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31566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664A
CN115315664A CN202180023245.4A CN202180023245A CN115315664A CN 115315664 A CN115315664 A CN 115315664A CN 202180023245 A CN202180023245 A CN 202180023245A CN 115315664 A CN115315664 A CN 115315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fixing liquid
supply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32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将孝
垣原丰
村田谕是
清水贵司
森本亘哉
高桥雅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634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6268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636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6269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636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6269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485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4290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15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9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a solv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未附着在片材的定影液回收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感光鼓(4)、显影装置(7)、转印装置(8)、喷出装置(9)以及回收装置(12)。喷出装置(9)将用于使色粉定影于片材(S)的定影液朝向转印有色粉的片材(S)喷出。回收装置(12)具有回收托盘(121)、回收管(122)以及回收泵(123)。回收托盘(121)能够收容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回收管(122)与回收托盘(121)连接,允许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泵(123)将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朝向喷出装置(9)输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鼓、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喷出装置以及回收托盘。喷出装置将用于使色粉定影于片材的定影液朝向转印有色粉的片材喷出。回收托盘收容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810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想要将积存于回收托盘的定影液回收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回收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鼓、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喷雾装置以及回收装置。
显影装置向感光鼓上供给色粉。转印装置将供给到感光鼓上的色粉转印到片材。喷雾装置将用于使色粉定影于片材的定影液朝向转印有色粉的片材进行喷雾。喷雾装置具备壳体和喷嘴。壳体能够收容定影液。喷嘴喷出壳体内的定影液。
回收装置回收从喷嘴喷雾出的、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回收装置具有回收托盘、回收管和回收泵。回收托盘能够收容定影液。回收管与回收托盘连接并允许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的通过。回收泵将回收管内的定影液朝向壳体输送。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从喷嘴喷雾且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收容于回收托盘,并通过回收管而向壳体输送。
由此,能够将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回收后再次从喷嘴进行喷雾。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定影液的消耗量。
(2)喷雾装置可以还具有喷嘴电极和对置电极。喷嘴电极使壳体内的定影液带电。对置电极位于与喷嘴电极空开间隔的位置。喷嘴位于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
(3)对置电极可以位于回收托盘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对置电极将从喷嘴喷出的定影液吸引到回收托盘内。
其结果是,能够将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可靠地收容于回收托盘内。
(4)回收泵可以是齿轮泵。
(5)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还具备主体壳体和供给装置。供给装置将定影液供给至壳体。供给装置具备定影液盒、补给管、供给罐和供给管。定影液盒收容定影液。定影液盒能够安装于主体壳体。补给管在定影液盒安装于主体壳体的状态下与定影液盒连接。补给管允许定影液盒内的定影液的通过。供给罐与补给管连接。供给罐能够收容通过了补给管的定影液。供给管与供给罐连接。供给管允许供给罐内的定影液通过。壳体与供给管连接。壳体能够收容通过了供给管的定影液。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定影液盒内的定影液经由供给罐供给到壳体。
因此,通过使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恒定,即使定影液盒内的定影液减少了,也能够稳定地向壳体供给定影液。
其结果是,能够使来自喷嘴的定影液的喷雾状态稳定。
(6)回收管可以与供给罐连接。回收泵将回收管内的定影液经由供给罐输送至壳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来自回收托盘的定影液与来自定影液盒的定影液一起收容于供给罐。
其结果是,能够一边使来自喷嘴的定影液的喷雾状态稳定,一边对来自回收托盘的定影液进行再利用。
(7)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补给泵。补给泵将补给管内的定影液输送至供给罐。
(8)补给泵可以是齿轮泵。
(9)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传感器检测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位置。控制装置能够执行泵驱动处理和泵停止处理。在泵驱动处理中,在传感器检测到的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位置比阈值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驱动补给泵以从定影液盒向供给罐供给定影液。在泵停止处理中,在传感器检测到的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位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停止对补给泵的驱动以使定影液从定影液盒向供给罐的供给停止。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基于传感器检测到的液面位置而使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恒定。
其结果是,能够使来自喷嘴的定影液的喷雾状态稳定。
(10)控制装置可以在印刷作业结束了之后执行泵驱动处理。
(11)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还具备搅拌部件。搅拌部件对供给罐内的定影液进行搅拌。
(12)回收装置可以具有回收阀。回收阀抑制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管的内部而被输送至供给罐的情况。
(13)回收管可以具有过滤器。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中混入有色粉、纸尘等异物,也能够利用过滤器将异物去除后对定影液进行再利用。
(14)回收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铅垂方向上延伸。过滤器可以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使定影液沿铅垂方向通过过滤器,由此能够使定影液与过滤器的整个面接触。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仅过滤器的一部分堵塞的情况而降低过滤器的更换频率。
(15)回收管可以与补给管连接。补给管允许通过了回收管的定影液的通过。
(16)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回收罐和第二回收管。回收罐与回收管连接。回收罐能够收容通过了回收管的内部的定影液。第二回收管与回收罐连接。第二回收管允许回收罐内的定影液的通过。壳体可以与第二回收管连接。壳体也可以是能够收容通过了第二回收管的定影液。
(17)壳体可以与补给管及回收管连接,并能够收容通过了补给管的定影液和通过了回收管的定影液。
(18)控制装置可以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的情况下执行回收处理。在回收处理中,控制装置驱动回收泵,将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朝向壳体输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完成了全部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将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输送至壳体。
因此,能够抑制回收托盘的大型化,并且回收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
(19)控制装置可以对第一累积页数进行计数,该第一累积页数是在上次的回收处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
(20)也可以是,第一累积页数越多,则控制装置就越延长回收处理中对回收泵的驱动时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累积页数少、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少的情况下,能够缩短回收处理的时间而缩短印刷等待的时间。
另外,在第一累积页数多、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多的情况下,可以延长回收处理的时间而将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可靠地输送到壳体。
(21)供给装置可以具有供给罐和传感器。供给罐收容向喷雾装置供给的定影液。传感器对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是否小于规定量进行检测。控制装置可以存储有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第一设定值是能够通过规定量的定影液来连续地进行印刷的页数。第二设定值基于回收托盘的容量来设定。在第一累积页数小于第一设定值且控制装置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新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若第一累积页数为第二设定值以上,则控制装置在回收处理后执行新的印刷作业。在第一累积页数小于第一设定值且控制装置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新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若第一累积页数小于第二设定值,则控制装置在执行新的印刷作业之后执行回收处理。
在第一累积页数为第二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回收托盘溢出的可能性高。
在这一点上,通过使回收处理优先于新的印刷作业,能够抑制回收托盘溢出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第一累积页数小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回收托盘溢出的可能性低。
因此,通过使新的印刷作业优先于回收处理,能够缩短印刷等待的时间。
(22)也可以是,在第一累积页数小于第一设定值且控制装置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新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且在第一累积页数小于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在新的印刷作业之后的回收处理中,基于加上在新的印刷作业中印刷的页数后的第一累积页数,第一累积页数越多,则控制装置就越延长回收处理中对回收泵的驱动时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新的印刷作业优先于回收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回收处理的时间延长在新的印刷作业中印刷的页数的量。
因此,在使新的印刷作业优先于回收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可靠地输送到壳体。
(23)也可以是,控制装置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累积页数成为第一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印刷作业的执行中断并执行回收处理。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下述的情况:在供给罐内的定影液变空的状态下继续印刷作业,导致空气进入喷嘴。
(24)控制装置可以在完成了回收处理的情况下重置第一累积页数。
(25)供给装置可以还具有定影液盒、补给管和补给泵。定影液盒能够收容向供给罐补给的定影液。补给管与定影液盒以及供给罐连接。补给管允许从定影液盒去往供给罐的定影液的通过。补给泵将补给管内的定影液朝向供给罐输送。
(26)也可以是,在回收处理之后,在传感器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补给处理。在补给处理中,控制装置驱动补给泵,从而将收容于定影液盒的定影液输送至供给罐。
在此,若在补给处理之后执行回收处理,则在通过补给处理而使供给罐装满了之后,通过回收处理而从回收托盘向供给罐输送定影液,存在供给罐溢出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回收处理之后执行补给处理,因此能够防止供给罐因回收处理而溢出的情况。
(27)也可以是,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预热处理中,在传感器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补给处理。
(28)也可以是,在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传感器未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错误显示处理。第二累积页数是在上次的补给处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在错误显示处理中,控制装置使显示装置显示错误。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尽管设想为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正在减少、但传感器未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的减少的情况下,能够使显示装置显示传感器的不良情况。
(29)也可以是,在控制装置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之后,在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传感器未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30)也可以是,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预热处理中,在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传感器未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31)也可以是,在堵塞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片材被移除了之后的恢复处理中,在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传感器未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32)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有接收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断开指示接收部。当断开指示接收部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时,控制装置使壳体内的定影液从所述喷嘴喷雾。并且,驱动回收泵而将回收托盘内的定影液朝向壳体输送。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下述的情况:在为电源断开的状态时,残留于壳体的内部或回收单元的定影液漏出到外部。
(33)回收泵可以构成为经由供给罐将回收管内的定影液输送到壳体。
(34)供给装置可以具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检测壳体内的定影液的收容状况。当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在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表示在壳体内未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由供给泵进行的定影液从供给罐向壳体的供给。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在壳体中未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的情况下,控制部从罐向壳体供给定影液。因此,能够利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
(35)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供给罐内的定影液的收容状况。当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在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表示在供给罐内未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执行由补给泵进行的定影液从定影液盒向供给罐的补给。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当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在供给罐中未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从定影液盒向供给罐补给定影液。因此,能够从供给罐向壳体供给定影液,进一步能够利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
(36)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取消指示接收部。取消指示接收部接收回收处理的取消以及回收处理的取消的解除的指示。当取消指示接收部接收到回收处理的取消的指示时,控制装置不执行回收处理,直至取消指示接收部接下来接收到回收处理的取消的解除的指示为止。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者的选择而能够不执行回收处理。因此,能够削减回收处理的执行或在启动时定影液向壳体等的供给所需的时间。
(37)喷雾装置可以具有喷嘴电极和对置电极。进一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具备第一电压生成电路、第二电压生成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喷嘴电极使壳体内的定影液带电。对置电极位于与喷嘴电极隔开间隔的位置,在该对置电极与喷嘴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与喷嘴电极连接,生成施加于喷嘴电极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与对置电极连接,生成施加于对置电极的第二电压。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在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与喷嘴电极之间或者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在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之前,控制装置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小于规定值。控制装置还根据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的值和小于所述规定值的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出从喷嘴电极经由供给装置和回收装置到达对置电极的迂回电路的电阻值。
控制装置进一步在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时,根据所述规定值以上的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和迂回电路的电阻值来计算出校正用的电流值。另外,控制装置通过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从而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并且,控制装置对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后得到的校正后电流是否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在校正后的电流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校正后的电流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
