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3955B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23955B CN112123955B CN202010106799.8A CN202010106799A CN112123955B CN 112123955 B CN112123955 B CN 112123955B CN 202010106799 A CN202010106799 A CN 202010106799A CN 112123955 B CN112123955 B CN 1121239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er
- printing
- printed
- cutting
- t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装置被构造为执行:在打印介质的第一部分上打印第一对象的第一本体部;在打印第一本体部之后,在位于第一部分的上游的第二部分上打印与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相同的特定标头部;在打印特定标头部之后,获取包括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的第二对象;确定第一标头部和第二标头部是否匹配;当确定两个标头部不匹配时,在位于第二部分上游的第三部分上打印第二标头部;切割第二部分的上游端;当确定两个标头部匹配时,在第三部分上打印第二本体部,而不打印第二标头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送打印介质的同时在长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一种这样的常规打印装置具有在传送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彼此分离的打印部分和切割部分。由于这种分离,可以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其中不执行打印的边距区域。已经提出了用于有效利用打印介质上的边距区域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96103号描述了一种带打印装置,该带打印装置设置有热头和完全切割器部。完全切割器部在带的传送方向上位于热头的下游。在从热头完成正常打印数据的打印的时间到打印的正常打印数据的尾端通过完全切割器部的时间段期间,带打印装置打印与下一步要在通过热头的带上打印的正常打印数据有关的边距打印数据。利用该技术,带打印装置抑制了在带上形成边距区域。
然而,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利用打印装置进行的打印被中断并且随后不同的用户恢复在打印装置上的打印。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用户恢复使用打印装置时,第二用户可能不一定需要已经打印在带上的边距打印数据。因此,当第二用户确定不需要打印的边距打印数据时,第二用户必须执行繁琐的操作以切下具有边距打印数据的带部分。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内容,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可以有效地利用打印介质上的边距区域,同时在边距打印数据不同于用户期望打印的数据的情况下简化用户的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传送部分,打印部分,切割部分和控制器。传送部分被构造成在传送方向上沿着传送路径传送打印介质。打印部分被构造成在由传送部分在传送方向上沿着传送路径传送的打印介质上打印对象。切割部分被构造为切割打印介质。切割部分与打印部分分离,并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打印部分的下游。控制器被构造为执行:获取包括第一标头部和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对象;使用打印部分在打印介质的第一部分上打印第一本体部;在完成打印第一本体部之后,使用传送部分传送打印介质,直到第一部分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到达切割部分为止;在执行传送打印介质的同时,使用打印部分在打印介质的第二部分上打印特定标头部,特定标头部与第一标头部相同,第二部分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的上游;在完成打印特定标头部之后,获取包括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的第二对象;确定第一标头部和第二标头部是否彼此匹配;响应于确定第一标头部和第二标头部不匹配,使用打印部分,将第二标头部打印在打印介质的第三部分上,第三部分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的上游;并且使用切割部分切割第二部分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并且响应于确定第一标头部和第二标头部彼此匹配,使用打印部分在打印介质的第三部分上打印第二本体部,而不打印第二标头部。
优选地,在切割第二部分的上游端时,控制器控制切割部分以在第二部分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处执行完全切割。
优选地,在切割第二部分的上游端时,控制器控制切割部分以在第二部分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处执行半切割。
优选地,控制器被构造为进一步执行:确定是否切割打印第二标头部的部分和打印第二本体部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区域;并且响应于确定切割边界区域,控制切割部分以在边界区域处进行半切割。
优选地,第一标头部包括第一打印日期,在第一打印日期,第一标头部被打印,第二标头部包括打印第二标头部的第二打印日期,并且在确定第一标头部和第二标头部是否彼此匹配时,控制器确定第一打印日期和第二打印日期是否彼此匹配。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实施例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打印装置1的内部结构;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4A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作业开始时边距区域5A位于打印装置1的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的状态;
图4B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完成标头部71A的打印并且边距区域5A与标头部71A之间的边界区域81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4C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1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4D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71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4E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完成标头部72A的打印并且本体部71B与标头部72A之间的边界区域82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4F是用于说明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2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5A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73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5B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的打印完成并且本体部73B与标头部74A之间的边界区域84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5C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4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5D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打印本体部71B的过程中标头部71A和本体部71B之间的边界区域81A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5E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71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5F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2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6A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作业开始时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位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的状态;
图6B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74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6C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完成标头部75A的打印并且本体部74B与标头部75A之间的边界区域85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6D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5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7A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作业开始时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位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的状态;
图7B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完成标头部76A的打印并且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和标头部76A之间的边界区域86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7C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6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7D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76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7E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完成标头部77A的打印并且本体部76B与标头部77A之间的边界区域87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7F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87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8是在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执行的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在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执行的打印处理中使用的表格95A的视图;
图11是在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执行的切割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在根据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作业开始时标头部174A(即,特定标头部)位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的状态;
