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5144A - 偏振片、偏振片卷、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振片、偏振片卷、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5144A CN112005144A CN201980027817.9A CN201980027817A CN112005144A CN 112005144 A CN112005144 A CN 112005144A CN 201980027817 A CN201980027817 A CN 201980027817A CN 112005144 A CN112005144 A CN 1120051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ing film
- stretching
- pva
- laminate
-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277—Apparatus with continuous transpor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ur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05—Compensating volume or shape change during moulding, in gener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2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sing multilayered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2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sing multilayered plates or sheets of preformed plates or sheets coated with a solution, a dispersion or a melt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parallel with the direction of fe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且抑制了光学特性的偏差的偏振片。本发明的偏振片具有偏振膜、和配置于该偏振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层,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上述偏振片在50cm2的区域内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5%以下。本发明的另一偏振片具有偏振膜、和配置于该偏振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层,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上述偏振片的宽度为1000mm以上,上述偏振片在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片、偏振片卷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薄型显示器的普及,还提出了搭载有机EL面板的显示器(OLED)、使用了利用量子点等无机发光材料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器(QLED)。这些面板具有反射性高的金属层,因此容易产生外部光反射、背景映入等问题。而已知通过将具有偏振膜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设置于可视侧,可防止这些问题。作为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例如提出了一种将具有树脂基材和聚乙烯醇(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拉伸,接着实施染色处理,从而在树脂基材上获得偏振膜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通过这种方法可获得厚度较薄的偏振膜,所以能对近年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有所贡献而备受瞩目。而且,如果随着显示面板的性能提高而将面板的反射率抑制为较低水平,则偏振度的要求特性降低,需要透射率更高的偏振片。然而,以往想要通过目前已有的薄型偏振膜提高透射率时,因发生PVA类树脂溶解等问题而未能制作出能承受光学用途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1-343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且抑制了光学特性的偏差的偏振片、偏振片卷及所述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偏振片具有偏振膜、和配置于该偏振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层,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上述偏振片在50cm2的区域内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5%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偏振片具有偏振膜、和配置于该偏振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层,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上述偏振片的宽度为1000mm以上,上述偏振片在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以下。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为50%以下,偏振度为92%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偏振片卷。该偏振片卷是上述偏振片卷绕成卷状而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上述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该方法包括:在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一侧形成含有卤化物和聚乙烯醇类树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从而制成层叠体;以及对上述层叠体依次实施拉伸倍率为2.0倍以上的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染色处理、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以及干燥收缩处理,在上述干燥收缩处理中,对上述层叠体一边沿长边方向运送一边进行加热,从而使其在宽度方向上收缩2%以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中,上述卤化物的含量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20重量份。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干燥收缩处理工序是使用加热辊进行加热的工序。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辊的温度为60℃~120℃,由上述干燥收缩处理引起的上述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为2%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并且抑制了光学特性的偏差的偏振片,该偏振片具有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的偏振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示出使用了加热辊的干燥收缩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偏振片的光学特性的图表。
符号说明
10 偏振膜
20 第1保护层
30 第2保护层
100 偏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A.偏振片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示意截面图。偏振片100具有:偏振膜10、配置于偏振膜10的一侧的第1保护层20、和配置于偏振膜10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层30。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也可省略第1保护层20及第2保护层30中的一个保护层。此外,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中的一者可以是用于制造偏振膜的树脂基材(在后面叙述)。
