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22C - 图象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象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522C CN1113522C CN98120624.7A CN98120624A CN1113522C CN 1113522 C CN1113522 C CN 1113522C CN 98120624 A CN98120624 A CN 98120624A CN 1113522 C CN1113522 C CN 111352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key
- preheating mode
- image
- f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15—Assigning priority to, or interrupting, a particular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496—Changing the task performed, e.g. reading and transmitting, receiving and reproducing, copy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6—Image trans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其在预热模式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利用中断使传真作业比复印作业优先处理,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中的任何一个均可进行预约设定。通过使用者对控制板(91)进行操作而产生的中断,传真操作按照优先于复印功能的方式可预约地进行设定,可完成从该传真功能向一般模式的转移。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复合型图象形成设备,其具有数字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在这些功能中具有预热模式和一般模式的切换功能。
具有数字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的复合型的图象形成设备处于广泛使用的状态。在该复合型图象形成设备中,将比如打印部用作共用的机构,以便执行上述的数字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
为了执行上述的功能而共用的打印部具有较大的耗电量,从而实现色调剂的定影。由此,在非动作状态持续一定时间的场合,便实现从一般模式向预热模式的转移。为了检测该一定时间,采用计时器,但是操作人员也可对预热键进行操作,从而设定到预热模式。
一般,在这种图象形成设备中,由于在数字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中按照对数字复印功能提供优先的方式进行设定,这样当进行从预热模式向一般模式的返回动作时,一般是开始进行数字复印功能,操作板的显示也形成复印功能的图形。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将用于复印的原稿设定于原稿接纳部,按压启动键时,便形成表示复印动作的预约的图形,即使在比如发送传真的情况下,仍不在预热模式中采用功能切换操作,这样必须等待从预热模式向一般模式的返回动作完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图象形成设备,其即使在处于预热模式中的情况下,仍可按照可接收不仅数字复印功能、而且传真功能或打印功能的预约的方式进行设定,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设备包括:在图象载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机构;使用上述图象形成机构的第1作业执行机构;切换机构,其将上述第1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模式从一般模式切换到预热模式;开始机构,其在预热模式设定时解除预热模式、开始选行上述的朝向一般模式的转移;接收机构,其在朝向上述一般模式的转移动作过程中接收第2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要求;第2作业执行机构,其根据上述第2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要求、解除上述预热模式,执行第2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设备包括:复印功能执行机构,该机构包括读取原稿图象、形成图象数据的原稿图象读取机构、根据上述图象数据在图象载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机构、将形成于上述图象载体上的图象固定于纸上的机构;接收机构,其从外部装置接收图象数据;切换机构,其将上述复印功能执行机构的动作模式从一般模式切换到预热模式;设定机构,其使传真功能执行机构使用上述图象形成机构的优先顺序低于上述复印功能执行机构;中断机构,其在上述预热模式执行过程中、产生用于上述传真功能执行的中断;变换机构,其根据上述中断的产生、将通过复印功能机构的作业执行的设定变换为传真功能执行用的预约设定;返回机构,其在产生上述中断后,在执行传真功能之后,返回到通过复印功能执行机构的作业执行过程。
通过上述结构,可提供这样的图象形成设备,其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即使在处于预热模式中的情况下,不但可预约接收数字复印功能,而且可预约接受传真功能。
图1为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设备的复合型数字式复印机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图1的图象形成设备的系统结构图;
