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2862A - 作为用于压捆机或捆包机的输送带的连续式牵引器件的皮带 - Google Patents
作为用于压捆机或捆包机的输送带的连续式牵引器件的皮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02862A CN113002862A CN202011519176.XA CN202011519176A CN113002862A CN 113002862 A CN113002862 A CN 113002862A CN 202011519176 A CN202011519176 A CN 202011519176A CN 113002862 A CN113002862 A CN 1130028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transverse
- region
- polymer layer
- stiff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8—Details
- A01F15/18—Endless belts, rolls or the li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3/00—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 F16G3/10—Joining belts by sewing, sticking, vulcanising, or the like; 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belt ends for this purpos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5/00—Supplying, feeding,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 B65B35/30—Arranging and feeding articles in groups
- B65B35/44—Arranging and feeding articles in groups by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5/00—Machines designed for producing special profiles or shaped work,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5/02—Machines with table
- B27C5/06—Arrangements for clamping or feeding 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M—WORKING OF WOOD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B27B - B27L; MANUFACTURE OF SPECIFIC WOODEN ARTICLES
- B27M1/00—Working of wood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B27B - B27L, e.g. by stretching
- B27M1/08—Working of wood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B27B - B27L, e.g. by stretching by multi-step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B65G15/32—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made of rubber or plastics
- B65G15/34—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made of rubber or plastics with reinforcing layers, e.g. of fab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44—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06—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 F16G1/08—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16G1/10—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with textile reinforc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3/00—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 F16G3/12—Joining belts by lac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8—Details
- A01F15/18—Endless belts, rolls or the like
- A01F2015/18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elts of the press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用于压捆机的输送带的连续的牵引器件的皮带(1),带有至少一个织物层(2)以用于构造一种经至少一个织物层(2)增强的连续的皮带(1),织物层至少部分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按照本发明,横向加固的元件(13))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以提高皮带(1)的横向刚度(QS),其中,横向加固的元件(13)基本上朝着皮带(1)的横向(Q)取向并且皮带(1)至少在横向加固的元件(13)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为2:1的在横向刚度(QS)和纵向刚度(LS)之间的刚度比(QS/L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作为用于压捆机或捆包机的输送带的连续式牵引器件的皮带。
背景技术
这种皮带在DE 10 2004 023 705 B3中公开,其涉及到一种用于容纳和压制农业作物、如草料或秸秆的机器。这种机器装备有捆输送器,捆输送器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地间隔开的皮带,所述皮带通过彼此平行地间隔开的横向棒相互连接。皮带由塑料材料或者由橡胶制成并且通过至少一个织物层增强。这种皮带通常具有在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之间的1.3:1的或更小的刚度比。
在US 2008/0153647 A1中说明了一种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连续的皮带。该皮带同样使用在压捆机中并且通过钢丝帘布制的卷轴增强,所述卷轴沿皮带的纵向延伸并且埋入到橡胶基层中。除这个卷轴外,还设有另一个钢丝帘布增强结构,其横向于皮带纵向取向。因此在两个方向上的抗弯刚度大致一致。这些皮带在压捆机中反复地并排布置并且直接作用到有待成捆的作物上。
压捆机的这种并排运行的皮带的缺点在于,多个皮带的绷紧极为昂贵并且皮带在运行中可能互相撞击,因此可能会干扰运行。此外还出现了材料损耗,因为有待压制的秸秆可能通过裂缝进入到多个皮带之间。若并排运行的皮带的数量减小,例如减小到两个或三个皮带,那么皮带的宽度就相应选择得较大,以便能在压捆机中覆盖同样的面积。但在此出现了运行期间较宽的皮带例如由于不对称的负荷或者由于冷不丁的或突然感应出的从侧面作用到强烈张紧的皮带上的力而侧向翻转。由此也会干扰正在运转的皮带。
此外,皮带为了它们的使用必然以连续的形状存在。为了制造这种连续的形状,由现有技术已知不同的做法。