偏振片可以是长条状,也可以是单片状。偏振片为长条状时,优选将其卷绕成卷状从而制成偏振片卷。偏振片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并且光学特性的偏差也小。在一实施方式中,偏振片的宽度为1000mm以上,其在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D1)为1%以下。D1的上限优选为0.8%,更优选为0.6%。D1越小越好,但其下限例如为0.01%。只要D1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在工业上生产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的偏振片。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偏振片在50cm2区域内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D2)为0.5%以下。D2的上限优选为0.25%,更优选为0.15%。D2越小越好,但其下限例如为0.01%。只要D2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在将偏振片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抑制显示画面的亮度偏差。
A-1.偏振膜
偏振膜如上所述,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一般而言,单体透射率与偏振度具有折衷选择关系,如果提高单体透射率,则偏振度会降低,如果提高偏振度,则单体透射率会降低。因此,以往难以将满足单体透射率48%以上且偏振度85%以上的光学特性的薄型偏振膜供于实际使用。本发明成果之一是可实现一种薄型偏振膜(偏振片),其具有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且偏振度为85%以上的优异的光学特性,并且抑制了光学特性偏差。这样的偏振膜(偏振片)可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特别适宜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用的圆偏振片。
偏振膜的厚度优选为1μm~8μm,更优选为1μm~7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5μm。
偏振膜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的任一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优选为50%以下。偏振膜的偏振度优选为86%以上,更优选为8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8%以上。另一方面,偏振度的上限优选为92%。上述单体透射率代表性地为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并经可见度补正的Y值。上述偏振度代表性地基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并经可见度补正而得到的平行透射率Tp及正交透射率Tc并通过下述式求出。
偏振度(%)={(Tp-Tc)/(Tp+Tc)}1/2×100
在一实施方式中,8μm以下的薄型偏振膜的透射率代表性地以偏振膜(表面的折射率:1.53)与保护膜(折射率:1.50)的层叠体为测定对象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根据偏振膜表面的折射率和/或保护膜的与空气界面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各层界面的反射率变化,其结果,存在透射率的测定值变化的情况。因此,例如在使用折射率不为1.50的保护膜时,也可以根据保护膜的与空气界面接触的表面的折射率来补正透射率的测定值。具体而言,透射率的补正值C利用平行于保护膜与空气层的界面的透射轴的偏振光的反射率R1(透射轴反射率)并用以下数学式表示。
C=R1-R0
R0=((1.50-1)2/(1.50+1)2)×(T1/100)
R1=((n1-1)2/(n1+1)2)×(T1/100)
在此,R0为使用折射率为1.50的保护膜时的透射轴反射率,n1为使用的保护膜的折射率,T1为偏振膜的透射率。例如,在使用表面折射率为1.53的基材(环烯烃类膜、带硬涂层的膜等)作为保护膜时,补正量C成为约0.2%。此时,将测定而得到的透射率加上0.2%,可换算成使用表面折射率为1.50的保护膜时的透射率。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基于上述式进行计算,则使偏振膜的透射率T1变化了2%时的补正值C的变化量为0.03%以下,偏振膜的透射率对补正值C的值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另外,在保护膜具有表面反射以外的吸收时,可根据吸收量来进行适当的补正。
偏振膜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偏振膜。偏振膜代表性地可以使用二层以上的层叠体制作。
作为使用层叠体而获得的偏振膜的具体例,可举出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获得的偏振膜。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获得的偏振膜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地制作:将PVA类树脂溶液涂布于树脂基材,并使其干燥,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类树脂层,得到树脂基材与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拉伸及染色,将PVA类树脂层制成偏振膜。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代表性地包含使层叠体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并进行拉伸。而且,根据需要,拉伸可进一步包含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前在高温(例如95℃以上)下对层叠体进行气体氛围中拉伸。可以直接使用得到的树脂基材/偏振膜的层叠体(即,可以将树脂基材作为偏振膜的保护层),也可以将树脂基材从树脂基材/偏振膜的层叠体剥离,并在该剥离面根据目的层叠任意适当的保护层而使用。这样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详细内容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本说明书中援用该公报整体的记载作为参考。
本发明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一侧形成含有卤化物和聚乙烯醇类树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从而制成层叠体;以及对上述层叠体依次实施拉伸倍率为2.0倍以上的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染色处理、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以及干燥收缩处理,在该干燥收缩处理中,对上述层叠体一边沿长边方向运送一边进行加热,从而使其在宽度方向上收缩2%以上。从而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并且抑制了光学特性的偏差的偏振膜,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且偏振度为85%以上。即,通过导入辅助拉伸,即使在热塑性树脂上涂布PVA时,也可以提高PVA的结晶性,可以实现高的光学特性。并且,通过预先同时提高PVA的取向性,可以在之后的染色工序、拉伸工序中浸渍于水时防止PVA的取向性降低、溶解等问题,能够实现高的光学特性。并且,将PVA类树脂层浸渍于液体时,相较于PVA类树脂层不含卤化物的情况,可以抑制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紊乱以及取向性降低。从而可以提高经过染色处理及水溶液中拉伸处理等将层叠体浸渍于液体而进行的处理工序而得到的偏振膜的光学特性。此外,通过利用干燥缩处理使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收缩,可提高光学特性。
A-2.保护层
第1及第2保护层由可作为偏振膜的保护层使用的任意适当的膜形成。作为成为该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举出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树脂、聚脂类、聚乙烯醇类、聚碳酸酯类、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醚砜类、聚砜类、聚苯乙烯类、聚降冰片烯类、聚烯烃类、(甲基)丙烯酸类、乙酸酯类等的透明树脂等。另外,也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环氧类、有机硅类等热固型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除此以外,也可举出例如硅氧烷类聚合物等玻璃质类聚合物。并且,也可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膜。作为该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含有在侧链具有取代或非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在侧链具有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举出具有由异丁烯与N-甲基马来酰亚胺形成的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膜例如可以是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形物。
在将偏振片100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配置于与显示面板相反侧的保护层(外侧保护层)的厚度代表性地为300μ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8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此外,在实施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外侧保护层的厚度是包含表面处理层的厚度的厚度。