图3为表示图2的扫描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为表示图2的核心部CPU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为表示图2的打印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为表示图2的传真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为表示图2的操作板的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图7的操作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用于说明下述的预热模式解除的动作的流程图,该动作对应于在预热模式中根据用于复印的启动键或预热键的操作;
图10为用于说明下述动作的流程图,该动作指在从预热模式向普通模式的转移过程中,在复印功能中产生传真中断功能;
图11为表示下述场合的作业管理任务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场合指在预热解除时的复印功能与传真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以示意方式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设备的数字式复印机的整体结构,该数字式复印机1包括扫描部2和打印部(激光主机)3,在顶部设置有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DF)4。
自动原稿传送装置4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作为框架的盖主体21的后端边缘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铰链装置以可开合的方式安装于设备主体的顶面后端边缘部,根据需要,整个自动原稿传送装置4可通过旋转变位的方式,在原稿台5上打开。
在上述盖主体21的顶面的稍稍靠右的部位,设置有可统一保持多张原稿的原稿供纸台22。在上述设备的一端,设置有给进机构23,其依次按照每次一张的方式取出原稿,将其供给原稿台5的一端(图中左端侧)。给进机构23设置有用于取出原稿的搓纸辊27、将原稿压靠于上述搓纸辊27上的压重板28、作为检测原稿设置于原稿供纸台22上的状态的原稿检测传感器的用空传感器29等部件。此外,沿上述搓纸辊27的原稿取出方向,设置有供纸辊32,从而可确实按照每次一张的方式对原稿进行给进传送。
在原稿台5的顶面上以拉紧方式设置有覆盖该顶面的原稿传送带37。该原稿传送带37由跨接于一对带托辊40、40之间的、其外表面为白色的宽幅环形带形成,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可通过带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沿正反两个方向行走。另外,在原稿传送带37的内周部的里面侧,设置有用于将带面压靠于原稿台5上的多个带抵压辊41…以及检测自动原稿传送装置4的开合状态的设定开关(图中未示出)。
另外,通过上述给进机构23实现给选的原稿从原稿台5的一端(左端)传送至另一端(右端)。在上述设备的右侧部位设置有排纸机构38,该排纸机构38设置有传送辊44、将原稿压靠于上述传送辊44上的夹紧辊45、作为对沿排纸方向传送的原稿的后端进行检测的原稿检测机构的排纸传感器46等。在原稿排出路的下游侧设置有排纸辊48。此外,在原稿排出路上设置有门49,以便使原稿的内外侧反转,将其送向原稿台5上,这样可对原稿进行双面复印。
作为读取机构的扫描部2由作为光源的曝光灯6、设置有反射镜15的第1滑架7、设置有使光路弯折的反射镜8a、8b的第2滑架9、透镜10、接受反射光照射的CCD传感器11、通过这些部件改变各部分的位置的驱动系统(图中未示出)、A/D转换部(图中未示出)构成,该A/D转换部将CCD传感器11的输出即图象数据(信息)从摸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上述第1、第2滑架7、9由定时带(图中未示出)连接,从而上述第2滑架9可按照第1滑架7的一半的速度,沿相同方向移动。由此,可按照距透镜10的光路长度保持一定的方式进行扫描。上述透镜10的焦距是固定的,其在变焦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上述CCD传感器11中的原稿1个象素对应于CCD传感器中的1个元件。该CCD传感器11的输出可输出给A/D转换部。第1、第2滑架7、9、反射镜12a、12b的移动可分别通过步进马达(图中未示出)实现。上述第1、第2滑架7、9可根据下述定时带(图中未示出)的动作移动,而该定时带跨接于与上述步进马达的旋转轴连接的主动轮(图中未示出)以及空转轮(图中未示出)之间。通过相对应的步进马达(图中未示出)使螺旋轴(图中未示出)旋转,通过上述的螺旋运动,可使上述透镜10沿光轴方向移动。
标号60表示激光二极管,与该激光二极管60相对应设置有视准透镜62、多面反射镜64、透镜66、反射镜68、70、透镜72,从而激光从曝光装置52射向感光鼓50。
作为图象形成机构的打印部3组合有比如激光光学系统以及可在转印纸上形成图象的电子照相方式。即,打印部3具有作为图象载体的感光鼓50,该感光鼓通过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设备中的中间部附近,在该感光鼓50的周围依次设置有曝光装置52、显影装置54、转印充电器、剥离充电器56、清洁前放电器57、清洁器58、放电灯59和带电充电器61。该感光鼓50可通过带电充电器61均匀充电,另外从扫描部2输出激光,在上述感光鼓50上进行原稿图象的成像,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形成于上述感光鼓50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54显影,通过转印充电器55将显影图象转印到下述复印纸P(在其上进行图象形成的媒体)上,该复印纸是从作为后面将要描述的供纸机构的供纸盒30,借助给纸辊20、校准辊25而传送的。在经过上述转印充电器55的转印处理后的复印纸P通过剥离充电器56中的AC电晕放电,实现剥离处理,通过传送带传送给定影器71,通过该定影器71以熔融方式定影有显影图象的复印纸P通过排纸辊对73,排向下述机构74,该机构74具有排纸盘74a。该机构74具有辊对74b,该辊对74b对从排纸辊对73排出的复印纸P进行压下处理,另外在上述机构74的顶部具有订书机74c,其在订书类型模式时,针对每一部进行订书。
另一方面,残留于显影图象经过朝向上述复印纸转印与剥离的处理后的感光鼓50上的显影剂通过清洁前放电器57,预先实现放电,之后通过清洁器58清扫掉,通过放电灯59使感光鼓50上的电位在一定电平以下,从而可进行下面的复印动作。
