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6591A -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26591A CN112026591A CN202010756266.4A CN202010756266A CN112026591A CN 112026591 A CN112026591 A CN 112026591A CN 202010756266 A CN202010756266 A CN 202010756266A CN 112026591 A CN112026591 A CN 112026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wire
- wire assembly
- bars
- contact
- connec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olley wires, e.g. from build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6—Compensation means for variation in 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设置于轨道交通所用的移动接触网系统中,移动接触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接触线组件的立柱,包括伸缩机构、限位机构和连接机构;伸缩机构包括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伸缩机构整体的一端铰接于立柱上部,另一端为自由端,伸缩机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横向于立柱的方向伸缩,以使自由端在水平方向上进入或离开轨道上方的空间;限位机构设置于伸缩机构中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用于限定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的活动范围;连接机构设置于伸缩机构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接触线组件;其中,伸缩机构由接触线组件驱动伸缩,限位机构能够限制伸缩机构的伸缩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移动接触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背景技术
货运轨道交通的站场内,需要由例如叉车或装载机的机械工具从车厢上方装载货物。电气化铁路线路一般由接触网供电,轨道上方设置有向电力机车提供电力的接触线,但在站场内装载器械作业会占用列车上方的空间,因此在站场内轨道上方无法设置接触网。一般在列车到达货运站场前停车,改由内燃机车进行整车牵引作业,效率较低。已知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在站场内设置移动接触网,即,沿轨道设置立柱,在立柱上设置可动的支撑杆,支撑杆可以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转动,接触线和承力索连接在支撑杆末端。支撑杆转动时将支撑杆末端的接触线和承力索从列车正上方移开,给装载作业让出空间。为了保证接触线同步移动,一般采用刚性接触线,而刚性接触线无法适应弯曲的货运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设置于轨道交通所用的移动接触网系统中,移动接触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接触线组件的立柱,包括伸缩机构、限位机构和连接机构;伸缩机构包括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伸缩机构整体的一端铰接于立柱上部,另一端为自由端,伸缩机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横向于立柱的方向伸缩,以使自由端在水平方向上进入或离开轨道上方的空间;限位机构设置于伸缩机构中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用于限定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的活动范围;连接机构设置于伸缩机构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接触线组件;其中,伸缩机构由接触线组件驱动伸缩,限位机构能够限制伸缩机构的伸缩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伸缩机构为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的一部分结构铰接于立柱,另一部分结构能够相对于一部分结构活动,以使连杆组件相对于立柱伸缩,另一部分结构的末端为自由端,限位机构能够限制连杆组件的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杆组件包括铰接杆组,铰接杆组包括两根铰接的杆件,铰接杆组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接触线组件铰接。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铰接杆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均包括两根铰接的杆,第一杆组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接触线组件铰接,第二杆组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接触线组件铰接。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的两根杆之间及第二杆组的两根杆之间,以限制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的两根杆之间的张开角度。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的两根杆之间以限制两根杆之间的张开角度,并且,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和立柱之间以限制第一杆组与立柱之间闭合角度。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和立柱之间以限制第一杆组与立柱之间闭合角度,并且,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二杆组和立柱之间以限制第二杆组与立柱之间闭合角度。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调节件位置可调地连接于固定件,固定件用于连接至伸缩机构。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与立柱连接的铰接点不重合。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与接触线组件连接的铰接点不重合。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杆组件的铰轴平行于立柱。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系统,用于为轨道交通提供电力,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多个立柱、多个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和接触线组件;第一门架包括竖架和横架,竖架设置于轨道侧方,横架固定于竖架上方且横跨轨道;第二门架包括竖架和横架,竖架设置于轨道侧方,横架固定于竖架上方且横跨轨道,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多个立柱排列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多个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多个立柱上,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为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具有不同的伸缩行程;接触线组件位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接触线组件串联多个立柱上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中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可以限定伸缩机构的伸缩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伸缩机构的伸长范围,使其适应站场的形状。