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3465A -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23465A CN116323465A CN202180063589.8A CN202180063589A CN116323465A CN 116323465 A CN116323465 A CN 116323465A CN 202180063589 A CN202180063589 A CN 202180063589A CN 116323465 A CN116323465 A CN 1163234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rail
- signal
- monitoring device
- threshold value
- tightness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6—Means allowing tensioning of the endless member
- B66B23/20—Means allowing tensioning of the endless member for handr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5/00—Control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5/006—Monitoring for maintenance or repair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计为自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的人员运送设备(1)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具有至少一个距离传感器(34)和信号处理单元(47)。由距离传感器(34)检测到的测量信号(M)可以在信号处理单元(47)中进行处理和评估。在信号处理单元(47)中,人员运送设备(1)的所扫描的扶手(15)的振动频率(f)可以基于测量信号(M)的信号曲线(MV)得到确定,该振动频率能够与至少一个下阈值(US)和/或上阈值(OS)进行比较,在低于下阈值(US)时产生报警信号(Z),或在超过上阈值(OS)时产生警告信号(W)。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连续输送的、可踏足的人员运送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用于运送建筑物或构筑结构内的站在踏板单元(例如踏板梯级或托板)上的乘客。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每一侧都有一个移动扶手。这用于使乘客能够抓住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其中一个扶手,以保持平衡而不摔倒。例如,如果乘客突然受到另一名乘客的推力,或者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突然停止,乘客可能会失去平衡。如果梯级相对于彼此竖直移动并且上一梯级的乘客将脚尖仅搭在梯级边缘,则自动扶梯在登梯区和出梯区的水平行驶部分与之间的倾斜行驶部分之间的过渡也存在一定的坠落风险。
但必须保证扶手尽可能与梯级带或托板带同步运动。由于扶手或扶手通常由摩擦驱动器驱动,因此扶手必须对摩擦轮充分预紧,以使扶手与扶手驱动器的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力足够高,以防止这两个摩擦副之间的打滑。
为了张紧扶手,例如JP2008063056A介绍了一种具有张紧元件的扶手张紧装置。由于磨损形象和收缩现象以及运行期间不断的弯曲变化,扶手变得更长,因此必须不时重新张紧。为了检测重新张紧的时间,该扶手张紧装置中内置了一个按钮,该按钮扫描张紧元件的端部位置,并在到达端部位置并且必须重新张紧扶手后,立即向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装置发送信号。该装置的问题在于重新张紧的时间点仅在必要时显示,但无法预测可能的维护日期。
此外,扶手预紧力不能过大,否则扶手会过分地压在引导扶手的导向滚轮和引导型材上,这会增加移动扶手所需的能量并且这些部件的相关磨损会很大。使用此按钮也无法检测到过度的扶手预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对现有扶手预紧力的精确且更有意义的确定。
该目的任务通过用于设计为自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的人员运送设备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来实现。为此,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距离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单元。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测量信号可以在信号处理单元中被处理和评估,其中,在信号处理单元中人员运送设备的被扫描的扶手的振动频率可以基于测量信号的信号分布得到确定。所确定的振动频率可以至少与下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低于下阈值则产生报警信号。
换句话说,类似于振动的弦,扶手预紧力是根据扶手的振动表现来评估的。这里的已知参数是扶手的自由悬垂区域的长度、其结构、尺寸和使用的材料,以及振动频率和可能的振幅水平的测量参数。待确定的参数是扶手预紧力。扶手预紧力越大,扶手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一旦确定的振动频率低于下阈值,扶手的最小预紧力就会过低,这会导致上述摩擦副之间发生打滑。还可以从振动表现或变化的振动频率中识别出可以推断得到的变化趋势。使用这种外推法,可以预测何时将达到下阈值并且必须重新张紧扶手。这使得更加容易地计划维护。
