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426B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65426B CN111565426B CN201910115219.9A CN201910115219A CN111565426B CN 111565426 B CN111565426 B CN 111565426B CN 201910115219 A CN201910115219 A CN 201910115219A CN 111565426 B CN111565426 B CN 1115654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information
- terminal device
- cause value
- failure cau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8—Resource reservation for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实现条件切换机制下的切换参数优化。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候选小区的信息和触发切换条件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接收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并执行条件切换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过程中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为上述候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小区,待定小区为上述候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统的切换流程中,连接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是由网络设备控制的,即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切换到哪个小区以及如何进行切换。传统的切换机制可以包括,源网络设备(即源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消息以控制终端设备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所述切换消息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具体的,该RRC消息可以是携带同步重配置信元(reconfiguration with sync)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携带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切换消息后,根据切换消息中包含的内容,接入目标小区,因此,切换消息的成功发送是保证传统切换机制下成功切换的必要条件。然而,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尤其是高频场景下)中,信道质量的快速衰减、或者终端设备的快速移动以及物体的遮挡,或者测量、切换准备的持续时间较长等都会导致切换消息发送失败,进而导致切换失败,降低切换成功率。
鉴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CHO)机制以提升切换成功率,即源网络设备在源链路质量较好时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切换触发条件以及该切换触发条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根据该配置信息判断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将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某候选小区作为目标小区,从而切换到该目标小区。由于CHO机制中,源网络设备在源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因此保证了该配置信息的发送成功率,进而,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自行选择目标小区并进行切换,可以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无论在传统切换机制还是在CHO机制中,切换相关的参数始终是直接影响到切换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传统切换机制中,为了优化切换参数,引入移动鲁棒性优化(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MRO)机制,即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移动失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网络设备再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该相关信息进行切换参数的优化。在现有MRO机制下,终端设备一般在以下两种场景下记录移动失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发送给网络设备:①终端设备接收切换消息失败,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②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切换消息,但是没有成功接入到目标小区或者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后很快发生RLF。
然而,由于CHO机制与传统切换机制之间的区别,现有的传统切换机制中的MRO机制并不适合CHO机制下的切换参数优化,因此,目前尚没有好的机制来及时准确地进行条件切换机制下的切换参数的优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可以解决条件切换机制下切换参数的优化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装置。该方案中,终端设备接收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该终端设备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条件切换机制下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因此,网络侧可以根据上述失败原因值对切换参数进行优化。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条件切换机制下切换参数的优化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发送源小区的信息、上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上述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条件切换机制下上述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因此,网络侧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不同信息对切换参数进行更加全面的优化,使得后续配置候选小区时,配置的切换参数更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终端设备还可以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发送条件切换成功时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后续CHO过程中配置候选小区时,可以优先将该条件切换执行成功的小区配置成候选小区,使得网络侧配置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更合理。另一方面,若条件切换机制是传统切换的备胎机制,则通过将条件切换成功时的相关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侧可以得知传统的切换过程没有触发或网络侧配置了传统的切换过程,但终端设备根据传统的切换消息,执行的传统切换过程并没有成功,进而,网络侧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条件切换成功时的相关信息,进行传统切换过程和/或条件切换过程中相关参数的调整,使得网络侧触发了条件切换过程后,能够继续触发传统切换过程,提高系统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之前,还可以接收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传统切换,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RRC重配置消息在该第二目标小区进行接入;或者,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未接收到该RRC重配置消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条件切换成功之前可以接收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执行传统切换的RRC重配置消息,并根据该RRC重配置消息执行传统切换,因此,一方面,实现了条件切换机制作为传统切换机制的补充机制;另一方面,在传统切换失败时可以继续进行条件切换,从而可以弥补传统切换的不足,提高切换成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装置。该方案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该候选目标小区包括上述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该待定小区包括上述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其中,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所述待定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该第二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以及上述其他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条件切换机制下的切换参数优化。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后,该第一网络设备在后续配置候选小区时,例如,下一次或者后续的CHO过程中,可以排除某个候选目标小区,即不再将该候选目标小区配置成候选小区,这样,终端设备进行下一次或者后续的条件切换时无需再判断该候选目标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降低终端设备的能量消耗和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或者,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事件A3,为该A3事件配置了参数Q为例,第一网络设备在后续配置切换触发条件时,可以改变配置的参数Q的数值。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对于某个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如候选目标小区或待定小区),如果在上述第一时间信息指示的时间间隔内,网络设备已经重新配置了该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对应的切换触发条件中的相关参数(如以A3为例,重新配置了参数R),则网络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设备的对应该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的相关信息删除、丢弃或者忽略,不再调整该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对应的切换触发条件中的相关参数。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包括传统切换失败相关信息的MRO相关信息后,在后续配置候选小区时可以不再将上述第二目标小区配置成候选小区或目标小区;或者,在后续传统切换流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调整测量配置中的相关事件的参数,例如,测量配置中配置了A3事件,为该A3事件配置了偏移量P,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改变P的数值,进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装置。该方案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该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该待定小区包括上述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该M个候选小区和该切换触发条件是通过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该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该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三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向上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向上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上述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以及上述其他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条件切换机制下的切换参数优化。其中,第二网络设备进行条件切换机制下切换参数优化的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网络设备所使用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装置。该方案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该终端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上述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上述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其中,第四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该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待定小区为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上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三原因值、该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装置。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五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五方面至第十方面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五方面至第十方面中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该通信系统10包括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
以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其中,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信息以及切换触发条件;终端设备接收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并执行条件切换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过程中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为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小区,待定小区为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小区。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第二失败原因值。从而,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失败原因值对切换参数进行优化。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条件切换机制下切换参数的优化问题。
可选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401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收发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403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402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出设备404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入设备405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处理器4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401可以是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402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401相连接。存储器402也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具体的,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403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403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其中,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输出设备404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4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
输入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4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第一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a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303a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304a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a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301a、存储器302a、收发器303a和网络接口304a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304a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图2中未示出),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301a、存储器302a和收发器303a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b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303b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304b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b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301b、存储器302b、收发器303b和网络接口304b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304b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图2中未示出),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301b、存储器302b和收发器303b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30。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络设备,以及与该网络设备连接的一个终端设备。可选的,该网络设备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连接,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其中,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信息以及切换触发条件;终端设备接收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并执行条件切换后,向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过程中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为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小区,待定小区为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小区。从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失败原因值对切换参数进行优化。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条件切换机制下切换参数的优化问题。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此不再赘述。
