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621B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3621B CN111343621B CN202010133897.0A CN202010133897A CN111343621B CN 111343621 B CN111343621 B CN 111343621B CN 202010133897 A CN202010133897 A CN 202010133897A CN 111343621 B CN111343621 B CN 1113436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rt
- range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mode
- external devices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6010022489 Insulin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NOESYZHRGYRDHS-UHFFFAOYSA-N insul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C(NC(=O)C(CCC(N)=O)NC(=O)C(CCC(O)=O)NC(=O)C(C(C)C)NC(=O)C(NC(=O)CN)C(C)CC)CSSCC(C(NC(CO)C(=O)NC(CC(C)C)C(=O)NC(CC=2C=CC(O)=CC=2)C(=O)NC(CCC(N)=O)C(=O)NC(CC(C)C)C(=O)NC(CCC(O)=O)C(=O)NC(CC(N)=O)C(=O)NC(CC=2C=CC(O)=CC=2)C(=O)NC(CSSCC(NC(=O)C(C(C)C)NC(=O)C(CC(C)C)NC(=O)C(CC=2C=CC(O)=CC=2)NC(=O)C(CC(C)C)NC(=O)C(C)NC(=O)C(CCC(O)=O)NC(=O)C(C(C)C)NC(=O)C(CC(C)C)NC(=O)C(CC=2NC=NC=2)NC(=O)C(CO)NC(=O)CNC2=O)C(=O)NCC(=O)NC(CCC(O)=O)C(=O)NC(CCCNC(N)=N)C(=O)NCC(=O)NC(CC=3C=CC=CC=3)C(=O)NC(CC=3C=CC=CC=3)C(=O)NC(CC=3C=CC(O)=CC=3)C(=O)NC(C(C)O)C(=O)N3C(CCC3)C(=O)NC(CCCCN)C(=O)NC(C)C(O)=O)C(=O)NC(CC(N)=O)C(O)=O)=O)NC(=O)C(C(C)CC)NC(=O)C(CO)NC(=O)C(C(C)O)NC(=O)C1CSSCC2NC(=O)C(CC(C)C)NC(=O)C(NC(=O)C(CCC(N)=O)NC(=O)C(CC(N)=O)NC(=O)C(NC(=O)C(N)CC=1C=CC=CC=1)C(C)C)CC1=CN=CN1 NOESYZHRGYRDH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1072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04877 Insu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1061 Insu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125396 insul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3514 Barrett esophag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8—Execution paradigms, e.g. implementations of programming paradi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通过自动地连接设备来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应用的方法以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检测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所述设备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应用信息;基于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所述设备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以及通过使用可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运行的应用,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9月9日,申请号为201380047145.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应用运行,而且更具体地,涉及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可以在诸如智能电话、手持式个人计算机(PC)、平板计算机和智能电视(TV)等的设备中使用的应用的类型已经变得多样化。因此,已经开发了可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的应用。例如,已经开发了可基于便携式终端和附属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的应用。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已经变得更加多样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当设备被彼此连接以便运行应用时,由于必须针对每个设备识别和设置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因此给用户体验带来不便。例如,用户需要在每个便携式终端和附属设备中不方便地识别和设置便携式终端和附属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
技术方案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通过自动地连接设备来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应用的方法以及设备。
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通过经由无线通信自动连接设备来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应用的方法以及设备。
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通过自动连接便携式终端和附属设备来基于便携式终端和附属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应用的方法、便携式终端和附属设备。
技术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容易地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运行应用。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构思的以上和其他特征和优点,贯穿附图,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记指代,而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系统的配置;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通过使用第一设备实现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到第二设备的连接的操作的详细流程图;
图4是示出在控制图2的第二设备的操作中运行应用的过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通过使用第二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通过使用第二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框图;以及
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的框图。
最佳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通过使用第一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应用信息;通过使用接收到的连接信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以及通过使用可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运行的应用,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
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可以通过使用近场通信(NFC)和蓝牙低功耗(BLE)通信中的一个来执行。
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可以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阈值距离来执行。该距离可以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内。在某些实施例中,阈值距离是第一短距离通信的最大有效范围。
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可以根据是否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到基于BLE通信的广播信号来执行。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信息;以及当基于所显示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信息选择了第一设备和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当中的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时,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
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与由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信息、以及当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建立第一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时使用的附加信息。
当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基于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时,附加信息可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地址信息。
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可以包括: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当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基于使用中继器的通信模式时,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从第一设备向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发送与到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的中继器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指示建立了中继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的信号。
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可以包括: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当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基于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时,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从第一设备向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信号;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连接接受信号。
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可以包括来自无线局域网(LAN)通信模式、无线保真(WiFi)直接通信模式、蓝牙通信模式、超宽带(UWB)通信模式和紫蜂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个。
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可以包括:当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到登记请求时,在第一设备中登记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
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应用信息可以包括与应用有关的标识信息和运行命令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可以包括:通过使用接收到的应用信息从第一设备搜索应用;如果作为搜索的结果确定所述应用没有被安装在第一设备中,则从外部下载和运行所述应用;以及如果作为搜索的结果确定所述应用被安装在第一设备中,则由第一设备运行所述应用。
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认证信息,其中,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是在通过使用接收到的认证信息执行认证处理之后执行的。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其包括: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使用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在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当第一设备基于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时,通过使用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在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接收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有关的应用信息,以便基于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运行应用来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设备。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通过使用外部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至少一个设备和外部设备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向至少一个设备发送与将要由外部设备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外部设备有关的应用信息;基于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建立外部设备和至少一个设备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基于由至少一个设备运行的应用接收控制信号;以及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作外部设备。
当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基于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时,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包括连接请求信号,并且当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基于使用中继器的通信模式时,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包括与中继器有关的连接信息。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通过使用外部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广播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外部设备有关的应用信息;基于从至少一个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建立至少一个设备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经由至少一个设备运行的应用接收控制信号;以及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作外部设备的硬件。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至少一个程序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运行可通过使用第一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的命令,其中所述应用运行方法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可通过使用第一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相同的方式,通过使用第一设备来执行。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至少一个程序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至少一个程序包括用于运行可通过使用外部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的命令,其中所述应用运行方法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可通过使用外部设备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相同的方式,通过使用外部设备来执行。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已布置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实施如上述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各个相应的方面和特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限定。
某些实施例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减轻或消除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问题和/或缺点中的至少一个。某些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构思允许各种变化和数量众多的实施例,因此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将在附图中图示并在书面说明中详细描述。然而,这并非旨在将本发明构思限制为特定的实践模式,并且将理解的是,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技术范围的所有的改变、等同和替代都包含在本发明构思内。在详细描述中,当现有技术的某些详细说明被认为可能不必要地模糊示例性实施例的本质时将被省略。
在这里,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仅被用于描述各种构成元素,但是构成元素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被用于将一个构成元素与另一构成元素区分开的目的。
这里所使用的大多数术语是被广泛用于示例性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术语。然而,这里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可以被创建以反映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意图、前例或新技术。此外,这里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可以由申请人任意地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术语在下面详细定义。因此,这里所使用的特定术语应当基于其独特的含义和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个上下文内来理解。
