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7195A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7195A CN110387195A CN201910640908.1A CN201910640908A CN110387195A CN 110387195 A CN110387195 A CN 110387195A CN 201910640908 A CN201910640908 A CN 201910640908A CN 110387195 A CN110387195 A CN 1103871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dhesive
- thickness
- composite membrane
- adhesive ph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6—Metal
- C09J2400/163—Metal in the substr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应用于阻隔水汽的阻隔膜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水汽氧气阻隔效果不理想,工艺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阻隔效果好,工艺简单的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复合膜依次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100μm;第一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50μm;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0‑100μm;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20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阻隔膜的阻隔性能好,阻隔透水率小于10‑4g/m2/day,并具有良好的剥离强度和填充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阻隔水汽氧气的阻隔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对超薄,可挠曲,低功耗的需求,以及照明行业对(主要是路灯)低功耗、全光谱、无频闪、发热低的需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体作为新兴发光材料能够满足上述作为显示、照明用条件。OLED对水汽极为敏感,而作为线路导通用的氧化铟锡对水汽,氧气也极为敏感。特别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其达到一万小时的使用寿命的条件对基板、盖板材料的水汽阻隔条件为小于10-4g/day.m2,可见OLED发光组件对水氧阻隔效果的严苛需求。而市面上目前主流的阻隔膜主要用于食品包装行业,阻隔效果为10-1cm3/day.m2~10-3cm3/day.m2。
太阳能背板领域目前使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对阻隔膜进行表面处理,主要是增加SiO2,Si3N4,等无机化合物层,以致密的无机层提高阻隔效果,但其阻隔效果也仅为10-3cm3/day.m2,也远不能达到OLED行业对水汽,氧气阻隔效果的要求。
韩国专利KR1020160020834A公开了一种阻隔膜,如图5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基膜(110),氧化硅层(120),金属层(130)和阻挡层(140)。其中,金属层(130)的厚度为5~100nm,优选厚度为5-15nm。该专利中的金属层是透明金属层,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透光率。如说明书[0044]段所描述,当金属层(130)的厚度小于5nm时,在透光率方面是有利的;但当金属层(130)的厚度超过15nm时,存在透光率显着降低的问题。氧化硅层(120)设置为与金属层(130)接触,其作用是可以补偿金属层(130)的透光率。但该专利的复合阻隔膜主要考量的是透光问题,其水汽阻隔综合效果、剥离强度及填充性能仍达不到理想水平。
由此可见开发一种新型的阻隔膜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水汽阻隔效果、剥离强度及填充性能不理想,工艺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阻隔效果、剥离强度及填充性能理想,工艺简单的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阻隔复合膜,所述阻隔复合膜依次包括:
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100μm;
第一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50μm;
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0-100μm;
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200μm。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粘接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与所述金属层的剥离强度为0.8kgf/cm以上。
可选的,在温度为60℃,湿度为90%RH条件下,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吸水至饱和所需的时间大于1000小时。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表面相邻的硬化保护层,所述硬化保护层的厚度为3-10微米,硬化强度为3H以上。
可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还包括无机层,所述无机层的厚度为5-300nm。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相邻的离型保护层,所述离型保护层的厚度为25-100μm。
可选地,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环烯烃聚合物(COP)、聚乙烯基萘、聚醚醚酮、氟(共)聚合物、聚碳酸酯(PC)、聚甲基戊烯(PM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聚砜、聚苯醚(PPO)、聚苯硫醚(PPS)、聚醚酰亚胺、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邻苯二甲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聚偏氯乙烯(PVDF)、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选自硅胶胶黏剂、聚酯胶黏剂、改性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优选为聚酯胶粘剂。
可选地,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含有吸水填料的压敏胶或热固胶。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层粘合剂层相邻的粘合剂缓冲层,所述粘合剂缓冲层的厚度为5-100μm,所述缓冲层的粘合剂选自压敏胶或热固胶。
可选地,所述压敏胶选自丙烯酸酯胶黏剂、硅胶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固胶选自聚酯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水填料选自丙烯酸盐、分子筛吸水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选自铜箔、铝箔、不锈钢箔、铝合金箔、镁合金箔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无机层包含如下物质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或硼化物,所述物质为选自IIA、IIIA、IVA、VA、VIA、VIIA、IB或IIB族的原子元素,IIIB、IVB或VB族的金属,稀土金属,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100μm;
