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01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69011B CN112769011B CN202011162177.3A CN202011162177A CN112769011B CN 112769011 B CN112769011 B CN 112769011B CN 202011162177 A CN202011162177 A CN 202011162177A CN 112769011 B CN112769011 B CN 1127690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tting
- cover
- locking
- housing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1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the cable clamping being achieved by mounting the separate part on the housing of the coupl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将覆盖物以正规的姿势装配于壳体。壳体(10)的第1装配部(31)具有第1锁定部(33)。壳体(10)的第2装配部(32)具有第2锁定部(37)和与第2锁定部(37)并排配置的干涉部(38)。覆盖物(60)的第1装配接纳部(66)具有与第1锁定部(33)卡止的第1锁定接纳部(68)。覆盖物(60)的第2装配接纳部(67)具有与第2锁定部(37)卡止的第2锁定接纳部(69)和配置干涉部(38)的退避空间(71)。第1锁定部(33)和干涉部(38)配置于在壳体(10)的后视时以后表面部(28)的中心为中心翻转180°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以将壳体的后表面侧覆盖的方式安装的电线覆盖物(以下简称为覆盖物。)。覆盖物将从壳体的后表面侧引出的电线包围而进行保护。覆盖物具有设置有锁定突起的弹性锁定片。壳体具有凹形的被锁定部。当覆盖物保持于壳体时,弹性锁定片的锁定突起卡止于被锁定部。具备这种覆盖物的连接器也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07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73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2200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的被锁定部在壳体的后表面侧的周围的四个角部以在后视时为点对称的形态配置(参照专利文献1的附图的[图12])。该情况下,覆盖物能够采取电线的导出方向变为反向的两种装配姿势。那样的话,作业者有可能将电线覆盖物以与原来反向的装配姿势装配于壳体。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将覆盖物以正规的姿势装配于壳体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部;和覆盖物,其将从所述后表面部侧引出的电线包围,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部的周围的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所述覆盖物具有分别装配于所述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的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所述第1装配部具有第1锁定部,所述第2装配部具有第2锁定部和与所述第2锁定部并排配置的干涉部,所述第1装配接纳部具有与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的第1锁定接纳部,所述第2装配接纳部具有与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的第2锁定接纳部和配置所述干涉部的退避空间,所述第1锁定部与所述干涉部配置于在所述壳体的后视时以所述后表面部的中心为中心翻转180°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将覆盖物以正规的姿势装配于壳体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从斜下前方观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后方观看杆配置于初期位置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盖覆盖物相对于主体覆盖物配置成打开状态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9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10是从斜下前方观看杆的立体图。
图11是从斜上前方观看覆盖物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其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部;和覆盖物,其将从所述后表面部侧引出的电线包围,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部的周围的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所述覆盖物具有分别装配于所述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的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所述第1装配部具有第1锁定部,所述第2装配部具有第2锁定部和与所述第2锁定部并排配置的干涉部,所述第1装配接纳部具有与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的第1锁定接纳部,所述第2装配接纳部具有与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的第2锁定接纳部和配置所述干涉部的退避空间,所述第1锁定部与所述干涉部配置于在所述壳体的后视时以所述后表面部的中心为中心翻转180°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第2锁定部与第2锁定接纳部卡止,干涉部配置于退避空间,从而覆盖物正规保持于壳体。另一方面,当覆盖物采取与正规不同的装配姿势时,干涉部与第1锁定接纳部干涉。因此,能够避免当覆盖物采取与正规不同的装配姿势保持于壳体的情况。
