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374B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16374B CN110716374B CN201910947647.8A CN201910947647A CN110716374B CN 110716374 B CN110716374 B CN 110716374B CN 201910947647 A CN201910947647 A CN 201910947647A CN 110716374 B CN110716374 B CN 1107163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radiator
- heat dissipation
- heat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83990 Flabell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光机模组、至少一个热管、散热器及风扇,外壳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窗口,热管的一端连接光机模组,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以在光机模组与散热器之间进行热传导;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片及设于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连通散热窗口,散热器的进风端设于风扇的出风口,散热器的出风端与散热窗口对接,散热器的进风端的端面包括至少一个弧面,当风扇转动时,气流在风扇的转动力下从风扇的出风口流出并沿散热器的弧面分流,散热器的弧面对气流产生分流力,以推动气流穿过散热通道、散热窗口流出。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尺寸的投影仪内光机模组的散热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投影仪的体积提出小型化、微型化的要求,且用户对于投影仪上的光学照度、流媒体处理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投影仪的结构空间狭小、光机模组的功耗大,由此带来了更加棘手的投影仪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尺寸的投影仪内光机模组的散热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光机模组、至少一个热管、散热器及风扇,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窗口,所述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光机模组,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以在所述光机模组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进行热传导;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片及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散热窗口,所述散热器的进风端设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所述散热器的出风端与所述散热窗口对接,所述散热器的进风端的端面包括至少一个弧面,当所述风扇转动时,气流在所述风扇的转动力下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流出并沿所述散热器的弧面分流,所述散热器的弧面对所述气流产生分流力,以推动所述气流穿过所述散热通道、所述散热窗口流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及连接于所述电机的扇叶,所述扇叶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并形成呈圆形的转动区域;所述进风端的端面包括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邻近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且所述弧形凹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的曲率相匹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且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在所述电机的转轴延伸方向上,所述进风端的端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中间弧面及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所述顶端并从所述顶端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面接所述底端并从所述底端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所述进风端的端面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弧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端的端面包括至少一个弧形凸面和至少一个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所述弧形凹面依次交替设置;或者,所述进风端的端面包括多个弧形凸面;或者,所述进风端的端面包括多个弧形凹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风端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小于在所述出风端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逐渐增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具有散热面,相邻的所述散热片的散热面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面包括一个或多个弧形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座及连接所述散热座的锁紧件,所述散热座具有多个安装槽,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锁紧件用于调节所述安装槽的相邻的两个壁面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散热片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相邻的两个壁面之间或能够在所述安装槽的相邻的两个壁面之间滑动;当所述散热片在所述安装槽的相邻的两个壁面之间滑动时,所述散热器的出风端的端面形状可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仪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拆卸的挡尘板,所述外壳还包括进风窗口,所述挡尘板遮盖所述进风窗口或所述散热窗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仪还包括遮挡所述光机模组的投影镜头的移动挡板。
通过将所述散热器的进风端的端面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弧面,以使散热器的进风端的端面对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产生分流力,该分流力推动所述气流穿过所述散热通道、所述散热窗口流出,以加强散热器与风扇之间的空气对流,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平顺地穿过散热通道,提高对于光机模组的散热效率及降低紊流现象所导致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及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仪100。所述投影仪100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光机模组2、至少一个热管3、散热器4及风扇5。
请参阅图1,所述外壳1包括收容框11及盖接所述收容框11的顶板12。所述收容框11具有用于收容光机模组2、至少一个热管3、散热器4及风扇5的收容腔110。所述收容框11上设有连通所述收容腔110至少一个散热窗口111。散热窗口111用于所述外壳1内的气流流出,以将所述外壳1内的热量导出,进而对所述投影仪100内部的光机模组2进行散热。所述外壳1为所述投影仪100的外壳。具体的,所述外壳1可以为类似长方体、类似圆柱体等形状。以投影仪100正向放置为例,所述外壳1的侧面可以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窗口111。所述散热窗口111可以是在所述外壳1上开设多个密集的开孔而形成,还可以是百叶窗。所述外壳1的底面可以设有至少一个进风窗口(在图1中设于风扇5的底面,被风扇5遮挡)。气流从进风窗口流入所述外壳1内并从散热窗口111流出,以将所述投影仪100内部的光机模组2的热量带出,进而对光机模组2进行降温,使得光机模组2在其工作温度下工作,避免高温损坏光机模组2的零件,提高所述投影仪100的寿命。