将第一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50μm;
将金属层施加到所述第一粘合剂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0-100μm;
将第二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金属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200μm。
可选地,还包括将硬化保护层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表面,所述硬化保护层的厚度为3-10微米,硬化强度为3H以上。
可选地,在将第一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步骤之前,先将无机层通过物理沉积或者化学沉积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上,然后将第一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无机层,所述无机层的厚度为5-300nm。
可选地,还包括将离型保护层施加到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离型保护层的厚度为25-100μm。可选地,在将所述离型保护层施加到第二粘合剂层的步骤之前,先将粘合剂缓冲层施加到第二粘合剂层上,然后将离型保护层施加到粘合剂缓冲层,所述粘合剂缓冲层的厚度为5-100μm。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提供的阻隔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水汽阻隔性能、较强的剥离强度以及良好的填充性。其中,金属层主要作用起到阻隔水汽的作用,在相应厚度范围的基础上具有较好水汽阻隔效果;高分子聚合物层起到载体膜的作用,同时保护金属层的作用;第一粘合剂层主要起到高分子聚合物层与金属层的粘结作用,保证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的粘结剥离力;第二粘合剂层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厚度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可起到良好的密封阻隔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使用此方法生产的阻隔膜的水汽阻隔性能佳,阻隔透水率小于10-4g/m2/day。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阻隔复合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阻隔复合膜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阻隔复合膜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阻隔复合膜的示意图;
图5是背景技术韩国专利KR1020160020834A的阻隔膜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高分子聚合物层;11、硬化保护层;12、无机层;20、第一粘合剂层;30、金属层;40、第二粘合剂层;41、粘合剂缓冲层;50、离型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阻隔复合膜,所述阻隔复合膜依次包括:
高分子聚合物层1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厚度为5-100μm;
第一粘合剂层20,所述第一粘合剂层20的厚度为5-50μm;
金属层30,所述金属层30的厚度为10-100μm;
第二粘合剂层40,所述第二粘合剂层40的厚度为10-200μm。
其中,高分子聚合物层10为柔性高分子聚合物膜,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环烯烃聚合物(COP)、聚乙烯基萘、聚醚醚酮、氟(共)聚合物、聚碳酸酯(PC)、聚甲基戊烯(PM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聚砜、聚苯醚(PPO)、聚苯硫醚(PPS)、聚醚酰亚胺、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邻苯二甲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聚偏氯乙烯(PVDF)、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层10主要起到载体膜的作用,同时保护金属层30的作用。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厚度为5-100μm,过薄会导致表面硬化、沉积无机层等工艺难度提升,过厚会导致复合膜的整体厚度提升,影响客户使用要求。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优选采用如下树脂中的至少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甲基戊烯(PMP)、聚乙烯(PE)。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厚度优选为25-80μm,更优选为35-60μm。本发明中,对高分子聚合物的来源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制备获得,或商购获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对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表面进行硬化处理,形成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0表面相邻的硬化保护层11。硬化层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防止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表面划伤(也可以起到防指纹等效果),表面硬度需要大于等于3H,厚度范围为3~10微米,厚度过小时难以达到附着牢度、及硬度的需求;厚度过厚则会发脆,造成脱落等问题。本发明的硬化保护层11表面硬度优选大于等于5H,耐磨次数大于等于200次;百格刀测试达到0级。其中,对硬化保护层11的材料选择及硬化处理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硬化保护层材料和处理方式,如在高分子聚合物层10表面采用涂布、喷涂、真空蒸镀或印刷的方式施加一层硬化保护层材料形成硬化涂层;硬化保护层11的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酯类树脂,优选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聚酯丙烯酸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对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表面进行无机化处理,可通过物理沉积或者化学沉积的方式在高分子聚合物层表面形成无机层12,所述无机层12的厚度为5-300nm。所述无机层12的材料包含如下物质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或硼化物,所述物质为选自IIA、IIIA、IVA、VA、VIA、VIIA、IB或IIB族的原子元素,IIIB、IVB或VB族的金属,稀土金属,或它们的组合;例如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单晶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铌、氮化铝、氮化硼、氮氧化铝、氮氧化硅、氮氧化硼、硼氧化锆、硼氧化钛,或它们的组合。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无机层材料更优选为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或单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层12主要起到阻隔水汽的作用,厚度过小,会造成阻隔性能不充分,厚度过大,会导致膜层内应力增加,容易出现裂纹,进而影响阻隔性能。所述物理沉积或化学沉积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规方式,如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上述硬化处理或无机化处理可以在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一侧做处理,也可以两侧均做处理;优选为在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一侧做硬化处理形成硬化层,在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另一侧做无机化处理形成无机层12。