因此由DE 100 37 645 A1已知,将皮带的两个末端梳状地制齿并且将制齿区域为了环状连接皮带而彼此交错地移动并且之后进行硫化。按照DE 3 808 711 A1规定,在两个皮带末端处固定着金属的配件,它们基本上构造成u形并且交替地布置在皮带末端处。配件的臂用压力将皮带末端夹在其间并且通过贯穿皮带末端的铆钉固定。配件的将臂连接起来的大致半圆形的接片交替地贴靠在棒上,所述棒延伸经过皮带末端的整个宽度并且在安装了带之后被引入以及必然用于拆卸带的目的。所述棒由合适的金属制成,但它也可以构造成牢固的绳索。在此的缺点是,配件在半圆形的接片的区域中由于与棒的摩擦而在皮带运行中随时间而磨损并且因此必须更换皮带。
在EP 3 078 880 A1中通过皮带锁使设计成凸轮皮带的牵引器件环状连接。这种皮带锁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经常用于将农业机械的输送带的牵引器件环状连接。
在DE 10 2011 116 633 A1中还公开一种由经织物层增强的聚合物制造的扁皮带作为牵引器件。由此进行这种皮带的环状连接,即,皮带在两个末端处在整个宽度上被多次分级。由此产生了一个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中,皮带的第一末端区域和皮带的第二末端区域重叠地撂在一起。皮带在其底侧上具有以相同的间距布置的、横向于纵向延伸的槽,所述槽在重叠区域中用于容纳锚固板。每个锚固板具有两个经焊接的并且彼此间隔开的螺栓。在撂在一起的皮带末端中,这些螺栓穿过了设置在皮带末端中的、彼此齐平的孔。螺母拧到螺栓的从皮带伸出的末端上并且牢固地拧紧,由此将皮带末端为了传输拉力而牢固地彼此压紧。
在US 2010/0251685 A1中还示出了一种作为用于压捆机或捆包机的输送带的连续的牵引器件的皮带,带有至少一个织物层,该织物层至少部分埋入到聚合物层中,以构成通过至少一个织物层增强的连续的皮带。此外,在皮带中布置横向帘布,横向帘布增强皮带并且可以负责将纵向帘布保持在一起。
这些皮带连接的缺点在于,它们被昂贵地构造并且在运行中可能由此引起干扰性的噪声,即,金属的组成部分在皮带连接的区域中撞上其它的构件,例如齿轮或辊或类似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通用的皮带,该皮带具有大的抗拉强度并且用该皮带能确保持久的或不受干扰的运行。
按照本发明,该任务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皮带解决。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了优选的扩展设计。
因此,由此来扩展作为用于压捆机的输送带的连续的牵引器件的按本发明的皮带,即,将横向加固的元件埋入到聚合物层中以提高皮带的横向刚度,其中,横向加固的元件基本上朝着皮带的横向取向并且皮带至少在横向加固的元件的区域中具有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之间的至少2:1的刚度比。
在此,按照本发明,沿纵向和横向观察皮带的抗弯刚度并且将这些抗弯刚度相互比较。在横向加固的元件的区域中对皮带的抗弯刚度的测量可以例如在一种三点式弯曲试验中进行,例如按照DIN EN ISO 178,或者也在一种四点式弯曲试验中或类似试验中进行。对此,可以通过相应地选择横向加固的元件的材料和/或尺寸和/或它们在皮带中的布置,使按本发明的刚度比达到了大于等于2:1(在~1.8:1时也还有相同的效果)、优选大于等于3:1、特别是大于等于5:1。通过这些刚度比可以在压捆机运行中就已经能防止强烈张紧的皮带的翻转或弯曲,其中,当刚度比设定为大于5:1、优选大于10:1时,还更进一步地改进了这一点。这种刚度比可以例如用横向加固的元件达到,所述元件具有至少25 kN/mm2、优选至少35 kN/mm2、特别是大于50 kN/mm2的弹性模量。
带有至少部分埋入到聚合物层中的至少一个织物层的通用的皮带,为了构造一种通过至少一个织物层增强的连续的皮带,因此有利地在横向上就其抗弯刚度进行增强,而不会在此决定性地改变了皮带沿纵向(纵向(抗弯)刚度)的柔韧性。由此可以防止强烈张紧的皮带在压捆机运行中翻转或弯曲,因为在皮带上出现的横向力可以通过横向加固的元件被有效地拦截。横向加固的元件为此优选分布在皮带的整个圆周上。横向加固的元件在此也可以布置在织物层中或织物层的组成部分中,织物层同样埋入到聚合物层中。
因为纵向刚度或沿纵向的柔韧度并没有通过横向加固的元件决定性地改变,所以此外还可以确保的是,皮带能可靠地置放到压捆机的转向辊或驱动辊上并且因此在没有决定性的损伤的情况下被驱动和导引,以便将秸秆压成捆。这也还可以在有刚度比大于10:1的皮带中达到。由此可以用这种横向加固的元件制造用于压捆机的更宽的皮带,同时保持运行中的可靠性不变。因此可以减少压捆机中皮带的数量,因而降低安装耗费。
因此总体上优化了压捆机的持续的运行,其中,随沿横向的翻转或弯曲而来的这种问题在传统的压捆机中特别是基于在压捆机中的高负荷而出现。在此,可能出现从侧面的突然的暂时的力作用,其基于皮带的强烈张紧和速度而可能导致翻转。这通过埋入在聚合物层中的按本发明的横向加固的元件避免。
此外还优选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沿纵向完全环绕地或连续地或部分地以彼此间间隔一个元件间距或彼此紧密贴靠的方式埋入在聚合物层中,因而连续地在整个皮带上或局部提高了皮带的横向刚度。因此横向加固的元件不必强制性地全面地延伸,而是彼此间隔开或者彼此接触,其中,可以规定在整个圆周上的连续的布置或者局部的布置。但原则上也可以在整个圆周上或者局部设置一个经伸展的平面的(各向异性的)层,用所述层可以产生按本发明的刚度比。
由此可以达到的是,横向加固的元件不会重大影响皮带沿纵向的弯曲、特别是在沿纵向拱曲的表面上的置放。皮带因此还可以平面地在压捆机的辊上导引,所述辊用于皮带的转向以及皮带的驱动。压捆机的运行因此如下不会受到限制。
优选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在多个区段内彼此间隔所述元件间距地布置在聚合物层中。一个区段在此可以例如具有在50 mm和100 mm之间的、优选75 mm的区段宽度并且相邻的区段彼此间隔在200 mm和300 mm之间、优选250 mm的区段间距布置,其中,在区段之间没有横向加固的元件布置在聚合物层中。一般而言,在此可以规定,区段宽度和区段间距的彼此的比例处在1:6和1:2之间、优选为1:3。
由此可以有利地节省材料和重量,因为横向加固的元件没有连续地或者全面环绕地埋入在聚合物层中。在此可以看到,横向加固不是在皮带的整个长度上都是有必要的,因为运行中的翻转或弯曲仅在较大的区域上出现。多个彼此间隔开的区段因此足以构成横向加固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之间通常不会发生由于很小的伸展而引起的运行中的翻转。因此处于其间的这些区域可以保持被横向加固的元件留空。
此外还优选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
- 是朝着横向取向的带,其中,带具有在10 mm和30 mm之间、优选20 mm的元件宽度并且以彼此间在250 mm和350 mm之间的、特别是300 mm的元件间距布置,和/或
- 是朝着横向取向的帘布,其中,帘布具有在0.2 mm和2.5 mm之间的、优选1 mm的直径并且帘布彼此贴靠或彼此间隔开。普遍而言,可以在此规定,在带的情况下,元件宽度和元件间距彼此的比例处在1:12和1:35之间、优选为1:15。
由此可以提供横向加固的元件,其能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埋入到聚合物层中并且用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能以简单的方式达到所要求的刚度比。这些横向加固的元件,这就是说无论是带还是帘布,均可以例如由金属、例如弹簧钢制成,或者由例如带有玻璃或碳或芳纶制的纤维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或者由有很小的延伸率的纱线制成,或者由单丝的热塑性纱线制成。
在此优选可以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精确地沿横向或者以相对横向成在+15°和-15°之间的、优选在+5°和-5°之间的角地在聚合物层中取向。横向加固的元件在此可以直线地或者伴随相同的或相似的作用也摆动地并且相应地沿横向取向,以便达到至少2:1的按本发明的刚度比。因此不是强制性地需要沿横向的精确的取向,倘若也还可以例如在很大的直径下确保皮带围绕压捆机的辊的转向或者还遵守大于等于2:1的按本发明的刚度比时。
优选还规定的是,在横向加固的元件和皮带的侧边缘之间设有在2 mm和50 mm之间的边缘间距。由此可以避免皮带在边缘区域内的磨损,例如开线,因而横向加固的元件可能露出来并且相邻的元件或人员可能受损或受伤。