此外,在复印纸P的两面进行复印的双面复印的场合,通过上述的定影器71以熔融方式定影有显影图象的复印纸P通过传送通路75a进行传送,然后累积于盘75b中。累积于盘75b中的仅仅实现单面复印的复印纸P通过传送通路75c,传送给上述的转印充电器55,将显影图象转印于未进行复印的另一面上。另外,在上述盘75b的底部设置有光反射型的纸传感器75d,对叠置于盘75b上的复印纸的有无情况进行检测。
另外,作为自动双面反转机构的自动双面装置(ADD)75由传送通路75a、盘75b、传送通路75c和纸传感器75d构成。
还有,在图中标号30表示作为给纸机构的供纸盒,其相对上述设备主体1的前侧,以可拆卸的方式,沿上下按照多节设置。该供纸盒30由作为接纳复印纸P的框架的盒框架71构成,该盒框架31的取出端部具有朝向取出纸方向倾斜的结构。此外,接纳于上述供纸盒30中的盒框架31内的复印纸P可通过搓纸辊81从最顶层实现搓纸处理,从而将该复印纸P取出。通过上述搓纸辊81取出、送入上述盒框架31的取出端部的复印纸P可通过下述复印纸分离部按照每次一张的方式分离,之后朝向打印部3传送,该复印纸分离部由供纸辊84和分离辊(或分离台)85构成,该供纸辊84设置于上述盒框架31中的取出端部的内侧上方。
再有,在上述设备主体的右侧设置有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的供纸盒43和大容量供纸装置(LCF)47。接纳于该供纸盒43内的复印纸P可通过搓纸辊43a,从最顶层实现搓纸处理,之后实现取出。通过该搓纸辊43a取出的、送入供纸盒43的取出端部的复印纸P可通过下述复印纸分离部按照每次一张的方式分离,之后朝向打印部3传送,该复印纸分离部由供纸辊43b和分离辊43c构成,该供纸辊43b设置于供纸盒43的取出端部的内侧上方。接纳于LCF47内的复印纸P通过搓纸辊47a,从最顶层实现搓纸处理,从而实现取出。通过该搓纸辊47a取出的、送入LCF47的取出端部的复印纸P可通过下述复印纸分离部按照每次一张的方式分离,之后朝向打印部3传送,该复印纸分离部由供纸辊47b和分离辊47c构成,该供纸辊47b设置于LCF47的取出端部的内侧上方。
下面参照图2~6对数字式复印机1的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图2表示具有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的数字式复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3表示扫描部2,图4表示核心部CPU93,图5表示打印部3,图6表示传真机90A。
在图2所示的数字式复印机1的控制系统中,在进行复印功能的场合,使用控制板91,通过板I/F92,借助核心部CPU93,由扫描部2读取原稿,通过图象处理机构95,借助打印部3进行打印动作,上述打印部3的使用权以页为单位,在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从电话线路90接收到的传真的接收原稿数据通过传真机90A传送给压缩/扩展电路98,经过编码转换处理的接收数据存储于作为传真机的图象存储器97中。在传真机对接收原稿进行打印时,在确认核心部CPU93的作业管理程序采用打印部3后,从图象存储器97中,通过图象I/F99,使用图象形成源的图象处理机构95和打印部3。
打印作业是将从外部装置比如个人计算机(PC)94输出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I/F94A存储于图象存储器97中。打印部3的作业是在确认核心部CPU93的作业管理程序未采用打印部3后,从图象存储器97中,通过图象I/F99采用图象形成源95、3。
扫描部2按照图3所示的结构形成。图4所示的主机CUP190与对扫描部2中的曝光灯6进行控制的灯控制部164、对扫描马达166进行控制的马达驱动器168、包括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169的传感器、开关、对螺线管类部件170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部172连接、并对上述部件进行控制,另外与对从作为光电器件的CCD传感器11输出的图象信息进行图象处理的A/D转换电路176、分辨率变换电路178、遮光补偿电路179、画质改善电路180、双值化电路182连接、并对这些电路进行控制。
控制机构的核心部CPU93按照图4所示的方式构成。ROM102、RAM104、图象存储器106、计时器存储器108、密码存储器110、计时器112与系统CPU100连接。
还有,主机CPU190和传真机90A与系统CPU100连接。该主机CPU190对扫描部2和打印部3进行控制。
下面参照图5,对打印部3进行具体描述。驱动打印部3中的主马达192的主马达驱动器194、包括纸尺寸检测传感器195的传感器、开关、螺线管类部件196的驱动控制用的驱动部198、对定影器71中的定影灯200进行控制的定影灯控制部202、带电充电器59、转印充电器55、剥离充电器56、对PCC充电器57进行控制的高压输出控制部212、对放电灯58进行控制的放电灯控制部216、供纸辊20、对搓纸辊81用的供纸马达222进行控制的供纸控制部224、激光二极管60、多相马达228用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30进行控制的调制电路232与主机CPU190相连接。主机CPU190对与分别相连接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在高压输出控制部212与带电充电器59、转印充电器55、剥离充电器56、PCC充电器57之间分别设置有高压变压器59a、55a、56a、57a。
下面参照图6,对作为传真的发送机构和接收机构的传真机90A进行描述。传真机90A由与公共线路比如电话线连接,其由用于模拟电路连接的调制-解调装置的调制解调器242、作为双值图象数据的编码/译码装置的CODEC244、246、通信控制程序用的EPROM248、图象数据的存储机构并通过电池250工作的伪SRAM252、在进行图象数据中的各种处理时所采用的工作RAM254、增设存储器256和接口用的ASIC258构成,该接口用的ASIC258向图象处理部314输出传真接收数据。
图7表示作为操作机构的操作板91的结构。即,操作板91由帮助键130、自动用纸选择键131、自动倍数选择键132、变焦/100%键133、用纸尺寸键134、LCD板135、预热键136、中断键137、自动清零键138、清零/停止键139、启动键140、0~9键141、暂停键142、总计数器-显示器143、别针接纳部144等构成。
另外,如图8所示,由圆D所围成的3个显示器分别为表示复印状态的显示器D1、具有传真的接收原稿并表示在通信过程中的警报动作状态的显示器D2、表示具有打印部中的数据并表示警报的状态的显示器D3。
LCD板135使各种图或文字熄灭与显示,其表示复印机的状态。