图13B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175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13C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打印本体部176B的过程中本体部175B和本体部176B之间的边界区域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13D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176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14A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打印本体部177B的过程中本体部176B和本体部177B之间的边界区域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14B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177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14C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标头部178A(即,特定标头部)的打印完成并且本体部177B和标头部178A之间的边界区域188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14D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188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15A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作业开始时标头部274A(即,特定标头部)位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的状态;
图15B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完成标头部275A的打印并且标头部274A(即,特定标头部)与标头部275A之间的边界区域285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
图15C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285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图15D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275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16A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276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16B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本体部277B的打印完成的状态;
图16C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标头部278A(即,特定标头部)的打印完成并且本体部277B和标头部278A之间的边界区域288与切割部17对齐的状态;和
图16D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中的标签创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示出了边界区域288的切割完成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打印装置1的概述>
接下来,将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打印装置1的平面图,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打印装置1的内部结构。打印装置1可以通过在作为打印介质的带50(见图2)上打印对象来创建标签。对象的示例包括字母,符号,数字以及其他字符和字符串,以及图形和表情符号。在下面的描述中,图1中的右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左上侧,顶侧和底侧将分别限定打印装置1的右侧,左侧,前侧,后侧,顶侧,和底侧。
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设有本体盖2。本体盖2是打印装置1的壳体,并且具有长方体形状。用于输入字符串等的键盘3布置在本体盖2的前部分的顶表面上。键盘3包括电源开关,功能键,箭头键等。显示器5设置在本体盖2的顶表面中至键盘3的后侧。显示器5显示各种信息。显示器5可以是例如点阵LCD。盒盖6设置在显示器5的后侧。盒盖6可以相对于本体盖2打开和关闭。在本体盖2的左侧表面的后部分中形成排出口9。带50的打印部分通过排出口9从本体盖2排出。
如图2所示,在本体盖2的内部,在盒盖6(参照图1)的下方设有盒安装部8。盒安装部8是具有与带盒3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凹入部。带盒30可以安装在盒安装部8中以及从盒安装部8中移除。打印装置1使用安装在盒安装部8中的带盒30来打印经由键盘3 输入的字符串等。
带盒30设置有用于容纳带50、墨带60等的盒状盒壳体33。带50由基材和剥离纸形成。剥离纸利用粘合剂结合到基材,并层压在基材的一侧表面上。未打印的带50卷绕在带卷轴40上。带卷轴4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盒壳体33的左后部。未使用的墨带60卷绕在色带卷轴42上。色带卷轴42可旋转地支撑在盒壳体33的右前部。墨带60和带50具有相等的宽度。色带卷取卷轴44可旋转地支撑在盒壳体33中,在带卷轴40和色带卷轴42 之间。色带卷取卷轴44将未使用的墨带60从色带卷轴42上拉出,并在墨带60已用于打印之后卷取墨带60。带驱动辊46可旋转地支撑在盒壳体33的左前角。带驱动辊46将未打印的带50从带卷轴40上拉出。带驱动辊46是要求保护的“传送部分”的示例。带50 是要求保护的“打印介质”的示例。
在盒安装部8中还设置有色带卷取轴(未示出),带驱动轴(未示出),热头10,保持臂14等。色带卷取轴插入到色带卷取卷轴44中,并通过带进给马达23(见图3)的驱动而旋转。带驱动轴插入带驱动辊46,并通过带进给马达23的驱动而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旋转。热头10设置在带驱动轴的右侧。通过加热热头10,打印装置1使用未使用的墨带60在带50上打印。热头10是所要求保护的“打印部分”的示例。
保持臂1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右端被可枢转地支撑。保持臂14与盒盖6的打开/关闭相关联地枢转。具体地,保持臂14可以在保持臂14的左端已经向后移动的打印位置(见图2)和保持臂14的左端已经向前移动的缩回位置之间枢转。保持臂14可旋转地支撑压纸辊12和夹送辊13。当保持臂14设置在打印位置时,压纸辊12将带50和墨带 60压靠在热头10上,从而使带50和墨带60彼此压力接触。夹送辊13和带驱动辊46在两者之间夹送带50。
切割部17设置在排出口9附近。切割部17通过切割马达24(参照图3)的驱动,在规定位置切割带50。切割部17可以选择性地执行完全切割或半切割。完全切割是在带50 的整个宽度上沿厚度方向切开带50的基材和剥离纸的切割方法。半切割是仅在带50的整个宽度上沿厚度方向切开带50的基材而不切开剥离纸的切割方法。切割部17是要求保护的“切割部分”的示例。
<打印装置1的电气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打印装置1的电气构造。图3是示出打印装置1的电气构造的框图。打印装置1设置有控制电路单元90。控制电路单元90配备有CPU 91,ROM 92,字符产生器ROM(CGROM)93,RAM 94,闪存95和输入/输出接口97,所有这些部件均经由数据总线69连接。CPU 91执行打印装置1的整体控制。ROM 92存储当CPU 91 执行各种程序时所需的各种参数。CGROM 93存储内置字体等。RAM 94包括文本存储器和打印缓冲器,并且存储稍后描述的第一至第四标志(参见图8)和其他数据。闪存95存储CPU 91执行的各种程序等。CPU 91是要求保护的“控制器”的示例。
输入/输出接口97连接到键盘3,液晶驱动电路(LCDC)25和驱动电路26、27和28。LCDC 25具有视频RAM(未示出),用于将显示数据输出到显示器5。驱动电路26是用于驱动热头10的电子电路。驱动电路27是用于驱动带进给马达23的电子电路。驱动电路28是用于驱动切割马达24的电子电路。
<打印操作的概述>
操作者将带盒30插入盒安装部8中,然后关闭本体盖2(即,关闭盒盖6)。通过该操作,保持臂14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此时,压纸辊12和热头10在压纸辊12和热头10之间夹送带50和墨带60;墨带60插入在带50和热头10之间;并且夹送辊13和带驱动辊46在夹送辊13和带驱动辊46之间夹送带50。
CPU 91经由驱动电路27驱动带进给马达23。通过该动作,色带卷取轴和带驱动轴彼此关联地旋转。色带卷取轴使色带卷取卷轴44沿图2所示的箭头44A的方向旋转。此时,墨带60从色带卷轴42中放出。此外,带驱动轴使带驱动辊46沿图2所示的箭头46A的方向旋转。此时,将带50从带卷轴40放出并沿着规定的传送路径P传送。在下文中,将沿着传送路径P传送带50的方向称为传送方向。传送路径P的靠近带卷轴40的一侧称为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传送路径P的与上游侧相对的一侧称为下游侧。
压纸辊12响应于带50由带驱动辊46传送而旋转。压纸辊12将从带卷轴40放出的带50压靠在热头10上。CPU 91向热头10中的多个加热元件供应电力,从而使加热元件产生热量。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将墨从墨带60转印到带50。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热头 10中的加热元件通过被供应电力而产生热量”描述为“热头10被加热”。当带50通过带驱动辊46沿传送路径P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传送时,墨带60中的墨被重复地转印到带50 上。通过这种墨的转印,对象被打印在带50上。
夹送辊13响应于带50被带驱动辊46传送而旋转。带驱动辊46和夹送辊13将其上已打印有对象的带50朝着布置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排出口9传送。切割部17设置在传送方向上热头10和带驱动辊46的下游的分离的位置。更具体地,切割部17布置在从热头10向下游相距距离L的位置。CPU91经由驱动电路28驱动切割马达24。切割部17对带50进行完全切割,以切下带50上打印有对象的部分,从而将带50的打印部分与带盒 30中剩余的带50分离。带50的其上打印有对象并且已经从带盒30中的剩余的带50上切下的部分对应于标签。标签通过排出口9排出。用过的墨带60被卷取在带卷取卷轴44上。
<打印操作的详细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图4A至7F详细描述由打印装置1执行的打印操作。如图4D所示,打印装置1重复打印具有标头部7A和本体部7B的对象7(对象71、72等)。
标头部7A和本体部7B在传送方向上并列。标头部7A包括对象7的打印日期的信息,例如“WORK DATE:19/01/09”。本体部7B包括与对象7的特定内容有关的信息,例如“WIRE A→WIRE B”。标头部7A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本体部7B的下游。本体部7B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比标头部7A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为了简化描述,本实施例将假定标头部7A 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打印装置1的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在传送方向上的距离L。然而,本公开可以应用于标头部7A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与距离L不同的情况。
当经由键盘3(见图1)指定对象7的内容(即,标头部7A和本体部7B的内容)和对象7的打印计数(以下称为“指定次数”)后经由键盘3(见图1)输入打印命令时,打印装置1开始第一打印操作,以重复打印对象7指定次数。在对象7已经被打印指定次数之后,打印装置1结束第一打印操作。在结束第一打印操作之后,打印装置1开始第二打印操作,用于打印与对象7的标头部7A相同(即,具有与标头部7A相同的信息)的特定标头部。在特定标头部已经被打印之后,打印装置1结束第二打印操作。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第一打印操作和在第一打印操作之后执行的第二打印操作的集合称为“作业”。在通过重复输入打印命令来重复执行作业的情况下,连续的作业将被指定为Job(1),Job (2),……。
这里,将描述由用户执行的用于指示打印装置1打印对象7的一系列操作。首先,用户操作键盘3以输入期望的字符串(例如,“WORK DATE:19/01/09”)作为标头部7A 的内容和输入期望的字符串(例如,“WIRE A→WIRE B”)作为本体部7B的内容。接下来,用户经由键盘3输入期望的打印计数作为指定次数。最后,用户按下设置在键盘 3上的打印开始按钮以输入打印命令,从而使打印装置1开始上述打印操作。注意,CPU 91 在文本存储器中将输入用于标头部7A的字符串和输入用于本体部7B的字符串分别存储为第一文本信息和第二文本信息。第一文本信息是指示由用户指定为标头部7A的内容的字符串的信息。第二文本信息是指示由用户指定为本体部7A的内容的字符串的信息。另外,CPU 91在RAM 94的存储区域中存储由用户指定为指定次数的期望的打印计数。
如图4A所示,当打印装置1开始Job(1)时,带50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可以具有未打印的部分(以下称为“边距区域5A”)。除非带50在传送方向上被向上游传送,否则热头10不能在带50的边距区域5A上打印。因此,打印装置1如下所述执行Job(1),以使得在通过打印对象7而创建的标签的头部不包括边距区域5A。
打印装置1在沿传送方向向下游传送带50的同时加热热头10。通过该动作,如图4B所示,将对象71的标头部71A打印在带50上。更具体地说,标头部71A被打印在带50 的边距区域5A的上游的部分上。