此外还优选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在皮带的分区中、例如在皮带的中间的分区中被留空。当皮带的分区设计成没有横向加固的元件时,由此可以有利地节省重量,其中,优选这样来选择经留空的分区,使得在这些分区中大概不会发生翻转。皮带沿横向围绕中间的分区(围绕中轴线)的翻转由于皮带的张紧而很大概率不会发生,因而这个区域可以被留空。
优选还规定的是,皮带的末端区域相互连接以构成来连续的皮带,其中,皮带的末端区域为此在重叠区域中平面地上下叠放并且至少部分在重叠区域中接合在一起,或者末端区域通过皮带锁保持在一起。但也可以使用没有接合部位并且因此没有末端区域的已经制成连续的皮带,横向加固的元件埋入到所述皮带中。
因此规定了不同的可能性来将皮带末端安全地相互连接起来或者提供一种连续的皮带。在此,横向加固的元件可以视连接部位的实施方案而定也有助于改进抗拉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规定的是,横向加固的元件在末端区域中被留空,以便不妨碍或干扰连接过程。
优选规定,末端区域,倘若存在的话,通过至少一条构成了接缝的纱线相互连接,其中,至少一条纱线为此在接缝区域中在多个穿刺部中穿透皮带的末端区域,其中,皮带的至少一个织物层至少通过这个接缝区域埋入到聚合物层中,并且纱线在穿刺部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这样表面化地以一个穿透深度埋入到聚合物层中,使得纱线完全或至少部分或大部分在皮带的表面下方延伸或者此外没有从皮带伸出。
早就已知的是,带埋入的织物层的、由优选交联的聚合物、特别是橡胶制成的皮带在末端区域中相互连接,以便获得一种连续的皮带。这种连接通过附加的纱线或接缝建立,基于皮带运行中例如在农业机械的输送带处的高负荷而迄今为止没有付诸实践。缝合的纱线在这种缝合中当然通常超出皮带的表面地从聚合的上部材料伸出,因而纱线由于出现的大的力而尤其在重叠区域或接缝区域中严重受损,因此皮带连接在短时间后又会断开。
基于接缝的所述构造方案,这个问题不再出现或者出现得要迟得多,因为将末端区域相互连接起来的纱线优选完全埋入到皮带的聚合的上部材料中、例如橡胶层中。因此皮带仅用其表面置放在例如转向辊上或驱动辊上或者在压捆机中置放在所输送的作物上,因而可以有利地避免在这些辊或作物与纱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纱线受到聚合的上部材料(纱线埋入到该聚合的上部材料中)的保护。作用到皮带的表面上的力(如果有的话)因此仅极为轻微地传播到纱线上,因而纱线本身在其功能中、在皮带的末端区域的保持在一起时并且在吸收拉力负荷时,不会受到妨碍或者在极长的时间后才受到妨碍。由此大幅改进了这种连续的皮带的耐疲劳强度。
此外还优选规定,在穿刺部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大部分都具有平行于皮带的纵向取向的方向分量和/或额外设有至少一个保持接缝,所述保持接缝在接缝区域中基本上横向于皮带的纵向延伸,其中,至少一个保持接缝的主方向分量优选与皮带的纵向成大于45°的角、优选与皮带的纵向成约60°。
通过沿皮带纵向的取向可以达到的是,到皮带上的拉力负荷可以有效地通过纱线导出。拉力负荷和必要时另外的力从纱线优选导出到织物层中,织物层通过穿刺部在多个交叉点中被纱线穿透。由此可以伴随皮带连接的高耐久性确保环状连接的皮带的特别高的抗拉强度。
保持接缝有利地用于,将皮带末端压到皮带的表面上,以便抑制末端区域从皮带末端起的弯折。由此可以产生皮带的持久恒定的运行并且可以避免或者推迟皮带连接由于末端区域的弯折引起的撕开。
这一点可以补充性地或备选地也由此达到,即,接缝区域至少在单侧伸出于重叠区域,因而穿刺部和纱线的过渡区域也布置在重叠区域外以将皮带的皮带末端压到皮带的表面上。因此接缝仅能越过重叠区域地导引,这简化了皮带的压紧,因为不需要另外的接缝。
接下来借助实施例详细阐释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按本发明的皮带的纵剖面
图1b是按图1的按本发明的皮带的俯视图;
图2a、2b、2c是按本发明的皮带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的细节视图;
图3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皮带的另一种实施方案;
图4是按图1的皮带的缝合连接的细节视图;并且
图5是所使用的织物层的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中在剖视图中示出的皮带1可以用作压捆机的成捆装置中或捆包机中的输送带的牵引器件并且在此在这个成捆装置中在多个转向辊和一个驱动辊上环绕(未示出)。皮带1为此在其末端区域1a、1b中接合在一起,以便构成连续的皮带1,该皮带例如可以绷紧到农业机械的输送装置的辊上。皮带1至少部分由经织物层增强的、交联的聚合物构成并且因此具有至少一个增强的织物层2,该织物层至少部分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特别是橡胶层中。因此织物层2至少部分从上方和下方被作为聚合的上部材料的聚合物层3覆盖。其它的或附加的聚合的层和/或聚合的涂层可能也可以设置成聚合的上部材料。
按照图1a以及按照图1b中的俯视图,还规定,在聚合物层3的外置的覆盖层3a中,这就是说,在聚合物层3的在图1a中处在皮带1的织物层2上方的部分中,设有多个横向加固的元件13。这些元件如在图1b中所示那样朝着皮带1的横向Q取向。横向加固的元件13的特征例如在于,它们具有>25kN/mm2、优选>35 kN/mm2、特别是>50 kN/mm2的弹性模量E,因此得到了沿横向Q的高的抗弯刚度(横向刚度QS)。横向加固的元件13为此例如由金属、例如弹簧钢制成,或者由例如带有玻璃或碳或芳纶制的纤维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或者制造为有小的延伸率的纱线或者制造成单丝的热塑性纱线。
皮带1由此沿横向Q附加地(抗弯)加固,这就是说,使朝着横向Q的弹性的变形或弯曲完全变得困难,由此可以避免皮带1围绕平行于皮带1的纵向L延伸的轴线的翻转或弯曲或者在极高的横向力下才出现翻转或弯曲。在特别宽的皮带1中,由此防止了这个皮带在压捆机中正常运行期间从边缘朝着皮带中央的方向翻转并且由此中断运行,以便再次翻回皮带1。
因为横向加固的元件13基本上沿横向Q取向,所以仅促成了朝这个方向的并且不朝纵向L的加固。由此不会进一步干扰运行,因为皮带1通过转向辊或驱动辊的转向没有受到妨碍。由此来支持这一点,即,横向加固的元件13优选通常不沿纵向L延伸。
为此,按照图2a中的没有忠于比例的细节视图例如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13由沿纵向L间隔开的带13a、例如钢带构成,或者按照图2b和2c的没有忠于比例的细节视图由沿纵向L间隔开的帘布13b、例如钢帘布构成。横向加固的元件13因此沿皮带1的纵向L完全环绕地或连续地或部分彼此间隔相同的元件间距AE地布置。带13a在例如在10 mm和30 mm之间、优选20 mm的元件宽度BE下以在250 mm和350 mm之间的、特别是300 mm的元件间距AE布置。帘布13b在例如0.2 mm和2.5 mm之间、优选1 mm的直径下则要么彼此贴靠要么彼此间隔开。
按照图2c,帘布13b还能在固定的区段14中联合,其中,区段14彼此间以区段间距AA均匀地并且全面地分布在皮带1上。区段间距AA可以例如在200 mm和300 mm之间、优选为250 mm。区段14可以具有在50 mm和100 mm之间的、优选75 mm的区段宽度BA。
通过这种布置不会决定性地妨碍到皮带1沿纵向L的弯曲性能或其柔韧性,因而皮带1在转向时还可以平面地置放在转向辊和驱动辊上并且皮带1的滑动性能和驱动性能因此不会决定性地受到妨碍。为了确保这一点,横向加固的元件13被这样构造和布置在皮带1中,使得在皮带1的横向(抗弯)刚度QS和纵向(抗弯)刚度LS之间的刚度比QS/LS至少是2:1、优选至少是3:1、特别是至少为5:1。但也可以存在至少10:1的刚度比QS/LS。
如在图1b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两侧以边缘间距AR在皮带1的侧边缘15之前终止,其中,边缘间距AR例如在2mm与50mm之间。这用于,使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皮带1于边缘侧磨损时或者在开线时不在边缘侧从皮带1露出并且由此可以避免其它构件受损或人员受伤。
