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0799A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70799A CN115670799A CN202110871047.5A CN202110871047A CN115670799A CN 115670799 A CN115670799 A CN 115670799A CN 202110871047 A CN202110871047 A CN 202110871047A CN 115670799 A CN115670799 A CN 1156707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main body
- absorbent article
- belt
- vertic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13 gro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083129 50S ribosomal protein L10, chloroplastic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47 superabsorbe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83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SA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61F13/496—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64—Straps, belts, ties or endless ba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利用斜向倾斜的接合部将吸收性主体和带部接合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抑制在穿着时接合部破损。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吸收性主体(10)和将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上端部(10eLf)和后侧上端部(10eLb)连结的带部(30),带部(30)通过接合部(40)与吸收性主体(10)接合,接合部随着从腰身开口部(BH)朝向腿围开口部(LH)而自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中,在沿前后方向观察伸长状态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时,接合部(40)具有比将接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40fea)和下端(40feb)连结的直线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40fp)。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利用斜向倾斜的接合部将吸收性主体和一对带部接合而成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主体20(吸收性主体)和条部30(带部)的尿布10(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主体20具有吸收性,条部30(带部)具有伸缩性。在该尿布10中,在主体20的前缘15上,通过斜向倾斜的一对前安装线21、21而与条部30接合,在主体20的后缘17上,通过斜向倾斜的一对后安装线22、22而与条部30接合,从而形成腰开口16和腿开口部边缘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96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短裤型尿布中,通过在穿着时将带部向斜上方拉拽,来进行将吸收性主体向穿着者的胯裆部上拉的动作。此时,由于力集中地作用于将吸收性主体和带部接合的斜向倾斜的接合部的下端部,而使接合部容易以该下端部为起点破损,从而存在带部和吸收性主体分离的风险。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利用斜向倾斜的接合部将吸收性主体和带部接合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抑制在穿着时接合部破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伸长状态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所述接合部具有比将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和下端连结的直线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来明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斜向倾斜的接合部将吸收性主体和带部接合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抑制在穿着时接合部破损。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腹侧观察到的尿布1的概略主视图,图1B是从上侧观察到的腰身开口部BH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使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
图3A是图2的状态的尿布1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3B是图2的状态的尿布1的B-B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说明在作为比较例而穿着以往类型的短裤型尿布5时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在穿着第1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尿布1时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进行穿着动作时的尿布1的腿围开口部LH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7是对设于接合部40的凸部40fp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接合部40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表示在接合部40设有非连续部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构成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的配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接合部40的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接合部40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从腹侧观察到的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的概略主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对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的形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表示进行穿着动作时的尿布2的腿围开口部LH的情形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第1实施方式);2、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第2实施方式);5、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比较例);10、吸收性主体;10eLf、端部;10eLb、端部;10e1、外侧端部;10t、突出部;11、吸收性芯;12、顶片;13、底膜;14、底片;15、侧片;16、腿围弹性构件;30、带部;30eW1、内侧端部;30e1、外侧端部;30t、突出部;31、非肌肤侧片;31f、折回部;32、肌肤侧片;33、腰身弹性片;36、腰身弹性构件;40、接合部;40F、前侧接合部;40fa、部位(上侧);40fea、上端;40fb、部位(下侧);40feb、下端;40fp、凸部;40fq、中间点;40fec、中间位置;40B、后侧接合部;40ba、部位(上侧);40bea、上端;40bb、部位(下侧);40beb、下端;40bp、凸部;41、密封部;42、吸收性主体密封部;BH、腰身开口部;LH、腿围开口部;CL10、中央位置(吸收性主体);CL30、中央位置(带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变得明确。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伸长状态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所述接合部具有比将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和下端连结的直线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在穿着时进行将带部拉起的动作时,接合部中的比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凸部)靠下侧的部分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成为接合部的下端与穿着者的肌肤不抵接的状态。