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2922A - 一种开关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02922A CN111002922A CN201911212839.0A CN201911212839A CN111002922A CN 111002922 A CN111002922 A CN 111002922A CN 201911212839 A CN201911212839 A CN 201911212839A CN 111002922 A CN111002922 A CN 1110029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optical sensor
- lens
- switch
- transmit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5—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e.g. switch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开关及汽车。本发明提供的开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部反射后能够透过透光板,当手指等遮挡物遮挡透光板时,透过透光板的光线能够被遮挡物反射至折射部,并经折射后射至光学传感器,并在光学传感器内成像,而当遮挡物移动时,遮挡物的移动轨迹能够被光学传感器记录为一组图像,处理器能够对该组图像上特征点的位置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遮挡物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对外后视镜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本发明提供的开关,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外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中,大多通过机械式按键来实现对外后视镜位置的调节。而机械式的按键,需要在每一个按键下对应设置一个微动开关或触点才能实现相应调节功能的触发,结构较为复杂。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开关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用于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通过应用上述开关,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便于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用于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包括:
座体,其上设置有容纳腔;
光源、透镜和光学传感器,三者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透镜包括反射部和折射部;
透光板,盖设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
处理器,与所述光学传感器通讯连接;
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部反射后能够透过所述透光板,当遮挡物遮挡所述透光板时,透过所述透光板的光线能够被所述遮挡物反射至所述折射部,并经折射后射至所述光学传感器,以在所述光学传感器内成像;当所述遮挡物移动时,所述遮挡物的移动轨迹能够被所述光学传感器记录为图像,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图像调节所述外后视镜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的出光面为凸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还包括近光面,所述近光面为凸弧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出光面和所述近光面折射后平行射至所述反射部。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平行设置,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包括微控制单元和数字微处理器,所述微控制单元能够将所述光学传感器记录的图像传递至所述数字微处理器,所述数字微处理器能够对所述图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调节信号,以调节所述外后视镜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能够与所述微控制单元围设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罩体包括透光部和遮光部,经所述折射部折射后的光线能够经过所述透光部射至所述光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能够与所述透镜贴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能够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所述透镜能够通过所述内壳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透镜还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且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支脚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抵接。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开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部反射后能够透过透光板,当手指等遮挡物遮挡透光板时,透过透光板的光线能够被遮挡物反射至折射部,并经折射后射至光学传感器,并在光学传感器内成像,而当遮挡物移动时,遮挡物的移动轨迹能够被光学传感器记录为一组图像,处理器能够对该组图像上特征点的位置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遮挡物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对外后视镜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本发明提供的开关,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外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通过应用上述开关,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外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便于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第一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第二局部剖面图。
图中:
100-遮挡物;
1-座体;11-容纳腔;
2-光源;21-出光面;
3-透镜;31-反射部;311-第一反射面;312-第二反射面;32-折射部;33-近光面;34-第一支脚;35-第二支脚;
4-光学传感器;
5-透光板;
6-微控制单元;61-芯片;62-安装架;
7-罩体;71-封闭空间;72-透光部;73-遮光部;
8-内壳;81-第一限位槽;82-第二限位槽;83-透光孔;
9-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接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或者用于区分不同结构或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用于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具体地,开关包括座体1、光源2、透镜3、光学传感器4、透光板5和处理器。进一步地,座体1上设置有容纳腔11。光源2、透镜3和光学传感器4均设置在容纳腔11内,透镜3包括反射部31和折射部32。透光板5盖设在容纳腔11的开口处。处理器与光学传感器4通讯连接。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部31反射后能够透过透光板5,当遮挡物100遮挡透光板5时,透过透光板5的光线能够被遮挡物100反射至折射部32,并经折射后射至光学传感器4,以在光学传感器4内成像;当遮挡物100移动时,遮挡物100的移动轨迹能够被光学传感器4记录为图像,处理器能够根据图像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部31反射后能够透过透光板5,当手指等遮挡物100遮挡透光板5时,透过透光板5的光线能够被手指反射至折射部32,并经折射后射至光学传感器4,并在光学传感器4内成像,而当手指移动时,手指的移动轨迹能够被光学传感器4记录为一组图像,处理器能够对该组图像上特征点的位置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手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对外后视镜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外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