可以补充性地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分区TB中、特别是在如图1b中示例性示出的中间的分区TBm中被留空。横向加固的元件13因此没有延伸经过皮带1的整个皮带宽度B(减去边缘间距AR)。因此可以节省材料和重量。在此也考虑到的是,在宽的皮带1中,仅在皮带1的边缘侧的分区TBr中发生了皮带1围绕沿纵向L延伸的轴线的翻转。
取代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聚合物层3的外置的覆盖层3a中的布置的是,如在图1a、1b、2a、2b、2c中所示那样,这些横向加固的元件也能以相同的方式布置在内置的覆盖层3b中(未示出)。由此获得了如之前所述那样的相同的优点。
此外,如在图3中所示那样,带有两个织物层2的皮带1也是可能的,织物层彼此间隔开地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其中,聚合物层3由外置的和内置的覆盖层3a、3b以及中间层3c构成。横向加固的元件13然后可以在两个织物层2之间在中间层3c中如所说明那样设计成朝着横向Q取向的带13a(参看图2a)和/或帘布13b(参看图2b、2c)。横向加固的元件13沿纵向L的布置可以选择得与带有仅一个织物层2的皮带1的所说明的实施方案一致。横向加固的元件13原则上在这种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布置在其中一个覆盖层3a、3b中。此外,原则上也可以设置有相应的覆盖层3a、3b和多个中间层3c的多于两个的织物层2。
为了构造带有这种横向加固的元件13的连续的皮带1,规定了多种可能性。因此具有相应地说明的形式的横向加固的元件13的皮带1,先被裁剪并且皮带末端11a、11用它们的末端区域1a、1b紧接着与事后安装的皮带锁固定地并且持久地相互连接。皮带锁在此容纳末端区域1a、1b并且因此形成了持久关闭的、也可以吸收皮带1的牵引力的连接件或过渡件。原则上也能提供已经制成连续的皮带1。
此外,也能实现这样的连接,在该连接下,两个末端区段1a、1b例如通过缝合、粘接、拧接、铆接、硫化等直接彼此接合。为此首先规定,皮带1的末端区域1a、1b在重叠区域4中平面地上下叠放。按照图1a或图4,末端区段1a、1b在此被相反地分级,其中,聚合物层3的内置的覆盖层3b为此在一个末端区域1a处并且聚合物层3的外置的覆盖层3a在另一个末端区域1b处在构成各一个台阶5a、5b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剥落。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减小在重叠区域4中的突出高度17(参看图4),这改进了皮带1的运转以及皮带的耐疲劳强度。但原则上也可以规定无级的重叠。可以补充性地规定在末端区域1a、1b之间的台阶5a、5b的区域中通过任意的粘接剂或布置在末端区域1a、1b之间的、在缝合之后交联的未硫化的聚合物层构造平面的、材料接合的连接。视应用而定,布置在末端区域1a、1b之间的未硫化的附加的聚合物层也可以保持不交联。
按照图4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皮带1的上下叠放的末端区域1a、1b紧接着在接缝区域6中用至少一条纱线7缝合在一起,其中,纱线7为此尤其在多个穿刺部8中穿透两个末端区段1a、1b。因此每个纱线7形成了一条有特定的接缝形状的接缝9,其中,图4示出了沿着这种接缝9的示例性的剖视图。为了使这样连续连接的皮带1持久地在高的牵引负荷下运行,纱线7在下列方面下引入到接缝区域6中:
为了在皮带1运行中防止纱线7由于持久地受负荷、例如由于与所输送的作物以及转向辊或驱动辊或其它贴靠的部件(视应用而定)的按压和/或摩擦而磨损并且因此不知道什么时候断裂,纱线7在各个穿刺部8之间的过渡区域20中埋入到相应的末端区域1a、1b的聚合物层3中,如在图4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
埋入在此指的是,纱线7即使在穿刺部8之间的过渡区域20中也优选完全处在聚合物层3的表面10a、10b的下方或者不超过此地从皮带1伸出。纱线7因此用一定的穿透深度T穿入到皮带1中或皮带的表面10a、10b中。由此可以确保,皮带1主要用其表面10a、10b贴靠在辊上或作物上或相应的特定于应用的部件上并且所埋入的纱线7视在聚合物层3中的穿透深度T而定没有或至少不那么强烈地受负荷并且因此受到了保护。
为了使横向加固的元件13不阻止或干扰纱线7的这种埋入,可以规定,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内置的或外置的覆盖层3a、3b中在重叠区域4中或接缝区域6中完全被留空。若例如存在棒13a作为横向加固的元件13,那么由此就已经能简化缝合过程本身,因为缝针不能穿透棒13a并且接缝9由此没有在棒13a的区域中延伸,而是相应地与之相邻地定位。
在帘布13b中,缝针则由于帘布13b的小的直径而从这个帘布起朝着一侧偏转,因而接缝9原则上也可以定位在这个帘布上或这个帘布的区域中。但为了实现纱线7的埋入,帘布13b至少在接缝区域6中这样深地埋入在相应的覆盖层3a、3b中,使得对应所需的穿透深度T地遵守、在帘布13b上方到相应的表面10a、10b的间距。另一方面,帘布13b也可以在重叠区域4中或接缝区域6中完全被留空。
若皮带1除了聚合物层3之外还在表面上具有另外的聚合的层和/或聚合的涂层,那么纱线7相应地埋入到这些层和/或涂层中,这就是说,相应地以穿透深度T在这些另外的层的表面下延伸或者不超出于此地从皮带1伸出。
纱线7到皮带1的表面10a、10b中的埋入,通过表面上至少构造在接缝区域6中的聚合物层3而受益,其中,聚合物层3不应当过硬,因此纱线7可以插入到这个聚合物层中。但聚合物层3同时也不应过软,因此作用到皮带1上的力没有或仅极为克制地传输到纱线7上并且聚合物层3在运行中也不会过快地磨损并且由此暴露出纱线7。
在接缝区域6中纱线7到聚合物层3中的埋入可以例如由此达到,即,在缝合过程中形成接缝9时,施加一定的纱线张力,因而纱线7在穿刺部8之间的过渡区域20中被压入到聚合物层3的聚合的材料中并且这种材料因此这样变形,使得形成了带有穿透深度T的凹部。当拉应力作用到皮带1上,纱线7的纱线张力通过所述拉应力上升时,这一点在皮带1运行中也还可以被增强。因此纱线7在聚合物层3变形的情况下还被更深地拉入到聚合的材料中;穿透深度T因此上升,优选直至纱线7到达横向加固的元件13、特别是帘布13b。
纱线7因此逐渐靠近织物层2或横向加固的元件13,但不会接触织物层或者横向加固的元件,因此纱线7还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在织物层2或横向加固的元件13和纱线7之间也总是存在弹性的聚合的材料,所以在皮带1运行中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弹性,因为纱线7在突然的作用到皮带1上的拉力负荷下被压入到能弹性伸缩的聚合的材料中。因此抑制了到纱线7上的冲击,由此保护这个纱线不会断裂。
为了进一步简化到聚合物层3中的穿透,可以规定,聚合物层3的表面10a、10b至少在接缝区域6中被结构化或者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并且因此已经具有小的不平度。将聚合物层3仅在接缝区域6中结构化在此就足够了。纱线7由此也可以用较小的力或较小的纱线张力就能插入到聚合物层3中,因为用于纱线7的凹部然后部分通过已经存在的不平整结构随之构造。补充而言,纱线7在皮带1的运行中在到皮带1上拉应力相同的情况下事后比在未结构化的表面10a、10b中不那么强烈地拉入到聚合物层3中。由此可以避免纱线7的事后的松动。原则上也可以规定,用于纱线7的凹部已经事先通过引入相应的型材到表面10a、10b中而形成,沿着所述表面然后形成了接缝9。
也可以备选地规定,在缝合之后才将纱线7最终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为此可以例如规定,所提供的皮带1的聚合物层3的相应的覆盖层3a、3b至少在相应的末端区域1a、1b中或者在接缝区域6中在缝合之前就部分剥落,优选不露出横向加固的元件13,并且在缝合末端区域1a、1b之后,未交联的聚合物层再次作为覆盖层3a、3b至少置放在接缝区域6中,因而接缝9完全被此遮盖。这种未交联的聚合物层在缝合过程之后交联或硫化,因而这种聚合物层是皮带1的组成部分并且织物层2因此部分随之一起埋入并且纱线7同样埋入其中。因此纱线7在这种办法中在缝合之后才埋入到皮带1的聚合物层3中。
通过将纱线7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的所说明的办法因此能保护纱线7。因此防止了纱线7在皮带1的持久的运行中过快地磨损或纱线7的各个区域由于源自辊或作物或相应的贴靠的特定于应用的部件的负荷、特别是摩擦而断裂并且连续的皮带1在皮带连接的区域中由于负荷而在一定的时间后再次打开。