因此,将带部拉起的力不易作用于接合部的下端,从而在该下端不易形成破损的起点。由此,接合部不易破损,能够抑制带部和吸收性主体分离。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在比所述接合部的上端和下端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与接合部的凸部设于比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带部自穿着者的肌肤浮起的部分的面积较小。因此能够抑制贴合性变差。另外,由于凸部配置于比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带部的上端部附近的收缩力不易受到阻碍,能够抑制带部滑落。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中的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的至少局部是弯曲的。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在接合部的弯曲部分不易形成角,因此能够抑制在进行穿着动作时将带部拉起时的力集中地作用。另外,利用接合部弯曲的部分,与呈直线状地形成的情况相比,接合部的距离本身变长,因此力容易分散。由此能够抑制接合部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由离散地配置的多个密封部构成,多个所述密封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密封部的轮廓在比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靠下侧的位置是弯曲的。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细小的密封部,而容易使作用于接合部的力分散,从而能够使接合部不易破损。另外,由于密封部的下侧部分的轮廓弯曲而未形成角,因此,作用于接合部的斜向上的力不易集中于一处,从而密封部不易剥离。由此能够抑制接合部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端与下端之间具有非连续部。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即使在接合部的某个部位发生了破损,该破损的影响也由非连续部终止,因此能够抑制破损传递至整个接合部。由此能够抑制整个接合部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具有这样的部分: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位的宽度大于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的宽度。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在穿着时将带部拉起时,能够利用接合部的下侧的宽幅部分来承受对接合部自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向上侧作用的力。因此,容易使作用于接合部下侧的力在宽度方向上分散,能够容易地抑制接合部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由离散地配置的多个密封部构成,所述接合部具有这样的部分: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位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密封部的密度大于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密封部的密度。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在穿着时将带部拉起时,能够利用接合部下侧的密封密度较高且熔接强度较高的部分来承受对接合部自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向上侧作用的力。因此,能够对抗作用于接合部下侧的力,能够使接合部不易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在非肌肤侧的端部具有接合的部分和未接合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接合部的非肌肤侧端的刚度不会变得过高,因此,在穿着者与接合部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不适感不易产生。另外,由于利用接合部的非肌肤侧端的至少局部将吸收性主体和带部接合,因此容易抑制两者剥离。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的至少局部具有仅将构成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片材构件接合的吸收性主体密封部。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在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设有吸收性主体密封部,能够抑制构成吸收性主体的片材构件(例如顶片、底片)彼此产生开绽的情况、在上端部产生吸收性主体的开口的情况。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带部的下端部的至少局部具有单位面积重量比其他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利用接合部将带部和吸收性主体接合时,与其他区域相比,在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中接合材料较多,因此能够容易提高熔接强度。因此,当在进行穿着动作时将带部拉起时,在带部的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中接合部不易破损,从而容易抑制带部和吸收性主体分离。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带部的下端部的至少局部具有构成所述带部的片材构件的层叠片数比其他部分的构成所述带部的片材构件的层叠片数多的多层叠区域。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利用接合部将带部和吸收性主体接合时,与其他区域相比,在多层叠区域中接合材料较多,因此能够容易提高熔接强度。因此,当在进行穿着动作时将带部拉起时,在带部的多层叠区域中接合部不易破损,从而容易抑制带部和吸收性主体分离。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多层叠区域中具有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带部中的层叠片数较多且与其他区域相比刚度较高的多层叠区域配置凸部,从而在较大的力作用于该凸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接合部不易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所述带部具有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性片材构件和线状弹性构件,所述接合部在比所述带部中的所述伸缩性片材构件和所述线状弹性构件层叠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带部中的伸缩性片材构件和线状弹性构件层叠的部分是在进行穿着动作时将带部拉起时应力最强的区域。因此,通过在比该部分靠下侧的位置设置凸部,使得不易对凸部作用过大的力,能够使接合部更不易破损。
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比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靠下侧的区域具有所述带部和所述吸收性主体连续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接合部的下端与腿围开口部之间存在有构成带部和吸收性主体的基材(无纺布等)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穿着动作时,将带部拉起时的力不易作用于接合部的下端。因此,能够抑制在接合部的下端形成破损的起点,能够使接合部更不易破损。
另外,下述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变得明确: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伸长状态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在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具有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带部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侧突出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在穿着时进行将带部拉起的动作时,形成于吸收性主体和带部中的至少一者的突出部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成为接合部的下端与穿着者的肌肤不抵接的状态。因此,将带部拉起的力不易作用于接合部的下端,从而在该下端不易形成破损的起点。由此,接合部不易破损,能够抑制带部和吸收性主体分离。
另外,下述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变得明确: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配置为,在穿着时,通过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部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而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穿着者的肌肤之间产生间隙。
