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1351B -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01351B CN111101351B CN201811259541.0A CN201811259541A CN111101351B CN 111101351 B CN111101351 B CN 111101351B CN 201811259541 A CN201811259541 A CN 201811259541A CN 111101351 B CN111101351 B CN 1111013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drying
- barrel
- assembly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6—Heating arrangements, e.g. gas heating equip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烘干系统及衣物处理装置,其中,烘干系统包括桶体组件,包括内桶和外筒,内桶的桶周壁为无孔区域,内桶的桶底为开孔的有孔区域,且内桶和外筒之间设有空气流动的第一通道;换热组件,设于桶体组件的后侧,且换热组件内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的后端相连,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桶体组件的后端面相连通,其中,气体经第一通道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时,通过第二通道加热干燥后流入内桶。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气体可沿第一通道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再经过第二通道流入内桶,通过采用由后向前的烘干方向,在内桶内放置有衣物时,高温干燥气体由后侧向前流动,使得在对衣物进行烘干时的烘干程度更充分,提高了烘干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系统以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洗衣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外筒、内桶,内桶可转动的设置在外筒内。为了实现衣物的脱水功能,内桶的桶壁上布满了脱水孔,这样在进行衣物洗涤时,洗涤水会由脱水孔流至内桶与外筒之间,这部分洗涤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由于内桶与外筒之间存水的问题,会导致在内桶的外壁、外筒的内壁以及内桶与外筒之间的区域滋生污垢,污染用户衣物,若长时间不进行清理,则会在洗衣过程中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410215346.3提出了一种滚筒洗衣机,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内桶的桶周壁上无孔,这样,在洗涤时,只在内桶中有水,内桶与外筒之间无水,不仅节省了洗衣的用水量,而且杜绝了内桶与外筒之间滋生污垢,避免衣物污染,提高洗涤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由于内桶的桶周壁上无孔,传统洗烘一体机的进风口、出风口设置方式不适用无孔内桶式洗衣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包括:桶体组件,包括内桶和外筒,内桶的桶周壁为无孔区域,内桶的桶底为开孔的有孔区域,且内桶和外筒之间设有空气流动的第一通道;换热组件,设于桶体组件的后侧,且换热组件内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的后端相连,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桶体组件的后端面相连通,其中,气体经第一通道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时,通过第二通道加热干燥后流入内桶。
根据本发明的烘干系统,在内桶和外筒之间设有第一通道,在桶体组件的后侧设置了具有第二通道的换热组件,从而使得气体可沿第一通道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再经过第二通道流入内桶,通过采用由后向前的烘干方向,在内桶内放置有衣物时,高温干燥气体由后侧向前流动,使得在对衣物进行烘干时的烘干程度更充分,提高烘干效果,更进一步地,滚桶洗衣机在烘干过程中,衣物堆积处于桶体组件的下方,后方衣物通常来说比前方衣物的堆积高度高,从而通过由后向前进行排风,可扩大衣物的烘干面积,提高烘干效果。
其中,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将内桶的周壁进行封闭,仅在桶底部分开孔以形成有孔区域,从而在对内桶排入空气和水的时候,通过内桶的底部有孔区域进出水,减少位于内桶和外筒之间的水滴存留,进而减少洗衣的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组件具体包括:烘道组件,烘道组件的一端与外筒的后端面相连且烘道组件与内桶的桶底相连通以从外筒向内桶排入所述气体;冷凝器,与烘道组件的另一端相连,其中,气体流至桶体组件的后侧时,先经冷凝器换热,后通过烘道组件加热,排至桶体组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组件包括与桶体组件相连通的冷凝器以及设于桶体组件和冷凝器之间的烘道组件,即桶体组件的后端面上开设有两个孔,分别与冷凝器和烘道组件相连,同时,烘道组件也与冷凝器相连,从而实现由桶体组件出风,再经由冷凝器换热后,通过烘道组件再向桶体组件内吹风,以实现在对桶体组件内由后向前烘干衣物。
需要说明的是,将烘道组件与外筒的后端面相连,从而在向内桶进吸空气时,气体先经外筒的后端面再通过内桶的有孔区域向内排吸空气,或在由内桶向外排气时,气体先经内桶的有孔区域再通过外筒的后端面向外排出空气,进而由于延长烘干气体的流动行程,以提高对内桶内的衣物的烘干程度。