扶手优选地在输送运行期间通过其运动而被激发振动。如果需要,振动的激励可以通过适当设计的装置来辅助,例如短时间接通的交变磁场,因为扶手通常具有由钢绞线制成的拉紧载体。
下阈值是一个参考值,其代表所需的最小扶手预紧力。下文进一步介绍的下阈值和上阈值优选地在人员运送设备组装之后通过测试来确定,然后可以用于所有相同的或甚至可能结构相似的人员运送设备。当然,阈值也可以针对每个完工的人员运送设备具体确定,并且可以例如存储在信号处理单元的存储介质中并从中检索。由于下阈值的缘故,借助运行状态信息(人员运送设备是静止的还是在输送运行中),可以立即识别扶手故障(撕裂)并启动适当的措施,例如紧急停止人员运送设备。
如已经提及的那样,也可以将所确定的振动频率与至少一个上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上阈值则产生警告信号。上阈值代表最大允许的扶手预紧力。
为了能够将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安装在人员运送设备中,人员运送设备优选地具有用于距离传感器的支架,其中,该支架可装配在人员运送设备的固定不动的构件上。支架可以设计成,使得在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的运行状态下,距离传感器在扶手的自由悬垂区域中指向扶手支撑面或扶手的背面。扶手支撑面是扶手的宽阔表面,使用者将手放在该表面上,并且用拇指和手指抓住扶手的两个侧面。扶手的背面通常设有光滑的织物,以便扶手的背面可以在引导型材的表面上尽可能好地滑动。通过这种布置,扶手的扶手支撑面或背面朝向或远离传感器移动。距离传感器连续检测的测量值会产生反映扶手上发生的振动的测量值曲线。连续检测测量值也可以理解为以快节奏等离散步骤检测,从而产生有意义且可评估的测量值曲线。
为了简化安装,支架可以具有调节机构,用于使距离传感器相对于扶手的扶手支撑面或背面对准。在安装过程中,距离传感器可以与扶手对准,使得一方面可以足够精确地连续检测距离,另一方面扶手在达到最小预紧力,从而达到最大振幅时不会与距离传感器发生碰撞。
例如,TOF相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具有传播时间检测机制的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可以用作距离传感器。原则上,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将振动记录为距离信号曲线的传感器。
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的信号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实现在距离传感器中、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器中或数据云中。换句话说,信号处理单元不绑定到特定位置,但其必须通过电缆和/或无线信号传输连接到距离传感器,或者至少能够周期性地连接。
一旦信号处理单元确定低于下阈值或超过上阈值,信号处理单元可以输出报警信号和/或警告信号。该报警信号和/或警告信号可以被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器。由此能够影响人员运送设备的行驶运行,使得立即人员运送设备停止运行、降低运行速度或等待时间点,直到另一个传感器仅记录少量用户,然后才关闭自动扶梯以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
每个人员运送设备优选地针对其每个扶手具有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
此外,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可以具有信号传输装置或者可以连接到信号传输装置,通过该信号传输装置至少可以将测量信号的检测到的信号曲线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的数字替身数据组。
换句话说,与实际存在的人员运送设备并行地,可以存在虚拟反映该人员运送设备的数字替身数据组。在这种情况下,距离传感器产生的测量信号或信号曲线可以通过信号传输装置传输到数字替身数据组。通过结合数字替身数据组的数据处理这些测量信号和信号曲线,可以在数字替身数据组上实时模拟和显示处于运行中的人员运送设备的动态过程。
数字替身数据组以机器可处理的方式包含实物的人员运送设备的构件的特征属性。数字替身数据组从构件模型数据组构建,其中包括在组装并装配在建筑结构中后通过测量实物的人员运送设备的特征属性而确定的数据。
实物的构件的特征属性可以是构件的几何尺寸、构件的重量和/或构件的表面特性。构件的几何尺寸例如可以是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横截面、半径、圆度等。构件的表面特性可以包括例如构件的粗糙度、纹理、涂层、颜色、反射率等。然而,表征属性也可以是动态信息,例如构件模型数据组的运动矢量,指示其相对于周围构件模型数据组或数字替身数据组的静态参考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表征属性可以与单个构件或构件组相关。例如,特征属性可以与单个构件相关,更大、更复杂的构件组由这些构件组装而成。替代地或附加地,这些属性还可以涉及由多个构件组装而成的更复杂的设备,例如驱动机、齿轮装置、传送链等。
来自距离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测量数据传输到数字替身数据组,并且使用规则集重新确定与所传输的测量数据有关的构件模型数据组的特征属性。然后相应的构件模型数据组的特征属性被更新为新确定的特征属性。具体来说,例如,可以将距离传感器测量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传输到表示扶手的构件模型数据组以及引导扶手和引导型材和导向滚轮的构件模型数据组。由此,例如,在作为虚拟表示在屏幕上反映的数字替身数据组的情况下,所有可动态移动的构件模型数据组都可以与在检测信号的时间点实物的人员运送设备中的实物的构件具有相同的运动地表现。可以从构件模型数据组的运动中模拟构件模型数据组的相互作用,并且可以使用来自物理、力学和材料强度领域的相应的已知计算程序来确定作用在构件上的力。
