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0303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90303B CN111190303B CN202010190051.0A CN202010190051A CN111190303B CN 111190303 B CN111190303 B CN 111190303B CN 202010190051 A CN202010190051 A CN 202010190051A CN 111190303 B CN111190303 B CN 1111903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module
- circuit
- circuit assembly
- display panel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电路组件,该电路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显示模组的下侧,并与显示模组电路连接;吸湿件,该吸湿件与电路组件贴合设置,用于吸收水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电路组件上贴合设在吸湿件,可以吸收水汽,将水汽引导远离电路组件,避免水汽对电路组件造成腐蚀,保证显示面板内部干燥,延迟使用寿命。同时吸湿件与电路组件贴合过程简单,便于操作,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科技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显示装置上。现今的液晶显示装置产品,尤其是便携式产品,越来越趋于轻薄、短小、重量少的设计结构,因此新的材料及组装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覆晶薄膜技术(Chip On Flex,or,Chip On Film,COF)即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种组装技术。覆晶薄膜技术是将集成电路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运用软质附加电路板作为封装芯片载体将芯片与软性基板电路结合。
当由于环境湿度较大,或在清洁整机显示面板时,水滴会汇集流动至COF处,而由于COF的材料为聚酰亚胺,具有一定的吸水特性,当吸水率达到饱和时,水滴会在COF的弯折区域处堆积形成积液,从而腐蚀集成电路及金属层,导致画面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水滴汇集腐蚀集成电路及金属层,导致画面显示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模组;
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下侧,并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路连接;
吸湿件,所述吸湿件与所述电路组件贴合设置,用于吸收水汽。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件包括:
粘性层,所述粘性层粘附在所述电路组件上;
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用于隔绝水汽,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粘性层背离所述电路组件的一侧;
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用于吸收水汽,所述吸湿层设于所述隔离层背离所述粘性层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结晶体。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件设置在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路连接,所述吸湿件沿多个所述引脚排列方向延伸,所述吸湿件的宽度大于所述引脚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件在多个所述引脚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组件为覆晶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吸湿件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路组件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多个所述吸湿件依次从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路组件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设置,所述背板通过所述电路组件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路连接;
中框,所述中框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模组连接,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电路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电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电路连接,所述电路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电路组件上贴合设在吸湿件,可以吸收水汽,将水汽引导远离电路组件,避免水汽对电路组件造成腐蚀,保证显示面板内部干燥,延迟使用寿命。同时吸湿件与电路组件贴合过程简单,便于操作,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吸湿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路组件和吸湿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现有技术下的显示面板包括有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且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通过电路组件连接,电路组件通常为弯折状态,电路组件的一端与显示模组连接,另一端与背板模组连接。
当显示面板处于环境湿度较大或者被清洁状态时,显示面板中玻璃基板表面的小水滴会汇集成大水滴呈球状,液体表面处于高势能状态,液滴汇集越来越多时,在某一个临界状态,当下一滴的液滴汇入时会因为表面张力的影响形成一定的动态的改变,导致液体会为了向趋于势能平衡的状态,而形成流动。
当液滴成股流动至电路组件的弯折处时,由于电路组件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当电路组件的吸水达到饱和时,会在电路组件的弯折处形成积液从而导致腐蚀芯片和金属层,使得画面显示不良。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可以解决积液腐蚀的问题。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包括:
显示模组11;
电路组件12,该电路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显示模组11的下侧,并与显示模组11电路连接;
吸湿件13,吸湿件13与电路组件12贴合设置,用于吸收水汽。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电路组件上贴合设在吸湿件,可以吸收水汽,将水汽引导远离电路组件,避免水汽对电路组件造成腐蚀,保证显示面板内部干燥,延迟使用寿命。同时吸湿件与电路组件贴合过程简单,便于操作,节省成本。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用于显示画面。而电路组件12可以为覆晶薄膜,覆晶薄膜技术(Chip On Flex,or,Chip On Film,COF)是将集成电路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运用软质附加电路板作为封装芯片载体将芯片与软性基板电路结合,即集成电路固定在聚酰亚胺制程的柔性电路板上。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12也可以为金属导线等其他具有电路连接功能,且可以弯折的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12弯折设置,且电路组件12的一端设置在显示模组11的下侧,与显示模组11电路连接,提供电路通道。而吸湿件13与电路组件12贴合设置,用于吸收水汽。
吸湿件13设置在电路组件12上且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端,这样设置,使得水汽在沿着电路组件12流动至电路组件12的弯折处之前,先到达吸湿件13处,而吸湿件具吸收水汽的作用,在水汽到达电路组件12的弯折处之前就对水汽进行吸收,这样水汽不会汇集在电路组件12的弯折处,从而避免了水汽对电路组件12进行腐蚀。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吸湿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吸湿件13可以包括:
粘性层131,吸湿件13通过粘性层131粘附在电路组件12上。
隔离层132,隔离层132用于隔绝水汽,且隔离层132设于粘性层131背离电路组件12的一侧。
吸湿层133,吸湿层133用于吸收水汽,且吸湿层133设于隔离层132背离粘性层131的一侧。
具体的,吸湿件为层叠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粘性层131、隔离层132和吸湿层133。吸湿件13通过粘性层131与电路组件12连接;而隔离层132用于隔绝水汽,避免多余未被吸收的水汽到达电路组件12,对电路组件12造成腐蚀;而吸湿层133,用于吸收水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湿层133的材料为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可以吸收水汽,具体的,吸湿层133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结晶体。二氧化硅晶体本身并不溶于水,但二氧化硅晶体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很多小孔,水分子会填充在这些小孔中,进而达到吸水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组件和吸湿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12可以包括多个引脚121,且这些引脚121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端依次排列,电路组件12通过这些引脚121与显示模组11电路连接。在此基础上,吸湿件13沿着多个引脚121的排列方向延伸分布,且吸湿件13的宽度大于引脚121的长度,这样使得吸湿件13可以完全覆盖多个引脚121,避免水汽侵蚀引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引脚121可以为金属导线,电路组件12通过金属导线与显示模组11电路连接。优选的,该金属导线可以为铜线。