(2)也可以为,所述第1锁定部在后视时在所述第1装配部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第2锁定部在所述第2装配部以比所述第1锁定部的个数少的个数设置,多个所述第1锁定部中的一个所述第1锁定部相对于所述干涉部配置于翻转所述180°的位置。根据该结构,作业者通过确认第1锁定部和第2锁定部各自的个数差,能够简单地识别各个锁定部,因此能够迅速开始覆盖物的装配作业。
(3)也可以为,所述壳体在内侧具有对方连接器嵌入的嵌合筒部,所述干涉部为使所述嵌合筒部的一部分向外侧鼓出的形态,在内侧配置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防止误组装突部。根据该结构,当对方连接器以与正规不同的误组装姿势组装于壳体时,对方连接器的防止误组装用突部以外的部分能够与干涉部干涉,因此能够避免误组装姿势的对方连接器错误地嵌合于壳体的情况。在此,干涉部兼备防止对方连接器的误组装的功能和防止覆盖物的误装配的功能,所以与分别设置两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壳体的结构。
(4)也可以为,具备能转动地配置于所述壳体、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杆,所述杆配置于所述覆盖物的外侧,所述覆盖物具有向与所述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侧向突出部。假设当覆盖物采取与正规不同的装配姿势保持于壳体时,则杆在转动时与侧向突出部干涉,不能进行杆的转动操作。在那方面,根据本结构,通过第1装配部和第1装配接纳部能够装配,且第2装配部和第2装配接纳部能够装配,从而可担保覆盖物正规保持于壳体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杆在转动时与侧向突出部干涉的情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能转动地支承于壳体10的杆40、以及装配于壳体10的覆盖物60。壳体10能够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壳体10与对方连接器90在开始嵌合时相向的面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以图5、图6、图8、图9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左右方向与宽度方向同义,以图3、图4、图7~图11的左右方向为基准
<对方连接器90>
对方连接器90详细未图示,但是如图5所示,具备罩部91和多个对方端子零件92。对方端子零件92为导电金属制,具有突出到罩部91内的突片93。罩部91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在上下方向长的方筒状。在罩部91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防止误组装突部94。防止误组装突部94在罩部91的上壁的上表面中构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形状。在罩部91的左右表面突出地设置有未图示的凸轮从动件。
<壳体10>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8所示,具有方块状的壳体主体11、将壳体主体11的周围包围的嵌合筒部12、以及在后部将嵌合筒部12及壳体主体11连结的后壁13。如图5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的后端部安装有密封环20。
嵌合筒部12与壳体主体11之间、且比后壁13靠前方的空间构成为嵌合空间14。对方连接器90的罩部91从前方插入到嵌合空间14。在此,罩部91与壳体主体11之间通过密封环20液密地密封。
如图9所示,嵌合筒部12在后视时呈矩形。嵌合筒部12的上下表面沿着左右配置。嵌合筒部12的左右表面沿着上下配置。嵌合筒部12的上下表面的宽度尺寸小于周壁的左右表面的高度尺寸。也就是说,嵌合筒部12的上下表面构成短边区域,嵌合筒部12的左右表面构成长边区域。
在嵌合筒部12的上表面立起地设置有左右一对腿部15。在两腿部15的上端间设置有能挠曲的锁臂16。如图5及图6所示,锁臂16将杆40锁定而限制嵌合位置(后述的)的杆40的转动。
如图9所示,壳体10在嵌合筒部12的左右表面的侧方具有左右一对外壁17。在嵌合筒部12的左右表面与对置的外壁17之间设置有左右一对空间部18。两空间部18在上下方向细长地延伸,前端的上部和下端封闭(参照图8),后端开放(参照图9)。在两空间部18被插入杆40的后述的臂部41。两外壁17呈沿着上下方向的板状,以将臂部41覆盖的方式配置。在两外壁17设置有突出到空间部18的圆柱状的支承轴19。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各腔21从后方被插入端子零件23。端子零件23被从腔21的内壁突出的矛状部22卡止,从而在壳体10中防脱。端子零件23为导电金属制,具有筒状的连接部24,突片93插入连接到连接部24。在端子零件23的后部通过压接而连接有电线25。
如图9所示,壳体10具有从后壁13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密封塔26。各密封塔26呈圆筒状,在内部具有截面为圆形的密封孔27。如图5及图6所示,各密封塔26的密封孔27与各腔21连通。在各密封塔26的密封孔27中被插入橡胶栓30,橡胶栓30安装于电线25的外周。橡胶栓30与密封孔27的内周面紧贴,将壳体10内液密地密封。
如图9所示,壳体10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部28。后表面部28具有后壁13的后表面28A。后壁13的后表面28A沿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配置。后壁13的后表面28A以比各密封塔26的后端及两外壁17的后端向前方退缩的方式配置。后壁13的后表面28A的左右两端面朝对应的空间部18,与杆40的臂部41相邻地配置。
壳体10具有壳体侧面部29,壳体侧面部29朝向作为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侧方。壳体侧面部29具有两外壁17的外表面29A。如图1及图2所示,外壁17的外表面29A呈沿着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平面形状。