未流动有喷雾电流的状态下的电阻值是从喷嘴电极经由供给装置和回收装置朝向对置电极的迂回电路的电阻值。校正用的电流值是在进行定影液的喷雾时在迂回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值。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后的电流是进行定影液的喷雾时的净喷雾电流。因此,控制装置通过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后的电流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净喷雾电流的大小。
(38)控制装置可以对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是否处于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目标电流范围后得到的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并且,控制装置可以在电流处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外的情况下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电流处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
未流动有喷雾电流的状态下的电阻值是从喷嘴电极经由供给装置和回收装置朝向对置电极的迂回电路的电阻值。校正用的电流值是在进行定影液的喷雾时在迂回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值。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是关于喷雾电流与在上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总和的目标电流范围。因此,控制装置通过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处于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净喷雾电流的大小。
(39)控制装置在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之前使用第二电压生成电路来对对置电极施加负的电压。而且,控制装置不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对喷嘴电极施加电压而控制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以使得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小于所述规定值。
根据这样的结构,控制装置能够以不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的方式使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
(40)控制装置可以在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之前使用第一电压生成电路来对喷嘴电极施加正的电压,且不使第二电压生成电路对对置电极施加电压而控制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以使得喷嘴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小于所述规定值。
(41)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电压生成电路,该电压生成电路具有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设为单个部件,能够削减零件个数。
(42)供给装置可以具有:供给罐,该供给罐能够收容定影液;以及补给管,该补给管与供给罐连接,并允许收容于供给罐的定影液通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回收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给装置和回收装置的配管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供给泵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给装置和回收装置的配管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接着图9的流程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嵌入作业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12是在执行图9所示的印刷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累积页数成为第一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内堵塞的片材被移除了之后的恢复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预热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10、图12、图13、图14所示的补给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传感器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准备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的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所具备的定影装置的具体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所具备的定影装置中的迂回电路的图。
图2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所具备的定影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2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在片材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计算循环电阻值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为了定影液的喷雾而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为了定影液的喷雾而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图6,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主体壳体2、片材盒3、感光鼓4、带电装置5、曝光装置6、显影装置7、转印装置8以及喷出装置9。
主体壳体2收容片材盒3、感光鼓4、带电装置5、曝光装置6、显影装置7、转印装置8以及喷出装置9。
片材盒3能够收容片材S。片材S例如是印刷用纸。片材S被朝向感光鼓4输送。
感光鼓4能够相对于鼓轴A1旋转。感光鼓4沿鼓轴A1延伸。感光鼓4具有圆筒形状。
带电装置5使感光鼓4的表面带电。带电装置5是带电辊。带电装置5也可以是栅控式电晕充电器。
曝光装置6能够对感光鼓4的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4的表面通过带电装置5而被带电的状态下,曝光装置6对感光鼓4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在感光鼓4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6具体而言为激光扫描单元。曝光装置6也可以是LED阵列。
显影装置7向感光鼓4上供给色粉。显影装置7也可以是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进行装卸。显影装置7具有显影壳体71和显影辊72。
显影壳体71能够收容色粉。换言之,显影装置7能够收容色粉。色粉含有色粉粒子和根据需要的外添剂。色粉粒子含有粘结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着色剂、颜料分散剂、离型剂、磁性体和带电控制剂。粘结树脂是色粉粒子的基底。粘结树脂粘结色粉粒子中所含的成分。着色剂赋予色粉粒子所期望的颜色。着色剂分散于粘结树脂中。颜料分散剂使着色剂的分散性提高。带电控制剂赋予色粉粒子带电性。带电性可以是带正电性和带负电性中的任一种。外添剂调整色粉粒子的带电性、流动性、保存稳定性。
显影辊72能够将显影壳体71内的色粉供给到感光鼓4的表面。显影辊72与感光鼓4接触。显影辊72也可以不与感光鼓4接触。显影辊72能够相对于显影轴A2旋转。显影辊72沿着显影轴A2延伸。显影辊72具有圆柱形状。
转印装置8将供给至感光鼓4上的色粉转印至片材S。转印装置8与感光鼓4接触。转印装置8也可以不与感光鼓4接触。转印装置8是转印辊。转印辊能够相对于转印轴A3旋转。转印辊沿着转印轴A3延伸。转印辊具有圆柱形状。转印装置8也可以是具备转印带的带单元。
喷出装置9朝向转印有色粉的片材S喷出定影液。定影液使色粉定影于片材S。定影液能够使色粉的粘结树脂软化。定影液例如为脂肪族单羧酸酯、脂肪族二羧酸酯、碳酸酯等。
喷出装置9是静电喷雾方式的喷出装置。喷出装置9通过静电喷雾而将定影液朝向片材S喷雾,从而向片材S赋予定影液。喷出装置9具备壳体91、多个喷嘴92、喷嘴电极93以及对置电极94。
壳体91能够收容定影液。
多个喷嘴92从壳体91向下方延伸。多个喷嘴92分别与壳体91的内部空间相通。多个喷嘴92分别喷出壳体91内的定影液。多个喷嘴92位于喷嘴电极93与对置电极94之间。
喷嘴电极93位于壳体91内。对喷嘴电极93施加喷嘴电压。喷嘴电极93使壳体91内的定影液带电。换言之,喷嘴电极93使向多个喷嘴92供给的定影液带电。通过喷嘴电极93而带电的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分别被喷出,由此从多个喷嘴92分别喷出的定影液成为雾状。也就是说,喷出装置9以雾状喷出定影液。换言之,喷出装置9将定影液进行喷雾。
对置电极94与多个喷嘴92空开间隔地相对。对置电极94相对于多个喷嘴92位于喷嘴电极93的相反侧。向对置电极94施加有对置电压。对置电极94通过静电力而吸引从多个喷嘴92分别喷雾的定影液。
转印有色粉的片材S通过多个喷嘴92与对置电极94之间。此时,向片材S赋予从多个喷嘴92分别喷雾的定影液。被赋予了定影液的片材S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
接着,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供给装置11、回收装置12以及控制装置100。
供给装置11向壳体91供给定影液。供给装置11具备定影液盒111、第一供给管112、第一供给泵113、第一供给阀114、供给罐115、搅拌部件116、传感器117、第二供给管118、第二供给泵119以及第二供给阀120。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第一供给泵113、搅拌部件116和传感器117。
定影液盒111收容定影液。定影液盒111能够安装于主体壳体2。
第一供给管112的一端部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与定影液盒111连接。第一供给管112的另一端部与供给罐115连接。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一供给管112而被输送至供给罐115。也就是说,第一供给管112允许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的通过。第一供给管112是本发明的补给管的一例。
第一供给泵113将第一供给管112内的定影液朝向供给罐115输送。第一供给泵113位于第一供给管112的一端部与第一供给管112的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第一供给泵113位于定影液盒111与供给罐115之间。具体而言,第一供给泵113是齿轮泵。第一供给泵是本发明的补给泵的一例。
第一供给阀114抑制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一供给管112的内部而被输送至供给罐115的情况。第一供给阀114位于第一供给管112的一端部与第一供给管112的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第一供给阀114位于定影液盒111与供给罐115之间。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第一供给阀114位于定影液盒111与第一供给泵113之间。当在第一供给阀114打开的状态下驱动第一供给泵113时,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一供给阀114并被输送到供给罐115。另一方面,在第一供给阀114关闭的状态下,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不能够通过第一供给阀114。由此,第一供给阀114抑制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一供给管112的内部而被输送至供给罐115的情况。第一供给阀114例如是电磁阀。
供给罐115与第一供给管112的另一端部连接。供给罐115能够收容通过了第一供给管112的定影液。
在此,当供给罐115与壳体91相比位于上方时,根据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的位置,向壳体91内的定影液施加水压。也就是说,壳体91内的压力相对于供给罐115内的压力为正压。因此,第二供给泵119无法使壳体91内的压力低于根据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的位置而施加的正压。此外,第二供给泵是本发明的供给泵的一例。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罐115与壳体91相比位于下方。通过使供给罐115与壳体91相比位于下方,从而壳体91内的压力相对于供给罐115内的压力成为负压。因此,第二供给泵119通过控制向壳体91输送的定影液的量而能够将壳体91内的压力控制为所期望的压力。
搅拌部件116位于供给罐115内。搅拌部件116搅拌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
传感器117检测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的位置。优选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与第一供给管112的另一端部分离。传感器117例如是光电传感器。传感器117也可以是浮子式液位传感器等液位传感器。
第二供给管118的一端部与供给罐115连接。第二供给管118的另一端部与壳体91连接。换言之,壳体91与第二供给管118连接。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二供给管118而被输送到壳体91。也就是说,第二供给管118允许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通过。壳体91能够收容通过了第二供给管118的定影液。第二供给管是本发明的供给管的一例。
第二供给泵119将第二供给管118内的定影液朝向壳体91输送。第二供给泵119位于第二供给管118的一端部与第二供给管118的另一端部之间。第二供给泵119位于供给罐115与壳体91之间。具体而言,第二供给泵119是齿轮泵。
第二供给阀120抑制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二供给管118的内部而被输送到壳体91的情况。第二供给阀120位于第二供给管118的一端部与第二供给管118的另一端部之间。第二供给阀120位于供给罐115与壳体91之间。第二供给阀120位于第二供给泵119与壳体91之间。当在第二供给阀120打开的状态下驱动第二供给泵119时,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二供给阀120并被输送到壳体91。另一方面,在第二供给阀120关闭的状态下,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不能够通过第二供给阀120。由此,第二供给阀120抑制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二供给管118的内部而被输送到壳体91的情况。第二供给阀120例如是电磁阀。
回收装置12回收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回收装置12具有回收托盘121、回收管122、回收泵123以及回收阀124。
回收托盘121能够收容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回收托盘121与多个喷嘴92空开间隔地相对。回收托盘121相对于多个喷嘴92位于喷嘴电极93的相反侧。对置电极94位于回收托盘121内。由此,能够利用对置电极94将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定影液吸引到回收托盘121内。其结果是,能够将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可靠地收容于回收托盘121内。
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托盘121连接。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与供给罐115连接。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管122而被输送至供给罐115。也就是说,回收管122允许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的通过。回收管122的一部分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回收管122具有过滤器125。
过滤器125位于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之间。过滤器125位于回收托盘121与供给罐115之间。过滤器125位于回收管122的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部分。过滤器125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收容于回收托盘121的定影液中存在混入有色粉、纸尘等异物的可能性。过滤器125允许定影液的通过,不允许混入到定影液中的异物的通过。过滤器125将混入到定影液中的异物从定影液除去。
回收泵123将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朝向供给罐115输送。如上所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二供给管118而被输送到壳体91。也就是说,回收泵123将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经由供给罐115输送至喷出装置9。换言之,回收泵123将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朝向壳体91输送。回收泵123位于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之间。回收泵123位于回收托盘121与供给罐115之间。回收泵123位于过滤器125与供给罐115之间。具体而言,回收泵123是齿轮泵。
回收阀124抑制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管122的内部而被输送至供给罐115的情况。回收阀124位于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之间。回收阀124位于回收托盘121与供给罐115之间。回收阀124位于回收泵123与供给罐115之间。当在回收阀124打开的状态下驱动回收泵123时,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阀124并被输送至供给罐115。另一方面,在回收阀124关闭的状态下,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不能够通过回收阀124。由此,回收阀124抑制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管122的内部而被输送至供给罐115的情况。回收阀124例如是电磁阀。
控制装置100控制第一供给泵113、第二供给泵119以及回收泵123的动作。控制装置100控制第一供给阀114、第二供给阀120以及回收阀124的开闭。控制装置100能够接收传感器117所发出的信号。控制装置100与第一供给泵113、第一供给阀114、第二供给泵119、第二供给阀120、回收泵123、回收阀124以及传感器117电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控制装置100对第一供给泵113的控制进行说明。
当控制装置100取得印刷作业(S1),则控制装置100根据印刷作业而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当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时,控制装置100使喷出装置9喷雾出定影液(S2)。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100在对喷嘴电极93施加有喷嘴电压、对对置电极94施加有对置电压的状态下驱动第二供给泵119。之后,控制装置100在第二供给泵119的动作稳定了之后打开第二供给阀120。通过打开第二供给阀120,将定影液供给至壳体91。壳体91内的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分别喷雾。
然后,当印刷作业结束(S3:是),则控制装置100使定影液从喷出装置9的喷雾停止(S4)。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100在关闭了第二供给阀120之后使第二供给泵119停止。之后,控制装置100停止对喷嘴电极93的喷嘴电压的施加,并且停止对对置电极94的对置电压的施加。由此,定影液从喷出装置9的喷雾停止。
之后,控制装置100执行泵驱动处理(S6)和泵停止处理(S8)。也就是说,控制装置100在印刷作业结束了之后(S3:是)执行泵驱动处理(S6)和泵停止处理(S8)。
在泵驱动处理(S6)中,控制装置100在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低于阈值的情况下(S5:是),为了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供给定影液而驱动第一供给泵113。
详细而言,当由于根据印刷作业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而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减少,则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下降。然后,在印刷作业结束了之后,当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低于阈值的情况下(S5:是),控制装置100打开第一供给阀114,并驱动第一供给泵113(S6)。于是,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供给定影液。