金属层30是本发明的阻隔复合膜的主要构件之一,可以是能起到阻隔水汽的任意金属材料的箔状物。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金属层选自铜箔、铝箔、不锈钢箔、铝合金箔、镁合金箔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层30主要作用起到阻隔水汽的作用,具有较好水汽阻隔效果,金属层30厚度范围为10-100μm,厚度较薄时,水氧阻隔效果较差,厚度较厚时,材料刚性太强,较难弯折成型。金属层30厚度可更优选为20-70μm。
本发明中,第一粘合剂层20是主要起到将高分子聚合物层10与金属层30的粘结作用,一定厚度范围的第一粘合剂具备符合性能要求的剥离强度。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粘合剂层20具有疏水性,选自硅胶胶黏剂、聚酯胶黏剂、改性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优选为聚酯胶粘剂,优选为聚酯胶粘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20的厚度为5-50μm,太薄附着力小,太厚容易起泡。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粘合剂粘接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0与所述金属层30的剥离强度为0.8kgf/cm以上。本发明中,对第一粘合剂的来源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制备获得,或商购获得。
本发明中,第二粘合剂层40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厚度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可起到良好的密封阻隔效果。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二粘合剂还具有吸水性,主要吸收从高分子聚合物层10、第一粘合剂层20和金属层30渗透过来的水汽,以达到较高的水汽阻隔效果。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二粘合剂层40为含有吸水填料的压敏胶或热固胶。更进一步,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40相邻的粘合剂缓冲层41,所述缓冲层的粘合剂选自压敏胶或热固胶,目的是为了防止具有一定硬度的填料对被密封元器件的压迫造成损伤。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压敏胶选自丙烯酸酯胶黏剂、硅胶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固胶选自聚酯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水填料选自丙烯酸盐、分子筛吸水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优选为压敏胶,所述压敏胶优选为丙烯酸酯胶黏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40的厚度为10-200μm,优选为40-80μm。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在温度为60℃,湿度为90%RH条件下,所述第二粘合剂层40吸水至饱和所需的时间大于1000小时。如果第二粘合剂层40厚度太薄,容易造成填充不良,胶裂及影响上述的吸水性能等问题,厚度较厚时成本上升,而且在应用环节如显示器,OLED灯的总体厚度难于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本发明所述的阻隔复合膜可直接被用来封装LED、OLED、太阳能电池等电子设备,如将本发明阻隔复合膜的第二粘合剂层40或粘合剂缓冲层41与OLED或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器件中需要被密封阻隔水汽氧气的部件(如背板)进行粘接密封,以实现阻隔水汽氧气进入电子器件内部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在本发明阻隔复合膜还未被应用时的环境中,如被应用前的仓储或运输等环境,本发明的阻隔复合膜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40或粘合剂缓冲层41相邻的离型保护层50。所述离型保护层50的作用是用于保护第二粘合剂层40或粘合剂缓冲层41,以免沾染灰尘杂质。通常,离型保护层50和第二粘合剂层40之间的粘附性应足够低,以使得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剥离,但并非低到使得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遇到力而过早的分离。所述离型保护层50的厚度为25-100μm,厚度较小时,不容易撕离,厚度较大时,容易脱落,成本上升。本发明对离型保护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制备获得,或商购获得。例如可采用硅氧烷、氟化材料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本发明阻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高分子聚合物层10上涂覆第一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剂层20,之后与金属层30贴合,然后在金属层30的另一面涂覆或覆贴一层压敏胶或着热固胶,形成第二粘合剂层40,然后与离型保护层50相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在将第一粘合剂层20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0的步骤之前,先对高分子聚合物层10进行无机化处理形成无机层12,和/或硬化处理形成硬化保护层11。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表1所示,使用50μm厚度的PET薄膜(杜邦鸿基50μm)作为基材层,在PET薄膜的表面上涂覆一层10μm厚度的聚酯胶粘剂(科马斯D812)作为第一粘合剂层,之后与50μm厚度的压延铜箔贴合,然后在铜箔的另一面涂覆50μm厚度的丙烯酸酯胶粘剂(DIC 6030)。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铜箔的厚度为1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铜箔的厚度为10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PET薄膜的厚度为10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PET薄膜的厚度为5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聚酯胶粘剂的厚度为5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7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聚酯胶粘剂的厚度为5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8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厚度为1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9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厚度为20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10