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303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304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4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收发器303和网络接口304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304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图4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是一种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其中,终端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结合图2或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或图4中的处理器401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处理器110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或图4中的收发器403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等实现。
其中,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当终端设备是第一设备时,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NFC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是指第一设备包括NFC芯片。该NFC芯片可以提高NFC无线通信功能。当终端设备是第二设备时,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NFC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是指第一设备包括电子标签(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其他设备的NFC芯片靠近该电子标签可以与第二设备进行NFC无线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或图4中的存储器402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内部存储器121或者外部存储器接口120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例如Micro SD卡)等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或图4中的输出设备404的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显示屏194实现。其中,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或图5中的输入设备405的功能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图5中的传感器模块180来实现。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该传感器模块180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和骨传导传感器180M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音频模块170、摄像头193、指示器192、马达191、按键190、SIM卡接口195、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和电池142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音频模块170可以与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或耳机接口170D等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5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实施例一
下面以图1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该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如下:
S601、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消息1。
该消息1可以包括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称为源网络设备,即第一网络设备是源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M为正整数,也就是说,消息1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切换触发条件和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可以在同一个消息中发送,也可以在不同的消息中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入该M个候选小区中的任一个或任几个候选小区执行随机接入时所需要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信息,对该候选小区发起非竞争性接入。
其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消息1之后,可以根据消息1中包含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M个候选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进而可以确定出至少一个候选目标小区,和/或,至少一个待定小区。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任一自然数、Y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任一自然数,且X+Y小于或者等于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特殊说明外,接入失败是指终端设备在某小区接入失败,例如终端设备在某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或者,接入失败是指终端设备在某小区接入成功后又在该小区发生RLF,例如终端设备在某小区随机接入成功,但终端设备接入成功后的预定时间内在该小区发生RLF,例如,终端设备接入某小区成功的X秒后发生RLF,X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配置的,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602、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CHO过程中,有相关能力的终端设备,如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能力的终端设备,还可以记录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MRO相关信息,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例如,该RRC消息可以是用户信息应答UEInformationReponse消息,当然,也可以是其他RRC消息或者其他形式的消息,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请求或触发终端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身触发MRO相关信息的发送(例如,终端设备周期性或基于事件发送MRO相关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包括MRO相关信息的消息后,可以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由第一网络设备进行条件切换相关参数调整;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将上述消息转发给MRO相关信息中相应的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由相应的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进行条件切换相关参数调整;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上述消息中的内容进行条件切换相关参数调整,例如,当MRO信息中包含的相应的候选小区属于该第二网络设备时,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进行条件切换相关参数调整。可选的,第二网络设备进行相应处理(如条件切换参数优化)后,可以将处理结果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或上述MRO相关信息中相应的候选小区所述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包括MRO相关信息的消息后,若确定将该消息转发给第一网络设备,则执行S603。
S60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相同的网络设备,此时,不需要执行S603;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不同的网络设备,此时,需要执行S603。
其中,在上述S601-S603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
例如,若存在候选目标小区,不存在待定小区,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或者,若存在待定小区,不存在候选目标小区,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或者,若存在候选目标小区和待定小区,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两级原因值,例如,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级失败原因值,一种可能的表示方式为,引入一种新的原因值表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例如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可以用条件触发但接入失败(如ConditionTriggerButAccessFailure)表示,或者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可用其他表示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一种可能的表示方式为,复用现有的切换失败(handover failure,HOF)原因值或RLF原因值。示例性的,可以复用现有的HOF,即可以重定义HOF原因值表示某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小区接入失败。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候选目标小区与第一失败原因值的对应关系可以为每个候选目标小区各自对应一个第一失败原因值;或者,多个候选目标小区对应同一个第一失败原因值。示例性的,以源小区为小区A,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包含小区B、小区C和小区D共3个候选小区为例,其中,小区B、小区C和小区D均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且终端设备在小区B、小区C和小区D均接入失败,则候选目标小区与第一失败原因值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小区B对应第一失败原因值1,小区C对应第一失败原因值2,小区D对应第一失败原因值3;或者,小区B和小区C共同对应第一失败原因值4,小区D对应第一失败原因值5;或者,小区B、小区C和小区D共同对应第一失败原因值6。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两级原因值,例如,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四级失败原因值,一种可能的表示方式为,引入一种新的原因值表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例如,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可以用条件不满足(如ConditionNotTrigger)表示,或者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可用其他表示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一种可能的表示方式为,复用现有的HOF原因值或RLF原因值。示例性的,可以复用RLF,即可以重定义RLF原因值表示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定小区与第二失败原因值的对应关系可以为每个待定小区各自对应一个第二失败原因值;或者,多个待定小区对应同一个第二失败原因值。具体对应关系与候选目标小区和第一失败原因值的对应关系类似,相关描述可参考候选目标小区和第一失败原因值的对应关系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MRO相关信息还包括第一信息,其中,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其中,源小区的信息包括源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和/或,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包括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和/或,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包括待定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和/或,待定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信息。具体的,小区标识信息可以包括PCI以及小区所对应的频率信息,和/或,小区全球标识CGI,例如,可以将PCI以及小区所对应的频率信息作为小区的标识,也可以将CGI作为小区的标识。其中,频率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同步信号块SSB的绝对频率(如absoluteFrequencySSB)、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频率带宽列表(如frequencyBandList)、子载波间隔(如subcarrier spacing,SCS)、SCS特定的载波列表(如scs-SpecificCarrierList);小区信号质量信息包括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可选的,小区信号质量还可以包括该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化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其中,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指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或者,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指终端设备向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发起接入的时刻,该接入可以是非竞争性接入,也可以是竞争性接入。示例性的,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指终端设备向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发起接入的时刻终端设备向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发起随机接入的时刻,如终端设备向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发送前导码序列(preamble)的时刻。
或者,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或者,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间信息为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为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其中,第一待定小区为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或者,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其中,示例性的,上述第二时间信息中所提及的终端设备停止评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为终端设备采用“轮询式”判断时不再重复判断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
或者,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时间信息为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第二时间信息为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当前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成功接入的小区的信息,即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或者也可以理解上述成功接入的小区的信息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其中,该小区的信息包括小区标识信息,和/或,小区信号质量信息,小区标识信息以及小区信号质量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对小区标识信息以及小区信号质量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示例性的,如源小区为小区A,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小区B和小区C两个候选小区,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出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成功,则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小区C的信息;或者,另一种示例,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配置的M个候选小区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终端设备在配置的M个候选小区中的所有候选目标小区均接入失败,或者,存在其他情况,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且重建立成功,则终端设备可以记录重建立小区的信息(如,终端设备与小区E进行RRC重建立流程,并在小区E重建立成功,则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小区E的信息),其中,重建立小区可以是上述M个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也可以是该M个候选小区之外的小区。或者,另一种示例,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配置的M个候选小区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终端设备在配置的M个候选小区中的所有候选目标小区均接入失败,或者,存在其他情况,此时,源小区的信号质量还较好,终端设备与源小区(或源网络设备)间仍然保持RRC连接,则终端设备可以记录源小区的信息,即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小区A的信息。
一般来说,一个小区由一个下行载波和一个上行载波组成。但5G的新无线电(newradio,NR)通信系统部署高频小区时,由于NR运行频段较高且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较低,处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网络设备(如基站)的信号,但是网络无法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信号,即存在上下行覆盖不对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另外一段低频频段(如LTE的频段)用于辅助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即引入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uplink,SUL)),因此终端设备拥有两段上行链路(uplink,UL)载波频谱进行上行传输。支持SUL配置的小区有一个下行载波和两个上行载波,为了区分两个上行载波,一个称为SUL载波,另一个称为正常上行链路(normal uplink,NUL)载波。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候选目标小区支持配置SUL,当终端设备在该支持配置SUL的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时,上述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时所使用的UL载波信息(如NUL或SUL),以指示终端设备是在该候选目标小区的NUL还是SUL接入失败;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不显式地发送载波信息,例如,协议规定当终端设备不发送载波信息时,默认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的NUL接入失败或者默认在该候选目标小区的SUL接入失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MRO相关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为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时的小区的相关信息,其中,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需要说明的是,若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为候选小区中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或者可以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执行条件切换成功的小区),则终端设备记录的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与终端设备记录的本轮CHO过程中的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是两份相同的信息,为避免存储开销,终端设备可以只记录两份相同的信息中的一份,或者,可以理解为上述第二信息中可以不包括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或者上述第一信息中可以不包括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