在将偏振片100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配置于显示面板侧的保护层(内侧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在一实施方式中,内侧保护层是具有任意适当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层。此时,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例如为110nm~150nm。“Re(550)”是在23℃下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面内相位差,可通过式:Re=(nx-ny)×d来求出。此处,“nx”为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层(膜)的厚度(nm)。
B.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一侧形成含有卤化物和聚乙烯醇类树脂(PVA类树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PVA类树脂层),从而制成层叠体;以及对层叠体依次实施拉伸倍率为2.0倍以上的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染色处理、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以及干燥收缩处理,在该干燥收缩处理中,对层叠体一边沿长边方向运送一边进行加热,从而使其在宽度方向上收缩2%以上。相对于PVA类树脂100重量份,PVA类树脂层中的卤化物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份~20重量份。干燥收缩处理优选使用加热辊进行处理,加热辊的温度优选为60℃~120℃。由干燥收缩处理引起的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优选为2%以上。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在上述A项中说明的偏振膜。特别地,通过制作包含含有卤化物的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并将上述层叠体的拉伸设为包含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及水溶液中拉伸的多阶段拉伸,用加热辊对拉伸后的层叠体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代表性地为单体透射率及偏振度),并且抑制了光学特性的偏差的偏振膜。具体而言,通过在干燥收缩处理工序中使用加热辊,可以在运送层叠体的同时使层叠体整体均匀地收缩。从而不仅可提高得到的偏振膜的光学特性,还能稳定地生产光学特性优异的偏振膜,并且可以抑制偏振膜的光学特性(特别是单体透射率)的偏差。
B-1.层叠体的制作
制作热塑性树脂基材与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优选在热塑性树脂层叠的表面涂布包含卤化物及PVA类树脂的涂布液,使其干燥,从而在热塑性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类树脂层。如上所述,相对于PVA类树脂100重量份,PVA类树脂层中的卤化物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份~20重量份。
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例如可举出辊涂法、旋涂法、线棒涂布法、浸涂法、模涂法、淋涂法、喷涂法、刮涂法(刮刀式涂布法等)等。上述涂布液的涂布/干燥温度优选为50℃以上。
PVA类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3μm~40μm,进一步优选为3μm~20μm。
在形成PVA类树脂层前,可对热塑性树脂基材实施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等),也可在热塑性树脂基材上形成易粘接层。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可提高热塑性树脂基材与PVA类树脂层的密合性。
B-1-1.热塑性树脂基材
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更优选为50μm~200μm。如果低于20μm,则存在难以形成PVA类树脂层的担忧。如果超过300μm,例如在后述的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中,热塑性树脂基材吸水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存在拉伸需要过大的负荷的担忧。
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吸水率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热塑性树脂基材吸收水,水发挥增塑剂那样的作用,可进行增塑。其结果,可以使拉伸应力大幅降低,可以高倍率地进行拉伸。另一方面,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吸水率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基材,可防止制造时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尺寸稳定性显著下降而使所得到的偏振膜的外观恶化等不良情况。另外,可防止水溶液中拉伸时基材断裂、PVA类树脂层从热塑性树脂基材剥离的情况。此外,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吸水率例如可以通过将改性基团导入构成材料来调整。吸水率是按照JIS K7209而求出的值。
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20℃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基材,可抑制PVA类树脂层的结晶化,并充分确保层叠体的拉伸性。并且,若考虑利用水进行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增塑、和顺利地进行水溶液中拉伸,则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另一方面,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60℃以上。通过使用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基材,可以在对上述含有PVA类树脂的涂布液进行涂布/干燥时,防止热塑性树脂基材变形(例如,发生凹凸、松弛、皱褶等)等不良情况,可以良好地制作层叠体。另外,PVA类树脂层的拉伸可以在适当的温度(例如,60℃左右)下良好地进行。此外,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向构成材料导入改性基团的结晶化材料并进行加热而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按照JIS K 7121求出的值。
作为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构成材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等酯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等环烯烃类树脂、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它们的共聚物树脂等。这些当中,优选降冰片烯类树脂、非晶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
在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非晶质的(未结晶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非晶性的(不易结晶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作为非晶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进一步包含间苯二甲酸和/或环己烷二羧酸作为二羧酸的共聚物、进一步含有环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作为二醇的共聚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基材由具有间苯二甲酸单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构成。这是因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拉伸性非常优异,可以抑制拉伸时的结晶化。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导入间苯二甲酸单元,对主链赋予大的弯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具有对苯二甲酸单元及乙二醇单元。相对于全部重复单元的总计,间苯二甲酸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0.1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摩尔%以上。这是因为可以获得拉伸性非常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基材。另一方面,相对于全部重复单元的总计,间苯二甲酸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2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下。通过设定为这样的含有比率,可以在后述的干燥收缩处理中良好地提高结晶度。