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在穿着时进行将带部拉起的动作时,接合部中的比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凸部)靠下侧的部分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成为接合部的下端与穿着者的肌肤不抵接的状态。因此,将带部拉起的力不易作用于接合部的下端,从而在该下端不易形成破损的起点。由此,接合部不易破损,能够抑制带部和吸收性主体分离。
===第1实施方式===
<尿布1的基本结构>
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一例,对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1”)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腹侧观察到的尿布1的概略主视图和从上侧观察到的腰身开口部BH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使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图3A是图2的状态的尿布1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3B是图2的状态的尿布1的B-B线的概略剖视图。
尿布1在图1所示的短裤型状态下具有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在穿着尿布1时,上下方向上的上侧成为穿着者的“腰身侧”,上下方向上的下侧成为穿着者的“下裆侧”。另外,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成为穿着者的“腹侧”,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成为穿着者的“背侧”。
另外,在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尿布1成为如图2所示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平面状态。平面状态的尿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是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是与短裤型状态下的吸收性主体10的上下方向(图1)对应的方向。“宽度方向”是与短裤型状态下的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图1)对应的方向。此外,图2中“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伸长状态)是指这样的状态:在克服由沿长度方向配置的弹性构件(例如后述的腰身弹性构件36等)产生的收缩力而使尿布1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情况下,伸长至在配置有各弹性构件的部分实质上看不到褶皱、褶裥的程度。因此,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下的尿布1的形状和在各弹性构件产生的收缩力未呈现的状态下平坦地延伸的尿布1的形状相同。
另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将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10、与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接合的一对带部30、30、以及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30接合的接合部40。
在图2所示的伸长状态下,在吸收性主体10中,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10eLf和后侧端部10eLb分别成为大致字母V形的顶端渐细的形状。另外,主要配置于穿着对象者的腰身部的一对带部30、30与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侧面重叠地沿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各个带部30由接合部40(40F、40B)接合,该接合部40(40F、40B)设为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上述各端部10eLf、10eLb的字母V形状倾斜。
在从图2的平面状态一边将一对带部30、3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部30eW1、30eW1彼此向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打开一边将各带部30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CL30对折的过程中,将吸收性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10对折。于是,由各带部30、3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部30eW1、30eW1和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0eLf、10eLb形成尿布1的腰身开口部BH。另外,由各带部30、3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带部30的外缘)30e1、30e1和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吸收性主体10的外缘)10e1、10e1形成一对腿围开口部LH、LH。由此成为能够作为图1所示的短裤型的尿布1穿着的状态。
(吸收性主体10)
吸收性主体10是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10eLf、10eLb分别在俯视时呈大致字母V形地顶端渐细的形状的片状构件,该吸收性主体10具有吸收性芯11、自肌肤侧覆盖该吸收性芯11的顶片12、自非肌肤侧覆盖该吸收性芯11的底膜13、层叠于比底膜13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底片14、在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两侧设于底片14的肌肤侧的侧片15、以及沿着长度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16(参照图3A和图3B)。这些各构件分别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与在厚度方向上相邻的构件接合。此外,作为该粘接剂的涂布图案,能够例示Ω图案、螺旋图案、条纹图案等。另外,除了使用粘接剂的接合手段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熔接手段、其他公知的接合手段来接合各构件。
吸收性芯11是作为预定形状的一例而将预定的液体吸收性原材料成形为图2那样的俯视时大致腰圆形形状的成形体。作为液体吸收性原材料,能够例示浆粕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等液体吸收性粒状物。不过,吸收性芯1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那样的腰圆形形状,也可以是俯视时大致沙漏形状、其他形状。另外,吸收性芯11的外周面也可以由棉纸等芯包片(未图示)包覆。
顶片12例如为热风无纺布等透液性片材构件,如图3A所示,该顶片12配置为自肌肤侧向非肌肤侧包覆吸收性芯11。顶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分别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各端部10eLf、10eLb,因此,该顶片12的形状形成为随着分别去向长度方向上的腹侧(前侧)或背侧(后侧)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小的前述大致字母V形的顶端渐细形状。
底膜13是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膜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底片14是由具有柔软性的疏水性无纺布等构成的片材构件,是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的构件。与顶片12同样地,底片14形成为随着去向长度方向上的腹侧(前侧)或背侧(后侧)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小的前述大致字母V形的顶端渐细形状。
与底片14同样地,侧片15由具有柔软性的疏水性无纺布等构成,并且在底片14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在肌肤侧接合。另外,在厚度方向上的侧片15与底片14之间,橡筋线等腿围弹性构件16以沿长度方向以预定倍率伸长的状态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安装有多个。基于该腿围弹性构件16所呈现的收缩力,对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10e1、10e1即腿围开口部LH、LH赋予沿着长度方向的伸缩性,从而使尿布1的腿围处的贴合性提高。此外,构成腿围弹性构件16的构件不限于上述的橡筋线等,只要是能够呈现沿着长度方向的收缩力的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伸缩性无纺布等伸缩性片材构件。
(带部30)