如表1所示,使用50μm厚度的PET薄膜作为基材层,在PET薄膜的表面上涂覆一层水性聚氨酯树脂形成厚度为5μm的硬化涂层;然后采用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的方法在PET薄膜的另一表面上沉积一层二氧化硅(SiO2)无机层,无机层的厚度为100nm;然后在二氧化硅无机层上涂覆10μm厚度的聚酯胶粘剂作为第一粘合剂层,之后与50μm厚度的压延铜箔贴合,然后在铜箔的另一面涂覆40μm厚度的含有丙烯酸盐作为吸水填料的丙烯酸酯胶粘剂。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11
如实施例10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基材选用PEN薄膜(SKC NX10),所述硬化涂层厚度为3μm,所述无机层为碳化硅(SiC)沉积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为硅胶胶黏剂(道康宁DC1-2577),金属层为铝箔,涂覆含有分子筛吸水剂作为吸水填料的聚氨酯胶黏剂(加和HY-504、HY-G75),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12
如实施例1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硬化涂层的厚度为10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13
如实施例10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二氧化硅(SiO2)无机层的厚度为200n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14
如实施例10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所述二氧化硅(SiO2)无机层的厚度为5n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比较例1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不含有金属层铜箔,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比较例2
如实施例10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不含有金属层铜箔,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比较例3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金属层铜箔的厚度仅为5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比较例4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第一粘合剂层聚酯胶黏剂的厚度仅为2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比较例5
如实施例1提供的复合阻隔膜,其区别在于,第二粘合剂层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厚度仅为5μm,阻隔膜性能如表2所示。
通过下述方法来评测得到的阻隔复合膜的各物化性能,将结果记录于表2。
【水蒸气透过率测试】
将样片按照MOCON公司提供的模具进行裁切,再在挟制模具没有橡胶圈的一面涂上防水硅脂,放上样片,将两块模具夹紧。在温度为38℃,湿度为90%RH条件下,通过MOCON公司的Modle3测试仪,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得到的阻隔膜进行水蒸气透过率(WVTR)测试,多个样品测试取平均值。
【剥离强度测试】
将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与金属箔通过粘合剂覆贴在一起,高分子聚合物薄膜面朝下固定在剥离强度测试仪的滚轮上,使用剥离强度测试仪的夹具将所述的金属箔夹好,使用50mm/min的速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样片的剥离力大于等于0.7kgf/cm时判定为合格(OK),否则判定为不合格(NG)。
【覆贴性能测试】
将带有第二粘合剂层的阻隔复合膜的一端放在印好油墨玻璃盖板上,油墨段差为15微米,使用辊轮从复合材料与玻璃接触的一端进行覆贴,之后真空脱泡,使用金相显微镜在段差处观察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则判定为不合格(NG),如无气泡则判定为合格(OK)。
表1
表2
如表2测试数据所示:
实施例1-14的阻隔复合膜中均包含厚度范围为10-100μm金属层,与不含金属层的比较例1-2和金属层厚度为5μm的比较例3相比较,实施例1-14比比较例1-3的水蒸气透过率阻隔性能要优于数个数量级,说明了厚度范围为10-100μm金属层可以满足良好的水汽阻隔性能,比不含金属层或金属层小于10μm的阻隔复合膜具有更为优异的水汽阻隔性能;
实施例10-14的阻隔复合膜中除了含有金属层外,还对高分子聚合物层进行了硬化处理和无机化处理,并在第二粘合剂层中添加有吸水填料,实施例10-14的水蒸气透过率阻隔性能进一步优于实施例1-9,说明了经过优化处理的阻隔复合膜的水汽阻隔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施例1-14的阻隔复合膜中的第一粘合剂层厚度范围为5-50μm,与第一粘合剂层厚度为2μm的比较例4相比较,实施例1-14的高分子聚合物层与金属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均测试合格,而比较例4的剥离强度测试不合格,说明了厚度范围为5-50μm第一粘合剂层可以满足良好的附着力剥离强度。
实施例1-14的阻隔复合膜中的第二粘合剂层厚度范围为10-200μm,与第二粘合剂层厚度为5μm的比较例5相比较,实施例1-14的覆贴性能均测试合格,而比较例5的覆贴性能测试不合格,说明了厚度范围为10-200μm第二粘合剂层可以满足良好的填充性能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提供的阻隔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水汽阻隔性能、较强的剥离强度以及良好的填充性。其中,金属层主要作用起到阻隔水汽的作用,在相应厚度范围的基础上具有较好水汽阻隔效果;高分子聚合物层起到载体膜的作用,同时保护金属层的作用;第一粘合剂层主要起到高分子聚合物层与金属层的粘结作用,保证高分子聚合物与金属的粘结剥离力;第二粘合剂层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厚度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可起到良好的密封阻隔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使用此方法生产的阻隔膜的水汽阻隔性能佳,阻隔透水率小于10-4g/m2/day。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
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100μm;
第一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50μm;
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0-100μm;
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2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粘接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与所述金属层的剥离强度为0.8kgf/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60℃,湿度为90%RH条件下,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吸水至饱和所需的时间大于1000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表面相邻的硬化保护层,所述硬化保护层的厚度为3-10微米,硬化强度为3H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还包括无机层,所述无机层的厚度为5-3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相邻的离型保护层,所述离型保护层的厚度为25-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环烯烃聚合物(COP)、聚乙烯基萘、聚醚醚酮、氟(共)聚合物、聚碳酸酯(PC)、聚甲基戊烯(PM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聚砜、聚苯醚(PPO)、聚苯硫醚(PPS)、聚醚酰亚胺、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邻苯二甲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聚偏氯乙烯(PVDF)、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的至少一种。