壳如图9所示,壳体10在后表面部28的周围(周边部)具有第1装配部31及第2装配部32。第1装配部31及第2装配部32具有如后所述用于将覆盖物60装配保持于壳体10的结构。具体地讲,第1装配部31及第2装配部32设置于嵌合筒部12的作为短边区域的上下表面。并且,第1装配部31及第2装配部32成为在后视时不是以壳体10的中心(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各中心)为中心呈点对称的形态(包括形状、配置)。
如图1、图3、图8及图9所示,第1装配部31具有一对第1锁定部33,一对第1锁定部33在左右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嵌合筒部12的下表面。两第1锁定部33呈爪状突出,呈彼此相同的形状。如图5所示,第1锁定部33的后表面向下倾斜。第1锁定部33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另外,如图1所示,第1装配部31具有将两第1锁定部33的周围包围的门型框状的锁定导向部34。如图3、图8及图9所示,锁定导向部34具有:支承腿35,在嵌合筒部12的下表面的两第1锁定部33之间及两第1锁定部33的左右两侧立起;和架设壁36,在左右方向架设于各支承腿35的后部下端间。各支承腿35以将两第1锁定部33的整体从左右两侧覆盖的方式配置。架设壁36在前后方向配置于与两第1锁定部33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
如图9所示,在第2装配部32的左右两侧配置有两腿部15。在第2装配部32的上侧配置有锁臂16。第2装配部32具有在左右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嵌合筒部12的上表面的第2锁定部37及干涉部38。第2锁定部37呈爪状突出,具有与第1锁定部33的宽度尺寸不同的宽度尺寸、详细为比第1锁定部33的宽度尺寸小的宽度尺寸。另外,第2锁定部37具有与第1锁定部33的高度尺寸不同的高度尺寸、详细为比第1锁定部33的高度尺寸大的高度尺寸。如图6所示,第2锁定部37的后表面向上倾斜。第2锁定部37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干涉部38成为使嵌合筒部12的上壁中的宽度方向一侧(图8的左侧、且图9的右侧)的部分向上方鼓出的形状。具体地讲,干涉部38形成为截面呈门型,成为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一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参照图5)。干涉部38从嵌合筒部12的上壁的上表面突出。干涉部38的后端(封闭面)位于比第2锁定部37靠后方。干涉部38的宽度尺寸大于第2锁定部37的宽度尺寸。
如图5及图8所示,干涉部38具有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的内表面呈方形凹状凹陷的防止误组装凹部39。防止误组装凹部39在前后方向延伸,在嵌合筒部12的前端开口,在嵌合筒部12的后端封闭。如图5所示,在防止误组装凹部39从前方被插入对方连接器90的防止误组装突部94。
如图9所示,干涉部38和第1锁定部33(图9的左侧的第1锁定部33)配置于在壳体10的后视时以后表面部28的中心C1(宽度方向中央及高度方向中央)为中心翻转180°的位置。也就是说,干涉部38和第1锁定部33配置于在后表面部28的中心C1通过的翻转轴D1上。
<杆40>
杆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0所示,具有左右一对臂部41和架设于两臂部41间的连结部42。杆40由两臂部41和连结部42构成门形。两臂部41具有圆形的轴承孔43和延伸到轴承孔43的附近的凸轮槽44。两凸轮槽44为在两臂部41的内表面凹陷的形状,并具有在两臂部41的外周缘开口的入口45。杆40在使两臂部41配置于空间部18、且将支承轴19嵌入到轴承孔43的状态下,相对于壳体10能够以轴承孔43(支承轴19)为中心从图2所示的初期位置向图1所示的嵌合位置转动。在初期位置上,图2所示,连结部42配置于比壳体10靠后方,两臂部41的一部分通过空间部18的后端的开放部分向后方突出地配置。在嵌合位置上,如图4~图7所示,连结部42配置于壳体10的上端侧。如图2及图10所示,连结部42在矩形框的内侧具有杆锁定部46。如图5及图6所示,杆锁定部46在嵌合位置上卡止于锁臂16。
<覆盖物60>
覆盖物60为合成树脂制,呈帽状,从后方装配于壳体10。如图5及图6所示,覆盖物60将从各密封塔26引出的各电线25包围。
如图11所示,覆盖物60具有主体覆盖物61和盖覆盖物62,盖覆盖物62通过铰链78能开闭地连结到主体覆盖物61。并且,主体覆盖物61具有将后表面部28的后方覆盖的基部63和从基部63折弯并向左右一侧方突出的侧向突出部64。如图3、图4以及图7所示,主体覆盖物61由基部63和侧向突出部64构成后视时呈L字形。
基部63的前端是开口端,以沿着后壁13的后表面28A的外周抵接的方式配置。侧向突出部64的前端是与基部63的前端连通的开口缘,由盖覆盖物62封闭。
基部63具有与后表面部28对置地配置的背板部65。基部63具有从侧向突出部64的后表面侧朝向前端倾斜的斜面区域。杆40在转动过程中位于基部63的斜面区域上,能够避免与基部63干涉(参照图2)。
如图11所示,覆盖物60在基部63的前端侧的上下表面具有第1装配接纳部66及第2装配接纳部67。在第1装配接纳部66及第2装配接纳部67分别装配第1装配部31及第2装配部32。第1装配接纳部66及第2装配接纳部67成为在主视时不是以基部63的中心(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各中心)为中心呈点对称的形态(包括形状、配置)。
第1装配接纳部66具有在左右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基部63的下表面的一对第1锁定接纳部68。两第1锁定接纳部68从基部63的前端(开口端)的下侧向前方突出。具体地讲,两第1锁定接纳部68呈沿着前后方向的矩形框状,呈彼此相同的形状。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两第1锁定接纳部68的内侧嵌入对应的第1锁定部33。
如图11所示,第2装配接纳部67在基部63的上表面具有第2锁定接纳部69。第2锁定接纳部69从基部63的前端(开口端)的上侧向前方突出。具体地讲,第2锁定接纳部69呈沿着前后方向的矩形框状,具有与第1锁定接纳部68的宽度尺寸不同的宽度尺寸、详细为比第1锁定接纳部68的宽度尺寸小的宽度尺寸。如图2所示,在第2锁定接纳部69的内侧嵌入第2锁定部37。
如图11所示,第2装配接纳部67在基部63的前端侧、且作为第2锁定接纳部69的旁边的宽度方向一侧(图11的左侧)的空间具有退避空间71。如图5所示,在退避空间71配置干涉部38。
