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6283B - 索环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索环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36283B CN112636283B CN202011048015.7A CN202011048015A CN112636283B CN 112636283 B CN112636283 B CN 112636283B CN 202011048015 A CN202011048015 A CN 202011048015A CN 112636283 B CN112636283 B CN 1126362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stop
- grommet
- hole
- water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60R16/0222—Gromm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索环以及线束。本发明确保止水性能的同时提升安装性。索环(1)包括:主体(10),其具有:环状的止水部(11),被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面板(100)的贯通孔(101)而进行止水;和筒部(13),贯通止水部(11)的环状内而设置并被布线材料(W)插通;以及按压部(20),相对于主体(10)被插入止水部(11)的环状的内侧并将止水部(11)向贯通孔(101)的内缘按压。线束(WH)具有上述索环(1)和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环和线束。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车辆的现有的索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索环,其安装于被插通线束且在车身面板上形成的贯通孔。该索环具备小径筒部、扩径筒部、封闭面部以及辅助筒部。小径筒部形成供线束插通的插通孔。扩径筒部形成为从小径筒部向外侧扩张并且沿小径筒部的轴向延伸,在其外周部形成有能够将贯通孔的周缘部嵌入的环状槽。封闭面部从扩径筒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而封闭扩径筒部。辅助筒部从封闭面部向轴向一侧延伸,形成供线束插通的插通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7-010638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索环在扩径筒部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够将贯通孔的周缘部嵌入的环状槽,确保安装时的止水性,另一方面,在安装时需要用于向贯通孔嵌入的较大的插入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止水性能的同时提高安装性的索环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索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环状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被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面板的贯通孔而进行止水;和筒部,所述筒部贯通所述止水部的环状内而设置,并被布线材料插通;以及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主体被插入所述止水部的环状的内侧并将所述止水部向所述贯通孔的内缘按压。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以是,所述止水部和所述按压部分别设置有彼此面接触的接触面。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以是,所述止水部的内径i与所述按压部的外径h满足i<h的关系。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以是,所述止水部在其外周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卡定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凹陷部分的壁厚与所述止水部的其他部分相比被形成得最薄。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以是,所述按压部形成为连续的环状。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以是,所述按压部由比所述止水部硬的材料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包括: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索环,所述索环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所述索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环状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被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面板的贯通孔而进行止水;和筒部,所述筒部贯通所述止水部的环状内而设置,并被所述布线材料插通;以及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主体被插入所述止水部的环状的内侧并将所述止水部向所述贯通孔的内缘按压。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索环以及线束在将主体的止水部插入贯通孔时,不需要将止水部按压到贯通孔的内缘的力,不需要克服该按压力地将主体插入贯通孔的作业性差的操作。并且,索环在之后以利用按压部将止水部按压于贯通孔的内缘的方式安装。其结果,索环被分为将主体的止水部插入贯通孔的操作和利用按压部将止水部按压于贯通孔的内缘的操作,因此能够在确保止水性能的同时提高安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索环以及线束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索环的分解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索环
10 主体
11 止水部
11A 凹部
11B 内周面(接触面)
13 筒部
20 按压部
20A 外周面(接触面)
100 安装面板
101 贯通孔
h 外径
i 内径
W 布线材料
WH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组装于线束WH。在此,线束WH被布设于车辆等。线束WH例如为了使搭载于车辆的各设备间的连接而将电源供给、信号通信所使用的多个布线材料W捆扎并作为集合部件,利用连接器等将多个布线材料W与各设备连接。线束WH具备:布线材料W,其具有导电性;以及索环1,其设置于布线材料W且供该布线材料W插通。线束WH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进一步包含波纹管、树脂带、保护器等外装部件、电气接线箱、固定件等各种构成部件。布线材料W例如由金属棒、电线、电线束等构成。金属棒是利用具有绝缘性的覆皮部覆盖具有导电性的棒状部件的外侧而成。电线是利用具有绝缘性的覆皮部覆盖由多个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材构成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而成。电线束是将该电线捆扎而成。线束WH将多个布线材料W捆扎并汇集,并且经由设置于被捆扎的布线材料W的末端的连接器等而将各种设备电连接。
