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3774A - 透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3774A CN113903774A CN202110662534.0A CN202110662534A CN113903774A CN 113903774 A CN113903774 A CN 113903774A CN 202110662534 A CN202110662534 A CN 202110662534A CN 113903774 A CN113903774 A CN 1139037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sub
- pixel
- disposed
- transparent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81—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integrated with passive devices, e.g. auxiliary capacit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透明显示装置。透明显示装置可以提高透射率和清晰度。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多条第二信号线,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透射区域,其设置于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以及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之间;以及像素,其包括基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而设置的多个子像素。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以各种形式增加。近来,已经广泛利用了诸如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量子点发光显示(QLED)装置之类的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
近来,正在积极进行对透明显示装置的研究,该透明显示装置用于允许用户透过显示装置观看布置在显示装置的相对侧上的对象或图像。
透明显示装置包括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可以包括可以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透射区域可以透射外部光。透明显示装置可以通过透射区域在显示区域中具有高透射率。透明显示装置包括在子像素之间以避免混色的黑矩阵,但是,黑矩阵导致透射率劣化。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做出了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最小化由黑矩阵引起的透射率损失的透明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可以改善画质清晰度的透明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可以改善设置于后表面上的对象或图像的清晰度的透明显示装置。
除了以上提及的本公开的目的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附加目的和特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以上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提供包括以下的透明显示装置来实现:多条第一信号线,该多条第一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多条第二信号线,该多条第二信号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透射区域,该透射区域设置于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以及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之间;以及像素,该像素包括基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而设置的多个子像素。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以上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提供包括以下的透明显示装置来实现:多条第一信号线,该多条第一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多条第二信号线,该多条第二信号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透射区域,该透射区域设置于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以及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之间;以及像素,该像素设置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中,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电路区域和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第二电路区域。第二电路区域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相对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中的每一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本公开的透明显示装置可以最小化由黑矩阵引起的透射率损失。
本公开的透明显示装置可以改善画质清晰度。
本公开的透明显示装置可以改善设置于后表面上的对象或图像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例示了透明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例示了图3的区域B中的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示意图;
图5是例示了图3的区域B中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6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例示了图9的区域B中的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示意图;
图11是例示了图9的区域B中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例示了在比较例、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各个中的发光部的透明度和开口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将阐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公开可以以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在附图中公开的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量仅是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附图标记指代相似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掩盖本公开的要点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含”、“具有”和“包括”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仅~”,否则可以添加另一部分。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
尽管没有明确的描述,但是在解释元件时,该元件被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关系被描述为“在~上”、“在~之上”、“在~之下”和“~的下一个”时,除非使用“紧靠”或“直接”,否则一个或更多个部分可以布置在两个其他部分之间。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描述本公开的元件时,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这些术语旨在从其他元件中标识出相应的元件,并且相应元件的基础、顺序或数量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元件“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的表述应理解为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但是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除非特别提及),或者第三元件可以置于相应元件之间。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的,本公开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彼此部分地或整体地联接或组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彼此以各种方式互操作并且在技术上被驱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关系一起进行。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透明显示装置的示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例示了透明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下文中,X轴指示与选通线平行的线,Y轴指示与数据线平行的线,Z轴指示透明显示装置100的高度方向。
尽管已经基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装置100被实施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而进行了描述,但是透明显示装置100可以被实施为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量子点发光显示器(QLED)或电泳显示装置。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装置100包括透明显示面板110、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210、柔性膜220、电路板230和定时控制器240。
透明显示面板110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第二基板112可以是封装基板。第一基板111可以是塑料膜、玻璃基板或使用半导体工艺形成的硅晶圆基板。第二基板112可以是塑料膜、玻璃基板或封装膜。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基板111可以包括形成有像素P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区域DA可以设置有第一信号线SL1、第二信号线SL2和像素P,并且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设置有用于焊盘的焊盘区域PA和选通驱动器205。
第一信号线SL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在显示区域DA中与第二信号线SL2交叉。第二信号线SL2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像素P可以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交叉的区域中,并发射预定光以显示图像。
选通驱动器205根据从定时控制器240提供的选通控制信号向选通线提供选通信号。选通驱动器205可以设置于透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的一侧,或者可以通过面板内选通驱动器(GIP)方法设置于透明显示面板110的两个外围侧的非显示区域中。在另一种方式中,选通驱动器205可以被制造在驱动芯片中,可以被安装在柔性膜上,以及可以通过带载自动封装(TAB)方法被附接到透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的一个外围侧或两个外围侧。