如图2所示,侧向突出部64具有:侧向突出背板部72,以折弯的方式与背板部65连续;和第1板部73及第2板部74,从侧向突出背板部72的上下两侧向前方突出。第1板部73从侧向突出背板部72的上侧突出,位于在后视时呈L字形状的覆盖物60的内侧。第2板部74从侧向突出背板部72的下侧突出,位于在后视时呈L字形状的覆盖物60的外侧。
如图1及图3所示,在第2板部74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具有爪状的突起部76和设置于突起部76的周围的桥部77。如图1、图2以及图11所示,铰链78是截面为U字形状的可挠铰链,在第1板部73的前缘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如图2、图4以及图7所示,在覆盖物60保持于壳体10的状态下,铰链78的轴线朝向与壳体侧面部29交叉(详细为正交)的方向。
如图11所示,盖覆盖物62具有矩形板状的盖主体79。盖主体79的一边缘(在关闭状态下为上缘)连结到铰链78。如图1所示,在盖主体79的另一边缘(在关闭状态下为下缘)突出地设置有覆盖物锁定部81。覆盖物锁定部81呈矩形框状,沿着与盖覆盖物62的板面正交的方向配置。如图1及图3所示,在覆盖物锁定部81的内侧嵌入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的突起部76。
在盖覆盖物62相对于主体覆盖物61处于打开状态时,在侧向突出部64内插入波纹管70。在波纹管70配置于侧向突出部64内的状态下,盖覆盖物62通过铰链78转动。然后,如图1及图3所示,通过覆盖物锁定部81将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卡止,从而盖覆盖物62和主体覆盖物61将波纹管70夹在中间地保持为关闭状态。另外,波纹管70为合成树脂制,是供电线25插通的可挠性的蛇腹管。
覆盖物60在相对于沿着前后方向的虚拟面(参照图4的虚线X)而言离构成壳体侧面部29的外壁17的外表面29A近的一侧(虚线X的左侧)具有向前配置的覆盖物侧面部82。覆盖物侧面部82具有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在关闭状态下与外壁17的外表面29A正交,朝向前方配置。
如图1及图11所示,盖覆盖物62具有从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突出的形状的限制部83。限制部83具有从与盖主体79中的一边缘及另一边缘交叉的两侧缘中、离基部63近的一侧缘突出的包覆部84。包覆部84呈矩形板状,具有沿着与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正交的上下方向的板面。包覆部84从盖主体79的一边缘侧到另一边缘侧遍及盖主体79的一侧缘的全长而设置。在包覆部84与对置的基部63的侧壁之间插入嵌合筒部12的外壁17(参照图1及图4)。
如图1及图11所示,限制部83具有多个肋85,多个肋85在盖主体79的一侧缘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连结到包覆部84的板面。各肋85呈沿着左右方向的板状,连结到包覆部84的板面和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具体地讲,各肋85配置于包覆部84的一边缘部、另一边缘部以及作为两边缘部间的中央的中间部。各肋85呈三角形(详细为直角三角形),具有从包覆部84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到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直线状倾斜的倾斜边缘。
<连接器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
当组装时,杆40的两臂部41插入到两空间部18。在杆40的插入过程中,两臂部41与支承轴19干涉,外壁17向外侧挠曲变形。在插入完成后,外壁17弹性复原,支承轴19嵌入到轴承孔43。由此,杆40支承于壳体10。
接着,在壳体10从后方被装配覆盖物60。在覆盖物60的装配过程中,两第1锁定接纳部68向锁定导向部34的内侧插入,一边被锁定导向部34引导,一边跨上两第1锁定部33而挠曲变形。另外,第2锁定接纳部69跨上第2锁定部37而挠曲变形。当覆盖物60正规装配到壳体10时,两第1锁定接纳部68弹性复原而卡止于两第1锁定部33(参照图1、图3及图5)。另外,第2锁定接纳部69弹性复原而卡止于第2锁定部37(参照图6)。而且,干涉部38进入到退避空间71而可避免与覆盖物60干涉。由此,覆盖物60保持为被壳体10限制脱离的状态。当覆盖物60正规装配于壳体10时,基部63沿着壳体10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配置,侧向突出部64从壳体10的下部向宽度方向一侧突出地配置(参照图4)。从各密封塔26引出的电线25被背板部65及侧向突出背板部72折弯,从侧向突出部64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开口导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当覆盖物60将要采取与正规上下反向的装配姿势(以下称为反向姿势。)装配到壳体10时,第1装配接纳部66与第2装配部32对置,第2装配接纳部67与第1装配部31对置地配置。于是,两第1锁定接纳部68中的一方第1锁定接纳部68与干涉部38的后端干涉。由此,能够避免反向姿势的覆盖物60装配到壳体10的情况。即使一方第1锁定接纳部68跨上干涉部38,也不会卡止于干涉部38。另外,第2锁定接纳部69也不会卡止于使宽度尺寸不同的第1锁定部33。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反向姿势的覆盖物60错误地装配到壳体10的情况。
然后,波纹管70插入到侧向突出部64,盖覆盖物62相对于主体覆盖物61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在盖覆盖物62的转动过程中,包覆部84的板面(没有连结各肋85的一侧的板面)沿着对置的外壁17的外表面29A移位。由此,盖覆盖物62的转动操作被引导。
当盖覆盖物62达到关闭状态时,盖锁定部81插入到桥部77的内侧而卡止于突起部76。由此,盖覆盖物62相对于主体覆盖物61保持为关闭状态。波纹管70夹在盖覆盖物62与主体覆盖物61之间而被保持。