热塑性树脂基材可预先(形成PVA类树脂层之前)被拉伸。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对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横向进行拉伸。横向优选为与后述的层叠体的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本说明书中,“正交”是指,也包括实质上正交的情况。此处,“实质上正交”是指,包含为90°±5.0°的情况、优选为90°±3.0°、进一步优选为90°±1.0°。
相对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拉伸温度优选为Tg-10℃~Tg+50℃。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5倍~3.0倍。
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拉伸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拉伸方法。具体而言,可以是固定端拉伸,也可以是自由端拉伸。拉伸方式可以是干式,也可以是湿式。热塑性树脂基材的拉伸可以用一个阶段进行,也可用多阶段进行。在用多阶段进行时,上述的拉伸倍率是各阶段的拉伸倍率之积。
B-1-2.涂布液
涂布液如上所述,含有卤化物及PVA类树脂。上述涂布液代表性地可以是将上述卤化物及上述PVA类树脂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溶剂,可举例如水、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各种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类、乙二胺、二乙烯三胺等胺类。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中,优选水。相对于溶剂100重量份,溶液的PVA类树脂浓度优选为3重量份~20重量份。如果为这样的树脂浓度,则可形成密合于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均匀的涂布膜。相对于PVA类树脂100重量份,涂布液中的卤化物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份~20重量份。
也可以在涂布液中配合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作为增塑剂,可举例如乙二醇、丙三醇等多元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例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添加剂出于进一步提高得到的PVA类树脂层的均匀性、染色性、拉伸性的目的而使用。
作为上述PVA类树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可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皂化而得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可通过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而得到。PVA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100摩尔%,优选为95.0摩尔%~99.9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9.0摩尔%~99.93摩尔%。皂化度可以按照JIS K 6726-1994求出。通过使用这样的皂化度的PVA类树脂,可以得到耐久性优异的偏振膜。在皂化度过高的情况下,存在凝胶化的忧虑。
PVA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根据目的合适地选择。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200~4500,更优选为1500~4300。需要说明的是,平均聚合度可以按照JISK 6726-1994求出。
作为上述卤化物,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卤化物。例如可举出碘化物、氯化钠。作为碘化物,例如可举出碘化钾、碘化纳、碘化锂。这些中,优选碘化钾。
涂布液中的卤化物量相对于PVA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20重量份,相对于PVA类树脂100重量份更优选为10重量份~15重量份。相对于PVA类树脂100重量份,卤化物量超过20重量份时,存在卤化物会渗出、最终得到的偏振膜发生白浊的情况。
一般而言,通过对PVA类树脂层进行拉伸,PVA类树脂中的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性提高,但如果将拉伸后的PVA类树脂层浸渍于含有水的液体中,则存在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紊乱、取向性降低的情况。特别是在将热塑性树脂与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在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情况下,为了使热塑性树脂的拉伸稳定而以比较高的温度将上述层叠体在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时,上述取向度降低的倾向显著。例如,PVA膜单体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拉伸通常在60℃下进行,与此相对,A-PET(热塑性树脂基材)与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的拉伸在70℃左右的温度这样的高的温度下进行,在该情况下,拉伸初期的PVA的取向性会在通过水溶液中拉伸而上升之前的阶段降低。与此相对,通过制作含有卤化物的PVA类树脂层与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层叠体,并在将层叠体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在空气中进行高温拉伸(辅助拉伸),由此可促进辅助拉伸后的层叠体的PVA类树脂层中的PVA类树脂的结晶化。其结果,在将PVA类树脂层浸渍于液体的情况下,与PVA类树脂层不含卤化物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紊乱、及取向性降低。由此,可提高经过染色处理及水溶液中拉伸处理等、将层叠体浸渍于液体而进行的处理工序而得到的偏振膜的光学特性。
B-2.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
特别地,为了得到高的光学特性,选择将干式拉伸(辅助拉伸)与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组合的2阶段拉伸的方法。像2阶段拉伸那样,导入辅助拉伸,由此可在抑制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结晶化的同时进行拉伸,可解决在之后的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时因热塑性树脂基材的过度结晶化而导致拉伸性降低的问题,能够以更高的倍率对层叠体进行拉伸。此外,在热塑性树脂基材上涂布PVA类树脂时,为了抑制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与通常的在金属转鼓上涂布PVA类树脂的情况相比,需要降低涂布温度,其结果,会发生PVA类树脂的结晶化相对降低、不能得到足够的光学特性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对,通过导入辅助拉伸,即使在热塑性树脂上涂布PVA类树脂时,也可以提高PVA类树脂的结晶性,可实现高的光学特性。另外,通过同时事先提高PVA类树脂的取向性,在之后的染色工序、拉伸工序中浸渍于水中时,可防止PVA类树脂的取向性降低、溶解等问题,可实现高的光学特性。
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的拉伸方法可以为固定端拉伸(例如,使用拉幅拉伸机进行拉伸的方法),也可以是自由端拉伸(例如,使层叠体通过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而进行单向拉伸的方法),为了得到高的光学特性,可积极地采用自由端拉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体氛围中拉伸处理包括一边将上述层叠体沿其长度方向运送、一边通过加热辊间的圆周速度差进行拉伸的加热辊拉伸工序。气体氛围中拉伸处理代表性地包括区域拉伸工序和加热辊拉伸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区域拉伸工序与加热辊拉伸工序的顺序没有限定,可以先进行区域拉伸工序,也可以先进行加热辊拉伸工序。还可以省略区域拉伸工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区域拉伸工序及加热辊拉伸工序依次进行。另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拉幅拉伸机中,把持膜端部,使拉幅机间的距离向传送方向扩展而拉伸(拉幅机间的距离的扩展成为拉伸倍率)。此时,宽度方向(相对于传送方向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幅机的距离任意地靠近设定。优选的是,可以相对于传送方向上的拉伸倍率、以更靠近自由端拉伸的方式设定。在自由端拉伸的情况下,通过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1/拉伸倍率)1/2来计算。