当将帮助键130作为操作导向键下压时,表示操作顺序的信息显示于LCD板135上,当在功能设定后下压时,同样可在LCD板135上确认设定内容。
自动用纸选择键131一般处于自动用纸选择模式。其对设置于原稿台(玻璃)5上的原稿的尺寸进行自动检测,自动选择与其相同的尺寸的复印纸(仅仅等倍复印)。
如果该自动倍数选择键132指定选择自动倍数模式的所想用的复印纸的尺寸,则对设置于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尺寸进行检测,自动地计算复印倍数。
对于变焦/100%键,如果按压左端“25%<”键,则复印倍数每次按照1%的变化量减小到25%。如果按压右端的“800>%”键,则复印倍数按照1%的变化量,增加至800%。如果按压中间的“100%”键,则返回到“等倍(100%)”的状态。
复印纸尺寸键134用于选择复印纸尺寸的场合。
LCD板135通过文字与图形显示数字式复印机1的状态、操作顺序,并且对使用者显示各种指示。作为显示机构的LCD板135内部设置有接触板,从而还可设定功能。
如果按压预热键136,则全部进入预热(节电)状态的显示灯消失。再次进行复印时,还要再一次按压该按键。
中断键137用于在连续复印的过程中打算进行中断复印的场合,或按照后面将要描述的方式、中断对复印作业进行传真的场合。
当按压全部清除键138时,将全部所选择的模式清零,返回到标准状态。
清零/停止键139用于修改复印张数的场合或使复印动作停止的场合。
启动键140在开始复印时或从预热模式返回到一般模式时等场合下按压。
0~9键141用于设定打算复印的张数的场合。复印张数可在1~999张的范围内设定。
暂停键142为用于在复印动作的过程中暂时中断该复印动作的操作按钮。
总计数显示器143显示机器安装后的合计的复印张数。
别针接纳部144在用于放置从复印原稿取下的别针的地方,并设有磁铁。
下面参照图9~1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定为预热模式时,复印功能优选,在预热模式中,如果使用者将原稿设置于原稿接纳部中,按压启动键140或按压预热键,则复印功能执行用的图形显示于LCD板135中。
在图9中,在该状态下,如果在步骤201按压启动键140或按压预热键136,则在下一步骤202中检查是否处于设定预热模式的过程中,当未设定时,在步骤203进行一般的复印模式的复印动作的启动处理。
当处于预热模式的设定过程中时,在步骤204对核心部CPU93把启动键140或预热键136的操作信息添加并发送给预约解除要求的通知信息中。启动键140的操作信息用于指示复印功能的开始。
在下一步骤205变为解除预热时,对从作业管理的CPU93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处于准备状态。如果发布下述预热解除完毕通知信息,该信息指在该准备状态从预热模式返回到一般模式的过程完毕,则启动通过启动键140的操作预约的复印动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LCD板135上操作传真功能切换键,则在图10的步骤301中,通过CPU93进行处理,在步骤302,检查此时的模式是否处于预热过程中。
如果处于一般状态,则在步骤303,进行从复印功能到传真功能的一般的功能切换处理,但是在处于预热过程中时,在步骤304,发布预热解除要求通知信息,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朝向传真功能的切换键的操作信息传送给CPU93。该CPU93接受该信息并受理中断、进行传真预约处理。
即在步骤305,优先级按照从复印功能向传真功能变换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来自作业管理的接受信息进行处理,并设定在待机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从预热模式返回到一般模式的过程完毕,则通过传真功能切换键的操作,开始进行预约的传真发送动作。
图11用于对图9、10中的CPU93的作业管理任务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在步骤501,当接受预热解除模式信息时,进行该接收处理,接着在步骤502,判断添加于预热解除要求通知信息上的信息是否为传真功能切换键的操作信息,如果该信息为传真功能的切换,则在步骤503,进行优先级变换处理,进行开始传真功能的处理。其结果是,传真画面显示于LCD板135中,将在那时所显示的复印画面设定为不显示状态。
在步骤502,在添加信息为启动键140或预热键136的操作信息的场合,在步骤504进行预热解除处理。即使在步骤503的处理完毕的场合,转到步骤504,进行预热解除处理。
当预热解除完毕时,在步骤505发布预热解除完毕通知信息,转到一般模式,开始进行预约的复印动作或传真发送动作。
按照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使复印功能具有优先级,通过中断方式可切换到传真功能、并进行预约动作,但是显然也可按照相反方式设定该优先级,此外还可按照在甚至包括打印功能的3个功能之间选择优先级的方式进行设置,另外还可在从预热模式转到一般模式时,通过中断方式,自由地进行预约设定。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采用本发明,由于在通过比如预热键的操作或按照经过规定的非动作时间而设定的预热模式中进行复印操作、以及进行复印预约的同时,如果操作传真功能键,则相对复印模式进行中断、设定传真发送预约,进行在直接使用的功能中解除预约从预热模式转移到一般模式,由此可在不按照已有的方式,等待转换到复印模式中的一般模式结束的情况下,进行所希望的功能的预约,这样可提供使用方便的图象形成设备。
Claims (8)
1.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在图象载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机构;
使用上述图象形成机构的第1作业执行机构;
切换机构,其将上述第1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模式从一般模式切换到预热模式;
开始机构,其在预热模式设定时解除预热模式、开始进行上述的朝向一般模式的转移;
接收机构,其在朝向上述一般模式的转移动作过程中接收第2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要求;
