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12C - 图像转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转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12C CN1137412C CNB981039863A CN98103986A CN1137412C CN 1137412 C CN1137412 C CN 1137412C CN B981039863 A CNB981039863 A CN B981039863A CN 98103986 A CN98103986 A CN 98103986A CN 1137412 C CN1137412 C CN 113741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
- address
- page memory
- address bus
- storage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71895 ADF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406668 Loxodonta cyclo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6—Image trans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7—Image storag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87—Storage of at least one complete document page or imag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以用存储空间小的通用的通用地址总线连接存储空间大的页存储器。其方法是,使得从基本部分输出到页存储器的地址数据的一部分顺序通过系统地址总线、总线变换装置、通用地址总线提供给页存储器,与此同时,使该地址数据的其它部分顺序通过系统地址总线、总线变换装置提供给页存储器,使得从基本部分输出到通用总线设备的地址数据和存取数据顺序通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总线变换装置、通用地址总线提供给通用总线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用总线将FAX、SCSI交换机、存储器等任选设备连接到(比方说)复印机等上的形成图像转送设备及具有该图像转送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连接打印机、FAX、SCSI交换机、存储器等的任选设备,就可以扩展功能。这时如果利用ISA总线等的通用总线,则具有灵活运用标准零件的优点。由于打印机、FAX等的任意设备一般使用的存储空间小,所以可以直接连接在ISA总线等的通用总线上。
但是,由于页存储器等的图像存储器至少需要相当于图像1页的存储空间,需要大的存储空间,所以需要比ISA总线等的通用总线的存储空间大的存储空间。因此,在ISA总线等的存储空间小的通用总线上,不可能连接上述图像存储器,存在不能直接使用通用总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如上所述那样不能用存储空间小的通用的通用地址总线连接存储空间大的页存储器、不能利用通用的零件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用存储空间小的通用的通用地址总线连接存储空间大的页存储器,可以利用通用的零件,谋求低成本的图像转送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转送系统,包含:系统装置,其产生地址数据或包含存取数据的地址数据;通用总线设备,其具有根据来自该系统装置的地址数据执行处理的至少1个小的存储空间;页存储器部分,其具有对应来自系统装置的地址数据执行处理的大的存储空间;27位的系统地址总线,其转送从上述系统装置输出的地址数据或包含存取数据的地址数据;24位的通用地址总线,其转送24位的地址数据;总线变换装置,其连接在上述系统地址总线上,在27位的系统地址总线内,27位和从23位至1位共24位连接在上述通用地址总线上,系统地址总线的26位至24位的3位连接在上述页存储器部分,并从上述系统装置输出到页存储器部分的地址数据的一部分顺序经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上述总线变换装置、上述通用地址总线提供给页存储器部分,与此同时,该地址数据的其它部分顺序经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上述总线转换装置提供给页存储器部分;从上述系统装置输出到通用总线设备的地址数据和存取数据,顺序经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上述总线转换装置、上述通用地址总线提供给通用总线设备;用存储空间小的通用的通用地址总线连接存储空间大的页存储器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展示数字复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各系统的地址总线的连接状态的概略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总线变换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5是展示页存储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由基本部分向页存储器转送的地址和向各通用总线设备转送的地址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详细说明由基本部分向各通用总线设备转送的地址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即,就具有复印机(PPC)、传真机(FAX)、打印机(PRT)3功能的复合型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图1是展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数字复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断面图。
