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37A - 无线电话系统中分别呼叫多个便携单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话系统中分别呼叫多个便携单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537A CN1133537A CN95121531A CN95121531A CN1133537A CN 1133537 A CN1133537 A CN 1133537A CN 95121531 A CN95121531 A CN 95121531A CN 95121531 A CN95121531 A CN 95121531A CN 1133537 A CN1133537 A CN 1133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able unit
- signal
- base station
- unique
- c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06—Call di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无线电话中单独呼叫多个便携单元的方法。多个便携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分配有一个唯一ID码,并且为响应来话呼叫,通知一个自动应答话音消息和唯一ID码。如果一外部主叫用户在拨号一电话号码后选择了一所需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则仅驱动该被选择的便携单元。因此,每个便携单元单独地接收呼叫。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具有一个基站(body)和至少两个便携单元的无线电话系统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由一个外部主叫用户单独呼叫一个便携单元的方法。
目前,无线电话系统具有一种趋势,即为方便用户为一个基站提供一个以上的便携单元。也即如图1所示提供有多个便携单元。
如果一振铃信号被图1的无线电话系统中的基站20接收到,则该基站20无线发射来话呼叫数据。以便向所有便携单元振铃一个可闻音。换句话说,如果通过一局线接收到该振铃信号,则基站20将发送来话呼叫数据给第1、第2、第n,第m,和第(m+1)便携单元21-25。所有便携单元21-25通过驱动安装在其上的铃响应接收的来话呼叫数据,通知用户存在电话呼叫。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基站20与第一响应的便携单元之间就形成了一条通话通路。
如果第n个便携单元23最先响应该来话呼叫,而一外部主叫用户想要呼叫的是靠近第m便携单元24的一个便携单元,则根据该主叫用户的请求,需要一个到达第m便携单元24的转接口。对于该呼叫转接口,第n便携单元23应该向基站20发送表明该呼叫被转接到第m便携单元24的呼叫转接数据。
从第n便携单元23接收发送的呼叫转接数据的基站20发送一个寻呼信号给该第m便携单元24。如果该第m便携单元响应自基站20发送的寻呼信号,该基站20将切断与第n便携单元23的通话通路,并形成与第m便携单元24的通话通路。从而,该呼叫从第n便携单元23转接到第m便携单元24。
然而,由于是通过最先响应来话呼叫的用户行为(例如,产生呼叫转接数据的行为)来转接该呼叫,因而增加了主叫用户的等待时间。此外,频繁产生呼叫转接的过程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在一无线电话系统中多个便携单元之外的一个外部主叫用户单独呼叫一个便携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拒绝一个来话呼叫和自动发送一个话音消息给具有多个便携单元的无线电话系统中的一个外部主叫用户。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向每个便携单元分配一个唯一识别(ID)码,仅由与一外部主叫用户所选唯一ID码相对应的便携单元有选择地接收来话呼叫,和向该外部主叫用户播送一个包括多个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和其它内容的话音消息。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无线电话系统中的每个便携单元被分配有一个唯一ID码。如果一个外部主叫用户在拨叫了一个电话号码后选择了一个所需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则仅有该被选便携单元被驱动。因而,每个便携单元单独地接收一个呼叫。
参考附图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性将会变得更清楚。
图1示出了一个具有多个便携单元的无线电话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表示无线电话系统的一个基站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该无线电话系统的一个便携单元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在来话呼叫期间多个便携单元的单独呼叫过程的流程图;和
图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在去话呼叫期间多个便携单元的单独呼叫过程的流程图。
图2是该无线电话系统的基站20的方框图。局线连接器2检测来自局线1的振铃信号,并将一通话通路与局线1连接在一起。一个通知话音存贮/重放器8记录/重放一个自动应答消息,和一个通知消息,用以告诉每个便携单元的一个唯一ID码。通知/通话选择器3选择通知消息或从便携单元接收的通话话音,或者将二者连接到局线连接器2。与局线连接器2连接的ID信号检测器4在一主叫用户拨号之后检测通过分别选择该便携单元接收的一双音多频(DTMF)信号,并将该DTMF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发射器5响应一发射控制信号调制一来自局线连接器2的信号。接收器7响应一接收控制信号解调一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将该解调信号提供给通知/通话选择器3。发射/接收分离器9把发射器5和接收器7分开,以连接到天线11。中央处理器6控制每一个电路。