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伸出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另一种伸出长度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线夹和线夹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接触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二门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第二门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门架,110-第一立架,120-第二立架,130-横架,150-行走装置,151-主体,152-行走轮,153a-第二导向轮;
200-第二门架,210-第一立架,220-第二立架,230-横架,250-行走装置,253a-第二导向轮,251-主体,252-行走轮,241d-动滑轮,241-第一驱动机构,241a-致动件,241b-卷筒,241c-拉索,242-第二驱动机构,242a-第一导向轮,242b-配重体,242c-拉索,242d-拉索;
310-伸缩机构,311-第一杆组,311a-大臂,311b-小臂,312-第二杆组,312a-大臂,312b-小臂,313-固定板,320-连接机构,325-线夹座,326-线夹;
410-承力索;
500-限位机构,510-固定件,520-固定件,511-调节件,521-调节件;500a-第一限位机构;
600a-第二限位机构;800-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提供的移动接触网系统,能够改变接触线与立柱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接触线从轨道上方移开,为装载作业让位。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的横架上均设置有行走装置,立柱上设置有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包括伸缩机构、限位机构和连接机构,伸缩机构一端连接在立柱上,另一端设置连接机构以连接接触线组件。限位机构限定伸缩机构的伸出长度。接触线组件串联连接在行走装置和伸缩机构上。当行走装置沿横架移动时,行走装置带动接触线和伸缩机构随动,使接触线从轨道上方移开,为装载作业让位;或者使接触线移动至轨道上方,为电力机车提供准备电力。伸缩机构为接触线提供支撑和限位,各个立柱上的伸缩机构相互独立且可以同步移动。不同立柱上的限位机构所限制的伸缩机构能够伸出不同的长度。在一排立柱中,中间立柱上的伸缩机构伸出长度较小,中间立柱两侧的立柱上,伸缩机构伸出长度递增,使得最终伸缩机构的末端排列成弧形,从而能够适应弧形的轨道。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6,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伸出时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进一步伸出时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线夹和线夹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包括伸缩机构310、连接机构320和限位机构500,其设置于立柱800的顶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310包括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的部分结构与立柱800连接,该部分结构能相对于立柱800活动;连杆组件的另一部分结构为自由端,连接机构320设置于自由端,并用于与接触线组件连接。具体地,连杆组件铰接于固定板313,固定板313固定在立柱800上;连接机构320上端用于固定接触线组件中的承力索,下端设置有线夹座325和线夹326以固定接触线。在承力索拉动连接机构320远离立柱800的过程中,伸缩机构310能够伸长,并在连接机构320离开立柱800的过程中提供支撑和导向。
进一步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组311和第二杆组312。第一杆组311包括两根铰接的杆件,即图中的大臂311a和小臂311b。第二杆组312包括铰接的大臂312a和小臂312b。大臂311a的一端和大臂312a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板313上的两个点,另一端分别与小臂311b和小臂312b的一端铰接,小臂311b和小臂312b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连接机构320上的两个点。上述铰接结构的铰轴均平行于立柱800。大臂311a与大臂312a具有相等的长度,小臂311b与小臂312b具有相等的长度。第一杆组311和第二杆组312呈平面对称关系。大臂311a与小臂311b之间的夹角变小时,连接机构320靠近固定板313;夹角变大时,连接机构320远离固定板313。第一杆组311和第二杆组312在固定板313上的铰接点不重合。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杆组311和第二杆组312与连接机构320的铰接点不重合,使得整个机构只能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活动以进入或离开轨道上方的空间,更加稳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杆组311和第二杆组312在固定板313上的铰接点重合,第一杆组311和第二杆组312与连接机构320的铰接点重合。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仅设置第一杆组311或第二杆组312连接接触线组件。
线夹座325为线夹326的连接基础,本实施例中,线夹326包括钳口部分和销轴部分,钳口部分夹持接触线,销轴部分铰接于线夹座325,销轴部分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接触线受到径向力或弯矩时,销轴部分可以发生适应性转动,允许接触线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弯曲,而非在竖直方向上弯曲,从而减少对受电弓的冲击。
限位机构500设置于伸缩机构310中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用于限定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的活动范围。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和立柱之间以限制第一杆组与立柱之间闭合角度,以及,设置于第二杆组和立柱之间以限制第二杆组与立柱之间闭合角度。具体地,大臂311a和大臂312a相对于立柱800转动时,二者之间的夹角可以发生变化。限位机构500设置在大臂311a和大臂312a之间以限制二者之间的最小角度。具体地,限位机构500固定于固定板313上且位于大臂311a和大臂312a之间,大臂311a和大臂312a之间夹角变小至预定角度时,限位机构500会与大臂311a和大臂312a发生干涉以限制其继续转动。
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500包括固定件510、固定件520、调节件511和调节件521。固定件为基体,调节件设置于固定件上且相对于基体位置可调。固定件510和固定件520固定于固定板313,其面对大臂311a和小臂312b的面上设置有螺纹孔,调节件511和调节件521为螺钉,二者分别设置于上述螺纹孔中。调节件511和调节件521在固定件上的伸出长度可以决定其对大臂311a和大臂312a的接触位置,以获得理想的大臂311a和大臂312a的最小夹角。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调节件,仅通过设置固定件的长度和位置来设定固定件与大臂311a之间的接触位置。