例如,如图2所示,选通驱动器205可以包括第一选通驱动器205a和第二选通驱动器205b,第一选通驱动器205a被布置在设置于显示区域DA的第一外围侧上的非显示区域NDA中,该第二选通驱动器205b被布置在设置于显示区域DA的第二外围侧上的非显示区域NDA中,但不限于此。
如果源极驱动IC 210被制造在驱动芯片中,则源极驱动IC 140可以通过膜上芯片(COF)方法或塑料上芯片(COP)方法安装在柔性膜220上。
可以在透明显示面板110的焊盘区域PA中形成诸如电源焊盘和数据焊盘之类的焊盘。可以在柔性膜220中形成连接焊盘与源极驱动IC 210的线以及连接电路板230的线与焊盘的线。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将柔性膜220附接至焊盘,从而可以将焊盘与柔性膜220的线相连接。
图3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参照图3,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被分类为设置有像素P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区域DA包括透射区域TA和非透射区域NTA。透射区域TA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穿过的区域,而非透射区域NTA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无法透射的区域。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是透射率大于α%(例如,90%)的区域,并且非透射区域NTA可以是透射率小于β%(例如,50%)的区域。此时,α大于β。由于透射区域TA,用户可以观看布置在透明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之上的对象或背景。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SL1、多条第二信号线SL2和像素P。
第一信号线SL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从显示区域DA延伸。多条第一信号线SL1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例如,第一信号线SL1可以包括选通线。
第二信号线SL2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从显示区域DA延伸,并且可以在显示区域DA中与第一信号线SL1交叉。多条第二信号线SL2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第二信号线SL2可以包括多条线。例如,第二信号线SL2可以包括像素电源线VDD、公共电源线VSS、参考线REF或数据线D1、D2、D3和D4中的至少一条。
像素电源线VDD可以向设置于显示区域DA中的每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驱动晶体管提供第一电源。公共电源线VSS可以向设置于显示区域DA中的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阴极电极提供第二电源。此时,第二电源可以是共同提供给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公共电源。
当第二信号线SL2包括像素电源线VDD、公共电源线VSS、参考线REF和数据线D1、D2、D3和D4时,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可以设置于多个数据线D1、D2、D3和D4中的任何一条和公共电源线VSS之间。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数据线D1、第二数据线D2、第三数据线D3、参考REF、像素电源线VDD、第四数据线D4和公共电源线VSS可以按适当的顺序设置。
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可以从与像素P的一部分交叠的区域分叉并且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连接。详细地,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可以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电路部分连接,并且可以向每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提供参考信号或电力信号。
当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设置于形成有第二信号线SL2的区域的外侧时,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的分叉点与电路部分之间的连接长度的偏差增加。例如,当参考线REF设置于形成有第二信号线SL2的区域的最左侧时,从分叉点到设置于第二信号线SL2的右侧的电路部分的连接长度可以比从分叉点到设置于第二信号线SL2的左侧的电路部分的连接长度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在提供给设置于第二信号线SL2的右侧的电路部分的信号与提供给设置于第二信号线SL2的左侧的电路部分的信号之间可能出现差异。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可以设置于多条数据线D1、D2、D3和D4中的任何一条与公共电源线VSS之间(即,在中间区域中)。即,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可以使从分叉点到每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电路部分的连接长度的偏差最小化。结果,参考线REF和像素电源线VDD可以向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电路部分均匀地提供信号。
另一方面,第一数据线D1、第二数据线D2、第三数据线D3和第四数据线D4中的每条数据线可以在与像素P交叠的区域中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一个电路部分连接,因此可以向所连接的子像素SP1、SP2、SP3和SP4提供数据信号。由于第一数据线D1、第二数据线D2、第三数据线D3和第四数据线D4中的每条数据线在与像素P交叠的区域仅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一个连接,所以在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当中不需要考虑连接长度的偏差。
透射区域TA可以设置于彼此相邻的第一信号线SL1之间。另外,透射区域TA可以设置于彼此相邻的第二信号线SL2之间。即,透射区域TA可以由两条第一信号线SL1和两条第二信号线SL2围绕。
像素P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IA中,并且通过发射预定光来显示图像。发光区域EA可以对应于像素P中用于发射光的区域。
如图3所示,每个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第三子像素SP3和第四子像素SP4。第一子像素SP1可以包括被设置为与第一信号线SL1交叠、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子像素SP2可以包括被设置为与第二信号线SL2交叠、发射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包括被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一子像素SP1、发射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区域EA3。第四子像素SP4可以包括被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二子像素SP2、发射第四颜色的光的第四发光区域EA4。
作为示例,第一发光区域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2、EA3和EA4可以分别发射彼此不同的相应颜色的光。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A1可以发射绿光,并且第二发光区域EA2可以发射红光。第三发光区域EA3可以发射蓝光,并且第四发光区域EA4可以发射白光。然而,发光区域不限于该示例。
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发光区域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2、EA3和EA4中的至少两个可以发射相同颜色的光。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二发光区域EA2可以发射绿光,第三发光区域EA2可以发射红光,并且第四发光区域EA4可以发射蓝光。然而,发光区域不限于该示例。
而且,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布置顺序。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第一子像素SP1是用于发射绿光的绿子像素,第二子像素SP2是用于发射红光的红子像素,第三子像素SP3是用于发射蓝光的蓝子像素,并且第四子像素SP4是用于发射白光的白子像素。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像素P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多条边,并且像素P的多条边中的每条边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
详细地,像素P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面对第一边S1的第三边S3和面对第二边S2的第四边S4。例如,像素P可以具有由四条边S1、S2、S3和S4构成的菱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像素P的尺寸和布置,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菱形形状、六边形形状或八边形形状。
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倾斜而不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信号线SL1。即,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具有0°至90°的倾斜度。例如,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由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具有30°至60°的倾斜度的斜线构成。
另外,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倾斜而不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二信号线SL2。即,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相对于第二信号线SL2可以具有0°至90°的倾斜度。例如,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由相对于第二信号线SL2具有30°至60°的倾斜度的斜线构成。
同时,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的边。
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两条边。例如,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可以具有与像素P相同的形状,例如菱形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两条边。第一子像素SP1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边S11和第二边和S12,第二子像素SP2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边S21和第二边S22,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边S31和第二边和S32,并且第四子像素SP4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边S41和第二边S42。
像素P的第一边S1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边S11和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一边S21,像素P的第二边S2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二边S2和第四子像素SP4的第一边S41。像素P的第三边S3可以包括第四子像素SP4的第二边S42和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一边S31,像素P的第四边S4可以包括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二边S32和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二边S22。