如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术语“包括”、“包含”以及这些词的变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意思是“包括但不限于”,并且不打算(而且不)排除其它组件、整体或步骤:即,它们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目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当诸如“的至少一个”出现在元素的列表之后时,它修饰元素的整个列表,而不是修饰该列表的各个元素。
遍及说明书,“应用”指的是被设计来基于后面将要描述的设备之间的连接执行特定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可以包括游戏应用、乐器播放应用、运动图像再现应用、音乐再现应用、地图应用、广播应用、锻炼支持应用、医疗应用、支付应用、交通模式(例如,汽车、公共汽车、飞机或船舶)自动导航应用、外围设备控制应用等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遍及说明书,第一设备是独立运行应用的设备。第二设备是连接到第一设备以运行应用的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对于应用的运行的角色,第一设备可以被称为主机设备或便携式终端,并且第二设备可以被称为附属设备或外部设备。第二设备可以被称为与应用结合操作的硬件。
例如,当应用是交通模式自动导航应用时,第二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通信的汽车,并且第一设备可以是通过安装用于汽车的自动导航应用来控制第二设备的设备。当应用是胰岛素监测应用时,第二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通信并且测量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和灵敏度的设备,并且第一设备可以是通过安装胰岛素监测应用来控制第二设备的设备。
遍及说明书,自组织(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LAN)和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是可以基于在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期间是否使用中继器来识别的通信模式的例子。特别地,自组织模式无线LAN是不使用中继器的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的例子,并且可以包括,例如,WiFi直接(WFD)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是经由中继器的设备之间的通信模式的例子,并且可以是WiFi通信网络。因此,自组织模式无线LAN遍及说明书将被理解为不使用任何中继器的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而且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遍及说明书将被理解为经由中继器的设备之间的通信模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发明构思,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因此这里将不再重复对它们的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系统的配置。
参照图1,应用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00、中继器110、第二设备120和服务器130,但不限于此。特别地,应用运行系统可以包括比图1中所示的元件更多或更少的元件。
例如,应用运行系统可以不包括中继器110和服务器130。在此情况下,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彼此连接。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在设备之间提供数据的直接发送和接收而不需要中继器110。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的例子可以包括蓝牙通信模式、超宽带(UWB)通信模式、紫蜂通信模式和WiFi直接通信模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可以被称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模式、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或点对点(P2P)通信模式。
应用运行系统可以不包括中继器110和服务器130,而是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设备100。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彼此连接。例如,当多个第一设备100是便携式终端,而且第二设备120是打印机时,多个便携式终端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连接到打印机。
应用运行系统可以不包括中继器110和服务器130,而是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设备120。在此情况下,第一设备100和多个第二设备120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彼此连接。例如,当第一设备100是便携式终端,而且多个第二设备120是扬声器和麦克风时,便携式终端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被连接到扬声器和麦克风。
应用运行系统可以不包括中继器110和服务器130,并且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设备100和多个第二设备120。在此情况下,多个第一设备100和多个第二设备120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相互连接。例如,当多个第一设备100是便携式终端,而且多个第二设备120是扫描仪时,每个便携式终端可以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被连接到每个扫描仪。
应用运行系统可以不包括服务器130,并且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00、中继器110和第二设备120。当图1的应用运行系统包括中继器110时,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可以选择地使用经由中继器110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式和不使用中继器110的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中的每一个。
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可以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彼此连接。具体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设备100可以经由短距离通信连接到第二设备120。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短距离通信可以被定义为包括第一短距离通信和第二短距离通信。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短距离通信是在连接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二短距离通信之前的、第一设备100识别第二设备120并且执行与第二设备120通信的通信。由第一设备100识别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例如,识别在第二短距离通信期间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通信模式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由第一设备100识别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在连接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二短距离通信之前的、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执行的通信过程。
第一短距离通信可以被称为在第一设备100执行应用之前、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执行的通信。第一短距离通信可以基于近场通信(NFC)模式和蓝牙低功耗(BLE)通信模式中的一个来执行,但不限于此。
如果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范围内,则NFC模式可以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双向地发送数据。当操作在NFC模式中时,第一设备100可以读取存储在第二设备120中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120可以基于NFC标签执行NFC模式。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目前已知为大约10厘米,但不限于此。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基于第一设备100的当前位置和第二设备120的当前位置。
当操作在NFC模式中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向第一设备100提供或发送与将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连接请求信号、连接接受信号和连接通知信号,这些将在下面描述,但不限于此。
第二短距离通信是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执行的通信,以用于在第一设备100运行应用之后由第一设备100控制第二设备120。第二短距离通信的例子可以包括蓝牙通信、UWB通信、紫蜂通信、WiFi直接通信和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例如,WiFi)通信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
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经由中继器110的通信模式还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的信息。例如,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例如,WiFi)通信模式或蓝牙通信模式的信息,但不限于此。
当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通信模式的信息时,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信息,并且可以不包括上述附加信息。
当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信息包括指示蓝牙通信模式的信息时,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120的地址,诸如第二设备120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或第二设备120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来作为附加信息。
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不限于此。特别地,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认证信息,而不论第二短距离通信是否使用中继器110。如果第二设备120是可以经由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来控制的设备或者被允许连接到第一设备100的设备,则认证信息被用于认证第二设备120。当N个第二设备120被连接到第一设备100时,N个第二设备120可以具有相同的认证信息。
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可以包括应用标识信息和应用运行命令中的至少一个,但不限于此。应用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可用来搜索第一设备100或服务器130中的应用的信息。
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使用NFC模式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与将由第一设备10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连接请求信号,但不限于此。在这方面,第一设备100可以将上述信息写入第二设备120的NFC标签,但不限于此。
BLE通信模式具有无缝广播信息的特性。因此,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BLE通信模式时,第二设备120无缝地广播信息,该信息包括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上述连接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BLE通信模式具有最大传输距离(即,“范围”),它等于或大于100米。因此,如果第二设备120和第一设备100之间的距离在100米以内,则第一设备100包括接收由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上述信息的蓝牙功能。
当第二设备120向第一设备100发送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发送与第一设备100所请求的第二设备120有关的标识信息和服务信息,诸如第二设备120的制造商名称、其序列号、其软件版本、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信息。
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使用与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执行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例如,如果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包括指示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通信的信息,则第一设备100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已经连接到第一设备100或将被连接到第一设备100的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100。当第一设备100没有连接到中继器110时,第一设备100向第二设备120发送存储在第一设备100中的、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
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它可能是实现到中继器110的连接所必须的信息。例如,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服务集标识符(SSID)、信道信息、安全和认证密钥信息、加密密钥信息、IP地址、MAC地址、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信息,但不限于此。
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向中继器110发送连接请求信号。如果第二设备120从中继器110接收连接接受信号,则第二设备120向第一设备100发送连接通知信号,其指示第二设备120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连接到中继器110。
第一设备100识别出第二设备120已经被连接到中继器110,并且如果第一设备100被连接到中继器110,则可以识别出用于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被建立。
如果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包括指示蓝牙通信模式的信息,则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接收到的附加信息请求第二设备120与其连接。在这方面,由第一设备100执行的、与第二设备120的通信是第一短距离通信。如果第一设备100基于第一短距离通信从第二设备120接收连接接受信号,则用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连接被建立。
如果用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被建立,则第一设备100在运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的时候,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控制第二设备120或与第二设备120通信数据。上述操作可以被称为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运行应用的时候,第一设备100控制第二设备120。
第一设备100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现。例如,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便携式终端、智能电话、笔记本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手持式计算机、电子书终端、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系统、智能电视(TV)、数字消费电子(CE)设备(例如,具有显示面板的冰箱、空调机、洗碗机等),iPhone[RTM]操作系统(IOS)兼容设备、和/或任何其它合适设备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
第一设备100可以提供应用运行功能、通信功能、媒体播放器功能、交通模式自动导航功能、个人健康监测功能、网络浏览功能、文字处理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信使功能和/或数据存储功能、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但不限于此。
第二设备120是与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有关的设备。特别地,第二设备120是与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相结合地操作的设备。第二设备120可以通过使用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模式和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与第一设备100通信。
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具有与第一设备100通信的功能的设备,诸如麦克风、扬声器、踏板、操纵杆、乐器(例如,钢琴、手风琴、电子键盘、吉他、小提琴、大提琴等)、游戏操纵装置、玩偶、医疗器械、运动工具、CE设备(例如,具有显示面板的冰箱、空调、洗碗机等)、安全系统、相机、测量装置、汽车附属设备(车载娱乐单元、汽车立体声单元、汽车导航系统等)、运输模式(汽车、公共汽车、飞机、船舶等)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
中继器110可以包括无线中继基站。中继器110可以被配置为与有线LAN链接。在这种情况下,中继器110可以包括有线/无线因特网共享器,其具有因特网共享功能。中继器110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具有有线和/或无线链接功能的接入点(AP)、和/或具有与AP共享因特网的功能的无线共享器。
服务器130可以响应于第一设备100的请求,提供应用到第一设备100或下载应用。因此,服务器130可以被称为应用提供服务器、或第一设备100的外部服务器、或第一设备100的云服务器。
服务器130可以在经由中继器110与第一设备通信的时候运行应用,并且响应于第一设备100的请求与第二设备120通信。
同时,图1的应用运行系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修改,以使得服务器130可以直接与第一设备100通信而无需中继器110。特别地,应用运行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第一设备100、第二设备120和服务器130。在这方面,服务器130是能够执行上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设备,并且可以被称为外围设备,其响应于第一设备100的请求向第一设备100发送应用。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第一设备100实现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S201中,第一设备100检测与第二设备12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