带部30是将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10eLf(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端部10eLb(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的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状构件,具有非肌肤侧片31、肌肤侧片32、腰身弹性片33和腰身弹性构件36。
非肌肤侧片31和肌肤侧片32均为沿着长度方向配置的带状的片材构件,例如由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等构成。非肌肤侧片31和肌肤侧片3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0eLf、10eLb的形状相应地随着去向长度方向上的腹侧(前侧)或背侧(后侧)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窄。另外,具有非肌肤侧片31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部30eW1向外侧折回而成的折回部31f。
在厚度方向上的非肌肤侧片31与肌肤侧片32之间设有腰身弹性片33和多个腰身弹性构件36。腰身弹性片33是沿长度方向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片材构件,例如由伸缩性无纺布、伸缩性膜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腰身弹性片33设于带部3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30e1附近(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为带部30的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附近),利用该腰身弹性片33对腿围开口部LH(外侧端部30e1)赋予适度的伸缩性。
腰身弹性构件36是沿长度方向具有伸缩性的橡筋线等线状弹性构件,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该腰身弹性构件36。腰身弹性构件36设于带部3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部30eW1附近(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为带部3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附近),赋予沿着尿布1的腰身开口部BH的伸缩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端部30eW1附近的折回部31f,腰身弹性构件36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而使密度变高(参照图3A、图3B),由此对腰身开口部BH赋予充分的伸缩力,容易抑制穿着尿布1时的滑落等。另外,腰身弹性构件36的一部分与腰身弹性片33重叠地配置。
(接合部40)
接合部40是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接合的部位,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具有一对前侧接合部40F,在后侧具有一对后侧接合部40B。具体而言,在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部10eLf(图2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设有用于接合带部30、30的一对前侧接合部40F、40F。同样地,在后侧的上端部10eLb(图2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设有用于接合带部30、30的一对后侧接合部40B、40B。前侧接合部40F和后侧接合部40B分别构成为随着从腰身开口部BH朝向腿围开口部LH而自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设于尿布1的接合部40(前侧接合部40F、后侧接合部40B)具有局部弯折的形状。即,前侧接合部40F具有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40fa和下侧的部位40fb在40fp弯折而成的形状。换言之,该前侧接合部40F具有比将接合部40的上端40fea和下端40feb连结的直线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以下也称为凸部40fp)。同样地,后侧接合部40B具有比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40bea和下端40beb连结的直线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凸部40bp)。
此外,接合部40通过热熔接、超声波熔接形成,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接合,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说明。不过,利用接合部40进行接合的接合方法不限于该例,也可以采用粘接剂、其他接合方法以及它们的组合。
<关于尿布1的穿着动作>
接下来对穿着尿布1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通常在穿着尿布1那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时,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首先,使穿着者的腿从腰身开口部BH分别穿过一对腿围开口部LH。接着,握住带部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将尿布1从穿着者的脚尖侧向胯裆部拉起。然后,使吸收性主体10向穿着者的胯裆部贴合,并且使带部30向穿着者的腰身部贴合。
在这样的穿着动作中,在以往的短裤型尿布中,存在产生将吸收性主体和带部接合的接合部破损这样的问题的情况。图4是说明在作为比较例而穿着以往类型的短裤型尿布5时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的关系的图。比较例的短裤型尿布5(尿布5)的基本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大致相同,但接合部40的形状不同。即,尿布5的接合部40从上下方向上的上端40fea向下端40feb形成为一直线状,在上端40fea与下端40feb之间不具有尿布1那样的凸部40fp。
在穿着比较例的尿布5时,如上所述进行这样的动作:在穿着者的两腿穿过了尿布5之后,握住一对带部30、30的上端部而向上方拉起。即,进行这样的动作:将由带部30形成的腰身开口部BH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扩展,同时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上拉。此时,带部3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被图4所示的斜上方的力F1拉拽。
当带部30被力F1向斜上方拉拽时,对接合部40(40F)作用拉拽力,但特别是在距离F1的作用点较远的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作用有较大的力。在图4的例子中,对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作用向与F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拉拽的力f1(F1>f1)。另外对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作用在上下方向上向下的阻力g1。另外,朝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且朝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力t1作用于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以与这些力f1和g1平衡。在尿布5的穿着动作中,当作用于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的力t1变大而超过接合部40的接合强度时,下端40feb成为起点而使接合部40开始破损,破损沿着接合部40朝向上端40fea传递。其结果是,存在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分离或无法将尿布5穿着于身体的风险。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在进行穿着动作时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与比较例的尿布5的情况不同。图5是说明在穿着第1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尿布1时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进行穿着动作时的尿布1的腿围开口部LH的情形的立体图。
在穿着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时,与尿布5同样地进行这样的动作:将由带部30形成的腰身开口部BH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扩展,同时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上拉。此时,带部3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被斜上方的力F1拉拽(参照图5)。