如图1所示,数字复印机具备装置主体10,在该装置主体10内,设置了具有作为后述的读取装置的功能的扫描器4以及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的打印机6。
在装置主体10的上面,设置有放置读取对象,也就是原稿D的透明的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12。另外,在装置主体10的上面,配置有自动地将原稿送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7(以下称作:ADF)。该ADF7配置成对于原稿放置台12可以开关,还具有使放置在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D与原稿放置台12紧密接触的原稿按压功能。
ADF7包含:固定原稿D的原稿托架8、检测有无原稿的空载(empty)传感器9、从原稿托架8一张张取出原稿的拣纸滚轮14、传送取出的原稿的供纸滚轮15、调整原稿的前端的位置的一对对位滚轮16、设置成基本覆盖整个原稿放置台12的传送带18。被固定在原稿托架8上面的多张原稿,从其最下面的页,也就是从最后一页开始顺序被取出,由一对对位滚轮16调整位置后,用传送带18传送到原稿放置台12的规定位置。
在ADF7中,在夹着传送带18并且与一对对位滚轮1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翻转滚轮20、非翻转传感器21、瓣阀(flapper)22、排纸滚轮23。由后述的扫描器4读取了图像信息的原稿D用传送带18从原稿放置台12上送出,经过翻转滚轮20、瓣阀22以及排纸滚轮23排出到ADF7上面的原稿排纸装置24上。在读取原稿D的背面时,通过切换瓣阀22,由传送带18传送的原稿D被翻转滚轮20翻转后,再次由传送带18送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规定位置。
配置在装置主体10内的扫描器4具有:作为照射放置在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D的光源的曝光灯25,以及将从原稿D反射的反射光偏转到规定的方向的第1反射镜26。该曝光灯25以及第1反光镜26被安装在配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下方的第1滑架27上。
第1滑架27配置成可以与原稿台12平行地移动,经过未图示的带齿的皮带等由驱动电机驱动在原稿台12的下方往复移动。
另外,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配设有可以与原稿放置台12平行移动的第2滑架28。在第2滑架28上,相互成直角地安装着使由第1反射镜26偏转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顺序偏转的第2以及第3反光镜30、31。第2滑架28由驱动第1滑架27的带齿皮带等相对第1滑架27从动,与此同时,相对第1滑架以1/2的速度沿着原稿放置台12平行地移动。
另外,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配设有聚集来自第2滑架28上的第3反光镜31的反射光的成象透镜32和接收由成象透镜聚集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CCD传感器34。成象透镜32被配置成在包含由第3透镜31偏转方向的光的光轴的平面内可以通过驱动机构移动,通过自身移动以希望的倍率成象。而后,CCD传感器34对入射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输出与读取的原稿D对应的电信号。
另一方面,打印机6具有起潜像形成装置的作用的激光曝光装置40。激光曝光装置40具有: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41、作为使半导体激光器41射出的激光连续偏转的扫描部件的多面反射镜36、作为以后述规定的转速驱动多面反射镜36转动的扫描电机的多面反射镜电机37、使来自多面反射镜的激光偏转方向导入后述的感光体滚筒44的光学系统42。这样构成的激光曝光装置40被固定支承在装置主体10的未图示的支承架上。
半导体激光器41的开关控制根据由扫描器4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信息或传真发送接收文本信息等进行,该激光经过多面反射镜36以及光学系统42射向感光体滚筒44,通过扫描感光体滚筒44外周面,在感光体滚筒44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打印机6具有作为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大致中央的像载体的自如转动的感光体滚筒44,感光体滚筒44外周面由来自激光器曝光装置40的激光曝光,形成所希望的静电潜像。在感光体滚筒44的外周还一体地配设有:使滚筒外周面带规定的电荷的带电充电器45;向在感光体滚筒44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作为显像剂的调色剂,以希望的图像浓度显像的显像器46;用于将从后述的用纸盒供纸的复印材料,也就是复印用纸P从感光体滚筒44分离的剥离送纸器47。另外,还依次配置有:使形成在感光体滚筒44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复印用纸P上的转印加载器48;从感光体滚筒44外周面剥离复印用纸P的剥离爪49;清除残留在感光体滚筒44外周上的调色像的清除装置50;以及除去感光体滚筒44外周上的静电的除电器51。