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该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指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或者,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指终端设备向第一目标小区发起接入的时刻,该接入可以是非竞争性接入,也可以是竞争性接入。示例性的,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指终端设备向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发起接入的时刻终端设备向第一候选目标小区发起随机接入的时刻,如终端设备向第一目标小区发送前导码序列(preamble)的时刻。
或者,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或者,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时间信息为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时间信息为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从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机制可以作为传统切换机制的一种补充技术,也就是说,源网络设备(即第一网络设备)在源链路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随后,源网络设备还可以按照现有的传统切换机制给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按照传统切换机制给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称为传统切换消息)NR系统中该传统切换消息可以是包含同步重配置信元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LTE系统中该传统切换消息可以是包含移动控制信元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该传统切换消息包含第二目标小区的相关信息,例如,第二目标小区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第二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第二目标小区关联的随机接入配置等,该传统切换消息可以是携带同步重配置信元的RRC重配置消息,也可以是携带移动性控制信元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条件切换机制作为传统切换机制的一种补充技术时,存在一种可能的场景1,即:终端设备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若在还没有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或者确定出了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但还没有成功接入到该小区前,终端设备收到传统切换消息,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传统切换消息,尝试接入到该第二目标小区。若终端设备在第二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则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丢弃/删除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若终端设备在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根据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进行条件切换。
在条件切换机制作为传统切换机制的一种补充技术时,还存在一种可能的场景2,即: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且成功切换到该小区,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成功切换到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前,源网络设备没有给终端设备发送传统切换消息;或者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了传统切换消息但是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源网络设备发送的该传统切换消息,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执行条件切换。其中,终端设备没有收到该传统切换消息的一种可能是,源链路质量较差。源网络设备没有向终端设备发送传统切换消息的一种可能是,源网络设备与确定出的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间进行的切换准备过程失败或消耗的时间太长,导致网络过晚配置或者没有配置传统的切换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可能的场景1中,若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源网络设备的传统切换消息,但没有成功接入到该传统切换消息中指示的第二目标小区,上述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信息,即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或者说是传统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该第三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第二目标小区的信息、第四失败原因值、第四时间信息、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其中,第二目标小区的信息包括该第二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和/或,第二目标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信息。第四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执行传统切换失败或在该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例如,该第四失败原因值可以为HOF,即复用现有失败原因值HOF,表示传统切换失败或在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四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三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或者,第四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三信息的时刻之间的的时间间隔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二进制数值,例如,“1”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或者可以是布尔值,例如,“TRUE”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或者可以是某信元,例如,作为一种示例,该信元可以是接收到传统切换消息(如HO-received),或者该信元可以有其他表示/命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终端设备上报该信元,则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传统切换消息,如果终端设备没有上报该信元,则表示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传统切换消息。本申请对第上述一指示信息的表示形式不做具体限定。由于终端设备没有根据传统切换消息成功执行传统切换,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根据在切换消息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候选小区中存在候选目标小区,和/或,待定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并上报与候选目标小区,和/或,待定小区相关的信息,具体描述参照上文,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可能的场景2中,若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源网络设备的传统切换消息,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即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或者说是传统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该第四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第五时间信息、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切换消息。其中,第五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与源网络设备发生RLF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四信息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二进制数值,例如,“0”表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切换消息;或者可以是布尔值,例如,“FALSE”表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切换消息;或者可以是某信元,例如,作为一种示例,该信元可以是未收到传统切换消息(如HO-notreceived),或者该信元可以有其他表示/命名方式,不做限定。当终端设备上报该信元,则表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传统切换消息,如果终端设备没有上报该信元,则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传统切换消息。本申请对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表示形式不做具体限定。由于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传统切换消息,那么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候选小区中存在候选目标小区,和/或,待定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并上报与候选目标小区,和/或,待定小区相关的信息,具体描述参照上文,不再赘述。
其中,在上述S601中:
可选的,该消息1可以为携带同步重配置信元(reconfiguration with sync)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该消息1可以为新定义的RRC消息,如该消息1为条件切换消息,或者该消息1有其他命名;或者,该消息1可以为携带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M个候选小区中的每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该候选小区所对应的小区标识(如PCI以及小区所对应的频率信息,和/或,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ty,CGI),例如,可以将PCI以及小区所对应的频率信息作为小区的标识,也可以将CGI作为小区的标识)、该候选小区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该候选小区所关联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channel,RACH)资源,例如,该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可以包括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频率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同步信号块SSB的绝对频率(如absoluteFrequencySSB)、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频率带宽列表(如frequencyBandList)、子载波间隔(如subcarrier spacing,SCS)、SCS特定的载波列表(如scs-SpecificCarrierList)。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触发条件用于终端设备判断M个候选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是否可以触发切换。可选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的切换触发条件有多种可能的配置。
示例性的,一种切换触发条件的可能配置为,配置切换触发事件为A3事件,为该A3事件配置参数Q,则当M个候选小区中的某小区的信号质量比该终端设备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出Q时,该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可以看出,Q为一阈值,其单位可以为分贝(dB)或分贝毫瓦(dBm),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或者,另一种切换触发条件的可能配置为,配置切换触发事件为A5事件,为该A5事件配置参数K和L,则当M个候选小区中的某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K并且该终端设备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L时,该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其中,该终端设备的当前服务小区指终端设备接收到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时的服务小区,即该终端设备的当前服务小区是源小区。可以看出,K和L均为阈值,其单位可以为分贝(dB)或分贝毫瓦(dBm),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触发条件可以与M个候选小区中的各个小区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配置M个切换触发条件,该M个切换触发条件与M个候选小区一一对应;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多个候选小区配置同一个切换触发条件,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以源小区为小区A,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B、C、D三个候选小区为例,可以为小区B配置切换触发条件1,为小区C配置切换触发条件2,为小区D配置切换触发条件3;或者,可以为小区B和C配置切换触发条件4,为小区D配置切换触发条件5;或者,可以为小区B、C、D配置同一切换触发条件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配置以及切换触发条件和候选小区的对应关系只是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可以采用“轮询式”判断,也可以采用“一次性”判断。“轮询式”判断指终端设备会重复判断已经判断过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一次性”判断指终端设备不会重复判断已经判断过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轮询式”判断中,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总时长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1中可以包含该总时长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可选的,“轮询式”判断也可以没有时间限制。示例性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和小区C,如果终端设备确定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续可以继续判断小区B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即为“轮询式”判断。如果终端设备一旦判断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续不再判断小区B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即为“一次性”判断。
此外,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若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一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接入失败后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可以继续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轮询式”判断,也可以采用“一次性判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直到终端设备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此时,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或者,直到终端设备判断完所有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即所有的候选小区都被终端设备进行过至少一次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判断(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轮询式”判断,也可以采用“一次性判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此时,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在该轮CHO中,所有候选小区可能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终端设备在候选小区中所有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均接入失败。示例性的,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候选小区C和候选小区D,终端设备采用“一次性”判断为例,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剩下的候选小区(如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小区C或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若终端设备判断出小区D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小区D成功接入,则终端设备不再判断小区C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示例性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候选小区C和候选小区D,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剩下的候选小区(如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小区C或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若终端设备判断出小区D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D接入失败或小区D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继续判断小区C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或者,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至多进行N次判断,其中N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1中可以包含该N值,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一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接入失败后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判断,即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轮询式”判断,也可以采用“一次性判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直到下面情形中的任意一个情形出现,终端设备停止判断:1)终端设备判断的总次数达到N次,2)在判断次数达到N次之前,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当N次判断都完成,终端设备不再进行判断,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或者,当终端设备判断的总次数并没有达到N次,在判断次数达到N次之前,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则终端设备不再进行判断,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示例性的,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候选小区C和候选小区D,N为2,终端设备采用“一次性”判断为例,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剩下的候选小区(如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小区C或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若终端设备判断出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或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终端设备不再判断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成功,即使N=1,未达到2,终端设备也不再判断小区C或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或者,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至多进行R次随机接入尝试,随机接入尝试指的是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某候选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终端设备与该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尝试接入该小区:终端设备最多有R次进行随机接入尝试的机会,直到终端设备判断完所有的候选小区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直到终端设备进行了所有的R次随机接入尝试,或者,直到终端设备未进行完所有的R次随机接入尝试但终端设备成功接入了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其中R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1中可以包含该R值,R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一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接入失败后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判断,即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轮询式”判断,也可以采用“一次性判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直到下面情形中的任意一个情形出现,终端设备停止判断或者终止本轮CHO过程:1)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尝试的总次数达到R次;2)在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的总次数达到R次之前,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3)配置的所有的候选小区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当所有的R次随机接入尝试都完成,终端设备不再进行判断,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或者,终端设备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的总次数并没有达到R次,在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达到R次之前,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则终端设备不再进行判断,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或者,终端设备判断出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的候选小区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即终端设备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的总次数等于0,虽然随机接入尝试的总次数没有达到R,但终端设备不再进行判断,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示例性的,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候选小区C和候选小区D,R为2,终端设备采用“一次性”判断为例,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剩下的候选小区(如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小区C或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若终端设备判断出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停止判断,此时R=2,本轮CHO过程结束。