此外,控制装置100在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5:否),不执行泵驱动处理(S6)。
接下来,控制装置100在泵驱动处理(S6)之后执行泵停止处理(S8)。
在泵停止处理(S8)中,控制装置100在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7:是),为了停止定影液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的供给而停止第一供给泵113的驱动。
详细而言,当通过泵驱动处理(S6)而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供给定影液,则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上升。然后,当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为阈值以上(S7:是),则控制装置100停止第一供给泵113的驱动(S8),并关闭第一供给阀114。于是,定影液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的供给停止。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能够将从多个喷嘴92喷出且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收容于回收托盘121,并通过回收管122而输送至供给罐115,再从供给罐115输送至壳体91。
由此,能够回收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并再次从多个喷嘴92喷出。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定影液的消耗量。
(2)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对置电极94位于回收托盘121内。
由此,能够利用对置电极94将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定影液吸引至回收托盘121内。
其结果是,能够将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可靠地收容于回收托盘121内。
(3)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能够将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经由供给罐115供给到壳体91。
因此,通过使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恒定,即使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减少了,也能够稳定地向壳体91供给定影液。
其结果是,能够使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喷出状态稳定。
(4)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回收管122与供给罐115连接。
因此,能够将来自回收托盘121的定影液与来自定影液盒111的定影液一起收容于供给罐115。
其结果是,能够一边使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喷出状态稳定,一边对来自回收托盘121的定影液进行再利用。
(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供给装置11具备对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117。如图3所示,在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比阈值低的情况下(S5:是),控制装置100驱动第一供给泵113(S6)而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供给定影液。之后,在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7:是),控制装置100停止第一供给泵113的驱动(S8)而停止定影液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的供给。
由此,能够基于传感器117检测到的液面位置而使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恒定。
其结果是,能够使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喷出的喷出状态稳定。
(6)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回收管122具有过滤器125。
由此,即使在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中混入有色粉、纸尘等异物,也能够利用过滤器125去除异物后对定影液进行再利用。
(7)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回收管122的一部分在铅垂方向上延伸。过滤器125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因此,使定影液沿铅垂方向通过过滤器125,由此能够使定影液与过滤器125的整个面接触。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仅过滤器125的一部分堵塞的情况而降低过滤器125的更换频率。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4至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1)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与第一供给管112连接。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在第一供给阀114与第一供给泵113之间与第一供给管112连接。第一供给管112允许通过了回收管122的定影液的通过。通过了回收管122的定影液通过第一供给管112而被收容于供给罐115。
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2)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回收装置12从供给装置11独立。详细而言,回收装置12具备回收罐126和第二回收管127。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回收罐126和第二回收管127。
回收罐126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连接。回收罐126能够收容通过了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回收罐126与壳体91相比位于下方。
第二回收管127的一端部与回收罐126连接。第二回收管127的另一端部与壳体91连接。换言之,壳体91与第二回收管127的另一端部连接。回收罐126内的定影液通过第二回收管127而被输送至壳体91。也就是说,第二回收管127允许回收罐126内的定影液的通过。壳体91能够收容通过了第二供给管118的定影液和通过了第二回收管127的定影液。
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3)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供给装置11不具备供给罐115。也可以是,回收装置12从供给装置11独立且不具备回收罐126。壳体91与第一供给管112以及回收管122连接,能够收容通过了第一供给管112的定影液和通过了回收管122的定影液。
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4)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00在正在根据印刷作业而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时执行泵驱动处理(S6)和泵停止处理(S8)。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7~图15,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进行说明。
参照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的概略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201具备主体壳体2、片材收容部3、感光鼓4、带电装置5、曝光装置6、显影装置7、转印装置8以及喷雾装置9。
主体壳体2收容片材收容部3、感光鼓4、带电装置5、曝光装置6、显影装置7、转印装置8以及喷雾装置9。
片材收容部3能够收容片材S。片材S例如是印刷用纸。片材S被朝向转印装置8输送。片材收容部3也可以是能够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片材盒。
感光鼓4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感光鼓4能够相对于鼓轴旋转。鼓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带电装置5使感光鼓4的表面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电装置5是带电辊。带电装置5也可以是栅控式电晕充电器。
曝光装置6能够对通过带电装置5而带电的感光鼓4的表面进行曝光。曝光装置6具体而言为激光扫描单元。曝光装置6也可以是LED阵列。
显影装置7向感光鼓4上供给色粉。也可以是,显影装置7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进行装卸。显影装置7具有显影壳体71和显影辊72。
显影壳体71能够收容色粉。换言之,显影装置7能够收容色粉。色粉含有色粉粒子和根据需要的外添剂。色粉粒子含有粘结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着色剂、颜料分散剂、离型剂、磁性体和带电控制剂。粘结树脂是色粉粒子的基底。粘结树脂粘结色粉粒子中所含的成分。着色剂赋予色粉粒子所期望的颜色。着色剂分散于粘结树脂中。颜料分散剂使着色剂的分散性提高。带电控制剂赋予色粉粒子带电性。带电性可以是带正电性和带负电性中的任一种。外添剂调整色粉粒子的带电性、流动性、保存稳定性。
显影辊72能够将显影壳体71内的色粉供给到感光鼓4的表面。显影辊72与感光鼓4接触。显影辊72也可以不与感光鼓4接触。显影辊7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72能够相对于显影轴旋转。显影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转印装置8将感光鼓4上的色粉转印到片材S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装置8具有转印辊81。转印辊81与感光鼓4接触。转印辊81也可以不与感光鼓4接触。转印辊8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转印辊81能够相对于转印轴旋转。转印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转印装置8也可以具备转印带。
喷雾装置9将定影液向转印有色粉的片材S进行喷雾。定影液使色粉定影于片材S。定影液能够使色粉的粘结树脂软化。定影液例如为脂肪族单羧酸酯、脂肪族二羧酸酯、碳酸酯等。
喷雾装置9是静电喷雾方式。喷雾装置9通过静电喷雾而将定影液朝向片材S进行喷雾。喷雾装置9具备壳体91、多个喷嘴92、喷嘴电极93以及对置电极94。
壳体91能够收容定影液。
多个喷嘴92从壳体91向下方延伸。多个喷嘴92分别与壳体91的内部空间相通。多个喷嘴92分别将壳体91内的定影液进行喷雾。多个喷嘴92位于喷嘴电极93与对置电极94之间。
喷嘴电极93位于壳体91内。向喷嘴电极93施加电压。喷嘴电极93使壳体91内的定影液带电。换言之,喷嘴电极93使向多个喷嘴92供给的定影液带电。
对置电极94与多个喷嘴92空开间隔地相对。对置电极94相对于多个喷嘴92位于喷嘴电极93的相反侧。对对置电极94施加与施加于喷嘴电极93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喷嘴电极93施加正电压,对对置电极94施加负电压。由此,在喷嘴92与对置电极94之间产生电位差(电场),对置电极94通过静电力而吸引从多个喷嘴92分别喷雾出的定影液。
转印有色粉的片材S通过多个喷嘴92与对置电极94之间。此时,将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分别向片材S进行喷雾。被喷雾有定影液的片材S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
接着,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201具备供给装置11、回收装置12以及控制装置200。
供给装置11能够将定影液供给至喷雾装置9的壳体91。供给装置11具有供给罐115、传感器117、供给管118、供给泵119、供给阀120、定影液盒111、补给管112、补给泵113以及补给阀114。
供给罐115能够收容向喷雾装置9的壳体91供给的定影液。
传感器117对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是否小于规定量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规定量,就是比供给罐115能够收容的定影液的最大量少的量,且是即使对片材收容部3能够收容的片材S的最大张数进行印刷而供给罐115也不会变空的量。传感器117在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发送信号。在传感器117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另一方面,传感器117在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不发送信号。在传感器117不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117为关闭状态。
详细而言,传感器117通过检测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液面位置来对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是否小于规定量进行检测。传感器117例如是光电传感器。传感器117也可以是浮子式液位传感器等液位传感器。
供给管118的一端部与供给罐115连接。供给管118的另一端部与壳体91连接。供给管118允许从供给罐115去往壳体91的定影液的通过。由此,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通过供给管118而进入壳体91。
供给泵119将供给管118内的定影液朝向壳体91输送。供给泵119位于供给管118的一端部与供给管118的另一端部之间。供给泵119位于供给罐115与壳体91之间。供给泵119例如是齿轮泵。
供给阀120位于供给管118的一端部与供给管118的另一端部之间。供给阀120位于供给罐115与壳体91之间。供给阀120位于供给泵119与壳体91之间。
当在供给阀120打开的状态下驱动供给泵119,则供给管118内的定影液通过供给阀120。另一方面,在供给阀120关闭的状态下,供给管118内的定影液不能够通过供给阀120。由此,供给阀120抑制定影液通过供给管118内的情况。供给阀120例如是电磁阀。
定影液盒111能够收容向供给罐115补给的定影液。定影液盒111能够安装于主体壳体2。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定影液盒111能够从主体壳体2卸下。
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补给管112的一端部与定影液盒111连接。补给管112的另一端部与供给罐115连接。补给管112允许从定影液盒111去往供给罐115的定影液的通过。由此,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通过补给管112而进入供给罐115。
补给泵113将补给管112内的定影液朝向供给罐115输送。补给泵113位于补给管112的一端部与补给管112的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补给泵113位于定影液盒111与供给罐115之间。补给泵113例如是齿轮泵。
补给阀114位于补给管112的一端部与补给管112的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补给阀114位于定影液盒111与供给罐115之间。在定影液盒111安装于主体壳体2的状态下,补给阀114位于定影液盒111与补给泵113之间。
当在补给阀114打开的状态下驱动补给泵113,则补给管112内的定影液通过补给阀114。另一方面,在补给阀114关闭的状态下,补给管112内的定影液不能够通过补给阀114。由此,补给阀114抑制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通过补给管112内的情况。补给阀114例如是电磁阀。
回收装置12能够回收从喷雾装置9喷雾出的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回收装置12具有回收托盘121、回收管122、回收泵123以及回收阀124。
回收托盘121能够收容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回收托盘121与多个喷嘴92空开间隔地相对。回收托盘121相对于多个喷嘴92位于喷嘴电极93的相反侧。对置电极94位于回收托盘121内。由此,能够利用对置电极94将从多个喷嘴92喷雾出的定影液吸引到回收托盘121内。其结果是,能够将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可靠地收容于回收托盘121内。
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托盘121连接。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与供给罐115连接。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也可以与定影液盒111连接。回收管122允许从回收托盘121去往供给罐115的定影液的通过。由此,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管122而进入供给罐115。回收管122的一部分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回收管122具有过滤器125。
过滤器125位于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之间。过滤器125位于回收托盘121与供给罐115之间。过滤器125位于回收管122的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部分。过滤器125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收容于回收托盘121的定影液中存在混入有色粉、纸尘等异物的可能性。过滤器125允许定影液的通过,不允许混入到定影液中的异物的通过。过滤器125将混入到定影液中的异物从定影液除去。
回收泵123将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朝向供给罐115输送。由此,回收泵123将收容于回收托盘121中的定影液朝向供给装置11输送。回收泵123位于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之间。回收泵123位于回收托盘121与供给罐115之间。回收泵123位于过滤器125与供给罐115之间。具体而言,回收泵123是齿轮泵。
回收阀124位于回收管122的一端部与回收管122的另一端部之间。回收阀124位于回收托盘121与供给罐115之间。回收阀124位于回收泵123与供给罐115之间。
当在回收阀124打开的状态下驱动回收泵123,则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通过回收阀124。另一方面,在回收阀124关闭的状态下,回收管122内的定影液不能够通过回收阀124。由此,回收阀124抑制定影液通过回收管122内的情况。回收阀124例如是电磁阀。
控制装置200控制供给泵119、回收泵123以及补给泵113的动作。控制装置200控制供给阀120、回收阀124以及补给阀114的开闭。控制装置200能够接收传感器117发送的信号。控制装置200与供给泵119、供给阀120、回收泵123、回收阀124、补给泵113、补给阀114以及传感器117电连接。
控制装置200存储第一设定值P1、第二设定值P2和第三设定值P3。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具有处理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第一设定值P1、第二设定值P2和第三设定值P3。
第一设定值P1是能够连续地进行印刷直至供给罐115变空为止的页数。基于供给罐115的容量而设定第一设定值P1。第一设定值P1例如是设想为装满的供给罐115变空的页数。此外,供给罐115装满的状态是指,供给罐115保持有传感器117从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的水位的定影液的状态。换言之,供给罐115装满的状态是指在供给罐115内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设定值P1是能够通过供给罐115内的规定量的定影液来连续地进行印刷的页数。第一设定值P1基于通过实验、模拟等而预先确定的在每一页的印刷中使用的标准定影液量和根据供给罐115的容量而预先确定的装满状态的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量来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定值P1被设定为与片材收容部3所能够收容的片材S的最大张数相同的值。
第二设定值P2基于回收托盘121的容量而设定。第二设定值P2例如是假定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的量从空的状态达到回收托盘121的容量的80%为止能够印刷的页数。此外,在每一页的印刷中被回收到回收托盘121的定影液的量是通过实验、模拟等而预先确定的值,基于该值和回收托盘121的容量来设定第二设定值P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定值P2比第一设定值P1小。
第三设定值P3是假定处于开启状态的传感器117成为关闭状态的页数。第三设定值P3是基于供给罐115的容量通过实验、模拟而预先确定的值,是通过将从供给罐115装满的状态直至传感器117变化为开启状态为止所消耗的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换算为页数来设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定值P3小于第一设定值P1,且小于第二设定值P2。
接着,参照图9至图15,对控制装置200的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当取得印刷作业(S201),则控制装置200根据印刷作业而在片材S印刷图像。印刷作业中包括印刷指令命令,并且包括印刷于片材S的印刷数据以及页数等。在片材S印刷图像时,控制装置200使喷雾装置9喷雾出定影液(S202)。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在向喷嘴电极93施加有电压并向对置电极94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驱动供给泵119。之后,在供给泵119的动作稳定之后,控制装置200打开供给阀120。于是,定影液被供给到壳体91。壳体91内的定影液从多个喷嘴92分别被喷雾。