如上所述,在尿布1中设有在接合部40的上端40fea与下端40feb之间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凸部40fp。通过设有这样的凸部40fp,与未设置凸部40fp的情况相比,尿布1的腿围开口部LH的周长变长。例如在图5中,在接合部40形成为一直线状的情况下,即,在接合部40形成为自上端40fea经过凸部40fp而到达假定下端40t的直线的情况下,假定下端40t的位置成为自下端40feb分离间隔lg40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接合部40在凸部40fp弯曲,与接合部40不弯曲的情况相比,腿围开口部LH中的吸收性主体10的外侧端部(外缘)10e1的周长增加了lg40。
吸收性主体10的外侧端部10e1是在穿着尿布1时与穿着者的腹股沟部抵接的部位,但吸收性主体10的外侧端部10e1的周长变长,从而构成该外侧端部10e1的布料(无纺布等)多余,而容易在与穿着者的肌肤(腹股沟部)之间产生间隙。即,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容易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其结果是成为这样的状态:图6的斜线部所示的区域以接合部40的凸部40fp为起点向非肌肤侧卷起,接合部40的凸部40fp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下端40feb与穿着者的肌肤不抵接。
在该情况下,将带部30拉起的力F1所作用的点从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向凸部40fp移动。因此,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如图5所示,对接合部40的凸部40fp作用向与F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拉拽的力f1、在上下方向上向下的阻力g1、以及朝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且朝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力t1。另外,接合部40的凸部40fp与下端40feb分离预定的距离。即,由于在凸部40fp的周围存在构成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的布料(无纺布等),因此,即使力(t1)集中于凸部40fp,也不易形成破损的起点。即,即使在穿着尿布1时进行将带部30拉起的动作,接合部40也不易破损,能够抑制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分离或无法穿着尿布1的情况。
图7是对设于接合部40的凸部40fp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该图7示出了在使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伸长时的带部30和接合部40的平面形状。
如图7所示,凸部40fp设于比接合部40的上端40fea和下端40feb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40fec靠下侧的位置。如图5和图6中已说明的那样,对于在接合部40设置凸部40fp的情况,在穿着尿布1时,凸部40fp与下端40feb之间的区域容易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因此,在假设凸部40fp位于比接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40fec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带部30自穿着者的肌肤浮起的面积变大,从而穿着者的腿围处的贴合性容易变差。与此相对,在尿布1中,如图7所示,凸部40fp设于比接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40fec靠下侧的位置,因此,与设于上侧的情况相比,在穿着尿布1时带部30自穿着者的肌肤浮起的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抑制腿围处的贴合性变差。另外,在将凸部40fp配置于比中间位置40fec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作用于带部30的上端部附近的由腰身弹性构件36产生的收缩力不易受到阻碍,因此容易维持腰身开口部BH处的贴合性,能够抑制带部30滑落。
此外,在尿布1的带部30中,在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沿厚度方向层叠的片材构件的片数比在其他部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等)沿厚度方向层叠的片材构件的片数多。如上所述,在带部30中,非肌肤侧片31和肌肤侧片32层叠,进而在局部区域(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在非肌肤侧片31与肌肤侧片32之间层叠有腰身弹性片33(参照图3A等)。即,带部30的下端部的至少局部成为多层叠区域(在图7中被粗线包围的区域),该多层叠区域的层叠片数比上端部的层叠片数多出了层叠有腰身弹性片33的量。在这样的多层叠区域中,在利用接合部40将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接合时,与其他区域相比接合材料较多,因此能够容易提高熔接强度。因此,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克服将带部30向斜上方上拉的力,在带部30的多层叠区域(下端部)中接合部40不易破损,从而容易抑制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分离。
另外,在尿布1中,在这样的多层叠区域设有接合部40的凸部40fp(参照图7)。接合部40中的凸部40fp是最大程度地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是在将带部30拉起时作用有最大的力的部分。因此,通过在带部30中的层叠片数较多的与其他区域相比刚度升高的多层叠区域配置凸部40fp,即使在较大的力作用于该凸部40fp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接合部40更不易破损。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的构成带部30的片材构件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其他部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等)的构成带部30的片材构件的单位面积重量高。即,带部30的下端部的至少局部成为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该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比上端部的单位面积重量高出存在有腰身弹性片33的量。在这样的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中,在利用接合部40将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接合时,与其他区域相比接合材料较多,因此,能够容易提高熔接强度。因此,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克服将带部30向斜上方上拉的力,在带部30的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下端部)中接合部40不易破损,从而容易抑制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分离。另外,与上述情况同样地,通过在这样的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设置接合部40的凸部40fp,即使在较大的力作用于该凸部40fp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接合部40更不易破损。
另外优选的是,作为设于带部30的弹性构件,在将仅配置有橡筋线等腰身弹性构件36(线状弹性构件)的区域设为区域S1,将仅配置有伸缩无纺布等腰身弹性片33(伸缩性片材构件)的区域设为S3,将腰身弹性构件36和腰身弹性片33重叠地配置的区域设为S2时,接合部40的凸部40fp设于比区域S2靠下侧的位置(参照图7)。腰身弹性构件36和腰身弹性片33的收缩力作用于区域S2,因此,该区域S2是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将带部30拉起时应力最强的区域。因此,在假设在该区域S2设有凸部40fp的情况下,存在对该凸部40fp作用较大的力而使接合部40容易破损的风险。与此相对,在比区域S2靠下侧的区域S3中,与区域S2相比不易作用有过大的应力,因此,若将凸部40fp设于区域S3,则也能够抑制对该凸部40fp作用较大的力。另外,设于区域S1的腰身弹性构件36所产生的伸缩力和凸部40fp不易相互干扰,因此,在带部30的上端部,腰身开口部BH的贴合性不易变差。
图8是对接合部40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放大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使通过超声波熔接、热熔接而形成的多个密封部41离散地配置于预定区域,从而形成接合部40。通过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细小的密封部41,由此使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例如图5中的力t1)分散而不易集中在一处,因此,能够使接合部40不易破损。