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选自硅胶胶黏剂、聚酯胶黏剂、改性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含有吸水填料的压敏胶或热固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还包括与第二层粘合剂层相邻的粘合剂缓冲层,所述粘合剂缓冲层的厚度为5-100μm,所述缓冲层的粘合剂选自压敏胶或热固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所述压敏胶选自丙烯酸酯胶黏剂、硅胶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固胶选自聚酯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吸水填料选自丙烯酸盐、分子筛吸水剂中的至少一种。
12.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选自聚酯胶粘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压敏胶,所述压敏胶选自丙烯酸酯胶黏剂。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选自铜箔、铝箔、不锈钢箔、铝合金箔、镁合金箔中的至少一种。
14.据权利要求5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层包含如下物质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或硼化物,所述物质为选自IIA、IIIA、IVA、VA、VIA、VIIA、IB或IIB族的原子元素,IIIB、IVB或VB族的金属,稀土金属,或它们的组合。
15.一种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100μm;
将第一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50μm;
将金属层施加到所述第一粘合剂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0-100μm;
将第二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金属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200μm。
16.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硬化保护层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表面,所述硬化保护层的厚度为3-10微米,硬化强度为3H以上。
17.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步骤之前,先将无机层通过物理沉积或者化学沉积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上,然后将第一粘合剂层施加到所述无机层,所述无机层的厚度为5-300nm。
18.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离型保护层施加到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离型保护层的厚度为25-100μm。
19.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离型保护层施加到第二粘合剂层的步骤之前,先将粘合剂缓冲层施加到第二粘合剂层上,然后将离型保护层施加到粘合剂缓冲层,所述粘合剂缓冲层的厚度为5-100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40908.1A CN110387195A (zh) | 2019-07-16 | 2019-07-16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PCT/CN2020/092695 WO2021008243A1 (zh) | 2019-07-16 | 2020-05-27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40908.1A CN110387195A (zh) | 2019-07-16 | 2019-07-16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7195A true CN110387195A (zh) | 2019-10-29 |
Family
ID=68284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40908.1A Pending CN110387195A (zh) | 2019-07-16 | 2019-07-16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87195A (zh) |
WO (1) | WO202100824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90303A (zh) * | 2020-03-18 | 2020-05-22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2078196A (zh) * | 2020-09-09 | 2020-12-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膜层及显示装置 |
WO2021008243A1 (zh) * | 2019-07-16 | 2021-01-21 | 广东东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584216A (zh) * | 2022-11-02 | 2023-01-10 | 江苏伊诺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柔性线路板的铜塑复合胶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11917B (zh) * | 2021-12-20 | 2024-04-23 | 深圳市瑞昌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微粘缓冲膜及其制作方法 |
CN116285738B (zh) * | 2022-12-28 | 2024-08-30 | 马鞍山东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oled用纳米增透高清功能膜及其实施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70301A (en) * | 1995-03-14 | 1998-06-23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Barrier composite film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CN102468352A (zh) * | 2010-11-01 | 2012-05-23 | 武汉美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阻隔柔性背膜 |
KR20160020834A (ko) * | 2014-08-14 | 2016-02-24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배리어 필름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유기전자소자 |
CN105365316A (zh) * | 2015-11-24 | 2016-03-02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膜、阻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真空隔热板 |
