上的任意个数。增加的个数越多,注射液的损失量越少。但另一方面,各密封构件的滑动性随之降低。因此,理想的作法是在两者兼顾的条件下选择适当的个数。此外,对纵向棱301而言,也可以只加工在前方一侧和后方一侧的滑动密封构件3a及3b上。
另外,关于前、后滑动密封构件3a和3b、柱塞上的各圆形棱300以及纵向棱301,除象图示那样沿筒状容器1的内壁面把它在轴线方向上的形状设计成直线外,也可把它设计成能进一步减少它与筒状容器1的摩擦阻力、并在轴线方向上具有适当曲面形状的隆起,即所谓的鼓形齿状。
另外,上述吸液机构M也可以象图22那样作成能够在上述筒状容器上滑动的圆筒形吸液材R,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杆的前端部分上。该吸液材R的制造方法如下:先把选定的板材浸渍在选定的保水·吸液促进剂溶液中,浸透后再按规定的形状对其进行冲压加工,其中可用作板材的材料群的组成如下: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酯纤维、纸浆、含纸浆的聚酯树脂、含醋酸纤维的聚酯纤维、醋酸纤维、纤维素海绵;可用作保水·吸液促进剂的材料群的组成如下: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D-山梨糖醇、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苯甲醇。另外,也可以把上述圆盘状吸液材D(参照图15)重叠在一起作成圆筒形。上述吸液材在抗菌剂中浸渗过,该抗菌剂可从 烷基二甲基苄盛氯化铵(盐化ベニザルユニラム)、氯化苄乙氯铵、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十二烷基二甲苄基氯化铵、聚六亚甲基二胍、烷基二氨乙基乙酸的盐酸盐中加以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图23所示出的那样,与圆盘形吸液材D(参照图15)相比,在行进方向上整个圆筒形吸液材R的长度为大(全长一般在10mm以上),所以当吸液材R通过注射器的旁路时,即使残留液的落下时间稍微慢一点,吸液材R也能充分地把残留液吸收并保持下来。当上述柱塞3c被推入最后位置时,上述圆筒形吸液材R通常越过旁路槽而被推向前方位置,特别是如图24所示,其后端越过旁路槽并残留在该处时,防止残留液泄漏的效果较好。另外,图中与图6相同的构件用同一号码标示,其说明在此从略。
Claims (23)
1.一种注射器,它具有以下特征:
包括装注射针的前端开口部分、可插入杆并由位于该杆前端的端部滑动密封构件加以封闭的后端开口的筒状容器具有:中间滑动密封构件和旁路部,其中该中间滑动密封构件至少有1个,其作用在于在筒状容器的长度方向上把容器内部分成前后部分;该旁路是从该滑动密封构件的初始位置开始、在前方容器壁上沿长度方向延伸而成的,并且延伸的距离超过上述中间密封构件的长度,
注射器通过该旁路可使上述中间滑动密封构件后方室内的液体流入前方室,
在上述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后方,设置有吸液机构,它能够吸收·保持液体。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紧密结合在上述杆前端的端部滑动密封构件上,或留有间隔、设置在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后方。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以一体化方式或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端部滑动密封构件上,该端部滑动密封构件位于上述杆的前端、并与杆形成一体。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以一体化方式或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端部滑动密封构件的后方,该端部滑动密封构件可从上述杆的前端拆卸下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由吸液材构成,吸液材可从具有吸液机能的纸、纤维或树脂中加以选择。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可从以下组成的材料群中选择至少一种而组成: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酯纤维、纸浆、含纸浆或醋酸纤维的聚酯纤维、醋酸纤维、海绵及吸水性树脂。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浸渗有能够增强其吸液机能的保水·吸液促进剂。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水·吸液促进剂可从下列组成的材料群中选择一种以上: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D-山梨糖醇、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苯甲醇。
9.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中含有保水·吸液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5-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中含有抗菌剂。
11.一种如权利要求5-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中含有保水·吸液促进剂和抗菌剂。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抗菌剂可从下列物质中选择一种以上: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氯化苄乙氧铵、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十二烷基二甲苄基氯化胺、聚六亚甲基二胍、及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
13.一种如权利要求5-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用着色剂对上述吸液材进行着色。
14.一种如权利要求5-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中含有钝化剂。
15.一种如权利要求5-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中含有着色剂和钝化剂。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在其外围与注射器内壁之间实质上没有空隙。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在其外围与注射器内壁之间有空隙存在,并含有上述保水·吸液促进剂。
18.一种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材加工成中空圆筒形,且能嵌在上述杆的前端,上述杆可从上述端部滑动密封构件上拆卸下来。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由具有吸液机能的环状或螺旋状吸液槽所组成。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由吸液材组成,该吸液材至少以环状卷绕在该杆的前端。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为吸液部件,具有上述杆的贯通孔,嵌入在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开口并可留置其中。
2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为吸液部件,具有上述杆的贯通孔,可嵌入能嵌入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外周的手把,并可留置在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开口。