因此,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边S11、S21、S31和S41以及第二边S12、S22、S32和S42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与像素P的多条边S1、S2、S3和S4以相同方式倾斜。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发光区域EA和非发光区域NEA。
发光区域EA可以设置有发射预定颜色的光的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并且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发光区域EA3和第四发光区域EA4。
非发光区域NEA可以不发光,并且可以包括设置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非发光区域NEA1、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二非发光区域NEA2、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非发光区域NEA3、以及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非发光区域NEA4。
非发光区域NEA可以设置有黑矩阵BM。黑矩阵BM可以包括第一黑矩阵BM1、第二黑矩阵BM2、第三黑矩阵BM3和第四黑矩阵BM4。
可以在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设置第一黑矩阵BM1,以防止在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发生混色。
可以在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与透射区域TA之间设置第二黑矩阵BM2,以防止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发射的光依据视角被看作另一颜色的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四子像素SP4和透射区域TA之间可以不设置第二黑矩阵BM2。当第四子像素SP4是用于发射白光的白像素时,从第四子像素SP4发射的白光不会依据视角而变化。因此,在第四子像素SP4和透射区域TA之间不设置第二黑矩阵BM2,从而可以提高透射率并且可以减少由第二黑矩阵BM2引起的光损失。
第三黑矩阵BM3可以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从而防止在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发生混色,并防止外部入射光在第一信号线SL1中被反射。
第四黑矩阵BM4可以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从而防止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发生混色,并防止外部入射光在第二信号线SL2中被反射。
由于黑矩阵BM由遮光或吸收光的材料制成,所以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发射的光可以不穿过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并且外部入射光可以不会透过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因此,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对应于不发光的非发光区域NEA。
由于黑矩阵BM遮光或吸收光,所以黑矩阵BM可以极大地影响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详细地,当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增加时,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可以降低。另一方面,当非发光区域NEA减小时,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transmittance)可以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具有用于减小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的像素P结构。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像素P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IA中,并且像素P的多条边S1、S2、S3和S4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在具有如上所述的像素P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与具有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的像素P的透明显示面板相比,多条边S1、S2、S3和S4可以减小透射区域TA的外部长度。
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减小设置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二黑矩阵BM2、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黑矩阵BM3和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黑矩阵BM4的总尺寸。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随着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的减小而提高透射率。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在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IA中设置一个像素P,并且像素P包括基于交叉区域IA而设置的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基于交叉区域IA一起设置,由此可以改善画质清晰度和可读性。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像素P的每条边S1、S2、S3和S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的边。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非发光区域NEA1可以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例如,黑矩阵BM可以从交叉区域IA设置到像素P的每条边S1、S2、S3和S4的中间点。以此方式,与在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沿着第一信号线SL1或第二信号线SL2设置有黑矩阵BM的透明显示面板相比,设置有黑矩阵BM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减小第一非发光区域NEA1。
即,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减小设置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黑矩阵BM1的尺寸。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随着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减小而提高透射率。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至图6更详细地描述像素P的结构。
图4是例示了图3的区域B中的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示意图,图5是例示了图3的区域B中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并且图6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4至图6,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第三子像素SP3和第四子像素SP4。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TR1、TR2和TR3以及电容器CST和发光二极管。
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TR1、开关晶体管TR2和感测晶体管TR3。
开关晶体管TR2根据提供给选通线的选通信号而切换,并且将从数据线提供的数据电压充入电容器CST中。
感测晶体管TR3用于根据感测信号来感测驱动晶体管TR1的阈值电压偏差,该阈值电压偏差导致画质劣化。
驱动晶体管TR1根据充入电容器CST中的数据电压而切换,以由从像素电源线VDD提供的电源产生数据电流,然后将产生的数据电流提供给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第一电极120。
驱动晶体管TR1可以包括有源层ACT、栅极GE、源极SE和漏极DE,并且电容器CST可以包括第一电容器电极CSTE1、第二电容器电极CSTE2和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
详细地,第一电容器电极CSTE1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111之上。第一电容器电极CSTE1可以用作遮光层,用于遮挡从形成有驱动晶体管TR1的区域TRA进入有源层ACT的外部光。第一电容器电极CSTE1可以由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合金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形成。
缓冲膜BF可以设置于第一电容器电极CSTE1和遮光层(未示出)之上。缓冲膜BF旨在保护晶体管TR1、TR2和TR3以及电容器CST免受透过第一基板111的湿气的影响,该第一基板111易受湿气渗透性影响,并且可以由例如氧化硅膜(SiOx)、氮化硅膜(SiNx)或SiOx和SiNx的多层膜的无机膜形成。
有源层ACT可以设置于缓冲膜BF之上。有源层ACT可以由硅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形成。
栅绝缘膜GI可以设置于有源层ACT之上。栅绝缘膜GI可以由例如氧化硅膜(SiOx)、氮化硅膜(SiNx)、或者SiOx和SiNx的多层膜的无机膜形成。
栅极GE和第二电容器电极CSTE2可以设置于栅绝缘膜GI之上。第二电容器电极CSTE2可以从栅极GE延伸。栅极GE和第二电容器电极CSTE2可以由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合金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形成。
虽然图6例示了以栅极GE设置于有源层ACT之上的顶栅法形成驱动晶体管TR1,但是驱动晶体管TR1不限于图6的示例。可以以其中栅极GE设置于有源层ACT之下的底栅法、或者以栅极GE设置于有源层ACT之上和之下的双栅法,来形成驱动晶体管TR1。
可以在栅极GE和第二电容器电极CSTE2之上设置层间介电膜ILD。层间介电膜ILD可以由例如氧化硅膜(SiOx)、氮化硅膜(SiNx)、或者SiOx和SiNx的多层膜的无机膜制成。
源极SE、漏极DE和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可以设置于层间介电膜ILD之上。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可以从源极SE延伸。源极SE和漏极DE可以通过穿过栅绝缘膜GI和层间介电膜ILD的接触孔连接到有源层ACT。
源极SE、漏极DE和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合金的单层或多层制成。
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R1与电容器CST绝缘的钝化膜PAS可以设置于源极SE、漏极DE和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之上。钝化膜PAS可以由例如氧化硅膜(SiOx)、氮化硅膜(SiNx)、或者SiOx和SiNx的多层膜的无机膜制成。
虽然图6例示了电容器CST包括第一电容器电极CSTE1、第二电容器电极CSTE2和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但是电容器不限于图6的示例。电容器CST可以包括电容器电极中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