取代使用仅一个埋入的纱线7的是,也使用两个或多个埋入的纱线7,它们然后分别构成了按照前述说明的接缝9。
为了在运行中也用这种皮带连接确保皮带1的高抗拉强度,这样来设计每个接缝9,使得纱线7在穿刺部8之间的过渡区域20中具有沿连续的皮带1的纵向L或者平行于该纵向的方向分量。这例如在有锯齿形走向或波浪形走向或矩形走向的接缝9中是这样的情况。纱线7由此在所述过渡区域20中至少部分朝着皮带1的主负荷方向、优选朝着拉力负荷的方向取向,因而大部分拉力在皮带连接的区域中可以被埋入其中的纱线7拦截。可以由此还来改善这一点,即,纱线7例如在侧向贴靠在作为横向加固的元件13的帘布13b上,由此能进一步改进抗拉强度,因为帘布13b 本身能吸收作用到纱线7上的拉力负荷的一部分。
因此在纱线7到聚合物层3中的埋入、纱线7或接缝9朝着纵向L的按份额的取向以及纱线7到横向加固的元件13;13b上的可选的贴靠的配合作用负责皮带1即使在皮带连接的区域中的特别高的抗拉强度,可以在长的持续时间内获得所述抗拉强度。织物层2中的织物的选择因此也尤其可能有助于此。
增强的织物层2在此优选设计成由捻制的经纱12a和纬纱12b(参看图5)构成的所谓的SZ织物,其中,这种SZ织物例如在EP 0 213 219 A1中说明,该文献的内容为此完全吸收到当前的申请中。这种SZ织物的特征在于,优选沿皮带1的纵向L延伸的分别捻制的相邻的经纱12a具有捻制的不同的转动方向。因此基本上一半数量的经纱12a具有一个转动方向,其余另一半经纱12a则具有相反的转动方向。因此使用这样的经纱12a,其在其制造时或者在捻制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捻,其中,为纱线相宜地使用相同的转动速度。相反地捻制的经纱12a优选可以成对地联合起来并且成对地被纬纱12b包围(在图5中未示出),由此可以发生相邻的经纱12a的特别有利的相互的均衡作用,因而就能确保皮带1的已经极高的抗拉强度。此外,可以通过所述SZ织物也确保了皮带1的经改进的直线滑行。
因为SZ织物的纱线7在多个穿刺部8中穿透,所以到纱线7上的拉力负荷也有效地导出到织物层2中,由此也能通过皮带连接将皮带1的抗拉强度保持得高。不过在此要注意的是,织物层2由于穿刺部8而不能过于强烈地打孔,这就是说,穿刺间距不应过小,优选大于2 mm,并且穿刺密度不能选择得过高,因为否则的话就会总体上强烈减小皮带1的抗拉强度。
按图5的这种SZ织物补充性地按双重布结构构造,其中,纬纱12b在这种双重布结构中成对上下叠置(沿穿刺部8的穿透方向)并且经纱12a如在图5中所示那样与纬纱12b交叉。由此提高了捻制的纱线的密度并且因此提高了皮带1本身的抗拉强度。在这种双重布结构与上述SZ织物组合时,每个所示的经纱12a被两个平行地并且相反地捻制的经纱12a替代。
通过构造有成对地上下叠置的纬纱12b(双重布),除了高的抗拉强度外,也还可以达到纱线7的特别高的抗撕裂强度。纱线7在接缝区域6中在多个部位处在交叉点24中穿透(穿刺部8)织物层2的交叉的经纱12a和纬纱12b(图4)。纱线7因此针对每个织物层2在两侧在一定的区域中通过经纱12a和纬纱12b张紧。因此作用到纱线7上的拉力负荷还能更好地导出到织物层2中。因为纱线7按图4在重叠区域4中穿透两个织物层2(两个末端区域1a、1b),所以还增强了这种效果,因而通过皮带连接能进一步改进整个皮带1的抗拉强度。
视皮带1的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而定,接缝区域6的接缝长度N和/或重叠区域4的重叠长度Ü相匹配。在此也可以规定,接缝区域6大于重叠区域4和/或至少在一侧伸出于这个重叠区域。因此接缝9也还在小的区域中在皮带1的皮带末端11a、11b旁延伸。皮带末端11a、11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接缝9压紧到聚合物层3的表面10a、10b上,因而可以有利地抑制末端区域1a、1b从皮带末端11a、11b起的弯折。由此可以产生皮带1的持久恒定的运转并且可以避免或推迟皮带连接由于末端区域1a、1b的弯折而引起的撕裂。
也可以补充或备选设置一条或多条保持接缝25,其如图4所示横向于纵向L并且用于压紧皮带末端11a、11b以及也吸收一部分拉力。保持接缝25相对纵向L的角在此优选在45°和90°之间、优选为60°。
附图标记列表
1 皮带
1a 第一末端区域
1b 第二末端区域
2 织物层
3 聚合物层
3a 聚合物层3的外置的覆盖层
3b 聚合物层3的内置的覆盖层
4 重叠区域
5a、5b 在末端区域1a、1b中的台阶
6 接缝区域
7 纱线
8 穿刺部
9 接缝
10a、10b 聚合物层3的表面
11a、11b 皮带末端
12a 经纱
12b 纬纱
13 横向加固的元件
13a 带
13b 帘布
14 区段
15 皮带1的侧边缘
17 突出高度
20 过渡区域
24 在穿刺部8和织物层2之间的交叉点
25 保持接缝
AA 区段间距
AE 元件间距
AR 边缘间距
BA 区段宽度
BE 元件宽度
BR 皮带宽度
L 纵向
LS 纵向刚度
N 接缝长度
Q 横向
QS 横向刚度
TB 皮带1的分区
TBm 皮带1的中间的分区
TBr 皮带1a的边缘侧的分区
Ü 重叠长度
Claims (15)
1.作为用于压捆机或捆包机的输送带的连续的牵引器件的皮带(1),带有至少一个织物层(2)以用于构造一种经至少一个织物层(2)增强的连续的皮带(1),织物层至少部分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其特征在于,横向加固的元件(13))埋入到聚合物层(3)中以提高皮带(1)的横向刚度(QS),其中,横向加固的元件(13)基本上朝着皮带(1)的横向(Q)取向并且皮带(1)至少在横向加固的元件(13)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为2:1的在横向刚度(QS)和纵向刚度(LS)之间的刚度比(QS/LS)。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沿纵向(L)全环绕地或者部分彼此间隔元件间距(AE)地或直接彼此紧贴地埋入在所述聚合物层(3)中,因而连续地在整个皮带(1)上或局部提高了所述皮带(1)的横向刚度(QS)。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多个区段(14)内彼此间隔所述元件间距(AE)地或彼此紧密贴靠地布置在所述聚合物层(3)中,其中,区段(14)具有区段宽度(BA)并且相邻的区段(14)彼此间间隔区段间距(AA)地布置,并且在区段(14)之间没有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布置在所述聚合物层(3)中,
其中, 区段宽度(BA)和区段间距(AA)彼此的比例在1:6和1:2之间、优选为1.3,其中,区段宽度(BA)优选在50 mm和100 mm之间、优选为75 mm,并且区段间距(AA)在200 mm和300mm之间、优选为250 mm。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
- 是朝着横向(Q)取向的带(13a),其中,带(13a)具有元件宽度(BE)并且彼此间隔元件间距(AE)地布置,其中,带(13a)的元件宽度(BE)和元件间距(AE)彼此的比例在1:12和1:35之间、优选为1:15,其中,元件宽度(BE)优选在10 mm和30 mm之间、优选为20 mm,并且元件间距(AE)在250 mm和350 mm之间、优选为300 mm,和/或
- 是朝着横向(Q)取向的帘布(13b),其中,帘布(13b)具有在0.2 mm和2.5 mm之间的、优选1 mm的直径,并且帘布(13b)彼此贴靠或相间隔。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在横向刚度(QS)和纵向刚度(LS)之间的刚度比(QS/LS)至少为3:1、优选至少5:1、特别是至少为10:1。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精确地沿着横向(Q)或者以相对横向(Q)成在+15°和-15°之间的、优选在+5°和-5°之间的角地在所述聚合物层(3)中取向。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和所述皮带(1)的侧边缘(15)之间设有在2 mm和50 mm之间的边缘间距(AR)。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在所述皮带(1)的分区(TB)中、例如在所述皮带(1)的中间的分区(TBm)中被留空。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具有大于25 kN/mm2、特别是大于35 kN/mm2、优选大于50 kN/mm2的弹性模量。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由金属、例如弹簧钢制成,或者由例如带有玻璃或碳或芳纶制的纤维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或者由纺织的纱线或单丝的热塑性纱线制成。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1)的末端区域(1a、1b)间接或直接地相互连接以构成连续的皮带(1),其中,所述皮带(1)的末端区域(1a、1b)为此在重叠区域(4)中平面地上下叠放并且至少部分在重叠区域(4)中例如通过缝合、粘接、拧接、铆接、硫化保持在一起或者末端区域(1a、1b)通过皮带锁保持在一起。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的元件(13) 在所述末端区域(1a、1b)中被留空。