第2作业执行机构,其根据上述第2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要求、解除上述预热模式,执行第2作业;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作业执行机构的动作模式从一般模式切换到预热模式的切换机构包括计时器和下述切换器,该计时器检测非动作状态持续的规定时间,该切换器根据上述计时器的输出或预热键的操作,切换到上述预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作业为复印功能,第2作业为传真发送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使从上述预热模式朝向一般模式转移开始的开始机构包括预热键和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复印的开始键,或传真功能切换键的下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象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机构,该机构在检测到上述传真功能切换键的下压时,切换从上述复印功能朝向传真功能的优先级。
5.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包括:
复印功能执行机构,该机构包括读取原稿图象、形成图象数据的原稿图象读取机构、根据上述图象数据在图象载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机构、将形成于上述图象载体上的图象固定于纸上的机构;
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图象数据;
切换机构,其将上述复印功能执行机构的动作模式从一般模式切换到预热模式;
设定机构,其使传真功能执行机构使用上述图象形成机构的优先顺序低于上述复印功能执行机构;
中断机构,其在上述预热模式执行过程中,产生用于上述传真功能执行的中断;
变换机构,其根据上述中断的发生,将通过复印功能机构的作业执行的设定变换为传真功能执行用的预约设定;
返回机构,其在产生上述中断后,在执行传真功能之后,返回到通过复印功能执行机构的作业执行;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复印功能执行机构的动作模式从一般模式切换到预热模式的切换机构包括计时器和切换器,该计时器检测非动作状态持续的规定时间,该切换器根据上述计时器的输出或预热键的操作,切换到上述预热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象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使从上述预热模式朝向一般模式转移开始的开始机构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预热键、复印的开始键或传真功能切换键的下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切换机构,该机构在检测到上述传真功能切换键的下压时,切换从上述复印功能向传真功能的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判断机构,其在检测到使从上述预热模式向一般模式的转移开始的开始机构中的预热键、复印的启动键或传真功能切换键下压时,对处于预热模式还是一般模式进行判断;信息发生机构,其在判断处于预热模式时,显示预热解除要求以及任何一个键是否操作的信息;确定机构,其接收上述信息、从而确定是转移到一般模式还是转移到传真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55801/1997 | 1997-09-19 | ||
JP9255801A JPH1195623A (ja) | 1997-09-19 | 1997-09-19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55801/97 | 1997-09-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3096A CN1213096A (zh) | 1999-04-07 |
CN1113522C true CN1113522C (zh) | 2003-07-02 |
Family
ID=1728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2062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522C (zh) | 1997-09-19 | 1998-09-19 | 图象形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30174355A1 (zh) |
EP (1) | EP0940733A4 (zh) |
JP (1) | JPH1195623A (zh) |
CN (1) | CN1113522C (zh) |
WO (1) | WO19990159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54639B2 (en) * | 2001-10-25 | 2006-12-26 | Chuwn-Jen Chien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mage scanner with adjustable resolution |
JP2003198765A (ja) * | 2001-12-25 | 2003-07-11 | Murata Mach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3924227B2 (ja) * | 2002-09-26 | 2007-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EP1445666B1 (en) * | 2003-02-05 | 2018-06-0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ulti-func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CN1300703C (zh) * | 2003-11-05 | 2007-02-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调节电路及其具有它的功能处理电路 |
JP2008211431A (ja) * | 2007-02-26 | 2008-09-11 | Seiko Epson Corp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289502B2 (ja) * | 2011-04-26 | 2013-09-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19916A (en) * | 1987-05-09 | 1991-05-28 | Ricoh Company, Ltd. | Digital copier with a facsimile function |