具体的,请参阅图1,投影仪100还包括与光机模组2电性连接的主板芯片组件6。所述光机模组2采用数字光学处理器(Digita lLighting Processor,DLP)投影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源、光学透镜组件、单片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及投影镜头,其中,光源包括红(R)、绿(G)、蓝(B)三色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Diode,LED)灯。光源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透镜组件的作用后投射至单片数字微镜装置处理后,经所述投影镜头投射至幕布或墙面上,以在幕布或墙面上形成显示画面。其中,光学透镜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聚光透镜、反射镜、修复透镜灯中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单片数字微镜装置包括但不限于DMD芯片、处理器、存储器等。
主板芯片组件6包括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集成在PCB上的多个电子器件。其中,电子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通信系统、光学系统驱动、光机模组2电源驱动芯片、高速信号处理器以及其电源系统。
具体的,所述热管3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3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从一端传导至另一端。热管3内部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3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当热管3的蒸发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热管3的冷凝段,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热管3的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以将热量由热管3的一端传至另外一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以使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光机模组2,所述热管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4,以在所述光机模组2与所述散热器4之间进行热传导。具体的,热管3的蒸发段接触所述光机模组2,热管3的冷凝段接触散热器4。工作时,热管3的蒸发段在光机模组2处吸收热量,通过其内部填充的工作介质的蒸发与凝结将热量传导至冷凝段,由冷凝段传递给散热器4,利用风扇5运转产生的气流将散热器4处的热量带走,达到对光机模组2散热的目的。
一般而言,可以增大热管3的蒸发段与光机模组2的接触面积。具体可以将面积较大的导热片包裹于光机模组2的外周面,再将热管3的蒸发段连接至导热片,以使光机模组2与热管3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增加。热管3的冷凝段可以贯穿散热器4,以增加热管3的冷凝段与散热器4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的,热管3的蒸发段可以接触(热耦合)光机模组2上产热多的部件,例如光源、光学透镜组件、单片数字微镜装置。热管3的材质可以为铜等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热管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的,热管3与散热器4可以用于对光机模组2进行散热,还可以对于投影仪100内部的其他结构,例如电源、主板芯片组件6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2,所述散热器4包括多个散热片41及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41之间的散热通道42。多个散热片41平行且间隔设置。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投影仪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投影仪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投影仪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本实施例以多个散热片41沿Y轴方向排列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散热片41还可以沿X轴方向或Z轴方向排列。可以理解的,多个散热片4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同。散热片41的基材为导热系数较高的材质,例如铜、铝等。散热片41的面积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具体的,散热片41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和拆卸。热管3可以沿散热器4的长度方向贯穿散热器4,以增加导热效率。
请参阅图2,所述散热通道42连通所述散热窗口111。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设于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51。所述散热器4的出风端402与所述散热窗口111对接。所述风扇5的进风口(请参阅图3)连通外壳1的进风窗口52。散热窗口111、散热器4及风扇5可以沿散热器4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可以理解的,所述风扇5可以为离心风扇5。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51可以为多个,所述风扇5的至少一个出风口对接所述散热器4。所述风扇5的其他出风口朝向外壳1内的其他位置,以增加外壳1内的空气对流,进而将外壳1内热量从外壳1的多个散热窗口111中导出。
请参阅图2,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至少一个弧面。具体的,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为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由多个相平行的散热片41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组合形成。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至少一个弧面,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第一种,一个散热片41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为弧面;第二种,多个散热片41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为皆为弧面;第三种,散热片41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为平面,且至少一个散热片41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相对于其他散热片41朝向所述风扇5的面更靠近散热窗口111。可以理解的,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至少一个弧形凸面或弧形凹面。
当所述风扇5转动时,由于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51形成负压,气流在气压下从外壳1的进风窗口52进入外壳1,并经过所述风扇5的离心作用之后,在所述风扇5的转动力下从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51流出并沿所述散热器4的弧面分流,所述散热器4的弧面对所述气流产生分流力,该分流力推动所述气流穿过所述散热通道42、所述散热窗口111流出,以加强散热器4与风扇5之间的空气对流,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平顺地穿过散热通道42,提高对于光机模组2的散热效率及降低紊流现象所导致的噪音。
通过将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弧面,以使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对从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51流出的气流产生分流力,该分流力推动所述气流穿过所述散热通道42、所述散热窗口111流出,以加强散热器4与风扇5之间的空气对流,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平顺地穿过散热通道42,提高对于光机模组2的散热效率及降低紊流现象所导致的噪音。
投影仪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用于侦测投影仪100内部的温度参数值。控制器连接于温度传感器。风扇5连接于控制器。其中,当温度传感器侦测的温度参数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标准参数值时,控制器控制风扇5提升转速以加强投影仪100内部散热;在风扇5提升转速之后,控制器控制温度传感器按时间间隔多次侦测投影仪100内部的温度参数值,当温度传感器多次侦测的温度参数值保持稳定且小于预设的第二标准参数值时,控制器控制风扇5维持当前转速以保证投影仪100正常运行,其中该第二标准参数值小于该第一标准参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风扇5包括电机53及连接于所述电机53的扇叶54。其中,电机53的转轴沿Z轴方向延伸。所述扇叶54在所述电机53的带动下转动并形成呈圆形的转动区域。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邻近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所述弧形凹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的曲率相匹配。