13.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区域(1a、1b)通过至少一条构成了接缝(9)的纱线(7)相互连接,其中,至少一条纱线(7)为此在接缝区域(6)中在多个穿刺结构(8)中穿透所述皮带(1)的末端区域(1a、1b),其中,所述皮带(1)的至少一个织物层(2)至少通过接缝区域(6)埋入到所述聚合物层(3)中,并且纱线(7)在穿刺结构(8)之间的过渡区域(20)中这样表面地以穿透深度(T)埋入到所述聚合物层(3)中,使得纱线(7)完全地或至少大部分在所述皮带(1)的表面(10a、10b)下方延伸。
14.按照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刺结构(8)之间的过渡区域(20)的大部分具有平行于所述皮带(1)的纵向(L)取向的方向分量,和/或额外设有至少一个保持接缝(25),保持接缝在接缝区域(6)中基本上横向于所述皮带(1)的纵向(L)延伸。
15.按照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区域(6)至少在一侧伸出于所述重叠区域(4),因而所述纱线(7)的穿刺结构(8)和过渡区域(20)也布置在所述重叠区域(4)外部以将所述皮带(1)的皮带末端(11a、11b)压紧到所述皮带(1)的表面(10a、10b)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9218795.3 | 2019-12-20 | ||
EP19218795.3A EP3839287B1 (de) | 2019-12-20 | 2019-12-20 | Riemen als endloses zugmittel für förderbänder von ballenpressen oder ballenwickler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2862A true CN113002862A (zh) | 2021-06-22 |
CN113002862B CN113002862B (zh) | 2023-08-25 |
Family
ID=69061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19176.XA Active CN113002862B (zh) | 2019-12-20 | 2020-12-21 | 作为用于输送带的连续式牵引器件的皮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47696B2 (zh) |
EP (1) | EP3839287B1 (zh) |
CN (1) | CN113002862B (zh) |
PL (1) | PL3839287T3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7086A (zh) * | 2022-07-04 | 2022-09-20 | 呼伦贝尔市海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捆草机打包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2112040A1 (de) * | 2022-05-13 | 2023-11-16 | Homag Gmbh | 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eines Werkstücks |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7684A (en) * | 1975-07-28 | 1976-10-26 | Dayco Corporation |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structure |
US4097640A (en) * | 1972-07-08 | 1978-06-27 | Karl Kroyer St. Anne's Limited | Production of fibrous sheet material |
JPH09191997A (ja) * | 1996-01-13 | 1997-07-29 | Aoyama Hosohaba Shiyokufu:Kk | カーテンの芯 |
DE19636824A1 (de) * | 1996-09-11 | 1998-03-12 | Erfurt Umformtechnik Gmbh | Transfereinrichtung |
CN2401513Y (zh) * | 1999-12-27 | 2000-10-18 | 龙口市丛林塑胶带厂 | 防撕裂织物芯输送带 |
CN2401514Y (zh) * | 1999-12-27 | 2000-10-18 | 龙口市丛林塑胶带厂 | 防撕裂钢丝绳芯输送带 |
US20020014299A1 (en) * | 2000-03-15 | 2002-02-07 | Dolan Troy D. | Method for splicing a belt |
RU2249066C2 (ru) * | 2002-12-17 | 2005-03-27 | Игорь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Рагоза | Кордное полотно |
CN101454591A (zh) * | 2006-04-10 | 2009-06-10 |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 有缝层叠带 |
US20100109213A1 (en) * | 2007-05-10 | 2010-05-06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Hydraulically Damping Elastomeric Bushing |
TWM404208U (en) * | 2010-11-09 | 2011-05-21 | Thor Hawk Ind Supply Co Ltd | Knitting joint structure of conveyer belt |
DE102010042357A1 (de) * | 2010-10-12 | 2012-04-12 | Sgl Carbon Se | Lastzugsystem |
CN102976032A (zh) * | 2012-10-05 | 2013-03-20 | 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传送带带体结构 |
CN103619734A (zh) * | 2011-06-08 | 2014-03-05 | 蒂森克虏伯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输送带系统和输送带 |
CN105151643A (zh) * | 2015-07-30 | 2015-12-16 | 汤有浪 | 管状输送带 |
CN105151644A (zh) * | 2015-08-25 | 2015-12-16 | 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力单层芳纶输送带接头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204938094U (zh) * | 2015-08-25 | 2016-01-06 | 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力单层芳纶输送带接头结构 |