如上所述提供的电路元件可以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TR1、TR2和TR3的第一电路区域TRA和设置有电容器CST的第二电路区域CSTA,如图4所示。
第一电路区域TRA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基于第二信号线SL2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对称设置的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基于第一信号线SL1与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对称设置的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以及基于第二信号线SL2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对称设置的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
驱动晶体管TR1、开关晶体管TR2和感测晶体管TR3可以设置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和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中的每一个内。
第二电路区域CSTA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区域TRA和透射区域TA之间。详细地,第二电路区域CSTA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一电容器区域CSTA1、设置于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二电容器区域CSTA2、设置于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三电容器区域CSTA3、以及设置于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四电容器区域CSTA4。
电容器CST可以设置于第一电容器区域CSTA1、第二电容器区域CSTA2第三电容器区域CSTA3和第四电容器区域CSTA4中的每个。
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的驱动晶体管TR1可以根据在充入第一电容器区域CSTA1的电容器CST中的数据电压而切换,以将从像素电源线VDD提供的电源提供给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电极120。另外,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的驱动晶体管TR1可以根据充入第二电容器区域CSTA2的电容器CST中的数据电压而切换,以将从像素电源线VDD提供的电源提供给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一电极120。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的驱动晶体管TR1可以根据充入第三电容器区域CSTA3的电容器CST中的数据电压而切换,以将从像素电源线VDD提供的电源提供给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一电极120。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的驱动晶体管TR1可以根据充入第四电容器区域CSTA4的电容器CST中的数据电压而切换,以将从像素电源线VDD提供的电源提供给第四子像素SP4的第一电极120。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第一电路区域TRA和第二电路区域CSTA可以设置为不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交叠。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TR1、TR2和TR3以及电容器CST可以不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交叠,从而可以防止在彼此交叠的电极之间产生寄生电容。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第一电路区域TRA可以设置为比第二电路区域CSTA更邻近交叉区域IA。设置于第一电路区域TRA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TR1、TR2和TR3可以与从第一信号线SL1或第二信号线SL2中的至少一条分叉的连接线连接。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第一电路区域TRA可以设置为与交叉区域IA相邻,从而可以使用于连接晶体管TR1、TR2和TR3与信号线SL1和SL2的连接线的长度最小化。结果,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使由于电阻引起的从第一信号线SL1或第二信号线SL2传送的电压的损失最小化。
同时,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第二电路区域CSTA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区域TRA和透射区域TA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设置于第二电路区域CSTA中的电容器CST来确定透射区域TA的形状。
在电容器CST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一条边可以与像素P的该条边具有相同的形状。详细地,在电容器CST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一条边可以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
设置于第一电容器区域CSTA1、第二电容器区域CSTA2、第三电容器区域CSTA3和第四电容器区域CSTA4中的每个内的电容器CST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一条第一边CS1。
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倾斜而不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信号线SL1。即,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具有0°至90°的倾斜度。例如,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由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具有30°至60°的倾斜度的直线构成。
另外,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倾斜而不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二信号线SL2。即,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相对于第二信号线SL2具有0°至90°的倾斜度。例如,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由相对于第二信号线SL2具有30°至60°的倾斜度的直线构成。
电容器CST可以被设置为在从像素P排除第二电路区域CSTA、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之外的区域中具有最广面积。为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具有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的端部可以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的端部相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容器CST可以在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处具有与第一电极120的端部相同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确保电容器CST的最大容量并提高亮度。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可以依据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的形状自由地改变透射区域TA的形状,由此可以在不损失透射率的情况下获取透射区域TA的设计自由度。
再次参照图6,用于平坦化由驱动晶体管TR1和电容器CST引起的台阶差的平坦化膜PLN可以设置于钝化膜PAS之上。平坦化膜PLN可以由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的有机膜形成。
由第一电极120、有机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130以及堤部125构成的发光二极管可以设置于平坦化膜PLN之上。
第一电极120可以设置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的平坦化膜PLN之上。第一电极120不设置于透射区域TA中。
第一电极120可以与驱动晶体管TR1连接。详细地,第一电极120可以通过穿过平坦化膜PLN的接触孔连接到源极SE和漏极DE中的一个。例如,第一电极120可以通过穿过平坦化膜PLN的接触孔连接到源极SE或从源极SE延伸出的第三电容器电极CSTE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120可以包括第一阳极电极AE1、第二阳极电极AE2和连接电极CE。
第一阳极电极AE1和第二阳极电极AE2可以在同一层上彼此间隔开。连接电极CE可以与第一阳极电极AE1和第二阳极电极AE2形成于同一层上,以连接第一阳极电极AE1与第二阳极电极AE2。第一阳极电极AE1、第二阳极电极AE2和连接电极CE可以形成为一体。
连接电极CE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CE1、第二连接部CE2、第三连接部CE3和第四连接部CE4。第一连接部CE1可以从第一阳极电极AE1朝向透射区域TA延伸和预定长度一样多,第二连接部CE2可以从第二阳极电极AE2朝向透射区域TA延伸和预定长度一样多。第三连接部CE3可以连接第一连接部CE1与第二连接部CE2。第四连接部CE4可以从第三连接部CE3延伸,并且可以通过接触孔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源极SE或漏极DE电连接。虽然图5示出了连接电极CE包括第四连接部CE4,但是本公开不限于图5的示例。可以从连接电极CE省略第四连接部CE4。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连接部CE3可以通过接触孔与驱动晶体管TR1的源极SE或漏极DE电连接。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当第一阳极电极AE1和第二阳极电极AE2中的任何一个由于工艺期间可能出现的颗粒而操作错误时,连接电极CE的第一连接部CE1、第二连接部CE2、第三连接部CE3或第四连接部CE4中的至少一连接部可经受短路以进行修复。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通过使用修复线(未示出)将对应的阳极电极连接到与其相邻的另一子像素的阳极电极,来修复经受短路的阳极电极。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第一电极120可以形成为使得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一个的连接电极CE可以仅设置于像素P的多条边S1、S2、S3、和S4中的每条边处。例如,在像素P的第一边S1处,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可以朝向透射区域TA突出,并且在像素P的第二边S2处,第四子像素SP4的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可以朝向透射区域TA突出。在像素P的第三边S3处,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可以朝向透射区域TA突出,并且在像素P的第四边S4处,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可以朝向透射区域TA突出。
以此方式,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如果可能,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连接电极CE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从而可以防止在修复过程中损坏彼此相邻的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连接电极CE。