在标头部71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由于标头部71A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等于距离L,因此带50已经被向下游传送了距离L。此时,边距区域5A的上游端和带50上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1A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边距区域5A和标头部71A之间的边界区域81) 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因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 50的边界区域81处进行完全切割。因此,如图4C所示,从带盒30切掉带50的边距区域 5A。
随后,打印装置1恢复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带50。在将带50向下游传送的同时,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通过该动作,如图4D所示,打印装置1将对象71的本体部71B 打印在带50上。更具体地,本体部71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1A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
在完成本体部71B的打印之后,打印装置1在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的同时加热热头10并在带50上打印下一个对象72的标头部72A,如图4E所示。更具体地,标头部72A 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71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换句话说,标头部72A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71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
在标头部72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已经打印了对象71的本体部71B的带50的部分的上游端以及已经打印了对象72的标头部72A的带50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本体部71B和标头部72A之间的边界区域82)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此时,打印装置1停止传送带50,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2处进行完全切割。因此,如图4F所示,将带50的已打印了对象71的部分从带盒30上切下。上述过程创建了其中已经打印了对象71的标签5B。
打印装置1重复执行上述对象7的打印操作指定次数。图5A示出了就在对象7的打印操作已执行指定次数之后带50的状态,即就在已完成第一打印操作之后的带50的状态。从这一点开始,打印装置1开始第二打印操作。在开始第二打印操作之后,在继续将带50 进一步传送距离L的同时,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且将作为特定标头部的标头部74A 打印在带50上,如图5B所示。更具体地,标头部74A(即,Job(1)中的特定标头部) 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73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标头部74A(即,Job(1) 中的特定标头部)被打印在包括标头部73A和本体部73B的对象73(即,Job(1)中的最后一个对象)已被打印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对象73是要求保护的“第一对象”的示例。标头部73A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标头部”的示例。标头部73A中包括的打印日期“19/01/09”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打印日期”的示例。本体部73B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本体部”的示例。本体部73B已经被打印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一部分”的示例。标头部 74A是所要求保护的“特定标头部”的示例。标头部74A已被打印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二部分”的示例。
在标头部74A(即Job(1)中的特定标头部)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带50的已打印对象73的本体部73B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已打印标头部74A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本体部73B和标头部74A之间的边界区域84)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因此,如图5C所示,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4处执行完全切割。通过该动作,将带50的已打印了对象73的部分从带盒30切下。这些操作创建了打印了对象73的标签5C。此外,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4A的部分被布置或留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
在上述操作中,为了创建标签5C,打印装置1需要切穿带50的已经打印了Job(1)中的最后一个对象,即对象73的部分的上游端。因此,在已经打印了Job(1)中的最后一个对象73的本体部73B之后(即,在完成第一打印操作之后),打印装置1需要向下游传送带50,直到已经打印了本体部73B的部分的上游端到达切割部17的位置。在此,如果打印装置1简单地传送带50而不如上所述打印特定标头部,直到需要切割的上游端到达切割部17的位置,则将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创建边距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完成Job之后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创建这样的边距区域,打印装置1执行第二打印操作,从而将特定标头部打印在带50的在从作业中的最后一个对象已被打印的时间到作业中的最后一个对象已被打印的部分的上游端到达切割部17的位置的时间的时间段期间通过热头10的部分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带50的如果不执行第二打印操作将在其中创建边距区域的部分。
注意,也可以将打印装置1设置为使用切割部17在对象7的标头部7A和本体部7B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半切割。当进行该设置时,打印装置1执行以下操作。
打印装置1在带50上打印对象71的标头部71A,随后开始打印对象71的本体部71B。在打印本体部71B的过程中,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71的标头部71A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71的本体部71B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标头部71A和本体部71B 之间的边界区域81A)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此时,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1A处进行半切割。
随后,如图5E所示,打印装置1恢复带50的传送,并继续将本体部71B的其余部分打印在带50上。如图5F所示,在完成本体部71B的打印之后,打印装置1进一步在带50 上打印下一个对象72的标头部72A。
在标头部72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本体部71B和标头部72A之间的边界区域82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因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2处进行完全切割。通过该操作,将带50的已打印对象71的部分从带盒30切下。以上操作创建了具有在标头部71A与本体部71B之间的边界区域81A处形成的半切口的标签5B。
在如上所述执行Job(1)之后,当经由键盘3(参见图1)输入下一个打印命令时,打印装置1开始Job(2)。在Job(2)开始的那一刻,已打印标头部74A(即,打印在Job (1)中的特定标头部)的部分(见图5C)位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如图6A和7A 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下所述,打印装置1与启动Job(1)时不同地执行Job(2)。
首先,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已经在Job(1)中打印的对象7 的标头部7A匹配的情况,即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已经在Job(1) 中打印的特定标头部匹配的情况将参照图6A至6D描述。
如图6B所示,在沿传送方向向下游传送带50的同时,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在带50上打印对象74的本体部74B。更具体地,本体部74B被打印在在Job(2)的开始时间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注意,与Job(1) 的情况不同,因为在带50中不存在边距区域5A(见图4A),所以不需要从带盒30切下边距区域5A的操作(参见图4C)。对象74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二对象”的示例。对象 74的标头部7A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二标头部”的示例。包括在对象74的标头部7A中的打印日期“19/01/09”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打印日期”的示例。本体部74B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本体部”的示例。已经打印了本体部74B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三部分”的示例。
如图6C所示,在完成本体部74B的打印之后,打印装置1在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的同时加热热头10并在带50上打印下一个对象75的标头部75A。更具体地,标头部75A 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74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标头部75A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74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
在标头部75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已经打印了对象74的本体部74B的带50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已经打印了对象75的标头部75A的带50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本体部74B 和标头部75A之间的边界区域85)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在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 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5处进行完全切割。通过该动作,如图 6D所示,从带盒30切下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74的部分。这些操作创建了打印了对象74的标签5D。如上所述,打印装置1对对象7重复打印操作指定次数。
接下来,在Job(2)中要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在Job(1)中已打印的对象7 的标头部7A不同的情况,即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在Job(1)中已经打印的特定标头部不同的情况将参照图7A至7F描述。在图7A至7F中,包括在标头部7A中的打印日期已经从“Work Date:19/01/09”改变为“Work Date:19/01/10”。例如,当日期在Job(1)的执行和Job(2)的执行之间改变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此示例中,对于Job(2)不需要在Job(2)的开始时间已经打印的标头部74A(即,Job(1)中的特定标头部),在Job(2)中,具有与已经打印的特定标头部(即,标头部 74A)不匹配的标头部76A的对象76将被打印。因此,如图7B所示,打印装置1在将带 50向下游传送的同时,在带50上打印对象76的标头部76A。更具体地,在在Job(2)的开始时间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4A(Job(1)中的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标头部76A。对象76是要求保护的“第二对象”的示例。标头部76A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标头部”的示例。标头部76A中包括的打印日期“19/01/10”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打印日期”的示例。标头部76A已被打印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三部分”的示例。