参考图7,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及其布置位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的两根杆之间以限定两根杆之间的张开角度,以及,设置于第一杆组和立柱之间以限定第一杆组与立柱之间闭合角度。具体地,大臂312a与固定板313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500a,且第一限位机构500a位于大臂311a与大臂312a之间。伸缩机构310向外伸出时,大臂311a与大臂312a之间的角度变小,大臂312a与固定板313之间的角度变大,直至大臂312a与第一限位机构500a之间发生接触。大臂312a与小臂312b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600a,其与大臂312a和小臂312b之间的铰接点共轴铰接。第二限位机构600a包括两个具有预定夹角的挡板,大臂312a和小臂312b能在两个挡板之间转动,两个挡板限定了大臂312a和小臂312b之间的最大夹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机构500a和第二限位机构600a共同限定了伸缩机构310中两个活动副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定了整个伸缩机构310的伸长范围,使得承力索拉动连接机构320移动时,伸缩机构310能够在伸至预定位置时停止伸长。本实施例中,两个杆组之间是平面对称结构,因此两个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大臂311a和小臂311b之间、大臂311a与固定板313之间时,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一杆组的两根杆之间及第二杆组的两根杆之间,以限定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的两根杆之间的张开角度。即,在大臂311a和小臂311b之间设置一个第二限位机构600a,在大臂312a与小臂312b之间设置一个第二限位机构600a,也能实现上述效果。
立柱800与接触线组件之间,通过伸缩机构310和连接机构320实现连接、支撑与定位,使接触线组件能在伸缩机构310的支撑和导向下平稳可靠地远离和靠近立柱800,实现了为轨道上方让位的功能。并且,伸缩机构310为连杆机构,其构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杆件之间可以相互靠近和贴合,杆件通过转动的方式移动至基本平行于轨道的位置,收纳杆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移动接触网系统为接触网系统的一部分,用于为货运站场的列车提供动力,其长度与货运站场长度相当,移动接触网的两端与固定接触网系统之间电连接。本公开中示出的移动接触网系统,能够通过具有不同伸缩长度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提供具有弧度的移动接触线,使接触网适应具有弧度的站台。连接和支撑接触线组件的立柱无需排列成弧形,可以减小施工难度。
参考图8,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接触网的结构示意图。移动接触网包括第一门架100、第二门架200、多个立柱800、接触线组件、驱动装置、行走装置和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第一门架100、第二门架200和立柱800按照预定间距排列在轨道侧方,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顶端用于安装驱动装置和行走装置,立柱800上用于设置伸缩机构310。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的横跨轨道的横梁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行走装置。立柱800上设置有伸缩机构310和连接机构320,伸缩机构310能沿立柱800径向伸缩,其末端固定连接机构320。接触线组件的两端连接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的行走装置上,接触线组件的中间部分连接在立柱800的连接机构320上,形成对连接机构320的串联。
第一门架100设置在站场的入场侧。第一门架100包括第一立架110、第二立架120和横架130。第一立架110和第二立架120对称地设置在轨道两侧,横架130横跨轨道,横架130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架110和第二立架120的顶端。横架130上设置有行走装置150,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装置150在横架130上往复运动。
第二门架200设置在站场的出场侧,与第一门架10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第二门架200包括第一立架210、第二立架220和横架230。第一立架210和第二立架220对称地设置在轨道两侧,横架230横跨轨道,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架210和第二立架220的顶端。横架230上设置有行走装置250,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装置250在横架230上往复移动。行走装置250用于连接接触线组件的另一端。
多个立柱800设置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之间。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6个立柱,6个立柱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使得中间两个立柱上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伸出长度最短,二者两侧的立柱上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伸出长度较长,最外侧的两个立柱上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伸出长度最长。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上的行走装置的行程大于最外侧立柱上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伸缩行程。接触线组件中,承力索和接触线的两个末端段分别挂接在第二导向轮253a和第二导向轮153a上,经导向轮改变方向后,一个末端连接在配重上以被张紧,另一个末端固定在门架上。
两个行走装置在横梁上朝向220移动时,能够拉动接触线组件整体朝向220移动,张紧状态的接触线组件能够拉动各个立柱上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伸出,并且最终到达各自的极限伸出位置,使接触线组件形成弧形。两个行走装置朝向210移动时,能够带动接触线组件整体向210移动,并且拉动各个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缩回。行走装置的行程大于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的伸缩范围,且配重张紧后的接触线组件也能拉动接触线组件在长度方向自动补偿,使得各个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均能回缩至原来位置。
第一门架100的横架130设置有行走装置150,第二门架200的横架230上设置有行走装置250,接触线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行走装置150和行走装置250上,行走装置150和行走装置250同步同向移动时,可以带动接触线组件整体远离或靠近立柱800。第一门架100上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行走装置150在横架130上往复移动,第二门架200上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行走装置250在横架230上往复移动。