之后,监测周向布置的扶手的实时更新的特征属性的变化和变化趋势及其对扶手和与扶手相互作用的构件的影响可以借助数字替身数据组通过计算和/或通过静态和动态模拟来跟踪并进行评估。因此,可以非常精确地确定维护时间,必要时还可以创建因磨损和与扶手相互作用而必须更换的构件的清单。当然,也可以在数字替身数据组上对超过极限值的动态过程进行评估,例如在不断升级的共振情况下。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处理和评估来自上述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的测量信号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被扫描的扶手的振动频率在信号处理单元中基于测量信号的信号曲线得到确定并且所确定的振动频率与至少一个下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振动频率的变化趋势)和与下阈值的差值,例如可以确定扶手必须重新张紧的维护时间。如果低于下阈值,则生成报警信号,该信号例如传输至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器以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这可以根据报警信号停止驱动器并向维护中心发送消息。
所确定的振动频率也可以在信号处理单元中与至少一个上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上阈值则产生警告信号。基于警告信号,驱动器不一定必须停止。然而,为了避免过度磨损,信号处理单元可以例如向刚刚将扶手过度重新预紧的维修工作人员的移动电话发送消息。
为了基于测量信号的信号曲线来验证振动频率,还可以确定振动扶手的多个连续振幅高度,并且可以将这些与高度极限值和数量极限值进行比较。如果一定数量的振幅超过高度极限值,这证实振动频率或扶手预紧力太低。
如前所述,检测到的信号曲线可以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的数字替身数据组,并且振动扶手对人员运送设备其他部件的反作用可以使用静态和动态模拟来确定。
由于扶手中的拉力根据旋转方向、基于摩擦条件和扶手驱动器相对于距离传感器位置的位置而不同,因此扶手的振动频率通常与行驶方向有关。因此,阈值可以与行驶方向相关地得到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一些可行特征和优点在此参考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到能够以合适的方式组合、修改或交换这些特征以实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和介绍均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自动扶梯的最重要的构件或部件、特别是其扶手和扶手张紧装置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距离传感器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的部件。
图2以放大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人员运送设备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的扶手张紧装置和距离传感器。
图3A示出图1和图2中所示的距离传感器的测量信号的虚拟信号曲线。
图3B示出对图3A中所示的测量信号的可行评估方案。
这些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而未按实际的比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作用相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配置为自动扶梯的人员运送设备1的最重要的部件或构件。人员运送设备具有由轮廓线表示而示出的承载结构3,其布置在建筑结构9的两个支撑点5、7之间。承载结构3容纳人员运送设备1的其他部件,例如在承载结构3中周向引导的传送带11、两个护栏13,每个护栏13具有周向引导的扶手15(仅示出一个护栏13)、用于驱动传送带11和扶手15的驱动单元17,以及通过信号线49连接到驱动单元17,以控制驱动单元17的控制器19。
在本示例中,扶手15的回行段21在护栏底座25中通过导向滚轮27被引导,而扶手的前行段23在引导型材29上被引导(参见图2,截面A-A)。扶手15的对使用者可见并因此可被抓住的部分是前行段23,而回行段21隐藏在护栏底座25中。
驱动单元17有效连接到主驱动轴31。传送带11也围绕主驱动轴31被引导并由主驱动轴驱动。扶手15由扶手驱动器33的摩擦轮35驱动,其中,这些摩擦轮35也经由主驱动轴31有效连接到驱动单元17。为了在摩擦轮35与扶手15之间实现足够的力传递,设置有扶手张紧装置37。借助扶手张紧装置,扶手15可以被预紧。与扶手15的回行段21一样,扶手张紧装置37、扶手驱动器33和对扶手15按照部位引导的导向滚轮27也设置在护栏底座25内。
进一步地,在护栏底座25内设置有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距离传感器43。距离传感器43经由虚线所示的信号线45连接到人员运送设备1的控制器19。如图所示,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信号处理单元47可以布置在控制器19中或在其电子器件中实现。然而,信号处理单元也可以在距离传感器43本身中实现,或者甚至在人员运送设备1的物理区域之外,例如在数据云(Cloud)95中实现。
为了能够检测扶手15的振动,距离传感器43布置在扶手15的自由悬垂区域57中,优选地布置在两个导向滚轮27之间。根据现有的扶手预紧力,扶手在自由悬垂区域57内产生不同程度的下垂。当适当张紧时,扶手会轻微下垂,如实线51所示。如果太紧,扶手往往处于虚线53所示的位置,如果太松,则扶手处于虚线55所示的位置。