控制装置200对印刷完成的页的累积进行计数。将印刷完成的页的累积定义为第一累积页数C1。
然后,在第一累积页数C1小于第一设定值P1(S203:是)且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的情况下(S204:是),控制装置200使定影液从喷雾装置9的喷雾停止(S205)。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在关闭了供给阀120之后使供给泵119停止。之后,控制装置200停止对喷嘴电极93施加电压,并且停止对对置电极94施加电压。于是,从喷雾装置9的定影液的喷雾停止。
接下来,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200开始回收处理(S206),也就是说,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的情况下(S204:是)执行回收处理(S206)。
在回收处理中,控制装置200驱动回收泵123而将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输送至供给装置11的供给罐115。此外,也可以是,在回收处理中,控制装置200将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输送至供给装置11的定影液盒111。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驱动回收泵123。之后,在回收泵123的动作稳定了之后,打开回收阀124。于是,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被输送至供给罐115。
在此,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的量越多。另外,第一累积页数C1越少,则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越少。因此,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控制装置200就越延长回收处理中的对回收泵123的驱动时间。换言之,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控制装置200就越延长回收处理的时间。
接下来,控制装置200在回收处理中未接收到新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20S7:否),结束回收处理(S208)。将新的印刷作业定义为嵌入作业。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在关闭了回收阀124之后使回收泵123停止。于是,从回收托盘121到供给罐115的定影液停止。由此,回收处理结束。
接下来,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回收处理的情况下(S208),重置第一累积页数C1(S209)。即,下次的第一累积页数C1是此次的第一累积页数C1被重置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换言之,第一累积页数C1是在上次的回收处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
此外,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200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嵌入作业的情况下(S207:是,参照图10),且第一累积页数C1小于第二设定值P2的情况下(S221:是),在执行嵌入作业之后,执行回收处理(S226)。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为了根据嵌入作业来在片材S印刷图像而中断回收处理,并从喷雾装置9喷雾出定影液(S222)。
接着,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嵌入作业之后(S223:是),使定影液从喷雾装置9的喷雾停止(S224)。
接着,控制装置200执行回收处理(S226)。
在此,控制装置200在第一累积页数C1加上在嵌入作业中印刷的页数N(S225)。
而且,在嵌入作业之后的回收处理(S226)中,基于加上了在嵌入作业中印刷的页数N后的第一累积页数C1,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控制装置200就越延长回收处理中的对回收泵123的驱动时间。
接着,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回收处理之后(S227),重置第一累积页数C1(S209,参照图10)。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0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嵌入作业的情况下(S207:是,参照图10)、且在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二设定值P2以上的情况下(S221:否),在回收处理之后(S228),执行嵌入作业(S202,参照图9)。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不执行嵌入作业而继续回收处理,结束回收处理(S228)。
接着,控制装置200将第一累积页数C1重置(S229),并执行嵌入作业(S202,参照图9)。
另外,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200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一设定值P1以上的情况下(S203:否,参照图10),中断印刷作业中断(S231),并执行回收处理(S233)。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一设定值P1以上的情况下(S203:否,参照图9),使从喷雾装置9的定影液的喷雾停止(S231)。
接着,在传感器117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S232:否),控制装置200开始回收处理(S233)。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控制装置200使回收处理中的回收泵123的驱动时间越长。
接着,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回收处理之后(S234),重置第一累积页数C1(S235)。
图13是表示发生了片材S堵塞于图像形成装置201内等错误之后堵塞的片材S由用户移除等而由此消除了错误时的图像形成装置201的恢复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控制装置200在恢复处理中在喷嘴清洁(S242)之后执行回收处理(S243)。
详细而言,在传感器117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S241:否),控制装置200执行喷嘴清洁(S242)。在喷嘴清洁(S242)中,控制装置200通过从喷嘴92喷雾出定影液来清洁喷嘴92。
此外,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S241:是)、且第二累积页数C2小于第三设定值P3的情况下(S248:否),控制装置200也执行喷嘴清洁(S242)。第二累积页数C2是在上一次的补给处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关于补给处理,在后面进行说明。
接着,控制装置200开始回收处理(S243)。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控制装置200使回收处理中的回收泵123的驱动时间越长。
接着,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回收处理之后(S244),重置第一累积页数C1(S245)。
如图10、图12、图13所示,控制装置200在回收处理之后在传感器117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S210:否、S236:否、S246:否)执行补给处理(S211、S237、S247)。换言之,控制装置200在回收处理之后在传感器117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执行补给处理。
此外,控制装置200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S210:是、S236:是、S246:是)、且第二累积页数C2小于第三设定值P3的情况下(S212:否、S248:否、S254:否),不执行补给处理(S211、S237、S247)。
另外,如图14所示,控制装置200在图像形成装置201的预热处理中(S251)在传感器117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S252:否),执行补给处理(S253)。换言之,控制装置200在图像形成装置201的预热处理中在传感器117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执行补给处理。预热处理是指,在图像形成装置201的电源被接通了之后直至成为图像形成装置201能够执行印刷的状态为止所需的处理。
此外,控制装置200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S252:是)不执行补给处理(S253)。
在补给处理中,控制装置200驱动补给泵113而将收容于定影液盒111的定影液输送至供给罐115。
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0驱动补给泵113。之后,在补给泵113的动作稳定了之后,打开补给阀114。于是,定影液盒111内的定影液被输送至供给罐115。
由此,如图15所示,定影液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的补给开始(S261)。
接着,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S262:是),控制装置200结束定影液从定影液盒111向供给罐115的补给(S263)。此外,控制装置200也可以根据第一累积页数C1变更规定时间。具体而言,也可以是,第一累积页数越多,则控制装置200越延长规定时间。
详细而言,在关闭了补给阀114之后,使补给泵113停止。于是,从定影液盒111到供给罐115的定影液停止。由此,补给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即使经过了规定时间而传感器117也未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S262:否、S264:是),控制装置200显示定影液盒111为空的内容(S265)。
控制装置200在怀疑传感器117的故障的情况下执行错误显示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设想为传感器117为关闭状态,但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也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具体而言,如图10、图13、图14所示,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S210:是、S241:是、S252:是)、且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的情况下(S212:是、S248:是、S254:是),执行错误显示处理(S213、S249、S255)。换言之,在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且传感器117未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更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之后(S204:是,参照图9),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S210:是)且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的情况下(S212:是),执行错误显示处理(S213)。换言之,控制装置200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之后,在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且传感器117未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恢复处理中,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S241:是)且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的情况下(S248:是),控制装置200执行错误显示处理(S249)。换言之,在堵塞于图像形成装置201内的片材S被移除了之后的恢复处理中,在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且传感器117未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201的预热处理中,在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S252:是)且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的情况下(S254:是),控制装置200执行错误显示处理(S255)。换言之,在图像形成装置201的预热处理中,在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且传感器117未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执行错误显示处理。
另外,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200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一设定值P1以上(S203:否,参照图9)、且传感器117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S232:是),执行错误显示处理(S238)。
在错误显示处理中,控制装置200使例如设置于主体壳体2的外表面的显示装置21(参照图7)显示表示存在传感器117发生了故障的可能性的错误。
此外,显示装置不作限定。例如,显示装置可以是LED,并通过LED的亮灭模式来显示表示存在传感器117发生了故障的可能性的错误。另外,显示装置也可以是经由局域网等与图像形成装置201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并显示表示存在传感器117发生了故障的可能性的错误消息。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的情况下(S204:是),能够将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输送至供给罐115(S206)。
因此,能够抑制回收托盘121的大型化,并且回收未附着于片材S的定影液。
另外,还研究下述内容:不论印刷作业的执行是否完成,在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达到了规定量时都执行回收处理。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被施加正电压的喷嘴电极93而使壳体91内的定影液带正电。在该情况下,导致与壳体91连接的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也带正电。另一方面,通过被施加负电压的对置电极94而使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带负电。
因此,当在正在从喷雾装置9喷雾出定影液的状态下执行回收处理时,回收托盘121内的带负电的定影液被回收到收容有带正电的定影液的供给罐115。
其结果是,在供给罐115内,发生带负电的定影液与带正电的定影液的电干扰(像短路那样的现象),存在喷雾状态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因此,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回收处理时,需要中断印刷作业的执行后再执行回收处理。
若中断印刷作业的执行后再执行回收处理,则印刷速度降低。
关于这一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之后(S204:是)执行回收处理(S206),因此能够抑制印刷作业的执行中的回收处理,能够抑制印刷速度的降低。
(2)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控制装置200越延长回收处理(S206)中的回收泵123的驱动时间。
因此,在第一累积页数C1少、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少的情况下,能够缩短回收处理(S206)的时间而缩短印刷等待的时间。
另外,在第一累积页数C1多、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多的情况下,可以延长回收处理(S206)的时间而将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可靠地输送到供给罐115。
(3)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200在第一累积页数C1小于第一设定值P1(S203:是,参照图9)且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嵌入作业的情况下(S207:是,参照图10)、并在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二设定值P2以上的情况下(S221:否),在回收处理之后(S228)执行嵌入作业(S202,参照图9)。
在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二设定值P2以上的情况下,回收托盘121溢出的可能性高。
在这一点上,通过使回收处理优先于嵌入作业,能够抑制回收托盘121溢出的情况。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0在第一累积页数C1小于第一设定值P1(S203:是,参照图9)且在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嵌入作业的情况下(S207:是,参照图10),并在第一累积页数C1小于第二设定值P2的情况下(S221:是),在嵌入作业之后(S223:是)执行回收处理(S226)。
在第一累积页数C1小于第二设定值P2的情况下,回收托盘121溢出的可能性低。
因此,通过使嵌入作业优先于回收处理,能够缩短印刷等待的时间。
(4)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在嵌入作业之后的回收处理(S226)中,基于加上了在嵌入作业中印刷的页数后的第一累积页数C1,第一累积页数C1越多,则控制装置200就越延长回收处理(S226)中的回收泵123的驱动时间。
因此,在使嵌入作业优先于回收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回收处理的时间延长在嵌入作业中印刷的页数的量。
因此,在使嵌入作业优先于回收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回收托盘121内的定影液输送到供给罐115。
(5)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200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累积页数C1为第一设定值P1以上的情况下(S203:否,参照图9),中断印刷作业(S231)并执行回收处理(S233)。
由此,能够抑制下述的情况:在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变空的状态下继续印刷作业,导致空气进入喷嘴92。
(6)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如图10、图12、图13所示,在回收处理之后(S208、S234、S244)传感器117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S210:否、S236:否、S246:否),控制装置200执行补给处理(S211、S237、S247)。
在此,若在补给处理之后执行回收处理,则在通过补给处理而使供给罐115装满了之后,通过回收处理而从回收托盘121向供给罐115输送定影液,存在供给罐115溢出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回收处理之后执行补给处理,因此能够防止供给罐115因回收处理而溢出的情况。
(7)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如图10、图13、图14所示,在第二累积页数C2为第三设定值P3以上(S212:是、S248:是、S254:是)且传感器117未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小于规定量的情况下(S210:是、S241:是、S252:是),控制装置200执行错误显示处理(S213、S249、S255)。
因此,在尽管假定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正在减少但传感器117未检测到供给罐115内的定影液的量的减少的情况下,能够使显示装置30(参照图7)显示传感器117的不良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16~图21,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备将收容于收容部的定影液朝向片材喷雾而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回收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的回收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移动或搬送时,有因振动、冲击或图像形成装置的倾斜而存在残留于收容部的内部或回收托盘的定影液漏出的可能性。第三实施方式解决了该问题。
在以下的说明中,方向以图16所示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6中,将面向纸面的右侧作为“前侧”,将面向纸面的左侧作为“后侧”,将面向纸面的里侧作为“右侧”,将面向纸面的近前侧作为“左侧”。另外,将面向纸面的上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301的结构的图。如图16所示,激光打印机301具备主体壳体32、用于供给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的片材P的送纸部33以及用于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34。
送纸部33具备:供纸托盘331,该供纸托盘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32的下部;以及供纸机构332,该供纸机构将供纸托盘331内的片材P向图像形成部34供给。供纸机构332具备供纸辊332A、分离辊332B、分离垫332C、纸尘去除辊332D以及定位辊332E。定位辊332E是使片材P的顶端位置对齐的辊,通过后述的控制部300来适当地切换停止/旋转。
图像形成部34收容在主体壳体32内,主要具备扫描器单元35、处理盒36、转印辊TR和定影装置37。