第二门架200上,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41和第二驱动机构242。行走装置250包括主体251和多个行走轮252。主体251为安装其他零件的基体,行走轮252用于支撑主体251在横架230上行走。行走轮252的轴线垂直于横架230的上表面,使行走装置250可以承载来自接触线组件张力产生的载荷。行走装置250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轮253a和动滑轮241d,第二导向轮253a用于与第二驱动机构242连接,动滑轮241d用于与第一驱动机构241连接。主体251为矩形板构成的多层结构,行走轮252的数量为8个,分布于其中两层矩形板的四个角上。行走轮25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能够与横架230嵌合,防止主体251在竖直方向发生位移,保证其仅沿着横架23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第一驱动机构241包括致动件241a、卷筒241b和拉索241c。致动件241a为电动机,卷筒241b同轴地设置在致动件241a的输出轴上,拉索241c的一端卷绕在卷筒241b上,另一端绕过主体251上的动滑轮241d后固定于横架230上,拉索241c与动滑轮241d形成动滑轮结构。致动件241a驱动卷筒241b转动时,将拉索241c卷绕在卷筒241b表面,从而拉动行走装置250靠近第一立架210。
第二驱动机构242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242a、配重体242b、拉索242c和拉索242d。配重体242b用于提供其所受的地心引力为驱动力,拉索242c和拉索242d为一根拉索的两段,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行走装置250,第一导向轮242a用于将竖直方向的力转换为水平方向的力。具体地,两个第一导向轮242a设置于第二立架220顶部,其轴线水平且平行,并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配重体242b顶端设置有一个滑轮,拉索242c和拉索242d与该滑轮形成动滑轮组结构,并通过两个第一导向轮242a将配重体242b吊在第二立架220上。拉索242c和拉索242d的末端连接在行走装置250上,从而将配重体242b的重量传递至行走装置250,以驱动行走装置250沿靠近第二立架220的方向在横架230上移动。
更具体地,拉索242c的连接至行走装置250的一端,通过设置在主体251上的第二导向轮253a与承力索410连接。第二导向轮253a的轴线竖直,拉索242c绕过第二导向轮253a外周面的四分之一后转过90度,使原本平行于横架230的拉索变成垂直于横架230的拉索,从而与承力索410共线,实现连接。配重体242b的重力不仅提供了驱动行走装置250移动的动力,同时还是张紧承力索410的动力。
第一门架100的横架130上,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241和第二驱动机构242的结构相同。行走装置150包括主体151、多个行走轮152和第二导向轮153a。上述装置的构造和连接与前述第一门架200上的对应装置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仅需两个主动驱动的驱动装置,便于实现行走装置150和行走装置250的同步移动,降低了电气化控制的难度和成本。并且,利用配重体242b的重力提供驱动力及对承力索410的张紧,无需其他机构驱动,其结构简单可靠,节省能源。通过动滑轮组来驱动行走装置250运动,可以减小对电机功率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拉索242c和拉索242d可以是直接连接在主体251上。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配重体242b通过一根拉索和一个导向轮连接于行走装置250。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41和第二驱动机构242均可以是致动件241a、卷筒241b和拉索241c的技术方案。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41还可以为螺母丝杠机构,螺母固定于行走装置250上,丝杠与横架230平行,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正反转来实现行走装置250的往复移动。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气动装置、液压装置或齿条齿轮副来驱动行走装置250沿横架230移动。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曲柄滑块机构驱动行走装置250沿横架230往复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设置于轨道交通所用的移动接触网系统中,所述移动接触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接触线组件的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伸缩机构,包括可相对活动的构件,所述伸缩机构整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立柱上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伸缩机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横向于所述立柱的方向伸缩,以使所述自由端在水平方向上进入或离开轨道上方的空间;
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中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用于限定所述可相对活动的构件之间的活动范围;以及
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接触线组件;
其中,所述伸缩机构由所述接触线组件驱动伸缩,所述限位机构能够限制所述伸缩机构的伸缩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一部分结构铰接于所述立柱,另一部分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一部分结构活动,以使所述连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立柱伸缩,所述另一部分结构的末端为所述自由端,所述限位机构能够限制所述连杆组件的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铰接杆组,所述铰接杆组包括两根铰接的杆件,所述铰接杆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接触线组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杆组和第二杆组,所述第一杆组和所述第二杆组均包括两根铰接的杆,所述第一杆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接触线组件铰接,所述第二杆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接触线组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组的两根杆之间及所述第二杆组的两根杆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杆组和所述第二杆组的两根杆之间的张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组的两根杆之间以限制两根杆之间的张开角度,并且,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组和所述立柱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杆组与所述立柱之间闭合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组和所述立柱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杆组与所述立柱之间闭合角度,并且,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杆组和所述立柱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杆组与所述立柱之间闭合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至所述伸缩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组和所述第二杆组与所述立柱连接的铰接点不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组和所述第二杆组与所述接触线组件连接的铰接点不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的铰轴平行于所述立柱。