在此,限制部83的包覆部84一边使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一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包覆部84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以将外壁17的外表面29A的后端下部覆盖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参照图1)。因此,包覆部84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能够在侧视时将侧向突出部64和外壁17的间隙遮盖。
限制部83的各肋85一边使板面朝向上下方向一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各肋85的后端缘沿着左右方向与盖主体79连结成一体。各肋85的侧端缘沿着前后方向与包覆部84连结成一体,隔着包覆部84与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对置地配置。换句话讲,限制部83的各肋85以横跨外壁17的外表面29A和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的方式配置。
即使从侧向突出部64向外部延伸的波纹管70或者从波纹管70导出到外部的各电线25从前方振动等,在盖覆盖物62施加离开主体覆盖物61并朝向壳体10侧的方向(参照图1、图3及图4的箭头Y)的外力时,有可能盖锁定部81和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的卡止脱落,盖覆盖物62偶发性打开。另外,也有可能盖锁定部81和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的锁定部分破损。
但是,根据本实施例1,为了对抗箭头Y方向的外力,在盖主体79与外壁17之间夹着限制部83。因此,通过限制部83的包覆部84与外壁17的外表面29A碰触,从而由限制部83可靠地阻挡箭头Y方向的外力。因此,能够避免在盖锁定部81和覆盖物锁定接纳部75的锁定部分施加大的应力,能够避免锁定部分破损的情况。另外,能够阻止盖主体79向外壁17侧移位,能够防止盖覆盖物62偶发性打开的情况。
另外,外壁17通过在内侧具有空间部18,从而有变为薄壁的倾向,有可能在限制部83碰触时挠曲变形。但是,因为在空间部18配置有杆40的臂部41,所以能够防止外壁17通过与臂部41碰触而挠曲变形。
在连接器嵌合前,杆40配置于初期位置。在初期位置上,杆40相对于基部63以从后方横跨的方式配置。
接着,对方连接器90的罩部91较浅地嵌入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于是,两凸轮从动件进入到两凸轮槽44的入口45。另外,防止误组装突部94进入到防止误组装凹部39。在该状态下,连结部42被抓持,杆40从初期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两凸轮从动件在两凸轮槽44的槽面上滑动,凸轮机构在与杆40与对方连接器90之间作用,罩部91较深地嵌合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当杆40达到嵌合位置时,罩部91以正规深度嵌合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由此,各对方端子零件92与各端子零件23正规导通连接(参照图5)。
另一方面,在对方连接器90相对于壳体10采取与正规反向的嵌合姿势的情况下,防止误组装突部94不达到与防止误组装凹部39对应的位置,而与嵌合筒部12的下端干涉。由此,能够避免采取反向的嵌合姿势的罩部91进入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而错误地进行连接器嵌合的情况。
综上所述,关于本实施例1可以说下面的情况。
在外壁17的外表面29A与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之间以横跨两外表面29A、82A的方式设置有限制部83。因此,在从侧向突出部64向外部延伸的波纹管70等向接近外壁17的外表面29A的方向(参照图1、图3以及图4的箭头Y)振动时,施加于覆盖物60的应力效率良好地传递到限制部83。其结果是,能够可靠性良好地实现覆盖物60保持于壳体10的状态。
特别是能够防止盖覆盖物62相对于主体覆盖物61意外打开。在该情况下,因为限制部83与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设置成一体,所以能够在将覆盖物60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进行盖覆盖物62的开闭操作。
而且,铰链78的轴线朝向与外壁17的外表面29A正交的方向,限制部83的包覆部84沿着外壁17的外表面29A配置,因此即使盖覆盖物62以铰链78为中心转动,也能够避免与外壁17干涉。在盖覆盖物62的转动过程中,限制部83能够沿着外壁17的外表面29A移位,因此可引导盖覆盖物62的转动操作。
因为限制部83设置于盖主体79的外表面82A,所以在覆盖物60保持于壳体10前,在将杆40的臂部41插入到空间部18的组装过程中,当臂部41与凸轮从动件等干涉时,外壁17的外表面29A侧能够鼓出。因此,能够没有支承地进行杆40的组装。
另外,因为限制部83的包覆部84以在侧视时将侧向突出部64和外壁17的间隙遮盖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防止高压清洗水等水通过间隙浸入到覆盖物60内或者壳体10内。而且,因为限制部83具有多个肋85,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对抗外力的耐久性。
并且,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1装配部31及第2装配部32在壳体10的后视时为相互不呈点对称的形态,第1装配接纳部66及第2装配接纳部67在覆盖物60的主视时也为相互不呈点对称的形态。因此,如果第1装配接纳部66不装配到第1装配部31,且第2装配接纳部67不装配到第2装配部32,则覆盖物60不会正规保持到壳体10。因此,能够避免覆盖物60采取反向姿势保持于壳体10的情况。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覆盖物60具有向与杆40的转动方向(转动面)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侧向突出部64。因此,假设当反向姿势的覆盖物60保持于壳体10时,则杆40在转动过程中与侧向突出部64干涉,不能进行杆40的转动操作。在那方面,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能够避免覆盖物60采取反向姿势保持于壳体10的情况,因此对具有侧向突出部64的覆盖物60来说有用性高。