虽然图5示出了第一电极120包括第一阳极电极AE1、第二阳极电极AE2和连接电极CE,本公开不限于图5的示例。第一电极120可以包括一个阳极电极。
第一电极120可以由诸如以下的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制成:Al和Ti的沉积结构(Ti/Al/Ti)、Al和ITO的沉积结构(ITO/Al/ITO)、Ag合金以及Ag合金和ITO的沉积结构(ITO/Ag合金/ITO)。Ag合金可以是Ag、Pd和Cu的合金。第一电极120可以是阳极电极。
堤部125可以设置于平坦化膜PLN之上。而且,堤部125可以形成为覆盖第一电极120的边缘并且局部暴露出第一电极120。详细地,堤部125可以形成为覆盖第一阳极电极AE1和第二阳极电极AE2中的每一个的边缘,并暴露出第一阳极电极AE1和第二阳极电极AE2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
堤部125可以分别限定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发光区域EA1、EA2、EA3和EA4。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发光区域EA1、EA2、EA3和EA4表示如下区域:顺序地沉积第一电极120、有机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140,然后来自第一电极120的空穴和来自第二电极140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130中彼此结合以发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有堤部125的区域不发光,所以该区域可以成为非发光区域NEA,并且没有形成堤部125且暴露出第一电极120的区域可以成为发光区域EA。
堤部125可以由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的有机膜形成。
有机发光层130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120之上。有机发光层130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在这种情况下,当向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40施加电压时,空穴和电子分别通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移动到发光层,并且在发光层中彼此结合以发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层130可以是共同形成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公共层。此时,发光层130可以是用于发射白光的白发光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层130可以包括针对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分别形成的发光层,如图6所示。例如,可以在第一子像素SP1中形成用于发射绿光的绿发光层,可以在第二子像素SP2中形成用于发射红光的红发光层,可以在第三子像素SP3中形成用于发射蓝光的蓝发光层,并且可以在第四子像素SP4中形成用于发射白光的白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下,在透射区域TA中没有形成有机发光层130的发光层。
第二电极140可以设置于有机发光层130和堤部125之上。第二电极140可以设置于透射区域TA以及包括发光区域EA的非透射区域NTA中,但是不限于此。第二电极140仅设置于包括发光区域EA的非透射区域NTA中,而可以不设置于透射区域TA中,以提高透射率。
第二电极140可以是针对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共同形成的公共层,以向子像素施加相同的电压。第二电极140可以由可以透光的诸如ITO和IZO的透明导电材料(TCO)形成,或者可以由诸如Mg、Ag、或Mg和Ag的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当第二电极140由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时,可以通过微腔提高发光效率。第二电极140可以是阴极电极。
封装膜150可以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之上。封装膜150可以形成于第二电极140之上以覆盖第二电极140。封装膜150用于防止氧气或湿气渗入有机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140中。为此,封装膜150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膜和至少一层有机膜。
同时,尽管图6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在第二电极140和封装膜150之间附加地形成覆盖层。
如参照图3所描述的,黑矩阵BM可以包括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黑矩阵BM1、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每个子像素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二黑矩阵BM2、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黑矩阵BM3、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黑矩阵BM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四子像素SP4和透射区域TA之间不设置第二黑矩阵BM2。由于从第四子像素SP4发射的白光不会依据视角而变化,因此,因为在第四子像素SP4与透射区域TA之间未设置第二黑矩阵BM2,所以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提高透射率并减少由第二黑矩阵BM2引起的光损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黑矩阵BM2可以设置有开口区域OA,该开口区域OA用于暴露出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每个子像素中的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在修复过程期间,激光可以照射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为了将激光照射到精确的位置,第一电极120的连接电极CE需要被暴露出来,而不被第二黑矩阵BM2覆盖。
前述黑矩阵BM可以包括吸收光的材料,例如,完全吸收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的黑染料。
滤色器层170可以在显示区域DA中限定非透射区域NTA。详细地,设置有滤色器CF和黑矩阵BM的区域可以变为非透射区域NTA,而其他区域可以变为透射区域TA。
图7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除了黑矩阵BM之外,图7所示的像素与图3所示的像素基本相同。在下文中,将基于与图3所示的像素的差异,给出图7所示像素的描述,并且省略了对除了黑矩阵BM以外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透明显示面板110被分类为设置有像素P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包括透射区域TA和非透射区域NTA。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设置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信号线SL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信号线SL2、以及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IA中的像素P。
每个像素P可以包括被设置为与第一信号线SL1的一部分交叠的第一子像素SP1、被设置为与第二信号线SL2的一部分交叠的第二子像素SP2、被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三子像素SP3、以及被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二子像素SP2的第四子像素SP4。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发光区域EA和非发光区域NEA。
发光区域EA可以设置有发射预定颜色的光的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并且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发光区域EA3和第四发光区域EA4。
非发光区域NEA可以不发光,并且可以包括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非发光区域NEA1、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非发光区域NEA3、以及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非发光区NEA4。
非发光区域NEA可以设置有黑矩阵BM。黑矩阵BM可以包括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黑矩阵BM1、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黑矩阵BM3、以及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黑矩阵BM4。
由于黑矩阵BM由遮光或吸收光的材料制成,所以黑矩阵BM可以极大地影响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详细地,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可以随着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可以随着非发光区域NEA的减小而增加。
与图3中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相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不设置有第二黑矩阵BM2,从而可以减小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比图3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110更多地提高透射率。
图8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除了发光区域EA的形状以外,图8所示的像素与图7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在下文中,将基于与图7中所示的像素的不同之处给出图8所示的像素的描述,并且将省略对除了发光区域EA的形状之外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透明显示面板110被分类为设置有像素P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用于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包括透射区域TA和非透射区域NTA。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设置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信号线SL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信号线SL2、以及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IA中的像素P。
每个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第三子像素SP3和第四子像素SP4。
第一子像素SP1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一信号线SL1的一部分交叠、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子像素SP2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二信号线SL2的一部分交叠、发射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包括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一子像素SP1、发射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区域EA3。第四子像素SP4可以包括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二子像素SP2、发射第四颜色的光的第四发光区域EA4。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与第二信号线SL2的一部分交叠的第二子像素SP2和第四子像素SP4中的每个子像素包括突出区域PT。