中央处理器6有一个存贮器,用于存贮能够通信的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除了该ID码之外,从每个便携单元接收的数据也存贮在该存贮器内。
参考图3,该无线电话系统的便携单元包括麦克风12;扬声器14;用于响应一发射控制信号调制和发射自麦克风12产生的话音信号的发射器15;用于响应一接收控制信号解调一接收的调制信号和发送该已调信号给扬声器14的接收器17;一个发射/接收分离器18,用于响应发射和接收控制信号将发射器15和接收器17分离,和使该发射器15和接收器17与天线19匹配;和一个用于控制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16。
上述构成的便携单元可以分析从键盘接收的数据,存贮该数据在一内部存贮器中,和发送已分析的数据给基站20。
图4和5分别示出在一来话呼叫期间和一去话呼叫期间多个便携单元的单独呼叫过程。
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当一来话呼叫信号被接收到该无线电话系统时单独呼叫便携单元的过程;和多个便携单元的去话呼叫过程。
如果基站20工作,已处于如图4所示步骤31准备方式的中央处理器6在步骤32周期地检查是否从局线连接器2接收到一振铃检测信号。此时,具有图3结构的各便携单元21-25处于步骤46的准备方式。
在步骤26,如果一个想呼叫任何便携单元的用户的外部主叫用户拨叫了该无线电话系统的一个电话号码。则公共电话通信网的变换装置经局线1向基站20中的局线连接器2发送一振铃信号。局线连接器2检测来自局线1的振铃信号,并发送振铃信号到达中央处理器6的信息。随后,在步骤33,已处于准备方式的中央处理器6向通知话音存贮/重放器8发送一话音通知控制信号,用以向主叫用户通知分配给每个便携单元的ID码,并同时发送一通知选择信号给通知/通话选择器3。
从中央处理器6接收话音通知控制信号的通知话音存贮/重放器8向通话选择器3发送每个便携单元ID码的话音信号。通知/通话选择器3经局线连接器2向主叫用户发送一由中央处理器6产生的通知话音信号。在步骤27,主叫用户开始听到由基站20产生的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
通知话音信号表示每个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用于单独地呼叫多个便携单元。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通过周期地扫描ID信号检测器4的输出检查是否收到一DTMF信号。
其间,在听到通知话音时或在听到该通知话音之后,如果主叫用户利用DTMF信号发出第m便携单元24的唯一ID码,则为了呼叫第m便携单元的用户,该DTMF信号经一通话通路被接收到局线连接器2。操作电话键盘上的10个键可容易地产生该DTMF信号。接收到局线连接器2的DTMF信号被提供给ID信号检测器4。使用称作典型DTMF检测器或DTMF接收器的一片电路芯片可容易地构造成ID信号检测器4。ID信号检测器4将由局线连接器2产生的DTMF信号转换成4比特数字数据,以便发送给中央处理器6。
在步骤34,中央处理器6对由ID信号检测器4产生的4比特数字数据即DTMF数据进行分析,以送出该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
在步骤35,中央处理器6根据如下表所示的该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检查在其内部存贮器中设定的一锁定状态。通过便携单元21-25与基站20之间的通信,该便携单元的锁定状态被寄存在基站的中央处理器6中。例如,通过将键盘上的10个键与功能键组合,第m便携单元24的用户发出一呼叫拒绝信号,则该第m便携单元24向基站20发送包括其唯一ID码的呼叫拒绝数据。
表
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 | 便携单元的锁定状态标识 |
1 | 0 |
2 | 0 |
n | 0 |
m | 0 |
m+1 | 0 |
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分析经发射接收分离器9和接收器7接收的呼叫拒绝数据,并设置与第m便携单元唯一ID码对应的锁定状态标识。如果锁定状态表中的标识被设定,具有相应唯一ID码的便携单元变为呼叫拒绝状态。当重新设定锁定状态表的标识时,上述过程被重复。在上表中,如果标识为"0",呼叫可接入,如果标识为"1",呼叫不能接入。
在步骤35检查锁定状态表示的中央处理器20在步骤36检查与接收的唯一ID码相应的便携单元的锁定状态标识是否为锁定状态。如果是在步骤37中央处理器6经局线连接器2通过控制通知话音存贮/重放器8和通知/通话选择器3向主叫用户发送一话音消息,指示由该主叫用户选择的便携单元处于一呼叫拒绝状态,然后结束该呼叫。因此,拒绝消息被发送给该主叫用户,来话呼叫能被拒绝。
如果与接收的唯一ID码对应的便携单元的锁定状态标识是不处于锁定状态的"0",在步骤38中央处理器6设定任何频道,并在步骤39检查经所设定频道接收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是否小于一基准值。电场强度的检查过程与一般无线电话的操作相同。如果电场强度大于该基准值,中央处理器6则判断靠近的无线电话使用该设定频道,并且在步骤40使频道递增1,以再次检查所接收信号的电场。
如果经另一信道接收的信号的电场强度小于该基准值,则中央处理器6经该设定频道发送该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即第m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向典型的无线电话一样,由基站20发射的信号在中央处理器6的控制下,经发射器5和发射/接收分离器9发送出去。在步骤41发送第m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的基站20在步骤42检查是否一感测信号被接收器7的输出接收到。
另一方面,一直处于准备状态的每个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16在步骤47设定任一频道,并在步骤48检查该设定信道是否大于基准值。也即检查是否从基站20发送了数据。如果电场强度小于该基准值,频道被递增1。如果该电场强度大于该基准值,中央处理器16接收从基站20发送的信号。自基站20发送的信号经图3便携单元的发射/接收分离器18和接收器17接收,中央处理器16通过接收器17接收数据信号。
通过便携单元的接收器17接收数据信号的中央处理器16在步骤50检查是否所接收的数据信号与唯一ID码相同。如果不同,中央处理器16返回到步骤46。如果它们相同,在步骤51中央处理器16通过振铃或驱动蜂鸣器通知该用户有一个来话呼叫。如果该用户对此响应,感测信号经发射器15,发射接收分离器16和天线19被发送给基站20。因此,既使当所有便携单元从基站20接收到呼叫第m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也只有具有相应唯一ID码的便携单元产生该感测信号。