壳体10在第1装配部31具有在后视时并排配置的一对第1锁定部33,在第2装配部32具有一个第2锁定部37。覆盖物60在第1装配接纳部66具有供第1锁定部33嵌入的一对第1锁定接纳部68。因此,作业者在进行覆盖物60的装配作业时,通过确认第2锁定部37的个数是否少于第1锁定部33的个数、或者第2锁定接纳部69的个数是否少于第1锁定接纳部68的个数,能够在更早阶段知晓覆盖物60是否采取正规的装配姿势。因此,能够迅速开始覆盖物60的装配作业。
另外,第2装配部32在后视时与第2锁定部37并排的位置具有干涉部38。第2装配接纳部67具有供干涉部38配置的退避空间71。干涉部38和第1锁定部33分别设置于以后表面部28的中心C1为中心翻转180°的位置。因此,当覆盖物60采取反向姿势时,干涉部38与作为第1锁定部33的卡止对方的第1锁定接纳部68干涉,能够迅速且可靠地避免覆盖物60以反向姿势保持于壳体10的情况。
而且,干涉部38在内侧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嵌合筒部12的前端开口的防止误组装凹部39。在对方连接器90采取正规的嵌合姿势的情况下,在防止误组装凹部39的内侧配置防止误组装突部94。另一方面,在对方连接器90采取与正规反向的嵌合姿势的情况下,防止误组装突部94不达到与防止误组装凹部39对应的位置,与嵌合筒部12的开口缘干涉。因此,能够避免采取反向的嵌合姿势的对方连接器90错误地嵌合的情况。在此,干涉部38兼备防止对方连接器90的误嵌合的功能和防止覆盖物60的误装配的功能,所以与分别设置两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壳体10的结构。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限制部与覆盖物设置成一体,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限制部也可以与壳体设置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限制部与覆盖物设置成一体,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限制部也可以与壳体及覆盖物分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覆盖物是由主体覆盖物和盖覆盖物构成的结构,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覆盖物也可以是主体覆盖物和盖覆盖物没有区别的单一筒体。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主体覆盖物和盖覆盖物通过铰链连结,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主体覆盖物和盖覆盖物也可以是不通过铰链而能相互分离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外壁的外表面(壳体侧面部)和盖主体的外表面(覆盖物侧面部)相互正交地配置,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外壁的外表面(壳体侧面部)和盖主体的外表面(覆盖物侧面部)也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以钝角或者锐角的倾斜的方式倾斜配置。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配置于壳体的后视时能看见的位置,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配置于覆盖物的主视时能看见的位置,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配置于壳体的后视时不能看见的位置,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配置于覆盖物的主视时不能看见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壳体分别设置有两个第1锁定部、一个第2锁定部,在覆盖物分别设置有两个第1锁定接纳部、一个第2锁定接纳部,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2锁定部的个数当少于第1锁定部的个数时也可以是多个,同样,第2锁定接纳部的个数当少于第1锁定接纳部的个数时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配置于壳体的上下表面,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配置于覆盖物的上下表面,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只要在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侧即可,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也只要在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覆盖物的外表面侧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2:嵌合筒部
13:后壁
14:嵌合空间
15:腿部
16:锁臂
17:外壁
18:空间部
19:支承轴
20:密封环
21:腔
22:矛状部
23:端子零件
24:连接部
25:电线
26:密封塔
27:密封孔
28:后表面部
28A:后壁的后表面
29:壳体侧面部
29A:外壁的外表面
30:橡胶栓
31:第1装配部
32:第2装配部
33:第1锁定部
34:锁定导向部
35:支承腿
36:架设壁
37:第2锁定部
38:干涉部
39:防止误组装凹部
40:杆
41:臂部
42:连结部
43:轴承孔
44:凸轮槽
45:凸轮槽的入口
46:杆锁定部
60:覆盖物
61:主体覆盖物
62:盖覆盖物
63:基部
64:侧向突出部
65:背板部
66:第1装配接纳部
67:第2装配接纳部
68:第1锁定接纳部
69:第2锁定接纳部
70:波纹管
71:退避空间
72:侧向突出背板部
73:第1板部
74:第2板部
75:覆盖物锁定接纳部
76:突起部
77:桥部
78:铰链
79:盖主体
81:覆盖物锁定部
82:覆盖物侧面部
82A:盖主体的外表面
83:限制部
84:包覆部
85:肋
90:对方连接器
91:罩部
92:对方端子零件
93:突片
94:防止误组装突部
C1:中心
D1:翻转轴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部;和
覆盖物,其将从所述后表面部侧引出的电线包围,