可选地,处理器包括微控制单元6(Microcontroller Unit,MCU)和数字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单元6能够将光学传感器4记录的图像传递至数字微处理器,数字微处理器能够对图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调节信号,以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还包括罩体7,罩体7能够与透镜3贴合。通过罩体7与透镜3贴合,能够起到对透镜3的限位作用,确保透镜3位置的精确性。进一步地,罩体7上设置有贴合平面和贴合弧面,贴合弧面的弧度与折射部32的弧度相适配。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还包括内壳8,内壳8能够与座体1固定连接,透镜3能够通过内壳8固定在容纳腔11内。内壳8固定设置在座体1上且位于容纳腔11内,透镜3固定设置在内壳8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透镜3夹设在罩体7和内壳8之间。按照此种方式设置,能够限制透镜3在竖直方向移动,确保透镜3在竖直方向位置的精确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壳8上设置有透光孔83,以便使被遮挡物100反射的光线反射至折射部3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5与内壳8相贴合,以起到对内壳8的限位作用,确保透镜3位置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还包括PCB板9,PCB板9与光源2电连接。PCB板9固定在内壳8上。
优选地,如图1所示,光源2的出光面21为凸弧面。将出光面21设置为凸弧面,有利于将光源2发出的光线散开,使光线更加均匀。可选地,光源2为发光二极管或LED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镜3还包括近光面33,近光面33为凸弧面,光源2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出光面21和近光面33折射后平行射至反射部31。将近光面33设置为凸弧面,可以使被出光面21散开的光线形成平行光,进而使光线均匀地射至反射部31,并由反射部31均匀地传至折射部32和透光板5,确保在透光板5的遮挡区内每个位置都有光线,从而有利于提高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近光面33设置在反射部31的一侧,且近光面33与出光面21相对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反射部31包括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12,第一反射面311与第二反射面312平行设置,光源2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被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12反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透镜3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透镜3能够减少装配误差,保证光线传播路径的精确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受到加工难度的限制时,也可将透镜3作为分体的结构,例如将反射部31和折射部32分开制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微控制单元6包括芯片61和安装架62,芯片61能够通过安装架62固定在容纳腔11内。
优选地,如图3所示,罩体7能够与微控制单元6围设形成封闭空间71,光学传感器4设置在封闭空间71内,罩体7包括透光部72和遮光部73,经折射部32折射后的光线能够经过透光部72射至光学传感器4。其中,遮光部73能够避免光学传感器4受到外界其他光线的干扰,使光学传感器4仅接收来自折射部32的光线,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学传感器4工作的可靠性,确保对外后视镜位置调节的准确性。可选地,罩体7上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能够与安装架62卡接配合。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内壳8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81和第二限位槽82,透镜3还包括第一支脚34和第二支脚35,第一支脚34设置在第一限位槽81中且能够与第一限位槽81的侧壁抵接,第二支脚35设置在第二限位槽82中且能够与第二限位槽82的侧壁抵接。通过将第一支脚34卡设在第一限位槽81中,以及将第二支脚35卡设在第二限位槽82中,能够限制透镜3在水平方向移动,确保透镜3在水平方向位置的精确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开关。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应用上述开关,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对外后视镜位置的灵活调节,便于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用于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其上设置有容纳腔(11);
光源(2)、透镜(3)和光学传感器(4),三者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透镜(3)包括反射部(31)和折射部(32);
透光板(5),盖设在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处;
处理器,与所述光学传感器(4)通讯连接;
所述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部(31)反射后能够透过所述透光板(5),当遮挡物(100)遮挡所述透光板(5)时,透过所述透光板(5)的光线能够被所述遮挡物(100)反射至所述折射部(32),并经折射后射至所述光学传感器(4),以在所述光学传感器(4)内成像;当所述遮挡物(100)移动时,所述遮挡物(100)的移动轨迹能够被所述光学传感器(4)记录为图像,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图像调节所述外后视镜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的出光面(21)为凸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3)还包括近光面(33),所述近光面(33)为凸弧面,所述光源(2)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出光面(21)和所述近光面(33)折射后平行射至所述反射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1)包括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12),所述第一反射面(311)与所述第二反射面(312)平行设置,所述光源(2)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被所述第一反射面(3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312)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括微控制单元(6)和数字微处理器,所述微控制单元(6)能够将所述光学传感器(4)记录的图像传递至所述数字微处理器,所述数字微处理器能够对所述图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调节信号,以调节所述外后视镜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体(7),所述罩体(7)能够与所述微控制单元(6)围设形成封闭空间(71),所述光学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71)内,所述罩体(7)包括透光部(72)和遮光部(73),经所述折射部(32)折射后的光线能够经过所述透光部(72)射至所述光学传感器(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7)能够与所述透镜(3)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8),所述内壳(8)能够与所述座体(1)固定连接,所述透镜(3)能够通过所述内壳(8)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8)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81)和第二限位槽(82),所述透镜(3)还包括第一支脚(34)和第二支脚(35),所述第一支脚(34)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81)中且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槽(81)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支脚(35)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82)中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槽(82)的侧壁抵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2839.0A