如果在步骤42从接收器7接收到该感测信号,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被设定到呼叫方式,并向第m便携单元25发送自局线连接器2接收信号。也就是说,如果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接收到从第m便携单元发送的感测信号,主叫用户与第m便携单元25之间的通话就被建立。
第m便携单元25的用户完成呼叫,第m便携单元25的中央处理器16在步骤53经发射器15和发射/接收分离器18向基站20发送一呼叫完成信号。在步骤44,基站20接收由该便携单元发送的呼叫完成信号,并通过局线连接器2的挂机结束呼叫。然后,基站20和第m便携单元25变回到准备方式。
因此,如果来自主叫用户的振铃信号被接收到基站20,则主叫用户开始听到自动应答消息和由基站20产生的每个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通过主叫用户的选择操作,与该便携单元的通话被建立。
如果处于准备方式的便携单元21-25中的任何一个给一外部的人打电话,呼叫产生的过程如图5所示。
如果在步骤55一直处于准备方式的便携单元的用户在步骤56通过选择一呼叫产生键(未示出)产生一个呼叫,该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16在步骤57设定任一频道,该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16在步骤58检查由该频道接收的一信号的电场强度是否小于一基准值,以检查是否该设定的频道被使用。如果该电场强度大于基准值,该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16在步骤59使设定频道递增1,并在步骤57返回到设定的另一频道。如果设定了没被使用的频道,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在步骤60发送唯一ID码给基站20,并在步骤61检查是否经发射/接收分离器18和接收器17接收到一感测信号。
在步骤65一直处于准备状态的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在步骤66设定任一频道,并在步骤67检查由该设定频道接收的一信号的电场强度是否大于基准值,以检查该信号是否被所设定频道接收到。如果电场强度小于该基准值,在步骤68中央处理器6使信道递增1。并返回到步骤66。如果该电场强度大于基准值,检查所接收的唯一ID码,以检查其是否是存贮在内部存贮器中的唯一ID码中的一个。如果不是,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返回到步骤66。
如果所接收的信号是存贮在存贮器中的唯一ID码之一,基站20的中央处理器6在步骤70发送该感测信号给便携单元,并输入一呼叫方式。即该中央处理器6控制局线连接器2为一摘机状态,以响应该便携单元的唯一ID码。自基站20发射的感测信号经天线19,发射/接收分离器18和接收器17接收到中央处理器16。如果接收到该感测信号,该便携单元的中央处理器16执行该呼叫方式。然后,在基站和发送唯一ID码的便携单元之间就构成了一条通话通路。如果在步骤63一呼叫完成信号被发送到基站20,在步骤72基站20接收该呼叫完成信号并切断该通话通路。
结果,在基站20和发送唯一ID码的便携单元之间形成了通话通路。
如上所述,唯一ID码被分配给多个便携单元的每一个,通知自动应答话音消息和唯一ID码,以响应来话呼叫。因此,由外部主叫用户单独地呼叫该便携单元,而不必人工转接该外部呼叫。
虽然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地展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能够在形式和细节方面做出上述和其它的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话系统的呼叫的方法,该无线电话系统具有一个与电话线连接的基站,和至少两个便携单元,每个便携单元都具有唯一的呼叫号码,所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响应一来自所述电话线的呼叫信号发送一事先设定的自动应答消息和所述便携单元的一个单独呼叫通知消息;
对通过所述电话线接收的单独呼叫号码进行分析,和在所述便携单元之间形成一通话通路;和
向所述通话通路无线发送被分析的单独呼叫号码,响应该被发送的单独呼叫号码形成一条到达便携单元的通话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无线电话系统的呼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消息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发送一事先设定的自动应答消息和一单独呼叫话音通知消息,用于单独地呼叫所述便携单元以响应来自所述电话线的呼叫信号;
从所述电话线接收一双音多频(DTMF)信号,对所述便携单元的单独呼叫信号进行分析,和检查与被分析单独呼叫信号相对应的便携单元的锁定状态;和
如果与该单独呼叫信号相应的便携单元为锁定状态,则向所述电话线发送一呼叫拒绝话音通知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无线电话系统的呼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通话通路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如果通过扫描任一信道接收的信号的电场强度超过一规定值,则接收通过所述信道接收的单独呼叫信号,如果该单独呼叫信号与所述唯一呼叫号码相同,则振铃以形成一呼叫状态。
4.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话系统的方法,该无线电话系统具有一个基站,用于响应从电话线检测的一呼叫信号发送一事先设定的通知话音消息,和向任一信道无线发送一来自所述电话线的单独呼叫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由处于准备方式的所述基站周期地设定一无线信道,和接收一具有大于一给定值的电场强度的信号;
将接收的单独呼叫信号与一唯一呼叫信号比较;和