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部的周围的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
所述覆盖物具有分别装配于所述第1装配部及第2装配部的第1装配接纳部及第2装配接纳部,
所述第1装配部具有第1锁定部,
所述第2装配部具有第2锁定部和与所述第2锁定部并排配置的干涉部,
所述第1装配接纳部具有与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的第1锁定接纳部,
所述第2装配接纳部具有与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的第2锁定接纳部和配置所述干涉部的退避空间,
所述第1锁定部与所述干涉部配置于在所述壳体的后视时以所述后表面部的中心为中心翻转180°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锁定部在后视时在所述第1装配部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第2锁定部在所述第2装配部以比所述第1锁定部的个数少的个数设置,多个所述第1锁定部中的一个所述第1锁定部相对于所述干涉部配置于翻转所述180°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在内侧具有对方连接器嵌入的嵌合筒部,
所述干涉部为使所述嵌合筒部的一部分向外侧鼓出的形态,在内侧配置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防止误组装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具备能转动地配置于所述壳体、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杆,
所述杆配置于所述覆盖物的外侧,
所述覆盖物具有向与所述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侧向突出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99668 | 2019-11-01 | ||
JP2019199668A JP7279614B2 (ja) | 2019-11-01 | 2019-11-01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9011A CN112769011A (zh) | 2021-05-07 |
CN112769011B true CN112769011B (zh) | 2022-06-24 |
Family
ID=7568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62177.3A Active CN112769011B (zh) | 2019-11-01 | 2020-10-27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87601B2 (zh) |
JP (1) | JP7279614B2 (zh) |
CN (1) | CN11276901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3252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101425643A (zh) * | 2007-11-01 | 2009-05-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1082110A (ja) * | 2009-10-09 | 2011-04-21 | Yazaki Corp | 電線カバーの装着構造 |
CN102176558A (zh) * | 2010-12-22 | 2011-09-07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rm低频高密度表面贴装连接器插头 |
CN204205104U (zh) * | 2014-09-30 | 2015-03-11 | 江苏正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型连接器排针组 |
CN205406581U (zh) * | 2015-12-31 | 2016-07-27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13836B2 (ja) * | 2001-05-18 | 2006-08-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JP2006073326A (ja) | 2004-09-01 | 2006-03-16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用電線カバー及びコネクタ |
JP4281970B2 (ja) | 2007-02-06 | 2009-06-1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387438B2 (ja) * | 2008-03-28 | 2009-12-16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5764023B2 (ja) * | 2011-09-27 | 2015-08-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784127B2 (en) * | 2012-06-11 | 2014-07-2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including mating assist lever that contains locking means and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that interacts therewith |
US8882521B2 (en) * | 2012-12-03 | 2014-11-1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ever type connector with enviromental cover |
JP2015220019A (ja) | 2014-05-15 | 2015-12-0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