索环1在经由在安装对象即安装面板100上形成的贯通孔101跨以该安装面板100为边界而划分的2个空间地对布线材料W进行布设时应用于该贯通孔101。安装面板100例如是构成车辆的车身等的金属板,贯通孔101沿着板厚方向环状地贯通该安装面板100。以安装面板100为边界而划分的2个空间典型地为车内空间(例如,驾驶室)和车外空间(例如,发动机舱)。在此,将安装面板100的板厚方向即贯通孔101所贯通的方向称为轴线方向。穿过贯通孔101中心的中心线C与安装面板100的板面正交,并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因此,轴线方向成为图1至图4所示的中心线C进行延伸的方向。另外,将与中心线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远离中心线C的一侧称为径向外侧,将靠近中心线C的一侧称为径向内侧。另外,安装面板100被实施了翻边加工,以具有贯通孔101内缘向轴线方向的一方突出的立起部102。该立起部102的内侧形成为贯通孔101。
而且,索环1在被该线束WH的布线材料W插通并外装于该布线材料W的周围的状态下组装于贯通孔101。因此,索环1保护穿过贯通孔101的布线材料W,并且对该贯通孔101进行止水(防水)。索环1除了对贯通孔101的防水以外,还具有防尘、隔音等功能。以下,参照各图对索环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具备主体10和按压部20。
主体10被构成为包括止水部11、封闭部12和筒部13。止水部11是插入到安装面板100的贯通孔101并对其与贯通孔101之间进行止水的密封部件。止水部11与贯通孔101的环状匹配地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01形成为圆形状,止水部11也形成为圆形状。另外,在贯通孔101形成为椭圆形状的情况下,止水部11也形成为椭圆形状。止水部11在其外周面形成有环状连续的槽状的凹部11A。如图1所示,凹部11A具有第一抵接面11Aa,该第一抵接面11Aa在安装面板100中的与立起部102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与安装面板100的板面100a抵接。另外,凹部11A具有与立起部102的内周面102a抵接的第二抵接面11Ab。另外,凹部11A具有与立起部102的前端102b抵接的第三抵接面11Ac。并且,凹部11A将第二抵接面11Ab作为凹陷的部分即槽底,将第一抵接面11Aa以及第三抵接面11Ac形成为槽壁。另外,如图4所示,凹部11A在第一抵接面11Aa外缘形成有突起11Aaa。突起部11Aaa形成为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环状。突起部11Aaa通过与安装面板100的板面100a抵接并弹性变形而被压溃,从而作为所谓的止水唇部发挥功能。另外,如图4所示,凹部11A在第二抵接面11Ab的中部形成有突起11Aba。突起部11Aba形成为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环状。突起部11Aba通过与立起部102的内周面102a抵接并弹性变形而被压扁,从而作为所谓的止水唇部发挥功能。另外,止水部11在与凹部11A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环状的内周面(接触面)11B。内周面11B沿轴线方向形成。在该凹部11A中,凹陷的部分即第二抵接面11Ab到内周面11B的壁厚形成为与止水部11的其他部分相比最薄。
封闭部12向止水部11的径向内侧伸出而构成将止水部11的环状封闭的分隔壁。封闭部12从止水部11中的具有凹部11A的第三抵接面11Ac的部分朝向径向内侧以及在轴线方向上远离止水部11的一侧伸出并且形成为大致圆锥形且圆顶状。由此,封闭部12从止水部11的具有凹部11A的第三抵接面11Ac的部分将轴线方向封闭。封闭部12形成为外径从止水部11逐渐变小。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维持形状,封闭部12也可以在轴线方向的两侧,在环状方向上断续地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起12A、12B。
筒部13贯通地设置于封闭部12而供布线材料W插通。筒部13设置为沿轴线方向延伸,以中心线C为中心地贯通封闭部12的中央。筒部13被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基端与封闭部12连接,远离封闭部12的前端开口。筒部13形成为前端侧构成恒定直径的筒,且基端侧越靠近封闭部12则直径越大。筒部13也可以形成有切口13A。切口13A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在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切口13A。各切口13A设置为在封闭部12的突起12A、12B之间沿着轴线方向延伸至封闭部12的中途。筒部13被各切口13A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该筒部13通过将被分割的部分与已插通的布线材料W一起卷绕卷带等而使开口止水。
这样的结构的主体10例如由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刚性低且具有高挠性的绝缘性的弹性树脂材料(例如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等)形成。主体10的止水部11、封闭部12、筒部13成为一体而形成为弹性体。
按压部20相对于主体10而被向止水部11的环状的内侧插入,将止水部11朝向贯通孔101的内缘按压。按压部20形成为以中心线C为中心在周向上连续的环状。按压部20具有环状的外周面(接触面)20A。外周面20A沿着轴线方向形成。外周面20A与止水部11的内周面11B对置地抵接。按压部20的外周面20A所形成的外径h相对于止水部11的内周面11B所形成的内径i满足i<h的关系。
按压部20在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即朝向主体10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向径向外侧伸出且以中心线C为中心在周向连续的凸缘部20B。在将按压部20插入到止水部11的环状的内侧的状态下,凸缘部20B能够与止水部11的朝向轴线方向的端面抵接。
这样的结构的按压部20是比主体10硬的材料,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索环1的主体10(筒部13、封闭部12、止水部11)以及按压部20的内部空间部作为插通空间部30发挥功能。插通空间部30是供布线材料W插通的空间部,沿着轴线方向从主体10、按压部20的一侧到另一侧连续。索环1中,布线材料W相对于该插通空间部30沿着轴线方向插通。索环1在以将布线材料W插通于插通空间部30的方式装配于该布线材料W之后,与布线材料W的末端一起从筒部13侧插通于贯通孔101。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索环1从轴线方向的一方到另一方,按照安装面板100、主体10、按压部20的顺序沿着轴线方向配置。安装面板100使立起部102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主体10使筒部13朝向轴线方向的一方且朝向安装面板100侧,按压部20朝向主体10的止水部11,将凸缘部20B配置于轴线方向的另一方。成为这样的配置,并且使布线材料W穿过主体10的止水部11、封闭部12以及筒部13和按压部20。
之后,索环1将主体10与布线材料W的末端一起从筒部13侧插入到安装面板100的贯通孔101,如图1所示,使贯通孔101的内缘即立起部102嵌入到止水部11的凹部11A。对于此处的将主体10向贯通孔101的插入,由于以止水部11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凹部11A越过贯通孔101的内缘即立起部102的方式嵌入,因此不需要过大的力,能够以较小的力进行组装。