2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机构由与上述端部滑动密封部件一起在上述筒状容器内滑动的吸液部件和可留置在上述筒状容器的后端的吸液部件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87699/1996 | 1996-03-15 | ||
JP8087699A JPH09248532A (ja) | 1996-03-15 | 1996-03-15 | 管体の浸透液拭取装置 |
JP087699/96 | 1996-03-15 | ||
JP32115196 | 1996-11-15 | ||
JP321151/96 | 1996-11-15 | ||
JP321151/1996 | 1996-11-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039A true CN1165039A (zh) | 1997-11-19 |
CN1143693C CN1143693C (zh) | 2004-03-31 |
Family
ID=2642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7103028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693C (zh) | 1996-03-15 | 1997-03-14 | 注射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693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5346A (zh) * | 2009-04-21 | 2012-03-28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医疗用容器及注射器 |
CN101678173B (zh) * | 2007-04-05 | 2013-02-06 | 特克法马许可公司 | 带有功能传动件的供给装置 |
CN104168938A (zh) * | 2012-03-16 | 2014-11-26 | 卡贝欧洲有限公司 | 药剂输送装置 |
CN109172950A (zh) * | 2018-08-13 | 2019-01-11 | 张琦 | 用于注射器的柱塞 |
CN114712618A (zh) * | 2021-01-04 | 2022-07-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一种双室注射器以及一种装料方法 |
-
1997
- 1997-03-14 CN CNB971030286A patent/CN114369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8173B (zh) * | 2007-04-05 | 2013-02-06 | 特克法马许可公司 | 带有功能传动件的供给装置 |
CN102395346A (zh) * | 2009-04-21 | 2012-03-28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医疗用容器及注射器 |
CN102395346B (zh) * | 2009-04-21 | 2014-01-29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医疗用容器 |
CN104168938A (zh) * | 2012-03-16 | 2014-11-26 | 卡贝欧洲有限公司 | 药剂输送装置 |
US10092700B2 (en) | 2012-03-16 | 2018-10-09 | Carebay Europe Ltd |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
CN109172950A (zh) * | 2018-08-13 | 2019-01-11 | 张琦 | 用于注射器的柱塞 |
CN114712618A (zh) * | 2021-01-04 | 2022-07-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一种双室注射器以及一种装料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693C (zh) | 2004-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91087A (en) | Mixing syringe | |
DE60016693T2 (de) | Vorgefüllte Injektionsspritze | |
CN1146448C (zh) | 带有可伸缩针头组件的注射器 | |
DE69220210T2 (de) | Subkutane injektionsspritze | |
DE69922992T2 (de) | Automatischer injektor | |
DE69733769T2 (de) | Vorgefullte spritzen, sowie damit zu verwendende injektoren | |
DE60129431T2 (de) |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 |
DE60013565T2 (de) | Vorrichtung zum bidirektionalen übertragen einer in einem flacon enthaltenen flüssigkeit in eine ampulle | |
US6048334A (en) | Syringe, injector and injector system | |
CA2822582C (en) | Three-chambered autoinjector | |
CA1185492A (en) | Implanting device and implant magazine | |
DE60105953T2 (de) | Sicherheitsspritze | |
DE60118532T2 (de) | Nadellose spritze zum injizieren einer in einer vorgefüllten ampulle enthaltenen flüssigkeit | |
US7278985B2 (en) | Medical pump | |
CN1147770A (zh) | 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 |
CN1874812A (zh) | 湿/干自动注射器装置 | |
CA2099587A1 (en) | Syringe unit | |
CN1165039A (zh) | 注射器 | |
CN1320053A (zh) | 预注满的一次使用的注射器 | |
CN1080874A (zh) | 预装药物注射器 | |
CN1835773A (zh) | 具有可拆卸的针头盒子的流体转移设备 | |
CN1038218A (zh) | 带有皮下注射针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 |
CN102458536A (zh) | 采用凸缘锁防止被动再使用的注射器 | |
KR100720698B1 (ko) | 필기구 | |
CN206694315U (zh) | 一种水族和园艺水泵的转子和叶轮的后限位装置及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pplicant after: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pplicant before: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pplicant before: KK Duarte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3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