例如,当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NFC模式时,如果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内,则第一设备100可以检测与第二设备12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当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内时,加NFC标签可以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发生。当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BLE通信模式时,如果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内,而且如果第一设备100检测接收到基于蓝牙通信模式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信号,则第一设备100可以检测与第二设备12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
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NFC模式时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不同于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BLE通信模式时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如以上参照图1所述。
为了分别检测基于NFC模式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和基于BLE通信模式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如图11所示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这将在下面描述。
在操作S202中,第一设备100从第二设备120接收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例如,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NFC模式时,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读取上述信息或者通过允许第二设备120将上述信息写入第一设备100来接收存储在第二设备120中的上述信息。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BLE通信模式时,第一设备100接收基于蓝牙通信模式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上述信息。然而,应用信息还可以包括与应用有关的处理状态信息。
在操作S203中,第一设备100基于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建立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图3是示出操作S203的流程图。特别地,图3是示出由第一设备100执行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的流程图。
在操作S301中,第一设备100确定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特别地,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被包括在操作S202中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中的通信模式信息,来确定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通信模式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信息,如参照图1描述的。
例如,当指示蓝牙通信模式的信息被定义为01,并且指示基础设施无线LAN通信模式的信息被定义为10时,第一设备100可以从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检测通信模式信息。如果检测到的通信模式信息是01,则第一设备100可以确定由第二设备120所使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蓝牙通信模式。如果检测到的通信模式信息是10,则第一设备可以确定由第二设备120所使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基础设施无线LAN通信模式。然而,确定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方法不限于此。
当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基础设施无线LAN通信模式经由中继器110与服务器130通信时,第一设备100可以感测与第二设备12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在这方面,如果与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指示基础设施无线LAN通信模式,则第一设备100可以将经由中继器100操作的WiFi模式操作为WiFi双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100使用相同的IP地址或者不同的IP地址,以便经由中继器110与服务器130和第二设备120通信。是使用相同的IP地址还是使用不同的IP地址基于在第一设备100中设置的IP地址的数目来确定。特别地,当一个IP地址被分配给第一设备100时,第一设备100使用相同的IP地址,并且,如果多个IP地址被分配给第一设备100,则第一设备100可以使用不同的IP地址或相同的IP地址。
WiFi双模式可以包括经由中继器100、以及无需中继器100的无线直接模式来同时操作通信模式。特别地,当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基础设施无线LAN通信模式经由中继器110与服务器130通信时,第一设备100可以感测与第二设备12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在这方面,如果与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指示WiFi直接通信模式,则第一设备100可以在经由中继器110与服务器130通信的同时,通过使用WiFi直接通信模式与第二设备120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例如,当第一设备100是移动终端,第二设备120是智能TV,并且第一设备100从服务器130下载运动图像时,第一设备100可以控制第二设备120以便通过第二设备120再现下载的运动图像。
当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BLE通信模式执行第一短距离通信并且通过使用蓝牙通信模式执行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利用双模式解决方案来实现,但不限于此。双模式解决方案可以指示在单个芯片上实现经典蓝牙通信模式和BLE通信模式功能。当第一设备100还被配置为与第二设备120类似地执行第一短距离通信和通过使用蓝牙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设备100中嵌入双模式解决方案。被用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蓝牙通信模式可以被称为经典蓝牙,以便与被用于第一短距离通信的BLE通信模式区别开。
当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NFC模式执行第一短距离通信并通过使用蓝牙通信模式执行第二短距离通信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备120可以嵌入有相对于蓝牙通信的单模式解决方案,但不限于此。当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BLE通信模式执行第一短距离通信并通过使用除了蓝牙通信模式外的通信模式执行第二短距离通信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备120可以嵌入有相对于蓝牙通信的单模式解决方案,但不限于此。
同时,在操作S302中,第一设备100确定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否是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模式。
特别地,当在操作S301中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被确定为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通信模式时,第一设备100识别出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模式。
当在操作S301中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被确定为蓝牙通信模式时,第一设备100识别出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不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模式。
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BLE通信模式时,根据图3的上述流程图,第一设备100在建立到第二设备120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之前显示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包括向用户通知关于第二设备120的信息。例如,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及其制造商信息,但不限于此。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可以在第一设备100上以In_App广告形式显示。
如果接收到用户基于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选择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的信号,则第一设备100可以执行上述操作以便建立到第二设备120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
在操作S303中,第一设备100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因此,如果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指示第二设备120连接到中继器110的连接通知,则第一设备100经由中继器110执行建立到第二设备120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
在操作S304中,第一设备100基于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来使能第二短距离通信。例如,当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蓝牙通信模式时,第一设备100可以使能蓝牙通信。
在操作S305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使能的蓝牙通信,建立到第二设备120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特别地,如果在第一设备100中使能蓝牙通信,则第一设备100请求第二设备120与其连接。如果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第一设备100建立到第二设备120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
参照图2的操作S204,第一设备100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控制第二设备120。特别地,如果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建立了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则第一设备100基于在操作S202中接收到的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来运行应用,并且在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与第二设备120执行数据通信的同时控制第二设备120。
图4是示出操作S204中的应用的运行的流程图。
在操作S401中,第一设备100基于接收到的应用信息搜索应用。如果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402中确定应用被安装在其中,则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403中运行应用。
当应用被安装在第一设备100中时,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反映与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连接有关的过去历史信息来运行应用。当应用是游戏时,过去历史信息可以包括处理状态信息,诸如例如,最高得分、游戏级别、使用的角色信息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当过去历史信息包括最高得分时,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可以显示与上述最高得分有关的信息。
如果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402中确定应用没有被安装在其中,则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404中从服务器130下载应用。在操作S405中,第一设备100运行所下载的应用。
参照图2的操作S204,如果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204中运行应用,则第一设备100基于应用的操作,经由第二短距离通信来控制第二设备120。例如,如果所运行的应用是乐器演奏应用,并且第二设备120包括钢琴键,则第一设备100可以在运行乐器演奏应用的同时控制钢琴键的操作。
图2、图3和图4示出了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应用信息的情况。然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可以不接收来自第二设备120的应用信息,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识别第二设备120,然后基于识别到的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由第一设备100自动搜索应用。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通过使用第二设备120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图5示出了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使用NFC模式的情况。
在操作S501中,第二设备120检测与第一设备10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例如,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NFC模式时,如参考图2所述,如果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内,则第二设备120可以检测与第一设备10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
在操作S502中,第二设备120向第一设备100发送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应用信息。在这方面,如参照第一设备100所描述的,第二设备120可以不向第一设备100发送应用信息。
在操作S503中,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建立到第一设备100的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在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应该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包括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在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不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包括基于由第一设备100使能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的连接请求信号。
在操作S504中,第二设备120经由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建立的第二短距离通信从第一设备100接收控制信号。在操作S505中,第二设备120基于控制信号操作其硬件。在操作S505中,第二设备12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作第二设备120的硬件和软件。操作S504和S505可以被理解为是指在第二设备120和第一设备100运行应用的同时,基于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操作第二设备120。
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以通过使用第二设备120执行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图6示出了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第一短距离通信使用BLE通信模式的情况。
在操作S601中,第二设备120经由第一短距离通信广播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第一短距离通信使用BLE通信模式。
在操作S602中,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建立到第一设备100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在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应该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包括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在相对于第二设备120可用的第二短距离通信不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下,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包括基于由第一设备100使能的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请求信号。
在操作S603中,经由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建立的第二短距离通信从第一设备100接收控制信号。在操作S604中,第二设备120基于控制信号操作其硬件。操作S604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操作第二设备120的硬件和软件。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图7示出了第一短距离通信通过使用NFC模式来执行并且第二短距离通信是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模式的情况。
在操作S701中,因为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更接近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所以在操作S702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分别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
在操作S703中,第二设备120经由NFC向第一设备100发送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
在操作S704中,第一设备100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认证处理可以通过对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来执行。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可以被预先设置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的每一个中。因此,在操作S703中可以从第二设备120接收认证信息。如果在操作S703中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并且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不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操作S704可以被跳过。
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如果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或者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错误的认证信息,则第一设备100可以不执行接下来的操作。
在操作S705中,第一设备100基于接收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确定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确定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如参照图3的操作S301的描述来执行。