其中,烘道组件与冷凝器之间的位置,可以为烘道组件在上,冷凝器在下,也可为烘道组件在下,冷凝器在上,优选地,由于冷凝器自身重量较大,为减少多余支撑结构,将冷凝器至于烘道组件下方,为完成烘干循环,将第一通道也置于桶体组件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道组件具体包括:烘道壳体以及设于烘道壳体内的风机;加热器,设于烘道壳体内,以加热流经风机的空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烘道壳体,一方面可对内部的风机和加热器进行保护,另一方面,维持加热器加热的空气逸散,此外,由于加热器用于加热流经风机的空气,即加热器设于风机的出风侧,减少经加热后的空气在烘道壳体内的流动行程,减少能源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道壳体具体包括:反射板,与加热器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反射板与加热器对应设置,即加热器设于反射板与烘道底板相互扣合的空间内,从而使得加热器与风机置于容纳腔内的空间不重叠。此外,由于反射板和风机盖板之间密封连接,可有效减少进入风扇的空气由二者之间的缝隙向外流出的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提高烘干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筒具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外筒和后外筒,内桶设于前外筒和后外筒扣合后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前外筒的内壁设有与内桶相连通的回风口,气体经回风口流入第一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外筒由相互扣合的前外筒和后外筒配合而成,且与外筒内桶设于前外筒和后外筒扣合后形成的空间内,在为便于在对内桶内衣物进行烘干的气体自第二通道由后向前排出后进行循环,在前外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内桶回风口,在气体对衣物进行烘干后,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气体,该气体通过回风口重新流入第一通道,依次经冷凝器降温以及烘道组件加热干燥后重新进入内桶以烘干衣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回风口和冷凝器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回风口和冷凝器相连通,使得内桶内实现烘干后的高温高湿气体可进入冷凝器进行降温冷却,将气体中的湿气凝结以成为低温低湿的气体,便于后续重新加热烘干。
其中,第一通道的轨迹包括但不限于:L形、U形、V形等形状,只要可以将回风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风道结构,设于桶体组件的后侧,且风道结构分别与桶体组件和烘道组件相连,气体经烘道组件烘干后,经由风道结构排入桶体组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桶体组件后侧还设有分别与桶体组件和烘道组件相连的风道结构,以在气体经烘道组件烘干形成高温低湿气体后,通过风道结构向桶体组件内排入,从而通过风道结构对烘干形成地气体进行导向,以使其向桶体组件内流动实现对衣物的烘干。
其中,需要补充的是,风道结构与桶体组件相连的一端可以设有分流板,以将气体分散成多个气流,扩大烘干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通道设于桶体组件的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通道设置在桶体组件的底部,一方面节省桶体组件上方空间,另一方面,即第一通道设于外筒前侧的内壁上回风口的下方,更有利于烘干后的高温高湿气体在回风口的流入收集,减少桶体组件内气体冷凝后形成水滴的情况发生。
此外,将第一通道设于桶体组件底部,使得换热组件中冷凝器设于烘干组件下方,由于冷凝器自身较重,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也减少对烘道组件的材料和强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烘干系统,设于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由于在箱体内设置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烘干系统,从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烘干系统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烘道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烘干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4烘道组件,140烘道壳体,142风机,144加热器,146反射板,16冷凝器,18前外筒,180回风口,20后外筒,22风道结构,240内桶前盖,242内桶底,26无孔桶身,28网孔板,30三脚架,32挡水板,34皮带轮,36连接管,38进水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包括:桶体组件,包括内桶和外筒,且内桶和外筒之间设有空气流动的第一通道10;换热组件,设于桶体组件的后侧,且换热组件内设有第二通道12,第二通道12的一端与第一通道10的后端相连,第二通道12的另一端与桶体组件的后端面相连通,其中,气体经第一通道10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时,通过第二通道12加热干燥后流入内桶。