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可以用一个阶段进行,也可以用多阶段进行。在用多阶段进行的情况下,拉伸倍率是各阶段的拉伸倍率之积。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中的拉伸方向优选与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方向大致相同。
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中的拉伸倍率优选为2.0倍~3.5倍。在组合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和水溶液中拉伸的情况下的最大拉伸倍率相对于层叠体的原长优选为5.0倍以上、更优选为5.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倍以上。在本说明书中,“最大拉伸倍率”是指,层叠体刚要断裂前的拉伸倍率,另外地,确认层叠体断裂的拉伸倍率,“最大拉伸倍率”是指比该值小0.2的值。
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可根据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形成材料、拉伸方式等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值。拉伸温度优选为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以上、特别优选为Tg+15℃以上。另一方面,拉伸温度的上限优选为170℃。通过在这样的温度下进行拉伸,可以抑制PVA类树脂的结晶化急速进行,可抑制由该结晶化导致的不良情况(例如,妨碍由拉伸带来的PVA类树脂层的取向)。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后的PVA类树脂的结晶指数优选为1.3~1.8,更优选为1.4~1.7。PVA类树脂的结晶指数可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通过ATR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将偏振光作为测定光,实施测定,利用得到的光谱中在1141cm-1及1440cm-1的强度,按下述式算出结晶指数。
结晶指数=(IC/IR)
其中,
IC:使测定光入射而测定时的1141cm-1的强度
IR:使测定光入射而测定时的1440cm-1的强度。
B-3.不溶化处理
根据需要,在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之后、水溶液中拉伸处理、染色处理之前实施不溶化处理。上述不溶化处理代表性地通过将PVA类树脂层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而进行。通过实施不溶化处理,可以对PVA类树脂层赋予耐水性,防止浸渍于水中时PVA的取向降低。该硼酸水溶液的浓度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4重量份。不溶化浴(硼酸水溶液)的液温优选为20℃~50℃。
B-4.染色处理
上述染色处理代表性地通过用碘对PVA类树脂层进行染色而进行。具体而言,通过使碘吸附于PVA类树脂层而进行。作为该吸附方法,可列举例如:将PVA类树脂层(层叠体)浸渍于含有碘的染色液中的方法;对PVA类树脂层涂敷该染色液的方法;对PVA类树脂层喷雾该染色液的方法等。优选将层叠体浸渍于染色液(染色浴)的方法。这是因为碘可良好地吸附。
上述染色液优选为碘水溶液。相对于水100重量份,碘的配合量优选为0.05重量份~0.5重量份。为了提高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优选在碘水溶液中配合碘化物。作为碘化物,可列举例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这些中,优选碘化钾。相对于水100重量份,碘化物的配合量优选为0.1重量份~10重量份、更优选为0.3重量份~5重量份。为了抑制PVA类树脂的溶解,用染色液进行染色时的液温优选为20℃~50℃。在将PVA类树脂层浸渍于染色液中的情况下,为了确保PVA类树脂层的透射率,浸渍时间优选为5秒钟~5分钟,更优选为30秒钟~90秒钟。
染色条件(浓度、液温、浸渍时间)可以按照最终得到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且偏振度为85%以上的方式来设定。作为这样的染色条件,优选使用碘水溶液作为染色液,将碘水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的含量之比设为1:5~1:20。碘水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的含量之比优选为1:5~1:10。由此,可得到具有如上所述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
在将层叠体浸渍于含有硼酸的处理浴的处理(代表性地为不溶化处理)之后连续进行染色处理时,通过将该处理浴中所含的硼酸混入染色浴,染色浴的硼酸浓度经时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染色性有时会变得不稳定。为了抑制如上所述的染色性的不稳定化,调整染色浴的硼酸浓度的上限使其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4重量份、更优选为2重量份。另一方面,染色浴的硼酸浓度的下限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更优选为0.2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预先配合有硼酸的染色浴进行染色处理。由此,可降低上述处理浴的硼酸混入染色浴的情况下的硼酸浓度的变化比例。预先配合于染色浴中的硼酸的配合量(即,不来自于上述处理浴的硼酸的含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2重量份、更优选为0.5重量份~1.5重量份。
B-5.交联处理
根据需要,在染色处理之后、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之前实施交联处理。上述交联处理代表性地通过将PVA类树脂层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而进行。通过实施交联处理,可以对PVA类树脂层赋予耐水性,在之后的水溶液中拉伸中,可防止浸渍于高温的水中时的PVA的取向降低。该硼酸水溶液的浓度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5重量份。另外,在上述染色处理后进行交联处理时,优选进一步配合碘化物。通过配合碘化物,可以抑制吸附于PVA类树脂层的碘的溶出。碘化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5重量份。碘化物的具体例如上所述。交联浴(硼酸水溶液)的液温优选为20℃~50℃。
B-6.水溶液中拉伸处理
水溶液中拉伸处理将层叠体浸渍于拉伸浴中而进行。根据水溶液中拉伸处理,可以在低于上述热塑性树脂基材、PVA类树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代表性地为8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拉伸,可以在抑制PVA类树脂层的结晶化的同时以高倍率进行拉伸。其结果,可制造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
层叠体的拉伸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是固定端拉伸,也可以是自由端拉伸(例如,使层叠体通过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而进行单向拉伸的方法),优选选择自由端拉伸。层叠体的拉伸可以用一个阶段进行,也可以用多阶段进行。在用多阶段进行的情况下,后面叙述的层叠体的拉伸倍率(最大拉伸倍率)为各阶段的拉伸倍率之积。
水溶液中拉伸优选将层叠体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而进行(硼酸水溶液中拉伸)。通过使用硼酸水溶液作为拉伸浴,可以对PVA类树脂层赋予能耐受拉伸时施加的张力的刚性、以及在水中不溶解的耐水性。具体而言,硼酸可在水溶液中生成四羟基硼酸阴离子、与PVA类树脂通过氢键进行交联。其结果,可以对PVA类树脂层赋予刚性和耐水性,良好地进行拉伸,可以制造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
上述硼酸水溶液优选通过在作为溶剂的水中溶解硼酸和/或硼酸盐而得到。硼酸浓度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10重量份、更优选为3.5重量份~7重量份、特别优选为4重量份~6重量份。通过将硼酸浓度设为1重量份以上,可以有效地抑制PVA类树脂层的溶解,可制造更高特性的偏振膜。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使用将除硼酸或硼酸盐以外的硼砂等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水溶液。
优选在上述拉伸浴(硼酸水溶液)中配合碘化物。通过配合碘化物,可以抑制吸附于PVA类树脂层的碘的溶出。碘化物的具体例如上所述。碘化物的浓度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优选为0.05重量份~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重量份~8重量份。
拉伸温度(拉伸浴的液温)优选为40℃~85℃、更优选为60℃~75℃。如果为这样的温度,则可以抑制PVA类树脂层的溶解,并且以高倍率进行拉伸。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出于与PVA类树脂层形成的关系考虑,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60℃以上。在该情况下,拉伸温度低于40℃时,存在即使考虑由水带来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增塑、也不能良好地拉伸的担忧。另一方面,拉伸浴的温度越是高温,PVA类树脂层的溶解性越高,存在不能得到优异的光学特性的担忧。层叠体在拉伸浴中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5秒钟~5分钟。