之后,索环1将按压部20插入止水部11的环状的内侧,如图1所示,压入至凸缘部20B与止水部11的轴线方向的端部抵接为止。于是,索环1的按压部20的外周面20A向径向外侧按压止水部11的内周面11B,由此将止水部11中的凹部11A的第二抵接面11Ab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即立起部102。另外,索环1的按压部20的凸缘部20B将止水部11向轴线方向的一方按压,由此将止水部11中的凹部11A的第一抵接面11Aa按压于成为贯通孔101周围的安装面板100的板面100a。其结果,索环1的止水部11被按压在贯通孔101的内缘以及成为贯通孔101周围的安装面板100的板面100a而止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索环1在第一抵接面11Aa外缘形成有突起11Aaa,在第二抵接面11Ab的中部形成有突起11Aba,这些突起11Aaa、突起11Aba在按压部20的按压力作用下弹性变形而压扁,并且突起11Aaa与安装面板100的板面100a紧贴,突起11Aba与立起部102的内周面102a紧贴。因此,索环1能够将贯通孔101的整个周缘密封,能够可靠地得到止水功能。而且,索环1通过遍及已插通的布线材料W和筒部13地将卷绕带等进行卷绕而将筒部13的开口止水。
另外,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示,但按压部20也可以形成为将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周向的一部分开放。若这样构成,则也可以不使布线材料W先穿过按压部20。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线束WH中,索环1具有主体10和按压部20,主体10具有:环状的止水部11,其插入到形成于安装面板100的贯通孔101并进行止水;和筒部13,其将止水部11的环状内贯通地设置并被布线材料W插通,按压部20相对于主体10而插入止水部11的环状的内侧,将止水部11朝向贯通孔101的内缘按压。
因此,索环1、线束WH在将主体10的止水部11插入到贯通孔101时,不需要将止水部11向贯通孔101的内缘按压的力,不需要克服该按压力而将主体10插入到贯通孔101这一作业性差的操作。并且,索环1以在之后通过按压部20将止水部11按压于贯通孔101内缘的方式安装。其结果,索环1、线束WH被分为将主体10的止水部11插入贯通孔101的操作和利用按压部20将止水部11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的操作,因此能够在确保止水性能的同时提高安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线束WH中,止水部11和按压部20各自设置有彼此面接触的接触面即内周面11B和外周面20A。
因此,索环1、线束WH通过按压部20的外周面20A以面的方式将止水部11的内周面11B向径向外侧按压。其结果,索环1、线束WH能够以面来传递按压力,能够将止水部11可靠地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线束WH中,止水部11的内径i与按压部20的外径h满足i<h的关系。
因此,索环1、线束WH通过止水部11的内径i与按压部20的外径h的关系,来提高将止水部11向贯通孔101的内缘按压的力。其结果,索环1、线束WH能够将止水部11可靠地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线束WH中,止水部11在其外周形成有与贯通孔101卡定的凹部11A,凹部11A的凹陷部分的壁厚与止水部11的其他部分相比被形成得最薄。
因此,索环1、线束WH的凹部11A卡定于贯通孔101,并且由于壁厚较薄的凹部11A的凹陷部分的柔软性,与壁厚较厚的部分相比,难以吸收按压力,提高将止水部11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的紧贴性。其结果,索环1、线束WH能够将止水部11可靠地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线束WH中,按压部20形成为连续的环状。
因此,索环1、线束WH在环状的周向上连续产生将止水部11按压于贯通孔101内缘的力。其结果,索环1、线束WH能够将止水部11可靠地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线束WH中,按压部20由比止水部11硬的材料形成。
因此,索环1、线束WH中,利用相对硬的按压部20产生将柔软的防水部11按压于贯通孔101内缘的力。其结果,索环1、线束WH能够将止水部11可靠地按压于贯通孔101的内缘。
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索环1以及线束WH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请求保护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索环1以及线束WH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来构成。
Claims (8)
1.一种索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环状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被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面板的贯通孔而进行止水;和筒部,所述筒部贯通所述止水部的环状内而设置,并被布线材料插通;以及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主体被插入所述止水部的环状的内侧并将所述止水部向所述贯通孔的内缘按压,
所述止水部在该止水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卡定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凹陷部分的壁厚与所述止水部的其他部分相比被形成得最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部和所述按压部分别设置有彼此面接触的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部的内径i与所述按压部的外径h满足i<h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部的内径i与所述按压部的外径h满足i<h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形成为连续的环状。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由比所述止水部硬的材料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由比所述止水部硬的材料形成。
8.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
索环,所述索环被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
所述索环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环状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被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面板的贯通孔而进行止水;和筒部,所述筒部贯通所述止水部的环状内而设置,并被所述布线材料插通;以及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主体被插入所述止水部的环状的内侧并将所述止水部向所述贯通孔的内缘按压,