图2示出图1所示的人员运送设备1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扶手张紧装置37和距离传感器43的放大图。扶手张紧装置37具有带压辊67的滚轮架69、主轴63、调节螺母65和支撑件61。支撑件61固定在人员运送设备1的固定不动的构件81上,在所示的示例中例如用螺钉固定在承载结构3的上弦杆上。与滚轮架69牢固连接的主轴63可以通过调节螺母65相对于支撑件61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扶手15施加所需的扶手预紧力。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设计的、例如带有弹簧元件的扶手张紧装置37。然而,这种扶手张紧装置37还必须时常重新张紧。
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具有支架71,该支架71也装配在人员运送设备1的上弦杆或固定不动的构件81上。支架71设计成,当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处于运行状态时,其距离传感器43、更确切地说是距离传感器43的传感器头77,在扶手15的自由悬垂区域51中指向扶手15的扶手支撑面83或背面85。此外,支架71具有调节机构73、75,用于将距离传感器43相对于扶手支撑面83或扶手15的背面85对准。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调节机构73、75是也用于固定距离传感器的调节螺母75和长孔螺钉连接件73,以便将支架71安装并对准在固定不动的构件81上。
距离传感器71必须能够执行一系列快速的距离测量,即检测由振动引起的变化的距离(由双箭头87表示,扶手在自由悬垂区域51中的偏转由虚线表示)作为测量信号及其信号曲线。不同的距离传感器71对此是合适的,例如TOF相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具有传播时间检测机制的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
如已经提及的那样,测量信号及其信号曲线例如经由信号线45被传输到信号处理单元47。当然,代替信号线45,也可以进行无线传输,例如通过蓝牙连接等实现。
信号处理单元47本身可以布置在距离传感器71中。然而,如图1所示,信号处理单元也可以集成在人员运送设备1的控制器19中。此外,信号处理单元47也可以在数据云(Cloud)中实现并且在那里进行必要的评估。此外,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可以具有通信机构89或者可以连接到通信机构89,经由通信机构89至少可以将测量信号的所检测待的信号曲线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1的数字替身数据组101。
对测量信号M和信号曲线MV的可行评估方案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图3A示出图1和图2中所示的距离传感器43的测量信号M的虚拟信号曲线MV。
从左侧开始,图示的信号曲线MV显示低振幅A和高振动频率f。在运行时间t内,由于扶手材料中的收缩现象并因磨损而发生扶手15上的预紧力损失。由此,扶手15的振动幅度就会越来越大,从而使振动频率f降低,振幅A的振幅高度H增大。当然,预紧力损失不会发生在几次振动内,而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图3B示出由信号曲线MV确定的频率曲线FK以及上阈值OS和下阈值US。从左侧开始,测得的振动频率f非常高,以至于频率曲线FK超过上阈值OS。因此,扶手15被过度张紧,因此在信号处理单元47中会产生警告信号W并将其例如传输到维修人员的移动电话上,以便维修人员在扶手15被重新张紧后立即看到扶手预紧力过大。然后维修人员可以将扶手预紧力减小到低于上阈值OS的程度。当然,也可以将警告信号W传送至图1所示的人员运送设备1的控制器19,从而在数秒后停止人员运送设备1的行驶运行。
由于人员运送设备1的连续运行,扶手预紧力不断减小,导致振动频率f减小,振幅高度H增大。在某一时刻振动频率f低于下阈值US,信号处理单元47输出报警信号Z。下阈值US设定成,使得在扶手15正常加载的情况下,扶手驱动器33的摩擦轮35与扶手15之间恰好没有打滑(参见图1)。下阈值US例如可以通过测试来确定,但也可以根据扶手驱动器33的几何数据、扶手15与沿整个扶手引导路线的各种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扶手预紧力来计算。
由于根据运转方向、基于摩擦条件以及扶手驱动器33和扶手张紧装置37相对于距离传感器71的位置的位置,使得扶手15中的拉力不同,所以扶手15的振动频率f与行驶方向有关。因此,可以根据行驶方向确定阈值。
报警信号Z被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1的控制器19,并且出于安全原因,控制器停止人员运送设备1的行驶运行,直到扶手15已经借助扶手张紧装置37再次重新张紧。
从图3A中可以看出,为了验证振动频率f,可以基于测量信号M的信号曲线MV来确定振动扶手15的多个连续的振幅高度H,并将其与高度极限值HG和数量极限值n进行比较。因此,如果扶手15由于外部影响(例如扶手15上的快速拉动)而被激发出更高频率的振动,并且由此没有低于下阈值US,则也可以确定扶手预紧力达到不允许地低的程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振幅高度H表明扶手预紧力太低。然而同时高出高度极限值HG一次的情况基于数量极限值n不被考虑,因此仅当高度极限值HG在所考虑的时间段内或在几个连续的振幅A中被多次超过时才产生报警信号A。