利用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5倍以上,更优选为3.0倍以上。层叠体的总拉伸倍率相对于层叠体的原长优选为5.0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倍以上。通过实现这样高的拉伸倍率,可制造光学特性非常优异的偏振膜。这样高的拉伸倍率可通过采用水溶液中拉伸方式(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来实现。
B-7.干燥收缩处理
上述干燥收缩处理可以通过对整个区域加热而进行的区域加热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对运送辊进行加热(使用所谓加热辊)来进行(加热辊干燥方式),优选利用这两者。通过使用加热辊进行干燥,可高效地抑制层叠体的加热卷曲,从而制造外观优异的偏振膜。具体而言,通过将层叠体在沿着加热辊的状态下干燥,可以高效地促进上述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结晶化,增加结晶度,即使在比较低的干燥温度下,也可以良好地增加热塑性树脂基材的结晶度。其结果,热塑性树脂基材的刚性增加,成为可耐受由干燥导致的PVA类树脂层的收缩的状态,可抑制卷曲。另外,通过使用加热辊,可以将层叠体一边保持在平坦的状态下一边干燥,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卷曲,还能抑制褶皱的产生。此时,通过干燥收缩处理而使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由此可提高光学特性。这是因为可有效地提高PVA及PVA/碘络合物的取向性。利用干燥收缩处理的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优选为1%~10%、更优选为2%~8%、特别优选为4%~6%。通过使用加热辊,可以一边运送层叠体,一边使其连续性地在宽度方向上收缩,从而可实现高生产性。
图2是示出干燥收缩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干燥收缩处理中,利用加热至给定温度的运送辊R1~R6、和引导辊G1~G4边运送层叠体200边使其干燥。在图示例子中,以交替地对PVA树脂层的面和热塑性树脂基材的面连续加热的方式配置有运送辊R1~R6,但也可以例如仅对层叠体200的一面(例如热塑性树脂基材面)连续加热的方式配置运送辊R1~R6。
通过调整运送辊的加热温度(加热辊的温度)、加热辊数、与加热辊的接触时间等,可以控制干燥条件。加热辊的温度优选为60℃~120℃、进一步优选为65℃~100℃、特别优选为70℃~80℃。可以良好地增加热塑性树脂的结晶度,良好地抑制卷曲,而且可以制造耐久性非常优异的光学层叠体。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辊的温度可以通过接触式温度计来测定。在图示例子中,设置了6个运送辊,但只要运送辊为多个,就没有特别限制。运送辊通常设置2个~40个、优选设置4个~30个。层叠体与加热辊的接触时间(总接触时间)优选为1秒钟~300秒钟、更优选为1~20秒钟、进一步优选为1~10秒钟。
加热辊可设置于加热炉(例如烘箱)内,也可以设置于通常的制造线(室温环境下),优选设置于具备送风机构的加热炉内。通过组合使用利用加热辊的干燥和热风干燥,可以抑制加热辊间的急剧的温度变化,可以容易地控制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热风干燥的温度优选为30℃~100℃。另外,热风干燥时间优选为1秒钟~300秒钟。热风的风速优选为10m/s~30m/s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该风速是加热炉内的风速,可以通过迷你叶片型数字风速计来测定。
B-8.其它处理
优选在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之后、干燥收缩处理之前实施清洗处理。上述清洗处理代表性地通过将PVA类树脂层浸渍于碘化钾水溶液中而进行。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各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份”及“%”为重量基准。
(1)厚度
使用干涉膜厚计(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MCPD-3000”)测定。
(2)单体透射率及偏振度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片(保护膜/偏振膜),分别将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V-7100)测定的单体透射率Ts、平行透射率Tp、正交透射率Tc作为偏振膜的Ts、Tp及Tc。这些Ts、Tp及Tc是通过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测定并进行了可见度补正而得到的Y值。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的折射率为1.50,偏振膜的与保护膜相反侧的表面的折射率为1.53。
根据得到的Tp及Tc并通过下述式求出偏振度P。
偏振度P(%)={(Tp-Tc)/(Tp+Tc)}1/2×100
此外,分光光度计也可以用大塚电子公司制LPF-200等进行同等的测定。作为一例,对于具有与下述实施例同样构成的偏振片的样品1~样品3,使用V-7100及LPF-200进行测定,将得到的单体透射率Ts及偏振度P的测定值示于表1。如表1所示,V-7100的单体透射率的测定值与LPF-200的单体透射率的测定值之差为0.1%以下,可知使用任一分光光度计都可以获得同等的测定结果。
[表1]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将防眩(AG)的表面处理、具备具有扩散性能的粘合剂的偏振片作为测定对象时,会得到依赖于分光光度计而不同的测定结果,此时,通过基于用各个分光光度计测定同一偏振片时得到的测定值进行数值换算,可补偿依赖于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值之差。
(3)长条状偏振片的光学特性的偏差
从实施例及参考例的长条状偏振片沿宽度方向以等间隔在5处的各位置裁切出测定试样,与上述(2)同样地测定5个各测定试样的中央部分的单体透射率。接着,计算出在各测定位置测定的单体透射率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并将该值作为长条状偏振片的光学特性的偏差(长条状偏振片在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4)单片状偏振片的光学特性的偏差
从实施例及参考例的长条状偏振片裁切出100mm×100mm的测定试样,求出单片状偏振片(50cm2)的光学特性的偏差。具体而言,与上述(2)同样地测定出测定从试样的4边各边的中点起向内侧约1.5cm~2.0cm附近的位置及中央部分共计5处的单体透射率。接着,计算出在各测定位置测定的单体透射率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并将该值作为单片状偏振片的光学特性的偏差(在50cm2区域内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5)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后的PVA类树脂层的结晶指数
对于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后的层叠体,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公司制,制品名“FT-IRFrontier”),将偏振光作为测定光,通过ATR测定对PVA类树脂层表面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实施测定,利用得到的光谱的1141cm-1及1440cm-1的强度并按照下述式计算出结晶指数。
结晶指数=(IC/IR)
其中,
IC:使测定光入射而测定时在1141cm-1的强度
IR:使测定光入射而测定时在1440cm-1的强度
[实施例1]
1.偏振膜的制作
作为热塑性树脂基材,使用了长条状、吸水率为0.75%、Tg为约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100μm)。对树脂基材的一面实施了电晕处理。
在将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及乙酰乙酰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FIMER Z410”)以9:1混合而成的PVA类树脂100重量份中,添加碘化钾13重量份,制备了PVA水溶液(涂布液)。
在树脂基材的电晕处理面上涂布上述PVA水溶液,并在60℃下干燥,由此形成厚度13μm的PVA类树脂层,制作了层叠体。
在130℃的烘箱内中、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将得到的层叠体在纵向(长度方向)上自由端单向拉伸至2.4倍(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4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了硼酸4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30秒钟(不溶化处理)。
接着,在液温30℃的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将碘与碘化钾以1:7的重量比配合而得到的碘水溶液)中,以最终得到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Ts)成为48%以上的方式一边调整浓度一边浸渍了60秒钟(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温4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化钾3重量份、配合硼酸5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了30秒钟(交联处理)。