扫描单元35设置于主体壳体32内的上部,具备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面镜、透镜以及反射镜等。在该扫描单元35中,将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的方式照射在后述的感光鼓361的表面上。
处理盒36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32进行装卸。处理盒36具备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361、未图示的带电器、收容色粉的色粉收容部362、将色粉收容部362内的色粉供给到感光鼓361的供给辊363以及显影辊364。
在该处理盒36中,未图示的带电器使旋转的感光鼓36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扫描单元35向感光鼓361的表面发射激光束以对感光鼓361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361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接着,被驱动而旋转的显影辊364向感光鼓361的静电潜像供给色粉,从而在感光鼓361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之后,当片材P在感光鼓361与转印辊TR之间被输送时,承载在感光鼓36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辊TR吸引并被转印到片材P上。
定影装置37是下述的装置:通过静电喷雾而将带电的定影液L供给到片材P上的色粉图像,从而使色粉图像定影于片材P上。此外,关于定影装置37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定影装置37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夹持从定影装置37排出的片材P并向下游侧输送的一对下游侧输送辊Rd。由下游侧输送辊Rd输送的片材P被输送到排纸辊R,从该排纸辊R被排出到排纸托盘321上。接着,对定影装置3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7是表示定影装置37的具体结构的图。如图17所示,定影装置37具备喷雾单元371、供给单元372、回收单元373和控制部300。另外,定影装置37还具备空气供给部379、第一电源378A和第二电源378B。
喷雾单元371是本发明中的喷雾装置的一例。供给单元372是本发明中的供给装置的一例。回收单元373是本发明中的回收装置的一例。控制部300是本发明中的控制装置的一例。
喷雾单元371将定影液L进行喷雾,该定影液L用于使被转印于片材P的色粉定影于片材P。喷雾单元371具有:壳体371A,该壳体371A能够收容定影液L;喷嘴电极371B,该喷嘴电极371B使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L带电;对置电极371C,该对置电极371C位于与喷嘴电极371B隔开间隔的位置;以及喷嘴371D,该喷嘴371D在喷嘴电极371B与对置电极371C之间的电位差为规定的喷雾电位差(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L喷雾到转印有色粉的片材P。
为了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且进行定影,定影液L可以使用将溶解了色粉的溶质分散在介电常数高的溶剂中而成的溶液。作为介电常数高的溶剂,可以使用安全的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溶解了色粉的溶质分散于水中的类型、所谓的水包油滴型乳状液进行色粉的溶解。也就是说,使用了将不溶于或难溶于作为溶剂的水的溶质分散于水中的定影液。另外,也可以为了良好地形成乳状液而加入表面活性剂。
供给单元372向喷雾单元371供给定影液L。供给单元372具有:罐372A,该罐372A能够收容定影液L;以及供给管372B,该供给管372B与罐372A连接,允许收容在罐372A中的定影液L的通过。罐372A是本发明中的供给罐的一例。
供给管372B具有控制定影液L的供给的第二送液部375。具体而言,在供给管372B中,从罐372A侧起依次设置有第二泵375B和第二阀375A来作为第二送液部375。第二泵375B具有通过从罐372A向壳体371A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进行加压的功能,并由电动机控制。第二阀375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罐372A向壳体371A供给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但是,第二送液部375不一定必须具备第二阀375A,也可以仅具备第二泵375B。第二泵375B是本发明中的供给泵的一例。
另外,供给单元372还具有:盒372C,该盒372C收容定影液L;以及盒供给管372D,该盒供给管372D与盒372C连接,允许收容在盒372C中的定影液L通过。盒372C是本发明中的定影液盒的一例。盒供给管372D是本发明中的补给管的一例。
盒供给管372D具有控制定影液L的供给的第四送液部377。具体而言,在盒供给管372D中,从盒372C侧起依次设置有第四阀377A和第四泵377B来作为第四送液部377。第四阀377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盒372C向罐372A供给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第四泵377B具有通过从盒372C向罐372A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进行加压的功能,并由电动机控制。但是,第四送液部377不一定必须包括第四阀377A,也可以仅包括第四泵377B。第四泵377B是本发明中的补给泵的一例。
回收单元373回收从喷嘴371D喷雾出的未附着于片材P的定影液L。回收单元373具有:回收托盘373A,该回收托盘373A能够收容定影液L;以及回收管373B,该回收管373B与回收托盘373A连接,允许回收托盘373A内的定影液L通过。
喷雾单元371中的壳体371A、喷嘴电极371B以及喷嘴371D配置于回收托盘373A的上方。特别是,喷嘴371D配置为朝向下方喷雾出定影液L。另一方面,对置电极371C配置于回收托盘373A内。对置电极371C具有朝向喷嘴371D延伸的多个突起。
回收管373B具有将定影液L向罐372A输送的第一送液部374。具体而言,在回收管373B中,从回收托盘373A侧起设置有作为第一送液部374的第一泵374B和第一阀374A。第一泵374B具有通过从回收托盘373A向罐372A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进行加压的功能,并由电动机控制。第一阀374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回收托盘373A向罐372A循环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但是,第一送液部374不一定必须包括第一阀374A,也可以仅包括第一泵374B。另外,在回收管373B的回收托盘373A与第一送液部374之间具有从定影液L中除去杂质的过滤器F。第一阀374A是本发明中的回收阀的一例。第一泵374B是本发明中的回收泵的一例。
第一电源378A是通过向喷嘴电极371B输入电流而施加电压的恒流源。第二电源378B是向对置电极371C施加恒定电压的恒压源。
空气供给部379向壳体371A供给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供给部379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向壳体371A流入的空气的流量的功能。在空气供给部379关闭的状态下,不向壳体371A供给空气。因此,除了对喷嘴电极371B和对置电极371C施加有电压的情况以外,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L不从喷嘴371D向外部流出。在空气供给部379打开的状态下,向壳体371A供给空气。因此,对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L施加大气压,定影液L从喷嘴371D被挤出而落下。
定影装置37还具备能够检测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状况的第一传感器Se1以及能够检测壳体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状况的第二传感器Se2。第一传感器Se1例如是向控制部300输出与由定影液L产生的压力对应的信号的压力传感器。另外,第二传感器Se2例如是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大小的信号的光电传感器。
图18是表示在第二传感器Se2为光电传感器的情况下的对罐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的图。在图18中,符号3001表示罐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量小于规定的量的情况下的状态。另外,符号3002表示罐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量为规定的量以上的情况下的状态。
在罐372A设置有浮子381、旋转轴382、遮光部383以及投光部384。浮子381由漂浮于定影液L的材料形成。浮子381的形状为球状,但并不限定于此。遮光部383由不使光透过的材料形成。遮光部383的形状为板状,但并不限定于此。
浮子381和遮光部383以相对角度恒定的方式连接于旋转轴382。因此,如图18的符号3001和3002所示,浮子381和遮光部383的位置根据罐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量而变化。
投光部384和第二传感器Se2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于罐372A的侧壁。投光部384朝向第二传感器Se2发出光,投光部384是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振荡器等。如图18的符号3002所示,第二传感器Se2设置于在罐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量为规定的量以上的情况下来自投光部384的光被遮光部383遮挡的位置。因此,在罐372A内的定影液L的收容量为规定的量以上的情况下,从第二传感器Se2输出的信号变小。
另外,激光打印机301还具备指示接收部310。指示接收部310接收用户对激光打印机301的指示。指示接收部310包括断开指示接收部311和搬移模式切换指示接收部312。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接收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的指示。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是当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时生成断开信号的软开关。搬移模式切换指示接收部312接收搬移模式的关闭和开启的指示。搬移模式切换指示接收部312是本发明中的取消指示接收部的一例。
控制部300控制第一送液部374。另外,控制部300还控制第三送液部376、第四送液部377以及空气供给部379。进一步,在激光打印机301中,控制部300对激光打印机301的动作进行综合控制。
[激光打印机301的动作]
图19是表示定影装置37中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当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接通时,首先,控制部300进行准备处理(SA)。关于准备处理的内容在后面叙述。接着,控制部300对是否接收到对片材P的印刷命令进行判定(S301)。在接收到对片材P的印刷命令的情况下(在S301中为“是”),控制部300输出用于驱动第二送液部375和第一送液部374的信号(S302)。在该状态下,控制部300进行向片材P的印刷(图像形成)(S303)。此时,控制部300向第一电源378A和第二电源378B输出使喷嘴电极371B与对置电极371C之间产生用于喷雾出定影液L所需的电位差的信号,并从喷嘴371D朝向片材P上的色粉图像喷雾出定影液L。另外,控制部300根据需要而输出驱动第四送液部377的信号,从盒372C向罐372A供给定影液L。
控制部300在向片材P的印刷开始后判定该印刷是否结束(S304)。在未结束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在S304中为“否”),控制部300继续定影液L的喷雾。在印刷处理结束了的情况下(在S304中为“是”),控制部300使第二送液部375和第一送液部374停止(S305)。之后,控制部300从S301起重复进行处理。
在未接收到对片材P的印刷命令的情况下(在S301中为“否”),控制部300对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是否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进行判定(S306)。在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未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在S306中为“否”),控制部300从S302起重复进行处理。
在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在S306中为“是”),控制部300对定影装置37的模式是否被设定为搬移模式进行判定(S307)。在定影装置37的模式被设定为搬移模式的情况下(在S307中为“是”),控制部300驱动第一送液部374,并且输出使空气供给部379打开的信号(S308),在该状态下待机一定时间(S309)。之后,控制部300使第一送液部374停止,并且输出使空气供给部379关闭的信号(S310),使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S311)。另一方面,在定影装置37的模式未被设定为搬移模式的情况下(在S307中为“否”),控制部300不执行S308~S310而使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S311)。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准备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通过表示第一传感器Se1或第二传感器Se2的检测结果的信号来示出在壳体371A或罐372A中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L的内容的情况,有时表达为“充分填充”。
在准备处理中,首先,控制部300对定影装置37是否被设定为搬移模式进行判定(SA31)。在定影装置37被设定为了搬移模式的情况下(在SA31中为“是”),控制部300对定影液L是否被充分填充于罐372A中进行判定(SA32)。在定影液L被充分填充于罐372A中的情况下(在SA32中为“是”),控制部300输出驱动第二送液部375的信号(SA33)。由此,定影液L被填充于壳体371A中。在定影液L未被充分填充于罐372A中的情况下(在SA32中为“否”),控制部300输出驱动第四送液部377的信号(SA34)。由此,向罐372A填充定影液L。在该状态下,控制部300执行SA33。
在定影装置37未被设定为搬移模式的情况下(在SA31中为“否”),控制部300对定影液L是否被充分填充于壳体371A中进行判定(SA35)。在定影液L未被充分填充于壳体371A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A35中为“否”),控制部300与定影装置37被设定为搬移模式的情况同样地执行SA32~SA34的处理。在定影液L被充分填充于壳体371A中的情况下(在SA35中为“是”),控制部300结束准备处理。
如上所述,控制部300在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检测到断开指示接收部311生成的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执行以下的送液处理。在送液处理中,控制部300向空气供给部379输出使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从喷嘴371D喷雾的信号,向第一泵374B输出使由回收单元373收集到的定影液L输送至罐372A的信号。另外,在第一送液部374包括第一阀374A的情况下,控制部300也向第一阀374A输出使定影液L输送至罐372A的信号。送液处理对应于图19所示的流程图的S308~S310。由此,能够抑制下述的情况:在为激光打印机1的电源断开的状态时,残留于壳体371A的内部或回收单元373的定影液L漏出。之后,在S311中,激光打印机301被断开电源。
空气供给部379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从外部向壳体371A送入空气的泵。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0只要与空气供给部379的打开相应地驱动泵,并与空气供给部379的关闭相应地输出使泵停止的信号即可。
另外,当激光打印机301启动时,控制部300在根据表示第一传感器Se1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而表示了在壳体371A中未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L的内容的情况下,向第二泵375B输出执行定影液L从罐372A向壳体371A的供给的信号。另外,在第二送液部375包括第二阀375A的情况下,控制部300还向第二阀375A输出执行定影液L从罐372A向壳体371A的供给的信号。该处理对应于图20所示的流程图的SA33。由此,在当激光打印机301启动时在壳体371A中未收容规定量的定影液L的情况下,控制部300从罐372A向壳体371A供给定影液L。因此,能够通过激光打印机301向片材P进行印刷。
另外,当激光打印机301启动时,控制部300在根据表示第二传感器Se2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而表示了在罐372A中未收容有规定量的定影液L的内容的情况下,执行由第四泵377B进行的定影液L从盒372C向罐372A的供给。另外,在第四送液部377包括第四阀377A的情况下,控制部300还向第四阀377A输出将定影液L输送至罐372A的信号。该处理对应于图20所示的流程图的SA34。由此,在当激光打印机301启动时在罐372A中未收容规定量的定影液L的情况下,控制部300从盒372C向罐372A供给定影液L。因此,能够从罐372A向壳体371A供给定影液L、进一步能够通过激光打印机301向片材P进行印刷。
另外,当搬移模式切换指示接收部312接收到搬移模式的关闭的指示时,控制部300不执行上述的S308~S310的送液处理,直到搬移模式切换指示接收部312接下来接收到搬移模式的开启的指示为止。
这样,搬移模式是指下述的模式:在使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以备因搬移等引起的激光打印机301的移动的情况下,进行将壳体371A等的定影液L向罐372A送液的处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激光打印机301在初始状态下搬移模式被设定为开启。在关闭了搬移模式的状态下使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不执行送液处理。即,搬移模式的关闭的指示能够表现为是送液处理的取消的指示。另外,在使搬移模式从关闭变为了开启的状态下将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再次执行在搬移模式为关闭的状态下已被取消的送液处理。即,搬移模式的开启的指示能够表现为是送液处理的取消的解除的指示。
在激光打印机301中,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而不执行送液处理。因此,在不需要送液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削减(i)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时的送液处理、即图19所示的流程图中的S308~S310的执行所需的时间,以及能够削减(ii)在激光打印机301启动时向壳体371A等供给定影液L、即图20所示的流程图中的SA31~SA35所需的时间。但是,关于激光打印机301的启动时,在即将启动前将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之际在壳体371A未充分填充有定影液L的情况下,需要向壳体371A供给定影液L的时间。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1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7A的结构的图。如图21所示,定影装置37A在代替回收单元373而具备第二回收单元390这一点上与定影装置37不同。第二回收单元390具有回收托盘390A、第二回收罐390B以及第二回收管390C。
回收托盘390A是与回收托盘373A相同的结构。第二回收罐390B收容被收容于回收托盘390A的定影液。第二回收管390C与回收托盘390A和第二回收罐390B连接,允许回收托盘390A内的定影液L通过。被输送至第二回收罐390B的定影液L不直接被再利用,因此在第二回收管390C未设置过滤器。
另外,第二回收管390C具有控制定影液L的回收的第三送液部376。具体而言,在第二回收管390C,从回收托盘390A侧起设置有第三阀376A和第三泵376B。第三阀376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回收托盘390A向第二回收罐390B回收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第三泵376B具有通过从回收托盘390A向第二回收罐390B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进行加压的功能,例如由电动机(未图示)控制。但是,第三送液部376不一定必须包括第三阀376A,也可以仅包括第三泵376B。
在定影装置37A中,当断开指示接收部311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时,控制部300A执行以下的送液处理。在送液处理中,控制部300A使壳体371A内的定影液L从喷嘴371D喷雾,并且向第三泵376B输出使由回收托盘390A收集到的定影液L从回收托盘390A输送至第二回收罐390B的信号。另外,在第三送液部376包括第三阀376A的情况下,控制部300A还向第三阀376A输出使由回收托盘390A收集到的定影液L输送至第二回收罐390B的信号。通过这样的定影装置37A,也能够抑制下述的情况:在为激光打印机301的电源断开的状态时,残留在壳体371A的内部或回收托盘390A的定影液L漏出。
控制部300A进行的具体处理与由控制部300进行的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处理大致相同。但是,控制部300A在图19所示的步骤S302、S305、S308以及S310中输出驱动第三送液部376或使第三送液部376停止的信号来代替驱动第一送液部374的信号。
[基于软件的实现例]