一般而言,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为平面,而所述扇叶54的转动区域为圆形。为了避免散热器4对于扇叶54转动的影响,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与所述风扇5的扇叶54之间的安装间隙较大,导致所述散热器4与风扇5安装之后的整体尺寸较大。
通过设置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弧形凹面,并设置所述弧形凹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的曲率相接近,以使所述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可以尽可能地靠近所述扇叶54的转动区域,以减小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的端面403与所述风扇5的扇叶54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而减小所述散热器4与风扇5安装之后的整体尺寸,促进投影仪100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散热器4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端401和所述出风端402之间且相对设置的顶端404和底端405。具体的,所述进风端401和所述出风端402沿X轴方向排列,所述散热器4的顶端404和底端405沿Z轴方向排列。所述散热器4的顶端404和底端405可以连接风扇5的壳体,以使风扇5的出风口51与散热器4的进风端401相对接。
请参阅图4及图5,在所述电机53的转轴延伸方向(即Z轴方向)上,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406、中间弧面407及第二倾斜面409。所述第一倾斜面406连接所述顶端404并从所述顶端404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端40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面409接所述底端405并从所述底端405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端402的方向延伸。以图5为参考,所述第一倾斜面406为从中间弧面407朝向右上方向延伸的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409可以为从中间弧面407朝向右下方向延伸的倾斜面。
通过设置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406、中间弧面407及第二倾斜面409,以增加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对气流的分流方向,增加风扇5与散热器4之间的空气对流助力,还可以增加散热通道42的入口面积,以减小气流流入散热通道42的阻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面406还可以由弧形凸面或弧形凹面替换,以增加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对气流的分流方向,增加风扇5与散热器4之间的空气对流助力,还可以增加散热通道42的入口面积,以减小气流流入散热通道42的阻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第一倾斜面406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面409的倾斜角度。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弧面407与所述第二倾斜面409之间的连接面408。所述连接面408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面406的倾斜角度。具体的,连接面408可以平行于水平面,以增加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对气流的分流方向。
通过设置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第一倾斜面406、中间弧面407、连接面408及第二倾斜面409,以使气流的分流方向可以沿第一倾斜面406倾斜的方向、中间弧面407的弧形方向、连接面408延伸的方向及第二倾斜面409倾斜的方向,以使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对气流的分流方向多样化,进而增加风扇5与散热器4之间的空气对流助力,还可以增加散热通道42的入口面积,以减小气流流入散热通道42的阻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至少一个弧形凸面和至少一个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所述弧形凹面依次交替设置,以使气流沿所述弧形凸面的弧形延伸方向和所述弧形凹面的弧形延伸方向分流,该分流作用使得气流能够更快地流动及更加顺畅地流入散热通道42,还可以增加散热通道42的入口面积,以减小气流流入散热通道42的阻力,提高对于光机模组2的散热效率及降低紊流现象所导致的噪音。相类似地,请参阅图7,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多个弧形凸面。请参阅图6,在再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端401的端面403包括多个弧形凹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在所述进风端401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41之间的间距小于在所述出风端402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41之间的间距,以使散热通道42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一般而言,散热窗口111处的空气温度小于散热通道42入口处的空气温度。该空气温度差导致散热器4的出风口的气压小于散热器4的进风口的气压,以使散热器4的进风口的气流能够快速流向散热器4的出风口,但由于散热器4的出风口的孔径较小,导致气流在散热器4的出风口处的噪声较大,通过设置进风口的尺寸小于出风口的尺寸,可以有效地改善气流在散热器4的出风口处的噪声,还可以使得气流在散热通道42内的流速增加,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8,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41之间的间距从所述进风端401至所述出风端402逐渐增大,可以有效地减小气流在散热器4的出风口处的噪声,还可以使气流在散热通道42内的流速逐渐增加,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41之间的间距可以先不变后逐渐增加,以使气流速度在散热器4的出风口处突然增加,提高散热器4与散热窗口111之间的空气对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所述散热片41具有散热面43。相邻的所述散热片41的散热面43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面43包括一个或多个弧形面。在第一种情况下,请参阅图9,散热面43为一个弧形面,该弧形面可以在X轴方向上沿弧形方向延伸,以使气流在散热通道42内经过散热片41反射后,在反射冲击力下快速从散热器4的出风口射出。通过对散热面43进行设计,以使散热面43能够对散热通道42内的气流进行反射,且该反射冲击力能够形成帮助气流快速流出的助力,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在第二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0,散热面43可以为波浪形的面,以使气流在散热通道42内沿波浪形的延伸方向流出,即散热片41形成波浪形的导流板,可以有效地提升气流的流速,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所述散热器4包括散热座44。所述散热座44具有多个相平行设置的安装槽45。所述散热片4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45。所述散热片41能够在所述安装槽45的相邻的两个壁面之间滑动,以使所述散热器4的出风端402的端面形状可调。换言之,散热器4的出风端402的端面403可以调节为一个弧形凹面或弧形凸面;或者多个弧形凹面或弧形凸面。通过以上的设计可以实现散热器4形状的多变,以使散热器4的出风端402的端面403可以变化成不同的形状,进而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具体的,请参阅图11,所述散热座44包括底板441及设于底板441上的多对竖板442,每对竖板442之间形成安装槽45,散热片41的顶端或底端设于安装槽45内。散热座4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散热片4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散热座44的安装槽45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仪100还包括与所述外壳1可拆卸的挡尘板。所述外壳1还包括进风窗口52。