根据本发明的烘干系统,在内桶和外筒之间设有第一通道10,在桶体组件的后侧设置了具有第二通道12的换热组件,从而使得气体可沿第一通道10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再经过第二通道12流入内桶,通过采用由后向前的烘干方向,在内桶内放置有衣物时,高温干燥气体由后侧向前流动,使得在对衣物进行烘干时的烘干程度更充分,提高烘干效果,更进一步地,滚桶洗衣机在烘干过程中,衣物堆积处于桶体组件的下方,后方衣物通常来说比前方衣物的堆积高度高,从而通过由后向前进行排风,可扩大衣物的烘干面积,提高烘干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组件具体包括:烘道组件14,烘道组件14的一端与桶体组件相连通;冷凝器16,与烘道组件14的另一端相连,其中,气体流至桶体组件的后侧时,先经冷凝器16换热,后通过烘道组件14加热,排至桶体组件内。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与桶体组件相连通的冷凝器16以及设于桶体组件和冷凝器16之间的烘道组件14,即桶体组件的后端面上开设有两个孔,分别与冷凝器16和烘道组件14相连,同时,烘道组件14也与冷凝器16相连,从而实现由桶体组件出风,再经由冷凝器16换热后,通过烘道组件14再向桶体组件内吹风,以实现在对桶体组件内由后向前烘干衣物。
其中,烘道组件14与冷凝器16之间的位置,可以为烘道组件14在上,冷凝器16在下,也可为烘道组件14在下,冷凝器16在上,优选地,由于冷凝器16自身重量较大,为减少多余支撑结构,将冷凝器16至于烘道组件14下方,为完成烘干循环,将第一通道10也置于桶体组件下方。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烘道组件14具体包括:烘道壳体140以及设于烘道壳体140内的风机142;加热器144,设于烘道壳体140内,以加热流经风机142的空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烘道壳体140,一方面可对内部的风机142和加热器144进行保护,另一方面,维持加热器144加热的空气逸散,此外,由于加热器144用于加热流经风机142的空气,即加热器144设于风机142的出风侧,减少经加热后的空气在烘道壳体140内的流动行程,减少能源损失。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烘道壳体140具体包括:反射板146,与加热器144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反射板146与加热器144对应设置,即加热器144设于反射板146与烘道底板相互扣合的空间内,从而使得加热器144与风机142置于容纳腔内的空间不重叠。此外,由于反射板146和风机142盖板之间密封连接,可有效减少进入风扇的空气由二者之间的缝隙向外流出的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提高烘干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外筒具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外筒18和后外筒20,内桶设于前外筒18和后外筒20扣合后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前外筒18的内壁设有与内桶相连通的回风口180,气体经回风口180流入第一通道10。
在该实施例中,外筒由相互扣合的前外筒18和后外筒20配合而成,且与外筒内桶设于前外筒18和后外筒20扣合后形成的空间内,在为便于在对内桶内衣物进行烘干的气体自第二通道12由后向前排出后进行循环,在前外筒18的内壁上设有与内桶回风口180,在气体对衣物进行烘干后,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气体,该气体通过回风口180重新流入第一通道10,依次经冷凝器16降温以及烘道组件14加热干燥后重新进入内桶以烘干衣物。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通道10的两端分别与回风口180和冷凝器16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的两端分别与回风口180和冷凝器16相连通,使得内桶内实现烘干后的高温高湿气体可进入冷凝器16进行降温冷却,将气体中的湿气凝结以成为低温低湿的气体,便于后续重新加热烘干。
其中,第一通道10的轨迹包括但不限于:L形、U形、V形等形状,只要可以将回风口180与冷凝器16的入口相连通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风道结构22,设于桶体组件的后侧,且风道结构22分别与桶体组件和烘道组件14相连,气体经烘道组件14烘干后,经由风道结构22排入桶体组件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桶体组件后侧还设有分别与桶体组件和烘道组件14相连的风道结构22,以在气体经烘道组件14烘干形成高温低湿气体后,通过风道结构22向桶体组件内排入,从而通过风道结构22对烘干形成地气体进行导向,以使其向桶体组件内流动实现对衣物的烘干。
其中,需要补充的是,风道结构22与桶体组件相连的一端可以设有分流板,以将气体分散成多个气流,扩大烘干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通道10设于桶体组件的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通道10设置在桶体组件的底部,一方面节省桶体组件上方空间,另一方面,即第一通道10设于外筒前侧的内壁上回风口180的下方,更有利于烘干后的高温高湿气体在回风口180的流入收集,减少桶体组件内气体冷凝后形成水滴的情况发生。
此外,将第一通道10设于桶体组件底部,使得换热组件中冷凝器16设于烘干组件下方,由于冷凝器16自身较重,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也减少对烘道组件14的材料和强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烘干系统,设于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由于在箱体内设置了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烘干系统,从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中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滚桶洗衣机和波轮洗衣机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烘干系统,适用于洗烘一体式洗衣机,是洗烘一体式洗衣机的内循环烘干系统,整个循环过程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