激光打印机301和定影装置37的控制块(特别是控制部300和300A)可以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激光打印机301和定影装置37具备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计算机。该计算机具备例如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并且具备存储有上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且,在上述计算机中,上述处理器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并执行上述程序,由此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处理器,能够使用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作为上述记录介质,能够使用“非暂时性的有形介质”,例如除了能够使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以外,还能够使用带、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另外,上述程序可以经由能够传输该程序的任意的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电波等)提供给上述计算机。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以上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而具体化的被嵌入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22~图29,一边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备将收容于收容部的定影液朝向片材喷雾而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回收未附着于片材的定影液的回收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难以适当地控制定影液的喷雾量这样的课题。第四实施方式解决了该问题点。
在以下的说明中,方向以图22所示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22中,将面向纸面的右侧作为“前侧”,将面向纸面的左侧作为“后侧”,将面向纸面的里侧作为“右侧”,将面向纸面的近前侧作为“左侧”。另外,将面向纸面的上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图2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本发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401的图。如图22所示,激光打印机401具备主体壳体42、供给作为片材的一例的片材P的送纸部43、以及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4。
送纸部43具备:供纸托盘431,该供纸托盘43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42的下部;以及供纸机构432,该供纸机构432将供纸托盘431内的片材P朝向图像形成部44供给。供纸机构432具备供纸辊432A、分离辊432B、分离垫432C、纸尘去除辊432D和定位辊432E。定位辊432E是使片材P的顶端位置对齐的辊,通过后述的控制部400来适当地切换停止/旋转。
图像形成部44收容在主体壳体42内,主要具备扫描单元45、处理盒46、转印辊TR和定影装置47。
扫描单元45设置于主体壳体42内的上部,具备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面镜、透镜以及反射镜等。在该扫描单元45中,将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的方式照射在后述的感光鼓461的表面上。
处理盒46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42进行装卸。处理盒46具备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461、未图示的带电器、收容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色粉的色粉收容部462、将色粉收容部462内的色粉供给到感光鼓461的供给辊463以及显影辊464。
在该处理盒46中,未图示的带电器使旋转的感光鼓46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扫描单元45向感光鼓461的表面发射激光束以对感光鼓461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461的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接着,被驱动而旋转的显影辊464向感光鼓461的静电潜像供给色粉,从而在感光鼓461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之后,当片材P在感光鼓461与转印辊TR之间被输送时,承载在感光鼓46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辊TR吸引并被转印到片材P上。
定影装置47向形成有色粉图像的片材P上喷雾出定影液L。具体而言,定影装置47是通过静电喷雾而将带电的定影液L供给到片材P上的色粉图像从而使色粉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的装置。此外,关于定影装置47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定影装置47的下游侧设置有夹持从定影装置47排出的片材P并向下游侧输送的一对下游侧输送辊Rd。由下游侧输送辊Rd输送的片材P被输送到排纸辊R,从该排纸辊R被排出到排纸托盘421上。接着,对定影装置4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3是表示定影装置47的具体结构的图。如图23所示,定影装置47具备喷雾单元471、供给单元472、回收单元473、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以及控制部400。
喷雾单元471是本发明中的喷雾装置的一例。供给单元472是本发明中的供给装置的一例。回收单元473是本发明中的回收装置的一例。
喷雾单元471将定影液L进行喷雾,该定影液L用于使被转印于片材P的色粉定影于片材P。喷雾单元471具有:壳体471A,该壳体471A能够收容定影液L;喷嘴电极471B,该喷嘴电极471B使壳体471A内的定影液L带电;对置电极471C,该对置电极471C位于与喷嘴电极471B隔开间隔的位置;以及喷嘴471D,该喷嘴471D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为规定的喷雾电位差(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壳体471A内的定影液L喷雾到转印有色粉的片材P。
为了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且进行定影,定影液L可以使用将溶解了色粉的溶质分散在介电常数高的溶剂中而成的溶液。作为介电常数高的溶剂,可以使用安全的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将溶解了色粉的溶质分散于水中的类型、所谓的水包油滴型的乳状液进行色粉的溶解。也就是说,使用了将不溶于或难溶于作为溶剂的水的溶质分散于水中的定影液。另外,也可以为了良好地形成乳状液而加入表面活性剂。
供给单元472向喷雾单元471供给定影液L。供给单元472具有:罐472A,该罐472A能够收容定影液L;供给管472B,该供给管472B与罐472A连接,允许收容在罐472A中的定影液L通过;盒472C;以及供给管472D。
罐472A是本发明中的供给罐的一例。盒472C是本发明中的定影液盒的一例。
供给管472B具有控制定影液L的供给的第一送液部451。具体而言,在供给管472B中,从罐472A侧起依次设置有第一泵451B和第一阀451A来作为第一送液部451。第一泵451B具有通过从罐472A向壳体471A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加压的功能,并由电动机控制。第一阀451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罐472A向壳体471A供给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第一泵451B是本发明中的供给泵的一例。
回收单元473回收从喷嘴471D喷雾的未附着于片材P的定影液L。回收单元473具有:回收托盘473A,该回收托盘473A能够收容定影液L;以及回收管473B,该回收管473B与回收托盘473A连接,允许回收托盘473A内的定影液L通过。
喷雾单元471中的壳体471A、喷嘴电极471B以及喷嘴471D配置于回收托盘473A的上方。特别是,喷嘴471D配置为朝向下方喷雾出定影液L。另一方面,对置电极471C配置于回收托盘473A内。对置电极471C具有朝向喷嘴471D延伸的多个突起。
回收管473B具有将定影液L向罐472A输送的第二送液部452。具体而言,在回收管473B中,从回收托盘473A侧起设置有作为第二送液部452的第二泵452B和第二阀452A。第二泵452B具有通过从回收托盘473A向罐472A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进行加压的功能,并由电动机控制。第二阀452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回收托盘473A向罐472A循环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另外,在回收管473B的、回收托盘473A与第二送液部452之间具有从定影液L除去杂质的过滤器F。第二阀452A是本发明中的回收阀的一例。第二泵452B是本发明中的回收泵的一例。
盒472C是收容定影液L的罐,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2。供给管472D与盒472C连接,允许收容在盒472C中的定影液L通过。
供给管472D具有控制定影液L的供给的第三送液部453。具体而言,在供给管472D中,从盒472C侧起依次设置有第三阀453A和第三泵453B来作为第三送液部453。第三阀453A具有利用电磁阀来调节从盒472C向罐472A供给的定影液L的流量的功能。第三泵453B具有通过从盒472C向罐472A送入定影液L来对定影液L进行加压的功能,并由电动机控制。第三泵453B是本发明中的补给泵的一例。供给管472D是本发明中的补给管的一例。
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与喷嘴电极471B连接,生成对喷嘴电极471B施加的第一电压。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是通过向喷嘴电极471B输出恒定的第一电流I1而施加第一电压V1的恒流源。另外,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也能够输出恒定的第一电压V1。
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与对置电极471C连接,生成对对置电极471C施加的第二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是向对置电极471C施加恒定的第二电压V2的恒压源。此时,第二电流I2从对置电极471C向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流动。
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定影装置47具有电压生成电路478,该电压生成电路478具有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即,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构成在单个电压生成电路基板上。因此,能够削减激光打印机401的零件个数。
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PWM(Pulse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控制部400也可以通过除PWM控制以外的控制方法来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控制部400是本发明中的控制装置的一例。
图23所示的定影装置47是具有回收管473B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回收管473B为了再次利用由回收单元473回收的定影液L而使在回收托盘473A中回收的定影液L返回到收容定影液L的罐472A中。在定影装置47中,存在下述的情况:回收管473B内的定影液和罐472A内的定影液L经由附着在罐472A的入口附近的内壁面的定影液而相连。在该情况下,在激光打印机401中,经由迂回电路而流动有漏电流,该迂回电路是经由喷嘴电极471B、供给管472B、罐472A、回收管473B、对置电极471C而形成的。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0根据未由喷嘴N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时的第一电流I1或第二电流I2的值来计算出迂回电路的电阻值(循环电阻值Rcir)。以下,设为控制部400根据第一电流I1来计算出迂回电路的电阻值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定影装置47中的迂回电路的图。在定影装置47中,迂回电路是指下述的电路:如图24中箭头所示,从喷嘴电极471B经过供给管472B、罐472A、回收管473B以及回收托盘473A而到达对置电极471C。如果是通常的状态,则回收管473B内的定影液L与罐472A内的定影液L相互隔离,因此,这些定影液L彼此绝缘,在迂回电路中未流动有电流。但是,若由于定影液L附着于罐472A的内壁等原因而成为回收管473B内的定影液L与罐472A内的定影液L导通的状态,则电流Icirleak就会在迂回电路中流动。
图25是表示由控制部400控制的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及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的概略结构的电路图。在图25中,也一并示出了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等效电路。
在等效电路中,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存在具有上述的循环电阻值Rcir的循环电阻Rcir。在循环电阻Rcir中流动的电流是电流Icirleak。
另外,在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流动与定影液L的喷雾相伴的电流In。在等效电路中,与喷雾相伴的电流In被表示为在与循环电阻Rcir并联连接的电阻Rs中流动的电流。与喷雾相伴的电流In是与定影液L的每单位时间的喷雾量对应的电流,因此,为了得到所需的喷雾状态,激光打印机401进行控制以使得与喷雾相伴的电流In处于规定的目标电流范围内。
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是下述的DC-DC转换器:通过开关元件Q1来对与变压器T1的一次侧连接的直流电压VCC1进行斩波,并输出通过与变压器T1的二次侧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而进行电压转换后的直流电力。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能够对喷嘴电极471B施加正的电压。
开关元件Q1通过由控制部400生成的开关控制信号Ss1来控制接通/断开。作为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压V1被电阻Rs_Bl1和分流电阻Rs_FBv1按比例分配而成为第一电压信号Sv1。第一电压V1由控制部400根据与第一电压V1的大小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Sv1监控。
另外,作为来自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的输出电流的第一电流I1由控制部400根据基于通过第一电流I1而被施加于分流电阻Rs_FBv1的电压的第一电流信号Si1监控。即,分流电阻Rs_FBv1构成生成第一电流信号Si1的电流检测电路。
同样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是下述的DC-DC转换器:通过开关元件Q2来对与变压器T2的一次侧连接的直流电压VCC1进行斩波,并输出通过与变压器T2的二次侧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而进行电压转换后的直流电力。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能够对对置电极471C施加负的电压。
开关元件Q2通过由控制部400生成的开关控制信号Ss2而被控制接通/断开。作为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V2被电阻Rc_Bl2和电阻Rc_FBv2按比例分配而成为第二电压信号Sv2。第二电压V2由控制部400根据与第二电压V2的大小对应的第二电压信号Sv2监控。
另外,作为来自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的输出电流的第二电流I2由控制部400根据基于施加于分流电阻Rc_FBi2的电压的第二电流信号Si2监控。即,分流电阻Rc_FBi2构成生成第二电流信号Si2的电流检测电路。
控制部400参照这样监控的第一电压V1的大小,调整开关控制信号Ss1,从而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输出所需大小的第一电压V1。或者,控制部400参照第一电流I1或第二电流I2的大小来调整开关控制信号Ss1,从而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输出所需电流值的第一电流I1。
另外,控制部400参照这样监控的第二电压V2的大小,调整开关控制信号Ss2,从而使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输出所需大小的第二电压V2。
控制部400在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之前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以使得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小于喷雾电位差。然后,控制部400根据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的值以及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出迂回电路的电阻值。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之前,控制部400使用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向对置电极471C施加负的电压且不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向喷嘴电极471B施加电压而控制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以使得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小于喷雾电位差。控制部400使用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向对置电极471C施加的电压例如设为-2kV。控制部400通过这样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以不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的方式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产生电位差,计算出迂回电路的电阻值。
另外,也可以是,在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之前,控制部400使用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向喷嘴电极471B施加正的电压且不使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向对置电极471C施加电压而控制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以使得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小于喷雾电位差。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0使用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向喷嘴电极471B施加的电压例如设为2kV。控制部400通过这样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从而也能够以不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的喷雾的方式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产生电位差,计算出迂回电路的电阻值。
在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时,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以使得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成为喷雾电位差以上,从而利用喷嘴471D进行定影液L的喷雾。此时,控制部400基于预先设定的用于将适当量的定影液L喷雾的目标电流值而对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设定目标电流范围。
另外,控制部400根据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的电位差和迂回电路的电阻值来计算出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控制部400对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来校正后的电流是否在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在该校正后的电流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使得校正后的电流在目标电流范围内。
具体而言,控制部400通过从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中减去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来计算出校正后的电流值。校正后的电流值是从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减去了在迂回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值的、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流动的净电流值。因此,通过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使得校正后的电流值在目标电流范围内,从而能够将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流动的净电流值设为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能够将适当量的定影液L进行喷雾。
以下,对控制部400对激光打印机401的控制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控制部400使用将分流电阻Rs_FBv1作为电流检测电路而被监控的第一电流来控制激光打印机401。但是,控制部400也可以使用将分流电阻Rc_FBi2作为电流检测电路而被监控的第二电流来控制激光打印机401。