在装置主体10内的下部,相互层叠状地配设可以分别从装置主体抽出的上层盒52、中层盒53、下层盒54,在各盒内装有尺寸不同的复印用纸。在这些盒的侧面设置大容量送纸器55,在该大容量送纸器55中装入使用频度高的规格的复印用纸P(例如A4规格的复印纸P)约3000张。另外,在大容量送纸器55的上方,安装着用手可自如装拆的兼作托架56的供纸盒57。
在装置主体10内,设置从各盒以及大容量送纸器55通过位于感光体滚筒44和转印加载器48之间的转印部分延伸的送纸通路58,在送纸通路58的终端设置具有定影灯(ramp)60a的定影装置60。在面向定影装置60的装置主体10的侧面上形成排出口61,在排出口61上安装着单个托架(single tray)的调整器(finisher)150。
在上层盒52、中层盒53、下层盒54、供纸盒57的附加以及大容量送纸器55的附近,分别设置有从盒或大容量送纸器一张一张取出复印用纸的抽纸滚轮63。另外,在送纸通路58上,设置通过送纸通路58传送由抽纸滚轮63取出的复印用纸P的多对送纸滚轮64。
在送纸通路58中,在感光体滚筒44的上游一侧设置有一对导向(radist)滚轮65。导向滚轮65在修正取出的复印用纸P的倾斜的同时,调整感光体滚筒44上的调色像的前端和复印用纸P的前端,以和感光体滚筒44圆周速度相同的速度将复印用纸P提供给转印部分。在一对导向滚轮65跟前,也就是在供纸滚轮64一侧,设置有检测出复印用纸P的到达的对准前传感器66。
抽纸滚轮63从各盒或大容量送纸器55一张一张抽出的复印用纸P由一对供纸滚轮64传送到一对导向滚轮65。而后,复印用纸P在被一对导向滚轮65调整前端位置后,传送到转印部分。
在转印部分中,在感光体滚筒44上形成的显像剂像(也就是调色剂像)由转印加载器48转印在复印用纸上。转印调色像后的复印用纸P靠剥离送纸器47以及剥离爪49的作用从感光体滚筒44外周面剥离,通过构成送纸通路52的一部分的送纸带67传送到定影装置60。而后,在定影装置60将显像剂像熔融在复印用纸P上后,复印用纸P靠一对送纸滚轮68以及一对排纸滚轮69通过排出口61向调整器(finisher)150上排出。
在送纸通路58的下方,设置有使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用纸P翻转后再次送到一对导向滚轮65的自动两面装置70。自动两面装置70具有:临时堆积复印用纸的临时堆积装置71;从送纸通路58开始分道,使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用纸P翻转后导入临时堆积装置71的翻转通路72;一张一张取出堆积在临时堆积装置中的复印用纸P的抽纸滚轮73;通过送纸通路74将取出的复印用纸供给一对导向滚轮65的供纸滚轮75。另外,在送纸通路58和翻转通路72的分岔处设置有选择地将复印用纸P分配到排出口61或翻转通路72的分配门76。
在进行两面复印时,通过固定装置60的复印用纸P,当靠分配门76导入翻转通路72,在翻转后的状态下临时堆积在临时堆积装置71后,由抽纸滚轮73以及一对供纸滚轮75,通过送纸通路74送至一对导向滚轮65。而后,复印用纸P在由一对导向滚轮65调整位置后,再次被送至转印部分,在复印用纸P的背面转印调色像。其后,复印用纸P通过送纸通路58、固定装置60以及排纸滚轮69被排出到调整器(finisher)150。
调整器150将排出的以成本为单位构成的文件以本为单位装订固定后保存。装订的复印用纸P每次从排出口61排出一张就由导杆151归拢调整在被装订的一侧。如果全部排出,则压纸臂152按住排出的一本单位的复印用纸P,订书机(未图示)进行装订固定。其后,导杆151下降,装订好的复印用纸P以本为单位由调整器排出滚轮155排出到该调整器排出托架154。调整器排出托架154的下降量由排出的复印用纸P的张数确定,每排出一本就下降一个台阶。另外,调整排出的复印用纸P的导杆151位于不碰到放置在调整器排出托架154上已经装订固定的复印用纸P的高度。
另外,调整器排出托盘154,与在分类方式时,变换每一部分(例如,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变换机构(未图示)连接。
再有,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上部,设置有输入各种复印条件以及使复印动作开始的复印开始信号等的操作盘80。
以下,参照图2说明有关数字复印机的控制系统。
数字复印机的控制系统,总体上由3大部分组成,即,作为系统装置的基本部分301,用图像处理装置314联系扫描器4、打印机6之间,构成数字复印机;页存储器部分302,接收记录来自该基本部分301的图像数据,通过将该已记录的图像数据再次转送到基本部分301,实现存储器复制(电子方式);扩展部分303,其由作为存储该页存储器部分302的压缩图像数据用的2次存储器的硬盘(HD)、通过公共电路进行外部和图像压缩数据的交换的G4/G3传真控制装置369、经由LAN进行数据的交换的LAN操作板(局域网电路控制装置)371、还有通过系统总线373和ISA总线374控制那些部分的扩展部分CPU361、使用扩展部分CPU361的主存储器361a、控制在ISA总线374上的DMA转送的DMAC362组成的母插件等构成。
基本部分301和页存储部分302用交换控制数据的基本部分系统接口316、交换图像数据的基本部分图像接口317连接。另外,页存储部分302和扩展部分303用交换控制数据的扩展部分系统接口376、交换图像数据的扩展部分图像接口377连接。
以下,参照图2概略地说明上述3个系统的内部构成。
以下,基本部分301由输入装置(扫描器)4、输出装置(打印机)6、图像处理装置314,以及控制它们的控制装置(基本部分CPU)311构成。
扫描器4具有由配置成列状的多个(一行)受光元件构成的CCD行传感器(未图示),按照来自基本部分CPU311的指令以每一行读取放置在原稿台(未图示)上的原稿的图像,将图像的浓淡变换成8位的数字·数据后,通过扫描器接口(未图示),与同步信号一同作为时间系列数字·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装置314。
基本部分CPU311控制上述基本部分301内的上述各种装置以及后述的页存储部分302的各装置。