具体地,首先,烘道组件14中的空气被加热后,通过烘道组件14中的离心风扇将加热的空气经进风道与后外筒20外侧组成的通道,进入后外筒20的内侧、三脚架30、挡水板32组成的通道,经网孔板28(网孔板28固定在内桶底242上)进入到由内桶前盖240、无孔桶身26及内桶底242和网孔板28组成的内桶组件中,热气从内桶组件的后端经衣物表面换热后运动到内桶组件的前端内桶前盖240处、从内桶前盖240与前外筒18之间的间隙处穿出,再从内桶组件与外筒组件之间的间隙,沿着进气气流的反方向运动到外筒底部的出气口进入到冷凝器16中,在冷凝器16中进行冷却,经冷却后的气体再次进入到烘道组件14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热干燥空气沿进风道再次进入到内桶组件的衣物表面完成热交换,如此不断循环直至衣物被烘干。
可以理解地,烘道组件14和冷凝器16中的气流流通路线共同构成了第二通道12,上述的其余通道共同构成了第一通道10。
本具体实施例的烘干系统,还包括有皮带轮34、连接管36和进水盒38,其中,连接管36用于连接进水盒38和桶体组件,以向桶体内进水;皮带轮34设于桶体组件后侧,用于带动桶体组件旋转以搅拌衣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气体可沿第一通道流动至桶体组件的后侧,再经过第二通道流入内桶,通过采用由后向前的烘干方向,在内桶内放置有衣物时,高温干燥气体由后侧向前流动,使得在对衣物进行烘干时的烘干程度更充分,提高了烘干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组件,包括内桶和外筒,所述内桶的桶周壁为无孔区域,所述内桶的桶底为开孔的有孔区域,且所述内桶和所述外筒之间设有空气流动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于所述桶体组件的底部;
换热组件,包括烘道组件,设于所述桶体组件的后侧,且所述换热组件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桶体组件的后端面相连通,
其中,气体经所述第一通道流动至所述桶体组件的后侧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加热干燥后流入所述内桶;
还包括:风道结构,设于所述桶体组件的后侧,且所述风道结构分别与所述桶体组件和所述烘道组件相连,所述气体经所述烘道组件烘干后,经由所述风道结构排入所述桶体组件内;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桶体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分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后端面相连,且所述烘道组件与所述内桶的桶底相连通以从所述外筒向所述内桶排吸所述气体;
冷凝器,与所述烘道组件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气体流至所述桶体组件的后侧时,先经所述冷凝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烘道组件加热,排至所述桶体组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组件具体包括:
烘道壳体以及设于所述烘道壳体内的风机;
加热器,设于所述烘道壳体内,以加热流经所述风机的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壳体具体包括:反射板,与所述加热器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具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外筒和后外筒,所述内桶设于所述前外筒和所述后外筒扣合后形成的空间内,
其中,所述前外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内桶相连通的回风口,所述气体经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第一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冷凝器连通。
7.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设于所述箱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59541.0A CN111101351B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59541.0A CN111101351B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1351A CN111101351A (zh) | 2020-05-05 |
CN111101351B true CN111101351B (zh) | 2022-08-26 |
Family
ID=70418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59541.0A Active CN111101351B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013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6239B (zh) * | 2020-05-22 | 2023-08-18 |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 烘干部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112376243B (zh) * | 2020-09-30 | 2022-09-02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烘道体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114045647B (zh) * | 2021-11-19 | 2022-11-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筒组件、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552712A (en) * | 1976-02-24 | 1979-09-19 | Licentia Gmbh | Drier for washing |