图7示出了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因此,在操作S706中,第一设备100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图7示出了第一设备100没有连接到中继器110并且在其中存储有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的情况。
在操作S707中,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请求中继器110与其连接。在操作S708中,如果从中继器11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在操作S709中,第二设备120向第一设备100发送指示第二设备120连接到中继器110的连接通知。
在操作S710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请求中继器110与其连接。在操作S711中,如果从中继器11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在操作S712中,第一设备100运行应用。运行应用可以如参照图4的流程图的描述来执行。
在操作S713中,第一设备100基于所运行的应用经由中继器110来控制第二设备120。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图8示出了第一短距离通信通过使用BLE通信模式来执行,并且第二短距离通信通过使用中继器110来执行的情况。
在操作S801中,因为第一设备100接收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所以在操作S802中,第一设备100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尽管为了便于解释将操作S801和S802示为不同的操作,但是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同时执行。特别地,第一设备100可以与接收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信号同时地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
在操作S803中,第一设备100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认证处理可以通过对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来执行。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可以被预先设置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的每一个中。因此,在操作S801中可以从第二设备120接收认证信息。如果在操作S801中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并且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不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操作S803可以被跳过。
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如果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或者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错误的认证信息,则第一设备100可以不执行接下来的操作。
在操作S804中,第一设备100显示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为此,第二设备120可以在操作S801中向第一设备发送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
在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802中检测到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之后,第一设备100可以被实现为基于从第一设备100向第二设备120请求的信息,接收上述认证信息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
在操作S805中,如果基于所显示的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接收到与选择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有关的用户信息,则在操作S806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确定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确定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如参照图3的操作S301的描述执行的。
图8示出了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因此,在操作S807中,第一设备100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图8示出了第一设备100没有连接到中继器110并且在其中存储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的情况。
在操作S808中,第二设备120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请求中继器110与其连接。在操作S809中,如果从中继器11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在操作S810中,第二设备120向第一设备100发送指示第二设备120连接到中继器110的连接通知。
在操作S811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请求中继器110与其连接。在操作S812中,如果从中继器11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在操作S813中,第一设备100运行应用。运行应用可以如参照图4的流程图的描述来执行。
在操作S814中,第一设备100基于所运行的应用经由中继器110来控制第二设备120。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图9示出了第一短距离通信通过使用NFC模式来执行并且第二短距离通信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而不通过使用中继器110来执行的情况。
在操作S901中,因为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更接近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所以在操作S902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检测到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
在操作S903中,第二设备120经由NFC向第一设备100发送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
在操作S904中,第一设备100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认证处理可以通过对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来执行。认证信息可以被预先设置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的每一个中。在操作S903中可以从第二设备120接收认证信息。如果在操作S903中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并且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不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操作S904可以被跳过
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如果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或者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错误的认证信息,则第一设备100可以不执行接下来的操作。
在操作S905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确定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确定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如参照图3的操作S301的描述来执行。
图9示出了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模式并且不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因此,在操作S906中,第一设备100可以经由NFC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第一设备100有关的、且请求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所必需的信息。因此,第二设备120可以首先通过使用与第一设备100有关的信息来尝试与第一设备100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图9的应用运行方法可以被实现为不执行操作S906,以使得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可以仅由第一设备100尝试。
在操作S907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来向第二设备120请求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连接。在操作S908中,如果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在操作S909中,第一设备100运行应用。运行应用可以如参照图4的流程图的描述来执行。
在操作S910中,第一设备100基于所运行的应用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来控制第二设备120。
图10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流程图。图10示出了第一短距离通信通过使用BLE通信模式来执行并且第二短距离通信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而不使用中继器110来执行的情况。
在操作S1001中,因为第一设备100经由BLE通信接收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所以在操作S1002中,第一设备100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尽管为了便于解释将操作S1001和S1002示为不同的操作,但是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同时执行。特别地,第一设备100可以与接收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信号同时地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在操作S1001中,第二设备120可以不发送应用信息。
在操作S1003中,第一设备100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认证处理可以通过对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来执行。认证信息可以被预先设置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的每一个中。在操作S1001中可以从第二设备120接收认证信息。如果在操作S1001中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并且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不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操作S1003可以被跳过。
当示例性实施例被实现为执行相对于第二设备120的认证处理时,如果没有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认证信息或者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错误的认证信息,则第一设备100可以不执行接下来的操作。
在操作S1004中,第一设备100显示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为此,第二设备120可以在操作S1001中向第一设备发送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
在第一设备100在操作S1002中检测第一短距离通信的发生之后,第一设备100可以被实现为基于从第一设备100向第二设备120请求的信息,接收上述认证信息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
在操作S1005中,如果基于所显示的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接收到与选择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有关的用户输入,则在操作S1006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确定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确定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如参照图3的操作S301的描述执行的。
图10示出了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并且不使用中继器110的情况。因此,在操作S1007中,第一设备100可以经由BLE通信向第二设备120发送与第一设备100有关的、请求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所必需的信息。因此,第二设备120可以首先通过使用与第一设备100有关的信息来尝试与第一设备100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然而,图10的应用运行方法可以被实现为不执行操作S1007,以使得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可以仅由第一设备100尝试。
在操作S1008中,第一设备100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与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来向第二设备120请求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连接。在操作S1009中,如果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连接接受信号,则在操作S1009中,第一设备100运行应用。运行应用可以如参照图4的流程图的描述来执行。
在操作S1011中,第一设备100基于所运行的应用经由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来控制第二设备120。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设备100的框图。
参照图11,第一设备100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处理器1140、存储器1150、电源1160和端口1170。但是,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11中所示的元件更多或更少的元件。
例如,第一设备100可以被配置为不包括端口1170,或者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相机模块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然而,被包括或不被包括在第一设备100中的元件并不限于此。
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和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也可以包括比图11中所示的元件更多或更少的元件,或者可以彼此耦合或彼此分离。
特别地,包括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中的BLE模块1122和包括在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中的蓝牙通信单元1132可以被配置为单个芯片组。在这种情况下,芯片组可以操作在双模式中,以便当第一设备100处于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时驱动BLE模块1122,并且当第一设备100处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时驱动蓝牙通信单元1132。
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可以包括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功能(例如,WiFi直接功能)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例如,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功能)二者,或者可以仅包括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当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包括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功能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二者时,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可以基于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选择地操作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功能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
例如,当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不使用中继器110时,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功能。当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中继器110时,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执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
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接收与第一设备100有关的用户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例如,用户输入信息可以包括基于触摸的输入信息、基于物理按钮控制的输入信息、基于用户手势的输入信息、基于用户语音识别的输入信息、基于人脸识别的输入信息和基于遥控器(未示出)的输入信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可以如上在关于图8的操作S804和图10的操作S1004中的描述来显示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并且可以如以上在关于图8的操作S805和图10的操作S1005中的描述来接收与选择到第二设备120的连接有关的用户输入信息。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可以如以上在关于图7的操作S712、图8的操作S813、图9的操作S909和图10的操作S1010中的描述,基于应用的运行来输出或再现信息并且基于输出或再现信息来接收用户输入信息。
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可以包括拨号盘、滑块开关、操纵杆、点击轮、触摸板、触摸屏、按钮、麦克风、扬声器、传感器、显示灯、键盘、显示设备、滚动轮、和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信号接收器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未在图11中示出的相机可以被包括在基于由相机所获得的信息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中。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可以包括用户界面和/或图形用户界面。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如以上参照图1所述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执行第一短距离的通信。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包括NFC模块1121和BLE模块1122,但不限于此。包括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中的元件可以以硬件方式耦合到包括在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中的元件,并且可以保持第一短距离通信功能,即使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以硬件方式耦合到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