US20170000036A1 (en) * | 2015-07-03 | 2017-01-05 | Contitech Transportbandsysteme Gmbh | Belt that is continuously clos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n particular round baler belt |
CN107614224A (zh) * | 2015-06-03 | 2018-01-19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橡胶制品用增强层 |
CN108169253A (zh) * | 2018-02-12 | 2018-06-15 | 无锡百年通工业输送有限公司 | 一种x射线探测芳纶输送带指型接头抽动的方法 |
CN207748394U (zh) * | 2018-01-15 | 2018-08-21 | 山东通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 定向短纤维橡胶复合体管状输送带 |
CN207876604U (zh) * | 2018-01-17 | 2018-09-18 | 兰溪三元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纬帘面增强的钢丝绳芯输送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06613A (en) * | 1972-08-11 | 1978-08-15 | Ian Main Thomson | Conveyor belts |
ATE54796T1 (de) | 1985-08-27 | 1990-08-15 | Arnold Jaeger | Pressband fuer rundballenpressen. |
DE3808711A1 (de) | 1988-03-16 | 1989-09-28 | Jaeger Arnold | Verbinder fuer umlaufende baender |
DE9318117U1 (de) | 1993-11-26 | 1994-12-22 | Gebrüder Welger GmbH & Co KG, 38304 Wolfenbüttel | Rundballenpresse |
US6371280B1 (en) * | 2000-03-22 | 2002-04-16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Load carrying belt |
DE10037645A1 (de) | 2000-07-31 | 2002-02-14 | Artemis Kautschuk Kunststoff | Verbindungsstelle für zugfeste Riemen und Bänder,insb. Treibriemen |
DE102004023705B3 (de) * | 2004-05-11 | 2005-10-06 | Maschinenfabrik Bernard Krone Gmbh | Maschine zum Aufnehmen und Pressen von landwirtschaftlichem Erntegut |
US20080078657A1 (en) * | 2006-10-03 | 2008-04-03 | J.H. Fenner & Co. Ltd | Oriented needled felt conveyor belt |
US7931554B2 (en) | 2006-12-26 | 2011-04-26 | Tri Corp. | Endless belt |
US8157685B2 (en) * | 2009-04-01 | 2012-04-17 | Apache Hose & Belting Co., Inc. | Endless belt with binder for carcass stability |
DE102011116633A1 (de) | 2011-10-20 | 2013-04-25 | Arnold Jäger Holding GmbH | Riemen als Zugmittel für Förderbänder landwirtschaftlicher Maschinen |
ES2746834T5 (en) | 2015-04-09 | 2025-02-25 | Arnold Jaeger Holding Gmbh | Belt as endless traction mechanism for conveyor belt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
US9828180B2 (en) * | 2015-05-04 | 2017-11-28 | Uniband USA, LLC | Fabric conveyor belt with layered PVC and polyester coating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DE102016002144A1 (de) * | 2016-02-25 | 2017-08-31 | Maschinenfabrik Krone Beteiligungs-GmbH | Fördergurt und landwirtschaftliche Erntemaschinen mit einem Fördergurt |
DE102016112305A1 (de) * | 2016-07-05 | 2018-01-11 | Arnold Jäger Holding GmbH | Riemen als endloses Zugmittel für Förderbänder landwirtschaftlicher Maschinen, insbesondere Ballenpressen |
EP3667118B1 (de) * | 2018-12-14 | 2020-12-30 | Arnold Jäger Holding GmbH | Riemen als endloses zugmittel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riemens |
-
2019
- 2019-12-20 PL PL19218795T patent/PL3839287T3/pl unknown
- 2019-12-20 EP EP19218795.3A patent/EP3839287B1/de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21 CN CN202011519176.XA patent/CN113002862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21 US US17/128,645 patent/US1164769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97640A (en) * | 1972-07-08 | 1978-06-27 | Karl Kroyer St. Anne's Limited | Production of fibrous sheet material |
US3987684A (en) * | 1975-07-28 | 1976-10-26 | Dayco Corporation |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structure |
JPH09191997A (ja) * | 1996-01-13 | 1997-07-29 | Aoyama Hosohaba Shiyokufu:Kk | カーテンの芯 |
DE19636824A1 (de) * | 1996-09-11 | 1998-03-12 | Erfurt Umformtechnik Gmbh | Transfereinrichtung |
CN2401513Y (zh) * | 1999-12-27 | 2000-10-18 | 龙口市丛林塑胶带厂 | 防撕裂织物芯输送带 |
CN2401514Y (zh) * | 1999-12-27 | 2000-10-18 | 龙口市丛林塑胶带厂 | 防撕裂钢丝绳芯输送带 |
US20020014299A1 (en) * | 2000-03-15 | 2002-02-07 | Dolan Troy D. | Method for splicing a belt |
RU2249066C2 (ru) * | 2002-12-17 | 2005-03-27 | Игорь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Рагоза | Кордное полотно |