如果所述接收的呼叫信号与所述唯一呼叫信号相同,则驱动一呼叫振铃并同时向所述基站发送一感测信号,和形成一条与所述基站的通话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控制无线电话系统的呼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接收到一通话结束信号,则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通话结束信号并返回到所述准备状态。
6.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话系统的呼叫的方法,该无线电话系统具有一个与电话线连接的基站,和至少两个便携单元,该便携单元与所述基站设定一无线信道和经该无线信道到所述电话线始发一唯一单独呼叫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检查通过周期地设定与便携单元的无线信道接收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是否超过一基准值;
如果该电场强度小于该基准值,则增强该信道以重复上述检查步骤,如果该电场强度大于该基准值,检查该被接收信号是否是便携单元的唯一单独呼叫信号之一;和
如果被接收信号是唯一单独呼叫信号之一,则向形成无线信道的该便携单元发送一感测信号,以执行一通话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19940029363A KR0125478B1 (ko) | 1994-11-09 | 1994-11-09 | 무선전화시스템의 멀티휴대장치의 개별적 호출방법 |
KR29363/94 | 1994-11-09 | ||
KR29363/1994 | 1994-11-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537A true CN1133537A (zh) | 1996-10-16 |
CN1064807C CN1064807C (zh) | 2001-04-18 |
Family
ID=19397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215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807C (zh) | 1994-11-09 | 1995-11-09 | 无线电话系统中分别呼叫多个便携单元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0125478B1 (zh) |
CN (1) | CN1064807C (zh) |
GB (1) | GB229855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27750A (zh) * | 2014-06-30 | 2016-0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装置及联接装置 |
CN102970335B (zh) * | 2006-01-23 | 2016-05-18 | Abb股份公司 | 通信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5956A (en) * | 1996-06-25 | 1999-05-18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ctive handsets in a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
GB2326310B (en) * | 1997-06-11 | 2002-04-17 | Dsc Telecom Lp |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link between a central terminal and a subscriber terminal of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0267854B1 (ko) * | 1997-11-25 | 2000-10-16 | 윤종용 | 무선전화기에서다수의휴대장치호출방법 |
US6941181B1 (en) * | 2000-06-03 | 2005-09-06 | Trevor R Mathurin | Voice activated portable audio/video request, play and record system |
KR100430308B1 (ko) * | 2001-06-30 | 2004-05-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전화기에서 발신자 정보를 이용한 선별 착신 방법 |
KR20010090057A (ko) * | 2001-08-31 | 2001-10-18 | 안명훈 | 발신자 번호 표시 기능을 이용한 무선 전화기의 휴대장치착신벨 발생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9462340B1 (en) | 2011-10-13 | 2016-10-04 | Trevor Mathurin | Voice/manual activated and integrated audio/video multi-media, multi-interface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58693B2 (ja) * | 1987-05-15 | 1996-11-27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電話装置 |
US5020094A (en) * | 1987-12-23 | 1991-05-28 | Rash Mark S | Cordless telephone network |
GB2219466B (en) * | 1988-06-06 | 1992-10-07 | Plessey Co Plc | Reducing power channel acquisit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H0271623A (ja) * | 1988-09-06 | 1990-03-12 | Seiko Instr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1990011655A1 (en) * | 1989-03-27 | 1990-10-04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receiver having informational displays |