另一种可能性如图1所示,对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或其距离传感器43的测量信号M及其信号曲线MV加以评估。为此使用数字替身数据组101,其例如存储在数据处理设备95(Cloud)中。该数字替身数据组101虚拟地反映人员运送设备1。这意味着人员运送设备1的每个单独构件也在数字替身数据组101中得到反映。数字替身数据组101优选地被构造成构件模型数据组113,其通过接口信息相互链接。换句话说,人员运送设备1的构件被反映为构件模型数据组113。这些构件模型数据组113中的每一个(例如导向滚轮27的构件模型数据组113)都尽可能完整地具有待成像的实物的构件的所有特征属性。此外,存在于数字替身数据组101中的接口信息用于反映三维空间中的构件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其在施加和传递力、力矩等时彼此的相互作用,以及必要时其相对于彼此的运动自由度。
该数字替身数据组101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界面99(在所示示例中为个人计算机)从数据处理设备95下载、进一步处理并用于例如模拟105。当然,模拟105也可以在数据处理设备95中进行,其中,输入/输出界面99就可以只具有计算机终端的功能。
为了能够进行模拟105,如双箭头97所示,可以使用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信号传输装置89来传输距离传感器43的测量信号和信号曲线到数字替身数据组101。作为补充,然后可以通过检查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测量信号M如何影响由构件模型数据组113表示的数字替身数据组101的各个虚拟构件的方式来执行模拟105。
在模拟105的整个执行过程中,输入/输出界面99与数据处理设备95通信,如双箭头115所示。因此,模拟105和模拟结果107可以作为虚拟表示103显示在输入/输出界面99上。以此方式,处于运行中的人员运送设备1发生的过程能够以评估的形式实时显示在输入/输出界面99上。
尽管图1和图2示出设计为自动扶梯的人员运送设备1,但显然本发明也可用于设计为自动人行道的人员运送设备1。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具有”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一个”或“一”等术语不排除多个。此外,应当指出,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之一介绍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其他上述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设计为自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的人员运送设备(1)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所述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具有至少一个距离传感器(34)和信号处理单元(47),并且由距离传感器(34)检测到的测量信号(M)能够在信号处理单元(47)中得到处理和评估,其特征在于,在信号处理单元(47)中,能够基于测量信号(M)的信号曲线(MV)来确定人员运送设备(1)的被扫描的扶手(15)的振动频率(f),并且能够将所确定的振动频率(f)与至少一个下阈值(US)和/或上阈值(OS)进行比较,其中,在低于下阈值(US)时产生报警信号(Z),或者在超过上阈值(OS)时产生警告信号(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所述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具有能够装配在人员运送设备(1)的固定不动的构件(81)上的支架(37),所述支架(37)被设计成,使得在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运行状态下,所述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的距离传感器(34)在扶手(15)的自由悬垂区域(51)中指向扶手(15)的扶手支撑面(83)或背面(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所述支架(37)具有调节机构(73、75),用于使距离传感器(34)相对于扶手(15)的扶手支撑面(83)或背面(85)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34)为TOF相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带传播时间检测机制的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信号处理单元(47)在距离传感器(34)、人员运送设备(1)的控制器(19)中或在数据云(95)中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所述报警信号(Z)和/或警告信号(W)能够被传输至人员运送设备(1)的控制器(19),并且由此能够影响人员运送设备(1)的行驶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其中,所述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具有通信机构(89)或能够与通信机构(89)连接,经由所述通信机构(89)至少能够将测量信号(M)的检测到的信号曲线(MV)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1)的数字替身数据组(101)。
8.一种人员运送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