图26是表示激光打印机401在片材P上形成(印刷)图像的情况下的、控制部400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400取得循环电阻值Rcir(SA)。关于取得循环电阻值Rcir的处理的内容在后面叙述。
控制部400设定作为将定影液L进行喷雾时的电流的目标的目标电流范围(S41)。目标电流范围相对于目标电流值Is为Is-α以上且Is+α以下的范围。目标电流值Is是预先决定的值,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α的值是根据印刷条件等而适当决定的值,例如设为50mA。
接着,控制部400输出用于驱动第一送液部451、第二送液部452以及第三送液部453的信号(S42)。另外,控制部400输出以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输出初始电压的占空比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动作的PWM信号(S43)。例如控制部400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以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产生5kV的电位差的方式动作。在该状态下,控制部400执行用于将适当量的定影液L进行喷雾的喷雾高压恒定电流控制(SB)。关于喷雾高压恒定电流控制的内容在后面叙述。另外,控制部400与步骤SB一起执行感光鼓461的带电、通过显影辊464来对感光鼓461的显影、以及色粉从感光鼓461向片材P的转印这样的处理动作。
控制部400判定印刷是否结束(S44),在印刷结束之前(在S44中为“否”),继续步骤SB。当印刷结束(在S44中为“是”),则控制部400输出使第一送液部451、第二送液部452以及第三送液部453停止的信号(S45)。另外,控制部400输出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停止的信号(S46)。
图27是表示控制部400计算循环电阻值Rcir的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400输出以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的输出电压为-2kV的占空比使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动作的PWM信号(SA41)。此时,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不对喷嘴电极471B施加电压。在该状态下,控制部400待机一定时间(SA42)。一定时间是指至少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的输出电流成为稳定状态所需的足够长度的时间,例如设为3秒。
在步骤SA2结束后,控制部400从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取得喷嘴电极471B的实际的第一电压V1(SA43),并从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取得对置电极471C的实际的第二电压V2(SA44)。另外,控制部400从电流检测电路取得第一电流I1(SA45)。步骤SA43~SA45的顺序是任意的。进一步,控制部400通过以下的式(1)来计算出循环电阻值Rcir(SA46)。
Rcir=(V1-V2)/I1 (1)
这里的第一电流I1与在迂回电路中流动的电流Icirleak相等。
图28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0为了定影液L的喷雾而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400从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取得第一电压V1(SB411),从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取得第二电压V2(SB412)。进一步,控制部400从电流检测电路取得第一电流I1(SB413)。步骤SB411~SB413的顺序是任意的。另外,控制部400也可以并行地执行步骤SB411~SB413中的两个以上。
控制部400使用第一电压V1、第二电压V2以及在步骤SA中计算出的循环电阻值Rcir,并通过以下的式(2)来计算出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SB414)。
Ifix=(V1-V2)/Rcir (2)
步骤SB414可以比步骤SB13先执行。
进一步,控制部400使用第一电流I1和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并通过以下的式(3)来计算出校正后的电流值I1fix(SB415)。
I1fix=I1-Ifix (3)
控制部400对校正后的电流值I1fix是否在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SB416)。在校正后的电流值I1fix不在目标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在SB416中为“否”),控制部400输出以校正后的电流值I1fix收敛于目标电流范围内的占空比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动作的PWM信号(SB417)。在校正后的电流值I1fix在目标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在SB416中为“是”),控制部400不执行步骤SB417而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401中,存在下述的情况:利用用于将未附着于片材P的定影液L回收并进行再利用的流路来形成迂回电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0使用在定影液L的喷雾前计算出的循环电阻值Rcir来计算出作为在喷雾时流过迂回电路的电流的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进一步,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来对第一电流I1进行校正后的电流值I1fix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因此,能够实现下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既可以对回收后的定影液进行再利用,又可以适当地调整定影液的喷雾量。
[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401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401相比,仅在控制部400中的、利用喷嘴进行定影液的喷雾时的处理(喷雾高压恒定电流控制的处理)上不同。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变形例中,控制部400对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是否处于目标电流范围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在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处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以使得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处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控制,控制部400也能够将在喷嘴电极471B与对置电极471C之间流动的净电流值设为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而将适当量的定影液L进行喷雾。
图29是表示在变形例中控制部400为了定影液L的喷雾而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400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步骤SB411~SB414。然后,控制部400使用目标电流值Is和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并通过以下的式(4)来计算出校正后的目标电流值Isfix(SB425)。
Isfix=Is+Ifix (4)
控制部400基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值Isfix来设定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SB426)。设定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的方法除了使用校正后的目标电流值Isfix来代替目标电流值Is之外均与上述的步骤S1中的设定目标电流范围的方法相同。
控制部400对第一电流I1是否处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SB427)。在第一电流I1不在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在SB427中为“否”),控制部400输出以第一电流I1收敛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的占空比使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动作的PWM信号(SB428)。在第一电流I1处于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在SB427中为“是”),控制部400不变更占空比而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中,控制部400对第一电压生成电路475和第二电压生成电路476进行控制,以使得第一电流I1处于通过校正用的电流值Ifix来进行了校正的校正后目标电流范围内。因此,能够实现下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既可以对回收后的定影液进行再利用,又可以适当地调整定影液的喷雾量。
[基于软件的实现例]
激光打印机401的控制块(特别是控制部400)可以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激光打印机401具备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计算机。该计算机具备例如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并且具备存储有上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且,在上述计算机中,上述处理器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并执行上述程序,由此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处理器,能够使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作为上述记录介质,能够使用“非暂时性的有形的介质”,例如除了能够使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以外,还能够使用带、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另外,也可以还具备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另外,上述程序可以经由能够传输该程序的任意的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电波等)提供给上述计算机。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以上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而具体化的、被嵌入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的任意的结构、处理也可以与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处理组合。
符号的说明
1、201 图像形成装置
301、401 激光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
4、361、461 感光鼓
7 显影装置
64 显影辊
8 转印装置
TR 转印辊
9 喷出装置(喷雾装置)
371、471 喷雾单元(喷雾装置)
91、371A、471A 壳体
12 回收装置
373、473 回收单元(回收装置)
121、373A、473A 回收托盘
122、373B、473B 回收管
123 回收泵
374B、452B 第二泵(回收泵)
100、200 控制装置
300、300A、400 控制部(控制装置)

Claims (4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感光鼓;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向所述感光鼓上供给色粉;
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将供给到所述感光鼓上的所述色粉转印到片材;
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将用于使所述色粉定影于所述片材的定影液朝向转印有所述色粉的所述片材进行喷雾,并具备能够收容所述定影液的壳体和将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定影液进行喷雾的喷嘴;以及
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回收从所述喷嘴喷雾出的、未附着于所述片材的所述定影液,并具有能够收容所述定影液的回收托盘、与所述回收托盘连接并允许所述回收托盘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的回收管及将所述回收管内的所述定影液朝向所述壳体输送的回收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装置还具有:
喷嘴电极,该喷嘴电极使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定影液带电;以及
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位于与所述喷嘴电极空开间隔的位置,
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喷嘴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电极位于所述回收托盘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泵是齿轮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主体壳体;以及
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将所述定影液供给至所述壳体,
所述供给装置具备:
定影液盒,该定影液盒收容所述定影液,且能够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
补给管,该补给管在所述定影液盒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定影液盒连接,允许所述定影液盒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
供给罐,该供给罐与所述补给管连接,能够收容通过了所述补给管的所述定影液;以及
供给管,该供给管与所述供给罐连接,允许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
所述壳体与所述供给管连接,能够收容通过了所述供给管的所述定影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与所述供给罐连接,
所述回收泵将所述回收管内的所述定影液经由所述供给罐输送到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补给泵,该补给泵将所述补给管内的所述定影液朝向所述供给罐输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给泵是齿轮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液面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执行:
泵驱动处理,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液面位置比阈值低的情况下,驱动所述补给泵以从所述定影液盒向所述供给罐补给所述定影液;以及
泵停止处理,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液面位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停止所述补给泵的驱动以使所述定影液从所述定影液盒向所述供给罐的补给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印刷作业结束了之后执行所述泵驱动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搅拌部件,该搅拌部件对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进行搅拌。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装置具有回收阀,该回收阀抑制所述回收托盘内的所述定影液通过所述回收管的内部而被输送至所述供给罐的情况。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具有过滤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的至少一部分在铅垂方向上延伸,
所述过滤器在与所述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与所述补给管连接,
所述补给管允许通过了所述回收管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回收罐,该回收罐与所述回收管连接,能够收容通过了所述回收管的内部的所述定影液;以及
第二回收管,该第二回收管与所述回收罐连接,允许所述回收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
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回收管连接,能够收容通过了所述第二回收管的所述定影液。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主体壳体;以及
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将所述定影液供给至所述壳体,
所述供给装置具备:
定影液盒,该定影液盒收容所述定影液,且能够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以及
补给管,该补给管在所述定影液盒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定影液盒连接,允许所述定影液盒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
所述壳体与所述补给管及所述回收管连接,能够收容通过了所述补给管的所述定影液和通过了所述回收管的所述定影液。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回收处理,在该回收处理中,驱动所述回收泵而将所述回收托盘内的所述定影液朝向所述壳体输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对第一累积页数进行计数,该第一累积页数是在上次的所述回收处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累积页数越多,则所述控制装置就越延长所述回收处理中对所述回收泵的驱动时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定影液供给至所述喷雾装置的供给装置,
该供给装置具有:
供给罐,该供给罐收容向所述喷雾装置供给的所述定影液;以及
传感器,该传感器对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是否小于规定量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装置存储有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一设定值是能够利用所述规定量的所述定影液连续地进行印刷的页数,所述第二设定值是基于所述回收托盘的容量而设定的值,
在所述第一累积页数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新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累积页数为所述第二设定值以上,则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回收处理后执行所述新的印刷作业,
若所述第一累积页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所述新的印刷作业之后执行所述回收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累积页数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且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回收处理中接收到了新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且在所述第一累积页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新的印刷作业之后的所述回收处理中,基于加上在所述新的印刷作业中印刷的所述页数后的所述第一累积页数,所述第一累积页数越多,则所述控制装置就越延长所述回收处理中对所述回收泵的驱动时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累积页数成为所述第一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印刷作业的执行中断并执行所述回收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完成了所述回收处理的情况下重置所述第一累积页数。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定影液供给至所述喷雾装置的供给装置,
该供给装置具有:
供给罐,该供给罐收容向所述喷雾装置供给的所述定影液;
定影液盒,该定影液盒能够收容向所述供给罐补给的所述定影液;
补给管,该补给管与所述定影液盒及所述供给罐连接,允许从所述定影液盒去往所述供给罐的所述定影液的通过;
补给泵,该补给泵将所述补给管内的所述定影液朝向所述供给罐输送;以及