所述止水部在该止水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卡定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凹陷部分的壁厚与所述止水部的其他部分相比被形成得最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84309A JP2021061679A (ja) | 2019-10-07 | 2019-10-07 |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9-184309 | 2019-10-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36283A CN112636283A (zh) | 2021-04-09 |
CN112636283B true CN112636283B (zh) | 2022-07-29 |
Family
ID=75274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48015.7A Active CN112636283B (zh) | 2019-10-07 | 2020-09-29 | 索环以及线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101544A1 (zh) |
JP (1) | JP2021061679A (zh) |
CN (1) | CN1126362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17337B2 (ja) * | 2020-02-03 | 2022-08-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15149492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苏州力特奥维斯保险丝有限公司 | 电缆密封件 |
JP7535078B2 (ja) * | 2022-06-30 | 2024-08-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3225257A1 (de) * | 2013-01-17 | 2014-07-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Durchführungstülle |
CN104541423A (zh) * | 2012-08-06 | 2015-04-2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索环 |
CN106165228A (zh) * | 2014-03-27 | 2016-11-2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索环及线束 |
CN108736408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索环和线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69439B2 (ja) * | 1992-07-21 | 2000-07-24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ード用グロメット |
JP3378683B2 (ja) * | 1994-12-28 | 2003-02-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JP2005033884A (ja) * | 2003-07-09 | 2005-02-03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 |
JP5098826B2 (ja) * | 2008-06-03 | 2012-12-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JP6424793B2 (ja) * | 2015-10-19 | 2018-11-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7076412B2 (ja) * | 2019-08-05 | 2022-05-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
2019
- 2019-10-07 JP JP2019184309A patent/JP2021061679A/ja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0
- 2020-09-29 CN CN202011048015.7A patent/CN112636283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06 US US17/063,925 patent/US2021010154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1423A (zh) * | 2012-08-06 | 2015-04-2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索环 |
DE102013225257A1 (de) * | 2013-01-17 | 2014-07-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Durchführungstülle |
CN106165228A (zh) * | 2014-03-27 | 2016-11-2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索环及线束 |
CN108736408A (zh) * | 2017-04-25 | 2018-11-0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索环和线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36283A (zh) | 2021-04-09 |
US20210101544A1 (en) | 2021-04-08 |
JP2021061679A (ja) | 2021-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36283B (zh) | 索环以及线束 | |
CN113285407B (zh) | 索环以及线束 | |
CN113346430B (zh) | 索环和线束 | |
US11242016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US11279302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US11127516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CN108352692B (zh) | 护线套以及线束 | |
CN114006328A (zh) | 索环以及线束 | |
US11651876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US11186239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US11367544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CN115117824A (zh) | 护线套组件及线束 | |
JP7538053B2 (ja) | グロメット取付構造、及び、グロメット | |
JP2025032518A (ja) |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グロメットの組立方法 | |
JP2023170405A (ja) |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20162359A (ja) |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22112533A (ja) | グロメット、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方法 | |
JP2021057969A (ja) | グロメットインナ、グロメ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