JP2740180B2 (ja) * | 1987-05-09 | 1998-04-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複写装置 |
US5299296A (en) * | 1991-10-17 | 1994-03-29 | Ricoh Company, Ltd. | Multi-function machine with interleaved job execution |
US5410419A (en) * | 1992-06-11 | 1995-04-25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Facsimile machine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copied image and received image |
JPH0654102A (ja) * | 1992-07-31 | 1994-02-25 | Ricoh Co Ltd | 複合機 |
JP3330696B2 (ja) * | 1993-10-13 | 2002-09-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 |
-
1997
- 1997-09-19 JP JP9255801A patent/JPH1195623A/ja active Pending
-
1998
- 1998-09-18 EP EP98943051A patent/EP094073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8-09-18 WO PCT/JP1998/004222 patent/WO1999015937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9-18 US US09/308,225 patent/US200301743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9-19 CN CN98120624.7A patent/CN111352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9015937A1 (fr) | 1999-04-01 |
EP0940733A4 (en) | 2002-08-07 |
JPH1195623A (ja) | 1999-04-09 |
US20030174355A1 (en) | 2003-09-18 |
EP0940733A1 (en) | 1999-09-08 |
CN1213096A (zh) | 1999-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71058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 |
JP388913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 |
CN1113522C (zh) | 图象形成设备 | |
JPH093127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H109711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350435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6069983A (en) | Image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 |
JP366269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3683666B2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4551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8635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66267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40846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370393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2124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 |
JPH1020072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75059A (ja) |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H117503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H10190898A (ja) | オプションによる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H10107930A (ja) | メッセージ処理システムと画像形成装置とメッセージ処理方法と画像形成方法 | |
JPH112056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送信方法 | |
JPH101093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H10190932A (ja) | オプションによる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H1021019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122485A (ja) | 複合機およびデジタル複写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2 Termination date: 2009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