详细地,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二发光区域EA2可以包括在第二信号线SL2上朝向与其相邻的像素P的子像素(例如,第四子像素SP4)突出的突出区域PT。
第四子像素SP4的第四发光区域EA4可以包括在第二信号线SL2上朝向与其相邻的像素P的子像素(例如,第二子像素SP2)突出的突出区域PT。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像素SP2和第四子像素SP4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突出区域PT可以具有与第二信号线SL2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在不减小透射区域TA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发光区域EA的尺寸。即,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在不降低透射率的情况下提高发光效率。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发光区域EA和非发光区域NEA。
发光区域EA可以设置有发射预定颜色的光的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并且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中的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发光区域EA3和第四发光区域EA4。
非发光区域NEA可以不发光,并且可以包括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非发光区域NEA1、设置于沿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非发光区域NEA3、以及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非发光区NEA4。
非发光区域NEA可以设置有黑矩阵BM。黑矩阵BM可以包括设置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之间的第一黑矩阵BM1、设置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三黑矩阵BM3、以及设置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之间的第四黑矩阵BM4。
由于黑矩阵BM由遮光或吸收光的材料制成,所以黑矩阵BM可以极大地影响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详细地,当形成有黑矩阵BM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NEA)增加时,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可以减小。另一方面,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可以随着非发光区域NEA的减小而增加。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第二子像素SP2和第四子像素SP4中的每个可以朝向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P突出。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与图3和图7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相比,可以减小形成有第三黑矩阵BM3的区域。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具有比图3和图7所示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射率提高得更多的透射率,同时增加了发光面积EA。
图9是例示了设置于图2的区域A中的像素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例示了图9的区域B中的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示意图,并且图11是例示了图9的区域B中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除了发光区域EA和透射区域TA的形状之外,图9所示的像素与图7所示的像素基本相同。在下文中,将基于与图7所示的像素的不同之处,给出图9所示的像素的描述,并且将省略对除了发光区域EA和透射区域TA的形状之外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透明显示面板110被分类为设置有像素P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用于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包括透射区域TA和非透射区域NTA。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设置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信号线SL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信号线SL2、以及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与第二信号线SL2交叉的交叉区域IA中的像素P。
每个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第三子像素SP3和第四子像素SP4。
第一子像素SP1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一信号线SL1的一部分交叠、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子像素SP2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二信号线SL2的一部分交叠、发射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包括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一子像素SP1、发射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区域EA3。第四子像素SP4可以包括设置为基于交叉区域IA面对第二子像素SP2、发射第四颜色的光的第四发光区域EA4。
在根据本公开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像素P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多条边,并且像素P的多条边中的每条边可以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
详细地,像素P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面对第一边S1的第三边S3、以及面对第二边S2的第四边S4。
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以倾斜而不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信号线SL1。像素P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条边可形成有朝向交叉区域IA凹陷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像素P的尺寸和布局,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圆角的正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当非透射区域NTA以一定间隔设置时,可以在非透射区域NTA之间形成狭缝,具体地,具有正方形的透射区域TA。当外部光穿过狭缝时,可以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是指与平面波相对应的光随着该光穿过狭缝而可以被变为球面波,并且在球面波中可以发生干涉现象。因此,在球面波中发生内插干涉和偏移干涉,从而已经穿过狭缝的外部光可能具有不规则的光强度。结果,在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可以降低位于相对侧的对象或图像的清晰度。
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像素P的多条边S1、S2、S3和S4中的每条边可以形成有朝向交叉区域IA凹陷的曲线,从而可以防止在穿过透射区域TA的外部光中发生衍射。
同时,如图10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在非透射区域NTA中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TR1、TR2和TR3的第一电路区域TRA、以及设置有电容器CST的第二电路区域CSTA。
第一电路区域TRA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基于第二信号线SL2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对称设置的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基于第一信号线SL1与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对称设置的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以及基于第二信号线SL2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对称设置的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
驱动晶体管TR1、开关晶体管TR2和感测晶体管TR3可以设置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和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中的每一个内。
第二电路区域CSTA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区域TRA和透射区域TA之间。详细地,第二电路区域CSTA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晶体管区域TRA1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一电容器区域CSTA1、设置于第二晶体管区域TRA2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二电容器区域CSTA2、设置于第三晶体管区域TRA3和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三电容器区域CSTA3、以及设置于第四晶体管区域TRA4和透射区域TA之间的第四电容器区域CSTA4。
电容器CST可以设置于第一电容器区域CSTA1、第二电容器区域CSTA2、第三电容器区域CSTA3和第四电容器区域CSTA4中的每个内。
在电容器CST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一条边可以具有与像素P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详细地,在电容器CST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一条边可以相对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
电容器CST可以包括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一条第一边CS1。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倾斜而不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而且,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由朝向交叉区域IA凹陷的曲线构成。
电容器CST可以被设置为在从像素P排除第二电路区域CSTA、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之外的区域中具有最广面积。为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可以具有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的端部可以与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的端部相等。