页存储部分302由以下部分构成:系统控制装置304,其控制基本部分301内的基本部分CPU311和扩展部分303内的扩展部分CPU361的控制信息的通信,或控制从基本部分301以及扩展部分303向页存储器323的存取,并内置有通信存储器305;存储装置(页存储器)323,临时存储图像数据;地址控制部分306,生成页存储器323的地址;图像总线320,进行页存储部分302内的各设备间的数据转送;控制总线321,进行页存储部分302内的各设备和系统控制装置304之间的控制信号的转送;数据控制装置307,通过图像总线320控制进行页存储器323和其它的设备的数据转送时的数据转送;图像数据I/F装置308,在通过基本部分图像接口317转送基本部分301和图像数据时连接(interface)图像数据;解象度变换/2值旋转装置325,在向解象度不同的机器发送图像数据时,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其它机器的解象度,或将从解象度不同的机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变换成基本部分301的打印机6的解象度,执行2值图像数据的90度旋转处理;压缩/解压缩装置324,其因为如传真发送和光盘存储那样地压缩图像数据进行发送或存储的设备而压缩输入的图像数据,并为了通过打印机6使经压缩的图像数据可视化而伸长图像数据;多值旋转存储器309,其在从打印机6输出图像数据时使图像数据旋转90度或-90度输出时使用。
扩展部分303由以下部分构成:控制装置(扩展部分CPU)361,其通过扩展部分系统总线373控制下述的扩展部分303内的各设备;主存储器361a,由扩展部分CPU361使用;通用的ISA总线374;ISA总线控制器(ISA·B/C)363,连接扩展部分系统总线373和ISA总线374;DMA控制器(DMAC)362,控制在ISA总线374上的数据转送;保存装置(HDD)365,用于连接在ISA总线374上电子地保存图像数据;作为该连接的HD·FD接口(HD·FD/F)364;保存装置(光盘装置:ODD)368,用于连接在ISA总线374上电子地保存图像数据;作为该接口的SCSI接口367;局域网线路控制装置(LAN)371,用于实现LAN功能;打印机控制器370,用于实现打印机功能;G4/G3传真控制装置369,具有G4/G3传真控制功能;扩展部分图像总线375,用于通过系统图像接口电路377将来自打印机控制器370的图像数据输出到页存储部分302。
在内置于上述HDD365中的硬盘HD中,将由经压缩的1页或多页构成的每一文本的压缩图象数据作为文件,以用用于检索该文本的检索数据管理的状态存储。
另外,在扩展部分总线373上,连接有由对扩展部分303发出指令的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上述的操作盘380。
保存装置(ODD)368通过SCSI接口367与ISA总线374连接,扩展部分CPU361用SCSI指令通过扩展部分系统总线373、ISA·B/C363、ISA总线374控制保存装置368。
以下,说明图像数据I/F装置(图像数据控制装置)308。图像数据I/F装置308在图像总线320上的设备中,通过图像处理装置314进行扫描器4或打印机6和页存储器323之间的图像数据转送。另外,还进行连接在扩展部分303内的扩展部分图像总线375上的打印机370等和页存储器323的图像数据转送。
在此,页存储器部分302的页存储器323具有大的存储空间。
以下,参照图3说明上述3个系统与地址总线的连接状态的概略。
即,连接在基本部分301上的基本部分系统总线内的27位的系统地址总线400,与总线变换装置401连接。该总线变换装置401,在27位的系统地址总线条400内,将27位和从23位至1位共24位连接到作为通用地址总线的上述ISA总线374,将系统地址总线400的26位至24位共3位与上述页存储器部分302之间的辅助总线402连接。用上述ISA总线374连接总线变换装置401和作为通用总线设备的HD·FDI/F364、SCSI接口367、G4/G3·FAX控制装置369、打印控制装置370、LAN371。
上述各通用总线设备(364、…),与页存储器部分302内的页存储器材323相比,使用的存储空间变得非常小。
上述总线变换装置401,如图4所示,将系统地址总线条400的最上位(A26)与ISA总线374的最上位(SA23)连接,从系统地址总线400的23位(A22)至1位(AO)与ISA总线374的23位(SA23)与1位(SAO)连接,系统地址总线400的26位(A25)至24位(A23)与辅助总线402(SA24、SA25、SA26)连接。将ISA总线374的最上位位(SA23),即系统地址总线400的最上位位用作上述各通用总线设备(364…)和页存储部分302的切换用的信号。
在此,为了简单起见,设ISA总线374具有16M字节的存储器空间,设各通用总线设备(364…)具有总计8M字节以下的存储器空间,设页存储器部分302的页存储器323具有64M字节的存储器空间进行以下说明。
即,各通用总线设备(364…),将经总线变换装置401变换后的从ISA总线374的SA0到SA23的一共24条信号线直接作为地址输入。由于各通用总线设备合计只使用8M字节以下的存储器空间,所以,实际作为地址所需要的只是从SA0到SA22的23条,而不需要SA23。这里,将SA23连接到各通用设备和页存储器323的芯片启动端,SA23例如在L电平时可以存取各通用总线设备,在H电平时可以存取页存储器323。页存储器323为了保持64M字节的存储空间,需要26条地址线。这里,用从ISA总线374的SA0到SA22的23条和只在页存储器323中使用的辅助总线402中的从SA24到SA26的3条总计26条构成通向页存储器323的地址线,用ISA总线374的SA23构成通向页存储器323的芯片启动(CE)信号线。
图5展示页存储器323的主要部分的构成例子。将ISA总线374的最上位位SA23与页存储器323的启动端CE连接,例如构成可以在H电平时存取页存储器323。另外,将从ISA总线374的SA0到SA22分别连接在从页存储器323的地址A0到A22,将从辅助总线402的SA24到SA26与页存储器323的A23到A25连接。
通过使用以上构成,虽然使用存储器空间小的通用总线(ISA总线374),但是如果从基本部分看,则可以在128M字节的存储器空间上配置各种设备(各种通用总线设备364、…、页存储器323)。
即,各种通用设备364、…,如图6和图7所示,使用128字节的存储器空间中开始的8M字节,如图6所示,页存储器323使用128M字节中的后半部分的64M字节。进而,图7详细地说明了从图6的存储器空间内的开始的地址“0000000”到“0FFFFFF”。