在标头部76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带50已经被向下游传送距离L。此时,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4A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6A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标头部74A和标头部76A之间的边界区域86)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因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6处执行完全切割。这些操作从带盒30切下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4A(即,Job(1)中的特定标头部)的带50的部分,如图7C所示。
接下来,打印装置1恢复向下游传送带50并加热热头10。通过该动作,如图7D所示,打印装置1将对象76的本体部76B打印在带50上。更具体地,本体部76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6A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本体部76B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本体部”的示例。
在完成本体部76B的打印之后,打印装置1在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的同时加热热头10并在带50上打印下一个对象77的标头部77A,如图7E所示。更具体地,标头部77A 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76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标头部77A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76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
在标头部77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已经打印了对象76的本体部76B的带50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已经打印了对象77的标头部77A的带50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本体部76B 和标头部77A之间的边界区域87)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此时,打印装置1停止带50 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87处进行完全切割。如图7F所示,该动作使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76的部分与带盒30分离。上述操作创建了其上已经打印了对象76的标签5E。如上所述,打印装置1对对象7重复打印操作指定次数。
<设置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由打印装置1的CPU 91执行的设置处理。执行设置处理以配置打印对象所需的设置信息。在执行作业时,CPU 91在就在打印每个对象7之前的每个定时开始设置处理。因此,对作业中要打印的每个对象7执行设置处理。对于要在作业开始之后立即打印的对象7,例如,在开始作业之后并且就在打印对象7之前,立即执行用于配置对象7的设置信息的设置处理。对于要在作业中第二或以后打印的对象7,在完成紧接在前的对象7的打印之前执行用于配置每个对象7的设置信息的设置处理。CPU 91 通过读取存储在闪存95中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执行设置处理。
接下来将定义第一对象和要在第一对象之后打印的第二对象。第二对象是通过设置处理为其构造设置信息的目标。换句话说,第二对象是在设置处理完成后打印的对象。第一对象是紧接在第二对象之前打印的对象。在第二对象是要在开始作业之后立即打印的对象 7的情况下,在紧接在前的作业中最后打印的对象7对应于第一对象。将第一对象的标头部称为“第一标头部”,将第一对象的本体部称为“第一本体部”,并将第一对象的特定标头部称为“第一特定标头部”。类似地,第二对象的标头部将被称为“第二标头部”,第二对象的本体部将被称为“第二本体部”,第二对象的特定标头部将被称为“第二特定标头部”。
在图8的设置处理开始时的S11中,CPU 91获取要打印作为第二对象的第二标头部的信息(以下称为“第二标头部信息”)。换句话说,在S11中,CPU 91获取第二对象的第二标头部。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S11中,CPU 91通过从包括在RAM 94中的文本存储器中读取第一文本信息来获取第二标头部信息。注意,CPU 91可以从设置在打印装置1 中的用于识别当前日期的计时器获取打印命令输入时的日期,并使用获取的日期作为第二标头部中包括的日期(例如,“WORK DATE:19/01/09”中包括的“19/01/09”)。
在S11中,CPU 91还获取要打印为第二对象的第二本体部的信息(以下称为“第二本体部信息”)。换句话说,CPU 91获取第二对象的第二本体部。CPU 91通过从包括在RAM 94中的文本存储器中读取第二文本信息来获取第二本体部信息。以此方式,在S11中,CPU 91获取第二对象(即,第二对象的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注意,类似于上述,CPU 91在针对第一对象执行的设置处理中获取第一对象(即,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和第一本体部)。
此外,在S11中,CPU 91将所获取的第二标头部信息存储在闪存95中。注意,当第二对象仅由第二本体部形成时,即,当第二对象不包括第二标头部时,在S11中不获取第二标头部信息。
在S13中,CPU 91确定第二标头部对于第二对象是否必要。当在S11中获取了第二标头部信息时,CPU 91确定第二标头部是必要的(S13:是)。在S15中,CPU 91将第一标志设置为1,并且前进到S19。然而,当在S11中没有获取到第二标头部信息时,CPU 91确定第二标头部是不必要的(S13:否)。在这种情况下,在S17中,CPU 91将第一标志设置为0,并且前进到S19。
在S19中,CPU 91确定是否已经打印了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即,是否已经打印了第一特定标头部。例如,当要在开始作业之后立即打印第二对象并且在先前作业的末尾打印第一特定标头部时,如在图6A和7A的示例中那样,CPU 91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已经被打印,即,第一特定标头部已经被打印(S19:是)。另外,如图4A的例子那样,当在开始作业后要立即打印第二对象并且在热头10与切割部17之间已经形成有边距区域5A时,CPU91确定已经打印了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即,已经打印了第一特定标头部(S19:是)。换句话说,当第二对象是刚开始作业之后要打印的对象时,CPU 91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已经被打印,即,第一特定标头部已经被打印(S19:是)。在这种情况下,在S21中,CPU 91将第二标志设置为1,并且前进到S25。
然而,当第二对象是作业中第二或更晚要打印的对象时,如在图4D,5A,6B和7D 的示例中,CPU 91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尚未打印,即第一特定标头部尚未打印(S19:否)。在这种情况下,在S23中,CPU 91将第二标志设置为0,并且前进到S25。
当CPU 91在S19中确定已经打印了第一标头部,即已经打印了第一特定标头部时,CPU 91获取作为第一标头部打印的信息(以下称为“第一标头部信息”)。更具体地,由于在先前作业的S11中第一标头部信息已经被存储在闪存95中,所以CPU 91通过参考闪存来获取第一标头部信息。注意,当如图4A的示例那样形成边距区域5A时,此时获取的第一标头部信息表示边距。
在S25中,CPU 91确定所获取的第一标头部信息是否与在S11中所获取的第二标头部信息匹配。换句话说,在S25中,CPU 91确定第一标头部是否与在S11中获取的第二标头部匹配。此外,换句话说,在S25中,CPU 91确定第一特定标头部是否与在S11中获取的第二标头部匹配。更具体地说,CPU 91确定第一标头部和第二标头部中包括的打印日期是否匹配。例如,当CPU 91确定如图6A的示例中的第一标头部信息和第二标头部信息都为“WorkDate:19/01/09”并且彼此匹配时(S25:是),则在S27中,CPU 91将第三标志设置为1,并且前进到S31。
另一方面,当CPU 91确定第一标头部信息与第二标头部信息不同时,如在图4A和7A的示例中那样(S25:否),在S29中,CPU 91设置第三标志为0,并前进到S31。同样,当第二对象是如图4D,5A,6B和7D的示例那样在作业中第二或更晚要打印的对象,并且因此CPU 91已经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标头部尚未被打印时(S19:否),CPU 91在 S25中确定第一标头部信息与第二标头部信息不同(S25:否)。在这种情况下,在S29 中,CPU 91将第三标志设置为0,并且前进到S31。
在S31中,CPU 91确定是否要在第二标头部与第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处使用切割部17进行半切割。例如,当预先通过键盘3输入了在标头部71A和本体部71B之间的边界区域81A处执行半切割(如图5D至5F的示例)的设置操作时,CPU 91确定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处要进行半切割(S31:是)。在这种情况下,在S33 中,CPU 91将第四标志设置为1,并且前进到S37。
然而,当尚未输入用于半切割的设置操作时,CPU 91确定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处不执行半切割(S31:否),并前进到S35。在S35中,CPU 91将第四标志设置为0,并且前进到S37。
在S37中,CPU 91开始稍后描述的打印处理(参见图9)以开始打印第二对象。在S39中,CPU 91确定作业中所有对象的打印是否已经完成。当甚至一个未打印的对象仍在作业中时(S39:否),CPU 91返回S11并重复S11-S37中的处理以配置用于打印下一对象的设置信息。当CPU 91确定作业中所有对象的打印已经完成时(S39:是),设置处理完成。
<打印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由打印装置1的CPU 91执行的打印处理。当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执行S37的处理时,CPU 91通过读取存储在闪存95中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启动打印处理。图10示出了表格95A。表格95A存储与第一至第四标志的不同值相关联的打印设置951。因此,当执行打印处理中的步骤时,CPU 91基于在设置处理中已经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从打印设置951确定操作条件。打印设置951指定是否需要打印标头部。存储在打印设置951中的值“1”表示需要打印标头部,而值“0”表示不需要打印标头部。
在图9中的处理开始的S51中,CPU 91从表格95A中的打印设置951中提取与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相对应的信息,并确定是否需要打印标头部。
当在S51中提取的信息是“1”时,CPU 91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S51:是),并且前进到S53。在S53中,CPU 91将第二标头部打印在带50上。具体地,CPU 91驱动带进给马达23以使带卷取轴和带驱动轴彼此关联地旋转,以将带50向下游传送。CPU 91还基于在设置处理(见图8)的S11中获取的第二标头部信息来加热热头10。随后,CPU 91 前进到S55。然而,当从表格95A中提取的用于打印设置951的信息是“0”时,CPU 91 确定不需要打印标头部(S51:否)。在这种情况下,CPU 91简单地前进到S55。
在S55中,CPU 91将第二本体部打印在带50上。在打印第二本体部之后,在S57中,CPU 91确定作业中所有对象的打印是否已经完成。当CPU 91确定作业中所有对象的打印已经完成时(S57:是),在S59中,CPU 91将第二特定标头部打印在带50上,然后结束打印处理。注意,如上所述,在S59中打印的特定标头部与第二标头部相同。另一方面,当CPU 91在S57中确定甚至一个未打印的对象仍在作业中时(S57:否),CPU 91简单地结束打印处理。