所述挡尘板遮盖所述进风窗口52或所述散热窗口111,以对所述进风窗口52或所述散热窗口111进行灰尘遮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仪100还包括遮挡所述光机模组2的投影镜头的移动挡板,以实现防止眼睛被强烈的光线灼伤。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光机模组、至少一个热管、散热器及风扇,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窗口,所述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光机模组,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以在所述光机模组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进行热传导;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片及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散热窗口,所述散热器的进风端设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所述散热器的出风端与所述散热窗口对接,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且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散热器的进风端的端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中间弧面及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所述顶端并从所述顶端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底端并从所述底端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当所述风扇转动时,气流在所述风扇的转动力下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流出并沿所述散热器的弧面分流,所述散热器的弧面对所述气流产生分流力,以推动所述气流穿过所述散热通道、所述散热窗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及连接于所述电机的扇叶,所述扇叶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并形成呈圆形的转动区域;所述中间弧面包括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邻近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且所述弧形凹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动区域的外周沿的曲率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所述进风端的端面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弧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端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小于在所述出风端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具有散热面,相邻的所述散热片的散热面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面包括一个或多个弧形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具有多个安装槽,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散热片能够在所述安装槽的相邻的两个壁面之间滑动,以使所述散热器的出风端的端面形状可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拆卸的挡尘板,所述外壳还包括进风窗口,所述挡尘板遮盖所述进风窗口或所述散热窗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47647.8A CN110716374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投影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47647.8A CN110716374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投影仪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16374A CN110716374A (zh) | 2020-01-21 |
CN110716374B true CN110716374B (zh) | 2021-02-05 |
Family
ID=6921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47647.8A Active CN110716374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投影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163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6324A (zh) * | 2020-11-20 | 2021-01-29 | 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多层次立体型散热片组 |
CN112987465B (zh) * | 2021-03-09 | 2022-10-04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9700A (zh) * | 2003-10-20 | 2005-04-27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机及用于投影机的遮光散热罩 |
JP4227969B2 (ja) * | 2005-03-17 | 2009-02-18 |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7049574B2 (ja) * | 2017-03-16 | 2022-04-0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
CN208753300U (zh) * | 2018-10-17 | 2019-04-16 | 东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片交错排列式的散热模块 |
CN208984936U (zh) * | 2018-12-27 | 2019-06-14 | 京尚睿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10947647.8A patent/CN1107163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16374A (zh) | 2020-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59361B2 (ja)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
US9958760B2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with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 |
CN206674407U (zh) | 散热系统和电子设备 | |
WO2021218739A1 (zh) | 光学引擎及激光投影设备 | |
CN110750027B (zh) | 投影仪 | |
CN114019754A (zh) | 一种投影设备 | |
CN110716374B (zh) | 投影仪 | |
CN110632811A (zh) | 投影仪 | |
JP2003057754A (ja) |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 |
CN208521126U (zh) | 投影装置 | |
CN215769316U (zh) | 一种散热机构及投影仪 | |
CN110780518A (zh) | 投影仪 | |
TWI407240B (zh) | Dmd散熱結構及其應用的投影機 | |
TW201104341A (en) | Projector | |
CN213750639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 | |
JP2006091697A (ja) | プロジェクタ | |
CN116360191A (zh) | 高效散热的长焦投影灯 | |
CN114624945A (zh) |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装置及投影仪 | |
CN216901303U (zh) | 单片液晶投影机 | |
CN219872093U (zh) |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 |
CN110967897A (zh) | 投影型显示装置 | |
CN220305614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封闭式光机 | |
CN213069416U (zh) | 一种激光液晶显示器循环散热结构 | |
CN218497328U (zh) | 投影仪及电子设备组件 | |
CN217034493U (zh) | 高效散热的长焦投影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