US5179721A (en) * | 1990-11-05 | 1993-01-12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inter operation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
1994
- 1994-11-09 KR KR1019940029363A patent/KR012547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
- 1995-11-07 GB GB9522812A patent/GB2298552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1-09 CN CN95121531A patent/CN10648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0335B (zh) * | 2006-01-23 | 2016-05-18 | Abb股份公司 | 通信系统 |
CN105227750A (zh) * | 2014-06-30 | 2016-0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装置及联接装置 |
WO2016000426A1 (zh) * | 2014-06-30 | 2016-01-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装置及联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298552A (en) | 1996-09-04 |
KR960020093A (ko) | 1996-06-17 |
KR0125478B1 (ko) | 1997-12-26 |
GB9522812D0 (en) | 1996-01-10 |
GB2298552B (en) | 1997-06-25 |
CN1064807C (zh) | 2001-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64707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incoming directory number when multiple directory numbers are assigned to one wireless device | |
US6529587B1 (en) | Method for screening active voice mail messages | |
US5544235A (en) | Identification of called directory number at multiple directory number per line premises prior to ringing signal reception | |
CN1234938A (zh) | 标识呼叫类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76669A (zh) | 无线应答和保持特征 | |
CN1371580A (zh) | 蜂窝电话的基于网络的噪声抑制 | |
WO2003058927A1 (en) | Telephone network messaging | |
CN1385049A (zh) | 为组呼提供呼叫类型指示的通信系统 | |
EP0876043A2 (en) | Enhanced voice ma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it | |
CN1070680C (zh) | 带有有线连接功能的蜂窝式电话 | |
EP065386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to identify the terminating directory number at the customer premises | |
CN1064807C (zh) | 无线电话系统中分别呼叫多个便携单元的方法 | |
CN1359601A (zh) | 自动回复无线电话输入应急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
US6275577B1 (en) | Call handling | |
US2002007708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er identification during call waiting | |
US20050260975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utomatic notification of availability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establish a telephone call | |
US699979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notification of reception limitation status of mobile telephone | |
CN200962606Y (zh) | 一种具有自动转接功能的电话终端装置 | |
US6519334B1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coming call in exchange system | |
WO2002013496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grammed call back | |
CN1104152C (zh) | 电话通信系统 | |
KR100455772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단문 메시지를 이용한 자동응답방법 | |
KR20010087700A (ko) | 교환기에서 수신자 구별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
KR19980015966A (ko) | 교환시스템의 가입자 그룹별 링 서비스 방법 | |
CN1104829C (zh) | 用于识别到达无线电话的来话呼叫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