然后,一边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7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浓度5.0重量%),一边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在纵向(长度方向)上总拉伸倍率成为5.5倍的方式进行了单向拉伸(水溶液中拉伸处理)。
然后,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20℃的清洗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化钾4重量份而得到的水溶液)(清洗处理)。
然后,一边在保持为9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一边与表面温度保持为75℃的SUS制加热辊接触约2秒钟(干燥收缩处理)。通过干燥收缩处理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为5.2%。
这样一来,在树脂基材上形成了厚度5μm的偏振膜。并且,反复进行相同的操作,制作了合计10片偏振膜。
2.偏振片的制作
在上述得到的各偏振膜的表面(与树脂基材相反侧的面)上,通过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了作为保护膜的丙烯酸类膜(表面折射率1.50、40μm)。具体而言,以固化型粘接剂的总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进行涂敷,使用辊机进行了贴合。然后,从保护膜侧照射UV光线,使粘接剂固化。接下来,将两端部切缝后,将树脂基材剥离,得到了10片具有保护膜/偏振膜的构成的长条状偏振片(宽度:1300mm)。
[参考例1]
进行染色处理,使最终得到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Ts)为43%以上且小于4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12片偏振膜及偏振片。
[比较例1]
未在PVA水溶液(涂布液)中添加碘化钾,将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的拉伸倍率设为1.8倍,并且未在干燥收缩处理中使用加热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尝试制作了偏振膜,但在染色处理及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中,PVA类树脂层溶解,未能制作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的偏振膜。
[比较例2]
将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的拉伸倍率设为1.8倍,未在干燥收缩处理中使用加热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尝试制作了17片偏振膜及偏振片,但与比较例1同样,未能制作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的偏振膜。
[参考例2]
将与比较例2同样地得到的偏振膜保持在设定为温度60℃、湿度90%RH的恒温恒湿度区域中30分钟。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偏振片,测定了单体透射率及偏振度。将结果示于表2及图3。在图3中,图示出实施例1的曲线及参考例1的曲线的近似曲线、以及比较例2的曲线的近似曲线。此外,比较例2的近似曲线是基于3次多项式近似的近似曲线,用虚线表示近似曲线的外推部分。
[表2]
通过比较例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偏振膜未同时满足48%以上的单体透射率和85%以上的偏振度。此外,如比较例2的曲线的近似曲线所示,可预测在比较例2的制造方法中,实施染色处理使单体透射率成为48%以上时,偏振度会小于85%。与此相对,通过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偏振膜具有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且偏振度为85%以上的优异的光学特性。
对于实施例1及参考例2的各偏振片,测定长条状及单片状偏振片的光学特性的偏差。将结果示于表3。
[表3]
单体透射率偏差(长条状) | 单体透射率偏差(单片状) | |
实施例1 | 0.58% | 0.14% |
参考例2 | 1.54% | 0.68% |
通过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长条状偏振片的单体透射率的偏差为1%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单片状偏振片的单体透射率的偏差为0.5%以下,将光学特性的偏差抑制至没有问题的程度。另一方面,对于经过对偏振膜进行加湿处理的工序而得到的参考例的偏振片而言,无论是长条状还是单片状,其光学特性的偏差都大。
而且,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膜,基于上述(5)测定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后的层叠体中PVA类树脂的结晶指数。而且确认在染色处理或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中、PVA类树脂是否溶解。将结果示于表4。
[表4]
工业实用性
具有本发明的偏振膜的偏振片可适宜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及无机EL显示装置用的圆偏振片。
Claims (10)
1.一种偏振片,其具有偏振膜、和配置于该偏振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层,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
所述偏振片在50cm2的区域内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5%以下。
2.一种偏振片,其具有偏振膜、和配置于该偏振膜的至少一侧的保护层,该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
所述偏振片的宽度为1000mm以上,
所述偏振片在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单体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为50%以下,偏振度为92%以下。
4.一种偏振片卷,其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卷绕成卷状而成的。
5.一种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偏振膜的厚度为8μm以下、单体透射率为48%以上、偏振度为85%以上,该方法包括:
在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一侧形成含有碘化物或氯化钠、且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从而制成层叠体;以及
对所述层叠体依次实施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染色处理、水溶液中拉伸处理、以及干燥收缩处理,在所述干燥收缩处理中,对所述层叠体一边沿长边方向运送一边进行加热,从而使其在宽度方向上收缩2%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单体透射率为50%以下、偏振度为92%以下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中,所述碘化物或氯化钠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20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的拉伸倍率为2.0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干燥收缩处理工序是使用加热辊进行加热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加热辊的温度为60℃~120℃,由所述干燥收缩处理引起的所述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为2%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3653 | 2018-04-25 | ||
JP2018083653 | 2018-04-25 | ||
JP2018089243A JP7219017B2 (ja) | 2018-04-25 | 2018-05-07 |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JP2018-089243 | 2018-05-07 | ||
PCT/JP2019/015244 WO2019208181A1 (ja) | 2018-04-25 | 2019-04-08 | 偏光板、偏光板ロール、および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5144A true CN112005144A (zh) | 2020-11-27 |
Family
ID=6846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7817.9A Pending CN112005144A (zh) | 2018-04-25 | 2019-04-08 | 偏振片、偏振片卷、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19017B2 (zh) |