或者,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成功,即使R=1,未达到2,终端设备也停止判断,本轮CHO过程结束。或者,终端设备判断出候选小区B、候选小区C和候选小区D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停止判断,此时R=0,本轮CHO过程结束。
或者,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只在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的H时长内进行判断,其中H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1中可以包含该H值)。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一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接入失败后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可以在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的H时长内继续进行后续的判断,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轮询式”判断,也可以采用“一次性判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直至超时或者在超时前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则终端设备停止判断,上述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轮CHO过程。示例性的,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候选小区C和候选小区D,H为100s,终端设备采用“一次性”判断为例,若终端设备首先判断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终端设备可以在剩下的时间继续判断其他候选小区(如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判断小区C或小区D)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若超时或者在超时前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则终端设备停止判断。
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判断顺序可以是有规律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指定各候选小区的判断顺序或网络设备可以指定各候选小区的优先级,终端设备按照优先级对候选小区进行判断;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对候选小区进行判断时的顺序;或者终端设备的判断顺序也可以是无规律的,例如,判断顺序取决于终端设备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S602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进行举例说明。具体的,以源小区为小区A,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小区B和小区C两个候选小区,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一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接入失败后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继续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直到终端设备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或者,直到终端设备判断完所有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为例,对不同场景下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条件切换过程中可能存在,前提1: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可以保持和源小区的数据传输直到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目标小区或者源小区发生RLF;前提2: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立即断开与源小区的数据传输。下面不同场景中对一轮CHO过程中该两种前提下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分别进行了说明。
场景一、小区B为候选目标小区,小区C为待定小区。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
可选的,该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进而,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但是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发生失败;或者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小区B后在小区B发生RLF。另外,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在该场景一中,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进行的本轮CHO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因此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可以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①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判断出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源小区A发生RLF(如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变差),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②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判断出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③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判断出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较好,终端设备未在源小区A发生RLF,即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或源网络设备)间仍然保持RRC连接。
④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判断出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且重建立过程选择出的合适的小区为源小区A,则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D可以与源小区A是同一个小区,也可以与源小区A是不同的小区,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终端设备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D可以与候选小区(如小区B或小区C)是同一个小区,也可以与候选小区是不同的小区,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小区B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小区C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一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描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场景一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以下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UL载波信息。具体的,在该场景一的情况①中,源小区为小区A,候选目标小区为小区B,待定小区为小区C,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相关信息的具体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一的情况②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与该场景一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一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一的情况③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一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类似,区别在于,在场景一的情况③中记录的终端设备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为源小区A的信息,而不是小区D的信息。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④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③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场景二、小区B为候选目标小区。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在小区C接入成功。
可选的,该场景下,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进而,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但是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发生失败;或者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小区B后在小区B发生RLF。另外,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与小区C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且终端设备与小区C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成功,终端设备成功切换至小区C。
在该场景二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小区B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一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场景二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中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UL载波信息,具体的,在该场景二中,源小区为小区A,候选目标小区包括小区B,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C,相关信息的具体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场景三、小区B和小区C为候选目标小区。终端设备在小区B和小区C都接入失败。
可选的,该场景下,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进而,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但是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发生失败,或者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小区B后在小区B发生RLF。此外,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进而,终端设备与小区C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但是终端设备与小区C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发生失败;或者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小区C后在小区B发生RLF。
在该场景三中,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进行的本轮CHO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在小区B和小区C均接入失败,因此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①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源小区A发生RLF(如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变差),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②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③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且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较好,终端设备未在源小区A发生RLF,即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或源网络设备)间仍然保持RRC连接。④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且重建立过程选择出的合适的小区恰好为源小区A,则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④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且重建立过程选择出的合适的小区为源小区A,则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在该场景三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小区B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小区C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一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场景三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中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UL载波信息。具体的,在该场景三的情况①中,源小区为小区A,候选目标小区包括小区B和小区C,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相关信息的具体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相应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三的情况②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与该场景三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三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三的情况③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三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类似,区别在于,在场景三的情况③中记录的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为源小区A的信息,而不是小区D的信息。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三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场景三的情况④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上述场景三的情况③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场景三的情况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场景四、小区B和小区C为待定小区,即小区B和小区C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继续判断小区C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终端设备确定小区C也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在该场景四中,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进行的本轮CHO过程中,由于小区B和小区C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因此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可以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①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确定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源小区A发生RLF(如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变差),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②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确定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③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确定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较好,终端设备未在源小区A发生RLF,即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或源网络设备)间仍然保持RRC连接。