参考图3可知,吸湿件13在多个引脚121排列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电路组件1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端的宽度,即吸湿件13的两端是凸出于电路组件12的。这样的目的在于使得吸湿件13可以完全覆盖引脚121,避免水汽侵蚀引脚12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湿件13可以为多个,多个吸湿件13贴合设置在电路组件12背离显示模组11的一侧,这样设置吸湿件13,使得吸湿件13与电路组件12的贴合过程简单,便于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当吸湿件13在使用一段时间,失去吸水效果后,可以很方便的将吸湿件13取下,操作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吸湿件13依次从电路组件12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端延伸至电路组件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
背板14,背板14与显示模组11相对设置,且背板14通过电路组件12与显示模组11电路连接,使得背板14和显示模组12之间可以通过电路组件12导通。
中框15,中框15分别与背板14和显示模组11连接,且中框15用于支撑背板14和显示模组11,使得显示面板保持固定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电路板16,该电路板16余背板14电路连接,用于控制背板14,且电路板16设置在背板16背离显示模组11的一侧。而电路组件12的一端与显示模组11背离背板14的一侧连接,电路组件12的另一端与电路板16电路连接,即背板16通过电路组件12与显示模组11电路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模组;
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下侧,并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电路组件为弯折设置,所述电路组件包括集成电路和材质为聚酰亚胺的柔性电路板,采用覆晶薄膜技术将集成电路固定在柔性电路板上;
吸湿件,所述吸湿件与所述电路组件贴合设置,用于吸收水汽;
其中,所述吸湿件为层叠结构,包括:
粘性层,所述粘性层粘附在所述电路组件上;
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用于隔绝水汽,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粘性层背离所述电路组件的一侧;
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用于吸收水汽,所述吸湿层设于所述隔离层背离所述粘性层的一侧;
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路连接,所述吸湿件沿多个所述引脚排列方向延伸,所述吸湿件的宽度大于所述引脚的长度,所述吸湿件在多个所述引脚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的宽度,所述吸湿件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路组件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吸湿件从所述电路组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路组件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结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设置,所述背板通过所述电路组件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路连接;
中框,所述中框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模组连接,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电路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电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电路连接,所述电路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90051.0A CN111190303B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90051.0A CN111190303B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0303A CN111190303A (zh) | 2020-05-22 |
CN111190303B true CN111190303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7071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90051.0A Active CN111190303B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9030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2695B (zh) * | 2014-03-31 | 2019-09-20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气体阻隔性膜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两者的制造方法 |
KR102253530B1 (ko) * | 2014-11-21 | 2021-05-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
JP6776706B2 (ja) * | 2015-08-18 | 2020-10-28 |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水分バリア性積層体 |
CN110387195A (zh) * | 2019-07-16 | 2019-10-29 | 广东东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828700A (zh) * | 2019-12-06 | 2020-02-21 |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柔性oled器件的柔性封装胶膜 |
-
2020
- 2020-03-18 CN CN202010190051.0A patent/CN11119030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0303A (zh) | 2020-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55495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 | |
CN112114452B (zh) | 显示模组 | |
CN100370325C (zh) | 双面lcd设备 | |
US2012009904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
KR101373519B1 (ko) |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US11596068B2 (en) | Dual-layer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190303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2073155A (zh) | 电路板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 | |
KR101292569B1 (ko) | 액정표시소자 | |
JP2003005158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07676075U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KR101277217B1 (ko) | 인쇄회로기판 고정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313649B1 (ko) | 액정표시소자 | |
CN216901258U (zh) | 一种防止四周显示阴影的显示模组 | |
RU2011101588A (ru) | Структур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схемы | |
JP2007292901A (ja) | 表示モジュール | |
JPH11184391A (ja) | 平面表示装置 | |
JP2938057B1 (ja) | 小型電子機器 | |
CN218920673U (zh) | 一种线路板的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屏 | |
CN221572966U (zh) | 一种防止cog的ito引线被腐蚀的液晶显示屏 | |
CN218886361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WO2010055722A1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CN111221182A (zh) | 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07292826A (ja) | 液晶モジュール | |
KR20070047962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