NFC模块1121可以相对于包括在第二设备120中的NFC模块执行读/写模式,或者在P2P模式中经由相互通信与第二设备120的NFC模块交换数据,因为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内。当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如以上参照图1所述基于NFC模式时,虽然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通常是10厘米,但是因为它可以达到最大20厘米,所以基于NFC模式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半径不限于此。
当NFC模块1121执行读/写模式时,在手动模式中,包括在第二设备120中的NFC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标签。当NFC模块1121执行读/写模式或在P2P模式中时,NFC模块1121可以,例如,从包括在第二设备120中的NFC模块读取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并且将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写入包括在第二设备120中的NFC模块。包括在第二设备120中的NFC模块中所存储的信息可以不包括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
BLE模块1122可以接收从第二设备120广播的信号。当BLE模块1122操作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100的BLE模块1122操作在第二设备120的从模式中(即,作为外围设备),而且第二设备120的BLE模块操作在第一设备100的主模式中(即,作为中央设备)。
经由BLE模块1122广播的信号可以包括如上参考图1所述的与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认证信息,但不限于此。上述广播信号可以不包括上述信息中的一些。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120的MAC地址、其蓝牙地址、其产品名称、其简档信息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
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可以根据上述参考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二设备120执行第二短距离通信。为此,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可以包括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和蓝牙通信单元1132,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可以进一步包括紫蜂通信模块和UWB通信模块等,和/或可以包括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和蓝牙通信单元1132中的一个。
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功能(例如,包括在自组织模式无线LAN中的WiFi直接功能)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例如,基础设施模式无线LAN功能),或者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如上所述的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功能或者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功能。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可以如以上描述将WiFi模式操作为双模式。
蓝牙通信单元1132可以通过使用经典蓝牙通信(即,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执行第二短距离通信。然而,蓝牙通信单元1132可以被配置为单个芯片,其包含如上所述的BLE模块1122和经典蓝牙通信功能以便选择性地执行BLE模块1122和经典蓝牙通信。
处理器1140通常可以控制第一设备100的一般操作。因此,处理器1140可以被称为控制器。处理器1140可以经由与连接到第一设备的第二设备120的第一短距离通信来识别第二设备120,可以通过使用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连接到第二设备120,并可以运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处理器1140可以控制基于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的用户界面,并且控制电源1160。处理器1140可以监视端口1170的连接状态,并且如果连接状态被检测到,则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存储器1150可以存储用于执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程序和数据。程序可以基于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以及图7、图8、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第一设备100的流程图。因此,处理器1140可以按照图2、图3和图4以及图7、图8、图9和图10中所示的流程图,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50中的程序,并且执行第一设备100的操作。
数据可以包括,例如,与被连接到或可连接到第一设备100的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第一设备100的蓝牙地址、第一设备100的MAC地址、第一设备100的IP地址、第一设备100的简档信息、第一设备100的产品名称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并不限于此。
存储器1150可以存储与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以及从第二设备120接收到的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可以基于第二设备120的登记请求或当接收到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时被存储。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在存储器1150中的程序可以包括,例如,第二设备120的管理程序、应用管理程序、以及服务管理程序中的至少一个,但不限于此。第二设备120的管理程序可以管理第二设备120和第一设备100之间的连接和断开连接,并且控制和管理第二设备120与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之间的通信。应用管理程序可以启动或搜索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服务管理程序可以相对于正在运行的应用和第二设备120,处理命令语言。
存储器115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诸如快闪存储器类型、硬盘类型、多媒体卡微类型、卡类型存储器(例如,SD、XD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可编程ROM(PROM)磁存储器和光盘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如果处理器1140识别出经由端口1170或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的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连接事件发生,则处理器1140可以运行第二设备120的上述管理程序、应用管理程序和服务管理程序,并控制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120、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130、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电源1160和端口1170。
电源1160根据处理器1140的控制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150中的操作系统和上述程序,向包括在第一设备100中的硬件部件供应电力。例如,如果从处理器1140接收到省电模式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涉及被供应以执行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的输出功能的电力,则电源1160提供有限的电力以使得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110的输出功能在省电模式下操作。
当第二设备120被连接到端口1170时,端口1170提供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通信信道。端口1170可以是支持特定通信信道的物理端口。例如,端口1170可以包括与有线信道有关的物理端口,诸如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1171和/或通用异步接收机/发射机(UART)1172,但不限于此。当第二设备120经由端口1170连接到第一设备100时,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可以在运行应用的同时通过导线发送和接收数据。
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设备120的框图。图12示出了第一短距离通信是通过使用NFC模式和BLE通信模式之一执行并且第二短距离通信是通过使用蓝牙通信模式和无线LAN通信模式之一执行的情况。
参照图12,第二设备120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220、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230、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其中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220包括NFC模块1221和BLE模块1222,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230包括无线LAN通信单元1231和蓝牙通信单元1232。
当第二设备120如图12中所示被配置时,可以接收与经由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选择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和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用户输入信息。被包括在第一短距离通信单元1220中的NFC模块1221和BLE模块1222可以被选择性地驱动,而且被包括在第二短距离通信单元1230中的无线LAN通信单元1231和蓝牙通信单元1232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用户输入信息,经由在处理器1240中设置的通信模式被选择性地驱动。
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接收用户输入信息,并且输出信息,该信息是第二设备120结合应用的运行输出的信息。用户输入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基于触摸的输入信息、基于物理按钮控制的输入信息、基于用户手势的输入信息、基于用户语音识别的输入信息、基于人脸识别的输入信息和基于遥控器(未示出)的输入信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但不限于此。
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可以根据可接收的输入信息进行配置。例如,如果应用被运行并且没有基于第二设备120被接收的用户输入信息,而且用户输入信息是请求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所必需的,则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可以包括能够请求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的物理按钮,以及能够在建立了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之后结合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从自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信息当中输出要求输出的信息的功能块。
NFC模块1221可以被配置为NFC标签,作为用于从/向图11的NFC模块1121读取/写入、和/或在P2P模式下与NFC模块1121执行双向数据通信的芯片,如上参照NFC模块1121所描述的。
无线LAN通信单元1231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以便只执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或者只执行使用中继器110的通信,与如上相对于图11的无线LAN通信单元1131的描述类似。
存储器1250可以存储在处理器1240中控制第二设备120的一般操作所必需的程序和数据。程序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的程序。用于执行应用运行方法且被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可以包括用于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通信的通信程序、和用于基于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来控制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的程序,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250可以存储根据相应的通信模式执行应用运行方法的程序。因此,程序可以基于由处理器1240确定的通信模式来运行。
存储器125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诸如例如,快闪存储器类型、硬盘类型、多媒体卡微类型、卡类型存储器(例如,SD、XD存储器等)、RAM、SRAM、ROM、EEPROM、PROM磁存储器和光盘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数据可以包括与可以由第二设备120执行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有关的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应用信息、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认证信息,但不限于此。
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基于第二设备120的功能来定义。例如,如果第二设备120是根据与第一设备100链接的应用来操作的智能手表,则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包括物理功能单元(例如,GPS模块、麦克风、扬声器等),这是执行与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链接的智能手表的功能所必需的。
如果第二设备120是与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胰岛素监测应用链接的胰岛素抵抗和灵敏度测量设备,则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包括胰岛素抵抗和灵敏度测量设备,但不限于此。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包括基于第二设备120的功能的各种传感器。
当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是乐器应用,并且第二设备120是键盘或吉他时,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包括能够基于第一设备100的控制信号演奏键盘或吉他的硬件组件。
当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是卡拉OK应用,并且第二设备120是麦克风时,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开启/关闭麦克风和/或改变麦克风的音量级别的硬件组件,并且当第二设备120是扬声器时,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调节声音输出环境的硬件组件,但是硬件组件不限于此。
第二设备120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由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执行的功能,可以最小化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或者可以不包括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在这种情况下,软件被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并且可以基于从第一设备1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由处理器1240来运行。
端口1270可以包括USB端口和UART端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如上相对于图11的端口1170的描述类似,但不限于此。第二设备120可以不包括端口1270,其中端口1270在图12中以虚线示出。如果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经由端口1270彼此连接,则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可以经由有线通信信道彼此链接。
当图12的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NFC的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和基于无线LAN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NFC模块1221、无线LAN通信单元1231、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设备120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源,或可以不包括端口1270。
处理器12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控制第二设备120的一般操作。因此,处理器1240可以被称为控制器。具体地,处理器1240按照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经由NFC模块1221建立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在建立了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的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之后,如果处理器1240根据由第一设备100运行的应用接收控制信号,则处理器1240控制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
存储在存储器1250的程序可以包括基于图5、图6和图7中所示的第二设备120的流程图的程序。
当图12的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BLE通信模式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和基于无线LAN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BLE模块1222、无线LAN通信单元1231、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但不限于此。
BLE模块1220广播如上参考图8的操作S801所述的与第二短距离通信有关的连接信息和相关的应用信息,还广播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认证信息和与第二设备120有关的信息,并且从第一设备100的BLE模块1122接收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然而,由BLE模块1220广播的信息可以不包括上述相关的应用信息。
处理器1240可以控制第二设备120的操作以使得第一短距离通信基于BLE通信模式执行,并且通过使用与中继器110有关的连接信息(它是从BLE模块1122接收到的信息)来如图6和图8中示出的第二设备120的流程图所示地控制第二设备120的操作。