通过使用以上构成,虽然使用存储器空间小的通用总线(ISA总线374),但是可以连接使用大的存储空间的设备,可以使用廉价的通用零件。
如上所述,在选择(option)扩展用途上具有通用总线(ISA总线)的复印机中,可以存取具有超过通用总线的规定的存储空间的选择的页存储器。
由此,通过在具有16M字节的存储空间的ISA总线上还可以连接具有64M字节的存储器空间的页存储器,就可以使用标准的元件,便宜地制造。
如上详细叙述的那样,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以用存储空间小的通用的通用地址总线连接存储器空间大的页存储器,可以利用通用的零件,可以提供谋求低价格的图像转送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
1、一种图像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装置(301),其产生地址数据或包含存取数据的地址数据;
通用总线设备(364),至少具有1个对应来自上述系统装置(301)的地址数据执行处理的小的存储空间;
页存储器部分(302),具有对应来自上述系统装置(301)的地址数据执行处理的大的存储空间;
27位的系统地址总线(400),转送从上述系统装置(301)输出的地址数据或包含存取数据的地址数据;
24位的通用地址总线(374),转送24位的地址数据;
总线变换装置(401),连接于上述系统地址总线(400),在27位的系统地址总线(400)内,将27位和从23位至1位的共24位与上述通用地址总线(374)连接,从系统地址总线(400)的26位至24位的3位与上述页存储器部分(302)连接;
从上述系统装置(301)输出到页存储器部分(302)的地址数据的一部分顺序通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400)、上述总线变换装置(401)、上述通用地址总线(374)提供给页存储器部分(302),与此同时,该地址数据的其它部分顺序通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400)、上述总线变换装置(401)提供给页存储器部分(302),从上述系统装置(301)输出到通用总线设备(364)的地址数据和存取数据顺序通过上述系统地址总线(400)、上述总线变换装置(401)、上述通用地址总线(374)提供给通用总线设备(364);
用存储空间小的通用的通用地址总线(374)连接存储空间大的页存储器部分(30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4668/97 | 1997-01-14 | ||
JP9004668A JPH10200716A (ja) | 1997-01-14 | 1997-01-14 | 画像転送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004668/1997 | 1997-01-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8910A CN1188910A (zh) | 1998-07-29 |
CN1137412C true CN1137412C (zh) | 2004-02-04 |
Family
ID=1159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10398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7412C (zh) | 1997-01-14 | 1998-01-13 | 图像转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21260A (zh) |
EP (1) | EP0853417B1 (zh) |
JP (1) | JPH10200716A (zh) |
CN (1) | CN1137412C (zh) |
DE (1) | DE69805012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54898B2 (ja) * | 2001-12-17 | 2010-04-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走査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44815A (ja) * | 2003-11-13 | 2005-06-09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ジョブ送信装置、データ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印刷用紙の供給方法 |
JP2005238619A (ja) * | 2004-02-26 | 2005-09-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313463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
US7817421B2 (en) * | 2006-09-13 | 2010-10-19 |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 Motor controller |
JP2011186530A (ja) * | 2010-03-04 | 2011-09-22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転送方法、画像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68578A (en) * | 1953-10-05 | 1957-02-20 | Roscoe Adams Ammo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ving coil electrical instrument |
JP2585472B2 (ja) * | 1991-01-31 | 1997-02-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バス変換回路 |