④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确定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小区C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且重建立过程选择出的合适的小区为源小区A,则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在该场景四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小区B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和小区C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二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场景四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中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具体的,在该场景四的情况①中,源小区为小区A,待定小区包括小区B和小区C,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相关信息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相应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四的情况②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与该场景四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场景四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四的情况③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四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类似,区别在于,在场景四的情况③中记录的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为源小区A的信息,而不是小区D的信息。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四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四的情况④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四的情况③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四的情况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四种场景中,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小区中的一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接入失败后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后,继续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直到终端设备确定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在该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成功接入,或者,直到终端设备判断完所有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下面以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候选小区中的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时,至多进行N次判断,具体的N为1,源小区为小区A,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B和候选小区C两个候选小区为例,对不同场景下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至多进行N次判断时,其选择的进行判断的候选小区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的,该预设规则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场景五、小区B为候选目标小区。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进而,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但是终端设备与小区B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发生失败;或者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小区B后在小区B发生RLF。此时,由于N等于1,即终端设备至多进行一次判断,因此,终端设备不再判断小区C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在该场景五中,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进行的本轮CHO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进行一次判断后,在小区B接入失败,因此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可以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①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终端设备在源小区A发生RLF(如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变差),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②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③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且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较好,终端设备未在源小区A发生RLF,即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或源网络设备)间仍然保持RRC连接。
④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在小区B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且重建立过程选择出的合适的小区为源小区A,则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在该场景五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小区B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一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场景五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中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UL载波信息。具体的,在该场景五的情况①中,源小区为小区A,候选目标小区包括小区B,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相关信息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相应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五的情况②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与该场景五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场景五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五的情况③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五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类似,区别在于,在场景五的情况③中记录的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为源小区A的信息,而不是小区D的信息。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五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五的情况④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五的情况③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五的情况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场景六、小区B为待定小区,即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出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此时,由于N等于1,即终端设备至多进行一次判断,因此,终端设备不再判断小区C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
在该场景六中,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进行的本轮CHO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进行一次判断后,确定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因此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可以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源小区A发生RLF(如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变差),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②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与选择出的合适的新小区(如满足S准则的小区)D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③在前提1的情况下,若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源小区A的信号质量较好,终端设备未在源小区A发生RLF,即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或源网络设备)间仍然保持RRC连接。
④在前提2的情况下,若小区B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则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且重建立过程选择出的合适的小区为源小区A,则终端设备与源小区A进行RRC重建立流程。
在该场景六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包括:小区B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第二失败原因值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场景六的情况①中,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中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源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的信息,具体的,在该场景六的情况①中,源小区为小区A,待定小区为小区B,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相关信息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相应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六的情况②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D,终端设备记录的MRO相关信息与该场景六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六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六的情况③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维持)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六的情况①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类似,区别在于,在场景六的情况③中记录的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为源小区A的信息,而不是小区D的信息。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六的情况①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场景六的情况④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或者,理解为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或者建立)RRC连接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设备记录的MRO信息与该场景六的情况③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相同,相关描述可参考该场景六的情况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在上述S602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自身触发MRO相关信息的发送。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成功切换到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小区,则终端设备可以将本轮CHO过程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场景二中,终端设备成功切换到候选小区C,则终端设备可以将本轮CHO过程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小区C所属的网络设备。可选地,本轮CHO过程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可以将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源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场景二中,小区C所属的网络设备将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小区A所属的网络设备(即源网络设备);
或者,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未能成功切换到候选小区时,若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且重建立成功,即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为重建立小区,则终端设备可以将本轮CHO过程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例如,在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①或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②中,终端设备在小区D重建立成功,则终端设备可以将本轮CHO过程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小区D所属的网络设备。可选地,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可以将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源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①或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②中,小区D所属的网络设备将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小区A所属的网络设备(即源网络设备);
或者,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未能成功切换到候选小区时,若终端设备保持在源小区,即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为源小区,则终端设备可以将本轮CHO过程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场景一的情况③中,终端设备进行本轮CHO后保持在源小区,则终端设备可以将本轮CHO过程中记录的MRO相关信息发送给小区A所属的网络设备(即源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RO相关信息可以进行条件切换相关参数的调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例如,该请求消息可以是用户信息请求UEInformationRequest消息,触发MRO相关信息的发送。下文对此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则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通知第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RRC消息中,该RRC消息例如可以是RRC建立完成消息或者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或者RRC重建立完成消息或者其他RRC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或者,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物理层消息(如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消息(如媒体接入控制元素(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对于第三指示信息的发送时机,例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重建立成功,终端设备发送RRC重建立完成消息时,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或者,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条件切换执行成功,终端设备向成功接入的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时,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二进制数值,例如,“1”表示终端设备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0”表示终端设备不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或者,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布尔值,例如,“TRUE”表示终端设备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FALSE”表示终端设备不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或者,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某信元,例如,该信元可以是移动鲁棒性优化能力(如MRO capability),或者该信元可以是其他表达或命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当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中包含该信元,则表示终端设备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如果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中不包含该信元,则表示终端设备不具备记录MRO相关信息的能力。
其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上报MRO的相关信息,例如,该请求消息可以是UEInformationRequest消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请求消息,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在未收到该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请求消息,也就是说,是否接收到该第三指示信息不是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请求消息的必要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的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成功接入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如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小区B和小区C两个候选小区,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出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成功,则小区C所属的网络设备即为第二网络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配置的M个候选小区均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配置的M个候选小区中存在至少一个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是终端设备在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该至少一个小区接入失败,或者,存在其他情况,终端设备发起重建立流程,终端设备确定出的进行重建立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即为第二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根据S准则选择出合适的新小区E,与该小区E进行RRC重建立流程,并在小区E重建立成功,则小区E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
又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接收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后续接入成功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接收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小区并且成功切换至该小区后,后续可能由于继续移动或发起重建立或其他原因,接入到另外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或者,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请求终端设备上报MRO的相关信息的请求消息,则该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