存储器1250可以存储如图6、图7和图8中所示的第二设备120的流程图所指示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和数据可以被定义为存储在图11的存储器1150中的程序和数据。
当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NFC模式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和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基于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和图9中所示的第二设备120的流程图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NFC模块1221、蓝牙通信单元1232、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但不限于此。
由于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因此处理器1240的操作和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和数据可以不同于上面的描述,以使得第二短距离通信可以基于蓝牙通信单元1232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执行。
当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BLE通信模式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和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基于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0中所示的第二设备120的流程图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BLE模块1222、蓝牙通信单元1232、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但不限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因此处理器1240的操作和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和数据可以不同于上述例子,以使得第二短距离通信可以基于蓝牙通信单元1232在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建立。
当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NFC模式和BLE通信模式之一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和基于无线LAN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NFC模块1221、BLE模块1222、无线LAN通信单元1231、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但不限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设备100如图11所示被配置并向第二设备120发送由BLE模块1222广播的信息,则处理器1240可以操作以忽略基于NFC模块1221的操作所接收的信号,或者可以禁用NFC模块1221的操作。
然而,如果第一设备100没有如图11所示被配置并且只包括NFC模块1221,则虽然BLE模块1222操作在活动模式中,但是第二设备120可以经由NFC模块1221执行用于建立基于第二短距离通信的连接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可以被配置为如上所述选择性地操作NFC模块1221和BLE模块1222。
同时,当第二设备120执行基于NFC模式和BLE通信模式之一的第一短距离通信和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时,第二设备120可以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单元1210、NFC模块1221、BLE模块1222、蓝牙通信单元1232、处理器1240、存储器1250、第二设备120的硬件1260和端口1270,但不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元件可以与如上相对于上述例子所述类似地进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存储器1250中的程序可以不同于上述例子中存储的执行第一短距离通信时的程序。不同之处在于,当执行第一短距离通信时,NFC模块1221和BLE模块1222被选择性地操作。
BLE模块1222和蓝牙通信单元1232可以以硬件方式被配置为基于双模式的单个芯片,如图11所示,并且当执行第一和第二短距离通信时可以选择性地操作单个芯片。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运行方法还可以被具体实施为临时性或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能够存储由计算机系统读出的数据的任何记录装置,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压缩盘(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设备等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分布在通过网络互连的计算机系统当中,而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实现为计算机可读代码。
应当理解,这些计算机可读介质是适合于存储包含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当指令被运行时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
因此,实施例提供包括用于实现此说明书的如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个中要求的装置或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这种程序的机器可读储存器。更进一步,这样的程序可以经由例如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携带的通信信号的任一介质电子地传送,并且实施例合适地包含这样的程序。
遍及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单数包含复数,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特别地,当使用不定冠词时,本发明应被理解为考虑复数以及单数,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
结合本发明的特定方面、实施例或例子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征将被理解为适用于这里所描述的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例或例子,除非与之不相容。
还将理解的是,遍及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用于Y的X”(其中Y是一些动作、活动或步骤,而X是用于执行该动作、活动或步骤的一些装置)的一般形式描述的语言包含具体地,但不排他地,适应或布置以实现Y的装置X。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构思,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对本发明构思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会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第一设备的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接收从多个外部设备中的各外部设备广播的相应连接信息和相应认证信息,所述相应认证信息用于识别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是否能够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
基于所述相应认证信息,识别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是否能够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
基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一部分外部设备被认证为能够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在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的一部分上显示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有关的信息,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包括第二设备;
基于所显示的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有关的信息,接收用于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输入;
响应于用于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输入,基于相应连接信息将所述第一设备通信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相应连接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接收的;以及
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的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是蓝牙低功耗BLE通信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无线保真WiFi直接通信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相应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蓝牙通信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相应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包括多个经认证的外部设备,所述多个经认证的外部设备中的各外部设备的相应认证信息彼此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中选择第三设备的第一用户输入;以及
在将所述第一设备通信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同时,基于相应连接信息将所述第一设备通信地连接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相应连接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接收来自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的用于识别应用的相应应用信息,所述应用用于获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信息。
7.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触摸屏;
第一通信电路,被配置为提供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
第二通信电路,被配置为提供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指令被配置为当被执行时引起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接收从多个外部设备中的各外部设备广播的相应连接信息和相应认证信息,所述相应认证信息用于识别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是否能够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
基于所述相应认证信息,识别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是否能够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
基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一部分外部设备被认证为能够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在第一应用的执行屏幕的一部分上显示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有关的信息,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包括第二设备;
基于所显示的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有关的信息,接收用于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输入;
响应于用于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输入,基于相应连接信息将所述第一设备通信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相应连接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接收的;以及
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的所述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电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是蓝牙低功耗BLE通信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无线保真WiFi直接通信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相应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短距离通信模式是蓝牙通信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相应连接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包括多个经认证的外部设备,所述多个经认证的外部设备中的各外部设备的相应认证信息彼此相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还被配置为引起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用于从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一部分外部设备中选择第三设备的用户输入;以及
在将所述第一设备通信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同时,基于相应连接信息将所述第一设备通信地连接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相应连接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还被配置为引起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短距离通信模式,使用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接收来自所述多个外部设备中的所述各外部设备的用于识别应用的相应应用信息,所述应用用于获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2-0099791 | 2012-09-10 | ||
KR1020120099791A KR101974820B1 (ko) | 2012-09-10 | 2012-09-10 |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기기 |
PCT/KR2013/008115 WO2014038902A1 (en) | 2012-09-10 | 2013-09-09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application |
CN201380047145.0A CN104620514A (zh) | 2012-09-10 | 2013-09-09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7145.0A Division CN104620514A (zh) | 2012-09-10 | 2013-09-09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3621A CN111343621A (zh) | 2020-06-26 |
CN111343621B true CN111343621B (zh) | 2023-01-13 |
Family
ID=4917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33897.0A Active CN111343621B (zh) | 2012-09-10 | 2013-09-09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380047145.0A Pending CN104620514A (zh) | 2012-09-10 | 2013-09-09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7145.0A Pending CN104620514A (zh) | 2012-09-10 | 2013-09-09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9277576B2 (zh) |
EP (4) | EP3402306B1 (zh) |
KR (1) | KR101974820B1 (zh) |
CN (2) | CN111343621B (zh) |
AU (1) | AU2013313746B2 (zh) |
BR (1) | BR112015004794B1 (zh) |
RU (1) | RU2585168C1 (zh) |
WO (1) | WO201403890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87363B2 (en) | 2001-10-18 | 2009-02-03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copying and moving of content between devices and domains based on conditional encryption of content key depending on usage |
US8948012B2 (en) | 2005-12-29 | 2015-02-03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session provision |
US10404615B2 (en) | 2012-02-14 | 2019-09-03 | Airwatch, Llc |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on a network |
US9680763B2 (en) | 2012-02-14 | 2017-06-13 | Airwatch, Llc |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a network |
KR101974820B1 (ko) * | 2012-09-10 | 2019-08-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기기 |
US20140280955A1 (en) | 2013-03-14 | 2014-09-18 | Sky Socket, Llc | Controlling Electronically Communicated Resources |
US9401915B2 (en) * | 2013-03-15 | 2016-07-26 | Airwatch Llc | Secondary device as key for authorizing access to resources |
US9451436B2 (en) | 2013-05-31 | 2016-09-2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device discovery |
US20150026360A1 (en) * | 2013-07-22 | 2015-0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686819B2 (en) * | 2013-09-24 | 2017-06-20 | Xiaomi Inc.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router access control |
JP6338344B2 (ja) * | 2013-10-04 | 2018-06-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986044B2 (en) * | 2013-10-21 | 2018-05-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ulti-screen interaction method, devices, and system |