另外,密封部41的形状优选是上下方向上的下侧成为曲线状。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优选的是,在比密封部4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靠下侧的位置,该密封部41的轮廓是弯曲的。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对接合部40(密封部41)作用由图5的力t1示出的从上下方向上的下侧朝向上侧且从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力。此时,若密封部41的下侧的轮廓为直线地形成有“角”,则存在作用于密封部41的朝向斜上侧的力(t1)集中于这样的“角”而使密封部41容易剥离的风险。与此相对,若通过密封部41的下侧的轮廓弯曲而未形成有“角”,则作用于密封部41的力(t1)不易集中在一处,因此能够使密封部41不易剥离。因此接合部40更不易破损。
另外,也可以在接合部40设有非连续部。图9是表示在接合部40设有非连续部的情况的俯视图。图9所示的接合部40F(40)形成为在上端40fea与下端40feb之间形成有多个非连续部的大致虚线状。换言之,通过间断地排列多个较短的带状的接合部40fn来形成接合部40F。例如,将构成接合部40F的多个接合部40fn中的某个接合部设为接合部40fn1,将与该接合部40fn1隔开间隔相邻的接合部设为接合部40fn2。此时,即使在某个接合部40fn1发生了破损,由于在与相邻的接合部40fn2之间设有间隙(非连续部),因此也能够抑制破损直接自接合部40fn1传递到接合部40fn2。即,破损的影响仅止于某个接合部40fn1,因此能够容易抑制接合部40整体破损。
此外,设于接合部40的非连续部也可以是图8中相邻的两个密封部41、41的间隔。即也可以是,多个密封部41、41……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而离散地配置。
另外,构成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的配置也能够如以下所示变形。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构成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的配置的变形例的图。
在图10A中,接合部40的宽度越靠下侧则越宽。即,接合部40中的比凸部40fp靠下侧的部位40fb的宽度W40fb宽于比凸部40fp靠上侧的部位40fa的宽度W40fa(W40fb>W40fa)。这样,通过具有接合部40的下侧(40fb)的宽度W40fb比上侧(40fa)的宽度W40fa宽的部分,使得当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将带部30拉起时,能够利用接合部40的下侧(40fb)的宽幅部分来承受对接合部40自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向上侧作用的力(t1)。因此,容易使作用于接合部40下侧(40fb)的力在宽度方向上分散,从而能够容易地抑制接合部40破损。
另一方面,在图10B中,形成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的密度越靠接合部40的下侧则越大。即,在接合部40中的比凸部40fp靠下侧的部位40fb每单位面积所设置的密封部41的面积大于在比凸部40fp靠上侧的部位40fa每单位面积所设置的密封部41的面积。这样,通过具有接合部40的下侧(40fb)的密封部41的密度比上侧(40fa)的密封部41的密度大的部分,使接合部40的下侧(40fb)的熔接强度比上侧(40fa)的熔接强度高。因此,当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将带部30拉起时,容易对抗对接合部40自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向上侧作用的力(t1)。由此,在力作用于接合部40下侧(40fb)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抑制接合部40破损。
另外,接合部40在厚度方向上的非肌肤侧的端部(边缘)具有接合的部分和未接合的部分。此外,接合部40的非肌肤侧的端部(边缘)是指,在图1的腰身开口部BH的剖视图中,接合部40F、40B的自肌肤侧向非肌肤侧突出的顶端部。在图8中,形成接合部40的多个密封部41的至少一部分密封部41与接合部40的非肌肤侧的端部(在图8中以粗线表示的端部40eo)重叠地配置。即,接合部40的非肌肤侧的端部40eo的至少局部由密封部41接合。在假设在接合部40的非肌肤侧的端部40eo整体形成有密封部41的情况下,该端部40eo的刚度升高,从而存在这样的风险:在穿着尿布1时,当穿着者与端部40eo接触时容易产生不适感。另一方面,对于在非肌肤侧的端部40eo整体均未形成有密封部41的情况,由于尿布1和穿着者的衣服的摩擦等的影响而存在这样的风险: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在该端部40eo处的接合容易剥离。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在接合部40的非肌肤侧的端部40eo设置接合的部分和未接合的部分,由此,即使在穿着者与接合部40接触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不适感,并且能够抑制接合部40剥离。
另外,在尿布1中,除了设有形成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接合的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以外,也可以设有仅将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片材构件接合的吸收性主体密封部42。在图8中,在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部10eLf的至少局部设有在厚度方向上将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顶片12和底片14(底膜13)接合的多个吸收性主体密封部42。通过在吸收性主体10的前侧的上端部10eLf设有吸收性主体密封部42,能够抑制片材构件(顶片12、底片14)彼此产生开绽的情况、在上端部10eLf产生吸收性主体10的开口的情况。
此外,形成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和设于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的吸收性主体密封部42能够在尿布1的制造工序中同时形成。例如,能够将尿布1设成图2那样的伸长状态,在形成接合部40的部分形成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沿厚度方向熔接的密封部41,与此同时,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10eLf、10eLb形成将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片材构件(12、14)沿厚度方向熔接的吸收性主体密封部42。
图11是表示接合部40的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40fa和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位40fb均为直线状,成为在凸部40fp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突出的形状。然而,接合部40也可以如图11所示局部形成为曲线状。在该图11中,接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位40fb形成为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圆弧状,并通过凸部40fp而与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40fa平滑地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也与在图5和图6中已说明的相同,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将带部30拉起的力容易作用于凸部40fp而并非下端40feb,因此,与以往的短裤型尿布相比,能够使接合部40不易破损。另外,接合部40的上侧的部位40fa和下侧的部位40fb在凸部40fp连续地连接,在下侧的部位40fb未形成有角,因此在该部分不易产生力的集中。再者,由于将接合部40的凸部40fp和下端40feb连结的线成为曲线状,因此,与凸部40fp和下端40feb以最短距离直线地连结的情况相比,接合部40(下侧的部位40fb)本身的长度变长。由此,更容易使作用于接合部40的力分散,从而能够容易地抑制接合部40破损。
图12是表示接合部40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在图12中,在比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靠下侧的位置具有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连续的部分。即,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未到达腿围开口部LH,在下端40feb与腿围开口部LH之间存在有构成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的基材(无纺布等)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将带部30拉起的情况,也容易抑制在下端40feb形成破损的起点。由此能够使接合部40更不易破损。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接合的接合部40(40F、40B)的下端部周边的构造不同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2(以下也称为“尿布2”)进行说明。图13是从腹侧观察到的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的概略主视图。