又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发起重建立流程,重建立成功后,后续可能由于继续移动或发起重建立或其他原因,接入到其他网络设备,该其他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或者,该其他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请求消息(例如,向终端设备发送UEInformationRequest消息),则该其他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示例性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配置了两个候选小区(如小区B和小区C),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确定出小区C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在小区C接入成功,终端设备成功切换至小区C后,小区C所属的网络设备没有给UE发送UEInformationRequest消息,因此,终端设备没有向小区C所属的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后续由于继续移动或发起重建立或其他原因,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小区F,在收到小区F所属的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如UEInformationRequest消息)后,终端设备向小区F所属的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MRO相关信息中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可以通过一条RRC消息发送,例如,该RRC消息可以是UEInformationReponse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一种实现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消息2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该消息2可以是一条RRC消息,例如可以是UEInformationReponse消息。可选的,消息2中还可以包括MRO相关信息中的第一信息,即第一信息与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可以通过同一条RRC消息发送。其中,第一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文对第一信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当然,第一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另外的一个RRC消息发送,如消息3,即第一信息与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可以通过不同的RRC消息发送,该消息3可以是一条RRC消息,例如可以是UEInformationReponse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消息2中还可以包括上述MRO相关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二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文对第二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以将上述第二信息包括在消息3中。将上述第二信息包含在消息2或消息3中时,第二信息可以与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时的相关信息同时发送,即第二信息可以与第一信息、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通过同一条消息发送。可选的,上述第二信息也可以单独发送,如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消息4,消息4中包括上述第二信息。该消息4可以是一条RRC消息,例如可以是UEInformationReponse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单独发送第二信息时,存在一种可能的情况,即终端设备判断出候选小区中的某个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并且与该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成功,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至该小区,例如在配置了B和小区C两个候选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判断出小区B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并在小区B接入成功,终端设备成功切换至小区B后,可以认为此轮CHO过程结束。在此轮CHO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记录小区B的相关信息,由于在小区B接入成功,终端设备可能并没有判断小区C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即终端设备没有记录小区C的相关信息。在该情况下,本轮CHO过程中,终端设备不会记录条件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能不会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即终端设备不会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消息2或消息3,例如,终端设备不会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小区C的相关信息,而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二信息,即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消息4,例如,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小区B的相关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条件切换机制和传统切换机制共存时,消息2或消息3或消息4中还可以包括上述MRO信息中的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其中,第三信息和第四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文中相应信息的描述。即终端设备可以将传统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与条件切换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一起发送,即第三信息、第四信息可以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通过同一条消息发送;或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条新的消息(除消息2、消息3、消息4外的消息)发送传统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即终端设备可以将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与条件切换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分开独立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发送上述MRO相关信息时,如终端设备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是以终端设备为粒度发送的,也可以是以小区为粒度发送的,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以上述MRO信息均包含在消息2中,且该消息2为RRC消息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述信息时,可以通过一条消息2发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将其记录的源小区、各个候选目标小区,和/或,待定小区、第一目标小区以及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MRO相关信息通过一条消息2发送,即该消息2是终端设备粒度的;例如,在上述S601的场景三的情况①中,若终端设备通过一条消息2发送本轮CHO过程中的MRO相关信息,则该消息2中包括小区B和小区C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小区B的信息、小区C的信息、小区B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小区C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小区D的信息以及小区A的信息。其中,对于第一失败原因值,该消息2中可以只包括一个第一失败原因值,即这个第一失败原因值对应小区B且对应小区C;或者该消息2中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失败原因值即这两个第一失败原因值分别对应小区B和小区C,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或小区D)的信息包括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或小区D)的小区标识信息,和/或,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或小区D)的小区信号质量信息。
或者,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分多条消息2发送上述MRO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将其记录的各个候选目标小区,和/或,待定小区、第一目标小区的MRO相关信息以小区为单位分别发送各个小区对应的MRO相关信息,即该消息2是小区粒度的。需要说明的是,消息2以小区为粒度时,源小区的信息以及本轮CHO过程中最终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的信息可以单独发送,也可以同候选目标小区或待定小区的MRO相关信息一起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上述S601的场景三的情况①中,对于小区B和小区C,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条消息2a发送小区B的相关信息,该消息2a中包含小区B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小区B对应的其他MRO相关信息(例如,小区B的信息、小区B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且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另一条消息2b发送小区C的相关信息,该消息2b中包含小区C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小区C对应的其他MRO相关信息(例如,小区C的信息、小区C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对于源小区A和重建立小区D,小区A的相关信息(例如,小区A的信息)可以通过另一条消息2c或者通过消息2a或者通过消息2b发送,小区D的相关信息(例如,小区D的信息)可以通过另一条消息2d或者通过消息2a或者通过消息2b或者通过消息2c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或小区D)的信息包括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或小区D)的小区标识信息,和/或,小区A(或小区B或小区C或小区D)的小区信号质量信息。
其中,在上述S603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请求终端设备上报MRO相关信息的网络设备为源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时,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同一个网络设备,此时,不需要执行S603。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MRO相关信息时,可以将MRO相关信息包含在一条消息中发送,也可以将MRO相关信息包括的不同内容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或者,可以理解为,发送MRO相关信息时,可以以终端设备为粒度进行发送,也可以以小区为粒度进行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相关描述可参考S602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失败原因值对应的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一种可能是该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一直较差或者该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衰减快或者信号质量不稳定,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后,将接收到的该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失败原因值后,可以根据该第一失败原因值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第一失败原因值重新配置其他候选小区或者根据第一失败原因值调整之前配置过的候选小区的相关的参数(也可以理解为配置条件切换的相关参数)。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在后续配置候选小区时,例如,下一次或者后续的CHO过程中,可以排除该候选目标小区,即不再将该候选目标小区配置成候选小区,这样,终端设备进行下一次或者后续的条件切换时无需再判断该候选目标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降低终端设备的能量消耗和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或者,接入失败的另一种可能是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的切换触发条件不合理,例如切换触发条件配置的触发切换的要求不合理,(以上述配置了事件A3为例,第一网络设备可能为该事件配置的参数Q偏低),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判断出某候选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虽然该候选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该小区的信号质量并没有达到可以使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的要求,进而,终端设备无法成功接入该小区。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后,将接收到的该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失败原因值后,可以根据该第一失败原因值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第一失败原因值重新配置其他候选小区或者根据第一失败原因值调整之前配置过的候选小区的相关的参数(也可以理解为配置条件切换的相关参数)。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例如以上述配置了事件A3为例,第一网络设备在后续配置切换触发条件时,可以提高配置的参数Q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候选小区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失败原因值对应的待定小区,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一种可能是该待定小区的信号质量一直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后,将接收到的该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失败原因值后,可以根据该第二失败原因值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第二失败原因值重新配置其他候选小区或者根据第二失败原因值调整之前配置过的候选小区的相关的参数(也可以理解为配置条件切换的相关参数)。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在后续配置候选小区时(例如,下一次或者后续的CHO过程中)排除该待定小区,即不再将该待定小区配置成候选小区,因此,终端设备进行下一次或者后续的条件切换时无需再判断该待定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降低了终端设备的能量消耗,和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或者,未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另一种可能是该待定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但是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的切换触发条件不合理(以上述配置了事件A3为例,可能为该事件配置的参数Q偏高,或者,以上述配置了事件A5为例,可能为该事件A5配置的参数K偏高,和/或,配置的参数L偏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后,将接收到的该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失败原因值后,可以根据该第二失败原因值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第二失败原因值重新配置其他候选小区或者根据第二失败原因值调整之前配置过的候选小区的相关的参数(也可以理解为配置条件切换的相关参数)。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该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后,可以合理调整相关参数,例如以上述配置了事件A3为例,第一网络设备在后续配置切换触发条件时,可以降低配置的参数Q的数值。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后,将接收到的该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该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第二时间信息重新配置其他候选小区或者调整之前配置过的候选小区的相关的参数(也可以理解为配置条件切换的相关参数)。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对于某个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如候选目标小区或待定小区),如果在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终端设备发送消息2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网络设备已经重新配置了该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对应的切换触发条件中的相关参数(如以A3为例,重新配置了参数Q),则网络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设备的对应该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的相关信息删除、丢弃或者忽略,不再调整该发生条件切换失败的小区对应的切换触发条件中的相关参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述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该第三信息或第四信息重新配置传统切换的相关参数,例如,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但在上述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时,可能是该第二目标小区不允许终端设备接入,后续在传统切换流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不再将该小区配置成目标小区,或者,后续在条件切换流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不再将该小区配置成候选小区;或者,示例性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终端设备未接收到切换消息,可能是网络配置的参数不合理,后续在传统切换流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调整测量配置中的相关事件的参数,例如,以A3事件为例(现有技术中,配置A3事件时,第一网络设备会配置偏移量(如P),当邻区的信号质量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P时,UE会触发测量报告的上报),可能因为配置的参数P太高,导致终端设备无法上报测量报告,因此,网络设备侧不会触发传统切换准备流程,进而,第一网络设备不会给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消息,导致终端设备未接收到切换消息。因此,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切换失败的相关信息,后续可以降低P的数值,进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过程中候选目标小区相关的信息,和/或,待定小区相关的信息,例如,终端设备上报的信息可以包括: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候选小区(即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小区(即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源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等等,第二网络设备将该终端设备上报的上述信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候选目标小区相关的信息,和/或,待定小区相关的信息,合理地进行条件切换机制下的切换参数优化。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一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二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为例。图7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7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70包括接收模块701和发送模块702。该接收模块7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该发送模块7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发送模块702,用于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