JP6198066B2 (ja) * | 2014-09-25 | 2017-09-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85960B2 (ja) * | 2015-05-27 | 2017-08-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7084486A (ja) * | 2015-10-23 | 2017-05-1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8018583A (ja) | 2016-07-25 | 2018-02-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24190B2 (ja) | 2016-09-07 | 2018-11-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6441866B2 (ja) * | 2016-09-21 | 2018-12-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18067378A (ja) | 2016-10-17 | 2018-04-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539634B2 (ja) * | 2016-10-17 | 2019-07-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865103B2 (ja) | 2017-05-25 | 2021-04-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19212404A (ja) * | 2018-06-01 | 2019-12-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20080272A (ja) * | 2018-11-14 | 2020-05-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207234B2 (ja) * | 2019-08-26 | 2023-01-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207233B2 (ja) * | 2019-08-26 | 2023-01-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11-01 JP JP2019199668A patent/JP727961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20 US US17/074,799 patent/US1138760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27 CN CN202011162177.3A patent/CN1127690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3252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101425643A (zh) * | 2007-11-01 | 2009-05-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1082110A (ja) * | 2009-10-09 | 2011-04-21 | Yazaki Corp | 電線カバーの装着構造 |
CN102176558A (zh) * | 2010-12-22 | 2011-09-07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rm低频高密度表面贴装连接器插头 |
CN204205104U (zh) * | 2014-09-30 | 2015-03-11 | 江苏正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型连接器排针组 |
CN205406581U (zh) * | 2015-12-31 | 2016-07-27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135400A1 (en) | 2021-05-06 |
CN112769011A (zh) | 2021-05-07 |
US11387601B2 (en) | 2022-07-12 |
JP7279614B2 (ja) | 2023-05-23 |
JP2021072239A (ja) | 2021-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48023B2 (en) | Connector | |
US11081829B2 (en) | Connector | |
US9306320B2 (en) | Connector | |
US9306319B2 (en) | Connector | |
JP2018067379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7871944A (zh) | 连接器 | |
US9991634B2 (en) | Connector | |
CN114498156A (zh) | 连接器 | |
CN112787158B (zh) | 连接器 | |
CN112769011B (zh) | 连接器 | |
CN118630532A (zh) | 连接器 | |
JP2021082417A (ja) | コネクタ | |
US11322879B2 (en) | Sealing connector | |
JP2022182382A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636502B1 (ko) | 내진동 커넥터 | |
JP5557035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114284776B (zh) | 连接器 | |
CN112688105B (zh) | 连接器 | |
US20230142085A1 (en) | Connector | |
JP482648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4131503A (ja) | コネクタ | |
KR20110034309A (ko) | 커넥터 | |
JP2024111664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0024824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JP200434912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