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如图11所示,第一电极120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一条边可以具有与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详细地,在第一电极120中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至少一条边可以由朝向交叉区域IA凹陷的曲线构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容器CST可以在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处具有与第一电极120的端部相同的端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确保电容器CST的最大容量并提高亮度。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形成有朝向交叉区域IA的曲线,从而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圆角的正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透射区域TA。此外,因为沿着电容器CST的第一边CS1形成子像素SP1、SP2、SP3和SP4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TA的边,所以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确保高透射率,同时确保发光区域EA的最大尺寸。
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即使透射区域TA形成为具有圆角的正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但是可以防止子像素SP1、SP2、SP3和SP4与透射区域TA之间的非透射区域的尺寸显著增加。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透明显示面板110可以在不降低透射率的情况下增加位于相对侧的对象或图像的清晰度。
图12是例示了比较例、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各个中的发光部的透明度和开口率的图。
参照图12,在比较例中,透射区域TA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像素也具有矩形形状。实施方式1具有图8所示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并且实施方式2具有图9所示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即,在实施方式1中,透射区域TA具有八边形形状,并且在实施方式2中,透射区域TA具有圆形形状。
在具有与比较例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需要注意的是,发光部的开口率为30.0%,并且透明度为43.8%。
在具有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需要注意的是,发光部的开口率以与比较例相同的方式为30.0%。但是,在具有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需要注意的是,透明度为50.0%,比比较例的透明度高6.2%。即,具有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比具有与比较例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提高得更多。
在具有如实施方式2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需要注意的是,发光部的开口率以与比较例相同的方式为30.0%。但是,在具有与实施方式2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需要注意的是,透明度为49.5%,比比较例的透明度高5.7%。即,具有与实施方式2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比具有与比较例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提高得更多。
同时,具有与实施方式2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比具有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低0.5%。在具有与实施方式2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中,透明度低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透射区域TA和像素的透明显示面板110的透明度,但是透射区域TA形成为圆形形状,从而可以改善位于相对侧的对象或图像的清晰度。
根据本公开,像素的多条边被设置成倾斜的,透射区域的外部长度可以被最小化。因此,可以减小形成有黑矩阵的区域(即,非发光区域),并且可以提高透射率。
另外,根据本公开,多个子像素基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一起设置,从而可以提高画质清晰度和可读性。
另外,根据本公开,像素的多条边中的每条边可以形成为包括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边。即,根据本公开,设置于各个子像素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可以设置于交叉区域和像素的每条边的中间区域的任一点之间。因此,根据本公开,可以减小设置于各个子像素之间的非发光区域的尺寸,从而可以提高透射率。
另外,根据本公开,设置有至少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电路区域和设置有电容器的第二电路区域可以设置为不与信号线的一部分交叠。因此,根据本公开,可以防止在晶体管、电容器和信号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
另外,根据本公开,第一电路区域可以设置为与交叉区域相邻,从而可以最小化用于连接晶体管与信号线的连接线的长度。因此,根据本公开,可以减少由于电阻引起的从信号线传送的电压的损失。
而且,根据本公开,电容器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区域和透射区域之间,并且可以设置为在除了第一电路区域和信号线之外的区域中具有最广面积。因此,根据本公开,可以确保电容器的最大容量,从而可以提高亮度。
而且,根据本公开,透射区域的形状可以由电容器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的边的形状确定。因此,根据本公开,可以在不损失透射率的情况下获取透射区域的设计自由度。
而且,根据本公开,电容器的方向朝向透射区域的边可以形成有方向朝向交叉区域的曲线,从而透射区域可以具有圆角的正方形形状、椭圆形状、或圆形形状。因此,根据本公开,可以防止在穿过透射区域的外部光中发生衍射现象,并且可以改善位于后表面上的对象或图像的清晰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上述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的限制,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旨在使得从权利要求的含义、范围和等同概念得出的所有变型或修改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透明显示装置,该透明显示装置包括:
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透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设置于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以及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之间;以及
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而设置的多个子像素,
其中,在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中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相对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部分交叠的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部分交叠的第二子像素、基于所述交叉区域面向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三子像素、以及基于所述交叉区域面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四子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包括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并且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的每条边相对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包括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多条边,并且所述像素的所述多条边中的每条边相对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的所述多条边中的每条边是直线,或者是朝向所述交叉区域凹陷的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具有菱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具有菱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射区域具有菱形形状、六边形形状、八边形形状和圆形形状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包括:第一阳极电极、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阳极电极间隔开的第二阳极电极、以及将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二阳极电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并且一个子像素的连接电极仅设置于所述像素的所述多条边中的每条边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黑矩阵,该第一黑矩阵设置于所述多个子像素之间;以及
第二黑矩阵,该第二黑矩阵设置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包括:第一阳极电极、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阳极电极间隔开的第二阳极电极、以及将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二阳极电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并且所述第二黑矩阵包括用于暴露出所述连接电极的开口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白子像素,并且所述第二黑矩阵设置于所述透射区域与除了所述白子像素之外的其他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
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漏极;以及
电容器,该电容器包括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电容器电极,