其中,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该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的,发送模块702,还用于发送源小区的信息、上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上述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其中,上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待定小区为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702,还用于发送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其中,上述第三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上述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上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三原因值、该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可选的,该终端设备70,还包括处理模块703。其中,该处理模块703,用于在上述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之前,确定接收模块701未接收到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702,还用于在处理模块703在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之前,接收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信息;处理模块703,还用于确定在该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7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终端设备70可以采用图2或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的形式。
比如,图2或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图7中的接收模块701、发送模块702、以及处理模块7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或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7中的接收模块701和发送模块7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或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收发器403来实现,图7中的处理模块7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或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70可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比如,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为例。图8示出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网络设备80包括接收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2。该接收模块8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该发送模块8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
其中,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该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的,接收模块8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源小区的信息、上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上述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其中,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其中,上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待定小区为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8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其中,上述第三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上述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上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三原因值、该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网络设备8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终端设备8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形式。
比如,图2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301a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302a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一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具体的,图8中的接收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303a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80可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比如,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为例。图9示出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网络设备90包括接收模块901和发送模块902。该接收模块9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该发送模块9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该M个候选小区和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是通过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
其中,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候选目标小区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但终端设备在该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或者,该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该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该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该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的,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源小区的信息、上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上述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其中,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其中,上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该第一待定小区为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该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该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停止评估该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上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其中,上述第三原因值指示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上述第三时间信息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上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该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该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三原因值、该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其中,发送模块902,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X个小区,待定小区包括M个侯选小区中不满足上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该M个候选小区和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是通过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
可选的,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源小区的信息、上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上述待定小区的信息、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的,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该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网络设备9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终端设备9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的形式。
比如,图2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301b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302b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二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具体的,图9中的接收模块901和发送模块9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303b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90可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以包括前面所述的装置。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
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发送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
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所述待定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
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所述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所述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或者,
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所述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所述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源小区的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待定小区为所述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停止评估所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停止评估所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未接收到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传统切换;或者,
接收到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但确定在第二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信息。
8.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
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
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所述待定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
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所述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所述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或者,
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所述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所述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源小区的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待定小区为所述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停止评估所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停止评估所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14.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候选小区中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所述待定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所述M个候选小区和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是通过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或者,
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一级失败原因值和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所述第一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所述第二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或者,
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包括第三级失败原因值和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所述第三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生条件切换失败,所述第四级失败原因值指示所述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源小区的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的信息、所述待定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二时间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待定小区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待定小区为所述待定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停止评估所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停止评估所述第一待定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或,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三原因值、第三时间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为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成功的小区。
20.根据权利要求6、13、或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原因值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成功。
21.根据权利要求6、13、19、或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信息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接入成功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信息、所述第三原因值、所述第三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用于发送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
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所述待定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触发条件以及M个候选小区的信息,M为正整数;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所述待定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待定小区对应的第二失败原因值,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包括M个候选小区中满足切换触发条件且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X个小区,所述待定小区包括所述M个候选小区中不满足所述切换触发条件的Y个小区,X、Y为自然数,X+Y小于或者等于M,所述M个候选小区和所述切换触发条件是通过条件切换配置信息配置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切换至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以及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接入失败的时刻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失败原因值和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中每个小区各自对应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或,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失败原因值。
2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装置。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20、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3、20、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15219.9A CN111565426B (zh) | 2019-02-14 | 2019-02-14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JP2021547518A JP2022520966A (ja) | 2019-02-14 | 2020-01-17 | 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KR1020217028494A KR102645505B1 (ko) | 2019-02-14 | 2020-01-17 |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PCT/CN2020/072645 WO2020164365A1 (zh) | 2019-02-14 | 2020-01-17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EP20756354.5A EP3917213A4 (en) | 2019-02-14 | 2020-01-17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US17/401,129 US12035188B2 (en) | 2019-02-14 | 2021-08-12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23134845A JP2023166438A (ja) | 2019-02-14 | 2023-08-22 | 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18/750,640 US20240349139A1 (en) | 2019-02-14 | 2024-06-21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15219.9A CN111565426B (zh) | 2019-02-14 | 2019-02-14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5426A CN111565426A (zh) | 2020-08-21 |