CN101454591A (zh) * | 2006-04-10 | 2009-06-10 |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 有缝层叠带 |
US20100109213A1 (en) * | 2007-05-10 | 2010-05-06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Hydraulically Damping Elastomeric Bushing |
DE102010042357A1 (de) * | 2010-10-12 | 2012-04-12 | Sgl Carbon Se | Lastzugsystem |
TWM404208U (en) * | 2010-11-09 | 2011-05-21 | Thor Hawk Ind Supply Co Ltd | Knitting joint structure of conveyer belt |
CN103619734A (zh) * | 2011-06-08 | 2014-03-05 | 蒂森克虏伯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输送带系统和输送带 |
CN102976032A (zh) * | 2012-10-05 | 2013-03-20 | 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传送带带体结构 |
CN107614224A (zh) * | 2015-06-03 | 2018-01-19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橡胶制品用增强层 |
US20170000036A1 (en) * | 2015-07-03 | 2017-01-05 | Contitech Transportbandsysteme Gmbh | Belt that is continuously clos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n particular round baler belt |
CN105151643A (zh) * | 2015-07-30 | 2015-12-16 | 汤有浪 | 管状输送带 |
CN105151644A (zh) * | 2015-08-25 | 2015-12-16 | 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力单层芳纶输送带接头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204938094U (zh) * | 2015-08-25 | 2016-01-06 | 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力单层芳纶输送带接头结构 |
CN207748394U (zh) * | 2018-01-15 | 2018-08-21 | 山东通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 定向短纤维橡胶复合体管状输送带 |
CN207876604U (zh) * | 2018-01-17 | 2018-09-18 | 兰溪三元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纬帘面增强的钢丝绳芯输送带 |
CN108169253A (zh) * | 2018-02-12 | 2018-06-15 | 无锡百年通工业输送有限公司 | 一种x射线探测芳纶输送带指型接头抽动的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7086A (zh) * | 2022-07-04 | 2022-09-20 | 呼伦贝尔市海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捆草机打包装置 |
CN115067086B (zh) * | 2022-07-04 | 2024-04-16 | 呼伦贝尔市海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捆草机打包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2862B (zh) | 2023-08-25 |
PL3839287T3 (pl) | 2022-03-07 |
EP3839287B1 (de) | 2022-01-12 |
US20210185935A1 (en) | 2021-06-24 |
EP3839287A1 (de) | 2021-06-23 |
US11647696B2 (en) | 2023-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461690T3 (es) |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 una correa de transmisión de potencia de una forma vertical | |
KR100502762B1 (ko) | 벨트보강재및이것으로구성된벨트 | |
US6427728B1 (en) | Conveyor belting with reinforcing fabric formed from three interlaced layers | |
CN113002862B (zh) | 作为用于输送带的连续式牵引器件的皮带 | |
KR102568578B1 (ko) | 밴드 피복식 마찰 전동 벨트 | |
CN111319913B (zh) | 作为连续的牵引机构的皮带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皮带的方法 | |
JPH0769414A (ja) | コンベヤベルトまたは力伝達ストラップのための連結部 | |
KR100916625B1 (ko) | 밴드 피복식 동력 전달 v벨트 | |
FI122410B (fi) | Puristinhihna | |
BR0206503B1 (pt) | correia de transmissão de força sem fim. | |
AU2019294292B2 (en) | Junction device for conveyor belt | |
US4243714A (en) | Steel cord reinforcement for elastomers as well as thus reinforced elastomers | |
US4305433A (en) | Steel cord fabric having sinusoidal warp chords and straight weft chords for reinforcing elastomeric articles and articles reinforced therewith | |
KR100599154B1 (ko) | 저 모듈러스 벨트 | |
US20030155215A1 (en) | Reinforcing band for conveyor belts, and conveyor belt using the same | |
EP1175358B1 (en) | Conveyor belting with reinforcing fabric formed from three interlaced layers | |
CA1168067A (e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
JP4089767B2 (ja) | コンベヤベルト | |
EP1098829B1 (en) | Improved agricultural belting material | |
GB2245525A (en) | Sheet reinforcing material | |
EA041194B1 (ru) |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вейерной ленты | |
JPH11333958A (ja) | 軟質合成樹脂複合シート | |
MXPA01005563A (en) | Conveyor belting with reinforcing fabric formed from three interlaced lay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