9.一种用于处理和评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41)的测量信号(M)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号处理单元(47)中,基于测量信号(M)的信号曲线(MV)来确定被扫描的扶手(15)的振动频率(f),并将所确定的振动频率(f)与至少一个下阈值(US)和/或上阈值(OS)进行比较,其中,在低于下阈值(US)时产生报警信号(Z),或者在超过上阈值(OS)时产生警告信号(W)。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验证振动频率(f),基于测量信号(M)的信号曲线(MV)来确定振动的扶手(15)的多个连续的振幅高度(H),并将其与高度极限值(HG)和数量极限值(n)进行比较。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检测到的信号曲线(MV)传输到人员运送设备(1)的数字替身数据组(101),并且通过在应用数字替身数据组(101)的情况下进行静态和动态模拟,来确定振动的扶手(15)对人员运送设备(1)的其他部件的反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阈值(OS、US)与行驶方向相关地得到确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20198493 | 2020-09-25 | ||
EP20198493.7 | 2020-09-25 | ||
PCT/EP2021/074821 WO2022063595A1 (de) | 2020-09-25 | 2021-09-09 | Handlaufspannungs-überwach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personentransportanlag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23465A true CN116323465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72659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63589.8A Pending CN116323465A (zh) | 2020-09-25 | 2021-09-09 |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56983A1 (zh) |
EP (1) | EP4217303B1 (zh) |
JP (1) | JP2023543789A (zh) |
KR (1) | KR20230074764A (zh) |
CN (1) | CN116323465A (zh) |
AU (1) | AU2021348956B2 (zh) |
BR (1) | BR112023005284A2 (zh) |
CA (1) | CA3195712A1 (zh) |
ES (1) | ES2994678T3 (zh) |
TW (1) | TW202227351A (zh) |
WO (1) | WO20220635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62705A (zh) * | 2022-11-22 | 2024-05-24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自动传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08388A (ja) * | 2004-06-29 | 2006-01-12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移動手摺りのテンション調整装置 |
JP2008063056A (ja) | 2006-09-06 | 2008-03-21 | Hitachi Ltd | 乗客コンベア |
JP2009227363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チェーン張力測定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チェーン張力測定方法 |
US20170221115A1 (en) * | 2016-01-29 | 2017-08-03 | Kenneth Wayne Jarvis | System for Tagging and Tracking Ammunition |
WO2019016884A1 (ja) * | 2017-07-19 | 2019-0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異常検出装置 |
JP2019158514A (ja) * | 2018-03-12 | 2019-09-19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乗客コンベア用軸受の検査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用軸受の検査方法 |
ES2931817T3 (es) * | 2018-07-19 | 2023-01-02 | Inventio Ag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supervisión de un estado de un sistema de transporte de personas utilizando un doble digital |
-
2021
- 2021-09-09 CA CA3195712A patent/CA319571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9-09 CN CN202180063589.8A patent/CN116323465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9-09 ES ES21777434T patent/ES2994678T3/es active Active
- 2021-09-09 KR KR1020237013744A patent/KR20230074764A/ko active Pending
- 2021-09-09 JP JP2023518996A patent/JP2023543789A/ja active Pending