例如,在用于在Job(1)的末尾打印第二对象的打印处理中,在设置处理(参见图8)中进行的标志设置可以是第一标志:1(需要第二标头部),第二标志:0(未打印第一标头部),第三标志:0(第一和第二标头部不同),第四标志:0(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不需要切割)。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CPU 91从表格95A中提取“1”作为打印设置951中的对应信息(参见框W1)。
在这种情况下,CPU 91在图9的S51中确定需要打印第二标头部(S51:是)。然后,CPU 91分别在S53和S55中打印第二标头部(例如标头部73A)和第二本体部(例如本体部73B)(如图5A的例子)。在打印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后,CPU 91确定所有对象的打印已经完成(S57:是)。然后,在S59中,CPU 91将带50向下游传送,直到带50的已经打印了第二对象(例如,对象73)的部分的上游端(例如,边界区域84)到达切割部17的位置(例如,参见图5B)。同时,在S59中,CPU 91在带50上打印具有与第二对象(例如对象73)的第二标头部(例如,标头部73A)相同的信息的第二特定标头部(例如,标头部74A)。
作为另一示例,将描述如上所述在执行Job(1)之后执行其中首先打印第二对象的Job (2)时执行的打印处理。在该示例中,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标头部中包括的打印日期与安排在Job(2)的开始处打印的标头部中的打印日期相同(见图6A)。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8的设置处理设置的标志是第一标志:1(需要第二标头部),第二标志:1(打印了第一标头部),第三标志:1(第一和第二标头部匹配),第四标志:0(无需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进行切割)。如图10所示,CPU 91从表格95A中提取“0”作为打印设置951中的对应信息(参见框W2)。
在这种情况下,CPU 91在图9的S51中确定不需要打印第二标头部(S51:否)。因此,CPU 91跳过步骤S53,并在S55中将第二本体部(该示例中的本体部74B)打印在带 50的已经在前面的打印处理中打印了第一特定标头部(该示例中的标头部74A)的部分的上游侧上。在此,一个或多个未打印的对象保留在作业中(S57:否)。因此,CPU 91跳过步骤S59并结束当前的打印处理。
另一方面,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标头部中包括的打印日期可能与安排在Job(2)的开始打印的标头部中包括的打印日期不同(参见图7A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图8 的设置处理中建立的标志设置是第一标志:1(需要第二标头部),第二标志:1(打印了第一标头部),第三标志:0(第一和第二标头部不同),和第四标志:0(无需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进行切割)。如图10所示,CPU 91从表格95A中提取“1”作为打印设置951中的对应信息(参见框W3)。
在这种情况下,CPU 91在图9的S51中确定需要打印第二标头部(S51:是)。在S53中,CPU 91在带50的已经在前面的打印处理中打印了第一特定标头部(标头部74A)的部分的上游打印第二对象(对象76)的第二标头部(标头部76A),如图7A和7B的示例所示。然后,在S55中,CPU 91在带50的已经打印了第二标头部(标头部76A)的部分的上游打印第二对象(对象76)的第二本体部(本体部76B),如图7D的示例所示。在此,一个或多个未打印的对象保留在该作业中(S57:否)。因此,CPU 91跳过步骤S59 并结束当前的打印处理。
<切割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0和11描述由打印装置1的CPU 91执行的切割处理。当响应于经由键盘3接收到的打印命令而开始作业时,CPU 91通过读取存储在闪存95中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开始切割处理。图10中的表格95A还存储基于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而识别出的切割设置952。在执行切割处理中的步骤时,CPU 91基于这些切割设置952确定操作条件。
切割设置952指示是否需要使用切割部17进行切割。切割设置952具有:切割设置96A,其指定在两个标头部之间是否需要切割;切割设置96B,其指定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是否需要切割;以及切割设置96C,其指定在两个作业之间是否需要切割。存储在每个切割设置952中的值“1”指示需要切割,而值“0”指示不需要切割。
在图11中的切割处理开始时的S61中,CPU 91响应于带50在打印处理(参见图9)期间被传送,确定两个标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是否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当CPU91确定两个标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与切割部17的位置不对齐时(S61:否),CPU 91前进到S67。
然而,当带50和切割部17的位置关系类似于图4B或7B所示时,CPU 91确定两个标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S61:是)。在这种情况下,在S63中, CPU 91从图10中的表格95A中提取与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相对应的切割设置96A的信息,并确定两个标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切割是否需要。
当所提取的信息是“0”时,CPU 91确定不需要切割(S63:否),并且前进到S67。当所提取的信息是“1”时,CPU 91确定需要切割(S63:是),并且前进到S65。此时, CPU 91停止带50的传送。在S65中,CPU 91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上与两个标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处执行完全切割。随后,CPU 91恢复传送带50并前进到S67。
作为一个示例,将描述在图7B所示的状态下执行切割处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CPU 91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已经确定第一特定标头部(标头部74A)与第二标头部(标头部76A)不同(S25:否)。此外,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标志值是第一标志:1(需要第二标头部),第二标志:1(打印了第一标头部),第三标志:0(第一和第二标头部不同) 和第四标志:0(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切割是不需要的)。因此,如图10所示,CPU 91从表格95A中提取“1”作为对应的切割设置96A的信息(参见框W4)。因此,在S65中,CPU 91控制切割部17以在标头部74A和标头部76A之间的边界区域 86处执行完全切割。换句话说,在S65中,CPU 91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已经打印了第一特定标头部(标头部74A)的部分的上游端执行完全切割。
在图11的S67中,CPU 91响应于带50在打印处理(参见图9)中被传送,确定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是否与切割部的位置17对齐。当CPU 91确定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与切割部17的位置不对齐时(S67:否),CPU 91前进到 S73。
然而,当带50和切割部17具有类似于图5D所示的位置关系时,CPU 91确定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S67:是)。在这种情况下,在 S69中,CPU 91从图10的表格95A中提取与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相对应的切割设置96B的信息,并确定是否需要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处切割。
当所提取的信息是“0”时,CPU 91确定不需要切割(S69:否),并且前进到S73。另一方面,当所提取的信息是“1”时,CPU 91确定需要切割(S69:是),并且前进到 S71。此时,CPU91停止带50的传送。在S71中,CPU 91控制切割部17以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带50中的边界区域的位置处执行半切割。随后,CPU 91恢复传送带50并前进到S73。
作为一个示例,将描述在图5D所示的状态下执行切割处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设置的标志值是第一标志:1(需要第二标头部),第二标志:0(未打印第一标头部),第三标志:0(第一和第二标头部不同),第四标志:1(需要在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切割)。因此,如图10所示,CPU 91从表格95A中提取“1”作为对应的切割设置96B的信息(参见框W5)。因此,在S71中,CPU 91控制切割部 17以在第二标头部(标头部71A)与第二本体部(本体部71B)之间的边界区域81A处执行半切割。
在图11的S73中,CPU 91确定是否已通过图9的打印处理完成当前作业的所有对象的打印。当CPU 91确定作业中甚至剩下一个未打印的对象时(S73:否),CPU 91返回到S61。然而,当CPU 91确定作业中所有对象的打印已经完成时,如在图5C的示例中(S73:是),CPU91前进到S75。
在S75中,CPU 91从图10的表格95A中提取与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相对应的切割设置96C的信息,并确定在当前作业中最后打印的本体部与在当前作业中最后的对象之后打印的特定标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处是否需要切割。当提取的信息是“0”时,CPU 91确定不需要切割(S75:否),并结束切割处理。注意,在图10的表格95A中,为切割设置96C的所有值存储值“1”。因此,由于提取的信息始终为“1”,因此CPU 91确定需要切割(S75:是)。因此,在S77中,CPU 91控制切割部17以在当前作业中的最后的本体部与当前作业中的特定标头部之间的带50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完全切割(例如,参见图5C),然后结束切割处理。
<实施例的效果>
如图7A-7F所示,当已经打印在带50上的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与安排接下来打印的对象76的标头部76A不同时(S25:否),打印装置1的CPU 91使用切割部17切下带50的已打印有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分)的部分(图7C,S65)。此外,CPU 91 将对象76的标头部76A和本体部76B打印在带50上(图7B-7D,S53和S57)。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需要执行切割带50的已经打印了不需要的标头部74A的部分的操作。因此,即使当已经打印在带50上的标头部74A与标头部76A不同时,打印装置1也可以在不需要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在带50上打印对象76,同时通过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的边距区域上打印标头部76A而有效地使用带50。
在以上情况下,打印装置1的CPU 91使用切割部17执行完全切割,以切下带50的已打印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的部分。因此,打印装置1可以从打印对象76的带 50的部分切下带50上不需要的标头部74A。
如图5D到5F所示,打印装置1的CPU 91可以在标头部71A和本体部71B之间的边界区域81A处用切割部17进行半切割(S71)。因此,当使用已经在其上打印了对象71 的标签(即,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71的部分)时,用户可以以其分离状态使用标头部 71A和本体部71B,或者,可以以其连结状态使用标头部71A和本体部71B。因此,打印装置1可以提高在其上打印对象71的标签的便利性。
标头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打印日期。如图7A至7F所示,打印装置1的CPU 91确定包括在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和标头部76A中的打印日期是否彼此匹配(S25)。如在图7B的示例中一样,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在带50上打印的日期可能与标头部76A接下来在带50上打印的日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可以在不需要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切下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74A(即,特定标头部)的部分,并且在带 50上打印对象76。