US11140626B2 (en) * | 2013-11-05 | 2021-10-05 | Fitbit, Inc. |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s links |
WO2015085671A1 (zh) * | 2013-12-10 | 2015-06-18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
US9398437B2 (en) | 2013-12-16 | 2016-07-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
KR102184488B1 (ko) * | 2014-01-09 | 2020-11-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단말장치, 영상표시장치, 이동단말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영상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
KR102224156B1 (ko) * | 2014-04-02 | 2021-03-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CN103974377B (zh) * | 2014-04-22 | 2018-10-0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
US10015653B2 (en) | 2014-06-11 | 2018-07-03 | Carrier Corporation | Hospitality systems |
US9635690B2 (en) | 2014-06-24 | 2017-04-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mproving securit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1502991B1 (ko) * | 2014-07-22 | 2015-03-16 | (주)디지파츠 | 스캐닝 기능을 이용한 상호 자동 인지-연동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JP6444095B2 (ja) * | 2014-08-20 | 2018-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438245B2 (ja) * | 2014-09-05 | 2018-1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KR102343568B1 (ko) | 2014-10-13 | 2021-12-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수의 외부 장치와 연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 장치 |
EP3010193B1 (en) * | 2014-10-17 | 2019-05-22 | Gambro Lundia AB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luid processing medical device and a medical accessory, fluid processing medical device and system comprising a fluid processing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al accessory configure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EP3720099B1 (en) | 2014-10-17 | 2024-03-13 | Gambro Lundia AB | Method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data to a fluid processing medical apparatus using a medical accessory and a medical accessory |
CN105515750A (zh) * | 2014-10-20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
JP6452379B2 (ja) * | 2014-10-22 | 2019-0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9820132B2 (en) * | 2014-12-01 | 2017-11-1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Wireless short-range 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setup using first and second wireless carrier |
US9584964B2 (en) | 2014-12-22 | 2017-02-28 | Airwatch Llc | Enforcement of proximity based policies |
US10225098B2 (en) * | 2015-01-30 | 2019-03-05 | Cassia Networks Inc.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0681479B2 (en) | 2015-01-30 | 2020-06-09 | Cassia Networks Inc.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bluetooth audio transmission |
US9769594B2 (en) | 2015-01-30 | 2017-09-19 | Cassia Networks Inc.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ncrea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nge |
JP2016178385A (ja) * | 2015-03-18 | 2016-10-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406092B2 (ja) | 2015-03-27 | 2018-10-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 |
KR102352172B1 (ko) * | 2015-04-08 | 2022-01-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들의 연동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657783A (zh) * | 2015-05-29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
JP6582562B2 (ja) * | 2015-05-29 | 2019-10-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491550B2 (ja) * | 2015-06-17 | 2019-03-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2373464B1 (ko) * | 2015-06-22 | 2022-03-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소정의 공간 내의 단말기들을 연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 |
US9949204B2 (en) | 2015-08-07 | 2018-04-17 |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w power data delivery |
WO2017030584A1 (en) * | 2015-08-20 | 2017-02-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eripheral device pairing |
KR102366776B1 (ko) * | 2015-08-21 | 2022-02-2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군중 밀집지역에서의 자동통역 서비스 연결방법 |
JP6635713B2 (ja) * | 2015-08-21 | 2020-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961531B2 (en) * | 2015-10-02 | 2018-05-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evice using bluetoo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471977B1 (ko) * | 2015-11-06 | 2022-11-3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전자장치 사이에서 가상 객체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KR102447179B1 (ko) * | 2015-11-19 | 2022-09-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
JP6786797B2 (ja) | 2015-12-22 | 2020-11-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WO2017110263A1 (ja) | 2015-12-22 | 2017-06-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KR102470455B1 (ko) * | 2016-02-01 | 2022-11-2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기기,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어방법 |
KR102493721B1 (ko) * | 2016-02-04 | 2023-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외부 전자 장치와 연결을 수립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KR101743456B1 (ko) * | 2016-02-13 | 2017-06-15 | 주식회사 비디 | 리모트 컨트롤 가능한 애플리케이션 시스템, 리모트 컨트롤러, 및 그 제공방법 |
US10004079B2 (en) | 2016-02-23 | 2018-06-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lection |
CN106060810B (zh) * | 2016-06-17 | 2019-10-2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建立方法和系统 |
WO2018000156A1 (zh) * | 2016-06-27 | 2018-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双模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经典蓝牙连接的方法和双模蓝牙设备 |
CN109417758B (zh) * | 2016-06-27 | 2021-0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
US10165516B2 (en) * | 2016-06-29 | 2018-12-25 |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witched protocol wireless connection |
US9860685B1 (en) * | 2016-06-29 | 2018-01-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esence indicator signal |
US11013051B2 (en) * | 2016-07-15 | 2021-05-18 | Sony Corporation | Establishing or resum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3968672B1 (en) * | 2016-09-09 | 2023-11-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ile sen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
US10575348B2 (en) * | 2016-10-03 | 2020-02-25 | Assa Abloy Ab | Onlin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for accelerated data transmission |
EP4164265A1 (en) * | 2016-12-28 | 2023-04-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
TW201826136A (zh) * | 2017-01-13 | 2018-07-1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藍芽配對系統及藍芽配對系統的操作方法 |
CN110226204A (zh) * | 2017-02-08 | 2019-09-10 | 费森尤斯维尔公司 | 用于在多个医疗泵设备与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之间传达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DE102017109860B4 (de) * | 2017-05-08 | 2023-08-31 | Webasto SE | Verfahren und mobiles Endgerät zum Steuern mindestens einer Klimaeinrichtung |
US10231273B2 (en) * | 2017-06-02 | 2019-03-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ehicle wireless device connection management with switchover of primary connected device |
CN107592629A (zh) * | 2017-08-17 | 2018-0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034232B (zh) * | 2017-08-18 | 2023-08-22 | 乐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省电方法 |
CA3025545C (en) * | 2017-11-28 | 2022-07-19 | Ontario Power Generati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tatus of relay |
US10880685B2 (en) * | 2018-01-08 | 2020-12-29 | Facebook, Inc. | Provisioning content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
TWI672920B (zh) * | 2018-02-22 | 2019-09-21 | 塞席爾商元鼎音訊股份有限公司 | 聲音播放裝置及其執行連線之方法 |
CN108551670B (zh) * | 2018-03-30 | 2021-06-25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
EP3618469A1 (de) * | 2018-08-29 | 2020-03-04 | Schmitz Cargobull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bauen eines zweiten kommunikationspfads |
DE102018124734A1 (de) * | 2018-10-08 | 2020-04-0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ystem zum Verbinden eines mobilen Geräts mit einem Kraftfahrzeug |
CN111050306A (zh) * | 2018-10-15 | 2020-04-21 | 北京轩辕联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蓝牙设备的扩展连接方法和扩展连接系统 |
KR102241286B1 (ko) * | 2018-12-17 | 2021-04-16 | 이도훈 | 연결 유형별 자동연결을 통한 정보안내 시스템과 그 구동방법 |
JP7271994B2 (ja) * | 2019-02-19 | 2023-05-12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KR20200116285A (ko) * | 2019-04-01 | 2020-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11831243A (zh) | 2019-04-18 | 2020-10-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用户终端装置、以及装置的控制方法 |
US11405894B2 (en) | 2019-07-09 | 2022-08-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for exchanging ranging information |
CN110430562B (zh) * | 2019-08-30 | 2022-06-07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KR20210050403A (ko) * | 2019-10-28 | 2021-05-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통신 기반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1010688B (zh) * | 2019-12-31 | 2023-06-06 | 郑州大学 |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KR20210101496A (ko) * | 2020-02-10 | 2021-08-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상태에 기반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11082809B1 (en) * | 2020-06-18 | 2021-08-03 | Apple Inc. | Many-to-many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for mobile devices |
KR20220108967A (ko) | 2021-01-28 | 2022-08-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외부 전자 장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어플리케이션을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JP7633821B2 (ja) * | 2021-02-04 | 2025-02-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操作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17063585A (zh) | 2021-03-15 | 2023-11-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和用于控制支持共享频带的异构通信技术的电子设备中的通信的方法 |
KR20230042959A (ko) * | 2021-09-23 | 2023-03-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KR20230046531A (ko) * | 2021-09-30 | 2023-04-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US20250102616A1 (en) * | 2023-09-25 | 2025-03-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seudo-monostatic sensing mode based rf sensin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4505A (zh) * | 2008-03-10 | 2009-09-16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1843124A (zh) * | 2007-10-31 | 2010-09-22 | 摩托罗拉公司 | 使用通过rfid接收的配置数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参数的协商 |
CN102457849A (zh) * | 2010-10-20 | 2012-05-16 | 诺基亚公司 | 具有带外启动的无线对接 |
CN102640426A (zh) * | 2009-09-24 | 2012-08-15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使用磁传感器和激活的nfc电路在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间建立通信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73204A1 (en) * | 2000-12-07 | 2002-06-13 | Rabindranath Dutt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e of node characteristics for DATA sharing in peer-to-peer DATA networks |