CN111565426B true CN111565426B (zh) | 2024-01-16 |
Family
ID=72043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15219.9A Active CN111565426B (zh) | 2019-02-14 | 2019-02-14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2035188B2 (zh) |
EP (1) | EP3917213A4 (zh) |
JP (2) | JP2022520966A (zh) |
KR (1) | KR102645505B1 (zh) |
CN (1) | CN111565426B (zh) |
WO (1) | WO20201643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15156B (zh) * | 2019-04-26 | 2023-12-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及终端 |
CN111866937B (zh) * | 2019-04-26 | 2023-07-2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信息上报及接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125976B (zh) * | 2019-04-26 | 2024-11-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及终端 |
WO2021003598A1 (en) * | 2019-07-05 | 2021-01-14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930380B1 (en) * | 2019-07-10 | 2023-09-0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onditional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1034263B (zh) * | 2019-11-25 | 2022-06-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114788352B (zh) * | 2020-01-23 | 2024-02-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271633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6325905A (zh) * | 2020-09-25 | 2023-06-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条件切换过程的移动性稳健性优化机制的方法及设备 |
CN116235540A (zh) * | 2020-09-30 | 2023-06-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4390616B (zh) * | 2020-10-20 | 2023-10-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mro临界场景的判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6368846A (zh) * | 2020-10-22 | 2023-06-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20220140892A1 (en) * | 2020-10-30 | 2022-05-05 | Acer Incorporated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Mobility |
WO2022141480A1 (zh) * | 2020-12-31 | 2022-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5119223A (zh) * | 2021-03-22 | 2022-09-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优化配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US11516708B1 (en) * | 2021-05-06 | 2022-11-2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Information exchange through the interfaces for ML-based CHO |
US11985665B2 (en) | 2021-06-11 | 2024-05-14 |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Secure edge device for contactless vehicle processing |
CN113438701A (zh) * | 2021-06-29 | 2021-09-2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US11778527B2 (en) * | 2021-07-01 | 2023-10-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orting for conditional primary secondary cell addition or change |
US11601855B2 (en) * | 2021-07-09 | 2023-03-0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obility failure evidence-related operations |
CN114120616B (zh) * | 2021-11-24 | 2023-03-28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红外信号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37596A1 (zh) * | 2022-01-18 | 2023-07-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24000097A1 (en) * | 2022-06-27 | 2024-01-04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enhancements for an inter-rat ho procedure |
CN115552970A (zh) * | 2022-08-05 | 2022-12-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路径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4072957A1 (en) * | 2022-09-29 | 2024-04-04 | Ofinno, Llc | Information report based on low-layer mobility |
WO2024168784A1 (en) * | 2023-02-17 | 2024-08-22 | Zte Corporation | Mobility management and access control method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3673A (zh) * | 2017-04-14 | 2017-08-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WO2018170777A1 (en) * | 2017-03-22 | 2018-09-2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A condition for hando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94657B2 (en) * | 2010-06-15 | 2013-11-26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reporting MDT log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KR101831084B1 (ko) | 2013-10-03 | 2018-0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동작을 위한 자원을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924419B2 (en) * | 2014-03-21 | 2018-03-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aiting time for determina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101314A (zh) * | 2014-04-29 | 2015-11-2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报告及rlf报告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
CN104202779B (zh) * | 2014-09-05 | 2018-01-0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 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 |
KR102772269B1 (ko) | 2017-02-03 | 2025-02-2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연결을 사용한 핸드오버 시 보안 키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8172600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anagement of handover candidate cells |
KR20180122935A (ko) * | 2017-05-04 | 2018-11-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UE autonomous handover에서의 measurement report/event 운용 및 네트워크 시그널링 방법 |
KR20210005584A (ko) * | 2018-04-03 | 2021-01-14 |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이동성 향상을 위한 방법 |
US20230354065A1 (en) * | 2018-06-04 | 2023-11-02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Cell Management Method, Trigger Condi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CN110831082B (zh) * | 2018-08-10 | 2021-08-1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rrc重建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CN111132247B (zh) * | 2018-11-01 | 2024-05-28 | 夏普株式会社 | 切换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KR102734950B1 (ko) * | 2018-12-05 | 2024-11-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0118488A1 (en) * | 2018-12-10 | 2020-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procedure signaling |
CN114051757A (zh) * | 2019-05-01 | 2022-02-15 | 苹果公司 | 使用条件和同时连接性切换的用于增强切换的方法 |
KR20200127405A (ko) * | 2019-05-02 | 2020-1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링크 실패 보고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220232433A1 (en) * | 2019-05-03 | 2022-07-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1003598A1 (en) * | 2019-07-05 | 2021-01-14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TWI753496B (zh) * | 2019-07-19 | 2022-01-21 |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 無線通訊網路中之條件組態 |
US12231874B2 (en) * | 2019-08-15 | 2025-02-18 | Kyocera Corporation | Occupied target channel notification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s with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
US11510112B2 (en) * | 2019-08-22 | 2022-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ditional handover and radio link failure timer interaction |
WO2021031216A1 (zh) * | 2019-08-22 | 2021-02-2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21067236A1 (en) * | 2019-10-01 | 2021-04-08 | Idac Holdings, Inc. | Conditional mobility with multi-connectivity |
WO2021066567A1 (ko) * | 2019-10-02 | 2021-04-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조건부 셀 추가 및 변경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1080481A1 (en) * | 2019-10-24 | 2021-04-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r equipment,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12177652B2 (en) * | 2019-11-07 | 2024-12-2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Validity of stored conditional handover configurations |
US11805456B2 (en) * | 2019-12-20 | 2023-10-31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ple trigger events based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5G NR networks |
CN113973292B (zh) * | 2020-07-24 | 2023-09-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性信息上报的方法和ue |
WO2022051900A1 (zh) * | 2020-09-08 | 2022-03-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发送成功切换报告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20230379788A1 (en) * | 2020-10-09 | 2023-11-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ource secondary node (s-sn) initiated cancellation of conditional pscell change (cpc) in a multi-radio dual-connectivity (mr-dc) system |
US20230388871A1 (en) * | 2022-07-15 | 2023-11-30 | Intel Corporation | Mobility features for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
-
2019
- 2019-02-14 CN CN201910115219.9A patent/CN11156542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7 EP EP20756354.5A patent/EP391721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1-17 KR KR1020217028494A patent/KR102645505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1-17 JP JP2021547518A patent/JP2022520966A/ja active Pending
- 2020-01-17 WO PCT/CN2020/072645 patent/WO2020164365A1/zh unknown
-
2021
- 2021-08-12 US US17/401,129 patent/US12035188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8-22 JP JP2023134845A patent/JP2023166438A/ja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6-21 US US18/750,640 patent/US2024034913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70777A1 (en) * | 2017-03-22 | 2018-09-2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A condition for handover |
CN107113673A (zh) * | 2017-04-14 | 2017-08-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scussion on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NR;ASTRI等;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1 R2-1802008;全文 * |
Signaling procedure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vivo;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3bis R2-1814194;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77831A1 (en) | 2021-12-02 |
JP2023166438A (ja) | 2023-11-21 |
CN111565426A (zh) | 2020-08-21 |
EP3917213A4 (en) | 2022-07-20 |
WO2020164365A1 (zh) | 2020-08-20 |
US20240349139A1 (en) | 2024-10-17 |
KR102645505B1 (ko) | 2024-03-07 |
KR20210121235A (ko) | 2021-10-07 |
JP2022520966A (ja) | 2022-04-04 |
US12035188B2 (en) | 2024-07-09 |
EP3917213A1 (en) | 2021-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65426B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399361B2 (en) | V2X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
CN112312487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11937309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10660135B2 (en) | User equipment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 |
US20230308981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handover success report,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30107139A1 (en) | Relay discovery method and terminal | |
US2023001010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546044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1218820A1 (zh) |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 |
EP405768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WO2021062730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6134887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23008014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13873537A (zh) | 报告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2102692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2373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2399497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4208287B (zh) | 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230232310A1 (en) |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12231980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14667785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7320031A (zh) |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9521243A (zh)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8524472A (zh) | Bwp切换处理方法、配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