- 2021-09-09 US US18/246,260 patent/US2023035698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9-09 AU AU2021348956A patent/AU2021348956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9-09 WO PCT/EP2021/074821 patent/WO202206359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9-09 BR BR112023005284A patent/BR112023005284A2/pt unknown
- 2021-09-09 EP EP21777434.8A patent/EP4217303B1/de active Active
- 2021-09-11 TW TW110133897A patent/TW202227351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3195712A1 (en) | 2022-03-31 |
WO2022063595A1 (de) | 2022-03-31 |
EP4217303A1 (de) | 2023-08-02 |
US20230356983A1 (en) | 2023-11-09 |
AU2021348956B2 (en) | 2024-11-21 |
TW202227351A (zh) | 2022-07-16 |
JP2023543789A (ja) | 2023-10-18 |
BR112023005284A2 (pt) | 2023-04-25 |
ES2994678T3 (en) | 2025-01-29 |
AU2021348956A1 (en) | 2023-05-04 |
EP4217303B1 (de) | 2024-10-30 |
KR20230074764A (ko) | 2023-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8883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テンション測定装置 | |
KR102488932B1 (ko) | 진동-기반 승강기 인장 부재 마모 및 수명 모니터링 시스템 | |
JP5050362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EP3212557B1 (en) |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n escalator drive system | |
US5458216A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US11795032B2 (en) | Monitoring system | |
JP4252330B2 (ja) |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の制振装置 | |
JP5704700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感知器 | |
US20220112052A1 (en)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elevator rope and elevator apparatus | |
JP2019085242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 | |
CN116323465A (zh) |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扶手绷紧度监测装置 | |
KR20180018743A (ko) | 파단 검출 장치 | |
EP3543193B1 (en) | Suspension member sway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for elevator system | |
KR20190089979A (ko) | 파단 검지 장치 | |
CN107207198B (zh) | 电梯的诊断装置 | |
US20200200628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chain tension | |
RU2618862C2 (ru) |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параметров движения подъем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 |
KR101345885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JP2008156127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4488216B2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CN111348521B (zh) | 一种电梯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 |
EP3381853B1 (en) | Elevator overtravel tes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19370711A (zh) | 用于输送系统的制动系统、用于输送系统的制动器的检测方法以及控制器 | |
JP7638422B1 (ja) | エレベーター監視装置、エレベーター監視方法、エレベーター監視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CN119841198A (zh) | 电梯受拉构件伸长和刚度监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65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