CN111002922A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一种开关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2839.0A CN111002922A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一种开关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02922A true CN111002922A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1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12839.0A Pending CN111002922A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一种开关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02922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47920A1 (de) * | 2000-09-27 | 2002-04-18 | Siemens Ag |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r Berührungsposition auf einem Bedienfeld |
CN101466569A (zh) * | 2006-06-08 | 2009-06-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输入设备 |
CN104620202A (zh) * | 2012-09-12 | 2015-05-13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输入装置 |
CN105278756A (zh) * | 2014-05-28 | 2016-01-27 | 培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轨迹撷取装置及其移动轨迹撷取模块 |
CN105531663A (zh) * | 2013-09-14 | 2016-04-27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运行用于汽车的手势识别系统的方法 |
CN107150643A (zh) * | 2016-03-04 | 2017-09-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446056A (zh) * | 2018-06-06 | 2018-08-24 | 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带红外触摸功能的数码管 |
CN209117947U (zh) * | 2018-11-23 | 2019-07-16 | 深圳市源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透镜和鼠标 |
CN110493624A (zh) * | 2019-08-28 | 2019-11-22 | 上海云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遥控方法、装置、遥控器、智能电视机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12-02 CN CN201911212839.0A patent/CN1110029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47920A1 (de) * | 2000-09-27 | 2002-04-18 | Siemens Ag |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r Berührungsposition auf einem Bedienfeld |
CN101466569A (zh) * | 2006-06-08 | 2009-06-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输入设备 |
CN104620202A (zh) * | 2012-09-12 | 2015-05-13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输入装置 |
CN105531663A (zh) * | 2013-09-14 | 2016-04-27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运行用于汽车的手势识别系统的方法 |
CN105278756A (zh) * | 2014-05-28 | 2016-01-27 | 培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轨迹撷取装置及其移动轨迹撷取模块 |
CN107150643A (zh) * | 2016-03-04 | 2017-09-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446056A (zh) * | 2018-06-06 | 2018-08-24 | 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带红外触摸功能的数码管 |
CN209117947U (zh) * | 2018-11-23 | 2019-07-16 | 深圳市源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透镜和鼠标 |
CN110493624A (zh) * | 2019-08-28 | 2019-11-22 | 上海云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遥控方法、装置、遥控器、智能电视机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53009B2 (en) | Integrated overhead console assembly for vehicle | |
CN112400190B (zh) | 防盗传感器装置 | |
EP1547864B1 (en) |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that includes light unit | |
US20090284365A1 (en) | Light module for a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and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light module | |
CN111345014B (zh) | 一种终端 | |
CN112005048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08616616B (zh) | 移动终端 | |
JP2013113666A (ja) | 光学式測距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 |
CN111002922A (zh) | 一种开关及汽车 | |
JP2005503702A (ja) | 被写体を照明して撮像する光学系、光学エレメント及びユーザユニット | |
JP6766789B2 (ja) | バック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JP2018199488A (ja) |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 |
JP6402404B2 (ja) |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 |
KR101232305B1 (ko) |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구조 | |
JPH10255611A (ja) | 回帰反射形光電センサ | |
JP2002236178A (ja) | 移動体における物体検知装置 | |
KR102537647B1 (ko) | 장치 및 조작 장치 | |
CN210109748U (zh) | 一种眼球追踪设备 | |
KR20220044950A (ko) | 내부 리어뷰 미러 및 차량 | |
KR101021072B1 (ko) | 광 조이스틱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전자기기 | |
CN214147555U (zh) | 一种指示装置及电视 | |
CN220114422U (zh) | 一种汽车遮阳板 | |
CN218568068U (zh) | 指静脉识别装置 | |
JP2024039986A (ja) | 撮像装置 | |
CN219607860U (zh) | 一种提高隐蔽性的红点瞄准镜光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