<实施例的变形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2至图16D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其中,相同的部分和步骤由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用于根据本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的打印操作的打印模式。更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经由键盘3输入指定用户期望的模式的打印命令来选择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个。此外,为了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个,根据本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的CPU 91执行图12所示的打印处理,而不是图9所示的打印处理。注意,除了上述差异之外,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第一模式是其中执行与上述实施例中执行的打印操作相同的打印操作的模式。因此,将省略对第一模式的详细描述。
第二模式是其中不打印在作业中第二或更晚打印的每个对象7的标头部7A的模式。因此,作为在第二模式下进行打印操作的结果,在作业中首先打印的对象7具有标头部7A 和本体部7B,而在作业中第二或更晚打印的每个对象仅具有本体部7B。注意,同样在第二模式下的打印操作中,特定标头部在作业中最后被打印。
接下来,将描述由根据本修改例的打印装置1的CPU 91执行的图12的打印处理。当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执行S37的处理时,CPU 91通过读取存储在闪存95中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开始图12所示的打印处理。
在图12中的处理开始的S51中,CPU 91从表格95A中的打印设置951中提取与在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一至第四标志相对应的信息,并确定是否需要打印标头部7A。
当在S51中提取的信息为“0”时,CPU 91确定不需要打印标头部7A(S51:否),跳过步骤S152,S154,S53,并前进到S55。在这种情况下,在S55中,CPU 91在当前作业的开始时已经打印了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本体部7B,并且前进到S57。
然而,当在S51中提取的信息是“1”时,CPU 91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7A(S51:是),并且前进到S152。在S152中,CPU 91确定打印模式是否已被设置为第二模式。当经由键盘3输入的打印命令指示第二模式时,CPU 91确定打印模式已被设置为第二模式,而当所输入的打印命令指示第一模式时,CPU 91确定尚未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第二模式。
当CPU 91在S152中确定尚未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第二模式时,即,已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第一模式时(S152:否),CPU 91前进到S53并在当前作业的开始时已经打印了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标头部7A,或者在当前作业中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打印了本体部7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标头部7A。在这种情况下,在S53中打印标头部 7A之后,在S55中,CPU 91在在S53中打印了标头部7A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本体部7B,然后前进到S57。
另一方面,当CPU 91在S152中确定打印模式已经被设置为第二模式时(S152:是),CPU 91前进到S154。在S154中,CPU 91确定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设置的第二标志是否为“1”,即,第二标志是否已被设置为“1”。换句话说,在S154中,CPU 91确定在当前打印处理中要打印的对象7是否是在当前作业中首先要打印的对象7。注意,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对于作业中首先要打印的对象7,将第二标志设置为“1”,而对于作业中第二或更晚要打印的每个对象7,将第二标志设置为“0”,如上所述。
当CPU 91在S154中确定第二标志已经被设置为“1”时,即,在当前打印处理中要打印的对象7是在当前作业中首先要打印的对象7,CPU 91前进到S53,并且在当前作业的开始时间已经打印了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标头部7A。在这种情况下,在S53中打印标头部7A之后,在S55中,CPU 91在在S53中打印了标头部7A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本体部7B,然后前进到S57。
然而,当CPU 91在S154中确定第二标志尚未被设置为“1”时,即,在当前打印处理中将被打印的对象7是在当前作业中第二或更晚要被打印的对象7,CPU 91跳过S53并前进到S55而不打印标头部7A。在这种情况下,在S55中,CPU 91在当前作业中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打印了先前对象的本体部7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本体部7B,然后前进到S57。注意,将省略图12所示的步骤S57和S59中执行的处理的描述,因为这些步骤与图9所示的步骤相同。
如上所述,当在本变形例中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第一模式并且在S51中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7A时,CPU 91始终经由S152从S51前进到S53,同时跳过S154。该场景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CPU 91从图9所示的S51前进到S53的场景相同。即,当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第一模式时在本变形例中执行的打印操作与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的打印操作相同。
此外,在本变形例的第二模式中,当当前打印处理要打印的对象7是当前作业中第二或更晚要打印的对象7时,用于打印标头部7A的S53的处理被S154的确定处理跳过。因此,作为在第二模式下执行打印操作的结果,在作业中首先打印的对象7具有标头部7A 和本体部7B,而在作业中第二或更晚打印的每个对象只具有本体部7B。
接下来,将参照图13A至图16D详细描述在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第二模式的状态下执行的打印操作。以下示例假定Job(1)完成后执行Job(2),并且为Job(2)输入的指定次数为3(即三次)。
首先,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已经在Job(1)中打印的对象7 的标头部7A匹配的情况,即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特定标头部匹配的情况将参照图13A至图14D描述。在图13A至14D中,包括在标头部7A中的打印日期“Work Date:19/01/09”在Job(1)和Job(2)之间没有改变。例如,当Job(1)和Job(2)在同一日期执行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如上所述指定次数是3(三次),三个对象175、176和 177以及标头部178A(即,与对象175、176和177的标头部相同的特定标头部)以此顺序被打印。此外,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为要首先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175设置的标志值是第一标志:1(需要标头部),第二标志:1(已在Job(1)中打印标头部),第三标志:1(标头部匹配),第四标志:0(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需要切割)。此外,为要在 Job(2)中第二或更晚打印的对象176和177设置的标志值是第一标志:1(需要标头部),第二标志:0(在Job(1)中已经打印了标头部),第三标志:1(标头部匹配),第四标志:0(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需要切割)。
如图13A所示,在Job(2)的开始处,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标头部174A(即特定标头部)存在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从这时开始,如图13B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向下游传送带50,以在带50上打印对象175的本体部175B,而不打印对象 175的标头部7A(图12中的S51:否,以及S55)。更具体地,本体部175B被打印在在Job(2)的开始时已经打印了标头部174A(即,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注意,由于在该示例中在Job(2)的开始时已经打印的标头部174A(即,特定标头部) 与要在Job(2)中首先打印的对象175的标头部7A匹配,所以对象175的标头部7A未被打印,并且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标头部174A被用作对象175的标头部7A。对象 175是要求保护的“第二对象”的示例。对象175的标头部7A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二标头部”的示例。对象175的标头部7A中包括的打印日期“19/01/09”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打印日期”的示例。本体部175B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本体部”的示例。已经打印了本体部175B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三部分”的示例。
在完成本体部175B的打印之后,如图13C和13D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以在带50上打印下一个对象176的本体部176B,而不打印下一个对象176的标头部7A(图12中的S51:是,S152:是,S154:否和S55)。更具体地,本体部176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175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本体部176B 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175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注意,由于对象176要在Job(2) 中第二打印,因此尽管CPU 91在图12的S51中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7,但对象176的标头部7A也没有被打印。此外,尽管在该示例中未切割本体部175B与本体部176B之间的边界区域,但是可以在本体部175B与本体部176B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完全切割或半切割。
在完成本体部175B的打印之后,如图14A和14B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以将最后的对象177的本体部177B打印在带50上,而不打印最后的对象177的标头部7A(图12中的S51:是,S152:是,S154:否和S55)。更具体地,本体部177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176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本体部177B 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176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注意,由于对象177将在Job(2) 中最后被打印,因此尽管CPU91在图12的S51中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7A,也没有打印最后的对象177的标头部7A。此外,尽管在该示例中没有切割本体部176B与本体部177B 之间的边界区域,但是可以在本体部176B与本体部177B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完全切割或半切割。对象177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一对象”的示例。对象177的标头部7A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一标头部”的示例。对象177的标头部7A中包括的打印日期“19/01/09”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打印日期”的示例。本体部177B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本体部”的示例。已经打印了本体部177B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一部分”的示例。