如图1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在包含前侧接合部40F的下端40feb在内的预定区域具有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的局部向腿围开口部LH侧突出的部分。具体而言,该尿布2具有吸收性主体10朝向腿围开口部LH侧凸出的突出部10t、以及带部30朝向腿围开口部LH侧凸出的突出部30t(均为在图13的局部放大图中以斜线阴影表示的部分)。同样地,后侧接合部40B也在下端40beb具有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的局部向腿围开口部LH侧突出的部分(在图13中未图示)。
突出部10t、突出部30t能够如下所述地确定。首先,画出穿过前侧接合部40F的下端40feb且与前侧接合部40F垂直的线(设为辅助线PL)。接着,画出与吸收性主体10的外缘10e1(由吸收性主体10形成的腿围开口LH的轮廓)、以及带部30的外缘30e1(由带部30形成的腿围开口部LH的轮廓)共同相切的切线(设为共同切线TL)。于是,在辅助线PL与共同切线TL之间的区域形成存在有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和不存在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另外,在辅助线PL与共同切线TL之间存在有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成为突出部10t。同样地,在辅助线PL与共同切线TL之间的区域形成存在有带部30的部分和不存在带部30的部分,存在有带部30的部分成为突出部30t。
此外,在图13中将共同切线TL和前侧接合部40F的交点设为中间点40fq。即,中间点40fq是位于前侧接合部40F的上端40fea与下端40feb之间的点。另外,在图13中,接合部40形成为直线状,但也可以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同样地接合部40在上端40fea与下端40feb之间弯折或弯曲的结构。关于尿布2,上述以外的基本结构(例如吸收性主体10、带部30的结构、形成接合部40的密封部41的结构等)与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尿布1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4A和图14B是对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的形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尿布2的制造工序中,在比辅助线PL靠前侧接合部40F的一侧的区域,将吸收性主体10、带部30的局部切除(切断)。
图14A表示在前侧接合部40F的下端40feb形成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之前的状态的尿布2的局部。在该图14A的状态下,在比穿过下端40feb的辅助线PL靠前侧接合部40F的一侧的整个区域存在有构成吸收性主体10、带部30的片材构件。换言之,在比辅助线PL靠前侧接合部40F的一侧的区域没有不存在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的部分。
自该状态起,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中的沿着腿围开口部LH的区域的一部分切除(切断)。在图14B中,将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中的以斜线示出的区域切除。其结果是,在比辅助线PL靠前侧接合部40F的一侧的区域形成不存在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的部分(图14B的斜线部),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中的未被切除的剩余部分成为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不过,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此。
此外,在尿布2中也可以仅形成有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中的任一者。例如也可以是,在比辅助线PL靠前侧接合部40F的一侧的区域,仅对吸收性主体10和带部30中的任一者进行切除,由此仅形成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中的一者。
在穿着尿布2时,进行与尿布1同样的动作。即,进行这样的动作:在穿着者的两腿穿过了腿围开口部LH的状态下,握住带部30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上端部向斜上方拉起。图15是表示进行穿着动作时的尿布2的腿围开口部LH的情形的立体图。
在尿布2中设有吸收性主体10的突出部10t和带部30的突出部30t,因此,与未设置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的情况相比,腿围开口部LH的周长变长。因此,在腿围开口部LH中的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布料多余,而容易在与穿着者的肌肤(腹股沟部)之间产生间隙。即,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容易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其结果是成为这样的状态:图15的斜线部所示的区域(突出部10t、30t)以中间点40fq为起点向非肌肤侧卷起,接合部40的中间点40fq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下端40feb与穿着者的肌肤不抵接。
此时,将带部30拉起的力所作用的点从接合部40的下端40feb向中间点40fq移动。即,中间点40fq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凸部40fp同样地发挥作用,力容易集中地作用于该中间点40fq。另外,突出部10t和突出部30t介于接合部40的中间点40fq与下端40feb之间,因此,在力作用于中间点40fq的情况下,力也不易作用于下端40feb,从而不易形成破损的起点。由此,即使在穿着尿布2时进行将带部30拉起的动作,接合部40(40F、40B)也不易破损,能够抑制带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分离或无法穿着尿布2的情况。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中包含其等同物。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短裤型尿布1作为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短裤型尿布以外的其他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例如也可以是儿童用、成人用的短裤型卫生巾(Shorts Type Napkin)、短裤型(Shorts Type)吸收垫等。
Claims (16)
1.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伸长状态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
所述接合部具有比将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和下端连结的直线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在比所述接合部的上端和下端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中的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的至少局部是弯曲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由离散地配置的多个密封部构成,
多个所述密封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密封部的轮廓在比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靠下侧的位置是弯曲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端与下端之间具有非连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具有这样的部分: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位的宽度大于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由离散地配置的多个密封部构成,
所述接合部具有这样的部分: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位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密封部的密度大于比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部位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密封部的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在非肌肤侧的端部具有接合的部分和未接合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的至少局部具有仅将构成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片材构件接合的吸收性主体密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部的下端部的至少局部具有单位面积重量比其他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部的下端部的至少局部具有构成所述带部的片材构件的层叠片数比其他部分的构成所述带部的片材构件的层叠片数多的多层叠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多层叠区域中具有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部具有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性片材构件和线状弹性构件,