JPH05108477A (ja) * | 1991-10-14 | 1993-04-30 | Fujitsu Ltd | メモリアクセス方式 |
JPH06111010A (ja) * | 1992-09-29 | 1994-04-22 | Ricoh Co Ltd | Dram及びコントローラ |
JP3581389B2 (ja) * | 1993-02-23 | 2004-10-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
JP3431686B2 (ja) * | 1994-05-19 | 2003-07-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データ変換装置 |
JP3172067B2 (ja) * | 1995-08-31 | 2001-06-04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1997
- 1997-01-14 JP JP9004668A patent/JPH10200716A/ja active Pending
-
1998
- 1998-01-09 EP EP98100310A patent/EP085341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1-09 DE DE69805012T patent/DE6980501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1-13 CN CNB981039863A patent/CN113741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1-14 US US09/007,040 patent/US6021260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805012T2 (de) | 2002-11-14 |
EP0853417A2 (en) | 1998-07-15 |
EP0853417A3 (en) | 1999-06-02 |
JPH10200716A (ja) | 1998-07-31 |
US6021260A (en) | 2000-02-01 |
CN1188910A (zh) | 1998-07-29 |
EP0853417B1 (en) | 2002-04-24 |
DE69805012D1 (de) | 2002-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918088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s | |
CN1115859C (zh) | 图象形成系统 | |
JP3532048B2 (ja) | デジタル複写機 | |
US20090296130A1 (en) |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control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 |
JP3342688B2 (ja) | パルス幅変調システム | |
CN1124022C (zh) | 成像设备 | |
CN1092349C (zh) |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 |
CN1106592C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CN1137412C (zh) | 图像转送系统 | |
JPH1198330A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 |
CN1200498A (zh) | 校正装置,校正方法,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7345794B2 (en) |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document reading method | |
CN1170891A (zh) |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 |
CN1113522C (zh) | 图象形成设备 | |
JP2005176191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US6069983A (en) | Image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 |
US5805309A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facsimile apparatus with a singl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it | |
JP398116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32595B2 (ja) | 画像情報管理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1388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53036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119542A (ja)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H1175059A (ja) |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61093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7503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