CN1977077A (zh) * | 2005-02-24 | 2007-06-06 | 夏普株式会社 | 洗涤干燥机 |
CN206970960U (zh) * | 2017-07-26 | 2018-02-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洗衣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66739B (nl) * | 1968-02-12 | 1981-04-15 | Radiation Ltd | Trommeldroger. |
CN101775736B (zh) * | 2010-01-18 | 2011-12-21 |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节水型洗衣机实现衣干即停的烘干控制方法 |
JP5675406B2 (ja) * | 2011-02-08 | 2015-02-25 | 株式会社東芝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CN105332252B (zh) * | 2014-08-01 | 2019-06-28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滚筒干衣机 |
CN105696248B (zh) * | 2014-11-27 | 2019-08-20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节水滚筒洗衣机 |
-
2018
- 2018-10-26 CN CN201811259541.0A patent/CN1111013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552712A (en) * | 1976-02-24 | 1979-09-19 | Licentia Gmbh | Drier for washing |
CN1977077A (zh) * | 2005-02-24 | 2007-06-06 | 夏普株式会社 | 洗涤干燥机 |
CN206970960U (zh) * | 2017-07-26 | 2018-02-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洗衣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1351A (zh) | 2020-05-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314534B2 (en) |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pump | |
KR101265616B1 (ko) | 건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EP2275595B1 (en) |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 |
CN101517148B (zh) | 干衣机 | |
KR102150442B1 (ko) | 의류 처리장치 | |
CN102383294B (zh) | 衣物处理机 | |
KR102100473B1 (ko) | 폐열 회수수단을 갖는 의류처리장치 | |
CN111101351B (zh) |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 |
EP2423376B1 (en) |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 |
CN107558128B (zh) | 衣物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00132217A1 (en) | Dryer with recirculated air propor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same | |
KR102608560B1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CN103827385B (zh) | 热泵干燥机 | |
KR20080098860A (ko) | 건조기 | |
CN102282304A (zh) | 衣物处理机 | |
KR20160132654A (ko) | 세탁물 처리장치 | |
CN111101350B (zh) | 衣物处理装置 | |
US12157969B2 (en) | Method of removing heat from a clothes tumbling system on the outside of the cabinet | |
KR102082608B1 (ko) | 저온 방염 의류 건조기 | |
CN214168489U (zh) | 换热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 |
CN212560802U (zh) | 一种共用一个洗衣转笼的干洗、水洗、烘干一体机 | |
JPH11164980A (ja) | ドラム式全自動洗濯乾燥機 | |
CN214362376U (zh) | 换热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1910388A (zh) | 一种共用一个洗衣转笼的干洗、水洗、烘干一体机 | |
CN218147418U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