在完成本体部177B的打印之后,如图14C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以打印标头部178A(即,Job(2)的特定标头部)(图12中的S57:是和 S59)。更具体地,标头部178A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177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标头部178A,即,Job(2)的特定标头部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最后的对象177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标头部178A是所要求保护的“特定标头部”的示例。已经打印了标头部178A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二部分”的示例。
在标头部178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已经打印了对象177的本体部177B的带50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已经打印了标头部178A的带50的部分的下游端(在下文中称为本体部177B和标头部178A之间的边界区域188)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如图14C所示。在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188处进行完全切割,从而结束Job(2)。通过该动作,从带盒30切下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175、176和177 的部分,并且标头部178(即,Job(2)的特定标头部分)被留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如图14D所示。这些操作创建了已经打印了对象175、176和177的标签105A。注意,尽管在该示例中在边界区域188处执行完全切割,但是也可以在边界区域188处执行半切割而不是完全切割。
接下来,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已经在Job(1)中打印的对象 7的标头部7A不同的情况,即要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7的标头部7A与在Job(1)的结尾处打印的特定标头部不同的情况将参照图15A至图16D描述。在图15A至16D中,包括在标头部7A中的打印日期已经从“Work Date:19/01/09”改变为“Work Date:19/01/10”。例如,当日期在Job(1)的执行和Job(2)的执行之间改变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如上所述指定次数是3(三次),所以三个对象275、276和277以及标头部278A(即,与对象275、276和277的标头部相同的特定标头部)以此顺序被打印。此外,在图8的设置处理中为要首先在Job(2)中打印的对象275设置的标志值是第一标志:1(需要标头部),第二标志:1(已在Job(1)中打印了标头部),第三标志:0(标头部不同),第四标志:0(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需要切割)。此外,为要在Job(2)中第二或更晚打印的对象276和277设置的标志值是第一标志:1(需要标头部),第二标志:0(在Job(1)中已经打印了标头部),第三标志:0(标头部不同),第四标志:0(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需要切割)。
如图15A所示,在Job(2)的开始处,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标头部274A(即特定标头部)存在于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在该示例中,对于Job(2)不需要在Job(2) 的开始时间已经打印的标头部274A(即,在Job(1)的末尾打印的特定标头部),在Job (2)中,具有与已经打印的标头部274A(即,特定标头部)不匹配的标头部275A的对象275将被打印。因此,如图15B所示,打印装置1在将带50向下游传送的同时加热热头10并且在带50上打印对象275的标头部275A(图12中的S51:是,S152:是,S154:是,以及S53)。更具体地,在在Job(2)的开始时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4A(Job(1)中的特定标头部)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打印标头部275A。对象275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二对象”的示例。标头部275A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二标头部”的示例。标头部275A中包括的打印日期“19/01/10”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打印日期”的示例。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5B 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三部分”的示例。
在标头部275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4A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5A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标头部274A和标头部275A 之间的边界区域285)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因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285处执行完全切割。如图15C所示,这些操作从带盒 30切下带50的已经打印了不必要的标头部274A的部分。
如图15D所示,在切割边界区域285之后,打印装置1恢复向下游传送带50并加热热头10以在带50上打印对象275的本体部275B(图12中的S55)。更具体地,本体部 275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5A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本体部275B是要求保护的“第二本体部”的示例。
在完成本体部275B的打印之后,如图16A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以在带50上打印下一对象276的本体部276B,而不打印下一对象276的标头部7A(图12中的S51:是,S152:是,S154:否和S55)。更具体地,本体部276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275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本体部276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275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注意,由于对象276将在Job(2)中第二打印,因此尽管CPU 91在图12的S51中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7,但对象276的标头部7A也没有被打印。此外,尽管在该示例中没有切割本体部275B与本体部276B之间的边界区域,但是可以在本体部275B与本体部276B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完全切割或半切割。
在完成本体部276B的打印之后,如图16B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以将最后的对象277的本体部277B打印在带50上而不打印最后的对象 277的标头部7A(图12中的S51:是,S152:是,S154:否和S55)。更具体地,本体部 277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276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本体部277B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对象276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注意,由于对象277将在Job(2)中最后被打印,因此尽管CPU 91在图12的S51中确定需要打印标头部7A,也没有打印最后的对象277的标头部7A。此外,尽管在该示例中没有切割本体部276B和本体部277B之间的边界区域,但是可以在本体部276B和本体部277B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完全切割或半切割。对象277是要求保护的“第一对象”的示例。对象277的标头部7A是所要求保护的“第一标头部”的示例。对象277的标头部7A中包括的打印日期“19/01/10”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打印日期”的示例。本体部277B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本体部”的示例。本体部277B是要求保护的“第一本体部”的示例。已打印本体部277B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一部分”的示例。
在完成本体部277B的打印之后,如图16C所示,打印装置1加热热头10并继续向下游传送带50以打印标头部278A(即,Job(2)的特定标头部)(图12中的S57:是和 S59)。更具体地,标头部278A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本体部277B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即,标头部278A,即,Job(2)的特定标头部被打印在已经打印了最后的对象277的部分的上游的部分上。标头部278A是要求保护的“特定标头部”的示例。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8A的部分是要求保护的“第二部分”的示例。
在标头部278A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277的本体部277B的部分的上游端和带50的已经打印了标头部278A的部分的下游端(以下称为本体部277B和标头部278A之间的边界区域288)与切割部17的位置对齐,如图16C所示。在此,打印装置1停止带50的传送,并控制切割部17以在带50的边界区域288处进行完全切割,从而结束Job(2)。通过该动作,从带盒30切下带50的已经打印了对象275、276和277 的部分,并且标头部278A(即,Job(2)的特定标头部)留在热头10和切割部17之间,如图16D所示。这些操作创建了已经打印了对象275、276和277的标签205A。注意,尽管在该示例中在边界区域288处执行完全切割,但是也可以在边界区域288处执行半切割而不是完全切割。
如上所述,根据本修改例的打印装置1可以创建仅具有在标签的头部打印的一个标头部的标签(诸如标签105A和205A)。因此,本修改例可以满足希望创建在标签的头部仅打印一个标头部的标签的用户的需求。
<其他修改例>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施例及其修改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尽管在打印装置1中采用的打印方法是热转印方法,但是打印装置1可以采用其他打印方法,例如直接热方法,喷墨方法或电子照相方法。打印装置1的切割部17可以仅具有完全切割功能,而不必具有半切割功能。带盒30可以是其中将膜结合到打印带50的层压型盒。
在切割处理的S65中,CPU 91可以在带50上执行半切割而不是完全切割。换句话说,在图7A至图7F中,CPU 91不需要从打印了对象76的部分上切下带50的打印了标头部74A的部分,而是可以使这些部分通过剥离纸连接。该方法防止了带50的打印了标头部 74A的部分从打印了对象76的部分上切下,从而为用户节省了丢弃从带50切下的部分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在设置处理的S31中,CPU 91可以确定是否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用切割部17进行完全切割。当CPU 91确定要执行完全切割时(S31:是),在切割处理的 S71中,CPU 91可以在标头部和本体部之间的边界区域处执行完全切割。
标头部中包括的信息不限于打印日期,而是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标头部还可以包括公司名称和徽标,用户名,打印时间等。或者,标头部可以仅包括打印日期以外的信息。此外,标头部可以包括打印日期和时间,而不是打印日期。
Claims (5)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部分,所述传送部分被构造为在传送方向上沿着传送路径传送打印介质;
打印部分,所述打印部分被构造为在由所述传送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对象;
切割部分,所述切割部分被构造为切割所述打印介质,所述切割部分与所述打印部分分离,所述切割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打印部分的下游;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执行:
获取包括第一标头部和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对象;