12.一种移动接触网系统,用于为轨道交通提供电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门架,包括竖架和横架,所述竖架设置于轨道侧方,所述横架固定于所述竖架上方且横跨所述轨道;
第二门架,包括竖架和横架,所述竖架设置于轨道侧方,所述横架固定于所述竖架上方且横跨所述轨道,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多个立柱,排列于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之间;
多个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立柱上,所述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种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所述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具有不同的伸缩行程;以及
接触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之间,所述接触线组件串联所述多个立柱上的所述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6266.4A CN112026591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6266.4A CN112026591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26591A true CN112026591A (zh) | 2020-12-04 |
CN112026591B CN112026591B (zh) | 2024-04-09 |
Family
ID=73583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6266.4A Active CN112026591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2659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3216A1 (zh) * | 2020-12-28 | 2022-07-07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04236A (en) * | 1963-12-24 | 1965-09-15 | Leonard Salvatore Suozzo | Spring-controlled support device |
GB1291842A (en) * | 1969-05-02 | 1972-10-04 | British Insulated Callenders | Improvements in supporting overhead conductors for electric railways |
JP3759819B2 (ja) * | 1997-06-02 | 2006-03-29 | 株式会社スギヤス | リフト装置の立ち上げ機構 |
CN1994784A (zh) * | 2006-12-21 | 2007-07-11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
CN201002528Y (zh) * | 2006-12-21 | 2008-01-09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
KR20100011639U (ko) * | 2009-05-21 | 2010-12-01 | 곽종민 | 곡선당김금구 |
CN103192740A (zh) * | 2013-04-18 | 2013-07-10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电气化铁路装煤漏斗仓下刚性可移动接触网 |
CN203318190U (zh) * | 2013-05-10 | 2013-12-04 | 陕西高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电气化铁道移动接触网 |
CN203360884U (zh) * | 2013-06-26 | 2013-12-25 | 上海大学 | 室外悬臂伸缩式晾衣架 |
CN103815757A (zh) * | 2014-03-10 | 2014-05-28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折叠衣架 |
KR101549047B1 (ko) * | 2015-07-17 | 2015-09-01 | 김연원 | 전기철도차량기지의 상하접이식 이동식 전차선 시스템 |
US20160064911A1 (en) * | 2013-04-10 | 2016-03-03 | Pfisterer Upresa, S.A. | Cantilever for overhead contact line |
CN106938619A (zh) * | 2017-04-01 | 2017-07-11 | 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货物装卸用侧移接触网系统 |
WO2017219393A1 (zh) * | 2016-06-24 | 2017-12-28 | 济南高新开发区中泰环保技术开发中心 |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
CN107601380A (zh) * | 2017-08-10 | 2018-01-19 | 江苏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平台 |
CN207830945U (zh) * | 2018-02-07 | 2018-09-07 | Mbi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能任意调节空间姿态的电视机 |
CN109375754A (zh) * | 2018-12-26 | 2019-02-22 | 长兴荣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电脑中央处理器水冷式冷却装置 |
CN209395622U (zh) * | 2018-12-24 | 2019-09-17 | 邯郸市永年区飞鸣轨道电气化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无缝钢管平腕臂装置 |
CN110476663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湖北民族大学 | 一种用于山药零余子播种育苗的山药支架网的使用方法 |
CN111186327A (zh) * | 2020-01-16 | 2020-05-22 | 安徽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保护装置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10756266.4A patent/CN1120265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04236A (en) * | 1963-12-24 | 1965-09-15 | Leonard Salvatore Suozzo | Spring-controlled support device |