所述接合部在比所述带部中的所述伸缩性片材构件和所述线状弹性构件层叠的部分靠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位置具有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比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靠下侧的区域具有所述带部和所述吸收性主体连续的部分。
15.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观察伸长状态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
在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具有所述吸收性主体和所述带部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侧突出的部分。
16.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以及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上端部和后侧上端部连结的带部,并且具备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围开口部,所述带部通过接合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接合,所述接合部随着从所述腰身开口部朝向所述腿围开口部而自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向下侧且自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配置为,在穿着时,通过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部自穿着者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浮起,而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穿着者的肌肤之间产生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1047.5A CN115670799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PCT/JP2021/045859 WO2023007763A1 (ja) | 2021-07-30 | 2021-12-13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EP21951956.8A EP4353210A4 (en) | 2021-07-30 | 2021-12-13 | ABSORBENT ARTICLE OF THE PANTIES TYPE |
JP2023538211A JPWO2023007763A1 (zh) | 2021-07-30 | 2021-12-13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1047.5A CN115670799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70799A true CN115670799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58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1047.5A Pending CN115670799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353210A4 (zh) |
JP (1) | JPWO2023007763A1 (zh) |
CN (1) | CN115670799A (zh) |
WO (1) | WO202300776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06495B2 (ja) | 1997-11-05 | 2003-05-12 | ザ、プロクター、エンド、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 ウエスト開口部全体を伸縮自在とした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6422811B2 (ja) * | 2015-03-31 | 2018-11-1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JP6351544B2 (ja) * | 2015-05-29 | 2018-07-0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6558979B2 (ja) * | 2015-06-29 | 2019-08-1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6393662B2 (ja) * | 2015-06-29 | 2018-09-1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10871047.5A patent/CN11567079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13 WO PCT/JP2021/045859 patent/WO20230077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2-13 EP EP21951956.8A patent/EP4353210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12-13 JP JP2023538211A patent/JPWO2023007763A1/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353210A4 (en) | 2024-09-04 |
JPWO2023007763A1 (zh) | 2023-02-02 |
EP4353210A1 (en) | 2024-04-17 |
WO2023007763A1 (ja) | 2023-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74683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JP2002306534A (ja) |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おむつ | |
PL173053B1 (pl) | Wyrób chłonny i sposób wytwarzania wyrobu chłonnego | |
EP3698763B1 (en) | Underpants-shaped absorbent article | |
CN113556999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4284216B2 (ja) | 開閉式使い捨てパンツ | |
JP4190074B2 (ja) | ウイング付き生理用ナプキン | |
JP4492005B2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5670799A (zh)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
JP3770118B2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4732598B (zh)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
JP3892988B2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 |
KR101844207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JP6492033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1182873B (zh) | 吸收垫 | |
JP2003093445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05211179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KR101844208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CN115551452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1750498U (zh) | 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 |
JP6026053B1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6469038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6427482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24034742A (ja) | トランクス型吸収性物品 | |
JP5584056B2 (ja) | 吸収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