使用所述打印部分在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一部分上打印所述第一本体部;
在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本体部之后,使用所述传送部分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直到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到达所述切割部分为止;
在执行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的同时,使用所述打印部分在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部分上打印特定标头部,所述特定标头部与所述第一标头部相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游;
在完成打印所述特定标头部之后,获取包括第二标头部和第二本体部的第二对象;
确定所述第一标头部和所述第二标头部是否彼此匹配;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标头部和所述第二标头部不匹配,
使用所述打印部分,将所述第二标头部打印在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三部分上,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游;并且
使用所述切割部分切割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并且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标头部和所述第二标头部彼此匹配,
使用所述打印部分在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三部分上打印所述第二本体部,而不打印所述第二标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切割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上游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切割部分以在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上游端处执行完全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切割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上游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切割部分以在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上游端处执行半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进一步执行:
确定是否切割打印所述第二标头部的部分和打印所述第二本体部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区域;并且
响应于确定切割所述边界区域,控制所述切割部分以在所述边界区域处进行半切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标头部包括第一打印日期,在所述第一打印日期,所述第一标头部被打印,
其中,所述第二标头部包括打印所述第二标头部的第二打印日期,并且
其中,在确定所述第一标头部和所述第二标头部是否彼此匹配时,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打印日期和所述第二打印日期是否彼此匹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28986 | 2019-02-21 | ||
JP2019028986A JP7283111B2 (ja) | 2019-02-21 | 2019-02-21 | 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23955A CN112123955A (zh) | 2020-12-25 |
CN112123955B true CN112123955B (zh) | 2022-07-22 |
Family
ID=7214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06799.8A Active CN112123955B (zh) | 2019-02-21 | 2020-02-20 | 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40555B2 (zh) |
JP (1) | JP7283111B2 (zh) |
CN (1) | CN1121239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85680B2 (ja) | 2020-09-23 | 2024-11-19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600780B2 (ja) * | 2021-03-09 | 2024-12-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14550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CN101620391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和控制该打印装置的方法 |
CN102975499A (zh) * | 2011-09-05 | 2013-03-2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US20180015749A1 (en) * | 2015-07-24 | 2018-01-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CN107861698A (zh) * | 2016-09-21 | 2018-03-30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29853A (ja) * | 1993-11-02 | 1995-05-19 | Casio Comput Co Ltd | 売上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3342149B2 (ja) | 1994-01-24 | 2002-11-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H08172519A (ja) * | 1994-12-19 | 1996-07-02 | Ricoh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3747632B2 (ja) * | 1998-05-15 | 2006-02-2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売上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JP3777531B2 (ja) * | 1998-07-03 | 2006-05-24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売上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JP2005096103A (ja) * | 2003-09-22 | 2005-04-14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4184919B2 (ja) * | 2003-10-23 | 2008-11-19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会計処理装置 |
JP2010214787A (ja) * | 2009-03-17 | 2010-09-30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
EP2580661B1 (en) * | 2010-06-11 | 2018-08-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ggregating print jobs |
JP5810609B2 (ja) * | 2011-04-28 | 2015-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830969B2 (ja) * | 2011-06-29 | 2015-12-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レシートプリンター、レシート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5950148B2 (ja) * | 2011-09-21 | 2016-07-13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印字方法、及び、印字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19
- 2019-02-21 JP JP2019028986A patent/JP7283111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14 US US16/791,741 patent/US1104055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2-20 CN CN202010106799.8A patent/CN1121239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14550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CN101620391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和控制该打印装置的方法 |
CN102975499A (zh) * | 2011-09-05 | 2013-03-2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US20180015749A1 (en) * | 2015-07-24 | 2018-01-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CN107861698A (zh) * | 2016-09-21 | 2018-03-30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69611A1 (en) | 2020-08-27 |
US11040555B2 (en) | 2021-06-22 |
CN112123955A (zh) | 2020-12-25 |
JP7283111B2 (ja) | 2023-05-30 |
JP2020131578A (ja) | 2020-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57700B2 (ja) | ラベル作成装置 | |
JP5843166B2 (ja) | 印刷装置 | |
CN112123955B (zh) | 打印装置 | |
CN103029448B (zh) |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 |
JP552660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500809B2 (ja) | 印刷装置 | |
JP5743088B2 (ja) | 印字ラベル作成装置、印字ラベル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字ラベル作成方法 | |
CN107187174B (zh) | 打印机 | |
JP2009154438A (ja) | テープ印字システム、テープ印字装置、編集装置 | |
JP4029755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04087427A1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0274437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09255334A (ja) | 印字装置 | |
JP2012025165A (ja) | テープ印字システム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
JP5920652B2 (ja) | ラベル作成用編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作成用編集処理方法 | |
JP5950148B2 (ja) | 印字装置、印字方法、及び、印字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9073135A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2009083168A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632752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354625B2 (ja) | 印字装置 | |
JP7128604B2 (ja) | 印刷装置 | |
JP5636830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2019025723A (ja) | 印刷物作成装置 | |
JP6365354B2 (ja) | 印字装置 | |
JP6300109B2 (ja) | 印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