US7313120B2 (en) * | 2003-09-16 | 2007-12-25 | Nokia Corporation | Applica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JP2006094414A (ja) * | 2004-09-27 | 2006-04-06 | Toshiba Corp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方法、無線端末およ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
KR100626178B1 (ko) | 2005-06-23 | 2006-09-20 | (주)필링크 | Rfid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실행 방법및 시스템 |
US9418040B2 (en) * | 2005-07-07 | 2016-08-16 | Sciencelogic, Inc. | Dynamically deployable self configuring distribu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KR100754207B1 (ko) | 2006-02-15 | 2007-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디바이스의 접근에 따라 자동으로 응용을 실행하는방법 및 장치 |
KR100817594B1 (ko) | 2006-09-05 | 2008-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블루투스 장치들 간의 자동으로 연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295766B2 (en) * | 2007-08-31 | 2012-10-23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multiple pairing of Bluetooth devices |
US8045482B2 (en) * | 2008-02-08 | 2011-10-25 | Yahoo! Inc. | Location tracking based on proximity-based ad hoc network |
JP4894826B2 (ja) | 2008-07-14 | 2012-03-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報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75156B2 (ja) * | 2009-02-13 | 2013-12-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末端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0224785A (ja) * | 2009-03-23 | 2010-10-07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
US20100278345A1 (en) * | 2009-05-04 | 2010-11-04 | Thomas Matthieu Alsin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 based pairing of mobile devices |
US8712330B2 (en) * | 2009-06-12 | 2014-04-2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uetooth low power link layer connection setup |
KR20100134433A (ko) * | 2009-06-15 | 2010-12-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능 제어부를 갖는 이동 단말기 |
KR101586089B1 (ko) | 2009-08-14 | 2016-0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한 무선 네트워크 연결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 장치 |
US9100064B2 (en) | 2009-09-24 | 2015-08-04 | Blackberry Limited |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magnetic sensor and activated NFC circuit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
EP2302883A1 (en) * | 2009-09-24 | 2011-03-3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
US8312392B2 (en) * | 2009-10-02 | 2012-1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interface gestur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ile sharing functionality |
KR20110053203A (ko) * | 2009-11-13 | 2011-05-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컨텐트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725888B1 (ko) * | 2009-11-13 | 2017-04-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또는 원격 제어 장치에서의 이미지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
KR20110054609A (ko) * | 2009-11-18 | 2011-05-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블루투스 디바이스의 원격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1118837A (ja) * | 2009-12-07 | 2011-06-16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8649757B2 (en) * | 2010-01-13 | 2014-02-11 | Medtronic, Inc. | Proximity based selection of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for far field communication |
CN102771064B (zh) * | 2010-02-26 | 2015-09-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US20110246370A1 (en) * | 2010-03-31 | 2011-10-06 | Sellerbid, Inc. | Facilitating transactions using unsupported transaction identifier types |
US8942665B2 (en) * | 2010-04-02 | 2015-01-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 Inc. | Enhancements to IP multimedia subsystems (IMS) emergency services architecture |
US20110279224A1 (en) * | 2010-05-14 | 2011-11-17 | Koreafirstec Co., Ltd. | Remo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martphone |
JPWO2012008108A1 (ja) * | 2010-07-12 | 2013-09-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8358596B2 (en) * | 2010-09-20 | 2013-01-22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pplication module associations for resp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mats and related methods |
US8787987B2 (en) * | 2010-10-19 | 2014-07-22 | General Motors Llc | Configuring of vehicle communications modules |
US9703539B2 (en) * | 2010-10-29 | 2017-07-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Viral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
US8506107B2 (en) * | 2010-12-03 | 2013-08-13 | Med Et Al, Inc. | Movement-based feedback device |
US8312096B2 (en) * | 2010-12-08 | 2012-11-13 | Google Inc. | Priority inbox notifications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mobile messaging application |
EP2652936A1 (en) * | 2010-12-17 | 2013-10-2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for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detection |
US9230240B2 (en) * | 2011-01-21 | 2016-0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act relevance based on context |
KR101842256B1 (ko) * | 2011-02-01 | 2018-03-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어플리케이션을 원격으로 실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20196534A1 (en) * | 2011-02-01 | 2012-08-02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broadcasting in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
KR101036656B1 (ko) | 2011-03-15 | 2011-05-25 | 주식회사 인프라웨어 | Nfc 기반의 기기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기제어 시스템 |
CN102811464B (zh) * | 2011-05-31 | 2017-09-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互联网接入点及其带宽汇聚的方法、汇聚系统 |
US8437384B2 (en) * | 2011-05-31 | 2013-05-07 | Facebook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having reduced communication latency |
US8589407B2 (en) * | 2011-06-17 | 2013-11-19 | Google Inc. |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suggestions for personalized reactions in a social network |
US9445305B2 (en) * | 2011-09-12 | 2016-09-1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Low energy beacon encoding |
US8606933B1 (en) * | 2011-09-14 | 2013-12-10 | Google Inc. | Selective pairing of devices using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693714B2 (en) * | 2012-02-08 | 2014-04-08 |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udio feature of a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
KR101974820B1 (ko) * | 2012-09-10 | 2019-08-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기기 |
-
2012
- 2012-09-10 KR KR1020120099791A patent/KR101974820B1/ko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09 CN CN202010133897.0A patent/CN11134362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09 AU AU2013313746A patent/AU20133137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9-09 CN CN201380047145.0A patent/CN104620514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9-09 RU RU2015108018/07A patent/RU2585168C1/ru active
- 2013-09-09 WO PCT/KR2013/008115 patent/WO201403890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09 BR BR112015004794-7A patent/BR112015004794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9-10 EP EP18179293.8A patent/EP3402306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10 EP EP16181807.5A patent/EP3101869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10 EP EP13183817.9A patent/EP2706726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10 US US14/022,903 patent/US92775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9-10 EP EP21194298.2A patent/EP39447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29 US US15/010,659 patent/US96354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28 US US15/471,832 patent/US102445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1 US US16/298,685 patent/US108131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20 US US16/546,073 patent/US10485041B1/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9 US US17/074,204 patent/US1203538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3124A (zh) * | 2007-10-31 | 2010-09-22 | 摩托罗拉公司 | 使用通过rfid接收的配置数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参数的协商 |
CN101534505A (zh) * | 2008-03-10 | 2009-09-16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2640426A (zh) * | 2009-09-24 | 2012-08-15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使用磁传感器和激活的nfc电路在移动无线通信设备间建立通信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
CN102457849A (zh) * | 2010-10-20 | 2012-05-16 | 诺基亚公司 | 具有带外启动的无线对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150358A1 (en) | 2016-05-26 |
CN111343621A (zh) | 2020-06-26 |
US10244570B2 (en) | 2019-03-26 |
KR20140033677A (ko) | 2014-03-19 |
EP3101869B1 (en) | 2018-08-01 |
US12035386B2 (en) | 2024-07-09 |
US20190373658A1 (en) | 2019-12-05 |
US20190208559A1 (en) | 2019-07-04 |
US10485041B1 (en) | 2019-11-19 |
BR112015004794A2 (pt) | 2017-08-08 |
US20140073244A1 (en) | 2014-03-13 |
AU2013313746B2 (en) | 2015-12-03 |
AU2013313746A1 (en) | 2015-02-26 |
US20170202045A1 (en) | 2017-07-13 |
EP3402306B1 (en) | 2023-07-26 |
RU2585168C1 (ru) | 2016-05-27 |
US9277576B2 (en) | 2016-03-01 |
EP2706726A2 (en) | 2014-03-12 |
CN104620514A (zh) | 2015-05-13 |
US20210037581A1 (en) | 2021-02-04 |
BR112015004794B1 (pt) | 2023-01-24 |
EP2706726B1 (en) | 2016-10-12 |
EP2706726A3 (en) | 2014-07-02 |
US10813151B2 (en) | 2020-10-20 |
US9635499B2 (en) | 2017-04-25 |
WO2014038902A1 (en) | 2014-03-13 |
EP3944721A1 (en) | 2022-01-26 |
EP3944721B1 (en) | 2022-07-06 |
KR101974820B1 (ko) | 2019-08-23 |
EP3101869A1 (en) | 2016-12-07 |
EP3402306A1 (en) | 2018-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43621B (zh) | 运行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 |
AU2013313849B2 (en) | Method of executing application and terminal using the method | |
CN114667747B (zh) | 支持邻近通信服务的电子装置和使用其获得短距离通信装置的信息的方法 | |
KR20120079370A (ko) | 휴대 단말기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658630B1 (ko) |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전자 장치,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JP6239990B2 (ja) | 接続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接続方法 | |
EP3574615B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6258077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装置、ペアリング方法、ペアリングプログラム | |
US20160134719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laying graphic representations in a user interface | |
US20160073219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936144B1 (ko) | 다기능 사물 인터넷 디바이스 및 그러한 디바이스와의 블루투스 저에너지 연결을 수립하는 기법 | |
JP2020106533A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