GB1291842A (en) * | 1969-05-02 | 1972-10-04 | British Insulated Callenders | Improvements in supporting overhead conductors for electric railways |
JP3759819B2 (ja) * | 1997-06-02 | 2006-03-29 | 株式会社スギヤス | リフト装置の立ち上げ機構 |
CN1994784A (zh) * | 2006-12-21 | 2007-07-11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
CN201002528Y (zh) * | 2006-12-21 | 2008-01-09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
KR20100011639U (ko) * | 2009-05-21 | 2010-12-01 | 곽종민 | 곡선당김금구 |
US20160064911A1 (en) * | 2013-04-10 | 2016-03-03 | Pfisterer Upresa, S.A. | Cantilever for overhead contact line |
CN103192740A (zh) * | 2013-04-18 | 2013-07-10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电气化铁路装煤漏斗仓下刚性可移动接触网 |
CN203318190U (zh) * | 2013-05-10 | 2013-12-04 | 陕西高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电气化铁道移动接触网 |
CN203360884U (zh) * | 2013-06-26 | 2013-12-25 | 上海大学 | 室外悬臂伸缩式晾衣架 |
CN103815757A (zh) * | 2014-03-10 | 2014-05-28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折叠衣架 |
KR101549047B1 (ko) * | 2015-07-17 | 2015-09-01 | 김연원 | 전기철도차량기지의 상하접이식 이동식 전차선 시스템 |
WO2017219393A1 (zh) * | 2016-06-24 | 2017-12-28 | 济南高新开发区中泰环保技术开发中心 |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
CN106938619A (zh) * | 2017-04-01 | 2017-07-11 | 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货物装卸用侧移接触网系统 |
CN107601380A (zh) * | 2017-08-10 | 2018-01-19 | 江苏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平台 |
CN207830945U (zh) * | 2018-02-07 | 2018-09-07 | Mbi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能任意调节空间姿态的电视机 |
CN209395622U (zh) * | 2018-12-24 | 2019-09-17 | 邯郸市永年区飞鸣轨道电气化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无缝钢管平腕臂装置 |
CN109375754A (zh) * | 2018-12-26 | 2019-02-22 | 长兴荣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电脑中央处理器水冷式冷却装置 |
CN110476663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湖北民族大学 | 一种用于山药零余子播种育苗的山药支架网的使用方法 |
CN111186327A (zh) * | 2020-01-16 | 2020-05-22 | 安徽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保护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长利;: "强侧风下接触网响应特性及弓网运行安全分析", 铁道标准设计, no. 02, 20 February 2013 (2013-02-20), pages 108 - 112 * |
李海龙;刘剑雄;王远富;胡宏;白权;曾凯;: "一种剪叉式伸缩支架的研发及有限元分析", 机械制造, no. 05, 20 May 2016 (2016-05-20), pages 8 - 11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3216A1 (zh) * | 2020-12-28 | 2022-07-07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26591B (zh) | 2024-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62331A (zh) | 移动机器人机构 | |
CN112026593B (zh) |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112026591A (zh) |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110937555A (zh) | 轨道检修车 | |
CN216198153U (zh) | 一种臂架装置及含此臂架装置的养护台车 | |
CN212171984U (zh) | 张力补偿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2243038U (zh) | 张力补偿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219191981U (zh) | 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 | |
CN111845466A (zh) | 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214089541U (zh) | 一种可折叠式箱涵模板支撑结构 | |
CN212709051U (zh) | 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112026594B (zh) | 移动接触网动力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209193399U (zh) | 一种主梁可伸缩悬挂桥式起重机 | |
CN212709050U (zh) | 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108482392B (zh) | 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 | |
CN111976545B (zh) | 移动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219029173U (zh) | 主动驱动式伸缩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2243037U (zh) | 接触线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213061739U (zh) |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 |
CN112026592B (zh) | 移动接触线支撑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115384645A (zh) | 一种伸缩式履带机构 | |
CN111890992A (zh) | 移动接触线支撑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 |
CN113147516A (zh) | 移动接触网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8986406U (zh) | 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6918373U (zh) | 一种吊装式机车换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