传感器,该传感器对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是否小于规定量进行检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收处理之后,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小于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补给处理,在该补给处理中,驱动所述补给泵而将收容在所述定影液盒中的所述定影液输送至所述供给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热处理中,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小于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补给处理,在该补给处理中,驱动所述补给泵而将收容在所述定影液盒中的所述定影液输送至所述供给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装置,
在作为在上次的所述补给处理之后印刷的页的累积的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所述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小于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错误的错误显示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完成了印刷作业的执行之后,在所述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所述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小于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错误显示处理。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热处理中,在所述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所述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小于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错误显示处理。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堵塞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所述片材被移除了之后的恢复处理中,在所述第二累积页数为第三设定值以上且所述传感器未检测到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量小于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错误显示处理。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断开指示接收部,该断开指示接收部接收电源断开的指示;以及
控制装置,
当所述断开指示接收部接收到电源断开的指示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壳体内的定影液从所述喷嘴喷雾,并执行回收处理,在该回收处理中,驱动所述回收泵而将所述回收托盘内的所述定影液朝向所述壳体输送。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向所述喷雾装置供给所述定影液,并具有能够收容所述定影液的供给罐,
所述回收管与所述供给罐连接,
所述回收泵将所述回收管内的所述定影液经由所述供给罐输送至所述壳体。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装置还具有:
供给管,该供给管与所述供给罐和所述壳体连接;
供给泵,该供给泵使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通过所述供给管而将该定影液朝向所述壳体供给;以及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定影液的收容状况,
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表示在所述壳体内未收容规定量的所述定影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由所述供给泵进行的所述定影液从所述供给罐向所述壳体的供给。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供给罐内的所述定影液的收容状况,
所述供给装置还具有:
定影液盒,该定影液盒收容所述定影液;
补给管,该补给管与所述定影液盒连接,允许收容在所述定影液盒中的所述定影液通过;以及
补给泵,该补给泵使所述定影液盒内的所述定影液通过所述补给管而将该定影液向所述供给罐补给,
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表示在所述供给罐内未收容规定量的所述定影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由所述补给泵进行的所述定影液从所述定影液盒向所述供给罐的补给。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取消指示接收部,该取消指示接收部接收所述回收处理的取消及所述回收处理的取消的解除的指示,
当所述取消指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回收处理的取消的指示时,所述控制装置不执行所述回收处理,直至所述取消指示接收部接下来接收到所述回收处理的取消的解除的指示为止。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装置还具有:
喷嘴电极,该喷嘴电极使所述壳体内的定影液带电;以及
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位于与所述喷嘴电极隔开间隔的位置,在该对置电极与所述喷嘴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
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向所述喷雾装置供给所述定影液;
第一电压生成电路,该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喷嘴电极连接,生成施加于所述喷嘴电极的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该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对置电极连接,生成施加于所述对置电极的第二电压;
电流检测电路,该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在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喷嘴电极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以及
控制装置,
在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之前,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电位差小于所述规定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和小于所述规定值的电位差来计算出从所述喷嘴电极经由所述供给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而朝向所述对置电极的迂回电路的电阻值,
在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规定值以上的电位差和所述电阻值来计算出校正用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电位差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从而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
所述控制装置对通过所述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后得到的校正后的电流是否处于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在所述校正后的电流处于所述目标电流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校正后的电流处于所述目标电流范围内。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装置还具有:
喷嘴电极,该喷嘴电极使所述壳体内的定影液带电;以及
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位于与所述喷嘴电极隔开间隔的位置,在该对置电极与所述喷嘴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
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向所述喷雾装置供给所述定影液;
第一电压生成电路,该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喷嘴电极连接,生成施加于所述喷嘴电极的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该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对置电极连接,生成施加于所述对置电极的第二电压;
电流检测电路,该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在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喷嘴电极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以及
控制装置,
在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之前,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电位差小于所述规定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和小于所述规定值的电位差来计算出从所述喷嘴电极经由所述供给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朝向所述对置电极的迂回电路的电阻值,
在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规定值以上的电位差和所述电阻值来计算出校正用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电位差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从而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流值是否处于通过所述校正用的电流值来校正目标电流范围后得到的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进行判定,在所述电流处于所述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电流处于所述校正后的目标电流范围内。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之前,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对所述对置电极施加负的电压,且不使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对所述喷嘴电极施加电压而控制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以使得所述电位差小于所述规定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喷嘴进行所述定影液的喷雾之前,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对所述喷嘴电极施加正的电压,且不使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对所述对置电极施加电压而控制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以使得所述电位差小于所述规定值。
41.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压生成电路,该电压生成电路具有所述第一电压生成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生成电路。
42.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装置还具有:
供给罐,该供给罐能够收容所述定影液;以及
补给管,该补给管与所述供给罐连接,允许收容在所述供给罐中的所述定影液通过。
CN202180023245.4A 2020-03-31 2021-03-24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315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3629 2020-03-31
JP2020063473A JP2021162688A (ja) 2020-03-31 2020-03-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63635 2020-03-31
JP2020-063473 2020-03-31
JP2020063635A JP2021162694A (ja) 2020-03-31 2020-03-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63629A JP2021162693A (ja) 2020-03-31 2020-03-3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20148581A JP2022042901A (ja) 2020-09-03 2020-09-0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8581 2020-09-03
PCT/JP2021/012208 WO2021200460A1 (ja) 2020-03-31 2021-03-2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664A true CN115315664A (zh) 2022-11-08

Family

ID=77928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3245.4A Pending CN115315664A (zh) 2020-03-31 2021-03-2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4317B2 (zh)
EP (1) EP4130888A4 (zh)
CN (1) CN115315664A (zh)
WO (1) WO2021200460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9612A1 (en) * 2006-09-08 2008-03-20 Takuma Nakamur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61A (zh) * 2010-03-04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1197140A (ja) * 2010-03-17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05337A1 (en) * 2013-01-22 2014-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b-droplet supply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6129956A (ja) * 2015-01-14 2016-07-21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および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7068103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噴霧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7256A (ja) * 2016-03-15 2017-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7766B2 (ja) * 2009-12-09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2848A (ja) * 2010-06-14 2012-01-0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定着液交換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9668A (ja) * 2011-03-09 2012-10-04 Ricoh Co Ltd 消泡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38195B2 (en) * 2012-10-29 2015-01-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Fixing toner using heating-liquid-blocking barrier
JP6610358B2 (ja) 2016-03-15 2019-1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17167245A (ja) 2016-03-15 2017-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CN108139707B (zh) 2015-09-30 2021-10-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JP7102865B2 (ja) 2018-03-30 2022-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60277A (ja) 2019-03-27 2020-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72594B2 (ja) * 2020-03-30 2024-04-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9612A1 (en) * 2006-09-08 2008-03-20 Takuma Nakamur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61A (zh) * 2010-03-04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1197140A (ja) * 2010-03-17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05337A1 (en) * 2013-01-22 2014-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b-droplet supply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6129956A (ja) * 2015-01-14 2016-07-21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および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7068103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噴霧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7256A (ja) * 2016-03-15 2017-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0888A1 (en) 2023-02-08
US11914317B2 (en) 2024-02-27
EP4130888A4 (en) 2024-04-17
US20230020065A1 (en) 2023-01-19
WO2021200460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32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oner replenishing control feature based on stored toner density and fluidity information, related method, and developing agent replenishing container for same
US862019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discharge device having a discharge port
JP509517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53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2203A (ja) 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876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765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1566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6051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63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35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4347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926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925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280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34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44438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01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22197A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525814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5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429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272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66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憶媒体
JP3442056B2 (ja) 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