CN106711345A (zh) * | 2015-11-12 | 2017-05-24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透明阻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502221A (zh) * | 2017-10-09 | 2017-12-22 | 深圳市美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阻隔性复合离型膜和胶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2281B2 (ja) * | 2001-08-24 | 2010-11-1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積層体および包装材料 |
CN201566190U (zh) * | 2009-10-30 | 2010-09-01 | 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耐刮反射窗膜 |
JP5812754B2 (ja) * | 2011-02-11 | 2015-11-1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難燃性熱伝導性粘着シート |
CN113871764A (zh) * | 2015-06-10 | 2021-12-3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用外装构件 |
CN108521767A (zh) * | 2015-12-25 | 2018-09-11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复合层叠体、以及树脂层的保管方法 |
CN108314986A (zh) * | 2018-01-30 | 2018-07-24 | 温州富乐沐新材料有限公司 | 粘合剂用树脂,粘合剂组成物,使用该粘合剂组成物的层状贴合复合体及锂电池用外包装 |
CN110387195A (zh) * | 2019-07-16 | 2019-10-29 | 广东东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2019
- 2019-07-16 CN CN201910640908.1A patent/CN11038719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5-27 WO PCT/CN2020/092695 patent/WO202100824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70301A (en) * | 1995-03-14 | 1998-06-23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Barrier composite film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CN102468352A (zh) * | 2010-11-01 | 2012-05-23 | 武汉美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阻隔柔性背膜 |
KR20160020834A (ko) * | 2014-08-14 | 2016-02-24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배리어 필름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유기전자소자 |
CN106711345A (zh) * | 2015-11-12 | 2017-05-24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透明阻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365316A (zh) * | 2015-11-24 | 2016-03-02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膜、阻隔膜的制造方法及真空隔热板 |
CN107502221A (zh) * | 2017-10-09 | 2017-12-22 | 深圳市美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阻隔性复合离型膜和胶带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高鸿锦: "新型显示技术 上", 31 August 2014,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pages: 292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08243A1 (zh) * | 2019-07-16 | 2021-01-21 | 广东东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190303A (zh) * | 2020-03-18 | 2020-05-22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2078196A (zh) * | 2020-09-09 | 2020-12-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膜层及显示装置 |
CN115584216A (zh) * | 2022-11-02 | 2023-01-10 | 江苏伊诺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柔性线路板的铜塑复合胶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08243A1 (zh) | 2021-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87195A (zh) | 一种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21027451A1 (zh) | 一种透光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606791B1 (ko) |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들을 위한 플렉서블 다층 커버 렌즈 스택들 | |
JP5414426B2 (ja) | 複合フィルム | |
CN102458840B (zh) | 透明的隔离层合物 | |
JP5890592B2 (ja) | バリアフィルム、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リアフィルムを含む物品 | |
US20100272933A1 (en) | Flexible encapsulating film systems | |
WO2014136616A1 (ja) | 有機el積層体 | |
KR101745293B1 (ko) |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및 복합 필름 | |
JP2009028946A (ja) | 光学材料保護用積層体、こ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光学素子、及び電気泳動式表示パネル | |
CN210635928U (zh) | 一种阻隔复合膜 | |
JP5752981B2 (ja) |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輸液バック | |
JP6196944B2 (ja) | 封止部材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JP2019181815A (ja) |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有機elデバイス | |
Inoue et al. | 24‐3: Hot‐Melt‐Type Face‐Sealing Encapsulation for Flexible OLE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 1, Zhichuang Road, Banf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55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DONGY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55 No. 22 Changsheng Road, South District, Zhongsh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DONGY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