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电容器中的每一个不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被设置为比所述电容器更靠近所述交叉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包括由阳极电极、发光层和阴极电极构成的发光部,并且所述发光部在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边处具有与所述电容器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相同的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于一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子像素当中的至少一个子像素包括在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的另一像素的方向上突出的突出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选通线,并且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参考线、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数据线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三黑矩阵,该第三黑矩阵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之间;以及
第四黑矩阵,该第四黑矩阵设置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像素之间。
19.一种透明显示装置,该透明显示装置包括:
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透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设置于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一信号线之间以及彼此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之间;以及
像素,所述像素设置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中,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电路区域和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第二电路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域的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相对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具有倾斜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路区域不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交叠。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容器在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边处由相对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每条信号线倾斜的斜线或者朝向所述交叉区域凹陷的曲线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并且在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中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边与所述电容器具有相同形状,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在方向朝向所述透射区域的所述边处与所述电容器具有相同的端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区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区域、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区域对称设置的第二晶体管区域、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区域对称设置的第三晶体管区域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区域对称设置的第四晶体管区域,并且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感测晶体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区域、所述第二晶体管区域、所述第三晶体管区域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区域中的每一个晶体管区域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所述第二电路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的第一电容器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的第二电容器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的第三电容器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晶体管区域与所述透射区域之间的第四电容器区域,并且所述电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器区域、所述第二电容器区域、所述第三电容器区域和第四电容器区域中的每一个电容器区域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0-0075690 | 2020-06-22 | ||
KR1020200075690A KR20210157640A (ko) | 2020-06-22 | 2020-06-22 | 투명 표시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3774A true CN113903774A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02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62534.0A Pending CN113903774A (zh) | 2020-06-22 | 2021-06-15 | 透明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99081A1 (zh) |
KR (1) | KR20210157640A (zh) |
CN (1) | CN11390377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12672A (ko) * | 2020-07-23 | 2022-02-0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표시 장치 |
KR20220053756A (ko) * | 2020-10-22 | 2022-05-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4882791B (zh) * | 2021-02-05 | 2025-02-2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透明显示装置 |
KR20230100153A (ko) * | 2021-12-28 | 2023-07-0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58420B2 (en) * | 2012-08-22 | 2015-10-1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ixel-aligned diamond-patterned micro-wire electrode |
KR102246027B1 (ko) * | 2014-10-06 | 2021-04-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6577224B2 (ja) * | 2015-04-23 | 2019-09-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KR102397400B1 (ko) * | 2015-04-28 | 2022-05-1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표시장치 및 투명표시패널 |
CN105097831B (zh) * | 2015-06-23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低温多晶硅背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发光器件 |
JP6535545B2 (ja) * | 2015-08-21 | 2019-06-26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06097898B (zh) * | 2016-06-01 | 2019-12-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阵列、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JP2018066933A (ja) * | 2016-10-21 | 2018-04-26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KR102524429B1 (ko) * | 2017-10-31 | 2023-04-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7945738B (zh) * | 2017-11-30 | 2021-02-0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US10592028B2 (en) * | 2018-03-30 | 2020-03-1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uch sensor feedlines for display |
CN108646451B (zh) * | 2018-04-28 | 2021-07-30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437232B (zh) * | 2020-03-23 | 2024-04-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6-22 KR KR1020200075690A patent/KR20210157640A/ko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6-15 CN CN202110662534.0A patent/CN11390377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21 US US17/353,578 patent/US2021039908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99081A1 (en) | 2021-12-23 |
KR20210157640A (ko) | 2021-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03774A (zh) | 透明显示装置 | |
US11937460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US11950459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lay area including transmissive area and non-transmissive area | |
CN114664895A (zh) | 透明显示装置 | |
TWI820534B (zh) | 透明顯示裝置 | |
US20250063891A1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365618A1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CN114639701A (zh) | 透明显示装置 | |
US12190802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US1215642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2171121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size of non-transmissive area | |
US12238989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KR20210006767A (ko) | 발광 표시 장치 | |
US12010879B2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CN119497531A (zh) | 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