KR (1) | KR102721828B1 (zh) |
CN (1) | CN112005144A (zh) |
TW (1) | TWI7895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015841A (ko) * | 2018-06-07 | 2021-02-10 |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막 및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5845A (ja) * | 2001-09-19 | 2003-07-03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前記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233871A (ja) * | 2003-01-31 | 2004-08-1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9048179A (ja) * | 2007-07-25 | 2009-03-05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US20100221548A1 (en) * | 2007-11-19 | 2010-09-02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polarizing film and polarizing film |
JP2011047983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Fujifilm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 |
CN103108738A (zh) * | 2010-09-09 | 2013-05-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薄型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
CN106104325A (zh) * | 2014-03-14 | 2016-11-09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叠层体、拉伸叠层体、拉伸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它们制造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方法、及偏振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43521A (ja) | 2000-05-31 | 2001-12-14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5326713A (ja) * | 2004-05-17 | 2005-11-2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反射防止性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JP5616318B2 (ja) * | 2011-12-12 | 2014-10-2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WO2014196414A2 (ja) * | 2013-06-03 | 2014-12-11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青色発光素子を有する表示装置用偏光素子又は偏光板 |
WO2019054273A1 (ja) * | 2017-09-13 | 2019-03-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偏光板ロール、および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
2018
- 2018-05-07 JP JP2018089243A patent/JP72190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08 KR KR1020207030350A patent/KR102721828B1/ko active Active
- 2019-04-08 CN CN201980027817.9A patent/CN112005144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4-15 TW TW108113066A patent/TWI78951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5845A (ja) * | 2001-09-19 | 2003-07-03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前記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233871A (ja) * | 2003-01-31 | 2004-08-1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9048179A (ja) * | 2007-07-25 | 2009-03-05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US20100221548A1 (en) * | 2007-11-19 | 2010-09-02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polarizing film and polarizing film |
JP2011047983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Fujifilm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 |
CN103108738A (zh) * | 2010-09-09 | 2013-05-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薄型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
CN106104325A (zh) * | 2014-03-14 | 2016-11-09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叠层体、拉伸叠层体、拉伸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它们制造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方法、及偏振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94657A (ja) | 2019-11-07 |
JP7219017B2 (ja) | 2023-02-07 |
KR102721828B1 (ko) | 2024-10-25 |
KR20210005013A (ko) | 2021-01-13 |
TWI789514B (zh) | 2023-01-11 |
TW201945202A (zh) | 2019-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95051B (zh) | 偏振片、偏振片卷、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
TWI775940B (zh) | 偏光板、偏光板捲材及偏光膜之製造方法 | |
CN111316142B (zh) | 偏振膜、偏振片、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
CN112262329A (zh) | 偏振膜及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 |
KR102725218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CN111095055B (zh) | 偏振膜、偏振片、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
KR102725219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CN111108417B (zh) | 偏振膜、偏振片、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
KR102725298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707498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721828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707412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707410B1 (ko) | 편광판, 편광판 롤 및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 |
JP2023050227A (ja) |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
JP2023050226A (ja) |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
JP2020101805A (ja) |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ロール | |
WO2019208181A1 (ja) | 偏光板、偏光板ロール、および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